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d, 20 May 2009 13:13:12 +0800 )
Description: 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中国十大未收回的领土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 (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至今仍然是中日摩擦的焦点。 2.中华北疆外蒙古
基辅罗斯为蒙古旋风所灭,沙俄为了报仇雪恨,在侵占西伯利亚后就一直积极渗透外蒙古。1917年前外蒙古大公与沙俄互相勾结,企图脱离中国。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中苏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无奈当时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出兵外蒙不得不搁置。
1939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诺门坎战役,侵入外蒙,被朱可夫全歼。随后外蒙在苏联红军策划下建立所谓"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1年苏日签订臭名昭著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互相承认伪满洲国与伪蒙古国主权互不侵犯,这是地地道道的瓜分中国。 1945年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出兵日本,出卖了中国,强迫蒋介石承认"维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宋子文宁死不承认外蒙独立,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的是蒋经国。)
外蒙自独立以后就没有发展起自己独立的军队与重工业,完全被俄化,中苏分裂时完全支持苏联,允许苏军进驻,并配合苏军积极挑衅我国。苏联灭亡后又一头扎进美国的怀抱,与布什打得火热。--假如他们还是中国人,真的可以宣判他们为无耻的汉奸。--亡国奴。
--假如他们算是蒙古人,伟大的成吉思汗在天有灵,看见曾经征服世界的民族沦为世界霸权的奴隶,真的会死不瞑目。 外蒙面积1,564,116平方公里,土地辽阔,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
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 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 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 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 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 因为自然原始生态的保存完好,广阔的土地上保存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许多在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政府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采取措施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先后建立50个自然保护区。辽阔的蒙古草原、戈壁、山地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主要珍稀动物有戈壁熊、野马、野骆驼、野驴、野马、黄羊等。其中戈壁熊属于世界级濒危物种,仅有30多只;黄羊有80多万只,占世界的80%以上。 3.北疆第一港-----海参崴 海参崴位于乌苏里江以东,是一个冻港,自古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准确的讲,不能把海参崴与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孤立起来,海参崴是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海参崴也就被"共管"了!但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时,"共管"也被取消了,海参崴成了沙俄的领土,被改了一个对中国极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 满清王朝出卖海参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许多人民尤其是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同胞不但痛恨沙俄,从此也开始痛恨满清王朝。但从此,他们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目前有大量中国文物目前列于海参崴博物馆,只有收复它,这些文物才可能被收回。众所周知的明朝永宁寺碑、清朝吴大徽所立的兴凯湖堪界纪事铜柱都陈列于此。 4.中华故土--库页岛 库页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接壤。南北长达984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岛。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最早知道库页岛的是中国人。而从中国金***始,库页岛即归中国管辖。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亦规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在强迫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后,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与俄国!中国东北美丽的大片河山、中国最大的岛屿,从此落入北极熊之口! 5.麦克马洪线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担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校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 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上图红线,传统习惯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其时我国国力落后,在西藏没有建设铁路,后勤问题非常严重,前线部队没有补给。几个月运上来的炮弹只能打两小时,故不得不后退。 而达赖率领十万藏人叛国之后,为了换取印度庇护,作为"西藏领袖"主动承认麦线有效!--他的祖先格萨尔王曾经征服了印度,他却甘心做印度的一条狗。他是中国人?还是西藏人?还是印度人?还是美国人?还是四不像? 1987年印度人正式在麦线建邦,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很难。 6.琉球---中国的土地 琉球自古以来就附属中国,最早在史书上关于琉球的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原与琉球的商贸发展、人民往来已十分活跃.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宽劝说琉球王进贡臣服隋帝。另一记载是十四世纪,明太祖年间中国的又一鼎盛时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进贡,接受中国保护和册封,派出大量学生学习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鲜、越南、缅甸、西藏一样成为中国附属国,即"tributary",它不同于近代西方" colony"殖民地,但类似于中古欧洲农业文明和"奥匈帝国"时期的"进贡国"或中世纪罗马教皇统治下的"statthi tates"(国中之国)",所以,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难理解这一现象的,西方原则上视之为一个国家。这样一直过了两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萨摩藩侯"就象当时的日本海盗"倭寇"偷袭中国沿海一样,武力胁迫琉球归为"藩属",在遭到反抗后,于一六零九年派岛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当时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 定二年进贡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尚质王朝贡不绝,采用中国年号,沿用汉唐文化,称中国为父国,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西方"父子国(Affiliated、affiliation)"。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近代,欧洲列强开始远征亚洲。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68),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开始,雷厉风行。在经济开放、教育普及和社会西化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随之而伴生的爆发心理和军阀执政的结果,导致这个国家产生了对外野蛮武力扩张的狼子野心。就在这时,发生琉球渔民在台湾遇难的"台湾事件",给了日本一个借口。 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 海遇风飘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五十四人,余十二人被中国的台湾政府保护,送回琉球,被杀五十四人台湾当局则不过问。这时候日本则以"保护国民"为借口向中国交涉,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大清总理衙门大臣毛旭熙说"二岛具我属土,属土之士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繁为过问"日本则从毛的"杀人者结属生番,故旦置之化外,未便穷洽"中,断章取义诡辩硬说中国承认琉球和台湾不属于中国,进一步无中生有地编造:琉球从一六零二年起已是日本岛津藩(萨摩藩)的"藩属国"。 日本以此为借口于一八七三年,兵临琉球,废除国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登陆台湾,大肆攻掠,并披荒屯田,备赖下来不走了。日本军阀山县有棚还提出一个野心勃勃的"外徵之策",企图夺取整个台湾。大清闻讯,派沈保桢统兵万人紧急赴台,并决心死战。日本见大事不妙才肯"和谈",威逼敲诈腐败愚蠢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的《北京专约》,清廷竟然承认日本此举为"保民益举",还赔偿日本白银五十万两. 中日关系的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屈辱事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7.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8.江东六十四屯 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时,明确规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居住权,中国政府对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管辖权!实际上,这是中国在丢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后争得的一点"面子",其实这也是狡猾的北极熊对清朝官员玩的一把文字游戏:什么居住权?管辖权?都不是主权,主权在我!中俄两国规定以黑龙江为界,要争只能争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还是以航道的哪一侧为界,而不可能争到远在黑龙江北侧岸上的江东六十四屯!清朝官员被欺骗玩弄了不说,还自鸣得意的以为已经给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同胞一个满意的交代! 江东六十四屯,位於精奇里江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三角洲地带,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是根据《瑷珲条约》第三条规定孤悬于黑龙江以北归我国管辖的地方。那里的住民都是不肯附俄的山东籍义民,他们在那里渔牧耕织,可以独立生活,才得以仍归我有,并且规定「俄罗斯人不得侵犯」。但《瑷珲条约》之後,俄寇并不尊重其存在,他们用种种卑鄙手段困扰住民,希望他们受不住困苦而逃回黑龙江南。但我们的同胞们誓死不离故土,一直挺了下来。 一九○○年义和团之乱发生後,我们所要杀的对象虽然并无俄帝在内,但俄帝终是「洋人」,竟藉「灭洋扶清」为口实,进兵占领东北!东北都被占了,江东六十四屯更不可能幸免。于是,俄帝用大兵在七月廿四日将江东六十四屯围住,把十六万多居民奸的奸了,杀的杀了;最後把剩下的男子集中在黑龙江边,用子弹逼入江中,一一射杀或溺毙,偌大的黑龙江竟一时为之染红,这就是列宁曾经谴责的"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俄帝就这样把江东六十四屯豪夺以去,以後没有在任何条约中提到它,那地方不声不响地变了颜色! 9.伯力和黑瞎子岛 黑龙江的北岸,乌苏里江东岸,有一串熟悉的地名:库页岛、庙街、海参崴、双城子、尼布楚、雅克萨、海兰泡、外兴安岭,还有那令人刻骨铭心的江东六十四屯!而可能最容易让人遗忘的,可能就是现在被成为"哈巴罗夫斯克"的伯力和被称为"大乌苏里岛"的黑瞎子岛了! 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有一个岛屿,它的名字叫黑瞎子岛,面积仅次于上海的崇明岛!它也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乌苏里岛"。记住,这个岛屿位于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根据中俄任何平等的和不平等的条约,这个岛无疑都应该属于中国。然而,现在这个岛屿已被帝俄占领!有人为了获得俄罗斯的短暂利益,准备出卖这个自古属于中国的岛屿!他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解决"国人的黑瞎子岛情结。所谓"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就是悄悄的放弃那片领土,然后在报刊、杂志、媒体、历史教科书上只字不提,让国人渐渐地遗忘它!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陆13亿人口,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应该是我国的领土?现在,这种模式又用到了黑瞎子岛"身上",要不了多久,将不会有几个中国人会记得自己的国家还应该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 黑瞎子岛是一块沃土,原本与三江平原的大陆相连,后来由于两江的冲刷,逐步远离大陆,成为岛屿。黑瞎子岛的一切,都与三江平原是那么的相似:原来也是"北大荒"。后来在中国人开仆"北大荒"的年代,俄罗斯人的紧迫感加剧,于是也有大批俄罗斯人侵入黑瞎子岛。情况对于中国才越来越紧迫,如果50年不收复黑瞎子岛,它将真正成为俄的领土! 在黑瞎子岛以东,有一个城市,它就是我们萦牵梦绕的故土伯力。1840年后,沙俄的探险家哈巴罗夫窜入了这个城镇,于是在1856年《瑷珲条约》签定后,这个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现在,这座城市是帝俄"阿穆尔州首府",居民除少数犹太人和华人以外,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它已经完全被帝俄殖民占领了! 伯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紧邻黑瞎子岛,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门户。帝俄拥有这座城市,就扼住了我国通过黑龙江出海的通道;而一旦伯力失守,黑瞎子岛就将成为我国收复的第一块失地---如探囊取物!我国军队就可以顺黑龙江直下,直取庙街,过鞑靼海峡,直取库页岛!此外,帝俄通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伯力为咽喉,一旦伯力失守,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就将会被中国收复!帝俄是知道这层厉害关系的,所以,它不但重兵把守他们的门户"哈巴罗夫斯克",而且还坚决不愿放弃黑瞎子岛这个本来应该划归中国的岛屿。 10.南沙群岛 当年汉朝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时,也曾派遣使臣南下大洋。使臣回汉后禀报朝廷,自称到了天涯海角,一片汪洋,不见陆地,惟有一些珊瑚虫尸体形成的礁石。--他将其命名为"曾母暗沙"!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与越南相望;东面隔南海辅助航道与菲律宾相邻;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来只有几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岛距西沙群岛约400海里。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它是控制南中国海的钥匙。 而且,其周围海域资源十分丰富,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 亿吨,确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所需的一个资源宝库。我国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国宣布的管辖海域面积却相当于本国陆地面积的3 倍以上,甚至达10倍。南沙群岛由230 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积却达24.4万平方海里,约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 Tue, 10 Feb 2009 11:09:26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核电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1990年代,又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
国外核电巨头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却被日益边缘化。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什么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路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编者按:2006年4月20日出版的《商务周刊》,曾以封面故事的重要位置刊登了本刊记者王强采写的长篇报道《中国核电谜局》。其时美国西屋和法国法玛通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战的争夺正空前白热化,而中国自主研发并在秦山核电项目中成熟起来的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却沦为看客。
而今将近3年过去了,夺标的西屋AP1000让中国人再次见证了钓鱼工程的无耻,其“比投资”从最初游说时宣传的每千瓦1000-1500美元变成了“上不封顶”,增加至少一倍已成定局;落败的法玛通EPR趁机拿走了中广核的订单。且不提这两个中国核电决策者们口中无比先进但至今在全世界尚没有一例成功应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核电技术知识产权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却被日益边缘化。
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这究竟是为什么?所有关注中国核电事业的有志国人莫不扼腕。曾先后深入探究中国汽车制造和大飞机制造两大战略产业落后之谜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带领他的三名博士生曹崴、郭丽岩、王彦敏,通过对业内资深人士的大量访谈,试图破解这个发生在中国核电事业身上的谜局,并授权本刊全文发表这篇3万字的长文。赤子之心,溢于笔端,望诸君正襟细读,亦盼在场衮衮诸公,幡然醒悟,谋国之大是。
着中国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核电的重要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几年前开始制订“十一五”规划时,就已经把发展核电列为保证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手段,并做出了在2020年前后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规划(最近能源当局提高调子,要把这个目标提高到6000万甚至7000万千瓦)。这个规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核电从“适度发展”到“大力发展”的政策转折,一扫多年来“要不要发展核电”、“核电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发展”的争论,业内甚至因此而出现过“中国核电的春天终于到来”的兴奋。
但从一开始就引起争议并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以大亚湾核电站为标志,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但同时也存在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为标志的自主开发。1990年代,中国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不包含技术转让内容)的第二轮引进,相继购买了加拿大的重水堆(秦山三期)和俄罗斯的压水堆(田湾),并且继续购买了法国核电站(岭澳-大亚湾后续项目),但同时也开工建设了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以下称之为“第三轮引进路线”)彻底放弃了。
