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游戏 输入困惑人生的62个问题您的问题

胖梨的困惑——用户在哪“返回”?
胖梨的困惑——用户在哪“返回”?
/ 2010.08.18 / 相关标签
  本文关注的是,在不同平台上设计同一个产品,是应当进行统一设计,还是针对不同平台特性进行差异化处理?对于“iPhone和android的交互逻辑是否可以互相移植”,同行们已经讨论过一些了。今天我们想说的是Palm。
Palm是什么?
  说到Palm,可能有些人还不太熟悉。Palm有以下几层含义:
  ——Palm OS操作系统。用于PDA的一种操作系统,并不专门针对手机设计,但它对移动设备的支持使其在手机界风靡一时。然而随着Nokia S60、黑莓等智能手机的崛起,Palm OS已经走向没落。
  ——Palm Web OS操作系统。作为新一代Web操作系统,拥有诸多优势。
  ——Palm Computing公司。前阵子被惠普收购了,大家都说惠普是奔着Web OS去的。
  ——Palm 手机。在此特指载有Web OS系统的Palm手机,包括Palm Pre、Palm Pre Plus、Pixi等型号。这些手机外形大多像颗肥胖的梨子,我们都亲切的称之为“胖梨”。
  本文的探讨范围在基于Palm Web OS下的胖梨手机软件设计。
“手势区”
Palm 手机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没有物理按键,取而代之了一个“手势区”。因此,当用户开始使用该手机时,需先掌握若干“手势”,才能顺利操作该手机。—— 比如,在返回到上一界面时,需要在“手势区”做一个“返回”手势。
  于是纠结开始了:该不该给Palm的应用也设计一个“返回”按钮?
  一种观点是“要”。之前iPhone、android以及其他手机上的应用都有“返回”按钮,我们也可以有呀,用户也就用不着辛辛苦苦的想:“啊,返回应该怎么操作?那是手势是什么来着?往右边划?还是往左?”
  而“不要”的理由则是:首先,应该遵循手机系统的原有规范;其次,用户不掌握该手势是无法操作该手机的,因此,可以假设“手势”虽然另类,但用户是可以熟练掌握的;最后,若返回按钮和手势重复存在,用户使用时需先判断“我该用手势还是按钮?”,增加了判断成本。
  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
用户怎么看?
  要结束这场争论,了解我们Palm应用上的设计是否需要“返回”按钮,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1. Palm用户的“手势区”的操作行为及态度怎样?
  2. 在两者并存的情况下,用户会如何选择?
  为此,我们对大量用户进行了调查,简要结论如下:
  1. 总体上,Palm用户中,接受”手势区”操作的用户超过了90%。能很快习惯“返回手势”操作,认为“返回手势”操作非常方便的用户同样超九成。
  2. 行为层面上,被问及“当您需要返回软件的上一个界面时,您更倾向于如何操作?”时,使用“返回手势”者:寻找软件的“返回”按钮者 = 8:2。
  3. 态度上,被问及“与软件上的操作按钮相比,您对‘手势区’操作的态度是?” 时,“更喜欢手势区操作”的用户占76%,更喜欢软件按钮操作的用户占6%,中间态度者18%。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当我们提供软件“返回”按钮,习惯操作物理键的用户会否不爽,而习惯使用软件按钮的用户满意度会否提升,抑或是他们其实无所谓?而对于已有“返回”按钮的软件,而若去掉该按钮,我们的用户又会是无所适从,还是顺当的改成使用物理按键?
  此外,这些数据也并未解释,用户是否存在“尽管在使用物理按键,但心里并不完全希望使用物理按键”的情况。
  因此,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当中……
  回到前面争论的问题上,我们最终在返回按钮取舍上有了定论…小卖个关子,欲知***,请大家期待我们即将在Palm上推出的新产品:P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
共有95条评论(
2010/08/18
很好的报告
在设计中有很大帮助~~~顶之
2010/08/18
写的很透彻,受益了~
2010/08/18
1.用实际的用户调研去验证设计是个好方法。
2.实际结论与我猜测的结果差不多,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本来这个动作的学习成本不高,二是交互的确很炫,用户怎么会不爱呢
2010/08/18
个人感觉应该符合手机系统的交互规范,只有这样学习成本才最低,用户不用重新适应每个新装的应用。
2010/08/18
最近我也在反思产品设计应该是照顾操作系统还是完全针对产品本身进行UI设计。有的时候兼顾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2010/08/18
其实学习的成本越高,用户的黏合性就越大。例如我已经习惯了使用Nokia的手机,可能就没有兴趣再去适应索爱的手机。甚至Android,iPhone。而那些用惯iPhone的人,也会不习惯nokia手机。
2010/08/18
看来硬体的返回按钮是最佳选择了?
进行的调查,一定是在用户学会这个手势之后作为前提,并不能真正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如果大部分用户都能通过某种方式去成功学习到这种操作方式,那这种手势肯定是最优的。
我的问题是,“返回”这个操作在手机交互中的重要性。
很推崇iphone只有一个home按钮,把手机交互简化到最简单的“进入-退出”,不需要其他的选择。
android手机有一个activity-intent的设计方式,多个程序可以协同工作(mesh-up),类似互联网“云”的概念,以至于“返回”这个操作必须上升到系统级别。这是从技术上的考虑,可以让程序很少的代码就更强大。而反观事实,80%的程序没有也不需要这种程序之间mesh up。却增加硬体的复杂性(或者你认为只增加一个硬体按钮其实没什么)
最后,我猜测你们的处理方式,如同乐phone对menu按钮的处理,即在屏幕底部增加一个图形化的手势提示
2010/08/18
很想知道在用户调查的时候选取了是哪些用户?是一直使用palm的,已经算是资深的用户呢还是也经常使用symban、Android的用户,不同的人群应该得出的结果不同
2010/08/18
引用通告:
文章《腾讯CDC公布Palm手机使用习惯调查结果,WebOS版QQ推出在即?》引用了本文,文章地址:
2010/08/18
个人认为还是要视觉反馈的,相同的问题在Android上也存在
Android手机一般自带物理返回按键,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可以抛弃视觉上可见的按钮的理由
如果windows不给左下角的开始按钮,几个人会使用键盘上的win键?
如果窗口右上角不是有着统一的关闭按钮,几个人会用alt+F4?
寄希望于用户熟知系统的各种操作其实是把用户的学习成本转嫁给了系统的学习过程
作为一款应用,面对的用户很有可能是对系统不了解的用户,用户没有必要了解系统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应该提供给用户最直接最易懂的操作提示,毕竟这样的做法不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至于用户该使用按钮还是用系统自带的返回操作,这样的疑惑或许会出现,但是在若干次操作之后用户就应该会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了
2010/08/18
至于调查结果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palm的用户群体相对高端,甚至是偏geek类型的用户,这样的用户熟知系统的大多数特性,而且现阶段国内使用palm的用户大部分本身就沉溺于这些特性,因此才会选择palm
  建议对Android用户也做一次这样的调查,同样是调查返回操作,Android平台有大量的软件借鉴和学习了iPhone应用的返回风格,因此同时可以调查用户对iPhone这种可视风格的接受程度,相信会更具有普适性和说服意义,毕竟Android用户现在已经越来越多,逐渐把市场铺设到广大的普通用户群体中去了
2010/08/18
@eric,我们调查的是“目前正在使用palm”的用户,用户中新手、中级和熟手都有,且有许多用户拥有其他智能手机的使用经验。另外,调查中也显示,不同熟练程度,以及不同手机平台使用经验的用户在上述问题上无显著差异。
2010/08/18
最后一句是亮点,新产品会是啥啊,让人浮想联翩啊,腾讯软件要进军web os系统了吗?国内会有web os的行货了吗?= - ~
2010/08/18
手机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希望以后多探讨
2010/08/18
偶就想问问 啥时候有下载
webos用了一年了
很喜欢手势区。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bete。
2010/08/18
palm pre 期待QQ beta
2010/08/19
赶紧的,一刻也不能耽误,beta一下webos QQ吧,哪怕只是最简单的雏形!
