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土而生的野草,剪不断对黄土的眷恋。忘不了风的爱抚、雨的洗礼、月的朗照、日的炙烤和他们赐予我的自豪。 只要有阳光,就有青青的野草!
( Thu, 16 Jun 2011 17:57:17 +0800 )
Description: 揭秘世界七大神奇的地下隧道 世界地下隧道对于很多方面,都是科学技术上的奇迹。多亏了
勇敢的
城市探险家,一些隐藏的神奇工程——隐藏在城市地面之下
的建筑被
发掘出来。
伦敦风暴救济沟渠,绰号迷宫,真的很像电影中出现的场景
英国伯明翰水晶地下水渠
北美尼亚加拉大瀑布放水渠,这是现代世界被忽视的七大奇观之一 澳大利亚地下排水渠,被热爱城市探险的人称为洞穴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成为了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经典地点 英国谢菲尔德市的地下抛物线拱形排水隧道 泰本河,就像是很多泰晤士河的支流围绕在伦敦城市中心的下水道中 ( Fri, 27 May 2011 19:35:05 +0800 )
Description:
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 ,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论自爱和自尊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论自爱和自尊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 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 ,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论自爱和自尊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 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失败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 ( Wed, 4 May 2011 14:49:43 +0800 )
Description: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循着残损的车辙追寻先人的足迹,那鲜明而高大的形象依然高高屹立在时代的节点上。
年前的优秀青年,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把生命的价值延伸到遥远的今天。他们用爱国的热情孕育了民主与科学的伟大精神,用爱国主义的豪情奏响了救亡图存的笙歌。
时至今日,正如***主席所阐述的那样:“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大学生作为当代优秀青年的主要力量,更应该勇担使命、义不容辞。
纵观历史,总结经验,不难发现,
年前的仁人志士们之所以成功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蓬勃兴起,不仅仅因为他们有自由民主的先进思想和科学进步的知识能力,最主要的是他们拥有爱国主义的信仰,他们始终把个人发展同民族兴亡紧密联系,把国富民强作为自己的无上追求。
当今世界,世界格局日新月异,思想交流异常繁荣。我国综合国力日渐提升,开始步入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然而在
经济多元化的驱使下,很多人把追求个人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奉献精神逐渐淡漠。同时,教育体制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缺失,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之下也出现了一些衰落和断层,信仰危机日益凸显。
在此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主义作为理想信念的出发点。努力做到“
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
,把自己的人生方向牢牢把握在正确的航向上。把个人成长成才同祖国发展和民族兴旺紧密联系起来,用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的成长进步是祖国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向更加文明和谐前进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就应该坚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建立天下为公的崇高信仰,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秉承先辈遗志,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宏伟理想,顽强奋斗,矢志追求,用最辉煌壮丽的事业纪念五四运动,用最光辉的业绩告慰五四先驱。 ( Sat, 16 Apr 2011 13:25:55 +0800 )
Description: 有时候
你会喜欢沉溺在睡梦里
遍野撒欢
和蓝天 白云 清泉一起
和绵羊 炊烟 暮霭一起
斜倚在夕阳的怀抱
缝满岁月的老布鞋
有时候
鞋帮开裂 露出深红的拇指尖 有时候
你不想扔掉手中的长鞭
鞭响破谷
没有功名 利禄 旌旗幡麾
没有珍馐 佳肴 觥筹杯盏
沉醉在晨光熹微的春天
踩满山道的老布鞋
有时候
赛过了羊群 它是建功的战靴 有时候
你不想翻检时光的包裹
害怕被历史尘封
一针一线 衲的千层底
日日夜夜 补缀的痕迹
被岁月磨破了 有时候
被刺耳的聒噪惊醒
你清晰地看见
布满老茧的双手埋进坟墓
不见穿着老布鞋的脚步前行
(2011/4/13)
( Fri, 15 Apr 2011 14:36:28 +0800 )
Description: 那一声 略带忐忑的啼哭
划破阴沉的穹窿
阳光并不温暖
生,此之前 奔赴一个陌生的世界
迎接一个生命的出现
稚嫩而羞涩的双手
那一刻
我们都很勇敢
托举未知的生长 是不是一刹那的倾心
这孩子
积蓄了平安一生的能量 生活告诉我
喂养一个孩子不是那么容易
喂奶,换洗尿布
哄她入睡,央求她放弃哭泣
每一次亲吻和抚摸
爱,都不足够 生命告诉我
喂养一个孩子无怨无悔
如果神性曾经眷顾
你一定明白
看见她笑
一生就已富足 如果 不管算不算幸运
买上一块蛋糕 插上一根蜡烛
粉嫩的小手 双手合十
为将来许愿 写上虔诚
捏捏她的小脸蛋
你一定相信
听见她笑
你会流下眼泪 我们的孩子,她生在春光里
迎春盛放的四月
那么多角落诉说着生命的感动 我们的孩子,她生在春天里
所有春的性格,锁在生命里
所有未来的生命,留在永恒的希望里
(2011/4/14)
( Sat, 5 Mar 2011 14:55:21 +0800 )
Description: 在乔良看来,美国人每发动一场战争,背后都有金融利益的推动。图为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 CFP供图
编者按: 《超限战》之后,乔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金融领域,这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与他的主攻方向战略研究领域并行不悖且密不可分。学术研究常常是聪明人下笨工夫,历经数年探究,他仍自谦为“外行”,但他说,我一直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观察经济及金融问题,并且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本文由他将几篇演讲录音稿改写而成。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从1971年8月15日到今天,整整40年,美国在全世界推广了一场堪称“完美风暴”的运动——全球化,在纸币美元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金融帝国。这一帝国的触须伸向地球各个角落,在每个地方都机械般上演同一个来复式动作: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 为了使这种绿纸换财富的游戏,看上去更像是一波接一波的经济自由化浪潮的结果,而不是少数美国人精心构织的深刻影响20世纪后半叶人类发展进程的金融大战略的产物,这些美国人从未在他们公开的国家战略中谈论过这个话题。据说,上一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曾告诫他的同僚:在这里(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必须先了解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所以,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那么,美国人极力要维护它的霸权又是为了什么?***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好办法,不是听美国人自己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 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美国人可以用生产美元来过好日子,就此意义上说,美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懂得,为什么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把它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让它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它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的战略一定是围绕你的生存方式展开。按西方的说法,中国目前的生存方式就是世界加工厂。要做世界加工厂你就需要获得资源,获得能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你的国家战略也要围绕这一切展开。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美国在过去40年里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个体系我们不妨把它叫做金融殖民体系。 美国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和战略金融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让我们先回头翻翻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帝国崛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完全新型的帝国。人类自有帝国历史以来,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国积累财富、消耗财富的过程。这种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占领别国的领土,掠夺别国的资源,奴役别国的人民。这就是经典的殖民帝国模式。