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总资源下载进度cpu总是百分之1000.00呢?

个性介绍: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2006年9月辞去该职务。 谢国忠博客:只说出心中真相
( Wed, 2 Mar 2011 09:37:55 +0800 )
Description:
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并未改变人们对于房子的传统认知:拥有自己的住房才拥有幸福感和归属感。对大多数人来说,房子不仅是一个单独的住处,更关联着生活的质量、个人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外来者而言,房子更意味着获取城市户口和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机会。然而在面对眼前的房价时,大多数人们望而怯步了。
眼见房价上涨的速度与百姓的承受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主要矛盾,中国政府连续出台多个抑制房价快速上涨调控措施,那么房价真的会降吗?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依赖的中国经济又是否会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网易财经请到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为您解读。
楼市已进入熊市
网易财经:中国内地现在已经有18个大中城市出台了住房限购政策,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调控力度下,您认为未来中国房价走势将是怎么样的?
谢国忠:我认为目前房地产已经进入拐点,这一轮上涨周期是从2003年开始的,整个周期持续了7年左右的时间,下调周期也会比较长,至少3年左右。而进入拐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引起了货币政策的收紧,因为房地产市场牛市往往是由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而熊市也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反方向引起的。
近期看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比较高,3月期拆借利率还保持在5%。因为通胀压力来势很猛,预计今年和明年的货币政策将是比较紧的。
网易财经:您如何评价限购这一经济政策?
谢国忠:限购,是一个暂时的政策。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存在很严重的负利率现象,但是央行又不愿意一步到位的加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房地产的泡沫及其泡沫的蔓延,用限购政策来代替加息,这是有效果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就是结束负利率现象。
房租上升是合理的
网易财经:目前各大城市出现了房租普遍上涨的情况,您认为这与政府调控房地产有关吗?
谢国忠:房租大幅度上升,在去年调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房租的上升正好和通胀率的上升是同步的,所以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还看,房租上升反映了通胀的现象。因为工资和物价都在上升,房租的上升是符合实际的。
虽然我们普遍看到中国房租回报率在3%或者更低,但事实上刨除房屋以及房屋装修的折旧以后,租房回报率已经接近于零了。尤其在通胀的时候房屋装修的成本大幅上升的时候,房租上涨是有道理的。
网易财经:目前大家对于房地产调控的下一个政策预期就是房产税在全国的推广,您怎么看待房产税对于房价的控制作用?
谢国忠:房产税是一个政策融资的手段,我并不反对政府融资,但现在政府收入已经巨大了,在这样得情况下,在考虑房地产调控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首先考虑政府收入增加的政策,而应该多考虑如何增加对居民的家庭收入。
其实,房产税对房价的控制作用和加息是同样的,在政策选择是时候可以选择加息,加息有利于宏观稳定,能够使得通胀稳定下来,另外也保护存款人的购买力。
房价调控不会引起经济崩溃
网易财经: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显然已经受到政府的制约,那么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谢国忠:去年中国房地产销售大概在10%左右的GDP,而去年中国民营经济GDP增长是20%。中国自2002年到2010,平均每年民营经济 GDP的增加是20%,虽然房地产行业很大,但是考虑到中国民营经济GDP上升的速度那么快,经济在消化房地产市场调整方面的能力是很强的,所以认为“房地产价格的调整会引起经济崩溃”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中国消费、基础设施和出口还是稳定的,而且有比较好的增长。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消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网易财经:您认为中国经济能够轻易的摆脱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吗?
谢国忠: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核心的对于政府的重要性是“融资”,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非常依赖于房地产,而且地方政府的负债都很高,已经透支了,把希望寄托在高价卖地来还钱,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政府不应该通过高价卖地来融资,这样是等于高税收政策,高房价等于高税收。政府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该不该花那么多钱,现在中国政府的收入在全世界中等国家中应该是最高的,而且中国政府在福利开支方面在有规模的经济体当中应该是最低的,在这最高和最低两个当中,应该看到中国政府花那么多钱的合理性是值得拷问的。
第二个,该花钱的时候,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的“高税收”来取得,这是对中产阶级很不公平的。如果政府暂时有需要投资,比如说搞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发债向老百姓借钱,而不是向老百姓征税来做投资,这样对投资的效益也有帮助。
网易财经: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房价开始出现大幅下跌,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谢国忠:中国的银行在贷款的时候,只能对项目公司贷款,并且只能贷项目价值的一半。中国银监会在管理银行体系的时候,已经想到了九十年代房地产冲击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这些保险的政策,使得
体系对于房价的调整有很大的免疫力。虽然我们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会出现像九十年代那样的大规模的不良资产。
另外,中国有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像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可以比较快速的把不良资产从银行体系剥离,使得银行体系在经济中起到正常的作用。所以说房地产泡沫的后遗症应该不会像美国那样严重。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倪惠)
( Thu, 9 Dec 2010 09:58:08 +0800 )
Description:
几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阐述为什么拉菲的副牌酒——佳得士拉菲是一个泡沫,因为它在中国被误解为小拉菲——跟拉菲很像,但质量稍差。我认为,拉菲酒的价格暴涨,很值得做成一个因为中国市场的需求导致价格重估的案例。不过,过去几个月里的所见所闻让我相信,不仅仅是拉菲,整个高档红酒市场都是一个泡沫。正如其他资产一样,催生泡沫的就是低利率的环境。比起13亿人口的中国,伯南克要对优质葡萄酒的高价格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很多公司即使一分不值,但在股市中的身价还高达几十亿美元,一些货真价实的公司则也标上了比实际价值高出许多倍的价签。拉菲就是其中的后者。
对于拉菲来说,背后有一个中国因素。就像中国人对待LV包包一样。但LV包包永远不会涨个没完。中国因素让拉菲更容易受到流动性泡沫的影响。拉菲有别于其他高档葡萄酒的突出表现,用投资行业的术语来说,应当被视为一个贝塔系数,而非阿尔法系数。
认清泡沫峰值永远都不会是一件易事。我相信,中国为抵制通胀而紧缩货币之时,就是拉菲价格停止上涨之时,就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样。当美国国债市场崩盘的时候,美联储就会收紧货币政策,届时拉菲就会崩盘。或许,上述情形会发生在2012年。不过,现在是你卖掉拉菲的正确时机。
拉菲已经跑赢大市
过去的十年,黄金价格已经涨了四倍。2000年产的拉菲价格上涨幅度是黄金的两倍——价格同期增长了9倍。按重量计算,即使是低等的拉菲也银价高得多,而1982年的拉菲这类高等货,价格是银的十倍。如果下一个十年拉菲仍然可以保持这个状态,那么上等拉菲按重量折算后将与黄金一样贵。
此外,拉菲已经拥有抵御冲击的能力。它顺利通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它的价格飙涨仅仅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停顿,而后,价格又不断地创出新高,涨的比其他产品都早,它的突出表现使其他高档葡萄酒不能望其项背。例如,2000年产的拉菲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与拉图尔相同,但现在前者已经是后者的两倍。在投行术语中,拉菲是一个真正的阿尔法资产,换句话说,遇到牛市,它可以保持上涨势头,遇到熊市,它也不会跌到哪去。
葡萄酒的优异表现并不仅限于拉菲。毕竟,高档葡萄酒指数Liv-ex 100已经在过去五年涨了两倍,尽管这期间,世界遭受了六十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拉菲的价格涨幅是指数的两倍。高档葡萄酒市场的表现比所有主要类别的金融资产都要好的多。
饮酒者成为囤积者
高档葡萄酒成为了一种投资产品,因为它可存放十至二十年,而其饮用价值不断提升。但是交易成本却非常高,比如市场转手交易费高达10%,存储成本也不低。即使最好的条件下藏酒,有一些还是会变质。与其他诸如字画或者古玩等收藏品相比较而言,葡萄酒更容易变质。因此,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投资产品。
高档葡萄酒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投机性资产。每个酒庄的产量不多,正符合那些靠市场垄断的投机人的标准,而且也容易吸引其他人进来投资。主要的囤积者很可能是酒庄本身、葡萄酒商人,也许还有一些中国的投机者。
那些顶级的波尔多地区酒庄,其表现与2000年的互联网公司无异。他们只卖出每年产量的一小部分。产品短缺引发市场追捧。然后,这些酒庄再一瓶一瓶高价卖出他们的存货。
葡萄酒商的行为则与泡沫时期的投行相仿。他们看见自己的买家赚比自己的佣金还多,所以,干脆自己成为投资人,就像华尔街的“自营交易”一样。现在,酒商卖酒,就如同投资银行出售黄金一样。他们通常率先鼓吹货币贬值,最后以“中国会从你这高价收购”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信了自己杜撰的故事,于是开始自己囤积葡萄酒,而不是销售出去。
有许多中国人也在囤积葡萄酒,尤其是浙江省。过去十年,这个地方的土地价格升值了一百倍。他们对拉菲的看法与别人不同。当你的主要资产已经升值了100倍,其他的一切对你来说,就太便宜了。事实上,你可能期望其他所有的资产也会升这么多值。因此,你成为所有其他资产的投机者。家乡土地的大幅升值是浙江投机者的主要动力。
现在连喜欢喝葡萄酒的人也成为了囤积者。他们过去常常为品尝一杯葡萄酒而聚会。现在,他们喝着劣质葡萄酒的时候,在谈论了自己的藏品赚了多少钱。
获知所有拉菲都被储藏在哪的统计数据是不可能的。我的推论是,上述三类囤积者占据着产自2005年以后的大部分拉菲。真实的数据只有在泡沫破裂时才能看见。当贝尔斯登和
破产的时候,世界才意识到,银行们原来有着那么多的有毒资产。
中国因素
“当拉菲被喝进政府官员的喉咙的时候,泡沫就会消失。而且,不会再有泡沫了!”这是一个来温州的拉菲囤积者,最近对拉菲泡沫一说的权威性言论。
一份资产一旦长时间过度膨胀,便会有百万种离奇的理由冒出来解释或证明它。1989年日本的股市和楼价畸高,解释是日本找到了更好的经济模式;而在2000年用过多的需求来解答互联网股票不寻常的高价;而中国的购买力是不断上升的拉菲价格最受流行的理由。
一讲到中国,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论。中国既大又不透明,任何人都可以算自称是中国通,而你却无法证伪这一点。当它出现在一个可饮用的资产上时,13亿人口可以为各种理由提供理由。每年只生产20万瓶拉菲,中国有却有庞大的13亿人在抢着喝。哇噢!