2010/08/19
我使用webos这个系统平台已经尽半年了 收拾区操作 真的十分好 但我也并不否定有部分人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操作方式 针对webos的qq完全可以在屏幕上添加一个返回按钮 像webos自带的browser一样 虽然这样会使得整体的界面显得有些臃肿 但却能迎合所有人的操作 或者在设置中添加一个 是否显示屏幕按钮的项来使得用户来自己调节 我认为这都是可取的
不过站在一个钟爱手势操作用户的角度上来说 我认为返回按钮 完全可以省去 既然用户选择webos这样一个操作平台 我认识他们也就默认地选择了手势操作 调查数据中 选择按键而不是手势操作的部分调查数据 我认为很可能是刚刚接触这个平台 或者是根本没有使用过手势区 只是在相关网站上看过关于webos的文章而已
就说这么多吧 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希望能尽快开发出webos QQ 的bete版来 我期待适用
2010/08/19
我使用webos这个系统平台已经尽半年了 收拾区操作 真的十分好 但我也并不否定有部分人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操作方式 针对webos的qq完全可以在屏幕上添加一个返回按钮 像webos自带的browser一样 虽然这样会使得整体的界面显得有些臃肿 但却能迎合所有人的操作 或者在设置中添加一个 是否显示屏幕按钮的项来使得用户来自己调节 我认为这都是可取的
不过站在一个钟爱手势操作用户的角度上来说 我认为返回按钮 完全可以省去 既然用户选择webos这样一个操作平台 我认识他们也就默认地选择了手势操作 调查数据中 选择按键而不是手势操作的部分调查数据 我认为很可能是刚刚接触这个平台 或者是根本没有使用过手势区 只是在相关网站上看过关于webos的文章而已
就说这么多吧 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希望能尽快开发出webos QQ 的bete版来 我期待适用
2010/08/19
@lazyeo,我也很好奇这种调查结果:) 的确,现在android上啥样的返回设计都有,开心网客户端那样的是模仿iphone版本左上角返回按钮,还有的用类似win的右上角红叉,当然还有把红叉放左上角兼顾两种习惯的。
2010/08/19
从手机上总是能得到这么多的启发啊~
2010/08/19
Palm WebOS开机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手势。
所以,对于WebOS这部机来说,应该遵循手机系统的原有规范。但也可以在WebOS QQ第一次运行时,做一个交互的学习过程。
2010/08/19
最后一句话最重要.
2010/08/19
最后一句话是亮点~~~
2010/08/19
我想大家都有过拿朋友的手机发送短消息的体验,面对一款陌生的手机和系统,你一时不确定按什么按键会切换输入法。这时你得让朋友提示一下。
现在回到我们的软件上来,你是否也会有同样的困惑。“这里怎么没有启动菜单?”,"按哪个返回?" ……
基于触屏手机,同样一款软件,如果界面、操作方式保存一致,我想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困惑。“哦,这个是返回,看起来跟我手机上差不多。”
如果手机上有一个“突出”的按钮,那么它也应该起到作用。“原来按手机上的这个按钮也能返回”
我觉得要在共同点上保持一致,对个别的差异,也应该保留功能。
当然对广大机民的意向调查也是确定方向的有力根据,毕竟我们所做的是为大家服务。不能以个人小的喜好以偏盖全。
2010/08/19
从最初的纯pda(wince、palmos、wm)、到智能手机(palmos、wm、 、 、ios、 (姑且也算吧)),webos是我见到人机交互做得最好的,超过ios。palm pre特有的手势操作,简单易上手,很快就能习惯,习惯以后用户会不自觉的依赖这样的操作方式。比如我,在习惯了pre的手势操作以后,在玩ios的时候,手指总是会下意识的去做手势操作,在失败以后才会想起,这个是pre所独有的。webos QQ的调查我也参与了,阁下公布的投票率在我看来非常正常真实。我认为webos QQ没有必要设计软件返回按钮,这样的软件才更符合webos的设计理念,界面也更舒服。
2010/08/19
可以参照 PRE上极品飞车的设计方式,在第一次载入的时候加入一个快速的教导片.在平时的使用中,载入信息里随机提示一些操作技巧.虽然显得比较啰嗦,但便于用户快速学习使用.而且,正如前面各位所讲,一个平台的软件也必要考虑与该平台的操作习惯融合.用户对操作熟练后,对该平台的整体体验也会大大加强
2010/08/19
同时,建议在设计QQ时,除了独立的QQ界面外,最好能有一个入口,与系统的Me aging融合在一起.如同GTalk 在Me aging中的使用一样.这样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整体出现在Me aging中,QQ信息的地位与短信的地位同等,就像黑莓的邮件使用体验一样.QQ也可以完全成为PRE短信的一部分.大大加强用户黏性。
2010/08/19
习惯的确是可怕的东西,使用webos久了真的会在下意识的情况使用手势区。webos的手势我觉得算最方便且直观的操作方式,习惯之后就直接导致我在使用android的时候严重不适应。我总以为划一下就能返回,点一下就能切换任务,然后都能飞快的把不要的任务扔出去……但结果是我一直都在G4上到处找返回……
2010/08/19
Pre是优秀的云聚合平台,PALM如今又如此落迫。QQ在国内的用户众多,不论是即时聊天,邮箱,***本,日程,任务,记事,都有相应的应用。只要腾讯愿意,可以加大与PRE系统的融合力度,深度与PRE合作。这样增强了用户对系统,对QQ产品的体验。更有利于腾讯减少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度,加大与移动服务商的话语权。
PS: 想想当年移动强推飞信,差点把腾讯从SP中除了名。电信商狼子野心
2010/08/19
其实从现有的pre的硬件来说
还是有其他的手势可以定义的
比如在一些软件中会利用到
手势区右侧滑向珍珠
手势区双击
屏幕短边横向滑动
以及绕着珍珠旋转这些的手势
2010/08/19
怎么改变习惯
2010/08/19
TX最近对手机的关注度很高啊~
2010/08/19
webos QQ 难道要横空出世?
只要我的pre有QQ,不管什么样的操作,我都期待...11年QQ忠实FANS的期待……^_^
2010/08/19
其实这个根本就是不需要纠结的问题,你们调查的结果都显示了,超过90%的pre用户,都对手势区操作非常满意,操作非常易懂容易上手,而且这个是PRE的特色来的,如果增加屏幕返回键根本就是画蛇添足
2010/08/19
用户调查确实是验证一个设计和改进一个设计的好方法,同时,不知是否有考虑过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没有接触过这类手势操作的同学的学习成本问题.是否有对应的新手指引来降低这个学习成本呢......飘过~~
2010/08/19
有个小建议:ipad QQ,好像不能关闭一个对话窗体。
2010/08/20
莫非腾讯的准备搞个胖梨QQ?我勒个去
2010/08/20
已经用了preplus几个月了,虽然身在国外qq和中文在手机交流层面上都没什么机会用,但是非常期待webos的qq。
可以说webos是目前最先进和优秀的系统。
如果有一个和a le一样的市场能力绝对会对ios造成巨大的杀伤,android其实还是比较稚嫩的,暂时不提。
当初palm要出售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包括tx在内的中国公司能够收购,可惜没有实现,联想还傻里吧唧的推个乐phone,不提了,联想太叫人失望了,希望tx能积极的整合到webos里,借新新的平台进一步的进入手机领域,不要让我们中国人用到web2.0应用就必须选择google等国外的厂商!
2010/08/20
对于用户来说,他只是在操作同一个手机,他不了解什么是适配的。对于自己的手机使用熟练的,或者会变得熟练、有经验,这个假设很合理。
而不同的手机平台操作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基于一定的规则适配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不是以用户为中心(虽然考虑到适配的研发成本也很重要)。 但是这也不是说,其他平台好的设计不能借鉴。
对于你的调研,我想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道你的实验设计是怎么样呢? 对于行为层面上,我觉得你如果只是问:
“当您需要返回软件的上一个界面时,您更倾向于如何操作?”我觉得不合适,这里应该拿两个原型让用户来做一个测试。用户真正的行为到底是使用 “手势”
“软键”,很值得斟酌,可能回答与实际操作行为不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你会怎么考虑?
适配需要有灵活性。举个极端的例子,从地点A 到 地点C,原来只有一条弯曲的路,要走很远。现在 新开了一条直路,一眼看清直通到 C,那用户就会很自然的走新路,不一定还执着的去走原来的弯路了。
这也是我对你行为层问题上的疑问,因为点击和返回手势,1.是可视性; 2. 从负荷上来说,点击更低。 当然会浪费宝贵的屏幕空间。
2010/08/20
webos终于有官方qq了?!
2010/08/20
请问调查结果(“更喜欢手势区操作”的用户占76%)的样本如何获取的?
2010/08/20
@fuxiaozhen 同意对比方式的调研测试,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跟实际的回答会有偏差,一个可视的操作会对用户行为造成不小的影响
2010/08/20
如果没有手势,PALM和其他的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有手势区不用,PALM和其他的区别可就大了!
退一步,PALM就是PALM,为啥要和别的手机比呢?为啥不可以做一个真正属于WEB OS的软件呢?
手势区操作,就是PALM出众的WAY之一。
2010/08/20
我第一天使用palm时,完全不知道怎么返回。
用户“更喜欢手势区操作”并愿意“更愿意手势区操作”,喜欢的未必是自己爱用的。
期待腾讯在胖梨上的新作。
2010/08/20
我第一天使用palm时,完全不知道怎么返回。
用户“更喜欢手势区操作”并不是“更愿意手势区操作”,喜欢的未必是自己爱用的,会用的。
期待腾讯在胖梨上的新作。
2010/08/20
我很相信并敬佩CDC的用户研究
2010/08/20
刚开始接触时候真感觉自己是个笨蛋,啥都不会啊,和原来的手机差十万八千里,不过用熟练后就有点爱不释手了!