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必须避免重蹈古典帝国模式的覆辙。因为一次大战德国向老牌殖民帝国挑战,想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失败了。20多年后德国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国发起挑战,又再度失败了。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于是,如何巧妙地设计并建立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帝国,就成了美国一代代政治家、战略家们的重大历史课题。 逐渐“完美”的金融殖民帝国的蓝图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突破美国宪法限制,连续干过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应该说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重要之处在于他的影响超出了20世纪,甚至到21世纪美国和世界也还生活在他的影响中。比如说联合国,再比如说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创立的。 更重要的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做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盟国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和少量经济学家云集在一起,经过几番激烈争吵,讨价还价,商量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这个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美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那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世界上80%的黄金都捏在美国人手里,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军事机器。 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人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个地位一直延续到1971年8月15日,在此之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稳定的、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自然,美元信誉也是最好的。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美国人的好日子也有到头的那天。在朝鲜战场上铩羽而归的美国人,并没有接受那场战争的教训。 1959年,美国人又远涉重洋,卷入了越南战争。在越南打了将近17年的仗,到1975年结束仓皇撤离西贡时,美国人一共被击落上万架飞机,丢掉了49000名官兵的生命,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场战争打掉美国80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3万亿美元。相应的,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 到1971年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已经是捉襟见肘,钱不够花了。而那时的美国人却不能像今天应对金融危机这样,实行“适度货币宽松政策”,打开印钞机狂印美元。因为,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横在那里,让美国人不能随心所欲,没有足够多的黄金你就不能印足够多的美元!因为你对全世界有承诺,你是全世界的基准货币,你必须保持美元的稳定。这使美国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战争还在继续进行,黄金储备日渐减少,多印美元没有可能,美国人思来想去,没别的办法,只能失信于世人了。 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过去每印35美元都要准备一盎司黄金,现在起码从理论上说,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美国人并非傻瓜,还不至于傻到以为光印钞票就能解决问题。美国人当然懂得,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当你自己把自己的钱贬得一文不值时,你的这个国家就跟着完蛋。于是美国政府就出钱让人去做一个研究报告,看看美元跟黄金脱钩后,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又会有什么影响?半年后,研究报告《黄金非货币化的影响》出炉。研究者的名字叫迈克尔·赫德森,这是一位有良知的年轻经济学家,他在报告中提醒美国政府,美元跟黄金脱钩,在短时间内对美国有好处,因为美国可以在全世界还没回过神来时多印钞票,用没有黄金背书的纸币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长期看,这对美国和全世界都决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美国,无疑是饮鸩止渴。美国政府拿到这个报告后,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俨然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他们根本不理会迈克尔·赫德森的警告,对迈氏的报告反其意而用之。在这些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看来,既然这么干短期对美国有好处,干吗不把它变成一个长期的好处,让美国人永久享用呢?当然,这首先需要与黄金脱钩后完全变成一张绿纸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这就意味着美元必须保持它的霸权地位。怎样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呢?美国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另一根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这两根支柱,就能确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美国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随心所欲地玩纸币转移实物财富的魔术。 但美国人也担心,仅仅靠美国自身的实力,别人不买你的账怎么办?那么,与黄金脱钩后的美元,最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挂钩,才能确保美元的地位稳如磐石。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 一场旗开得胜的战争最终以被迫停战告终,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来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这时,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西蒙秘密地飞到了沙特,去见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 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美国人这一招棋的深远机心并不了然,于是就一口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 走到这一步,美国人设计出的这个新型帝国渐渐开始显现出轮廓,这就是人类帝国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金融殖民帝国。美国人发现,比起当年德国人虎口夺食去争取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这种愚蠢做法来,更高明的办法,应该是通过让世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让他们把手中财富交出来,而又不制造仇恨。要达此目的,没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办法了,这办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中,然后,像拧开自来水水龙头一样让财富滚滚流入美国人的口袋。 “全球化”不是历史必然,而是美国人的精心设计 为了实现这个大战略目标,美国需要推进全球经济的变化,以适应美国的胃口。首先要完成是全球产业大分工,即所谓的全球化。为了造势,更为了让美国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认同,必须有一种理论为其摇旗呐喊,为此,美国人摈弃了凯恩斯,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把它作为一种先导性理论,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开道。 要使全球产业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经济规律,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全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人认为它的优势就在于生产美元;另一块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优势在哪儿呢?比如,中国人,你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你的发展就只能借助这一优势。这理由简直让你心服口服,通过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就永远处在了全球经济生物链的高端,而像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就别无选择地只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可改变地永远居于整个经济生物链的低端,其他国家以此类推,全球产业大分工就这样完成了。 由美国人作为一方,全世界作为另一方,由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美国人主导的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本质,从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当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形成之后,在美国和全世界之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达到14万亿的根本原因。