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罗马全战修改器cf无线电修改器移动的

我也来响应蜻蜓斑竹号召,CompaqX6000使用感受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1857
贡献:636
精华:6
注册:2005-03-06
我也来响应蜻蜓斑竹号召,CompaqX6000使用感受
发表于 2005-05-11 00:21:18
[此帖被浏览
次,回复
于 2005-05-11 13:12:44 修改
Compaq X6000,2005年2月27日购自美国Hp网站,3月22日到货。
本人移动办公机会并不多,因此一直想购一款性能强大,大屏幕,兼有一定移动性的本本。原来已经定购了Dell 9200,结果,Dell跳票,指定时间不送货,***Argue好几次,最后无奈Cancel掉了。后来到Hp的网站看到这款,当时刚出来,有100美金的优惠,各方面还比较合意,于是就定了。
机器大致配置如下:
P4 3.4G
17"WSXGA
128M ATIX600显卡
7200转60G日立硬盘8M缓存
NEC单面双层刻录机
这款机器总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先说说缺点:
1 由于用P4的CPU,所以电池寿命短,一般word,上网状态下应用2小时左右。
2 P4的发热量大,所以风扇启动比较频繁。
3 机器重达4kg左右,移动性稍差。
优点就很多啦:
1 P4的CPU性能强大,配合高端显卡,高速硬盘,3Dmarek2001得分高达13500分左右。
2 原以为我的机器发热量大,玩大型游戏时间长了会死机,结果发现,3个风扇还是很厉害的,机器一般在50度,硬盘33度,大型游戏,最高就60度,硬盘温度不变。原来因为本本宽大,散热天生就有优势,配3个风扇,也不是一般笔记本能比拟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散热问题。我现在天天疯狂折磨它,系统稳定,还没死过机,大厂的设计,唉,没话说,看看神什么设计,无言。
3 配套设备和接口齐全,设计人性化。什么蓝牙,无线网络全有。
4 如果你不是天天背着本本到处跑,这种台式机替代品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集移动与性能于一体。
5 另外要表扬一下它的屏幕,不知道是哪个公司生产的,17“宽屏,10级调节亮度,可视角度极大,平着180度都可以看得清录像画面,玩CS完全无脱位现象,简直比拟CRT显示器了,我没用过其它高端本本的液晶,不知道是不是高端的都这样好效果。
6 JBL专业音箱,本来就是笔记本里面数一数二的东东,但这个估计是所有Compaq电脑里面最好的,因为机器宽大,所以有充足的位置,音响效果一流,带重低音,超过一般那种百来元的低音炮音箱,配合17"宽屏,你自己都可以想想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DVD的感觉。
原来写过一些测评,就搬过来啦。由于WUXGA字体太小,平时一般还是用XGA较多。
17“WUXGA超高分辨率宽屏显示器
标准数字键盘,顶端音量调节按钮就有3个,可以直接调节音量,不必Fn键,可以直接静音。无线网卡也有开关,触摸屏也有开关,不必再担心用键盘时碰到触摸屏导致鼠标到处跑。
来张全方位的
JBL Pro专业音箱,的确震撼效果,看不出这么点位置也能有如此效果
前面板指示灯,COMPAQ标志
右侧面各种接口一应俱全,整合读卡器,直接读取数码相机各种规格卡。整合数字影音中心,不开机器可以听cd,看影碟,看电视。USB接口4个,左边1个,后面1个,右边2个。全方位方便插拔。整合蓝牙技术。整合Modem,内置网卡等等一切现有设备。
NEC的DVD刻录机,单面双层刻录,单碟容量刻录高达8.4G。
后面电源,USB接口,S端子,外接显示器。
P4的CPU,3.4兆,所以发热量大,呵呵。但性能就不说了,牛呀。机器飞快。给了3个风扇,大型3D游戏时,3个风扇会全开。电池时间就不能支持很久啦,呵呵,配16芯的电池呀,也就2个多小时吧。128M的ATI X600显卡,7200转60G日立硬盘(其实是IBM的,但现在被日立收购了),没说的,硬盘速度超快呀,7200就是不一样。
总看到我下边的垫子吧,呵呵,拿开大家看看。Targus的外设,质量没的说。2个风扇,帮助电脑散热。不是Hp配的哟,自己买的。最大好处是运行时都听不到声音,还大大减小本本风扇的开启频率。
本文于2005-05-11 00:21:59.943被cbayl第1次修改。
本文于2005-05-11 00:22:56.415被cbayl第2次修改。
本文于2005-05-11 00:24:12.225被cbayl第3次修改。{29}{29}{29}{29}{6}{6}{6}
本文于2005-05-11 00:31:18.051被cbayl第4次修改。
本文于2005-05-11 13:12:44.699被cbayl第5次修改。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发言人
积分:690
贡献:13433
精华:138
注册:2004-05-04
发表于 2005-05-11 12:25:34
不过请楼主把具体型号在标题里面写明
等下进来领分
哈哈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967
贡献:402
精华:7
注册:2004-10-21
发表于 2005-05-11 12:33:16
我用的神舟本本,只有一个风扇,只有一个散热口,没有垫散热底座,30度的室温,连风扇都不开,就当台式机用,一天开十几二十几小时,常玩的游戏是CM03-04,罗马全战,魔兽世界和实况8,通宵BT加压缩媒体文件也是常有的事,用了3个月也没死过一次机,就一个字——稳~
呵呵,言归正传,我一美国芝加哥留学的朋友前几天正好问到我这款,我想具体问几个问题。
1. 这款在国内有没有卖,卖什么价,如果国内有卖,配置和美国的是一样的吗?我好像都没有怎么看到过。
2. 他的台式CPU和内存的具体参数,因为P4也分好多种阿,希望可以发个CPUZ的图看下。
3. 他的重量,我是指把电源等全部放在包里的总重量。
4. 这款本本不算迅驰本本,他的无线套装是什么标准的,实际使用性能如何?
5. 他的XP(是家庭版吧)操作系统是选配的吗?可不可以不要。
6. 显卡的核心频率和显示频率可以告知一下吗?
7. 3个风扇,还有一个7200转的硬盘,噪音和震动会不会很大,还有方不方便做卫生阿,因为散热口可是超级容易吸灰的哦。
先就这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尽快解答一下,谢谢。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副司令
积分:139971
贡献:24196
精华:156
注册:2004-11-08
发表于 2005-05-11 12:54:18
P4 3.4G 的CPU,发热不是你那款神舟可比的{3}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1857
贡献:636
精华:6
注册:2005-03-06
发表于 2005-05-11 13:59:13
于 2005-06-24 06:17:13 修改
P4的CPU,7200转的硬盘,发热岂是你Pm和4200转硬盘所能比拟的。
交流区置顶贴有个测温的评测,清川武兄去交流一下吧。我的机器Temperature:48-50度,HDD(硬盘):33度。全速运行时,Temperature:58度,HDD:33度不变。这是不加散热底座时的温度。
重量没有弹簧秤测不了,机器4kg,电源加0.5kg怎么样?
{6}{6}我买的是双肩背包,Targus的,40美金,当时买时觉得好贵。但包质量和设计很好,很人性化,背个好点的包,你不会觉得重的。如果是单肩包,我估计够呛。
P4E的CPU,1M二级cach,
Broadcom公司的802.11b/g无线网卡,蓝牙属于选配件。加30美金。性能怎么样?当然不会比你所谓的迅驰差啦,连线稳定,速度很快的。
在美国,操作系统属于必备选项吧,我没看到网站买电脑时选项里面可以不带操作系统的,home版属于基本配置,不加钱的。专业版要加钱。
ATI X600的显卡,指标自己上网查吧
有人说这款日立7200转的硬盘有点噪音,我好像不觉得,难道是我的耳朵问题?现在外面有的零售这款硬盘卖,有条件的可以买来试试看,又或许是因为我的本本大,所以它比较好设计隔音?基本没什么噪音的。3个风扇设计是静音风扇。但一般只会开1到2个,当中那个是预备的,hoho。只有在大型游戏时开,但不觉得比1个风扇响很多,我比较过的,这个估计人家设计时就考虑过了的。
今天没带相机,看看吧,哪天再传张照片,看看机器用的脏的程度。没清川武说的那么容易脏吧?你不会是在灰堆里面打滚吧。呵呵。用了几个月,前2天本来想清洁下,结果看看,好像没什么灰,用抹布抹了下就算了。 本文于2005-06-24 06:17:13.75被 cbayl 修改过。这是本帖的第1次修改。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1857
贡献:636
精华:6
注册:2005-03-06
发表于 2005-05-11 14:02:53
你不要以为加底座是可以降低温度,温度还是不变的,降温还是靠本本自己,底座也就是帮忙减少下本本的启动频率而已。不信你问问那些买底座的,要他们自己测温下看看,我也是买了后用过才知道的。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967
贡献:402
精华:7
注册:2004-10-21
发表于 2005-05-11 14:34:50
哦,我还以为只要是神舟本本不管什么型号都会有发热过大造成频繁死机的状况呢~另外我的硬盘是三星8M缓存5400转的,热量问题我在我的最后一篇使用报告中说的很清楚了,硬盘温度目前最高也就40度,至于CPU,P-M好像没有过什么热量过高之类的问题吧~
首先谢谢搂主的解答,另外搂主也不用那么呛,HP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笔记本品牌,远胜于IBM,也是我最常推荐的一个笔记本品牌,就事论事而已,其他的话题你不喜欢就打住吧。
我朋友今年暑假回国,可能是要买给他的亲戚,所以想了解一下国内价格的差别,如果搂主不知道我想其他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一下。我好像在国内都没有见过,难得楼主有实机,所以急切的想了解清楚,因为网上的参数到底还是没有实机直观,君不见不管是网上还是宣传材料上都有一行小字注明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之类的小字么~
这款本本用的台式机的CPU,看你的照片内存应该是用的笔记本专用的吧,是DDR2吗?单根还是双根?支持双通道吗?什么频率的?还有这款本本的X600应该是移动版吧,应该不是台式的X600,参数应该有不同吧,麻烦搂主用EVEREST看下啦。还有就是除了下面的风扇还有没有其他地方有散热口阿?再次谢谢。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967
贡献:402
精华:7
注册:2004-10-21
发表于 2005-05-11 14:40:32
于 2005-05-11 14:50:02 修改
你不要以为加底座是可以降低温度,温度还是不变的,降温还是靠本本自己,底座也就是帮忙减少下本本的启动频率而已。不信你问问那些买底座的,要他们自己测温下看看,我也是买了后用过才知道的。
呵呵,这点我同意,我早就试过了,我在我的使用报告中也提过了~
只不过这款本本3个出风口都在下面,恐怕没办法放在床上玩吧
本文于2005-05-11 14:50:02.276被清川武第2次修改。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1857
贡献:636
精华:6
注册:2005-03-06
发表于 2005-05-11 14:54:49
出风口在后面和左边,进风口在下面和上面一排,放在床上也可以,就是太重,搁在腿上时间长了不行的。这本来就是台式机替代品,17“的屏幕,哪容的你这么玩。 用户名:
头衔:太平洋舰队中尉
积分:1857
贡献:636
精华:6
注册:2005-03-06
发表于 2005-05-11 15:03:15