第三轮引进路线倡导者提出的主要理由是: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严重干扰了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而(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参考大亚湾核电站“照猫画虎”建造的,在事故预防、缓解措施以及防火设计等方面与国际上新的核安全标准还存在差距,已丧失了作为“主力机型”的条件。因此,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走“一步跨越”的新路。这个方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国际招标,在国际三代核电机型中选定一种作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建设4台招标引进的机组作为“国产化”(后改称“自主化”)依托项目;在2010年之前开始实行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其中除了中国已有的11台机组870万千瓦,均为引进机型,国内已掌握技术但属于落后的机型不再建设。
2004年9月,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招标工作(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供货国际招标)正式开始,标志着第三轮引进路线开始实施。但招标谈判的时间大大超过预期。2006年12月,招标结果终于公布,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当时媒体广泛报道,西屋胜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报价较低,但具体价格说法不一,在每千瓦1000-1500美元之间。
同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并继续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2007年3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与西屋联合体在北京签署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换掉了阳江)建设四台AP1000机组。同年5月,负责引进第三代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正式成立。根据官方的定义,这个公司“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承担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在不转移外方责任的条件下,组织外方、项目业主成立项目联合管理机构,负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及其接口等相关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同年7月24日,国核技与西屋在北京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
虽然“一步到位,实现跨越”的方针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但中国核电发展的美好前景并没有浮现出来,第三轮引进路线仅仅实施了三四年就已经破绽百出。
第一,如果完全依赖这个路线,就不可能完成到2020年建设4000万千瓦核电能力的规划目标(更不用提6000万或7000万千瓦的追加目标了)。引进路线本打算以AP1000来统一中国核电建设的技术路线,即通过购买、复制这种机型来批量建设核电站。但是在做出了全盘引进的决定之后,引进路线的决策者才发现,由于AP1000是一个未经实际验证、甚至尚未设计定型的机型,所以不可能在第一批机组建成并证明能够安全运行之前进行批量建设。于是到2006年,引进路线的决策者不得不临时改变初衷,为被他们认为应该放弃的所谓二代技术开了门——批准了一系列采用国内设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站上马,把作为全盘引进理由的“一步跨越”改为了事实上的“两步走”。这个转折充满了讽刺意味:假如中国没有自主掌握的核电技术可以依靠,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核电发展规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这个临时修正不能不令人质疑引进路线的决策依据到底是什么?从实际过程看,更符合逻辑可能性的是,在外国技术总是比中国技术更先进的思维定势下,决策者在面临新一轮核电发展时,“先验地”认定只有依靠引进外国技术才能发展,事先就排除了依靠自主技术进行发展的可能性。虽然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思维经不住实践的考验,但问题仍然存在,引进路线为二代改进机型开门只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所以仍然没有把发展自己的技术作为重点。
第二,引进路线不可能“统一”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只能再次走上“万国牌”道路。第三轮引进的一个主要政策目标是“统一技术路线”,但购买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核电站的签约墨迹未干,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就被批准购买了法国的EPR核电站(同属“第三代”技术),退出采用AP1000的范围,原定采用这种堆型的广东阳江核电站(中广核控股)也被代之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控股的山东海阳核电站。没有人解释过突然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种局外人比较能够认同的解释是,购买核电站涉及大国政治,向多个国家购买是为了平衡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但如果有道理,也只能在一个前提下才成立——就是中国一定要向外国购买核电站。相反,如果中国的核电发展是走自主路线,那就没有哪个大国会觉得“不平衡”。这个逻辑有历史根据:当清朝末年中国遭遇列强瓜分时,哪一次也不可能只向一个外强割让领土或利益,只有同时让几个列强都“利益均沾”,当时的所谓“大国政治”才能平衡;但在新中国敢于以武力捍卫领土完整并让对手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争相向中国索取领土和主权利益的要求就再也不是“大国政治”中的一个因素。事实上,被第三轮引进路线所指责的“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恰恰是前两轮引进的后果,而第三轮引进只能给这种“五花八门”的局面进一步“锦上添花”。引进路线的食言已经证明,只要开了引进的口子,中国的核电发展就永远不会统一技术路线,而同时使用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不同机型,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核电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第三,引进路线的代价空前昂贵。全盘引进的代价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尽管业内人士出于对“上面”的恐惧而噤若寒蝉,但随着具体项目的实施,一些信息无法阻挡地逐渐透露出来:虽然国际招标方案当初是以每千瓦1800-1900美元上报中央批准的,但负责引进的国核技公司现在已要求业主准备按2000多美元/千瓦的价格来接盘,而且还附带了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条件——“上不封顶”。其实,由于AP1000存在着难以预料的技术风险,最后的实际成本很可能会更高。虽然准确数据有待未来发展的结果,但引进必将代价高昂的判断仍然可以从世界核电市场找到间接的证据。据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宏钧2008年10月20日发表在《商务周刊》的文章《第三代核电变贵了》介绍,在美国,已经向核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的三个AP1000核电站,“比投资”(平均每千瓦投资)的预算均在4300美元以上;采用法国EPR技术的两个核电站已开工,芬兰的工程由于数度延误工期,其“比投资”预算已经攀升到4200美元左右,法国本土工程的“比投资”预算是3500美元左右,但2008年5月因严重质量问题被核安全机构责令停工整改近一个月后才复工,成本上升难以避免。与昂贵的外国第三代核电站相比,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每千瓦1360美元;采用四台CRP1000机组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总预算投资493亿元人民币,按2008年8月的汇率折合每千瓦1662美元。如果这些真实数据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两条道路的参照系,那么中国依靠引进建设核电的成本至少将是自主建设的三倍。因此,引进路线将使中国发展核电的经济性受到严重质疑。
第四,引进路线难以引进技术。原来通过购买AP1000引进技术的思路是,先由西屋负技术责任建成首批4台机组,然后在西屋转让技术的基础上,由中方“独立设计”(复制)几台后续机组并由西屋负责“技术把关”,经实际运行验证后进行批量建设。在“自主创新”于2005-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之后,为了在新的政治空气下把全盘引进说成是“自主创新”, 引进路线把十六个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之一的核电专项(即《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主要用于对AP1000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国核技为实施主体(用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经费大约占全部重大专项经费的1/6,另以清华大学、华能和中核建联合为实施主体)。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重要问题:(1)“再创新”是在给定的产品设计框架下进行,其内容是放大功率。由于引进协议规定,西屋对AP1000的知识产权涵盖130万千瓦及其以下功率的设计,所以“再创新”的内容就成为在AP1000的基础上设计出来1x0(x>3)万千瓦的CAP1x00(C代表中国,但AP仍然代表原设计框架)。且不说能否成功,这种“再创新”除了加大功率之外,不可能明显改变技术性能,因为明显改变产品性能的技术创新只能通过产品的重新设计。(2)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没有置于中国的技术研发经验基础之上。负责实施重大专项的国核技刚刚成立一年多,本身并没有技术能力,它所收编的上海核工程设计院也不具有反应堆开发能力,而是一个长于核电站整体设计(土建工程设计)的机构,所以国核技不可能成为“研发平台”。中国本来具有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平台,但国核技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将这个项目“私有化”,把具有几十年经验积累的其他研发机构排除在重大专项之外,还声言“不排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把中国的研发平台排除在外,不靠“国际合作”又靠谁呢?
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与理论证明,能够引进技术的必要条件,是引进方具有相当的技术吸收能力,而这种吸收能力只能来源于自主研发的经验和努力,所以只有将引进活动置于自己的研发经验基础之上才能“消化、吸收”外来技术;成功引进技术的根本标志不是引进方能够按照给定产品设计进行组装,而是通过引进活动生成和提高了自主推动产品变化的技术能力,所以实现“再创新”的根本标志是在吸收外来技术知识的条件下设计出来不同于原设计的产品。由此可见,在AP1000的设计框架下进行复制和放大功率的“再创新”,不可能使中方发展出来开发先进反应堆的技术能力,而引进活动与自主研发经验基础的脱节只能给这种结局加上一个“双保险”。从原则上讲,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不应该用于模仿引进的产品,何况第三代核电技术并非世界最先进技术。如果重大专项的资金不是用于开发具有自主概念和解决方案的核能系统,而仅仅是用于复制或改进一种给定的外国产品设计,这不但背离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立的目标和原则,而且如果外国又开发出来第四代乃至第N代技术,中国不是永远都需要引进吗?因此,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从粮店里买回一袋大米并不等于这个人就会种稻子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核电靠这样的“自主化依托项目”是不可能实现自主的。
第五,引进路线使核电工业体制更加混乱。在以引进AP1000来统一中国核电发展路线的方针下,国核技成为又一个行政垄断企业。说它是企业,它却握有罕见的权力:它自己并非投资于核电站的业主,但在与西屋的商务谈判中却把业主排除在外;它没有开发能力和经验,因而也不可能是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平台,但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时却把其他有经验的研发机构排除在外。说它是公共管理机构,它却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组织引进中,除了代业主决定商务条件,它还要另向业主收取不菲的管理费;在国家已经为引进技术付费之后,它却要求其他希望分享技术的国有研发机构付钱购买。于是,它先是被赋予对公共资源的垄断权,然后再将其“私有化”。但这个公司在享受垄断利益的同时却不用承担责任:是业主公司在为它的决策买单(本质是为引进路线买单)。业主的责任不仅是经济的(支付高昂的引进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对所营运的核设施的安全、核材料的安全、工作人员和群众以及环境的安全承担全面责任”,国核技可以不负这种责任,而承担了如此大责任的业主却不能参与决策。
日韩在经济起飞阶段也曾由政府牵头统一对外引进技术,却避免了权责分离的困境。这是因为其制度安排上,是以企业作为承担技术转移主体的。中国核电工业的体制本来就不合理,行政垄断仍然过多,市场机制仍然太少。在这种条件下,靠行政权力来贯彻的引进路线不仅无助于改革核电体制,反而增加了更多不政不企的因素,使中国核电工业体制之乱为世界核电发展史上所仅见。
“破绽百出”并没有让引进路线清醒,不等首台AP1000机组在2013年建成运转,它就要从2011年开始这种堆型的批量建设。其实引进派早在2003年就说过:“至于采用先进技术的风险问题,历来风险都是与利益共存的,不敢吃螃蟹的人,怎能尝到其鲜美的滋味?”但未经任何实际运转的检验就开始批量建设一种新堆型,这种做法在世界核电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此敢于冒险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对国产二代机组迅速普及的担心:如果符合安全规定的厂址都批给了国产二代,将来再建AP1000就没地方了(难道他们在谈判时已经对西屋公司做出承诺,即中国的核电站只采用AP1000?)。于是引进路线冻结了所有内陆核电站项目的审批,同时打算加快建设AP1000的速度(规定采用AP1000的湖南、湖北和江西三个核电站已经于2008年上半年获批,但尚未核准开工)。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政治逻辑:引进路线为了不在受挫之后受到质疑,于是就更彻底地贯彻这条路线以证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一意孤行地走入“疯狂”,哪怕受挫的原因本来就是违反了技术和工业发展的规律。
以上述趋势为证据,不得不令人怀疑第三轮引进路线正在将中国核电的发展引上一条高风险的道路,虽然实际风险将取决于决策者修正这条路线的灵活程度。这些风险来源于AP1000的技术风险,来源于代价高昂的引进使核电发展丧失合理性的经济风险,来源于技术路线混乱、体制混乱的风险,更来源于削弱、肢解中国核动力技术能力基础的风险。
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局面,人们不能不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核电发展为什么非要走全盘引进的路线?如果追寻对这个问题的***,那么任何关心中国核电长远发展的人都会产生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惑:在中国的核工业建立5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3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民用核电工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之后,为什么中国仍然没有形成能够独立发展核电工业的技术能力,甚至连应该怎样发展核电技术能力的途径似乎都没有找到?这个困惑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即使引进的必要性得到证明,它也是无法回避的。
事实上,第三轮引进路线的被迫修正证明了中国具有发展核电的自主技术能力基础,因为原本被“***毙”掉继而又被迫批准上马的所谓“二代改进型”核电站,无论在多大程度上借鉴过外国技术,都是中国自主设计的。既然具有这种能力基础,那为什么决策者总是认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只能从购买外国核电站开始?中国核电发展的最佳技术路线是不是只能走将外国的“先进”核电站设计加以“国产化”的道路?造成中国核电在过去缓慢发展的原因真的是技术不行还是其他什么因素?中国的核电发展到底能不能走自主路线? 存在这么多的困惑,中国核电的发展似乎只能用“谜局”来形容了。为解开这个谜局,本文在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追寻30年中国核电发展的脉络,并追寻50多年中国核动力技术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选择、战略和体制、技术能力基础和道路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由这些分析所组成的四个主题共同证明了一个道理:引进路线是错误的,中国核电发展的康庄大道只能是自主路线。
( Wed, 4 Feb 2009 11:02:55 +0800 )
Description:
1、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究里,竟同意了;
韩国在德国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在石墓林中走读“1377年,世界上发生过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珐”韩国方面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简称《直指》)诞生了,这比德国人古登堡的四十二行圣经还要早78年。
自认为一直站在日本、中国文化阴影裏的韩国,此次便是高举著“活字印刷术起源国”的尚方宝剑,一路劈开路障,顺利登上全球最大书展主宾国的舞台,在数万观众的集体记忆裏刻上烙印。
然而,“金属活字印刷”一直是中韩两国之间共同争夺的古代科学专利。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在韩国学者看来,毕升只有奇思妙想,所造活字并不适用,很快便被束之高阁。中方专家引用《梦溪笔谈》、《造活字印书法》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反唇相讥,要求韩国学界匡正视听、还历史本来面目。近年来,韩国go-vern-ment对《直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进行了超大规模的宣传,并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确立了《直指》的世界元老地位,并将之编入小学课本以传后世。
不止如此,其他三大发明他们也说是他们的!!
2、抢注端午节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6年7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3、正在酝酿把孔子纳入韩国的遗产,不久就要出手了;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大陆与台湾同时举行了祭孔大典。而在此前的9月26日,一组韩国祭孔大典的图片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抢在中国之前大规模宣传自己的祭孔活动,韩国人的用意又何在呢?韩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人觉得只有他们才是祭孔的正统,只有他们才最有资格祭祀孔子。然后就可以拿他们几百年历史的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国人论证孔子是韩国人还有这样的论据:朝鲜半岛最早建立政权的是商朝贵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纣王的亲戚,西周武王伐纣。箕子不愿意接受西周统治。于是率领5000名商朝人逃跑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建立了政治难民国家—箕子朝鲜。而商朝大部分人都留在了中国,分布在西周封建的宋卫等多个国家。宋国的第一个国君就是箕子的亲戚—微子。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当然也就是韩国祖宗箕子的后代了。
除了孔子,古代美女西施,撰写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早已是韩国人了!!
