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问 gt gt 提问
求《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剑的故事?
悬赏点数
个回答 2009-07-06 14:35:42
求《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剑的故事?
验证码: 登录并发表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 2009-07-06 14:38:52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参见下文】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2009-07-06 15:29:58
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2009-07-06 15:43:41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009-11-08 12:44:23
《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2009-11-08 13:15:20
【释 义】
草船借箭: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草船借箭——有误(雾)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和弓箭的差别】
***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北襄阳湖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2009-12-29 18:49:46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描写】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编选】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故事缩写】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和弓箭】
***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2009-12-29 19:06:19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北魏的天水关。天水关太守马遵果然中计,下令全营火速披挂,去解救被围的南安。此刻,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向太守马遵进谏,嗣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马遵恍然大悟。姜维接着又向他讲出一个可以大败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将计就计的妙计。马遵听了将信将疑,姜维立下军令状,他才下令出兵。诸葛亮沉浸于乐曲中,在等待着赵子龙老将军的胜利消息。忽有探马飞报,赵子龙在天水关前被围困,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立刻命传关兴、张苞二人各带800骑兵,速速飞驰天水关前,解救赵老将军,不得有误。然后又命马岱去阵前探听,务要查明是何人布阵,其人如何。马岱探听归来,诸葛亮得知天水关领兵布阵之将名叫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孝义无双的贤将良才,虽才高智广,却身居偏裨,甚是屈屈不得志。就决心纳录英才,收服姜维。诸葛亮一面布置了连环扣战,让岱、关兴、张苞拖住姜维;一面派魏延假扮姜维“骂关”,使心地狭窄、多疑妒贤的马遵中反间之计。又让赵云乘虚而入,攻进天水关,救出被马遵扣为人质的姜维的母亲、妻子。诸葛亮的周密安排逐一实现。最后,姜维被困在风鸣山下。诸葛亮晓以大势,耐心说服,并接来家眷使姜维合家团圆,终使姜维心悦诚服地归降西蜀。 回答 您可能会感兴趣 - 8个回答 - 5个回答 - 3个回答 - 4个回答 - 1个回答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11个回答
等您来回答查看完整版本: [--
- [分享]水煮三国 在线阅读 1/2页 总数23 每页20条
发帖人:林泉结庐 10-1-22 20:41:59
水煮三国 在线阅读
作者:
成君忆
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
第一课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好地诠释了思想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出身贫寒的少年刘备,又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
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的一名学生。因为幼年丧父,全靠寡母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上高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备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着棉靴。刘备说:“妈,这天寒地冻的,早点睡呀!”
母亲回答:“你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多做一双棉靴,就可以多卖十块钱,好给你凑足上大学的学费。”
刘备蹲在母亲膝前,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涌上来了。他呜咽着说:“妈,上大学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家太穷了,这点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别做指望啦!”
母亲听得肩头颤抖了一下,问他:“难道你准备在这个穷窝里过一辈子吗?”
刘备苦涩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母亲放下针线,看着她的儿子,说:“我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还能思考一些问题。你说的命中注定,究竟是人之初的事呢,还是人之后的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也许能帮助你找到***。”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母亲讲完故事,问道:“儿子,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现在,你愿意选择鸡一样的生活呢,还是鹰一样的展翅高飞?”
刘备呆呆地问母亲:“您认为儿子是那只不幸沦落在鸡窝里的小鹰吗?”
母亲肯定地说:“是的,你是鹰的后代,你应该去追求属于你的蓝天,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两颗谷子唉声叹气!”她告诉儿子,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由此上溯,他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根红苗正的皇族血脉。
刘备幡然醒悟,毅然对母亲说:“妈,我懂您的意思,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经过刻苦攻读,第二年,刘备终于考取了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子俩悲喜交集,关着门抱头痛哭。
第二课自助者天助
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的校名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曾经造就过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豪杰,是一所国际知名学府。刘备能够成为这所大学的学生,前途远景,已足以让人展开无限联想。
叔叔刘元起知道这孩子长大后必有出息,过来对嫂子说:“这孩子总算给他死去的爹争了气了。你呢,守寡多年,也很不容易。往后他上大学的学费吗,就由我来负责吧!”叔叔家里开了一间商店,平日里叔叔进货婶子营业,倒也小有积蓄。
刘备和母亲感到既惊喜又奇怪。惊喜的是,那一笔高昂的学费终于有了着落。奇怪的是,叔叔一向嫌贫爱富,对嫂子、侄儿冷淡得很,怎么突然愿意慷慨解囊热情襄助呢?
叔叔哈哈一笑,解释说:“俗话说,自助者天助。既然老天爷都愿意帮助你,何况我这个做叔叔的呢?”
