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李悝曾李悝在哪个国家变法法?

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 【摘要】:
李悝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其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其成功也有深刻的原因。李俚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关键词】
【分类号】:
【正文快照】:
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通过不同形式先后夺取了政权。但是,奴隶制残余仍存在,新旧两种制度的矛盾错综复杂,为了进一步革除残存的奴隶制,打击旧贵族势力,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战国七雄先后进行变法,其中最早的是魏国的李俚变法。但过去史学界对李俚变法的认识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王淳;
[D];河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邬有元;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周德钧;
[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张正明;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蔡靖泉;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黄尚明;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张弘,朱红;
[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夏毅辉;
[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陈相灵,陈效卫;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王世荣;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陈怀健;
[J];学海;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杨合林;张红 [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杨芳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罗坚 [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闾丘露薇 [J];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01期
张卫中 [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范世林 [J];先锋队;2010年04期
绘丹 [J];冶金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舒柳敏 [J];冶金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马军英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刘东华 [J];中国企业家;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薛瑞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新军 [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黄艳丽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吕贤年;张绍山;韦法运;候阳存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方晓东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方晓东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刘军;莫志斌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李志军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高慧斌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吴芬 [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本报记者;
[N];贵阳日报;2007年
王建青(作者单位:安徽工商管理学院99C8班);
[N];安徽经济报;2002年
章国锋;
[N];北京日报;2002年
鲍宏铮;
[N];北京日报;2002年
龚兴隆
刘俊茹;
[N];中国财经报;2002年
中国政法大学
夏吟兰
邓丽;
[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王国胜
李伟;
[N];中国国防报;2002年
沈峰;
[N];中国工商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周悦;
[N];财经时报;2002年
崔晓晖
冯会茹;
[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高晓莹;
[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朱晔;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刘宇;
[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汝金;
[D];山东大学;2007年
周新玲;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焦亚东;
[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叶梅;
[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张本祥;
[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曹玉萍;
[D];中南大学;2006年
葛现茹;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田蓝;
[D];吉林大学;2009年
王鲁慎;
[D];吉林大学;2009年
金诚轩;
[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李纯玮;
[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杨文静;
[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朱卫芳;
[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现伟;
[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王海鹏;
[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蓝天;
[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裴欣;
[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期刊
相关机构
相关作者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 帮助中心
400-819-9993
800-810-6613
010-62985026
主办:中国知网
数字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在线发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订购***: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800-810-6613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备案号110 1081725听故事,说战国 第三章 李悝变法 秦国在春秋时便是五霸之一,到秦王嬴政时最终统一中国。天下人对秦国的描述,最突出的便是一句“天下苦秦久矣”。但是,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却被魏国这个让人觉得很弱小的国家打得差点灭国。 公元前413年,即战国前10年,魏破秦于郑;前9年,再败秦于繁庞;前6年,吴起攻秦,取临晋、元里。前5年,吴起占河西而设郡。吴起夺西河之地,秦天险尽失。 秦简公、秦惠公屡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 战国15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万与魏军决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输得倾家荡产,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话说,魏国能够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一个霸主。靠的就是李悝变法。 公元前455年,即战国前52年,魏国人李悝出生了。他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 一次,魏文侯召见相国李悝,君臣二人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魏文侯:“我一心想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觉得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你认为应当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民富国强的效果呢?” 相国李悝:“让国家富强的方法很多,但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解决吃饱饭的问题,首先发展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要让百姓吃饱,国家有余粮,就必须设法多打粮食。” 魏文侯:“我正为这事苦于没有办法呢。