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死亡人数16日升至22069人
地震灾区死亡人数16日升至22069人
2008-05-17 09:38:22 来 源: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5月16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达22069人,其中四川达21577人。甘肃364人,陕西109人,重庆15人,河南2人,云南1人,湖北1人。截至16日14时,因汶川地震受伤168669人,其中四川159006人,甘肃7040人,陕西1899人,重庆637人。
新华网成都5月16日电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成云在16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至16日16时,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省21577人死亡,159006人受伤,14000余人被埋。
新华网成都5月15日电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15日说,至15日16时,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灾区19509人遇难,102103人受伤,12323人被埋。
李成云说,目前,四川灾区共投入数十万人开展救灾,其中包括10多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1235个医疗急救小组,上百支专业救护队,全省机关干部、各界人士、大中专学生及青年志愿者等正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李成云说,四川省财政厅已调拨抢险救灾资金共计6.7亿元发放至各灾区。
往日数据回顾
新华网快讯:截至5月14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达14866人,其中四川达14463人。
新华网快讯:截至13日19时,四川地震灾区死亡12012人,9404人被废墟掩埋,7841人失踪,收治26206人。
新华网快讯: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13日下午说,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人数已超过12000人。
国新办于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下午16:00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路透社: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人还没有被救出,现在已经24小时,一般来说你们觉得有多少天之内还有希望能救出他们或者需要大概怎么样的时间?第二个问题,我们也知道在四川北部或者西部有很多特别大特别长的隧道,你们有没有设备这些隧道被塌了以后或者以后怎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民政局救灾司司长王振耀:非常感谢路透社对这个问题的提问。
你知道现在救灾第一阶段,整个救灾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就是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在地震发生以后,是需要紧迫的来从事实施阶段。第一就是社区内的前半个小时或者前几个小时是关键,最近两天为什么要坚决地组织人员、部队、武警,各种各样的救援队进到灾区呢,就是想协调参加指导整个救援活动。
从目前来看,这次灾害死亡人口已经到了11921,看看现在为什么想打通道路,就是想检查每一个细节,除了县城还有哪些乡镇,哪些村,除了学校之外,有没有一些个别点,现在还有掩埋的人口,所以现在当务之急第一阶段就是救人,救灾主要是救人,现在这个工作是非常紧张地在进行。我们说现在第一项工作就是救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键字: | 1
(2011-01-12 16:12:19)
(2011-01-12 16:06:33)
(2011-01-12 09:11:17)
(2011-01-11 13:44:03)
(2011-01-10 15:59:32)
(2011-01-04 15:34:32)
(2011-01-04 15:30:26)
(2011-01-04 15:17:04)
(2011-01-04 13:50:29)
(2010-12-31 19:47:15)
今日新闻头条
猫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
社区精华
10.06.11
10.06.11
10.06.11
10.06.11
10.06.11
网友关注
Copyright 1997-2008 1000 Oaks Co. All Rights Reserved
千橡互动 版权所有您现在的位置: > > > 正文
历史将铭记--中外记者赴四川地震灾区采访纪实
2008-5-19 10:40:17
