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黎克明
( Mon, 17 Jan 2011 18:07:39 +0800 )
Description: 时代的一面镜子
——汪刃锋大师绘画艺术生平! 北京画院黎克明撰文 1918年出生于安徽全椒县赤镇的汪刃锋,原名汪亦伦,在四五岁时就喜欢画画,10岁时就随外祖父鲁鸿钧习国画、书法。1936年,他和林散之的学生林秋泉一起到南京参观全国美展,后来又跟着他外公的朋友到上海,在上海美专认识了木刻家陈烟桥、张望等,读了鲁迅关于木刻的文章以及鲁迅编的《苏俄画选》、《珂勒惠支版画集》等图书.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启发,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木刻。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整个中国群情激愤,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青年纷纷走向抗日征途。汪刃锋也离家出走,进了由“安徽省动员委员会”所办的乡政干部抗日训练班,后分配到动员委员会第26工作团,在大别山密西县头沱河区黄叶乡,从事宣传并组织农民抗日的工作。他曾经写诗,表达当时的心情:七律《感怀》:“萍踪寄迹客心惊,残月破窗偏有意。亲朋海内无消息,拔剑欲餐倭虏肉。几度家书报不成,摇风竹影疑追兵。骨肉谁来问死生,挥毫思作不平鸣!”他与莫朴等几位上海美专和中大美术系的学生成立绘画宣传队,开赴皖北黄泛区进行敌后绘画宣传工作。汪刃锋在大块梨木板上刻宣传画拓印出来后当招贴。他和同事们一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巡回了五百里。在大别山,汪刃锋第一次用笔名“刃锋”在《大别山文艺》上发表了作品和文章,因此,大别山不仅是他作为革命文艺工作的起点,也是他这个“时代刃锋”的诞生地。对于汪刃锋来说,在大别山的磨炼,使他不仅接受了现实,而且懂得了艺术的新的使命。而他早期的这些见诸于出版物的成绩,虽然是初试锋芒,却也为后来落脚于重庆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政治的形势也转入到严寒。汪刃锋和他的绘画宣传队回到立煌。1940年,他离开大别山最终到达重庆之后,经陶行知先生举推荐担任了陶先生所创办的育才学校的绘画组教师,担任野外写生和西洋美术史课程。对于汪刃锋来说,这里,图书馆其中有许多是他从来没有读到过的图书,内容还涉及到美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为他的画外功,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许多名人先后来到这里讲学,如周恩来讲国内外形势,邓颖超讲苏联归来的感受,翦伯赞讲中国通史,邓初民讲中国社会发展史,以及郭沫若、田汉等的专题报告,都给汪刃锋以很大的影响。他形容当时听了这些讲座和报告之后的感受,如同在沙漠中得到了甘露是多么难得的绿洲啊。在重庆期间,汪刃锋先后结识了几位后来为推动版画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版画家丁正献、王琦,刘铁华等。他愿意做一个为中国版画事业辛勤耕耘的农夫,而不做文人堆里,整天躲在***塔的瞎子!
1941年,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取消了1938年6月12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同时还解散了一批进步的艺术团体。这一批年轻木刻家为了重振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在周恩来副主席的支持下,于是1942年1月3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二楼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把分散的全国木刻工作者团结起来,用木刻这一艺术形式为抗战服务,于当年的“双十节”就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木刻展览会。汪刃锋作为发起者之一,担任理事职务。1943年夏,汪刃锋随川康公路社会教育工作队,沿途作抗战宣传到成都。在汪刃锋的建议下,由工作队出面举办了一项规模空前的全国木刻展,获得了社会的称赞,而这次展览则在他的艺术活动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页。
战时作为陪都的重庆给予汪刃锋最初的印象,令他大为意外:和战前一样歌舞升平,吃喝玩乐,穷富对比十分尖锐。为此他作诗感怀:“我到巴山已有时,那堪人海竟如斯。奢淫彼彼寻新乐,前线牺牲却为谁。濛濛细雨湿征衫,迫守穷途举步难。战都歌舞犹如昔,热血男儿怎忍看。”他把社会的不幸和人家的痛苦看做自身经受,把木刻艺术看成“是现实的宠儿,人民的精神上的粮食”,所以,在他的刻刀下,《嘉陵江上》、《赶场》、《人肉市场》、《被淹没的高粱地》(1940年)、《陪都剪影》、《人民的受难》(1941年)、《嘉陵纤夫》、《茶馆》、《农民印象》、《路尸》、《抢水》、《逃荒》、《日军***刺下》(1942年)、《板车夫的对话》(1944年),这一幅幅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画面,在贫病和疾苦的揭示中反映了现实中民族灾难的深刻内涵。那些活生生的形象所表现出的挣扎悲痛,哭泣申诉,祈祷,切齿愤怒,献身战斗等等,正是基于他心灵深处“乐忧天下,体恤民生”的中华民族伟大魂魄!1942年汪刃锋在重庆《导报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艺术·人性人权》的文章,对他笔下的那些形象作了最好的阐释。“战争在这个阶段,艺术家们应当积极地揭穿那非人的——兽的生活。铸造理想的人的生活。我们的主张是人性的、人道的人本主义的。”汪刃锋正是从这种人性的人道的、人本主义的思想出发,一直要捏着他的雕刀和画笔,永远地为了千万个受难的人民而服务,并将其视为从事于木刻艺术工作者们的最高的目的。 由于汪刃锋在育才学校教写生课,使他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户外融进民众之中:“在嘉陵江边画拉纤的船工,我看到他们穿一件长青布衫,光着屁股背着纤绳,涉水攀着礁石,那匍甸的身影,那运用两臂和两条腿的沉重的步伐,随着沉重的吆喝向前爬着,这些形象都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反思一个时代问题,以一个目击者、身受者描述受苦难的劳动者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控诉呼号这人世间的苦难。1942年中国木刻展览会在莫斯科举行,他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作品得到了苏联艺术家的赞赏。1940年苏联艺术家在给中国木刻艺术家的来信中,曾经提到汪刃锋的《高尔基像》,认为这幅画是“充满了严格的明确的和有力的笔触非常单纯简劲,光线的闪烁,表现被描写人物性格的线与点,锐利与熟练——这一切字眼都用以评论这位艺术家的超人天才的”。在刻画他所敬仰的陶行知、鲁迅等形象时,充满了对所刻画人物的敬意。而他所刻的一些农民像,也表现出了这种难得的亲和力。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重庆的民主人士非常活跃,他们寄希望于通过民主协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为此,许多作家都参加了签名运动,汪刃锋也名列其中。后来陪都各界推举代表参加民主促进会,木刻界则在中苏文化协会召开理事会,推举汪刃锋作为代表参加民主促进会。在民主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11月国共两党的主席***蒋介石终于在谈判的协议上签了字。在此后的庆祝活动中,汪刃锋担任了设计和布置会场的任务。1946年2月10日陪都各界民主促进会准备在校场口召开大会,庆祝国共谈判成功。汪刃锋带领育才学校绘画组戏剧组的高年级学生先期布置会场,然后做会议的纠察。汪刃锋设计的会场“主席台中间是个朱红的V字一条金箭射在V字中间,两边挂上两面党旗”。当会议开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后,会场内情绪高昂。可是这时突然来了一批由市党部带来的人,其中有市党部用5000元一人雇来的打手。他们不仅破坏了原来会场的布置,重新挂上了国民党的党旗和孙中山像,唱三民主义歌,而且大打出手,把李公朴打伤,将郭沫若轰下台,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校场口事件”。下午民主促进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建议两党的代表出席控诉会。 第二天上午,国民党代表邵力子,张治中和***代表董必武、陆定一出席了中外记者招待会,文艺界代表在会上慷慨陈词,汪刃锋、倪贻德、叶浅予也在会上发言,控诉国民党的暴行。事后,汪刃锋还到医院看望了受伤的李公朴,并画了李公朴的速写像。当晚,民主促进会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两名代表去见蒋介石,要求惩办凶手,澄清是非,汪刃锋是其中之一。22日,重庆的《新华日报》社、《民主报》社又被国民党特务捣毁,多名工作人员受伤。汪刃锋与叶浅予、沈同衡、丁正献、王琦等17人联名表示了慰问。 经历了“校场口事件”,汪刃锋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也坚定了追求民主的信念。1946年2月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争取民主的重大事件之后,他和刘岘、刘铁华三人离开重庆,经成都、宝鸡西安最后到达开封分手。汪刃锋则来到了最初影响他艺术发展的上海。 这时候的上海,云集了全国各地的版画家——王琦、陈烟桥、李桦、黄新波、章西崖、野夫、杨可杨、邵克萍、朱鸣冈、丁正献等。他们为了木刻这个神圣的理想,从各地相继来到上海,共同创造了木刻界的个时代聚会。汪刃锋和他的画友们寄希望于用运动的方式推动新时期的木刻发展,开始筹划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编辑抗战八年木刻选集。经过前期准备,最后在全国的几千件来稿中选出了800件,参加了1946年9月18日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行的展览,又从中选出了200件编印成册。在这次展览筹备委员会中,汪刃锋是总务组成员。接着在展览的基础上还成立了中国木刻协会,他被选为常务理事负责展览部的工作。 1946年l0月,周恩来副主席将要离开国统区的前夕,在上海马思南路七十号周公馆中国代表团上海办事处,接见了汪刃锋、陈烟桥、李桦、野夫、杨可杨、余所亚、沈同衡、邵克萍等十几位留在上海的木刻家和漫画家。汪刃锋继续经常参加一些民主活动。他和宋庆龄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取得了联系,通过基金会,把中国现代木刻拿到欧美各国去展出。还和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官员,美国人何曼经常联系。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中,汪刃锋刻制招贴画,自己印刷后交给学生去张贴。同时还配合复旦大学学生会与国民党的学生会竞选,他住在学生宿舍里,为候选人画像,还为他们画宣传画,使学生会最后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学生运动高潮时,汪刃锋应同济大学学生会所请,带着全国木刻展的作品到同济大学去展览,鼓励学生为民主而斗争。汪刃锋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风头浪尖上,以他的热情和勇气,智慧和胆识,为争取民主的事业而努力而战斗。 他通过中日友好组织把中国现代木刻介绍到日本,将精选出来的木刻作品交给前内山书店的王宝良,转寄给岛田政雄,后来在日本出版了一本中国版画集。同时还通过国际民主青年组织把中国木刻介绍到欧洲去,在捷克、匈牙利、东德都先后出版了中国版画集。汪刃锋及时的把这些情况向冯雪峰汇报,并请他转告了周恩来副主席。 从重庆到上海,汪刃锋已从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农夫变成争取民主的战士,这种身份的转换,反映了他的政治观的确立,而这种带有强烈民主思想的政治观则直接反映到他的一系列创作之中:“我们的国土半个中国已弥漫在内战之中了,眼看着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又将另做一次新难民了,那么我们新兴的文化的卫护者们,应该捏着锋利的刀揭穿那好战的魔王,灾难制造者的丑恶。那么我们的任务达到完成的境地还是相当的遥远。所以我们要继续地表现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而控诉,在民主的途径上深深地育下受难者的里程碑!这是我们的作家们应该有的态度,我们绝不是粉饰太平的装饰,而是足以代表人民大众的形象,同时还应该记得,昨天我们是为了民族革命的斗争,在抗御外来侵略者的神圣的任务里,我们歌颂了勇敢的战士,坚持抗战到底的英雄,我们贡献我们纯洁的灵魂和坚实的形象,同时在这八年不算太短的岁月里,还教育了战斗的士兵和流亡的群众,在他们这一段光荣的史迹上.