自助者天助?刘备的心弦怦然而动。直到他来到大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直到他经历每一次的困境,他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一次又一次叩问苍茫中的那个神灵:自助与天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他给自己列出了下列***:
1。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有如天神相助。
2。真正的自助者就像黑夜里发光的萤火虫,不仅会照亮自己,而且能赢得别人的欣赏—当人们欣赏一个人时,往往会用帮助的形式表示爱护—好运气因此而降临。
3。人们相信,一个真正的自助者最终会实现他的成功,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4。如果自助者懂得报恩,人们就会给他更多的帮助,他因此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
他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应用着这句富有神话色彩的哲理名言,居然屡试不爽。鉴于他能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学校也在从多个方面帮助他,给他减免学费,给他奖学金,给他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到大四毕业那年,他蓦然回首,曾经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穷问题,已经如同夜色一般,在晨曦中悄然逝去。
第三课爱心会吸引幸福
他认为著名经学家卢植老师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三堂课,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一新生。卢植微笑着走上讲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给你们一种mentor(良师益友/伯乐)式的、能够给你们指引的帮助。至于你们能否真正成材,就要取决于你们自己的悟性和追求了。”他告诉同学们,大学四年所学的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纸学历***,而是要获得一种vision(先见之明),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
“有谁玩过蟋蟀吗?”他忽然问道。
一位名叫公孙瓒的男生回答说:“我玩过,可好玩了。”
一位名叫蔡文姬的女生说:“我知道,蟋蟀还有个雅号,叫‘促织’。我爸爸说了,这种虫子让人玩物丧志。”
卢老师说:“有人认为玩蟋蟀会让人玩物丧志。也有人认为蟋蟀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童趣,而充满童趣的世界是轻松的、纯洁的。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蟋蟀的是与非,而是有别的目的。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蟋蟀,关于昆虫学家的商人朋友和一枚硬币。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8230 #8221;
伴随着卢老师那富有魅力的形体动作,他的故事魔盒打开了: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
“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
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
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
“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的蟋蟀,回来告诉他的朋友:“看见没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这可是一只大将级的蟋蟀哟!怎么样,我没有听错吧?”
“是的,您没有听错。”商人莫名其妙地问昆虫学家:“您不仅听出了蟋蟀的鸣叫,而且听出了蟋蟀的品种—可您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昆虫学家回答:“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蟋蟀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蟋蟀叫声都各不相同,比如,黄蟋蟀的鸣叫声里带有金属声。所有鸣叫声只有极其细微,甚至言语难以形容的差别,你必须用心才能分辨得出来。”
他们一边说,一边离开了公园,走在马路边热闹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也停住了脚步,弯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币。而昆虫学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着,丝毫没有听见硬币的落地之声。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卢老师问。
大家都在思考,没有人回答。
等了一会儿,卢老师自己给出了***:“昆虫学家的心在虫子们那里,所以他听得见蟋蟀的鸣叫。商人的心在钱那里,所以,他听得见硬币的响声。这个故事说明,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卢老师继续说道:“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你们也在追求人生的财富,请你们认真考虑,什么是你的财富?把心放在你的财富那里,这样你就能得到你的财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他拿出一只装满了沙子的大纸盒,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这些沙子里搀杂着铁屑,请问你们能不能用眼睛和手指从中间把铁屑挑出来?”
大伙儿摇着头。
“我们无法用眼睛和手指从一堆沙子中间找到铁屑,就像我们很难从茫茫人海中找到我们的顾客一样。然而,有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从沙子中间找到铁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这种工具就是磁铁。”卢老师从包里掏出一块磁铁,把它放在沙子里面搅动着,在磁铁的周围很快地聚集了箭镞似的铁屑。卢老师把那一团铁屑举给同学们看,他说:“这就是磁铁的魔力,我们用手和眼睛无法办到的事,它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得很好。”
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卢老师手中司空见惯的奇迹。卢老师说:“如果说这一盒沙子就像我们面对的生活、挫折和枯燥的书本,那么,这块磁铁就是一颗充满爱的心。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如果你有一颗充满爱的心,那么,它会在你的书本里、在你的生活中寻找,从中找到许多有益身心的知识,就像磁铁能吸出铁屑一样。但是,一颗不懂得爱的心却像你的手指,它在沙子里面找呀找,可怎么也找不到一点点铁屑。难道不是吗?同学们,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你就总是能够发现,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积累,每一天都有值得高兴的事情。”
卢老师一边演讲,一边让同学们轮流做沙子和磁铁的游戏。他打着毋庸置疑的手势,声音洪亮地告诉孩子们:“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不论你们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的逆境、怎样的迷茫,都要相信这句至理名言。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你们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有用的资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第四课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到校仅仅一个星期,刘备就因为在寝室里打架而被学生处喊去训话。刚好卢植老师经过,仔细看了刘备一眼,问学生处的那位老师:“他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处的那位老师说:“他们寝室里的同学联名告他的状,说他喜欢骂人。到校才几天,居然打了三场架。你看他一副刺儿头的相!”
卢植说:“这个男孩我认识,你把他交给我吧!”