4、官民学大联合,进占中国东海苏岩礁,把我东海大陆架暗礁俨然视为韩国的最南端,指鹿为马的说它是“岛“,以在中国东海捞取最大的好处;
当代,科学技术发达,航海航空手段先进,大海不再是制约人类的天堑了,韩国开始向东拓展领域,在日本海上与日本争夺竹岛(韩称独岛),采取先占原则,日方居下风,韩国成功开辟了东疆。这回,韩国又开始扩张南疆的领土了,照搬在日本海的方式来中国东海,强硬迅速地先占为主,中国go-vern-ment已经两次交涉此问题,韩方没当回事儿。韩国想将苏岩礁筑成一个人工岛,然后根据国际海洋法,在我国东海、黄海圈出一块相当于法国大小的大片海域来,属于韩国私有,欲鲸吞东中国海。去年底,中国飞机在苏岩岛上空侦察飞行,韩国传媒立即群情汹涌,指摘中国侵犯韩国领土,韩国go-vern-ment也向中国抗出抗议。
5、把中医、本草纲目、人参、针灸据为己有,说成是韩国发明的,或韩国的文化遗产;
6、汉城pol.ice对中国外交官进行迫害,联合媒体教唆记者仗着“本地人“的优势,对孤立无援的“外地人“进行围攻,在欺侮中国外交官的同时,中方捍卫着国格,保卫着外交官的尊严,pol.ice强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交官下车,其实是以检查是否酒后驾车为名,欲剥夺中国外交官豁免权之目的,双方僵持不下,韩国媒体次日狠狠地大大的曝光这一事件,“中外交人员酒驾,拒我pol.ice取缔“、“中使馆蛮横无理,在我地界闹事“,目的就是丑化中国形象,替韩国加分。
7、今年长春冬季奥运会上,众多韩国运动员在领奖台上联手打出“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的韩文标语,在中国的地盘上如此嚣张,不是背后有韩go-vern-ment撑腰,就是长期以来的歪曲历史教育所导致的恶劣影响;
8、韩国有六千年历史,日前韩国教育部着手修订历史教科书,把韩国青铜器出现的时间提前了一千年,超过传授他此项技术的中国;
世界杯足球赛韩国总统的讲话还比较客气的,说有5000年历史,后来媒体进一步说他们的历史有6000年比中国还长。另据韩国媒体称,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23日表示,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将采用新编初中、高中教科书,新教科书将青铜器时代的开始时间从“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1000年)”修改为“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500年)”。照韩国人的思维方式,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历史起始就和恐龙同时代了!!
9、把今年新版的10000圆钞票(韩面额最大纸币,相当于人民币80元左右)的背面,印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图案,这意味着浑天仪是韩国人发明的,是韩国的东西;
10、黄禹锡“第一”科学家
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禹锡造假事件,如今可以说已经真相大白,只剩下残局留待韩国各界的处理。如果硬要说中国人要有什么启发的话,那就是要学一下韩国人的敢于无耻,那就是以后中国人对于韩国人的吹牛无耻一定要小心。
11、哺育黄河文明
韩国没有自己的炫耀的文明,先是中国为宗主国,是中国的附属国;近代受日本欺负,造成他们偏执狭隘的心理。最为典型的要算韩国92年出版的教科书了.
这部共分5章:一开头宣示韩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从帕米尔高原远涉迁移到了半岛,途中催醒了满洲的”红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黄河文明”,韩人并在公元前7000东渡日本,创造了日本文明…...不过后来见了韩国人的“考古”,我倒觉得至少日本人还想着去做***据,韩国人甚至把这一步都省了,还把成果出来大肆宣传。
12、去汉化
就是“韩民族”割断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联系。汉城改“汉城”的闹剧刚刚过去,这不,几个韩国议员又开始张罗把“汉江”改为“韩江”了。在韩国,“中医”被改名成“韩医”,并被作为高丽医学而拼命向世界宣传推广。大长今中针灸也被认为是韩国人发明的。但朝鲜日报分明是报道了这个“发现”,并找到了个法国人作证,宣称要纠正世界人民的错误认识,把针灸还给韩国。怎么不把八卦图国旗也改了?八卦图可是正宗中国文化。什么时候韩国不用有中国八卦图的国旗,再来和中国谈尊严吧!日本人很自豪地说,我们的文化学习自中国,但是我们发扬光大了。所以,有这种意识的日本终究还是个强国。可是今天的韩国人否认了历史,忘记了中国文明对自己的教化.
13、台湾不属中国
韩国是先和台湾建交的,后来才和大陆建交的,我的同学说如果她不来中国,根本不知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可见韩国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宣传。认识很多韩国同学.但确实他们国家的媒体会经常丑化中国,夸张中国的落后与贫穷.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事:韩国人如果比较喜欢你,会对你说:“你长得像韩国人”,他们认为这是赞扬你。但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为表示友好,对一个韩国人说,”你长得像中国人“,结果那人非常不高兴,认为是污辱它。
14、蒙古人是朝鲜族分支
韩国人没有过征服别人的纪录(韩国人似乎很看重这一点),可以说韩国(朝鲜)的历史就是一部窝囊废的历史。他们就迂回出击——和那些能征善战的民族“攀亲戚”。曾经征服过中原的北方的蒙古族和满族理所当然的是首选,于是上述两个民族全部变成了韩民族的“分支”。
“爱新觉罗”去掉“爱”和“觉”就是“新罗”,因此“爱新觉罗”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罗”或者“爱新罗”。说努尔哈赤的父亲来自朝鲜半岛,可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爱新觉罗”出自满语,意思是“金”。韩国人籍此说“金”是韩国大姓,因此满族是朝鲜族分支!!!而韩国人论证自己与蒙古人关系的依据就更可笑——韩国人新生婴儿屁股上有个青斑,和蒙古人一样。因此蒙古人是朝鲜族分支!!!可惜,这个蒙古斑是所有东亚人种共有的标记!
近日网上很多朝鲜人去满族的论坛“认亲”,其谄媚、下贱(被对方迎头痛骂之后,或是装作不知、或是说人家不是真正满族),让人“五体投地”。更好笑的是,某些韩国人认为孔子是韩国人,连西施都是韩国人。
15、教大禹治水
为了突出他们文明的优越,韩国学者做了篇文章,乖乖,连大禹治水用的“神书”都是朝鲜半岛传过来的,对韩国学者的学术能力找不到语言形容了,惊如天人。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檀宗,是我们祖先大禹的老师,是他教大禹治水的——呵呵,后来甚至进一步说他们的历史有6000年比中国还长(世界杯足球赛韩国总统的讲话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有5000年,汗呀~~~世界杯靠黑哨拿第四名)韩国新歌剧《啊,高句丽!广大土好太王》。。”。结尾是高句丽征服了燕国,燕国将高句丽的好太王供奉为主君。是一部典型的历史胡说剧!辽东在七雄时期是燕国,秦始皇灭六国而统一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历史,还反咬一口说是中国人歪曲历史。秦始皇灭燕怎会突然之间变为高句丽王灭燕又突发奇想地出现在韩国的历史舞台上?庆幸的是,多数人还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良知,如果都按照韩国方式诠释历史,世界从此多事矣。
16、剽窃高句丽
请注意,高句丽和韩国的高丽完全是两码事情,高句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支。唐朝名将薛仁贵在高句丽的最后一个首都平壤(高句丽前后有过三个首都)接受了高句丽王的无条件投降书后,大唐军接收了高句丽全部的领土,自然继承了高句丽文化。而此时韩国的前身王氏高丽还没有诞生。在高句丽灭亡了二百多年以后,也就是公元9世纪初,由原高句丽旁边的新罗合并百济组成了高丽王朝。2004年9月17日,在被韩国命名为“高句丽在韩国的历史作用”的有多国学者参与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沈阳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孙进已发言重申:“高句丽是中国的历史因为高句丽的主体发生在中国,直至今天,原高句丽2/3的领土都在中国,而在当时3/4的高句丽居民都归顺了中国”.“在高句丽的大部分历史里,高句丽一直归属中原。看看韩国忠南大学考古学教授朴洋震论证“满洲历史上属于高丽”。拿出两个据他说是在满洲和韩半岛出土的青铜器,说这两件文物相似,又举出一件据说是中原出土的文物,说与前两件不同。于是得出结论:满洲和韩半岛属于一个文化共同体,满洲历史上韩民族的舞台。这是笔者平生所看见过的最荒唐最无耻的历史论证了。还扬言“把满洲归纳与韩国古代领域不仅合乎情理,而且也是必要的”甚至想把中国东北境内的高句丽历史剽窃为己有。2004年,中国把高句丽成功向联合国申请为中国的人类文化遗产,就是为了挫败韩国对历史的篡改。灭国先灭其史,韩国在赤裸裸的伪造历史!谈到满洲和朝鲜半岛的关系,还有一个朴洋震极力回避的突出的例子就是满清建立了满洲国后,为什么不是马上去合并朝鲜,以实现今天朴洋震等领土扩张野心家的梦想,去组成由满洲加半岛所谓韩民族的大统一?而要舍近求远,舍易攻难地入关攻克北京直捣中原?就是因为满洲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要入关统一中国。而对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在满族人看来?是一个无关重要的边隧小邻国。
绑着写有“还我河山”四个鲜红大字布条的韩国人时常会成群结队出现在吉林吉安,延边,或者长白山。朝鲜日报做的调查,居然过半的韩国年轻人赞成“夺回”“满洲(东北)和间岛(吉林延边)”。韩国在高句丽问题上已经完成了发动群众的工作,而中国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争端关系到了东北的归属。
17、将中国领土划入版图百济曾统治西藏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存在着两个古代王朝:新罗、百济。而北部则是领土跨越鸭绿江两岸的高勾丽。后来百济和高勾丽相继灭亡,新罗基本上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但在林均泽所著的《韩国史》标记的地图内容却与历史相差甚大,书中中国地图竟然用三种颜色分为三个国家:百济、新罗和唐朝。其中的百济除了统治整个朝鲜半岛外,还统治中国华北和西藏,而上海、江苏、浙江在内长江以南的中国区域则标记着“新罗”,表示这是新罗的统治区。而云南、四川部分地区,地图中用红颜色在这块小小地区标着“唐”。另外,该书的作者在描述三国割据结束后,统一的新罗王朝甚至还成立了安西都护府、安东都护府这样的go-vern-ment机构。
18、韩国已向联合国提交汉服申遗书。
据称,朝鲜族民族服装襦裙就是明朝汉族女性平常爱穿的服装,韩国已向联国提交汉服申遗书。
韩国还斥巨资对汉服拍摄电视剧《朱蒙》,为汉服申遗造势。剧中汉服飘飘,文化鲜明,韩国自信此剧定能为申遗加分。《朱蒙》被一些网民所指责,认为此剧歪曲历史,亦有人指剧集丑化了中国人。例如:剧中指汉武帝消灭了卫满朝鲜之后,把古朝鲜的遗民用作试验钢兵器的材料。这种说法都欠缺历史根据,有污蔑之嫌。韩国自古以来崇拜中国文化,而今就以为中国的历史是他们创造的了。还记得韩国2005年将首都的中文名称从汉城改名为汉城,虽然不可谓之不妥,却是民族主义空前高涨的一个表现。
( Tue, 3 Feb 2009 21:45:02 +0800 )
Description: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首先在中国牛年到来的时候给大家拜年。牛年象征着勤劳、奉献和富足,我衷心祝愿我们这个世界在牛年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我很高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首先,我要感谢施瓦布主席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本届年会意义特殊,在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各国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围绕“重塑危机后的世界”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举措,探索全球综合治理之道,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会议举办者的远见卓识。各方面热切期盼从这里听到富有智慧的声音,凝聚战胜危机的力量。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递信心、勇气和希望。我预祝本届年会取得成功!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各国和国际社会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找到化解危机之策。
坦率地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里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我们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过努力,在战胜两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同时,200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5年丰收,总产量达到5.28亿吨;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有利于提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趋势,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由于我们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制定并实施的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始见到效果,今年将发挥更大作用。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它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们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成本较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社会资金充裕;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我们的人民拥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在逆境中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的机遇。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国际社会和各国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在经济困难面前,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个人对消费有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家的命运已经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金融危机检验着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诚意和水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承担责任是战胜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各国政府坚定、勇敢、负责地承担起责任,对于稳定金融秩序、防止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深,十分重要。政治家要有远见卓识,既要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也要对国际社会负责。
当前,应当抓紧落实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来达成的广泛共识,不仅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渡过当前难关,而且要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为此,我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的时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中国坚定地支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要更快主要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合理的全球金融救助机制,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积极发挥其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第三,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积聚和扩散。各国金融当局应当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覆盖面,特别要增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监管,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完善会计准则、资本充足要求等各类监督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的透明度。
第四,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及时救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国际减贫进程,特别要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援助力度,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建设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疫病和自然灾害、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恐怖主义蔓延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也难以单独应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这里,我再次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愿意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
谢谢大家!