5月15日,消防战士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云峰化工厂倒塌的宿舍楼废墟中营救出一名生还者。新华社 姜帆 摄 2008年5月15日下午6时,由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部门组织的中外团一行30多人搭乘CA4104航班,从北京启程前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航班,没有游客,有的是志愿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外国救援专家还有国内外。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但共同奔向灾区的方向。在我们身后,坐着两名解放军海军军官,也将奔赴前线支援抗灾。机上没有喧哗,没有欢笑,和其他乘客都默默地看着手中的报纸,都是抗震救灾的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头版,写着“救人救人,十万火急”的醒目标题。 一名外国看着《中国日报》的通栏报道,喃喃自语,“Great China,Great Chinese people”(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国人民)。晚上8时半,飞机经一路颠簸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播音员用中英文向机上所有为抗灾工作的人们致敬,所有乘务员列队向乘客们告别。 到达酒店后,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明天的采访日程。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何时可以抵达重灾区。他们希望了解,灾难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有多么惨重?救援情况如何?灾民现在的生活怎样?救灾工作面临哪些主要困难?灾后重建如何开展?许多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和镜头,向世界深入报道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抗震救灾所作的艰苦努力。 5月17日,一名外国(前右)在北川中学废墟上进行现场报道。 新华社 徐壮志 摄 5月16日清晨,先期抵达成都的20多名境外加入了采访的队伍,使得全团人数达到了39家媒体61名,其中外国媒体20家34人。上午9点,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情况介绍会,就受灾情况、救援工作、卫生防疫等问题向境内外媒体作了通报。当地官员介绍说,就在会前,四川省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2万多人,10万多人受伤,且伤亡数字仍在继续上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工作正继续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中国政府紧急出动13万余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前往地震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各救援部队、当地干部群众和专业救援队伍已从废墟中抢救出 33000多人,转移安置灾区群众5万余人。四川人民感谢全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社会为救灾工作提供的宝贵支持。 介绍会后,们乘车前往德阳市,这是四川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之一,遇难人数已逾一万。距重灾区绵竹县汉旺镇还有15公里,坍塌的房屋已随处可见。沿途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挂着抗震救灾的标语,卡车、轿车、面包车、越野车… #8230;,各式各样的车辆都在向着灾区行进。车厢里、车顶上,满载着大包小包的矿泉水、饼干、方便面。从车牌可以看出,这些车辆来自祖国各地。在一个加油站,们遇到了两名从唐山赶来参加救灾的中年男子,“抗震救灾、血脉相连”的横幅悬挂在车身两侧。他们在听到地震消息后的第二天就自发购买了一批救援物资,日夜兼程两天两夜赶到德阳。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们摆摆手说这算不了什么,“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是全国人民支援了咱们。现在四川人民有困难,作为唐山人,我们想尽一份心意。” 的第一个采访地点是德阳市救援物资配送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帐篷、衣物、饮水、食品都首先在这个地方集中,然后被统一调配到德阳境内的各个受灾地区。在这里,救援物资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解放军战士、武警公安和当地工人农民一道将物资装运到车辆上,迅速发往急需救援的地区。在这里,们关心救援物资够不够、运送车辆是否及时等问题。工作人员一边继续着装载工作、一边回答着的问题:目前最缺乏的是衣物、帐篷,运送车辆基本能保障在第一时间的物资补给,偏远山区仍急需食品、药品。在配送基地的另一侧,整齐搭建着20多个帐篷,这是解放军某医疗分队的救助营地,一有伤员被运到这里,医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治疗,精心护理。 半小时后,们又赶到了汉旺镇上的东方汽轮机厂。这是中国仅有的三个能生产电站设备的大型工业基地,有7000多名职工。地震时,该厂厂房不幸倒塌,4000多名职工被掩埋。灾难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幸存人员也全力组织自救。抵达时,营救工作已经开展了70多个小时,大量救援人员与多台大型机械设备仍在昼夜奋战。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已有百分之八九十的职工脱离了危险,他们将继续全力搜救幸存者。