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现在很迷惑上网不知道干嘛自己要干嘛没有定点,却一…

张着嘴痴痴的等着子弹飞 Nowhere man from nowhere land
( Sun, 17 Apr 2011 00:38:10 +0800 )
Description:
周末看了一个很赞的片子,由娜塔丽·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这部片子躺在我的碟堆里面积灰有些日子了,仅仅因为这是一部惊悚片。曾经一度对惊悚片的着迷之后,几乎已经对新的惊悚片不抱以任何奢望了。《第六感》,《小岛惊魂》,《万能钥匙》等佳作都非常好看,但是总是玩“原来自己是个死人”的把戏多少会让人有点审美疲劳。老拿精神分裂说事“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片子也呈泛滥之势,但是我觉得《第六感》和《搏击俱乐部》已经把这两个主题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
但是看了《黑天鹅》让我眼前一亮。尽管很多人嘲笑片中惊悚桥段的老套路数,但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出彩之处并不在于“惊悚”,而在于对艺术与自我的挣扎。当然有赖于娜塔莉的完美演绎。换个主角,这部片子恐怕也就是一个老套的精神分裂片。娜塔莉就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拿《这个杀手不太冷》来说,如果没有娜塔莉,就算让雷诺这个老壳子眼神再忧郁一些,身法在敏捷一些,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流***战片。
言归正传,片中娜塔莉饰演一个热爱芭蕾舞,处处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对她来说,能够在天鹅湖芭蕾剧中完美的演绎天鹅女王,是她最大的追求。天鹅女王需要一人分饰两角,同时演绎纯洁的白天鹅,和邪恶的黑天鹅。而娜塔莉是个柔弱,文静的乖乖女。为了适应角色,她必须改变自己,使自己投入到剧情之中。在对艺术的追求和自我的激烈交锋之中,艺术战胜了自我,而代价却是迷失了自我。(此处省略剧透xxx字)。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都是疯子。因为艺术的至高境界必须是将自我完全融入到艺术之中。而越是投入,越会失去自我。一旦内心最终选择了艺术 ( 或还没来得及选择 ),就等于选择了牺牲自我。而自我的溃败往往使人成为现实世界的异类,正如凡高,高更,Kurt Cobain。就像娜塔莉一样,他们每个人都因为自己内心的召唤走上这条不归路,恐怕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天才就是那些能够不顾一切的热爱的人。我真不想怪罪剧团的团长,尽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是他也是个出色的教练,没有他的“循循善诱”,也不可能有最后的完美演出。
一方面越是完美,在另方面就越缺陷,恐怕极致的完美就是毁灭吧。
( Sat, 2 Apr 2011 01:00:32 +0800 )
Description:
这是偶在学生时代在本子上涂鸦的签名画
( Wed, 16 Feb 2011 13:50:31 +0800 )
Description:
2011年情人节,老罗在经历了多年的伤病之后终于宣布退役。我等70后们心目中的足球之神终于成为了历史。岁月不饶人啊,不得不让人难过一把。
昨天跟一个二十出头的同事聊天,谈起老罗,对于他们来说罗纳尔多的名字还是有点陌生的,他们心目中的神是梅西,C罗。不过他说他因为老罗的退役,才第一次看到老罗精彩入球和过人的集锦。他也对老罗超凡的球技佩服不已,甚至说当今足坛无人能比。这一点我相当赞同。尽管梅西的球技也出神入化,二人在攻击力上不相上下,但是若从足球艺术的角度来说,老罗则更胜一筹。老罗的动作更为舒展,飘逸,堪称完美。而梅西则以快取胜,更为实用。
以下为老罗的一些精彩视频链接:
( Tue, 11 Jan 2011 15:06:04 +0800 )
Description:
( Tue, 11 Jan 2011 13:30:17 +0800 )
Description:
转:重建人性的微循环
作者:笑蜀
围观和微观,可能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围观改变什么?
以最大多数普通人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中,围观善也围观恶,鞭挞恶更奖掖善、传播善和践行善,这就是中国围观时代的至高主题
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
围观和微观,可能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从围观到微观,可能是本年度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演变趋势。
这里的微观不是名词,是动词。微者,普通也,日常也。微观即泛指普通人的围观和参与。
中国启蒙百年,走向共和百年。在我看来,与共和相关的民主、宪政等理念虽然在精英圈中早已经烂熟,但始终存在不能突破小众层面,始终只是小众之间同质对话的问题。共和、民主、宪政,它们本来不只是理念,更应该是生活方式,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是百年以来,这些现代理念始终不能完成两个转换,即从理念到日常生活方式的转换,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换。固然万般华美,千般绚烂,但始终接不上地气,难于进入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曲高和寡,对现实轨道影响有限,也就是逻辑的必然。
电影《让子弹飞》里,与坐寇黄四郎势不两立的假县长张麻子,想尽办法动员群众跟他们一起去攻打黄四郎的大本营。给群众发钱无效,再给群众发***。但即便领了***的群众仍然都是沉默,都是观望。张麻子和他的四个死党骑着马在广场上对群众连呼六遍:“***在手,跟我走。”但都没有用,万不得已,他们独自拔***上阵,都把黄四郎的宅门打成了马蜂窝,***在手的群众仍然沉默。
这镜头虽然文艺,但真是一点不夸张。一个导演对我讲,刚开始她不理解张麻子为什么要连喊六遍“***在手跟我走”,不嫌啰嗦啊?喊两三遍不就得了吗?但后来细想一下她明白了,真不是啰嗦,真得连喊六遍,否则不足以反映动员群众之苦。影片中的群众是自私的、怯懦的和势利的,给他们抽象地讲社会公正没用,给他们具体地发钱没用,甚至给他们具体地发***也没用,他们只要胜利,不要奋斗,只要收获,不要成本,必须你先给他们打出一片天来,充分显出胜券在握的样子,他们才肯呼啦一下涌上来,但那也不过是哄抢原始股而已。
于是,张麻子只好借黄四郎替身的头做文章,当众斩杀假黄四郎,制造出一场虚幻的胜利鼓动群众,居然大获成功。群众真以为黄四郎已死,倾城而出攻打黄四郎大本营。张麻子始大功告成。
但是,建立在欺骗暴民、利用暴民基础上的暴力成功,并没有带来社会公正,而蜕变成彻头彻尾的分赃。就连张麻子屁股下的椅子,都被分赃的暴民抢夺而去,就连张麻子心爱的女人也留不住。满身征尘一脸失落的张麻子,向往社会公正的张麻子,最终被新的时代列车无情地抛弃了。这新的时代列车其实并无新意,只不过换上了一批新人,说到底不过是电影开始时出场的那辆旧时代列车的轮回而已。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让子弹飞》呢?这是因为,一部《让子弹飞》,相当程度上浓缩了百年社会变迁史。张麻子的变革,归根结底是宏大叙事的变革,而不是微观的变革;归根结底是外来者人为制造的变革,而不是从人心中内生的变革。中国显然仍旧需要变革,只不过,它更多属于渐进的,点滴的,从普通人日常生活出发的,从人心中内生的社会变革。或者毋宁说,是一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
孙立平教授近年来再三再四地呼吁重建社会,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目的就是重建社会,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建社会,而是从价值层面重建社会,属于一场经典的价值革命。人性的复苏、人的权利的复苏是它最重要的主题。
人性的力量正开始反弹
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必须具备一个首要条件,即人性的反弹。
这种拐点正在到来。新成长起来的几代人,主要是80后、90后两代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去时代严酷的阶级斗争的洗礼,丛林规则之于他们不可能是天经地义。恰恰相反,他们所处的时代,注定了他们更容易跟现代文明接轨。现代文明的和煦阳光跟他们体验的人间冷暖形成鲜明对照,他们不满意不甘心玻璃屋般的生存状态:即与有些现代文明咫尺天涯,那些现代文明总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生存状态,他们坚信而且渴望人性的力量,坚信而且渴望人性的力量能最终起作用,最终改变这个世界,让中国不单在经济上崛起、物质上崛起,更在价值上崛起,即人文的崛起,即爱和善、宽容与仁慈的崛起。
这是自主能力、行动能力极强的几代人。中国的中产阶层和白领,主要就由他们构成。他们依靠民间自发的微公益,及借助互联网尤其是TWITTER、微博等现代传播载体,围观、推广和进一步集结微公益,就构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现代时尚。从安猪的多背一公斤到梁树新的铅笔换校舍,从李连杰的壹基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全民公益启动活动,从我做起,从日常中践行自己的公益理念,这种人人可为的微公益正如春风野火。
从日常中寻找、发掘人性之美,享受人性之美,用人性之美温暖自己,改变自己;用人性之美温暖世界,改变世界;用爱、用善、用宽容与仁慈重建价值,进而重建社会,这种从人心中悄悄生长着的力量,是当下中国最根本的建设性的力量,也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微革命。经历了政治丛林和商业丛林对人性的双重摧残,在一定程度上,人性早已经成了我们社会最大的紧缺品。今天,借着整个现代文明的力量,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力量,人性正开始反弹,而且这反弹的力量将呈现出报复性增长的态势,不可阻挡。苦难有多大,创伤有多大,修复的力量就有多大;需求有多大,紧缺有多大,供给的力量就有多大。
于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无论有什么样的制约,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却越来越跟其他领域不一样,越来越呈现出民间千帆竞发的态势,越来越是民间唱主角。获准登记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全国不过六位数,但据专家统计,这不过是实际存活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总量的十分之一。不需要登记和批准,随时、随地,情趣相投的三五个人就可以组织起来,为社会提供自主的及个性化的公益和慈善服务。
我一直怀有强烈自信,我们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只要有机会,她一定能通过她自己的文艺复兴来证明自己。而这场以微动力为基础的微革命,不正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复兴吗?她侧重人心的修复,通过修复人心,完成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基因改良,即对每个人、每个普通人的文化基因的改良。不再是电影《让子弹飞》呈现的那种外来者掀起的狂风骤雨,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毯式轰炸,那种摧枯拉朽,多少生命代价和文化代价都在所不计。而是有如医学上的基因导弹,悄然潜入每个人的文化机体,定点修复其文化基因,尽可能地为每个人祛病除魔,为每个人重建一个价值世界,一个意义世界。
