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生不玩了网通玩电信会不会卡息灭

QQ秘籍:怎么点亮和熄灭(隐藏)全部业务QQ图标大全
2011-4-11 20:53:06
  经常有Q友问:
如何点亮QQ图标呀
怎么隐藏QQ图标呀
怎样免费开通QQ业务图标呀
如何点亮和熄灭全部QQ业务呀
怎么开通和关闭全部QQ业务呀
。懒得一个一个答复了,在最新的
里新增了3个图标,包括
,使图标总数达到了破记录的
个。大家来看:
                                 
钻石类业务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2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20元/月
手机类业务
(7个)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QQ短信超人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2元/月
手机绑定
游戏类业务
(24个)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30元/月
暂时不可熄灭
超过30天不登录
QQ相关类业务
(4个)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会员功能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视频用户
已***视频设备
关闭视频设备
QQ安全达人
QQ空间相关业务
(4个)
连续15天未登陆
搜搜旗下业务
(4个)
30天内未登录过搜搜
拍拍旗下业务
(2个)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在拍拍网通过卖家认证
腾讯软件类业务
(4个)
高级用户
QQ输入法(
连续14天没有使用
三天不用自动熄灭
其他服务类业务
(4个)
腾讯图书VIP
不交钱,次月自动关闭
10元/月
收藏数低于10条
点亮后2个月不用就熄灭
其他社区类业务
(5个)
点亮方法
关闭方法
腾讯朋友(
暂时不可熄灭
:现在很多图标分等级了,以上展示的只是一级的图标,具体的图标样式请进入“怎么点亮”的文章查看。
:QQ幻想是不是免费的游戏:前10级是免费的,三级就可以点亮,所以说点亮QQ幻想图表是免费的。请看
以前黄拍和蓝拍两个图标只会点亮一个,若先点亮蓝拍则黄拍不能点亮;同时符合两个点亮规则的情况下优先点亮黄拍。现在可以2个同时亮了。
  现在除了“图标族”还有“白板族”,就是把所有的QQ图标都去掉,用这个
,快捷方便。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打腾讯官方服务***0755-83765566,就说QQ被盗了,给人开了业务,要求关闭,运气好的话可以人工关闭。
旧的一些图标,新版已经去掉:
:在最新的QQ2010正式版SP2里,Q吧用户图标已经被删除。
:在最新的QQ2010正式版SP1里,QQ滔滔图标已经被删除,将要被
:已经下线,在QQ2010正式版已经消失。
在QQ2010正式版已经消失。
:拍拍充值贵族图标在QQ2010 Beta3里已经被彩钻图标代替。
:QQ交友图标在QQ2010里已被城市达人图标取代。
出来几年一直无法点亮,在QQ2009正式版SP2里已消失。
。已停止运营,QQ2009正式版里仍有这个图标,在QQ2009正式版SP1里已消失。
:Q歌Q魅停止运营,图标已全部熄灭。
QQTalk团队语音
(暂停)。
:打开QQ个人设置里的联系方式,在下方有个QQ***,有手机可免费开通。
:登陆QQ,然后在个人资料里的右下方点“设置小秘书”,接着点开通就有显示了。
:已经被QQ音乐绿钻贵族取代。
:用TM登陆就有显示了。
相关文章:
2011-1-5
2008-6-18
2010-7-27
2011-3-25
2009-1-20
2010-5-7
2010-5-6
2010-9-1
2010-5-19
2009-8-19
2009-1-17
2009-12-24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800*6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2000-2012 qqj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碧云轩-QQ(OICQ)家园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 Sat, 20 Feb 2010 11:29:19 +0800 )
Description:
关于春节压岁钱的来历,不正确的是:
A. 源于唐代宫廷内的散钱之风
B. 实际是不压岁希望孩子快点长大
C. 用钱来安慰受到年怪惊吓的孩子
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 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2、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3、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零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 Sat, 20 Feb 2010 11:26:19 +0800 )
Description: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 Sun, 7 Feb 2010 00:25:19 +0800 )
Description:
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身在江湖暮色寒 相逢一笑多少年
《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悟心铭》全文
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 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 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 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 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 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 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 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 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 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
( Sun, 7 Feb 2010 00:23:19 +0800 )
Description:
保健生活谚语
乐观向上气轩昂,牢骚太盛人断肠。
精神空虚催人老,生活多彩寿缘高。
窗明几净颜色调,能除紧张与疲劳。
良朋诤友一席谈,身受教益寿添岁。
生理卫生强身,精神卫生强心。
多思神殆,多念志散,
多喜昏乱,多哭肺伤,
多事形劳,多语气乏,
多欲志昏,多好迷理,
多愁心摄,多怒肝伤,
多乐意溢,多恶无欢,
无多无少,得几于道,
剃头洗脚,胜过吃药。
指甲常剪短,不把疾病染。
耙田注意耙角落,洗脸勿忘洗耳朵。
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晒被褥身体好。
话要讲得明,衣要洗得勤。
笑脏笑破不笑补,勤洗勤换才舒服。
若要身体好,经常要洗澡。
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习惯成自然,百病全赶走。
( Sun, 7 Feb 2010 00:21:19 +0800 )
Description:
1、健康的身体是良好生活习惯的结果。
2、爱情是银,健康是金。
3、有健康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一切。
4、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5、马齿苋是个宝,痢疾不用尝百草。
6、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
7、身要健,天天练。
8、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9、年轻时凭岁数美,年老时靠服饰美。
10、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11、无债富福,无病幸福。
12、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增进剂。
13、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14、身体健康常年轻,不欠人债常富裕。
15、剃头洗脚,赛过吃药。
16、身病用药治,心病用话医。
17、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