( Tue, 3 Feb 2009 20:24:16 +0800 )
Description: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2月2日下午(北京时间2日2日晚23时30分许)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
温家宝在演讲中说,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温家宝在发表演讲时,现场突遭闯入者高声骚扰。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温家宝总理从容的神态和坚定的语气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温家宝是于当地时间1月31日下午抵达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这也是温家宝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
1月27日起,温家宝应邀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
( Tue, 3 Feb 2009 20:23:32 +0800 )
Description:
新华网英国剑桥2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全文如下: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理查德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6左右。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渡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议上已重申,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 Wed, 24 Dec 2008 09:27:35 +0800 )
Description: 本不存在的中韩“领土争端”值得警惕
在国人的传统印象中,中韩建交15年来发展良好,两国领土并不接壤,韩国只属于周边国家,称不上一衣带水的邻邦。何谈“领土争端”?。但事实上,由韩国挑起的“领土争端”接连不断,部分学者和议员的鼓吹也愈演愈烈。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目前中韩领土争端的现状主要是两大部分:“中朝”边界陆地领土争端和“中韩”海上领土争端两大部分。 “中朝”边界领土争端主要包括“间岛”、“长白山天池”两个部分。部分读者会觉得奇怪:中朝边界领土划分与韩国何干?。但要明确,由于朝鲜民族特有的统一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韩国人习惯以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国家来看待历史问题。说白了就是不管半岛啥时候统一,从建国之初就做好统一的准备。如在中央政府机构和议会中中预留“北方”的位置等措施来收买人心,凝聚民族意识。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民族意识膨胀就难免侵害到邻国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中韩在中朝边界领土划分存在“争端”的可笑现状。在中朝边界领土划分上中韩无谓的争吵纯属于韩国“狗拿耗子”。
所谓“间岛”,并不是一个“岛”,而是一个2.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概念。原名“垦岛”,位于图们江北岸,最初是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而目前,间岛是指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 “间岛”争端的由来,是日本和朝鲜“李朝高宗傀儡政权”一手炮制的。(朝鲜李朝宣布独立后国号大韩)实质源于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朝两国的侵略。属于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争端主要是中朝国界即图们江是否中朝两国界河、图们江北岸是否中国领土;国境内朝鲜恳民“保护权”问题。当时的“侵略依据”是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规定否认了中(清朝)朝(李朝)两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规定石乙水为图们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穆克登巡视碑)至石乙水为界.从而又使中国失去了不少领土。即便依据不平等的《间岛条约》,“间岛”仍然是中国领土。这是中韩两国政府都承认的。部分学者和议员翻旧帐,以不合法的、来历不明的地图为依据,提出“间岛”在朝鲜独立前(脱离中国藩属,成为日本保护国)属于韩国是不值得一驳的。而目前韩国建设交通部下属机构——国土地里研究院委托明知大学、国际韩国学研究所搜集古代地图研究得出如此结论是值得警惕的。毕竟“间岛”争端的背后,韩国政府已经在逐渐寻找“证据”,从幕后走向前台了。
“长白山天池”划分问题的争端主要源于1962年《中朝边界条约》签署后天池划分(中国48%,朝鲜52%)方案韩国方面不认可。详细了解历史的人都可以明白,朝(包括韩)方在历史上一直都认为这是他们的神圣之地(称“白头山”),所谓的金正日诞生于此之说也只是他们提出要求的原因之一,事实却是中朝边界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为界,而天池乃两江发源之地,单凭这一点就可知道双方必然要对发源地进行分割,而不可能由某一方独占,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只是源头究竟应该是那一条而已。(江水发源地一般都有数条支流,以何为准各有说法也属常事)最后划分以分割天池为准,实际是双赢的局面,所以《中朝边界条约》是平等的。而目前韩国部分势力想独吞天池,认为64年划分方案是中方“单方面强加于人的”,近而指出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这是痴人说梦的无稽之谈,但这种无稽之谈在韩国却很有市场,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上,5名韩国女运动员在颁奖仪式上打出了“白头山是我国(指韩国)领土”的标语,赢得国内的一片赞扬,韩国民众对长白山得看法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中朝”边界领土划分依据1964年签署的《中朝边界条约》基本解决。经过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辽宁省界段有10个岛屿未能确定。但也说明中朝双方可以说并不存在领土争端了,就是余下的几个沙洲的小瑕疵而已。双方也都处于和平解决或保持现状的情况,根本没有上升到争议甚至争端的程度。“领土争端”根本没有上升到政府主流层次。只是部分韩国民族主义势力和反华势力要把并未出现的争端无中生有的挑起来。当然这种险恶用心破坏不了中朝关系,无论是中方还是朝方(包括韩国)主流都没有推翻《中朝边界条约》的意思。 但国人仍要居安思危,部分韩国民族主义势力和反华势力虽小,但力量不小。韩国政府也在不断纵容舆论,用历史问题(东北工程的高句丽问题)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背后搞小动作。我方的官方观点是: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对于民族、疆域变迁史的研究,应该本着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的原则,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要影响两国关系。
以目前大韩民国的国力谋求收复所谓的“间岛”可能会让许多中国人感觉可笑和滑稽,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经过韩国某些学者和媒体几十年的宣传,间岛条约无效论和间岛乃至满洲是大韩民国被中国侵占的领土
正在加载中...
>正文
壬辰倭乱
本词条由
创建,共有
编辑了
。最新协作者: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目录 壬辰倭乱 -
壬辰倭乱
与许多人的感觉一样,每读《
》,特别是读到晚明部分,总会令人感到寒气逼人,脊背上的凉意,胸腑中的悲意,一时不易排遣。
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明朝便在这生死存亡的夹缝中度过一个个多事之秋。仅明末军事领域,战事频繁,令人感到畅快淋漓的时候不多。然而万历三大征,特别是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朝鲜之役,勉强算的上是晚明历史中少有的亮色之一,曲折处惨烈处屡屡让人动容不已。
万历
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此役,明朝一方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万历朝鲜之役是
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 壬辰倭乱 -
事件过程
1.风雨欲来
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丰臣秀吉为“关白”(摄政)。正如历史上所有完成统一大业的枭雄一样,丰臣秀吉也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向亚洲扩张。《剑桥史》为丰臣秀吉的入侵动机做了辩护,认为日本当时只是企图占领朝鲜,并无侵略中国的意图。但根据日本方面的史料,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丰臣秀吉的目标是中国,例如丰臣秀吉为侵略中国制订了战略计划。日本侵朝前一年,即万历十九年(1591年)六月,日本特使宗义智曾通告朝鲜国王李昖:“有意在明年春天假贵国道路进攻明国,届时还请多多包涵与协助!”
日本在数年内储备了大量的军粮、战船和火器,矛头直指邻国朝鲜,试图把朝鲜的三千里富饶江山变为日本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桥头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企图在亚洲实施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朝鲜几乎是明朝的一个缩微翻版。朝鲜当时为李氏王廷统治,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和明朝的体制几乎一样,朝鲜也重文轻武。但与明朝不同的是,朝鲜半岛在元末以后一直没有大的战事,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城防。君臣上下对日本的虎视耽耽和精心战备一无所知,或者说是毫无反应。还是明朝获得了日本将要入侵朝鲜的情报,特意派使臣去质问朝鲜国王李昖:“听说日本欲假道朝鲜侵略明朝,有这样的事么?”朝鲜国王连连否认。
此时的明朝内政边事相对比较平稳。明神宗一边在紫禁城内悠闲的做着皇帝,一边一步步地毁掉张居正当年的施政成果。以申时行、王家屏等人为首的大学士们吸取张居正生前权倾朝野、死后受到清算的教训,不断弱化和放弃内阁权力,原先的一些重要职权渐渐下放到六部。西部、北部边事一直比较安定。辽东虽不平静,但前方捷报不断传来。可户部做了调查之后,声称“假称捷报,冒功授官者甚多,在蓟镇一边分为四镇,一镇又分三路,设官比原额几二十倍。” (《神宗实录》卷二三四)然而军队系统的这种欺瞒和膨胀,还没有到恶化的地步,当时的明朝还能承受,所以这也没有引起朝廷的警觉。虽然几年内接连发生了太湖农民起义、永昌卫士兵暴动、广东白莲教起义等事件,但很快被平息下去了。这么大的国家,怎么能不出一点事呢?于是神宗皇帝继续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大睡”的逍遥日子。还好,太仓还有粮食,库银还没有耗尽,军饷、火器的供应还算及时。在所有人看来,帝国还远没有到忧心忡忡的时刻。
朝鲜没有觉察到任何危险,明朝虽然看出了丰臣秀吉的野心和举动,但也没有对事态的严重程度做出进一步判断。所以,这一对友邦兄弟,继续在大战前的平静日子里享受着那一份舒坦。
2.一泻千里
人做事的认真程度一向令人敬佩。万历十九年(1591年),千余艘战舰已建造完毕,名古屋屯积了足够使用数年的粮草,三十万的军队在动员后已是整装待发。丰臣秀吉看来,一切已是箭在弦上,积蓄了数年的力量终于到了该要爆发的时刻。
万历二十年(1592 年),丰臣秀吉正式发布命令,以9个军共15万兵力(按:不同史料给出的兵力数不一,根据《日本战史》的说法,用于作战的陆军兵力共为9万多人),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出征朝鲜。先头部队是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共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四月十二日,渡过对马海峡后,翌日凌晨抢摊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其余沿海守军闻风而逃,朝鲜的海防线迅速崩溃。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军2.2万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1.1万人也相继在南部海岸登陆。前三军登陆后,日军后续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日本倾举国之军力,目的是速战速决,以强大兵力在短时间内控制朝鲜。
日本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进。惊惶失措的朝鲜王廷,仓猝组织了8千人的朝鲜精锐在乌岭天险据守。朝鲜军队的布防尚未在乌岭山口展开,就被小西行长迅速突破。朝鲜将军申昱受命仓促集结了1万多人,在忠州背江与日军3 万人激战,全军覆没。随后,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各道守军望风而逃。不几日日军已经到达王京汉城城下,朝鲜备边使李谥看到日军军容强盛,竟然慨叹说:“今日之敌,似如神兵!”此时汉城守城主将李阳元,竟把兵器沉入汉江,落荒而逃。五月二日,登陆仅十七日,日军便兵不血刃地进入朝鲜国都汉城。
日军稍事整顿,继续北进。守临津江之朝鲜军队,暂时使日军进攻受阻。日军佯装后撤,诱朝军走出工事,然后迅速反击将之击败。守大同江之朝鲜军队,竟坐视日军徒步安然过江,不敢发一矢。随后开城、平壤相继失陷。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王京汉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两个朝鲜王子被俘,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处在绝望中的李昖忙派使臣向明朝求救。(按:朝鲜关于这段叙述时,用了这样的话,“因朝鲜人民奋起抵抗,日军进攻暂告停止。”三都十八道都给占了,当然没什么地方可进攻的了。)
在攻占朝鲜全境的过程中,日军的表现可圈可点。不得不承认,经过了战国时代的日军战斗力很强,战略战术运用的较为成功,武器装备也优于对手。首先,日军往往以偷袭、强攻等闪电式战术打的朝鲜军猝不及防、晕头转向。其次,日军与朝鲜军相遇时尽量打歼灭战,而非击溃战,这样可以起到彻底歼灭朝鲜正规军的作用,也能达到迅速瓦解朝鲜军队斗志的目的。第三,日军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器。这些火器主要以火绳***为主,射程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战时采用三排轮射方式,排与排的射击间隔很短(有资料说是7、8秒左右),这样,临阵时就会给对手带来很大的杀伤力。相对于以冷兵器为主的朝鲜军而言,日军的优势是明显的。
丰臣秀吉看到侵朝战争进行得如此顺利,欣喜若狂。五月二十六日,丰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鲜及明朝的计划二十五条,其中几条为:“高丽都城已于(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明朝)关白之职授汝(指丰臣秀吉的侄子丰臣秀次)。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六月三日,丰臣秀吉下达了进攻明朝的命令。他煽动说:“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丰臣秀吉把明朝比作任“猛汉”日本宰割的“处女”,可谓狂妄到了极点。侵朝日军将领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日将锅岛直茂请求丰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领土赏封给他,战国名将伊达政宗写下了这样的狂言:“何知今岁棹沧海,高丽大明属掌中。”
当朝鲜举国上下在陆地上溃散而逃的时候,有一个将军和他的军队在海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胜仗。这个人就是朝鲜名将李舜臣。李舜臣的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给日本海军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噩梦。在日本陆军拿下王京后向北部乘胜挺进时,李舜臣率领他的海军于五月七日偷袭了停留在玉浦港的日本第二运输舰队的主力。此战焚毁日舰二十六艘,击沉五艘。第二日再战,又击沉日军大中战舰十三艘,李舜臣的舰队无一船被击沉!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中,共击毁击沉日军舰船300余艘,杀伤无数。这是一个惊人的胜利。
在海战中的王牌武器是“龟甲船”。龟甲船船身的防护板由装有硬木制成,形似龟壳,故叫龟甲船。船身长34米,宽4米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外壳,并且裹上鳞状铁叶,可以抵御敌人弓箭和火器的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铁锥和尖刀,使敌人不易攀登。船头呈龙头形,内有两个或四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大型铁锥,可用来撞击敌船。这种龟甲船被现今朝鲜人称为当时世界最强的战船,在世界古代海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日军的作战主力舰船为安宅船,分为箭船和炮船两种。炮船一般配有四十门大筒(日式火炮),另外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火绳***。日本主力战船安宅船的火力比龟甲船弱,而且没有防护铁甲,所以在海战中一直落于下风。日本在出兵朝鲜之前没有预料到将与朝鲜海军发生如此激烈的海战。准备不足再加上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打败仗也是难免的。
由于朝鲜海军的优势明显,日军连战连败,日军已渐渐不能掌握全部制海权。但海战的初步胜利根本无法扭转朝鲜半岛的总体战局。日军已经占据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城池。王子被俘,国王逃到中国边境,李氏王廷的政权体系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日军在各地大量屠杀抵抗力量和无辜百姓。同时,占领军已经着手在朝鲜半岛展开“日本化”运动。朝鲜人被强迫按照日本的方式改姓名、剃发。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已经开始为朝鲜儿童教授日语了。毫无疑问,朝鲜已经处于事实上的亡国状态。尽管各地不断有小股义军以游击战术给日军以有限打击,但国王李昖非常清楚,这些义军毕竟力量薄弱,骚扰尚可,退敌无力,终究是无法扭转乾坤的。
幸好,还有一位友邦大哥,他们总不能坐视不管吧?李昖深知,没有明朝的介入,光复朝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已经有好几批使节去北京求救了,除了正式向皇帝陛下递交国书,他们还分头去游说众多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甚至宦官,力图促成大明尽快出兵朝鲜的决定。
3.收复失地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惊动了明朝。由于当年沿海长达百年的倭患,几乎所有的人都很痛恨日本。当年倭寇的凶狠顽强,明朝君臣也是了解的。而现在十数万侵朝日军全都是正规军,战力远非当年倭寇可比。
这时丰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的消息传来,更是激怒了明朝君臣。明朝上下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个东洋强人的野心。明朝君臣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天朝地位,古语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从明神宗的角度来看,自然绝不能容忍丰臣秀吉的野心。当时的兵部侍郎宋应昌在上疏中说,“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这种观点在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明廷上下,基本达成了“迎敌于外,毋使入境”的共识。
由于不了解敌情,明初最初只派了一支偏师前往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辽东游击史儒率骑兵2千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即明亡时总兵祖大寿之父)率骑兵3千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误中埋伏,适逢大雨,火器也无法发挥作用,后全军覆没,史儒力战牺牲。后祖承训率领3000骑兵乘敌不备,攻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被七百名日军火绳***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无法发挥出来,结果全大多数阵亡,只有祖承训等寥寥几人逃回。
消息传来,明廷象炸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昂。此时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罢,纷纷要求明朝出动大军远征朝鲜。明神宗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急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总体负责军事。
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精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辽东、宣府和大同共2万多轻骑兵主要是用来突击,备有轻甲、马刀和长矛,同时也备有火统。蓟镇、保定的步兵则来自明军的神机营,以火统、鸟***和火炮为主要武器。江浙兵拥有丰富的抗倭经验,熟悉戚继光传下的鸳鸯阵。刘綎的川军多年来一直与西南夷族作战,山地作战经验丰富。这4万军队在宋应昌和李如松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跨过了鸭绿江,开进了朝鲜。
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一月五日,大军进抵平壤城下。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当时日本守军为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共1万5千人,配备了火绳***等火器。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另一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李如松同时部署明军的王牌武器――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据说威力最大的大将军炮就超过了一百门,届时全力轰击日军阵地。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
一月八日晨,平壤之役打响了。随着主帅李如松一声令下,金鼓声大作,喊杀声四起,明军开始攻城。明军劲***齐发,巨炮齐轰,一时火焰蔽空,震天动地。日军火绳***虽然略优于明军火统,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明军火炮射出的铅弹不断落入敌阵,给日军造成很大杀伤。日军战斗力非常顽强,拼命死守,火器兵手执火绳***雨点般射向近距离攻城的明军。明军略微受阻,后续攻击部队继续攻城。当时战况十分惨烈,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石击中,仍然挺立不退。年近60的老将吴惟忠,胸部中弹,犹自大呼督战。李如松的坐骑被敌火绳***手击毙,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主将如此奋勇,何况士卒?