现在来看,人口增多了,可土地却还是老样子,没增一点,如何满足人们的粮食,如何提高产量,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相国李悝:“自从您任命我当相国一来,也一直在寻求强国之法,为此我就常常到民间进行调查研究,和百姓一起种地,一起耕田,一边拉家常,一边了解情况。我听到了不少的议论,有的说徭役太重,税赋太多,丰年都难以糊口,更别说荒年了。百姓要求应当减轻徭役,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减少赋税,让他们维持生活。您看,百姓要求的并不高啊。在调查了解中,我还算了一笔账,如今我国的土地除山河、湖泊、荒原而外,用于更重的土地有六百多万亩。若给农民以适当的鼓励,来提高他们种地的积极性,精耕细作,亩产至少可以增收三斗粮食,全国一季就可增产一百八十万石。相反,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还按亩产减产三斗计算,全国每季就要少收一百八十万石。这一正一反,相差三百六十万石,更不用说繁重的徭役延误农时造成的减产了。” 魏文侯在连连称赞中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国李悝:“要使土地多产粮食,使国家富裕,办法就是尽地力之效。一是鼓励农民勤劳耕作,适当减轻徭役和赋税,给他们一定的利益,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同时鼓励他们开垦荒地,田头道边的土地也充分的利用起来,这样土地的耕种面积还会扩大,也就能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了。二是,综合利用。鉴于我国粮食比较单一弄不好还歉收,面对这种情况,不如根据地势和土壤的不同来选种不同的作物,发展多种作物兼种和套种。同时鼓励农民开荒拓田,能种瓜的种瓜、会养桑的种桑、善植麻的种麻,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 魏文侯听后果断决定让国相李悝全权负责国内的农业经济改革。 李悝不负重托,立即颁布文告在全国全面实行农业改革。第一,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第二,实行“平籴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具体地讲,为了落实改革精神,他经常亲帅魏国官员奔行于全国农村,一边调查研究、一边检查督导。几年下来,国内粮食产量大增。使得农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国库的收入也随之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革过程中,李悝经调研发现,粮食价格对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很大影响。量多价低,这样就消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来年的粮食产量。遇到荒年,粮价抬高,一般百姓又买不起粮食,没粮可吃,只得四处流浪。于是李悝上奏魏文侯,实行“平籴法”即把丰年和饥年分成三等,丰年分大熟、中熟、小熟;饥年分大饥、中饥、小饥。按着年成的好坏确定应纳税额和农民自留粮的数量,然后由国家平价收购。到饥年再由国家平价卖出。这样,丰年不会出现因粮价低而伤农现象,;遇饥年也不会出现因粮价高百姓买不起粮食。这样一来,使市场上的粮价一直很稳定。百姓不饥不寒,生活安定,国家的收入稳中有升。由于魏国实行了相国提出的“尽地力”和“平籴法”,使得魏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达十年之久。 在实行了经济改革的同时,李悝为了招揽天下人才,又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于那些对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祖父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针对世袭禄位制度的种种弊端,李悝主张废除这种制度,推行“食有劳、禄有力、使有能、赏必行、罪必当”等一系列措施,按功劳大小和对国家贡献多少授予官职和爵位。具体规定: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都可以在朝廷做官而领到应得的俸禄。官员各司其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不徇私情。凡无功而作威作福的,即使是贵族也必须除官消爵,取消俸禄;由于采取了公允平等和奖惩分明的政策措施,李悝的政治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吸纳了天下人才,提高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和官员的素质,而且还大大调动了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的积极性。 李悝并没就此而罢休,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护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又在法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在参照以往的法令、吸纳各国法令中可吸取的部分的情况下,根据魏国的具体情况,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悝深知,国家要生存、要发展、要富强、要称霸,仅仅依靠发展经济和开明的政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的军队。但李悝又不懂军事,他马上奏请魏文侯启用大将吴起,魏文侯同意。然后,李悝和吴起一起进行了军事改革。李悝的军事改革,除注重改善官兵关系外,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常备军。他为了精选武士,对军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第一,身穿三甲即胫甲、上身甲、股甲。肩负二十石之弓,带五十支箭。扛长矛、头带盔甲,佩剑。备三天粮食。半天行走一百里。一旦选中,享受优厚的待遇,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将士的战斗积极性。短短几年内,魏国这支强大的军队震慑了其他各国,使得“秦兵不敢东向”,各国不敢与之争锋。 战国8年,魏文侯病逝。太子击继位,是为魏武侯,继续以李悝为相国,已近花甲之年的李悝继续辅佐魏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由于操劳过度于战国9年病逝,享年60岁。 由于魏文侯的开明,才使李悝的济世之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李悝胸怀雄才大略,大度谦虚,上合君主,下睦同僚,才使变法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他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变法方法,由经济开始改革,成功后,在上升到政治、军事,这种有序的改革也是他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他的变法卓有成效,大大提高了魏国的国力。魏国变法的成功,简单说就是明君与贤相相互配合的结果,就是说,由于两代明君的鼎力支持,是李悝终其一生都得到成功的情理所在。 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变法同时开起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纷纷变法强国,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李悝的变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现在人们谈起变法的话,基本都是会谈及商鞅变法,却很少人对李悝变法有较深的了解。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个道理。 古代的变法多是依赖于君主的贤明。李悝有魏文候、魏武侯的支持,所以他能够使魏国变强;但是到了魏惠王的时候,惠王刚愎自用,志大才疏,最终导致魏国的衰败。 而商鞅的变法获得了秦国多代君主的支持,就连公子虔将商鞅车裂后,也没有动过商鞅之法。甚至到了嬴政时期,也还在使用商鞅的法制体系,商鞅之法已经融入到秦国每个人的骨子里了,因此秦国能够强盛不衰。说起来,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挺贤明的。秦昭襄王、昭襄王、始皇帝都当过质子(也就是人质的意思),因而他们更能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图强之心也更强烈,对商鞅之法的认同也更高。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商鞅之法,它太严苛了。就连公子虔犯法,也被割掉了鼻子。公子虔是谁,他是秦孝公的兄长,太子惠文王的老师。当年公子虔凭他的战功,在大秦威名显赫,氏族大臣都支持他成为国君。可是当他知道他父亲想让他弟弟赢渠梁当国君后,二话不说就砍断了自己的小拇指,发誓永不当秦国的国君。这是跟伯夷叔齐一样的美德啊。当他犯法的时候,他向商鞅求情说可以不可以不割鼻子,他愿意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代替,手也好,脚也好。他并没有逃避责任,他知道商鞅之法对秦国的意义,也想以自身成全商鞅之法的威名,可是鼻子确实他的逆鳞,一个堂堂的秦国公子,国君的位置还是他拱手让出去的,他不能让自己的面容有损。可是商鞅死活不同意,硬是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不给他留最后的一丝尊严。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后,就闭门不出,在自己家中当忍者神龟蜗居了20年,后来寻到了商鞅违法的证据,将商鞅五马分尸。 秦国的灭亡跟商鞅的变法不无关系。都说“天下人苦秦久矣”,但是最苦的莫过于秦国百姓了。严苛的法律和经济体制下,秦国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上战场杀敌,好端端的,又有谁愿意上战场过朝不保夕的生活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商鞅的法让秦国强盛起来,又让秦国走向了灭亡。 我常常在想,如果魏国后来的君主贤明一点,那么李悝变法会不会比商鞅变法让人记住的更多? (快捷键:←) (快捷键:→) 请大家每天点击一次广告,支持我们的发展,谢谢信息提示
您的同一ip请求过于频繁,如果希望继续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