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英雄论坛有什么问题

热血传奇多少级可以代英雄
热血传奇多少级可以代英雄
热血传奇多少级可以代英雄呢,怎么代啊
(已解决问题)
最佳***
40及以后 做一个任务就可以带英雄了
任务如下:
需要药草:紫背天葵1、阴阳仙草1、铁树果1、地苦胆2、四叶参2
需要祝福油换水晶:凭运气,一般去找老吴时带10个就行了
需要金矿:10个
需要蛛丝:1 个。
食人树果实两个,叶子5个
具体步骤如下:
1、苍月仓库里面:神秘人对话 白日门城主就是那个神秘人。
2、指引你去白日门:找龙人对话(从秘道出去后由西南方向的门进城。看到第一个大白塔的时候往左跑一点点就看见了)
3、这时龙人说一堆什么什么什么的。对话完毕指引你回苍月到找神秘人(说完了马上走,说多了龙人把你传到地狱去~!@#$%^&)
4、马上回苍月神秘人与其对话,得到白日门城主信物。指引你去龙人领另一个信物。
5、回龙人,与其对话。给你另一半信物。
6、领完再回神秘人对话,指引去蜈蚣洞紫水晶屋找老吴玩游戏:丢色子。丢到6。得一块水晶。丢不到6。输一瓶祝福油。
7、得到水晶后。回神秘人合成信物。继续对话
8、指引你到比齐找门徒,位置是武器店的东南方向。
9、找到后出示完整的白日门令牌后继续对话,传送你到去地牢通道,进入后,杀死所有守卫进入一个房间。和NPC对话。这时会刷出一些守卫,杀光所有守卫。速度要快,不快会陆陆续续的刷守卫出来。到土书店内看到囚徒,对话。出现弓手后马上地牢飞走!(这里不是必须牺牲的,靠两三个太阳就能抗上十几秒)
10、上线后,去沃玛森林披风那里找黄金锁匠,对话。选择为他解毒后,指引你去封魔药店。
11、在封魔药店找炼药师打听奇毒的配方。先选择拿去药器。进入徒弟房间。
12、这时进入的是非战斗地图请大家小心掉落装备。法师和道士可以单独搞定,只要杀了猪卫就行。战士要在药店组个人进入徒弟的房间以后选择有帮手。队员帮助拖延时间。成功后获得药器。开始寻找5种毒药。分别是:铁树果(虹魔教主)。地苦胆(沃玛教主)。阴阳仙草(黄泉教主)。四叶参(祖玛教主)。紫背天葵(牛魔王)。
13、收集齐了带上药器回封魔炼药师选择炼制奇药。炼制成五毒解药。
14、马上到沃玛森林黄金锁匠选择为他解毒后与其对话,指引你去寻找10个金矿,纯度随便。找到10个金矿。回来黄金锁匠制作黄金钥匙,拿了黄金钥匙后与其对话,指引你去沙城监狱旁边的守卫。
15、与其对话。指引去土找盟重门徒。(土武器店右边)对话。选择放火烧监牢。等待大概10秒。跳出对话框说火已经放完了。
16、这时去沙监狱里面与囚徒对话,出现一个守卫。杀掉后。和囚徒对话。指引去土地牢。是书店旁边的监狱。
17、和守卫对话。让你去打酒。找到小M室里面的英奇打酒。告诉你从秘道送酒。秘道就是蜈蚣洞的生死之间,也就是打卷地图的地穴,进去是在左上位置。要一直跑到右上位置和老头对话,途中不得碰酒虫。否则酒会打翻,打翻了就要回英齐从新打酒。50万一瓶。
18、成功以后回到书店监狱旁边和守卫猜拳。赢多几盘,一直和守卫对话。然后把你指引到一个小地图。中间会出现一个地龙,会自动跳出地蛙。暂时先不管地蛙,攻击力很烂,地龙可不必杀死,离它远点,它就会钻入地下,留出一个地洞,从地洞进去。
19、进入地洞后就出现在土书店那个监狱里面了。与囚徒对话,救出盟重囚徒。收回白日门城主信物。
20、回神秘人对话。指引到比齐找招募员。位置是练功房门口。
21、与其对话,告之去银杏村附近。这时可以直接去新手村600 600附近有块田字型的地。去那里找顾大娘。
22、与其对话选择要西瓜。自动传送进去打地蛙。地蛙刷在中间。里面都可以跑,不会掉入洞中,3批清完出来给你一个完整的西瓜。
23、回到招募员那里。西瓜给他换一个小块西瓜。
24、拿着小西瓜找神秘人对话把小西瓜下药后。返回招募员帮助运送囚犯,自动传送进去以后点押送官对话。再点旁边的NPC对话。杀光所有守卫。(这里要注意,只有5分钟时间。杀的慢的话,救援的守卫会到。)
25、道士如何过这一关卡,硬抗肯定过不了,不相信各位去抗抗看。我的方法是:先买上两捆回城!是回城,不是地牢,把三级狗血加满,加防,进去后马上对每个守卫下红绿毒,让守卫围着狗,给狗连加4-5次治愈术,道士马上点回城,人回城了,狗还在里面吹,马上再去招募员,再进去,再点NPC对话,这时候NPC告诉你,过关!小女子以上方法一次通过,不能通过的多试几次!