目前,罹难者的遗体已被妥善处置,重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而一些伤势较轻的职工则和附近的受灾居民一起,住进厂房外围空地上大量搭起的帐篷里。在厂区,们遇到了一位70来岁瘦弱的老奶奶,她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厂区,等待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她指着倒塌的车棚下的一辆自行车说,她的儿子每天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上班,她盼着儿子回家。老奶奶安静地诉说,眼里始终含着泪水。在场的人们握着她的手,不断安慰这位年迈的母亲。不管孩子在哪里,母亲的心永远和他在一起。 地震后,整个汉旺镇的房屋大批倒塌,全镇满目疮痍。距离汽轮机厂不远处的一条街道无一处完好的房屋。两座六层楼的楼房在地震中倾斜、坍塌。一名女子双亲的遗体刚刚被救援队挖掘出来,她一次次挣脱了救援人员的怀抱,痛哭着扑到父母身边,想要再见最后一面。面对这生离死别,几名女紧捂着脸,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一名摄影几次想举起手中的相机,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在现场救援的是一队来自河南中原油田的救援队员,他们已经冒着生命危险在这片废墟中搜寻了数十个小时,救出了多名幸存者。一家阿拉伯电视台的现场采访一名救援队员,是否考虑过放弃。这名小伙子坚定地表示,我们都是中国人,抢救同胞义不容辞,我们绝不放弃 在完成一次任务后,队长刚命令队员们在原地短暂休息,两分钟后,他就接到了新的任务。 #8220;都有,起立!”他下达口令,“刚刚接到上级指示,在距此两公里的一片坍塌楼房中发现有生命迹象,命令大家立即前往救援。在现场时,如果发现有幸存者,立即向我汇报!如果发现有民众遗体,也立即向我汇报,进行妥善处置!”他语速急促,铿锵有力,“还有,在处置遇难者遗体时,要像对待生者一样,保持对死者的尊重。听明白没有?” #8220;是!”7名队员整齐划一、同样有力地回答道。 四名中外电视目睹这一幕,也跟随救援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需要穿越数百米街道,两边是随时可能因余震再次倒塌的残破楼房。救援队暂未发现幸存者,却仍冒险以接力的方式从一条河沟中将一具死者遗体抢运上几米高的斜坡。他们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保持了对死者的尊重。的镜头完整地记录下全过程,一名中国在做现场报道时数度哽咽,一名外国也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打动。 结束了此处的采访,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重灾区什邡市蓥华镇。在车上,志愿者给们发了几块面包作午餐。路过东岳村村民居委会时,们短暂停留。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妈,提着自家的开水壶,颤颤巍巍地走到路边,一辆车一辆车地询问有没有人需要开水,免费倒给每个需要的人。大妈说,烧的水是她自己准备的矿泉水,路过这儿的人都是前往灾区救援的人,她知道有人会需要开水,所以一直提着水壶在这里等候。“我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来这儿救援,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大妈的川音浓重,可她的每一句话语又是如此清晰。 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们抵达了蓥华镇。镇上狭窄的山路使得的车辆只能和对面的车辆交替行进。路边整齐停放着数十辆运载解放军战士和救援人员的大轿车。还有许多志愿者也驾车赶到这里。交警在指挥着交通,救援车辆络绎不绝却井然有序。一队队解放军战士从我们身边跑步而过,面色凝重却士气高昂。一些战士在和当地老百姓一道烧火做饭。一眼望去,成片的村落被夷为平地,只有远处的山脉依然矗立。一些村民在部队的帮助下在临近的空地上搭起了简易帐篷,政府为他们送来衣物、食品、饮水,尽管条件简陋,但毕竟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 一位村民蹲坐在自家瓦砾上独自守望着自己的家园,们将他团团围住。在他身旁,几只家禽悠闲地踱着步,似乎全然不知道这场灾难的发生。 #8220;我现在不怕!”因为有些外国听不太懂他的方言,村民稍稍加大了点嗓音,“房子可以以后慢慢再盖,现在人没事,有吃的有穿的,就可以!” 他所在村落的居民比较幸运,由于地震发生时大部分人正在镇外参加一场婚礼,所以躲过了这场劫难。 #8220;政府的救援人员地震后5个小时就来了” 他说,“2100人的村子,在这次大规模的震灾中,死亡300余人,大多数人幸存,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另一位村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他在震后立刻赶往9岁小儿子所在的学校,赤手从倒塌的校舍挖出几名学生。当随后到达的救援人员找到他儿子的时候,孩子却已经不会再叫一声爸爸了。另一个15岁在镇上读初中的儿子,也陪伴着弟弟而去。当亲生骨肉分离,他却成了幸存孩子们的父亲。九泉之下,兄弟俩是否梦见了父亲温暖的手?是否感到了父亲的心痛? 在现场,们见到了一支正在救灾的空降兵部队。光荣的战旗在迎风飘扬,战士的钢盔上,写着空降兵这个英雄的名字。他们在数十小时全力搜救被压埋人员后,又再一次集结,连夜为灾民搭建账篷。站立在一旁的通信兵,步话机的天线直指天空,生命的电波永不消逝。 