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可以通过哪些t182途经哪些车站赚钱?

| | 寻找商机赚钱14法
(转载)
收藏于
2010-07-29
阅读数:
公众公开
  1、短缺商机物以稀贵。短缺是经济洋行牟利第一动因,空气不短缺,可在高原或在密封空间里,空气也会是商机。一切有用而短缺的东西都可以是商机,如高技术、真情、真品、知识等。 2、时间商机 远水解不了近渴。在需求表现为时间短缺时,时间就是商机。飞机比火车快,激素虽不治病却能延缓生命,它们都有商机存在。 3、价格与成本商机 水往低处流,“货”往高价上卖。在需求上的满足上,能用更低成本满足时,低价替代物的出现也是商机,如国货或国产软件。 4、方便性商机 江山易改,懒性难移。花钱买个方便,所以“超市”与“小店”并存。手机比***贵,可实时性好,手机是好商机。 5、通用需求商机 周而复始,永续不完。人们的生存需求如吃、穿、注行每天都在继续,有人的地方,就有这种商机。 6、价值发现性商机 天生某物必有用。一旦司空见惯的东西出现了新用途定是身价大增,板兰根能防“非典”,醋能消毒,涨!赚! 7、中间性商机 螳螂捕蝉,麻雀在后。人们总是急功近利,盯住最终端,不择手段。比如挖金矿时,不会计较卖“水的”的价格,结果黄金没挖着,肥了“卖”水的。 8、基础性商机 引起所有商机的商机。对长期的投资者来说,这是重要的。如社会制度、基础建设、商业规则等,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的五年内,将重排一系列商机。 9、战略商机 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出现的重大商机。时间倒流。20年前,中国人面临着这种商机,今天出现了“下岗”和“致富”的天壤致富之别,就是后者主动“下岗”,利用了这个商朵。 10、关联性商机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需求的互补性、继承性、选择性决定。可以看到地区间、行业间、商品间的关联商机情况。 11、系统性商机 发源于某一独立价值链上的纵向商机。如电信繁荣,IT需求旺盛,IT厂商赢利,众多配套商增加,增值服务商出现,电信消费大众化。 12、文化与习惯性商机 由生活方式决定的一些商机。比如:各种节日用品、生活与“朝拜”的道具。 13、回归性商机 人们的追求,远离过去追随时尚一段时期之后,过去的东西又成为“短缺”物,回归心理必然出现。至于多久回归,看商家的理解了。 14、灾难性商机 由重大的突发危机事件引起的商机。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黎玉发 (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中学 547000)
字) 摘要 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它说明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差异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条件
,提供了教师进行提问和在课堂中训练
进行提问的范例以及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其它
方法和途经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质疑 质疑能力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不竭动力。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之一
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整理如下,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学生质疑能力的差异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生活实际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从教材的内容
实验的现象
对生物学理论的解释以及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就学生个体而言
有的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师,读书重于理解和记忆有关概念及知识,轻于对书本的内容及教师的讲授进行质疑,不善于从质疑的角度来主动提出问题
获得知识
或者有疑不敢质
有疑不愿质
其课堂表现是提不出问题,质疑能力比较低。有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听课
中不懂的地方
、不会做的作业,敢向老师和同学发
问,不怕“丑”,不害羞。例如,把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学生就
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这是学生根据表象作出的就事论事的一般质疑。经过培养和锻炼,一般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有的学生能从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综合思考以后,提出一些有新意
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或涉及事物本质的问题。比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细胞结构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液?先滴碘液再盖上盖玻片不行吗?”这样的问题有“独特”或“发现”的特征,如果顺着类似的问题去研究
试验,有可能得出

新颖”
“独创”的结果或教学目标以外的结果,这是较高质量的质疑。这要在一般质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训练才能达到
就班级而言
由于学生来源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以及班风等因素的影响,各班级的质疑能力也不尽相同。同一个一般的问题,在质疑提问蔚为风气的班级,
点拨或稍加点拨,
学生可轻松的自己提出来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派生出许多问题。而在质疑能力比较弱的班级,即使这个问题由
提出,应答者也为数不多
更谈不上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洞察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差异,就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或班级整体,悉心研究
区别对待
灵活组织教学
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质疑能力
就是要保证学生具备一般的质疑能力
力争提高学生较高质量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⒈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让
一个自由质疑的空间。
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
学生放飞思维
踊跃质疑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上,教师是组织者和施教者,
是主体和受教者;在人格上以及在对科学的探讨方面,教师和
是平等的。教师和
学生既
关系,
是朋友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合作伙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
围绕学生这个
主体进行,而所有的教学目标
要靠学生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教师除了要通过学习
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
还要关注
学生的发展。
要有“
学生把
问倒,就是
教育的成功”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会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
学生的
人格和个性,从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不管对错,都能对其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和表扬,而不是轻易否定
更不会挖苦打击
特别地,为了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质疑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有时要对质疑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点名提问,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根据“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教师提问的难度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综合考虑以外,还要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要始终以宽容的心态
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质疑
允许学生问错或答错,允许学生自己补充或纠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问题”意识,逐渐提高质疑能力
形成“问题”教学的良性循环。
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带动学生
质疑。
学生不善于
质疑,源于
教师不善于
提出问题,或者不注意培养
学生的提问习惯。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提问
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
学生同样以教师为榜样。因此,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
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用自身的设问作示范,以提高
学生的
质疑能力。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以及思维水平等具体请况,精心设疑,以问题
引子,或用问题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让
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中不断解决问题,在学中发现新问题。
如何进行提问
示范呢
常见的
教师提问之一是问题预习法。例如,在上苏教版八年级“威胁健康的疾病”一节前,可列出以下问题
学生预习时解决:①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哪两种?病因各是什么?②这两种心血管病分别怎样预防?③我国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癌症有哪些?④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在上“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时,我用“常见的生物有哪些?请说(或写)出它们的名称。”这个问题引入。然后,以学生乐意接受为前提
或点名让学生个别回答,或让学生举手互相补充回答,或分组讨论,或
学生把各种生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写在稿本上),或适当综合各种方法。由于提问得法,学生们都踊跃参与
马上说(或写)出不少生物的名称。三是在课中提出问题。还以“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为例,当几位学生把不少生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写在稿本上后
我发问:“你可以给它们分类吗?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它们分类整理出来。”那些认真预习、思维较敏捷的学生
不仅马上成功地分类,而且形式各异,有的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类别,有的用
丙的文字罗列形式,有的用表格的形式,等等。那些预习不够仔细,或思维不太活跃的学生,虽一时难以分类,但通过启发学生阅读教材和认真思考,也会得到***。四是结课提问。例如,用“ #215 #215;同学,请您回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所以,教师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
范例,使学生受到启迪,久而久之,
之风就会自然形成。
应用激励机制
,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根据人类都有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认可的天性,为促使学生质疑,有必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已养成质疑习惯的班级,只需对学生的表述认真地
倾听,
学生表述完毕,以
“很好
” 或“不错
”以示赞赏即可。
对比较沉默,极少有学生质疑的班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激励
笔者刚接任
班的生物课时,学生上课听而不疑,或疑而不问。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应答者廖廖无几
分组讨论无人发言,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我曾请学习委员回答问题,该生未站起来就脸红,支吾作答,甚是吃力。口头表述都成问题,质疑又从何谈起。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通过了解摸底,我决定用“课堂提问评分法”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质疑能力。首先,召集
班干、团员开会
,提高他们的认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然后,向全班讲清提高口头表述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宣布:对老师指名要回答问题的学生,态度端正并回答问题的,评
分;能认真思考
主动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的,评
分;能提出问题的,评
分。所评分数,当堂宣布并记录在册,期末按平均分的
