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心地善良、喜爱文艺、真诚交友的人,著有几部书籍,寻找网上沟通机会和话语权!
( Thu, 7 Oct 2010 21:53:17 +0800 )
Description: 开放改革后,此前一直被极左思想禁锢的文艺形式,纷纷粉墨登场,陆陆续续领风骚数年或数月。文学领域里的什么伤痕文学、朦胧诗,以及三毛热、琼瑶热、汪国真热等,都曾有过辉煌;戏剧界不再是八个样板戏的天下,各剧种都企图显示一下自己独特的魅力。做为介于东北地方戏曲、曲艺说唱艺术中间的东北二人转,或许被压抑最惨痛的关系,几乎一夜之间便如火如荼,铺天盖地而来。吉林省尤其一马当先,仅专业二人转团队就成立了五六十个,乡下搭班跑码头、滚地包的二人转小班子,如雨后春笋。可以说“正规军”和“土八路”联手,给吉林的父老乡亲送上了又是丰盛的文化大餐,又是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一时间真的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每逢农闲挂锄时节,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韩子平董伟等下乡演出,每到一地,三五十里远的农民大车百辆地来看二人转,那才叫“万人围着二人转”呢! 那会儿,无论是专业二人转团队,还是搭班跑码头滚地包的二人转小班子,演的是纯牌的东北二人转。只是专业剧团演的是“纯绿色”的,是经过专家们整理改编过的传统二人转剧目,还有二人转剧作家创作的新段子。而那些私营小戏班,也唱传统二人转剧目,偶尔来点“后半夜”的。什么是“后半夜”的?就是“撒春”、打情骂俏、说浑笑话。但是,那时的政府官员都管事,连文化站长都能管得住他的一亩三分地,发现“土八路”有不守规矩的,肯定拿下没商量,没收锣鼓家什和服装道具,甚至驱逐出“境”。这种大好局面维持了多久?大概有十年吧。即从1980年到1990年。似乎是越受宠爱越经不起风浪,一有了固定的饭碗,就不知道去珍惜,自1990年起,专业二人转团队便开始走下坡路,乃至最后走了麦城。首先是电视剧带来的冲击波。二人转被电视剧《霍元甲》打得落花流水。那时节,尽管电视尚未普及,可只要听说晚上播《霍元甲》,县级的民间艺术团就卖不出去几张票。其次是财政三天两头就说要断奶。吉林省成立的那些二人转团队,多数是计划外开支,省人事、财政厅根本就不拿二人转团队当正宗表演艺术团体。说通俗点,就是后妈养的,或者叫没娘的孩子。有的县级剧团演员阵容不顶硬,稍稍有点名气的演员就跳槽,剧团也只好过着半饱不饿、混吃等死的日子。而此时,搭班跑码头、滚地包的二人转小戏班却乘机全面占领东北大中小城市的小剧场。可以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当时东北二人转的舞台演出形势。 那么,数以百计的私营小二人转戏班演出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不可一概否认的是,这些戏班子确实有许多很像样子的演员,他们是靠师傅一口一口教出来的。有的肚囊很宽绰,能唱三四十个传统二人转段子。唱扮舞说绝都有两下子。有的老艺人也很讲职业道德,靠艺术水平吃饭。他们常说的话是,行低人不低。但是,很大一部分演员都是半路出家,是二八月庄稼人衍生出来的二八月艺人。要唱功没唱功,要形体功没形体功,根本就不是唱二人转的虫鸟。怎么办?总得想法吃这碗饭,于是就靠玩后半夜的讨观众喜欢。有个真实的故事很能让人了解那时私营二人转戏班演出的样子。故事说的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专业剧团女演员带她三岁半儿子去小剧场看私营小戏班演出,台上男女演员正扭三场舞时,儿子突然指着台上唱丑的男演员骂道:X你妈!妈妈被儿子莫名其妙地骂人很恼火,拍打孩子两下道:这孩子你怎么骂人呢!儿子极严肃极认真地指着那男演员道:他得瑟!呜呼!一个三岁半、乳臭未干的小儿都骂那男演员得瑟,可见他得瑟到什么程度!得瑟是东北方言,即向女人献殷勤、举止轻浮下流的意思。倘若那小儿要看见现如今小剧场里那种特别肮脏低级下流不堪入目的后半夜表演,还不得哭背气,或者要骂奶奶。在下绝不是有意埋汰某些二人转艺人,他们骨子里艺术细胞,充其量比地地道道的农民多那么一两个而已,而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同大帮哄时生产队的小猪倌差不了多少。 大约与此同一个时期,以赵本山先生为代表的辽宁二人转迅速崛起,使原本热闹独领风骚的吉林二人转专业团队相形见绌。而尤其是赵本山先生登上央视大雅之堂后,东北二人转名声大震。然而,请读者注意,有谁看见赵本山以及他的弟子们在屏幕上唱过正宗的传统二人转段子?反正我是没看见过。屏幕上观众顶多见过赵本山在《马大帅》中唱过《王二奶思夫》。众所周知,赵本山先生是以小品打入“上层建筑”的最高舞台的。应当说赵本山先生等将东北二人转的说口和相声、话剧等艺术形式杂交在一起,发明了适合舞台屏幕演出,有别于戏剧高校侧重开发、培养、训练学生表演能力那种意义的小品的“小品”。赵本山先生的小品有东北二人转遗传基因,但它代表不了东北二人转。赵本山先生等创新发展发明小品这一表演艺术形式,给中国文艺舞台贡献一支鲜艳璀灿的花朵也好,引领一种庸俗的文艺思潮也罢,其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在下现在只关心东北二人转的命运。 那么,现在东北二人转演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或许在下孤陋寡闻,然而我绝不相信道听途说。因为同东北二人转总算还有些感情,每隔一年半载必须进小剧场观赏领略一下它的风姿。人们大概已经注意到,就连省级电视台播出的所谓二人转都是那种得瑟样,何况小剧场?准确地说,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剧场,人们已经见不到听不到一个完整的传统二人转段子了。以赵本山先生众弟子为代表的辽宁二人转,有唱传统二人转段子的吗?本山传媒旗下的二人转演员已经全面占领了辽吉黑TV娱乐屏幕了,倘若进他们自己的大舞台演出,也都是他们自行发明的那种不伦不类的玩艺儿。以韩子平董伟等为代表的吉林专业二人转团队还表演那种绿色二人转吗?韩子平等不能算名声狼藉吧,却只能偶尔露峥嵘。而继他们之后的那些演员早已如遗孀弃儿,岂止是无人问津门可罗雀!他们正面临头顶上插草被主管部门长官卖身私姓人家的灾难,哪里有唱《大西厢》、《回杯记》的闲情逸致。东北三省及内蒙大中小城市挂着二人转牌子的小剧场还唱二人转传统剧目吗?活跃在那些小剧场的报号二人转民间艺人的丑角们已经从得瑟走向更为不堪入目,连某些昆角女先生也都扯掉挂在脸上的那块三寸半遮羞布了。那些小剧场岂止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猫肉人肉啥肉都卖。唱段送情郎双回门或只拱拱地儿观观花就算不错了。大部分演出时间都是逗着玩儿闲扯蛋,言不离脐下三寸。他们早已偏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他们的思想确实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一点一点也不顾及当地政府官员扫黄检查。主管部门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原因很简单,一些吃张口饭的没有多大油水。更何况小剧场的老板们方方面面不打点明白,敢挣这种伤风败俗的花心钱吗!耗子吃猫咂儿,感情早都处到那儿了。官员们的兴奋点早都盯在孔方兄身上了,谁有那工夫干那种捞不到钱的勾当。再者比起那些暗娼、洗脚房、KTV包房、天上人间夜总会来,二人转舞台上那类龌龊表演只不过是些小巫罢了。 东北二人转惨遭如此可悲的下场,恐怕是所有九泉之下那些真正的民间艺人和艺术家未曾料想过的。东北二人转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有史料记载,“王大脑袋下关东,蹦蹦戏来了”。(王大脑袋真名在下忘记了。)十九世纪初,正是满清政府向关东大量移民的时候。移民们总要有自己休闲娱乐的玩艺,王大脑袋或许掌握了这一信息,就把当时在京津唐山乐亭非常活跃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带到关东来了。此后经过十几代民间艺人努力探索开掘兼收并蓄,逐渐弄出个戏曲不戏曲曲艺不曲艺这么个艺术形式。有大评论家说,人类改造自己的活动就是艺术。艺术家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养育一方艺术。按这种说法,二人转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猪肉炖粉条子、粗犷豪放的东北人创造的民间艺术。东北二人转虽说比不上京评大戏,可它毕竟是东北人自己的艺术。东北人就是喜欢它,从呱呱落地听到妈妈哼哼的摇篮曲,到姥姥门口唱大戏,耳濡目染的都是它的曲调。谈古论今讲瞎话教育子女都用它的故事。东北二人转近二百年历史,它号称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还有二三百个民歌小调),有将近三百个传统段子。它差不多移植改编了中国各大剧种所有优秀的传统剧目。它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思想道德观念。诚然,它不是阳春白雪,却也不是和者盖寡。就算它是下里巴人(用现代人说就是草根儿或山寨),可它有一代又一代代关东父老乡亲的养育呵护。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像东北二人转这样受人民爱戴有如信仰宗教的地方戏曲(曲艺)。然而,历史走进21世纪初,它已然面目皆非了。它像一座大厦顷刻间倒塌了…… 当然,一切艺术都将经历从诞生到崛起,再从辉煌走向衰落,直到消亡的历史过程。时代将重塑一切艺术的形象。东北二人转也逃不过历史即时代的重塑。只是它的衰落似乎来得过于急促,也因此显得更加悲壮,更加令关东父老乡亲无可奈何伥然若失。究其原因,那就是历史即时代还借用了一个巨大的无型的推手!那么谁是这个推手?就是东北二人转像母亲一样用乳汁哺育过的那些不肖子孙。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专业二人转演员,还是二人转民间艺人,他们都是吃二人转的奶长大的,却充当了东北二人转掘墓人的角色。而尤其是时下正青春年少、活跃在大中小城市以及乡村二人转舞台上的所谓的民间艺人。前面我说过,他们已经偏离了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他们将东北二人转异化成不唱二人转段子、四不像的怪模怪样的杂耍。是他们把东北二人转糟蹋得不成体统。推手或者叫始作蛹者是他们,但是罪责却不在他们。罪责在那些高喊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实则整天想亲吻赵公元帅的搞意识形态的人们。还有就是某些立体传媒,他们也摆脱不了责任。不知是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低得可怜,还是因为受利益驱动,搞出一些所谓的二人转栏目,只比小剧场演出最低级下流的杂耍强那么一点点。或许有人说观众喜欢这类杂耍,其不知真正喜欢看二人转演员搞那污七八糟的能有几个人?许多人是带着传统心理去看二人转的,看了那些脏玩艺儿就后悔,发誓再也不去看,这或许就是小剧场上座率越来越低的缘故。在下今天把话说到这,假如小剧场里的杂耍继续这样演下去,即使政府主管部门不去干扰,有朝一日二人转真的就进历史博物馆了。不信可拭目以待。反正曾有平面媒体报导过,某“东北二人转”代表人物去外国演出,可是弄得不怎么体面。我还听说某东北二人转团队在北京演出,遭到北京市民、离退休大爷大妈们的唾弃。我想这不是东北二人转这朵花的过错,而是那些搞低俗下流杂耍艺人们应得的下场! 打住。在下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倘若有人觉得伤了耳目或神经,就当臭屁把我放了吧。
( Mon, 31 May 2010 21:30:58 +0800 )