国内没这款机器卖的,DDR2双通道的,X600是移动版的,没看到我这款机器是自己拍的照片吗,是我自己的。硬盘40度就已经超过我7度啦,系统温度你自己测量吧,会很高的,我同学的迅驰温度都很高的,迅驰的发热量不小的。本本的温度与配件有关,但最终还是靠本本的设计解决的,你自己看看交流去的置顶贴,迅驰本本温度不低的,一般都超60了。玩大型游戏还要高,长此以往,机器的寿命堪忧的。 1
论坛热贴
论坛热词: 太平洋电脑网论坛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勿轻信特价、汇款、中奖等信息,请勿轻易透露个人资料,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PConline不承担任何责任
PConline热门:[原创]装中等口径自动炮的主战坦克
2010-12-22 21:41:28
发帖于:
1. 坦克背景分析
先说说我对坦克一直装大口径炮原因的理解:最早的坦克概念来自“陆地巡洋舰”,所以很自然地把当时海上军舰的火力概念引入到坦克设计中来——因为对一条上万吨级的军舰来说,口径小、破坏力不足的炮弹再多也没有多大伤害,因此炮舰作战中一直盛行“以大口径炮弹完成摧毁”的概念——而坦克也一直沿袭下来,且一直没有改变。然后在两种战场环境下,为避免被摧毁,必然要增加装甲,而为了穿透对方越来越厚的装甲摧毁对方,口径必须不断加大,如此互为因果,战列舰的主炮口径超过400mm,坦克的也达到120左右。
战列舰因陷入甲弹竞争的恶性循环而变成巨炮重甲的海上恐龙——超过50k吨,好在对于大海来说,几乎船再大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能造出足够尺寸的船坞和港口就行,要不是后来诞生了大批新式战争机器,特别是伴随飞机实战化而诞生、并在二战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的在打击距离上有巨大飞跃的航空母舰,现在海上的霸主恐怕还是战列舰,其主炮口径也肯定不会止步于16、18英寸。传统战列舰打击距离远远小于航母、提高防御能力的代价难以接受、防御提高的速度也远远不能应对反舰武器威力提高的速度和攻击强度——德国战列舰梯尔皮茨被不到十吨的炸弹炸沉,日本大和则亡于海量普通航空鱼雷和炸弹之手,因此传统战列舰退出战场是无可避免的趋势。在苛刻的陆地环境中使用的坦克没有战列舰的发展条件:海面空旷,除了水下和快速的空中目标,战列舰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轻易地把威胁目标控制在几十海里外,并发扬自身压倒性的火力予以消灭;而坦克作为地面交战的冲锋单元,必然近距离面对大量的火力,甚至一个步兵都能进行反坦克作战,尽管坦克数量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增加,但还击速度和能力仍非常有限,因此坦克面对的威胁远远大于战列舰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二战海陆战场防御力最高的战列舰和坦克重量之比上千,而最大装甲厚度之比也就在三、四左右。由于对重量敏感性上的巨大差异,战列舰可以在相当范围内使用相对让人放心的装甲厚度而达到70k吨自重仍来去自如,而坦克设计师即使采取了“重点防御”、降低了相对威胁较少的侧、后、顶、底的防御等级也仍为“过重”发愁,不到70吨的全重已经让坦克步履维艰,也让战略空运力量乃至铁路不堪重负——毕竟坦克行动系统没有军舰那么强,走远路要人送的。当前,坦克的自重已经处于各方面约束条件所能承受的上限,主炮口径也达到当前技术条件下自重、容积所能承受的上限,但因为坦克的重大战术价值,各种反坦克武器仍在无情地发展,从地面发射的动能弹、化学能弹,到空中发射的各种火力,让坦克面临越来越残酷的战场环境,二战中的辉煌不再。坦克的战场条件大大恶于战列舰,但为什么仍在战列舰消亡后继续存在、发展了这么久呢?
坦克的脆弱只是因为反坦克的火力太强,而非其防护本身的脆弱,现今的其它陆战机动武器没有一样具备坦克那样全面的防护能力,这就是“装甲部队”与“一般部队”的区别,若坦克真的被放弃,在没有强大装甲力量的伴随和有力支援的情况下,地面战斗的最终阶段——步兵占领——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即使有信息战的优势可以提前发现并摧毁敌火力点,但仍无法确保步兵不会进入敌方火力打击范围,更不用说伪装技术必将水涨船高。在躲过侦察而突然发难的火力打击下要想生存仍然要靠坚固的装甲,而在承受敌火打击的同时必须本身具备相当的反击能力让敌火力停止“喧哗”而非只能仰赖支援火力“报复”也是突击力量核心战斗单位必须的职能,从这个角度讲,只要地面战斗的目的还包括占领,坦克的角色仍将继续存在,不管执行任务的角色面目、名称如何变化,完成的仍是集防护、火力、机动于一身的坦克的伴随步兵的任务。因此,尽管“坦克过时论”盛行一时,虽然突击任务可能且已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被空中力量取代,但只要占领的任务仍然存在,严格意义的“坦克过时”是不会出现的。
虽然不会消失,但不改变设计思路的话,坦克的战场生存力会越来越低,最后坦克乘员基本就成了“敢死队”了。坦克本身必须改变,否则一样会陷入一战中堑壕重炮机***环境下步兵的尴尬境地。基于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坦克的生存能力必须大幅增强,在总重无法增加甚至需要减少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依靠对装甲本身的、包括在降低遭到对方命中方面的一切努力在内的从原理到材料的重大改进,另一方面,对方装甲水平的提高,使火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发射能源的能量密度有限、弹药的性能也受制于材料的极限性能,可能无法完成一直以来必须完成的摧毁任务。况且,现今的坦克炮弹道特性平直、缺乏对付步兵的能力,也不具备反击对坦克威胁越来越大的武装直升机的能力,战场多用途性很差,配备的高射武器口径太小,对直升机的装甲也几乎没有效果,自身配备点防空武器又因为分散主要精力和难以给这种武器相应的防护而难以实施,还是要靠其它兵种、武器协同,造成坦克在面对直升机的情况下几乎只能挨打,这也是“坦克过时论”盛行的重要原因。
2. 坦克火力系统新出路
这篇文章不想提及装甲方面的技术,而致力于对火力系统方面的改革,面对将火力系统逼上绝路的敌方坦克主装甲和骑在自己背上肆意凌辱的武装直升机,一个绝处逢生的主意产生了:对于敌方坦克,既然我难以击穿你的主装甲直接摧毁你,但如果我摧毁你的观察通信设备、让你无法有效发扬火力,那么你还能对战场产生什么有效的影响?对于敌方直升机,如果我能以足够射速发射足以摧毁你的弹药,同时提高自己的角追踪能力,我还怕你嚣张吗?而有这种射速,只要有相当的弹药储备,步兵还能奈我何?同时,弹药本身必须便于大量生产,并且有足够远的有效射程和足够高的平均弹道速度缩短最终的火力反应时间——并非从发现到还击的时间,而是从发现到发生效用的时间。
远射程、高射速和快速反应不只是反坦克任务的需要,在所有作战任务中都是能收到实效的,只是因为必须满足射击精度、打击威力和不超过射击平台承受能力,这几个指标常常被折衷降低了;单发威力本来也是多多益善的,同样出于射击平台承受能力不得不适可而止,而在设定目标防御能力变动较大时,单发威力需要随之变动以在平台承受能力范围内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获得可以接受的射程、射速和反应速度。高射速不是必须被执行的,纯弹药经济性角度下为减小消耗,应以能达到足够命中概率的尽量低射速射击,只是这个数字相当模糊,而且从整体经济性角度,即为减小对方对己方造成伤害的角度,实际执行射速肯定应比从纯弹药经济性角度得出的要高,而且,在危机情况下,高射速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性能。
有了这个想法,火力系统已经大致确定了,就是弹药具备一定容积、可支持相当多用途并且备弹量可支持较高射速的中等口径自动加农炮,以下对用中等口径自动加农炮攻击一些战场目标时采用的弹种和方式进行阐述:
2.1. 对敌方主战坦克,使用内装大量小型钢球和粘性燃烧剂的空爆弹、时间引信,钢球用以打击观瞄器材的外露脆弱部分,类似凝固汽油的粘性燃烧剂则可以在敌坦克表面纵火冒烟,敌观瞄器材即使没有被钢球破坏,观察效果也将大受影响。时间引信通过简单的测距系统装定,而由炮口线圈在发射时装定时间引信的办法,在二战时就已经在高射炮上应用了,空爆弹在距敌坦克一定距离时起爆,将钢球和燃烧剂呈圆锥状撒向敌坦克,而且钢球可能进入敌方炮口,这一概率随单位面积上的钢球数量增加而增加,只要钢球尺寸足够大,敌坦克在开火时就会炸膛。假设口径为57mm的炮弹,即使只携带.5kg钢球,当钢球直径为3mm时,则除了燃烧剂外,一发炮弹至少可携带4000枚钢球,若能在合适距离上起爆且分布比较均匀,则至少可在6米直径(对于投影呈一维的二维地面来说就是6m宽度)上构成足够密度的钢球幕用以堵塞对方的120mm主炮。这一宽度比现有坦克宽度大将近一倍,意味着可以在散布增大的同时仍维持同样的“射击精度”,单发的有效覆盖宽度翻倍意味着能保证单发堵塞炮口精度的射程同时翻倍,按现有一般数据算就是超过3000米,也就是延长了有效开火距离,所以为了发挥命中率上的优势,瞄准具一定要支持空爆弹射程超过3000米甚至4000米。虽然一发弹药容积有限难以达成破坏目的,但可以依靠足够高的射速在短时间内补射弹药,现在57mm口径炮的射速可超过2发/秒,略微嫌低,如果能以较小的体积代价达到4Hz以上就比较理想了。由于敌坦克炮口位于主要观测设备前方4m以上,在炮口位置具有足够密度的钢球幕在到达观测设备附近时可能不能达到同样的密集度,所以应以前一两发较早空爆主要用于堵塞炮口,同时靠燃烧剂干扰观瞄,后一两发迟些空爆用于破坏观测设备,也就是用这样2~4发组成一个点射单元。另外一条,弹药的飞行速度必须较快,全口径的弹药固然无法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相比,但初速至少也应超过1200m/s,并且在敌坦克大口径炮开始有还手能力的2000米距离上飞行时间短于1.8s以缩小弹药飞行速度造成的劣势,提高火炮身管比对此有利,而中等口径显然可以用同样的身管长度获得更大的身管比,以普通120mm火炮44倍口径的身管长度,57mm炮可以达到接近90倍口径。
另外的,因为装中等口径火炮的炮塔更轻,比装大口径火炮的炮塔在火力调度上有天生的速度优势,可以通过火力灵活性在瞄准时间方面得到部分程度的弥补;而且由空爆弹得到的对射击误差的更强容忍能力使得可以不使用容易暴露和受干扰的激光测距设备而采用全被动的光学设备,也能降低对瞄准精度的要求从而缩短瞄准时间。如果实验证明某一密度(材料)和硬度(热处理)下的抛射颗粒对敌方火炮的封锁能力强(比如较柔软的铅,可能附着在敌炮膛内阻碍发射,而且对外弹道存速更好,但因为不能在内弹道阶段被惯性力粘合,可能覆钢处理比较合适),则前文所述的“钢球”可以替换为这种抛射体。问题是,采用中等口径炮的坦克必须具备可靠的装甲,因为自己只能让对方“变瞎”和“闭嘴”,如果被对方的大口径炮正面一炮直接摧毁就太吃亏了。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对敌方已经又瞎又哑的坦克不放心的话,还是要布置一些火力确保摧毁,只是不必像坦克间对抗时那么紧迫了。
2.2. 对防御力很强的永备工事,使用配备爆破装药和空心装药的多用途弹、瞬发引信,爆破装药在前,保证空心装药有合适的炸高,后面的57mm药型罩至少可保证正面穿透300mm均质钢装甲,对钢筋水泥的穿透厚度应该更大,且爆破装药在经过延期后可起到进入内部破坏的效果,延期时间也是通过对目标性质的判断而临时在炮口装定的,甚至可以改为空爆模式以获得更多选择。同样,单发威力不足时也是通过补射来完成目的。
2.3. 对敌方武装直升机,在确认敌方已经发射反坦克导弹时,可先用空爆弹在预定距离上形成钢球幕实施阻拦,而由其它坦克用仅采用瞬发引信的多用途弹向直升机藏身处进行射击(钢球和燃烧剂对直升机难以构成威胁,何况是在距离难以判断的情况下);若已经目视发现直升机,则射速和火力转移性能上的改善可有效提高射击效果,这时若具备有效的能即时计算弹道并显示“适合开火”的火控系统,对付直升机可以说是稳操胜券,基于现代计算机的强大柔性和快速计算能力,火控软件的执行根本不是问题,弹药威力也足够前瞻覆盖航空发动机几十年的进步,关键只在传感器系统和火力调度的灵活性。
2.4. 对简单工事、建筑和步兵战车等目标,因为对方的防护能力比主战坦克差得多,即使配备了反应装甲,高射速的57mm空心装药也足以应付,所以仍用多用途弹——能当时摧毁的对手,谁还留着他在那瞎摸?