当然,美国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这种方式聚敛的财富,仅仅靠全球产业大分工是不够的,甚至再加上石油与美元挂钩也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美国不足以从世人手中掠走那么多的财富,而这个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军事实力。 20年间连打四场战争,美国人为什么而战?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美国普通百姓为什么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价的煎熬?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但是***在本文的前面已经给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 当美国打下伊拉克时,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情况?全球油价飙升。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场战争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当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当然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了。因为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美元给你,你必须拿你的产品去换,从而再一次加入实物换绿纸的游戏。此时美国政府的印钞行为可以说名正言顺,而用不着像金融危机的今天,明目张胆也失信于人地在全世界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增发美元。 如此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国家的手里,流到了产油国的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手里。这么多美元攥在这些国家手里能干什么呢?除了作为财富的符号让人开心外,就是变为废纸的前景让人担心,因为美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贬值,天天在贬值,天天都在变成废纸,这个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早就为你准备好的选择:购买美国的国债。 购买美国国债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国,也使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那么,美国为什么需要让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呢?因为不担心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美国,却十分担心短期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换句话说,一个几乎没有储蓄率的美国,必须始终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而这个顺差的额度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大约是每年7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需要每天净流入美国20亿美元。因此,美国需要大量的世界资本回流美国,才能保持其正常经济生活的流动性,否则,大部分美国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就难以为继,因此,美国不怕经常项目逆差,惟恐资本项目逆差。为了保持资本项下的顺差,美国会不惜动用战争手段,去打坏别国、别的地区的投资环境,像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所以说,表面上看,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和石油有关,但实际上主要是和美元有关。因为只要在产油区打仗,油价就会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如此一来,美国人就可以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美元,从全球换回更多的实物财富,道理就这么简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科索沃战争剑指欧元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科索沃地区并不产石油,美国人为什么还要打科索沃战争?打科索沃战争和美元是什么关系?在打响科索沃战争之前,很多人都相信了西方宣传机器的一面之词,认为美国人打南联盟,是为了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西方媒体联手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政权在科索沃屠杀了9万阿族人。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一个谣言,但是当谣言澄清之后,美国早已打败了南联盟。 那么,美国打科索沃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要看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日历前翻。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99年3月,但耐人寻味的是,1999年1月1日,发生了另一个重大事件:欧元正式启动。当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是1∶1.07,欧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一上来就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仅仅两个月后,科索沃战争打响。战争还没结束,世人便发现,深受战争创伤的,不光是南联盟,还有欧元。有欧盟各国空军做帮手的72天的狂轰滥炸,其最重要的结果,不光是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垮台,还有欧元与美元汇率的倒挂,由1欧元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元,欧元跌幅达30%。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是“项庄舞剑,意在‘欧元’”。西方人喜欢标榜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但美国人在欧洲的腹心地带打的一仗,首先打坏的是欧洲的投资环境,从而使欧元刚刚诞生就立刻面临夭折的危险,因为美国绝不能容忍还有其他什么货币与美元平起平坐,即使是欧洲兄弟的欧元也不行。 理解美国人的这种心思并不难,在欧元出现之前,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储备货币、基准货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贸易结算几乎都是用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拥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向全世界征收隐形铸币税的权力。突然间出现了欧元,一个庞大的欧元经济体从此后不再由美国人收铸币税,这对美国来讲,其打击不仅仅是铸币税的损失,而且是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美国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后快,也必定会果断出手,对这个挑战者实施毫不手软的打击,就此角度看,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此外,科索沃战争向我们展示的美式战争与货币资本及美国金融大战略的关系,还不仅仅体现在美元与欧元的货币霸权之争上,其他的现象同样耐人寻味。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大约有7000多亿热钱在欧洲游荡,晃来晃去,找不到投资的去向,因为此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一旦战争打响,投资环境便会迅速恶化,你的投资就可能面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投资者的信条,但同时既要获利,还要安全的获利,如果不安全,宁可不投资,这也是投资者的信条。 结果,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经济增长期。 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香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钱?显然是那些投资人或投机家,看好中国内地市场,想拿香港做跳板,进入中国内地。让人备感蹊跷的是,恰在这个时候不早不晚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接下来,美国人惯用的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别人的投资环境,用炸弹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资本的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个星期之后,滞留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最后去了哪儿呢?又去了美国,4000多亿热钱全部流到了美国,去支持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一直到小布什上台,这个经济繁荣期才告结束。 打阿富汗不是为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 从以上例证,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发动的战争和其他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从目标到方式再到结果都很不相同。美国人的战争除了改变别人的投资环境之外,还驱赶资本流入美国。因为储蓄率只有百分之二点几(现在也不过刚达到6.9%)的美国,需要大量的美元回流,以支撑这个国家的流动性。这是美国在过去20年里,连续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打仗的原因,同时也是其以反恐为名,仓促打响阿富汗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说阿富汗战争美国是仓促打响?