Description: 《老大的幸福》刚刚热播过,有的地方台仍在跟热。央视一套继《乡村爱情故事》3之后播《老大的幸福》,喜欢看热闹的人就说范伟PK赵本山。其实应该说央视按计划排列的,让他们PK一下也没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仁者去见仁智者去见智也没什么不好。可我写此博文,却不想担什么罪名,因为赵本山是我们东北的骄傲,我们东北人啥时候也不会说本山大叔毛病的。我仅就《老大的幸福》说三道四,相信范伟先生是不会跟我计较的,或许看到我的博文,他会一旁偷着乐呢! 首先,《老大的幸福》的戏剧结构很招人看,按着人物关系就是戏的说法,该剧很传统、很有戏。全剧围绕老大的幸福这个主题展开,让老大同他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之间的手足亲情通过矛盾的产生到解决,完成了戏剧的起承转合的过程。整个戏剧过程是对人性真善美的深情讴歌,而对人性假恶丑只“轻轻地”讽刺了一下。故事从在北京发迹的老二傅吉安想回老家顺城祭奠亡父母、顺便探望有抚养之恩的兄长开始,而此时老大已经救了梅好一命、收留了梅好母子。当祭祀活动结束,傅吉安做出接他们的大哥进京城享受幸福时,对梅好母子如何安排,就成了戏剧的一个悬念。接下来因梅好母子在顺城宾馆维持不下去,不得不进京找老大时,以老二傅吉安为首的四弟妹,便千方百计拒绝梅好,原因是梅好的儿子乐乐是个“无底洞”,将影响大哥的幸福。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靠人物个性做动力,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人办什么事情、什么人有什么故事”。老二傅吉安这股势力,经过一番煞费苦心的努力,终于将梅好母子从老大身边赶走。按常理,弟弟妹妹伤透了老大的心,剥夺了老大的最爱,老大应还以颜色。然而,老大仍念念不忘长兄如父,总是惦记着能帮弟妹们尽一点责任才肯回老家顺城过在他看来最是幸福的生活,直到接连挽救傅吉安性命、整合傅氏兄妹人心、财力,才放心地离开北京。而临行前,恰遇梅好同夏总结婚,老大又将乐乐带回顺城,让梅好安心去度蜜月……这样一个感恩兄长的故事,我们在文艺作品中没少看见过,我们不能不说它的主题很深刻。然而,就是这样的人物关系,这样的主题立意,能感动现在的年轻代吗?他们会喜欢吗?反正据我观察,能和《老大的幸福》产生共鸣的多半是中老年人。是的,《老大的幸福》对时下年轻人仅仅是隔靴搔痒或曰对牛弹琴而已。因为当今社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这样的人物关系早已不复存在,那些独生子女们,倘若没人逼迫,他们绝对不会为老大卖命似的表演倾注感情、捧场叫好的。 其次,《老大的幸福》对人物的把握或塑造应该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傅家兄弟妹五人及梅好、辛总监等,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烙印。老大的乐善好施、傅吉安的冷酷无情、傅吉兆的本份为官、傅吉星的追名逐利、傅吉平和辛总监迷茫的爱情之旅、梅好的知恩图报等,给影视画廊增加了好几位新面孔。如果站在“一部电视剧作品能留下几张鲜活的面孔便是成功之作”这个角度看《老大的幸福》,那么它算得上是成功之作。在这里,我还想说编剧给观众设计了一个会说话的活道具:自闭症患儿乐乐。乐乐将剧情紧紧地吸引到他的身上,乐乐即是核心道具又是贯穿全剧的戏核。他像《红灯记》中的红灯,却比红灯更具人性、更能呼唤良知。相比《乡村爱情故事》,这是《老大的幸福》一个可激发人们心灵情感的支点。乐乐象一块试金石,象制约人们情感的底线,即验证一个人是否有人性、有人味儿、有良知。 最后,我想说《老大的幸福》让人看后不敢叫绝的是范伟对典型人物“老大”的塑造。应该说“老大”这个人物有他的真实性或者叫真实意义。然而,或许是范伟在舞台、屏幕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看了他演的“老大”,总觉得“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不由得想起《刘老根》里的“药匣子”,想起《马大帅》里的“范德彪”。还让人联想到赵本山演的几部电视剧。赵本山有时直接授意编剧将他擅长演的什么瞎子功夫写进戏里。相关媒介曾谈过,范伟对剧本中他的台词做了不少加工润色。有些台词特意上了韵。恕我口无遮拦,恰恰是范伟先生加进去似乎搞笑的部分,把戏剧主题给冲淡了,而且让人有卖弄之嫌。就是说非但未能给点睛,还给蛇添了许多足。我想有些老艺术家都知道千方百计超越自我、跳出自我的道理。你费了很大的力气,观众认为你还是范伟,观众甚至说“你会那点玩艺儿”总想法“的色”出来,你说这不就叫费力不讨好吗?说千道万,我想范伟等东北二人转演员们,要真想在电视剧或舞台艺术上吃口饭,最好还是蜕掉包裹在身上那层厚厚的茧子,否则,“你换上马夹我照样认识你!”那么靠什么东西实现艺术上质的跨越呢?当然是艺术修养了…… 打住吧,这是老朽一家之言,倘有得罪,就当胡说八道吧。
( Tue, 8 Dec 2009 09:03:33 +0800 )
Description: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白云苍***指挥间。而对于一个人,则是一段漫长的岁月,甚至尘封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一位已届天命之年的人,十年光阴很快就从指尖滑过去了。牙齿在一个一个脱落,血管在一天一天硬化。渐渐浑花的双眼看不出夕阳的美丽,即便是火烧云,也激不起生命的浪花。当然也有例外。有人大器晚成,悄悄地迎来人生新的起点,生命之树绽放出第二青春期。我当介乎于二者之间,既无第二青春期的绽放,也没感觉到末日的到来。一如即往,匆匆行走于一个让我有喜有忧的过程之中。 当有人议论2000年是20世纪最后一年还是21世纪头一年的日子里,我被意外地打入另册。那时有种说法叫做“一刀切”,尽管我拿的是职称工资,也被切下来了,没到法定退休年龄,便光荣地下岗。那年是“杀鸡”,当然不是为了给猴子们看,因为猴子们上一年就“二线”了。一些人被宰割的时候,另一些人肯定欢天喜地,他们感谢上苍将他们推到了舞台的前沿,很有点儿“资本家已经捞一把了,现在该轮到我了的”意味。然而,他们却没意识到,说不准哪一天,他们也会步我等后尘,被依样画葫芦,被毫不客气地切一刀。这个切一刀,实在是太高明了,真的不知道谁是始作俑者。反正我觉得是官场上的一种无可奈何,更是官场的急功近利。提拔干部论资排辈,往下拿不分是非功过,一刀切下去,省了多少事,也解决了许多问题。尤其是腾出位置来,一个位置能换多少银子!因为早就看到轮大襟也该轮到我了,所以并不感觉突然。第二天没发生仍旧夹起文件包要去上班的事情,也没感觉到的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然而,当在大街上遇见熟人时,还是下意识地对自己说,你已经穷途末路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面对天地还是拍拍良心,我很坦荡从容,俯仰无愧,无半点失落感。只稍稍调整一下心态,仿佛掩埋些许不愉快的记忆,简略擦拭一下心灵深处沾染着的尘土,便轻松地上路了。 十年间,我用最多的时光去读书,在书山上漫步、徜徉。读书成了仅次于吃饭的第一需要。我读莎士比亚,读鲁迅、曹禺,读陈忠实、贾平凹,读《红楼梦》,读《新文化报》中的“引体向上”、“不惑人语”、“立定跳远”、“黄金眼”、“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压伤的芦苇”、“举重若轻”等时尚精品。有些文章竟剪下来贴成“书”,挤时间重读。读书之外的学习便是看电视剧,我在电视剧里每天至少耗去两个多小时。好像说得出叫得响的国产电视剧都欣赏过、仔细研究过其成败得失。新近央视播出的台湾三部长篇电视剧,总共五百多集,前后只差四集没看。我想,假如上帝再次进行末日审判,如果看见我从他身边走过,他一定会说:这个人选择了读书、看电视剧为生命中的第一需要,那就不要再赏赐他什么东西了,就让他永远去读书、看电视剧吧!往事真是不堪回首,连我自己都被那种嗜书如命、孜孜不倦的精神感动了。读书、看电视剧,使我的思想与时俱进,且不断吐故纳新。也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当然,最多的收获还是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怎样去寻找去超越自我,懂得不是不与小人计较是非恩怨,而是你根本就没必要去和你都替他悲哀的鸟人去计较。 较比读书、看电视剧稍稍少用些时光的便是写作。我不敢以作家自诩,更不敢给自己冠以国学家的头衔。我知道,退下来之后,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好在我赶上了电脑时代,不需要在方格子里边跳舞,而改在键盘上敲五笔。十年间,我大约敲了五百万字。这些字大多是文艺作品,也有几十万字的官样文章。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时搅拌在一起,有时各行其道。我好像不知道什么叫疲劳,更像在历史和现实一条条隧道里穿越。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长篇历史小说《洪皓传》以及电视连续剧《洪皓》(与他人合作)的创作过程。四十四万字,修修改改,折腾来折腾去,总计敲了二百多万字。再加上校对,相当于干了四百万字的活计。从不戴花镜,到用二百五十度花镜,直到配上三百度花镜。我知道,人们早已不再将作家、诗人奉为神明。我的写作差不多被我周围的所有亲朋好友不屑一顾,而尤其被那些权贵们耻笑。他们看着你的样子,很像是在说,这老东西真缺心眼儿,你看我……我简直是在苦苦地燃烧着生命的蜡烛。然而我相信,那些叫作品的东西迟早会将腐朽化为神奇,并将延续我的生命。因为我毕竟付出了,付出就该有回报。苦难的风暴一定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 2008年伊始,我更新了电脑,并且涉足网络写作,试图开创属于一个写匠的新天地,寻找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话语权。写过三篇博文后,居然除网易小编外无人问津。于是我在笔记本上写道:网络写作不啻是在寂寞中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孤独中拷问自己的灵魂。当然,你无需掩饰期待陌生人造访的渴望。然而,当这种渴望化作乌有时,你应该坦然做自己文章忠实的读者。时隔不久,我终于有了网友,有了知音。尽管与那些网络精英们的作品存在差距,但我还是要感谢网易博客为我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当然,我更感谢那些将我“逼良为娼、落草为寇”的朋友。是他们强行改变了我“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命运。是他们给予我一片心灵的天空。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博客逐渐热闹起来了。我的一篇略评台湾长篇电视连续剧《再续意难忘》竟然有570多人点击阅读,网易小管将我的博客升为九级。不是说知足常乐吗?我现在很知足,我周围年轻轻的红男绿女们,好像还没达到三五级的水准。 其实,即使网易不举办十年什么活动,我也想把自己十年间走过的足迹总结一番。过去的十年,有光明和彼岸伴随着我,当然也有阴暗和烦恼与我形影相吊。在《洪皓传》出版的日子里,我被病痛还有灾难几乎搞垮了。然而,上帝似乎很关照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我,而且时常在我的耳边提醒:但求平安是福,且记防范小人。当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小人让君子防不胜防,最终还是被小人暗算。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里有这样一段至理名言:“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这段文字是我从网络文摘里抄来的,倘若早些时候读过,就不会遭遇尴尬了。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我自岿然不动,小人其奈我何!好在一切都将变成记忆或者失忆,现在每天醒来时,太阳依然从东方升起来,照旧打开我心灵的窗子。更何况我时常怀着菩提之心,对于小人同样宽宏大量,因为我没有同他们斤斤计较的时间。我总要面对新的一天。我不仅对过去劳累的十年没有遗憾,且对未来的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的生活充满信心。我会将我的博文写作进行到底!网易小管,你敢和我打赌吗?