26、杀光后,回苍月找神秘人。完事。
27、找白曰门城主 他说需要2种药材:地苦胆和4叶参
28、到苍月药剂师手里找苍月药剂师对话,交药材!药剂师把你传到类似未知暗殿的地图打巨蛾暴信物,巨蛾很好打1000血,攻,防都很低的.狗也能单条..暴信物的概率是1/6....暴到信物后和NPC对话(在未知暗殿里),然后出来去找白曰门城主对话交信物!
29、白曰门城主城主让我去比奇找奸细.发现线索:先去比奇服装店跟小女对话,然后才让我去找管家!管家在比奇仓库旁边的一个小屋子里,他让我回去给比奇服装店小女做工小女要千年蛛丝,小样的想让我地宫转360度,哈哈 可是我仓库里早就准备有丝了HOHO~~~然后我用丝小女给我换了一件凤凰羽衣(男重盔的形状,没属性,持久30/30,需要等级0级)然后把这个衣服交给管家,还得给管家2W传奇币(奶奶的,还带收手续费的,真想拿符仍死你),交完手续费后,把我传到了类似新人村书店的地方,那有个叫富商的NPC.继续对话.跟这个富商对话后,他要让我找英奇要酒,现在去找英奇!晕死,英奇找我要制作酒的材料是:5个食人树叶2个食人树果实,还有加工费10W....看来都是奸商类型的..HOHO~~挖树曰当午,汗滴河下土,挖的都是叶,就是不出果! 晕.没想到在这里耽误的时间最多 HOHO~~ 果和叶都已经凑齐,交到英奇那里!小贴士:食人树比较多的区域在比奇500,500左右,和山边上蜘蛛区域...把材料交给英奇后,英奇给了一瓶酒(就是上次那个像大便一样的酒+个绳子)回比奇,把花叶酒交给管家!和管家继续对话:我选的是和他猜拳,猜N次,然后我就说你就是那个奸细,然后他就放兵,来打我...就是类似虎卫那样的刀兵1200血.刷了3个 很简单!打死后,和这个富商对话,他说他是无辜的...直接点下一步,下一步......最后给你个白玉指环!拿着白玉指环去苍月找白曰门城主对话!然后城主把你传送英雄地,有个老头,直接找他对话领取英雄就可以了.
其他***
招唤 出
就像道士招钩一样
40级就可以带英雄了,楼上说的很清楚了。
相关问题










热门问题
友情连接:
Mem cache Off, Copyright 2005-2012
版权所有我要提问 gt gt 提问
热血传奇什么时候出的英雄
悬赏点数
个回答
匿名提问 2009-11-14 21:09:17
热血传奇什么时候出的英雄
验证码: 登录并发表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 2009-12-03 04:57:33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所以不用太过于挂怀.游戏的乐趣在于其过程,不要太过于看重结果.如果你无法接受因明年9月热血传奇关闭或换代理的结局,那么还是现在就不要玩的好.我建议你只把游戏看成一个休闲的东西就行了.我每付一个月的月卡就能在这个月中在传奇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我觉得就很值得了.
