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碓玉衡宫进不去去

  宋·赵彦卫            
  ●序                                   
  《拥炉闲纪》十卷,近刊于汉东学宫,颇有索观者,无以应其求。承乏来此,   
  适有见版,并五卷,刻诸郡斋。近有《避暑录》,似与之为对,易曰《云麓漫钞》   
  云。开禧二年重阳日,新安郡守赵彦卫景安书于黄山堂。              
  ●卷一                                  
  常州宜兴县之善拳寺,唐李?比旧宅也。山上有九斗坛,其下有乾水二、善    
  拳洞。寺有碑,其略云:“准内门承奏院刑司帖,据清讼院申,有常州善拳寺僧    
  冲伟执状立桥,称抑屈者。右,似此立桥等人当司奉批旨就问,仍取文字,遂领    
  到冲伟责问。据状:‘先在义兴善拳寺住持,寺墙内有九斗坛,自来属寺。建隆    
  元年,被县令欧阳度奏陈改差道流主持,蒙下吏、礼部,太常寺,刑部定;奉批    
  旨,下待制院,奉院不详省寺元定,却改付道流。续次陈奏,蒙下御史台,台司    
  却牒过省部厅,并不与冲伟理定。缘此立桥乞下按鞫院诸司行遣奏。元承刑部牒,   
  奉制,中外诸司刑狱,如有冤诉,并大理寺推覆;大理寺有冤,即送御史台断;    
  又未息诉,即命大僚置制院推覆。此件公事,合命大僚详覆。’御批:‘此小事    
  何劳大僚详定,但问累代兴创如何。见说星辰,便是道门中事。且如郊祭天地星    
  辰,山川岳渎,不用道士行礼,既久系僧主管。辄因造次所奏,故致词诉,可令    
  仍旧隶善拳。或有请祷,只用僧祈,泽寺祈祷,见差道士,互有参杂,亦可差僧,   
  永为定式。如此去,更有如欧阳度小官人子乱挠公方,有所陈述,不得取旨。水    
  旱灾诊,乃孤之不德,非因道士、和尚。’”嗣淳熙十三年,蒙国史院于余家取    
  索旧时徽宗朝文字,尝以此碑缴纳史馆。                     
  我渊圣皇帝居东宫日,亲洒宸翰,画唐十八学士,并书姓名序赞,以赐宫僚    
  张公叔夜。靖康初,张以南道总管自邓领兵勤王京师,拜枢密,以不肯推戴异姓,   
  取过军前,饮恨而薨。长子慈甫从行,慈甫阁中携画南来,诸叔屡取之,不与。    
  有以势力来图者,慈甫令人以赝本遗之,今豫章刻是也。丞相李公伯纪为之颂序,   
  以为阎立本画,褚亮赞,而御书十八人姓名,画既不精,而赞中字亦有故与改之    
  者,李初不考也。后虏人请和,慈甫来取其室人,有旨还之。先妣乃枢密公之侄,   
  而枢密夫人亦先人诸姑。先人在枢密勤王幕中经理诸孤南来,慈甫之阁,留此宸    
  翰付先君以行。庆元五年,余为天台ヘ,尝以宸翰刻诸台ヘ公廨,并载其事,丞    
  相京公得其本,答书云:“乡里所刻为赝本无疑矣。”               
  高宗尝书《车攻篇》赐枢密沈公与求必先,字甚大,重字皆更一体书,云汉    
  昭回,今古罕俪,圣政书作赐宰臣,误矣。尝敬观于孙公侍郎处(侍郎公讳诜)。   
  卢龙河在北方。《唐书》云:“狄人谓黑为卢,谓水为龙。”《书》云:     
  “卢弓矢千”,笺云:“卢,黑弓也。”《战国策》:“韩卢,天下之骏犬。”    
  《诗》亦有“田卢”,笺云:“卢,黑也。”犬之黑色者,多善走而猛,故田犬    
  以卢名之;若守犬则不以善走为事矣。大抵牛、马之类,黑者健于黄、白,不独    
  犬耳。以此观之,古人皆以卢为黑,非北狄语也。                 
  《晨风诗》,每章皆释之为草木,独解“六驳”云是兽。按崔豹《古今注》    
  云:“山有木,叶似豫章,皮多癣驳,名六驳。”则六驳亦木也,方与上下章意    
  协。                                     
  《易纬》有六日七分之说,巫史附会之学,非圣人之意也。而学者惑之。其    
  说以六十卦为候卦,坎、离、震、兑为四至,居中分四时;震主春,离主夏,兑    
  主秋,坎主冬;六十卦分四方,主五日一候。卦有六爻,每月分五卦,主六候;    
  五卦之中三十爻,故主一月之日,而候则每候五日,一月六候,故五卦分主六爻。   
  说者以为杨子云之作太元,本易者如此。是何窥圣人之浅也!子云首为卦气,已    
  非夫子之意;且卦气起于中孚,为冬至,又当坎之初,此说已无理,子云又配之    
  以中;卦气以屯直小寒,又当坎之九二,而太元配以闲;卦气以升直大寒,又当    
  坎之六三,而太元配以干;卦气以小过直立春,元亦配以差;卦气以渐当惊蛰,    
  而元亦配以锐。其它仿此,皆强为之说,非理之自然。使以直小寒之卦而直大寒,   
  以直大寒之卦而直立春,更相移易,有何不可。殊不知《易》之为义,岂可专以    
  卦气求?其间盖有真可配时、月,确然不可迁易者。如一阳生为复,二阳为临,    
  三阳为泰,四阳大壮,五阳为?,六阳为乾;一阴为?后,二阴为遁,三阴为否,   
  四阴为观,五阴为剥,六阴为坤。以此配十二月,是岂可更互移易哉!若因此为    
  例,而欲以六十四卦每一爻直一日,则非大易之旨矣,不可不辨也。今图于后,    
  以见卦气之谬。                                
  六十卦准气候并天度图(图略1111)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此言夫子与弟子游行所见,圣人岂有机心哉!禽    
  方回翔,亦识其颜色,而后集;言“集”,则非一雉矣。方春领雏而食,非雌而    
  何?夫子叹其得时,子路取饮食之余以饲之,乃三嗅而飞起。今解者云:“子路    
  捕而共夫子。”子路虽好勇,乌至是哉?或云:“圣人寓意于人物。”亦未必如    
  此。尝举似东莱吕先生,云此说甚通。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五脏六腑,疑莫不然。今医家言,   
  喉管之下即有肺,肺属金;肺之下有心,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窃    
  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脏,当属火;始应天地    
  造化。不然,则五行错乱,失其叙矣。而前辈罕言之。及观《月令》,仲春盛德    
  在木,故所主皆属木,而祭先脾;仲夏盛德在火,所主皆属火,而祭先肺;仲秋    
  盛德在金,所主皆属金,而祭先肝;仲冬盛德在水,所主皆属水,而祭先肾;中    
  央盛德在土,所主皆属土,而祭先心。《正义》云:“《古文尚书》说脾,木也;   
  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许慎按《月令》四时所祭与古文    
  同,则知先儒已有此说,后人不能明之,往往流入于医家,良可叹也。或恐难易,   
  岂不见天文家所用五行,地理家则反其位而用之,谓之大五行,此吾儒所说五脏,   
  彼医家所说不必拘也,何伤乎?                         
  古者天子,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    
  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故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室中微,二伯不    
  能举职,八州之伯,各以其力讨服不庭,以尊王室。至其末也,假尊王之名,以    
  力服于诸侯,故王室不竞而伯盛,伯转而为霸,异其称号,逼斯甚矣。《诗》:    
  “既伯既祷。”《释文》:“伯作?音。”古者,行师必先祷马祖,二伯以兵威    
  诸侯,常有?祭。?、霸声相近,恐以此讹。《孟子》不过曰:“五霸,三王之    
  罪人也。”荀卿凡言王,必继之以霸;如曰:“粹而王,驳而霸。”“王任德,    
  霸任刑。”殊不知王,天子之事;霸,人臣之事。君臣之分,乌可乱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或者致疑于此。   
  周制,诸侯曰国君,妻曰小君;礼,小君预祭,臣子得见小君。孔子既见卫君,    
  见其小君,礼也。子路不晓此意,故孔子有“予所否者,天厌之”之语。天厌,    
  言天之所弃则不见。卫之南子虽***,而居小君之位,焉得不见乎?         