我们也曾划出了他的真实的心情。可是这件事并未完了,八年来的希望在一刹那间又成了泡影。所以我们不要忘却自己的路子,应该毫不犹豫地面对着现实,以殉道者的精神为民族的中国而战斗,要那些违反民意的魔王在我们的画笔和雕刀下战栗!” 他敏锐地看到了抗战胜利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依然反映在下层社会人民的苦难之中,依然表现在人民对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企求。因此,汪刃锋一如既往地把视角伸向下层民众,用艺术揭露社会的腐败.揭露因为内战造成的人民的伤害,以期从黑暗中刻划出期望的曙光”。《吊》、《葬仪》、《无题》、《受难者》、《被遗忘的人》(1946年)、《都市倒影》、《新流浪者》、《日军投降之后》、《母与子》、《家》(1947年),《失踪者》、《午夜》、《为了米》、《人市》、《挣扎》(1948年),都把表现的对象从农民转向市民——城市中流落街头的穷人、难民、乞丐。这些他在上海街头经常看到的形象基本上是一个中国现状的缩影。因此,茅盾这样看待汪刃锋的作品:“在某些国画家的笔下,同样的题材也许会写得飘飘然,颇有诗意,但刃锋给我们的,并不是这些闲情逸致,他让我们看见这些善良的人们是如何在重压下挣扎!” 1948年上海金屋书店出版了汪刃锋的连环叙事木刻集《南中国的画像》,共收录了25幅作品。这是他继重庆时期的连环系列作品《还乡梦》、《受降城下》、《人民的受难》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作品,其重要性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美术史的。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汪刃锋想以此介绍今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的为苦难所磨炼的主人翁。因此他用像叙事诗或者是长篇小说的方式,叙述了离开土地的人们寄寓都市的艰苦曲折,表现了他们为了生存的挣扎。“他告诉我们的这个故事,是悲痛而不沮丧的是太新鲜太现实也太普遍的”(陈汝惠《一个悲痛而不沮丧的故事》)。汪刃锋以自己的实践说明:“新艺术不仅是旧社会的解剖,更应该是人类理想的指导和新世纪的赞扬。”(《南中国的画像》序) 他的这一作品在展出和出版后好评如潮,有论者认为,“我们不是在看画,简直是欣赏一首生活的史诗。正如看了郑侠《流民图》和米勒的《拾穗者》就像读到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一样,因为这些作品的选调和线条都是人生沃土上自然生成的。”(李岳南《刃锋的画》)也有论者认为这件作品,“让木刻这种黑白分明的强有力的艺术手段配合了民众教育影响最大的连环画的形式,在创作本身上说,实在是木刻界的一大进步,在教育完成解放的观点上说,则是供应了一种新的武器,建立了种新的战斗形式”(陈汝惠《个悲痛而不沮丧的故事》)。可以说,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一个时代中,作出了艺术的努力——他以自己的话语为时代的使命呐喊,他以自己的存在,为知识分子挺立了时代的脊梁。汪刃锋认为:绘画,要锐利地透视社会,是推动社会向理想前进的原动力。画家的眼睛也就是大众的眼睛,不过比大众看得更深刻;画家的意思也就是大众的意思,不过比大众想得更远大。他所凭藉的就是在画面上创造出来的形象,他看见的想到的都在那形象上。 与一般的青年木刻家不同的是,汪刃锋在木刻运动中时常变换着角色,有着多样性的社会实践,除创作之外,他还从事组织工作还担当了理论建设的任务。显然,在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中,理论建设的意义是不同一般的,它不仅是对民众的教育,也是对木刻家的指导和批评。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任务的不同又随着创作的实践,随着观念的流变,理论和批评则反映了现实的状况和时代的呼声。汪刃锋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木刻艺术上两种危险的倾向》(1941年)、《木刻上的照相主义和八股主义》、《木刻短论》、《木刻与现实》(1942年)、《和少年们谈绘画》(1943年)、《谈中国木刻运动》(1944年)、《艺术人性人权》(1946年)、《略论木刻之途径》(1945年)、《论木刻的新阶段》(1948年);同时还写了有关的评论,如《蓉市全国木刻展评述》(1943年)、《木刻作家介绍》(1943年)、《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46年)、《米勒及其生活》(1946年)、《木刻读后感》(1947年)等。 在上海展出的四届木刻展,汪刃锋每次也都撰写了评论。这些文章不仅针砭时弊而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论述木刻的特点时,汪刃锋指出:“木刻艺术和其他艺术不同之点,也就是在此,木刻艺术本身也就是结合着时代的一种进步的,力强的艺术,他一直都是在力的挣扎和生的追求上战斗。抗战以来,他从未缄默过,并且他更健壮地屹立于广大群众之中,使人民对于祖国抗战胜利的信念更坚强,同时使那些抗战中的败类以及投机者们更丑陋地显现于万人的面前。木刻上的力强,也就是那黑白的对比和线条的豪放,以强烈的色彩和线条在有限的方寸的木板上,来刻画那泼辣的深刻的现实的内容,这是木刻艺术上一贯的精神,他从未松懈过并且是不断地在走这条遥远地现实主义的路子。”(《木刻短论》) 1948年7月,汪刃锋作了一次台湾之旅先后到了基隆,台北、台南等地,于9月20日抵达高雄。他一路用画笔记录了台湾的风情,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现实,回到台北后就举办了“刃锋画展”,可是画展展出之后立即就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为了防止意外,他第二天回到上海。因为这个时候受时局的影响,国民党上海当局不仅对***下手,而且也指向了民主人士和文艺界的进步人士。工人代表王孝和被***杀,木刻家陈烟桥被逮捕而下落不明。10月底的一个夜晚,陶晓光(陶行知之子)说他已经上了黑名单,并代表民盟来通知他躲一躲。接着刘波泳通知他,说***得到情报,当局后天要大逮捕,汪刃锋也名列其中。因此他离开上海到香港,在此期间内,他把《大公报》和《星岛日报》变成了发表作品的园地。 此时国共战事的形势已明朗。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汪刃锋按撩不住了,他急切地想回到属于他的前沿中去。1949年3月汪刃锋在一位姓陈的地下党的带领下,和清华大学的学生齐弦、刘禾田四人一起化装成商人,离开香港,经广州到武汉,然后直奔大洪山,进入江汉军区。晚间,孔庆德司令员来看他们,汪刃锋给他画了一张速写。他在开封,被安排在中原大学文艺研究室。四野大军进关解放北平,此后挥师南下经过河南,成立南下工作团由崔嵬带队,汪刃锋随军而行到武汉,在欢庆解放的日子里,他发挥了自己的所长,画了一幅高有丈余的大幅油画,***画像,竖在入城的火车头上,可以说是威风凛凛!武汉要成立中南文联筹备会,汪刃锋被选为筹备委员,与一些文化界人士又会合了。 1949年7月,汪刃锋和沈同衡一起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由于解放前夕他们都是在上海工作,所以在这次会上被安排在华东代表团二团。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是汪刃锋在新中国的最辉煌的记录。文代会闭幕的那天,周恩来总理在他的纪念册上为他题词“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同时,还有一批文化名流在他的纪念册上题字。会后,他随着华东二团与沈同衡一道返回上海,之后去南京并为第二野战军文艺大队的二千多名学员作了报告。他回到武汉不久,调到四野宣传部任随军特派记者,跟随第十五兵团南下直奔湘赣粤。过了南昌到赣州,终于在到达大庾岭之前赶上了师部。第二天师部为汪刃锋配上了马和通讯员,汪刃锋就成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跟随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南下到广州。 此后,他回到北京,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他去石景山钢铁厂搞创作,住到了工人宿舍里。他天天去工地画速写收集创作素材,一呆就是半年,画了许多修高炉的现场和出铁的景象。后来汪刃锋创作的木刻《抢修高炉》,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幅代表作,其意义不仅表现在他个人画风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敏锐抓住了对后来影响很大的建设题材,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早期建设题材的代表作之一。此后,他又创作了《建设高炉》《铁水奔流》(1953年)等。1954年.文联创作部组织艺术家到京郊农村体验生活,汪刃锋便背上了挎包和行李单***匹马地去了南郊的鹿圈,又称为“海子”,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汪刃锋住在一户中农的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在地里画速写,有时沿着河岸画写生。这个村子的北面是日宫国营农场四分场,在拖拉机出现的时候,农民的孩子则在后面追逐嬉戏。这一景象一直印在了汪刃锋的脑海里,在回到北京之后就创作了《早晨》,富有匠心的处理,突出新气象,提升了一个主题表现空间。之后汪刃锋还创作了《归丰》、《农村小学》等其他农村题材的作品。 这一年的下半年,汪刀锋到抚顺露天煤矿。在这里他先看望了全国劳模然后,去了各个矿区并深入到井底,画电铲作业,电车操作,画工人夜校,画劳模家庭,体会“煤矿工人辛勤劳动的忘我精神”和为人民创造财富无私地贡献。此行,汪刃锋还访问了炼油厂发电厂。后来又到了长春参观了伪满洲国的故宫建筑、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汽车城建设工地、长春电影制片厂等。11月回到北京,把半年来的写生和速写陈列在创作部办公室,请同事们提意见。土改运动在全国展开,汪刃锋报名,成为北京市中央土改第二团的一员。他在皖北的宿县张山区黄树秦参加土改六个月。 1955年的4月,汪刃锋在拜访美工室主任胡蛮,听说苏联派了一位专家到中央美院办油画训练班,而一些延安鲁艺的老同志也希望参加,因此美院增加了一所校外班。汪刃锋也报名参加,在位于辛寺胡同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校外班正规画了一年的油画。后来汪刃锋接受总政关于建军三十周年军事画创作的任务,他选择了红军长征的题材,决定去红军长征经过的大苗山。1956年12月10日,他离开北京南下。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实现我的写生愿望长途旅行开始了,端木为我送别。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同时又想到一定要克服可能碰到的困难,保证不辜负为八一作画的希望。”而大苗山之行的直接成果则反映到《联欢》和《苗舞》之中。在结束大苗山之行后汪刃锋又到了广西桂林等地写生直至1957年3月19日回到北京,历时三个多月。 1957年2月汪刃锋完成了写生计划,从广西回到北京。全国性的整风反右运动大规模开始,汪刃锋只因一些批评个别干部“话糙理不糙”的坦率铮言,被错划右派,连降两级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从1958年2月8日来到南郊农场生产队,直到1963年年底调回北京,他在农村劳动改造了5年多的时间,从什么农活也不会干,到能干各种农活,其间经历了很多肉体磨难。公社化时,全国城乡开展诗画满墙运动,汪刃锋终于在农村有了用武之地,他被公社抽调去每天挑一副担子,一边是白灰和一桶红粉,一边是一桶锅烟灰,在50个大队之间轮回画壁画、写大标语。显然这是一个重操旧业的机会,但是与汪刃锋所渴望的艺术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对于一个在改造的人来说,能有一个“舞文弄墨”的工作也确实是不容易!所不同的是汪刃锋是带着镣铐跳舞。 1961年的春天,到了文化局的生产基地——昌平县半壁店绿化队去劳动。一批所谓犯有这样或那样错误的人有四五十名之多,包括还有杂技团淘汰下来的大洋马,开始了新一轮的劳动改造。他们一边植树,一边从山下挑水灌溉,从早晨天一亮就忙到日落西山,晚上还要学习讨论,写思想检查。后来到这里来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房子不够住,领导又发动大家打砖烧窑,派他去烧窑。秋天到了,汪刃锋每天怀里揣着两个窝窝头,带着一壶水拿着镰刀和扁担,到深山里去打山草,每天的任务是150斤以上。早出晚归。深秋时,满山遍野的柿子树上一片火红,汪刃锋尽管在劳动中还是激起了诗兴:“山家好,极目柿林中,援笔挥锄争改造。三年容易又西风,山花相映红。”1963年底,汪刃锋又到了南口劳动,之后被安排到市印刷公司设计室,半天设计工作,半天下车间洗玻璃。在1966年设计室合并到北京制本厂,在这里,汪刃锋正好遇上了学习焦裕禄的运动,2月,全国美协发表了致全国美术工作者的一封信——《学习焦裕禄彻底革命化》,因此,汪刃锋重新拿起了几乎搁置10年之久的刻刀,创作了《好班长焦裕禄》和《焦裕禄治洪水》。 可是画完了焦裕禄,“文革”就开始了。作为右派分子的汪刃锋,先是被游街批斗,后来就在公司所属的八九个工厂内轮流批斗,再后来就和数千名牛鬼蛇神一起被关到了市委党校,这之中有万里、熊复、袁水柏等。在这里,汪刃锋经历了“文革”中的一个又一个运动。