因为“9·11”发生之后两个月不到,美国就打响了这场战争,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的战争准备规律。1980年之后,美国人连打了四场战争,除阿富汗战争之外另外的三场战争,美国人的战争准备时间都在半年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半年的准备,但是阿富汗战争却是个例外,不到两个月就仓促打响。仓促到什么程度呢?仓促到美国人打仗打到一半的时候,居然就把巡航导弹打光了,这个时候还在继续打,怎么办呢?五角大楼只好下命令打开核武器库,拆下核弹头,换上常规弹头,又打了近千枚,才把阿富汗打下来。 既然明知道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准备半年时间,那美国人干吗不准备充分一点再打这场战争呢?不行,因为时间不允许,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允许。因为这个时候正是“9·11”发生之后不久,大量的资金开始撤离美国。因为全球的投资人突然对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美国产生了疑虑。美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而华尔街是纽约的中心,世贸大厦则是中心的中心。现在,这个中心的中心居然让恐怖分子给撞毁了,谁还敢对你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于是,从这时起,据说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了美国,前面提到美国每年需要吸纳大约700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个时候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而这一年还有几个月的日子要过,没有钱怎么行?所以美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需要用一场战争,打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 果然如此,当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指数就在短期下探后很快回升,华尔街一片叫好,随着战况进展顺利,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这场战争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现代战争理念是,如果我的投资环境不好而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的话,那我就用战争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坏,反衬出美国相对的好。你不是认为我的投资环境不安全吗?那我就打一场战争给你看,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你要觉得美国的投资环境不安全,还有别的地方比我更不安全,那个地方还在发生战争。这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如何为它的金融大战略服务。 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用快变量控制全球资本流 过去,美国人喜欢说,当世界上什么地方出现麻烦,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现在这种说法正在逐渐成为过去时。当互联网把全球连成一个整体,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已成家常便饭,随便敲几下键盘,成百亿、上千亿甚至数万亿的美元,就可以在瞬间完成转移或者是抽逃时,这种几乎以光速运行的资本流动,是每小时以三四十节的速度航行的航空母舰无法跟上的。即便是以超音速飞行的舰载机,也同样跟不上。因为无论航母还是舰载机,都是物流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为争夺海上霸权,控制海上物流而设计的海面武器平台。在资本流已成为全球经济生活主流的时代,美国人显然已经意识到需要一种能与资本的流速相匹配的快变量手段,才可能控制或改变全球资本的流速和流向。 为此,五角大楼对其军事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尽快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这一系统要求美军的军事打击能力,能比航母为代表的传统军事手段更快捷地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打击时限也一再缩短,从号称一小时打遍全球,缩短到28分钟打遍全球。这个速度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就在于,它基本上可以跟上资本流动的速度了。当大气层返回式弹道导弹或五六倍于音速的巡航导弹落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时,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就会迅速改变,惊慌的投资者们会迅速把资金撤离这个地区,那么,撤离后这些资本会去哪里?总不能悬在半空中,总要有个去处。这个去处还必须是安全的。哪个地方最安全呢?当然是谁的拳头大,谁那里就最安全。美国急于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目的,无非就是要用军事手段这个快变量,像当年航母控制海上物流一样,控制全世界的资本流。 今天,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之久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整体实力,即便是看上去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小的美国国力的支柱和象征——军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宣布一系列压缩军费计划——原定采购381架F-22战机,现在减为187架;原定建造33艘新型驱逐舰,现在变成3艘;原准备用140亿美元部署TMD、NMD导弹拦截系统的拦截导弹,现在计划取消;原准备生产140架C-17“环球霸王”这种飞遍全球不加油的运输机,现在不生产了。最后,连耗资130亿美元的总统直升机项目也下马了——这一切都传递出了美国军力捉襟见肘的信息。 但是,我们都不能据此就得出美国会从战略上整体收缩,甚至可能拱手交出霸权的结论。因为在做出上述一系列压缩之举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五角大楼的另一些耐人寻味的举措:比如说建立空天司令部,比如说建立全球第一支网军,又比如说全球第一架空天飞机的试飞,再比如说正在研发的5倍于音速的巡航导弹……所有这些,又都在向我们传递与前述信息相反的信息,那就是五角大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美军的速度——从部署的速度到打击的速度,而这一切,都与资本的流速和流向有关,因为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纸币上的帝国。要让这个帝国不垮塌,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现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军事手段,美国人手上似乎已没有其他什么管用的家伙了。 (作者为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少将)
在乔良看来,美国人每发动一场战争,背后都有金融利益的推动。图为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 CFP供图
编者按: 《超限战》之后,乔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金融领域,这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与他的主攻方向战略研究领域并行不悖且密不可分。学术研究常常是聪明人下笨工夫,历经数年探究,他仍自谦为“外行”,但他说,我一直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观察经济及金融问题,并且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本文由他将几篇演讲录音稿改写而成。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从1971年8月15日到今天,整整40年,美国在全世界推广了一场堪称“完美风暴”的运动——全球化,在纸币美元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金融帝国。这一帝国的触须伸向地球各个角落,在每个地方都机械般上演同一个来复式动作: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 为了使这种绿纸换财富的游戏,看上去更像是一波接一波的经济自由化浪潮的结果,而不是少数美国人精心构织的深刻影响20世纪后半叶人类发展进程的金融大战略的产物,这些美国人从未在他们公开的国家战略中谈论过这个话题。据说,上一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曾告诫他的同僚:在这里(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必须先了解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所以,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那么,美国人极力要维护它的霸权又是为了什么?***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好办法,不是听美国人自己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 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美国人可以用生产美元来过好日子,就此意义上说,美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懂得,为什么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把它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让它70%的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它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的战略一定是围绕你的生存方式展开。按西方的说法,中国目前的生存方式就是世界加工厂。要做世界加工厂你就需要获得资源,获得能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你的国家战略也要围绕这一切展开。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美国在过去40年里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个体系我们不妨把它叫做金融殖民体系。 