但是,这种比银价贵十倍并可能十年后与金价等值的饮料怎么会有人仅为了娱乐去喝呢?是为了囤金积银吗?囤积可以成为拉菲现象更好的解释吗?拉菲十年或二十年后将会变质,囤积不可永远持续。因此,如果这是一个正确的解释,拉菲现象仅仅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泡沫。
那些对中国了解更多的人不会同意。中国人对拉菲有着疯狂的态度。一个广州的朋友从我的一个朋友手中弄到了几箱2005年拉菲,几天后他还要更多箱。
“领导们都喝这个。”他抱怨道。
孝敬政府官员时,拉菲是酒精饮料中最好的选择。流行的喝酒方式是“满上!干了!”。不少企业家用这种去讨好官员们时,自己却破了产,而其他一些人则寻求更节省成本的策略。
“灌他们几箱后,我用假的来代替。”一次一位商人这样提醒我。
这是一种有风险的策略。如果被发现,你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业务。
中国文化崇拜金钱有时到了烧钱的地步。在中国一夜暴富的人被称为大款或暴发户。一些暴发户想通过烧钱来证明自己的富有。比如一个超大暴发户在晚宴上用木桶来装拉菲。
“今天我们像喝啤酒一样喝拉菲。”他在酒会开始时这样宣称。
关于为什么拉菲在中国拥有如此令人狂热的地位,有很多猜测。其一是它的中文听起来有升职的意思,LV包在中国也是这样获得成功的,这仅仅是在自圆其说。如果拉菲真的与中国普通话有联系,它就能反映中国的政治现状。如果拉菲是一个泡沫,则中国的政治权力现状也是泡沫。这两者应该一起破灭,换种说法,拉菲投资者们都应该能为中国的政治专家。
中国因素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国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国家,包括口味在内。中国政府官员的变化也非常大。二十年前,他们买的最多的是干邑白兰。十年前,是鱼翅汤。现如今,宠儿则是拉菲。谁知道他们今后会喜欢什么呢。
来自假货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助推力。大多数在中国的古董和艺术品都是假货,即使那些在很久之前就制造了,但假的就是假的。伪造贵重物品的历史由来已久。最近,一些暴发户让我品尝1982年的拉菲。味道很可疑。我相信,他们为这些酒支付了高价。只是,对于他们来说,伪造者技艺更高超了一些。
买正品LV包包,中国买家可以去LV专柜。但是对于拉菲,这招却行不通。真正的拉菲酒瓶在市场上售价几百
一个。永远别想知道,这家伙再次流通到市场上的时候,里面装的是什么酒。
假货不仅抑制了正品的价格,还可以摧毁市场需求。有些酒商估计,在中国的拉菲,70%都是假的。从某个意义上说,这会破坏拉菲的名声。当一个人看见拉菲外瓶,第一个反应是怀疑这个酒的真假的时候,市场需求可能会下降。
拉菲的价格会在中国抵御通胀的时候停止上涨
中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当前将矛头指向投机活动。而其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中增加了五倍的M2供应。中国必须提高利率。面对如此之大的负利率,打击投机是不太可能凑效的。如果政府锁定温州人的钱,那泉州或潮州人的钱怎么办呢?
中国必须提高利率,应该现在就提高三个百分点。政府不会这么做,只会逐步提高。然而,当利率上升,在地窖里拉菲就会暗淡下来。虽然高档葡萄酒市场跟美国国债市场联系紧密,但拉菲仍对中国因素比较敏感。它的价格会受到中国货币紧缩的影响。
如果我有很多的拉菲,我会马上清仓。
( Mon, 29 Nov 2010 10:15:25 +0800 )
Description:
通胀是挡不住的,将是个长期的经济现象,也是多年来各种原因形成的。
  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通缩型经济,因为国企改革,职工下岗,大量劳动力过剩。2005年开始转成通胀型经济,表现为一有导火索就形成通胀,尤其是资本过剩容易引起通胀。劳动力市场基本达到平衡和能源市场短缺的出现是转变的原因。2007年
同比涨幅最高曾经达到6.9%,开始加息。金融危机以后通缩了,又出台了刺激政策,但这仅仅是金融危机引起的短线表象,不改变通胀型经济本质。我认为,中国通胀目前面临很严峻的状况,处理不当会引发危机。
  中
部有一个推动通胀的发动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呢?很多利益绑在一起,地方政府要通过房地产收入充实财政,国企要依托股市融资。股市又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投资的机会,股市的膨胀会增加财富,投资驱动力背后也是资金输入驱动。很多人要赶快发财,这是货币超发背后的最大原因。
  现在允许大家谈通胀,说明高层也承认通胀比较严峻了,肯定要收紧银根,收钱地价就要掉,10年里,地价已经涨了近20倍左右, 热门的地方涨过100倍。现在
同比从1%涨到4%。如果处理不当, 会像地价一样涨,会引起社会多大的波动啊。
  当
的存款都不值钱的时候,那就很严重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房价跌,所以说目前中央对房地产连出政策,给大家一个希望。但这不能治根。
  通胀是不可避免的,钱已经放出去收不回来了。要稳定就是必须要把利息和通胀调到平衡,让老百姓把钱放在
觉得放心,才有稳定的基础。
  赶紧改革。这几年经济为什么这么好,是很多次改革调整带来的。国企打破铁饭碗,城市住房改革,加入WTO,吸引大量的外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等等。还要继续改革,否则底子要被掏空。
  通胀是调不下来,赶快加息,得到平衡。派干部下去看看谁炒作就把谁抓起来,这没有用。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搞清楚政府到底花多少钱、限制政府花钱。很多问题都是从这里来的,不改革一定出大事。
( Fri, 26 Nov 2010 10:33:11 +0800 )
Description:
全球集体抵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风潮,正冲美国本土席卷而来。甚至金融界人士都开始提出了批评。美联储想要刺激经济,就开印钞票,以为金融界人士会用这些钱来促进本土的就业。实际上,金融界人士只会用这些钱来炒高金融资产,而创造就业的任务则交给了其他人。美联储的意图不管是否奏效,金融界人都是借着泡沫膨胀的机会更发达了。这些人,起码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较显赫的人,会担心美联储做的事呢?