  公山弗扰以费畔,佛?以中牟畔,召子,欲往。盖公山弗扰、佛?皆季氏之    
  臣,季氏叛鲁者也;二人叛季氏,则必归鲁,圣人喜之,然亦卒不往。        
  礼,食必先祭。释者谓祭先制饮食之人;释氏亦祭,谓之出生,则修鬼道;    
  儒释之分如此。                                
  牛之为用,见于《经》,曰“肇牵车牛”,曰“服牛乘马”,惟用于车,周    
  官牛人,亦不云耕也。自赵过为汉搜粟都尉,始教民代田,有牛耕之制。又云:    
  “冉耕字伯牛。”岂周晚已用牛耕,但未广及于天下?或云:“伯牛之字,后人    
  所记。”苟如此,则牛之有功于农厚矣!代田事,《通典》载甚详。         
  礼,居士锦带。释者谓:“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谦,举    
  事力者,命之于其君,居士即命民。”《韩非子》书东海上有居士狂?、华仕昆    
  弟二人,今之赐处士号是也。                          
  《诗》言:“不显文王。”释者谓:“不显,言甚显也。”周齐侯钟款识,    
  有“不显皇祖”之语,“不”字作“[B072]”,始知为“丕”字,盖移下一画居    
  上耳。与《书》言“丕显哉文王谟”同义。盖古字少,往往借用,或左右移易,    
  或省文,不可以一概论,当以意求。三代铭器存者甚多,如祖作且,仲作中,伯    
  作白,空作工;子孙字持戈戟者,铭武功也。又诸国字或不同,故见于鼎彝文亦    
  皆有异;有王者则一道德以同风俗,然后车同轨,书同文。世人但知秦以前有古    
  篆,而不知如此多品也。                            
  三江,其说不同。孔颖达《尚书正义》云:“南江从会稽、吴县南东入海;    
  中江从丹阳、芜湖县西东至会稽、阳羡县东入海;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入海。”   
  韦昭又以松江、浙江、浦阳江为三江。今浙西之地,受上流诸郡之水以入江海,    
  其大源有三:一自宁国、建康等处积上流众水入溧阳为金渊,即子胥沉金之所;    
  至镇江之金坛、延陵为长塘湖,至常州、宜兴、武进、晋陵为隔湖;又自宜兴环    
  无锡、平江之吴县、吴江、湖州之乌程为太湖,又东为松江,自昆山、秀州、嘉    
  兴、华亭入海。其二自宁国、徽、严界聚上流之水,下入杭州界,合临安之于潜、   
  新城、昌化等县之水,东入江涨桥运河,北自湖州市入太湖。其三自广德军界积    
  聚山北及上源之水,下入宜兴、安吉,合长兴等县水入太湖,由松江以入海。此    
  《尚书疏义·禹贡》之三江也。但说得不分晓,故后人指江东之水为广德诸山限    
  隔,焉得南下?今云:“广德军山北上源之水”,始涣然矣。或云:“此三水皆    
  由太湖、松江入海,只可云一江,合以浙江受二浙之水为一江,扬子江为一江。”   
  理亦通。盖此三江,皆独入海。松江下又自有三江,郦善长云:“松江东南行七    
  十里入小湖,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谷水出小湖,迳由拳县故城下,即秦之长    
  水县,又东南迳嘉兴县,城西盐官县故城,南过武原,出为散浦,以通巨海。谷    
  水既湮废,故吴中多水,松江东流,聚为小湖;西北接白蚬、马腾、?毒瑁四湖。   
  谷湖即谷水。又南接三江。今松江北迳七十里,江水分流,谓之三江口,即《吴    
  越春秋》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口入五湖是也。”庾仲初《扬都赋注》云:“太湖    
  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派,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    
  而三。”太湖发源既远,汇为巨壑,水不入海,则民不奠居,故云:“三江既入,   
  震泽底定。”或云:“自岷山导江,所包地里阔远,今三江萃于东南。”殊不知    
  三江既入,系于扬州,岂可舍扬而它求哉?                    
  《经》云:“れ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ㄛ至于大别,南    
  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此言漾、汉之水,自入江,循江    
  之北而行,不与江混也。又“岷山导江,东别为沲,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    
  陵东,以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言江水至此盛大,居中而行,故曰     
  “为中江”,非谓别有南江也。漾、汉二水,不与江杂,《经》反复言之,解者    
  因见有中、北二江之文,遂又添南江,失《经》旨矣。               
  《书》云:“云土梦作?。”孔安国注云:“云梦在江南。”按《左传》:    
  吴人入郢,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奔郧。楚子    
  自郢西走涉睢,则当出于江南,并后涉江入于云中,遂奔郧。郧则今之安州,涉    
  江而后至云,入云然后至郧,则云在江北也。《左传》:“郑伯如楚,王以田江    
  南之梦。”则云在江北明矣。云梦之名互见,诸书不同。郑伯“田江南之梦”,    
  《地理志》云:“南郡华容县南有云梦泽。”杜预云:“南郡支江县西有云梦城,   
  江夏安陆县亦有云梦。”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青丘湖,江南之梦。”云梦    
  一泽,而每处有名者,司马相如赋云:“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则此泽跨江南北,   
  皆有名焉。在江南则今之公安、石首、武宁等县,江北则玉沙、监利、景陵等县    
  皆是也。                                   
  今人折竹长寸余者三,以手弹于几,以占吉凶,命曰五兆,大意仿佛灼龟。    
  按《楚词》:“索琼茅以筵?,命灵氛,为余占之。”注:“琼茅,灵草也;筵    
{??},算也。”又云:“小破竹也。楚人结草,折竹卜,曰{??}。灵氛,古    
  之善卜者。”则知今之五兆,盖始于楚之筵{??},二字音廷专。          
  虏使来贺正,多值冰雪,有司作浮筏,前设巨碓以捣冰,谓之“冰氵?”;    
  又以小舟摇荡于其间,谓之“?舟”。其制始于王荆公当国,熙宁中欲行冬运,    
  汴渠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于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捣冰。役夫苦寒,   
  死者甚众。京师谚语有“昔有磨,磨浆水,今有碓,捣冬凌”之诮。         
  绍兴中,李侍郎椿年行经界,有献其步田之法者,若五尺以为步,六十步以    
  为角,四角以为亩;使东西南北之相等,则各以其数乘之;一者二也,二者四也,   
  三者九也,四者十六也,五者二十五也,六者三十六也,七者四十九也,八者六    
  十四也,九者八十一也;使东西为一等,南北为一等,则以短者为口,以长者为    
  弦,以口之一而乘弦之十则十也;以口之二而乘弦之十则二十也。至于东西南北    
  之不相等,则合东于西,合南于北,而各取其半而乘之,如上法。又有圆田之法,   
  取圆之数相乘,积之十二而得一也。圭田之法,取方之多,补锐之少,并二而得    
  一也。所谓覆月者半圆也,取圆之径半而除之,乘圆之数再除其半,其步可见也。   
  所谓勾股者,半圭也,以短为勾,以长为股,以尤长为弦,取勾之半乘股之数,    
  其步可见也。有名腰鼓者,中狭之谓也;有名大股者,中阔之谓也;有名三广者,   
  三不等之谓也;三者皆先取正长,倍加中广,四而得一也。四而得一,与十二而    
  得一,非少之也,加虚数而究其实也。此积步之法,见于田形之非方者然也;既    
  已得积步之数,欲捷于计亩,则一除二四、二除四八、三除七二、四除九六、五    
  除一二、六除一四四、七除一六八、八除一九二、九除二一六。盖一亩者,除二    
  百四十也;二亩者,除四百八十也;三亩者,除七百二十也。推而上之,十亩除    
  二千四百也,二十亩除四千八百也,三十亩除七千二百也。又推而上,一百亩者,   
  除二万四千也;二百亩者,除四万八千也;三百亩者,除七万二千也。        
  在上言之为制,下承之为诏,故汉有待诏金马门,待诏公车。唐武后名?     