纳入学科总分。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争先举手发言。班上发言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就给他们人人都能发言的机会——分组讨论:事先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用问答或填充题的形式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挂出来,分组讨论,分数由各组长评出,记录员记录,期末由学科代表汇总。用这样的办法,使这个班由沉默变成争先发言。由争先发言,发展到大胆质疑,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就连平时比较腼腆的学习委员的话也慢慢地多了起来,发言时脸也不红了。评分记录虽然花费一定时间,但看到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倍感欣慰。
⒋传授提问
方法,让
学生善于
首先,启发学生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比如,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每一节最前面有课题,课题的右边是小插图,课题下方是本节目标。教师可以问引问: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要提问?看到插图,你想问什么?对本节的目标有
问吗?等等。
其次,授予学生提问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同一件事的变通式提问,即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提问;也可以训练学生进行比较提问。例如,关于根细胞吸水的主要原因,可训练学生尝试以下几种问法:①在何情况下根细胞吸水?②为何根细胞吸水?③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吸水吗(反问)?④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比较)?⑤根细胞吸水时,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还是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比较)?等等。当然
由于学生处于学习阶段
他们的知识面偏窄或表述能力有限
免不了发生口误。这就要求教师用期待的心态
耐心启发诱导
让学生在自己的提问中不断自我完善。
⒌引导学生向教材
学生在
质疑中主动学习
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教学
中应注意发挥
教材的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找出疑点,提出问题。笔者
袁隆平从怀疑学术界早就有的关于“通过人工进行杂交来培育高产水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定论开始,和助手们进行近十年艰苦卓绝的水稻杂交试验,終于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比原先平均提高了
每年可多产粮食
亿千克
可多养活
万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最终推翻了学术界的定论为例
鼓励学生向权威
质疑,
向教材
通过质疑主动获取
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
质疑之风逐渐养成,质疑能力不断
提高。
例如,对于苏教版八年级生物课本(上册)第
页中的云南白药只作内服不提外用的说法,有两位
分别作出质疑:“我爸买的云南白药既可外敷也可内服。
” #8220;
电视广告介绍的云南白药药膏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又
如,在“鉴定骨的成分”这一实验的预习时,有位学生向我提出教材中先做烧鱼肋骨的
验,再做把鱼肋骨浸泡在稀盐酸的
验安排不合理,提议把实验步骤颠倒过来。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发现。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效果,我决定开发学生这一质疑。我鼓励这位学生在班上只说出提议,不说理由,让各小组讨论这一设想是否合理。经充分讨论,各小组一致同意这位学生的提议。接着,在征得有关教师同意后,请这位学生先后到同年级其它各班级如法泡制。教科书也可质疑
激活了
学生们的兴奋点,各班学生热烈讨论,最后得出同一结论:把课本的实验步骤颠倒过来!从而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一位学生的质疑如此受到教师的重视,继而引发全年级的讨论,学生们应用了质疑,享受到了质疑的成功和快乐。
⒍引导
向生产实践
质疑,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新课程所倡导的的新型学习方式决不局限于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和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安排一定的时间,或带领学生走进工厂
农村,或联系学生家庭生产情况,发动学生
向生产
实际质疑。通过质疑,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人生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增强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学生发现我校附近的小溪里鱼儿很少
遂向教师质疑,教师顺势结合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有组长
、观察、采样、记录、发言代表等分工)
进行实地调查
,并要求在调查中注意边
观察现象、收集资料,
边分析原因和找出解决办法。调查回来后,教师先请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并归纳出
观察到的现象
与一般溪
水不同的是:水面出现大小
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花紋,水中鱼虾等动物很少。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为什么鱼虾少了
” #8220;因为位于小溪上游的金城江铁路机务段排入小溪的污水有毒。水面能变颜色的东西就是毒素。”甲生脱口而出。“不对!变颜色的是油。”
乙生说。“那原因是什么呢

甲生不服地问。乙生愕然。师鼓掌:“问得好!辩得好!就按此法先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原因后,再派代表在班上发言。”于是,有的小组讨论,有的小组辩论,有的小组讨论
辩论兼而有之,课堂气氛热烈(教师边巡视边不时回答或肯定学生的问题,或作适当点拨,或提醒记录员注意记录
下同)。各组找出原因后,我提出:各组都认同的原因当作正方观点,持不同意见的作为反方,辩出结果。经过一番舌战,找到了主要原因——机务段排出的含有黄油
柴油等工业废油的污水排入小溪后,由于大部分废油比水轻,浮在水面上,阻隔了空气通过水面向溪水扩散,至使溪水缺氧,鱼
虾等生物难以生存。“通过调查和辩论,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伸出拇指),既象辩手,又象科学家
”对学生一番夸奖后,话锋一转“假定你们是科学家,你们能在科学小组里提出解决的办法吗
”这一发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在小组里出谋献策
有的说:
机务段的污水排入适当的容器中静置后,将水面上的废油舀
回收利用;有的说:污水静置后,把水面上可燃的废油烧掉;
说:我看到资料上介绍有一种细菌能吃(***)浮在水面上的废油,可以引进这种细菌把污水里的废油吃掉;有的说:废水
经处理合格后循环用于生产之中
就不会排入小溪造成污染;
更有大胆者设想:制造出一种能和废油结合(反应)的药品,这种药品和废油结合后生产出有用的物质
… #8230;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已经不局限于对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灵性的萌动,智慧的喷发!在
学生基本上发表了见解
意犹未尽时
我说:

你们的点子好极了
请各组在讨论和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
形成文字
(出示写有成文格式的小黑板并扼要讲解)
我们进行
成文比赛
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先写好的小组先在班上宣读。

又掀起一个
讨论的高潮。
成文完毕
在班上进行了交流,我作了点评后
“文章难不难写
? ”
“不难!

我说:
“了不起
才半节多课
组就拿出科学小论文并进行了交流
科学家并不难当。

这就是科学论文
!我们竟然轻松
完成了
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最后,我要求各组将
论文上交,课后裁分并记录在册。
通过这次活动
不仅增强了
学生的
环保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还挖掘了学生的各种潜能。
成功的教学是开放的。因此,我们都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向书本
向生活
社会、
向大自然等质疑。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
放开思路,多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生物教学就会充满问题和灵性,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就会提高,其创新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就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
.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而努力奋斗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
华桂鸿
. 2006. 如何训练“野鸭子”
. 2006.
广西教育
2006. 11B
赵雪梅
. 课外活动的反思
生物学教学
高华娟
. 生物
实验合作探讨
实验教学与仪器
16(7-8)
31-32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中学 黎玉发 摘要 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课程改革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如何提高学生的
科技意识
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它说明了提高学生的
科技意识
的必要性,
提供了教师在
课堂中激发
学生对生物
科学技术的兴趣
的范例以及
提高学生
意识的有关
方法和途经
关键词 科技 科技
意识 激发兴趣 如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加速科技进步要靠人才
培养人才要靠教育。现在的中学生——跨世纪的接班人要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就必须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而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因之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培养学生对
生物科学的
实践表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对某一事物趣味性的介绍、重要带你实现又赚钱又快乐的梦想:当个有钱人,做个有情人
当个有钱人,做个有情人 第一章
当个有钱人,做个有情人 第二章
人生是许多选择之后的结果。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婚姻也好,家庭也好,个人的成长也好,企业的经营也好,都必须做很多的选择。有些微小的选择,比如你的睡眠计划——早晨几点起床、是否要熬夜,这些选择长久积累以后,会成为你一生的作息习惯。有些大的选择,比如你和什么人结婚、从事怎样的工作、遵循怎样的信仰——会成为你人生的主脉络。
人的一生就是做选择的结果。在企业经营里,我们强调企业要有执行力,员工需要有执行力。实际上,执行力这三个字跟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当然,我们知道执行力代表了一个人行动的能力,代表他落实工作的能力。“行”这个字,毫无疑问的是代表行动。“执”这个字我们有很多的解释,比如说我们谈执著,所有的“执”就代表他经过选择之后,他才去做的行为,因此是执行力,不只是行动而已,而是做有效的选择。那个“执”是拿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我有这么多的东西,我要选择拿哪一件事情来贯彻执行。执行力不只是“行”而已,更重要的是“执”的部分。可以说,“执”就是一种选择。
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事我们是不能够选择的,比如说我们没法选择我们父母亲是谁,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血型是哪种,就像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天气,但是有些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要跟谁共结连理,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或者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可以选择念什么样的学校,能独立判断或选择,我们才是完整的人。
所以,我们一辈子都在取舍当中,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选择,是过去的习惯,过去的经验,可是更多无意识的选择可能变成你潜意识的部分,它深深影响你,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我们今天要来做人生不同的考虑,需要不同的结果。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有不同的选择。当更智慧地做选择时,人生的风景,视野就不太一样。
拿照相做比方,照相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有关选择的训练,如果你选择取景的时候,你要拍一大片天空,但是你没有办法把房子的建筑放在里边,当你要选择拍一个老人家皱纹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拍到老房子后面挂的字画,画的是花鸟,还是写的是汉书,还是隶书……它反映你所得到的,也突出了你必然失去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选择某一件事的时候,也代表他必须要选择放弃另外一件事情,人生既然是选择的结果,我们应该选择对生命有意义的想法,这才是人生进步的关键。我们会去选择,别人也会来选择我们,当然你也会被老天爷选择,你一生当中被别人选择的地方在哪里?什么是你被别人所选择的项目?你会被你的另外一半选择,会被你的老板选择,会被你的客户选择。同样的,老天爷赏给你一口饭吃,你还得选择要不要吃。人生都是选择,但是我们希望大家有勇气去做重要的决策,这个决策有勇气做下去的时候,人生的路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Money&You是风靡全球三十多年的美国课程。套用内地一个说法,这个课程一手谈“mon e y ” ,一手谈“you”,主张“两手都要硬”。时下出现的很多财经课程里,很多人光聚焦在“money”,侃侃而谈如何致富,如何在最快时间内创造最大的财富。但这个课程最与众不同的部分,就是它强调人生历程中心灵成长的部分,就是“you”的部分。在这个课程中,财富实践(money)与心灵成长(you)密不可分。我们坚信,只有通过这种认知,人生才能达到某种平衡。