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日军一直以为芦门方向的是战力很弱的朝鲜军,因而没有重点部署兵力。近距离时日军才发现这是伪装为朝鲜军的明军,这时明军手中的火统已经开火,日军纷纷倒下,开始败退,芦门被明军攻破。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王京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
平壤的收复有着相当大的战略意义,整个朝鲜半岛的战争形势就此逆转。平壤之役是很典型的攻坚战,颇具近代化战争的特征。此役中明军有非常杰出的表现。首先明军以优势兵力和火力主攻城西,另以奇兵伪装成朝军强攻城南,这种部署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之外。其次,城东给日军留出退路,使得日军无死守之志。第三,明军动用了当时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火炮,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震撼。明军攻城时,曾有日将大友义统率领一支部队来增援小西行长,结果被明军震天动地的炮声所吓阻,不战而退。第四,在日军撤退路线上设有伏兵,使日军再受重创。李如松就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
有些日本史料极力淡化平壤之役。根据日本人的记述,日军此役似乎败的很体面。日军由于平壤和王京汉城距离太远,本就打算放弃。在明军攻城后,小西行长特意修书李如松,日军愿意退去,于是乎日军大摇大摆,安然退到了汉城。这种说法显然有“讳言”和“粉饰”败绩之嫌。在明军强大的炮火面前,日军之败是必然的,无论如何也体面不起来的。事实上,因援兵迟迟不来,平壤大部已被明军攻占,日军军粮、兵营悉数又被明军焚毁,小西行长眼看无法固守,遂与日军诸将商议,连夜撤回汉城。迫于明军的压力,孤军深入的日军第二军加藤清正部也撤回到汉城一带布防。根据《日本战史》,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一万一千三百余名,只余六千六百人,减员近三分之二。
明军修整十天后,李如松乘胜进军,继而收复旧都开城和多座城池。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大军继续向南开进,直迫汉城。
正月二十四日,明军的先头部队查大受部共3千精骑在汉城郊区与日军加藤光泰部发生激战,日军败退。后日军主帅小早川隆景率军2万将明军查大受部包围在碧蹄馆。在碧蹄馆一战中,明军3千骑兵,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一者依靠明军死战,二来明军骑兵部队配备了佛郎机火炮战车,明军依赖火炮优势,同时以战车做为工事,向敌阵不断施射火药助推的箭,使得日军始终无法逼近。后李如松率领的1千精骑也杀入战团,战斗非常激烈。《明史-李成梁传》载,当时有一武艺高强的金甲倭将拍马直取李如松,李如松力战不支,裨将李有升上前护主,被打下马来,一拥而上的日军武士将其砍作数段。紧要关头金甲倭将被李如松的兄弟李如梅一箭射于马下。之后明将杨元率领1千明军精骑连夜前来救援,日军以为大部明军赶到,率军退回王京。碧蹄馆之战历时一天一夜,明军精骑死伤过半,日军也付出了数千伤亡代价。
关于碧蹄馆之战,中朝日三国的史料记述差异很大。根据日军史料,大都宣称日军4万包围了2万明军,给明军了毁灭性沉重打击。并且日方史料引用明朝的记述为证。根据《中日关系史》介绍,实际上明代记述该战役的文献,多半立足于弹劾李如松的上疏,对于失败的情况有所夸大。我们知道,明朝的言官们,弹劾似乎是他们唯一的使命,夸大事实是他们的强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朝鲜方面的史料,如柳成龙的《惩毖录》,真正被日军合围的是查大受部和李如松率领的侦察轻骑,共4千余人,这是比较可信的。当时在朝明军总计才4万人,先头部队大都为骑兵,并有炮营,如果真有2万人,4万日军是没有能力完成合围的。所以,最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明军数千骑兵被2万日军合围,苦战一天一夜,后日军与明军大部队发生遭遇战,双方便各自退去。
碧蹄馆之战后李如松不敢轻进,再加上当时日军在汉城及周边地区集结了5万多人,兵力上日军有绝对的优势,明军遂退回开城修整。
后来明军得到错误情报,加藤清正率领的日军第二军将从咸镜道进攻平壤,李如松便率领明军二月十六日离开开城回到了平壤。李成梁的撤军是个错误的决定,撤军导致了盟军朝鲜军队刚刚收复的幸州得而复失。李如松得到幸州失守消息后,深悔自己退兵太急。而日本方面的记述是,李如松被日军大败后退回到平壤。事实上,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后败退到开城,完全可以继续修整一段。后来在京的朝鲜使者和明朝言官们都批评了李成梁的此次主动撤退,这也成为李如松日后被弹劾的罪状之一。可见明军并非被日军“击退”,而是主动退却,明军的主力部队却并未因碧蹄馆之败受到很大损失。日本史料说,李如松部由于元气大伤而无力南进。事实上李如松不能南进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此时明军只有3万多人,几乎没有可能拿下为5万多日军据守的汉城。
后来探知日军的军粮大都存放在龙山大仓后,李如松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领一支敢死队深夜奇袭了龙山大仓。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数万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明军敢死队到达龙山后,把火箭射向粮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李如松夜袭龙山一计,精彩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4.议和闹剧
至此,中朝军队与日军进入相持阶段。根据《日本战史》的介绍,初入朝鲜时日军数量为9万6千余人,当各队重新集结于汉城时,只有不到5万3千人,减员4万3千余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关于减员原因,日本史料的说法是由于水土不服,病死占大部分。朝鲜和日本同处东亚,气候环境较为相似,水土不服一说,难以令人置信,况且也没有任何关于瘟疫流行的记录。总之本人相信大多数死亡日军应该都死于战事。
日军减员很严重,再加上粮仓被焚,军心越来越不稳。而明军在碧蹄馆之战后锐气受挫,而且兵力少于日军,并不具备再次决战的条件。既然双方都不想打,那么就有了和谈的可能。
明朝方面的和谈代表是浙江人沈惟敬。沈惟敬是一个很奇怪的角色,他既非明朝官员,又不具有外交谈判才能。只是由于他长期从事与日本的贸易,并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而被兵部尚书石星赏识,临时被封为神机营游击将军军衔,负责议和事宜。正史在介绍沈惟敬时多采用野史笔法,称其为不法商人,无赖子。例如《明史-硃国祚传》提到,硃国祚曾对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谈到沈惟敬:“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
早在万历二十年秋,也就是平壤之役前,沈惟敬做为兵部的全权代表就曾与小西行长谈判议和。小西行长也是商人出身。两位商人相遇,自然十分对路,谈起军机大事就象谈生意一样讨价还价一番。当时的谈判内容没有任何记录,大致是以大同江为界,江东归日本,江西归朝鲜,明朝对日本进行封贡,等等。这个协议并没有通报到高层。恰好当时朝中主战派占了上风,李如松遂率领大军一路开向朝鲜。沈惟敬当时被一心主战的李如松扣留在军中。
却说此时明军和日军陷入僵局后,以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又卷土重来,沈惟敬再次受到重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十五日,经略宋应昌派沈惟敬至汉城与小西行长达成了四点协议:1、明派使节去名护屋会见丰臣秀吉。2、明军撤出朝鲜。3、日军从汉城撤军。4、交还二王子及其被俘官吏。为了监督日军南撤,宋应昌派参将谢用锌、游击徐一贯等带百余随从,同沈惟敬组成明朝使团与日军一道南撤。日方有此使团通行,自然也再不担心明军和朝鲜军的追击。
四月十八日,日军全部撤离汉城,李如松于十九日率明军及朝鲜军进入汉城,五月十五日渡汉江进至庆州。李如松在庆州对明军、朝鲜军和朝鲜义兵作了部署之后,便返回京城。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
五月八日丰臣秀吉在名护屋会见了明朝使团到达日本。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1、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2、发展勘合贸易;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沈惟敬一口答应了这丧权辱国的七条建议,但对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大明皇帝最后批准。
就这样,在两位奸商欺上瞒下的斡旋后,双方几乎要达成外交史上最为荒唐的“鸡同鸭讲”协议。于是日本派谈判代表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小西如安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小西如安到了北京后,与石星进行了谈判,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1、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 2、只册封而不准求贡;3、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当时兵部还和小西如安进行了详细的对谈,小西如安欺明朝人不懂日语信口答应。这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朝君臣大为满意。明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按小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九月三日,丰臣秀吉穿戴明朝使者送去的册封衣冠,出殿接受册封。沈惟敬等人呈上明帝诏书和赠与的金印,丰臣秀吉欣然接受,并设宴款待明使。后丰臣秀吉召承兑等懂汉语的僧人为其用日语宣读明朝的册封诏书。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 。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 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宜讃彜章,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
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暴跳如雷,摔诏书于地说:“不是明帝乞和封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国,我欲王则王,何待明虏之封?”接着丰臣秀吉便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并立即把中朝使团驱逐出境。就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闹剧,彻底破裂了。
沈惟敬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他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再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明神宗方知上当受骗,大怒,当即下令把兵部尚书石星下狱问罪,并命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沈惟敬以一小小使臣身份,在两国间开出了这样大的国际玩笑,惹来杀身之祸完全是咎由自取。
明朝和日本都开始了战争准备。朝鲜半岛的战火,不得不再一次燃起。而且,这一次战火,将比第一次的战火,来得更为猛烈。
5.风云再起
基于上次壬辰之役中败给海军惨败的教训,这一次日本采取了两个办法。首先,日军利用反间计,使朝鲜王廷解除了大将李舜臣的职务。反间计似乎总是很好用,自古以来中国不知多少名臣名将蒙冤于此计,朝鲜国王也从中国昏庸的君王那里学会如何在敌人的反间计里中招。其次,日本在战术上采用不告而战、突然袭击的办法,先打掉一直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的朝鲜海军。
万历二十五年(1595年)七月十五日,被日本人称为“海贼大名”的九鬼嘉隆,率领庞大的日本舰队,偷袭了停泊在漆川岛(世济岛北端西)的朝鲜海军。由于在壬辰之役中日本的安宅船不是朝鲜龟甲船的对手,此次日本海军大量动用了巨型铁甲船,并专门针对朝鲜海军的龟甲船做了改进。当时是停战期间,朝鲜海军原以为日本的舰队是运输舰队,没有料到日本人会突然发起进攻。几百年后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偷袭珍珠港等事件里,日本人总是乘对方猝不及防发起闪电攻击,可见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由于朝鲜海军没有丝毫戒备,结果战船几乎全被日本海军击沉击毁,海军统帅“三道水军都统制”元均被火炮击中身亡,朝鲜海军全军覆没,逃到岸上的也大都被日本陆军狙击歼灭。有的史料说,此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李舜臣被解职,而主帅元均又过于无能。说句公道话,除非李舜臣能预见日本海军的偷袭而提前有所准备,否则仓猝迎战数倍于己、装备得到改进的敌人,即使孙武子再世,又能如何?漆川岛之战后,漆川岛、闲山岛等军港和要塞悉数被日军占领。
朝鲜海军覆灭后,丰臣秀吉才于七月末正式下达进军朝鲜的命令。日军共14万人。其中海军约3万余人,陆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登陆后采取的是钳形攻势。左路军以宇喜多秀家为主将,小西行长为先锋,率军4万9千,沿宜宁、晋州一线,向全罗道挺进,意图攻取南原。右路军以毛利辉元为主将,以加藤清正为先锋,率军6万4千,沿密阳、大丘一线,向全罗道挺进,意图攻取全州。根据原计划,这两路军应在王京汉城会师,一举拿下汉城。
此时明军已经参战,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1万7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玠率领的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明朝原本继续委派李如松任备倭总兵。但李如松此时正与辽东鞑靼作战,战事一直很紧。后来李如松一次捣巢作战中中了土蛮人的伏击战死,这是那个年代里最不幸的事件之一。明朝此次出兵的兵力一直有争议。日本史料认为明军数量和日军相近,为14万左右。但《剑桥史》认为,“这似乎是太不可能了”,它认为,“明在战役高峰期间的陆军和水师加起来的兵力估量为7万5千人。”《中国全史》也认为明军总计7万多人。
八月初日军展开进攻,日军的攻势起初还是比较顺利的。左路军连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的屏障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
九月六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北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大败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退守稷山闭门不出。此时攻打青山的日军也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这时从海上也传来捷报,重新复职的李舜臣,于九月十六日率领朝鲜海军残余战船十二艘,在鸣梁附近与日海军一支由一百三十三只战船组成的舰队发生激战,击沉日军指挥舰及其他三十一只战船,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日本海军遭受严重打击,又一次败于李舜臣手下。
稷山之役、青山之役和鸣梁海战的胜利,彻底动摇了日军继续北进的信心。慑于明朝大军的压力,以及各地朝鲜义军又不断攻击日军的补给线,日军的左右两路大军,即所谓的两记重拳,此时已成强***之末。日军经过商议后决定两路军全部南撤至沿海一带,小西行长退守顺天,加藤清正退往蔚山,黑田长政退往梁山,岛津义弘退守泅川,建筑营垒工事,待机反扑。战争局势一时进入胶着状态。
胶着状态对明军不利,明军计划下一阶段实施蔚山战役。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一月,明军分兵三路:左路由杨镐、李如梅率明军1万2千人,朝鲜军4千人,右路由麻贵、李芳春率明军1万1千人,朝鲜军3千人。左右路大军围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中路高策率明军1万1千人,一方面向南挺进,一方面采用打援战术,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不难看出,这是个颇为周密的进攻计划。进攻蔚山的中朝军队总计三万余人,日本加藤清正率部6千人(按:一说1万6千人)于蔚山城和蔚山南部的岛山据险扎营,严阵以待。
十二月二十三日,联军总攻开始。黎明前由游击摆寨为先锋,率步兵1千人,参将杨登山为后援,率精骑3千人,突袭蔚山城。城内日军大半被歼,摆寨佯退,诱敌深入,大败敌援军。日军逃回岛山,坚守待援。第二天联军开始围攻岛山外围,游击茅国器率领河南步兵,连破日军新筑的外围三寨。这三道防线一破,日军坚壁据守,不敢复出。时至中午,明军攻抵岛山寨下,裨将陈寅率领浙兵,在***林弹雨中奋勇攻坚,连破岛山寨二重栅门,就在明军将要攻击最后一重栅门时,眼看平壤大捷再次重演,明军的攻势戏剧性的停下来了。关于这个停顿,不同资料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全史》里说,杨镐命令游击茅国器割敌首级报功,致使阵脚稍乱,攻击受阻。又称茅国器不愿居功,自行退兵,丧失了这个宝贵机会。《明史-李如梅传》则称杨镐为了把军功留给后来的李如梅而鸣金收兵。无论如何,这次鸣金都与杨镐有关。
随后几日,明军久攻不下,战况没有任何进展。明军减员非常大,弹药供应也渐渐捉襟见肘。虽然固守蔚山城和岛山的加藤清正依旧困兽犹斗,但已是弹尽粮绝,濒临绝境。十天后传来有利于日军的消息,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率领援军五万陆续赶到。战场形势立刻发生变化,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明军统帅部决定撤军。然而,在日本援军的追击下,明军撤军失控,阵营大乱。《明史-李如梅》载,李如梅的辽东骑兵部队,率先逃奔,致使各营溃散,兵败如山倒。《明史-杨镐传》、《明史记事本末》、《中国全史》等书载,明军溃败是由于主帅杨镐策马先逃引起,这种说法最不可信。事实上,3万人大军的撤退,不可能是主帅一人率先逃奔引起全军溃败。关于杨镐的历史记述都是后来撰写,由于杨镐对明与后金萨尔浒之战的惨败负有主要责任,因而使得他在史书里也对朝鲜之役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最符合逻辑、最接近事实的是,明军撤退过程中组织调度失控,致使全军溃败。据说此次溃败,明军、朝鲜军一路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蔚山战役,明朝和朝鲜联军惨败,日军惨胜。联军阵亡人数约为2万人,日军也付出了约1万人的代价。此战后半年内双方都无力再战。