  (音照)遂改待诏为待制,迄今不改。                      
  许翁,翁亳人,少尝取隶军籍,以功补官,遇异人,遂弃家入襄汉山中学道。   
  山上捕は鹿如飞。乾道间来临安,已年九十余矣,双眸炯然,饮啖异常,能针,    
  出于方伎之外。史丞相苦脾气痛,在经筵时,屡更医矣,无效。闻许之名,招而    
  使治之,一针而愈。自是声动京师。好作诗,多言神仙剑术。尝得其三诗:“九    
  十余年老古锤,虽然鹤发未鸡皮。曾拖竹杖穿云顶,屡ヒ藤鞋看海涯。志在鬼神    
  钦仰处,心同天地未分时。匣中于越冰三尺,粲烂光辉说与谁?”“我疑麋鹿是    
  前身,九十余年作隐沦。飘瓦驭风离碧落,虚舟随水到红尘。无恩可报空磨剑,    
  有道欲传难得人。回首孤山无限好,不如归去任天真。”“耳无风雨眼无花,九    
  十余年鬓始华。世味审知嚼素蜡,人情全似哈清茶。穷通偶耳非干志,进退因而    
  熟处家。不得一生忠信力,却归山去卧烟霞。”后过常州之宜兴山间,不知其终。   
  常州宜兴县张渚镇,临溪,有山水之胜,乃过广德大路。镇有张氏名大年,    
  临涧为圃,号桃溪,尝ヘ黄,藏书教子,一子登第,一恩科。岳侯尝馆于其家,    
  题其厅事之屏云:“近中原版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    
  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   
  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    
  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    
  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    
  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    
  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    
  岳飞书。”后陷入罪,其家洗去之,今尚有遗迹隐然。按《小历》右仆射杜充在    
  建康,方欲讨李成,而虏掩至,遣统制官陈淬同统制岳飞等领兵二万与贼战,前    
  军统制王氵燮引军先遁,飞等败,建康失守,通判杨邦义骂贼而死,充下诸将溃    
  去,多行В掠,独飞屯宜兴,不扰居民。晋陵士大夫避寇者,赖飞以全,时誉翕    
  然称之,浙江制置使张俊荐飞为通泰镇抚使,飞献金人之俘囚,上呼问得实,付    
  军中磔之,乃此时也。                             
  绍兴中,秦少傅伯阳有诗送其舅王亨道知湖州:“暂别甘泉豹尾中,隼?仍    
  驻水晶宫。文昌地禁论思久,燕寝香凝簿领空。可但龚黄宜共理,使应颜谢与同    
  风。饱闻回老榴皮字,试问溪头鹤发翁。”说者谓吕仙尝到湖之东林访沈东老,    
  留诗云:“西邻既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    
  书。”已而,登东林寺,于壁间以石榴皮自画其像,人初不知之,及秦诗出,观    
  者不绝。所谓鹤发翁者,乃给事刘公(一止)给事之祖都官,善摄生,东坡有诗,   
  故秦末句及之。                                
  春秋晋楚战于必阝,必阝又音氵反,即汴河,或恶有反,文改从汴。汉乐浪    
  人王景,谒者王吴始作浚仪渠,浚仪即今开封也。永平十二年夏四月遣将作谒者    
  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前燕,将通之,不果。    
  义熙十三年,刘裕西征姚秦,复浚汴渠,始有湍流奔注,而岸善溃,裕更疏凿而    
  漕运焉。大业二年,诏尚书左丞皇甫谊发河南男子百万开汴河水,起荥泽入淮,    
  千余里,仍目渠河为通济渠。又发淮南兵夫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于扬子江,    
  三百余里,自是南北水始通。世言大业凿汴,以此考之,汉晋已有渠,炀帝特开    
  耳。                                     
  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杀人。因忆古诗云:“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肠    
  草。”则古人已曾盲矣。                            
  自讲好,关中之地中分为界,如南关、大散、仙人、饶风、武休等皆为我有;   
  仙人关外分左右二道,自城州径天水县,出阜郊堡,直抵秦州。顷年,吴?大军    
  尝由此以出西道,地皆平衍,即其地为壕堑,纵横引水缕行,名曰地网,以遏奔    
  冲,此仙人关左出之路也。自两当县趋凤州,直出大散关,耳关,距和尚原才咫    
  尺,彼尝凭原下视散关,仅如蚁蛭,故其势易以危,卒有缓急,仙人关可恃耳,    
  此仙人关右出之路也。凤州之东,兴元之西,褒斜谷在焉。谷口三山,翼然对峙,   
  南曰褒,北曰斜。在唐为驿路,所以通巴汉,旁连武休关,又极东为饶风关,地    
  斗入,粮运难致,异时独倚饶风以控商虢,由武休以达长安,故当关为蜀之咽喉,   
  向来撤离合寇饶风以迫仙人,吴?、刘子羽以死守,故不失西蜀,则今诸关其可    
  不严其备乎?蜀边阔远,绍兴分三都统屯要地,听命于宣抚司;宣司旧在利州,    
  后移兴元,去关密迩,临制为便。居则藉其威重以镇抚,有警则命一将东略商虢,   
  一将西据秦陇,宣司建上将鼓旗,直趋陈仓,恢复之形成矣。今并归制置司,深    
  入内地,往来待报为难,有警当如绍兴之制可也。                 
  ●卷二                                  
  五谷之名,见于《诗》、《书》甚详,人多不考;《本草》所著,殊乖谬,    
  既以青粱、黄粱、白粱、丹黍米、粟米、蘖米、秫米载之中品,复以黍米、粳米、   
  稷米著之下品;又分?胡?祭米之属。其“稷米”注云:“稷米,人不识。”又    
  云:“黍与稷相似。”又有“?祭米,不知是何米。”至引《诗》云:“黍、稷、   
  稻、粱、禾、麻、菽、麦,此八谷也,人不能辨。”及所言五谷之性,味咸、味    
  酸、味甘、味苦、性寒、微寒、主下气、止泄、利小便。“稻米”则云:“令人    
  多热。”以此言之,不惟不能辨其谷,且不知其性,岂不知黍稷北方之禾,焉有    
  性寒?稻米南方水所种,何得云热?亦不特主下气、止泄而已。今以《诗》与诸    
  家说释之,按《诗名物解》云:“黍稷,古人用以祭祀,出青冀等州,自扬州以    
  南,人多不识,此二物极相似,惟本土老农能辨之。其形状可以辨者,黍叶有毛,   
  稷叶无毛;黍オ妥帖而密,稷オ蓬松而疏;黍米淡黄,稷米深黄;黍米黏而可酿    
  酒,稷米利而可以为饭。二物皆夏收,而稷先熟,黍与麦争场,此其别也。”黍    
  稃有丹、黑、白三种,而米色无异,土人呼稷为?祭,盖语讹也。古文无?祭字,   
  《玉篇》曰:“关西谓稷为{麻黍}。”《说文》曰:“稷,五谷长,祭祀谓之粢。”  
  《曲礼》云:“稷曰明粢。”《诗》云:“维?维?丕,维{麻禾}维芑。”毛氏    
  云:“{麻禾},黑黍也,一稃二米也,{麻禾},赤苗也,芑,白苗也。”《尔雅》   
  曰:“[B290]赤苗。”《诗》作{麻禾};郭璞曰:“今之赤粱栗,芑今之白粱,    
  粟有十余种,粱盖总名耳。”《诗》曰:“禾麻菽麦。”董仲舒曰:“禾是粟苗。”  
  孔颖达曰:“苗生既秀,谓之禾。”以此推之,北方曰黍稷,南方曰粳糯,盖稷    
  是诸粟之总名,而黍黏可以为酒;南方粳诸谷之总名,糯可以为酒。《字林》曰:   
  “糯,黏,粳,稻之不黏者。”郭璞云:“沛国人呼稻为粳。”崔豹《古今注》:   
  “稻之黏者为秫,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祭,亦曰黄黍。”今稻之属不下十余    
  种,而稻其总名,从可知矣。北人云青粱、黄粱、白粱,南人云赤须、乌须、上    
  秆青、红莲之类是也。《书》曰:“稼穑作甘。”五谷味皆甘。《本草》当以诸    
  粟总之于禾,而下列青、黄、白与粟之别;总曰黍,而下列?、?丕之分;南方    
  稻总曰粳,而下分赤须、乌须、白须、香粳之类;总曰糯,而亦疏早糯、中糯、    
  晚糯,则焕然矣。谷之性,当云味甘平,无毒,益气,坚筋骨,通利十二经络,    
  生精液,强智力,实肠胃,益脾止饥,久食延年。或有性不同,各著于下。凡稷、   
  粟、粱、禾、稻、谷、米亦皆总名,在田曰禾,“唐叔得禾”是也。稷,先熟者;   
  粟、粱,晚熟者,已收为稻,离干为谷,去壳为米云。               
  张钦甫《登南岳》诸诗,言山顶极冷;范至能《登青城山》诗,言六月山巅    
  积雪,苦寒,尽取使燕时貂裘衣之,不能支。天积气耳,非若形质而有拘碍,盖    
  愈高则愈清,愈清则愈寒,为神灵之所居,三光之所悬。故其诗云:“上覆白玉    
  盂,下盛白玉盘。”上下俱有云气耳。所以青城、天台、大洪诸山,多出光怪。    
  子由《古史商纪》有曰:“自夏殷以来,天子杂称帝,至夏去帝号,称王,    
  与殷周为三王。”按《礼记》:“措之庙,立之主曰帝。”则自商以前,生曰王,   
  立之主曰帝,非是生称帝也。如李唐生曰帝,措之庙曰宗,后人追记前事亦曰某    
  宗,非生称宗也。《虞书》称尧曰:“惟帝其难之。”亦此类。           
  魏晋以前,不为生日。南北朝江南风俗,儿生一期,随男女以纸笔针缕置前,   
  观其所取,号为试儿。每至此日,饮酒宴乐,后人因为生日,梁孝元帝于其诞辰,   
  常设斋讲;唐太宗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伤感,奈何以劬劳    
  之日,更为宴乐乎?”明皇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自五季始立为定    
  制。臣下化之,多为歌词以颂赞之。厥后又有献遗,故不得不置酒以复之。因人    
  有言,遂降旨以禁之,著为令。以梁唐三帝犹如此,今人宁不思念我生之初,父    
  则忧愁,母则痛楚,具庆偏侍,犹曰娱亲,永感之时,焉得不动心乎!颜鲁子侍    
  郎尝以此镂板,劝人于是日斋讲,或习俗之久,亲戚馈惠有不得辞,会于它日可    
  也。                                     
  宣政间,蔡太师;绍兴间,秦太师。盛矣。自秦薨。〔此条下有脱误〕      
  九宫推移之法,《乾坤凿度》云:“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于十    
  五。”注云:“太乙,北辰之名也;居其所曰大帝,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太一。    
  或曰天一出入所由消息,紫微宫之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    
  一、太一主承神,犹侍卫也。”四正四维者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    
  出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每卒即复;太一下八卦之宫,周四方乃还于中央;   
  中央者地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太一,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    
  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行九宫,从坎宫始,故曰一;坎中男,从中始,亦言通也。   
  自此而徙于坤宫,坤,母也。自此而徙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徙于巽宫,   
  巽为长女,所行半矣。还息于中央宫,既又自此而徙于乾宫,乾,父也。又自此    
  而徙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而徙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而徙于离宫,   
  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天一之星而反紫微宫,行始坎宫,终离宫,   
  数因太一行之次为名耳。出从中男,入从中女,亦因阴阳男女之偶为终始之徙。    
  自坎宫必先之于坤者,母与子养之;其先动者次之震,又次之巽,巽从异姓而来,   
  此其所以敬为主者。自巽中而复之,乾者,父也,子子教之而已,于事逸也。次    
  之兑,又次之艮,父或老顺其心所爱,大小之行有法,此皆合十五言,有法也。    
  于唐天宝中,术士苏嘉庆始基九宫坛于城东,其坛一成高三尺,四阶上依位置九    
  小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太一,中央曰天符,正北    
  曰天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至国朝太平兴国中,司天言太    
  一式有五福、大游、小游、四神、天一、地一、真符、君綦、臣綦、民綦,凡十    
  神,皆天之贵神;而五福所居,无兵疲。凡行五宫,四十五年一易,则又与汉唐    
  不同。据《凿度》,太一只一神,即北辰之名,游行九宫;今则衍而为十,虽皆    
  出于方士之书,然屈原《离骚》已有东皇太一,疑出于周末云。           
  《韩延寿传》“明府”注一“郡骑吏称太守为明府,齐梁人亦如之。”唐人    
  则以明府称县令,杜子美诗《从韦二明府续处觅锦竹诗》云:“华轩蔼蔼它年到,   
  锦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题终明府水楼》云     
  “看君宜著王乔履”是也。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诗寄太原学士》:“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颔下藏珠当猛取,   
  身中有道更求谁?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一半青山无买处,与君携    
  手话希夷。”元?七年九月九日钟离权书。颍川庄绰跋云:“昔维扬有何仙姑者,   
  世以为谪仙,能与其灵接;一日钟离过之,使治黄素,乃书此诗。”吕公亦跋其    
  后,令俟王学士至而授之,后数日,王古敏仲自贰卿出守会稽,至维扬,访姑,    
  即以与之,王秘不以示人。宣和丙午,其子诚为西京留司御史,绰有中外之好,    
  得其临本。后王氏家残于兵。                          
  《史记·高纪》云:“高祖尝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班固删去一观字,    
  失多少意思。                                 
  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    
  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后临轩    
  唱名,兹制遂废。吴郡于太平兴国中,钱氏纳土,士始试于京师焉。端拱元年,    
  郡人龚识初登科,其榜帖至今藏于龚元孙明之子昱处,乡人入之石。         
  《诗》“齿如瓠犀”,又曰“八月断壶”,《鲁语》曰:“吾岂匏瓜也哉!”   