2.5. 对野战状态中的无防护步兵,空爆弹和多用途弹都可胜任,但多用途弹似乎应该采用时间引信才更好,视情选用吧。
2.6. 对敌方中低空飞行目标,看对方防御能力和可达射击精度,视情选用空爆弹或多用途弹,基于中口径炮适宜的射程、射速搭配,和大大改善的仰角,如果与编队中的防空雷达共享数据或在坦克上配备小型近距雷达及红外传感器,则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源直接指挥坦克上的中口径炮对空射击,从固定翼飞机到巡航导弹、伞兵……甚至攻击坦克的弹药,只要被探测到、完成相关数据传输并且在火炮力所能及的位置,都可以用坦克的火力进行打击,己方编队的防空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已经转变为强大的对空火力部队——不是“你不来找我就好”,我反而要去找你了——同时不再需要专职的自行高炮。虽然大的战斗编制中防空雷达雷达和攻击范围更大的防空导弹仍不能取消,但毕竟提高了小编队承受装备损失的能力——坦克不必因自行高炮战损缺乏防空火力而撤退了。
3. 坦克新布局
弹药、火炮方面的功能和口径改变可收到相当的效果,炮塔布局也应因应这种改变而改变以挖掘更多的潜力。以前因为火炮口径加大,逼迫炮塔随之增大,并且将炮塔坐圈撑到车宽允许的极限,火炮俯仰射角狭小。现在火炮口径缩小了将近一半,如果炮塔布局不变,则因坦克必然要求的火线高度限制和炮塔内部空间分配,射角难以扩大太多,那么当直升机飞临坦克附近时,可能超过坦克仰角极限而重掌优势,因此火炮应该放置在便于扩大仰角的位置上而又尽量保证车长的最高周视地位、方向射界仍为全向并便于供弹,好在前述一共只有两个弹种,还比较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完成自动供弹装置设计。基于这一考虑,将火炮耳轴布置在炮塔侧面后部,类似德国“猎豹”自行高炮的位置,供弹机构可以参照猎豹高炮的,也可以考虑采用类似G11步***使用的旋转弹膛,其应该是一种能在大角度范围内供弹的紧凑可靠的装置。至于是只在一侧布置一根还是在两侧各布置一根就看综合考虑了,前者必然要求有一套迅速可靠的弹药切换装置,而后者可通过在两根炮管间分配不同的弹药发射任务绕过这个令人挠头的难题,工程难度不大的话当然也不反对让两门火炮都能切换发射两种/多种弹药。火炮从炮塔正中离开恢复了前装甲的整体性,可提高抗弹能力,而侧面的炮管外侧可采用屏蔽装甲板提高炮塔侧面的抗打击能力,在可以方便供弹的情况下,侧面的炮管还可以配备并列机***以在仅面对敌步兵时节约炮弹。
G11的供弹机构,来自“http://bak.gun-world.net/german/hk/g11/g11bolt.htm”
不考虑炮塔内部人员和其他设备的空间需求时,炮塔高度取决于火炮***高度和旋转供弹机构半径,而且为了实现大仰角射击前者也肯定要大于后者,因此应尽量压缩旋转供弹机构直径,考虑到旋转供弹机构直径对弹药长度的敏感性,弹药应以埋头设计的为好,虽然在弹药直径和火炮口径上要付出一定直径代价,但炮弹缩短1/4左右带来的好处显然更大,而且弹仓空间利用率更高。此时是选择保持火炮口径而采用更小有效口径的次口径弹药还是增大火炮口径就要看弹药性能而定。在口径略微增大后,如果不想加长身管的话就只能降低身管比,但因为弹药同时变成次口径,药室容积增大,而且弹托选用轻型材料,因此有效弹头的初速不会下降,埋头弹的弹托也是分瓣的,其与标准弹药结构的对比示意如下:
采用双侧炮管带来的一个潜在的战术是:在面对更多潜在威胁且机动需求不大(如巷战、防空等)的场合,车长超越控制一根炮管对一个大致方向实施警戒,而炮长负责对另一个扇面的火力压制,虽然炮管无相对炮塔回转的能力,但仍可缩短对后半球目标进行火力反应的时间,尤其是薄弱、高诱惑力而又鞭长莫及的“后脑勺”,这个时间大大缩短,只是在遮蔽地形上是否能容易地找到直径15m左右的空地来实施是这种战术的一个限制,而如果要采用这种战术,应能保证在必要时炮长或车长可以很快掌握全部火力的支配权以应付紧急情况。
但将炮管从炮塔正中移到侧面还造成一个问题:火炮后坐力对炮塔有了力矩作用,如果不加以抵制,射击时将引起炮塔的摆动,在两根炮管反向同时射击的时候力矩叠加最为严重,甚至可能推着炮塔打转,因此需要采用能自锁的炮塔回转驱动装置,实在不行也要采用减速比非常大的减速器以消除射击时的方向变化趋势,同时应采取措施——比如浮动身管技术——在保证射速的前提下降低后坐力峰值。
而且,原来前伸的大口径主炮在提高身管比时造成了车长增加、炮塔前重后轻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前装甲越来越厚重,在山坡上炮塔回转受限、妨碍驾驶员出入等也都成了问题,现在火炮口径减小、位置后移,使得可以大肆提高身管比,在限制长度5m的时候,57mm炮的身管比可超过80,即使采用76mm口径也可达到60,充分利用发射药的能量提高弹药初速,而炮口又不超过车体前端,在维持了良好通过性的同时,改善了炮塔质量分布,可以据此进一步提高炮塔回转加速度。同时,火炮***位置靠后,较薄的装甲需求也提高了火炮的可维护性,较小口径不仅有利于支持高速自动射击,也方便了弹药补充。唯一麻烦的就是需要在坦克的狭小空间内配备能处理中等口径炮弹的紧凑可靠、在火炮任何射角下仍能高速装填的自动装填机,当紧凑性稍嫌不够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的处理方案是:在炮塔坐圈平面下放置弹药,而在炮塔后设计较大的尾舱容纳装填机和火炮俯仰驱动装置。对常见的两种中口径弹药的比较是,57mm弹药口径保证弹药基数很容易超过200(以口径比这仅相当于不到25发120mm炮弹的体积),而200发76mm炮弹则要占用超过50发120mm炮弹的空间,并且后者的装填系统显然会占用更大的空间,所以更推荐57mm甚至更小的口径——在只需释放载荷摧毁、干扰敌坦克观瞄设备和污染炮膛的火力需求(敌坦克和永备工事是对己方火力要求最高的目标)下,只要能达到相近的作战效果,口径越小,意味着车组成员的选择余地更大。
在解决MBT70面临过的问题之前,驾驶员还只能坐在炮塔前方的车体里,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方式,在计算机能完全担起炮长的职责前,双人炮塔是最符合作战需求的选择,而在从炮塔正中去掉了大口径火炮后,有希望减小炮塔坐圈直径从而减小车宽,如何布置炮塔内更有利于作战和有效利用车体空间呢?下面是几个炮塔向前时可保持乘员舱连通的选项:
3.1. 驾驶员、炮长、车长呈一条线布置在车体中轴线上,后两者在炮塔内,左右分别布置两种弹药,后方是自动装填机所在的尾舱,炮塔两侧各一门自动火炮。这种设计下的炮塔有最小的正面防护面积,坐圈直径乃至车体都有潜力做到最小,但炮塔旋转后乘员舱连通性遭到破坏,即使空出某些空间,驾驶员仍会在很大角度范围内被隔离出去,因此需要分别为驾驶员和炮塔内人员设置两套底门以供逃生。炮塔两侧弹药舱上方有条件设计成很大的倾角改善对靠近水平面入射弹药的抗击能力,这里装甲的增厚也能提高对攻顶弹药的防护能力。弹药舱侧面投影面积大,容易被命中侧面的弹药作用,面临很大殉爆风险且隔舱化困难,但如果能像英国挑战者坦克那样对弹药舱进行可靠的灭火抑爆,炮弹也能提供对乘员的部分防护;
图中主要尺寸:人是按ANSUR男性数据库的95%包廓做的,不论是身高还是身材。车体宽3,长6.5,车体底到炮塔(不包括指挥塔)顶2.105炮管长5.13即57mm炮的90倍口径。由于只是方案示意,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出,而且具体尺寸跟实际需求也会略有差异,比如车体加上履带宽度肯定超过3m,还有乘员头部与其潜望镜的关系,但总能大致反映总体布置(虽然肯定有人会说“这只是个装甲自行高炮”,但对于除了一战坦克外的所有已知坦克外,这个从变化了的打击方式得到的武器设定和整体布局当然是“离经叛道”的),剩下更工程化的问题都不是那么难以想象,因此暂时不画影响也不大。
由于火炮***位置后移,因此火炮向前时向下射界会受到一定影响,图示状态的前向最大俯角为7°,但因为火炮***位置靠近车体侧边,炮塔略微偏转后偏转侧火炮可获得很大俯角,即使耳轴高度降到很低,该俯角也可以超过现有坦克火炮的。如果在山脊线后进行双炮俯角射击时,可以将车体横置减轻车体对下射界的影响,或直接以车体后方面向目标,并将火炮转向炮塔后方进行大俯角射击,而靠山脊线降低以薄装甲面对敌方火力的危险。
3.2. 驾驶员居中,炮长、车长并排坐在炮塔前半圆部分,后面是弹药舱,也就是除了火炮外都与现有三人组坦克(T-72)相同,只是炮塔乘员位置靠前,因此不画布置图。可能采用双侧火炮,也有条件使用带弹药切换装置的单火炮。正面防护面积加大,且炮塔前装甲普遍只能采用小倾斜角度,侧面的倾斜角度也不得不减小,同等被动抗弹能力下厚度需要增加,且无法转化为对顶部的防护作用,乘员舱连通性较好,炮塔向两侧转动不超过70°时乘员舱都是整体的,因此只需要一个底部逃生门。弹药空间形状改善,容积利用率提高,隔舱化也较容易,但因为在乘员后面,所以隔舱化仅对来自后方和上下的击穿有一定效果,由于弹药舱对侧向投影面积减小且在前方被乘员舱遮蔽,因此来自侧面的攻击稍难命中弹药舱,殉爆危害也只是发生在被侧面或后方命中的情况下,若前方、侧前方的来袭弹药可以穿透前方装甲造成弹药殉爆的话,车长、炮长恐怕早就阵亡了,殉爆也不会产生生死差距;