于是,刘备跟着卢老师到了他的办公室。卢老师叫刘备坐下,给刘备倒了一杯茶,弄得刘备心里也像这杯茶一样热乎乎的。
“告诉我,究竟怎么回事?”卢老师问。
刘备委屈地说:“他们都瞧不起我,故意跟我过不去。”
“他们为什么跟你过不去呢?”卢老师又问。
刘备抓了抓头皮,回答说:“他们说我是乡巴佬。其实,我们寝室里七个人,七个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凭什么瞧不起我?”
卢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很真诚地看着刘备的眼睛,说:“如果你不介意,我想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在征得刘备的同意之后,卢老师就娓娓动听地开始讲述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有一只叫“孤僻”的狗,无意中闯进了一所模特儿学校的练功房。房间的四壁都镶嵌着玻璃镜子,照映出狗的无数个影子。
看到这么多狗突然同时出现,这只孤僻狗大吃一惊,它本能地退缩了一下,龇牙咧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
镜子里所有的狗也不约而同地退缩了一下,一个个龇牙咧嘴,而练功房里也响起了狗吠的回声。
这只孤僻狗开始惊慌失措了起来,它抗拒着、挣扎着… #8230;它在屋子里乱蹦乱跳,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混乱… #8230;直到它因为体力透支和绝望而昏迷了过去。
刘备奇怪地问:“您说我就是那只孤僻狗吗?”
“你说呢?”卢植老师反问道。
刘备说:“我的性格是有些孤僻。可是,寝室的同学和镜子里的狗有什么关系呢?”
卢植老师说:“难道你不明白吗?你眼中的同学就是镜子里的狗啊。记住,如果我们对别人友好,别人就会对我们友好;如果我们对别人不礼貌,别人也会对我们以牙还牙。你说同学们跟你过不去,那么,你又是如何对待同学们的呢?”
刘备不吱声了。
“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对不对?靠打架骂人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吗?不能。”卢植老师笑了笑,说:“我有一个秘方,只要你信,准保能在三个月之内,让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回到寝室,刘备立即把这个《受人欢迎的秘方》,毕恭毕敬地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
第一,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第二,遇到同学,要亲切地打招呼;
第三,以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去帮助别人;
第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同理心来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五,坚信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公关哲学。
从此,刘备听从卢植老师的话,虔诚地实践着这些秘诀。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同学们中间最讨人喜欢、最有人缘儿、最谦逊和蔼的人了。在《三国志》中,陈寿评价说:“先主(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说,刘备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工商界的英雄人物,最主要的是他待人诚恳、宽厚、富有亲和力。
由于刘备的这种性格魅力,使他成了许多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同学们信赖的好朋友。即使在他后来创业艰难的那些日子里,无论怎样辛苦劳累、怎样颠沛流离,仍然有一些人才愿意追随在他的左右,和他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与刘备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关羽和张飞。
第五课蛋壳里面有奥秘
大四上学期,临近期中考试时,刘备在校园的超市里意外地遇到了买菜的卢植老师,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和他亲近起来。那时卢植已经离开了讲台,是一家校办公司的总经理。刘备主动迎上去,帮他提着菜篮子。然后一起走出门去,不知不觉来到了卢植家的楼下。
卢植说:“走吧,到我家去,一起弄饭吃!”
刘备犹豫了五秒钟,脸憋得通红,点点头说:“好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刘备有些恍惚。他和卢老师一起择菜、做家务,一起谈天,谈到了他的家庭、他的母亲和那一只鹰的故事,谈到了他即将毕业面对的职业生涯。
卢老师说:“无论小鸡或雏鹰,你知道是怎样孵化出来的吗?”
刘备茫然地摇摇头。
“从一只蛋变成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卢老师举起一只鸡蛋,说:“你可以把它想像为一只鹰蛋—我们把它打破,你看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羽毛呀、眼睛呀、或者腿之类的形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团黏乎乎的东西里面,居然隐藏着生命之初的奥秘。把它放在一个暖和的环境里,经过适当的时间,它就会变成一只可爱的雏鹰。”
卢老师回过头来,看着他的学生,意味深长地说:“人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潜能,经过培养之后,就会显现出令人欣赏的才华和优点。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你们现在就像蛋壳里的雏鹰一样,要冲破那一层壳。从蛋壳里出去,一个全新的世界正等着你们哪!”
刘备说:“是啊,我这只从河北涿州田野上飞来的雏鹰,在长江大学这个蛋壳里经过四年的学习,现在面临着又一次的新生呢!”