  今人不知别,或呼为壶卢,或呼为瓢,或呼为匾蒲。按《古今注》:“匏,瓠也,   
  壶卢,瓢之无柄者,瓢有柄者曰悬瓠,可为笙,曲沃者良。至秋乃可用,漆其里。”  
  上古土尊瓦瓿。《诗》曰:“酌之用匏”,《礼》:“陶瓠祀天”,《周礼》:    
  “朝践用两壶尊。”则知古以壶为酒器。周用铜谓之壶尊,亚于尊彝,有方圆之    
  别;周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阔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于    
  用。挈壶氏掌挈壶,然致挈者,非有环梁不可;益知长者为瓠,在夏中则可食,    
  至秋坚实,乃为器。《诗名物解》云:“瓢与瓠一物,甘者名瓢,苦者名瓠,瓠    
  以器言也。瓢亦名壶,齐鲁间,长者为瓢,团者为胡卢。”今人又有匾蒲之名,    
  匾蒲即壶之反切也。形长嫩而可食为瓠,经霜而坚则谓之瓢,圆或匾为胡卢,其    
  间盖有苦者,初不以此别也。匏又八音之一云。                  
  永嘉人呼柑之大而可留过岁者曰海红,按《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    
  谓之壶甘。”                                 
  周以夏四月为正月,于时卦属乾,正阳用事故也。《诗》:“正月繁霜”,    
  作政音呼。秦始皇以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因名正,自后作征音呼。秦以    
  十月为岁首,夏则建寅之月,当为四月,从此遂以建寅月为正月;自后不改。至    
  本朝以与仁宗御名同音,当时欲改正月作端月,或曰一月;有以政音为言者,正    
  遂作政音,如蒸饼则改曰炊饼,凡平声呼者悉改焉。今人作征音呼非是,奏对尤    
  不可。                                    
  军额有御龙骨朵子直,《宋景文公笔记》云:“关中谓大腹为孤都,语讹为    
  骨朵。”非也,盖挝字古作{艹朵},尝饰以骨,故曰骨{艹朵}。后世吏文略去草    
  而只书朵,又某朵音相近,讹而不返,今人尚有挝剑之称,从可知矣。        
  新莽大黄布刀文,谱家皆云“布刀”,细观篆文,其中一点重,即千字也。    
  此币有布形,无刀形,谓之刀,误也,况刀与布二物,不可得兼,曰千者,当千    
  用之。                                    
  古印文有汉叟邑长。《说文》叟作{灾又}。《书·牧誓注》云:“西蜀叟。”   
  孔颖达曰:“叟者,蜀夷别名。”东汉兴平元年,马腾等谋诛李催,益州牧刘焉    
  遣叟兵五千助之。叟邑,汉蜀夷地名。                      
  古印文多云臣某者,说者谓秦汉已前,与人往复皆自称臣,不必君前。东汉    
  而下,史传中方无泛称臣者;其间又有臣某言事,臣某言疏,此则撤于君前无疑。   
  汉印皆方寸,今观之差殊不等,岂人自为度,不必较以官尺耶?           
  历家用算,多寡不同,要皆本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一度为一    
  日,至于三百六十五日,则有奇数四分之一,以一日为百刻,一岁之中,当有奇    
  刻二十五,故必计之以算世历。不知天道有复,而即此算数,至于不可胜计,故    
  繁而多失。若今推一岁奇二十五刻,至于四岁已合成一日,自可断而复起。且一    
  岁积刻之算,二万六千五百二十五,四岁而有十四万六千一百,历算莫多于此,    
  而用算亦止于此,故简而无差。且日行天度,初岁起于子中,次岁起于午中,第    
  四岁起于酉中,至于第五岁复起于子中,乃所谓天道有复,起于子中者,至中而    
  复者也。此历法之本,简易如此,而世历不知,故自太初以来,未有不差之历。    
  后魏孝庄时用钱稍薄,高道穆曰:“论今据古,宜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    
  纪其始。”古钱中文有太平五铢,太平百钱,孙亮时,亦有太平号,钱文所载则    
  魏号也。                                   
  《瘗鹤铭》在今镇江府大江中焦山后岩下,冬月水落,布席仰卧,乃可摹印。   
  绍兴中,访旧本,有使者过,命工凿取之;石顽重,不可取,只得十许字。又以    
  重不能携,但携一两字去,弃其余,今通判东厅者是也。              
  范文正在陕西,言边面阔远,屯垒虽多而人少,或为虏冲突,自边至长安,    
  无以为固。欲收兵于近里州郡,据要害为三四大屯。当时虽不得行,绍兴置松江    
  诸垒,得其本意。                               
  僧楚祥有道行,明州人也。仁宗尝召对,留京师相国寺,后乞南归,江阴人    
  造寺以居之。临辞时,仁宗赐御书十余轴,每轴两字。黄罗上飞白字大盈尺,旁    
  书云:“赐江阴军华藏寺楚祥长老。”又赐佛牙一,贝叶一,今并存。御书有为    
  前住持人窃取之者,惜哉!寺后赐名寿圣,于乾道初,改名广福,在乾明寺之旁,   
  乾明已废;予尝言之于郡守向侯(子丰),向闻之朝,并为乾明广福院,今悉徙    
  从乾明基矣。有泛海观音像。                          
  舒州皖公山洞,留题者甚众,沈枢密(复)曩尝游,见洞上莓苔剥落处,露    
  一字,日下火,知非今人名,试命抉剔之,乃唐李翱题,字甚劲健。予尝亲到,    
  名公题刻已遍,山水殊胜。                           
  岳州华容县玉真观有谢仙大字,常州宜兴县善拳寺佛殿柱上有侯米谢字,湖    
  州项王庙觉海寺亦有侯米等字,皆倒书。《六一集·跋龙书》云:“恐是簿筏中    
  记号。”                                   
  建宁府松溪县瑞应场去郡二百四十余里,在深山中。绍兴间,乡民识其有银    
  脉,取之得其利。隆兴初,巡辖马递铺朱姓者言于府,府俾措置,大有所得。事    
  不可掩,闻于朝,赐名瑞应场,置监官。朱死于场中,一子与人斗,亦死于场中,   
  祀为神,号七宝大王。初场之左右皆大林木,不二十年,去场四十里皆童山,场    
  之四畔围以大山,虽盛夏亦夹衣,日正中方见日光。乾道中,人入穴凿山,忽山    
  合夹死五十余人,血自石缝中流出。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    
  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数丈,烛火自照,所取银矿皆碎石,用臼捣碎,再上    
  磨,以绢罗细,然后以水淘,黄者即石,弃去;黑者乃银,用面糊团入铅,以火    
  煅为大片,即入官库,俟三两日再煎成碎银,每五十三两为一包,与坑户三七分    
  之,官收三分,坑户得七分,铅从官卖,又纳税钱,不啻半取矣。它日又炼,每    
  五十两为一锭,三两作火耗。坑户为油烛所熏,不类人形;大抵六次过手,坑户    
  谓之过池,曰过水池、铅池、灰池之类是也。                   
  《南史》,凡朝廷遣大臣督诸军于外,谓之行台。自台出师,谓之台兵。或    
  有自行台被弹者,因仍故号,则自称朝廷为台,如言向台及台遣使之类是也。与    
  汉人言县官无异,甚至目京师之城为台城,梁呼建康为台城,至今言之。       
  宣和书画学之制:学生习篆者,虫鱼古今大小二篆;习隶者习羲、献、欧、    
  虞、颜、柳真行;习草者习章草、张芝;兼习诸家者听。诸书方圆肥瘦适中,锋    
  藏笔劲,气清韵古,老而不俗为上;或方而有圆,或圆而有方,或瘠而不怯,或    
  肥而不浊,若得一体者为中;方而不能圆,肥而不能瘠,仿古人得其笔画而不得    
  其均齐可观者为下。诸画笔意简全,不模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    
  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    
  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其习有六,一曰佛道,二曰人物,三曰山川,四曰鸟    
  兽,五曰竹花,六曰屋木,各以释名。                      
  盐池在中条山之北,处四高中下之地,东西五十里,南北七十里。《公羊传》:  
  “河千里一曲。”唐梁肃谓:“河自昆仑来会,溟涨九里,在盐泉谷。”又唐崔    
  教谓:“盐池之数有九,一在幽朔,二在河东。”所谓河东者,大梁之东也。一    
  在盐州,一在解梁,盖河势屈曲回抱,而中有盐泉,水性至曲而折,盐性至折而    
  聚。《洪范》曰:“润下作咸。”积千里之润,去海既远,是以伏脉地中,聚而    
  作咸,此盐水之所自由也。解州盐池自解县东抵安邑之南,凡五十里,南北广七    
  十里,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解池、安邑。其雇于官而种盐者曰揽户,治畦其旁,   