如果只从字面上解释Money&You,我们会回想起从前学校告诉我们的很多事。但是,记住,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学校没有教育的。比如说学校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处理金钱,认识金钱的重要性;学校没有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开发自己和管理好自己。学校和老师告诉我们的是:要成功、要升学、要出人头地,可是很少人告诉我们要怎样面对失败。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而言,“money”是外在的,“you” 是内在的。台湾有一位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教授,叫王邦雄,曾经提过一个哲学性观点,他认为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课题是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个是自我的立足,第二个是在人间行走。如果让我来解释他的理论,“人间行走”就有点像“money”,属于外在的,而“自我立足”即“you”,是内在的,就是要了解自己,你自己到底是哪样的人物,以及在了解自己之后,如何结交天下,如何让这个社会更好。
《论语》里也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就是“己利利人,己达达人”。己利利人就是“you”,了解自己扎根在世界上哪一块土地中,哪一块天空属于我们。“money”属于外在,就是己达达人,我们要积极地走出去,改善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有责任让世界变得更好。因此,我们要走出那个***塔,改善自己,让彼此的生活更加圆满和谐。
我记得还有一本书叫做《从A到A+》(内地也翻译成:《从优秀到卓越》),书里提出的一个观点,和我个人一本叫《镜子和窗子》的书中观点很相似。即,领导人需要两个东西,“窗子和镜子”。镜子的功能不是看别人,而是看自己,代表反躬自省,窗子则代表时刻远眺的目光,代表自己与外在世界的联系。“Money&You”,也这样连着人生两大课题,以现在的环境来看,很多人为了追逐“money”而丧失了“you”。也有些人却为了“you”的清高,鄙视“money”。
是的,除了孜孜以求利益的人外,还有一部分人,抱定“出世”的想法,觉得:我简单过日子就好了,我不用那么多的钱,但这样,也可能阻碍了一个人才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所以如果问“Money”和“You”有什么样关系的话,我觉得“you”很重要。就是说“you”是致富的关键。如何在“money”上赚更多的钱,关键是你要先做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了解自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自己就是一座无穷的宝藏。
说实话,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才华,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意识到社会在何种领域何种状态下需要你。财富不可能不接踵而至。
举个例子吧,在英国,有个歌手叫做保罗·帕兹,他是由英国当红平民选秀节目产生的冠军。在参加歌唱比赛之前,他本人并不是很有自信心。他的工作是手机销售人员,也没什么钱。可是他很喜欢唱歌,当他自己还置疑要不要参加这次歌唱比赛时,上天却没有坐视他埋没自己的天分。于是,当他站到舞台上,引吭高歌的瞬间,所有的评委都呆了,许多观众甚至掉下了眼泪。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如此平凡的人,竟然有这么好的歌声,同样的节目,还出现了一位47岁的苏珊大婶,她发福的身材并没有阻挡她的歌声和勇气,使她倾倒英国、乃至全世界。
是的,通过以上例子,我要强调自己上面的说法:当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才华,并使他的才华有机会能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时候。钱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关于这位英国的歌者,如果他没有参加那次比赛,如果他没有让他的才华有展示的机会,能够呈现给社会大众看到的“you”,也只是一个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和努力的手机业务员。所以“you”很重要。如果你需要赚更多的钱,不要忘记了上苍给你的“you”——让你成为你自己,与众不同的那部分才能。你要相信并寻找它,使它成为你最重要的“自我”。要告诉自己:在你身上,一定有个很重要的机制,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等着你去启动。
通过这张海报,我们要坦承的不仅是对“money”的渴望。如果需要赚更多的钱,有更好的地位,“you”的部分是关键。
人生这堂课,你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Money&You”。
“了解带来力量”,这是“Mo n e y &You”课程中,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句子。
既然为人在世就有选择,选择正确与否就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资讯。如果
你的资讯充足全面,你做的决策就比较能说服自己和相关的人。比方,买东西时,你往往货比三家,了解商品性价比、了解自己对产品的需求。越成熟的买手,对自己的购买就越自信。认为自己每一次消费选择都是对的。我上课时也跟学生们强调,业务员了解商品会带给他销售的力量。如果业务员本身对产品的专业就不够,他就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服别人。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真正了解英文的人,英文才会带给他力量;真正了解电脑的人,电脑才会带给他力量。
记住,学任何东西,一知半解就等于无知。
我不是推崇“百事通”,但人生中,确实有很多问题要求尽可能全方位了解。半吊子无法做出成绩。对一个企业而言,就算一个最平常的“打工仔”,也要了解领导者的价值观,了解这个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了解我对公司的作用。对这一切了解得越清楚,才会带来越多留在这家企业的力量、责任和理由。同样,如果你是老板,就需要了解你的员工具有哪些才华,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功能。
我上课时,常常用学员们的手机做举例。即使是被视为“成功人士”的学员,使用的手机也有天壤之别。有人依然用着两三百块钱的手机,有人的手机则造价昂贵,甚至高达几万之巨。那些花费“常人不可想象的巨资”买来的手机,细问之下,经常也只是被使用了如接听***、收发信息的功能。因为使用者忽略探究它们的操作说明,许多先进的功能未被彻底挖掘。
“了解”,这个看似花费时间的过程,却能回报你更多的力量。在台北,有一次搭计程车时,我跟司机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自己是台湾成功大学的毕生生。成功大学是在台南很有名的大学,桃李天下,涌现了许多社会精英。因此,乍一听我觉得很诧异,从这么好的大学毕业,为什么当了出租车司机。我还记得当时这位司机带着坦诚却尴尬的笑,回答我说“因为对大学里教的东西,我可以说根本没读懂,没读通。”这也是大家人生历程中最经常出现的一种“不了解”的情况。当你煞有介事地花费许多时间学习,但对所学的知识完全隔膜,缺乏融会贯通,坦白说,那就是浪费你的时间。反之,如果知识成为你堪可掌握的利器,它就自然成为改变你生活的巨大力量。
关于了解,我们的老祖先谈了许多。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即信息准确、透明,是了解的最终指向和结果——在战术中被极大强化。乃至时至今日,当我在引导学员们掌握“最强大的谈判技巧”时,第一要义依然是“知”、了解。
“不惑”是“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状态。没有疑惑的人到底是怎样的状态呢?我曾经写过有关潜能激发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很多人都希望有潜能被激发,现在我自己觉得很简单。人生想清楚了,潜能就来了。重点是我们要想清楚,我们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到底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们到底要往哪里走。人生有很多路要选择,可是你清楚路在哪里的时候,清楚你是什么样人的时候,才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是的,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字和行为中,都在传诵着“因为对自己了解而产生的力量”。在保罗·科尔贺(Paulo Coelho)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译《炼金术士》)中,他说:“绝大多数人似乎都很清楚别人该怎么过活,却对自己的一无所知。”“在生命的重要时刻,我们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这些话的被引用率甚至比《圣经》还高,无数人从中得到勉励。
此外,在达摩祖师闻名遐迩的那次东渡之后,无数代都传说着他的寻觅。“达摩东渡,只为找一个不惑的人。”“不惑之人”的影像被树立在信仰之中,是日常生活最完美无缺的角色。
因此我说,人生有不同的选择,当自己了解你自己,了解才能带来力量。而了解带来的力量,会把你带到连你都意料不到的地方。
有一次我去台中上课,一位老板请我吃饭。席间,他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你谈了很多竞争力的事,但到底要怎么样提升员工的竞争力?”这是很有趣的问题,也是我特别关注的话题,包括所有父母亲都希望孩子会有竞争力,但我个人觉得人跟动物不太一样,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点,在于两个能力的发挥:第一个是反省力,第二个是创造力。我觉得一个人也好,或者一家企业、一个社会,其竞争力来源于反省力和创造力。
这个老板很聪明,他接着问了我第二个问题:“郭老师,你为什么先谈反省力再谈创造力呢?”这个问题也蛮有趣的,我做了进一步的解答——
举个例子,大家想想看,二百年前的狗跟现在的狗,生活是不太一样的。二百年前,家养的狗吃剩菜、剩饭,野狗乱七八糟地弄一些东西吃,最经常的食物是粪便。再看现在家养的狗,大概很少吃人类的剩菜、剩饭了吧!它们吃的可都是从大卖场里采购回来、包装精美、做工诱人的***、狗罐头呢!连野狗也改变了吃大便的习惯,非到不得已,也只在街上垃圾堆里淘食。
***,狗罐头,是狗做的吗?绝对不是的,狗不会做这些,不会在晚上九点半下班,跟主人打个招呼:“老板对不起我下班了,我去做***了,我明天要吃的东西得自己准备去。”***是人做的。也就是说狗没有什么进步,二百年前吃的东西跟现在吃的没什么进步,如果我们今天不让狗吃***、狗罐头,它们为了活下去,又会退回二百年前的“饮食习惯”。相同的,二百年前狗打架跟现在狗打起架也毫无区别,依旧是乱咬一通,
但人类就不一样了。说起打架,哪怕相隔五十年,人类的打架方式都会有个大变化。在《投名状》、《赤壁》描绘的历史阶段,时兴实打实、真刀真***的肉博战,胜利者都必须有“万夫不挡之勇”。但后来***炮出现了、核武器、细菌战,人类一步步用科技实现着哪怕对残酷战争的终极幻想。
同样的,一部“吉尼斯世界记录”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也是人类督促自身反省、改变的见证。为什么人要不断挑战极限和自我,因为怀抱着企图心不断思想着,怎样更方便、快捷,有更高的效率,达到更高的功效——所有创新的结果都来源于人类的反省力,反省力是创造力的根源,而创造力是因为人类懂得反省之后的升华。
“You”的部分就是反省的部分,所以对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要能够面对自己,所以孟子就曾说过:“行不有得,反求诸己”。在出现问题时虚心反省自己,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许多学员也接受过我习惯培养课程的辅导。在课堂上,我同样提出这个概念,人的习惯可不可以改?可以改,最重要的条件是,这个人有反省能力。“反省”,按照佛教说法,叫“觉”,觉察的觉。“大觉悟者”就是菩萨。而我们凡俗的人,对事物有感知、对世界有反省行为,就进入修行阶段。修行是一种改变,是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修正之后,人生就会出现新的可能,是创造新天地的可能。
回到这一章一开头的那个提问。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一个家长,你希望你的员工、你的家人有创造力,首先必须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引导他们有所反省。意识到什么是坏习惯,什么会拖累团队、拖累自己的人生。如果没有反省的话,就很难去做任何的改变。所以所有的改变、创新都来自反省,反省是创造力的根源,而创造力是因为有了反省之后的升华。
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台湾集体电路公司,其创办人和董事长张忠谋先生,曾建议年轻人一定要独立思考。是的,很多事情我们必须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能够人云亦云。
我们因为思考而具有存在的价值。在当学生或者服兵役时,部队和班级点名往往要“点名唱到”。一个举手喊“到”的动作,示意我们在这个现场里,在这个空间中。举手不是告诉老师、不是告诉掌管、不是告诉领导,而是告诉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这瞬间的历史:我们存在,我们在思考。正因由此,虽然此刻地球有六十亿的人口,但你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一个人只有在思考的时候,他才是活着的,一个人放弃思考之后,就跟活死人一般。独立思考的人,能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跟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存在有意义。
美国高中曾经出现这样一道考题,考的是中国的历史。题目是这么出的:中国元朝皇帝窝阔台,如果在某年没有死亡的话,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会有怎样的变化?