  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功效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好。新兴国家正在加强对热钱流入的控制。金融界人士在量化宽松之前买了大量国债,寄希望于新兴国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买进他们手里的国债,从而吸纳热钱。但这个计划并没有如期实现,因为新兴国家通过资本管制远离了热钱。此外,热钱进不了新兴经济体,就会进入大宗商品市场——这个开往通胀的快轨。对通胀的恐惧把潜在的国债买家吓跑了。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过上好日子,炒高了股市。当2000年股市崩盘时,这个国家将注意力转向房地产市场,又造出了十年的好日子。现在,它动用政府开支,用尽所有力气去榨取国债市场,目的就是保持生活水准不降低。
  美联储保持零利率,这使未来通胀高于平均水平,而联邦政府的赤字达到GDP的10%,从长期看,这意味着更高的长期实际利率。目前10年期国债的利率低至2.5%,而过去60年的平均是5%。投资者买入国债,是假定美联储未来会以更高的价格购回国债。
  人们预期,美联储会接下这只烫手山芋,因为伯南克看跌期权会托起整个国债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金融界人士都信奉“格林斯潘看跌期权”(Gree an Put)——任何危机发生,格林斯潘都会调低利率,出手救市,救出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人。但这种情况并没发生。
  同样,伯南克也不会通过这项测试。联邦政府背负了9万亿美元的债务。如果美联储把这些债都买了,就会引起美元崩盘以及恶性通货膨胀。
  而且,如果它试图这样做,美国其他债券的投资者(非金融部门的债务为36万亿美元,金融部门为15万亿美元)就会试图逃跑。美联储想买下所有的债,必会造成灾难。因此,伯南克看跌期权(Bernanke Put,人们相信每次危机,伯南克都会降息救市)必然是一个骗局。
  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引起美国经济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迅速上涨了两成,至3%。但该水平仍然过低——至少还差一半。这实际上是作为借款人的美国政府在偷钱。如果国债市场泡沫破灭,由此产生的危机会比2008年的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当务之急必须继续维持这个骗局。
  可是,量化宽松政策动摇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对于金融系统的玩家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
  国债泡沫还没有破裂。经济震荡足以使美联储疯狂印钞的行为有一点点收敛。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我们会听见美联储官员说话口径的变化。他们不会再热捧印钞,而是更加推崇美元保值和遏制通胀。
  但是,美联储摆脱印钞压力的情况只是暂时的。美联储会仍然认为,它应当、也有能力拯救美国的经济问题,而且它的惟一办法就是印钞票。随着共和党控制国会,民主党控制白宫,在未来两年内,联邦政府将不会做出解决该国的经济问题任何有意义的行动。因此,财政赤字将保持在10%的GDP水平上。美联储需要用印钞来维持低利率。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很快稳定下来。较高的收益率和伯南克看跌期权的复活将把投资者吸引回来。之后,美联储将会寻找另一种方法去印钞。
  庞氏骗局早晚会穿帮。麦道夫的基金持续了几十年,但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无足轻重。国债市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供应过剩和通胀恐慌将使得投资者纷纷撤资逃命。
  通胀将以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拉开序幕。起初,通胀可能被忽略,因为核心价格指数将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成本上涨将逐渐把商品通胀转变为全面通胀。当石油价格飙升过100美元/桶、并维持该水平长达一年的时候,通胀预期将大幅上升。至此,国债庞氏骗局将会被曝光,也许就发生在2012年。
( Tue, 2 Nov 2010 10:36:50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甚至
不交割远期市场(NDF)也出现了下跌。(看来一旦提高利率,“热钱”的能量也不过如此)现在,巴西和韩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除非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他们的措施会升级。美国的联储和财政部正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借此对重组过程中的美国经济起到支持作用。但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了过去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为什么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会飙升?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热钱”对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了,意味着泡沫被吓了一跳。投机者正应美国财政部的号召,拉
[35.21 -1.10%]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市场。泡沫可以创造需求,抵消美元强势对出口的阻力,美国得以有机会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从而提振美国经济。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发生存贷危机之后,在较小的范围内用过同样的策略。结果是,1997年-2000年之间,新兴经济体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危机。
盖特纳和伯南克这样的人不知羞耻。他们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然后,他们花了数万亿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金融体系,理由是:金融体系崩溃将导致另一次大萧条,救助才能将经济带回正轨。因此,对于纳税人来说,出手救这些损害他们养肥自己钱包的人,仍然是为自己好。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比以前更精简。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当然,大银行从来不贷款给中小企业。历来都是小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而且一直活的不易。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这些人的救市政策促成了失业危机。现在,他们试图通过美元贬值解决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首先必须要能够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阻止“热钱”流入。
的人士总是说,你无法对抗市场,反正是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一旦他们在你的国家出现,你就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就把这些钱没收,市场还能赢吗?是的,主权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样,这些人会回来玩同样的游戏。
新兴经济体可不像以前那么愚蠢了。这回,他们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了,他们反击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他们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市场的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旦提高,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就像是多交税。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因为它需要时间来调整。美国也不会是一个例外。应该接受这个现实,采取真正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措施,这将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也对每个人有益。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世界的混乱。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因同一目的实行贬值的政策。它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混乱,也让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也许,整个世界可以通过对货币的干预,阻止美国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不是货币战争,只是给美国的一剂良药。
这一次,不应再让美国转嫁祸水,要让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 Mon, 18 Oct 2010 10:42:59 +0800 )
Description:
谢国忠:
整个世界烟雾四起,一场货币大战似乎一触即发。量化宽松(QE)是这场战争所选择的武器。如果你敢印1万亿,我就敢印1万亿。当然,他或她也会这么做。倘若印了1万亿钞票之后,汇率还是没有变化,怎么办?没关系,让我们实施第2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财长盖特纳等人看来,世界末日已经离我们非常近了。不仅仅是中国人,世界各地的富人都在争相购买黄金,以求得心境的一丝安宁。实际上,他们正在把一吨一吨的黄金拉回家。当货币在量化宽松大战的硝烟中变得一文不名时,富人至少还有黄金来维系自己的财富。
在美国的专家、政客和政府官员看来,这一切全是中国人惹的祸。中国绝非一身清白。其货币政策当然称不上完美无瑕。但中国并不是世界经济的病根。迄今为止,美国依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源头,亦是量化宽松大战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精英创造了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泡沫,甚至去除了旨在预防这类泡沫的监管措施,泡沫破裂之后,美国经济一片狼藉。现在,正是这些人想找一个快速疗法,以维系其权势。不幸的是,这种快速疗法是不存在的。
美国已经将利率削减至零水平,其预算赤字已攀升至GDP的10%。这是凯恩斯主义政策的“震慑”(shock-and-awe)版本。但是,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再次呈现下行势头,失业率依然接近10%(如果将未充分就业和已经不再寻找工作的人包括在内,失业率或许远不止这个数,很可能跟西班牙差不多,接近20%)。经济刺激计划业已失败。
那么,应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呢?如果你是保罗·克鲁格曼,你肯定会说刺激力度不够。当然,如果政府将预算赤字提升至GDP的20%,并且实施另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依然起不到效果,他可能还会说力度不够。你永远也没有办法证明克鲁格曼是错的。好聪明的家伙!
第二种解释是,经济的康复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哪个经济体在经历了如此庞大的泡沫之后,依然能迅速复苏。当巨大的泡沫长期延续的时候,资源错配异常严重,进而导致重新配置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尤其是当劳动力市场严重错配时,它根本就没办法迅速自我矫正。因此,当一个经济体处于错配状态时,刺激措施可以通过自身的能量,启动经济增长,但无法实现维系经济可持续增长所需的乘数效应。
第三种解释是,这是中国的过错。诚然,在美国刺激计划带动经济增长期间,中国对美出口急剧攀升,也就是说,部分刺激效应流向了中国。但这又该怪谁呢?苹果公司的iPhone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因为甚至在中国工人工资大幅上涨之后,每部iPhone的制造成本依然不到20美元。苹果公司的毛利是流向中国的加工成本的30倍。苹果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事实是,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是其出厂价的3到4倍。美国公司乐意在中国制造商品,以满足刺激计划带动的需求。
盖特纳等人可能会说,中国应该提升人民币汇率,迫使美国公司将生产线搬回美国。我猜想,这或许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全部逻辑。但人民币汇率处于何种水平时,美国公司才会产生这个念头?美国的工资10倍于中国。难道中国应该将人民币汇率提升10倍?
当然,美国的专家是不会这样说的。他们会提及中国经常帐户的盈余,以及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并将其视为中国进行汇率操纵的表面证据。我并不想否定,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必须要应对的一个问题。但这是另一项议题,跟美国经济并无关联。人民币升值也并非解决之策。
在我看来,人民币其实被高估了。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在过去10年呈爆炸式增长,从12万亿飙涨至70万亿。没有哪一种货币在货币供应量海量增长之后没有出现过贬值。中国产业的迅猛增长,只能解释货币供应增长的部分原因。大批货币流向了估值过高的房地产市场。当房产市场实现正常化之后,资金流出,人民币贬值压力随之显现。估计2年内,我们就将目睹这一幕。
正确的措施现在并不重要。政治上的权宜之策才是重要的。美国人想快速摆脱经济困境,并且试图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愿景。如果美国能逼迫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那么日元、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也将同步升值。占全球经济总值四分之一的美国,就可以通过出口摆脱困境。
问题在于,其他国家并不会遵循美国人的如意算盘。中国不可能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这样做将导致热钱涌出,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进而导致银行体系崩盘。中国现在进退维谷。中国正开始启动紧缩措施,以期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阻止热钱离开。这套组合拳或许将支持一个延续数年的调整期,从而为银行业赢得筹募资本的时间。
日本现在也不能让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的产业在竞争力方面,已经输给了德国,甚至美国。日本公司好多年都没有推出一款全球热卖的产品了。德国和美国的汽车业正在蚕食日本公司的领地。日元大幅升值这一幕是很难看到的。日本央行很容易受到政治压力。它在这方面的履历并不算好。如果日本央行放任日元摧毁丰田、本田等公司,其独立性将难以保持。因此,它会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压低日元币值。
欧元正在高歌猛进。欧洲央行(ECB)现在的口气依然像德意志联邦银行。但倘若欧洲再次爆发主权债务危机,ECB的立场恐怕也延续不了多久。当欧元高企时,一些经济体(不会是德国和法国)将坠入危机模式。ECB或许也将加入量化宽松大军。
在采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英国是不需要外人劝说的。英国就像是一个大号的香港,完全依赖炒股票和炒房产度日。但泡沫破裂后,它就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货币贬值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韩国虽小,但总想步大国后尘。汽车、电子和化工产品在韩国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韩国政府会主动关注汇率变动。最近,它正在“调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的不合需要之举。
温和的巴西也被激发起来了。过去10年间,巴西任由市场将本币汇率翻了一番。巴西人对由此而来的低通胀率心存感激。但经济的增速相当缓慢,对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显然不够好,更何况它还自夸为“金砖四国”的一员呢。
似乎没有哪个国家想让其货币升值。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愿意采取措施,压低本币汇率。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盘将死之棋。倘若货币贬值无法带动出口增长,量化宽松政策就只会造成通货膨胀,这将首先体现在不断攀升的油价上。美国人正在承受房价下跌和高失业率的打击。如果油价在现有水平上翻一番,这个国家或许就陷于动荡。它的精英将作何反应呢?或许会出台更多的类似措施吧。
世界正在步入一个高通胀率和政治不稳时期。另一轮全球性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首要迹象将是国债市场的崩溃。美联储正在通过其量化宽松项目控制收益率曲线。但其他投资者不会陪它玩这个疯狂的游戏。留在国债市场的唯一理由是,美联储不会让市场下跌。但国债的潜在价值正在随着不断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引发的通胀后果而逐步蒸发。当所有投资者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都会仓皇出逃。美联储将无力阻止狂奔的人群。如果它引发的钞票足以接管整个市场,那么,拿着新鲜出炉的美元的人们势必想将其转化为其他资产。美元也将彻底完蛋。
世界似乎正径直走向将于2012年爆发的另一场危机!