1973年。被认为可以放出去“自己找工作”的汪刃锋,在获得人身自由后,5月就创作了一幅表现民族和军民关系的作品。《渡》,这是他继1966年创作了表现焦裕禄的作品8年之后再次拿起了久违的刻刀。《渡》基本上是汪刃锋当年大苗山体验生活成果的继续,也是他军旅生活的回味,与他以往的创作不同的是,这时候题材中的“军民鱼水情”烙上了时代的烙印。
据汪刃锋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曾经把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留给了革命的艰苦年代:从1929年”朝花社”成立后,版画就表现出激进的思想倾向,按照鲁迅的说法,“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到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东三省.全民抗战的爆发,使版画这一艺术形式遇到了发展的契机。如果说,当年鲁迅引进版画,是基于新艺术形式的考虑,那么,面对日本侵略军的铁蹄,面对烽烟四起的战火硝烟,年轻的木刻工作者以木刻刻制的具有抗日内容的传单和画报,则将这一艺术形式与宣传抗日的思想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现实的功用而反映社会需求。随着30年代初期各种版画团体的相继出现,版画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而且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民族灾难、民众疾苦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深深打动了民心,成为“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 以木刻为主体的新兴版画运动,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的映照下,其艺术的内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大容量.艺术从来没有像那个时代那样能够紧扣着时代的主题,也从来没有像那个时代那样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战斗的锋芒。而作为革命的、战斗的木刻艺术.也在一个超乎寻常的艰苦环境中表现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表现力。木刻作为年轻的艺术,连接了年轻的生命,年轻的生命主导了年轻的艺术。木刻以它旺盛的生命热情,在时代的洪流中激情澎湃,不可阻挡。年轻的木刻家为了自己的理想,突破关山阻隔,以生命为代价;为了自己的理想,超越艺术自我,以人民为方向。他们摆脱了名利的羁绊,用自己营造的黑白世界,用朴素的视觉形象,表现了对社会是非分明的看法,反映了超越艺术之上的社会意义。 汪刃锋和他那个时代的青年木刻家一样,适逢其时地遇上了一个需要艺术作为战斗刃锋的时代。因此,他们在时代的激励之中,满怀一腔热情投入到为争取民族解放的事业之中,同时,以自己的艺术表现人民的疾苦.呼唤人民的觉悟,争取民主的权利,这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主流,也造就了他们立足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的历史地位。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体会,当年汪刃锋那一代曾经年轻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迎来新中国的建立,他们又遇到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年轻的艺术家满怀着时代的抱负,憧憬着艺术的理想,随着时代的洪流前行,热情不减当年。虽然,汪刃锋和他那一代人身处一个和平的环境,但是,并没有可能全力投入到自己的艺术事业之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面对政府的号召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他们还像过去那样,充满了对党的信任、对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执著。然而,政治的漩涡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时地吞噬了一个个年轻的艺术生命,许多在战场上、在白色恐怖中没有被击倒的年轻生命,却在政治漩涡中落水。 早在1948年.朱呜冈就这样评价汪刃锋:“刃锋的做人和他的画一样,是很成功的。他爽朗、明快、胆大、心细,人家不敢说的话他敢说,人家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正因为汪刃锋这样的性格和特点,从1957年到1979年的20余年间,是汪刃锋40至60余岁的最好时光,本来应该大有作为,却因为直率的个性,在反“右”时失去了艺术生命中的灿烂,在人生的历程中跌落至历史的最低点。与他年轻时风华正茂却有着蒸蒸日上的事业相比,他人生的灰暗期却是一个时代无数艺术家境遇的缩影。显然,如果把他艺术的高峰仅仅留在了青年时期,那将是时代的悲剧!然而,无比刚毅、聪明睿智的汪刃锋大师,决不可能甘于这种历史遗憾!他发誓,要把发生在自己身上历史悲剧的结尾改写为一部新喜剧的可爱开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陶醉在艺术春天的喜悦中,彻底砸碎身披的镣铐,大胆解放思想,还其心灵的自由,在中国画的独特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又开始了崭新的艺术征程。正可谓:老骥伏枥猛志在,铁树开花又一春! 1977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十年动乱,等到汪刃锋画面中的***沐浴在晨曦之中春燕飞舞的时候,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用《春之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和同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一样用自己的笔畅抒胸怀。直到1980年他还创作《丙辰清明记事组画》。这一组画表现出一种政治激情,正是一篇时代的檄文,尽情表达了他个人的爱和恨,同时也是为那个时代的人所代言。20世纪80年代,汪刃锋的创作,一方面在回忆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作品中的鲁迅、陶行知、周恩来,基本上都反映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个个过程;另一方面,他表现长城、巫峡、黄河、熊猫,又在一个宏观的寓意中,反映了心中的祈愿。80年代的后期终止了他50年的版画创作历程,转入到他一直难以忘怀的国画的笔墨之中。 事实上,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之中有许多是多才多艺,成就也表现在多个领域;实际上,他在手捏刻刀的50年的版画生涯中,同时还有其他画种的创作。1947年,汪刃锋在上海举办“刃锋画展”,在200多件展品中,除了版画之外,还有国画、油画、素描、风俗画、水彩画。在这诸多品种的创作中,国画是他在版画之外另一大类的创作。这种双管齐下,不仅是因为他幼年时的所学,以及后来在这一领域之中的不断努力。这在当时年轻的木刻家中是少有的。所以赵望云第一次见到汪刃锋时,看他对国画有浓厚的兴趣就对他说:“你们木刻家很少欢喜国画的,而你则是例外了。”
汪刃锋的外祖是地方上的一位书画名家,他从小的时候对外祖充满了敬意,每次到外祖家看到外祖画画,就入了迷,就不想走,而回到家就模仿外祖作画的样子开始涂鸦。老人看了他的画之后,认为这个孩子画画有灵气,并开玩笑说:“恐怕我的衣钵要传给他了。”后来,汪刃锋在下学之后,就到外祖家写字或临摹《芥子园画谱》,外祖经常给他做示范,他从临摹外祖的画入手进到水墨的领域,直到能替外祖代笔画些山水花卉,从小结下了永远的国画之缘。
1943年陶行知先生看到汪刃锋的国画后,不仅给予了赞许,而且还介绍他认识了赵望云。汪刃锋在冯玉祥将军的公馆见到了赵望云,赵望云给他看了自己的西北写生,他们一见如故并将这种友谊一直向后延伸。这一年,中央大学艺术系留学英国的许士骐教授,应陶行知先生之请出任绘画组主任,他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国画问题。同时期,他还在成都遇到了关山月,为岭南画法所吸引,并在画中吸取了一些关山月用水墨的方法。此后,汪刃锋举办的第一次个展,其展品就是版画和国画。在这一时期他还是二者并重的。而汪刃锋在成都参加救济贫病作家义卖,也是拿出版画和国画,其中的国画《牡丹》上有郭沫若题:“牡丹本自外来,输入中原已久。久则视同国花,富贵何赏故有。”《高山流水》上有翦伯赞题:“西山薇薮今已尽,惟有清泉日夜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北京市文联决定成立“中国画研究会”,汪刃锋负责代管其中事务。每月召开几次会议,与白石老人多有联系,在国画创作上得到进一步启发。他组织国画家一起学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学习如何为人民服务,学习素描等业务,因此,汪刃锋经常和国画家们在一起。因为汪刃锋和老舍自重庆时就相识,而时下,老舍又是汪刃锋的领导,因此,老舍也经常带汪刃锋去见齐白石,他从白石的画法中,即使是小幅斗方的简笔甚至是丈二尺的巨绘反复琢磨,从中吸取到新鲜的营养。 80年代,汪刃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之后,于80年代,终于回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笔墨世界之中,这种历史性的回归是一种自然的选择,放眼望去,中国画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气象!端木蕻良在《我所认识的汪刃锋》一文中,给他以这样的评论:“汪刃锋作的国画,不论是山水还是花乌都是从客观观察现实后,经过思索才来着笔的,他绝不是一位单纯的画师求得形似就满足”,“其实,他的国画造诣也是很深的”。 汪刃锋作为新兴艺术运动的“农夫”斗士,造就了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得到了他在史学上的地位。可以说,汪刃锋在木刻方面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多方面学养的厚积薄发,或者说是他多方面学养的集中体现。这种多方面的学养也不仅是有益于他的版画创作,而且在他的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帮助作用。而在重庆时期,因为自己诗词方面的兴趣,也结识了一批诗友,其中就有后来对他进京工作起了很大作用的王亚平。其他诗人还有姚奔、曾卓、绿原等。1997年汪刃锋出版了《画者行吟》诗集,版画家王琦认为:“他的诗词和他的绘画一样的才华横溢,情真意切,保持了一个艺术家真诚的本色。”端木蕻良在论述他所认识的汪刃锋时也说:“汪刃锋知识广博,兴趣宽阔对于姐妹艺术数十年来都持广收博取的积极态度。”他在国画方面取得很好声名,成就斐然!作为一个老画家,汪刃锋在国画创作方面的成就,最终还是不会被其版画历史性的声名所掩盖。只有这样一种全面思考,才能恰当地确立汪刃锋当代绘画大师的历史地位。于是,我们从他身上,可以见证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独特的篇章,并像一面镜子由此及彼地透视出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历程! 汪刃锋在北京画院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刃锋因为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影响卓著,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汪刃锋先生90诞辰之际,将自己充满着一生追求的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捐赠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笔宝贵的捐赠与汪刃锋先生的艺术志向一样,将归属于大众,归属与民族。2010年12月18日上午10点10分,汪刃锋先生不幸病逝,享年九十二岁。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艺术才华,奋斗经历,绘画作品和美学贡献,确是一份用毕生心血铸就的精神遗产增添到中国美术的宝库之中,与世长存!而他用生命之火,在我们心中点燃起的理想之光,将更加璀璨,永不熄灭! ( Thu, 3 Jun 2010 13:57:56 +0800 )
Description:
前途无量,大写一人!