美国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和战略金融体系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让我们先回头翻翻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帝国崛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完全新型的帝国。人类自有帝国历史以来,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国积累财富、消耗财富的过程。这种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占领别国的领土,掠夺别国的资源,奴役别国的人民。这就是经典的殖民帝国模式。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必须避免重蹈古典帝国模式的覆辙。因为一次大战德国向老牌殖民帝国挑战,想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失败了。20多年后德国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国发起挑战,又再度失败了。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于是,如何巧妙地设计并建立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帝国,就成了美国一代代政治家、战略家们的重大历史课题。 逐渐“完美”的金融殖民帝国的蓝图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突破美国宪法限制,连续干过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应该说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重要之处在于他的影响超出了20世纪,甚至到21世纪美国和世界也还生活在他的影响中。比如说联合国,再比如说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创立的。 更重要的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做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盟国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和少量经济学家云集在一起,经过几番激烈争吵,讨价还价,商量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这个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美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那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世界上80%的黄金都捏在美国人手里,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军事机器。 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人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个地位一直延续到1971年8月15日,在此之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稳定的、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自然,美元信誉也是最好的。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美国人的好日子也有到头的那天。在朝鲜战场上铩羽而归的美国人,并没有接受那场战争的教训。 1959年,美国人又远涉重洋,卷入了越南战争。在越南打了将近17年的仗,到1975年结束仓皇撤离西贡时,美国人一共被击落上万架飞机,丢掉了49000名官兵的生命,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场战争打掉美国80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3万亿美元。相应的,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 到1971年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已经是捉襟见肘,钱不够花了。而那时的美国人却不能像今天应对金融危机这样,实行“适度货币宽松政策”,打开印钞机狂印美元。因为,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横在那里,让美国人不能随心所欲,没有足够多的黄金你就不能印足够多的美元!因为你对全世界有承诺,你是全世界的基准货币,你必须保持美元的稳定。这使美国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战争还在继续进行,黄金储备日渐减少,多印美元没有可能,美国人思来想去,没别的办法,只能失信于世人了。 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过去每印35美元都要准备一盎司黄金,现在起码从理论上说,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美国人并非傻瓜,还不至于傻到以为光印钞票就能解决问题。美国人当然懂得,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当你自己把自己的钱贬得一文不值时,你的这个国家就跟着完蛋。于是美国政府就出钱让人去做一个研究报告,看看美元跟黄金脱钩后,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又会有什么影响?半年后,研究报告《黄金非货币化的影响》出炉。研究者的名字叫迈克尔·赫德森,这是一位有良知的年轻经济学家,他在报告中提醒美国政府,美元跟黄金脱钩,在短时间内对美国有好处,因为美国可以在全世界还没回过神来时多印钞票,用没有黄金背书的纸币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长期看,这对美国和全世界都决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美国,无疑是饮鸩止渴。美国政府拿到这个报告后,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俨然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他们根本不理会迈克尔·赫德森的警告,对迈氏的报告反其意而用之。在这些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看来,既然这么干短期对美国有好处,干吗不把它变成一个长期的好处,让美国人永久享用呢?当然,这首先需要与黄金脱钩后完全变成一张绿纸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这就意味着美元必须保持它的霸权地位。怎样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呢?美国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另一根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这两根支柱,就能确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美国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随心所欲地玩纸币转移实物财富的魔术。 但美国人也担心,仅仅靠美国自身的实力,别人不买你的账怎么办?那么,与黄金脱钩后的美元,最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挂钩,才能确保美元的地位稳如磐石。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 一场旗开得胜的战争最终以被迫停战告终,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来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这时,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西蒙秘密地飞到了沙特,去见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 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美国人这一招棋的深远机心并不了然,于是就一口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 走到这一步,美国人设计出的这个新型帝国渐渐开始显现出轮廓,这就是人类帝国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金融殖民帝国。美国人发现,比起当年德国人虎口夺食去争取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这种愚蠢做法来,更高明的办法,应该是通过让世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让他们把手中财富交出来,而又不制造仇恨。要达此目的,没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办法了,这办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中,然后,像拧开自来水水龙头一样让财富滚滚流入美国人的口袋。 “全球化”不是历史必然,而是美国人的精心设计 为了实现这个大战略目标,美国需要推进全球经济的变化,以适应美国的胃口。首先要完成是全球产业大分工,即所谓的全球化。为了造势,更为了让美国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认同,必须有一种理论为其摇旗呐喊,为此,美国人摈弃了凯恩斯,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把它作为一种先导性理论,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开道。 要使全球产业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经济规律,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全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人认为它的优势就在于生产美元;另一块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优势在哪儿呢?比如,中国人,你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你的发展就只能借助这一优势。