第六课用上所有的力量
大四的学生几乎都在找工作或者准备考研,每个人都陷入了忙碌和恐慌之中。刘备也是这样,可是直到临近寒假,他的工作问题还一点眉目都没有。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从人才交流市场回来,坐在学校的操场边上发呆。他已经参加过许多次、各种名称的求职招聘大会,递出了数以百计的职位申请书,可还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不知从什么时候刘备开始注意到,离他大约100米距离有一个沙坑,一个小男孩正在用沙修筑公路。在沙坑旁边,放着一些玩具汽车。
小男孩挥动着一把塑料铲子,非常热情地工作着。太阳暖洋洋地照耀着他忙碌的身影,而那些沙子在他的创作下,变成了漂亮的道路、桥梁和隧道。可是,在施工过程中,很意外地出现了一块大石头。
小家伙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然后抱住它,想把它搬走。他是那样的小,而石头却那样的大,当他使尽力气把石头搬到沙坑的边缘,再也无能为力了。他咬着牙,呐喊着,一次又一次地向着石头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有了一点点进展,石头就滑落了,重新掉进了沙坑。
小男孩大声叫着,毅然决然地扑上去,拼出了吃奶的力气猛推那块大石头。大石头再次滚落下来,砸伤了他的脚。他一屁股坐在沙里,伤心地哭了起来。
刘备把这些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他想要去帮助那个小男孩。他站起来,走到沙坑前蹲下来问:
“小弟弟,你想把这块石头搬出去吗?”
“是的。可是,我搬不动它,”小男孩沮丧地抽泣着,“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可还是搬不动它!”
刘备亲切地纠正他说:“小弟弟,你说得不对。你并没有用上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刘备跳下沙坑,抱起石头,把它搬了出去,就像把它从自己心里搬了出去一样。
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迅速回到宿舍,坐到书桌前面,在一张纸的左边写上他遇到的困难,在右边列出他可以用得上的所有资源和力量。他发现,使用这种力量对比的方式,的确是一种有效解决困难的好办法。
他在日记中写道:从今往后,无论遭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境,无论感到怎样的绝望时,都应该想想那块石头,然后问自己:“你真的用上了所有的力量吗?”
第七课让心灵充满激情
热闹的春节很快过去了,大四的学生迎来了令人紧张的最后一个学期。刘备找工作的事还一点着落没有,他止不住地唉声叹气地问关羽、张飞:“你们说,为什么我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呢?”
张飞不客气地说:“你看你,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谁要你呀?”
关羽也说:“刘备,不是我们说你,你必须积极点儿。人一积极起来,精神劲儿也出来了。那些负责招聘的考官,要的是活力充沛的小伙子。像你这样消极,只能适得其反。”
刘备又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想积极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
张飞把桌子上的两只玻璃杯摆在一起,倒入清水,然后从地上抓了一把灰尘撒在其中一只玻璃杯里,问刘备:“看见没有?我是一杯清水,所以我无忧无虑。你呢,是一杯浑水,整天灰头灰脸。你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杯浑水清澈起来呢?”
刘备说:“有两种办法,一是沉淀法,一是过滤法。”
关羽正在看《左氏春秋》,他把书放下,说:“张飞的意思,这杯清水代表积极的思想,这杯浑水代表消极的思想。沉淀法意味着把那些忧郁藏在内心深处,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淡忘了,没想到风吹浪起,它又重新弥漫了整个心灵。诗人们常常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的词句来描写这种状态,所以沉淀法不足取。”
刘备问:“那么,过滤法呢?”
关羽说:“过滤法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但也有两个缺点。挡在过滤网外边的泥沙容易堵塞过滤孔,当过滤网外边的压力过大时也很容易把过滤网弄破。因此,过滤法只能保持短时间的冰清玉洁,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却是人世间的常态。”
刘备问:“难道你们还有别的好办法不成?”
张飞说:“当然。”他把两位好朋友带到卫生间,把那杯浑水放在水龙头下面,拧开水源。在一股清流的冲击下,杯子里的浑水不断地被稀释、充溢了出来。不到一分钟,那杯浑水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清水。他对刘备说:“看到没有?水龙头里的水代表着快乐、活力和积极的想法,它能稀释你的烦恼、冲走你的困惑、排除所有消极的东西。就像你需要一杯清水一样,你应该去选择那些积极的令人振奋的思想,让它不断地冲刷你的心灵。”
刘备说:“你们知道,我虽然出身贫寒,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自我激励。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转向另一面,让我无法积极起来。”
张飞说:“是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到害羞、别扭、惊慌失措、难过、排斥,这些现象都很正常。但是,你不要让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影响你的决心。你必须把你的注意力放到‘最终的结果’上,让那些积极的思想为‘最终的结果’服务。”
刘备说:“我到哪里去找这种源源不绝的积极思想呢?”
张飞说:“很简单,只要你不怀疑,那些快乐、肯定、哲理名言、对事物的美好想像、对自我的嘉许,甚至仅仅是一句座右铭,都能够源源不绝地激荡你的心灵。可是,只要你怀疑,你就会沉寂下来—只要你一沉寂下来,那些积极思想也会停止作用—而尘世间的种种烦恼仿佛漂移不定的灰尘,就会趁机把你的清水变得浑浊。”
刘备开颜笑道:“你的推论很对,我的确常常怀疑,我想这正是我为什么无法积极的原因了。张飞呀,平时看你大大咧咧的,没想到你居然如此大智若愚。”
关羽说:“你看他好像粗人,其实美人图画得比谁都漂亮,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心灵手巧着呢!”
