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可以下载尼亚传奇世界冰冻项链之高原冰冻之旅

境外旅游-『 出国在线 』--专注出国旅游资讯网站,旅游城市,线路攻略,游人游记,国际美食,旅游论坛,登山,背包客,攀岩,极限,自动游,滑雪,滑翔,打猎,高尔夫等注册 滚动新闻: 青海卫视高原冰冻落幕 世界冰人陈可财再续传奇
来源:
人民网-娱乐频道 关键字:
陈可财;冰人;青海卫视;高原反应;冰冻 作者: 2011-01-30 17:27
卜军坚持30分钟,他要回去跟老婆团聚了
陈可财的儿子就在身旁为爸爸打气
陈可财妻子到现场为其打气
金松浩以47分58秒结束挑战
  人民网娱乐讯 “60分钟!”这是世界第一“冰人”陈可财今天下午创下的终极成绩,是青海卫视“挑战高原冰冻”最好的成绩,也是目前为止,绝无仅有的世界高原冰冻成绩。海拔3000米、气温零下20℃、大气含氧量仅有15%,陈可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在高原反应和双腿抽筋的多层影响下,用60分钟再次续写了极限运动的传奇。
陈可财复仇成功
  下午一点半,这是青海湖一天当中最温暖的时刻,可是零下12度、东南风3级的恶劣天气依旧让人不寒而栗。青海卫视“有种大事件 挑战高原冰冻”即将在这里上演。世界第一“冰人”陈可财、第一“雪人”金松浩、民间耐寒冠军卜军已经站在了冰冻里,取自青海湖的咸水冰已经淹没到了他们的脖子上,这样的感觉如果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只有两个字:找死!然而两天连续挑战的卜军取得了30分的优秀成绩;在天门山冰冻时以120分钟险胜于陈可财的金松浩也坚持到了47分58秒;陈可财则以60分钟的优势复仇成功,夺得了这次冰冻比赛的冠军!这样刺激的比赛很精彩,但和比赛一样精彩的是直播过程中无意间流露出的真情。
夫妻情
  几乎每一个看到今天下午比赛的人都会称赞:好看,感人!是的,这不只是一场单纯的体育竞技,通过三个挑战者的故事我们更深切地感觉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卜军的妻子因为反对丈夫参加冰冻比赛,四个月前带着女儿回了娘家。昨天下午卜军取得民间耐寒冠军后,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写了一封致歉和分享的书信,并且在全国观众的面前保证以后再也不和老婆吵架。身在老家的妻子听到后泪流满面,在原谅卜军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人生苦短,两个人在一起不容易,希望以后永远都不要吵架。这句话也道出中国很多家庭的心声。
父子情
  在三个挑战者中,陈可财是最令人羡慕的。他拥有一个关心他的妻子,一个视他为英雄的儿子。在队友家里,陈可财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哥;而回到家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也许正是这种和睦与真情,让他在以往的所有比赛中都能如鱼得水,屡战屡胜。今天下午的比赛,陈可财因为高原反应,入场时身体状态就不太好,但是妻子和儿子一直在现场陪伴,为他加油。儿子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身后,当陈可财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深情地为他打气,说:爸爸,加油,你是最棒的!简单的几个字,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传出来,却格外充满了力量。
国家情
  从挑战极限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是挑战者,是电视台,是围观者的国家情!“大美青海,绿色中国,真实情感,互动生活”是青海卫视的立台定位,“保护环境”是青海卫视作为西部卫星频道一直在履行的承诺。在下午的直播过程中,主持人、挑战者以及围观的观众都一直在呼唤大家爱护青海湖,珍惜我们的生活,爱我们的祖国。
  比赛结束了,圣洁美丽的青海湖又将归于一片平静。但是“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我们对运动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环境的保护永远不会停止。“有种大事件 挑战高原冰冻”节目还将于大年初一、初二重播,敬请关注青海卫视。
责任编辑:
天海川
】 | | | | | 更多关于
陈可财;冰人;青海卫视;高原反应;冰冻
的新闻:
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天津日报集团旗下网站天津网在天津市范围内招募通讯员和报料人,只要将身边的突发事、新鲜事、感人事、烦恼事向天津网报料,或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拍下视频或照片给天津网投稿,一经采用奖励10元—500元稿酬。报料投稿方式:***022-28201052;邮箱j @tjrb.com.cn
如果您有生活、商品方面的投诉、或有疑问需要咨询,可以登录由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和天津网联合主办的“网上帮办”平台,工作人员可以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帮您解决。
网址: 热顶新闻 新闻眼
天津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天津日报传媒集团
集团办公室:022-28201111 集团总编室:022-28202222 天津网:400-60-96260
津ICP备070018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212007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B2-2007019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津)字第07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10476雪域高原的传奇博士—尼古拉•查强 人物档案:尼古拉·查强,蒙古族,军事学博士。1985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入伍,1995年考取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该院军事后勤专业博士研究生。历任排长、指导员、参谋、副处长等职,现任武警拉萨指挥学院后勤教研室讲师。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以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员”。