( Thu, 26 Nov 2009 20:18:10 +0800 )
Description: 她名叫何佩琦,是台湾长篇电视连续剧《再续意难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此人可恶到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反正只要是对可恶女人用的词汇,都加在何佩琦头上,我敢说一点都不过份!我真的很纳闷,台湾电视剧写手们怎么挖掘出这么个人物!我读到过的文学作品也不算少,搜肠刮肚使足了劲去寻找记忆中的坏女人,可他们谁都比不上这位何佩琦。前两天早晨,问我们晨练三人行中的另两位,你看到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可恶的女人是谁?同样我也将这个问题问过我家的“顶头上司”。他们有说《红楼梦》里王熙凤的,有说《水浒传》中王婆的,当然也有说赵姬、武则天、慈禧的。可是在我看来,倘若将古代中形形***的坏女人都加在一起,或许能赶上这个何佩琦可恶。当然,前些时候曾经播过的台湾电视剧《我最爱的人》中的陈秋美、《天地有情》中的郑秋华之流可稍逊于何佩琦。笔者何以对电视剧中的一个人物如此深恶痛绝,乃至口诛笔伐呢?实在说,是《再续意难忘》的编导者给受众奉献了一位典型化女人形象,也使得如笔者有菩提心之人与网友一起厘清何佩琦这个女人的本质、本性。 何佩琦出场是在王胜志跳楼的那个偶然的机会。她的车子停在天成集团楼下,王胜志从楼上张下来,正正好好砸在她轿车盖子上。于是,何佩琦一点一点的走近了豪门王家。接下来,王家所有人都受到过何佩琦的算计。她在企图跟王胜志发展关系过程中,伪装得极其巧妙。她在王胜志挖天成集团墙角时立下功劳,而尤其在天成集团投标海港城工程时的种种表现,让她走进了王家。在失去王胜志这个靠山后,她紧紧抓住王老太太,迫使王胜天与赖丽珠离婚,表演了一出不露蛛丝马迹的去国外生孩子的闹剧。何佩琦的第三番重头戏则是当她根本就没生下孩子、将王老夫人气病后,带走天成集团百分之十股份逃亡,被阿水追得走投无路时逃至蚯蚓(杜文杰)手下,被蚯蚓玩弄于股掌之中。于是她跟蚯蚓玩韬诲,抓住阿超哥,置蚯蚓于死地而后快。何佩琦的最后戏是企图拿到王胜志的遗产。她把王老夫人气得险些没命,她叫王胜天哥,简直再也没有人能比她叫得亲切。仔细回想一下,何佩琦是在《再续意难忘》(一)里大约三十多集才出现,可被害的男人女人得不下二十人。剧中凡是跟她有过交往的人,都受过她的暗算或伤害。而种种伎俩阴谋手段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钱,难怪被人称作是钱鬼。 先说男人。何佩琦刚一出现时,她的父亲曾说过一句话,就是又去台北找她干爹了。干爹是那么好认的吗?花干爹的钱,就得由着干爹玩弄,或者帮干爹干坏事。她伙同她的干爹害李佳佳的爸爸李世民。李世民的公司都被何佩琦骗没了,还失去一只胳膊。而当李世民和赖丽珠邂逅、赖丽珠暂住李世民家时,何佩琦制作了李与赖的丑闻。到头来,李世民虽然讨回一部分钱,但他所蒙受的损失真是刻骨铭心。第二位是王胜志,前面已经说过,何佩琦利用完活着的王胜志,还要利用死去的王胜志。她曾带着王胜志的灵牌到王家威胁王胜天,真是够恶毒的了。第三位是蔡进炮。阿炮好色,何佩琦便将计就计,将海港城工程的标底偷了出来,而且直到最后,自称为天之骄子的阿炮也没睡成何佩琦。第四位则是李文华,她与李相互勾结,各怀鬼胎。他们将王家医院基金会的钱往外划转。第五位是杜文杰,第六位是安伦,这父子二人曾利用过何佩琦,但最后却败在何的手上。第七位是阿超,阿超原本要金盆洗手,何佩琦却还想弄王家的钱,阿超外出喝闷酒,乃至死于阿德手下人的乱棒之下。第八位是雷公老大,雷公老大二次进监狱,就是何佩琦搞的鬼。第九位是阿德,第十位是王胜天。女人呢?何佩琦硬是将王老夫人骗得像喝了迷魂汤似的,最后王老夫人见到何,就像见到恶鬼。赖丽珠被她搞得不得不与王胜天离婚。王家少奶奶陈珊妮先前以为她是好人,甚至听信她的挑拨。她与李佳佳在王家斗了一个回合,最终以李佳佳自己倒霉结束;第二个回合是在杜文杰那里,她受尽了李佳佳的侮辱,然而,当她拿到李佳佳跟王天助在一起的证据后,又因有阿超帮助,受到杜文杰的重用,从而取代了李佳佳。 何佩琦可恶,集中到一点,那就是想办法捞钱。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她可以采取女人以及男人们能用得上的种种伎俩。何佩琦很懂得挖掘自身的潜力。她知道自己色相牌子还算很靓的,对那些较她年龄大的(干爹之类)男人很有吸引力的。她将王胜志带到家里(是她装模作样子的地方),然后半推半就地成了王胜志的女人。她要抓住蔡进炮,在蔡面前将她露得很深的乳沟凑在蔡的眼皮子底下。她想利用阿超时,同样挑逗阿超。何佩琦的第二个特别之处就是巧舌如簧,你就找不到比何更会说的女人。死人她能给你说活了,多么好的人她都能把你说得一无是处,而多么坏的人她都能说得特别的好。何佩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极善于观言察色,她能隔着衣服猜到你的心里在想什么,说她是个很优秀的心理学家,一点都不过头。何佩琦的第四个特点是专干挑拨离间的勾当。当然这种勾当对女人更为重要,因为女人更容易被挑拨。何佩琦的第五个特点是欺软怕硬。王家除王胜志之外,其余的从老夫人以下,全都被她吃定了。尤其是王胜天,任由着何摆布,差不多是有求必应。杜文杰拿她当条狗驱使,为了保住命,不得不把她的钱大多交给了杜。而当她和阿超的计划暴露,被蚯蚓抓获时,为了活命由着蚯蚓祸害。何佩琦被阿德欺负得更惨,后来竟然成了专为阿德敛财的奴才。最后,何佩琦过河的钱都被雷公老大要得一干二净了。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猫咬猪吹包空欢喜一场。如果说何佩琦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性的话,那就是王胜天把她感动了,不再想从王家搞到钱了。这或许是编导者想到再歹毒的女人也有她的另一面,如果最终还是处心积虑地去害王胜天,似乎就不尽情理了。这也是编导者人性美的一个亮点吧。
( Mon, 26 Oct 2009 22:09:24 +0800 )
Description: 台湾电视连续剧《再续意难忘》中蔡进炮的典型意义再认识 观台湾电视连续剧《再续意难忘》(一),黑社会老大蔡进炮罪大恶极。他横行乡里,在嘉义网罗一些小弟,出入酒吧歌厅,泡妞斗殴,大发不义之财,进而竟然杀害无辜至月凤一死二命。被警方逮捕、检方起诉、法官判刑十五年。十五年牢饭未能使其醒悟悔过,刑满释放后到台北发展。当然,蔡进炮不仅不想“转型”,更不希望“漂白”,而是用他熟稔的黑道伎俩去攫取黑金。因其子杨建志与王胜志养女婷婷婚姻事,同王家结下深仇,随后相继杀害了赖素绫、王胜志,将月虹与阿水未出世的儿子踢掉,派小弟追杀他的女婿江文冰。因逃避月虹阿水夫妻追杀以及警方侦办,回古坑没有名份(蔡在嘉义睡过的、为蔡生有一子的善良的女人)的前妻杨淑珍处,随后便遭杜文杰(蚯蚓)父子搞得失去妻子阿玉和绝大部分资产。经前妻杨淑珍苦口婆心劝说和感召,蔡进炮开始放下屠刀,专心念佛。在接下来的《再续意难忘》(二)里,蔡进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成了编导者赋予给蔡进炮这个恶魔的典型意义。这种典型意义能否立得起来,能否得到受众的认可,要看编导者怎样在不违反艺术创作规矩的情况下煞费苦心地自圆其说。 说起来,编导者应该对自己的人物最终结局有个总体把握。其实,编导者早在第一部里已然处心积虑地给观众设下了套:就是蔡进炮对他做黑社会大哥已经有所觉悟。他心里边非常明白,自古没有白头贼。一个恶贯满盈的流氓是不可能寿终正寝的。其中在对待女儿妞妞与他捡来做小弟的江文冰的婚姻问题上,之所以持绝不允许的态度,即使阿冰被骗给蔡进炮捐了肝,救了蔡进炮的命,也休想得到他的女儿,那就是他不想让女儿过为自己丈夫提心吊胆、而最终失去幸福的日子。这不啻是在告诉人们蔡进炮深深地懂得江湖是一条不归之路,这理所当然的是蔡进炮放下屠刀的主要的内在因素。那么,促成蔡进炮放下屠刀的外在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他的前妻杨淑珍。编导者赋予杨淑珍十全十美的贤妻良母式的性格。杨淑珍善良温柔、忍辱负重、菩萨心肠。但是,她对流氓成性的男人蔡进炮种种罪恶,却丝毫不留情面。她以柔克刚,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在蔡进炮走投无路时,不是嫌弃怨恨,而是张开女人的襟怀接纳有负于自己的男人,从而感染、感化、感召男人放下屠刀
。我们知道,台湾的主流文化仍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传统信仰依旧充斥着台湾民众意识形态的每个角落。杨淑珍就是用在我们看来迷信色彩特别浓厚的说教去教育蔡进炮。她凡事都要到佛祖菩萨面前拜拜,她替坏男人在佛祖菩萨面前祈祷。皇天不负苦心人,杨淑珍居然使蔡进炮也去佛祖菩萨面前忏悔,有事无事都抱佛脚、读佛经、数菩提子。俨然佛祖菩萨的忠诚信徒。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对罪孽的认识是改过自新的开始。蔡进炮心甘情愿回到古坑他的前妻那里,而且任由前妻杨淑珍摆布,就说明他对自己的罪孽已经有所认识,从此他便踏上赎罪的艰难道路。第二个让蔡进炮放下屠刀的是大象。大象是蔡进炮黑道上得力的助手,大象是替蔡进炮挡子弹死去的。当他面对大象的天真活泼的儿子失去父亲的痛苦时,忍不住伤心落泪。他在医院外面在为大象生命担忧时,遇到一个七、八岁的顽童,顽童说他不是坏人,让他非常意外,当然也非常内疚。第三个让蔡进炮放下屠刀的是他的女儿妞妞。明明是他指使小弟杀害阿冰,却对宝贝女儿妞妞起誓发愿说不是他的指使,而当后来他与妻子阿玉反目成仇,阿玉当着他们的女儿面揭露事情的真相,女儿从此拒绝认他这个父亲时,连与安伦的婚礼都不让他参加。这对蔡进炮的打击是最刻骨铭心的,也是非常悲哀的。第四个让蔡进炮放下屠刀的则是他儿子大炮。大炮曾经为蔡进炮种种罪恶行径无奈,很多时候大炮要替他的流氓父亲给人道歉。第五个让蔡进炮放下屠刀的是婷婷。当王胜天家决定状告蔡进炮,而且,王胜志的养女婷婷精神病康复,要出庭控告他时,使他开始悔恨自己的多行不义。蔡进炮知道他的罪孽属于十恶不赦,再吃牢饭已成定局。他不只想改过自新,而是想认罪伏法。于是,当他将儿子的婚事商定妥当、对女儿百般叮嘱后,去警方自首,甚至赖在警局不肯回家。因王家拿不出确凿人证物证,一审判蔡进炮无罪释放。此后,蔡进炮仍不抱侥幸心理。他只是趁婷婷准备二审上诉期间,向王胜志、赖素绫的神灵请罪。此时的创编者给了蔡进炮三次赎罪的作为:先是答应随婷婷去庙里向死者神灵认罪,叩头忏悔。