刘备沉思了一会儿,说:“张飞呀,你把你刚才的那一番宏论归纳成一句话,写成一幅字,作为我的座右铭,如何?”
“好哇!”张飞慨然应允,立即回到寝室,铺纸研墨挥毫,写道:“不要怀疑成功,永远激情澎湃!”
课后小结
刘备递交的毕业论文是《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高三时,母亲给他上了第一堂课,使他奋力跳过高考这道门槛,成为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这所著名学府的学生。叔叔给他上了第二堂课,让他努力进取,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卢植老师给他上了第三堂课、第四堂课和第五堂课,使他懂得了爱、社会与成长的含义。那个小男孩给他上了第六堂课,让他知道什么叫全力以赴。关羽、张飞用两杯水的演示效果,给他上了第七堂课,让他真正明白了积极与成功之间的关联。他就像卢植老师所寓言的那个正在破壳而出的雏鹰,因为有了这七堂课的养育,他将义无返顾地用他稚嫩而又坚强的双脚和翅膀,走向蛋壳外的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关羽、张飞在学校西山坡的桃园里结拜成了异姓兄弟。按出生年月排行,刘备是大哥,关羽是二哥,张飞是三弟。刘备说:“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习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我们的志愿并不仅仅是激扬文字,我们还要驰骋江山,进入一个创业的空间。俗话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集中我们三个人的力量去追求成功,成功就志在必得了!”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天下流传,创业时代的三国演义从此开始。
曾经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的米卢说过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然而,只有很少人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谛。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会抱怨他的客观条件,因而无力去追求成功。必须承认,令人失望的困境的确是生活的一种真相—同样必须承认,某种成功的可能性构成了生活的另一种真相。因此,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客观条件,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可以支持你去实现那种成功的可能性。你的态度越积极,你的决心就越大,你所能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
这些学问包括了“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让这些学问支持你开创成功的起点,并帮助你管理好所有的过程。成功,就在过程的另一端等着你。
回复人:林泉结庐 2010-1-22 20:42:50
第二章 能把梳子卖给和尚
作者:成君忆
1。求职遭遇奇妙陷阱
话说刘备大四毕业那年春天,卢植因为得罪了校办公室主任左丰,被指控犯罪批捕入狱,案由涉及男女***和贪污受贿。直到刘备毕业离校,才因为查无实据而无罪获释。只是等他出来时,他已经不是校办公司的总经理了,一个叫董卓的人顶替了他的职位。准确地说,卢植前脚入狱,董卓后脚上任。
这个董卓并不是长江大学的教职员工,而是一介商人。他上任之后,立即把校办公司换了招牌,名曰奇妙保健品有限公司。又在校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招聘市场营销人员,并且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一场招聘说明会。刘备、关羽、张飞相约一起前去应聘,走到门口一看,前来应聘的人还挺多。刘备苦笑道:“看来工作岗位也成了一种稀有资源,竞争激烈得很呀!”
总经理董卓亲自主持招聘说明会。首先,他展示了奇妙公司的专利产品“奇妙聪明梳”。他介绍说:“这把木梳看似普通,其实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它选用云南边境神奇的阳橙树为原材料,经过18道现代化制做工艺做成的。值得说明的是,作为原材料的阳橙树是一种珍稀树种,很多植物学家都不知道,我们公司特地在云南边境买了7000多亩山地来培植这种濒危的珍稀树种。还有一点,这把木梳是用特制药水浸泡过的,木梳的齿儿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通过这38道齿儿对头皮的梳理,能有效刺激大脑的沟回,激活脑细胞,达到醒脑益智的保健效果。”
台下有人问:“这把木梳多少钱哪?”
董卓说:“原价2880元。为了回报广大消费者对奇妙聪明梳的厚爱,现价880元,仅仅是原价的一个零头儿。”他强调说:“这是很便宜的。”
大伙儿说:“880元一把木梳,那也不便宜呀!”
董卓说:“你们不要拿它和普通木梳相比,它毕竟是高科技产品啊!再说了,它是为人的大脑服务的,这颗大脑的价值是无限的,是不能等同于猪脑袋的,对吧?”
这下,大伙儿就无话可说了。
接下来,董卓介绍公司的薪酬待遇,底薪16000元,另外还有绩效奖金和在职培训。
16000元?会场上顿时沸腾了。一出校门就能拿到16000元底薪,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似的不可思议,这奇妙公司可真是奇妙啊!大伙儿争先恐后地往前挤,把发放求职申请表的***围得水泄不通。
2。把梳子卖给和尚
刘备、关羽、张飞都顺利地通过了初选,成为奇妙公司的试用员工。公司还特地在虎牢关商务度假区为他们安排了为期三天的ABC岗前培训。A是A ertive的简写,英文原意是有主见。B是Beautiful的简写,英文原意是美丽。C是Creative的简写,英文原意是有创意。董卓解释说:
A的主见不是井底之蛙的固执,而是意味着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由此形成的自信心;
B的美丽也不是那种虚有其表的漂亮,而是意味着训练有素的职业表现,能给出让顾客喜欢的第一印象;
C的创意则意味着随时可以从工作、生活中加入有意义的、有发展性的、新的、进步的刺激变项,从而使工作更有意义和更丰富化。
他说:“ABC就是效能。公司举办这一期ABC岗前培训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效能的员工。在这一期ABC培训的后面,我们安排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以一个月为试用期,每人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凡是通过了这道试题的,就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有效能的人,并且可以立即成为奇妙公司的正式员工,享受‘底薪16000元+绩效奖金’的薪酬待遇。”
学员们吃了一惊,纷纷议论说:“一个月推销100把梳子?搞错没有?这怎么可能呢?”