2010/08/21
我也觉得手势方式方便啊·
2010/08/21
我不关心什么手势不手势的!你先出个OS的版本可以吗!以后再改都行!
2010/08/21
Palm就是Palm。务必入乡随俗。
2010/08/21
傍上HP这个大款就是不一样
2010/08/22
希望能把斗地主整合进去,每天都玩的游戏,在我最爱的胖梨上居然没有,太痛苦了
2010/08/22
很纠结。。
2010/08/22
标题很不错。。
2010/08/22
引用通告:
文章《胖梨的困惑——用户在哪“返回”? – 苏打网》引用了本文,文章地址:
2010/08/23
非常不错
2010/08/23
新产品,从用户角度想问题有时候挺纠结的
2010/08/23
统计一下看看喜欢哪个的多,在设计上肯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
2010/08/23
NO1、调研用户,“QA”式的问答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如果能调查到每个用户的特征,则更利于分析,例如:6%喜欢Button的用户,是不是接触palm不久的、对palm还不熟悉的?
NO2、如果能辅以“观察式”的方法,效果可能会更佳。
很多时候,用户会欺骗自己、以及别人。
NO3、回到这篇文章的讨论点,我个人认为:不要。
理由:如果有了“返回”Button,是不是需要有更多的“Button”来取代手势?如此一来,大量的“Button”会让原生的轻设计,变得过于臃肿。
2010/08/23
希望webos 的qq可以早点出现,一来广大用户真的很期待和需要,另一方面,我感觉平板电脑,会有webos的一片天空的
2010/08/24
“Palm 手机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没有物理按键” 这是我看错了么?
2010/08/26
恩。这是个问题
2010/08/30
虽然没有返回键,但是可以直接在任何界面的情况下打开主界面就OK了
2010/09/01
这是题用脚的想清楚的问,系统本身自带的手势为啥不用。
1、学习成本不高;
2、这些用户就肯定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操作。
很期待最后会有什么高招。产品出来了记得回复哦
2010/09/05
准备入手乐Phone,没物理键盘的。
2010/09/05
pre的手势区很好用,以致我中途换了iphone 3gs非常的不习惯。其一:pre一只手可以关闭程序和手势返回。iphone我要用另一只手来找返回按钮。
其二:pre可以在主界面直接输入名字显示***,而iphone却不可以,我还得找***本再找对应的字母,点击进去再点号码,实在很麻烦。
其三:pre的物理键盘很好用,iphone敲半天还没有一句话,实在很着急。
对应下来,我真的觉得pre很人性化,简单易用,一用上就离不开。
作为palm忠实的fa ,从treo600—650—680,QQ一直没有官方版,我们都是偷着用第三方软件。
现在这个好消息对palm迷很鼓舞,期待好产品,同时建议一下。
pre的QQ必须支持返回区才能显示出来pre的优势,而且这样的QQ才是最好用的。
2010/09/09
这么久了,别吊了,OK?
2010/09/11
还是直接整合在webos的me eging里面是王道,这样可以支持synergy,可以将qq的联系人直接整合在系统联系人,qqmail直接整合在系统mail里面。
2010/09/14
看了觉得很受益,考虑不因以数据就去改变,在中国9%的用户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的人...谢谢分享,不过真想知道***...
2010/09/14
学习中。。。
2010/09/25
我的意见是坚持原则:
不要试着去改变用户已有的习惯;用户原来是这样操作返回的,现在的应用也按着这个设计,用户不用看什么说明,自然而然就习惯性地知道该怎样操作。
2010/09/27
用户也要适应新设定
palm pre 期待QQ beta
2010/10/06
增加返回按钮,同时可以在设置里取消不就行了?
在me age里可以像GTALK那样成为手机信息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增大用户粘度吧。其实当初腾讯能收购PALM,并整合出自己的云服务例如记事本 日历 QQ好友的各种状态更新等,就能真正的干一番大事业了。
加油吧只能说。希望年底能看到个BETA的WEBOS QQ出来。
2010/10/08
三间房所;见阿斯;所阿娇;类似的
2010/10/19
改变用户习惯,挑战用户习惯。看各自的魔法圈认知度吧,认知了不管什么规则或者是习惯都会遵从,反之。。哈哈
2010/10/22
Palm 物理的有操控感.而软件上的纯属多次一句.
2010/10/26
返回手势和小珍珠的功能并不一样
点一下小珍珠 直接切出程序
而返回手势是回到上一步
这是完全不同的功能
还望注意
2010/10/27
palm pre 期待QQ beta
2010/10/27
手势区真的很好用 ,非常好用 特习惯 ,特喜欢, 其实 你那个“返回”设在触屏区不就好了
2010/10/28
先放个beta吧
2010/11/17
放个beta!!!
2010/12/14
我一直是PALM的粉丝,从TREO 600开始,之后650、680、CE***O。
因为热爱折腾,所以各种手机系统都有体验。
PALM PRE可以说是我用过人机交互做的做好的系统。
IOS/ANDROID/WM神马都是浮云。
因为朋友最近买了一台国产神器——乐PHONE。
我和他换来用用。说实话,要不是他买,我一辈子也不碰那玩意。
发现乐PHONE抄袭严重啊。
PRE的手势区几乎被它照搬了。ANDROID和PRE奇迹般合体了。
当然,乐PHONE的从左至右滑动还能看到卡片,点叉叉还可以关闭,这又稍微有那么点IOS的风格。
也因此,我用乐PHONE很习惯。比HTC习惯,其主要原因是返回键和卡片式操作。
因为联想的抄袭,我们不难看到,PRE独特的人机交互方式还是深入人心,并成功被国人接受的。
贴主最后一句话也使PALMER国人很振奋,甚至内牛满面。我们期待着WEBOS版本QQ的到来。
如果可以,最好再做一个QQ浏览器。WEBOS的浏览器虽然很给力,但不符合中国国情。天朝的WAP啊~~~~~。。。:P
2010/12/24
期待能够有QQ的客户端。。。手势区已经成胖子的习惯了。应该加进去啊
2011/01/05
Palm只所以用返回区,以及向上推出关闭程序,是因为webos支持多程序运行,比如我可以边上网,边用QQ。
不像iphone只能单程序运行(现在也只是有限制的多程序运进),它将来如果要发展多程序,会被一个单独的按钮困住的。当然,iphone总体来说也是很人性化的。
废话少说,期待Webos的QQ快些推出~
2011/01/05
什么时候能做好啊
2011/01/05
啥时候出啊,webos 的重点就是多任务 同时运行 所以建议保留手势
2011/01/05
都多久了~还没有开发出来吗?
2011/01/05
2011/01/05
那些说找不到webos系统返回操作的人,
并以此认为webos手势区需要熟悉才能熟练运用的人。
很怀疑你们是否用过还是人云亦云。
实际上普通使用中 webos的手势区操作只有两种 : 1:点击 放大 缩小窗口,
2:从右至左滑动 返回。
不知道简单到如此的操作需要什么 “熟悉” ?
事实上webos手机 包装里 都有一张简单的小卡片,上面用及其简单的图案 介绍了手势区这个操作方式。和程序关闭方式。
同样一部IOS手机 一部android, 一部s60手机
从全新到手开包装到使用, WEBOS手机绝对是最快上手的。
这几个系统的手机我都用过, 塞班不说了,没啥好说的,,android我直到装了任务管理器才能关闭后台进程, ios没有多任务。
只有webos的卡片式系统 我到手几分钟就基本熟练了。
2011/01/08
相当习惯且相当喜欢手势区,太舒服了。才几天的时间,我手里其他的手机用起来就很不得劲了,C6,ME600,到处找返回键。
期待哦期待。
赶紧的,别吊了,万能的TX。
2011/01/29
  回到前面争论的问题上,我们最终在返回按钮取舍上有了定论…小卖个关子,欲知***,请大家期待我们即将在Palm上推出的新产品:P
P什么……Palm QQ,对吧?
2011/03/12
应该遵循手机系统的原有规范;其次,用户不掌握该手势是无法操作该手机的,因此,可以假设“手势”虽然另类,但用户是可以熟练掌握的;最后,若返回按钮和手势重复存在,用户使用时需先判断“我该用手势还是按钮?”,增加了判断成本。 这个有道理
2011/06/26
支持一个。。。一直做得不错呢。
2011/07/30
分析得很不错,但是到底有没有下文呀?
发表评论
1000) value=value.su tr(0,1000)">评论内容...
加载中...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ordPre .