6.战略总攻
日军虽解蔚山之围,但却无力恢复早期的进攻态势,而日军内部主张撤退的声浪却逐渐高涨起来。小西行长认为,日军虽取得了蔚山之战的胜利,但长期来看,日军无法守住这些沿海要塞。
明军虽惨遭蔚山之败,其恢复能力却令人刮目相看。杨镐由于对蔚山之败负有第一责任,已被拿回北京下狱。这时明军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落到了兵部侍郎邢玠手中。邢玠计划对日军发起第二次攻击。这时距蔚山之败仅仅八个月时间。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邢玠的第二次攻击计划分为水陆齐头并进,对沿海日军各处要塞同时形成压力,促使敌各处守军以及海路不能互相支援,从而避免蔚山之败的教训。陆上明军同上一次一样仍然是三路:东路军麻贵,率联军3万,攻打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部;西路军刘綎,率联军2万余人,进攻顺天和釜山的小西行长部;中路军李如梅,后替换为董一元,率军1万5千人,进攻盘踞泗州的岛津义弘部。水路则有陈璘会同李舜臣的朝中联合舰队。此次联军总兵力也大大加强,约为8万人左右。
中路董一元部起初进展顺利,九月底先攻取晋州,再拿下泗州。逼的岛津义弘背海临时筑起工事防守。日军临海设防,又没有海军支援,犯了兵家大忌。置之死地的日军十分顽强,明军数攻不下。董一元调来大将军炮、红尊炮,对日军阵地开炮,日军临时搭建起来的工事崩塌了好几处。眼看这个日本战国奇人、外号为“鬼石曼子” 的岛津义弘要毙命于朝鲜,此时发生了一件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真是天意。明军的大炮突然炸膛,并引起大营火药库连番爆炸,全军登时乱成一片。这时岛津义弘一看明军大营发生爆炸,随即命令日军出击,混乱中的明军大败,泗州又被日军夺回。
东陆军麻贵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再加上加藤清正部兵员得到补充,因而作战相对比较谨慎,双方互有胜负,处于拉锯状态。西路军刘綎进展也不是很大,日军小西行长部把守的顺天,易守难攻。这时刘綎以谈判为诱饵试图捕捉小西行长,后未能奏效。小西行长率军来攻打,明军不支败退。翌日刘綎率军死战,大破日军于顺天城外。小西行长遂闭门不出,坚壁死守。
此时的战争形势对日军大大不利。日军盘踞在几处孤立的据点,互相不能支援。面对联军八万以上的兵力毫无对策,只好苦守度日。海上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开始倾向于联军,李舜臣的舰队实力已经恢复了不少。大明水师出动了数百搜战船,1万3千余水军,在陈璘的率领下进入对马海峡。日本海军 “及见璘舟师,惧不敢往来海中”(《明史-陈璘传》)。在联军水师的压力下,日军的后勤补给也成了问题。而明军的粮食、军火、后续兵员不断开往前线。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渐渐开始拉大。
勿庸置疑,前方战事不利,给远在日本的丰臣秀吉以很大打击。内外交困的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郁郁死去,给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划上了一个悲剧的句号。他留下一首辞世歌:“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毫无不可一世之态。丰臣秀吉一死,大臣们决定:密不发丧、自朝鲜撤军。九月五日,五大老以丰臣秀吉名义,指示在朝各军,“争取最体面的议和”。
丰臣秀吉的死,给日本撤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实际上日军当时已经完全无力再次占领朝鲜,自保都成了问题。日军确定于十一月十五日(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全线撤军。日军撤退过程中,明军乘势追击。东路军麻贵攻入岛山、西浦,追击加藤清正,在日军溃退中斩敌2千余。西路军刘綎攻夺栗林、曳桥,斩获甚多。
日军驻顺天之小西行长部第二军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然后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当时联军封锁了出海路,日军第二军无法撤走。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1万余人,舰船五百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命老将邓子龙驾三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陈磷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日军,待机出击;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十一月十二日午夜战斗打响,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域与日军展开东亚近古时代规模最大的海战。及至天亮,日军死亡人数以万计,第五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歼,舰船也几乎全部被击毁击沉。岛津义弘后率只50余艘战船突围而去。这一战中,联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李舜臣、邓子龙皆战死。
露梁海战后,日军退回日本,朝鲜半岛残余日军也基本都被消灭。不久,明军全部撤回朝鲜。
。。。。。。
《明史》称万里朝鲜之役的胜利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无法否认这场战役的意义,如果日本在这个时期彻底占领了朝鲜,恐怕侵华战争也不会拖延到二十世纪了。
虽然在战役期间,日军间或有一些战术胜利,但从总体趋势来看,日军在明军参战以后处于被动防守地位。日本自封的所谓战国猛将们,英豪们,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虽然取得过一些胜利,大都是在防守时取得的,有些胜利甚至是对方送来的。日本的战国时代实际上是城邦、领主割据时代,其战力与中国的战国七雄动辄拥兵数十万,相差何止里许计也。现有不少资料,甚至游戏,把他们描绘成顶天立地的英雄,其实不过尔尔。
在朝鲜史书里,这场战争被大书特书(按:至于当今朝鲜和韩国如何用轻重笔墨来书写明朝和朝鲜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大家可以根据朝鲜人对待50年代朝鲜战争中的中方作用的态度来想象一下)。抗倭援朝之役在中国的的史书里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明朝虽取得了抗倭援朝之战的胜利,但在二十年后,明朝深陷于明与后金战争的泥潭。即使当初明朝取得过一些令人称道的胜利,这些胜利最终也会被湮没在明亡的巨大阴影里。第二,传统史家认为抗倭援朝之战对明王廷来讲得不偿失,是明朝末期财政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第三,抗倭援朝之战中立下功勋的战将,如李如松、刘綎、李如柏等人,后来或战死沙场,或因畏敌获罪,名节无法保持始终,使后人对他们在抗倭援朝之战中的作用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军一样,丰臣秀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为本词条添加
相关影像
被引用:
壬辰倭乱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媒体:
标题:
作者:
日期:
开放分类:
开放分类:
同义词:
同义词:
分享到: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讨论区
此词条还可添加 地图
相关词条( Wed, 20 May 2009 13:13:12 +0800 )
Description: 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中国十大未收回的领土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 (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至今仍然是中日摩擦的焦点。 2.中华北疆外蒙古
基辅罗斯为蒙古旋风所灭,沙俄为了报仇雪恨,在侵占西伯利亚后就一直积极渗透外蒙古。1917年前外蒙古大公与沙俄互相勾结,企图脱离中国。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中苏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国,无奈当时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出兵外蒙不得不搁置。
1939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诺门坎战役,侵入外蒙,被朱可夫全歼。随后外蒙在苏联红军策划下建立所谓"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1年苏日签订臭名昭著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互相承认伪满洲国与伪蒙古国主权互不侵犯,这是地地道道的瓜分中国。 1945年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出兵日本,出卖了中国,强迫蒋介石承认"维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宋子文宁死不承认外蒙独立,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的是蒋经国。)
外蒙自独立以后就没有发展起自己独立的军队与重工业,完全被俄化,中苏分裂时完全支持苏联,允许苏军进驻,并配合苏军积极挑衅我国。苏联灭亡后又一头扎进美国的怀抱,与布什打得火热。--假如他们还是中国人,真的可以宣判他们为无耻的汉奸。--亡国奴。
--假如他们算是蒙古人,伟大的成吉思汗在天有灵,看见曾经征服世界的民族沦为世界霸权的奴隶,真的会死不瞑目。 外蒙面积1,564,116平方公里,土地辽阔,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
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 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 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 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 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 因为自然原始生态的保存完好,广阔的土地上保存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许多在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政府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采取措施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先后建立50个自然保护区。辽阔的蒙古草原、戈壁、山地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主要珍稀动物有戈壁熊、野马、野骆驼、野驴、野马、黄羊等。其中戈壁熊属于世界级濒危物种,仅有30多只;黄羊有80多万只,占世界的80%以上。 3.北疆第一港-----海参崴 海参崴位于乌苏里江以东,是一个冻港,自古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准确的讲,不能把海参崴与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孤立起来,海参崴是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海参崴也就被"共管"了!但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时,"共管"也被取消了,海参崴成了沙俄的领土,被改了一个对中国极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 满清王朝出卖海参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许多人民尤其是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同胞不但痛恨沙俄,从此也开始痛恨满清王朝。但从此,他们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目前有大量中国文物目前列于海参崴博物馆,只有收复它,这些文物才可能被收回。众所周知的明朝永宁寺碑、清朝吴大徽所立的兴凯湖堪界纪事铜柱都陈列于此。 4.中华故土--库页岛 库页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接壤。南北长达984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岛。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最早知道库页岛的是中国人。而从中国金***始,库页岛即归中国管辖。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亦规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在强迫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后,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与俄国!中国东北美丽的大片河山、中国最大的岛屿,从此落入北极熊之口! 5.麦克马洪线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担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校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 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上图红线,传统习惯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其时我国国力落后,在西藏没有建设铁路,后勤问题非常严重,前线部队没有补给。几个月运上来的炮弹只能打两小时,故不得不后退。 而达赖率领十万藏人叛国之后,为了换取印度庇护,作为"西藏领袖"主动承认麦线有效!--他的祖先格萨尔王曾经征服了印度,他却甘心做印度的一条狗。他是中国人?还是西藏人?还是印度人?还是美国人?还是四不像? 1987年印度人正式在麦线建邦,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很难。 6.琉球---中国的土地 琉球自古以来就附属中国,最早在史书上关于琉球的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原与琉球的商贸发展、人民往来已十分活跃.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宽劝说琉球王进贡臣服隋帝。另一记载是十四世纪,明太祖年间中国的又一鼎盛时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进贡,接受中国保护和册封,派出大量学生学习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鲜、越南、缅甸、西藏一样成为中国附属国,即"tributary",它不同于近代西方" colony"殖民地,但类似于中古欧洲农业文明和"奥匈帝国"时期的"进贡国"或中世纪罗马教皇统治下的"statthi tates"(国中之国)",所以,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难理解这一现象的,西方原则上视之为一个国家。这样一直过了两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萨摩藩侯"就象当时的日本海盗"倭寇"偷袭中国沿海一样,武力胁迫琉球归为"藩属",在遭到反抗后,于一六零九年派岛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当时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 定二年进贡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尚质王朝贡不绝,采用中国年号,沿用汉唐文化,称中国为父国,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西方"父子国(Affiliated、affiliation)"。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近代,欧洲列强开始远征亚洲。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68),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开始,雷厉风行。在经济开放、教育普及和社会西化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随之而伴生的爆发心理和军阀执政的结果,导致这个国家产生了对外野蛮武力扩张的狼子野心。就在这时,发生琉球渔民在台湾遇难的"台湾事件",给了日本一个借口。 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 海遇风飘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五十四人,余十二人被中国的台湾政府保护,送回琉球,被杀五十四人台湾当局则不过问。这时候日本则以"保护国民"为借口向中国交涉,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大清总理衙门大臣毛旭熙说"二岛具我属土,属土之士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繁为过问"日本则从毛的"杀人者结属生番,故旦置之化外,未便穷洽"中,断章取义诡辩硬说中国承认琉球和台湾不属于中国,进一步无中生有地编造:琉球从一六零二年起已是日本岛津藩(萨摩藩)的"藩属国"。 日本以此为借口于一八七三年,兵临琉球,废除国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登陆台湾,大肆攻掠,并披荒屯田,备赖下来不走了。日本军阀山县有棚还提出一个野心勃勃的"外徵之策",企图夺取整个台湾。大清闻讯,派沈保桢统兵万人紧急赴台,并决心死战。日本见大事不妙才肯"和谈",威逼敲诈腐败愚蠢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的《北京专约》,清廷竟然承认日本此举为"保民益举",还赔偿日本白银五十万两. 