  盛夏引水灌畦而种之,得东南风,一息而成,取而暴之,已而乃入之庵中,其外    
  作重堰,逻卒百人,曰护宝都,以防盗者。《图经》引《穆天子传》有“安邑观    
  盐”之语;《春秋传》鲁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曰:“必居郇瑕之地,   
  沃饶而近盐。”即此地也。淮浙煎盐,布灰于地,引海水灌之,遇东南风,一宿    
  盐上聚灰,暴干,凿地以水淋灰,谓之盐卤。投干莲实以试之,随投即泛,则卤    
  有力,盐佳。值雨多即卤稀,不可用。取卤水入盆,煎成盐。牢盆之制不一,有    
  用铁者、以数片铁合成,中叠砖为柱以承之,亦有以竹为盆者。盐户谓之亭户,    
  煎夫穿木履立于盆下,上以大木?欠抄和,盐气酷烈,熏蒸多成疾。         
  补??落迦山,自明州定海县招宝山泛海,东南行两潮至昌国县;自昌国县    
  泛海,到沈家门,过鹿狮山,亦两潮至山下。正南一山曰玩月岩,循山而东曰善    
  财洞,又东曰菩萨泉,又东曰潮音洞,即观音示现之处。又东曰仙人迹,又东曰    
  甘露潭,东即大海。南逾海曰善财醮,南亦大海。自玩月峰之上过一山,中有平    
  地,四山包之,即补??寺。寺后正北曰狮子岩,左曰真歇庵,右曰佛迹石,狮    
  子岩上曰妙应峰,乃最高处。东曰盘ヌ,又东曰白衣峰,又东曰圜通岭,又东曰    
  古寺基,又东曰里党外党,又东曰桑木湾,下曰木?立,东即大海。白衣峰下曰    
  无畏石,又下曰象岩,自妙应峰西曰石观音,下即佛迹,又西曰善财峰,又西曰    
  西方岩,又西曰弥??峰,西即大海。自西登舟,有路曰高丽道头,循东经普门    
  岭,上有塔子峰,旁曰梅岑;自此又东复南入寺;由普门岭自南有路,循玩月岩    
  北至善财洞,及观音岩寺前路;循东到古寺基,过圜通岭,即山之北,亦大海。    
  此山在海中,初高丽使王舜封船至山下,见一龟浮海面,大如山,风大作,舡不    
  能行,忽梦观音,龟没浪静。申奏于朝廷,得旨始建寺,时乃元丰三年也。《华    
  严经》云:“补怛洛迦山,亦云小白花山,今此山皆白丁香花。东南天水混合无    
  边际,自东即入辽东、渤海、日本、毛人、高丽、扶桑诸国。自南即入漳泉福建    
  路云。”观音多现于洞中,或于岩上及山峰,变化不一,甚著灵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止余一堂,四室、两翼。公增置前两庑    
  及门,东庑以藏祭器,西庑以藏家谱,礻方在中门之右,省牲涤器在中门之左,    
  庖厨在东南外门,再重西折而南。大观四年,议礼,执政官以上祭四亲庙,手诏:   
  “古无四世之文,执政官视古诸侯,祭五世不为过。”高祖以上一祖,称五世祖,   
  一堂五室,中室置五世祖,东二昭、西二穆、夫人并?。屋九架、厦两间,饰以    
  黟垩,共七间。每位笾十二、豆十二、簋四、簋四、?鼎一、俎二、壶尊二、壶    
  ?二、爵坫三、祝坫一、烛台三、登二,共用?一副,爵洗一副。神版之制,文    
  潞公用晋荀安昌公祠制作版;采唐周元阳议,祀以元日、寒食、秋分、冬夏至,    
  致斋一日。受诏之四方,酌古诸侯载迁主之义,作车奉神版以行。按大观议礼,    
  神版长尺一寸,博四寸五分,厚五寸八分,大书某祖考某封之神座,每室各有神    
  幄。贮以帛囊,缄以漆函,祭则出于位。行礼用四孟月柔日,今濮秀邸用仲月,    
  谓之仲享。今人有用伊川主制,一本判其半,中书字,复以所判之半入于中,或    
  误入及迎送迁徙而脱落,则为不敬,不若用版为当,则是大观所载神版之制,宜    
  为当世传用也。                                
  艺祖登内南门,指牌上“之”字问近臣,用此字何义,或对是助语词。艺祖    
  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命去之。按《史记》武帝太初元年更印章以五字,   
  张晏注曰:“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为印文,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    
  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字足之,自后习见为常。”门名云“正阳之    
  门”,大类一印,便觉文弱,如尚书省、枢密院、诸路军额,不用“之”字,则    
  知赘矣。                                   
  《史记·武帝纪》:“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寻阳,今之江州,在江南,与彭蠡接,枞阳则又    
  在其东北,属江北,去彭蠡远矣。不应自西而东,复自东而西,南入彭蠡,如此    
  迂也。必是自枞阳出寻阳,过彭蠡,颠倒书此一字,不然,后人传写之误。余尝    
  亲到枞阳,登鲁直达观亭细考之。                        
  五祀见于《周礼》、《礼记》、《仪礼》,杂出于史传多矣。特牲祭法,加    
  司命、泰厉为七祀;《左传家语》,五祀,《月令》以门、行、户、灶、中ニ;    
  《白虎通》、刘昕、范晔、高堂隆以五祀,门、井、户、灶、中ニ。郑氏释《太    
  宗伯》五祀则用《左氏》《家语》说;释《小祀》之五祀,用《月令》说;释     
  《王制》五祀,用祭法;七祀不见于它经,郑氏谓周制,五祀为商制;《仪礼》    
  虽士亦祷五祀,门户,人所资以出入;中ニ,人所资以居;灶,人所资以饮食。    
  两汉晋魏五祀,井预焉。隋用《月令》祭法,李林甫本《月令》祀行而不祀井。    
  五祀切于人者,今人不祀,而广祀天神地祗、人鬼之不当祀者,皆不为怪。      
  唐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如玄龄、如晦、思廉、志宁、世长、褚亮、薛    
  收、颖达、文达、德明、元敬,开元以无量、行冲、韦坚、张说之辈为学士,见    
  《艺文志》,盖唐有两十八学士,画家不辨。                   
  《周礼》以金钅享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大司马之    
  职;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将军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    
  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鼙所以令鼓也,铎所以作众,镯所以行众,铙所以止众,   
  鼙所以和鼓。今之锣,即古之铙,而所谓铎、镯、钅享,不复见,金声紊矣。以    
  意求之,官府夜提铃,即铎以作众;舟车鸣锣,即镯以行众;释氏击小铜铮,即    
  钅享和鼓之余意。                               
  古碑首作垂带屈下,往往额多偏一边,后人亦仿而为之。予好收古碑,盖尝    
  疑此,及出守汉东,而郡斋有五大夫碑,碑首作垂带六,四在碑面,二在碑之左    
  侧,后面却连右侧自上转过为之,正视则碑额甚偏,及摹时,碑面连左侧,背连    
  右侧,方见其正且博,盖是文多石小,故尔四边皆刻字故也。今人不知此,特爱    
  其偏,失古意远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还国,留沛公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汉书》,王陵以兵属汉,项籍取陵母置军    
  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又《南越传》,王太后置酒,汉使者皆    
  东向,太后南向,王北向,相大臣皆西向侍。《史记》,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    
  让者再。注,如淳曰:“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    
  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使如注言,西向逊示不欲东,    
  既已南向,又何逊为?则知《史记》以东向为尊矣。                
  ●卷三                                  
  唐制:诸州有军,故刺史衔带使持节某州渚军事,某州刺史,今之厢军是也。   
  至国朝,分京师三衙之兵屯诸州,秋高更戍,如江阴则戍太平州,福兵则戍广之    
  类。于建炎初,始罢更戍之制,今之禁军是也。百姓则列五军,有前、后、左、    
  右、中军之别,军校有前军、后军、中军、兵马使、左右厢虞候,又有都知兵马    
  使、左右押衙教练使,其目颇繁,择民之豪富者为之。唐建中赦许带宪衔,遇赦    
  加恩,踵为故事,有积阶至司徒、司空、仆射、太保者,甚为乡里之荣。《青琐    
  高议》云:“曹钧梦龙求援,钧如所约,他日复梦致谢曰:‘欲相酬,要何宝?’   