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这种微革命能成为现实,人性触底反弹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力量,则是技术进步的力量。主要当然是互联网的力量,尤其是TWITTER所开创的微博客的力量。这力量来得如此迅猛,跟人性的反弹衔接得如此紧密,配合得如此默契,似乎只能出自天意,让人不能不感叹造化的神奇。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的革命,如果没有互联网尤其是没有微博客,将变得不可想象,因为,其沟通成本、组织成本、传播和推广成本,这一切都将高到令几乎所有普通人无以承受的程度,从而会将几乎所有普通人排除在外。人性反弹与微博客时代几乎完全同步,犹如两种元素的化合,微公益所代表的爱的革命、善的革命则是这种化合的产物。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产物。微革命不只是生长,不只是建设,它还必然包括了批评、批判。微博客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围观主体、传播主体,而人们当然不会只是围观、传播爱与善;更会以爱与善、以宽容与仁慈这些新的时代标准来丈量一切,对背离这些标准的一切的罪恶与丑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譬如散步、饭醉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展开柔性抗争。围观因此不再是麻木的代名词,而开始具备积极的意义,构成社会的正能量,实际上是以千夫所指、以千千万万普通人逼视和鄙视的目光,让罪恶的力量、丑恶的力量发抖,让他们知道人心可畏,有所收敛。
当然,跟民间公益、民间慈善受到条件制约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量,也受到制约。但也如人性不可制约一样,这种技术进步的力量归根结底也是不可制约的,因为,这种力量来自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巨大而持续的创新。
以最大多数普通人的力量,从日常生活中,围观善也围观恶,鞭挞恶更奖掖善、传播善和践行善,这就是中国围观时代的至高主题。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修复人性这种基因,激活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文意义上的毛细血管,实现人性的微循环。最终改变每个人的小宇宙,改变整个世界。社会当然需要大动脉,为此需要铺路架桥,需要整体规划、宏大叙事,但所有这些工程,都应该以毛细血管的畅通、人性的微循环正常运行为前提,否则,一切都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就此来说,重建社会不仅是价值重建,更是毛细血管意义上的价值重建,更是人性微循环意义上的价值重建。这种重建很细微,细微到难以觉察;这种重建很慢,也慢得难以觉察。但它一旦推进就不可逆转,一旦积累就不会丧失,比起《让子弹飞》折射的那种大起大落、大拆大建式的传统变革,当然更科学、更健康,因而也更可取。
只是,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如何能够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抗拒《让子弹飞》那种狂飙突进的诱惑,使社会转型不至堕入新的轮回之中,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核心之核心、关键之关键的问题,值得关心民族命运的每个中国人深长思之。
( Fri, 7 Jan 2011 06:03:05 +0800 )
Description:
怎么也没有想到用了多年的MSN博客居然关门大吉了。只好搬家,虽然俺的博客一年也没几个人看,自己也写不了几个字,但怎么说也乱七八糟的写了一些东西。回过头看,觉得自己刚开博的时候挺好笑,整个一个充满干劲,热爱学习的年轻人。那时还算勤快,隔三差五的会写一些鸡毛蒜皮的屁事。
说到搬家,迫于我国言论自由的恶劣形势,只能在一群跪着赚钱的门户网站选择。 据传闻新浪博客经常删贴,而QQ里面污七八糟东西太多,只好选择网易。其实在哪对我都无所谓了,因为我已经不打算在发表什么FD言论,一个是发了也没人看,起不到FD的效果,二来想给五毛们减少点工作负担。少浪费点纳税人的钱。
搬家的过程还算顺利,不过搬家之后的一条短消息却浪费了我不少时间。短消息说你获得了30元照片台历的抵用券,于是乎为了用这30元,我花了2个多小时挑选照片,制作台历。大功告成之后不禁对自己的杰作赞叹不已。心想花了半天功夫怎么也得多印几册吧,选定3册之后发现人家本来就打7折,用了抵用券反而不能打折了,还不如直接打折划算。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总之,不管我写不写,以后算有地方写博客了,必须发帖纪念一下。庆祝自己偷偷的搬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 Thu, 6 Jan 2011 22:19:14 +0800 )
Description:
( Thu, 8 Apr 2010 01:45:57 +0800 )
Description:
最近有个视频很火,叫做《2030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
),随意看看手机测评也能在评论中看到有人疾呼“此文是中国人”必看。冲着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似乎也值得一看。打开一看此人正是我前一阵看过的一篇文章的作者戴旭。在那篇文章中他对中国GDP的问题的分析写的不错,但是看了这个视频才发现他更像是个战争贩子。
该视频长达2个多小时,我只粗略的看了3个小节,看到此人自诩不会唱歌只会唱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歌唱祖国》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活脱脱一个战争狂人加爱国主义粪青。原本这样一个臭大粪远远躲开便是,但是看看众多小粪们的评论就让人不由得从后脊梁升起一丝寒意。不信我摘录几条给你看:
“中国有戴旭,中国人有戴旭,是无上的福气!!!愿国家爱护重用这样的民族英才!!!”
“为了中华民族不亡,重用戴旭这样的国家脊梁”
“给戴旭大权!!!”
“为什么还不赶快重用戴旭?!!!
打倒孔老二!!!孙武***思想万岁!!!从小培养尚武精神!!!”
“一些能够激起大家 爱国主义思想的视频!~ 很多都被大多视频网站给屏蔽了!国人的悲哀!~在自己国家都不能正大光明的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关于这点,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人家都光明正大的拜靖国神社!~ 我们国人该觉醒啦!~”
等等。。。
奥威尔在《1984》中说道:“统治者需要置人民于持续的恐惧中,要令他们相信敌人无处不在,他们随时可能被攻击、被杀害。而人民为了得到保护,将情愿放弃自由。因为他们想活。”
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时候,有一位检察官很迷惑地问希特勒的左右手戈林:“你们少数的一些纳粹党人,怎么会让所有徳国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们干坏事呢?”戈林说:“老百姓都是愚民,你只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正处于危险之中,只要跟着领袖就可以避免被害,他们就会放弃理智,迷信领袖,干任何事情都会认为理由充分。”
从中学课本的“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天朝的教育就一代一代的造就着愚民,大部分中国人只学习了怎么做一个国人,却不知道自己首先是一个人。他们甚至没有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人。
( Sat, 13 Mar 2010 02:59:24 +0800 )
Description:
告诉你一个震惊的高房价真相
说明:如果把中国的高房价问题比喻成一只麻雀,那么,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去解剖它的时候,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些结论会帮助我们逐渐走近真相。擅长统计分析的王炼利女士写的这篇分析文章,论述翔实,逻辑严谨,让我们看到了高房价背后的另一面。其实,归根结底,高房价问题就是既得利益者对民众财富的掠夺问题。在高房价基础上累积起来的巨大泡沫,将让整个民族在未来付出最惨烈的代价。为了民生,为了民族的未来,有识之士在努力泣血建言决策层,促使住房回归民生之路。感谢所有不惧压力,为根除高房价毒瘤而努力坚守良知和正义的人们!——暖之
转帖:告诉你一个震惊的高房价真相
——别把表象当真相:房价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地价高!
王炼利
中国房地产业中的道道坎坎实在多,人们很容易将表象当真相。将表象当真相,有人就会偷着乐!
两会期间,有代表说,房价高的实质是地价高 ,需要将地价降下来。这种说法获得代表们一片掌声!
人们普遍认为,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只要将地价降下来,房子就不贵了。事实是这样吗?人们哪,你们太不明真相了!
当然,我以前也曾经这样认为过。但“认为”只是种感觉,感觉不能作为依据,我必须找事实做佐证,为了找到佐证,在2006年底,我根据在权威的“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上登载的2003年到2006年9月的《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公布的《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按照每一个土地出让合同号,将每一个出让地块的地点、地块面积、有偿使用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土地用途(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实收土地出让金等逐一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令我自己大吃一惊的结论:在房价高涨的2004年和2005年,政府部门收的土地出让金低得惊人!同时我也发现了为什么土地出让金会这么低的秘密、土地出让制度的弊端根源在哪里——我毕竟搞了十年建筑***工程预算,九十年代初就持有上海市审计局颁发的建筑工程审计岗位***、***工程审计岗位***。
本着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良知,我写了3.5万字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将发现的问题图表化,并将分析的步骤一一列出。此文在高层内参《香港传真》上全文刊登。
2007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打***给我,说他们接到举报,要来上海调查有关陆家嘴中央公寓楼盘***方面的问题,柴静听人介绍说我对上海房地产问题有颇多分析,就希望我能接受采访,主要让谈我对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看法。我就在浦东东方路向城路上的一家宾馆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柴静提问,我回答。录制完毕,告诉我将在4月21日的晚上央视一套《新闻调查》时段播放。到了4月21日早晨,《新闻调查》栏目的小伙子仲伟宁打***给我,说有关我的镜头全部删了,领导通不过。他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而我一个劲地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们知道了一些真相也就可以了。”仲伟宁在***中问:“王老师,你的心态怎么那么好?”我回答“我根本就没有指望过能播出!”