Copyright 1998 - 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ordPre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字体大小:
20几岁要面对的人生困惑_连载_读书_腾讯网
(2011-05-13 22:48:28)
标签:
分类:
20几岁要面对的人生困惑_连载_读书_腾讯网
第1节:序言 谁的20多岁不迷茫
  序言 谁的20多岁不迷茫
  20多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困惑的时期,其困惑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刚从学校毕业,从单纯无忧的学校步入复杂的社会,很多事情都不符合自己的想象,并不是想要什么就会拥有什么,也并不是想让事情怎么发展就会怎么发展。现实总是让人失望,又让人无可奈何。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还刚刚起步,充满选择的同时又充满了困惑和烦恼。面对一些事情感到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愿去想那些头疼的事情,就更深陷于困惑的淤泥之中。
  我刚从大学出来,步入社会的时候,也曾感到迷茫。从外地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在那里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亲戚朋友,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只有一张不够硬的学历***。
  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更不知道付出了是否就一定会有回报……在我的头脑中,有太多的疑问。好在,我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徘徊和犹豫中。我知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和磨蹭,只会浪费时间。我必须尽早地为自己找到前进的方向。一个人有了方向感,并找准方向,才不会迷路。
  回想起这些,我发现,当时所受到的(外在和内在的)困扰和疼痛,对现在的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也是一笔不小的积累。
  佛经中有一句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众佛以烦恼为菩提。是说有慧心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找到智慧,而且为避免更多的烦恼而产生更多的智慧,那些生活平顺的人通常不会比那些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的人有智慧。安乐令人沉沦,忧郁反而能激发人们生存的力量。很多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都是由于他们在人生前半段的苦难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
  当我们有了困惑时,不能急躁,更不要自卑,需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可退缩,用信心和拼搏,驱走阴云密布的天空,迎接艳阳天;不要自闭,要学着与人沟通,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帮助别人,让别人也温暖自己。就像铁块经过烈火的烘烤,百炼成钢;犹如夏日的麦苗经过烈日的暴晒,变成沉甸甸的麦穗。
  如果风雨逃不掉,躲不了,那就直面交锋,用坚强和意志与困境抗衡。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未来会逐渐地明朗。道路上终究不会只有泥泞,走过去,就会迎来阳光。
  所有的成长与经历都是一种幸福的疼痛,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挑战吧,让它成为生命当中最值得骄傲的篇章!
第2节:成长发展(1)
  第一辑 成长发展
  告别彼得·潘,为长大而干杯
  我们不应该为长大而感到痛苦,而应该为长大而干一杯!
  小时候总觉得很多事情要长大了才能做,所以很想早点长大,可现在20出头了才发现,长大了其实很累。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成年,可并不想长大。我喜欢小动物、漂亮娃娃、卡通玩偶、绚烂的图画……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朋友送我彩色笔、橡皮泥和芭比娃娃。
  我希望每天过着孩子般的生活,无忧无虑。即使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可以一笑而过。可现实的社会却又常常排斥我,复杂的社会关系让我感到厌烦。
  难道自己的心理年龄小一点不好吗?还是我有成长心理障碍,或是患了年龄恐惧症?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长大吗?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渴望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之后就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穿漂亮的高跟鞋,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男(女)朋友,干一番让人称赞的事业……
  然而,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可阻止地成年了,心里不由得开始呼喊,"我不要长大!"又转而开始羡慕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长大,就总有退路;如果不长大,就能无条件被保护;如果不长大,就享有哭的权利;如果不长大,就能"倚小卖小";如果不长大,就可以随便幻想;如果不长大,就能永远活得纯真……
  然而,人一辈子总是要对自己负责任,总要经历一些美好和困苦,要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很多"不想长大"的年轻人不愿意自己承担责任,经济不独立,毕业后无法面对社会的竞争,所以宁愿一直躲在父母羽翼之下,大多是独生子女。
  保持童真的一面可以使人单纯、放松,生活得更加乐趣盎然,但是对于一个***来讲,只有"童真"的一面就比较可怕了,就像永远长不大的那个孩子彼得·潘。
  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人物。他永远也长不大,因为他永远也不想长大。不管周围的孩子怎样成长,他永远活在自己梦想的"永久乡"之中,从来不去观察周围的大人世界是如何的现实。他梦想着永远活在一种自由自在、毫无束缚的环境之中。后来心理学家们用"彼得·潘"指心理成熟有困难的年轻人。
  彼得·潘们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心理年龄滞后,向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不能承担相应社会角色,逃避责任和义务。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幻想,无法适应现实,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有时也称为"社会依赖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阻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所以需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
第3节:成长发展(2)
  26岁的琴已经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但她仍然像个小孩子,不愿意负起本应该负的责任。对于家里的事情,她不愿意做,而且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像交水电费、购买生活用品、给孩子买奶粉这些事情,她都觉得很累。而且她很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一旦事情不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发展,就容易发脾气,而且从不考虑后果。
  结婚几年了,孩子一直由父母带着。她遇到什么问题都本能地求助于父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父母倾诉、商量。家里明天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这些琐细的生活小事她都要向父母请示汇报,得到父母的详细指导后,她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她后悔自己生了孩子,因为觉得自己还没玩够,所以不愿照顾孩子,处处逃避作为母亲的责任。
  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幼稚而永远照顾你,或是减少你的竞争压力;相反,因为你的幼稚,在社会中,你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个现实的社会早晚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在我们的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责任需要我们承担,相应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
  一个人应该向前,而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未来的美好才是需要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而我们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才能变得更加成熟。长大实际上是一种快乐无比的享受,是一笔他人无法掠夺的财富。那么,对于不想长大,还没有玩够的年轻人,该如何调整这种心态呢?
  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时刻提醒自己已成年。很多年轻人想要自由,觉得周围的人不信任自己,但是自己幼稚的做法确实也无法让人放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建立责任感。要记住,没人有义务承担你所应担负的责任。比如,你要是不去交手机费,没人会帮你交;你睡过头了,没人会把你叫醒。尽管你现在能依赖父母和家人,但他们不可能陪伴你的整个人生,你的人生道路始终需要你自己去走。
  改变浮躁的心态,为自己减少压力。很多时候,我们的"浮躁"和"不成熟"是因为我们面对太多的压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逃避。这时,如果找到减压的方法,轻松地面对生活,也就不会那么浮躁了。旅游、读书、听音乐等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
  年轻人在遇到压力的时候,要学会寻找他人的帮助。产生心理压力后,如果一个人发呆,只能使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你的注意力很可能就集中到压力本身和相关事件上面了,所以需要分散注意力,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找人娱乐一番,甚至看看电视等,都可以淡化压力。(这一点,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具体讲到。)
  最后,尽快让自己进入"社会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你已经步入社会,就成了一个"社会人",社会上的很多事情不是按我们的想象去发展的,有时候我们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很多年轻人在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所以选择逃避。逃避并不是好办法,只会让你变得更加无能。不如多充实自己,多学习一些处世技巧,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强大!
第4节:成长发展(3)
  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坚信自己会幸福
  一个人在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前,不太可能改变命运!
  我的生活总是不如意,命运老是跟我对着干。有时候,我想走左边,命运偏安排我走右边;我想到南方,它偏让我到北方。
  家庭连遭不幸,让我的生活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我觉得自己就像造物主制造的一个玩物。生活中已没有乐趣,只剩下苦闷和沮丧。
  隐约中,我感到一丝不可言状的害怕,感觉到自己开始相信宿命,意志消沉。一个人的命运难道真的是天注定的吗?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衣食无忧,而我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平?不知道我的命运还有没有可能得到改变?
  有人问一个盲人,你看不到世界,不感到痛苦吗?
  "和聋子比,我能听见;和瘫痪的人比,我能行动;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不觉得自己痛苦,反而觉得很幸运。"盲人如此回答。
  可见,一个人心里亮堂,就不怕世界漆黑。
  这是个乐观的盲人,他的生活显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因为他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听见、能行动、能说话,所以,他觉得自己不但不应该感到痛苦,反而感到很幸运。
  有很多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命运不济: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跟同龄人比起来,自己一无所有,甚至生活都很艰难;自己一再努力,也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于是,抱怨"我的命怎么这么差?""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平?""这个苦日子什么时候才熬到头啊?"
  其实,面对艰难困苦,影响我们心情和命运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有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兄弟,哥哥是城市里最顶尖的律师,弟弟却是监狱里的囚徒。
  一天,有记者去采访当律师的哥哥,问他成为如此优秀的律师,秘诀是什么。哥哥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弟弟还小,我不努力,能行吗?
  第二天,记者又去采访当囚徒的弟弟,问他失足的原因是什么。弟弟说:"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没有人管我,我吃不饱,穿不暖,不去偷去抢,能行吗?"