造成上一场危机的那些人现在依然掌握着权杖。他们将引领我们迈入下一场危机。冰岛前首相因导致银行危机,被送上特别法庭接受审判。比之更糟糕的命运,正等待着正在煽起下一场危机的精英们。
( Mon, 18 Oct 2010 10:41:45 +0800 )
Description:
“泡沫是动物性的,动物性要完全释放出来才会倒过来。原来我也以为房地产会再涨一波,让动物性释放出来。后来政府观察再玩下去会出事,觉得不能再玩了。这是政治、宏观环境、人的心态三者结合起来出现目前的情况(房价在政策打压下仍未下跌),这个拉锯战会维持一段时间。”昨日下午,谢国忠来到深圳就其新书《谢国忠的忠告》进行宣传时,对记者表示。
认为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将会跌一半的谢国忠,对目前房地产销售量下降、价格稳中有升的现状,归之为人们都相信房价不会跌这个神化。
他表示,美国房地产过去五六十年没有一年房价是跌的,问题是过去没跌过,不代表将来不跌。房地产的问题在于这么多人相信这个神话——房地产不会跌!市场这边,手里持有很多房产的人不愿意卖;开发商这边,去年借了那么多钱,现在不缺钱,银行里没有债,他在等房价涨价的时机。第一波房价跌是开发商的资金没法回笼,现在房子的销售水平是这几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虽然比今年5月和6月的低谷涨了一倍多,但销售量还是很低的。
既然现在房价并未下跌甚至还在涨,那么,是否有可能再创新高?谢国忠认为,受货币紧缩政策影响,创新高不可能。但是二线城市有可能,因为盘子小。房价回落要取决于预期变化,现在对楼市的预期还是非常火爆的,在泡沫当中人都是朝自己会发财这个方向想的,大多都这么想,到最后即使他承认是是泡沫,但不能让它爆,爆太严重,政府不会接受。
谢国忠认为,现在买房显然不是一个好时机。在他看来,现在应该租房,而不是买房,房租回报率才2%-3%,这没有投资的价值。一般来说,买房房租回报率要在5%以上才合适。“租金回报率2%就会去买房子,是因为人们认为房子会涨。我个人认为现在房价不会涨。相对来说租房现在是比较合算的。小的二线城市可能会,盘子小可以吸引足够的货币去撑,在大城市,在目前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破灭,需要多长的时间,谢国忠认为,只有等到房价一直不涨,货币不够,大家都放弃的时候,房价会大幅下降。原来持有房地产的回报,赚钱通过涨价赚钱,有一天突然觉得涨价不可能,那么就需要收租回报,收租回报至少要超过5%(现在租金回报只有2%—3%)。为什么美国房地产还会跌?因为在跌去三分之一的时候,政府就去救,大家觉得政府的力量挡住了。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没救好,又跌了。
房地产下跌会搞得人很难受,每年都跌一点点。比如说房租回报率7%-8%,房子每年跌7%-8%,这就是一个平衡点,到底是买房还是租房?
香港房地产为什么会调整那么快呢?因为利息自己无法控制。利息上去之后,房地产跌一半才花了一年时间。这一半的基础上又跌了一半,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回升,后来又继续下降跌,最终见底是2003年5月。美国是2006年下跌见底了,房价一年跌了不到10%就快速下滑,跌了20%多,又停下来,现在房价又在下滑。房地产调整有可能很多年,像日本这样极端的例子,调整了二十年,每年掉跌7%。美国花了4年时间跌了30%。中国的调整很可能也需要四五年时间。
他认为,中国房地产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买房子的钱基本到政府的口袋里去了,土地、税收加起来过一半到了政府手里,开发商的毛利率是20%-30%,最终这个钱也是拿回去买地了,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完全是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用行政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市场化,市场化的核心是要60%的人买得起。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白领靠自己的努力买不起房子,把所有人的努力贬掉,这不是市场的行为。
谈到买房和投资方面,谢国忠强调,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买,当别人推荐你买的时候,周边人都买了就不要买,周边人都不买的时候才买。记住这个原则,至少不会亏钱,还有赚钱的机会。
( Fri, 15 Oct 2010 10:10:06 +0800 )
Description:
展中经济体的经济主体是以蓝领工作为主的制造业。他们有机会依靠新技术发展他们的服务业。因此,他们将得益于生产率的提高,而不必经历打破现有结构的痛苦。生产率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发展中经济体可以尽早从蓝领工作为主的制造型经济,转型为白领工作为主的服务型经济。下一阶段,IT革命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发展内需的成本,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益处。
化的发达经济体主要是以服务型经济活动为主。商店店员、餐厅服务员和公交车或出租车司机是服务型经济的主体。然而,他们并不产生附加值。行政管理人员、银行家、律师、会计,还有那些在高层写字楼里工作的职员才是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人群。但是,如果一家大型组织基本上由白领专业人士组成,这个组织的效率一定非常低。低效是因为价格机制在处理信息的阶段失去作用,也就是没有终端产品需要定价。公司里总有一些员工比别的员工效率高,他们更可能获得升职,或者加薪。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有时候,价格机制让位于公司政治。上级不总是喜欢工作效率最高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饭碗。这些复杂的情况降低了让员工好好表现的激励。
那为什么大型服务型组织还能够存在呢?主要是因为服务产品的定价需要时间,服务型产品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检验出其质量好坏,大型组织能够靠声誉让购买者放心。如果原来的顾客满意,可以激励该组织保护自己的声誉。因此,新客户应当也有信心购买该组织的产品。
IT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消除白领低效的情况,首先,可以衡量产出。例如,医生看完病后,可以花很低的成本追踪病人的情况,病人和医院都能够了解关于每个医生的效率和诊治效果的数据,会计、律师、厨师和银行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衡量其效率。
高效的产出衡量分析会导致:(1)白领专业人士薪酬的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2)控制这些人员的管理者数量进一步降低。也许“28定律”现象仍会发生,但是,20%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员工将获得80%的报酬总额,他们的管理者会少得多。这样一来,“28定律”现象就不会导致效率低下。
富有的发达经济体的核心是中产阶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能会危及发达经济体的模式,可能是由于效率低下,服务型经济的收入分配均匀,即每个人的薪酬都差不多。如果可以精确衡量产出,收入分配会成倍的不均。蛋糕可以变大,许多人却只分到很小的一块。
其次,通信成本的下降可以剔除供应链中的多个层级。互联网应运而生之后,一些中介机构开始提供网上服务。新型的在线中介,尤其是效率更高的中介机构开始崭露头角。接下来,恐怕连网络中介都要消失。通信成本越来越低,小型服务供应商可以零成本为世界上每个人服务。而且,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零成本联系每个小型服务供应商。
金融服务供应商从定义上说就是中介。为什么储户将他们的钱交给这些人来管理呢?不是因为他们表现优异,90%以上的机构投资者的表现比市场指数差。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们降低了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这种解释现在看来更靠不住,任何人都能够像基金经理那样,几乎不费成本地获取各种信息。恐怕金融服务业可能会发生结构退化。
金融服务业正在失去对用户及实体经济的附加值。它越来越依赖系统博弈,并从客户的无知中谋利。这使得该行业和金融市场更加动荡,更容易诱发泡沫。
云计算、光纤和移动用户设备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接近于零。它破坏了中介赖以生存的基础——规模经济。我们正在目睹对定型的白领经济体产生冲击的前浪。正在进行的IT革命对白领劳动力产生了极强的破坏力,使得发达经济体很难在可预见的将来减少失业。通过减少中介成本,发展中世界将更快进入以国内服务需求为主导的发展期。因为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中介服务产业,因此,他们能通过降低服务和货物在国内的价格,将新技术成果最大化,从而改善内需,使之成为增长引擎。
( Fri, 15 Oct 2010 10:09:13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见顶。一线城市很难再现去年下半年(如上海)或今年上半年(如北京、深圳)的高房价了,二三线城市房价可能出现新高峰,有如当年股市主板从峰值大跌60%之后,创业板泡沫涌现。房地产熊市或许会持续五年。在最低点,房价可能下跌一半,届时,每平方米均价大约相当于当地两个月的平均工资。土地价格下降得会更厉害。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土地市场浙江,土地价格可能下跌八成。
  拐点出现,原因有三。其一,流动性收紧;其二,政策引导;其三,供求关系变化。由于全球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并无资本外流的压力。中国消费的上涨趋势还会继续吸引资金。这样一来,泡沫可能会逐渐消减,其间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可能在短期上扬。
  中国的经济受到的影响将小于预期。许多利益集团一直在散布恐慌,说楼市泡沫破裂会导致经济崩溃。的确,经济增长会放缓。但是,由于消费、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未来十年内经济仍将表现很好。此外,楼市交易量跌幅远小于价格,使得其对GDP的影响有限。随着房价下跌、工资上涨,中国人民会生活得更好。人民的幸福,而非GDP增长率本身,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流动性收紧 泡沫将破
  中国的流动性正在从高位缓慢收紧。紧缩更多地反映了信贷需求的变化而非供给。绝大多数的信贷需求来自国有部门和投机者。前者主要因为容易得到资金。去年的信贷井喷使许多新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项目需要更多的信贷来维持。因此,即使信贷供给以与从前同样的速度增长,信贷条件也会因需求增加而趋紧。
  政府的货币政策在明显收紧。通货膨胀处于高位并且还在不断攀升。为了避免发生通胀灾难,货币供应量增速必须低于名义GDP的增长。政府的意图似乎也是如此。然而,市场的行动更快一步。中国家庭对银行的流动性几乎没有贡献,也就是说,居民贷款和存款的增长量相当。即使这并非政府所愿,但信贷条件正在收紧。
  流动性的另两大来源是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西方国家经济二次探底,中国顺差上升的可能性不大。热钱虽然没有流出,但是流入似乎正在放缓。美国屡屡对中国施压以期人民币升值,并未导致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合约价格急剧上升。NDF市场升水一直是衡量中国外汇储备的先行指标,而外汇储备的变化又是衡量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热钱的流入减缓正在对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
  资产泡沫需要流动性来使其膨胀并维持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泡沫绝不会永存,因为总会有一天,流动性不再能支撑泡沫。当全球流动性充裕时,新兴经济体国家通常容易出现泡沫。全球流动性宽松主要表现为美元疲软和美国低利率。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上涨,同时美元进入熊市,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每当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提高利率时,新兴市场的泡沫就会破裂。20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和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地区都符合这一规律。