  曹曰:‘惟愿子孙世世不离乡里而荣者。’叟再问何官,曰:‘都押衙。’”后    
  罢民兵,权轻矣。在国初,有士夫被谴而责为衙校者,如海外数州,每阙守,帅    
  司或差衙校摄州郡,宴设、修造则令赔补及出犒赏,遂有破家之患。荆公当国,    
  始罢差法,敛民钱,雇人为之,今之衙前是也。湖州有胡夫人墓志,载其夫履历,   
  细考之,方知为衙前。今台州凡吏人妻必自称夫人,盖亦沿袭也。初遇赦,即带    
  银、酒监,武,银谓银青光禄大夫,酒谓检校国子祭酒,监谓监察御史,武谓武    
  骑尉也。绍兴三十六年六月,衡州人诉其乡人胡厚冒称官户,索出告命,乃其高    
  祖再迁于乾德四年为衡州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武如式,省部契    
  勘云:元丰五年以前,官制未行时,衙校各带宪衔,止是吏职,不合理为官户,    
  始立法云。                                  
  幞头之制,本曰巾,古亦曰折,以三尺皂绢,向后裹发。晋宋曰幕后,周武    
  帝遂裁出四脚,名曰幞头,逐日就头裹之,又名折上巾。唐马周请以罗代绢,二    
  脚系于上前,法武也;二脚垂于后,法文也。两边各为三折,法三才,又加巾子,   
  制度不一。隋大业十年吏部尚书牛宏上疏曰:“裹头者,内宜着巾子,以桐木为    
  内,外黑漆。”唐武德中,尚平头小样者,证圣二年则天临朝,以丝葛为之,以    
  赐百官,呼为武家样。又有高头巾子,亦呼为武家诸王样巾子。景龙四年,内宴    
  赐百官内样巾子,高而后隆,目为英王样巾子。明皇开元十四年,赐臣下内样巾    
  子,圆其头是也。又裴冕尝自制巾子,谓之仆射巾。自唐中叶已后,诸帝改制其    
  垂二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翘矣。臣庶多效之,然亦不妨就枕。陈宏    
  画明皇裹头坦腹仰卧吹玉笛图,又郑谷诗云“玉阶春冷未催班,暂拂尘衣就笏眠”,  
  其便如此。唐末丧乱,自乾符后,宫娥宦官皆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用铜铁为    
  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暇如平时对镜系裹也。僖宗爱之,遂    
  制成而进御。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或    
  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伪盂蜀始以漆纱为之,湖南马    
  希范二角左右长尺余,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至刘汉高祖始仕晋    
  为并州衙校,裹幞头,左右长尺余,横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国初时,脚    
  不甚长,巾子势颇向前,今两脚加长,而巾势反仰向后矣。             
  《金刚经》凡有六译:姚秦鸠摩罗什、元魏菩提流支、陈真谛、隋笈多、唐    
  元装、义净。古今所宗,惟秦译。慧命须菩提六十三字,世传因僧灵幽入冥得之。   
  又云:魏菩提流支文,后人参入之,经中有“即则”二字。高丽大安六年以义天    
  之祖名稷,故易“即”为“则”。寿昌元年刊于大兴王寺,后从沙门德诜则瑜之    
  请,仍还本文,而以则音呼之,此本或传入国中故也。佛书初来,首有《遗教经》   
  四十二章,《楞迦经》译师汉人,故文亦简古。自《楞严经》房氏笔受,有咒一    
  卷,后每经必有咒,乃是尊宿译经毕,留数句不译之文,使不知义理者见之加敬,   
  寓此意耳。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译从华言    
  讫,僧鉴义等删定译经润文,使与之润色,每遇圣节,进新经藏中,有《宋朝新    
  经》是也,王荆公诸人皆尝为之。释氏自汉明帝始通,人竞信之,何耶?盖其法    
  似墨翟,周衰,杨墨之道炽,孔盂力辟之。秦尚刑名,汉文尚黄老,武帝表六经,   
  故不得而滋蔓。民俗实乐其俭素,及其徒东来,加以神怪,民情翕然畏爱之。杨    
  氏为我,即老氏;墨氏兼爱,即释氏,沿民心素,有从风而靡,后之寓祝寿荐严    
  于其间,有大不敬之嫌,牢不可破矣。                      
  国忌行香,起于后魏,及江左齐梁间,每然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    
  香。《遗教经》云:“比丘欲食,先烧香呗讠赞之。安法师行香定坐而讲,所以    
  解秽流芬也,斯乃中夏行香之始。”唐高宗时,薛元超、李义府为太子设斋行香,   
  中宗设无遮斋,诏五品以上行香,不空三藏奏,为神尧而下七圣忌辰设斋行香,    
  至文宗朝,宰臣崔蠡奏:“国忌设斋行香,事无经据。”遂罢之。宣宗再兴释教,   
  诏京城及外道州府国忌行香,并须精洁,以伸追荐之道。朱梁开平三年大明节,    
  百官始行香祝寿。石晋天福中,窦正固奏:“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列坐,    
  有失严敬。”今后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百人,永为定式。至本朝淳化中,   
  虞部员外郎李宗讷请:“国忌,宰臣以下行香,复禁食酒肉,以表精虔。”从之。   
  直省官,旧制,补诸州别驾司马。故事:上佐借绯,当时号为朱衣。自改官    
  制,不复补别驾司马,而仍旧衣绯。军人之衣绯紫,亦是别其军号,今厢禁军皆    
  衣紫,惟浙漕司兵士独衣绯衲,颇存往制。                    
  诞圣节始于唐明皇,号曰千秋节,又改为天长节;肃宗,地平、天成;代宗,   
  天兴;文宗,庆成;武宗,庆阳;宣宗,寿昌;懿宗,延庆;僖宗,应天;昭宗,   
  嘉会;哀帝,乾和;梁祖,大明;末帝,明圣;唐庄宗,万寿;明宗,应圣;末    
  帝,千秋;晋高祖,天和;少帝,启圣;汉高祖,圣寿;隐帝,嘉庆;周太祖,    
  永寿;世宗,天清;恭帝,天寿;遂成故事。                   
  古人书字有误,即墨涂之;今人多不涂,旁注云卜。谚语谓之卜煞,莫晓其    
  义。近于范机宜(华)处见司马温公与其祖议《通鉴》书,有误字,旁注云“     
  [C049]”,然后知乃非字之半耳,后人又省云。                  
  古碑有重字,多作叠画,今人或写又字,不若作叠画为雅驯。秦峄山碑,李    
  斯小篆所题,御史大夫有夫而不著大,但于下作叠画。卫宏说夫大夫也,古一字    
  有两名者,因就注之,孔子作“大夫”及“千人”字如此。夫字从大从一,盖夫    
  中有大字;千字从十从人,千中有人字,古人从简,每遇此二字则作叠画。      
  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帝位之三年也,东行上峄山,立石颂秦德。自泰山至会    
  稽,凡六刻石,《史记》皆载其词,惟不著峄山刻,观其语,皆相类,三句辄一    
  换韵。二世立,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石,旁著大臣从    
  官名,以彰先帝成功盛德。唐封演叙后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历代摹为    
  楷式,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上官求请,人益劳甚,   
  有孙令取旧文勒于他石,人间所传,皆新刻也。其词曰:“‘皇帝立国,维初在    
  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    
  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川远方。登于    
  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    
  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    
  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着经纪。’二    
  世诏,‘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    
  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    
  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廿,如    
  拾切,今人作二十字读,非是。乐石,颜师古谓取泗滨磬石,作此碑石。皆宋莒    
  公所记,而学易先生河间刘斯立复著论,世传泰山篆可读者,惟有二世诏五十许    
  字,始皇刻辞,皆谓已亡。宋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摹,得别刻新石,止有?八    
  字。《集古录》亦云:“江邻几才得此数十字,余尝以大观二年登泰山,宿绝顶,   
  访秦篆,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不等,所谓    
  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摹;其三面残缺,人不措意,余审观之,刮    
  摩垢蚀,渐若可辨。及政和三年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始为完善;盖四    
  面周围悉有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面起,以北东南为次;西面六行,   
  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制曰可’三字复在西南棱上;十二行是始皇    
  辞,十行是二世辞,以《史记》证之,文意具。如‘亲?川远黍勿’《史》作    
  ‘亲巡远方黎民’,‘金石刻’《史》作‘刻石’,‘著作休嗣’作‘世听作圣’,  
  ‘陲’作‘垂’,‘体’作‘礼’,‘昆’作‘后’,皆史家误。北海王寿茂崧    
  刻于石。”宣政间,张氵祟侍郎知袭庆府,特奉诏书修东岳庙碑,尝登山访秦篆,   
  与此说同,子观复备能言之。                          
  蔡邕独断:汉百户小吏称天子曰大家。晋曰天。唐人多曰天家,又云官。今    
  人曰官家,禁中又相语曰官里。官家之义,盖取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唐明    
  皇自称三郎,何耶?                              