往日黑社会老大,能乖乖地跪在死者神灵下,真诚地认罪,可见其悔过自新的决心。其次,蔡进炮冒着自己被撞死的危险,挽救了婷婷的生命,很让婷婷感动。第三,当蔡进炮在报纸上看到王家财务发生困扰时,匿名邮寄到天成企业一亿台币,这三次赎罪的作为,终于使王家及婷婷二审放弃上诉。民不举,官不究,于是,蔡进炮便成了地道的无罪之人。 一个罪大恶极、涉嫌三条命案的流氓,不仅不要偿命,连坐牢都免了,哇!杀人不用偿命,台湾真是流氓的天堂哦!当然,我们怎么说心里还是很明了,真正让蔡进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是编导者。按佛家思想,放下屠刀的那一刹那,他的心里就有佛祖了,他就是佛了。然而,编导者似乎想到要让蔡进炮真正永远放下屠刀,还必须有一个过程,乃至几个反复。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难移而不是永远不能改变。蔡进炮几次找蚯蚓讨说法,但是,正如蚯蚓所说,一个过了气的流氓活的真是可怜,没有一次占到上风,不是被打住进医院,就是被拳脚相加后扔到大街上。当他的女儿、女婿、儿子,以及李爱玉被蚯蚓害得忍无可忍的时候,他重操旧业。那一脸的凶像和在众人面前说大话的样子,一个活脱脱的流氓形象再次站到观众的眼前。蔡进炮伙同他的女婿阿冰,开始了针对蚯蚓的秘密监视跟踪,后居然与蚯蚓狭路相逢。在这一节戏里,我们看到了编导者给予蔡进炮一个十分精彩的细节:用***逼着蚯蚓却哆嗦着下不了手!蔡进炮似乎看到了那几位被他害死的人,那一刻蔡进炮真的成了佛,而由于他未能抓住天赐良机,才使他的女婿阿冰最后悲哀地死在蚯蚓的***下。至此,编导者的目的达到了,一个放下屠刀立即成佛的形象树立起来了。那么,蔡进炮这个人物受众会接受下来吗?我想,受众应该可以接受下来了。原因是已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不要说别的,因为他蔡进炮被判十五年刑,而让亲家公、亲家母说数落一顿就数落一顿,倘若继续为非作歹,那他还活人不?编导者为了蔡进炮这个典范,用上了十八般兵器。法律、道德、宗教、亲情、伦理、正义等种种力量都作用在蔡进炮身上,所以,无论你怎样挑剔,也无法否认蔡进炮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再者,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不可能与当局法律唱反调的,必须要为政治服务的,否则,艺术上再高雅,政治上依照编导者随心所欲去编创的作品,是不会让你堂皇地见阳光的。作为黑社会老大类的人物,在屏幕上,应该是不同面孔不同性格不同结局的。在这方面,台湾编导者们的艺术功力,肯定高大陆同仁一截。我想,在艺术创作上,我们尽可以从台湾电视剧上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蔡进炮放下屠刀成佛的典型塑造,就够我们消化吸收受用了。
( Sun, 4 Oct 2009 11:48:41 +0800 )
Description: (相声)
B:哎!我说你这是干什么呀?A: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出头呢?B:见面没说上两句话,你硬把推到台上来,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A:我这是给你搭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老年朋友们,这位是我的老乡,姓裘名实字真理。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B:咱们俩小三十年没见面了,让我怎么介绍你?A:你这人真草根。来,这是我的名片,你给老年朋友们念念。(A将名片给B)B:侯彦武,笔名侯乐天侯太白侯东坡……A:接着往下念。B:哎,我说你能不能谦逊两角钱的?A:我这不是很谦孙吗?我还有职称职务成名作品……B:打住!我说侯兄,你说什么很谦孙?A:对呀!我是很谦孙的。B:好了好了,你就谦孙吧。A: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年朋友难得一聚,今天我们两个来台上献演。B:你自己在这“现眼”吧。(要走,被A拦住)A:我一个人怎么献演呢?帮个忙,咱们给观众表演一段相声。B:你可饶了我吧,本人没那个天赋,不想在这跟你一起丢人现眼。A:今天我是主角,你当我的配角,咱们即兴献演。B:好吧,我今天是冲台下的老年朋友们,不然我可没时间陪你。A:这就对了。我敢跟你打赌,你今天陪我说段相声,明天一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就呱呱(读成瓜瓜)落地了。B:那叫呱呱落地!A:反正你就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了,瓜瓜呱呱都一样。裘真老弟,咱们先从我跟你爹在屯子耕读小学教学时的事说起。B:我看你现在除了血管硬化,再就剩下回忆了。A:回忆总是非常美好非常幸福的。记得我跟你爹在一起教学那会儿,你爹总好咬文嚼字,动不动就跟我较真。B:我爹都怎么跟你较真了?A:那年***最新指示发表了,你爹拿着报纸对我说,***教导我们不要求全责备。我一看忙给他纠正。B:你怎么给我爹纠正的?A:我说你瞪大眼睛瞅瞅,***说的是不要求,全责备。B:求全责备是成语!A:什么成语呀!***说的就是不要求,全责备!B:好好,不要求,全责备。A :还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跟你爹说,林彪死了。B: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国投敌飞机坠毁了。A:不对不对。我听得明明白白,是闻什么有毒的气体,然后出一身冷汗死的。B: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坠毁。A:胡说!这事绝密呀,就两个人知道。B:哪两个人知道?A:孔孟知道,还有中庸知道。B:这什么呀?孔孟之道、中庸之道是……A:对,就孔孟和中庸两个人知道!B:我说侯兄,你可太有才了。A:你爹当时就这么夸我的。我跟你说,我年轻时是真有才呀。B:那你跟观众说说,你年轻时都有什么才?A:我在诗书画摄剪等等都有很深的造旨呀!B:等等。你啥时候学会造纸了?A:我不会造纸。我是说在诗书画摄剪等艺术上我有很深的造旨。B:好好。在艺术上你有很深的造纸。A:公社革委会吴副主任,就是这么肯定我的。B:除了诗书画摄剪,你还有什么别的特长吗?A:我告诉你吧,其实我的强项是朗诵诗词。B:我好像听说你很喜欢出风头。A:这什么话呢!你爹知道我,有一次我们学校搞个一百多人的诗歌联唱,那诗都是我朗诵的。B:能朗诵诗歌很了不起。A:我的膛音特别浑厚。战士指看南奥,更加忧忧忽忽。B: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A:越南和澳大利亚不都在南方吗?南方雨大,那云彩在天空飘荡,忧忧忽忽的。B:什么呀?南粤是指广东!还忧忧忽忽,你当睡摇车?A:你跟你爹一个毛病,难怪你叫裘实。B:***诗词你还会朗诵哪首?A:我还会朗诵清平乐(LE)……B:清平什么?A:不是清平乐乐清平吗?B:这是词牌名,在这里读(YUE),音乐的乐。A:清平乐嘛!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这清平乐我都乐大半辈子了,没有一个人说我读错了。B:我说侯兄,咱们随便找个观众问问,看到底是乐还乐?A:算了算了,你别难为观众了。哎,记不记得在咱们屯子插队的师大的张教授?B:怎么不记得。他是专门教宋词的。A:我当着他面读清平乐乐清平,他都没说什么。B:人家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臭老九,敢挑你根红苗正的错吗?你这人也不自觉,当时人家啥神态你都看不出来。A:他当时面对我笑得很拦介。B:我说那拦介两个字怎么写的?A:那拦字是像九字似的旁边有个监字。介字是九字旁放个介绍的介。B:观众朋友,能不能告诉这位侯先生,他说的这两个字念什么?(搭架子:应该读作尴尬)A:不是拦介呀,不好意思。B:以后别再拦介了,不然谁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哪儿的方言土语。A:行,以后我不拦介,我这个尴尬。B:那你还有什么才?A:我会写二人转。那年下岱吉电灌站合闸放水,公社革委会吴副主任让我给写个二人转。B:能写二人转可不是一般战士。A:就是嘛!全公社二万八千八百九十六口人,吴副主任怎么就点名让我写呢!B:你写出来了吗?A:一个晚上我就写出来了。吴副主任夸我说,侯老师是真有才呀!B:还记得头一句胡胡腔唱词吗?A:那能忘吗!头一句胡胡腔唱词是:下岱吉电灌站哪整的好啊…… B:这什么唱词呀!那个二人转排演了吗?A:县文化馆来个辅导干部,说我那二人转尽是水词儿,三条腿、不合辙押韵,还什么倒字,没法配曲子。B:遇到行家了吧?A:什么行家呀!他是 鸡蛋里挑骨头。怎么水词儿了?我写的时候也没往里掺水呀!再说三条腿不比两条腿稳当吗?不就是咿呼咳呀呼咳儿唱吗?不合辙押韵就不行吗?还倒字,我看哪个字都立着呢,都没倒。B:你就这么跟行家说的?A:我是搁心里边这么说的。B:这么说没排演了?A:我看那两个演员和导演都不是唱二人转的料,我怕被他们演砸了。后来正赶上公社吴副主任让我在庆祝大会上给念贺信。B:吴副主任还挺信任你呢!A:那是了。吴副主任夸我是全公社的第一支笔、大秀才、大诗人。B:那念贺信的差事非你莫属了。A:对呀!那天我拿到贺信瞅了几行,我就上主席台电喇叭前面。B:那叫麦克风!A:是,麦克风。我试着吹两口气,又敲两下,确定有动静了,我大声朗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干咳一声)子牛。B:中间咳一声是代表那个孺字吧?A:***哼哼教导我们说……B:是谆谆教导我们说。A:我说你这个人真不讲究。说好我是逗哏的,你是捧哏的,你能不能捧着我说?B:好好,我捧着你说。***哼哼教导我们说什么了?A:不要求,全责备。B:对,不要求,全责备。侯兄,我听说后来你被调到市文联当编辑了?A:是呀!我这个千里马遇到伯乐了。B:是那个吴副主任吧?A:真让你猜着了。我当时很谦孙。B:你是怎么谦孙的?A:我说我对编辑工作是白帽子,什么都不会。B:吴副主任怎么说的?A:吴副主任说,什么都不会才能当编辑呢!只有外行才能领导内行!你大胆干,在干中学,我给你撑腰。B:这伯乐真造一气。那你就给他来一个光屁股撵狼,要不光屁股推碾子!A:怎么说话呢?