3.3. 驾驶员、炮长、车长呈一条线偏坐在车内一侧,炮塔另一侧放置弹药舱,类似常见的四人组坦克(T-54)布置,只是弹药集中放置在相应的装填手一侧,同样由于变革程度不大而不配图。由于乘员占用的空间,恐怕很难采用两侧炮管的布置,炮塔为这种不对称的内部布置也最好设计成不对称外形,乘员侧的正面防护与1相同,但侧面装甲倾角减小需要加大厚度,弹药侧的正面装甲也同1,侧面装甲倾角比1的还大,弹药舱容积和隔舱化难度与2类似,灭火抑爆要求同1,但器材只需一套。虽然在炮塔向弹药舱侧旋转的相当大角度内,三位乘员的坐舱仍是连通的,但是为照顾逃生,恐怕还是需要两个底门。
3.4. 基于方案1的更激进一点的布置是:炮塔内采取车长在前面向炮塔前方、炮长在后面对炮塔后方的方式,车长配置可回转的周视潜望镜,炮长配备几个面向后半球的潜望镜,并将与炮管一同俯仰的瞄具光学信号连到炮长显示器上(如同俄国近期展示的将手***准星与射手头戴目镜连接的用于巷战的光纤那样),同时显示车长标出的需要清除的威胁所在方位,指引炮长调炮。在常见的“双向前”模式里,炮长是同时负责两门火炮一致的指向射击;而在执行前述“潜在战术”的时候,车长自然负责控制一门指向炮塔前方的火炮,也就是超越控制该火炮,将该炮的瞄具信号接入自己的显示器,炮长交出该火炮的目视信号,将另一根炮管反转向炮塔后方,这时在向后的潜望镜里和向后炮的光学瞄具里传来的影像是同向的,有利于炮长快速反应。这样做的一个附带优势是炮长可以直接面对火炮俯仰和弹药装填装置,发生故障时便于立即着手修理,同时不影响车长观察战场环境和指挥机动,甚至同时控制未发生故障的火炮执行一定程度的射击任务。
由此带来的其它一些变化还有:车长潜望镜前移,并且因为不再有炮长潜望镜的阻碍而有更好的前方视界,而且因全车最高点的位置随之前移后减少正斜面面积,可以在同样正面防护的前提下减轻装甲重量(虽然在这里因未更改炮塔轮廓而没有显示);无射击任务时炮长可以为车长分担后向观察负担,改善坦克本来不佳的对外观察能力;乘坐的紧凑性下降,如果初始设计的空间不够的话,炮塔坐圈需要加大以为炮长和车长提供较为舒适的腿部空间,同时也要求更大的最小车宽,但如果一开始就因其它原因而有较大的坐圈直径的话就不会造成什么消极影响,同时因为炮长不再位于车长显示器下方,便于炮长座椅“吊顶”减轻地雷对他的伤害,而两人座椅下方也是一个整块的比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方案2和3也有类似的激进布置,采用双侧炮管时也能实现“潜在战术”,但由于装填机构可达性的问题,都不如基于方案1的激进布置好。如果坐圈直径不足以满足舒适乘坐的要求,只好略微降低舒适性或采用限制乘员身高的做法。
4. 后记,关于弹药隔舱化
总的来说我对弹药隔舱化设计持保留意见,只有弹药放在易被击毁的位置并且没有有效的抑爆措施才需要靠隔舱化来保护乘员不因殉爆而殉葬, M1的炮塔尾舱恐怕更多是出于弹药总体积太大的问题而被迫采用的,同时带来平衡炮塔重量的好处,但也带来防护重量增大的问题,而且易损性的增加完全无法弥补,只能靠隔舱装甲和排爆板来做到“车亡人在”。如果自己的装甲比较可靠并且有高性能的灭火抑爆设备,弹药完全应该而且可以与乘员位于一个舱内——理论上最安全的乘员舱——除非军火本身就不安全。给隔舱化的弹药舱设计的排爆板是不是也增加了坦克的易损性?排爆板处的防护肯定是薄弱的,至少排爆板与周围装甲的接缝是薄弱的,比弹药/乘员间隔板的强度要低得多,并且面积要够大,否则无法完成使命,但如果这里被命中一发稍微有点威力的破甲弹怎么办?而且,隔板装甲本身是无助于坦克抗弹能力的,这个重量,转移到外部装甲上岂不是更有用?把弹药与乘员一起放在全车防护力最强的乘员舱里,这个舱被打破,乘员估计也差不多了,弹药殉爆还有多大罪过?让乘员死无全尸?是比敌方弹药的罪大,可也没有垃圾装甲的制造者大吧?如果海湾战争时T72的装甲很争气,即使乘员还是坐在炮弹上,恐怕《战争之王》里也不会说“no one was lining up to buy their cars(没有人想排队去买他们的车)”吧?何况,如果灭火抑爆系统够好,即使真的被穿入的武器做掉,还是可以有个差不多的全尸的。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 .tiexue.net/post_4734653_1.html
[原创]装中等口径自动炮的主战坦克
的相关贴文
2010-12-21 00:00
2010-12-20 00:00
2010-12-20 00:00
2010-12-20 00:00
2010-12-20 00:00
2010-12-19 00:00
2010-12-19 00:00
[原创]装中等口径自动炮的主战坦克
最新回复
我不推荐不装57坦克炮的原因是57毫米炮也不能在2000米内击穿主站坦克的正面装甲,而120毫米滑膛炮可以一招制敌,由于120毫米炮初速快所以2000米飞行不到1.5秒,坦克来不及闪躲,如果用导弹打,效果就要打折扣,导弹速度慢,飞行时间长,途中容易拦截,比如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而且易于受干扰,造价高昂不能大量装备实际,这也是美军依然把主炮作为反坦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在紧张的战场上你用57炮打10几秒去摧毁坦克的观瞄系统还不如用120炮一招制敌。还有如果装爆炸是反应装甲的话,爆炸炸出的抛板可以改变导弹的炸高,使爆炸效果大大减弱!
我不推荐不装57坦克炮的原因是57毫米炮也不能在2000米内击穿主站坦克的正面装甲,而120毫米滑膛炮可以一招制敌,由于120毫米炮初速快所以2000米飞行不到1.5秒,坦克来不及闪躲,如果用导弹打,效果就要打折扣,导弹速度慢,飞行时间长,途中容易拦截,比如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而且易于受干扰,造价高昂不能大量装备实际,这也是美军依然把主炮作为反坦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在紧张的战场上你用57炮打10几秒去摧毁坦克的观瞄系统还不如用120炮一招制敌。还有如果装爆炸是反应装甲的话,爆炸炸出的抛板可以改变导弹的炸高,使爆炸效果大大减弱!
我认为未来的坦克向多样化协同化发展
坦克歼击车会再次被人们使用
未来的坦克歼击车应该是用一个多功能火控系统控制诸多武器系统。
用导弹打坦克而不是火炮。用30炮打低空目标。用***对付单兵。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79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聊的礼仪
在第74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73楼的发言:
弹道高度对命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迫炮,对点目标的命中率其实就非常低,同样,弹道低伸的小口径弹药的命中率也比中间威力弹药大.
初速1200的话,由于不是次口径弹,存速能力差,打到5公里处,速度估计只有600了,加上曲线弹道,实际飞行时间会有6秒左右,弹道少说30米高,命中率不会高的.
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而且你的命中窗口实际极小,因此定时引信是无法达到足够效果的.
其实可以这么看,由于测距的问题,目标距离误差10米很正常,对于初速1600米以上的坦克炮来说,2000米距离只飞行1秒半不到,弹道高度低,只要方位角不错,几乎是必中的,10米的误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对于使用抛洒子弹药的战斗部来说,对测距精度的要求就严格的多,因为子弹药存速和散布密度和起爆距离关系太大了,误差10米几乎就等于没打一样,要知道即使是20多公斤的空空导弹战斗部打击脆弱得多的空中目标,其有效范围也不过是10-15米.此外,定时引信的起爆控制也还是和进炸有相当大差距的,就目前的技术大概也只能控制在几十米范围内,这对空中目标是足够了,因为相对速度快,几十米影响不大,但对于坦克来说,炸点几十米远,别说57炮了,155炮它都不当个事.
事实上,你考虑问题走了歪路.因为以现在技术,已经有更好的对抗光学仪器的手段,而且不需要削弱坦克的主炮.99上的激光压制系统,作战效率远比你的设计好得多,而且它同样属于硬杀伤系统.
228的说法基本是对的,砖头你可以多参考下,曲射炮的精度和直瞄武器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偏差之大超乎你的想象,密集散布会达到射程0.2~0.3%。
228说的AAM杀伤半径实际也只是一个环,不是半球面,比如AIM9的25磅弹头,有效杀伤半径9~10米,在杀伤边界上也就是一个宽约2米的杀伤范围。由于种种原因,导弹的战斗部威力比同重量的榴弹要大得多,AIM9弹头的威力已经不低于127舰炮炮弹(大约32公斤)。
这回你可是支持228的了
现在看,问题主要在测距精度和射击精度上,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远程散弹就没有实战价值,那就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吧。
只是有一点不解:228说“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高速移动目标难打还是低速的难打?高速的一过去就再也没机会补射了,低速的最起码还有个停留时段。而且,高速的目标,提前量计算的难度显然比低速的大,那高炮是怎么做到几千米的射高的?难道三千以上高度的飞机不用怕中口径高炮??