所以为了因为未来的不可知道因素带来的损失建议大家一张一张的冲卡,不要一次冲很多哦.
谢谢< r/> lt 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11月3日美国大选参考
有兴趣来95区君临吗?我在里面叫卐龍虎㊣惡魔,可以带你哦.
盛大代理传奇到2005年9月到期,在热血的玩家有可能转到盛大开发的系列产品上,如传奇世界啊等等。
我想传奇一时半会还关不了,你尽可以放心的玩!
传奇不可能关的,盛大能转给别的公司代理.
传奇还会有新的代理商的,问题是盛大会不会把我们的资料交给新代理商。
一时半会关不了。
天桥还指着这个赚钱呢。
但愿如此~!
越早越好~   免得毒害下一代~   免得破坏社会风气~  
免得降低人们的素质~  免得发生传奇中PK导致传奇外也PK的恶性事件~
免得把我们把血汗钱都丢水里~   免得我们没时间工作学习~
最后免得我们在这里灌水~~~~~~!
不知道这篇帖子能不能发出去~  我已经被封了好几次了   NND~!
和去年一样,我们的资料转到传奇世界,这是我们的结局。盛大不会也不想失去我们。毕竟利润太大了。2004年9月可能就是拐点
只要你不离开,肯定有地方让你待,
不过就不是盛大传奇了,
未来谁知道!
赞同bjdulub 的观点,记住这是个游戏,玩的是过程。< r/> lt 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回答 您可能会感兴趣 - 1个回答 - 1个回答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5个回答 - 1个回答 - 4个回答 - 1个回答
等您来回答我要提问 gt gt 提问
热血英雄畅游九泉是什么意思
悬赏点数
个回答
匿名提问 2009-04-29 01:04:05
热血英雄畅游九泉是什么意思
验证码: 登录并发表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 2009-07-29 15:26:43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要回答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我们要用大量可靠的历史事实、生动的例子、具体的统计数字、形象的图片资料等,给学生剖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罪行。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欣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以上军事和政治侵略方面都是有大量事实和数字可证明的。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把外国人在中国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动,一概说成文化侵略,也不应完全否定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科学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帝国主义确实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屠杀等。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某些外国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如传教士主持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一文,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并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本昔之治印者……移而治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等***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经济危机,又称“经
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
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
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
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
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
已经存在了。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
成了现实性。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
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
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
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3卷第313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
有机体。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一管理生
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存在,生产过程由资本家私
人管理,这就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
个别企业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上述情况使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
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要的比例关系失调,这种比例失调以尖锐的形式
爆发出来,就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表现
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断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
规模,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
这一矛盾是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真
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
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卷第548页)。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危机的加深和日益
频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愈来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
历史地位,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
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
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
883页)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它必然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
势。在规定了垄断价格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的动因,就会在相当程度上消
失,而且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随着垄断统治的加强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寄生性或腐朽性的加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
从竞争变为垄断,使生产社会化有了巨大的发展,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
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
不相适应的外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在帝国主义时
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矛盾空前激化。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和不断
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榨取超额利润,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
采取了一些改良主义措施,无产阶级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
善。但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强了,剥削率大大提高,资产阶级
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比资本主义上升阶段高得多。其次,帝国主
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
义统治。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但这些不发达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经济文化落后,并未因
政治上的独立而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仍以各种形式,保留其在原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特权,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通过贸易和资本输出,控制这些
国家的经济命脉,加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渗透,使矛盾进一
步尖锐化。最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化。帝国主义各国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垄断资本主义在全
世界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
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本世纪已经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三大矛盾的尖锐化,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日益成熟。这一切表明,垄断资本的统治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
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
夜。但是,列宁又指出:“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
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
卷第479页)“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
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
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列宁全集》
中文第2版第27卷第436页)
参考资料:《列宁全集》
2009-07-29 15:31:06
***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比较
王晓荣      