大多数境外都是第一次来地震灾区采访,在离开蓥华镇的路上,几乎没有说话。当一名中方工作人员问及一名德国有何感受时,他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Not so great(不太好)”。另一名插话对工作人员说,“But I think your government did a great job(但我认为你们的政府是好样的)”。 抵达什邡市一个灾民安置点时,已是晚上8点半,这也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这里原本是什邡市的一个大型休闲广场,如今已搭建起大片的帐篷,改建成灾民安置中心,收留了2600余名灾民。这样的安置中心,全市共有29个。 救援物资被整齐的摆放在广场外侧,正在有序发送。医护人员设置了简易卫生站,随时准备治病救人。防疫人员定期喷洒药剂,防止疫情发生。公安武警日夜巡逻,守护灾民安全。保险公司和电信公司等在现场提供24小时服务。几十名年轻的志愿者,正在集合接受任务,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安置中心的负责人是当地街道办事处的主任,他告诉,迄今安置中心各方面情况良好,临时安置的灾民将会尽快妥善转移到周边安全地区。 广场的广播中播报着救援工作进展的最新情况,广场一角摆放着一台42寸彩电,不少年轻人聚在那里,观看最新的抗震救灾电视直播。大部分受灾群众席坐在广场的草坪上,安静地聊着天。他们的脸上写着疲惫,也有着劫后余生的欣慰,更有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许多灾民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政府和各方支持的感谢,相信日子终将一天天好起来。一位大妈背着自己的小孙子告诉一位法国的女,小孙子差4天就满一岁了。小家伙趴在奶奶的背上,好奇地看着来自异国他乡的。女想逗逗他,他却立刻害羞地把脸转向了另外一边。衷心祝福这位即将迎来一岁生日的孩子,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 当们回到成都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一路上,们抓紧时间撰写报道,与总部***连线介绍所见所闻,传送电视画面和图片。这场灾难远未过去,但通过这次采访,外国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伟大精神,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勇气、力量和信心。许多表示,他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渡过这个难关,国际社会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灾难面前的表现令人钦佩和感动”,“祝愿四川人民早日从灾难的痛苦中走出来,早日重建家园”,“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是的,历史将铭记,中国人民遭受的巨大灾难和伤痛;历史将铭记,在灾难面前全民族坚忍不屈的英勇抗争;历史将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而奉献牺牲的人们。抗震救灾的任务还很艰巨,但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国将继续向前行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2011-3-21 15:11:00)
· (2011-3-21 10:55:00)
· (2011-3-18 9:16:00)
· (2011-3-18 8:47:00)
· (2011-3-17 16:08:00)
· (2011-3-17 9:29:00)
文章搜索
娱乐排行
贴图排行
校园排行
·
栏目导航
课程用书
特色栏目
交流互动
128种考试
考生相关频道
实用工具
实用工具
版权声明:
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
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62109366 传 真:010-62192699来自地震灾区的重生报告震后第一个春天
2009-3-24 9:25:44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母心舒张惠青兴海摄影雷远东
编者按
这是一道割破城市命脉的巨大伤口。北川、汉旺、青川,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深受重创。我们与死神争夺生命,我们不断与亲人诀别,我们与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挥手说再见。那是一段最坏的时光,我们的眼泪,从来没有干过……这是一场凝聚全中国力量与热血的救援。从中央到地方,从百姓到官员,每一个人都倾其所能,“重建美好家园”、“还你们一个新北川”,这既是对灾区人民的庄重承诺,也是对所有中国人的巨大鞭策。那是一段最好的时光,我们的热血,一直没有冷却过……
这是地震后第一个春天。震后10个月,老树长新芽,废墟开鲜花。寻找灾区的记忆,触摸灾区的伤口,震后迎来首个春天的老乡,你们还好吗?这是一段孕育希望充满想象的时光,我们的关心,从没有停止过……
一种思念
北川是一座伤城。在明媚的春光下,地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泥石流填埋过的北川县城,都表明:这是一片被5·12地震蹂躏践踏过的土地。迎春花开的季节,北川中学的玉兰竞吐芬芳,可惜在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校园里,琅琅书声消失殆尽,学生们活泼的笑脸再无踪影。地震中幸存的当地人,一边售卖纪念影碟和地震照片,一边讲述着地震前后北川的故事。