  同样的环境,但是兄弟俩的态度并不相同,他们的结果也不相同。可见,影响我们命运的不是环境,不是身高,不是***,不是出身,更不是腰包里有没有钱,而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若是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里责备自己,或是怨天尤人,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下降,生活也会越来越失败。只有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第5节:成长发展(4)
  我以前有一位女同事,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工作能力很强,性格开朗大方,是个阳光女孩。我们都以为她成长的经历肯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她似乎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难事。大家都暗地里羡慕她,以为她出生在一个有权或是有钱的家庭。直到一次她生病住院了,她妈妈来照顾她时,我们才知道,她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她刚开始工作那年,家财上亿的父亲生意破产了,相恋多年的男友也在得知此消息的第二天弃她而去。
  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男朋友的离去让她悲痛万分。"不就是看上你家的巨额财产才跟你在一块的吗?现在你爸破产了,没钱了,我还跟着你,有什么好处?难道你真的以为我是爱你才跟你在一块的吗?你真的太幼稚了!"男友的话一字一句地传到她的耳朵里,她被击垮了。
  她原本以为,男友是真心地和她在一起,她付出了自己最真挚的爱,真心实意地对待男友,却没有想到,男友欺骗了她。感情受伤的她一度陷入低谷,甚至偷偷买了上百粒的安眠药准备自杀。
  父亲看到每日意志消沉的女儿,本来想来安慰她,却无意间看到她买的安眠药,在商场上拼搏多年从不哭泣的父亲流泪了,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而伤害到自己心爱的女儿。父亲对她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好!要让离开你的人知道,他们的离开是多么愚蠢。"
  她被父亲的话惊醒了。从此她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她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精彩。正因为她选择了坚强面对,才使得自己从容面对一切,越活越精神。
  一个人,当他坚信自己会活得很好的时候,他一定会为此付出努力,而他也一定会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像有的人所说的是"上天注定的",而是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决定的。
  在心理学上,学者们把面对困难时人的态度,分为两种类型:外控型和内控型。外控型的人认为,命运不是自己说了算,自己对一切事都无能为力。他们认为快乐和痛苦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这取决于别人或命运本身。所以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和自己行动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看法。
  而内控型的人常常觉得,身上发生的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己所做的决定和自己付出的努力。他们相信自己总是能够找到办法解决问题的。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回报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当自己不能影响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仍然可以决定让周围的环境以何种方式来影响自己。
  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内控型的人,要坚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6节:成长发展(5)
  首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处境是可以改变的。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曲折时,常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可能会有"听天由命"的想法。带着这种想法,我们就可能错失很多的良机。伏尔泰曾经说过,"命运的主宰是人自己,而人自己的主宰是意志。"因此,当我们面临人生大大小小的考验时,应当全力以赴,以自己不屈的意志来迎接命运的挑战。绝不能被命运所左右,而要由自己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次,要坚持信念,付出自己的努力。一个人生活,需要的是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我相信,在我们辛苦的奋斗后,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例如有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应聘失败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而是总结经验教训,并努力学习,终于在最后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
  最后,在遭受挫败的时候,不断地为自己加油。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有些人采取逃避、掩饰的态度,更有些人一遇到挫折,便情绪沮丧,甚至万念俱灰,完全向挫折低头。这种态度对自己是不利的。我们应该为自己加油,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认真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勇敢地战胜挫折,这样才能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人生即选择,从容做好每道选择题
  选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的!
  人生总要面临很多的选择,是学管理,还是学烹饪;是自己创业,还是继续打工;是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在面对这些选项时,我常常犹豫不决。
  每次选择,我总希望自己是对的,总期盼最终的结果没有遗憾。但是凭我的判断和阅历,很多时候我都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
  我常常这样想,"要是有个人给我指条明路,多好啊!"但我的生活中,总是没有那个给我指路的人,什么都得自己去决定。我对自己的决定常常产生怀疑,怕自己的决策失误,而没有心思努力去做。怎样才能做好每一个选择呢?
  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的选择,小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和谁在一起玩;向父母要玩具时,我们只能选择一件;上学了,我们会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了,我们会选择属于自己的处世方法。人生的路上总会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决策,不同的决策相应的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一些年轻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会面临找工作还是继续考研的选择:找工作可以缓解父母的负担,自己能够走出校园,发挥知识和锻炼能力;读研则可以多充实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问层次,也会为以后找工作多加砝码。
第7节:成长发展(6)
  有一些年轻人在找到工作后,还会面临各种的选择。是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但薪水暂时不高的工作,还是一份没有激情但待遇不错的工作?
  还有的年轻人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也需要做出选择。是选择一份对方爱自己但自己不太在意的爱情,还是选择一份自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并不太在乎自己的爱情?是选择自己相中的真挚爱情,还是选择以物质利益为前提的相亲?
  在众多选择面前,有些人开始迷惑了,拿捏不准自己的思路,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样,才会有完美的结果。在这样迷惘不止的徘徊下,常常会失去更多。
  有一个人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它。
  这天,送草的农民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小的时候,我们在试卷上遇到了很多选择题;长大了,在生活里,我们遇到了更多的选择题,有的也许有唯一的正确的***,有的也许根本就没有***。选择,也是一种痛苦。因为你不知道你选择后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境况,前忧后怕,不敢做出选择,就像那头毛驴一样。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很多决策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都很大。任何选择,说到底都是一种利益的权衡,而我们在利益选择面前,经常会表现出患得患失的自然天性,而思想上的犹豫,必然导致行为的彷徨。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因为不愿意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毕业后放弃了好几个企业向他投来的"橄榄枝",而在一个乡镇里当起了人民教师。
  我不知道当老师是否是他自己的理想,但是当时他的父母总是劝他,在自己的县城工作,家里有个照应;加上他父母都是在教育系统工作,这样他的工作也会很稳定。当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不用为工作的事发愁,有能解决问题的父母,县城里环境优美,学生淳朴自然,在那里当老师也是悠然自得的。
  一次回乡镇的机会,我偶遇他,发现昔日生活热情饱满的他变化很大:每天跟街坊们有时间就打牌消磨时光,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他常常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他说:"当时要是选择到大城市生活,可能会和你们一样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虽然工作压力大一点,辛苦一点,但也会过得充实一点。说不定我现在也混出了一些名堂呢!真是后悔当初的决定啊!"
第8节:成长发展(7)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你权衡再三,思前想后,精挑细选,做出了选择。可是,谁能够保证这个选择就是适合自己的最好选择?其实,选择时的对错并不重要,因为选择本身不是最终结果,关键是,在选择之后,你做了什么。
  任何选择都有利弊,若在做出选择之后,仍然对其他选择的优势念念不忘,而不能很好地面对已经做出的选择,那么,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必然都会后悔,都会感觉到失落,感觉到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只能生活在懊悔的旋涡里。生活应该向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未来做点什么,而不是为过去而感到遗憾。
  很多年轻人喜欢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耿耿于怀。"要是我当初不学这个专业就好了!""我真后悔这么快就嫁了人。""我当时要是选那个可能好一点。"既然选择了,何不洒脱一点。认真地对待你所选择的人和事,即使选择失误,也没什么可懊悔的,毕竟你曾经做过深刻的思考,毕竟这是你当初慎重的决定。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要知道,无论你是如何的懊悔,过去的已经过去,生活还将继续。
  选择后,你也许会得到一些东西,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无论对也好,错也罢,我们只能面对,面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次选择。
  我的青春我做主,自己的颜色自己上
  父母可以安排你的现在,但无法决定你的将来。
  我想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父母却说那个专业没前途;我想出去闯闯,偏偏父母却给我安排好了工作;我想与喜欢的女孩交往,父母却偏偏安排我与另外的女孩相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生的选择,我有许多迷惑。
  父母很关心我,总是担心我受苦、吃亏,因此给我安排了很好的生活和前途,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说实话,我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安排不满意;另一方面又想坐享其成,害怕自己真的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是接受家人的安排,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呢?我迷茫了!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青春励志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底册,妈给上什么颜料,孩子身上就落什么色儿。
  女儿:成长的经验是要靠我们自己获得的,不是靠家长的强行灌输。如果我不栽跟头等于没有经验,早晚有一天还是会跌倒的。父母的经验是很宝贵,但是仅供参考。
  在上面的对峙中,一方是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孩子掌舵的父母,一方是要自己闯"江湖"的儿女。你觉得父母说得有道理,还是女儿说得有道理?
第9节:成长发展(8)
  现在很多年轻人苦恼于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不了主。他们认为父母总将他们的理想寄托在自己身上,也有的年轻人感觉自己的使命就是去实现父母没能实现的理想。
  因为父母比我们知道得多,想得也全面,出于对我们的好心,怕我们在生活中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处处为我们着想,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意见,当然,是按他们的生活经验来想象我们的生活。事实是,父母很容易忽视我们的个性和爱好,忽视这个社会的变迁。于是,父母的好心与我们的自由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常常在父母的唠叨中感觉到太大的压力。虽然我们的翅膀长硬了,但我们总飞不出他们的手心。
  有一个男孩,在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工作很难找,在县工商局工作的爸爸为我找了一份工作,在城管中心。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不想听他的安排,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这种现象,经常在年轻人身上出现,父母的安排与自己内心相抵触,不知道如何取舍。我给他的回复中,提到了三点。这种情况下,这三点要仔细思考清楚。
  1.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先不要管别人的期待和安排如何,你先要考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从小到大的理想是什么?你是否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且,具体到你目前的情况,这个理想是否是空想?