引自 克明美学论文! 纪年方式,有计大年与计小年的区别。这种区别,与人类智慧的大小,思想境界的高低有关;同时,也与人类审美境界的大小有关。
庄子开篇《逍遥游》中谈到,用东方人的艺术大观和审美境界来衡量人类历史,有天地万物大备于人,横贯古今的宏伟纪年方式。 小知小年,大知大年。 “小知”不知道“大知”,“小年”不知道“大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小年”。楚国的南边有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大年”。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以长寿之名流传人间,而引起大家特别的羡慕,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商汤问棘也有类似的话:“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
棘例举了北海鲲鹏飞往南海,遭到蝉和班鸠,鴳雀的讥笑。
庄子说:“
这就是小与大的分别
庄子开篇《逍遥游》讲的就是“
此小大之辨也
”。这反映了庄子的时空观。
大知与小知之辨,大知者知大年,小知者知小年。
大知者知世界之大,没有极限,而小知者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就很满足了,没有高远阔达的志向。
庄子讲的这些话,是人生的境界的问题。
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是寿者为尊。而长寿的长者亦称他的子民为孩子。这就是老子所说的“
圣人皆孩之
从人类经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标志的。
于是,人类的纪年方式以科学技术,生产工具为尺度,而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等等。
如果把人类当作一个与自然界相区别的类整体来看待,也就是用一个大写的人来代表整个人类,那么人类的历史就是用一个“大人”来代表的整个人类的成长史,从人类美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是以作为一个“类整体”的人类全面发展,人性的自我完善为标志的。
于是,从美学本体论的审美把握上,把古今中外人类历史的漫漫长程看作是人类成长过程的生活史,而有了人类的“
童年时代
”、“
成年时代
”、“
老当益壮时代
”、“
返老还童时代
”等环环相扣,首尾衔接,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历史发展周期性;以及“
在人类综合能力与人性自我完善方面,个体与整体社会性的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全局与局部结构性的历史分化与历史综合”,
交替更迭,曲折前进,辩证统一,大化宇新的种种纪年方式。
人类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行为,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所以人类纪年史以广义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志,也必然包括艺术生产力方面的内容。
人类看待大自然以及自身的历史,必须站在一个伟大的制高点上,一个纵横宇宙的时空间坐标系上。从人本质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然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起源、生存与发展,不仅包括自人类有文化以来数千年的传统历史,而且包括人类文化史前的自然发展历史,以及今后人类与自然相依共存的未来发展历史。
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
传统是自有文化以来数千年亿万人智慧的结晶。……把前代人的经验总结了,接收过来,变成你自己的,你的立脚点就高了。大自然更是一个无限的东西,是永远探索不尽的。传统与大自然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传统不过是前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个局部,前代人已发现了很多东西,这是很可贵的,但未发现未认识的东西还很多。已经发现和认识的部分与整个客观世界相比,是很少很少的。不学习传统是愚昧,学了传统又认为传统已经到了认识的尽头,以为不得了,不去学习自然,那也是最蠢的。人类有文化才四五千年,与宇宙的年岁相比,真是微乎其微。一万年以后回顾现在,可能认为我们还处在一个极其幼稚的愚昧时代
人类只有采取宇宙纪年方式来认识、创造生活,才会有长久的寿命和远大的前途。 从艺术生产经济时代到艺术生产经济纪元: 1
.人类历史发展经济时代的划分: 第一经济时代,自然生产经济时代: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然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以原始氏族公共占有制社会为主体,包括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等。
第二经济时代,劳动生产经济时代: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劳动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以奴隶和土地私有制社会为主体,包括奴隶占有制社会和封建私有制社会等。
第三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经济时代: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以社会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以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主体,包括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第四经济时代,科学生产经济时代: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以科学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以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为主体,包括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和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即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等。
第五经济时代,艺术生产经济时代: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艺术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以人类全面发展进入第一个自由王国的社会为主体,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等。 图示如下: 2
.人类历史发展经济纪元的确立: 前面所列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五大经济时代,只能说是人类童年经历的第一经济纪元。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包括五大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纪元,还是极其短暂的,往后,还会有第二个,乃至更多个经济纪元;每个经济纪元,都只是人类从一个必然王国走进一个自由王国的过程,如果说人类完成了第一经济纪元,那也只是第二经济纪元的开始,即:当人类从第一个必然王国走进第一个自由王国的同时,也就立即踏入了第二个必然王国的门槛;从而走进这第一个自由王国,那也只是第二个必然王国的开始,第二个更大的自由空间正等待着人类去开辟和创造。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艺术生产力本身所特有的丰富多样性,自由创造性和融会宇宙的高远境界,变幻万象的博大胸怀以及对一切事物尽善尽美的崇高追求,必然会给人类历史的发展提出绚丽多彩的奇异尝试;人类成长的更年史,不是仅仅以某个特定经济制度的社会阶段来计算的,也不是仅仅以某个特定生产力类型为标示的经济时代来衡量的,而是以一连串的包括了从一个必然王国走进另一个自由王国的螺旋式上升的一系列经济纪元来计算的;这样,人类才会有远大的目光,宏伟的志向和永不衰退的奋斗勇气,从而,才会有广阔的前途和灿烂的未来。 ( Thu, 3 Jun 2010 13:53:06 +0800 )
Description:
何谓真吾?躯寓之灵!
忘言阁主与千年老子的对话!
评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两张面孔!
——献给网络艺术砚朋诗友! 克明朱批:
本想将我向老子的告白发与诗友,
但无论发到哪里都被莫名其妙地删除!
那么,就让它——童心赤裸,在这里修禅打坐,革面洗心吧!
哪位诗友不小心路过这里,就顺便看看我白发学童的真面目!
(注:谢谢诗友们发现后,给予恢复!现将修订稿补发于此,以飨仁君!) 克明朱批:
老子庄子,是原始氏族公有观念思想遗产的伟大继承者!
老子五千言,就是对一般私有制的批判! 看看水镜里的你吧!
一份天赐的礼物: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凡胎物欲,沧海一粟! 请问,那是你吗?
一张画皮,一个面具!
眨眼六十三个春秋,
枯黄而老朽,
爬满了皱纹!
纪录命运的轨迹,
刻下生活的伤痕,
吮吸生命的火焰,
载满岁月的劳苦! 不!那不是你!
你只是,
一团思绪,一个念头,一段情义!
你,只生活在梦幻里,
捆缚画皮之中,掩藏面具背后!
是一个鲜活的灵魂:
永远年轻,不知疲惫,
不死不灭,无尽无休!
千变万化,众妙之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那才是:
活生生,赤裸裸,真实而空明的你!
去想象一下吧,我的万物之灵!
精神往来,天地一人!
当你走进思想的虚空,踏入众妙之门,
你就会变得玄之又玄:
反变阴阳,内外圆通!
小大辩证,有无相生!
不见首尾,来去无踪!
天上人间,翮凤游龙! 去体验一下吧,我的天地感应!
戏墨神肖,德长形忘!
当你舍弃皮囊囚锁,
解脱自由心灵!
你就会变得妙而又妙:
生活体味,易俗移风!
世间百态,幻化无穷!
或山或水,可云可风!
物我两忘,天纵神瑛! 打开心灵之窗吧!
那里珍藏着所有的真诚、善良与美丽!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
千年万载,世纪轮回!
一切的一切,都是徜徉在宇宙间的,
最最真实的你!