望乡台上的守望者
刘斌,38岁,任家坪人,地震中股骨骨折,震前蹬三轮,现在靠卖纪念品维持生活。
循着正在扩建的安北大道北行,一路上前往北川的车子络绎不绝。地震之后,尤其是入春以后,每天踏足北川这块土地的人数以万计,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地游客。曾经安宁的北川,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在县城入口的任家坪,挂着川B、川A、川F各地牌照的汽车排起了两公里的长龙,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步行进入地震管制区域。
北川中学曾经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每到春天,校园里鲜花似锦。地震,几乎完全毁掉了原先的景观,但位于学校老办公楼前的那株白玉兰,却照旧在一片废墟中招摇地盛开。在北川中学一处制高点上,一个从宜宾开车来的男人带着自己两岁半的儿子前来。“让娃娃受点教育,要懂得珍惜生活。”父亲很认真地告诉我们。然后,父亲带着儿子庄重地作了三个揖,带着儿子赶往下一站——望乡台。
望乡台位于北川中学前1公里处,地震后成为有名的凭吊之地。进入北川县城的道路被一道铁门把守着,除了持有本地***的邓家、禹里等地的老百姓,外人一律不准进入。思乡的人们纷纷走上望乡台,远眺面目全非的北川县城。这里,毁坏的楼房、垮塌的山体、大片的泥石流,最直观地向人们展示着地震对北川造成的惨重打击。这几天,随着清明将至,前往望乡台的人每天成倍增加,烧纸、上香,成为人们来此必修的功课。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刘斌,他占据了望乡台最高的一块位置卖纪念品。地震前,刘斌是北川的一名三轮车师傅,主要客源是学生。地震时,他幸运地逃过死亡,但股骨骨折,无法再重操旧业。去年10月份,行动不便的刘斌学着其他村民卖起了地震纪念品。但和其他人比起来,刘斌显然不太擅长做生意,一上午下来,他也只卖出了几张照片,收入二三十元。“我也不看重每天卖多卖少,我就是无聊,心里空,每天来看看。”刘斌从2000年开始蹬三轮车,好多学生他从小学拉到中学,但地震之后,那些熟悉的面孔消失殆尽。而刘斌的大女儿在北川中学读高中,也死于地震。刘斌的大腿里,现在还放着一块钢板。“打算10月份把钢板取了,看能不能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刘斌说,他不是做生意的料,也不好意思告诉买东西的外地人自己是地震伤员来博取同情。“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北川,山清水秀的,冬暖夏凉。不晓得哪里还找得到这么好的地方?”望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刘斌的目光有些空洞,他幽幽地说:“如果一切能起死回生该多好,我还是想蹬三轮,主要还是拉学生,把他们从小学拉到中学……”
羌族文化的传承人
母广元,69岁,曲山镇人,灾区第一位自杀干部董玉飞的岳父,现为羌族文化传承人之一。
擂鼓镇是距离北川最近的一个乡镇,是北川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北川县城幸存下来的人以及擂鼓镇和附近山上的老乡都被安置在这里的板房小区里。与北川中学、望乡台肃穆的气氛完全不同,擂鼓镇随时都响彻着羌歌,不少板房外面还挂着羌红,人们见面也笑嘻嘻的,这里火锅、中餐、理发店、卡拉OK厅等城市化的东西也一应俱全。
见到母广元时,他刚刚结束了对羌绣培训班的讲课,他在擂鼓镇的广场上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黑色毡帽、蓝色羌服、羊皮褂、绣花鞋,尽管这种装束在擂鼓镇已经司空见惯,但他与别人不同的一点在于,他左耳戴着一只很大的雕花银耳环,分外打眼,更显出这位羌族汉子的粗犷豪迈。
地震之前,母广元作为一个对羌族文化很有研究的地方名人,被位于小寨子沟的五龙寨羌族旅游景点聘为“顾问”。于是他索性举家搬迁进了离县城80多公里的“小寨子沟”景区,顶着一头苍苍白发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春,每日穿羌族服装,喝咂酒,跳锅庄,这让他和老伴幸运地避过了那场毁灭北川的地震。尽管如此,他也因为大地震而失去了四位亲人,全家原来居住的水电局职工楼,也化为废墟。
让母广元最为痛心的,是他因地震死去的第四位亲人——女婿董玉飞。去年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用一根短短的白布带,吊死在他租住的农舍内。董玉飞是第一个被公开报道的地震幸存者中的自杀者,也是北川震后自杀的第一位官员。母广元的女儿母曌,先后经历了丧子丧夫的双重打击,现在依然孤身一人。尽管来关心她的人很多,但母曌现在都还没有处新的男朋友。“我们当老的,想管也管不了。”母广元很不愿向别人提及这段伤心往事,他更愿意向别人讲述羌族这个民族的古往今来。每每讲到与羌族有关的事情,母广元便显得激情飞扬,话也多了很多。
擂鼓镇每天晚上都有一两百人自发到广场上跳锅庄,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跳了5个多月,风雨无阻,蔚然成风。老百姓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人们也开始习惯了穿羌族的衣服。
现在,母广元作为北川羌族文化的传承人之一,承担了羌绣培训班的授课任务,主要给绣女们讲授羌族的历史、文化、礼仪等。每逢大型活动或者接待重要来宾,都少不了母广元的身影。去年12月14日,世行行长佐利克来到北川,母广元代表北川人民,给佐利克穿上了羌族的羊皮袄。除夕夜,好几家电视媒体都希望转播母广元家吃年夜饭的过程,他于是贴春联,给亲人烧纸,对孙儿念家训,摆开年夜饭,作势开吃,他的女儿在隔壁收看了央视的现场直播。现在,正在筹备中的《大北川》大型羌族歌舞晚会将在地震周年纪念前首演,邀请母广元担任民俗顾问,他欣然同意。“锅庄、羌绣、羌服,这三样羌族人的东西,地震之后,在擂鼓是体现得最完整的。”母广元对羌族文化深入人心的现象很欣慰。