无独有偶,《经济观察报》主编仲伟志看了此文后,让我分成几篇,《经济观察报》准备分期刊登,我分成了六篇,寄给了《经济观察报》,仲伟志说改得很好。但是我很快又接到他的电邮,说是不方便登载了。
完整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一文,应该将土地价并不决定房价高低、相反,是房价拖涨了地价的真相梳理清楚了,可是,这是一篇用大量表格说明问题的文章——我分析的依据《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就是由几千个土地出让项目组成的表格,经过我的整理,这些表格“活”了,能说话了,能说明问题了!但我不可能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表格,所以,认真的读者要信服我分析的结果,还真需要看我的全文。不过,既然条件不允许我发表表格,我就在此简单叙述一下。相信还是能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
(一)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是出乎想象的低;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土地价格是出乎想象的低。
在用人民币计取土地出让金的统计数字中,2003年,上海出让土地面积610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91.75亿,出让每平方米土地政府收取不过150.4元,2004年,出让6573.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出让金140亿,平均出让金价213元,2005年,出让5941.3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100.4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69元,2006年1~9月,出让面积3637.2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50.1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37.9元。(此处统计的出让土地面积数字比《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少2%,因为我将缺乏对应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的出让面积项都剔除了)
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即政府直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市场上),由于土地出让的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每种出让方式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挂牌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最高,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和协议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很低,工业用地又比住宅用地收取的出让金低出许多。按“平均价”计,2005年“挂牌出让土地价”是3644元/m2,“协议出让土地价”是1542元/m2,“公开招标出让土地价”1363元/m2,“项目招标出让土地价”740元/m2,“邀请招标出让土地价”647元,没有前缀的“招标出让土地价”是1625元/m2,另外还有“公开招标”的特例,譬如土地出让合同 “沪房地普字(2005)040号”,是普陀区的金光北块一期配套房,土地价每平方米324元,楼面价218元。再譬如在浦江镇的六块世博会动迁基地,土地面积共67.73万平方米,土地等级为六级,土地出让合同是 “沪闵房地(2005)230、231、242、243、247、248号”,笔者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在这六块土地上,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总价是568.97万元人民币,再根据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总价的30%的规定,计算出土地总价(也就是得地者付出的总价)是1896万,这样,每平方米的土地单价是1896/67.7=28元/m2,由于这六个地块容积率都为1,土地单价28元也就等于楼面单价28元。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单价则是568.97/67.7=8.4元/m2。这样的土地价和土地出让金价,能说高么?低到不可想象呵!
2004年,地处黄金地段的老西门和豫园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的“协议出让”楼面价只有每平方米112.5元、67.7元,土地单价274.5元、161.1元,出让土地面积分别是9.4万平方米和14.9万平方米(合同号:黄房地【2004】57号、64号,土地单价根据政府实收出让金单价是土地单价的30%计算,政府实收出让金是773.7万和721.8万元),这样便宜的土地价,不知道这些位于中心区中的核心区的拆迁户的拆迁补贴是多少?在这23.33万平方米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上造的房子,又会以什么价格卖出去?
为了招商引资,上海的工业地价是很便宜的——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八级、九级地段的工业用地协议出让单价有的还不到90元(楼面价),普遍是133元(楼面价)、175元(楼面价),最多200元(楼面价)
(二)人们所说的“地价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地价高”的问题,我们必须将最后得地造房子的房地产商和最初从政府手中转让到土地的房地产商分开,能从政府手中用很便宜的价钱转让到土地的,往往不是最终造房子的。我有个朋友属于“最后造房子”的房地产商,他告诉我,他造房子用的地,都是转卖过三、四次了;有的房地产商造房用地,是经转卖了五、六次,地价对于他们,当然是太贵了。我这个朋友还说,他不会做直接从政府手中得地的梦。即使土地转卖了三、四次,他还是有赚的。
房价涨带动了地价涨是假象,从2006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传来的数据这样显示:与飞涨的房价相比,地价上涨是不足道的。2003年5月,与南京路永安公司只隔一条马路的九江路福建中路6713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252元人民币;2005年9月,与大世界只隔二条马路的金陵东路西藏路3998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631元人民币,两年多时间内,上海最繁华商业地段的商业地价就只上涨了6%!而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住宅房价上涨了多少?当然地价的确在涨,那主要是“挂牌出让”的土地价在涨。但挂牌出让的土地仅占2004年、2005年上海市政府对房地产业土地供应面积的5%、11%!因此,起码2006年的房价上涨是没有理由从“土地上涨”中找借口的!
由于地价对于房产开发的影响是滞后的,2006年前后还在使用前几年置下的低价地的房地产商,他们喊“地价涨”,是为进一步涨房价找借口。
不明真相的人说“地价上涨影响房价”,其实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总是先涨房价,再涨地价的。没看到还未等土地“升值”,房价就上蹿得老高了!
这两年的土地价我是没有作统计分析,因为从2003年到2006年我做了这么详细的计算,有关方面就是不理你,我也不劳神了,反正已有的计算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大家今天知道了政府供应的土地非但不贵而且还是“超低价”,然而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并非是为市民“超低”的,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房地产商中的“凤毛麟角”将从一级市场得来土地能炒卖出个好价钱,同时又能使土地转让市场四茬五茬的接盘者多少也有点钱赚。至于买房者,注定是被宰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一级市场上的土地有什么理由这么便宜?
(三)土地出让金分“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照搬香港的。在香港,这个制度为港英政府的财政收入服务,谁出价高谁得地,土地出让金就是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在内地,这个制度主要为相关利益者服务,这个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收取出让金本身,而在于要收取“出让土地使有权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因此,土地出让金分为“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在我们这里,土地出让如同其他国有资产出让一样,***双方都在算两笔账。一笔账是土地(国有资产)本身值多少钱,一笔账是要得到这块土地(这笔国有资产)的使用权需要付多少“交易费用”。即账面价格(有没有低估暂且不管)和交易价格。这两部分价格合计就构成国有土地或国有资产出让的全部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这两笔账是一会事,土地所值(资产所值)就等于为了得这块土地(这笔资产)所需要支付的,而我们这里,一笔生意就必须算两笔账。因为两笔账的“落入口袋”不一样。在香港,全部土地出让金归香港政府,在我们这里,是“桌面上的”出让金归政府财政,“桌面下的”归谁则除了“案发”,只有天晓得。
在香港,政府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但谁来承让土地使用权,由市场来说话,由“出价”来说话,出价高者得地,天经地义。在内地,政府不但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还掌握“由谁来受让土地使用权”的决定权。这两个权利哪个大?当然后一个大!那怎样得到后一个权利?一靠“关系”,二才是“金钱”。因为中国凡能在生意场上称得上“关系”的,这“关系”的价值往往远不够用金钱来衡量!
话说回来,“关系”是比金钱金贵,但金钱也能换来“关系”。所以,才有“桌面下”的交易。
因为存在桌面下的交易,桌面上的交易价格才“看起来很便宜”。“少收土地出让金”少收的是进入财政的部分,少收的是“桌面上”的部分,另有“桌面下”的部分、进入“关系”口袋的部分是不见阳光的。那得地者会“亏”吗?才不会。需要得地的商人非常精确地掌握着与政府打交道的得失分寸:本来得一块地应该花消1000万元,其中30%是缴纳土地出让金,70%是支付开发成本;经过“操作”,“桌面上”交200万土地出让金,“桌面上”交467万开发成本,“桌面下”的“交易费用”233万,房地产商总计化900万就得到了土地,整整省去10%的得地费用,还落得皆大欢喜。而官方宣布的中标价是667万:30%的土地出让金是200万,70%的开发成本是467万,全都上缴政府有关部门,真是天衣无缝。若问为什么是这个中标价?你管得着吗!
那些栽在“土地”上的官员,不就是这么“栽”的吗?我承认我没有证据,官方没有具体公布过“栽倒”的官员“栽”的过程,然而我是根据数据在怀疑,由怀疑导出我这样的推理。
(四)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怎样分好处的?
政府从“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得到了土地出让金,但更重要的是官员个人来自得到了得地者——主要是房地产商支付的不进入财政的 “得地权利交易费”,这两项就是内地政府和政府官员在“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的全部所得。房地产商也有所得,他实际交付的土地费用比应该交付的要少,这也是房地产商的一种所得,但这决不是房地产商从现有土地制度中的主要得益之处,房地产商的主要得益之处是:有转让、抵押、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即有着炒卖土地包括炒卖土地上附着物——房产的权利。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给了土地转让以限制,限制条件是“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但是,法律条文是敌不过房地产商的智慧的,现在有几个房地产商是在转让房产地产的?他们是“转让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大多是项目工程公司,转让了公司就等于转让了项目工程;转让房产地产等具体工程还要交土地***,转让公司连土地***都免去了——全部归地方政府所得的、房地产业缴纳比例达70%的土地***,偏偏是地方政府最不肯积极收取的税收!1999年到2005年,全国的地方税务局总共只收到298.4亿土地***,并且47%是2005年这一年缴纳的!而298.4亿土地***只占同期地方税收40769.4亿的0.7%(见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政务公开→税收统计),298.4亿中属于房地产业支付的大约还只有200亿。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第483号令修改土地使用税率,这个修改让外资企业用地税率与内资企业用地税率得到了统一,但由于房地产业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不过占整个土地使用税的4%,即使修改后城镇土地使用税率比原先提高两倍,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部分的承担主体95%以上仍是非房地产企业。
政府之所以不忍收房地产业的税费、政府之所以给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产的权利,在于最初几代房地产商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政府官员利益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在上海的土地出让中,还有一种让房地产商“靠政策得地”的说法。这是怎么操作的呢?出让土地面积分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和“代征地面积”。所谓代征地,是不属于项目建设用地的附带征地,是应政府需要而“代征”,其用途多属于“公共用地”。本来,土地出让总价是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计算的,开发商需要的只是项目建设用地;但你要得到建设用地,就要在代征地上承担土地开发费用,开发后的土地仍归政府。所谓“靠政策得地”,就是你得答应为政府免费开发一块土地,政府才会根据这个政策给你需要的一块土地。而房地产商开发“代征地”则是盼望“行得春风有夏雨”,盼望政府的回报能超过房地产商在代征地上付出的“开发费用”。
这也能称为市场?很难。
但我们因此理解了政府不愿多收房地产商税费的经济学意义——本来就不是市场交易,怎么能要求这个交易按市场规律办事?