这理由简直让你心服口服,通过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就永远处在了全球经济生物链的高端,而像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就别无选择地只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可改变地永远居于整个经济生物链的低端,其他国家以此类推,全球产业大分工就这样完成了。 由美国人作为一方,全世界作为另一方,由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美国人主导的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本质,从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当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形成之后,在美国和全世界之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达到14万亿的根本原因。当然,美国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这种方式聚敛的财富,仅仅靠全球产业大分工是不够的,甚至再加上石油与美元挂钩也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美国不足以从世人手中掠走那么多的财富,而这个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军事实力。 20年间连打四场战争,美国人为什么而战?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美国普通百姓为什么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价的煎熬?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但是***在本文的前面已经给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 当美国打下伊拉克时,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情况?全球油价飙升。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场战争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当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当然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了。因为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美元给你,你必须拿你的产品去换,从而再一次加入实物换绿纸的游戏。此时美国政府的印钞行为可以说名正言顺,而用不着像金融危机的今天,明目张胆也失信于人地在全世界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增发美元。 如此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国家的手里,流到了产油国的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手里。这么多美元攥在这些国家手里能干什么呢?除了作为财富的符号让人开心外,就是变为废纸的前景让人担心,因为美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贬值,天天在贬值,天天都在变成废纸,这个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早就为你准备好的选择:购买美国的国债。 购买美国国债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国,也使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那么,美国为什么需要让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呢?因为不担心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美国,却十分担心短期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换句话说,一个几乎没有储蓄率的美国,必须始终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而这个顺差的额度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大约是每年7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需要每天净流入美国20亿美元。因此,美国需要大量的世界资本回流美国,才能保持其正常经济生活的流动性,否则,大部分美国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就难以为继,因此,美国不怕经常项目逆差,惟恐资本项目逆差。为了保持资本项下的顺差,美国会不惜动用战争手段,去打坏别国、别的地区的投资环境,像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所以说,表面上看,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和石油有关,但实际上主要是和美元有关。因为只要在产油区打仗,油价就会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如此一来,美国人就可以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美元,从全球换回更多的实物财富,道理就这么简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科索沃战争剑指欧元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科索沃地区并不产石油,美国人为什么还要打科索沃战争?打科索沃战争和美元是什么关系?在打响科索沃战争之前,很多人都相信了西方宣传机器的一面之词,认为美国人打南联盟,是为了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西方媒体联手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政权在科索沃屠杀了9万阿族人。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一个谣言,但是当谣言澄清之后,美国早已打败了南联盟。 那么,美国打科索沃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要看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日历前翻。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99年3月,但耐人寻味的是,1999年1月1日,发生了另一个重大事件:欧元正式启动。当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是1∶1.07,欧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一上来就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仅仅两个月后,科索沃战争打响。战争还没结束,世人便发现,深受战争创伤的,不光是南联盟,还有欧元。有欧盟各国空军做帮手的72天的狂轰滥炸,其最重要的结果,不光是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垮台,还有欧元与美元汇率的倒挂,由1欧元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元,欧元跌幅达30%。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是“项庄舞剑,意在‘欧元’”。西方人喜欢标榜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但美国人在欧洲的腹心地带打的一仗,首先打坏的是欧洲的投资环境,从而使欧元刚刚诞生就立刻面临夭折的危险,因为美国绝不能容忍还有其他什么货币与美元平起平坐,即使是欧洲兄弟的欧元也不行。 理解美国人的这种心思并不难,在欧元出现之前,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储备货币、基准货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贸易结算几乎都是用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拥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向全世界征收隐形铸币税的权力。突然间出现了欧元,一个庞大的欧元经济体从此后不再由美国人收铸币税,这对美国来讲,其打击不仅仅是铸币税的损失,而且是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美国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后快,也必定会果断出手,对这个挑战者实施毫不手软的打击,就此角度看,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此外,科索沃战争向我们展示的美式战争与货币资本及美国金融大战略的关系,还不仅仅体现在美元与欧元的货币霸权之争上,其他的现象同样耐人寻味。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大约有7000多亿热钱在欧洲游荡,晃来晃去,找不到投资的去向,因为此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一旦战争打响,投资环境便会迅速恶化,你的投资就可能面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投资者的信条,但同时既要获利,还要安全的获利,如果不安全,宁可不投资,这也是投资者的信条。 结果,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经济增长期。 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香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钱?显然是那些投资人或投机家,看好中国内地市场,想拿香港做跳板,进入中国内地。让人备感蹊跷的是,恰在这个时候不早不晚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接下来,美国人惯用的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别人的投资环境,用炸弹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资本的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个星期之后,滞留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最后去了哪儿呢?又去了美国,4000多亿热钱全部流到了美国,去支持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一直到小布什上台,这个经济繁荣期才告结束。 