[摘  要]    ***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两者在理论的历史使伞、实质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在一些具体情况上又存在着明显区别。通过这个历史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蕴藏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新民主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列宁主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是***在领导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理  论,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  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  主主义建设两部分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手  段,其目的是要建立新民王主义社会,以奠定社  会主义的物质文比基础。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实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经济是基  础,新民主主义在经济上允许非公有经济存在的  要求必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的政  治和文化也只能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上,因此,经济更具有决定意义。本文即着重从  经济层面,把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进行历史比较。
  (一)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崭新尝试,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仅只表现于当时俄国的空间和时间,它第一次为经济落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因此也深深地影响了广大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实施的反复过程中,***多次将新民主主义与新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考虑。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最早在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就已传人中国。[1]***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比较早地对新经济政策进行思考和研究,他肯定新经济政策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以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为借鉴,开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实际,进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造。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在口头政治报告中,联系俄国当年的情况说:“我们不要怕发展资本主义。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差不多占整个社会经济的百分之五十。”他批评党内有的同志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说:“我们的同志对消灭资本主义急得很。人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还要经过新经济政策时期,又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集体农庄发展了,粮食已主要不由富农出了,才提出消灭富农,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2]在七大的结论中,***强调:“中国也要发展资本主义。……我们提倡的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有它的生命力,还有革命性。……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的。”[3]
  建国后***所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也有运用,如对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和合作制思想的运用;但也有中国自己的创新,如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赎买政策等。在改造的具体途径上有中国自己的创造,但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体制上,又搬用了苏联模式。从改造的结果看,有成功,也有失误。针对三大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956年底至1957年初,***在与工商界民主人士的谈话中,又联想到俄国曾实行过的新经济政策,认为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太仓促。他说:“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4]这期间,***几次提到中国还需要继续实行一段新经济政策,他说:“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5]“苏联的革命准备没有象我们这样长。再一层我们没有对资产阶级一律没收,经济没有他们那么大的破坏。后头他们搞新经济政策,三年两年就宣布结束,何必这样忙呢?……我们已经搞了3年,再搞7年、13年,不行再延长它三、二年。”[6]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中国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著名论断。可见,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和实践为***的新民主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这使新民主主义与新经济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二)
  新民主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在历史发展上具有密切关联,而从理论的历史使命、实质和意义等方面看,也有重要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从理论的出发点和历史使命看:
  中国和俄国原先都是经济、技术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家,小农人口占多数。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的提出,都充分考虑了中俄两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都是针对小农经济占优势地位的具体国情而提出的。列宁分析说,俄国在革命前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育不充分、封建遗留还很多的落后国家,要在这样的国家创造出“新社会因素”,就必须借助于商品市场经济,他强调,新经济政策是小农国家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即***所说“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7]。***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仍强调,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因此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应当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
就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言,都是要迅速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实现国家工业化。列宁很早就认识到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大工业是社会主义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大大提高生产力,建设工业化。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出发,通过向农民让步,允许农民自由贸易,在小农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来恢复和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在***关于新民主主义历史使命的论述中,如果去掉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政权的政治任务,只就其经济建设的使命而言,主要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我们***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工业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9]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0]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郑重宣布:革命胜利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建设,要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这就是说,无论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还是***的新民主主义,都是以中俄两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现状为出发点的,由此决定两者所承担的历史任务都是完成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实现国家工业化。由于出发点相似,历史任务基本相同,客观要求的社会经济结构,比如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也有颇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2.从理论的实质看:
  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都是旨在解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实质都是怎样对待资本主义问题。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消灭商品、货币、市场的理论付诸实践,强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新经济政策主张迂回过渡。列宁认为,在本国没有比较丰富的资本主义遗产是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大障碍,只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他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1]实施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政权不是要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只要国家支配着大的生产资料,就能决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经济发展的趋向。很显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新”,是针对旧民主主义而言的,这个“新”上要体现在***的领导和非资本主义前途这两点上。***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实际上是既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要担负发展资本主义的任务,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解决的大问题。***肯定中国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认为,在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得到正常发展,在这样的国家不论是夺取政权,还是进行国家建设,都要遇到怎样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不是反对资奉主义,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可避免的结果。确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质和精华所在。