董卓让大家安静,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安排这道实践性的试题,是因为公司认为相马不如赛马的人才选拔理念。真正有效能的人就像千里马一样,一‘赛’就出来了,对不对?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前面,甚至有人成功地把梳子卖给了和尚,以高难度的推销技巧答出了这道试题。既然他们能做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学员们更加惊奇了:“有人成功地把梳子卖给了和尚?谁呀?他是怎么做到的?”
董卓问:“是啊,和尚怎么会买梳子呢?众所周知,梳子是用来梳理头发的,而和尚是个光头,不用梳子,把梳子卖给和尚有悖常理。可是,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但还是有敢为人之不敢为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变成了现实。你们想不想听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呀?”
学员们说:“想!”
于是,董卓像幼儿园的阿姨教小朋友那样,请大家端正听讲姿势,然后开始讲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这是奇妙公司创业之初发生的一个故事。为了选拔真正有ABC效能的人才,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赛马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这道立意奇特的难题、怪题,可谓别具一格,用心良苦。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8230;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实践成果,甲先生仅仅只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
1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过。
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公司认为,三个应考者代表着营销工作中三种类型的人员,各有特点。甲先生是一位执著型推销人员,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真诚感人的优点;乙先生具有善于观察事物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能够大胆设想、因势利导地实现销售;丙先生呢,他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有效策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由于丙先生过人的智慧,公司决定聘请他为市场部主管。
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而对于公司而言,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订货单,而是丙先生这位创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人才啊。
董卓说:“你们知道吗?那位丙先生就是我呀!我在奇妙公司做了8个月的市场部主管之后,就荣升为公司的总经理,并亲自负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我始终牢记着,我是从一个推销员起步,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同时我也知道,世界上70%的老板都曾经做过推销员。我相信,一个具有ABC效能的推销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把任何商品卖给任何人。我相信,在你们中间将产生这样优秀的推销员。”
刘备有些害羞地举手问道:“董总,您的这个ABC理论呀,A ertive和Beautiful都还能理解,可是要做到Creative好像很难的吧?”
董卓说:“要说难它就难,要说不难它就不难。我教大家两手绝招。第一招,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琢磨顾客在什么情况下会购买我们的产品。第二招,要学会牵引顾客的‘牛鼻子’。”
同学们说:“对呀,只有牵住了牛鼻子,牛才会乖乖地跟着走。否则,不管拉牛耳朵还是拽牛尾巴,都不可能让牛听话的。”
董卓笑道:“大家只要用心领悟了这两手绝招之中的奥妙,往后想怎么创意就怎么创意,怎么创意都会让你得意。”
3。吕布卖出了999把梳子
一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要到了,可是刘备连一把梳子也没卖出去。问关羽,关羽同样如此。问张飞,张飞卖出了6把。
刘备说:“哎哟,还是三弟有能力呀!”
张飞眨了眨眼:“我有什么能力?还不是姑妈、姨妈、舅妈、堂姐、表妹看我可怜,
一人买了一把。”
关羽说:“那也只有5把呀!”
张飞苦笑着说:“还有一把,我自己买下送给女朋友了!”
刘备慨然长叹道:“想当初我们勤工俭学时也做过不少事,为什么现在连一把梳子都卖不出去呢?我们兄弟三个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窝囊呢?”
关羽也发愁地说:“眼瞅着这个月的销售任务是完不成了,这可怎么办呢?”
张飞咂了咂嘴巴,说:“我女朋友给我出了个主意,说自个儿把100把梳子全买下来。”
关羽问:“那为什么呀?”
张飞说:“还不是冲着那16000元的月薪吗!一个月16000,6个月,买梳子的钱不就全回来了吗?还落100把梳子呢!”
刘备说:“那不是欺骗公司吗?”
张飞说:“公司的领导只要求你完成销售量,他管你卖给谁?”
刘备说:“你这种看法不对,公司给我们一个月的试用期,考核的是我们的能力,不是销售量。”
张飞说:“大哥啊,你这人忒实诚了。我只问你,你究竟还想不想要这份工作?”
刘备想了想,毅然决然地答道:“我父亲临终前叮嘱过我两句话:‘做好人,自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成大事,不可无勤勉谨慎功夫。’我宁可不要这份工作,也不能这样自欺欺人!”