  李肇补国史:唐宰相呼曰堂老,两省官曰阁老,丞郎曰曹长,郎中、员外、    
  侍郎、补遗曰院长,御史相呼曰端公。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阁长,京都缉事人曰    
  院长。亲事官呼上名曰端公。古今之殊如此。                   
  百里之长,周曰县正,春秋时,鲁卫谓之宰,楚谓之公尹,晋谓之大夫,秦    
  谓之令。汉因之,大曰令,次日长。至唐不改,唐末始有知县之称。练湖碑,南    
  唐时立,云:“知丹阳县镇县公事”,盖镇则有兵,如知州云知某州军州事也。    
  本朝以知县为高,令为次,或兼兵马都监,亦知县镇之义。             
  绍兴末,宿直中官以小竹编联笼,以衣画风云鹭丝作枕屏,一时无名,号曰    
  画丝,好事者大其制,施于酒席以障风,野次便于围坐,人竞为之,或以名不雅,   
  易曰挂恩。又云:出于虏中,目曰话私,言遮蔽可以话私事。顾乾道间,使者尝    
  求其故,则不然矣。且以言为话,南人之方言,非北人语也。按崔豹《古今注》;   
  “罘ぜ,屏也;罘者,复也;ぜ者,思也。臣朝君,至屏外,复思所奏之事于其    
  下。”颜师古注:“罘ぜ,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ぜ然,一    
  曰屏也。”郑《礼记》注:“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    
  为之。”《广雅》云:“复思谓之屏,王莽坏渭陵园门罘ぜ,曰:‘使民无复思    
  汉。’”唐《苏鹗演义》称:“罘ぜ,织丝为之,轻疏浮虚,象罗网交文之状,    
  施宫殿檐户之间也。”又《文宗实录》:“太和中,甘露之祸,群臣奉上出殿北    
  门,裂罘ぜ而去。”又温庭筠《补陈武帝与王僧辩书》云:“罘ぜ书卷,阊阖晨    
  开。”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上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ぜ。”则是汉以    
  屏为罘ぜ,唐以殿间网为罘ぜ。以其字考之,二字皆从网,有网之义。汉屏疑亦    
  有维索以为限制,今云挂丝,第言以丝挂于竹骨之上,若用ぜ字,亦取罘ぜ之义,   
  其实围屏也。《开宝遗事》云:“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    
  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兹其始也(东坡守汝阴,以帷幕为择胜亭,尝作记,   
  亦此义)。                                  
  古者,有国之君,称其妻曰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后世封爵亦此义。若    
  夫封郑国公,而妻却封周国,此近代之制。惟司马温公曾祖政、祖炫、父池皆赠    
  温国公,曾祖妣薛、祖妣皇甫、妣聂皆赠温国夫人。文潞公赠三代为燕、周、魏    
  国公,配各为其国夫人,深得古遗意。又有封两国夫人之制,但表其尊崇,而不    
  知害理。政和间,改郡县君为孺、安、宜、恭、令、硕、淑人。元降指挥并令带    
  夫爵,如某县子令人之类,今亦不系夫爵矣。                   
  《周礼》有五齐三酒。五齐以供祭祀,三酒以酌有事者。今临安岁供祠祭酒    
  一千六百余瓶坛,又供天章阁景灵宫及取赐酒一万四千二百余瓶坛,其酒名则曰    
  “玉练槌珍珠”、“中和堂”、“有美堂”等。“玉槌珍珠”,名既不典,而     
  “中和”“有美”乃守臣便坐,因以名酒,遂以供御及祭祀,失礼甚矣。予尝言    
  之,今祠祭酒,宜酌五齐之名,以供祠祭;三酒之名,以酌有事者;取赐酒则别    
  为一名,庶几名正理顺。                            
  今之太常所用祭器雅乐,悉是绍兴十六年礼器局新造,祭器用博古图,雅乐    
  用大晟府制度,大晟乐用徽宗君指三节为三寸,如崇宁四年所铸景钟是也。绍兴    
  之制,则用前皇?二年制造大乐中黍尺,景钟高九尺,垂则为钟,仰则为鼎,鼎    
  之大,中容九斛,中声所极,退藏则八斛有一焉。时铸匠郑真以谓高九尺,约度    
  金分厚薄,取应声律,退藏可容二十斛数,即不应八斛有一;缘九尺之高,则金    
  分太薄,难以取应声律,故止令高九尺,厚薄样则随宜钅写造。           
  《礼运》云:“修其祝嘏。”祝,谓以主人之词飨神;嘏,谓以尸之词致酒    
  而嘏主人,故曰:“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案特牲少牢礼,祝称孝孙某用荐岁    
  事于皇祖伯某,是祝为主人飨神之词,即今祝文是也。《小雅》云:“锡尔纯嘏,   
  子孙其湛。”是嘏致福于主人之词也。汉祠宗庙有嘏词,《蔡邕集》载:“高皇    
  帝使工视承,致多福无疆于尔嗣曾孙皇帝,使尔受禄于天,宜此旧都,万国和同,   
  兆民康义,眉寿延年,子子孙孙,永守民庶,勿替引之。”今祠官有祝文而无嘏    
  词,不知自何代省去。                             
  政和五年,命工部侍郎孟揆鸠工,内官梁师成董役,筑土山于景龙门之侧,    
  以象余杭之凤凰山,最高一峰九十尺,山周十余里,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石    
  大者高四十尺,赐名“神运昭功”,封“磐固侯”,一名凤凰山,后神降,有     
  “艮岳排空霄”之语,以在都城之艮方,故曰艮岳。南山成,易名曰寿岳,都人    
  且曰万岁山。所谓余杭之凤凰山,即今临安府大内丽正门之正面;按山上有天柱    
  宫及钱王郊坛,尽处即嘉会门。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    
  山止。山分左右翼,大内在山之左腋,后有山包之,第二包即相府,第三包即太    
  庙,第四包即执政府,包尽处为朝天门。端诚殿在山之右腋,后有山包之,第二    
  包即郊坛,第三包即易安斋,第四包即马院;东南皆大江,西为西湖,北临平湖,   
  地险且壮,实为一都会,其兆先见于东都为山之时(为山见《国史补》)。      
  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幕之心,不能    
  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    
  殿也,谓之入阁。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百官候    
  朝于衙者,因随入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尊;阁,宴见也,其事    
  杀。自乾符以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   
  而朔望入阁有仗,其后习熟,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阁。此欧文    
  忠公折简问刘贡父者也。按《通典》,隋文帝欲斩大理吏来旷,少卿赵绰固争,    
  帝乃拂衣入阁,绰又矫言欲理他事,帝命引入阁。绰曰:“臣本无他事,而谬言    
  求入,死罪也。”会献皇后在坐,命赐绰酒,则隋时已有入阁之语。正观元年制:   
  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则正观又有入阁    
  之语矣,不待开元朔望改御紫宸,云入阁也。玄宗优人服绯,求赐鱼,玄宗云:    
  “鱼袋者,五品以上入阁,则合符,汝则不可。”参诸众说,则阁者,殿后之便    
  室无疑矣。本朝殿后皆有主廊,廊后有小室三楹,室之左右,各有廊通东西正廊,   
  每乘舆自内出,先坐此室,俟报班齐,然后御殿。今临安殿后亦然,故隋后得至    
  此,而太宗又恐闲燕处多肆,故许谏官入,随失即谏。玄宗云:“非合符不得入    
  也。”室之左右小廊通处,即阁门;自前殿唤仗入后殿,必自东西阁门过,所谓    
  入阁,过此门耳,非谓后殿可名阁也。内中目中宫之居为殿,余为阁,贵妃阁、    
  婉仪阁是也。小室亦曰阁子。谓殿为阁,近世之语。                
  梁武帝崇奉释氏,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唐太平公主于京西撅地,赎水族    
  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见《刘饣束传记》。乾元二年三月,左骁卫郎将史    
  元琮、中使庭玉奉宣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讫于升州秦    
  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见颜鲁公《湖州放生池记》。天下置放生池始于此。     
  释氏写经一行,以十七字为准,故国朝试童行诵经,计其纸数,以十七字为    
  行,二十五行为一纸。                             
  柳子厚《游山诸记》,法《穆天子传》;欧阳文忠公《醉翁亭记》,体公羊    
  ?梁解《春秋》;张忠定《谏用兵疏》,效韩退之《佛骨表》;黄鲁直跋奚文,    
  学汉王子渊《便了券》;唐人《大槐国传》,依《列子·汤问》。此所谓夺胎换    
  骨法。                                    
  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   
  按《墨谱》:“周宣帝令外妇人以墨画眉,禁中方得施粉黛。”则知墨填眉,始    
  于后周。                                   
  古人称父曰大人,又曰家父,捐馆则曰皇考。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捐馆曰先子,以“儿”、“子”呼父习以为常,不怪也。羌人呼父为爹,渐及中    
  国。《法帖》:陈隋诸帝与诸王书,自称耶耶。韩退之《祭女孥文》,自称曰阿    
  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按《诗》:“来朝走马,率西水    
  浒。”马,音姆,岂中国之人,因西音而小转耶?先子,《礼》、《经》皆曰先    
  君子,惟《孟子》载曾西之语曰“吾先子”,盖称父之爵耳。            
  今人言元孙之外孙,云第几世孙;《汉·平纪》,立梁孝王元孙之耳孙为王,   
  可谓善造语矣。                                
  《魏世家》,魏王如姬窃兵符,发晋鄙兵,以救赵。诸侯得尚王姬,今云如    
  姬,言宠爱如王姬,即《左传》如夫人之义。                   
  天宝六年杨护榜试《魍魉赋》,何待士之薄哉!                