当然,从防空和对地射击的弹道比较来看,同样外弹道性能的弹药,同样射击距离下对地射击的弹道当然更弯曲,所以按你们的说法,对地精度不如对空精度可能是对的。
环形的杀伤方式来源于连续杆战斗部,跟一把散弹打出去还是不一样的,而且散弹要的是分布,也不是连续杆的锯环。
要是谁能有条件拿现役的57机关炮在光学瞄具测距的情况下试试打3、4千米外的地面目标就能得到精度数据了
末段机动的问题没当回事过,远程非制导武器都有这个问题,大不了放近了打吧。
你猜的是对的,3000米以上高炮效率就很低了,这时除非是营、团级的炮群齐射,否则还真没什么效果,大中口径高炮一般最小火力单元就是营。。。。。。。。。。,正因为如此,自行高炮都是小口径的,最大射击斜距一般小于4000米,射高小于3000米,最有效的攻击范围就是斜距2000米之内。 以下是引用清梦
在第76楼的发言:
醒醒吧。AHEAD是用来拦截导弹的,而且那么粗那么长的导弹只要碰上就算命中。且不说坦克炮比巡航导弹细得多,难道你还指望小***把炮管钻个洞出来?
***不是打炮管的,但一个作用是堵炮口的,虽然炮口面积比导弹侧面积小得更多,但本来也没想打坏炮管,只是想污染他的炮膛就是了,为了能变形粘住还想了铅弹包钢。
当然精度解决不了就没得说,你不用重复这个,一堆人都说了不止一次了,这个是最影响作战效能的问题。 以下是引用无聊的礼仪
在第74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73楼的发言:
弹道高度对命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迫炮,对点目标的命中率其实就非常低,同样,弹道低伸的小口径弹药的命中率也比中间威力弹药大.
初速1200的话,由于不是次口径弹,存速能力差,打到5公里处,速度估计只有600了,加上曲线弹道,实际飞行时间会有6秒左右,弹道少说30米高,命中率不会高的.
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而且你的命中窗口实际极小,因此定时引信是无法达到足够效果的.
其实可以这么看,由于测距的问题,目标距离误差10米很正常,对于初速1600米以上的坦克炮来说,2000米距离只飞行1秒半不到,弹道高度低,只要方位角不错,几乎是必中的,10米的误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对于使用抛洒子弹药的战斗部来说,对测距精度的要求就严格的多,因为子弹药存速和散布密度和起爆距离关系太大了,误差10米几乎就等于没打一样,要知道即使是20多公斤的空空导弹战斗部打击脆弱得多的空中目标,其有效范围也不过是10-15米.此外,定时引信的起爆控制也还是和进炸有相当大差距的,就目前的技术大概也只能控制在几十米范围内,这对空中目标是足够了,因为相对速度快,几十米影响不大,但对于坦克来说,炸点几十米远,别说57炮了,155炮它都不当个事.
事实上,你考虑问题走了歪路.因为以现在技术,已经有更好的对抗光学仪器的手段,而且不需要削弱坦克的主炮.99上的激光压制系统,作战效率远比你的设计好得多,而且它同样属于硬杀伤系统.
228的说法基本是对的,砖头你可以多参考下,曲射炮的精度和直瞄武器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偏差之大超乎你的想象,密集散布会达到射程0.2~0.3%。
228说的AAM杀伤半径实际也只是一个环,不是半球面,比如AIM9的25磅弹头,有效杀伤半径9~10米,在杀伤边界上也就是一个宽约2米的杀伤范围。由于种种原因,导弹的战斗部威力比同重量的榴弹要大得多,AIM9弹头的威力已经不低于127舰炮炮弹(大约32公斤)。
这回你可是支持228的了
现在看,问题主要在测距精度和射击精度上,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远程散弹就没有实战价值,那就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吧。
只是有一点不解:228说“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高速移动目标难打还是低速的难打?高速的一过去就再也没机会补射了,低速的最起码还有个停留时段。而且,高速的目标,提前量计算的难度显然比低速的大,那高炮是怎么做到几千米的射高的?难道三千以上高度的飞机不用怕中口径高炮??
当然,从防空和对地射击的弹道比较来看,同样外弹道性能的弹药,同样射击距离下对地射击的弹道当然更弯曲,所以按你们的说法,对地精度不如对空精度可能是对的。
环形的杀伤方式来源于连续杆战斗部,跟一把散弹打出去还是不一样的,而且散弹要的是分布,也不是连续杆的锯环。
要是谁能有条件拿现役的57机关炮在光学瞄具测距的情况下试试打3、4千米外的地面目标就能得到精度数据了
末段机动的问题没当回事过,远程非制导武器都有这个问题,大不了放近了打吧。
本文内容于 2010/12/27 21:00:20 被思考的砖头编辑 以下是引用清梦
在第76楼的发言:
醒醒吧。AHEAD是用来拦截导弹的,而且那么粗那么长的导弹只要碰上就算命中。且不说坦克炮比巡航导弹细得多,难道你还指望小***把炮管钻个洞出来?
而且不得不说AHEAD效果并不好,基本没人愿意用。。。。。。。。。。。。。
记得还专门为这个开发了射速千发的单管35炮,不过似乎没什么市场,原因还是毁伤效能低了,而且末端机动的引入,直瞄武器的远射变得毫无意义。
本文内容于 2010/12/26 21:52:04 被无聊的礼仪编辑
醒醒吧。AHEAD是用来拦截导弹的,而且那么粗那么长的导弹只要碰上就算命中。且不说坦克炮比巡航导弹细得多,难道你还指望小***把炮管钻个洞出来?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71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天体战士
在第66楼的发言:
你设计的不叫主战坦克,顶天了叫一步兵支援战车
主战坦克的任务是消灭对方装甲力量
1.要真是步兵支援战车的话就不用拿57口径了,a96228877说的40左右都已经超标了,何况57?当然我也知道,想法和效果毕竟还是不一定能统一的,最好还是做几个,哪怕把几个分系统的数据拿来,跟现在主战坦克数据做个战术仿真,也好明确一下效果——反正军工科研机构也没什么正经事,成天都是测仿国外的,要不就搞什么6S
2.消灭不一定非要打死了才算,原因我主贴说过,前面也说过,恕不重复了
先有能力精确打击对方车体了再提什么打击观瞄设备之类的
你都没发现你所谓的“主战坦克”在对方装甲力量前就是活靶子?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73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70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65楼的发言:
弹道高度和命中率的关系其实还是蛮大,这个是弹道学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一定射程外,也就是直射距离以外,弹道是个曲线,只有弹道高度低于目标高的那一段才可能击中目标,也就是说弹道越低伸,命中率就会越高.
当然我主要不是指这个,我的意思是,如此高的弹道,意味着弹丸末段是个俯冲弹道,破片或者子弹丸是从上往下撒而不是正面打过去的,因此实际上子弹丸的抛洒角度和你的设想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点你根本没想过.
其次,预编程弹药依然属于定时引信,目前主要有两种作战模式,其一是低速弹药空爆固定目标,其二是防空弹药在预定方向和距离上炸出一个拦截面,无论哪一种,事实上均可看作是射击固定距离上的目标,而非近炸引信,因此它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考虑到散布和弹道的问题,指望它精确控制爆点来打击坦克这样的目标,事实上以目前技术还做不到.要想作到这点,需要的是激光近炸引信,但是这个东西还没法用到炮弹上去.
换而言之,由于速射炮本身的精度,弹道高度,以及测距精度(目前坦克的光学测距大概是正负10米)和引信的局限性,导致你的设想实际效果其实非常低,再加上坦克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来加强防护,比如说将光学镜头上方加一个帽檐,加大防弹玻璃的厚度等,你设计的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实际就只能去打打步战了,面对大威力坦克根本无计可施.尤其可怕的是,即使是老掉牙的T55,你都对付不了,因为T55这样的坦克没有大型光学镜头,只有深嵌在坦克主甲中,直径5CM不到,外部有防弹玻璃的一个炮镜,那是根本不可能被打中的.
1.弹道高是个弹道形状问题,跟命中率有关系,但不该那么大,极端例证有两个:一个是迫击炮,一个是弹道导弹。其实拿步***射击来看就很明白了,只要在目标处的全散布范围小于目标暴露的范围,就能命中目标,即使弹道高比目标高得多,比如12.7射击1km外的目标,由飞行时间可以算出弹道高度至少有两米,但照样能打中露出高度只有20厘米的敌人头部,这方面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射击战例多了去了。
2.俯冲问题也想过,假设初速1200,平射打到4km外时间大概要4s吧?我不清楚弹道速降的计算公式,保守一点给个5s吧?即使是水平发射无仰角,弹道末端的垂直分速度也就是gt=50,水平速度分量可能剩下600?那么跟水平夹角该是1/12梯度,4.76°的样子,差得不是很大。再说,俯冲问题真要那么严重,估计坦克为了防2km距离上射来的炮弹就要狂加顶甲了。不知你看过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战巡“虎”的图片没,炮塔中弹那么多,都是跟水平夹角不太大的,而当时交战距离最近也在十几km,炮口初速也低,射角也大。设计要求钢球是以半球面抛出(当然如果对光学系统没作用就只能想封口的事了),对不到5°的角度偏差基本不敏感的。
还有,http://baike.soso.com/v8019368.htm,这里是M24狙击步***的弹道数据,我临时搜来的,参考一下看看。
3.防空弹的炸点是根据目标距离(高度)设定的,只要你对炮弹到达目标附近的时间(即使考虑目标的移动)算得比较准就能达到目的,所以实际上使用这种弹药还是要靠类似飞机航炮火控方面的技术,就是同时计算自己炮弹的弹道和对方移动轨迹,让两者有一个同时的重合点,激光近炸之类的东西会触发对方主动防御系统的,而且,前一发的烟火会对后续弹药有不良影响,所以即使技术上能装进高速炮弹,从战术角度出发也不能用。
4.光学测距的技术和数据我都不清楚,这个只能以你说的数据为准了,不知道无聊的礼仪兄能否有这方面的数据。我的资料来源是美国M-21狙击***(http://www.gun-world.net/usa/r/m14/m21.htm)的瞄准镜和现在的数码相机测距功能,感觉应该不会那么差劲吧?激光测距不会考虑的,即使用一下也就是很短两个点射确定目标距离和速度用一下,然后就关掉了。
5.而且也说了,打不中光学系统的话,还有烟雾呢,而且,钢球另一个作用是封口,只要横向飞离弹道的速度不大,10m测距误差对钢球分布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抑制一下,当然,有点不理想也是难免的。
后记:这方案对一些辅助东西要求比较多,但技术上应该不是不能达到的,有最新数据的话,说话确定性会更强点,现在好多都是推算或猜测的
弹道高度对命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迫炮,对点目标的命中率其实就非常低,同样,弹道低伸的小口径弹药的命中率也比中间威力弹药大.