关羽也附议着说:“大哥说得对。大丈夫为人处世,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没准儿,公司要的就是大哥的这种人品呢!”
张飞举手认输,说:“好好好,既然你们都这么固执,我也只好牵着你们的衣角走啦!嗯,在学校咱们兄弟三个是优等生,这月底考核咱们兄弟三个就成了劣等生!咱们啦,就厚着脸皮等着吧!”
果然不出张飞所料,月底业绩考核,其他的同事几乎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其中,吕布以999把的销售量成为当月的冠军;惟独兄弟三个名列黑榜。董卓把兄弟三个叫进他的办公室,虎着脸问:“我就弄不懂了,为什么别人都能完成任务,惟独你们三个这么不中用呢?你们看看人家吕布,跟你们一起进公司,一起在虎牢关培训,可人家就做出了999把的好成绩,比我当年的这个丙先生仅仅只差一把!我真是搞不懂,整整一个月,你们都在想什么?”
张飞不服气地说:“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我敢担保,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弄虚作假,自己掏钱买梳子来充数!”
董卓生气地说:“自己掏钱怎么啦?自己掏钱,意味着他喜欢自己推销的产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推销自己喜欢的产品就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表现。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学着点儿呢?”他用水笔敲打着大班台,沉吟了两分钟,口气缓和了下来,说:“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一个月的考核期。不管是别人掏钱还是自己掏钱,总而言之,公司是靠业绩来论英雄的。我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
刘备满脸羞愧,一边向董卓鞠躬致谢,一边示意关羽、张飞,一起慌忙退了出去。更令他羞愧的是,第二个月又没有完成任务。
按照公司规定,试用期内的推销员如果没有业绩,也就没有工资。连续两个月没有收入,吃饭都成了问题。没有办法,兄弟三个只好放弃了这份高薪的推销员职位,到人才市场去另谋出路。两个月后,他们在徐州贸易有限公司找到了第二份工作,可月薪只有1600元。
张飞说:“还是这1600元实在。奇妙公司的16000元虽然高出10倍,可到底像水中的月亮似的,摸都摸不着。”
刘备叹息说:“那只能怪咱们没本事。你瞧瞧人家吕布,那可真是一员虎将,每个月都是销售冠军。”
两年后,刘备再次来到虎牢关商务度假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市场营销高峰会议,很有些意外地遇到了吕布。
故人相逢,自然都很高兴,吕布告诉刘备,自从他们离开之后,奇妙公司的发展很快,不仅在保健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此基础上向房地产业进军,成立了京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给刘备、关羽、张飞每人递上一张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京都集团副总裁的职衔。
吕布说:“今天下午开完会,我请你们吃川菜。你们兄弟三个,可得都来。”俨然一副少年得志的潇洒劲儿。
4。天机终于被泄露了
“你们混得怎么样?”酒过三巡,吕布有些洋洋自得地问道。
刘备十分谦卑地回答:“我们可不敢跟吕总相比,现在是一家小公司的小主管。”
吕布说:“朋友一场,不是我说你,你这人哪,忒实诚了。你看我,如今是年薪200多万元。你再看你,每个月为了1000多块钱奔命。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干上两辈子,也比不上我一年的收入。这人跟人哪,鼻子眼睛哪儿都一样,就这脑袋里面不一样,不一样的脑袋也就造就了不一样的命运。”
张飞一边给他斟酒,一边问道:“吕总啊,为什么您每个月都能当上销售冠军呢?您有什么秘密武器吧?或者,还真的有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
吕布笑道:“你们真是实诚—不,笨得可爱!”
兄弟三个给骂得一愣。
吕布说:“你们难道没有从《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故事中看出什么奥妙吗?也不开动脑筋想一想,和尚怎么会买梳子呢?你们亲眼见过?把梳子卖给和尚?要么故事里的和尚是傻瓜,要么听故事的人是笨蛋,只有讲故事的永远是别有用心的聪明人。”
刘备说:“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那位不屈不挠的甲先生,受到了无数次臭骂和追打,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卖’出了一把梳子。董总夸奖他‘锲而不舍,终有所获’,恐怕有些谬赞。小和尚买他一把梳子,是看他可怜,对不对?那么,甲先生就不能说是‘卖’出了一把梳子,对不对?别人的恩惠,怎么可以忘记并算做自己的成绩呢?”
关羽也说:“那位乙先生卖出的10把梳子,也很值得怀疑。他说在每一座香案上放一把梳子,以供善男信女梳头。要说善男信女们在佛像面前蓬头垢面是不敬的话,在佛像面前梳头恐怕也不太礼貌吧?”
张飞一拍大腿,也叫了起来:“对呀,那位丙先生的事儿也是假的!和尚买梳子有风花雪月之嫌,买1000把积善梳送给香客就更不可能。如果我是方丈,肯定不会干这种有损佛门清誉的蠢事。”
刘备说:“是啊,使用梳子和做善事有什么关系呢?把这两件事绑在一起,好像也很牵强啊。还不如送劝人为善的书画作品或者茶叶之类的礼品给香客。在茶叶盒上写几个字:‘涤虑清心,善气迎人’ #8212;准保比那个胡说八道的积善梳来得合适。”
兄弟三个这才恍然大悟:《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原来纯属虚构。
“可是… #8230 #8221;刘备疑惑地看着吕布,“您卖出的999把梳子呢?”