赤比心初,圣皆孩之!
美轮美奂,日月朗晴!
如歌如诉,如期如许!
醒世拂尘,自照心珠!
那才是你的认知:
悠悠南山,东坡菊柳!
桃源板荡,相忘江湖!
天地赤子,万物有灵!
艺海情天,诠释人生! 你常常问自己:
何谓葆若赤子?何谓心之初?
那当然是铁树开花不老春!
君不闻老子云:返朴归真?
君不闻苏东坡云:天真烂漫是吾师?
君不闻红色经典: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这真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万古依然说常新! 你不仅要做白发学童,
而且终生都要向年轻人学习!
做年轻人的忘年交!
童叟皆悦,共享天伦!
天真烂漫,永葆青春!
老去的,只是血肉之躯,
不老的,确是思想灵魂!
勇立潮头,与时俱进,极古极新! 君不闻,庄子论知大年、知小年乎?
夫龟寿者,有五百年一春,五百年一秋!
夫椿寿者,有八千年一春,八千年一秋!
此大知与小知之辨也!
大知者知大年,小知者知小年。
大知者知世界之大,没有极限,
而小知者只生活在自己的,
小天地里就很满足了,
没有高远阔达的志向。
此人生之思想境界!
故彭祖寿八百,亦不为大也! 用东方人的艺术大观和审美境界,
来衡量人类历史,
有天地万物大备于人,
横贯古今的宏伟纪年方式!
这与人类智慧的大小,
思想境界的高低相关!
与人类审美境界的大小相关! 从美学本体论的审美把握上,
把古今中外人类历史的漫漫长程,
看作是人类成长过程的生活史,
而有了人类的,
童年时代、成年时代、
老当益壮时代、返老还童时代
等等——
环环相扣,首尾衔接,
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历史发展的周期性!
从而在人类综合能力与人性自我完善方面,
个体与整体社会性的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
全局与局部结构性的历史分化与历史综合中,
交替更迭,曲折前进,辩证统一,大化宇新! 没有人会质问
艺术家,
演绎人生塑造角色的性别年龄!
没有人会质问
必须以何种文艺样式去演绎塑造!
至于文学角色使用第几人称,
那更是艺术家的自由权力! 真正的艺术家,
是人类的梦中情人!
它自己必须生活在梦中,
在艺术的虚拟时空间,
体味、演绎人类生活的各种情感角色,
用艺术人生来弥补现实人生的缺憾,
用艺术生活的完美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
用真善美乐康取代假恶丑苦病!
才能把读者带入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的美好未来,
在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里重度人生! 真正的艺术家,
总有两张面孔:天上地下!
在天为仙,风情万种!
在世为人,柔弱坚强!
心炼彩石,志补天裂!
艺捶醒药,情唤良知!
此女娲转世,再世为人也!
三生石上无老少,
一风一月总关情!
巍巍乎审美境界!
洋洋乎艺术大观!
大哉美矣!美哉艺矣! 2010-04-28 18:21:39 《芳华永驻》
张小龙/诗赠 匆匆踏上人生之旅
历经世事雪霜风雨
岁月无形尖刀锋利
沧桑勾勒容颜躯体
青春年华相伴曦夕
季节轮回反复交替
扉页咏序开拓进取
时光飞逝跋留印迹
阳升东隅霞落桑榆
梦幻春潮碧波涟漪
春育芳兰秋硕靓丽
行事在己毋恤浮议
心灵世界充满活力
芳华永驻养神悦己
诗词言志经纬绮靡
剪裁妙处云锦天机
畅游万仞精骛八极
美好夙愿倍加珍惜
网络虚拟挚诚千里
情传空间友谊第一
再读好朋友佳作,
写《芳华永驻》为好朋友助兴,
分享快乐!!! 2010-04-26 13:33:53 诗赠二首
菜根 聆听老子的道德经
体味的是智慧的结晶
感悟的是返璞归真
拜读老师的真情告白
忘我忘形的艺术个性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 文章老辣是剑胆
水墨空灵见琴心
纵横捭阖藏物理
左右逢源喷才情
道法自然含禅意
天人合一象无形
博大精深可堪表
真善美乐任尔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
书画诗文昭后人 ( Thu, 3 Jun 2010 13:48:19 +0800 )
Description: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个鲁迅追随者的悲诵! 黎克明致阳光雨露! 请睁开眼睛,
让阳光刺痛你的麻木!
为自己想一想,
替别人哭一哭! 一些人做了英雄,
一些人做了狗熊,
然而老天不公! 狗熊往往——
剥了英雄的皮肉,
而英雄往往——
为狗熊无谓牺牲! 当人们愚昧地吞噬血馒头,
以求自保时,
只有鲁迅!
为那个孤零零的野鬼,
凭空捏造了,
一个花圈,一座坟头! 永久的纪念,
只在觉醒者、革命者的心头! ( Mon, 1 Mar 2010 20:45:32 +0800 )
Description:
禁宫的绝世精品!【42P】
2009-12-15 13:10:46 阅读205 评论5 字号:大中小 竹丝扇
金八宝双凤纹盆
贵妃的册封玺典
贵妃的金玺印
镀金镶宝杯
贝雕 青玉、白玉制水仙
青金石雕
白玉盖杯
白玉三羊执壶
鼻烟壶
碧玺带扣
翠盖碗
翠卧牛
翠玉白菜式花插
翠翎管
大吉葫芦
镏金镂花瓶
多宝盒
黄玉佛手花插 金累丝香囊
金镶宝石帽顶
金嵌珠宝花饰
金镶嵌杯盘
凤纹、龙纹栅口(戴在额头上的)
玛瑙葵花托碗
玛瑙缡耳杯
玛瑙玉盖鼎
青金石朝珠
玉雕十二生肖
玉雕龙纹盖碗 玉描金题诗碗
镶嵌珊瑚项圈
碧玺手串
伽楠香木镶金珠寿
蓝玛瑙镶金宝象
金制宝冠瓶
( Mon, 1 Mar 2010 20:28:05 +0800 )
Description: 江山美人图!
美人者,
手、足、眉、眼、口、
身段、气息、心性、风韵,
寓于山水之中,
都写到了,
白发学童敬颂! 忘言阁主恭诵! 月盈红袖 悠竹天地 潇湘妃子 秋水镜明 石兰若袭 蝶舞英姿 相约如梦 红颜恋妞 张小龙 海棠秋风 网上的世纪 渔舟唱晚 晓塘秋荷 源清如许 醉也悠然 林诗雨 湘儿 阿华 求晞 洪叶 暗香如沁 盈袖羞露笋,悠竹喜甘泉!
绮旎暗香色,吹气沁石兰!
空琴眉入韵,轻挑情出山!
闻鸡妃子笑,蝶舞日三竿!
凌风花影瘦,诗雨润红颜!
此心含秋水,如梦落雪帘!
阿华高阳照,海棠笼月眠,
湘儿缤纷舞,玉兔慕婵娟!
鸿书传龙女,世纪话桑田!
渔舟犹唱晚,晓塘傍家园!
源清行江浪,醉也逢有缘!
满目流星雨,求晞穷九天!
洪叶能独秀,昆仑上铁肩! 丹青引
白发学童克明原创 其一
斗转星移归大道,经天纬地入微毫。
心熟意度众生相,方寸之间万里遥;
黑白成空皆活墨,胸有大局对弈高。
我为江山勤装点,江山令我几折腰;
若能化得身千亿,一草一木一吹毛。
白驹过隙争分秒,轻取乾坤纸上飘。 其二
老夫惯看曈曈日,最喜桃符岁岁新。
以富乐民夸盛世,丹青妙用女娲石;
华光异彩织云锦,万紫千红补天机。
崇墨尚色犹未了,乾坤一画百年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江山不是云。
敢教心源出废井,今生何羡武陵人! 注:汉代贾谊《新出·大政上》曰:“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凡历***国盛世,莫不以“藏富于民”为是。故《史记》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中国古典经济学术中,最为精典的命题只有四个字:“藏富于民。”上古时代,有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织女用天机织云锦之神话传说,在描述色彩之妙用方面则极具浪漫情调。宋代诗人陆游曰:“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武陵人”即指桃花源中人。今吾年六十有余,故自称:“老夫”。 女性思想,
人类思想的方向!
英雄所见略同! 黎克明读许靖日记后感言! 女人婆,
用在男人头上,
是乡俗里的一种昵称! 男人婆,
用在女人头上,
是乡俗里男权的取缔! 在老百姓眼里,
女人是无冕之王!
女人是和平与家园的象征! 男人必须接受:
女人的恩惠!熏陶!
学会宽容、关爱、和解与同情! 男人无私奉献的伟大,
永远来自于女人的柔美崇高!
男人永远是母亲的乳汁养育的!
母亲永远是童心赤子的摇篮! 这是草根文化!
植根于人民——
原生形态的深厚土壤! 女权!