初速1200的话,由于不是次口径弹,存速能力差,打到5公里处,速度估计只有600了,加上曲线弹道,实际飞行时间会有6秒左右,弹道少说30米高,命中率不会高的.
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而且你的命中窗口实际极小,因此定时引信是无法达到足够效果的.
其实可以这么看,由于测距的问题,目标距离误差10米很正常,对于初速1600米以上的坦克炮来说,2000米距离只飞行1秒半不到,弹道高度低,只要方位角不错,几乎是必中的,10米的误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对于使用抛洒子弹药的战斗部来说,对测距精度的要求就严格的多,因为子弹药存速和散布密度和起爆距离关系太大了,误差10米几乎就等于没打一样,要知道即使是20多公斤的空空导弹战斗部打击脆弱得多的空中目标,其有效范围也不过是10-15米.此外,定时引信的起爆控制也还是和进炸有相当大差距的,就目前的技术大概也只能控制在几十米范围内,这对空中目标是足够了,因为相对速度快,几十米影响不大,但对于坦克来说,炸点几十米远,别说57炮了,155炮它都不当个事.
事实上,你考虑问题走了歪路.因为以现在技术,已经有更好的对抗光学仪器的手段,而且不需要削弱坦克的主炮.99上的激光压制系统,作战效率远比你的设计好得多,而且它同样属于硬杀伤系统.
228的说法基本是对的,砖头你可以多参考下,曲射炮的精度和直瞄武器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偏差之大超乎你的想象,密集散布会达到射程0.2~0.3%。
228说的AAM杀伤半径实际也只是一个环,不是半球面,比如AIM9的25磅弹头,有效杀伤半径9~10米,在杀伤边界上也就是一个宽约2米的杀伤范围。由于种种原因,导弹的战斗部威力比同重量的榴弹要大得多,AIM9弹头的威力已经不低于127舰炮炮弹(大约32公斤)。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70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65楼的发言:
弹道高度和命中率的关系其实还是蛮大,这个是弹道学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一定射程外,也就是直射距离以外,弹道是个曲线,只有弹道高度低于目标高的那一段才可能击中目标,也就是说弹道越低伸,命中率就会越高.
当然我主要不是指这个,我的意思是,如此高的弹道,意味着弹丸末段是个俯冲弹道,破片或者子弹丸是从上往下撒而不是正面打过去的,因此实际上子弹丸的抛洒角度和你的设想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点你根本没想过.
其次,预编程弹药依然属于定时引信,目前主要有两种作战模式,其一是低速弹药空爆固定目标,其二是防空弹药在预定方向和距离上炸出一个拦截面,无论哪一种,事实上均可看作是射击固定距离上的目标,而非近炸引信,因此它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考虑到散布和弹道的问题,指望它精确控制爆点来打击坦克这样的目标,事实上以目前技术还做不到.要想作到这点,需要的是激光近炸引信,但是这个东西还没法用到炮弹上去.
换而言之,由于速射炮本身的精度,弹道高度,以及测距精度(目前坦克的光学测距大概是正负10米)和引信的局限性,导致你的设想实际效果其实非常低,再加上坦克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来加强防护,比如说将光学镜头上方加一个帽檐,加大防弹玻璃的厚度等,你设计的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实际就只能去打打步战了,面对大威力坦克根本无计可施.尤其可怕的是,即使是老掉牙的T55,你都对付不了,因为T55这样的坦克没有大型光学镜头,只有深嵌在坦克主甲中,直径5CM不到,外部有防弹玻璃的一个炮镜,那是根本不可能被打中的.
1.弹道高是个弹道形状问题,跟命中率有关系,但不该那么大,极端例证有两个:一个是迫击炮,一个是弹道导弹。其实拿步***射击来看就很明白了,只要在目标处的全散布范围小于目标暴露的范围,就能命中目标,即使弹道高比目标高得多,比如12.7射击1km外的目标,由飞行时间可以算出弹道高度至少有两米,但照样能打中露出高度只有20厘米的敌人头部,这方面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射击战例多了去了。
2.俯冲问题也想过,假设初速1200,平射打到4km外时间大概要4s吧?我不清楚弹道速降的计算公式,保守一点给个5s吧?即使是水平发射无仰角,弹道末端的垂直分速度也就是gt=50,水平速度分量可能剩下600?那么跟水平夹角该是1/12梯度,4.76°的样子,差得不是很大。再说,俯冲问题真要那么严重,估计坦克为了防2km距离上射来的炮弹就要狂加顶甲了。不知你看过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战巡“虎”的图片没,炮塔中弹那么多,都是跟水平夹角不太大的,而当时交战距离最近也在十几km,炮口初速也低,射角也大。设计要求钢球是以半球面抛出(当然如果对光学系统没作用就只能想封口的事了),对不到5°的角度偏差基本不敏感的。
还有,http://baike.soso.com/v8019368.htm,这里是M24狙击步***的弹道数据,我临时搜来的,参考一下看看。
3.防空弹的炸点是根据目标距离(高度)设定的,只要你对炮弹到达目标附近的时间(即使考虑目标的移动)算得比较准就能达到目的,所以实际上使用这种弹药还是要靠类似飞机航炮火控方面的技术,就是同时计算自己炮弹的弹道和对方移动轨迹,让两者有一个同时的重合点,激光近炸之类的东西会触发对方主动防御系统的,而且,前一发的烟火会对后续弹药有不良影响,所以即使技术上能装进高速炮弹,从战术角度出发也不能用。
4.光学测距的技术和数据我都不清楚,这个只能以你说的数据为准了,不知道无聊的礼仪兄能否有这方面的数据。我的资料来源是美国M-21狙击***(http://www.gun-world.net/usa/r/m14/m21.htm)的瞄准镜和现在的数码相机测距功能,感觉应该不会那么差劲吧?激光测距不会考虑的,即使用一下也就是很短两个点射确定目标距离和速度用一下,然后就关掉了。
5.而且也说了,打不中光学系统的话,还有烟雾呢,而且,钢球另一个作用是封口,只要横向飞离弹道的速度不大,10m测距误差对钢球分布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抑制一下,当然,有点不理想也是难免的。
后记:这方案对一些辅助东西要求比较多,但技术上应该不是不能达到的,有最新数据的话,说话确定性会更强点,现在好多都是推算或猜测的
弹道高度对命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迫炮,对点目标的命中率其实就非常低,同样,弹道低伸的小口径弹药的命中率也比中间威力弹药大.
初速1200的话,由于不是次口径弹,存速能力差,打到5公里处,速度估计只有600了,加上曲线弹道,实际飞行时间会有6秒左右,弹道少说30米高,命中率不会高的.
打击点目标和防空弹药的区别是,防空弹药是以弹幕覆盖某一区域,等目标自己撞上来.不过地面目标由于速度慢,是几乎不存在自己撞的,而且你的命中窗口实际极小,因此定时引信是无法达到足够效果的.
其实可以这么看,由于测距的问题,目标距离误差10米很正常,对于初速1600米以上的坦克炮来说,2000米距离只飞行1秒半不到,弹道高度低,只要方位角不错,几乎是必中的,10米的误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对于使用抛洒子弹药的战斗部来说,对测距精度的要求就严格的多,因为子弹药存速和散布密度和起爆距离关系太大了,误差10米几乎就等于没打一样,要知道即使是20多公斤的空空导弹战斗部打击脆弱得多的空中目标,其有效范围也不过是10-15米.此外,定时引信的起爆控制也还是和进炸有相当大差距的,就目前的技术大概也只能控制在几十米范围内,这对空中目标是足够了,因为相对速度快,几十米影响不大,但对于坦克来说,炸点几十米远,别说57炮了,155炮它都不当个事.
事实上,你考虑问题走了歪路.因为以现在技术,已经有更好的对抗光学仪器的手段,而且不需要削弱坦克的主炮.99上的激光压制系统,作战效率远比你的设计好得多,而且它同样属于硬杀伤系统. 以下是引用清梦
在第69楼的发言:
其实说穿了,楼主这车就是一自行高炮,以为装备重型底盘就可以冒充坦克了?
20楼已经重复过坦克的定义了,只是在我这,火力要往后放,虽然跟机动的关系还不好说,但防御第一是肯定的。
如果你要说坦克非要装穿甲能力最强的炮,否则就不是坦克,那我也拿你没办法;但如果等价一下,1942年有人说步***一定要是单发发射的,那他面对STG-44(或MP-43)一定会说对方已经不用步***了,步***已经OVER了
定义是人下的,不是神下的,我脑筋可能太活了点,但老兄的脑筋是不是也可以活动活动
?只要能有实效,管他什么名字?
另外,你56楼的回复我不是没看到,只是你的方式让我不想回,讨论技术问题而已,虽然我23楼给你的回复有点拱火,但你认真点看就会发现我不是做人身攻击,只是开点玩笑罢了。装甲的帖子,我早就写好了,只是最近一直忘带,潜艇那个帖子还有后记,而且里面兄弟给我建议的软件都一直忘了下,不好意思呢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以下是引用天体战士
在第66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8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天体战士
在第46楼的发言:
1.你换中口径就不受空中威胁了?我看不出这2者有什么关系
2.你说的是城市战,城市战本来就不该主战坦克出场,格罗兹尼是最好的例子
1.换口径不是可以不受威胁,而是有能力还手。当然还手能力太强的话,就没人敢招惹了,那时候就要找人家的飞机的麻烦去了——战场上是不是要有点无赖精神
2.城市战是占领战,没有厚甲的掩护,步兵不太好做,当然,你拿着美军那种隔墙听人心跳的东西去,基本上不会被墙后面的人干掉,但如果对方够远,还是能拿***打你,还是请看看1.的第三段。特别在还不想屠城的时候,大家混在一起,很难在对方动手前先消灭;当然,如果你要屠城,那主战坦克是用不着上去冒险,飞机大炮上就是了。
你设计的不叫主战坦克,顶天了叫一步兵支援战车
主战坦克的任务是消灭对方装甲力量
1.要真是步兵支援战车的话就不用拿57口径了,a96228877说的40左右都已经超标了,何况57?当然我也知道,想法和效果毕竟还是不一定能统一的,最好还是做几个,哪怕把几个分系统的数据拿来,跟现在主战坦克数据做个战术仿真,也好明确一下效果——反正军工科研机构也没什么正经事,成天都是测仿国外的,要不就搞什么6S
2.消灭不一定非要打死了才算,原因我主贴说过,前面也说过,恕不重复了
。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65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5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51楼的发言:
楼主考虑过这两个因素没?
首先,坦克光瞄器材,镜头外是有防弹玻璃的,一般小型弹药对其无伤害。
其次,57炮初速1000米左右,不采用次口径弹药的话就只有这个水平了,射程5公里,弹道怕有几十米高,想打中坦克的观察窗口,角度自己不算算的?
最后,由于你对坦克主甲根本是抓痒,其实人家很好对付你的,要么给观瞄换个更厚的防弹玻璃,要么干脆关掉光瞄窗口,装几个小CCD摄像机来观察,冲到你2000米距离开光瞄再点名就是了,我还不信你能打中直径几毫米的CCD镜头去。至于封炮口,好吧,更简单,把炮口俯角调成......