  2.你是否与父母坦诚沟通过
  在生活中,我们和父母之间经常会产生很多分歧、意见。要解决问题需要双方的沟通,你有没有主动与父母沟通你的想法,你的目标?然后仔细、耐心地听父母的意见以及理由,再仔细地分析。当你了解了父母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坦诚告诉父母后,再考虑措施。
  3.你是在追求还是在逃避
  如果是因为目前遇到了困难或厌倦了目前的生活,没有去思考深层的原因,只是想逃避的话,那么,这种逃避只会浪费你的时间。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你应该做的是勇于承担。如果是因为自己有了好的目标,因为追求自己的生活而行动的话,就需要确认,你所追求的东西真的是你内心所向往的吗?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就去追求。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是父母逼你走,你就会有不满的情绪,不会好好地前进,结果对谁都不好,还会影响和睦,造成更多的恶性后果。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你才会认真、快乐地走下去,即使在路途中遇到太多的荆棘,你也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这条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
  李慧的父亲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家产丰厚。在李慧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她能够报考与房地产有关的专业,比如土木工程、园林设计等。待到她毕业了,既可以学以致用,又可以继承和扩大家业。
第10节:成长发展(9)
  可是,李慧却对房地产不以为然,倒是对服装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学里,她就曾把几条废弃的裤子,改成全校独一无二的个性短裙,同学们都问她是从哪里买的。当时让她着实满足了好一阵。
  思索再三后,李慧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她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服装设计专业。由于是自己的兴趣,李慧学习起来很用心。之后,她又自己做主去国外留学,钻研起各国不同的设计风格,并用自己的思想设计出多款服装,得到学校的好评。
  研究生毕业后,李慧凭借着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对服装的独到的领悟能力,很容易就在服装界站稳了脚跟,并开办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她的特色就是独一无二的原创服装,甚至到后来,李慧的好几款服装,已经跻身国际服装节,开始引领全球服装的走向了。
  李慧的成功,与她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坚持自己的选择,有着莫大的关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不同的选择。我们还年轻,各方面的经验尚浅,有些事情可能考虑不周,不妨参考一下父母的意见,也可以检查自己的不足,看哪个更适合自己,多一个参考不是更好吗?当然,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们自己,毕竟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走。最后,还要注意一点,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就不要后悔,坚定而勇敢地走下去。
第11节:个人性格(1)
  第二辑 个人性格
  你不是完美的,却是独一无二的
  保持自己的本色,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他人,征服他人!
  被周围人喜欢的感觉是美好的、快乐的。我知道,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重要。
  可是,所谓众口难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审美观,想要做每个人心中的维纳斯,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女孩子天真活泼才可爱,活泼的女孩给人一种青春的活力;也有人说成熟的女性才迷人,成熟能散发出一种女性独有的沉稳魅力……
  那么,我到底应该保持天真可爱的性情,还是追求女性的成熟魅力?到底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还是去迎合别人的"口味"呢?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希望得到他人良好的评价。但是即使你努力迎合所有人,也未必能获得所有人的欢心,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和需求都不一样。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刻意地改变自己。
  比如,一个女孩找男朋友,为了迎合男朋友"喜欢文静女孩"的心理,而压抑自己好动的个性,假装成一个安静的淑女。过不了多久,她的本性就会显露,而她也会感受到伪装的痛苦。
  年轻人要记住,人们的每一种个性都有它的可爱之处,也都会找到欣赏它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做自己最快乐!
  伊依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一直很胖,而她圆圆的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小时候,母亲总是对伊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照这句话来帮她穿衣服。
  所以,伊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都充满了自信。伊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伊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心情坏到甚至怕听到门铃响。
  伊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依会为此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伊依开始想自杀。
  有一次,当有人问她的婆婆,怎么能教出个个出色的孩子时,婆婆回答:"没有刻意去教,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间,伊依终于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在一夜之间,伊依改变了。她试着研究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自己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方面的知识,尽量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她每参与一次活动,都会给她的生活很大的鼓励,而事实也证明,周围的人很喜欢她。
  在生活中,追求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生活模式的人很难获取成功,也很难获得幸福。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顺其自然中充分发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特别是在这个社会,个性独特的人往往有更多的机会。
  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想法,重要的是要自己欣赏自己,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别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这样只会把你弄得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我,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我虽不是完美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如何,我只需做好我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当然,在纷纭的世界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职员。他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第12节:个人性格(2)
  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呢?"
  上面这个人的悲哀,源自于他对自己的不自信,他的脑海中满是诸如"我应该像某某人一样""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就要做什么样的人""他喜欢文静一点的,那我就不动了"这类观点。而这类观点引导着他不断地效仿他人。
  有一个成语叫做"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这个典故。说的是,有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便慕名前往去学习人家走路,结果没有学会人家走路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先走路的样子给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来了。
  学习和模仿在生活中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向他人学习和模仿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考虑自身条件。问问自己,适合别人的东西,是否同样适合我们自己。年轻人都应当懂得,自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怎么样利用自己的特点让自己独立于人群之中。
  勉强的完美,不如真实的瑕疵
  有些人总担心自己做不好,难免陷入沮丧。
  我从小似乎就有完美主义情结,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满意为止。穿衣服,要穿得整整齐齐,并容不下丝毫的污渍;漂亮的脸上长了一个不协调的黑痣,我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个整容手术,去掉它;一件毛衣快织完,发现中间织错了一针,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拆掉重新织。很多事情我都坚持自己"完美主义"的原则。
  为此,我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做同样的事情,我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甚至做了不少无用功。
  一直以来我都是如此,当看到别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眼光的时候,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当一件事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时候,我又感到很失望。难道追求完美,我也错了吗?为什么那么累?
  有一个女孩纠结于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很苦恼。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在学校的时候,她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总是班里的第一名。
  工作以后,她仍然希望自己的这种完美成绩不被打破,做什么事总是不信任同伴,凡事都要自己去做才放心。她对自己的要求高,对一起共事的搭档要求也高。她知道自己是个不满生活现状的人,而且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个女强人。
第13节:个人性格(3)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满足她的这个愿望。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工作之后,她才发现其实周围的高人很多,她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位。每当部门有同事比她优秀,比如得到领导的口头表扬,或是得到了单位的额外奖金,她的脑袋里就会一片空白,感到紧张。这个女孩完全陷入了自己设置的完美主义陷阱中。
  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自己也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但是如果对这种追求过于执着,一旦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就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死胡同,久久转不出来,因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最终不仅事情没有做好,还影响到自己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
  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为了纠正作业本上的一个错字,不停地用橡皮去擦那个错误,试图把错误擦得干干净净,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结果,反复的擦拭把作业本弄破了,而我又不甘于整齐的作业被作业本上的这个黑洞"玷污",而得不到满分。
  最后,我只好用一本新的作业本重写,那次作业整整花了我大半天的时间,我为这件事苦恼得很,不知道哪里出了错。于是奶奶给我说了这个故事:
  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了一颗漂亮的珍珠,非常喜欢。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果能把这个小黑点去掉的话,这颗珍珠将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把珍珠去掉了一层,但是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依然在。
  最后,黑点没有了,但珍珠也不复存在。
  追求完美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可是世间却没有人敢打包票地说,自己就是完美的人,做过一件真正完美的事。就像我那曾经写了错别字的本子,我即使把它擦得自认为不留痕迹了,可那擦过的影子却依然残留着。它依然不完美。
  美好的事物是我们追求的,但是一旦追求过分,那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在任何事情上,追求完美,想把事情做得圆满,代价往往就是将"大珍珠"也追求没了。所谓完美,不过是美丽的陷阱。一旦陷入进去,你不但对自己的糟糕处境浑然不知,而且还心甘情愿地折磨自己,以至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留一点余地给自己,给自己的不完美剩下一个小小的空间,那个小小的空间就叫遗憾!因为一点点的缺失,完美不再是完美;可正因为这一点点缺失,完美不再是完美,却成了真实,是一种有了遗憾的真实!这遗憾又可能成为我们追求完美的动力!倘若什么都圆满了,那么我们还追求什么呢?