这个题目本身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开放性思考。它让美国青少年学生,能够透过这个问题去做思考,去回溯个人英雄投射在历史中的作用,去反刍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可是我们知道这种题目到了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呢?必然是:元朝皇帝窝阔台死于哪一年?当时他的疆域达到哪里?
这是照本宣科,对思考力的推动并无益处。
我们倡导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也倡导不同的思考手段。在“Money&You”课堂上,我们总会要求学员每次上课回到课室时,尽量和上次不同的、不认识的同学坐在一起。因为接触不同的人,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刺激。你会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照见另一个自己,在他们的分享中回忆自己曾经历的历程。这和长途旅行一样,孤独、陌生的环境会促进思考。所以我经常说,在“Money&You”的课堂上,哪怕是“换座位”这样微小的动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
学习,最重要是重新启动我们的思考能力。只有拥有思考力,才会有新的可能性、新的创造和改变。
我演过话剧和舞台剧。还记得多年前最早的一次演出里,我的角色不是很重,台词很少,第一句台词只有“你好”两个字。虽然“你好”二字很简单,依然被要求重复地练习。如果我们的演绎和表达不够精准,导演会喊“卡”,就是暂停的意思,必须要重新排练修正。
在电视拍摄中,演员如果演不好也会喊卡,术语叫NG。英文中,NG的意思是“NO GOOD”,NG并不指我们犯错了,而是NO GOOD,不够好。
在演戏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不管是扮演或者人生,许多错误都会给我们修正的机会,而修正会使结局更完美。
在之前我说过,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但我们依然经常选择错误。在这时,如果能够进行修正,一样会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我们看到许多奥运选手,尤其是体操、跳水运动员,他们的动作必须日复一日重复练习。在训练的初期,他们的动作往往并不完美,他们不断重复演练,再加上专业教练从旁督导,甚至于摄像机也前来助阵,把动作拍摄下来,***示范,精确到某一个角度,某一个环节,才有了最后在顶级赛事中呈现的完美演出,
一切最完美的结果,都来自无数次的修正。重点是当错误发生之后,是否有修正的勇气。中国有句老话,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重点是“能改”,“能改”就是一种修正。我们也说“知耻近乎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凭借这种勇气才能使我们有更加完美的境界。
在我女儿念小学时,拿作业回来,有一个字写错了,老师在边上划了一个大叉叉,并用红笔写了两个字:“订正”,我想大家都有共同的经验。为什么要订正?其实订正就是一种反省。如果你不去订正的话,下次有同样的问题,你还是会错。过去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对不对?不对!它骗了我们几十年。在我看来,只有检讨才是成功之母。所以不要怕犯错,不管你是谁,我们都有犯错的机会和勇气。犯错之后重点是我们要不断地改正、改正,修正、修正,最后才会走出错误的泥潭,走向更完美的境界。
是的,回想一下你人生称得上成功的那些过去。它们无一不与修正有关。恋爱的成功往往在初恋之后,我们在爱情里犯错,并学会更宽容体谅的相处方式。我们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犯错,无数次跌倒让我们最后健步如飞;当实习生的时候我们犯错,在犯错中我们了解业内规则,一步步朝业内资深人士的方向挺进。所以错误本身并不是问题,重点是我们如何面对错误的勇气,以及我们修正的行为,这才是人进步的关键,也是科学进步的关键。
关于“修正”,日本人的说法叫“改善”,他们同样认为,所有的科学和创意都来自不断的改善。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成功,恐怕是你练习不够,多加练习多加改善,才能臻以至致。
在这张海报中,我们希望用一个形象的图形,促使所有人思考“修正”在人生历程中至关重要的意义。
地球上的人们, 怀抱着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梦想,向月球和外太空发射一艘火箭。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这艘“智能化”火箭应该笔直朝着目的地——另一个星球飞去。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大多数卫星的发射过程中,预定发射的火箭首先会笔直地指向天空。这使火箭能以最快速度穿过大气层中最厚的部分,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燃料消耗量。但在接下来的飞行中,火箭的控制装置会使用惯性导航系统来计算火箭发动机喷管的必要调整量,以使火箭倾斜并按飞行计划中的路线行进。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力量、进入空气稀薄区域需要转换的状态、火箭脱离地球引力的逃逸速度——这些再在火箭发射前,科学家必须做好精密计算的功课。
所以,火箭发射时,目标瞄准率仅有3%,而余下97%的准确率,必须在火箭飞向目标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修正。
有句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要知道,就算我们信心百倍,朝着梦想目标进发;结局通常是,梦想目标并不能通过按图索骥达到。我们不得不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想象,才能得偿所愿。
我是个007迷。这么多年,追看007系列电影中,我发现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电影人怎么通过不断修正,最终制造出“无所不能、无人能敌”的超级特工。
试回忆一下那些007曾经使用过的经典装备:
装有酸液和无线电发射机的钢笔—— 《八爪女(Octopu y)》
内有夹层的公文包,里面藏有弹药、刀、金币和可以释放催泪瓦斯的爽身粉瓶——《俄罗斯之恋(From Ru iaWith Love)》
内设特殊软件的手机,不仅可以破解电子锁,还可以释放12,000伏电压——《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Dies)》
藏有隐秘开锁器和透视眼镜的信用卡——《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
而这位热爱“炫富”的特工英雄,他的座驾也从各种豪华轿车升级到喷气动力船、旋翼机甚至宇宙飞船!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邦德的装备毋庸置疑是最先进的,而最重要的一条守则是:007的“制造者”们总是将这个时代的科技之冠运用在他的装备上。加强了他(在任何一个时代)“永远不老、永远无敌”的形象。
而这也是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比如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机还未问世前,任何一个导演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让邦德使用“内设特殊软件的手机”。但到了1996年前后,《007之明日帝国》拍摄时,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使所有人认为,007要没有一台引领世界潮流的手机,就谈不上“高科技特工”了。
西方有位科学家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既有知识可能会蒙蔽你自负的眼睛,而始终朝向目的地的想象力,则会督促你修正现行所有过失。
第八张海报在“Money&You”课程中,是很重要的一张海报。我和学员们各自在纸上画了一个水果杯,水果杯里边有很多的水果,比如:香蕉、草莓、橘子、葡萄、奇异果、西瓜等等。水果都放在这个水果杯里。
我首先要求大家思考的是水果跟容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员们很快会回答出:它们存在包容、依附、彼此需求等关系。在课堂上,我需要用“水果杯”来形容一种概念。它就像是一个很大的包容体,让我们想像到银河、太阳系、星球、甚至社会。它是一个很大的集合体。
“水果杯”里有许多水果。这就像太阳系里有金星、火星、土星、太阳星、海王星、地球等行星;如果中国是一个水果杯,里边就有华南、华中、华东、东北、西南、西北诸地区;如果公司是一个水果杯的话,容纳的就是各个部门;如果家庭是一个水果杯的话,我们有各自的家人;我们的大脑也是一个水果杯,储存了很多的记忆,从小到大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跟外在接触,形成每一个想法和做法,每个记忆体、每个念头和思路都储存在脑海当中。
是的,一切可以容纳和承载的物体,我们都可以视之为“水果杯”。
图像上的“水果杯”,有个物事值得注意。这里面有个水果,叫草莓。草莓一向是很特别的水果,在它新鲜的时候,香气逼人,又香又甜。但是,同样在这个水果杯里草莓是最易腐烂的。重要的是,草莓腐烂后——如果你不去照看水果杯——会迅速扩散到香蕉、殃及葡萄、橙子,乃至整个水果杯里其他水果。到时候,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把所有水果都丢掉,但那时候,这个水果杯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有些东西、有些观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塑造自我的历程里,会不知不觉的滋生、神出鬼没地影响我们。这就是集体组织里的“烂草莓”。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遇到这样的“烂草莓”。他会一天到晚散播谣言和负面信息,他会影响到整个部门,甚至于把整个公司企业都瓦解。
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有许多“烂草莓”。那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负面记忆。那些被批评、被责难、被伤害的记忆。它也可能像水果杯里的“烂草莓”,影响到我们其他行为,使我们没有办法从宿怨中挣脱,影响到我们对未来、对社会的许多看法。
我们的大脑分为管理性的左脑和感性的右脑。透过眼耳鼻舌声意五官感知,就像电脑输入一样,所有记忆被储存在脑海中。其中,好记忆让我们更有信心,鼓起我们的勇气去面对挑战,而负面的记忆会影响到我们,成为我们心灵这一“水果杯”中的“烂草莓”。
有一句老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说的就是这种负面的记忆吧。小时候曾淹过水的朋友,许多人一辈子都学不会游泳;和发小合伙生意,朋友卷钱逃跑,我们会认定跟朋友合伙既痛苦又危险;被女生抛弃和玩弄过的男人,也些人甚至开始抱上了“美女危险论”。
我们的心灵会储存很多负面讯息,而且这些负面讯息、这个“烂草莓”会驾驭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爱心蒙尘,因此在思想上、行为中会受到某些限制:让我们敏感容易受伤、让我们怯懦恐惧,让我们妄自尊大,让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固步自封。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面对失败、没有学会拔除心中的“烂草莓”。
前几年,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把一个录音机放在一个三岁孩子的身上。看看二十四小时里,三岁的孩子接收到哪些信息,结果85%以上都是大人的责骂。不是不准他做什么事情,就是恐吓他要是做了什么事就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总之85%的讯息都是负面的。这些,就是幼年时我们被种下的“烂草莓”。
在台湾,有一本畅销书叫《吸引力法则》。作者坚信,你心中所想事物会被你的心灵引起而来。如果你心中一直散发着恐惧、消沉、失败等讯息,许多“黑暗事物”就会吸引那些讯息过来。相反,如果你能拔除“烂草莓”,用更光明的思想占据此刻心灵,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所罗门群岛》一书,还记录着另一个传说。土人要开垦荒地,为了省事省力,他们琢磨出一个好办法。他们聚集起来,围着那些要砍倒的树,不停谩骂、恐吓、威胁这些树。不到两天,奇怪的事出现了,这些树全死光了。这代表着,人心所散发出来的讯息比刀刃还可怕、比斧头更锋利。
终其一生,最后我们总会发现,心灵里那些没有拔除的“烂草莓”是我们所有挣扎的来源。它使你担心、恐惧、怯懦。“You”暗淡了,“Money”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心灵的“烂草莓”时刻怀抱警惕。
要知道一个人是否成功往往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少,而在于他的自我设限。我能做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成功的人不假思索,迈过了许多阴暗的彷徨;而失意的人,纠缠在“烂草莓”腐烂的香气中,他的一生也随之腐烂。
我们来谈谈看勇气。
改变需要什么?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勇气来自于我们要先做出一个承诺。承诺之后难免邂逅许多加诸于此的怀疑,面对怀疑,我们不停努力,直到履行承诺为止——这就是勇气的来源。
我们很多人谈过改变:要戒烟,要调整不规律的作息,要努力读书。我们愿意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更好的承诺,但我们真能做的到吗?加油,鼓起勇气,不断付诸行动吧!