从来没有,
被男权彻底击败! 只有在男人的,
剥削、压迫、掠夺、战争领域,
才会承认男权的专制正统地位! ( Mon, 1 Mar 2010 20:24:39 +0800 )
Description:
大同境界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富乃怀仁仁相济济相和
。 认清党的时代先进性建设的特殊规律,真正克服“灯下暗”的严峻问题,是党建的当务之急。党建特殊规律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不能从劳动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但是贪污腐败分子却可以从劳动者个体的特殊私人利益驱动下自发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时代先进性的关键是:“教育的因素决定一切!” 黎克明朱批: 有人说, 我们党是靠***杆子起家的。 我说,不对! 因为, 我们党是靠教育起家的! 有了教育, 没有***杆子,可以夺取***杆子; 没有教育, 有了***杆子,也会裹尸沙场,血本无归! 有人说, 我们党是靠***杆子守业的。 我说,不对! 因为, 我们党是靠教育守业的! 有了教育, 就能把牢***杆子,为人民站好岗; 没有教育, 有了***杆子也会易主他人,让人民遭殃! 有人说, 教育兴国。 我说,片面! 因为, 他忘记了一个前提: 只有教育兴党,才能教育兴国。 没有教育兴党, 教育兴国就是一句废话! 遥忆当年, 我的父辈说: 马列主义,照亮东方! 有了共产主义学习小组, 才有了后来的中国***! 我的父辈都这样说: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有了抗大军校, 才会有八年抗战的胜利! 我的父辈还说: 党校学习,出了窑洞,打遍全国! 有了延安党校, 才会赢得解放战争, 推翻三座山,缔造新中国! 我的父辈到死还要说: 有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才会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硕果! 教育兴党, 才能教育兴国! 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首先必须是一所大学校,每一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是这所大学校的学生。这所大学校理应拥有自己的党内教员和科学社会主义专著课本,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是品学兼优的称职专家教授级的老师,才能担任称职领导干部。其次,每一个党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别人的责任和义务,使能者为师。党员教育是党的时代先进性建设的第一要务。 ***主席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是加强党的时代先进性教育与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时代先进性,是由党的社会实践性与社会革命性决定的。因此,这所大学校必须以当代社会生活为大课堂,以劳动人民群众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实践与社会革命的主力和社会历史潮流与时代前进方向的主导。 这就要求这所大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方法必须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而教育方针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学以致用。以解放全人类、为人民服务为教育宗旨,以解决当代社会生活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为实践目的。 从共有规律来说,一个时代执政党的产生,是由社会生产力尚不充分发达,社会财富尚不充足富裕,无法满足人类全面发展和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受教育的文化需求的状况下,造成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离,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分工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精神生产能力、社会管理职能,以及或人民赋予或强加于人民非生产劳动服务的特殊社会阶层。 这个社会阶层的特殊地位在于,由他们直接掌管国家机器而拥有社会权力,如果违背人民意志、背离时代前进方向,逆历史潮流而动,就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巨烈动荡与灾祸,反之,就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繁荣与进步。同时,由于他们特殊能力的超常性,放纵自己,就会脱离人民,滋生官僚腐败和***污吏。 民族民主主义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在理想文化内涵方面,是有历史连带关系的,但二者的性质、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因而对***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要求也不同。当下,要搞好党的建设,就必须对党的现状了如指掌,对党情心中有数。 现今时代变了,过去一穷二白,靠改变贫穷的个人利益趋动,只要“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党的上层核心领导,具有很高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只要党内上下同甘共苦,不搞领导特殊化,就可以团结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革命积极性;而现在大多数党员或者已经实现小康,或者已经属于先富起来的阶层,只靠出于贫穷的个人利益趋动调动党员群众的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是不行的。而要靠“
全党先锋尽舜尧
”,即全党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知识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精神灵魂境界,特别是审美崇高境界,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
六亿神州尽舜尧
”崇高审美理想境界。科学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理想境界区别,也正在于此! 试问,现今在没有个人利益趋动的情况下,谁自愿为人民服务?那只有品德高尚的文化知识精英、社会贤达、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摆脱眼前物质享乐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做到。所以,目前,党员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素质的根本构成基础,与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严重脱节,有少部分党员精神境界低下,审美格调不高,受拜金享乐主义毒害,大搞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其影响极坏,已经成为滋生贪污腐败、吏治松弛的土壤温床。***严办了一批又一批,而新的***又滋生了一批又一批,大有烈火烧荒,肆孽蔓延之势,一些品德高尚的知识精英、社会贤达等有识之士竟以不入党为“法效庄子洁身自好,不与***污吏为伍”的当代时尚。此难道不是我执政党不能真正做到“近君子以远小人”的历史悲剧吗? 故我以为,时下,认清国情、党情、下大力气进行党员队伍的基础建设,大力提倡“科学社会主义专家治党”,真正在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公共道德修养,精神灵魂境界,特别是审美崇高境界方面打造中国***的“走向小康社会”时代的精神文明先进性。全党应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与学习实践之风,在各自领导岗位和工作领域争做业内认可而非自封的独挡一面的专门家,才能杜绝党内滋生腐败、***污吏的土壤温床,避免和平演变,亡党亡国的悲剧发生。 为此,特将此联奉送全党有识之士。 黎克明补记于戊子夏。
( Fri, 5 Feb 2010 01:05:23 +0800 )
Description:
美 政
取悦天下独无我,藏富于民共有资。 关
于上联, “取悦天下独无我”, 取自中国古典美政思想。 老子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 崇高伟大的人从来没有他个人的私心, 而是以广大老百姓的用心为自己的用心。 对于没有过错的人,要善待他; 对于有过错的人,也要善待他; 能够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才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对于信任我的人,我要信任他; 对于不信任我的人,我也要信任他; 能够让不信任我的人改变态度而信任我, 这才是“诚信待人”的美德。 崇高伟大的人总是胸怀天下的, 所以他能够时时刻刻为天下百姓着想, 一心一意为天下百姓的需要来考虑而去除自己的私心, 把百姓生活的悲欢痛痒都注入自己的耳目而倍与关注; 崇高伟大的人能够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去关爱世界上所有的人。 在这里, 老子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做人的审美标准, 一个体现人性自我完善的审美标准; 或者说, 是衡量一个人 是否具有崇高伟大精神境界的最高标准。 这个审美标准就是“去私立公”, 关心、关爱天下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生活, 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老子的这一审美标准, 作为人生意义的最高概括, 不仅适用于过去, 而且适用于现在与将来, 其审美理想境界 穿越了一切历史时代而发出万丈光芒, 在人类摸索前行的漫漫长夜之中照亮前方, 与人类同生共存而不过时! 这是亘古不替的永恒真理。 孟子则认为: 美政之谓,取悦天下,与民同乐。 他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王者,未之有也”。 其译文是: 君主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民众也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君主以民众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民众也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 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 如果做到这样, 还不能使天下归心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忧以天下”是前提, “乐以天下”是目的, 二者之间, 在实施过程中,是有先后因果关系的。 宋代堪称“文武全才”的儒士范仲淹有一句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可以作为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为人民大众无私奉献精神的很好诠释。 所谓美政者,取悦于天下也, 所谓“治之美”即“天下之士皆悦”也。 他认为高尚的君子, 就是没有失去他婴儿一般纯朴之心的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谓“赤子”, 指刚刚生下的婴儿皮肤呈红色, 故称之为“赤子”。 “若保赤子”, 语出《周书·康诰》是周公据成王的命令, 告诫康叔的话。 孟子曰: “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 他称这是: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顾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能与良知,是儿童的天性。 知“亲亲”、“敬长”,就是为仁之义。 只要把“亲亲”、“敬长”之仁义“达之天下”, 就是实行仁义之道,而别无其他,即“无他”。 “孩提之童”: 孩,古文作咳,笑的意思,提,抱的意思; 二、三岁的小孩子见人会笑,要人抱, 此举动是取悦于大人。 人到老年,仍保有“赤子之心”; 与儿童的区别在于: 由取悦于亲人长者,推及到取悦于天下。 孟子又说“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取悦于天下就是“与民同乐”的“美政”之义, 或者说:“美之治”尽在于此。 这是中国美学有关“社会美”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 关
于下联, “藏富于民共有资”,可做两方面的解释。
其一是,“藏富于民”的提法,取自中国古典美政思想。汉代贾谊《新出·大政上》曰:“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凡历***国盛世,莫不以“藏富于民”为是。故《史记》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中国古典经济学术中,最为精典的命题只有四个字:“藏富于民。” 其二是,关于“共有资”的提法,取自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消灭贫穷共同富裕的思想。两方面有机结合,就有了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新鲜感。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是丧失体力的脑力,无产阶级是丧失脑力的体力,二者都不完整,这种脑力与体力相分离,相对立的现象,是造成社会分裂,贫富对立的根源。要改变无产阶级的贫困命运,就必须“共有资”,只有“共有资”才能改变劳动者“无产”的属性,所以,***提出提高全民知识文化素质和共同富裕的程度,是改变无产阶级的贫困命运的唯一出路。 美政,从广义来说,包括执政与政绩两个方面,是狭义的美政与社会美俗的统一,对此,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已看到并特别指出,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美政学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约公元前313年至前238年)名况,著《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继承了中国远古以来的以大为美,比中而行的美学思想,强调了儒道两家美学思想在审美观上的共同特征,并对什么是美政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提出:“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至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天见其明,地见其光(通广),君子贵其全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由此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崇高审美境界上,对自身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和人性修养自我完善以及完美艺术创造的不懈追求。 他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在他看来,审美理想是建立美好社会的最高标准;美,不仅是衡量社会政治管理的最高尺度,而且是衡量社会民俗风气的最高尺度。他又说:“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显然,实施美政,是实现美俗的前提,并由此将“社会美”与“政治美”统一起来。 关于什么是美政,怎样实现美政?对此,他还从审美标准与审美能力两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忘。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通悬)天下之权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天下者,至重、至大、至众”,讲的是社会理想境界“以大为美”的审美特征;所谓“至强、至辨、至明”,讲的是社会主体的审美能力;所谓“能任、能分、能和”,讲的是人类处理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把握方式。而他强调,须三至之能而尽之,方可称之为尽美,则是指总体上的审美目的。概括说来,其大意是:至强而能任(担当)天下之至重,至辨而能分(解析)天下之至大,至明而能和(和谐)天下之至众,此三至之能尽此,则可达到“圣人备道全美者也”的目的,人类才能由此握有审美创造的最大自由权利。 关于什么是美俗,怎样实现美俗?荀子曰:“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全道德,至隆高,綦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顺比从服,天王之事也。”故在实施美政的前提下,还要大力提倡礼乐道德,发展文化艺术,移风易俗,公德美化,社会安定,一统天下;实现“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上之事,而安乐之矣”。 荀子说:“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以道也。” 他认为,人道是不同于天道的,在天地人的三者关系中,把握“比中而行”的审美方式,是实现和谐统一审美境界的关键。所谓“比中而行”,就是要在天地之间,寻找一条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道路与法则,使人类与天地和谐共荣。他把老子的“损有余,补不足”思想与儒家中庸之道糅合在一起,作为“行义之美”,其具体解释是:所谓“比中而行”,就是奉行“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从而均调天下,构建公平、中正、和谐社会,“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达到生态平衡,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 Fri, 5 Feb 2010 01:02:05 +0800 )
Description:
当今中国信息网络青春实力派作家湘儿的美文 就这样(2009-05-12 09:52:22)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5.12那个黑色的星期一 ------(敬献给那些在5.12中失去了爱人的兄弟姐妹)
在5.12中,让人看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有一张照片至今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一个男人,不忍看已故的妻子就这样离去,将其捆绑在自己的身上,用自行车载回当地的太平间........让人感动不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就这样
就这样静静的坐在一起
无需太多的言语
因为 我们的心牵在一起
因为 我们的脉连在一起 你累了吧 我的爱人
让我的心跳给你慰祭
你困了吧 我的爱人
让我的脉动给你消息
我是你的最爱 我还活着
你是我的最爱 却已离去 就这样
就这样默默的相依在一起 好吗?