1.从来没敢奢望打透,只是想打花而已,真要是硬度非常高且韧性好,打不花,还有一个发烟剂或者墨水瓶的办法,总之污染观察通道就是了,这个应该不是很难吧?
2.5km的话,飞行时间要超过4s,弹道高真的上几十米了,但弹道高不会太射击精度吧?迫击炮那么高弹道,精度不也是够的?何况我还是空爆的,靠钢球和污染物质飞出去,前面都算了半径可以上6m的。而且,无聊的礼仪兄已经说了初速跟身管比的关系,并不是一定要次口径才能高初速的。
3.你要是用CCD我也就没法指望打坏了,连打花都几乎不可能,就看发烟剂或墨水的人品了,不过你对外观察能力下降,造成机动能力下降,我想我不是一点别的办法都不能考虑吧?你冲过来才开观瞄,那我打一路,就不信你CCD还能看见——当然弹药消耗和精力牵制确实够大的。
4.炮口调成俯角,硬钢球是没法了,但我也说了考虑铅球的,即使有个薄钢层作加速保护,打进你炮管后撞在膛壁上,那么大的减速度,该还是能贴上吧?
你这几个问题是挺动脑的,不过如果你事先不知道我这个打法,那也就不可能有你这个打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武器、战术、甚至战役如果保持突然性,效用就是倍增的,看看战史就知道了
。而且,我把方案发上来,相当于我在明,你们在暗,占了个突然性的便宜——即使我一开始就想到了会被你们占便宜。
弹道高度和命中率的关系其实还是蛮大,这个是弹道学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一定射程外,也就是直射距离以外,弹道是个曲线,只有弹道高度低于目标高的那一段才可能击中目标,也就是说弹道越低伸,命中率就会越高.
当然我主要不是指这个,我的意思是,如此高的弹道,意味着弹丸末段是个俯冲弹道,破片或者子弹丸是从上往下撒而不是正面打过去的,因此实际上子弹丸的抛洒角度和你的设想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点你根本没想过.
其次,预编程弹药依然属于定时引信,目前主要有两种作战模式,其一是低速弹药空爆固定目标,其二是防空弹药在预定方向和距离上炸出一个拦截面,无论哪一种,事实上均可看作是射击固定距离上的目标,而非近炸引信,因此它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考虑到散布和弹道的问题,指望它精确控制爆点来打击坦克这样的目标,事实上以目前技术还做不到.要想作到这点,需要的是激光近炸引信,但是这个东西还没法用到炮弹上去.
换而言之,由于速射炮本身的精度,弹道高度,以及测距精度(目前坦克的光学测距大概是正负10米)和引信的局限性,导致你的设想实际效果其实非常低,再加上坦克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来加强防护,比如说将光学镜头上方加一个帽檐,加大防弹玻璃的厚度等,你设计的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实际就只能去打打步战了,面对大威力坦克根本无计可施.尤其可怕的是,即使是老掉牙的T55,你都对付不了,因为T55这样的坦克没有大型光学镜头,只有深嵌在坦克主甲中,直径5CM不到,外部有防弹玻璃的一个炮镜,那是根本不可能被打中的.
1.弹道高是个弹道形状问题,跟命中率有关系,但不该那么大,极端例证有两个:一个是迫击炮,一个是弹道导弹。其实拿步***射击来看就很明白了,只要在目标处的全散布范围小于目标暴露的范围,就能命中目标,即使弹道高比目标高得多,比如12.7射击1km外的目标,由飞行时间可以算出弹道高度至少有两米,但照样能打中露出高度只有20厘米的敌人头部,这方面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射击战例多了去了。
2.俯冲问题也想过,假设初速1200,平射打到4km外时间大概要4s吧?我不清楚弹道速降的计算公式,保守一点给个5s吧?即使是水平发射无仰角,弹道末端的垂直分速度也就是gt=50,水平速度分量可能剩下600?那么跟水平夹角该是1/12梯度,4.76°的样子,差得不是很大。再说,俯冲问题真要那么严重,估计坦克为了防2km距离上射来的炮弹就要狂加顶甲了。不知你看过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战巡“虎”的图片没,炮塔中弹那么多,都是跟水平夹角不太大的,而当时交战距离最近也在十几km,炮口初速也低,射角也大。设计要求钢球是以半球面抛出(当然如果对光学系统没作用就只能想封口的事了),对不到5°的角度偏差基本不敏感的。
还有,http://baike.soso.com/v8019368.htm,这里是M24狙击步***的弹道数据,我临时搜来的,参考一下看看。
3.防空弹的炸点是根据目标距离(高度)设定的,只要你对炮弹到达目标附近的时间(即使考虑目标的移动)算得比较准就能达到目的,所以实际上使用这种弹药还是要靠类似飞机航炮火控方面的技术,就是同时计算自己炮弹的弹道和对方移动轨迹,让两者有一个同时的重合点,激光近炸之类的东西会触发对方主动防御系统的,而且,前一发的烟火会对后续弹药有不良影响,所以即使技术上能装进高速炮弹,从战术角度出发也不能用。
4.光学测距的技术和数据我都不清楚,这个只能以你说的数据为准了,不知道无聊的礼仪兄能否有这方面的数据。我的资料来源是美国M-21狙击***(http://www.gun-world.net/usa/r/m14/m21.htm)的瞄准镜和现在的数码相机测距功能,感觉应该不会那么差劲吧?激光测距不会考虑的,即使用一下也就是很短两个点射确定目标距离和速度用一下,然后就关掉了。
5.而且也说了,打不中光学系统的话,还有烟雾呢,而且,钢球另一个作用是封口,只要横向飞离弹道的速度不大,10m测距误差对钢球分布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抑制一下,当然,有点不理想也是难免的。
后记:这方案对一些辅助东西要求比较多,但技术上应该不是不能达到的,有最新数据的话,说话确定性会更强点,现在好多都是推算或猜测的
其实说穿了,楼主这车就是一自行高炮,以为装备重型底盘就可以冒充坦克了?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30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chemy
在第19楼的发言:
既然你的光瞄能够做到如此精确,那我也搞一套放主战坦克上,5000米直接就报销你了,你又如何应对?
不是观瞄,而是弹药赋予的远程“命中”精度,你一个蛋蛋就没那么高的命中概率了,麻烦看清楚了我对***弹的作战描述再说,就是2.1
你觉得一把打出去的3mm钢球跟AK那种自己可以旋转,且直径8毫米还是流线型的子弹相比,哪个在大气中飞行轨迹更稳定?
AK在300米大概可以打中一只脸盆,你那3mm的球,300米的散步至少是个窗。压根就别想飞3000米远。 以下是引用无聊的礼仪
在第64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7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聊的礼仪
在第44楼的发言:
我提供2个消息和提2个问题
1、可以57MM炮现在已经可以做到4RPS,转膛炮就算10RPS也是可以实现的,射速不会是什么瓶颈,76炮也能做到2~3RPS了。
2、榴弹的初速1200MPS没有问题,70倍的炮管就可以轻松做到。
1、如何保证在3000~5000米处的命中精度,连发射击精度是很差的,坦克炮的R50散布一般是0.3密位左右,3000米处全散布已经有接近3米的直径,35毫米高炮连发时的R50大约是坦克炮的3倍,或者说直接点,3000米处的全散布园直径达到8米,......
谢谢老兄的数据支持。
刚才中间回去了一下,回来后继续回那一楼和下面的朋友,忘了前面还有几位了。
1.散布的事确实没有仔细考虑过,也不像你有这么明确的数据,之前还不清楚密位的算法,刚上百度才知道,见笑见笑。射击精度本来也只是个类比推算,从战例看现在坦克对坦克的精确射程大概在2km,基本上全散布应该是误差1.5m的样子,超过车宽的话就不是一发一个了,从这个结果看也就是.75密位,比你的数据(3000米处全散布已经有接近3米的直径)略微好一点,或者是我猜的1.5m误差过严了点,不过总算跟我给的精度指标差得不是很多。自动炮的连发精度随口径是个什么关系?35口径的项目拿到57口径是个什么数据?或者,海军那该差不多有57的吧?有直接数据总比外插值的好。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只能靠降低理论交战距离来做,我提3km以上交战距离的主要原因本身就是6m的钢球散布直径设置,并不是战术考虑。
2.观瞄扛12.7横不是指打花吧?要是12.7都打不花,防弹车玻璃就该升级换代了。目前的单体设置是3mm直径的钢球或覆钢铅球,.11~.17克的样子,速度大概是1000~1500m/s吧?炮弹空爆时速度也就是1000m/s,虽然空爆能给钢球加速,但球形的速降太大,也不能指望能有更快了。
期待老兄进一步的数据,最好是实验结果。
35炮应该算国内精度最高的了,66式57炮的精度要差得多,至少差一倍是有的,我的书丢了,只能凭记忆了。。。。。。
连发精度和发射平台和火炮自身特性有关,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用来与单发射击精度转换。
3mm的钨合金破片打花防弹玻璃没什么希望,除非运气好到炮弹正好在观瞄系统前几十厘米的距离内爆炸,然后一堆破片都砸中。我比你奢侈吧,直接上钨合金了,哈哈,很多观瞄的玻璃有50mm或更厚,不整体打花或击穿毁伤后面的镜头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要有效果,至少6~8毫米的钨合金球吧(2~5克一个),不过数量就。。。。。。。。。
还有一点就是火控,这个你要去看下坦克火控的书,用连发,火控会是个大问题。
精度不行就只能降低交战距离了,防弹玻璃真要能那么扛揍也就没法指望打花,那就不装钢球了,全装烟火墨水什么的,看能不能干扰视线吧,如果坦克被烟幕弹附体的话,也许能有效果,而如果那烟火附着力很强,后效应该还是有的吧?
连发火控会是大问题吗?自行高炮怎么弄的?还打那么高速的飞机?何况我口径又不是那么大的。
还有,射击精度,不能拿国内几十年前的数据来说话吧?这么些年过来,该有点进步吧?
本文内容于 2010/12/26 11:17:07 被思考的砖头编辑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8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天体战士
在第46楼的发言:
1.你换中口径就不受空中威胁了?我看不出这2者有什么关系
2.你说的是城市战,城市战本来就不该主战坦克出场,格罗兹尼是最好的例子
1.换口径不是可以不受威胁,而是有能力还手。当然还手能力太强的话,就没人敢招惹了,那时候就要找人家的飞机的麻烦去了——战场上是不是要有点无赖精神
2.城市战是占领战,没有厚甲的掩护,步兵不太好做,当然,你拿着美军那种隔墙听人心跳的东西去,基本上不会被墙后面的人干掉,但如果对方够远,还是能拿***打你,还是请看看1.的第三段。特别在还不想屠城的时候,大家混在一起,很难在对方动手前先消灭;当然,如果你要屠城,那主战坦克是用不着上去冒险,飞机大炮上就是了。
你设计的不叫主战坦克,顶天了叫一步兵支援战车
主战坦克的任务是消灭对方装甲力量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5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51楼的发言:
楼主考虑过这两个因素没?