  中国的情况不同。这个国家大到足以影响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的利率部分取决于中国的情况,反之亦然。二者不是星球与卫星的关系,而是一对双子星。平衡路径视双方的政策决策而定。只要人民币汇率不大幅升值,中国的流动性就只会减少,而不会消失。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市场预期可能转向人民币贬值。这将形成资本流出的强大力量,导致流动性和房地产的崩溃。我认为,中国短期内不会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
  另一方面,经济复苏过程中,美联储不太可能快速提高利率。要想在五年内实现强劲复苏,美国经济面临着太多阻力。只有通胀会迫使美联储缓慢地、不情愿地提高利率。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取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速度。如果这次楼市与1998年的香港一样骤然崩溃,那么,大宗商品价格将大跌,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将得到缓解,这会给美联储更多的空间来增加货币刺激,也会支持中国的房地产。
  泡沫不是急破而是慢慢泄气
  中国政府的紧缩倾向触动了楼市下跌,降低了美联储紧缩银根的需求。但是,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只是还没有足够快地加速迫使美联储立即提高利率。美联储可能需要在2011年中采取行动。如果美国在2012年的利率足够高,达到3%以上,中国可能会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会强到1998年的香港那样的地步。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比最高值下降了10%到15%,明年年底之前,很可能还会下降10%到15%。如果2012年美国的利率很高,那么,房价也许还要再下降15%到20%。此后三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持续疲软。
  政府近期的调控政策阻止了泡沫急速扩张、继而破裂的可能。殷鉴不远,2007年纳斯达克指数从3000点上升到5000点,中国的A股从3000点上升到6000点,随后都迅速下跌。如果没有政府的调控政策,即使流动性趋紧,中国房价仍然会继续上涨,因为投机者愿意以更高的利息借款。也就是说,泡沫在破裂前的最后一波急涨,将伴随着加息。
  但是,当利率高到可以抑制投机时,泡沫就会破裂。这是我过去常常描述的场景。现在,只要政府继续对购买多套房实施严格控制,这一场景就不太可能出现。我认为,泡沫不会突然破裂,而是在未来数年间慢慢泄气。
  从供方看,泡沫不会重新吹大。中国在建住宅面积有30亿平方米。假设每平米1万元,总价有30万亿元之多。现在的货币投放约为70万亿元,未来三年间大约会增长50%,即新增35万亿元。以现行房价和供应量计算,这意味着流动性非常紧缩,而如此巨大的供应量不可能在现有价格上消化。
( Wed, 13 Oct 2010 10:08:18 +0800 )
Description:
诺贝尔委员会将今年的经济学奖授予了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戴尔·莫顿森(Dale T. Morte en)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 arides),以表彰他们对劳动力市场一方面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却人才难求的这一问题的研究。
  这一研究基于戴蒙德教授成型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理论。经济被分为宏观和微观。即使微观经济主要研究静态局势,仍与真实世界的熙熙攘攘相去甚远。当然,理论学家可以将细节视为噪音而予以忽略,即市场最终总是符合理论的。而戴蒙德教授向全世界展示了细节变量将导致迥异的结果这样一个道理。
  我仍记得他当时是如何生动地说明这一点的:尽管在某地有数量众多的店铺,但最终零售价格水平仍将等同于垄断价格水平,而非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价格水平,如果从一家店铺走到另一家店铺非常麻烦的话。如果购物者不愿勤快地货比三家,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戴蒙德教授是现时真正配得起诺贝尔奖项荣誉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将使那些基于高效市场假设构建漂亮数学模型、并被实践者滥用对世界造成巨大伤害的“聪明人”黯然失色。与理论世界不同,现实世界的表面崎岖不平,绝不光滑。忽视现实因素可能是致命的,正如上一场金融危机所验证的那样。
  我赞扬戴蒙德教授,不是因为他在我的博士论文上签了名。这是一个原因。我写论文的过程中,反而和另一名教授合作时间比较多,然而他却不愿意在论文上签字。我的论文主要探讨了两点:(1)日本的金融系统并不高效,其独特性正反映出其不完美之处,而不是创新和改良;(2)日本的资产价格被这一个系统夸大了。那个时候正是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致力于开创理论解释日本金融系统为什么更好的原因。戴蒙德教授和我一起工作了几个月时间,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段经历令我感动。我在论文中提到的观点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戴蒙德教授签署我的论文并没有错,我希望如此。而我非常感激他如此善待我。
  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尚不得知。经济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现代经济学使用复杂的数学运算来赋予自己科学的假象。这非常具有误导性,有时候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纳新姆·塔勒布(Na im Taleb)曾经提到想要起诉诺贝尔奖委员会,原因是它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1990年,委员会将经济学奖授予创立最佳资产配置理论的哈里·马克维兹(Harry Markowitz)、莫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威廉姆·夏普(William Sharpe)。塔勒布的观点是,所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们忽视了金融投资人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扰乱性事件。此类事件并不经常发生,且无法用依赖近期数据的数据模型来解构,因此,此类模型将误导投资人过度投资股票,而不是债券。据塔勒布称,诺贝尔奖委员会给资产配置理论颁发了奖项,就等于是造成股票投资人遭受十数亿美元损失的同谋。背负“黑天鹅”名声的塔勒布先生或许怒气满腹,需要个宣泄的出口。
  我不确定诺贝尔奖委员是否应该承担起责任。最佳资产配置理论,或者说这一理论的衍生产品--资产组合保险理论--引发了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崩盘。理查德·布克斯塔伯(Richard Bookstaber)在他的《我们自己设计的恶魔:市场、对冲基金和金融创新的风险》(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 Markets, Hedge Funds, and the Perils of Financial I ovatio )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
  股权定价模型造成的伤害更大。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了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以及已故的费希尔·布莱克(Fischer Black)——三人一起开发了股权估价的工具。早在这项诺贝尔奖颁布之前,金融行业就已经开始使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进行股权估价。当我学习这一理论之时,每一位教授都会严肃强调这个工具在现实世界的适用性:它假设市场是连续的、无限流动的,也就是说,当市场从A移动到B时,人们可以以A和B之间的任何价格执行任何数量的交易。问题在于,当你最需要市场的时候,它却不在那儿。正如塔勒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最大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扰乱性事件。忽略这一点的模型只能是一个欺骗工具。
  华尔街用错误的理论创造出巨大市场的过程中,学术有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不知道。市场之所以为市场,是因为太多人需要赚钱了。他们需要创造新的东西。理论不过是借口。即使没有这些理论,也会有其他的东西出来,而造成的伤害却是一样的。
( Fri, 8 Oct 2010 09:26:38 +0800 )
Description:
升值预期逆转,资本将会大规模外流。这对中国是真正的考验,而不是今天的升值压力美国政府和国会对人民币的抱怨愈演愈烈。根源是美国劳工市场的低迷,在即将到来的11月中期选举中,就业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指责民主党时,民主党很可能出于政治因素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但我仍然不相信美国国会会在今年通过实质性的保护主义措施,但这方面的风险在增加。如果国会真通过了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全球股市将会大跳水,这将迫使立法者收回成命。
今年前七个月,美国的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4.6%,但与2008年的水平相比,还是减少了12.1%。预计2010年全年,美国贸易总额将达到3万亿
。今年前八个月,中国的商品贸易额同比增长了40%,预计全年将达到2.9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15%。由于牵扯数额巨大,很难想象会发生这样一场贸易战。即便是在贸易战可能性增加时,也会引起全球股市崩盘。
华盛顿的目标是平衡双边贸易。美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美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额为193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为486亿美元。出口额同比增长36%,该增长幅度比进口高出14个百分点。这表明,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由于进口额是出口额的四倍,今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仍在增加。若按目前的走势来看,美国若想减少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还需要八年多的时间。而美国诸多分析师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将会缩短这个时间。
但是,美国与日本间贸易赤字的经验并不能印证上述观点。1985年,
兑美元的汇率增长了一倍,但并没有对后十年的双边贸易赤字产生重大影响。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日元升值四倍,那一定会有应影响。这我们无从知晓。当美日双边贸易赤字开始降温,日本便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是的,双边贸易平衡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改善。在某个汇率水平下,中国工厂将由于缩减生产将不得不关门大吉。双边贸易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平衡点的唯一方式是,中国厂商将因为盈利削弱而减产、美国消费者将由于价格过高而少买中国商品。但这种解决办法将蛋糕做小了。想平衡中美双边贸易,除了上述破坏中美两国经济的主意,别无他途。
由于人民币的汇率不是浮动的,有些人就说,它没有以市场为基础。我不是说中国政府把汇率置于了一个“正确”的水平。但我认为,市场决定出来的汇率水平也到不了正确的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时期,市场推高了亚洲货币,从而导致它们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崩溃。其实,基本面并无多少变化,不能解释这样大的波动。日元汇率大幅变动,但其经济并无变化。这给中国上了很清楚的一课:将汇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将会带来灾难。
理性的争论在短期内不会决定事情的发展走向。但是政治因素却可以。民主党正面中期选举的窘境。众议院会用尽浑身解数来获得支持,那就是推动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不过,即使它获得通过,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将会说服参议院阻止该项法案。