累了就休息吧 我的爱人 我知道
昨昔 太多的言语 太多的悲切
让我的爱人好累 好累
困了就歇息吧 我的爱人 我知道
昨昔 太多的记忆 太沉的废墟
让我的爱人好疼 好疼 我的爱人那
你是否感受到了 我深深的爱意
我的爱人那
你是否感受到了 我浓浓的悲情
啊 我的爱人 我多想为你托起一片圣洁天地
让你走的平静而淡定
忘去那可怕的废墟
啊 我的爱人
我多想为你开启一扇窗棂
陪你看绿色的植被
聆听鸟儿的歌鸣 我的爱人那 你睡的好沉 好沉
让我怎么也无法将你唤醒
那好吧 我的爱人
就这样
就这样让我安静的守护着你
那好吧 我的爱人
就这样
就这样 让我盼望着夜临
因为我知道
在梦里我们真的还可以如昔
( Fri, 5 Feb 2010 00:58:00 +0800 )
Description:
迎接知本主义伟大时代来临!
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全世界劳动者站起来! 战斗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最前沿! 祝福我们的祖国! 张小龙原创 博主回复:
2009-09-09 21:27:27 读潇湘词
水调歌头.怀念*** 有感! 忘言阁主唱和 哀哀帝子风, 血荐东方红! 怒斩昆仑莽, 斑驳梦大同! :
2009-09-20 23:50:35 七律 赠悠姐
诗/潇湘妃子
秣陵人在散花洲,
勘破三春早识悠。
百丈红尘朝太极,
千寻青史葬牢愁。
胸中书少常遗恨,
腕底情多每放讴。
冷看流莺衔梦去,
无边灯火最高楼。 谈经论道
黎克明读潇湘帝子七律 赠悠姐感言 其一
宇宙之大,法天则地;
江山之大,顶天立地;
意境之大,包容天地;
化境之大,无天无地。 其二
知小我而见天地之大;
知大我而见江山之大;
知忘我而见意境之大;
不知我而见化境之大。 其三
师造化者,洪规于法,法为我度。
齐造化者,经权备法,法为我用。
夺造化者,以我为法,法自我立。
脱造化者,至法无法,法为我化。 赞新浪博客空间免费开通! 天大地大信息大,莫若新浪民心大;
黄金书屋不差钱,座落寻常百姓家。
人才知本真崛起,资本西方怎称霸?
寰球凉热同此梦:人人都是学问家! 黎克明致源清仙主! 一个,
用高科技的客体知识脑海,
武装起来的,
人的主体智慧脑海,
在广大劳动者中,
以最低廉的学习费用,
得到最大的流通扩张, 是自揖别动物界,
而从本质上崇尚劳动的,
人类的真正巨无霸的,
精神原子弹,
足矣炸毁,
一切旨在奴役劳动,
异己的反人性的,
剥削制度!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
就具有:
自己解放自己的自身武器,
那就是劳动! 正像:
人类,
可以通过劳动,
收敛兽性,
并改造自己,
完善人性,
从哺乳动物界脱颖而出,
成为万物之灵一样, 也能通过劳动,
帮助自己度过童年,
走向成熟,而获得自由!
世界上,
从来没有救世主!
人类,
只有,
自己拯救自己! 为此,
人类已经付出了,
五千多年的劳动生命代价!
终于会迎来,
自己,
收获的金秋时节!
谢谢源清仙主,
有女娲转世的气度,
和博大的情怀!
给予流落民间,
一块丑石的同志关爱! 知本, 是当代社会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是改变劳动者命运, 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所谓知本, 是作为劳动者所特有的 知识、经验、技能、社会影响力等 精神生命形态存在的无形资本, 它不像货币资本那样, 是社会财富的象征符号与生产关系的体现, 它在静止状态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 一经劳动使用就会在创造产品中 实现大于劳动力成本的更大社会价值, 它是以精神生命力形态存在的真实财富。 因此, 当劳动者还无法与货币资本抗衡的时候, 他的知本是以“劳动力价值”的 工资报酬的形式存在的。 然而, 它一旦强大到能与货币资本抗衡的时候, 它就能够与货币资本平分秋色, 甚至迫使货币资本屈服让步 而服从劳动者的意志。 其实知本的产生, 比货币资本还要古老。 由于电子网络信息未来高科技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人类 已经从解放手脚的工业机器时代 来到了解放大脑的信息网络时代, 迫使货币资本屈服让步 而服从劳动者的意志的 科学社会主义时代, 即 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 “知本主义”时代已经来临, 人类数千年来的审美梦想 “天下为公,谓之大同”已经到了 可以用函数方程用丈量脚步的方法 来量化时间的地步! 有关“大同审美境界”的数学猜想, 我将在企业朋友创建的网站中发布! 因为该文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方程, 目前新浪博客还不能与我的数学文本兼容, 太遗憾了!
( Fri, 5 Feb 2010 00:51:54 +0800 )
Description:
向地震灾区英雄的人民致敬! 歌声并未远去! 素描:“碧血春华”人物设计——盼秋 1972年10月中 恩师批语:克明此幅肖像神采奕奕,可为国画素材。师白题记,壬子之秋。 今造访“篮幕”先生的博客,读到一篇美文,转录于此: 转贴:幼儿园废墟上传出儿歌声: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 2008年05月15日15:19
北川县委大院下游100米远处是当地建筑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了北川最大的废墟,一座座大楼被震裂直至被附近滑落的山体完全吞没。
昨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这里有人。”在队员的招呼下,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巨痛的折磨。
“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思雨……”下午6点多,天色渐晚,一男一女穿梭在废墟中,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声响彻山谷……“真的啊,太感谢你们了。”得知娃娃已经被救起后,两人紧紧地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得泣不成声。 我挥笔赠言: 柔弱而坚强的生命! 天真而浪漫的童歌! 大胆而无畏的欲望! 凄美而圣洁的灵魂! 赤子之心,返璞归真;大美不美,因人而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推而至广,大爱无疆! 今读此文,感同身受,幼有良知,长有恻隐,仁者爱人,莫过于此。 孟子言:性本善(注:我的理解是,人之初,性本真,心向善,这样比较完整准确)。不虚也! 吾辈垂垂老矣,能持否?心之初! 将人类爱的终极目光投向“新生的渴望”, 是中华民族美学传统最古老的历史命题; 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最精粹的永恒主题; 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学体系最伟大的核心价值观! 感慨多多,进言于此。 记得,我六岁时, 在华北行政委员会机关幼儿园大院玩荡船, 不小心将左小腿折断, 周围的小朋友都吓跑了。 我几次想站起来, 又都摔倒, 只好爬到教室。 老师听到小朋友招呼, 急忙把我背到医院,做正骨包扎。 老师问:痛不痛? 我摇了摇头。 当时不觉疼, 但听老师一问, 顿觉痛得要命, 忍不住泪流满面。 老师一边用花手绢帮我擦泪, 一边笑着甜甜地说: 我给你唱支歌吧, 你用心听,就不痛了。 我点点头。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 莫非是贪玩耍丢了牛, 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 那歌声真是太优美了! 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 一下子全神贯注, 被吸引了, 真不觉得痛了。 我眼睛睁得大大的, 看着老师沉浸在诗歌旋律的意境里, 两条粗黑的辫子, 白皙的面庞, 粉红的颊晕, 清澈如潭的眼瞳, 月白镶兰花的短衫, 像月光下女神一样! 当时觉得她是大人, 很亲切,很伟大, 现在回忆起来, 她也不过是, 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 老师说: 王二小是咱们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小英雄, 你要向他学习。不哭,不哭啊! 老师接着唱下去, 一段又一段,一遍又一遍, 直到我睡着了, 梦里依然回荡着那仙乐般美妙的旋律。 我的腿什么时候打上石膏,已记不清, 只记得天天盼着老师来, 教我唱会这首民歌童谣, 直到我打开石膏出院。 妈妈出差工作忙, 一直没来看我, 我并不在意, 因为这是常有的事。 但是老师却不这样认为。 她有一天下午, 給我送来一大兜子水果, 说是妈妈派一位叔叔送来的。 但是我没有见到叔叔, 本心里更相信是老师为了安慰我, 才这样说。 我把水果分给大家吃, 说:这是妈妈送来的! 一位不明就理的护士问老师: 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儿子? 弄得老师很不不好意思。 我却高兴得大声喊: ***万岁! 最后, 老师把我接回幼儿园时, 我故意问: 你上次说, 有位送水果的叔叔, 这次为啥没来? 老师神色茫然地反问: 你说啥? 我呵呵笑着, 并不回答,却边跳边唱: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 ...... 好像在告诉老师: 你看,我的断腿接上了, 你教的歌,我也会唱啦! 时间匆匆飞去, 转眼五十多年了。 我依然记得, 当年伴我病床度过的那支歌 和那位天使般美丽的老师。 我至今以为,记忆里, 世界上最美的儿歌, 是王二小放牛; 世界上最美的天使, 除了我的母亲, 就是教我唱这支歌的老师! 黎克明 、黎克己、黎克歧与母亲黎平在一起 童心
阅历人生欲何求?童心一叶寄远舟;
若能还我心之初,浪漫天真乃自由。
痴儿说痴皆情种,梦里圆梦恰风流;
忘形能臻意外妙,戏谑骄憨不知羞。 童梦
一酹风月梦几重,何来灵犀欲还童?