首先,坦克光瞄器材,镜头外是有防弹玻璃的,一般小型弹药对其无伤害。
其次,57炮初速1000米左右,不采用次口径弹药的话就只有这个水平了,射程5公里,弹道怕有几十米高,想打中坦克的观察窗口,角度自己不算算的?
最后,由于你对坦克主甲根本是抓痒,其实人家很好对付你的,要么给观瞄换个更厚的防弹玻璃,要么干脆关掉光瞄窗口,装几个小CCD摄像机来观察,冲到你2000米距离开光瞄再点名就是了,我还不信你能打中直径几毫米的CCD镜头去。至于封炮口,好吧,更简单,把炮口俯角调成......
1.从来没敢奢望打透,只是想打花而已,真要是硬度非常高且韧性好,打不花,还有一个发烟剂或者墨水瓶的办法,总之污染观察通道就是了,这个应该不是很难吧?
2.5km的话,飞行时间要超过4s,弹道高真的上几十米了,但弹道高不会太射击精度吧?迫击炮那么高弹道,精度不也是够的?何况我还是空爆的,靠钢球和污染物质飞出去,前面都算了半径可以上6m的。而且,无聊的礼仪兄已经说了初速跟身管比的关系,并不是一定要次口径才能高初速的。
3.你要是用CCD我也就没法指望打坏了,连打花都几乎不可能,就看发烟剂或墨水的人品了,不过你对外观察能力下降,造成机动能力下降,我想我不是一点别的办法都不能考虑吧?你冲过来才开观瞄,那我打一路,就不信你CCD还能看见——当然弹药消耗和精力牵制确实够大的。
4.炮口调成俯角,硬钢球是没法了,但我也说了考虑铅球的,即使有个薄钢层作加速保护,打进你炮管后撞在膛壁上,那么大的减速度,该还是能贴上吧?
你这几个问题是挺动脑的,不过如果你事先不知道我这个打法,那也就不可能有你这个打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武器、战术、甚至战役如果保持突然性,效用就是倍增的,看看战史就知道了
。而且,我把方案发上来,相当于我在明,你们在暗,占了个突然性的便宜——即使我一开始就想到了会被你们占便宜。
弹道高度和命中率的关系其实还是蛮大,这个是弹道学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一定射程外,也就是直射距离以外,弹道是个曲线,只有弹道高度低于目标高的那一段才可能击中目标,也就是说弹道越低伸,命中率就会越高.
当然我主要不是指这个,我的意思是,如此高的弹道,意味着弹丸末段是个俯冲弹道,破片或者子弹丸是从上往下撒而不是正面打过去的,因此实际上子弹丸的抛洒角度和你的设想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点你根本没想过.
其次,预编程弹药依然属于定时引信,目前主要有两种作战模式,其一是低速弹药空爆固定目标,其二是防空弹药在预定方向和距离上炸出一个拦截面,无论哪一种,事实上均可看作是射击固定距离上的目标,而非近炸引信,因此它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其实是不足的.如果考虑到散布和弹道的问题,指望它精确控制爆点来打击坦克这样的目标,事实上以目前技术还做不到.要想作到这点,需要的是激光近炸引信,但是这个东西还没法用到炮弹上去.
换而言之,由于速射炮本身的精度,弹道高度,以及测距精度(目前坦克的光学测距大概是正负10米)和引信的局限性,导致你的设想实际效果其实非常低,再加上坦克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来加强防护,比如说将光学镜头上方加一个帽檐,加大防弹玻璃的厚度等,你设计的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实际就只能去打打步战了,面对大威力坦克根本无计可施.尤其可怕的是,即使是老掉牙的T55,你都对付不了,因为T55这样的坦克没有大型光学镜头,只有深嵌在坦克主甲中,直径5CM不到,外部有防弹玻璃的一个炮镜,那是根本不可能被打中的.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7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聊的礼仪
在第44楼的发言:
我提供2个消息和提2个问题
1、可以57MM炮现在已经可以做到4RPS,转膛炮就算10RPS也是可以实现的,射速不会是什么瓶颈,76炮也能做到2~3RPS了。
2、榴弹的初速1200MPS没有问题,70倍的炮管就可以轻松做到。
1、如何保证在3000~5000米处的命中精度,连发射击精度是很差的,坦克炮的R50散布一般是0.3密位左右,3000米处全散布已经有接近3米的直径,35毫米高炮连发时的R50大约是坦克炮的3倍,或者说直接点,3000米处的全散布园直径达到8米,......
谢谢老兄的数据支持。
刚才中间回去了一下,回来后继续回那一楼和下面的朋友,忘了前面还有几位了。
1.散布的事确实没有仔细考虑过,也不像你有这么明确的数据,之前还不清楚密位的算法,刚上百度才知道,见笑见笑。射击精度本来也只是个类比推算,从战例看现在坦克对坦克的精确射程大概在2km,基本上全散布应该是误差1.5m的样子,超过车宽的话就不是一发一个了,从这个结果看也就是.75密位,比你的数据(3000米处全散布已经有接近3米的直径)略微好一点,或者是我猜的1.5m误差过严了点,不过总算跟我给的精度指标差得不是很多。自动炮的连发精度随口径是个什么关系?35口径的项目拿到57口径是个什么数据?或者,海军那该差不多有57的吧?有直接数据总比外插值的好。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只能靠降低理论交战距离来做,我提3km以上交战距离的主要原因本身就是6m的钢球散布直径设置,并不是战术考虑。
2.观瞄扛12.7横不是指打花吧?要是12.7都打不花,防弹车玻璃就该升级换代了。目前的单体设置是3mm直径的钢球或覆钢铅球,.11~.17克的样子,速度大概是1000~1500m/s吧?炮弹空爆时速度也就是1000m/s,虽然空爆能给钢球加速,但球形的速降太大,也不能指望能有更快了。
期待老兄进一步的数据,最好是实验结果。
35炮应该算国内精度最高的了,66式57炮的精度要差得多,至少差一倍是有的,我的书丢了,只能凭记忆了。。。。。。
连发精度和发射平台和火炮自身特性有关,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用来与单发射击精度转换。
3mm的钨合金破片打花防弹玻璃没什么希望,除非运气好到炮弹正好在观瞄系统前几十厘米的距离内爆炸,然后一堆破片都砸中。我比你奢侈吧,直接上钨合金了,哈哈,很多观瞄的玻璃有50mm或更厚,不整体打花或击穿毁伤后面的镜头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要有效果,至少6~8毫米的钨合金球吧(2~5克一个),不过数量就。。。。。。。。。
还有一点就是火控,这个你要去看下坦克火控的书,用连发,火控会是个大问题。
本文内容于 2010/12/24 21:19:27 被无聊的礼仪编辑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60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9楼的发言:
1.7TPB和ZU-57是啥?百度都没结果,发个链接扫扫盲吧。那两个跟我的也不像啊,怎么想起它们的?
2.口径随便大,二战都有800了,但坦克怎么装?即使装得下炮,炮弹又怎么个装法?装几枚?而且,人力显然不够,自动装填机又要多大空间?
7TP是波兰30年代轻型坦克,其中发展过实验性双火炮配置,甚至想搞两套俯仰机制,但不成功。
ZU-57是俄国自行高炮,外形与你的这个模型很是相似(当然,其两门57炮共用一套火控系统和俯仰机制)。
波兰那个看到了,原来就是前一阵坛子里那个“大波波入侵捷克”的主角啊,有印象,但名字没记住。
苏军那个是ZSU-57,你搞错了名字,没S还真搜不到,好在我对苏军装备略有印象,加了个S果然查到了,以后拜托名字别打错,或至少给个提示什么的。
说像猎豹什么的倒是没意见,但说像这两个是咋回事啊?!认真看图了没???
后记:中国军工不厚道啊,看了57图片,跟八几年一本《兵器知识》上跟双37自行高炮(带雷达的)一起介绍的双57炮非常像,不错,确实是“国产货”,但山寨人家都不说一声。。。。。 以下是引用ll6891
在第54楼的发言:
楼主的效果图,是用UG画的
高见,是看模型人看出来的吗?手里的UG NX5不厚道,帮助没有链接在主界面上,严重影响水平提升啊!能帮忙给个厚道点的版本吗
? 以下是引用思考的砖头
在第59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47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格洛纳斯
在第35楼的发言:
这么说吧,你目前提供的模型还很粗糙,有很多问题我不知道你打算怎么解决。比如说,双侧置火炮的设计,这就意味着在炮塔里面要装上两套火炮俯仰机,自动供弹的话还要装两套供弹机,也许还需要两个弹仓,但这些都没有在你的模型中体现出来。当然让两门火炮共用一个弹仓或者将两个弹仓并排放在炮塔内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通常坦克的弹仓都是设置在炮塔后方,而你的设计中炮塔后方已经坐人了,恐怕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而如果再加大炮塔的尺寸,加上两门火炮及相关机械的重量,炮塔在重量和灵活性上恐怕已经没有优势了。即使是采用外置弹仓,即......
LZ的这个设计,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放大版的T-26B、7TPB和Pzkpfw2,按理说,随着高动能电磁炮的问世,坦克火炮口径应该是进一步增大,未来出现145mm、155mm乃至170mm口径都不是不可能,却非要搞中口径速射炮,煞是令人不解。
当然,如果非要搞也不是不行,但LZ的模型让我联想到了ZU-57......
1.7TPB和ZU-57是啥?百度都没结果,发个链接扫扫盲吧。那两个跟我的也不像啊,怎么想起它们的?
2.口径随便大,二战都有800了,但坦克怎么装?即使装得下炮,炮弹又怎么个装法?装几枚?而且,人力显然不够,自动装填机又要多大空间?
7TP是波兰30年代轻型坦克,其中发展过实验性双火炮配置,甚至想搞两套俯仰机制,但不成功。
ZU-57是俄国自行高炮,外形与你的这个模型很是相似(当然,其两门57炮共用一套火控系统和俯仰机制)。 以下是引用赤色风铃
在第47楼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格洛纳斯
在第35楼的发言:
这么说吧,你目前提供的模型还很粗糙,有很多问题我不知道你打算怎么解决。比如说,双侧置火炮的设计,这就意味着在炮塔里面要装上两套火炮俯仰机,自动供弹的话还要装两套供弹机,也许还需要两个弹仓,但这些都没有在你的模型中体现出来。当然让两门火炮共用一个弹仓或者将两个弹仓并排放在炮塔内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通常坦克的弹仓都是设置在炮塔后方,而你的设计中炮塔后方已经坐人了,恐怕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而如果再加大炮塔的尺寸,加上两门火炮及相关机械的重量,炮塔在重量和灵活性上恐怕已经没有优势了。即使是采用外置弹仓,即......
LZ的这个设计,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放大版的T-26B、7TPB和Pzkpfw2,按理说,随着高动能电磁炮的问世,坦克火炮口径应该是进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