  可见,不论是新经济政策还是新民主主义,都明确强调了由于经济落后而发展资本主义在客观上所具有的不可避免性。而就主观条件而言,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利用资本主义为自己服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领导权的变化。在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框架内所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能够监督和调节的资本主义。这里的关键是“国家”变了,它不是资产阶级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的国家,这种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所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就能够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使国家避免资本主义前途。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就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3、从理论在马克思定义发展吏上的意义看: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对待资本主义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的新民主主义,都是把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的合理内核运用于具体实践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俄两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这一实质相似的经历说明,对于东方落后国家来说,实施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既能避免资本主义一切可怕的波折,又能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既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又能摆脱原有的贫弱状态,确立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地位,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4.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实际效果看:
  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在历史上都有一个短时间的实施,并在当时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效,使中俄两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俄国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经济在20年代的活跃,到1925年,国民经济各项指标超过1913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在建国初的新民主主义实践中,到1952年底,中国形成典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工业生产总值(不包括手工业),国营企业已占百分之六十七点三,私营企业占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商业中,“全国商品总值的经营比重,国营加合作社经营现在也占百分之六十二点九,私人只占百分之三十七点一。”[12]多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在战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达到或超过193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三)
  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都是涉及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重要思想理论。但由于产生的时空条件不同,因此两者在一些具体情况上又存在着明显区别。
  1.从理论所处的社会背景看:
  社会发展的起点不同。中国和俄国都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东方落后国家,但两者“落后”的含义又有不同:俄国原属于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俄国取得长足发展,俄国甚至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但俄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在列宁的眼中,俄国作为小生产占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的一个最落后的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而中国在19世纪中期以后,由一个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属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就经济基础而言,中国比俄国更落后,生产力的起点更低,而且屡遭列强的侵略和宰割。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指出:中国革命首先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的一个过渡性阶段。而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产生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在提出和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联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苏联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它是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在中止新民主主义实践时,急于跨入社会主义的大门,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斯大林在放弃新经济政策时,苏联不仅已经驶入社会主义轨道,而且又急于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共产主义冲刺。
  以上是两者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上的不同。由此又决定其社会主要矛盾不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既共同存在又相互斗争,“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13]。而苏联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在后来的具体实践中阶级矛盾被人为地夸大了,并造成严重后果。国家政权性质不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的民主联合专政,而苏联当时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联共(布)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从理论提出的动因和发展态势看: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是当时俄国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内忧外患的严重困境逼出来的。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俄国,又是世界资本主义攻击的对象,遭到列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加上内部白俄匪帮的强力反抗,使俄国又进入连续几年的国内战争,在此期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经济战线遭到惨重失败。1921年春内战结束时,全俄经济已陷入极大困境,饥荒遍及全国,工业总产值在1920年比战前减少近6/7,农业减少了1/2。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农民为反抗战时统制政策而举行暴动,工人不满和士兵叛乱等危急情况的出现,几乎使苏维埃政权夭折。面对困难,列宁果断地指出:“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14]列宁所说的“退却”,就是采取新经济政策。其基本思路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借助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利用资本主义的管理技术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可见,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俄国迫于当时的危急环境所实行的一种退却,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痛苦思考和反复实践后所作的战略调整,而不是预先的理论构想。
  ***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革命胜利后未来新中国发展的一种战略规划。它虽然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呼唤出来的,但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创造,更具有预见性。这一理论构思,是根据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进行理论探索而取得的思想成果,它鲜明地反映了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分析道:在国际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中国革命已经变成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在国内,由于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已经产生并日益壮大,因此,中国革命首先是新民主主义,然后进入社会主义。***说:我们***人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明确认识这一点的。“对于中国***人,任何的空谈和欺骗,是不会让它迷惑我们的清醒头脑的。”[15]
  3.从理论提出、实施和放弃的主要人物看: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是由列宁提出并实施,而由斯大林中止的。斯大林和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思想认识不同。在考虑对俄国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时,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16]实践证明,这种政策作为极度贫困状态下战争环境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应急性、临时性和过渡性的局限,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它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只能是失败的尝试。列宁勇敢地接受了实践的裁决,果断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出以征收粮食税和允许农民自由贸易为中心内容的新经济政策。