不是市场交易,房价地价上涨的借口就被釜底抽薪。
(五)是中国法律在支持中国房价的暴涨
国务院第55号令第四条赋予“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的权利,《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这样制订:“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这就颠覆了罗马法系中使用权者不得有处分权的规定。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核心,处分权包括了转让、出租、抵押、赠与、继承、销售、封存、丢弃等权利。国务院第55号令和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使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具备了处分权,使用权就成了事实上的“有期限的所有权”。我国的土地出让制度就成了允许和鼓励土地炒卖、允许和鼓励不动产炒卖的制度——“炒卖”皆因“处分权”而来——如果没有转租权、转让权、抵押权等“处分权”,土地就不可能通过土地使用权利的交易而增值,土地使用权也就不过是实物意义上的对土地的“使用”而已。
使用权人兼拥有处分权,这在西方法律制度中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公元六世纪制定的《法学总论》即罗马私法第五篇中明确规定:“使用权人不能把使用权出卖、出租或无偿让与他人”;《法国民法典》第631条规定:“使用权人不得出租或出让其权利于他人。”;《德国民法典》第1080条条文是:“用益权不得转让。”“用益权既不得抵押,也不得用作担保或者再设定用益权。”用益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是比使用权内容更广的一种权利,用益权不得转让抵押,使用权更谈不上转让抵押了。
为什么呢?因为“转让、出租、抵押”这些“处分权”才构成了所有权中的核心权利。当所有权者把使用权出让后,使用权者行使“转让、出租、抵押”权利势必会削弱所有权者的权益!试想,如果是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转租出去、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抵押了,你作为所有者,你的利益不是被削弱、被侵犯了吗?所以,民法法系都明文禁止对“使用权”这个权利的出租、抵押、转让。普通法法系的英国法律允许不动产承租人对不动产的转租转让,但大多数不动产所有者却通过立契约的形式禁止承租人转租转让,即不让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来削弱自己的所有权。
然而,西方法律制度中对使用权人的权限限制,到了我们这里是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权=有期限的所有权,就是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实质。并且这种有期限的所有权在我国还被提前兑现——我国规定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就能动用转让权,国外的惯例是土地承租人在完成全部建筑物以前,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因为房产和地产不能分割交易。
所以,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就是由土地使用者动用“处分权”来“处分”使用权的制度,是让“使用权”为“处分权”服务的制度。而我国房价的暴涨,就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被土地使用者“处分”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恶果。
自从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的特大城市上海移植了香港土地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批租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准许转让、抵押、转租土地使用权开始,中国的城市就都步入了高房价、高地价的陷阱——土地炒卖就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权者具有了对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所致,而在市场经济的鼻祖西方国家,公有土地国家不准这么做,私人土地业主一般不会同意这么做。也因此,这些国家“市场化”了几百年,老百姓的住宅用地价并没有因为“市场化”而“化”上去。
必须指出,当十九世纪精于法律的港英政府制订了把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全都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港英政府的殖民心态就曝露无遗——正是因为他们出让的土地本来就是中国“出借”给他们的,他们不会对真正的土地主人负责,在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前提下,让使用权人能同时具有对使用权的出租、抵押、转让等“处分权利”,这正是港英当局用法律形式对炒卖地产者提供的“炒卖权”保障——所以香港的房价地价都很高呀!
这个制度移植到我们这里,自然也导致了我们这里的房价飙升。于是我们不得不问:我们移植这个制度是为了什么?就为了侵害土地所有权人——全体人民的利益?就是为了方便一部分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屋?逻辑很难解释得通。
( Sun, 6 Dec 2009 22:43:11 +0800 )
Description:
Crony capitalism(裙带资本主义),又被称为关系资本主义、朋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密友资本主义。
Crony。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Crony是指一个集团中的成员,这个集团中的成员们之间交往密切、互相支持,并为彼此利益不惜采取不诚实的行动。
汉语中的“裙带现象”,最初指某人因自己妻子或其他女性亲属的关系而获得官职。后泛指因血亲、姻亲和密友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以及政治领导人对效忠者、追随者给予特别的庇护、提拔和奖赏。
保罗·克鲁格曼将它定义为“商界和政府通过合作使国民福利最大化”(《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这种合作固然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力量引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途径上,但随着日积月累,它会造成监管不力和贪污盗窃的“道德风险”。
吴敬琏、钱颖理解,裙带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是指一种畸形的或坏的市场经济,其中一些人通过权势和关系网寻租致富,在成为既得利益者后,对种种合理的市场化改革以各种方式大加阻挠。
( Sun, 4 Oct 2009 02:56:20 +0800 )
Description:
“超日赶美”的中国
近年将超过日本。日本媒体早在
月份就报道称中国
即将赶超日本。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同日也发表报告称预计
年内中国
将超过日本。
月份中国政府发布
数据,根据数据中国稳站全球第三的位置。恰逢金融危机之下,日本经济放缓,于是世界著名金融机构美林公司就认为中国有望
年内超过日本。同时持这种看法的国内经济学专家不在少数。当
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年经济增长要保
,于是更多经济学家和公众就酝酿激动情绪为超过日本
开始倒计时。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万亿,位列全球第三。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却是非常可怜的
美元,排在全球
位(有统计称
位,总之就没进百位)。美国是
美金,位列第
,德国是
美金,位列第
位,日本
美金,位列第
位。就生产力来说,我们跟日本的差距不是
总量的紧随其后,而是人均
只有日本的
,德国的
,美国的
。这是数据上的差距,那国民教育、公共服务、公民权益等方面的差距能统计出来吗?差距又有多大呢?即使有一天我们
超过日本了,但要知道还有多少是难以超越对方的。现在误入歧途“唯
论高低”,放佛又回到了“超英赶美”时代。
属地计量的局限
的统计惯例是属地原则,即在某国或地区境内的所有产业的产值统计为国民生产总值。其实在目前全球化日益严重、跨国公司横行、世界是平的趋势下,这样的统计渐渐失去了方向,不再精确。对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采用属地原则统计的
可能是最精确的,但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这样的数据就不再可信。据统计,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占
成以上;中国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有接近
是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的。这里就存在疑问,
万亿人民币的
中有多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产出?撇除外资,我们的
还剩多少?惊人的
万亿背后,又有多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算到自己头上的?同时,又有多少产值是由政府部门投资拉动的呢?
计量不出中国的危机
即将成为“榜眼”的中国经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万亿的
中,有
是政府投资拉动的,另外
是民营企业拉动的。但是创造了
成总产值的民营企业且企业数量达到了几百万之巨的背后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下游。改革开放后,我国成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根据郎咸平的
理论,
代表的是我们处在利润最低端的生产制造,
代表处在整个产业利润高端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创造了
的价值,而
只创造了
。一方面,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一方面我们得到的利润仅仅是微薄的代工利润。也就是说,
万亿的
中有多少是微薄的代工利润?这部分利润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西方发达国家不要,发展中国家抢着要。中国民营企业费九牛二虎之力,靠别人牙缝里抢出一些利润创造了经济奇迹。美国一个金融产品所撬动的经济产值足以让我们汗颜,也可以让我们的所有产值化为一堆废纸。所以,