我得给吴副主任,对了,那会儿是吴副主席了,我得向吴副主席负责。B:吴副主席这么欣赏你,你是不是给他送礼了?A:那时候不兴送礼。我跟吴副主席是……B:哦,我好像听我爹说过,吴副主任既是你表姐夫,又是你大舅哥。A:也不全因为是亲戚,关键是我能真心实意向他负责。B:我看你跟吴副主席好有一比。A:怎么好有一比?B:你们两个是弯刀对准瓢瓢菜,瘸驴驮个破口袋。A:你是忌妒我。B:哪百辈子的事了,我还忌妒你。你是怎么个负责法?A:我大刀阔斧,为所欲为。B:这下子你是操纵生杀予夺大权了。A:我编稿子时,最恨有的作者觉得好不错,动不动想难为我。B:说几个事让大家伙听听。A:有位老兄据说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写篇小说,上边有力比多这么个词,我一见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是存心考我吗?我当机立断,砍掉!B:你知道什么是力比多吗?A:就是比谁力量多呗!B:力比多是指男人的性能力,你给砍掉还能是作者原来的意思吗?A:我不管。还有一次,有位全省很有名的老作家的评论文章,被我给删掉两个字。老作家见到他的文章后,竟然专门找上门来质问我。B:怎么问的?A:他说你砍了我两个字,是拔了我两颗门牙!B:老作家写作惜墨如金,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不能随便乱改。A:我可就给他改了呢!我当时让那老作家张开嘴,我说,你这四颗门牙不都好好的吗?B:你真造一气!A:那老作家跟你说的一个字都不差,夸我真造一气。还有一次,文联出本诗集,那让我改的!B:那些作者就都由着你胡编乱改?A:怎么是胡编乱改呢!不过,其中有位精神病患者,气哼哼地找我来了。B:是为改他诗的事吗?A:是呀。他说他那是藏头诗。八句诗的每句头一个字连起来是一句话。B:什么话?A:是我的精神病痊愈了。B:是用诗表达他大病痊愈喜悦心情,你给改过来呗。A:改是改了,可这位患者从此在诗坛中消失了。B:你这不是造孽吗!A:没那么严重。别说一个精神病患者犯病了,死了张屠户,不吃浑毛猪,缺谁都不影响我当编辑。我告诉你吧,由于工作联系面广,我被省里六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B:哪六大家协会?A:省作家、民间文艺家、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和楹联家六大家。B:你没加入省修改家协会吗?A:省里眼下没成立修改家协会吧,要成立,我就能加入。B:仕别三日,真得刮目相看。A:这算啥呀,我的小传被八种世界、中国的精英、名人大辞典收入。我还荣获中国当代诗神的桂冠。B:我知道,你那是花三百元钱买的。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你老兄成为诗神,真了不起!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李白杜甫不服行嘛!有本事跟我赛诗呀!B:你是欺负他们是死人。A:我就是中国当代诗神!B:尊敬的中国当代诗神,能不能给台下老年朋友即席赋诗一首?A:那我就献丑了。死后方知女花容/但悲不见酒味浓/王师北定相思梦/家祭无忘告乃兄。B:这诗我怎么听着耳熟呢?A:是不是你读过我的诗集,打下很深的烙印?B:你得了吧!这是陆放翁陆少游的诗,让你改得驴唇不对马嘴。A:我的诗怎么成陆游的呢?你记错了!B:我不会记错,不然咱们打赌。A:得得,我今天怎么偏邀你来捧哏呢!B:可也是,我今天怎么偏跟你上台丢人现眼呢!难怪,现在文抄公是随处可见。A:天下诗文一大抄嘛!我是兼收并蓄名家好诗个别字词句,那些好诗经我一润色,就更加鲜活、生动,有了崭新的生命。B:你真是名副其实的修改家。侯兄,退休之后都干点啥呀?A:也没干什么大事,发挥本人特长,办个作文、书法、绘画学校。B:能开学校很不简单,教职工多少人?A:万事开头难,不仅生源困难,经费也紧张。B:你得打广告,必要时把你那些获奖***,还有当代诗神那个奖杯都亮出来。A:不瞒你说,我学着现在年轻人的样子,推销贩卖自己。B:这年头吹牛不上税,造假就更不用说了。要不你就说你是远来的和尚。A:我跟你想的一样。我把招生宣传单上我的职称改成了国学家。B:国学家?这个创意很好啊!你怎么想起打这张还招牌呢?A:那位余秋雨先生不是国学大师吗?还有那位刚去世的季羡林,跟他们比我自称国学家不是很谦孙吗!B:你比余秋雨先生谦孙多了。那一定没少招学生吧?B:那些家长都没文化,不拿诗神、国学家当回事,所以……B:可能是曲高和寡。那你最近忙什么呢?A:我最近时来运转,马上就要重新出山了。B:能跟大家说说是怎样天将大任于斯人吗?A:这事暂时处于绝密状态,只有两个人知道。B:是孔孟知道和中庸知道吗?A:不是孔孟和中庸。不过这事迟早你会知道的。B:简单透露透露。A:还是做文字修改、会议策划、广告创意工作。天生我才必有用!B:又是国学家,又是诗神,像你这种挎双匣子***的文化人真是不多见!A:裘实老弟,你如果有兴趣,我帮你在市文联活动活动,你来做我的助手。B:吴副主席还没退休?A:是吴副主席儿子刚刚荣升文联副主席。B:哦,是小吴副主席。侯彦武先生,谢谢你,我还要我这张老脸呢!A:你这话是什么意思?B:没什么意思。侯先生,我看你除了国学家和诗神、修改家的桂冠,还应该起个日本名字。A:兄弟,那就麻烦你给我起一个吧。不过我不能叫横路敬二,也不能叫真完犊子。B:那你就叫厚颜无耻!A:我怎么无耻呢?你看我这一口牙齿,一个都没掉。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B:大萝卜说梦话,你可真拔了我了! ( Fri, 31 Jul 2009 21:44:34 +0800 )
Description:
台湾电视剧《再续意难忘》一百六十八集,想要观众从头看到尾,实在是太难了。或许因为戏写的导的演的很有看头,我差不多没落下几集。此前中央八台还演了台湾的另两部电视剧,一是《我最爱的人》,二是《天地有情》,我也基本上都看过了。现谨就《再续意难忘》发一番不成熟的感冒。
央视电视剧频道连续播出台湾三部四、五百集电视剧,可见央视还是看重台湾电视剧的质量。从思想性或曰意识形态来说,台湾电视剧算不上大陆媒体的主旋律,但总体看是有益无害。放在中央电视剧频道播放,坏不了什么大事的。这大概是因为台海两岸怎么说也都是龙的传人,文化根基原本就是一脉相承。不管是荷兰人还是日本人,也不管他们怎样殖民地台湾多少年,都改变不了台湾人的中国心。这个中国心说得确切些,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血脉流淌出来的传统文化。那么,何谓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显然,三言两语谁也无法说明白,但人们都知道,找到电视剧或电影,你看到屏幕上的一张张面孔,再听他们张口说两句台词,而且不要看演员,你就能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因为它肯定就像打上了标签一样,这个标签,就是那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那么,《再续意难忘》所表达的文化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主创人员以中国最为古老的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善恶因果,即以儒、道、释三教经典为其主旨的创作思想。
《再续意难忘》艺术地再现了台湾经济社会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是早几年港台财经小说在屏幕上的演绎。台湾经济社会同大陆的重要区别,就是以家族企业为主流。包括《天地有情》、《我最爱的人》,都是以家族企业为场景,设计种种矛盾冲突。《再续意难忘》以王胜天三兄弟的天成和蔡进炮的蔡氏企业、杜家(麦克、安伦)父子的企业间的斗智、斗勇、斗法编织戏剧情节,通过形形***芸芸众生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同时鞭挞人性的假恶丑。庞杂的人物关系组合,各类人物的命运轨迹,各种人生观念的相互碰撞,让观众看到台湾经济社会的真实面孔,更让观众大饱耳福和眼福。我们不能不说电视剧是属于平民大众的文艺,它的属性还没有高雅到阳春白雪的程度。中国的平民大众喜欢看喜欢听有头有尾故事性非常强的电视剧,这一点已然成为谁也改变不了趋势,当然,他们最喜欢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他们为剧中的人物命运担忧。他们崇拜自己心中的偶像。他们痛恨那些为非作歹丧失人性的坏人。还有,他们对那些陌生的故事也格外感兴趣。台湾的经济社会毕竟不同于大陆,虽然过去也曾有台湾电视剧播出,但是,现在是怎么情况?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或者叫做一个很好的看点。应该肯定,台湾影视界那些编剧们,很知道怎么样去吊观众(当然也包括大陆)的胃口。他们极尽之所能,跟观众玩起了游戏,玩得让你心跳。他们同时与观众斗起了智慧,斗得你不得不赞叹他们高你一筹。《再续意难忘》在叙述三大家族商战时,好比罗贯中站在皇权正统立场上写《三国演义》,总是对刘皇叔的西蜀倾注更多的赞颂笔墨那样,对王胜天三兄弟家族的奋斗历程格外给与钟爱和关照,因为毕竟王胜天的天成企业的成功之路代表着正义,代表着台湾经济社会的主流。对于蔡进炮这位曾在狱中吃过十五年牢饭的流氓“炮哥”,编剧们给了他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归宿。而就在天成公司和蔡进炮的公司斗得水火不容、两败俱伤的时候,杜文杰(麦克)父子出现了。他们三大家族演绎出来的商战,告诉我们商场与官场没什么两样,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他们的遮羞布是“在商言商”、“无商不奸”,以及“人不为己天株地灭”。然而,他们又都逃不出“一切商业都将从零到最大值,再从最大值回到零”的客观规律。
台湾电视剧十分注重故事性,这一点似乎较大陆编剧们更为拿手。都说现在某些编剧们只要有了故事梗概或分集大纲,就能炮制出算不上嫖窃的剧本。还据说现如今某些电视剧就是几个写手和导演在一起侃侃而谈出来的。但是我观《再续意难忘》却不像那么随意编写侃出来的。因为其故事情节很有份量,很有思想,很有文化,人物思想行为的脉络都很清晰,绝大部分细节都很真实。当然,《再续意难忘》的最大成功之处,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形形***的人物。人物的个性不仅独具“这一个”的鲜活生动、情感丰富,而且都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十足张力。