  在列宁看来,由于小生产占优势的经济条件,俄国必须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越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越长。新经济政策是“我们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17]。但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同于列宁。斯大林认为:“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18]当1927年底1928年初俄国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时,布哈林提出,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完全可以用经济方法改造城乡资本主义经济,他反对在农村掀起阶级斗争,以暴力消灭富农。但斯大林把布哈林的谨慎政策主张视为右倾,认为粮食危机是富农暗中破坏、农村阶级斗争加剧的结果,为此提出把同富农作斗争当作党在农村工作的重点,并采取非常措施,对不肯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把余粮卖给国家的“富农和投机者”,没收其全部余粮,同时向主要产粮区派出征粮队,这实际上又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这样,斯大林就中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否定新经济政策通过迂回办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转而采用激进的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从提出到中止,都是由***主导的,但***本人的前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建国前,***反复强调中国经历一个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阶段的重要性和发展非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他在抗战期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19]党的七大期间,***强调: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删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清醒地看到,中国革命将在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因此继续肯定新民主主义的建国原则,强调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1949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模式付诸实施,在《共同纲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但时隔不久,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和有计划的工业建设行将开始时,***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针对刘少奇曾提出的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主张,他严厉批评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犯右倾的错误。***急于到达社会主义,他特别说明:“‘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种提法不明确。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还叫走向?走向就是没有达到;”[21]对于三大改造,***特别关注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正如他自己所说: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付资本主义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要废除小生产私有制,就它的性质来说,也是对付资本主义的。“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变成历史的东西。”[22]这说明,***本人对于新民主主义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他否定新民主主义应当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稳定时期,反对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要求尽快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尽早进入社会主义。此后,中国就中止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进行多方面的历史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蕴藏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的新民主主义,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佐证。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思想内核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仁富.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CJ).***思想研究,2001,(5).
[2][3][9]***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3,384--385,184.
[4][5]***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170
[6]顾龙生.***经济年谱[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396,
[7][19]***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683-684.
[8]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99.
[10][15][20]***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1061,1060.
[11][16][1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0,502,533.
[12]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1953—195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8
—19.
[13]***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2.
[14]列宁选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78.
[18]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232-233.
[21][22]***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1-82,198—199,
2009-07-29 15:33:49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而要谈中国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到中国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作一阐述。
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了解一下早期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环境的制约越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主要温床黄河流域的土地十分虽然较肥沃,但是其它环境较恶劣,多风少雨,生存的条件亲不好。文明产生以后,当时的文化就以比较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思潮表现出来,伦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浓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谦让需要少欲,而一个社会需要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她缺少什么的时候。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早熟的特征。马克思就曾经认为,中国文明是一个早熟的婴儿,她的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反观西方文明,则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的希腊文明,以其独有的浪温气息写入文明史,马克思曾经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儿。中国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得于农业的生产,由于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实的苦难产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国文明以其强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贯穿始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但这只是理想而已。战国之际,列国纷争,以实力相较,最终秦国因鼓励军功,奖励耕战而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向。天下纷争,百姓如何生活,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统,才不至于“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语)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楚国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现实主义的思潮所笼罩和淹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以后的历史就是天子一统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这一统的局面,允许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同时赋予他许多封建礼仪进行约束;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举制;中国历史上呼唤清官,一旦出现便歌之颂之,并为之产生崇拜。所以中国尽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征与宗教的特征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这一现象也视为宗教的话,那么中国式的宗教则是在现实意义上的极端的理想主义。