计量不出中国的危机。
中国初次分配不公
社科院曾在
年发表的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家竞争力报告(
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指出,
年,劳动者报酬占
的比例连续
年降低
,即劳动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分析显示,中国人工资总额(注意:不是劳动者报酬!)占
的比重从
下降到
左右,而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
的比重普遍在
之间,美国近几年的是
左右,德国
,日本
,英国
。工资总额占
的比重过低说明了一个问题,创造财富的人没有得到财富,社会分配不公。所以,要改变以
总额为视角看中国经济,用工资总额占
的比重更具说服力。
光鲜背后的辛酸
不管这个
万亿是以环境的污染、工人低工资等付出为代价,总之,我们暂时看起来比较风光。也不管
万亿是国企创造的还是民营企业创造的,都是全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按常理说,创造财富的人,最终要从创造财富的过程得益,不管这个得益是以工资形式还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但事实的情况恰好不是按照常理发展,中国老百姓不仅没有得到高额的工资,同时公共服务也严重缺失。我们认为,工资可以很低,但社会福利要好;社会福利可以很差,但相对应那工资要高,非此即彼。在农村,学校残旧不堪,教师流失。原因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在城市,农民工的子女上不了学或难以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原因是地方政府人为设置的门槛。现在的媒体到处都充斥着民众被强权欺压的报道,源于公民权益体系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罄竹难书,政府还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后记 中国不应盲目追求
的增长,更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减税以提高每个国民的收入增长;完善税收制度进一步减轻税负给企业生存空间;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废除臃肿不堪、谋取暴利拒绝还富于民的国企予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削减政府机构和削弱政府权力,减轻民众负担;透明政府支出,让更多税收服务于民……
( Wed, 19 Aug 2009 18:36:15 +0800 )
Description: 广电总局查禁重金属摇滚乐队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近日下文,查禁了北京的一支重金属摇滚乐队“军械所”新唱片在网络上的视频和音频传播。
广电总局份通知写道,“军械所”乐队制作、演唱了《FUCK YOU》、《我绝不在自己的祖国里暂住》、《新八荣八耻》等多首,广电总局定性为“攻击国家现行制度、损害国家荣誉”的歌曲。
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要求各省广电局立即通知辖区内从事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不得传播“军械所”乐队的作品,已经登载、上传、链接的,要立即删除。对收到广电部门通知后仍不删除的网站,广电总局要求予以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此事除了加强意识形态审查外,广电总局有与国新办网络局竞争网络管理权限的考虑。
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颁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提出网络视频经营机构必须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今年年初,广电总局软化了立场,称只针对新设企业,现有网络视频企业“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可重新登记并继续从业。”广电总局在互联网监管方面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
军械所是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的一支重金属乐队,主唱应鹏。此次被查禁的是2008年11月出版的专辑《Rock City》,除广电总局通知中提及的《我决不在自己的祖国里暂住》、《新八荣八耻》外,还有《人民需要反抗》、《我反对》等单曲。
( Fri, 19 Jun 2009 00:10:17 +0800 )
Description:
前一阵我的车屁股在小区不知被谁给刮了,留下一块不大不小的刮痕。一直嫌麻烦没有处理,但是怎么说咱也是一辆新车啊,于是决定去报个险解决一下。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在派出所开个单子,保险公司就可以报险。于是我犯了第一个错误直接跑去派出所报案。
来到了派出所。有两个保安模样的家伙在围着一台电脑研究什么,一个40来岁长脸的穿着***制服坐在另一边,看上去他应该是管事的。 眼见没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我就吆喝了一声,“***同志我来报个案”。却不料还是没人搭理我。过了一阵,长脸***瞥了我一眼,还是没理我,估计看我不像是报什么杀人放火之类的大案的,大可不必着急。 再过了一阵我又提醒了一回,长脸***还是毫无反应的起身走进了里面,等再次出来时他一边走一边向我问到“你有什么事”,我毕恭毕敬的回答“我的车在小区撞了一下,报个单车事故”。他一边走回自己的座位一边说“去物业出个证明带上驾驶证行驶证复印件再来”。说吧就自顾自的忙去了。我只好回家。
我回家之后给保险公司打了个***,他们问报了110没,我说没,他们说先报110然后约个时间验损,我约好了时间就打了110。110的服务很到位,马上就说过一会会有民警过来,让我在楼下等着。我一时受宠若惊赶紧连连道谢,为我这么点小事让民警同志跑一趟多不好意思啊。过了一会来了个小***大致询问了一下情况就给了我一张单子,让我填好了情况去派出所盖个章就行了,我想哪能这么简单啊?赶紧问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去?不用其他手续了吗?他肯定的说,不用不用,现在就可以去。我连忙道谢,心想除了个别态度不够热情的同志之外人民***的服务还是很不错的。
于是我又屁颠屁颠的跑到派出所,看到的还是刚才同样的画面。这次我直接冲着长脸***问“***同志我刚才报了110,民警已经验了车,开了个单子,能否盖个章”没想到,长脸***立刻站起来冲着我就嚷“你报的什么110,你刚才不是已经报了警了么,你这叫虚假报警你知道么。刚才已经告诉你了去物业开证明,我说的不算数是不是。”我心下一惊,心想这是怎么了这是,估计是觉得我投机取巧在他面前耍花样吧。于是赶紧解释,我是给保险公司打了***,人家让我报的警。没想到长脸***火气更大了“听我的还是听保险公司的,听保险公司的你直接让保险公司去处理啊”说完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的一边走到里面去了,而旁边的人面无反应的继续的忙着。过了一会,出来了一个小***,看到有活人出来我赶忙又继续解释。没想到小***把我的单子拿过去往桌边一扔也训上我了“你到派出所了就叫报案了知道么”“可是他没问我情况也没记录啊,我以为需要先报110”“那你来这报案算什么,报假警咯,你这叫妨碍公务你知道么。。。”什么逻辑啊这是。。。这时长脸***也满脸不快的出来了,还在重复说着“给你说了开证明你就去开证明”“虚假报警如何严重云云”我几次想要争辩,都被二人抢了回去。不过我还是瞅准机会说了句“你至于那么激动么?这么简单的事情搞那么复杂干嘛”长脸马上否认说“我哪激动了?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两人就这么一边说着一边满脸不快的走了进去,又把我一人凉那了,两个保安模样的家伙居然还是毫无表情的忙活着。
我呆立在那里足有2分钟,期间有个***退了个破自行车进来,后面跟了个乡下女人哭哭啼啼的抓着车哭诉着什么,被***连人带车抓进了内室。回到了车上,我想怎么也得向上面反映反映这个情况吧?于是我打了110投诉,接***的听上去也是个40来岁的老男人,操着上海腔的普通话问“你有什么事要反映”,我于是绘声绘色的开始描述长脸***态度如何恶劣,如何把我晾在那里,正说的起劲的时候,被他多次打断,尽问一些无关痛痒的,诸如地址啊,我的***之类的问题。我心想你丫不能等我把话说完了再问么。总算描述完毕,老男人丝毫没有被我的遭遇所打动。估计我最后说了个“靠”我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反而,他开始教育我说“你靠什么啊靠,满嘴脏字,态度要端正云云”我晕,你审问犯人审问多了吧??然后说“好了,我们了解情况了,如果有需要会给你打***的”。That’s all…
挂了***,我总感觉接投诉***的和那个长脸***是同一个人。这感觉很熟悉,很多老帮瓜的中年男人都能给我这种感觉,像被训练成一个模子一样,冷血而无知。而广大的老帮瓜们又在多少个单位和部门里面影响着下一代小帮瓜啊。。。
回到家里我闲来无聊瞎猜了一下他们会怎么处理这个投诉,不一会想到我原来打过架,在公安局可是还有案底的啊,要是他们稍微调查一下发现我原来是个阶级敌人,应该不会再给我扣上一个污蔑人民***的罪名吧??
( Fri, 24 Apr 2009 00:45:19 +0800 )
Description:
随着阅历的丰富,卡卡日益变得老练狡猾,时常装哭卖傻博取大人的同情已达到自己的目的。生气的时候会故意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所有这些都让人始料未及,几个月前还是温文尔雅的纯情小伙子呢,怎么说变就变了呢。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次转变吧,特发贴纪念,下面这些照片是前一段时间在无锡拍的。
打***叫酒店服务
到商场逛逛买件衣服
还没走稳呢已经跑起来了
这表情已经老练多了
走了半天也该歇歇了。
( Fri, 24 Apr 2009 00:27:02 +0800 )
Description:
在沙巴,我们住的同样是Hostelworld中人气最高的旅社Akinabalu Youth Hostel。这间旅社的门面也非常小,位置非常不错,出门就是sunday market,距离码头很近,离沙巴的商业中心也很近。不过沙巴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也没什么好逛。我们住的是有窗的房间,房间没什么家具,但是还算舒适干净。但隔壁没有窗子的房间就惨点了。对于这么便宜的价格,这里算很不错了。后来的几天,我们住进了Borneo Beachouse. 这间旅社条件一般,位置不好,周围没什么商店,距离码头也很远。但是距离机场很近,走路就可以到了,距离first beach和香格里拉也很近。我们就从这里走去香格里拉从后门进去享受了香格里拉的休闲。