中日关系的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屈辱事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7.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汉代就有中华民族活动的痕迹。唐代为都播地,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北宋时属辖嘎斯地,南宋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朝时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当时的兀良哈部还远在石勒喀河流域)。清代才被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根据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清政府在此地设置5旗46佐领,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沙俄从17世纪开始,一直妄图吞并我包括唐努乌梁海的蒙古地区,但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大清王朝的强大。它的侵略和吞并阴谋都未能得逞。作为边界条约的一部分,《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俄国人称为"俄清")中段边界的走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开始腐败和衰落,而西方列强却蒸蒸日上(相比之下,沙俄却也是比较腐败和野蛮的)。1860年,由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但强迫清政府承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之地全部吞并。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款,沙俄莫名其妙地提出要堪分中俄西北边界事宜。1864年10月7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通过欺骗、恫吓、武力占领等手段,侵占中国西北新疆和外蒙古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这个条约,沙俄侵占了西北定边左副将军所属乌梁海十佐领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这就是我在上文提到的"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后签订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进一步完善了沙俄对这些地区的侵占! 俄对唐努乌梁海的第二次侵略和吞并出现在1911-194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期受到沙俄威逼利诱的外蒙古王公乘机宣布"独立",自立"大蒙古国"。本来叛乱集团准备占领包括唐努乌梁海的整个外蒙古地区,但沙俄却将唐努乌梁海排除在"大蒙古国"之外,声称沙俄在唐努乌梁海有特殊利益,必须对该地区进行直接控制。这样,外蒙古叛乱集团在脱离祖国的罪恶活动中,又出卖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8.江东六十四屯 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时,明确规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居住权,中国政府对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管辖权!实际上,这是中国在丢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后争得的一点"面子",其实这也是狡猾的北极熊对清朝官员玩的一把文字游戏:什么居住权?管辖权?都不是主权,主权在我!中俄两国规定以黑龙江为界,要争只能争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还是以航道的哪一侧为界,而不可能争到远在黑龙江北侧岸上的江东六十四屯!清朝官员被欺骗玩弄了不说,还自鸣得意的以为已经给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同胞一个满意的交代! 江东六十四屯,位於精奇里江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三角洲地带,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是根据《瑷珲条约》第三条规定孤悬于黑龙江以北归我国管辖的地方。那里的住民都是不肯附俄的山东籍义民,他们在那里渔牧耕织,可以独立生活,才得以仍归我有,并且规定「俄罗斯人不得侵犯」。但《瑷珲条约》之後,俄寇并不尊重其存在,他们用种种卑鄙手段困扰住民,希望他们受不住困苦而逃回黑龙江南。但我们的同胞们誓死不离故土,一直挺了下来。 一九○○年义和团之乱发生後,我们所要杀的对象虽然并无俄帝在内,但俄帝终是「洋人」,竟藉「灭洋扶清」为口实,进兵占领东北!东北都被占了,江东六十四屯更不可能幸免。于是,俄帝用大兵在七月廿四日将江东六十四屯围住,把十六万多居民奸的奸了,杀的杀了;最後把剩下的男子集中在黑龙江边,用子弹逼入江中,一一射杀或溺毙,偌大的黑龙江竟一时为之染红,这就是列宁曾经谴责的"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俄帝就这样把江东六十四屯豪夺以去,以後没有在任何条约中提到它,那地方不声不响地变了颜色! 9.伯力和黑瞎子岛 黑龙江的北岸,乌苏里江东岸,有一串熟悉的地名:库页岛、庙街、海参崴、双城子、尼布楚、雅克萨、海兰泡、外兴安岭,还有那令人刻骨铭心的江东六十四屯!而可能最容易让人遗忘的,可能就是现在被成为"哈巴罗夫斯克"的伯力和被称为"大乌苏里岛"的黑瞎子岛了! 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有一个岛屿,它的名字叫黑瞎子岛,面积仅次于上海的崇明岛!它也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乌苏里岛"。记住,这个岛屿位于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根据中俄任何平等的和不平等的条约,这个岛无疑都应该属于中国。然而,现在这个岛屿已被帝俄占领!有人为了获得俄罗斯的短暂利益,准备出卖这个自古属于中国的岛屿!他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解决"国人的黑瞎子岛情结。所谓"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就是悄悄的放弃那片领土,然后在报刊、杂志、媒体、历史教科书上只字不提,让国人渐渐地遗忘它!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陆13亿人口,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应该是我国的领土?现在,这种模式又用到了黑瞎子岛"身上",要不了多久,将不会有几个中国人会记得自己的国家还应该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 黑瞎子岛是一块沃土,原本与三江平原的大陆相连,后来由于两江的冲刷,逐步远离大陆,成为岛屿。黑瞎子岛的一切,都与三江平原是那么的相似:原来也是"北大荒"。后来在中国人开仆"北大荒"的年代,俄罗斯人的紧迫感加剧,于是也有大批俄罗斯人侵入黑瞎子岛。情况对于中国才越来越紧迫,如果50年不收复黑瞎子岛,它将真正成为俄的领土! 在黑瞎子岛以东,有一个城市,它就是我们萦牵梦绕的故土伯力。1840年后,沙俄的探险家哈巴罗夫窜入了这个城镇,于是在1856年《瑷珲条约》签定后,这个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现在,这座城市是帝俄"阿穆尔州首府",居民除少数犹太人和华人以外,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它已经完全被帝俄殖民占领了! 伯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紧邻黑瞎子岛,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门户。帝俄拥有这座城市,就扼住了我国通过黑龙江出海的通道;而一旦伯力失守,黑瞎子岛就将成为我国收复的第一块失地---如探囊取物!我国军队就可以顺黑龙江直下,直取庙街,过鞑靼海峡,直取库页岛!此外,帝俄通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伯力为咽喉,一旦伯力失守,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就将会被中国收复!帝俄是知道这层厉害关系的,所以,它不但重兵把守他们的门户"哈巴罗夫斯克",而且还坚决不愿放弃黑瞎子岛这个本来应该划归中国的岛屿。 10.南沙群岛 当年汉朝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时,也曾派遣使臣南下大洋。使臣回汉后禀报朝廷,自称到了天涯海角,一片汪洋,不见陆地,惟有一些珊瑚虫尸体形成的礁石。--他将其命名为"曾母暗沙"!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与越南相望;东面隔南海辅助航道与菲律宾相邻;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来只有几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岛距西沙群岛约400海里。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它是控制南中国海的钥匙。 而且,其周围海域资源十分丰富,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 亿吨,确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所需的一个资源宝库。我国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国宣布的管辖海域面积却相当于本国陆地面积的3 倍以上,甚至达10倍。南沙群岛由230 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积却达24.4万平方海里,约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 Tue, 10 Feb 2009 11:09:26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核电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三轮引进”之路: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1990年代,又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彻底放弃了,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
国外核电巨头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的核电技术知识产权却被日益边缘化。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什么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路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编者按:2006年4月20日出版的《商务周刊》,曾以封面故事的重要位置刊登了本刊记者王强采写的长篇报道《中国核电谜局》。其时美国西屋和法国法玛通在中国第三代核电招标战的争夺正空前白热化,而中国自主研发并在秦山核电项目中成熟起来的第二代核反应堆技术却沦为看客。
而今将近3年过去了,夺标的西屋AP1000让中国人再次见证了钓鱼工程的无耻,其“比投资”从最初游说时宣传的每千瓦1000-1500美元变成了“上不封顶”,增加至少一倍已成定局;落败的法玛通EPR趁机拿走了中广核的订单。且不提这两个中国核电决策者们口中无比先进但至今在全世界尚没有一例成功应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鲸吞着中国核电建设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蛋糕,我们自己拥有核电技术知识产权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却被日益边缘化。
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举国上下的自主创新口号中越走越窄。
这究竟是为什么?所有关注中国核电事业的有志国人莫不扼腕。曾先后深入探究中国汽车制造和大飞机制造两大战略产业落后之谜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带领他的三名博士生曹崴、郭丽岩、王彦敏,通过对业内资深人士的大量访谈,试图破解这个发生在中国核电事业身上的谜局,并授权本刊全文发表这篇3万字的长文。赤子之心,溢于笔端,望诸君正襟细读,亦盼在场衮衮诸公,幡然醒悟,谋国之大是。
着中国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核电的重要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几年前开始制订“十一五”规划时,就已经把发展核电列为保证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手段,并做出了在2020年前后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规划(最近能源当局提高调子,要把这个目标提高到6000万甚至7000万千瓦)。这个规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核电从“适度发展”到“大力发展”的政策转折,一扫多年来“要不要发展核电”、“核电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发展”的争论,业内甚至因此而出现过“中国核电的春天终于到来”的兴奋。
但从一开始就引起争议并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2002年末至2003年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而且是比前两轮引进更彻底的全盘引进。以大亚湾核电站为标志,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但同时也存在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为标志的自主开发。1990年代,中国经历了以纯粹购买电容为目的(不包含技术转让内容)的第二轮引进,相继购买了加拿大的重水堆(秦山三期)和俄罗斯的压水堆(田湾),并且继续购买了法国核电站(岭澳-大亚湾后续项目),但同时也开工建设了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虽然与引进并存的自主发展走了20年,它却被进入21世纪之后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计划(以下称之为“第三轮引进路线”)彻底放弃了。
第三轮引进路线倡导者提出的主要理由是: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严重干扰了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而(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参考大亚湾核电站“照猫画虎”建造的,在事故预防、缓解措施以及防火设计等方面与国际上新的核安全标准还存在差距,已丧失了作为“主力机型”的条件。因此,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走“一步跨越”的新路。这个方针的具体实施方案是:通过国际招标,在国际三代核电机型中选定一种作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建设4台招标引进的机组作为“国产化”(后改称“自主化”)依托项目;在2010年之前开始实行这种引进机型的批量建设,并于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其中除了中国已有的11台机组870万千瓦,均为引进机型,国内已掌握技术但属于落后的机型不再建设。
2004年9月,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招标工作(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供货国际招标)正式开始,标志着第三轮引进路线开始实施。但招标谈判的时间大大超过预期。2006年12月,招标结果终于公布,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当时媒体广泛报道,西屋胜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报价较低,但具体价格说法不一,在每千瓦1000-1500美元之间。
同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并继续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2007年3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与西屋联合体在北京签署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换掉了阳江)建设四台AP1000机组。同年5月,负责引进第三代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正式成立。根据官方的定义,这个公司“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承担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在不转移外方责任的条件下,组织外方、项目业主成立项目联合管理机构,负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及其接口等相关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同年7月24日,国核技与西屋在北京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
虽然“一步到位,实现跨越”的方针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但中国核电发展的美好前景并没有浮现出来,第三轮引进路线仅仅实施了三四年就已经破绽百出。