18、饭要按时吃,衣要看天穿。
19、笑一笑,十年少。
20、没有一个朋友能够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够比得上病魔。
21、枯坐损身,运动长劲。
22、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
23、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24、春茶苦,夏茶涩;秋露白,最好喝。
25、粗茶淡饭能养人。
2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7、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跳。
28、心情快乐的人,天天都是节日。
29、每天吃三个枣,一辈子不显老。
30、不玩不笑,不成老少。
31、快刀不磨生锈,胸膛不挺背驼。
32、一分醉酒,十分醉德。
33、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34、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5、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36、不同护肤品适合不同的人。
37、健康当然比金钱更为可贵,因为我们所赖以获得金钱的就是健康。
38、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9、常常洗澡,虱子不咬。
40、热药冷吃,凉药热吃;泻药轻熬补,药浓熬。
41、药力大如牛。
42、草方一剂,气死名医。
43、穷人无病抵半富。
44、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
45、鼻子不通,吃点大蒜。
46、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47、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48、开水常喝,强似吃药。
49、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衣。
50、说说唱唱,有益健康。
51、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
52、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带有一个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勇敢的保护它一直到最后一分钟。
53、忘掉不该记住的东西是一种快乐。
54、爱美是健康人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55、水冲坏路基,酒喝掉人性。
56、多吃耝粮保健康。
57、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58、喝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59、生姜拌蜜,咳嗽可医。
60、喝开水,吃熟菜,身体健康少病害。
61、精神振奋,病去七分。
62、有钱难买老来瘦。
63、洗脸洗鼻窝,扫地扫墙角。
64、药补不如食补。
65、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66、食无定味,适口者好。
67、高兴一回,年轻一岁。
68、一天洗两次澡是真干净,一天洗一次澡也说的过去,一周洗一次澡只是避免对公共场合造成污染。
69、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70、十柜八箱,勤洗勤装。
71、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72、冬灭蚊子春灭蝇,夏天秋天得安宁。
73、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74、人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75、奶黄不可弃,奶少用汤催。
76、健康的人未察觉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
77、一夜睡不好,九根头发掉。
78、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79、吃饭八分饱,胃口好到老。
80、娱乐是心里的一朵花,烦恼是心里的一根刺。
81、治风先治热,热去风自灭。
82、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苍蝇消灭尽。
83、吃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
84、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85、每日一个苹果,胜过灵丹妙药。
86、衣帽好抵不了容颜美,三层单衣抵不了一层棉。
87、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88、身静养指甲,心静养头发。
89、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90、住宽睡宽,不如心宽。
91、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92、吃多了糖起痰,吃多了盐发喉。
93、饥时得一口,强似饱时得一斗。
94、不偏食,不暴食;少肉食,多素食;喝原汤,化原食。
95、鱼吃新鲜米吃熟。
96、犹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
97、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
98、饭养身,歌养心。
99、会喝酒,能治病;不会喝,能要命。
100、清爽的空气,百病的良药。
101、卫生好,病患少;饮食净,少生病。
102、大汗后,莫当风,当风容易的伤风。
103、粗粮杂粮营养全,即保身体又省钱。
104、一个人无法不变老,但是他可以抵制衰朽。
105、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106、名医难治心头病。
107、两脚不会移,要吃五加皮。
108、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109、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110、病急不要乱投医。
111、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112、蹦蹦跳跳动,灵丹妙药。
113、多吃五谷杂粮,少生疮疡杂病。
114、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115、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116、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17、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118、开窗通风,百病灭踪。
119、三伏不离绿豆汤,头顶火盆身无恙。
120;劳其身者长命,安其乐者短命。
121、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122、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
123、药养不如食养。
124、身体的经久比美丽更好。
125、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126、健康是我们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须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有什么幸福。
127、早上多吃一口是良药,晚上多吃一口得疾病。
128、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
129、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130、对症下葯,药到病除。
131、卫生好,病人少;锅灶净,少生病。
132、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133、锄头能壮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134、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135、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136、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
137、年轻时凭岁数美,年老时靠服饰美。
138、多衣多寒,少衣少寒。