打阿富汗不是为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 从以上例证,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发动的战争和其他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从目标到方式再到结果都很不相同。美国人的战争除了改变别人的投资环境之外,还驱赶资本流入美国。因为储蓄率只有百分之二点几(现在也不过刚达到6.9%)的美国,需要大量的美元回流,以支撑这个国家的流动性。这是美国在过去20年里,连续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打仗的原因,同时也是其以反恐为名,仓促打响阿富汗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说阿富汗战争美国是仓促打响?因为“9·11”发生之后两个月不到,美国就打响了这场战争,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的战争准备规律。1980年之后,美国人连打了四场战争,除阿富汗战争之外另外的三场战争,美国人的战争准备时间都在半年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半年的准备,但是阿富汗战争却是个例外,不到两个月就仓促打响。仓促到什么程度呢?仓促到美国人打仗打到一半的时候,居然就把巡航导弹打光了,这个时候还在继续打,怎么办呢?五角大楼只好下命令打开核武器库,拆下核弹头,换上常规弹头,又打了近千枚,才把阿富汗打下来。 既然明知道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准备半年时间,那美国人干吗不准备充分一点再打这场战争呢?不行,因为时间不允许,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允许。因为这个时候正是“9·11”发生之后不久,大量的资金开始撤离美国。因为全球的投资人突然对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美国产生了疑虑。美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而华尔街是纽约的中心,世贸大厦则是中心的中心。现在,这个中心的中心居然让恐怖分子给撞毁了,谁还敢对你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于是,从这时起,据说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了美国,前面提到美国每年需要吸纳大约700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个时候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而这一年还有几个月的日子要过,没有钱怎么行?所以美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需要用一场战争,打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 果然如此,当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指数就在短期下探后很快回升,华尔街一片叫好,随着战况进展顺利,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这场战争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现代战争理念是,如果我的投资环境不好而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的话,那我就用战争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坏,反衬出美国相对的好。你不是认为我的投资环境不安全吗?那我就打一场战争给你看,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你要觉得美国的投资环境不安全,还有别的地方比我更不安全,那个地方还在发生战争。这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如何为它的金融大战略服务。 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用快变量控制全球资本流 过去,美国人喜欢说,当世界上什么地方出现麻烦,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现在这种说法正在逐渐成为过去时。当互联网把全球连成一个整体,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已成家常便饭,随便敲几下键盘,成百亿、上千亿甚至数万亿的美元,就可以在瞬间完成转移或者是抽逃时,这种几乎以光速运行的资本流动,是每小时以三四十节的速度航行的航空母舰无法跟上的。即便是以超音速飞行的舰载机,也同样跟不上。因为无论航母还是舰载机,都是物流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为争夺海上霸权,控制海上物流而设计的海面武器平台。在资本流已成为全球经济生活主流的时代,美国人显然已经意识到需要一种能与资本的流速相匹配的快变量手段,才可能控制或改变全球资本的流速和流向。 为此,五角大楼对其军事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尽快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这一系统要求美军的军事打击能力,能比航母为代表的传统军事手段更快捷地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打击时限也一再缩短,从号称一小时打遍全球,缩短到28分钟打遍全球。这个速度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就在于,它基本上可以跟上资本流动的速度了。当大气层返回式弹道导弹或五六倍于音速的巡航导弹落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时,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就会迅速改变,惊慌的投资者们会迅速把资金撤离这个地区,那么,撤离后这些资本会去哪里?总不能悬在半空中,总要有个去处。这个去处还必须是安全的。哪个地方最安全呢?当然是谁的拳头大,谁那里就最安全。美国急于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目的,无非就是要用军事手段这个快变量,像当年航母控制海上物流一样,控制全世界的资本流。 今天,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之久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整体实力,即便是看上去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小的美国国力的支柱和象征——军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宣布一系列压缩军费计划——原定采购381架F-22战机,现在减为187架;原定建造33艘新型驱逐舰,现在变成3艘;原准备用140亿美元部署TMD、NMD导弹拦截系统的拦截导弹,现在计划取消;原准备生产140架C-17“环球霸王”这种飞遍全球不加油的运输机,现在不生产了。最后,连耗资130亿美元的总统直升机项目也下马了——这一切都传递出了美国军力捉襟见肘的信息。 但是,我们都不能据此就得出美国会从战略上整体收缩,甚至可能拱手交出霸权的结论。因为在做出上述一系列压缩之举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五角大楼的另一些耐人寻味的举措:比如说建立空天司令部,比如说建立全球第一支网军,又比如说全球第一架空天飞机的试飞,再比如说正在研发的5倍于音速的巡航导弹……所有这些,又都在向我们传递与前述信息相反的信息,那就是五角大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美军的速度——从部署的速度到打击的速度,而这一切,都与资本的流速和流向有关,因为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纸币上的帝国。要让这个帝国不垮塌,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现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军事手段,美国人手上似乎已没有其他什么管用的家伙了。 来自中国青年报(作者为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少将)
( Sat, 5 Mar 2011 13:09:53 +0800 )
Description:
1949年,***带领部属“赴京赶考”进驻北平,看到妓院林立、黑道猖獗、满目疮痍,怒不可遏,对时任公安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长的罗瑞卿说;“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便下决心铲出这些毒瘤,关闭妓院,扫黑除恶。 民国时期北京妓院门口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宗族观念、行帮意识影响较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制度更替、军阀割据、连年战争,曾使中国的黑社会势力迅速发展,并在全国形成了洪、青、汉、礼、白五大黑社会势力。北平一直是青帮的势力范围。 据史料记载,1926年前后,“青帮”从天津渗透到北平,并以天桥地区为其主要势力范围。北平解放前夕,天桥地区的东西南北四个“霸天”都是“青帮”的头子。“东霸天”叫张德泉,过去在戏班子里当过跟包,曾拜师学过武术,后加入青帮和国民党,成为一跺脚天桥就颤的人物,曾打死伙计马顺子,身负六条人命。 “西霸天”叫福德成,25岁进京,在天桥以开茶馆为生。后勾结敌伪势力,组织流氓地痞贩卖人口、强奸妇女、开设赌场、经营暗娼,并身负二条人命。“南霸天”孙永珍是天桥土生土长的“地头蛇 ”,1947年在天桥开茶馆,后与伪宪警相勾结,霸占他人土地和饭铺。“西霸天”刘翔亭,原为天桥吉祥戏院经理,日伪时期任天桥梨园公会会长,勾结敌伪势力敲诈勒索、强奸妇女,是一贯道坛主。 解放后的北平,尽快铲除地方黑社会势力是改善社会治安,使民众建立起对新政权信心的重要手段。市公安局层层发动群众揭露地方恶势力的种种罪行,先后3次在天桥地区召开控诉恶霸大会。但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怕变天,不敢控诉,公安干警就挨家挨户地宣传党的政策,群众的积极性终于被调动起来了,纷纷检举揭发。 连“北霸天”的干儿子赵清泉也站出来揭发其义父的罪行。1951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坛祈年殿前召开第四次控诉恶霸大会,到会群众达3万人,有19位受害者登台控诉恶霸罪行,当市公安局外五分局宣读“三霸一虎”(东霸天张德泉、西霸天福德成、南霸天孙永珍、林家五虎之一林文华)残害14条人命的罪状时,“***毙三霸一虎 ”、“为死难同胞报仇”口号响彻会场。 “三霸一虎”被吓得面如土色。 1951年5月18日至20日市政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联席会议,对市公安局提交的恶霸案卷进行审查,一致同意对天桥恶霸张德泉、福德成、孙永珍、林文华等恶霸处以死刑。至此,全市反对黑社会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整治黑道靠什么?靠人民群众,靠坚挺的国家机器,靠人民民主专政。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准他们乱说乱动,如若乱说乱动,立即制裁。使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黑道销声匿迹,以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百姓从不为安全问题担心。 那时虽然还不富裕,但人民感到生活很温馨。最近***重庆打黑,就传承了***这些依靠群众、穷追猛打、除恶务尽的思想,愿其他地方受到感召。对此,群众充满期待。 ( Tue, 22 Feb 2011 14:25:27 +0800 )