  因此,留下一点小的瑕疵又有何妨?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
第14节:个人性格(4)
  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这是一句听起来多么无奈的话,像是一种懦弱与无能的态度。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的。不够完美的人和事,随时都存在。我们不喜欢它们,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有些事情既然存在,我们又无法去改变,那么就耐心地接受吧。
  不要钻牛角尖,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完美理想。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是无法逃避和无所选择的,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做的,不是穷极一切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缺点,而是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期望太高,希望自己这也做得最好,那也做得最好。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若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劣势上的话,如果运气好,还有可能改变一点点,但过程却相当的漫长,而自己的优势也会在自己的怠慢之下没有了可以发展的空间;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就会痛苦地生活一辈子,一生都处于自卑中,到最后,自己的优势不复存在,劣势却依然存在,甚至被自己所强化,变得更加的强大,最终我们只能以惨败收场。
  20多岁的年轻人要记住,人无完人,一个人再怎么努力,都没法做到绝对的完美。若是能够做到完美无缺,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多一点自信,就会多一点主见
  有主见的人,常制人;没主见的人,常制于人。
  我对生活其实没有多高的要求,喜欢看别人的决定办事,听别人的意见生活,不喜欢动脑筋,没有自己的主张。
  当一件事情,别人不看好时,我就顾虑重重,打消念头;我本不想做的事情,别人一怂恿,我就会马上去做。我的立场总是不坚定。面对选择,我经常摇摆不定,即使决定的事情,也经常改变。
  我习惯跟着别人转来转去,没有自己的追求。一旦身边缺少了给我出主意的人,我就像生活失去了重心,不知所措。我的这种性格和习惯需要改变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愿意领导他人,有的人愿意跟随他人。那些领导者常常是做事有主见的人,而那些跟随者常常是因为自己不会做决定,所以不得不跟随他人。
  很多年轻人做事没有主见,怕负责任,甚至怕对自己负责任,所以总是愿意跟着周围的人,要错一起错。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们宁愿把自己的决策权拱手让给他人,宁愿围着他人转。这样的人,他们或许会幸福,也或许不幸。幸福是因为别人让他幸福;而不幸,同样也是别人让他不幸。对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完全没有发言权。
第15节:个人性格(5)
  然而,即使你凡事完全不动脑筋,跟随别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一旦别人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你又如何去选择呢?
  我身边有这么个年轻人,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的前夕面临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非常苦恼。他本来想毕业后就找份编程的工作,但是一打听,现在找工作太难了,而且很多同学都考研了,他又开始犹豫了。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父母似乎也看不清未来的形势,因为很多年轻人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仍然很难,而且不如本科生。
  所以,父母让他自己做决定。以前,他总抱怨父母安排了他的一切,让他没有自主权,没想到,自己对父母的决定原来如此的依赖。现在真的要让自己做决定了,他却感到茫然,甚至是恐惧。因此,他的内心冲突很严重。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很多的决定都需要自己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强求统一、不加分辨地听从别人的意见是愚蠢的。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我们的参考,他人的意见往往也是我们自己行为的镜子,但我们不能在别人的目光中改变自己的人生坐标。如果老是被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动,就会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
  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是愚蠢的,但唯唯诺诺、随波逐流又是窝囊的。胆小怕事的"鸵鸟人"和人云亦云的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只有那些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动脑筋。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自己的主观思路始终要起引领作用。如果自己的主观思路出现偏差或者错误,则需要在整体把握方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对于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听取,但是采纳与否,要对事物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判断后再选择,不可盲目地听从他们的指挥,也不能一口否决他们的善意。
  其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增长见识。一般情况下,知识渊博的人说话会更有分量,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其实主见也可以作为知识的代名词,试想一下,如果你和一个傻子在一起,你是不是心里有底,遇事也敢于处理?因为你懂的比他多,也就是知识比他多,因此你就有主见。相反,你要是和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一起,你是不是感觉没主见?因为他的知识多,你会的他都会,你不会的他也会,自然就不用你的主见了。
  再次,在生活中多积累经验。一个成熟的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慌乱,不会逃避,而是能够迅速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年龄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是否成熟。积累经验不是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验就跟着增长,而是要靠与社会长期的接触,和不同性格的人沟通,加上一定的头脑,才可以令你成熟,才可以变得有主见。有的人年龄不大,但是处世非常熟练,就是因为他们积累得多。一个人有了一定程度的经验积累,那么在待人处事的时候就会从多方面看问题,这样自然就会体现出他的成熟。
第16节:个人性格(6)
  最后,做事不要急躁,想好了再做决定。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计划,要沉稳处理各种事务,并要做好应急的心理准备。对于特殊情况下出现的任何情况,都要有个最低限度与最高限度的把握,这样才不至于会出格,才能使事情沿着大体的思路与方向发展下去。
  年轻人有主见,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思路,有思路才会有发展,有发展,一生才会充满成就!
  坚持自己所开辟的道路,不要受到他人观点的牵制。活着就是应该充实自己、依赖自己、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生活。
  年轻气盛,总要为情绪付出点代价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的智商只有5岁,所以生气的时候最好不要做任何决定!
  人生道路上,常有坎坷和挫折,令人气愤的事并不鲜见。我是一个情绪化、容易发火的人,经常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跟周围的人大吵一番。甚至有时候只是听到别人的唠叨和抱怨,就怒火中烧。
  事情过后,我就常常后悔。但无论我后悔多少次,决心改多少回,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跟朋友聊得来的时候,我对他们都很好,但是他们也很容易让我厌烦。我的同事和女朋友慢慢地都对我敬而远之。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吗?我这样的脾气怎样才能改变?我的人缘会一直都这么差吗?我很烦恼。
  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不够成熟。跟别人谈得投机的时候,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对方;而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马上就跟着情绪走,变得像个打足了气的球一样,随时都会爆炸。这种情绪就像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人们的情绪化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障碍,让人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甚至会成为不堪设想的后果的起端。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但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所以,年轻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气盛,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来。
  公司要裁员,内勤部的冬梅和婷婷出现在裁员名单中,规定一个月后离岗。那天,大家看她俩都小心翼翼的,更不敢和她们多说一句话。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这事搁在谁身上谁都难受。
  第二天上班,冬梅的情绪仍很激动,有同事想劝她几句,她都怒冲冲的,像吃了一肚子火药,谁跟她说话就向谁开火,对谁抱怨,开始说领导的坏话。以前她负责为办公室员工订盒饭、传递文件、收发信件,现在也懒得去理了;同事们看她一副要吃人的样子,也就不再支派她工作。
第17节:个人性格(7)
  裁员名单公布后,婷婷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可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把工作以外的事都抛开了,和以往一样地勤恳工作。婷婷见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反正都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婷婷仍然勤奋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跟同事们仍然谈笑风生。
  一个月满,冬梅如期下岗,而婷婷却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婷婷的岗位谁也无法替代;婷婷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正是由于婷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为自己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人说,一个人生气时,他的智商只有5岁!无论他多大,当他在气急之时,思虑不成熟,情绪一发不可收拾,言语不知节制,表现失态,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一样的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举动,当然是不顾后果的。
  其实情绪的好坏是由自己掌握的: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你要是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你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快乐与不快乐就是一种感觉。
  有一位企业家,素以行事稳健著称,即便每天身处瞬息万变的商场,他也几乎没有犯下过什么致命性的大错,所以,他所经营的公司也就日渐成长。
  几年后,他要退休了。在荣退茶会上,记者们问他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秘诀,他只笑笑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秘诀,我之所以能顺利,是因为我懂得在愤怒的时候少说话、少做决定,所以我不容易坏了大事。"
  短短的一句话,却给当天在场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课。
  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会引发愤怒的情绪。现在想想,当你生气、发怒的时候,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下面的几个词可以帮助年轻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1.回避
  愤怒时,要记住:闭嘴,不动。因为你的任何一句话,或一个小举动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需要做的就是回避,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着。
  比如,当你的同事或上司与你发生了争执,你正欲发火的时候,可以借机到外面抽一支烟,或是倒一杯开水。几分钟后,等你再次回到办公室,也许你的想法会有所改变,至少你不会像刚开始那样冲动。
  2.冷静
  愤怒是一个人很自然的反应。当人们面临危险或者压力时,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然而,越是愤怒,越需要冷静。冷静地思考,你发怒的目标是否正确?即使目标正确,你的怒气会不会反而伤害了自己?你的怒气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你发怒是否会解决问题?
第18节:个人性格(8)
  3.调节
  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笑对痛苦,保持豁朗的情怀。不要瞻前顾后、想入非非,不要有过高的奢望,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有助于走出困境。当然,改变环境,也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当你受到不良情绪压抑时,不妨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大自然的美景,能够旷达胸怀,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好的效果。
  4.发泄
  有怒气在心中,为了不造成糟糕的结果,就需要一味地压抑在心里吗?当然不是!在一些不能发泄的场合,我们必须压抑不良情绪,但是长期的压抑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我们需要给心中积攒的坏情绪找一个出口,将它们适当地发泄出来--像扔垃圾一样,把它们扔得远远的。发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大哭一场、找知心朋友倾诉、发发牢骚、唱欢快的歌、拳击、跑步等。
第19节:生活态度(1)
  第三辑 生活态度
  你敷衍生活,生活就会敷衍你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我工作已经有三四年了,我一直处于"天下无贼"的状态,认为与世无争的心态很好,只要自己工作做好就不会有什么状况,和同事也只保持同事的关系就一切都好。
  看着一堆资料,看着打开的电脑,我发现原来现在的工作居然是这样无聊。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明明知道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去处理,我却懒得去做,偏要等到同事来催我,我才去做,其实完成起来还挺快。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工作上过一天是一天。浑浑噩噩,感觉没什么目标,即使有目标,也从来没有在内心中清晰地描绘过。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所以我没有真正有效地行动。
  我感到工作没有丝毫的激情。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一个下雨天,她的MSN签名改成了:再下雨,我真想把工作给辞了!我有点纳闷,问她,下雨与辞掉工作有什么关系?