中美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来自美资或其他跨国公司。中国制造的消费品的零售价是进厂价格的三至四倍。这些商品在美国的环节的价值是在中国生产环节的三倍。很难想象,美国愿意两败俱伤来迫使人民币升值,而这种做法压根儿不会解决两国贸易平衡的问题。
中国存在许多问题,但低估的汇率并不是其中之一,而人民币甚至可能被高估。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市场关于美国将会怎么对待中国的猜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在近十年来增长了20.5倍。我不记得有这样一个经济体,在经过了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政策后,货币却依然没有贬值。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资本将会大规模外流。这对中国是真正的考验,而不是今天的升值压力。
( Sat, 25 Sep 2010 14:18:37 +0800 )
Description:
看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一路盘旋下坠,让我想起一部二战老电影里日本“皇军”军官切腹自杀的场景。这位军官会找到一个僻静无人的所在,用刀切出精确深度和长度的伤口,到死也会倒向正确的方向。在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之间,歌伎舞步一样的默契,也反映了同样的处世态度:毫无反抗地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寻求死亡时刻的光荣,而且要注意死得干干净净,不惹尘埃。
  日本政府正在向中国政府进行交涉,反对中国提高外汇储备中日本政府债券(JGB)所占份额。日本政府似乎认为,中国的做法是
(84.28,-0.0600,-0.07%)汇率下跌的重要原因。其实,中国的政策变动幅度极小,根本不足以造成显著影响。日本政府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现在有太多的金融界人士,手里掌握着太多的流动资金,到处伺机而动。现在美国正在考虑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而希腊债务危机也促使投机客抛弃了欧元。反观日本,大多数时候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市场普遍认为,日本经得起投机考验,简直是打了左脸还可以把右脸伸过来给你。
  格林斯潘的年代,释放了太多的流动性给金融界。这吸引了大批人员身陷其中,这些人除了操作电脑进行交易之外一无所能,整天就是在那里敲着键盘***东西。糟糕的经济前景,和各大经济体接近于零的利率,让金融市场急于求变,他们现在既不能通过次级贸易获取发展红利,又不能利用利率差异通过套利交易获利。所有的流动资金都在寻求出口。目前,所有人就日元的升值达成了共识。到流动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时,就不需要外力来推动了。
  我还记得1995年的情形,那时美元兑日元的汇率降到了1:80以下,当时有很多所谓“专家”在电视上讲,为什么美元对日元的合理汇率应该在1:60上下。然后日元就陷入了熊市,到1998年,跌到了美元兑日元一比一百四十多。现在日元的走势,在我看来,与1995年的状况有相似之处。有那么多的游资准备好了进场炒作,日元升值的幅度甚至有可能超过1995年。但是,日元的升值缺乏现实依据,因而也难以维持长久。如果美联储不采取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那么美元的合理汇率应该更接近于100日元,而不是80日元。而假如美联储采取了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那么1美元兑换90日元将可能是合理的汇率水平。市场上风传日元可以上涨到1美元兑换60日元乃至50日元的水平,这只是庄家进行市场炒作的手法而已。
  日元升值的理论依据还是老一套。日本的通货紧缩,促使其国内物价水平下降,所以说,日元的实际购买力较此前有所上升。这让日元升值变成了貌似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通货紧缩对任何经济体系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一个被毁灭了的经济体,怎么可能有持续升值的货币呢?
  当前,日本的基本经济数据并不十分乐观。日本经济的衡量标准与美国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好坏,主要衡量指标并不是失业率,因为日本企业会选择牺牲利润而不是解雇员工。衡量日本经济发展的好坏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获利能力。目前的美元对日元汇率,将会严重影响日本最重要的行业—汽车制造,使得日本汽车行业的获利能力严重下降。
  今天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比1995年弱得多。那时日本的电子企业和汽车企业主宰着国际市场。而到现在,前者已经病入膏肓,因为市场消费的取向已经转向了移动互联网设备。后者也已经开始举步维艰。日本企业已经多年没有开发出一款拳头产品。从宏观层面上讲,日本劳动人口的下降也让日本的经济增长前景大打折扣。日本政府的负债水平也已经达到1995年水平的2 倍。
  对日元的投机性需求波动如此明显的时期,就像当下,日本央行应该增加货币投放。他们应该对市场采取“消毒”策略,通过增加货币投放量就可以达到目的。这跟操控汇率有本质的不同,应该被称为“投机消除战略”。等投机者离场之后,日本央行可以设法收回此前投入的资金。在现在这种时期,墨守成规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通常来讲,理应发生的事情都不会发生。日本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他们在面对日元投机挑战时,只能是无所作为。目前的投机热潮总有一天会过去。
( Tue, 21 Sep 2010 10:44:29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经济转型和调整不可避免”,在19日上午于中欧商学院举办的2010年中欧私人投资高峰论坛上,玫瑰石股份公司董事长
博士发表了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他依然看空中国楼市。
他表示,如果美国加息,人民币相对贬值,中国房价就会大跌,但是会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相反,如果资金回流,房价就会进入新一轮上涨。但是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波行情中有压着的空房,等到价格下降时,就会转变成供给。“现在压着的房子能够供应两年,开发商压着的可以供应三年。银监会压着的资金有三四千亿”,他谈到,并因此认为房价的下一次上涨将在很久以后。
而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谢国忠认为中国出口不会大涨,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还在,世界工厂为中国的GDP增长贡献占有1/4,这一块应该是稳中有涨。对于GDP贡献占15%的政府投资也会涨,但不会达到过去20%的速度。
此外,他还提到,要解决高房价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融资平台,要通过财政改革,关键在找到一个新的转动模式。
( Thu, 16 Sep 2010 10:47:39 +0800 )
Description:
摘自:谢国忠 曾瀞漪 著 《谢国忠的忠告》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 出版
  阅读提示: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阅读《谢国忠的忠告》连载】
  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
  房地产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矛盾
  近几年的“两会”期间,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最关心的话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专家对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统计,发现2004年和2005年,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住房”一词只提及了一次,到2008年、2009年已提及二十多次。2006年、2007年、2008年都提到了房价,并分别用了“遏制”、“抑制”和“防止”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住房”一词只提了十余次,但首次明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坚决遏制”的表态更能彰显政府决心。
  另外一组数据,也说明了房价问题是民生问题的要害:从2004年房价开始抬升和2009年到达高点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来看,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3。6万亿,财政收入2。64万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9422元;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33。5万亿,财政收入6。85万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7175元。这几年GDP平均增长在10%以上,国内经济总量翻了2。5倍,财政收入翻了2。6倍,城镇居民收入只增加了不到一倍。
  中国房地产业近年来出现的种种异象和太多的争议,正源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多重矛盾。
  曾瀞漪:2010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各个大小会议上都热烈谈论去年以来又不断上升的房价,批评高房价之声成为主流。你怎么看大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讨论?
  谢国忠:中国经济投入最重要的部分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在家庭资产当中是最主要的。房价高就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买房子,以后花钱会比较困难,因为你付出得太多。这牵涉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所以很敏感。房价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存款利息过低。
中国经济这几年增长是很快的,前几年GDP的增加达到百分之十几,但是存款利息却非常低,短期的储蓄利息接近于零,所以大家把钱拿出去炒股炒房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由于中国人口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房子的需求是会下降的,所以从长远来说炒房子不会成功。问题在于这十年怎么办?如果还是那么多人炒,利息又那么低,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曾瀞漪:Andy看的是这十年的房价上涨。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有人借钱去炒房,大量借钱是因为利息太低。所以你觉得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加息,还可以怎么做?
  谢国忠:如果利息很低,会助长大家去炒房子,所以利息要抬上去。另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财政。现在政府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非常非常高,2008年新房销售超过4万多亿,新房销售收入的大部分都转到政府口袋里,可以看得出来政府对这个依赖有多大。
  曾瀞漪:对地方财政收入是个很大的帮助。
  谢国忠:以前好几次房地产调控都是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不支持。过去十年的财政改革,把很多开支都推向了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对钱的需求也是挺高的。如果不给条出路,不吃房地产它没别的好吃。
  物业税加大炒房成本,相当于加息
  曾瀞漪:我想大家最大的共识之一,就是未来要解决房价问题,要落实到地方政府的责任上来。但是从目前来看,它的责任只是说你在土地的供应、在一些税收上,可能相应要平衡一些,始终没有把物业税这个问题提出来。你觉得解决房价问题,除了刚才你讲的借钱炒房要用加息抑制之外,物业税能够解决中国目前高房价问题吗?