众所周知,运动员都有一个“撞墙期”,有些人称此为“极限”。在不断练习中,运动员会碰到一个关卡,让他觉得身心上非常煎熬、非常累,很疲惫。可是渡过这个阶段后,成绩就会有极大的提高,脚步越来越轻盈了,来自身体的痛苦也不是那么絮叨了。反而,你开始会听到它跟你的对话,你会感受到另一层次身体、运动和自我的交流,感到幸福与舒畅。
在学习改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碰到怀疑、都会想过放弃。但真有勇气的人,无论遇到内心和外在多少阻力都会坚持下去。
过去几年,我曾经自己制作过几出舞台剧。当时我的合伙人、林伟贤老师非常鼓励我,甚至直接跟学员们做出“很快就可以看到郭老师舞台剧”的承诺。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事情承担下来。可一开始接手,我觉得很后悔。我没有多少制作舞台剧的经验,缺乏人手,没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很多事情都不像事先想的那么顺利。后来,很多学员来做我的演员,我们进行了两个月的训练和彩排,努力撑了过来,并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受到许多好评。
这个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承担和突破,对所有参加演出的学员、所有“Money&You”的家人、我们所有的毕业生而言,是生命中很难忘的经历。我们说,那是勇气。
人都是很容易做出承诺的。说“我愿意”,并不是难事。但重点是,在此之后,你必须准备好面对四面八方、甚至你最内心深处的怀疑。要渡过这样的关卡,你要不断行动、行动、行动。
改变需要勇气,改变必须持续付出更多行动。
读过一本书, 叫《转山》。这是台湾一位叫做谢旺霖的旅行家,在拿到林怀民梦想基金的十万台币后,得以从云南丽江骑自行车游历至西藏的拉萨,并记录下一路的见闻。
我看到这本书时爱不释手,并瞬间被他所拍摄的封面图片感动。这张图片拍摄的是一个藏人在冰雪之下,一路五体投地朝拜着,毅然向前的样子。在书里,谢旺霖还拍了许多非常美丽的风景。其中有许多地方,因为我曾经去过,所以一望而生非常熟悉的感觉,似乎是故地重游。
在这本叫做《转山》的书里,有一句话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所有的边界都是为了超越而存在。”作者之所以说这句话,有他自己的感悟。当初计划这趟自行车长途旅行时是在冬天,西藏与云南的边界,高山耸立,有许多非常有名、且路况不明的雪山,在那样的地理条件下骑单车旅行,路上布满滑冰、人迹稀少,确实存在莫测的巨大危险。许多人劝他放弃,甚至在旅途中,也确实发生过许多突发状况。但谢旺霖的个人意志不断超越着边界。他勇敢突破了存在在生理上和观念里那些所谓“危险”的边界。
万里长城的存在也是一样的道理。长城始建于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始皇做了重要的连接和扩建工作。万里长城建成时,所有人都知道它的作用是抵御外敌、抵御匈奴。诚然,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万里长城作为屏障,中国的历史可能有重大改变。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也是祖先智慧的骄傲。
然而,作为边界,长城也限制了我们。自从长城出现后,人们就有了关内、塞外的概念。长城物化地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封闭自我的民族意识,衍生了闭关锁国的观念,它也曾是我们的边界。
边界始终存在。各行各业都有边界。我们经常被划分在培训界,除此之外还有金融界、文化界、IT界……隶属不同的“界”,“界”里所熟悉的事物就是你的边界。所以现在有一股潮流,提倡“跨界”。
我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作家、当做电视主持和DJ,也是个培训老师、演说家。在排练舞台剧时,我有一个很大的体悟,即:演员有大小之分,有一号、二号、跑龙套、A角、B角等,但角色无大小。这个体悟用在我们企业经营团队里,是一样的道理。公司员工有不同职称:老总、总监、经理、副经理、科员等,但每个人对公司同样重要。这样的感受,我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体会过,但通过跨界,在另外的经验中得到感悟。是的,跨界让人对世界的感受多元化。
如果每个存在都是为了被超越,这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奥运记录一样。那些伟大成绩的存在,不仅是为了铭记,更重要的是等着被超越。
《转山》的作者谢旺霖,他之所以有勇气迈过边界,背后有个故事。在此之前,他和相恋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我之所以要提到这件事情,是要说明,跨过边界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受到了刺激。很多时候,人们需要外力的刺激,会让你有所感觉、促使改变。
我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这样的渴望:停下手上的一切,去遥远的异地旅行,寻找新的可能性。而谢旺霖做到了。他履行了对自己的诺言,进行了一次感动无数人、且可能是终他一生都已难忘的旅行,而我们还坐在这里。是的,他比我们有勇气,关键是他受到了刺激,而我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里,这会让我们无所突破。
我们在上一张海报中,谈到要跨越不同的边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而这个勇气来自我们受到了外界刺激。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一成不变、理所当然、甚至还有很多麻木不仁。此刻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感觉,而刺激会让我们成为有感觉的人。
很多人经常问我,“Money&You”是什么样的课程?说实话,“Money&You”精神很难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很多学员,都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博闻多识、见闻广泛。他们、包括我,经常觉得自己知道很多东西,很多道理很简单。但“知易行难”,实际上很多好习惯、好信念在生活中没有实行。
从“知道”到“做到”,其中有个关卡,就是“感觉到”。如果对现实情况漠然习惯,没有感知存在的“不完满事实”,就很难跨越边界。因此,实际上,“Money&You”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让你感觉到并不完满的存在,并让你有机会、有勇气尝试改变,让生命更加完整。
在我学编剧的过程中,曾谈过一个概念,即设计剧情需有“戏”。“戏剧”这两个字并列在一起是非常有意思的,右边一个字是“戈”字旁,左边一个字是“刀”字旁,“戈”和“刀”都是兵器的意思——战争是为了化解什么?化解冲突。因此,那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基本上所有戏剧都在诠释冲突、解决冲突和升华冲突。戏一定要有冲突,观众喜欢刺激感,这会让你觉得荡气回肠、意犹未尽。人生也是类似的情景。我们常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学编剧过程中,有三种编剧形式是和人生很接近的。
其一,人和环境冲突,有部美国大片叫《后天》,就是讲人破坏环境后,环境惩罚人类,美国纽约因而陷入冰雪之中。历史上有许多相似内容的灾难片:讲龙卷风的、讲大地震的、讲飞机失事和病毒入侵的——在“天谴”的巨大力量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存在,理解了“患难见真情”,感受到付诸自身的生命,何其真实。
小人物电影也在阐释人与环境的冲突。这类电影,在中国诠释最好的,当属周星驰。小人物在逆境中求生存,说到底是人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冲突。在戏剧里,小人物与社会、与门户观、与主流思想的抗争,经常会放在真挚爱情之中展现。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泰坦尼克号》,都是穷小子与富家千金的爱情引发的对社会的抗争。虽然这样的剧情有公式化元素,但因此所呈现的真挚爱情和冰冷的等级社会之间的冲突,对人的心灵也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其二,人与人的冲突。人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脉络图中。夫妻会冲突、朋友会冲突、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会冲突。前段还流行了一部好人和坏人到对方那里卧底,产生冲突的戏,这部戏就叫《无间道》。
其三,人与自己的冲突,简单说,就是内心戏。每个人都在演内心戏,都在面对来自心灵和生命的挑战。每个人,从每天起床那瞬间开始,就得面对很多冲突与挑战。因此,我们觉得冲突有存在的意义,至少会让你有感觉。生命如果没有感觉,就会因此空乏,失去一切力量和体征。余华借由《活着》,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在最困苦的环境下,如果你有一份对家人的爱,会让你活得有尊严与真实。
在“Money&You”的课程里,充斥着许许多多游戏、竞赛、活动。我们希望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情景,刺激和深化你的感觉。有感觉才有心动,才会付诸行动。否则,无论经过多久的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
真正的学习来自于“问”。如果不问,只能永远在过去的经验里打转。因此,有时候要推动员工思想层次的提升,作为主管的人总会有意识地采用“问”的方法。比如“小林,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老丁,我做这样的决策是否存在盲点?”让员工从与过去经验截然相反的角度思索,会给他们带来和以往习惯截然不同的刺激和体验。