当母广元在板房里面对我们侃侃而谈的时候,他的老伴安静地坐在床边,绣着一幅《藤串牡丹图》,准备用来当门帘或者搭在电视机上。这
幅羌绣已经绣了一个多月了,但要完成这件作品,至少还要1个多月。
午后,母广元又来到羌绣培训点,50多名本地绣女正在埋头练习刺绣。绣女们中间,不少人家里在地震中都有亲人死伤,但教室里依然笑声不断,一位年轻的绣女小声哼起了“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很快,其他绣女也跟着唱起来“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唱完之后,大家哈哈笑作一团。
培训点旁边,是一个小型的羌族服装厂,这也是目前为止擂鼓唯一的羌族服装生产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灾区,端庄古朴的羌族服装变得供不应求,以至于必须预先订货。
培训点隔壁是“儿童友好家园”,专门为擂鼓镇的孩子们提供的一个免费读书玩耍的场所。里面玩具、图书、电视都有,就像一个小型幼儿园。十来个两三岁的娃娃正在玩耍,有两个正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看《猫和老鼠》。“城里娃娃有的,这里也都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母广元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现在,擂鼓中学、擂鼓小学正在加紧修建,这里的孩子,今后将在更加安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一个心愿
爱漂亮的英语教师魏永翠对现在的待遇很满意,长虹提供的午餐也物美价廉,但她还是很怀念以前的北川以前的家。“我希望可以经常回去看看。”但魏老师说,她不是去哀思,只是因为想念,单纯的想念。
爱美女教师的心愿
魏永翠,36岁,北川中学英语教师,被同事们戏称为“魏秋秋”。(注:秋,洋盘之意)
擂鼓的板房学校仅仅是灾区部分孩子在读,更多的学生,集中在位于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暂住地学习。北川中学曾经是北川最好的学校,地震夺去了1千多个孩子的生命!现在,北川中学在校生已达到3200余名,共61个班级,教师已充实到180多名。而很快,投资近2亿、崭新的北川中学将开工建设,争取明年秋季开学搬进新学校。
我们在一片夜色中踏进北川中学。板房教
室里灯光明亮,学生们正在上晚自习,高中部的晚自习要从7:35一直上到22:10。这片偌大的场地,在夜间也是热气腾腾,板房教室经过了午后的高温,已经出现了一点闷热的迹象。
“哎,今天好热哦!腿都站酸了!”魏老师这个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头发烫过,挑染了几缕;绿色的风衣外套,既稳重又不失时尚。在第二节晚自习下课后,她趁机到办公室休息一下。在女教师里面,她这样的装扮比较惹人注目,因为很舍得在衣服上花钱,她被同事们戏称为“魏秋秋”。
魏老师扳着指头粗略算了一下,从去年地震到现在,她从商场里面扛回家的衣服,已经上万元。这个数字,在北川中学这个教师群体里面,已经算是很令人咋舌的了。而在地震之后第一次回家,魏老师从北川中学的家里抢出来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一大包衣服。当大家都还在余震中惊魂不定的时候,魏老师已经穿着高跟鞋、涂着口红,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其他老师和同学面前了。“该穿就穿,我就是爱漂亮,不然生活好没意思嘛。”尽管魏老师将自己一半的收入都花在了衣服上,但她对自己这一点满不在乎。当她对着自己的老公、高三班主任罗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是理直气壮。魏老师夫妇目前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套二的房子每年租金1800元,远不及震前的房子宽大舒服。“房子可以小点,家具可以简单点,但衣服不能少一件!”她在进门处的一面穿衣镜前面左照右照,打着哈哈说道。
对于未来,她信心满怀,不过她觉得教学压力很大。“现在北川中学名气那么大,当老师当不好说不过去,又咋个对得起温总理他老人家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收敛了一贯的笑容,语气认真,目光坚定。“我去通知学生,明天单元考试!”等不及上课铃声响起,她又蹬着高跟鞋,匆匆走进教室辅导第三节晚自习。
第三节晚自习在22点10分结束,北川中学的
学生捧着书本,陆续走出教室返回寝室,有些则还留在教室里继续看书做题。微凉的夜色中,一位截肢的学生坐着轮椅,被另一位同学从教室里推出来,两人边走还边讨论着一道数学题。在北川中学,因地震不同程度的伤残学生有78名,其中不少还截了肢。“基本上都是同学在照顾,这些娃儿,适应能力还多强的,很不错!”我们站在夜色中,望着渐渐走远的学生背影,魏老师说:“有这么多孩子在,有我们在,北川中学的明天,肯定会更好;北川,也会更好的!”
一股冲劲
汉旺广场上,15米高的钟楼,指针至今定格在14时28分。观光客前来,免不了站在人去城空的广场,望着钟楼感叹凭吊。倘若有心人侧耳倾听,定会听见这座城市来自废墟最深处的呐喊——“凤凰涅槃”。这四个字,被当地天健机械厂董事长朱世寿——和东汽有着不解之缘的老人——刻在石头上,郑重承诺。
独臂老人的涅槃
朱世寿,59岁,绵竹天健机械厂董事长,地震中失去左臂,为恢复生产“逃”出医院。