  谢国忠:如果没有政策改革的话,由于地方政府支持房地产,目前压低房地产的价格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大部分开支都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包括医疗和教育,如果它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这也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有物业税,物业税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缴纳一定税款,而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并以财产的持有为课税前提、以财产的价值为计税依据。
  加物业税就像加息一样,因为你开征2%的物业税,就等于利息加了两个百分点,就是说你炒房的成本上升了。炒房的成本上升,兴趣就会下降。另外物业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了财政收入问题。
  看看高房价,就知道有没有泡沫
曾瀞漪:虽然说房价问题大家这么关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房地产价格有泡沫是夸张的说法;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确实是有泡沫;有些人是从西部看东部,有些人是从东部看西部;从大城市看房价,从小城市看房价,结果都不一样。到底我们该怎么看房价问题,是真的有泡沫,还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谢国忠:美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时候,格林斯潘说美国不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他认为,国家那么大,纽约的价格很高,加州的价格很高,但是堪萨斯的价格很低。他的错误就是没看到房地产存量的价值主要是在高房价的地方。
  中国现在房地产存量的价值,主要就是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这三个地方。所以如果这里的房价过高,就可以说有泡沫。比如说房租回报率如果是2%到3%,房价跟收入的比例是20%以上,不产生泡沫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历史从来没有这样高的价格不是泡沫的。所以这三个地方有泡沫,就代表是全国性的泡沫了。你说乌鲁木齐的价格有多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中国的泡沫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在美国,泡沫形成是支持美国家庭消费的,他利用房地产升值去借钱消费了。中国泡沫的存在是为了给国家提供财政收入。房价高,大家去借钱买房,把这个钱交给地方政府,变成了财政收入。所以,中国的泡沫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它的可持续性,第二个是后果非常严重。
  在可持续性方面,每次房价下来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手段,把大家的信心抬起来,比如说信贷政策又开放了,谁借钱都可以了,利息再降一点,等等。它有这个政策,能够把大家都吸引回来,只要银行能贷给你钱,这个需求就一直存在,所以它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二个是泡沫爆了以后,它又有严重的后果。这跟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泡沫是他当时借了钱以后,真的以为自己有钱了,借了钱就去花。房价掉下来之后,等于他产生了漏洞,花了不该花的钱,所以有一段时间会比较痛苦。中国的问题是从效益上来看,地方政府拿了地产的钱之后,花的效益好不好。效益好的话,对经济打击会小一点。如果现在从地产上拿了那么多钱,都是搞形象工程,以后的问题会比较大。
  高税收、高房价让中产阶层不堪重负
  谢国忠:在财富分配上的问题,不是说你一个人多努力,你就有多成功。它是按你什么时候进去、什么时候出来,形成了类似赌场这样一个财富分配模式,所以是有风险的。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产阶层的压力比较大。整个国家的负担,落在谁的手里?就是落在中产阶层的手里。落在他们手里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一个是高税收,一个是高房价。在中产阶层刚刚起来的情况下,这样去打击,对长远来说是有坏处的。
  曾瀞漪:我们谈到房价问题,大家也许会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户籍改革。目前中国实行的户籍改革,有人说它可能会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化,也可能会推高房价,或者是说加大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户籍改革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谢国忠:房价跟城镇化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说城镇化引起房价上升,有多少民工买了房子?几乎没有。你看买房子的都是原来城市里的人,或者是有灰色收入的人和一些暴发户。这跟中国的城市化没什么关系。
  现在说户口不公平,主要是说社会待遇不一样。比如你到一个城市里面去,没有户口,就没有退休金,在医院、学校的待遇就不一样,这是核心问题。除此之外,现在户口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上海、北京,有很多人多年来一直住在城市里却没有户口,问题在于你把户口取消了之后,难道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能上同样的学校,去同样的医院,拿同样的退休金吗?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支出都是地方政府拿出来的,上海、北京福利比较好,医院和学校也都比较好,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进去,地方政府肯定是没有这个钱的。
在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匆匆忙忙地认为户口制度一取消就什么都变了。这个改革带给一般老百姓什么预期?如果给他的预期是可以搬到北京上海去,可以上那里的学校,住那里的医院,拿那里的退休金,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失望。这些失望引起的社会纠纷会更大,所以这个改革要总体考虑。
  曾瀞漪:中国应该怎么样启动户籍改革?
  谢国忠:现在中国户籍制度要彻底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户籍政策是地方政府承担的,户口主要跟福利有关,不然的话,哪里都可以住,你只要有工作,有钱,没有人管你。主要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福利问题,福利比较高的地方,如果没有户籍来限制,它不可能维持现在的福利水平,因为大量的人都会拥过来。所以体制的改革,需要我们整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发生变化。美国的社会福利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包括社保、医疗、失业救济金,都是跟着人走的,不是地方政府承担。没有这个改革,户口制度要完全取消,即使名义上取消了户口制度,这种福利也不会改变,因为地方政府只能让现有的人享受这样的福利。
  曾瀞漪:国家财政现在负担不了。一旦户籍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这个负担的能力?
  谢国忠:对。中国地方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美国的差别没那么大。北京、上海跟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大部分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所以要完全取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房价很难长期大幅度上升
  曾瀞漪:你怎么看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情况?
  谢国忠:第一点,房地产供不应求这个概念,我觉得是错误的。因为地方政府想要搞GDP,这是它的政绩。造房子搞GDP最容易,造房子不要技术,建筑行业中国也是过剩,所以造房子造得很快。我觉得长期来说,供不应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为什么房子跟鞋子有区别?因为它的价格也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从中国建造速度来看,房地产价格长期大幅度上升,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直要等到中国经济发展成形了,造房子不容易了,像英国现在造房子就不容易,大家抗议,这地方造房子这么难看,不让造,因为有这个规定那个规定,这时候房价会上升比较快。中国还没到这个时代。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关键是看出口。如果出口还可以,可能还撑得住。但是现在出口面临几个问题,一个是出口商回报率不是太高。我们看到在香港上市的一些出口公司,它的业绩不好,成本上去,价格上却上不去,如果盈利不好,生产不可能大幅度上升。第二点,我们看到美国消费有可能会慢一点。美国消费是靠借钱的,房地产价格一上升,它就靠借钱来消费。
  曾瀞漪:全世界借钱给他们消费。
谢国忠:对,最近我们看到借钱的速度在放慢。总的来说,如果是自己要住房子,还要看自己出不出得起这个钱,自己作决定。但是如果你要去炒,这个不鼓励。
( Tue, 14 Sep 2010 10:29:27 +0800 )
Description:
一个泡沫最终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就像股市从100点涨到200点再回到100点,这中间什么都没变,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但是从起点走到终点这个过程中,有人买入、有人卖出,所以有的人钱变多了,有的人钱变少了,财富总量没有变,但是重新分配过了。第二,它也是一个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中间有人投资进去想要获利,结果造成了损失。
  而大陆房地产泡沫的情形就是,这个过程中,财富和资源最后都流向政府了。所以你看政府这几年突然变得非常有钱,财政富余很多。那么问题就是,政府要怎么花这么多钱?效率能有多高?会不会浪费?这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把开发商交的税都算进去,他们真的不赚钱。比如绿地集团这么大的公司,你看它整个公司的价值全部是靠土地升值来的,造房子本身是不赚钱的。它最初买了一块地造房子,卖了房子赚了钱,然后把赚的钱全部投进去,还不够买同样地段的另一块地。就只能再去银行借钱,买地段更差的一块地,再造房子,卖掉以后,再拿出全部的钱,同时还要向银行借钱,再去更差的地段继续造房子。所以你看它越做越小,它一直滚动下去但是其实根本没赚什么钱。
  再来看
。这么大的房地产公司,分析员发现它公司的资产构成,其中70%都是靠高价发股票赚来的,也就是说,万科的钱大部分是从股市赚来的,靠造房子卖房子并没有赚多少。所以中国的开发商是不赚钱的,即使他们靠造房子赚了钱,做大了,政府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把钱拿走。
  去年全国卖房子一共卖了4.6万亿,把建筑成本、毛利、土地税都算下来,这4.6万亿里面政府大概赚了75%,也就是3.5万亿多。去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总共才7万亿。
  中国现在有大量的空房子。已建的六千万套和企业造的三、四千万套加起来差不多一亿套,算100亿平方米吧。再加上城市原来100亿平方米的老房子拆迁等等,这些都加下来,就是已建的和在建的城市商用住房大约有200亿平米。
  从量上来看,中国造的房子已经足够住了,不用再造房子了。但问题就在这里--中国房地产的增长和一般老百姓的需求关系不是很大。两亿多人进城工作生活,他们哪里买得起当地的房子?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而买得起房子的人,他自己不缺房子住,却在不断地买房子。