吕布大口喝了一杯啤酒,毋庸置疑地告诉他们:“试用期的那段时间,我可确实卖出去了999把梳子。”
“那您是怎么做到的呢?”兄弟三个奇怪地问。
“我呀,… #8230 #8221;吕布得意忘形地大笑起来,“董卓不是用16000元的高薪作为诱饵,招了我们这批推销员吗?为了得到这份高薪工作,很多人都自己垫钱来冒充销售业绩… #8230 #8221;
张飞说:“这事儿我知道。可你是怎么做的呢?999把梳子,那可是好几十万块钱哪,你哪儿来那么多钱垫呢?”
吕布笑道:“何谓弱肉强食呀?弱在哪里强在何处呀?都在这颗脑袋上!因此,每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都会把目光盯住一群傻瓜和笨蛋。董卓会这样,我吕布也会。他用16000元的月薪做诱饵,找了一群垫钱的推销员;我也如法炮制,找了一群帮我垫钱的部下。”
兄弟三个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商场之中,居然步步是计!
张飞又问道:“为什么你卖出的是999把梳子,而不是1000把呢?”
吕布摇摇头说:“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作为故事中的丙先生,董卓的销售记录是1000把。我怎么能抢他的风头呢?”
张飞“喔”了一声,不好意思再吱声了。
“你们知道吗?”吕布继续说道,“当年的奇妙公司发展成今天的京都集团,靠的就是我的这套营销手段。每年几个亿的营业额,90%都是全国各地的推销员自己掏的腰包。你们能说这不是奇迹吗?”
兄弟三个再次大吃一惊。那些傻瓜蛋的推销员没有想到,原来他们自己竟然就是故事里的和尚!
满脸酒红的吕布,舒服地把头靠在椅背上,点着了一支香烟,吐了两个烟圈,缓缓地说道:“如今,董卓发明—不,我吕布在董卓的思想基础上发明的和尚销售法,已经广泛地被美容会所、健身会所、人寿保险、教育培训等行业引用。只要你们在网络搜索引擎google中键入‘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标题,你们就能搜索到数以万计的相关网页。还有更多的人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了所谓的无店铺销售法或特许经营。可惜我的这套和尚销售法没办法申请专利,没有哪家公司向我支付过一分钱的专利权费,更无法谈及什么申请专利保护了。”
张飞气愤地问道:“难道就没人管你们了吗?”
“谁管?”吕布歪着脑袋,说:“奇妙公司从一开始就是董卓的私人产业,之所以披上校办企业的外衣,为的是取信于顾客。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长江大学的头头脑脑,谁没有把柄捏在董卓的手里?从来就没有谁敢管!”
5。为恶者必灭
把醉醺醺的吕布送回宾馆,已经是凌晨两点。张飞说:“天色转眼就要亮了,肚子也饿了,不如不睡,出去找个通宵营业的排档,继续吃喝。”
于是,兄弟三个替吕布关好房门,又回各自的房间拾掇了一小会儿,然后又叫醒服务员开门,迎着清凉如水的夜风,走在新修的沥青路上。
这时,刘备又提议说:“不如买点花生、豆干、牛肉干,到东边那座山上去看日出。”
关羽问道:“大哥怎么还有学生时代的雅兴啊?”
刘备说:“今天吕布可给咱们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啊。和尚的故事,给我心里带来的震动实在是太强烈了。心动之中,必有新生,我想我们终于可以迎来职业生涯的日出了吧!”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吕布又把兄弟三个给震动了一下。“你们知道吗?”吕布神秘地告诉他们,“你们班的同学貂蝉,被我们总裁董卓给包了。”
“什么?”关羽失声惊呼了起来。谁也不知道,他已经暗恋貂蝉多少年了,没想到会突然听到她的这种消息。恍惚之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吕布再一次准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当年的“校花”貂蝉已经做了京都集团公司总裁董卓的二奶。关羽心里顿时像是倒了五味瓶,百感交集。
消息像风一样地流传,很快,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了。有人骂貂蝉自甘堕落,为了贪图享受竟然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也有人骂董卓生活腐朽,胆敢以身试法玩弄女人。惟独刘备三缄其口,不做任何评论。张飞责备他说:“你也真是的,貂蝉可是我们的同学嘞!”
刘备冷静地回答:“并非我刘备不爱护同学。只是我们与貂蝉同学四年,却并无交往。她与董卓的事,我们也并不知情。你要我说什么?”
张飞惊奇地看着他:“大哥,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冷漠了?”
刘备平淡地说:“自从我们走出校园,我们遇到的就是一种与以往几乎完全不同的新形势,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也应该让自己适应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