曾受到军委首长的接见,先进事迹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记录片,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小还以他名字命名了一个少年先锋队中队。 查强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党和人民培育了我,我就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哪里最艰苦、最需要,我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到哪里去。1985年大学毕业,查强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大胆给时任军委主席***发电报,请求携笔从戎并得到批准,圆了他的从军梦。1986年,老山前线战火纷飞,查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毅然踏上了战场,在距敌人只有十几米远的猫儿洞里战斗了110天,先后58次通过敌人封锁的“百米生死线”,荣立二等战功。199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得知筹建中的武警指挥学院急需教员,便主动放弃留京留校工作的机会,积极要求到武警指挥学院任教。200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了解到西藏部队缺乏高学历人才,便谢绝了北京几家博士后流动站的挽留,决心到西藏工作。对查强的这个选择,不少同学和亲友很不理解,有人说:“你的小家庭在天津,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去西藏吃苦,你是图名利,还是读书读傻了?”面对他们的不理解,查强没有更多的解释,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艰苦的地方更需要不带名利色彩的知识,西藏部队更需要查强这样的高学历干部。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毫不犹豫地到了西藏总队。 对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他过去有所了解,赴西藏前也有一些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超出了查强的预料。刚到拉萨那段时间,高原反应在查强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呼吸急促,头疼欲裂,胸闷腹胀,浑身酸痛,一个星期后,才勉强能够下床。他想,要扎根高原,有所作为,必须首先过好高原反应这一关。为此,查强试着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没想到打了两场乒乓球,就感冒了两次,输了10多天液。也就在这个时候,13岁的女儿因患白细胞减少症住进了医院。没了主心骨的妻子多次催他回家,孩子也在***里委屈地对查强说:“爸爸,我好难受,好想你,你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啊,你是不是不要我和妈妈了呀?”对高原环境的严重不适应和对妻子女儿的歉疚感一齐折磨着查强,使他的思想一度产生了波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就在查强迷茫彷徨的时候,他参加了总队组织的“艰苦奋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个报告会上,许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事迹使他深深地受到了震撼:一名战士为抢救陷入冰河的给养车而冻坏身体,截掉四肢;一名军嫂千里迢迢来藏探亲,等了50多天也未见上守在雪山那边的丈夫一面;几十名已经踏上归途的退伍老兵得知部队担负紧急任务后,毅然返回部队奔赴追捕持***凶犯的第一线……,对照他们的事迹,查强为自己因眼前遇到的一点点困难而产生思想波动感到羞愧。在此期间,总队领导对他特别关心,特意为查强腾出一套团职房,从医院借来一台制氧机,并为他购置了***家具和生活用品,还指派在指挥学院学习的干部,专门到家里看望查强女儿。机关不少战友给他送来了抗缺氧的药物,教他如何对付高原反应。这一切都使查强倍感温暖、深受鼓舞。慢慢地,查强基本适应了高原气候,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当年8月,总部隋政委到总队视察工作时,特地抽出时间接见了他,勉励他勤奋工作,多作贡献。首长的鼓励和鞭策,更加坚定了他扎根雪域高原、奉献青春才华的决心和信心。查强告诫自己:缺氧不能缺精神,呆在西藏一天就要为“高原卫士”这个称号争一天光,穿一天军装就要用所学知识为部队全面建设做一天贡献! 查强认为,作为一名高学历干部,到西藏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部队建设和完成任务的实践,在攻克难关、解决问题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到西藏后,查强被任命为总队后勤部战勤处副处长。通过调研,查强发现高原部队后勤理论不够完善,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他就把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高原部队后勤理论体系,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白天处理正常工作,晚上和节假日搞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研究模式,他就自定课题,大胆摸索;没有现成资料,查强就到西藏军区查阅,深入基层收集。进藏两年多来,他跑了70多个中队,行程3万多公里,查阅了500多本图书,收集整理了60多万字的资料。先后对高原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后勤训练教学法、建设后勤数字化部队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填补了西藏部队后勤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查强撰写的《高原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研究》等20多篇理论文章,分别在《武警学术》、《中国特警》、《后勤工作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获奖。