台湾有一位颇具盛名的美学教授,叫蒋勋。他曾经说:“学习是回到对自己生命的关心。”因此,生活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上课、游玩、聊天、休闲……都需要扣合着我们生命的节奏,把命运里邂逅的每一件事都当做你学习的元素,思考它给你带来的启发。如果你在“生活着”的状态下,不去反省自己,不对自己发问,这样的生命和学习就只是过眼云烟,对你的未来没有任何效果。
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他像千万年来、千万个人一样,坐在苹果树下,并“遇到”一粒下落的苹果。他问了个想起来很可笑的问题:“苹果为什么掉下来?”可如果没有这个自问,万有引力和无数的发明会沦为空谈。
因此,生活中你需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警惕、保持疑问。疑问往往是通向知识最重要的钥匙。如果每天只是重复你会做的事,你通向的,仅仅是“熟练”,而不是“新知”。如果你保持好问学习的精神,不耻下问,甚至不惧问道于盲,你的知识会持续成长。
有人曾问过我一个问题:学习是很容易的事吗?或者,是件很困难的事吗?这是个很有趣的对照体。我觉得学习是很容易的事。为什么?因为你每一天的生活都不同,你都会从中学到新的东西。依次累加,会有无限收获。但学习又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人类过去所犯的所有错误,至今还一样在犯。要根除这个毛病,就必须“问”。“问”是一个让思考通透的过程,“问”是把你所学东西运用出来的关键。所以,学以致用的过程就来自不断发问。
周迅是我非常喜欢的内地演员。我曾听过一个关于她的故事——
周迅十八岁时,还在浙江艺术学院读书,她不知道也几乎没想过,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有一天,老师问她:“周迅,你希望十年后的你是怎么样的?”
她想了想,回答说:“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是最好的演员,并能发布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说:“好,那我们把时间倒过来想,十年后,你二十八岁,成为中国最好的演员,并有一张自己的音乐专辑,对不对?”
周迅点了点头。
“那在你二十七岁时,除了接拍各个名导演的戏,还要有一张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各个音乐公司听。”
老师停了停,又说:“那在你二十五岁时,除了在演艺事业上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二十三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
“二十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就要开始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老师的话让周迅感到巨大的压力。回观此刻,十八岁的自己,依然是个什么也不懂,虚度时日的女孩。
老师看着她,最后,恰似总结陈词似的,说:“周迅,
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缺少规划、散漫而且混乱。我希望你能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十年以后的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确定了目标,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
周迅后来形容发生在1993年5月的老师的这番话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觉醒”。后来,她一直为十年后的自己而努力着,接拍了《那时花开》和《大明宫词》等电影、电视剧,慢慢让观众了解和接受了她,并在十年最末了的时候,如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你多自问: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的?我要为十年后的我做什么?你的人生,必定会通过以上问题,而变的不同。
当然,人生的“自问”并不仅限于对自己过去、未来、现在的思索,更不妨脱开“我”这个固定身份,通过阅读、通过对当世其他人的了解,想想自己如果是“别人”,会做
出什么抉择。用这样的方式训练自己,久而久之,你的思考就不仅限于个人经验里了。
知识来自于“问”。“问”是人类接近天堂的途径。
这是“Money&You”中非常重要的一张海报。
它所谈到的是:如果事情要改变,第一个要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这句话说来很容易,但很多人遇到问题,头一遭想到的,都是改变别人。很少愿意对自己下工夫。
英国伦敦大教堂里,刻录着这样一段诗文,让人印象深刻,我很愿意把它分享给我的学员和朋友——
“当我既年轻又自由,我的想象力没有限制,我梦想着改变世界;
当我年龄较长,更为睿智,我明白世界不会改变。
我决定把眼光放低一点,单单改变我的国家。可是它看起来纹风不动。
当我进入暮年,我做出最后急切的尝试,我只想改变我的家人,这些跟我最亲近的人,
可是,唉,他们一点儿也不肯改变。
现在,我躺在这里,在死亡的床上,
我了悟到(或许是头一次),如果我先去改变自己,
那么,借着以身作则,我或许能影响家人,
借着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或许能改善我的国家,
谁晓得呢,我或许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告诫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源自改变自身。我告诉过在“Money&You”学习的所有人:你们在学习了这张海报之后,一定要记得,遇事不要要求别人改变,而是我们要先主动改变。如果你希望公司能够变好,你要先改变的是对公司员工的态度,或者对制度做部分修正;如果你希望父母对你更好,你必须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或更努力学习和感知;如果你需要赚更多的钱,必须改掉你懒惰、不自信等毛病……总之,改变自己,这是改变事物的根本所在。
十多年前,一个深夜,我给眼前的学员上完课。当时大家情绪很激动,两三百人一起高喊:“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情绪上很亢奋,受到很大激励。接下来,我宣布明天九点准时上课。结果第二天早上,两三百人,一个都起不来,还在睡觉。当时我就想,昨天高喊的“成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至少,你们先克服赖床的毛病吧!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从自己生活开始修正的。我写过一本书,叫《每天为自己打个钩》,说的就是如何通过改变六十个不起眼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完满的人生。在这本书里,许多“Money&You”的家人都做了回顾,兢兢业业,宛如写读书笔记一样,真实记录下他们如何通过改变习惯,而改变命运。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从别人的生命实验式的叙述里,希望对你每一个微小的“改变”有所触动。
在“Money&You”的课程里,有个很特殊的设计,即:60%的课程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5%的课程是互相分享,另外15%是真正导师引导式的传统“授课”。
所有“Money&You”的家人都知道,在课堂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进行游戏。因为游戏是互动,每个人都需要参与。而参与游戏、在游戏创造的情景中,你便会得到更多“刺激”,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发现的过程。
实际上,游戏往往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行为和选择。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游戏中,我们所做的各种决策和判断往往来自于大脑过去经验的累积。
比如赌博。深谙人性心理描写的茨威格就曾在他的一部小说里描写过不同赌徒在游戏时,迥然各异的心理、动作特征。实际上,哪怕从日常玩麻将的过程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有的人豪掷千金、一往无前;有的人“损人不利己”,死死扣着牌不愿放出去;有的人输了牌四处叫骂;有的人则输赢都不动声色。而往往“小赌怡情”时表露的性格特点,会延续到股票市场,影响你的金融投资选择。
在描摹人物时,许多史学家都愿意刻画人物幼年游戏细节,并不惜用上“春秋笔法”,因为他们都深知,从游戏中,人性的特点更容易传达。司马光在小时候的游戏中,临危不惧,奋力砸缸,显见他适合扮演领导者,很容易独树一帜,得到大家信任。汉朝有个酷吏,叫张汤,史学家也写过他小时侯玩的一个游戏。“张汤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门回来,发现老鼠偷吃了肉,就迁怒于张汤,把他打了一顿。于是张汤挖开老鼠的巢穴,活捉了老鼠,把老鼠当作犯人一样严加审讯拷打,并记录下审讯过程,最后把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都当堂呈供,作为证据,宣判老鼠应当受磔刑,然后亲自把老鼠分尸。”
这个“血腥的游戏”的结局,是“张汤的父亲看到这份审讯记录,大吃一惊,因为这份判决书简直就像一个资深法官的作品,决定让他学习断案”。而后来,张汤果然成为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冷面法官。
你可以在所有游戏里,分析参与其中的人投射在游戏里的种种行为表现。现在,让我们玩起来吧!期望你能邂逅你自己!