粗略数了数,《再续意难忘》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达到六十多人。按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的说法,围绕任何一个家族的内部矛盾,都可以蔓延出几十集电视剧,何况还有三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王胜天家族内部矛盾首先是其与王胜志的矛盾,但是面对母亲对弟弟的袒护,王胜天选择了忍辱负重。赖丽珠和王胜志的矛盾达到水火不相容的程度,但由于赖丽珠一时大意,至使王胜志被蔡进炮害死,她便只能选择离开王家。王胜志跳楼自杀,落在了何佩奇车上,由此他们发生了一段相互利用、相互生理需要的恋情,也使何进入王家……蔡进炮家内部矛盾,先是围绕女儿蔡志英(妞妞)和流氓阿冰的婚姻展开,其次是蔡的小老婆阿玉同蔡进炮与前妻生的儿子杨建志间的矛盾。这是蔡进炮众叛亲离的主要因素。王、蔡两家因海港城投标案搞得两败俱伤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蔡进炮的话说,两只蚯蚓开始打蔡家的主意。事情果然被蔡进炮言中了。将这三姓人家矛盾纠葛串在一起的,一是王胜志养女婷婷与蔡进炮儿子建志之间的爱情悲剧,二是蔡进炮女儿被她的母亲牺牲给了安伦,三是赖丽珠曾被婆婆赶出王家,在最困难时,与生意上遭何佩奇算计、害得失去一只胳膊、破产落魄的李世民的相知相爱,二人几乎结秦晋之好,后来王胜天独子王天助同李世民独女佳佳的邂逅,派生出一连串的故事……当然,这一切都是编剧们编出来的,但是,内行们还是看到了编剧们的败笔,例如王胜天将偌大一个公司交给儿子王天助、王胜天到欧洲去参观一个展览,至使王家天成公司发生许多故事,好在观众不计较不注意这些情节,否则,戏是不会拉到第二部。
最后我要说《再叙意难忘》几位女性人物的塑造。第一位,王胜天的老母亲。这位老夫人生了两个儿子,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式的代表人物。她信奉菩萨,常去庙里拜拜。她希望家庭和睦,企业兴旺,然而却容不得为王氏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儿媳妇赖丽珠,两次将赖驱逐出家门。她喜欢何佩奇的奉承,溺爱大孙子王天助,盼望孙子媳妇早日为王家生孩子添香火。她的一切决定关乎着王家企业的盛衰。类似王老夫人的家长,在大陆已不多见了。然而,我们在大陆某些企业领导乃至公务人员身上却能看到她的影子。第二位,蔡进炮小老婆阿玉。这位商场上曾经依仗蔡进炮呼风唤雨式的女强人,在蔡进炮蹲监狱的日子里,她打理蔡家企业,使蔡家财产与日俱增,当然,许多时候一是借用黑社会势力,二是搞些歪门邪道。但是,当采取各种手段最终还是败在王家兄弟后,便对蔡进炮失去信心,乃至被蚯蚓麦克乘机俘虏,后来居然让女儿妞妞嫁给了麦克的儿子安伦。(《再叙意难忘》二中情节)在与麦克父子相处中,必然落得个人财两空。阿玉从很大意义上告诉观众,机关算尽太聪明,投机不成自己连同女儿全落入麦克的圈套。第三位,赖丽珠。同样是女强人,但她颇懂得经营之道。她使王家公司成为在全台湾屈指可数的企业,然而在家庭、夫妻、婆媳等诸多矛盾中,由于一失意,成了老夫人眼中杀害王胜志、不能原谅的罪人。赖丽珠成全了丈夫孝子的美好形象,同时她也是封建家长制领导下的牺牲品。第四位,何佩琦。这是一位怀着一种进入豪门做贵夫人美梦的坏女人。她与王胜志的***,顺理成章地使好梦成真。但是,因为她有骗子的罪恶历史,使她不得不一方面极力伪装,另一方面还想得到更大的利益。于是,她只有巴结王老夫人,控制姗妮,网络有利于自己的势力,打击赖丽珠。她的手段很卑劣。她在海港城开发案中,巧妙地利用了蔡进炮的好色,盗窃了蔡进炮投标的标的。她在很大程度上告诉人们,这个世界里有许多擅长开发利用自身资源的女人。第五位,月虹。月虹是社会底层、呼风唤雨式的女人。她疾恶如仇,与蔡进炮有着深仇大恨。只可惜勇猛有余而智谋缺失。第六位,婷婷。她的遭遇很悲惨。因为双方父母反对她和杨建志的婚姻,失去了她和杨的孩子,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症。而在住院治疗期间,患有恐慌症的精神科大夫李文华又趁机欺骗她,使成了李文华的媳妇。第七位,姗妮。姗妮嫁到豪门,但她却没能得到幸福。与她丈夫王天助有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的李佳佳的出现及其进入天成企业,危害到她少夫人的地位,王天助的豪赌和被麦克算计等一连串事件,使她无法再忍耐下去。或许后来会有好结局吧,那要看编剧们怎样安排了。按性格即是命运之说,姗妮的忍让、迁就,只会落得无能为力的下场。第八位,佳佳。佳佳在同赖丽珠生活一起的日子里,情同母女。她最大的愿望是想为爸爸和阿姨牵根红线,牵不成,她也想为阿姨多做一些牺牲。她对王天助始终保持儿时的亲情,但是最后还是被王天助害得失去女孩子最宝贵的贞操。性情过于刚烈,逞强好胜,想在商场交际中,利用自己年轻、漂亮,是她反而成为男人猎物的主要原因。好在佳佳对被侮辱没看得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估计编剧们会让她有个理想的人生归宿。以上说到八位女性,她们绝对都有自身独特之处。编剧们为她们舍得花大量的笔墨,用许许多多的细节以及种种手法,去连缀她们的个性,这也是《再续意难忘》最为成功的地方,否则是不会有观众。
( Tue, 9 Jun 2009 22:31:25 +0800 )
Description:
刚刚在吉林电视台看过完整版的《潜伏》,很无奈,花去大量宝贵时光,因为你不得不看那些搭配来的广告。不过,好在《潜伏》让人耳目一新,还有那些深刻与精彩之处,似乎绕梁三日地不肯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便顺着自己的形象思维,写下这篇更多理性、更多逻辑思维的博客。
《潜伏》给观众讲了一个从国民党军统特务转而成为***的地下工作者、由信仰的转变进而锤炼成真正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主人公余则成转变、成长、成熟的故事,承载着惊心动魄、扑朔迷离、起伏迭宕的腥风血雨。余则成胆识智慧意志都是出类拔萃、异乎寻常的。余则成的典型意义,是我们讫今为止在同类文艺作品中看到的最为让人信服、叹服、诚服的“这一个”艺术形象。余则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的信仰、爱憎分明、足智多谋,血肉丰满、几乎没有丝毫雕琢痕迹的真实的英雄形象。毫无疑问,《潜伏》是2009年影视艺术家们奉献的一部让受众认可的电视艺术精品。电视剧是大众集体行为艺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大众每每在欣赏时,也在参与创作、评头品足,能得到受众认可很不容易。那就是说《潜伏》摸准了受众的脉搏,搔到受众的痛痒处,在与受众进行智力比拼时,大获全胜。说句稍稍过头的话,如今像《潜伏》这样品位的电视剧为数不多了。
人物关系即是戏。《潜伏》是以余则成为核心人物的潜伏,自然由余则成构成诸多矛盾冲突,或者叫做戏。而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余则成与反潜伏的敌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余则成从重庆军统局来天津站前的戏,他的敌人主要是日伪特务。作为一个受过专门训练、有着极好素质的特工人员,他很想为党国的利益献出自己毕生的才智,乃至鲜血和头颅。然而,正是由于陪同他的科长去南京剌杀军统的叛徒李海丰时,看到了军统上层领导的腐败,才使他转而弃暗投明。他完成了吕宗芳未完成的任务,却被军统特务追杀。是***的地下工作者挽救了他的生命,在同他已然相爱到谈婚论嫁程度的左蓝策反他失利的情况下,幡然醒悟,摇身一变而成了***的地下工作者,开始了他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潜伏生涯。
余则成能长达近五年潜伏在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最关键的是他找到一把保护伞,就是站长吴敬中。吴敬中是老牌军统特务,是余则成的老师,而且,余则成是被吴敬中点将点到天津站的。吴敬中是抗战胜利后,大肆侵吞汉奸财产的典型人物。余则成恰恰是摸到了吴敬中这条软肋,成为吴敬中的“招财童子”,深得吴敬中以及他老婆的信任。吴敬中既信任余则成的忠诚,又赏识余则成的才干。正是由于吴敬中的腐败,才使余则成几次在潜伏反潜伏生死搏斗中化险为夷。
余则成像一把利剑似的插在敌人要害部门,斗争必然十分残酷,他的对手一个个都非等闲之辈。尽管有吴敬中庇护,倘若吴敬中当真识破余则成的真实面目,同样会遭杀身之祸的。余则成第一个对手,就是行动队长马魁。马魁曾是追杀早于余则成潜伏在军统局里的***特工吕宗芳的杀手。马魁几次行动受挫,便意识到余则成很有可能被***在重庆的特工左蓝以及吕宗芳策反。马魁在余则成家安排了耳目,且截获了有关峨眉峰的情报,秘密逮捕了余则成的上司皮货商。余则成在危机关头将计就计,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了马魁和情报处长陆桥山以及吴敬中的矛盾,一方面得到来天津参加军调谈判的左蓝倾力配合,杀掉给马魁报信的特务,抓住吴敬中秘书的把柄,硬是将“峨眉峰”赏在了马魁名下。这一连串的行动搞得神不知鬼不觉,连他的假妻子王翠萍都搞不懂事情的真相。余则成的大智慧策划收到一石三鸟:挖出吴敬中派遣长期潜伏在延安的军统特务佛龛,除掉危害他潜伏的马魁,拯救了他的上级领导。