随后几天除了去红树林,基本上都在海边休闲,晒太阳,捞鱼。沙巴这个地方除了海边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玩的项目(神山除外,因为太耗体力,带的又都是女士,所以我没有去,但估计应该很不错)。从红树林是这里的主打项目就可以得出结论。很多游记中提到在红树林玩的非常开心,实在让我怀疑我们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我们的红树林之旅就是坐在一条船上瞪大眼睛到处找猴子。可惜我们没有带望远镜,偶尔有幸在密林中看到几只长鼻猴,也像是在马路上看电线杆上的麻雀。不过沙巴的海边很美,我们去了5个岛里的3个岛,manukan去了两次,因为manukan岸边就有密密麻麻的小鱼,mamutik 则大一点的鱼较多,适合浮浅。SAPI太小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下面开始看图说话:
Akinabalu Youth Hostel不起眼的门面
红树林之旅,导游正在讲解性能力超群的长鼻猴
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长鼻猴,长焦拍摄。
红树林的暮色,很快就可以看萤火虫了。萤火虫没有办法拍摄,只能看不能捉,减少了很多乐趣。
红树林的暮色
去海岛的码头
返回途中拍摄的码头暮色
码头的售票***。以下为海边的照片:
换到了borneo beachouse。
海边大排档里的芒果冰便宜又好吃。
first beach
香格里拉
first beach的夕阳
香格里拉里拍的不知名花
水上清真寺。由于我们时间充裕,沙巴有限的几个标志性建筑我们都逛遍了,不过到这里也就是照个相而已,如果时间紧张就不用来了。
基金局大厦
吉隆坡的P***ILION是购物的好地方
商场内的的艺术展
我是不是很像一个画家
( Thu, 23 Apr 2009 18:20:03 +0800 )
Description:
从马来西亚回来已经两个月了,一直懒得整理照片。今天终于下定决心花点功夫写篇游记。老婆曾批评我说我的游记就是流水帐。不过差归差至少可以给自己一个纪念,或者给打算去马来西亚的人一个参考。
本次马来西亚旅行耗时长久,因为我是一年以前在亚航定的免费机票,当时光顾着找免费的航班,一不小心定了10天。其实玩个6-7天就足够了。因为我们时间充裕,不得不把一天玩的分两天,真是名副其实的漫游啊。。。
我们本次的行程是从杭州做亚行的飞机去吉隆坡,玩云顶,再去沙巴,然后就返回吉隆坡购物,回家。去新加坡,马六甲等建议都被众人否决了。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给我的感觉比苏梅岛差很多,吉隆坡与曼谷相比过于商业而且物价更高,而且马来人没有泰国人纯朴。沙巴与苏梅岛相比,海边的景色在伯仲之间。但是沙巴没有苏梅岛那样热闹的夜生活。除了海边基本没有地方可去。而且几个被众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景点,都乏善可陈。而且住宿和东西都比较贵。
闲话少说,下面就开始看图说话:
我们乘坐的亚航飞机
漂亮的云海
云层中飞机的倒影,难得一见的奇异的画面
我们在吉隆坡住的是在
预订的Paradiso Bed&Breakfast,这个旅社位置很好,但是不太好找。豆腐干大小的招牌隐藏在甜甜西饼屋之后。旁边就是轻轨站和LOT 10。
旁边的MONEY CHANGER汇率比商场里的都要高。很合算。
这间旅社的餐厅。这家旅社在网上是好评如潮啊,可是住进去才发现除了比较干净,位置较好之外其他都不理想。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房间隔音极差,在房间除了睡觉最好什么都别干,而且还得保佑隔壁那位晚上不打呼噜,甚至隔壁房间的灯光都能透过来。看来老外的要求真是很低啊。 第二天先去了云顶,走路去PUDU车站就有车。云顶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缆车。而且很便宜。
云顶上云里雾里的游乐场。游乐项目很多,不过要想玩的话建议多穿件衣服。山上冷风飕飕的刮着。我们几个穿着短袖裤衩忘了带衣服,上了云顶都后悔不已。
云顶上的超大酒店FIRST WORLD
云顶还有个室内游乐场,我们稍微逛了一下就去了赌场。还是裤衩惹得祸,赌场内禁止穿裤衩,害得我只好买了条裤子。赌场很大很壮观,玩什么的都有,可惜的是我们刚好什么都不会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台只需要按加注键的老虎机,我们欣然开赌,在输了40块之后一行人满足的离开。赌场内禁止拍照,只能让各位看官发挥自己的想象了。
从云顶出来,直接来到了双子塔。站在塔下回忆了一下偷天陷阱。拍了几张照片就进入双塔里面的商场。
在我们的旅社附近有一个很不错的夜市,这里的榴莲很美味但是很贵。
( Sat, 24 Jan 2009 15:20:32 +0800 )
Description:
徐浩然 高级编辑。2004年度中国最佳新闻评论主持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金奖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卫视大型新闻直播节目《1860新闻眼》总主持人、主任记者、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刚扫了一眼徐浩然博士的大作《该如何面对国人的奢侈消费》(
),本来想洗洗睡了,实在是憋得慌要写写,不写对不起自己。先别说我不尊重徐博士,没认真看别人文章就评论。那样的辞令式文章确实没必要细看,看多了觉得闹心,通读标题就行,好比美国人考研要看的那本《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样。 老百姓说的话叫放屁,专家说的话叫呼吁,著名博士徐浩然说的话就该叫疾呼了。我把徐博士的疾呼整理了一下,其实就一句:“行政作为应该如何面对奢侈需求?一靠税收调节,二靠行为垂范,三靠文化引导,四靠加速发展。”一派废话!如此“疾呼”竟引得一大片人拍手叫好,弹冠相庆。神了。 先撇开具体内容不说,这样的文章我在期刊网上随便下载下载,再整合一下,5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而且保证更专业更细致更全面。完全是当代大学生糊弄糊弄老师交的练笔罢了,连文献综述都算不上。就这样水平的文章,徐浩然估计从大学时***始沿用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一直到今天拿来糊弄网民。 我现在闭着眼睛就可以说出一套一套:“一靠深化改革,二靠优化结构,三靠增加投入,四靠以人为本,五靠党的领导,六靠加大力度,做到既满足需求又不奢华浪费的
。这具有深远意义,是认识的突破,实践的指导。”这是万能的话,无论遇到什么都可以这么答。北师大副教授张鑫就是这么教导我们的,顺便提一下他也是名博士。 以上万能的话什么地方都对的话,大多是套话空话。属当代八股里的必用词,是个虚词,没有任何意义,相当于古文里的“者,也,耶,乎”。 同时,这类似又属于当代八股文里的像声词,相当于“噗——!”除了八股文,***也常会发出这种声音。 废话连篇,毫无实际意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文章在杂谈挂了那么久,这还怎么谈?要真谈经济,为什么不把郎咸平那样的博文顶上来? 现在再来反驳一下徐浩然疾呼的具体内容。 先说说什么是奢侈品。按现代经济学的解释,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就是奢侈品。说通俗一点,就是价格变化会导致需求量发生更大变化的,就是奢侈品。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天大米的价格涨了10%,但人们太需要大米了,虽然贵了但还是要买,需求量只减少了1%,所以大米就不是奢侈品;换成钻石,价格涨了10%,贵了大不了不买,反正饿不死,需求量减少了20%,所以钻石就是奢侈品。 大致搞清了概念,下面来讨论:该不该限制国人奢侈品消费? 我说不该!!!有没有道理你们自己评价。(欢迎讨论) 1.举个例子:某煤老板要买游艇,这立即激起了徐博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节,于是他写了一份奏章,强烈要求限制奢侈品消费。立即有“税收调节,行为垂范,文化引导,加速发展”等手段生效,新政策让游艇涨价了,煤老板决定不买游艇了。通常奢侈品替代性强,反正不用也饿不死。游艇涨了那就买高尔夫球场去,高尔夫球场再涨价就买别墅去,实在不行了就买个女艺人玩。反正是玩奢侈,玩什么不都一样。 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富人们换着花样玩,而直接受害者是那些制造游艇的普通工人!游艇没人买了,游艇公司就没钱赚,没钱赚工人就下岗,下岗工人有的偷鸡摸狗了,有的爬树讨薪了,还有的,被逼无奈就考博士去了。 别再限制奢侈品消费了,本来就不应该限制。先想想怎么把柴米油盐猪肉感冒药等等价格降下来。 2.有些现象在中国很难解释:比如一块手表卖1万块,无人问津。第二天卖10万块,立即遭人哄抢。我看这样也好,我们可以大力促进奢侈品消费,让富人多花好几倍的钱,如果能使手表厂员工月工资提高50块,也算替天行道了。 3.徐博士始终谈论奢侈品的消费问题,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奢侈品的消费者是谁!如果消费者是按劳分配所得,干净合法,你管人家怎么消费,他自己挣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 有些地方,娶个老婆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件奢侈的事。那是不是道貌岸然的徐博士每晚和老婆同床时,都要扪心责问一下:祖国还有无数青壮年无力消费起老婆,我老徐怎能不先“行为垂范,文化引导”一下? 说实话,大老粗网民很多时候远比专家、名博可爱得多。上次袁隆平买车被炒得沸沸扬扬,有很多心直口快的网民就留言了:“袁老的贡献太大了,该买!奥迪车不够好,买奔驰!买宝马!”奔驰宝马是不是奢侈品?有些人他就该买,该享受享受,他不买国家也该发。 当务之急是如何取缔非法收入,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我目前正在写的论文就是关于基尼系数的,有空可以转过来讨论。 名博的如此毫无实质性的废话连篇的,况且内容也非常有待商榷的“疾呼”,就这样挂在杂谈显眼处,居然还被推荐了。这到底是名博背后有着寡头财团的大力支持,还是新浪高层谋求点击率的“看不见的手”的操纵,还是版主们集体小学没毕业,不得而知,也不是我这里该讨论的了。
( Sat, 24 Jan 2009 13:58:54 +0800 )
Description:
今天看了一条新闻说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来下降一半 (
)。看看如今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的学校收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大学的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不是不想上,而是上不起。简单的说,当今中国教育大致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教育产业化,打着教育下一代旗号赚钱。
2)教育质量低下,中学填鸭式,大学放羊式。
3)多数学校并不培养人的创造力,而相反是扼杀创造力的地方。
不知道这些问题政府是否会重视,何时会解决。但是我估计“这一届”政府很难解决。因为对他们来说老百信越没思想,越没文化越便于管理,知道的越少越安全,质疑的越少越踏实。还有什么比教育出一批明辨是非善于思考的人更危险的事情呢?
看完这篇新闻随意浏览了一下网友的留言,有些看了让人心酸。现摘抄几条网友留言如下。很有代表意义。
2009-01-24 05:00:12 新浪网友(河北)