  她告诉我,这份工作已经做了好几年,感觉越来越没意思了,每天都不想上班,这鬼天气更让人郁闷,所以想辞职了。
  要知道,这份工作当初可是她很喜欢的呀。找到这份工作的时候,她曾欣喜若狂,没想到转眼三年时间,会因为"下雨天"就想到要辞职。接着,她噼里啪啦地在网上对我抱怨:
  每天早晨,睁开惺忪的双眼,一想到即将面对的工作,痛苦和无奈就涌上心头。又要面对重复单调的秘书工作,让我对每天的工作不再充满激情和想象。
  每天我都在重复而机械地整理资料、联系客户、制定日程……已经没有新鲜感和挑战性,成就感就更加无从谈起。
  工作的幸福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块早已嚼得没有味道的口香糖。每天都像机器人一样程式化地做某些事情,会有幸福可言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总是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摆动,远离痛苦就接近厌倦,远离厌倦就接近痛苦。"将这句话拿来比喻工作与激情的关系倒是极为贴切的:失业的时候,为没有工作而痛苦;工作时间长了后,又为没有激情而厌倦。
  现在像这个女孩这样失去工作热情,或是对工作感到疲惫的年轻人或许有很多。
  很多年轻人在刚进入工作时,总是意气风发,对刚接手的工作饱含热情。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总会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然而,随着工作越来越深入,在对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业务也能娴熟处理时,他们的工作热情也逐渐下降。虽然每天也还是好好地工作--只因为工作就是一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既然工作已经能够轻松应付,剩余的时间也就懒得去看专业书籍,只看一些被行业称为"闲书"的小说,或是上网聊天、玩游戏。
  特别是那些工作清闲的年轻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简单而重复,没有丝毫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一天的工作,如果压缩起来集中干,绝对不超过两个小时。重复的事情和周而复始的思维方式,当然会让人的激情消退。
  陈东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每天在家里利用网络就能工作赚钱了。他当初就是因为在单位里忙得焦头烂额,才选择了在自己家里写稿。刚开始在家工作的一段时间里,陈东感到自己非常幸福,不但自由自在,而且不用再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了。
  然而,过了大半年时间,陈东明显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欢乐,每天只是机械地敲击键盘和面对闪烁的显示屏。他想写就写,不想写的时候就睡觉。以前工作松懈的时候担心老板批评自己,现在什么顾虑都没有了。
  曾经有过的新鲜感和惬意感也渐渐失去,取而代之的却是焦躁、痛苦,甚至怨恨,时时刻刻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想做了。
  其实陈东出现这样的症状,主要与在家上班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尽管他上班时间很自由,但每天在家里面对毫无变化的狭小世界,机械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而且在家里上班就体会不到与人竞争的压力,更没有激情可言。
  说到底,有目标的人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热情。如果工作热情不再,那么,你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有关自己理想职业的每一件事--从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到工作环境,然后确定自己所追求职业的标准或目的,并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
  女孩小利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了半年以后,终于顺利地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职员。同事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经验,有的甚至是CPA(注册会计师)兼MBA(工商管理硕士),或者以前是某公司的财务主管。每次开会,看到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小利总会感到差距: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紧张、压力使她始终处于莫名的兴奋之中。
第20节:生活态度(2)
  于是,她决定一定要赶上那些比她优秀的同事。她悄悄地努力,早晨6点就起床,每天都要对着图标忙上半天,频繁接受香港方面的审计。即使忙得没有时间吃午饭,小利依然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工作有挑战,给她以大学生活完全不同的感受。
  虽然你在为某个单位工作,但是你要清楚,在你的人生中,你的老板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想象自己是个独立的承包者,你的雇主是位大客户,然后合理分配你的时间,以达到不仅满足客户所需,而且还可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目的。
  不要因为薪水不够高、工作不够挑战性、人际关系不够好等客观的原因而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要知道你现在走的路程只是你人生道路的一部分,你现在的进程可能会影响到你今后的生活。所以,你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进度。即使你的企业没有给你压力,你也要学会适当地给自己加压,并始终抱着一颗学习的心。
  说到底,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根本就没有动力,而是在被动地工作,当然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其实,这种状态下,你只要想一想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要是在目前岗位上不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水平,很有可能被别人"抢"了手中的饭碗。也就是说,年轻人要让自己树立一种使命感,才能制止自己走下坡路。
  了解兴趣,找到特长,发挥潜力
  只有在兴趣范围内做事,你才能充满热情,才会认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上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各种特长班、兴趣小组,也从来没参加过,即使参加了也是父母的意愿。别人练歌、练舞、练画、练身体的时候,我并不在意。
  然而,当我毕业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爱好体育的人做了体育老师,爱好唱歌的人在为自己的歌星之梦奋斗,爱好绘画的要立志做个好的插图师,只有我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有时候仿佛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什么都不会;有时候仿佛自己的兴趣又很广,什么都可以做做。
  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太失败了,直到找工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哪一行,不知道自己能干好什么,我的生活没有热情,工作没有激情,更多的时候感到生活的无聊和无趣。如何才能培养发掘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在持续动力?
  很多年轻人,对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除了没有人生理想外,很大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曾经有好几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托我找份好工作。当我问起他们想进哪个行业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都可以!"我又问:"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特长?"答曰:"没有,只要有份工作就行!"
第21节:生活态度(3)
  这种态度,即使找到了工作,未必是他们喜欢的,也未必是适合他们的。其实,我也知道,他们的内心也是痛苦的,苦于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苦于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色。所以他们没有方向。没有方向感的人当然容易迷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可能将它做得最好。兴趣,就是一些你喜欢做的事,每当你做着时,你会感觉到很轻松、很投入和有想永无止境地做下去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在热爱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的年轻人对什么都感兴趣,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没有竞争力;有的年轻人兴趣面太窄,以至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有的年轻人工作和兴趣不一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
  世界头号投资大师巴菲特,小时候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无论是读书还是在生活中,他的表现与一般孩子无异,甚至还不如。许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动、思维缓慢,但巴菲特却将这一弱点转化为自己最大的优点--耐心;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并对其充满了兴趣。
  在27岁之前,巴菲特尝试过无数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结合自己的优点--耐心、对数字敏感,将自己的职业转向为一名投资家。在明确的职业规划引导下,巴菲特拒绝许多外来的诱惑,也忍受住压力,坚定不移地按着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前进,最终成就一番惊人成就。
  年轻人不要动辄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也不要说自己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个人必定会有一些爱好,只是你自己还没有发现。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
  对于某件事情,你做起来是否很轻松?
  重复了多次,你是否仍不感到厌烦?
  完成了之后,你是否有一种满足感?
  你是否愿意去学习它?
  是否有件事情是你一直所向往的?
  你还可以回顾一下平时的生活。在工作之余,你是爱好玩游戏还是养宠物?是爱好跑步打球还是绘画摄影?是爱好美容打扮还是写作读书?这些都能潜在的表明你的兴趣所在。
  从现在起,挑出自己最擅长的兴趣来发展,把兴趣和能力结合起来。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找不出兴趣,认为自己没什么特长,那就尽可能多地给自己一些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比如,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感兴趣的。或者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第22节:生活态度(4)
  有时候,你之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激情,是因为自己接触面不够广,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谈得上是否喜爱呢?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仅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不要以为兴趣就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兴趣其实是可以培养的,一些东西,也许一开始你只是稍微有些兴趣,然而越接触越深入,会越不舍得放手,那么,那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也需要你平时广泛地接触,不要懒惰。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这便是你立足于社会的资本。
  很闷很烦躁,给索然无味的生活加点料
  生活从来不缺少乐趣,只是缺少一颗能静静去感受、发现乐趣的心。
  我毕业两年了,每天都过着同样的日子,做着同样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又将是今天的翻版!生活枯燥透顶。有时候甚至怀疑我活着是否就为了打发这些无聊的时间。
  当朋友们问起我最近怎样时,除了"还那样!""不怎么样!"之外,我找不出还有什么更合适的话来回答。
  我经常感叹,生活枯燥、无趣味,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我也思索"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话题,但是我从来没有找到***!难道一辈子就这样无聊地活下去?我想知道,索然无味的生活状态能改变吗?怎样才能改变?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不是艰难困惑,而是心灵的苦闷,处于一种不知所以的状态。生活没有太多的不如意,却常常让我们心存厌倦。
  我就经常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工作量大,不得不连续工作的时候,我非常渴望得到自由,得到放松,甚至幻想要是能一辈子不工作就好了;一旦有了放松的时间,我又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休假的时间稍长我都会感到不自在,害怕失去工作,而渴望重新回到忙碌的工作状态中。我在这种矛盾的处境中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的热情都会消退。曾经感动你的一切,将不能再感动你;曾经吸引你的一切,再也提不起你的兴趣;甚至曾经让你厌烦不已的事情,你也不再在乎。因为你的心灵充满了暗淡,生活的精彩被你熟视无睹。这个时候,你需要改变的不是你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