陆离光怪迷醉眼,笔墨颠狂戏丹青。
是是非非堪了断,恩恩怨怨扯人生;
且看冰心沉止水,横绝冷暖古今情。 摘自画寞诗朗集卷一论画道 ( Wed, 2 Dec 2009 08:51:15 +0800 )
Description:
黎克明在论坛发表悼念老舍夫妇祭诗后的留言! 我先发的留言有错别字,请版主删掉,仅留后发的留言! 谢谢! 后发的留言如下: 十年动乱,知识分子人人自危! 多少国家栋梁之材死于非命! 阶级斗争扩大化要不得! 历史教训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伟大, 但晚年错误已盖棺定论,不容翻案! 我们要万分珍惜改革开放成果! 绝不允许开历史倒车! ***历史功绩,名垂史册! 他讲的清楚, 他只是党的第二代领导! 之后发生的事情, 他不能负领导责任! 他既非党的总书记,又非国家主席, 是真正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的现代“周公”! 他的最大贡献是, 使我们党从此有可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和教条主义, 有可能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现实轨道! 至于我们后人, 能不能真正步入科学社会主义, 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认真听取他的临终嘱咐, 坚决反对无节制的扩大贫富差距, 真正代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 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了! 黎克明补充留言: 连孙中山都提出节制资本, 何况我们是***, 更没有理由无节制地扩大贫富差别! 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内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 是反对无节制地扩大贫富差别, 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如果连国家企业都在扩大贫富差别, 那么, 社会主义就真的要改变颜色, 那将是丧送***、 丧送中华人民共和国, 背叛马克思主义、 背叛***思想、 背叛***理论、 背叛社会主义、 背叛人民, 自取灭亡的不归路! 附:黎克明在论坛发表悼念老舍夫妇祭诗! 老舍有居图! 黎克明恭颂! 彭咸思若水,上善有遗则。 辞楚悬天问,离骚却奈何? 太平湖浪险,一诺许沉珂。 怀玉犹坚白,小卒哀尽责; 絜青永并蒂,老舍无墙隔。 侧耳听风舞,仰天共九歌; 归兮松柏客,书画与君和。 啼血杜鹃响,逢春花雨多! 注:彭咸:殷贤士大夫,谏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史称:“尸谏”。屈原;战国时,楚三闾大夫,被流放,思报国无门,回天无力,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遂投汨罗江而死。史称:“殉国”。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他谦称:“尽责的小卒”,体现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其夫人胡絜青是北京画院著名中国花鸟画家,亦是我的恩师。“十年动乱”期间,老舍先生不堪受辱,抱“士可杀不可辱!”之决心,投北京太平湖殉国。老舍与絜青夫妇共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终有所居,为世人景仰。 ( Tue, 17 Nov 2009 13:24:11 +0800 )
Description:
另一个城市的冬天 2009-11-13 14:52 阅读
18 评论
10 字号:
大 中 小
-------------------偶记(一) 就在这个初冬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离开了那个最为熟悉的城市,来到了北方开始新的生活。北方的冬来的真早,秋末初冬便已有了浓浓的寒意。和如春的昆明相比,这里的冬天要冷得多。
刚到一周多的时间,便已经历了几场风雪。从没有体验过北方冬季的我,之前也仅仅是从一些媒体和图片上得以了解。似对北方的雪有一种畏怕,好像都是路面积雪几尺厚,树木折断,车辆堵塞,有一种举步为艰的不易。 然,当我真的来到了这里时,才真正感悟到了北方冬的竟也这般柔情。听当地的同事说,往年的雪也没下的这么早的,而且很少有今年这么厚的。我为自己能在这个城市与雪有了这样的邂逅而感到庆幸。 透过璃窗,雪花细碎的如脂粉灵落,似夹带有淡淡的幽香轻盈的漫过整个空间,衬在深灰色的墙壁前,给人一种异样的情愫。院内没有人迹,不一会儿树上,石上,草地上,廊间都已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雪羽,整个画面被笼在纷飞的雪雾里,朦胧中透出一种脱去尘烟的清馨和素洁,微风拂过,枝条轻轻的摇晃使得掩在雪下的叶片偶有一露,整个画面便有了灵动。北方的雪竟是这般的温情,不经意间我已被眼前的这幅清雅粉墨打动了。 走出门,积雪已漫过脚裸,脚下的咯吱声伴随着脚的起落有节奏的回应,让人不再寂寞。洁白的雪装点了这个城市。眼前,白色的屋顶,灰色的墙壁,乳白色的窗棂。一些低矮的灌木丛藏在厚厚的积雪下,微微隆起,似一座座童话里的小屋。
高大的树木,叶已基本落尽,灰白色的树干裸露的枝条上方一串串雪绒花或覆于树干,或悬于枝头,煞是好看。 口中呼出的热气在空气中形成一个个雾团,不一会便悄然散去。我似又回到了那个扎着羊角辫的时代,不停的用劲吹出气流,像是喜欢上了这瞬间便没的虚影,心也随之飘然起来。 回到我那温暖的小屋,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面片,青青的菜叶,乳白的面片,咬一口,满口清香。这个冬天,有些微甜。
( Sat, 24 Oct 2009 22:17:48 +0800 )
Description: 生死相抵,爱恨同根!
天地无我,百姓涵心! 无敌者自白 失望者箴言 萧墅原玉 丑石联唱 太阳知道: 太阳不问: 我胸中的熔岩有多大的热量! 我的光芒能照亮什么地方! 月亮知道: 月亮不闻: 我有一双雅典娜的手掌! 我那无际可寻的爱神翅膀! 寂寞知道: 寂寞不看: 我曾毕业于千古无人的课堂! 我那走不出去的无字天堂! 饥饿知道: 饥饿不想: 我有多么大一个粮仓! 我已然丧失殆尽天地粮仓! 干渴知道: 干渴不愁: 我心底的泉喷涌向***! 我心田枯槁早就无泪流淌! 地狱知道: 地狱不怨: 我的名字不在生死簿上----- 我的不朽永远钉在十字架上---- (玮光录赠丑石仁兄) (丑石答谢玮光贤弟)
( Sat, 24 Oct 2009 22:07:05 +0800 )
Description:
玮光贤弟
萧墅楹联 读后感!
克明唱答 萧墅诗拔泰山根, 齐璜印镇岱岳沉! 至法无法出秦汉, 文野立判美乾坤! 附萧墅楹联: 齐璜印出秦汉法, 萧墅诗拔泰山根!
( Sat, 3 Oct 2009 11:23:06 +0800 )
Description:
咏 兰 2009-09-26 09:59 阅读
59 评论
15 字号:
大 中 小 ------- 咏 兰
葱郁剑叶长,素馨掩众芳。
幽香蔼空谷,秋雨凝暗香。 南方的秋似比北方来的晚一些,直至九月末方才感到秋的凉意。绵绵纷雨一连零落了好几天,满园黄叶逐铺,煞是萧瑟了许多。透过薄纱的白帘,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没有尽头。不经意间的低头,目光便被停在了窗榻上,小桌上的蕙兰依旧葱翠如昔,静谧的屹于黑色的盆中,墨绿的纤叶倾身微斜,立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长长的覆过盆沿。在穿过窗纱的微风中轻柔的摇摆,隽秀而飘逸。窗外那凋零的季节似都与其无关。 蕙兰,生于幽谷,纳大山之灵气,吸幽峡之甘露,浴溪泉之圣洁。造其高洁清雅,脱俗俊逸之态。千百年来一直都为墨客文人所力荐隽咏。板桥曾有《山顶妙香》中赞道: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足见其冰清玉洁、超然脱俗之品。喜欢蕙兰,花之馨香,叶之静穆。在萧瑟的秋夜,在清韵中静观蕙兰,浮躁的心情也会悄然淡去,留下的是一片祥和与恬静,心便安于了自然。 蕙兰,扎根乱石,身立峭壁,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贫而委琐。慧泽其表,素涵其中。天资灵秀,意气殊高,不与群芳而同列。静观花叶仪姿天纵,风情俊逸,稳健而不消沉,飘逸而不浅薄。似头缀翠簪,腰系绿带,身着玉罗的大唐舞女,或相视而笑,或背向而嗔,或凝目向西,或广袖腾身。,或静、或动、或喜、或忧…….万千仪态尽在眼底。蕙兰花色多为素雅,清馨幽远。如蝶轻舞,穿于叶间。或揽叶半掩,或相视而望,或三五连串….. 花叶相间,多为三片、五叶一株,恰到好处。过多则太密,过少则太疏。数株聚于盆中,便郁郁葱葱,怡养倦眼。 清新如荷,人淡如菊,君子如兰。养兰怡心,绘兰筑灵,颂兰严品,于兰倾心受益甚丰。夜已悄然而至,月辉带着丝丝的凉意漫过窗榻。捧一盅香茗,呡一口暖意浓浓,似有孔子赏兰时而操琴吟唱的《猗兰操》曲音划过, 顷刻间“王者香”已沁透心头。 ( Sun, 23 Aug 2009 17:54:27 +0800 )
Description:
走失在有痕与无迹之间
转帖:湘儿美文 2009-08-21 10:36 阅读
字号:
大 中 小 很久没有这样一个人在夜里行走了。从母亲家回来已是晚上9点了,看着刚被雨打湿的路面,突然有
一种想要走走的冲动。于是,在离家还有两个站的站台就提前下了车。雨已经停了。路灯依旧如昔阑珊,
氤氲的路面透着白色的光影。在这个不大的城市,总会在不经意间便能与红绿灯巧遇。路上的行人比白天
虽有减少,但却不显得冷落。人们依旧按照红灯停,绿灯走的提示,按部就班的穿梭于其间。我也不例外。 雨后的空气湿湿的,一个人行走在街头,心绪淡然。街道两旁的服装店仍旧张罗着生意,透过玻窗
营业员那可亲的笑脸还是那么的灿烂。不知是否是由于岁月的琢刻和磨砺,对于这个在生命的日历里,
已撕落了童年的天真,撕走了青春扉页的我,对周遭的事物已没有了窥探的兴趣,只是在自己狭小的世界
里,静默的前行。 就这样,一条并不太长的马路,却总在与十字路口邂逅。虽是直线行走,无需拐弯,便可到达,
却任总在走走停停,并未能如我所愿的顺畅行进。似这一路走来的人生,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不能为
你所想,如你所愿,总是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出现,让人不知所措。一场雨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雨滴,
一株树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使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与复杂的叠加,幸福和痛苦的交织,对于
生命而言,每天的生活还是新的。只是人是最喜欢回忆的动物,总是把某个瞬息,某个眼神,某次回眸,
某次错肩都不弃舍的刻入记忆的硬盘存储,在如风似雨的苍茫里细化成薄烟,悄然步入你的情绪。却又在
不经意间凸现,便能将你侵蚀。 佛说,世间一切,自有因果。从来不想刻意去探究真相,是怕会在洞悉真相的时候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常常在不经意间回过头,审视来时的痕迹,似能体悟到踏步初时的欣喜。然更多的是过程的辛酸和不易,
一路的斑驳,总是在慢慢耗尽一生的元气。当距离突然变得远了,你任可以清晰听到迟疑踯躅的影子在叹息。
相遇直至相携,然后转个身便失了踪迹,最后依然是孤独的行走和疲惫的身心。不曾错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