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讲一讲我是怎样在50-60年代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从小学上到大学的吧,对现在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年代,但我想也许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或受 到一些启发,对改进目前的农村教育有所补益。
那是什么时代?***时代。当时国家贫困,农村更贫困,我家七口人,父、母和我们五个孩子,就靠我父亲一个人种地维持生活,生活十分困难,连饭都吃不饱。
小学:
我是刚解放开始上学的,小学要每天步行八里路到另一个较大的村子去上,校舍是一座“娘娘庙”改建的;免交学费;老师的学历很高,不是师范毕业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教学态度严 紧,非常负责任,教学水平我觉得很高。午饭自己带,冬天通常是两块白薯和一块老咸菜,夏天是两个窝窝头和一块老咸菜,一年里有一两次母亲从卖鸡蛋省下的钱给中我5分钱,可 买一包虾皮,以改善生活,年年如此。我1953年小学毕业。
初中:
53年那年夏天,步行40多里路(那时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有赶脚的毛 车,那是坐不起的),带上三天的干粮,来到北京参加初中入学考试,考入了北京男二中(现在的北京二中)。学杂费(即宿费)每学期3元,书本费很也少;吃饭问题:因我家庭生 活困难,国家给我乙等助学金,每月8.5元,学校食堂每月的包伙费也是8.5元,正好够伙食费,吃饭这个大问题由给解决了;穿的衣服是母亲做的,夏天只有一身单衣,脏了怎 么办?晚上睡觉之前洗了,第二天早上穿(不太干,穿在身上也很快就干了)。每学期的住宿、书本和纸墨笔砚的费用虽然不多,但对我家里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了减轻家里 的负担,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每年的的暑假去打工(直至高中毕业),每个暑假54天,我干50天,每天的工钱约1.2元,一个暑假可挣60元左右,这就把全年的宿费、书本 费等以及衣服的费用全部解决了,有时还可给家里一些钱。这样,整个初中读下来没有花家里的钱,主要是国家发给的奖学金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其次是我打工的钱解决了很便宜的 学杂费等。二中的师资水平就更高了,那时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得要实习一年合格了才可任教。学校的教学设施洋样具全。195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
高中:
56年我考入了北京男四中(现在的北京四中)。北京四中是当时北京市数树数二的中学,它好就好在师资水平非常高,教学态度严紧,极端负责任,比如教我们化学的刘老已经80 多岁了,教化学教了50年,上课根本不按课本讲,完全按他自己的一套思路去讲,把课本当作我们的参考书,讲得非常透彻,让你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让你永生难忘,难怪他是北 京多年的优秀教师,他每年暑假都要给北京中学化学教师进行培训、辅导。四中的优秀教师不止刘老一个,还有很多,如教我们物理的张老,教我们体育的韩老师(他当时是我国第一 批国际篮球裁判员)以及数学和英语老师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在四中我体会到教师的水平可以分几个层次:除了较书育人的要外,仅就传播知识这一点来说,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自己 不懂,不能把正确的概念教给学生;自己懂但讲不清楚;自己懂能把正确的概念教给学生;自己理解深刻,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记忆深刻;除了能生动 传播知识之外还能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使学生对这一门科学发生极大的兴趣。
四中好还好在它的校风好,学习空气浓厚,思想作风好。四中不但学习好,那时一个年级有六个班,每年有两个班可以考入清华大学,体育还特别好,爱好体育锻炼成风,几乎每年中 学生体育运动会都拿冠军(我就是在那儿养成的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现在已经七十岁的人了,每天早上还打一个多小时羽毛球,晚上散步2小时,还可以爬山,
身体什么毛病也没有,精力旺盛,每天还可以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不觉疲倦)。
在高中,费用开支与初中一样,家里仍然没有任何经济负担。59年高中毕业。
大学:
59年被推荐并参与高考后,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次年进入北京大学,没有学费,享受国家发给的有每月16.5元的助学金,不但够吃饭还够生活零用钱。
要不是我赶上了***时代,像我这样一个贫困农民的孩子怎能上得了大学,如果我生在今天的社会里我能上得了大学吗?那时的大学是想劳动人民的子弟开门的,现在的大学是向谁 开门的?现在是:大学门口朝南开,有才没钱么进来!我看到那么多农民子弟上不起大学时我感到很痛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民不但要听你怎么说,还要看你则么 做。
2009-01-24 00:09:38 陕西手机用户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现在毕业两年,我不谈就业问题,我谈谈我对大学生活的印象:玩电脑游戏,谈恋爱,参加各种球类活动这三者是我对大学所有记忆最深的,而这些时间 占掉所有在校期间的百分之七十往上,所有在校生有百分之六十往上都是如此,这是普遍各校的情形于我所在学校无关.原因大至如:上高中时老师就给我们灌输这样思想:你们现在 好好学,考上大学就没人管了;到时就轻松了上大学后老师经常一下课就找不到人了,谁管你有没有问题!学生间也是相互效仿;大家一起堕落挥霍青春呗,再就是所学根本就没什么 大用毕业后不能立即投身工作,说是大学毕业但大家学的都差不多,这与教育部所规划的教学内容有关,都是基础内容,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再去当教师啊,难道中国大学培养出的人才 最适合当一个说教徒?干吗非得要学校刚毕业的去教学,为什么不让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去讲课,虽然不现实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普便的素质教育,不是技术型教育,为企业定向培养 人才不失为一良方,我就碰见过一西欧青年一个人负责一大型生产线关键部位,在我们看来至少需要二三十人才能搞定他一人全揽了,一交流方知,他准备年底回去上大学!要知道那 个部位的知识就是研究生也不好理解!吓坏我们了.其实我们中国的家长关念也不对,上大学真的是我们唯一出路,我们活一生难道就是为了以后多挣钱,那岂不成了钱奴!二十几年 中一直被书本压着,我们的创造力早被老师的说教磨灭的差不多了,中国不需要太多的模仿型人才,需要创新型的,盗版和***还不够头痛吗!西方大学上的课是我们中学所学,但为 什么人家成就总比我们高点?是光学不用吧!我睡觉了,太多问题了一时也说不完,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问题,甚至我们从老祖宗那里继承的思维模式都有问题!
2009-01-23 23:43:09 新浪网友(北京)
我是农村娃,家里借债供了大学还读了个破研究生,不算高中学费本科4年研究生3年为教育部作直接经济贡献7万余元!加上生活费3万多元,10万元是往少的算。我老爸老妈一 年到头在地里果园里折腾不算自己的人工和农资花费一年能有5000元收入就很高兴今年却什么都卖不出去。而我,现在为找工作象狗一样奔波!奔波没钱没关系有学历顶屁用!
有时候,真想不如生在伊拉克,还有个JD组织可参加
家里有侄儿侄女,打***回家问到爱玩所以成绩很一般,于是想督促两句,结果老爸轻描淡写地说“农村娃,读书也没什么用啊。”
2009-01-23 22:36:09 新浪网友(福建福州)
说起这事,我也忍不住说两句----但我不评论什么,不发表声明意见、也没什么建议,只是说说我个人的真实经历。
30年前,准确点说,是1980年,我高中毕业,但是才16虚岁。那一年,高中阶段我一直是全县20名上下的排名(最差的时候不会落到25,最前也没进过15。可能还有人 觉得奇怪,怎么知道自己的准确排名----其实很简单,从78年起,县一中把全县中考最好的学生都集中到一中,不行的才留在原校,而且一中年段是按照分数分班,从高到低排 名,对应班级是1-10班,我在一班排名中上,换句话说,我们班的排名就是全县的尖子生排名。)
我出生在农村,家父在我念高一的时候病逝,之后不到2月,家中房子遭遇火灾花为灰烬(当时连片烧了有50户人家),高一差点辍学,但最后亲戚们一致决定让我继续上学到高中 毕业,高中完了能考出去就考出去,考不出去是我的命,怪不得家人。其实要说考出去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当年初中考高中与初中考中专是一起考的,一张卷子,我是全乡考上的唯二 之一,只不过当时中专招生照顾社会青年,我们就只好上高中。
高中成绩一直没什么变化,临到报考时家里帮我报了中专,当时是两条线报名,报中专跟报大专(本科)不能兼容,只能报一边。最后是中专考了第2名,很高兴看到了前途,这前途 就是不用再种地了,再艰苦3年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吃穿一辈子不愁。在高中阶段,我家很穷很穷,但是读书没花多少钱,家里省吃俭用也就供下来了。
到了中专,开销是多了点,但是基本是这样的额度:家里每月给我10元钱,然后学校每月提供11元的助学金。每个月很紧,但是最后还是能够坚持下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虽然 家里因此负担增加,但还没到借债的地步。当然,我知道都是家人辛勤付出,才保住了我能够哦读书----当时,家母已经50多岁,她老人家还跟一年轻妇女共同承担了整个生产 队的晒谷子的重活,每天晒的谷子不少于3000斤,所有谷子一天要翻晒3次,到傍晚两个人要把所有谷子收起来再挑回仓库,如果不太干的第二还要挑出来继续晒。每天要流多少 汗水,只有土地老爷才知道。
毕业后分配到很好的单位,省属大厂,每月奖金30元,工资48.5元,日子过得很清闲。这样过了3年,觉得太清闲了,就想办法调回县里一个小厂,结果是整天忙,直到6年后 小厂被“抓大放小”了,下海,前几年还好,比单位赚得多,再过两年,发现原先业务都被行政单位垄断,环境越来越差,就去考***。全县100多人报考N个单位50名*** ,我考了全县第2名,呵呵,结果我是名落孙山,真正的名落孙山----面试第9名,而且是笔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就按面试成绩作为最后成绩。当然,如果要把笔试成绩记入的话 ,我的面试成绩可能到不了第9,这个算术人家还是会算的。
再后来,我就干脆背井离乡,到省城混,混了N年之后,现在终于转为省级单位正式聘用职工,哈哈,十几岁的干部变成了四十几岁的职工,这在外人看来已经不错了,唉,说不清。
这一切都过去了,还是回到读书的事情上。现在我儿子读高中,头疼,不说在年段,就是在班上(很普通的学校、很普通的班)都排不到20名!要命的是不会读书,同样要命的是我 现在已经为他读书的费用感到吃力-----每年要交赞助费、另外还有补课费、还有很多说不来的7788费用。
我当年家里那么穷也没感到这么吃力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一琢磨怎么就不是个味道呢?
