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字体大小:
墙头马上扇(下) 清代留青刻竹扇骨人物故事考
(2010-05-30 22:02:37)
标签:
分类: 古人往往喜欢用人物戏剧历史故事作为装饰题材,如绘画、廊柱和日常用品等。但是人物故事在使用时受到幅面的限制,往往选择一个或数个典型场景,年深日久,难免有些就不好辨识。 我们先来这个清代留青刻竹扇骨的故事画面: 一个扇骨大边上刻着:一个书生在粉墙之上正欲翻过,粉墙之下有两个人物,一个青年女子是***模样;另一个面目苍老的老年妇女做指点呵斥状。树木草石之上,一弯新月如钩;
另一个扇骨大边上刻着:在一个园子里,一个青年女子款款踏上小桥,一个书生在亭子之内含笑遥望,案头依稀摆有书卷,近处一匹马在低头饮水。 因为主画面清晰地刻画了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在跳粉墙,所以据店主想当然地介绍,这是西厢记故事。单以书生跳粉墙月下会婵娟的情节来看,似乎就是西厢记故事。但细看之下,不觉产生许多疑问: 1. 西厢记的主角是红娘,从两个扇骨大边的人物刻画来看竟然未出现,这是不可思议的;
2. 第一边那个老年妇女,如果是西厢记里面的老夫人,明显出现过早,与情节不符;
3. 另一边中占有很大幅面马没有来由;
4. 崔莺莺独过小桥的情节没有,更并非是个典型画面。 《西厢记》中出现的马显然不可能占到如此重要位置 在此疑问之下,们受到那匹马的提示,初步怀疑这个人物故事是另一出元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的故事。 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故事的剧情是: 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嬷嬷(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 首都图书馆藏元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版画 《墙头马上》的情节看,更为符合。小丫鬟梅香属于次要人物,没有出场。那个老妇正是发现二人“奸情”并放他们私奔的嬷嬷(乳母)。两个扇骨的大边,一个刻画了墙头;一个刻画了马,正好扣题。***李千金过桥和亭中书生裴少俊正是表现了二人在后花园生活的场景。裴少俊坐在亭中,志得意满,无心读书的样子被刻画的十分传神,这个场景常见的表现形式往往会添加上他们的一对儿女,这个扇骨上面没有,许是个套扇也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裴少俊跳墙画面上那一弯新月。 在朔之后几天,一勾弯月如镰,日落后在西方出现,凸面向着西方,中国古人把这种月相叫新月。下弦以后,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渐亏损,形成“残月”。残月过后,朔又重新来临。古人习惯把月初弯弯的娥眉月叫做新月。从人的视角来看,月亮的右侧是圆的,黄昏后可以见到。而月末的残月也是娥眉形的,但月亮的左侧是圆的,在黎明前后出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从这幅刻竹来看,是一弯新月,正是黄昏过后夜色初起,裴少俊急不可迫地攀上墙头来会李千金。而且,这弯弯细细的新月,在杂剧原本中曾明确提及。 在第二折中,正旦(李千金)唱道:“怕露惊宿鸟,风弄庭槐。看银河斜映瑶阶,都不动纤细尘埃。月也你本细如弓,一半儿蟾蜍,却休明如镜照三千世界,冷如冰浸十二瑶台。” 此考证中惟一存疑的是:在裴少俊跳粉墙画面中,***李千金身侧有一个棋盘。此道具在《墙头马上》中式没有提及的,倒是《西厢记》张生跳粉墙时,红娘拿了一个棋盘替他遮挡,而那个崔莺莺远不如李千金爽朗,总是一副半推半就的样子。这个棋盘的出现显然起到了误导观者的作用,可能只是作者的构图需要,也可能是作者自己在头脑中也把这两个相似的情节混淆了。 在后花园中,裴少俊美人在侧无心读书的神情被刻画得十分传神 元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共分四折。大致可以分为“跳墙”“私奔”“惊变”“团圆”四个高潮情节,这个扇骨的两面,正是表现了该剧的前面两个主要情节。妄自揣度,此扇应该是一套两把中的第一把,应该还有一把表现后面“惊变”和“团圆”两个情节。 《墙头马上》故事在木雕中的表现 假设真有另一把,历经多年,依然存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即便残骨存世,能找到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不禁萌生出了请当今留青名家补刻的设想。呵呵,等闲下来,找个带皮古方的扇骨并不难,依照现有画面风格,设计后两个画面对于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再找个老扇盒,也雕上墙头马上故事,装起来也是一乐。 分享
已投稿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后一篇:
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昵 称:
分享到微博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验证码:
匿名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
后一篇 gt;
***: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