汉旺如今大半已人去城空,林林总总的危楼在废墟中歪斜着站立,外人看来格外凄凉落寞。2009年3月20日12时55分,一阵欢快的歌声从废墟中传出,引得观光客驻足遥望。声音来自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东汽,在大地的摇晃中伤痕累累的东汽。还有5分钟,1000多名工人即将走进幸存的车间,开始工作。观光客尚在感叹,废墟的另一头,年近60的朱世寿正忙着给外来考察人员介绍自己经营的机械厂的生产业务。
考察人员面前,朱世寿频频举起右手指路递烟——他的左手永远地留在地震的瓦砾中,如今只剩一截空空的袖管。2008年5月12日他在连续辗转4家医院后,最终在写字台拼成的手术台上保住了性命。朱世寿至今仍记得做完手术后,因为麻醉药不够疼痛难忍呻吟时,德阳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小陶那句不经意的话:“还有600多个人等着做手术。”幸存如此不易,他自此不想死。
5月13日,朱世寿的儿子朱嘉华在医院找到了父亲,同时带来了一组照片。照片中,朱世寿所经营的天健机械厂6500平方米的厂房几乎被夷为平地。员工二死二重伤,轻伤若干。手臂高位截瘫、腰部4处骨折,朱世寿躺在床上,被疼痛和压力折磨得连续4天4夜未合眼。想到跟随自己117位员工的将来以及机械厂欠银行的200多万贷款,朱世寿在疼痛中做出决定: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工厂,恢复生产!但这种想法太疯狂了,因为他连动都动不了。他明白儿子不可能同意自己的疯狂想法,但决心已下,地震都没把自己震死,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他让司机薛文刚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日记本上,准备“潜逃”。5月19日,机会终于来临,广播里提醒当晚有大余震,人员四处疏散,余震的恐慌让人们混乱,在朱世寿的逼迫下,司机薛文刚将浑身缠着绷带的老板背出了医院,将日记本留在病床上。
当晚,朱世寿被薛文刚安置在彩虹桥一位农民家中。次日早晨,薛文刚找来一辆农用车,将无法动弹的朱世寿抬上了车。农用车刚启动不久,四处寻父的朱嘉华就开车追了上来。载着自己父亲的农用车在前面狂跑,儿子在后面使劲地追,两辆急速行驶的汽车再次在废墟中掀起烟尘。朱世寿最终还是回到了天健机械厂。他躺在车上,只扭头看了一眼工厂,立即闭上了眼睛……除了一株被折断枝桠的黄桷树,整个厂区几乎没有一样立起的东西,朱世寿心痛得闭上了眼睛。
朱世寿曾是东汽的一名厂长,“10年就有9年是厂先进”。1992年他被派出支援地方,年末回厂后没了厂长职务,但仍享受原来待遇。闲不住的朱世寿感到空虚和难受,他决定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2003年,55岁的朱世寿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开办了天健机械厂,地震前该厂总资产已上千万。比起东汽的伤痕累累,朱世寿的机械厂算是化为废墟。
在这片让老人痛苦得闭上眼睛的废墟前,朱世寿和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嘉华要求父亲回医院养伤,朱世寿却要求儿子立即把幸存的设备移到其他地方,尽早开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朱世寿早就打好了心头的算盘——地震前,他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给东汽,在
市场上属于垄断地位。如果自己不及早恢复生产,这块蛋糕一定会被别人抢走。事后证明,朱世寿的担心不无道理,由于震后条件限制,他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不能满足东汽的需求,2/3的市场份额被外地厂商抢占。5月23日,朱嘉华终于接受了父亲的观点。经过废墟上的一番激烈争吵,孝顺的儿子最终拗不过父亲的想法,只得同意了这一疯狂的决定。
送走了儿子,朱世寿坐在轮椅上,开始在黄桷树下“指点江山”。要重建,先要把一些没有完全倒塌的车间拆除,这需要大型设备。他派妻子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来灾区救援的广西柳工集团。集团派来了三辆中型机械和1台吊车,用了约3天时间将危楼拆除。更为重要的是,为朱世寿的厂区推出一条路,方便了以后的设备运送。资金、材料、设备……朱世寿都想尽千方百计找来了。在废墟中站起的天健机械厂,在去年国庆恢复生产,像一只凤凰浴火重生!
如今,天健机械厂每月能赢利10来万,跟震前相比,这个数目只能占到1/3。新厂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13个新招聘的大学生。如今,天健机械厂的职工收入仍保持在地震前的水平,每月还有300元地震补贴。朱世寿目前最大的心愿是政府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助,让更多企业震后重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幅画卷
阳光暖暖的照着枣树坝,清亮的小河泛着粼粼波光,梨花、桃花一树接一树点缀着38栋新起的青瓦木檐农舍,错落成一幅农家最平实最温馨的画。画里有牛的铃声,有狗的轻吠,有拉石料的拖拉机的轰鸣,也有金属的砖刀、铁锨忙碌的清脆……3月21日,在总理两次踏足的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枣树坝社,废墟换新颜,生机勃勃的景象深深感染着再次前往采访的记者。
农民自编的标语
石光武、李玉明,青川农民,震后为重建家园自编自写的标语得到温总理的肯定。