( Tue, 6 Jan 2009 17:31:28 +0800 )
Description:
巴勒斯坦人其实挺可怜的,对他们来说联大的181协议明显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却又无力反抗。就好像一个没爹妈的孩子受了欺负,本来还有几个穷亲戚打算帮忙出口气,可惜也被打得只有招架的力气了。剩下哈马斯这么个无助的孩子,打不过人家只好趁人不备砸人家几块玻璃。每回被逮住了就是被一顿乱揍。被揍了很痛,但是也有收获。因为人家怎么着也不能把你揍死,而且这样子闹久了围观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也许最终,有人良心发现会给这倒霉孩子一个说法的。我想这就是哈马斯的目的吧。
( Sun, 14 Dec 2008 00:59:32 +0800 )
Description:
南都周刊主笔石扉客
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杨师群在《古代汉语导论》课件上引用台湾学者殷海光《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一文
半个月前的一篇博客文章,彻底打破了杨师群的平静生活。杨师群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制史研究中心的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他开设在某门户网站上的博客,有个颇具学术意味的冗长名字,叫《还原历史,正视当前,探索未来》。这篇后来引发极大轰动的博文,就发在这里,标题叫《有同学告我“反革命”》。
在这篇博客文章里,杨如是描述他的一次遭遇:“……上《古代汉语》课的学生到公安局和市教委告了我,说我在上课时批评政府,上面已立案侦查。”杨在这则博文里承认自己在上课时,“当然会批判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传统文化问题上如果与当今有一些关系的话,我也会联系当今和批评政府。”
杨师群希望这个意外袭来的事情早点平息。摄影|石扉客
他回忆某天下课时有两位女生前来找他,“愤慨地指责我怎么能批评中国文化!批评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在博客里,杨估计可能就是这两位女生去举报的,他表示钦佩两个女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勇气,但无法理解她们的这种做法。在这篇不到700字的博文最后,杨感叹“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发生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这篇博文于2008年11月21日下午4点19分上传,11月25日晚7点多被隐藏。在上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点击率和跟帖量迅速上升,在杨的博文后面,数以百计的跟帖展开火药味极浓的争论。杨回忆,一些媒体人士也在博客上给他悄悄留言,希望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但已经慢慢平静下来的他,拒绝了所有的采访。他对一位记者说,他判断学校的态度还是在试图保护他,他的动机也只是为了在私人博客上一舒胸臆,并不想扩大事态。11月 25日晚,接到一位朋友***提醒后,他甚至主动隐藏了这篇博客。他同样没想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会让一篇博客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公众热议的话题。会在短短几天内让他的同行,王晓渔、张鸣等同样栖身高校的学者先后参与进来,撰文抨击这种告密现象。
事实上,这篇现在只有通过搜索引擎快照才能找到的博文,缘起于当天的一次谈话。那天是11月21日,恰好是周五,杨师群没课。他接到***,叫他去人文学院办公楼,一进门,学院几位院领导都在等着他。一位院领导开门见山,说有学生直接向市公安局和市教委举报你在课堂上的言论,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就这个事情立案。我们现在主要跟你核实两个事情,一是你是否在课堂上讲了有关某非法组织的事情,二是你是否提到了某海外网站的事情。
杨回忆,他当即回答说不可能,关于前者他既不相信也不了解,根本不会去涉及,后者他也知道分寸所在,更不可能去碰。谈话很快就结束了,但这次和院领导十几分钟的接触,让杨师群心里很不平静,教了近20年书,他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情。当天下午回到办公室,他便发表了这篇博文,回过头来看这篇《有同学告我是 “反革命”》,杨承认自己当时比较激动,语句带有情绪也在所难免。
第二天是周六,但杨师群的这个周末过得并不平静。这一天他被叫去谈话,地点换到了华政长宁校区4号楼的校长室,分管教学的一位副校长在那里等他。和这位校领导一起在等他的,还有前一天跟他谈话的人文学院领导、校教务处、保卫处等四五位领导。这次谈话由这位副校长主导,内容还是集中在对前一天那两个问题的核实上,问是否在课堂上谈过某非法组织的问题,杨再次否认。
这次谈话不到半个小时,让杨觉得不安的是,他发现一位领导手里似乎拿着一份笔录材料,他估计是举报他的学生写的。杨心里觉得难过极了,他反复对这位校领导说:“发生这种事情真是一种悲哀啊。”
这位校领导也是他在法制史研究中心的同事,最后也安慰他,说我们也只是核实一下相关问题,没其他意思,以后上课应该多讲主流的东西,更要尽量少讲和课本无关的内容,对大一的新生们尤其要注意,千万要记住:“学术有自由,课堂也有纪律。”
三个月的松江课堂
杨师群以前过的是很有规律的平静生活,周一、三、四去学校上课,其他时间在办公室看书搞科研,很少跟人往来,他自称是与世无争的人,但这两次谈话,让他心里再也难以平静。这位老教授陷入了从没有过的迷惘之中,每天都要情不自禁地仔细回忆自己上过的每一堂课,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
除了带研究生,58岁的法制史教授杨师群每周还有多达17节的本科生授课任务。本科生们在几十公里外的松江校区,而他家在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杨的身体其实并不强健,头发也早已花白,每周有三天,这个做事认真勤勉的上海人,清早六点半就得起来赶来往两地校区的班车。
在他的学生眼里,这也是个不太好糊弄的老师。在华政校园网的BBS“韬奋钟声”上,有人文学院的学生发帖打听杨的世界通史课给分情况,有学生跟帖说他的课 “给分一般”,而且“每学期必然会有几次点名”,建议“想混时间的就不要选了。”杨师群曾经开设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包括世界通史、古代汉语、大学语文、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等十几门。
但这次出事概率最大的,居然是看似和当下距离最远的古代汉语课,这让他有点始料未及。杨师群自己分析,事情很明显是从9月到11月这三个月给本科生们上的课堂教学引发的。这门课,是给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们开设的。在杨师群精心制作的PPT课件里,第一堂课名为《大学语文第一课的漫谈》。
他总要在这堂课里强调大学和中学的区别、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强调这门看似和现实遥远的课程意义重大,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就不会看懂中国的今天”,而 “中国现代化道路之艰难,可从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得到解释,也必须从中得到一定的突破”。在第一堂课的课件最后,杨师群的习惯做法向学生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和博客地址,欢迎学生随时和他讨论任何问题。在他的博客链接里,除了身边的好友外,基本都是刘军宁、贺卫方、秦晖等极为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
第一课之后,第一篇课文是节选自《左传》里的《郑伯克段于鄢》,他会给学生讲述这种骨肉残杀的残酷政治斗争泯灭了人性,对后来的政治传统有重大影响。在随后的课文《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里,他会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巨大破坏力,思考知识分子总是喜欢依附权贵的劣根性。
他沮丧的是,这几年来学生的质量明显一届不如一届,他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讲这些时,相当多数学生是“呆若木鸡”。
他更沮丧的是,回忆这近三个月的课程,很难确认到底是哪一天哪一堂课促成了学生的举报。“我自信没有在课堂上说过任何举报所指控的话,但似乎每一堂课都可能引发事端,特别是第一堂课。”对博客里引述的那两个课后来找他争辩的女生,他摇头苦笑,表示也已经完全无法记起具体是哪一堂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四方袭来的风雨
很少见的是,杨师群不用手机,他说做学问时“很烦那种随时被人打扰”的感觉。但这个古典意味甚浓的习惯,现在被他华政人文学院办公室的同事抱怨不已。事情传开后,办公室里每天都接到无数从四面八方打来的***,密集的***都在寻找杨师群的联系方法,到后来,学院官网主页中包含机构设置***名录的网页目录甚至也被删去。
无法联系到他本人的媒体记者最后只好一个个上门来打探寻访。12月2日上午,在终于成功地把杨堵在办公室门口后,一位上海本地媒体的女记者甚至表示准备第二天去松江校区亲自听听杨师群的课,看看到底讲得怎么样。与此同时,在华政BBS“韬奋钟声”人气最旺的时事论坛里,一篇名为“告密,也是公民的基本言论权”的主帖正在受到不少人追捧。
一个叫“许四多”的ID表示,“有些问题只能在小范围内讨论;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糊涂;最后的裁决还是应该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另一个学生则对此事可能对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构成不良影响而忧心忡忡。
在另一篇名为《杨师群老师:自由与启蒙》的主帖里,几个学生借此对华政的人文教育进行了认真的讨论:ID名为“往事并不如烟”的发帖人自称大一时也曾上过杨的古代汉语课,很尊敬他,但由于杨老师的受众是一群大一新生,社会知识是一张白纸,一旦新生接受了老师们宣扬的自由民主理念后,很自然就会用这套理论来思考社会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
他的结论是“
杨师群的一些言论,包括对政府的评论,学术上讨论是另一个概念,但是在新生面前讲,那是错误的
。”另一位ID名为“bat_vampire” 的学生则认为,“在那两个女生身上,有无数种比告发更合理更有效更有逻辑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在法学院,如何能够既传授这些通识,又不造成强加于学生观点的影响呢?”
他的同事赵庆寺在他的博客链接里,把杨师群称为“孤独的思想者”。他的另外一位同事则在***里责怪他完全没必要在课堂上跟学生去讲真话,“应付一下不就得了?现在搞得人人自危。”他并不满意于这种劝说,如果是这样,“连师生之间都不能讲真话,大家都互相提防,这个社会还成什么社会,大学还叫什么大学?”
到现在,杨师群相信那两个来跟他提意见的女生未必就是举报者,他只是愤怒于这两个强加在他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这不是近似于陷害么?”他还是希望看到真相,他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告诉他,到底学生举报了他什么,到底他在课堂上说了什么不合适的话。如果有可能,他表示愿意好好和这两个举报的学生“坐下来谈谈。 ”他甚至能理解孩子们做这个举动的幼稚,“他们也许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也就是教育的悲哀和社会的悲哀!”
让他稍显宽慰的是,也有他教过的学生在悄悄支持他。一个松江校区的学生专门给他发来邮件,也表示自己曾经和这些去举报的同学一样,“单纯到近乎傻,很少听到异样的声音,很少会去思考似乎确定但充满谎言的事。”
“当她们突然听到您异样的声音时,她们会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她们先前20年艰难形成的世界观,历史观都充满谎言,她们会难以接受自己生活在谎言里,她们无法接受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政治成绩,历史成绩是她们愚昧的见证,她们难以接受曾经自己敬爱的老师告诉她们的会有谎言。”“因为我也曾经这样,所以我深深的理解她们.但是她们不知道,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
还讳莫如深的细节
这个事件里面,杨师群到底被举报了什么,有关部门到底是否立案了,这些细节至今讳莫如深。在杨师群的记忆里,学院领导第一次约谈时曾明确指出此事有关部门已经立案侦查。但12月2日,上海警方接受新民网采访时,表示并未发现类似报案,而华政校方则表示事情真相正在调查中。
人文学院一位院领导参与了前述两次和杨的谈话,但他对本刊记者表示不愿对此事作出回应,因为学校规定“这个问题由校宣传部统一回答”。12月3日上午,记者致电华政党委宣传部,***无人接听,校党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都出去检查工作去了。校保卫处一位吴姓女士则首先表示保卫处没有介入此事,接下来说领导指示一律不接待***采访。
唯一对本刊记者明确回应了此事的,是主持上述第二次和杨师群谈话的华政副校长。12月3日,这位校领导致电本刊记者,一方面没有否认曾找杨师群谈话,另一方面他认为杨的博客对此事的记载显然有出入。
“你这个事情,先去问杨师群,问他三件事,你拿笔记下来,第一件事情,哪个学生说过他是‘反革命’?第二件,哪个公安机关立案了?第三件事情,是不是那两个女同学讲了?叫杨师群把证据拿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你们报纸在全国有那么大影响,我给你指一条路,先去问他,不要问我,问清楚了,新闻的真实性就有了。如果他拿不出证据来,说明他有问题,不是我有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杨师群这篇博客,是记录在这位校领导和他约谈之前,院领导约谈之后。杨的太太忧心忡忡,她感叹丈夫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复旦、浙大等名校教授,虽然出自书香门第,但丈夫却大半辈子不顺利。因为受父亲“反动学术权威”的连累,身为老三届的丈夫曾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插队8年,回到上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