余则成的第二个对手是陆桥山。余则成抓住陆桥山和佛龛李涯之间的利害关系,依旧是借刀杀人,坐收渔翁之利。而当陆桥山陷入危机时,余则成靠着“招财童子”的面子,送给陆桥山一个人情。可是,当陆桥山以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巡视员的身份来天津、欲嫁娲于吴敬中、李涯而大肆***杀学生时,余则成给陆桥山设计了一个陷阱,处决了这个恶魔。余则成再次收获一石三鸟:阻止了陆桥山的暴行,保全了天津党的地下组织,将“功劳”移花接木给了李涯。余则成的第三个对手便是凶狠歹毒狡猾的李涯。李涯通过***余则成的***、监视余则成的一举一动,又买通倒卖情报的中统特务谢若林,还乘余则成夫妇去吴敬中家吃饭的机会,潜入余则成的家,终于弄清王翠萍的真实身份。余则成临危不惧,胆大心细,先是挫败了王翠萍家乡地主认出王是老陈家大丫头、李涯进行的第一个阴谋。但随后李涯利用谢若林通过叛徒许宝凤搞来的录音,欲将余、王置于死地而后快,余则成则搞了坚决的反击。余则成出奇制胜,通过新联络员、潜伏在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的廖三民,秘密将许宝凤塞进监狱,杀掉中统特务谢若林,重制了录音带,挫败了李涯第二个阴谋。李涯在监狱意外发现了许宝凤,余则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通过廖三民秘密将翠萍转移,但余则成、廖三民、王翠萍都已在李涯掌控监视范围内。最后是廖三民与李涯同归于尽,从而保护了余则成。余则成同李涯的较量,前者只占一点点上风,设若不是余则成这样的潜伏高手,根本就不可能逃脱李涯的魔掌。
因为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潜伏》不可能不用爱情吸引观众的眼球。《潜伏》中余则成同三个女人发生了爱情故事。爱情是男女双方品行的相互吸引。余则成同左蓝的爱情即是因志同道合才萌生出来的。左蓝开始只是因为要策反余则成,才同“余工程师”谈情说爱。余则成则因为左蓝乃热血青年,才倾慕心仪。余则成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发现左蓝有更深的背景,推迟发出暗号,救了包括左蓝在内的七八位***分子。而随后便接受新任务,与左蓝不辞而别。余则成第二次与左蓝邂逅是在南京。因余则成仍对国民党存有希望,拒绝和左蓝一道去延安。而当他毅然弃暗投明、借口探家辗转去见李克农时,左蓝已去了苏联。余则成第三次见到左蓝,是在天津军调谈判的记者会上。后来吴敬中企图让余则成策反左蓝,二人几次接触,如新婚久别,但只能短时间的热吻。当余则成得知保密局想杀害左蓝时,设法传出情报。最后,余则成是在陆军医院的停尸间里同左蓝告别。左蓝应该是余则成的最爱。左蓝的牺牲,使余则成久久不能从感情的漩涡里走出来。余则成同晚秋的爱情,纯属出于给站长吴敬中招财的需要。余则成去汉奸穆连成私宅,听到寄人篱下、穆连成侄女晚秋弹琴声。穆连成施美人计,吴敬中为得到穆更多的财产,他们都希望余则成和晚秋结成婚姻。而做为知识女性的晚秋,却真情爱上了余则成。当然,余则成面对晚秋痴情的爱是被动的,怎奈晚秋投怀送抱,给了他一次次香吻。如果不是穆连成逃走,晚秋为避祸悄悄离去,他们或许会发生更深层的爱恋。余则成与晚秋似乎有缘分,晚秋嫁给情报掮客谢若林之后,吴敬中竟让晚秋住在了余则成家的楼下。晚秋见到余则成后,内心深处再次燃起对“余大哥”炽热的爱。她甚至瞅准机会亲余大哥。当她意外发现余则成和王翠萍是假夫妻、余则成想将她转移到解放区投入崭新的生活时,她仍旧期待有朝一日能和余则成结成夫妻。此后,余则成在收音机里听到朗诵晚秋的诗歌时,极力掩饰他对晚秋的那份爱情。而当余则成潜伏到台湾时,上级组织指示他要和从日本来台湾的商人的秘书谈恋爱,余则成在车内老远看见从一辆高级轿车走下来的他未来的助手、搭裆时,不禁为之一愣:啊,晚秋!《潜伏》给余则成与晚秋的爱情,埋下了神来之伏笔。
《潜伏》中,余则成同第三个女人王翠萍的爱情,是贯穿全剧、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因为吴敬中要求他的三个下属,都必须尽丈夫的职责,接自己的结发妻子来天津享受抗战胜利的果实,上级组织为余则成潜伏之需要,给他安排了一个妻子。王翠萍的到来,给余则成的潜伏,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王翠萍是太行山一个游击队的队长,算得上抗日英雄。然而,她对怎样做地下工作却一无所知。由于对余则成潜伏不利,二人曾几次发生口角,余则成便请求组织将王翠萍调离。王翠萍在回解放区的路上,意外遭土匪劫持,被“国军”救回,使得余则成只好将假夫妻继续演下去。面对余则成搞到许多重要情报,潜伏工作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王翠萍才意识到余则成潜伏工作的重大作用,因此,王翠萍开始崇拜余则成。如果说当初王翠萍只是从生理需要上,想和余则成行云雨之欢,那么后来她确实爱上了小眼睛的余则成。一***击毙陆桥山之后,余则成对王翠萍刮目相看,竟喜欢上王翠萍摆弄***时的飒爽英姿。即使内心隐隐约约产生爱的冲动,但是,余则成想到的是自己在龙潭虎穴斗争、随时都可以牺牲,不忍让王翠萍届时抱着孩子在他的坟前痛哭,将他们的婚姻推给上级组织决定,推到全国解放之后。直到他们一起完成了一次任务,欣喜若狂之后,他们才有了肉体的接触。后来,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睡在了一张床上。余则成要王翠萍为他生个嘴小点的女儿,王翠萍则希望生个眼睛大点的儿子。在得知因疏忽对叛徒许宝凤的处理,使王翠萍终于暴露的消息后,余则成决定王翠萍立即撤回到解放区。王翠萍毅然走出屋门的那一刻,只是灿然一笑,而余则成却将别离的感伤留给了自己。当他确认王翠萍牺牲后,内心极其悲痛。此后,余则成在机场为未能将情报转送给上级而懊悔时,看到了前来机场为她的“主人”送行的王翠萍,用学老母鸡下蛋咯咯咯叫,暗示要王翠萍回他们住宅鸡窝里找到他藏起来的情报,完成他未能完成的任务。到此,余则成和王翠萍的爱情故事终结了,是遗憾的终结。余则成到台湾后,请求组织帮助寻找妻子王翠萍的下落,然而因为余则成说不出王翠萍的真实姓名,一直没有音信。王翠萍投入到新的革命斗争中,生下了她和余则成的女儿,她抱着女儿,只能站在山头,朝南方的天际望眼欲穿。纵观余则成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那种特殊工作,必然导致了那样形态的爱情故事,看到余则成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艺术创作方面讲,三个爱情故事同潜伏紧紧纠葛在一起,好比水乳交融,这当是《潜伏》成功的绝妙之处。
然而,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仅仅有大的故事框架,只能如盖房子完成主体工程,要想把房子造得美观受看坚固实用,还必须在装修装饰上下一番功夫。所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就是文艺作品必须有精彩的细节支持。诚如某大家所言:天堂就在细节之中。即大量细节构成情节,若干情节结构成故事脉络,故事则将人物个性和中心思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潜伏》的精彩细节可以说俯拾皆是。例如王翠萍来天津时,带来一枚美式爆炸性杀伤力极强的手雷,预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好用来防身。不久,余则成将手雷给藏起来了,却被翠萍找到。有两次遇到紧急情况,翠萍立即想到这枚手雷。手雷被李涯给搜出,余则成被解除怀疑,告诉李涯,你搜查我家时,一定搜到一枚手雷,那是我用来防身的,我希望明天早晨上班时,能在我的办公桌上见到这枚手雷。当翠萍转移回解放区,途中被李涯派去的许宝凤等抓获,这枚手雷当真派上了用途,将许宝凤等四人炸得血肉横飞没了踪影。再如,余则成给翠萍讲了一则我党一个特工因为说梦话而使十几位同志丢掉性命的真实的故事。翠萍问那个特工说了什么梦话,余则成回答:请你把茶叶筒带给克公。后来,保密局李涯策划一次针对左蓝以及“内奸”的秘密行动,晚上八点钟之前任何人不准离开保密局。余则成要给翠萍传情报,按事先定好的暗号,翠萍来保密局取钥匙,拿到钥匙的翠萍,顺便将余则成桌子上的茶叶筒拿回家去,李涯没查出茶叶筒有什么秘密,翠萍却得到余则成传出来的、要她制止左蓝去赴约的情报。这个茶叶筒就是一个很令人信服的细节。还有余则成前后两次学母鸡下蛋咯咯咯叫的细节、为防止楼下监视他们的孙会计猜到他们是假夫妻而摇动睡床的细节等等。总之,大量的、恰到好处的细节,使《潜伏》质地更真实更精彩更好看。
另外,《潜伏》的成功,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一是《潜伏》是根据龙一同名小说改编的。虽然编剧、导演、演员以及所有环节的演职人员的二度、三度创作、艺术地搬上屏幕肯定给原小说增添的许多亮点,但还是让观众看到了龙一小说的艺术价值。小说本身赋予《潜伏》的文学含量,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小说占有大量的背景素材,小说提供给电视剧充实的人物形象,小说也规范了电视剧的艺术风格。所以,《潜伏》的成功再次告诉我们:优秀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功的希望更大。二是《潜伏》的导、表演将泛泛的同类影视作品升华成精品。我对导演未怎么深入去了解,但知道肯定是影视界重量级人物。或许因为最终上屏幕的还是演员的关系,应该说无论担纲主演的孙红雷、姚晨,还是其他主要演员(扮演吴敬中、马魁、陆桥山、李涯、左蓝、晚秋,以及谢若林、廖三民、许宝凤的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做到紧紧把握自己所扮演人物每一个细节分寸,乃至形象中的每一条皱纹,塑造了性格的“这一个”。当然,孙红雷和姚晨更为优秀。孙红雷的影视生涯如日中天。孙红雷从演断臂小流氓出道,进而在《征服》、《浮华背后》扮演黑社会老大,再发展扮演《半路夫妻》中的男主角,然后分别在《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扮演英雄人物等,可以说给观众打下很深的烙印。观众已经像知道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陈宝国、李幼彬、李保田那样知道小眼睛流氓样子的孙红雷了。孙红雷扮演余则成,好像编剧专门为孙红雷量身制做的,确实浑然天成,试想前面提到的那些个中国影视界的大亨们,有谁比孙红雷更合适呢!只是我觉得孙红雷在超越自我方面,还是欠火候。不过,将余则成演到这般水平,毕竟令人拍案叫好。(不能叫绝)姚晨扮演王翠萍,将她在影视界巾帼丈夫中的排名,大大向前提了一大截。导演能选姚晨演翠萍,真的是慧眼识珠。姚晨从游击队长跨越到做特工假妻子,较她在《武林外传》和《房前屋后》中的配角相比,终于领衔了,这个翠萍似乎是非她莫属。这恐怕是因为姚晨嘴大有福吧?