  糟糕的就是很多人看不到那些空房子,意识不到空房子都是存货的概念。最后泡沫爆掉,一部分空房子可以折价卖掉,就没有损失,那些卖不出去的空房子,就成为烂尾楼,这是真正的损失。还有,政府在房地产业赚了那么多钱,用来搞形象工程腐化掉了,把钱浪费了,这也是真正的损失。
  空置率本来应该是政府统计的,但是政府没有做这个事情,或者它根本不想把这个数据搞清楚。
  一般国际上来看,比较合理的是,每平米的房价跟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如果房价一直涨,那么你的工资也应该差不多同幅度增长。但是你看,上海的平均月工资是四千块,房价平均是每平米二万六,超过五倍了,而且还没有把税算进去。
  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中国社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灰色收入。中国的灰色收入有多少?几年前我听央行说有三到四万亿,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定义灰色收入的。因为在中国,灰色收入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做小***的不报税、医生老师拿红包、大卖场里的采购员拿回扣,民间的商业腐败是很大的。
  但是我说的灰色收入不包括这些,我是按照国际上对灰色收入的定义,就是指与腐败有关的收入,中国官方的腐败是非常非常大的。你看刚抓起来的上海浦东新区的副区长,他在一个小区里面拿了20多套房子。
  其实当官的都特别明白这些道理,他知道货币供应量那么大,通货膨胀会很厉害,钱会贬值,而且中国人第一次可以有机会***房子,他就拼命买。所以中国有这么多空房子,跟这个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房地产业在回笼灰色收入。以前官员的灰色收入都往国外跑,现在都跑到房地产去了,那么最后还是都回到政府的口袋里去了。
  这就带来两个后果:一个,它成为官员灰色收入躲藏的地方,它带动了房地产业的投机,造成泡沫。昨天我跟一个老板聊天,他问一屋子的人:你买房子亏过么?没有吧。一个一个问下来,他说:看,没有人买房子亏过吧?继续买!另一个,它会带来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一方面空房子那么多,一方面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这是很大的隐患。中国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政府在坐庄。
  在美国你有吃有穿,有房有车,每年还能出去度假一次,就是中产了。中国的中产主要就是因为房价太高,所以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普通老百姓的不安全感让政府的游戏一直维持下去。政府说,你活该嘛,租金不算高,但是你非要买。你看中国历史也从来都是这样,可以做下去,就凑合着做下去,实在做不成了,再推倒重来。
  中国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在房地产、股市不是都这样嘛?看别人赚一点,我也想赚,结果辛辛苦苦攒的钱转眼都没了。中国人好不容易才富了点,我就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钱看好,不要被骗走。
  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中国有一天是要搞革命的,整个社会都会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核心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是政府本身的问题,它体现和暴露在房地产泡沫和灰色收入上。所以最根本上,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制,你不能靠泡沫来发展经济。太多的钱集中在政府手里是不好的。
  所以观察
,就要自己辛苦一点去了解真实情况,去地方看,看地方政府和企业。因为中国是政治经济体系,它不是市场经济体系。
  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从来都是为了当官,这个和西方也很不一样。在西方,如果你说你是知识分子,那你的起点就是批评政府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这样。中国人历史上穷怕了,所以整个中国文化都是从饿肚子来的。地主家吃肉都不容易,所以革命就是吃地主的饭,住地主的房,睡地主的老婆,就是这么简单的思维。
  据香港媒体9月6日报道,谢国忠上周接受该媒体访问时预测,内地通胀正升温或导致第四季度便有可能加息;加上中央压抑楼价决心坚定,香港火热的楼市泡沫,最快或在9个月后便爆破,潜在跌幅更可高达五成。
  以香港楼价目前的水平,只要再升两成便可平了1997年楼市爆破前水平。谢国忠表示,触发香港楼市大调整,不一定要等美国加息,其本地市场总想大陆富豪手持大批人民币钞票赴港买豪宅,托起香港楼价,更是痴人说梦。
  谢国忠指出,全球量化宽松的
下,内地通胀只会持续升温,预期到了第四季度大有机会加息,届时内地资金回笼银行体系,目前已“见顶”的内地楼价将开始下挫,加上中港两地的经济“时间差”,香港楼市最快在明年中,便因内地加息及银行收紧信贷而开始下挫。
  谢国忠分析指出,目前香港房价平均高达6万港元一平方米,而香港人均月入约1.6万港元,按国际标准香港楼价大挫五成至2倍是有可能的,而爆破时间最快是9个月后的2011年中,迟则延至2012年。
  在埃及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带,有一座小镇叫作Rosetta。两百多年前,拿破仑的部下攻城略地到达这里,在打地基建造防御工程的时候,挖出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密密麻麻无人能懂的碑文。大石头先是被运往开罗研究所,后来几经辗转,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穿越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一直留存到今天。
  原来大石头已有千年之久,上面用三种语言记载着一位古老的埃及国王的功绩。曾有埃及、英国、法国的多位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努力读解石碑上的内容而不得。几十年过去,据说最后是一位德国学者破译了全部碑文,让死亡的文字重新复活,让遗失的意义再次浮现。
  这块大石头,以它出土的村庄命名,被叫作Rosetta Stone,中文里通常将它音译为“罗塞塔石碑”。但谢国忠将它意译为一个更动听的名字——玫瑰石。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它代表着一种跨时代、跨文化、跨语言的对知识的追求,”谢国忠说,所以他以这块石碑为自己的公司命名——玫瑰石顾问公司。
  就像很多人并不知道“玫瑰石”这个名字的来历与意义一样,很多人也并不了解,谢国忠那些耸人听闻的结论背后,有着多么强大的逻辑和证据。
  据说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谢国忠就以三大预言的逐一应验而扬名立万: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以及中国在20世纪末的通货紧缩。
  20世纪的故事已经显得遥远。就我个人而言,真正意识到这个人的声音值得倾听、他的惊人之语并非都是妄言,是2007年到2008年之间:
  2007年8月,华尔街两只对冲基金破产,引起美国金融市场一阵恐慌,当时本报为此做了一个小专题《华尔街的盛夏寒流》。在做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我采访了北京、纽约、伦敦的多位经济学家与分析师,询问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太拿当时的状况当回事,尤其是北京与伦敦的经济学家,都表示对美国金融业、对华尔街非常有信心。
  只有谢国忠一人,在当时发出了无比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全球信贷泡沫正在破裂……目前的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在2008年终结,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始。”当时谢国忠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他骇人的预言,还有他激烈的表达方式,他写到:“是时候了,让华尔街的骗子们破产去吧!”
  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轰然倒塌,全球经济随之跌入泥潭——当我想起谢国忠一年前的预言时,我觉得他简直是个巫师!他是怎么做到的?那时甚至还没有几个人能说明白,“次级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当我终于弄明白,美国房地产市场所谓的次级抵押贷款是怎么回事,我也意识到,谢国忠不是巫师,他就是一个眼光敏锐、大脑清晰,又无所顾忌、敢于直言的经济学家。他之所以敢于预言,他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预言准确,背后自有一套严密而强大的事实和逻辑。只是人们往往被他的结论所吸引并激怒,而没有耐心去听他结论到来之前的路径。
  在联络采访谢国忠先生的过程中,我像他的朋友们一样称呼他为Andy。其实,私下里我叫他“Mr. Bu le”——泡沫先生。翻看他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的文章结集《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叫他“泡沫先生”并不算偏颇。近十年来贯穿他言说的主题,就是对经济泡沫的剖析和警示: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泡沫总是要破的,没有例外。……最终的杀手就是通货膨胀。……泡沫的发展和破灭,有自己的时间表。当它即将破灭时,我会让你知道。……很有可能,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2012年破裂。”
  著名地产商潘石屹说,他不喜欢谢先生那种“上帝般的说话方式”。
  谁会喜欢呢?——当上帝说的是“离开伊甸园吧”,而不是“上去诺亚方舟吧”。激怒人们的,并不是谢国忠说话时那种“上帝般的口吻”,而是他总在叫嚣丧钟已经敲响,悲剧即将上演。在一片狂欢景象中,这样的声音听起来不像是预言,而像是诅咒。
  但是,当你耐心倾听完他的话,你会发现,这位“泡沫先生”——Mr. Bu le谢国忠,其实比任何人都憎恨泡沫。既是出于“说出心中真相”的本能驱使,也是出于对泡沫破灭后巨大的经济与精神损失的担心,才让谢国忠如此执着地言说泡沫。
  我以为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的谢国忠博士,一定有着身为经济学家的更伟大的志向,比如让中国人民更富裕、让中国社会更美好什么的。没想到他说,作为经济学家,他只希望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钱,不要被平白无故地骗走。
  在经济学之外,他的兴趣在历史,他的志向在写小说,因为这个多彩的时代是在很适合写小说,“我一定会写,但可能会先用英文写。”
  谢国忠一向以英文写作,《再危机》这本书呈现出的简洁明快、清晰有力的语言风格,要感谢翻译们的杰出工作。接受《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专访时,谢国忠关于西方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也多少解释了他本人何以形成今天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
  我想,如果将来有人写一部“当代中国经济转型史”的书,没准儿“谢泡沫”的称呼会和“吴市场”一样被留下来。人们会记得,当年有位吴敬琏先生,是多么热爱“市场”;还有一位谢国忠先生,是多么痛恨“泡沫”。
谁吹大了泡沫
我们还是从房地产说起吧,你最近的文章说,“香港所有的不幸都可以归因于对房地产的痴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香港一样,经济重心如此依赖于房地产。”这和我们大陆目前的样子不是很像么?你书中写,上海的小保姆都辞职去炒房了。
是的。但是大陆和香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大陆房地产业的钱都跑到政府口袋里去了,香港可不是这样的,钱主要是给开发商拿走了。
  一个泡沫最终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就像股市从100点涨到200点再回到100点,这中间什么都没变,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但是从起点走到终点这个过程中,有人买入、有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