枣树坝社在极重灾区青川最先整体建起永久性住房,社里的39户人家全是在新房里煮的腊肉,吃的团年饭。枣树坝社在国内声名远播,不是因为农房建起得早,也不是因为温总理两次来过,而是当地农户自编自写的两条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两条标语分别贴在两幢农家房屋门面墙最显眼的地方。标语的纸张是灾区办红白喜事写春联时最常用的几分钱角把钱一张的红纸,如今,经过日晒雨淋已经全部褪成了白色,黑黑的粗粗的笔画在墙上显得遒劲有力。为了保护好这两条标语,细心的主人家们专门给标语做了玻璃框,以免遭雨淋坏。
村支书罗义碧说,写标语的初衷是想给社里的人鼓鼓劲,打打气。“两条标语是社里人琢磨出来的,其实就是社里人重建家园的现实反映。”说起标语的来龙去脉,罗义碧带记者走访了两户人家。
石光武正在自己的副食店里忙碌。石光武是个残疾人,右手臂肘部以下截肢。“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句话就出自他的口。地震后石光武什么活都干上了,骑自行车、挖地、抱牛子(当地人对石头的土语)都行。地震后不久,他就发动全家人把地震震裂的三楼和二楼拆了,在没有大损坏的一楼两间房子上加盖了青瓦屋顶,又在旁边新修了两间房。砖砌了两米高时,余震来了,把砌好的砖墙震松了,他怕了,拆了砖墙又筹划修木结构房子,拖着一只残臂跑了几十里地,花8000元钱买了邻乡一个木匠的三排木扇。“温总理来时,我正在修木结构房,他称赞我修木结构房好,还握了我的手。”石光武家两新两旧七八间房子,如今都搞了内外装修,全家6口人足够住了。
石光武家的对面,就是村民锁桂芳家的房子,红色的门面砖墙,内外刷得白白的,看上去很漂亮。锁桂芳的丈夫李玉明,地震后最早动手修永久性住房,当时他把拆除旧房子的工程承包出去,自己也在里面打工。有一天,一个过路的村民跟他开玩笑:“李玉明,你不要一把工程包出去了,自己就偷懒哈。”李玉明随口答话:“咋会偷懒呢?修自己的房子,当然得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后来,村社的干部为了给大家鼓劲,将这些朴实的语言稍加整理就写到了墙上。在两幅标语的鼓舞下,枣树坝社除一户在外打工,其余春节前全部入住永久性住房。这两幅标语的原型人物也因带头重建,被评为广元市抗震救灾模范公民。
□记者手记
我们的倾城之恋
这是劫后余生的春天。从汉旺到北川再到青川,一路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簇一簇的梨花,粉红妖冶的桃花,都在争夺春光,尽情绽放。废墟中,板房旁,生命强大,无法阻挡。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的那一刻,仿佛已经嵌进历史。探访灾后的土地,看望天天牵挂着的老乡——震后近一年,我们提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再次上路。
3月20日午后,东汽的几名职工热情地招待我们吃了简单的中午饭,凉拌豆芽、笋子、午餐肉,已是相当可口。饭后几名女职工坐在一旁,对镜梳妆,聊发型、服装,不时笑出声来。在512大院,板房搭建的办公区里,每一个房间里都插着几枝桃花,喝剩的矿泉水瓶用作花瓶,虽简陋但却生机勃勃。
3月21日,在北川任家坪望乡台,股骨骨折的刘斌也在望乡台上卖东西,他给记者讲起地震前后的北川,讲起死去的大女儿时,神情平静。我们尽量避讳不谈的死亡问题,他已经可以当故事一样从容讲出。谈及今后的生活,刘斌说还没有更好的打算。“我们很想做点活路,虽然腿杆瘸了,但我还是很想干点啥。”也许,给灾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搭建更多的创业平台,让他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是最好的疗伤止痛药。
在擂鼓,曾经繁华美丽的小镇已经变作一大片板房区。还未到夏天,板房里面已有些闷热。地震毁灭了原先的家园,现在这里没有大树遮荫,没有小河纳凉,很多当地人觉得不习惯。“我要自己修房子,前有花园后有农田,比原先的小青瓦房还要漂亮”,一位在浙江打工的老乡震后回到家乡,他的第一想法就是修房子,让逃过劫难的家人后半生过得更舒服一点。
绵竹天健机械厂的董事长朱世寿,在地震中断其一臂,年近60的年龄,不仅没有消沉颓废,反而更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与他同样被地震折断枝条的黄桷树成为他智慧的源泉,新立的厂训“凤凰涅槃”成为他人生的写照。
与其隐忍疼痛,不如正视伤口。重生的过程缓慢而疼痛,但唯有知其痛,才不会消弭生长的信念。在采访中,我们一次次被灾区人民昂扬的身姿、坚忍的精神所感动。这个灾区的春天,因为自强不息的灾区人而复苏,更加美丽和生动!
距离5·12大地震快一周年,地震造成的伤痕在渐渐平息,悲哀在时间和希望中慢慢散尽。作为媒体,对这场灾难的最好纪念,也许就是唤起更多的人来持续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共同实现他们的梦想,帮助他们建立美好的家园。这些,正是他们需要的,也是我们该做的。 (母心)
编辑:周继香
相关新闻
天府快评
热点图片
昨日最关注
成都 德阳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自贡 内江 宜宾 乐山 雅安 西昌 遂宁 达州 巴中 广元 广安 资阳 阿坝 攀枝花 甘孜
Copyright?
1996--2007TF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川ICP证000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60127 文网文[2003]0010号 客户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告服务 028-85141292 028-85155050 网站联系:188@tfol.com
对外合作MSN:tfol_hz@hotmail.com ***QQ:93306690 ******:028-84392971
版权所有者:成都翰普电子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