( Sat, 30 May 2009 11:15:53 +0800 )
Description: 前两天,无意中翻一本工作日记,意外发现一贴小小的剪报,应该是十几年前《人民日报》副刊“大地漫笔”,标题是谦逊思絮录。作者伊人。头一条便是“一个萎缩而不求上进的人,他没有什么可值得自豪的,贫乏得象一个乞丐,于是,就拿‘谦逊’来作漂亮的外衣。”这话当然说得很有道理,不然怎么能上大报的副刊呢!这话说得也很形象,似乎有所指。指什么呢?是指一个萎缩而不求上进的人,然后在某种场合表现得很“谦逊”,用谦逊掩盖他的无知无能无进取心,“谦虚”便成了他漂亮的外衣。这种人在当时可能带普遍性吧,不然怎么被作者发现了他们“谦逊”的真实面目呢?他们原本就没有骄傲的本钱,贫乏得象个乞丐,不装作谦逊又能怎样呢?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总比那些不知自己半斤八两,硬要装作很教授专家学者的样子哗众取宠自以为是的人可爱的多,至少他们没到处去招摇撞骗。我想在那个时期,媒介宣传群众,让人们努力掌握点真才实学敢于探索奋发向上,“思絮录”是在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于是就拿那种用“谦逊”做漂亮外衣的人讲道理了。
时过境迁,再看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变。很多人已经不需要拿谦逊当什么漂亮的外衣了,谦逊几乎就是指代无能无知无所进取。现在时髦的是怎样吹嘘自己,说得好听些,叫作如何推销自己。怎样吹嘘或曰如何推销自己,甚至成为一种学术、处世哲学(厚黑学)而被人们仔细认真地去研究。有的人则成为这方面极其优秀的人才。去年早些时候的“青歌赛”上,余秋雨先生成了文化人的众矢之的,被许多人看成是很不谦逊。后来上海搞了个“大师工作室”,余先生笑纳了大师的恭维,于是乎,又被某些专找余大师毛病的人好顿数落。其实,余先生默认并以大师自居,无论从道德还是从人格上,均无可厚非。余先生说得很轻松,相面的搞风水的都可以称为大师,他怎么就不可以是大师呢!可人们似乎就是捉住了余先生小辫子,总想给他难堪。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凭心而论,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大师转圈前后左右看看,觉得那些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已然萧瑟秋风,不是晒晒太阳,就是躺在床上了,哪有心思去管谁成了大师的事情呢!然而,泱泱大国,总得有几个大师,轮班也差不多该轮到余先生获此殊荣了。事实上,以余先生的才学,戏曲学院的院长都当上了,那么,就算被尊崇为大师,也差不上半斤八两。可人们就是总觉得余先生轻飘飘的,言谈举止风度气慨不象大师的样子。至于“青歌赛”上被指责,被挑出许多毛病来,被界内人士贻笑大方了,也没什么了不得的。面对灿如星辰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出点毛病,有什么了不起的!倘若在那样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不发,装作很深沉很谦逊的样子,谁还知道你余先生肚子里那些才学呢。所以我说,对余先生也应该理解,有些时候文化人真不能太谦逊。
在这一点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先生倒是很知趣,他深谙受众对文化人的欣赏心理,就是很清楚在大庭广众耳目监视下,怎么能不让人厌恶,而且还能让你笑呵呵地按受他的自我推销。有一段时间,冯巩先生总给京剧名角拉京胡,坐在文场首席位置上,摇头晃脑的。一般的观众要啧啧称道:你看人家冯巩,真是多才多艺,相声说得那么好,京胡还拉得那么棒!其实,要跟京剧那些琴师比起来,冯巩那两下子,只能算是皮毛功夫。倘若不是他相声说得很讨人喜欢,早有人将他撵下台去,才不听他那粗糙剌耳的琴声呢!冯巩就是冯巩,记得好像是在央视什么节目里,冯巩自我解嘲说:我这个人在京剧界里,数我相声说得好,在相声演员中,数我京胡拉得好。冯巩这么一谦逊,一下子把自己同受众拉近了距离,还把自己抬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位置上了。由冯巩的谦逊,使我想到某些准文化人。什么叫准文化人?这种准文化人一生奋斗的都是想弄个什么级别,文化(狭义文化)或许曾经是他晋升的敲门砖,或许仅仅是他的业余嗜好。真正评价这种人,套用冯巩先生的话说,官场上数他舞文弄墨好,文坛(局部地方)里数他职务级别高,所以,只能称其为准文化人。这种人有时很不谦逊,连起码的矜持都没有,一脸天之骄子、文坛巨将的样子。有的人读了那么几年文言文,会诌几句叫做诗词的玩艺,当人们恭维他是国学家“老夫子”时,竟嘻嘻哈哈笑纳了。还有的大把大把花***的钱,买台数码相机,照了那么几张风景,拿到他控制的媒介上发了,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摄影艺术家。这种人你要是不总恭维他,他就认为你对他大不敬。对这种人,你只能敬而远之,千万不可以对他的东西评头品足,不然,他对你会恨之入骨的,说不定找机会给你穿上小鞋。
话回到本文题目上,像余秋雨先生那样稍稍有些不怎么谦逊,人们只能觉得他过于张扬,有损于自己形象。可对余先生来说,反正大师的级别有了,待遇名气都有了,有几个苍蝇嗡嗡叫,就让他们去叫好了,管它谦逊不谦逊呢!像准文化人那样,实在无人喜欢他的“文化”,他还可以孤芳自赏,他的座右铭是:让
谦逊见鬼去吧!对待准文化人,我想不妨可以学学韩信。有一次韩信打一村头大树下经过,被一个爬到大树上的顽童,尿了一脸尿。韩信非但没恼怒,却夸奖那顽童有本事。顽童得韩信鼓动,继续他的恶作剧,结果被后来淋了他一脸尿的楚霸王项羽,扯着两腿给撕成两下。学韩信,就是有点肚量,学着将准文化人一点一点惯坏,让这类不知道谦逊、厚颜无耻的小人,最终遭遇楚霸王之类人的惩罚。不谦逊的人,一般都是露多大脸现多大眼的。那么,最好的榜样是谁呢?是冯巩先生。冯巩的谦逊恰如其分。不过,学冯巩的榜样会很吃功夫的。能在亿万观众面前调侃自己,幽了自己一默,既谦逊不过度,又张显自我有分寸,那是需要很深的文化积淀的。
( Fri, 19 Dec 2008 20:44:40 +0800 )
Description:
由孙玮、胡瑞英(执笔)编剧的八场新编历史剧《鸾凤和鸣》,是一部反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誓师反辽前,与他的“大妇”独奴可和后来的“萧妃”萧紫嫣演绎的永结同心、下决心反抗契丹大辽残暴统治的戏曲文学脚本。故事发生较过去松原市满族艺术剧院演出的《铁血女真》故事之前,应该说《鸾凤和鸣》是《铁血女真》的姊妹篇。然而,无论是戏剧结构还是戏剧矛盾冲突,都较《铁》剧更具戏曲艺术本色。剧中涉及的主要人物绝非脸谱化,个性各具“这一个”的典型意义。而且《鸾》剧最特殊的一点是以情感人,剧情有起伏有迭宕,足可以让观众想看下去。再有,编剧有扎实的戏曲创作理论功底,懂得新编历史剧的“历史的真实首先在于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在于细节的真实”。就是说,《鸾》剧有“戏”可演。在《鸾》剧中,找不到与任何戏曲雷同的情节。再有,《鸾》剧情节节选于孙玮先生的女真史诗《金戈击天》,特别贴近女真民族的历史生活原貌,不是一味戏说。总之,《鸾》剧是在目前戏曲创作不怎么景气的情况下,由编剧精心打造的一出优秀的新编历史剧目。
一、《鸾》剧故事梗概:大辽虎将乾州抚谕使萧海里女儿萧紫嫣以及奴婢独奴可、儿子翰忽,突然被朝廷抓进监牢。天祚帝近臣阿息保来监牢传天祚帝圣旨,要萧紫嫣带着儿子翰忽去春州伴驾,萧紫嫣从阿息保口中得知父亲因不满皇上荒淫无道,口无遮拦,触怒了皇上,皇上欲置萧海里死罪,派兵捉拿,迫使萧海里反叛大辽。因被派去捉拿萧海里的郝家奴失利,天祚帝命女直国合扎谋克完颜阿骨打临时集结一千兵甲围剿萧海里。阿息保言说萧海里被阿骨打杀害,尸体被送往春州,天祚皇上允许他们父女最后见上一面。萧紫嫣与独奴可痛哭话别,相互勉励,然后带上翰忽前往春州,独奴可则被天祚收回御膳房使役。萧紫嫣到春州捺钵见到阿骨打送来的她阿玛人头,且亲眼见阿骨打用弯弓挑着她阿玛人头,被天祚用箭射穿颅底,然后喂了猎犬,悲痛欲绝。而天祚又将萧紫嫣和翰忽当作母牛带犊赐给了阿骨打,并降旨由喜欢她的阿息保任银牌使,前往女直国都城会宁监督完婚。阿骨打强忍屈辱,将萧紫嫣带回会宁,其窝克(婶婶)见萧紫嫣美如天仙,收为干女儿,对外宣称当晚立即圆房,掩过阿息保耳目。在完颜家祭祀新丧节度使时,萧紫嫣借翰忽给阿骨打送水之际,往水中投毒,在以为报了杀父之仇后,欲服毒自杀,被早就防范的阿骨打识破,萧紫嫣自杀未遂,遭蒲察氏痛斥。阿骨打发现萧紫嫣带来的他赠给“大妇”独奴可订亲时的信物,答应在躲过契丹耳目时再告诉萧紫嫣阿玛被杀害的真相。入冬,阿骨打去宁江州天祚捺钵陪天祚钓头鱼,在冰帐与大妇独奴可奇遇,得知翰忽就是他们江湾相爱的结晶,同时也知当年独奴可阿玛、他的恩师长白箭神被杀害、以及独奴可被天祚掠回辽都城为奴的经过。愤怒至极的阿骨打在天祚头鱼宴上,拒绝为天祚跳萨满舞,险些遭受天祚杀害。回会宁后,阿骨打又被窝克一番痛斥,阿骨打诉说独奴可的悲惨遭遇,窝克息怒,并商量派细作想法救独奴可回女直国。阿骨打在看望萧紫嫣时,将佩剑交给萧紫嫣,萧紫嫣却下不了手。几天后,阿骨打和窝克蒲察氏带萧紫嫣去看一座孤坟,取出萧海里在阿典部城堡下自杀时留下的手迹,阿骨打又讲述怎样用死囚的人头欺骗辽使臣的经过,萧紫嫣才幡然醒悟,羞愧得想要一死了之,被阿骨打一番话打动得投进阿骨打怀抱。细作搭救独奴可的计划落空,独奴可情愿留在辽宫廷作内应,托细作给阿骨打捎回一缕青丝,阿骨打让萧紫嫣将信物、青丝保存起来,留作永久纪念。当晚,节度使府开夜宴,庆贺阿骨打与萧紫嫣正式圆房,萧紫嫣建议女直国应建胄子监,学汉字,学孙子兵法,以便有朝一日反了大辽。大辽银牌使阿息保擅闯节度使府剌探,被老萨满等当瘟神驱逐。
二、八场剧纲目:第一场 惊变.惜别 第二场 戏虐.赐婚 第三场 拒婚.假婚 第四场 投毒.遭斥 第五场 奇遇.拒舞 第六场 训示.犹豫 第七场 释疑.哭坟 第八场 夜宴.和鸣
三、唱段选载 1、 大妇独奴可唱段:白云苍狗光阴似箭/屈指一算整整六年/格格待我亲情无限/萧家对我恩重如山/怎奈萧家临大难/分别之时有万语千言/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或许有柳暗花明艳阳天/盼之盼我们还能重相见/回首往事续前缘/这玉佩和银镯权作纪念/请格格带身边保佑平安。
2、 天祚帝唱段:金阶玉帐弄三宫/六院嫔妃伴真龙/春秋捺钵戏游凤/信手把玩海东青/瑞气祥和好年景/君臣同乐谋繁荣/头鱼盛宴盈喜庆/渔猎丰稔过隆冬。
3、阿骨打唱段:萧将军叛辽后投奔阿典/曾两次派亲兵求我增援/是反辽是臣辽女真难断/节度使病榻上权衡再三/恰此时天祚帝降旨戡乱/女真国趁此机集结兵员/节度使指派我率兵出战/千余名巴图鲁猛虎下山/徇私情阿骨打网开一面/只想让萧将军移地揭竿/不料想你阿玛自刎饮剑/是我将你阿玛尸首保全/蒙骗过萧奉先正身尸检/埋孤坟让将军含笑九泉.
4、蒲察氏唱段:银盘满月挂中天/美景良辰贺奇缘/节度使府开夜宴/老讷心比蜂蜜甜。
5、萧紫嫣唱段:大辽昏君罪滔天/荒淫无道陷泥潭/奴役女真结深怨/朝野上下皆怨言/女真百部若造反/星星之火可燎原/摧枯拉朽挥刀剑/旌旗指处是江山/只可惜无有文化目光短/想成霸业路艰难/识文断字学文献/女真国急需创办胄子监/战阵兵法常演练/猛虎添翼胜龙盘/文韬武略决胜算/灭辽就在三五年。
6、幕后合唱之一:莫道红颜薄命苦/怎奈刚烈如空竹/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叶障目入岐途/救助他人千条路/事关自己只会哭/一头雾水忘叮嘱/难解困惑枉读书。
( Mon, 17 Nov 2008 21:19:37 +0800 )
Description:
当你端坐在电脑前开始写文章时,是否有一种异常的感觉:大脑忙着搜索记忆,两手忙着将思想变成文字,眼睛则为大脑打开心灵的窗子。好比粘上吸大麻的瘾,久久地不留情面地折腾自己,往死了拷问自己的灵魂。燃烧着自己生命的蜡烛,将自己的灵魂廉价拿出来展销。你活得累不累?你感觉是不是很美?你的同事或家人,还有你的交情颇深的朋友,肯定会纳闷:写那博客有什么用?发表了又能怎么样?有润笔钱吗?你或许无奈地摇头,或许为自己的徒劳无益诡辩。然而,你似乎注定要在这条陌生但却充满无可名状的诱惑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恐怕连你自己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对网络写作情有独钟乐此不疲。难道网上自有颜如玉?莫非网上自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