游戏能反映人的真实行为。
“Money&You”课程的游戏中,有输有赢。赢的小组被冠名为“胜利小组”,而输的小组,我们叫它“学习小组”。
人生不是只有输赢而已,正所谓不是赚到就是学到。如果在输的经历中得到经验和启发,就不啻是获得无法取代的宝贵经验。因此,“学习小组”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祝福他们因此获得更多修正真实人生的机会。
但有件有意思的事是:即使在游戏中,很多真实的情绪依然会显现出来。在游戏结束后,输的团队总是会感到不开心,然后就开始找借口。借口诸如:老师没把条件说清楚;同伴不听我的意见;我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等。无论是责骂别人,或者为自己找借口开脱,都是人性中的自我防卫,是抗拒失败的心理模式。但这样做,也是在规避你这段人生中必须扮演的的角色和责任。
不仅是游戏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夫妻吵架时,埋怨对方的话总占百分七十以上;孩子功课没考好,总会自我开解说“比我差的人还很多呢!”哪怕在路上发生两车刮擦,当事人脱口的第一句话也总是:“你怎么开车的?”
然而,在今天,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学着不要再找借口、责骂和否认。重新开始学习三个字:“负责任”。因为,负责任是一个人获得信任的开始。
我有个朋友,叫王文杞,他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负责任”的故事。
约在十年前,王文杞因为信任,借了朋友一千八百万元周转,这位多年深交的好友是生意人,事业做得很大,住豪宅,出入有名车,只是两个月后,这位“好朋友”从人间消失了,完全找不到讯息,听说为了躲债跑到美国去了,而那一千八百万瞬时成了收不回来的呆债,更让人感慨的是,在这个庞大数字里,其中有八百万是文杞拉下脸向亲朋好友借贷来的。
事情发生之后,朋友变得很消沉,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他开始封闭自己,不与人交往,心中充满了怨与恨。直到有一天,文杞听了一场演讲,而演讲里的一则故事彻底改变了他的观念及接下来的人生际遇。
时隔多年,文杞还经常和身边的人谈起这个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人开车回家,行驶上高速公路时,他的车紧跟着一部货车的后头,车上堆满了重物,不幸车顶上固定货物的绳子没有绑牢,东西瞬时落了下来,为了躲避这个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就在那紧张的分秒间发生了车祸,这个人双脚因此断掉,人生的后半辈子将在轮椅上度过,他也充满了怨恨,想着这种倒霉的事为何发生在我身上。(“那种悲愤和我被人骗了一千八百万是一样的。”——谈到这里,文杞总补充说。)
受伤的年轻人的老师来看他,希望他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问了他几个问题,老师说:“是谁选择了开车上路?”“是我。”“是谁选择在这个时间回家?”“是我。”“回家的路有那么多条,是谁选择走这条路?”“是我。”“高速公路上的车子这么多,是谁选择开在这一部车的后面?”年轻人低着头若有所思地回答说:“还是我。”
老师继续说,车子没有绑好可能会让东西落下来,这是已存在的事实,无论如何砸下来的结果是一定会发生的,如果没有砸到你,也可能会砸到别人,但此刻的结果是谁让它发生的呢?如果不是你选择在这个时间上路,不是你选择走这条路,不是你选择跟在这部车的后面,甚至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那么即使东西掉下来,也没有人会受伤,不是吗?所以你认为你该负的责任是零还是百分之百呢?
这些对话像是禅宗的“德山棒,临济喝”一样,深深地敲击着文杞过去这一段灰暗的时光。是的!是他决定要借这一千八百万,而不是一百八十万或一万八千块。文杞想通了,决定扛起一切责任。而就在那一刻,所有的怨恨都不见了,他理了头发,买了一套新西装,重新开始为事业打拼,他比以前更努力也更谨慎了,后来不仅在短时间内偿还了债务,并且重新为自己的工作找到定位,现在他已是一位知名建设公司的董事长。
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遭逢一些艰难险阻,你可以选择怪罪别人、诅咒老天爷不公平,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事实。可是若能从这个挫败中记取教训,为自己负起责任来,那么这堂课不管代价是多少,都是值得的。就从现在开始停止埋怨吧!你的未来将会从此刻与众不同。
第十七张海报,在资产和负债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而我要说的,是如何活在“线”上面。
就像我们所累积的负债一样,“线”的下面是找借口责骂和否认。而如果活在“线”的上面,就要学习负责任,以求增加我们的资产。各位想想看,如果人的一生当中每天都在责骂、否认和找借口,那他的心灵负债就会越来越多,心灵和社会声望资产越来越少。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不再推诿,扮演好自己人生的角色,“资产”就会增加。跟随响应的人就会增加。这就跟股票投资的道理一样,投资股票的人总是看公司业绩资产表选择是否进行投资。人的声誉“负债”太多,人际关系、生涯规划都会受到影响。而重信用的人,就会在信用中得到收益。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崛起秘诀之一,就是信用。全台湾都知道,他最重视信用,言而有信。跟他做生意、打交道就像拿到一个国际认证***一样,心里有底。因为无论做任何决策都勇于担负重大责任,王永庆得以不断积累资产。
所以请大家在每天的行为中学习负责任。尽量避免找借口、责骂和否认。我非常喜欢林清玄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不管遇到任何跌倒,都觉得是自己不小心的时候,这个人就真正长大了。”当一个人愿意不再怪罪别人,而检讨自己时,这个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真正负责任的人和年龄无关。许多人甚至年过不惑,还不懂得承担责任。而在四川汶川大地震里,我们被很多奋勇救人、甚至扛起家庭重担的孩子们感动。因为,他们敢于一力承担,他们的人生充满勇气。
是的,不仅突降的天灾能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考验人是否对自己和别人“有所承担”。不怨天尤人,负责任,不管任何年纪、任何状态,我们都要努力做到。
关于负责任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不论“Money”或“You”,负责任都是重要的一环。记住,信任是人格中最重要的资产。
在管理学上,有一句普遍流传的话,即:越信任的团队越不需要管理。负责任就是获得信任的方法。如果你是个业务员,为了赚更多的钱,必须学习做一个让客户信任的人。如果你是老板,希望自己的事业能扩大,有更多人才为你所用,首先要做让员工信任的老板。如果你是家长,要让家里每个人生活得有安全感、快乐、没有谎言,你必须得到信任。
人无“信”不立。
我们的课程中,有25%的时间来自分享。我们之所以愿意分享,是因为“Money&You”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所有人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敞开心扉。“Money&You”所有家人都知道“Money&You”课程导师富勒博士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愿意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你就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富勒博士获得五十一个荣誉博士头衔,有二十六项重要发明,他最早提出太空船的概念,也曾被***三次邀请,到中国谈未来趋势。这个被称为“超老子”的精神导师,终其一生,都不停地告诫人们:“这是个互为彼此、互相合作、互助互利的社会,大家彼此愿意产生更好的合作基础,是因为我们彼此信任。不管过去你曾遭受别人怎样的打击,如果你需要事业够大,就必须得到别人信任。”
台湾证严法师,曾提过一个感动世人的观点:“普天三无”——天下没有我不能爱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天下没有我不能信任的人。因为她这种宽容和气度,全世界非常多的人追随她的慈善事业,随着她做公益活动。所有人都相信,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遇到天灾人祸时,慈济基金会总是扮演着立即救援的角色。在台湾,人们愿意捐款给慈济。因为证严和她的慈济得到人们的信任。
特蕾莎修女在她响誉世界的名著《一条简单的道路》里,也曾写下这样的话: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
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
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若帮助他们,
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
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有
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写下以上诗句的德蕾莎修女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为什么那些接近信仰的人,总会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呢?实际上,刨除外在的层层因素,最重要的关键,是因为这些人大公无私。而无私是通往信任的唯一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电影里,都在谈论“承诺”。《后天》和《保持通话》里,都有这样一个父亲,为了实践对儿子的承诺,经历重重困难险阻(前者穿越了残酷的极端天气、后者则与邪恶势力进行缠斗),只为最后走到孩子面前,说,我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做到。
每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心灵总会感到触动。
“重然诺”,是从古到今传承的伟大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环。谈到爱情,人们就会想到为了守住时约宁可抱着柱子被洪水淹死的尾生,想到眺望丈夫而屹立成石的望夫崖;谈到忠勇,人们就会说起过五关斩六将,不见媚于权势的关羽和千里送京娘的赵匡胤……说到并做到的事迹往往流传千古。
商业社会里,“说到做到”也是企业存在的唯一标杆,尤其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更能彰显。美国一家有名的快递公司联邦快递就发生过这样的“信任危机”。联邦快递曾强调所有的小包裹都会在二十四小时内送到。但有一次,因为途经地骤降暴风雨,一个小包裹无法在预估的二十四小时内送达。眼看这家公司就要发生“自打嘴巴”、无法兑现诺言的情景,公司高层决定,单独租用一台直升飞机,以保证二十四小时内把小包裹送到客户手中。当然,租用直升飞机送一个小包裹,公司付出的服务和他们的回报远不等值。然而,第二天,联邦快递就刊登了一个非常大而醒目的海报,公告天下——我们为了及时邮递一个小包裹,租用了直升飞机。我们做到了对顾客的承诺。这家公司因此得到顾客的信任,言而有信,因此无往不利。
屈臣氏是家发展很快的“个人护理”超市。从1989年成立以来,它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集团,在亚洲和欧洲拥有三千三百多间零售店。无论在哪里,它的建筑外墙上总打出非常醒目的标语:“我敢发誓,保证低价”和“如有差价,双倍奉还”。据调查,据说消费者在一开始确实是被他们广告词中强有力的承诺口吻打动,并发展成为这家店的死忠客户。