Description: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史事清晰、典故幽雅、情感丰富、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忠实于历史值得一看的好影
第一集 宏程、 第二集 青春意气 第三集 爱情之歌 第四集 谁主沉浮 第五集 用兵纪实 第六集 天落狂飙 第七集 战地黄花 第八集 悲壮跨越 第九集 青山作证 第十集 天骄情怀 第十一集 边关流韵 第十二集 人间正道 第十三集 历史与海 第十四集 击水新唱 第十五集 吴越闲咏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 第十七集 游仙华章 第十八集 新人气象 第十九集 冰雪傲梅 第二十集 精神长河 ( Mon, 21 Feb 2011 17:31:20 +0800 )
Description:
2011/2/4,庆阳,晴
整理过往(集训八天)
其实从开始集训就过着一种没有记录的生活,这期间肯定有过一些思考的结果,却未来得及保存,以至于忘记了,其实我的运用文字很可能就是在弥补这先天不足吧。现在那短暂的八天已经渐觉模糊了,就用这记忆的碎片试着串连一下吧。
第一天只有一个开训动员会就结束了,而在这之前正当很多人为这轻松的集训生活暗自欣喜的时候,我却已经开始忙碌——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我一直为师傅从事文秘工作以后就少有文学作品产生而深感惋惜,现在也些微有些体会了。在这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方式,也包括思想。忙碌了一个晌午,完成了办公室需要的动员讲话稿提纲,在临近会议开始时交给了领导,结果是谭院长没有用多少。呵呵!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为自己解嘲,我给自己强调了一下这只是个提纲,而谭院长水平很高,一般也不会照本宣科的。
就算过去了。
接着很细节的训练内容就记的不是很清楚了。无非一些对列、体能、战术基础练习。班队列指挥我只学习了做动作,指挥流程倒也默默记住了一些,但是没有实践,估计长久不了。体能也没有让我有什么很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不痛不痒的感觉。战术是我的最爱,我渴望一个军人应有的战斗素质在我的身上慢慢丰富起来。所以,无论是卧倒还是匍匐,无论是低姿、侧姿还是高姿练习,我都告诫自己一定要能吃苦能受累,肯定摔不死人的。果然,身体也还争气,胳膊肘在很多战友都喊疼的情况下依然完好无损。我一直记的好像是《集结号》里的那句台词:子弹专找那些怕死的!
这期间有两样东西带给我感动,每天早晨都在等待我的启明星和始终伴随我的前进。
每一个慵懒的早晨,都是那一颗坚守的启明星给我一个浪漫的开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感动——应该是感动吧,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然后开始浮想联翩,那是点燃一切美好想象的火种。
在很多不可预料的瞬间,我会注意到前进这个朋友,这让我相信他其实一直就在我身旁。他连同我的伙伴,让我相信在前面有一个我应该必须去的地方。
再要说点什么的话,还就是写材料了,让我“逃避”了很多集训课程的工作。当然,我知道哪一样我都有理由去完成。只是让我想到了我那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乌托邦的梦想——能文善舞,这也一直是我对国防生身份的理解。我一直以为国防生,应该更倾向于科技强军,我们是技术人才,但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国防生应该是有着良好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的科学技术人才。 2011/2/5
,庆阳,多云
等待回家
这里写的是
号的事。
原来通知的是
号集训正式结束,所以买了
号的票回家。但事情却在中途有了些变故,
号早早就结束了,接下来是忙碌的无聊。
期待回家是许久以前的事了,中途冒出寒假集训曾一度让人很是气愤。当然,最终还是接受现实,认真地投入了训练。我要说的是这空下来的一天,虽然我也用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将他填充了起来,但还是难掩空虚和无聊。
莫名恐惧
也许是期待的太久,当他就在不远处等待时,我却有了一丝莫名的恐惧。不知道原因,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生发。家,那个在心里呼唤过千万遍的地方,那个曾一度遥不可及的地方,那片贫瘠的土地和那土地上期待的目光。在某一个游离的时候,都成了我畏惧的对象。不知道自己在恐惧什么,是自我的遗忘么?还是与故乡的割离太久生出的陌生在恐吓着我心灵的热切期望?那些魂牵梦绕的灰黄的土地,那些在睡梦中时常隐现的熟悉的面孔,那些遥远的掺杂了一丝犹疑的深情呼唤。近了,近了……
这旅较程以往没有什么特别,与五个伙伴同行,却分在了三个座位上。
在车上,看到黄土的时候,或者说看见沟壑纵横的黄土时就开始感到了亲切。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对故乡有着深深眷恋的人,但冥冥之中确实有什么东西将我和那里牵系在一起。
在西安待了一天。
在咸阳待了一天。
霄他们给我的期限是
号的下午
,到长武,出现在他的面前。我爽约了,代价是空腹三杯太白。这不是我给自己的谴责,我憎恨自己的失信于人。当然,轻松亲切的气氛让我很快忘记了这种不快,找个合适的时间用我们的信任原谅了自己。
我从来不是个快活的角色,但最后还是在不舍中逃离了那样的喧嚣。
我是一个会适时放纵自我的人,不知道那一晌算不算。当走出嘈杂,面对着来来往往
窸窸窣窣
的陌生面孔,孤独感在瞬间浸透了全身。虽然身边还有三个人陪着我,也许是我想的远了。我知道,我们坐在一起侃大山的机会不多了,我们把内心的孤独交给彼此来温暖的机会在这短暂的假期显得过分的渺茫。我笑着,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第二天,告别了熊,告别了赵和霄,和三叔逛了一圈永德红,淘了一身特价西装。
回到家,身和心都被疲倦充斥着。我答应贺枭要去找他,答应志华要去找他。那一刻,我的邪恶——一种用自认为的孤独裹挟着自己却渴望着被朋友的关注击破,把我扣押在家里。我就这样,并没有用任何一种休息的方式击退疲惫,而是无聊的游荡——身和心。
点多的时候才决定了去找贺枭,阿姨的热情温暖了我固执的冰凉。和叔叔聊了一会,和贺枭看《我是特种兵》一直到凌晨
点,睡到
点左右起床,雪下的好大,落了很厚一层,没心情欣赏。跟着贺枭和他姑父转市场买肉,被请了一顿羊肉泡馍。和贺枭一块回去,也没说多少话。
点左右的时候和霄联系去志华家。因为上半年的时候叔叔出了点事故,我暑假没回家,便找了霄一同去。碰头的时候
点多,正好在饭点,就和霄在街上晃荡。联系王蕾,在忙。碰到了赵珊,打了个招呼。碰见马光林,聊了一会儿,原来他刚从西藏当兵回来,唏嘘一番,我和霄会意地笑了一下,说:“一哈踏实的多俩”。快
点的时候去吃饭,在原来的“西兴”,现在已经换招牌了。回到超市买了些香蕉,一箱酸奶,一瓶八年。出来时碰到张天宇,寒暄了一两句,闪人了便。
联系了志华,去的时候叔在睡觉,便没有打扰。闲侃了一会儿,天快黑了,因为霄要回家,便拽上志华一同从胡同出来了。送走了霄,回到三叔家,我捣鼓了一会儿电脑,和志华没说几句话。
点多的时候和三叔一块出来,送走了志华,买了些零碎东西。三叔和几个孩子看电视,我看电影《少年李小龙》,像个纪录片,没有剧情。快
点,玩了会手机,睡觉!
点起床,吃饭,晃荡,三叔回来帮我理了发。宏伟和斌仔上县城来玩,叫进来没说几句话,一同出去买了点东西,回来带领了二叔家和三叔家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回家——
半坡,车做到坡头——山顶。
路上欣赏着久违的沟壑和山岭。回到家,窑里很干净,脱了鞋就蹿到炕上去了。就一会儿,窑里就被弄得乱七八糟的,根本收拾不过来。
晚上炕很烫,辗转反侧。
在家好懒,感觉自己有点变了,少了乡里人的朴实,有些浮夸。奶奶很宠我,在家什么忙帮不上。
号,奶奶蒸馒头,我晃荡。下午的时候,去水房拉水,碰到了武阳,曾经的好友,现在已经为人妻母了。碰见了王群虎,小学同学,他说同桌怎么会忘呢,他不说我真的忘了和他坐过同桌。
号,帮着奶奶和妹妹一起洗衣服。爸爸、妈妈催促了好几次让我赶紧到妈妈这来,纠结了好一阵子。晚饭过后,推着自行车就上路了。经过王蕾家,说了会话。正好霄在县城,一块在葫芦家聊了会。有种就要回学校的不舍。回来和三叔说了说话,第二天三叔把我送上了上西峰的车。 2011/2/6
,庆阳,多云
到庆阳的路
号本来计划早起,因为要赶到西峰的车,三叔很淡定,非得让我安稳地吃完饭他去送我。路上遇上东江老师了,这里不说什么了,还是老样子——握了手,然后他说:“把大学生宅手揣个子”,寒暄了一两句就告辞了。到车站,灵台发西峰的车刚刚出发,没赶上。昨日从王蕾处获得的情报有误,咯咯!我最后上网查过,西安发西峰的车
分钟一趟。路边静候了十来分钟就挡到了车,出发了。然后先给妈妈打***汇报情况,接着给朋友们发短信告别,一直忙到快到长庆桥才结束。
从凤口到长庆桥的路着实让我惊讶接着唏嘘了一番,连一般的城乡公路都抵不上,甚至没有碎石路好走,再加上临着深沟,感觉实在惊险。幸亏我没在意这凶险的环境,只是坐在后排座位上的颠簸,让我压抑的抱怨迸发开来。然后慨叹:这就是跨省公路啊!两不管地段。小时候走过一次,只记得弯道多且弯度大,现在是遍地坑洼,原想用蜀道比之,又觉太夸张便作罢。
从长庆桥到西峰一段,路挺长,开始细细打量这甘肃的地景。注意到了这里的民居,有特点,便开始胡思乱想,开始发心情。记述如下:
从西峰出来
发现每家屋顶上都憩着两只四目相对的白鸽
中间是一个阴阳先生所画符咒形状的我不认识的什么东西。想到了颇具意义的一堂写民居的作文课
想到了师傅
想到了青春岁月
想到了很多忘记……
让我有些惊讶了
车行了约摸一个小时
竟还是先前的景象。安静的白鸽
矗立的‘符咒’
这里的人民是曾经历过什么刻骨铭心的战乱
还是在向铺天盖地的现代文明乞求些什么?
我把记忆的碎片镶嵌在崭新的印象之上
努力复原儿时远行的快乐和渴望。
分左右到的西峰西站,也就是现在的庆阳西站,车站很破,跟着人流出来。爸爸告诉我坐
路公交到客运北站,幸好我有些怀疑,就向附近的乡亲打听了一下,果然是
路。去打听的时候,第一次是问车站出口值班室的小姑娘,自觉至少是一个市级车站怕他们听不清楚长武话就讲普通话了,结果那小姑娘一下没反应过来,最后只好用皮实的长武方言,奏效。出来又找了一个大哥,还是皮实的长武话,管用。
等来公交,发现公交很破旧并且不报站,就提醒师傅到站喊我一下,师傅有点没好气的说等车停了就到了,然后我为了展示自己的智商够用就翻译了一句:“原来是终点站啊!”车上所有的目光顷刻都投向了我,我没有来得及一一接光,只浮光掠影地捕获到不多几个眼神,有简单地打量,有疑惑辅以轻度的鄙视,有遇到同志的一小丝欣喜。
到北站的时候不到
点,我的车是西峰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