其中,《二十一世纪武警后勤建设的战略思考》获全军信息化作战理论研讨二等奖。 后勤管理和指挥信息化是后勤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保障执勤处突反恐任务圆满完成的迫切需要。去年初,查强运用所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结合总队后勤建设实际,提出了从构建后勤可视化管理系统入手,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并拟制了《总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方案》,得到了总队首长的认可。为了保证后勤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取得成功,从顶层设计到软件开发,从购买硬件到***调试,从系统维护到业务培训,他都一项项亲历亲为,一步步严格把关。2005年底,总队后勤可视化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轻点鼠标,就能准确掌握全总队给养、被装、军械等物资装备的库存与消耗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又牵头组织研发了包括指挥机构、后勤实力、想定方案、文书生成、战例分析等模块的后勤指挥系统软件,初步实现了总队后勤指挥自动化。 在西藏,要干出点成绩,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艰辛,而且有时还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2004年11月,为完成某重点研究课题,查强和另外3名同志远赴阿里支队调研。在返回途中,遭遇了特大暴风雪,交通中断,他们被困在车中整整9天9夜。到最后3天,只剩下2个红富士苹果,4个人推来让去,谁都想吃,但谁也不肯吃,大家又冻又饿,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在道班工人的帮助下,才脱离了险境。去年8月,查强在去那曲支队尼玛县中队调研途中,乘坐的车陷进了沼泽地,苦等4天才盼来一辆过路车,把它们从沼泽地中拖了出来。然而,在沼泽地中困了几天的越野车根本无法正常启动,他就和另一名战友推着越野车,在海拔近5000米的草原上跑了两公里多,车子才发动了起来。驾驶员戏谑地说:“原以为博士只会玩高科技,没想到推车也是一把好手。”类似情况在西藏工作的官兵都有切身体会。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胆怯过,也没有退缩过。他想,只要部队建设需要,哪怕付出再多、甚至生命,查强也无怨无悔! 西藏地处偏远,教育资源比较匮乏,部队官兵学习成才的渠道相对较窄。查强感到,自己作为一名高学历干部,在帮助官兵学习成才上,尤其应该发挥好“酵母”作用。工作中,他发现总队后勤部机关干部的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为了帮助大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他积极向后勤部领导建议,开办了计算机夜校,并主动担任教员。后来,司令部、政治部的同志也自发前来参加夜校学习。通过培训,总队机关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95%以上的同志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为了引导和带动广大官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部队中形成求知成才的良好风气,查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先后在总队机关和部队作了5场题为“从教育学士到军事博士”的报告,对官兵学习成才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考虑到大家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解答,查强就在总队后勤信息网上建立了“博士在线”,开设了“博士信箱”,公布了通信联络方式,为大家求教提供方便。两年多来,查强先后收到Email数百封,解答官兵学习上的疑难问题100多个。同时,查强的***也成了释疑解惑的“***”。对一些通过网络和***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他就面对面地进行帮助。日喀则支队后勤处助理员唐宏强因高等数学未及格考研落榜,查强便叫他利用休假时间住到他家,为他补习了近3个月的文化课。2005年9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两年多来,在他的帮助下,总队先后有11名干部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查强感到,西藏部队最缺的是人才,而他作为西藏总队惟一的一名博士,应该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今年年初,他主动要求到武警拉萨指挥学院担任教员。他深知,学历只能代表过去,作为一名教员,要倒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他更加注重搞好自身学习,在办公桌、床头边、沙发上,甚至卫生间都放上书,一有空就看几页。晚上他从没在12点前熄过灯,节假日从没休息过,不是在宿舍看书,就是去地方图书馆查阅资料。根据教学需要,他先后研读了《伊拉克战争的后勤保障》、《处置突发事件保障研究》等专业书籍,记下了1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并着手研究《部队信息化建设与后勤理论创新》、《军警民一体化后勤保障》、《赴无人区执勤部队后勤保障》等新课题。同时,为使教学贴近西藏实际,增强针对性,查强还通读了《西藏通史》、《西藏问题研究》、《西藏民族问题研究》、《藏传佛教研究》等书籍,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对查强的授课,学员们普遍反映: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紧,听了很解渴。院领导和其他教员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字稿由记者张海华、通讯员李凌志、通讯员舒春平和武警部队干部部提供。 记者 张海华 摄影
[ 发布时间: 2006-09-26 ]
(浏览本网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解放军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