中国历史上的极度理想主义也因之产生,它也有神,只不过其所造之神是以现实中的人为化身的,而现实中的人是不可能充当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国历史上造神运动层出不穷,直至今天。或者说中国人的宗教是一种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么财神、药神、灶神、妈祖等,都被视为神而被崇拜。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其一是绝对地追求适用,而杜绝一切的不实用的东西。从中国的科技史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先秦时期墨家的有关光学和几何学的知识,在汉代独尊儒术以后,没有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中国没有产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当然炼丹术在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也很发达,其中确实包含有化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的手工业十分发达,而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如蒸汽机没有在中国被发明。十五世纪以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发明是在中国人手中产生的,但是近代以后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才能产生的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因为仁慈,中国人实施多子继承制度,这样财产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远距离的迁徙,中国人安土重迁与之关系重大。这一继承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从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产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会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会人口压力始终存在,只要社会的生产力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就会有多少人口出现。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由于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够随心所欲,有诗为证:
红日巡天过午迟,腹中虚实自家知。
人生一饱非难事,仅在风调雨顺时。
因此长期以来吃穿不愁难以办到,所以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证据不胜枚举。
此外,我们可以对西方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也许能够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饮食,由于最初是主要以畜牧为主,肉食在饮食听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没有必要对饮食进行装点,内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饪的发展,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是饮食的工具来表现,如各种的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另外也不把吃这种人生易于满足的事情作为人生的至乐来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国的俗语语可以高度概括,即“饱暧思淫欲”。他们更多地追求情爱,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情爱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体现出一种“吃的文化”。
但是我们还要指出的是,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宫庭饮食,市肆饮食则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表现出这些特征。平民的节日饮食,如春节,也许能够部分地表现出这些特征来,但是春节对于一年的365天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一瞬间,如昙花一现。
文化无优劣,饮食文化也无优劣,其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方式的不同罢了。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这一区别则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目的基于这一点而作一点尝试,是否能够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可不得而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下本人属于那种“远庖厨”者,并不懂得烹饪,也不是美食家,但是本人深知“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此意义上,把我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看法,行之于笔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参考书: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杂谈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
“吃”的繁荣---菜系林立,风味饮食小吃上千种,各地食风食味之独特与多样化。
“吃”的艺术---美食、美味辅以之美器,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调味之精益肴器之华贵,膳食之繁盛,烹饪技艺之巧妙,均堪称举世无双,独树一帜。
“吃”的典雅---御宴排场之豪华,宫廷宴席与祭祀祭食礼仪之庄重,礼制和礼仪等级之森严各式宴会氛围之典雅。
“吃”的效益---官场之交接人际关系之沟通,食疗之精道,延年益寿之成效,益神健体,却疾疗饥之功能。
“吃”的奇异---边疆塞外,民族众多,风俗奇异。民族食艺、食风、食味,别具情调系少数民族文化之奇葩。
中国历代饮食文化,一方面,正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所云,它是一门须“先知而先行”掌握各种烹调技艺的“学问之道”;另一方面他也是包含饮食、美器与礼仪,食享与食用等多重文化内涵的一门“综合艺术”。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
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革命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中国特有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和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他讲,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他提出:中国***人必须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再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强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也讲:“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它不是马克思针对具体情况所做的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点,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成果的马克思主义。
***用“实事求是”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愚公移山”来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说明党内斗争的方针等。
***用“小康”来说明中国的发展战略。***十六大进一步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为党领导人民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并从各个方面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作了系统的论述。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就在于这种彻底的革命学说的根本特性就是实践性,它是为被压迫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而创立的,符合“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当时特定社会主题的需要。近代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中国的不同阶级曾提出过不同的理论和进行过不同的实践,如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但面对异常强大的反动势力,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摊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存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一种理论,如果不需要发展,不可能发展,或者不允许发展,那它就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迷信,是宗教教义和信条。马克思主义不是关在书斋里的学问,它必须融入广大的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根本的任务却是改变世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
在一个半殖民统治半封建社会的广大国度里如何进行革命并最终夺取政权,这是一个经典作家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同样,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1949年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统治半封建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的最大国情;1949年到1956年,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中国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保持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是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先进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它有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并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的先进性的保持,都要求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而中国***八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
2010-03-17 23:54:10
就是无视的意思
热血英雄网站
这里有详细的 新地图也是不断更新中 回答 您可能会感兴趣 - 1个回答 - 1个回答 - 1个回答 - 3个回答 - 2个回答 - 1个回答 - 1个回答 - 1个回答
等您来回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