第一,如果完全依赖这个路线,就不可能完成到2020年建设4000万千瓦核电能力的规划目标(更不用提6000万或7000万千瓦的追加目标了)。引进路线本打算以AP1000来统一中国核电建设的技术路线,即通过购买、复制这种机型来批量建设核电站。但是在做出了全盘引进的决定之后,引进路线的决策者才发现,由于AP1000是一个未经实际验证、甚至尚未设计定型的机型,所以不可能在第一批机组建成并证明能够安全运行之前进行批量建设。于是到2006年,引进路线的决策者不得不临时改变初衷,为被他们认为应该放弃的所谓二代技术开了门——批准了一系列采用国内设计的二代改进型核电站上马,把作为全盘引进理由的“一步跨越”改为了事实上的“两步走”。这个转折充满了讽刺意味:假如中国没有自主掌握的核电技术可以依靠,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核电发展规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这个临时修正不能不令人质疑引进路线的决策依据到底是什么?从实际过程看,更符合逻辑可能性的是,在外国技术总是比中国技术更先进的思维定势下,决策者在面临新一轮核电发展时,“先验地”认定只有依靠引进外国技术才能发展,事先就排除了依靠自主技术进行发展的可能性。虽然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思维经不住实践的考验,但问题仍然存在,引进路线为二代改进机型开门只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所以仍然没有把发展自己的技术作为重点。
第二,引进路线不可能“统一”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只能再次走上“万国牌”道路。第三轮引进的一个主要政策目标是“统一技术路线”,但购买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核电站的签约墨迹未干,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就被批准购买了法国的EPR核电站(同属“第三代”技术),退出采用AP1000的范围,原定采用这种堆型的广东阳江核电站(中广核控股)也被代之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控股的山东海阳核电站。没有人解释过突然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种局外人比较能够认同的解释是,购买核电站涉及大国政治,向多个国家购买是为了平衡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但如果有道理,也只能在一个前提下才成立——就是中国一定要向外国购买核电站。相反,如果中国的核电发展是走自主路线,那就没有哪个大国会觉得“不平衡”。这个逻辑有历史根据:当清朝末年中国遭遇列强瓜分时,哪一次也不可能只向一个外强割让领土或利益,只有同时让几个列强都“利益均沾”,当时的所谓“大国政治”才能平衡;但在新中国敢于以武力捍卫领土完整并让对手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争相向中国索取领土和主权利益的要求就再也不是“大国政治”中的一个因素。事实上,被第三轮引进路线所指责的“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恰恰是前两轮引进的后果,而第三轮引进只能给这种“五花八门”的局面进一步“锦上添花”。引进路线的食言已经证明,只要开了引进的口子,中国的核电发展就永远不会统一技术路线,而同时使用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不同机型,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核电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第三,引进路线的代价空前昂贵。全盘引进的代价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尽管业内人士出于对“上面”的恐惧而噤若寒蝉,但随着具体项目的实施,一些信息无法阻挡地逐渐透露出来:虽然国际招标方案当初是以每千瓦1800-1900美元上报中央批准的,但负责引进的国核技公司现在已要求业主准备按2000多美元/千瓦的价格来接盘,而且还附带了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条件——“上不封顶”。其实,由于AP1000存在着难以预料的技术风险,最后的实际成本很可能会更高。虽然准确数据有待未来发展的结果,但引进必将代价高昂的判断仍然可以从世界核电市场找到间接的证据。据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宏钧2008年10月20日发表在《商务周刊》的文章《第三代核电变贵了》介绍,在美国,已经向核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的三个AP1000核电站,“比投资”(平均每千瓦投资)的预算均在4300美元以上;采用法国EPR技术的两个核电站已开工,芬兰的工程由于数度延误工期,其“比投资”预算已经攀升到4200美元左右,法国本土工程的“比投资”预算是3500美元左右,但2008年5月因严重质量问题被核安全机构责令停工整改近一个月后才复工,成本上升难以避免。与昂贵的外国第三代核电站相比,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每千瓦1360美元;采用四台CRP1000机组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总预算投资493亿元人民币,按2008年8月的汇率折合每千瓦1662美元。如果这些真实数据可以被看作是比较两条道路的参照系,那么中国依靠引进建设核电的成本至少将是自主建设的三倍。因此,引进路线将使中国发展核电的经济性受到严重质疑。
第四,引进路线难以引进技术。原来通过购买AP1000引进技术的思路是,先由西屋负技术责任建成首批4台机组,然后在西屋转让技术的基础上,由中方“独立设计”(复制)几台后续机组并由西屋负责“技术把关”,经实际运行验证后进行批量建设。在“自主创新”于2005-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之后,为了在新的政治空气下把全盘引进说成是“自主创新”, 引进路线把十六个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之一的核电专项(即《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主要用于对AP1000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国核技为实施主体(用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经费大约占全部重大专项经费的1/6,另以清华大学、华能和中核建联合为实施主体)。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重要问题:(1)“再创新”是在给定的产品设计框架下进行,其内容是放大功率。由于引进协议规定,西屋对AP1000的知识产权涵盖130万千瓦及其以下功率的设计,所以“再创新”的内容就成为在AP1000的基础上设计出来1x0(x>3)万千瓦的CAP1x00(C代表中国,但AP仍然代表原设计框架)。且不说能否成功,这种“再创新”除了加大功率之外,不可能明显改变技术性能,因为明显改变产品性能的技术创新只能通过产品的重新设计。(2)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没有置于中国的技术研发经验基础之上。负责实施重大专项的国核技刚刚成立一年多,本身并没有技术能力,它所收编的上海核工程设计院也不具有反应堆开发能力,而是一个长于核电站整体设计(土建工程设计)的机构,所以国核技不可能成为“研发平台”。中国本来具有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平台,但国核技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将这个项目“私有化”,把具有几十年经验积累的其他研发机构排除在重大专项之外,还声言“不排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把中国的研发平台排除在外,不靠“国际合作”又靠谁呢?
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与理论证明,能够引进技术的必要条件,是引进方具有相当的技术吸收能力,而这种吸收能力只能来源于自主研发的经验和努力,所以只有将引进活动置于自己的研发经验基础之上才能“消化、吸收”外来技术;成功引进技术的根本标志不是引进方能够按照给定产品设计进行组装,而是通过引进活动生成和提高了自主推动产品变化的技术能力,所以实现“再创新”的根本标志是在吸收外来技术知识的条件下设计出来不同于原设计的产品。由此可见,在AP1000的设计框架下进行复制和放大功率的“再创新”,不可能使中方发展出来开发先进反应堆的技术能力,而引进活动与自主研发经验基础的脱节只能给这种结局加上一个“双保险”。从原则上讲,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不应该用于模仿引进的产品,何况第三代核电技术并非世界最先进技术。如果重大专项的资金不是用于开发具有自主概念和解决方案的核能系统,而仅仅是用于复制或改进一种给定的外国产品设计,这不但背离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立的目标和原则,而且如果外国又开发出来第四代乃至第N代技术,中国不是永远都需要引进吗?因此,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从粮店里买回一袋大米并不等于这个人就会种稻子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核电靠这样的“自主化依托项目”是不可能实现自主的。
第五,引进路线使核电工业体制更加混乱。在以引进AP1000来统一中国核电发展路线的方针下,国核技成为又一个行政垄断企业。说它是企业,它却握有罕见的权力:它自己并非投资于核电站的业主,但在与西屋的商务谈判中却把业主排除在外;它没有开发能力和经验,因而也不可能是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平台,但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时却把其他有经验的研发机构排除在外。说它是公共管理机构,它却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组织引进中,除了代业主决定商务条件,它还要另向业主收取不菲的管理费;在国家已经为引进技术付费之后,它却要求其他希望分享技术的国有研发机构付钱购买。于是,它先是被赋予对公共资源的垄断权,然后再将其“私有化”。但这个公司在享受垄断利益的同时却不用承担责任:是业主公司在为它的决策买单(本质是为引进路线买单)。业主的责任不仅是经济的(支付高昂的引进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对所营运的核设施的安全、核材料的安全、工作人员和群众以及环境的安全承担全面责任”,国核技可以不负这种责任,而承担了如此大责任的业主却不能参与决策。
日韩在经济起飞阶段也曾由政府牵头统一对外引进技术,却避免了权责分离的困境。这是因为其制度安排上,是以企业作为承担技术转移主体的。中国核电工业的体制本来就不合理,行政垄断仍然过多,市场机制仍然太少。在这种条件下,靠行政权力来贯彻的引进路线不仅无助于改革核电体制,反而增加了更多不政不企的因素,使中国核电工业体制之乱为世界核电发展史上所仅见。
“破绽百出”并没有让引进路线清醒,不等首台AP1000机组在2013年建成运转,它就要从2011年开始这种堆型的批量建设。其实引进派早在2003年就说过:“至于采用先进技术的风险问题,历来风险都是与利益共存的,不敢吃螃蟹的人,怎能尝到其鲜美的滋味?”但未经任何实际运转的检验就开始批量建设一种新堆型,这种做法在世界核电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此敢于冒险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对国产二代机组迅速普及的担心:如果符合安全规定的厂址都批给了国产二代,将来再建AP1000就没地方了(难道他们在谈判时已经对西屋公司做出承诺,即中国的核电站只采用AP1000?)。于是引进路线冻结了所有内陆核电站项目的审批,同时打算加快建设AP1000的速度(规定采用AP1000的湖南、湖北和江西三个核电站已经于2008年上半年获批,但尚未核准开工)。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政治逻辑:引进路线为了不在受挫之后受到质疑,于是就更彻底地贯彻这条路线以证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一意孤行地走入“疯狂”,哪怕受挫的原因本来就是违反了技术和工业发展的规律。
以上述趋势为证据,不得不令人怀疑第三轮引进路线正在将中国核电的发展引上一条高风险的道路,虽然实际风险将取决于决策者修正这条路线的灵活程度。这些风险来源于AP1000的技术风险,来源于代价高昂的引进使核电发展丧失合理性的经济风险,来源于技术路线混乱、体制混乱的风险,更来源于削弱、肢解中国核动力技术能力基础的风险。
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局面,人们不能不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核电发展为什么非要走全盘引进的路线?如果追寻对这个问题的***,那么任何关心中国核电长远发展的人都会产生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惑:在中国的核工业建立5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30多年之后,在中国的民用核电工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之后,为什么中国仍然没有形成能够独立发展核电工业的技术能力,甚至连应该怎样发展核电技术能力的途径似乎都没有找到?这个困惑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即使引进的必要性得到证明,它也是无法回避的。
事实上,第三轮引进路线的被迫修正证明了中国具有发展核电的自主技术能力基础,因为原本被“***毙”掉继而又被迫批准上马的所谓“二代改进型”核电站,无论在多大程度上借鉴过外国技术,都是中国自主设计的。既然具有这种能力基础,那为什么决策者总是认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只能从购买外国核电站开始?中国核电发展的最佳技术路线是不是只能走将外国的“先进”核电站设计加以“国产化”的道路?造成中国核电在过去缓慢发展的原因真的是技术不行还是其他什么因素?中国的核电发展到底能不能走自主路线? 存在这么多的困惑,中国核电的发展似乎只能用“谜局”来形容了。为解开这个谜局,本文在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追寻30年中国核电发展的脉络,并追寻50多年中国核动力技术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选择、战略和体制、技术能力基础和道路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由这些分析所组成的四个主题共同证明了一个道理:引进路线是错误的,中国核电发展的康庄大道只能是自主路线。
( Wed, 4 Feb 2009 11:02:55 +0800 )
Description:
1、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究里,竟同意了;
韩国在德国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在石墓林中走读“1377年,世界上发生过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珐”韩国方面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简称《直指》)诞生了,这比德国人古登堡的四十二行圣经还要早78年。
自认为一直站在日本、中国文化阴影裏的韩国,此次便是高举著“活字印刷术起源国”的尚方宝剑,一路劈开路障,顺利登上全球最大书展主宾国的舞台,在数万观众的集体记忆裏刻上烙印。
然而,“金属活字印刷”一直是中韩两国之间共同争夺的古代科学专利。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在韩国学者看来,毕升只有奇思妙想,所造活字并不适用,很快便被束之高阁。中方专家引用《梦溪笔谈》、《造活字印书法》等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反唇相讥,要求韩国学界匡正视听、还历史本来面目。近年来,韩国go-vern-ment对《直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进行了超大规模的宣传,并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确立了《直指》的世界元老地位,并将之编入小学课本以传后世。
不止如此,其他三大发明他们也说是他们的!!
2、抢注端午节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6年7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3、正在酝酿把孔子纳入韩国的遗产,不久就要出手了;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大陆与台湾同时举行了祭孔大典。而在此前的9月26日,一组韩国祭孔大典的图片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抢在中国之前大规模宣传自己的祭孔活动,韩国人的用意又何在呢?韩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人觉得只有他们才是祭孔的正统,只有他们才最有资格祭祀孔子。然后就可以拿他们几百年历史的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国人论证孔子是韩国人还有这样的论据:朝鲜半岛最早建立政权的是商朝贵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纣王的亲戚,西周武王伐纣。箕子不愿意接受西周统治。于是率领5000名商朝人逃跑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建立了政治难民国家—箕子朝鲜。而商朝大部分人都留在了中国,分布在西周封建的宋卫等多个国家。宋国的第一个国君就是箕子的亲戚—微子。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当然也就是韩国祖宗箕子的后代了。
除了孔子,古代美女西施,撰写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早已是韩国人了!!
4、官民学大联合,进占中国东海苏岩礁,把我东海大陆架暗礁俨然视为韩国的最南端,指鹿为马的说它是“岛“,以在中国东海捞取最大的好处;
当代,科学技术发达,航海航空手段先进,大海不再是制约人类的天堑了,韩国开始向东拓展领域,在日本海上与日本争夺竹岛(韩称独岛),采取先占原则,日方居下风,韩国成功开辟了东疆。这回,韩国又开始扩张南疆的领土了,照搬在日本海的方式来中国东海,强硬迅速地先占为主,中国g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