在最近流行的网购中,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淘宝中,同等价位、加入“消费者保障服务”的商品,总是销售得比较快,而在没有加入“消保服务”的产品中,敢打出“假一罚十”口号的商品,销售速度也比普通产品快得多。更推而广之,据美国一家心理机构调查,在店名中含有“信任”、“诚挚”、“承诺”等字眼的商家,生意总是比其他店铺来得好。这恰恰证明,人们在潜在心理里,多么渴望“不被忽悠”。
实际上,许多人都认为社会是“不够诚信”,政治人物多“不靠谱”。有好事者曾归纳下“有史以来最大的谎言”,以警戒人们“说到难以做到”——
比如说,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是特洛伊的“木马计”。原本撤退求和的敌人潜伏在木马内,在深夜的城市里肆意屠杀放松戒备的军民;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扬言帮投资者换取高回报,一手制造了历史上最大的金融诈骗案;尼克松政府***在野党***,并试图掩饰这一行为,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成为政治史上一块伤疤——你们看,说到不能做到所带来的破坏,不仅是谎言、欺骗、金钱的流失、肉体的创伤,许多人为此丧生,或者一贫如洗,最恶劣的是,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所到之处,形如地狱。
我说过,了解自己,是找到人生最大财富的开始。曾经有一部印度电影叫《地球上的星星》,它讲述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很差,总是受到周围人的责备。人们不断拿他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哥哥做比较,责骂他不肯读书、心不在焉。最后学校甚至以“无法容忍”为理由,要他转学。
谁都没有意识到,他患有学习障碍症。
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那位老师为这个孩子所画的画感到惊叹,他意识到这个孩子有非凡的绘画天赋,于是就启发并引导他走向艺术的殿堂。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优异的画家。
是的,每个人都是一颗钻石,终究有他闪光的一面。当你没看到他的光亮,先问问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是否受到遮蔽,而不能武断地对之放弃信心。在这点上,我的亲身经历恰恰证明了这点。
回顾我读书的年代,从小学起,数学就一直是我的梦魇。许多家长都是在小孩上了初中后,才请家庭教师。可我爸爸从我小学起,就专门延请数学补习老师——这可以证明当时我的数学成绩有多么令人头疼了。每周有若干天专门进行数学补习的日子,我过了很多年,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就这样延续着。家里花了很多钱,但效果始终不好。数学成绩不理想,物理、化学也不好,未来的路好像越走越窄了。那时候我经常埋怨自己,很难像那些“多项全能”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样,充满成就感,觉得没有办法让父母对我觉得满意。在这样心理影响下,第一年高考我落了榜,第二年还算老天爷帮忙,我考上了东吴大学企业管理系。我当然很高兴,但一上大学,问题就来了,企业管理——大一要念微积分、会计学,大二要念统计学,统统是数学,我一样都不行。
于是乎,几乎所有和数学有关的科目我都是在暑修和补考中通过的。但是,大学四年里,有一门学科我几乎不用准备就能考得很好。这门科目叫《人事关系》。这意味着我虽然不是一个善于财务分析的人,但在与人沟通、互动、组织动员等能力上,我是个专才。所以,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我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去银行工作,而是选择进入百货公司的人事科,担任企划工作,办活动。这样的工作让我很开心,并直到今天都觉得幸运。如果我当初选择到银行和我永远搞不清楚的数字打交道,或继续深造出国留学,也许我会视工作为鸡肋、为养家糊口最纯粹的工具,不会有今天的开心和快乐。
我觉得我人生的幸运之处在于,我选择了一件我能做、喜欢做、愿意做的工作。
曾有一任哈佛大学的校长,开教职员会议时,跟哈佛教员们说了下面一段话。他说:
“在座的各位,哈佛是世界最顶尖学府,请大家善待哈佛大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未来可能成为你的同事、你的助教;各位同仁,也请你们更好的对待哈佛大学学习成绩烂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未来可能会捐一栋科技大楼或体育馆给学校。”
这段诙谐的谈话反应了哈佛校长、乃至许多最高明教育家们的看法。看人才,不应该仅着眼于他的学习成绩。每个人都是一颗钻石。请用更多的关怀心、更长远的目光,寻找与发现他的才华。
有一次,有一位记者采访宋楚瑜的夫人陈万水女士:“您怎样培养您的孩子?”陈万水女士当日说的话,成为现在我为人父母秉持的原则。她说:
“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父母所期望他成为的人。”
是的,延续陈万水女士的观念,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放弃你的孩子。你孩子一定有些特殊性。他来到这个社会,自有自己重要的使命。不要让他成为、且仅仅成为满足你各种心愿的分身。他想成为一个画家,就鼓励他成为画家;他想成为歌手,就鼓励他成为歌手。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最美丽的钻石。
了解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人力资源角度我们常讲一句话,天才跟庸才最大的差别在于这个人有没有放对位置。姚明身高二百二十六公分,适合他的位置就是打篮球,姚明在打篮球方面是一个天才,但姚明如果去练体操、练芭蕾、当一个公务人员,可能就是个很平庸的人。是的,姚明不适合挖下水道,不适合做矿工,但很适合装灯泡。让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关键是把他放对位置。
再举个例子,爱迪生是发明天才,发明了很多电器相关的产品,也是因为爱迪生放对了位置,他没有去当歌手,也没有去当出租车司机,而是选择做一个发明者,做对他而言最有价值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张艺谋,过去是在棉花厂工作的,但他觉得他有更大的梦想和更大的兴趣,所以后来他去学导演,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导演。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最忠于自己兴趣的道路,是自己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道路。
台湾有一个歌手叫张雨生,虽然他已经往生离开了,但我们对他的歌声都非常的怀念,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歌声是《大海》。张雨生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是名校高材生。可是就他的经历而言,除了让大家瞩目的名校,另一特色是上学时组织了一个非常好的乐团,他任主唱。张雨生虽然个子不高,可他的高音可以唱到一般男生都很难达到的高音。如果他当年去做公务人员,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人员,
所以,张雨生成功的关键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展露自己的才华,使他最终能够成为影响很大的歌手。所以,我要再次强调:天才跟庸才的最大差别在于有没有放对位置。其实中国历史中就有些人是放错了位置,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写了很多雅致的诗,脍炙人口,可是李后主绝不是一个好皇帝。比如宋徽宗是一个了不起的书法家,也是一个画家,但是他也不是个好的皇帝,因为大举“花石纲”而涂炭生灵,造成了“靖康之耻”。
人生如棋盘,你要先知道自己到底是车、或是马、兵、炮……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功能、你反馈社会的功用就不同。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外部环境,一味乱下,这旗局就必死无疑。
如果你希望赚更多的钱,“money”不断地来,不要忽略最关键的问题,你的钱怎么来的?有人做过统计,中彩票大奖的人中,80%在五年后生活品质回到未中大奖前的原点,并且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是的,突发的横财让人开心,但却不会有你自己的快乐,因为那笔钱的来源并不是跟“you”有关的。对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而言,他最大的成就感在于他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了,其实稿费只有几百块钱,但是因为写的东西得到了认同,这笔钱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you”对了,“money”就来了,如果“you”是不对的,“money”即使来了,也很快就会不见的。一个人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第一个是了解自己的程度,第二个是要求自己的能力。
我们如何去了解自己呢?接下来我们将更多的谈谈看如果你有很好的标的,来帮助你在坐标之下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管理好自己,制定发展自己的步骤和方法,你的才能就更得到最大发挥。
以下,我将引入DISC人格分析图表来解释——不同人格倾向的人,适于不同工作这一现象。
谈到要走出去,要在人间行走,要跟人互动,就要跟不同的人沟通。大多数时候,人们只喜欢跟自己个性相同的人在一起,却不喜欢跟自己个性相反的人在一起。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沟通就是财富。
当你了解自己之后,就要跟别人互动,要了解对方个性是什么样的,该怎样打交道会更好。当我们不了解对方个性的时候,常常会“己之所欲,强加于人”,就像我不知道你的喜好,就总觉得你的喜好、个性标准是和我一样的,我就会不自觉地把我想要的,强加在你身上。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父亲病的很重,住在医院,他妈妈是一个佛教徒,她觉得老公这样不行,为了挽救老公的生命,决定给老公买一尊佛像贴在病房的墙壁上面,她希望神明能看到这个人需要他帮忙。
后来这位朋友的妈妈还觉得这样不够,又偷偷买了一串佛珠,搁在老公的床头边,希望神明能够帮助他。后来妈妈觉得这样还不够,又买了一个二十四小时念佛机,按了开关以后,它会自动念佛,一直念叨。当时很多人进来看这位朋友的父亲,大部分人都感觉像到了庙里边一样,四处听到佛音缭绕,看到香烟在四周升起,看到床上的人不动,就问家属:“有没有香啊?老刘我来了,我来看你了”。后来,朋友的父亲精神好一点,有天突然眼睛睁开了,就朝床边守护的人挥挥手。什么意思啊?朋友的老妈看到了,就哭啊,跟他儿子讲:“你爸爸挥手什么意思?我跟你爸结婚四十多年,我了解他,他说他要走了,轻轻的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好像回光返照。”朋友说:“但是你不觉得爸的眼神怪怪的,我觉得他应该是拜托你把念佛机给我搬掉,放在床边搁了很久了,二十四小时吵得要死。”后来朋友父亲两个月后走了,他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竟然发现他是一个基督徒。他妈妈不管:“我觉得这个好就好”。
所以我希望大家改善,能做到“人之所欲,勿施于人”。我了解你的个性,用配合你的方式来跟你相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