  释氏法论: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贫穷曰悲田。             
  唐之东都,连虢州,多猛兽,人习射猎而不耕蚕,迁徙无常,俗呼为山棚。    
  今人谓锡宴所结采山为山棚。                          
  今国家有庆事,臣僚上表进马称贺,蔡邕有《上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末    
  云:“仅奉牛一头,酒九钟,稽首再拜,上千万岁寿。”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载世祖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有武帝行过宫,    
  常封闭,帝将生,考以令舍下湿,开宫门后殿居之。建元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    
  生,时赤光满室中,卜者王长卜之,曰:“此吉事,不可言。”《汉书》不载。    
  子者,男子之通称,子张、子夏是也。亦为爵,公、侯、伯、子、男是也。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    
  之类是也。                                  
  唐人尚氏族,推姓显于一郡者,谓之望姓,如清河张、天水赵之类。世人惑    
  于流俗,不究本宗源流,执唐所推望姓,认为己之所自出,谒刺之属显然书之,    
  至于封爵,亦复如是,殊失尊祖敬宗之义。                    
  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    
  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杨子云太元,其卦有作…者,今观《商卦》、《象卣》所刻,器作{??},    
  盖作{??},象天一,象地一,象人,其说已见于商。子云多识先秦古书,《太    
  玄》之学,必有自来。                             
  古皆说屦,《曲礼》:“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毋践    
  屦”“侍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履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盖古人铺筵设    
  席,不脱屦则有尘污之嫌;今释氏作佛事,脱屦即席,颇有古意。又《礼》,尸    
  坐不脱屦。《少仪》,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盖祭不跣,主敬也;    
  燕则有跣,为欢也。屦之有纟句,所以示戒,童子不纟句,未能戒也。丧屦无     
  纟句,去饰也,人臣去国,?屦,以丧礼处之也。今人为皮鞋,不用带线,乃古    
  丧屦。                                    
  《龟策传》有乡呈兆,首仰,足?今,足开,外内自桥,根格,身折,内格    
  上柱下柱,安安,挺诈等语,学者多不晓,予尝询诸灼龟者,云:龟板以中心脉    
  为主,旁分部有上乡、水、火、木、金、土等兆,即所谓乡也。顺乡作卦即呈兆,   
  拗乡作卦即横兆。头昂即首仰,足收即?今,足发即足开,外内桥今云身中费力,   
  根格今云坐脉,身折今云身断,上柱下柱今云里外枝,安安今云安静,挺诈今云    
  有鬼贼。按《周礼》义,体象谓兆之墨纵横其形体,象似金木水火土;凡欲作龟    
  之时,以龟足象四时而灼之,其兆直上向背者为木兆,直下向足者为水兆,邪向    
  背者为火兆,向下者为金兆,横者为土兆,色是兆气也,就兆中视其气色,似雨    
  及止等是也。                                 
  《风俗通》云:《礼传》曰“夏曰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汉曰腊。”   
  宫之奇曰:“虞不腊矣。”则周已有腊名,秦始皇改腊曰嘉平,从夏之旧耳。     
  唐《卢氏杂记》云:“丧乱以来,封书多以空漏子。”盖古人封书皆实封,    
  今人用空漏子套书,盖始于唐。又宣宗于内中置杖,杖内官;今内中有杖,始于    
  宣宗。又代宗于文武殿设道场,佛见光,大官近侍咸睹,文武百僚拜表贺。今呼    
  内官ト长以上为大官,亦始于唐。                        
  今人呼劝酒瓶为酒京,《侯鲭录》云:“陶人为器,有酒经。”晋安人盛酒    
  以瓦壶,小颈、环口、修腹,容一斗;凡馈人牲,兼置酒。书云一经,或二经、    
  五经,它境人游是邦,不达是义,闻送五经,则束带迎于门,盖自晋安人语,相    
  传及今。                                   
  ●卷四                                  
  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训曰重,凡以状达上官,必曰申闻,施于简?,亦    
  曰?子申呈,然皆无重意。解,古隘切,训曰除聚,而词人上于其长曰解,士人    
  获乡荐亦曰得解,皆无除去之义。举世咸用之,与欧阳子言打字同。         
  版行东坡长短句,《贺新郎》词云:“乳燕飞华屋。”尝见其真迹,乃“栖    
  华屋。”《水调歌》词,版行者末云:“但愿人长久。”真迹云:“但得人长久。”  
  以此知前辈文章为后人妄改亦多矣。                       
  宋景文公修《唐书》,稿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    
  尝见所修《韩退之传》,稿末云“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涂之,改云“景星凤    
  凰”,复涂之,仍书“泰山北斗”字。                      
  《刑统》,皆汉唐旧文,法家之五经也。当国初,尝修之,颇存南北朝之法    
  及五代一时旨挥,如“奴婢不得与齐民伍”,有“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之语,    
  及五代“私酒犯者处死”之类,不可为训,皆当删去。               
  《三礼图》出于聂崇义,如爵作雀背承一器;牺象尊,作一器,绘牛象。而    
  不知爵三足,有雀之仿佛,而实不类雀;牺象皆作牛象形,空其背复,以实酒,    
  今郊庙尽用此制,而国子监所画,与方州所用,则从崇义说,不应中外自为差殊。   
  张忠文公叔夜嵇仲,靖康间以南道总管知邓州,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   
  取过军前。既议和,传到讣音云:“靖康丙午闰十一月内提兵次安上门,除签书    
  枢密院,在国子监街东陶氵?园子内住。十二月二十五日京城破,以不推戴异姓,   
  取过军前,丁未年三月二十七日离京北去,道中不食,至白沟,或曰过界河也,    
  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薨在易州孤山寨,五月十六日也。抬三程,遂火化。    
  第六子仲熊,字慈甫,随行祭祀,丁巳年十一月十八日到东京相国寺慧林禅院,    
  后于天寿院前幕士冯真家下,戊午年十月十七日丙时葬于阳翟县旌忠功德坟寺,    
  及录到挽诗四首,追授朝奉大夫,汴京副留守,赐紫金鱼袋。”李俦二首:“声    
  名凛凛动寰区,忠义存心老不渝。奋不顾生惟尽节,虑无遗策悉嘉谟。独提南服    
  三千旅,首冒重围万死涂。时事已更身已逝,惟将阴德付?雏。”“命世文章伯,   
  鸿枢柱石臣。殒身因卫社,嗣德岂无人?丹?西原路,?而车万里春。一门蒙待    
  遇,徒有泪沾巾。”清河张孝纯二首:“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恩威彰辅郡,   
  忠孝卫都城。许国志何壮,为山功莫成。西风故林道,萧瑟感秋声。”“季世遭    
  奇祸,烦冤痛可论。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一朝    
  成万古,斜日下平原。”李俦、张孝纯皆属本朝旧臣,视忠文公自当愧死,何颜    
  面复为此诗?故书之以戒为臣之不忠者。绍兴间赠太傅,谥忠文,录用其子孙。    
  省?云:“尚书省勘会到:张叔夜靖康间勤王,及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所    
  有叔夜初除签书枢密,及罢政,恩数难以引用,别因事故?革,并特令给还。”    
  事具《列传》。从弟克戬守忻州,亦死事,赠延康殿学士,谥忠确,一门死事者    
  二人,盛哉!                                 
  自汉以来,中国财用耗于虏,惟东汉为甚。《段?传》云:“永初诸羌反,    
  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年,用八十余亿。本规三年之费,    
  用五十四亿。后平东羌,费四十四亿。”《袁安封事》云:“汉之故事,供给南    
  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向来议者但怪遗契丹之数    
  多,而不知汉之费尤甚。                            
  汉天子崩,皆葬后?庙毕,新君即位于庙中,始行以日易月之制,故葬日甚    
  速。文帝自崩至葬凡七日,景帝十三日,惟哀帝最久,一百五十日,时王莽专政,   
  葬之迟速不较也。                               
  汉为吏长,子孙居官为姓氏,于夏侯婴可见矣。婴自高祖起沛为太仆,历惠、   
  吕、文三朝不改。                               
  地理家不知起于何时,自黄帝令大挠定甲子,以支干相配而分五行,今地理    
  家则有大五行之说,如壬属水,地理家曰属火之类。参以人之姓,归五音,分三    
  十八将山,以定吉凶。近年又多用郭璞《锦囊》,先看山从何来,得金山或木、    
  水、火山、土山,各以五音生旺轮之;吉方则要山高水来,凶方反是;复以七星    
  配之,谓之天星法。又有用古《青囊》者,只使三垣,以壬亥为紫微垣,丑艮为    
  天市垣,乙卯为天乙,巽巳为六尚书,丙巳为少微垣,丙丁为老人星,辛酉为午    
  太乙,庚酉为天纲柄,水出入俱无妨,惟坤申是地母,不可用,皆非圣人卜其宅    
  兆之意,然世人贪于名利,多惑其说。                      
  古人戴冠,上衣下裳,衣则直领而宽袖,裳则裙。秦汉始用今道士之服,盖    
  张天师汉人,道家祖之。周武帝始易为袍,上领、下衤阑、穿袖、幞头、穿靴,    
  取便武事。五代以来,幞头则长其脚,袍则宽其袖,今之公服是也。或云:古之    
  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亦古逢掖之衣。                    
  司马温公作《通鉴》,两汉用荀悦、袁宏《汉纪》,唐用《旧唐书》,故与    
  《汉书》及《新唐书》语不同。非不欲始于三皇五帝,盖周平王以来,包《春秋》,  
  《经》不可损益,又不欲继“获麟”,贻续《经》之讥,故断自命韩赵魏为诸侯。   
  然《春秋》以后,事杂见于诸家而无统纪。刘恕道原在局中,探公意,自三皇五    
  帝接于《通鉴》为前纪。其言曰:“鲁隐之后,止据左氏《国语》、《史记》、    
  诸子而增损,不及《春秋》,则无预于圣人之经。”其书载三代事颇详,苟得大    
  手笔,稍删其冗,附于《通鉴》,与之并行,上下数千年事,如指诸掌。司马公    
  与之作序,亦此意也。刘续改《前纪》作《外纪》,然非《通鉴》外事,盖不欲    
  先于司马也。                                 
  选人之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