139、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疾。
140、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
141、盐筋醋力。
142、食不多言,寝不多语。
143、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144、防病无别穷,卫生要搞好。
145、宁食粗茶饭,不尝无价药。
146、领不差分,衣不差寸。
147、饭饱不洗澡,酒醉不剃脑。
148、饮食有节,肚子不泻。
149、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50、三肿三消,预备铁锹。
151、狂饮伤食,暴食伤胃。
152、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153、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
154、坐卧不迎风,走路要挺胸。
155、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156、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157、好药治病,坏药治命。
158、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159、东西要吃暖,衣服要穿宽。
160、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有泻肚。
161、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162、只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163、洗澡不出汗,等于白洗刷。
164、朝气勃勃,吃黄连为蜜;暮气沉沉,吃大肉为泥。
165、勤穿勤脱,胜过服药。
166、吃罢中饭睡一觉,健健康康活到老。
167、好人难的六月泻。
168、酒多有伤于身,气大有伤于人。
169、话多了伤人,食多了伤胃。
170、吃洋参,不如睡五更。
171、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172、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17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骨。
174、喝水的时候别着急,吃饭的时候别生气。
175、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176、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177、朝食三块姜,如得人参汤。
178、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得身体。
179、防虱没有巧,换衣常洗澡。
180、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181、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
182、多淋浴,少情欲。
183、精力是最大的财富,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184、要想不生病,盆、瓢、锅、碗都干净。
185、饭后躺一躺,精神长一长。
186、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187、千金难买六月泻。
188、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189、隔夜茶,毒如蛇。
190、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191、灭了蚊子除苍蝇,夏令毛病去七分。
192、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193、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194、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195、认清了有毒的东西,就等于找到了良药。
196、扫地如清心。
197、少饮如蜜,醉饮似毒。
198、淡茶一杯,无是无非。
199、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疲劳是最好的枕头。
200、胡思乱想易得病,贪得无厌会去命。
201、小小一口袋,病菌千千万。
202、百病一针,病情要分。
203、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04、好菜不贪吃美酒不过量。
205、百病不如一防。
206、葱辣鼻子蒜辣心,青椒专辣前嘴唇。
207、一不赌力,二不赌食。
208、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209、常常晒阳光,身体健如钢。
210、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211、耳朵不硬,心思不定。
212、医得病,医不得命。
213、贪吃贪喝之人,是在用自己的牙齿掘墓坑。
214、锻炼是灵丹,卫生是妙药。
215、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216、一味药,一个性;乱服药,会丧命。
217、讲究卫生,百病不生。
218、屋内屋外勤打扫,开窗通气精神好。
219、治病易早,除祸宜了。
220、饭前先洗手,饭后再漱口。
221、饭后一杯茶,医生饿的怕。
222、是药三分毒,无虚不可补。
223、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24、脸不常洗生油腻,屋不打扫生灰尘。
225、不觅仙方觅睡方。
226、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227、能忍自安,知足常乐。
228、说说笑笑,进了七窍。
229、说出口的话是药,闷在心里的事是病。
230、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31、枇杷黄,医者忙;橘子黄,医者藏;萝卜上场,医者还乡。
232、预防胃肠病,饮食要干净。
233、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234、最强壮的人闹起病来是最危险地。
235、坐下腰不躬,立起要挺胸。
236、生命是美丽,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237、早睡精心旺,早起精神爽。
238、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239、防病胜于治病,忌烟胜于吃药。
240、服药千包不如独卧一宵。
241、三分吃药七分养。
242、常喝茶,少烂牙。
243、汗水没有落,莫浇冷水澡。
244、吃药不忌嘴,不如喝凉水。
245、好茶不怕细品。
246、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
247、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
248、吃饭慢慢吞,赛过吃人参。
249、一天三餐肉,不是真享受。
250、不吃黄连,不知药苦。
251、出汗不减病,医生也着急。
252、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253、寡言省心,寡欲保身。
254、蝎子毒人也毒病,黄连苦口不苦心。
255、健康不是身体状况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的问题。
256、喝酒不醉最为高,爱美不迷逞英豪。
257、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258、枇杷治热病,一治一个定。
259、生姜汤,自暖肚。
260、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261、丰收靠劳动,强身靠卫生。
262、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装自己。
263、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264、治疮不能怕挖肉。
265、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266、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267、臭鱼烂虾,送命冤家。
268、饭后一百步,强于中药铺;饭前一碗汤,胜过好药方。
269、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270、千万药方易得,一效难求。
271、笑为力量的亲兄弟,愁为健身的死对头。
272、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273、但求宽心,何须升官。
274、好茶不怕细品。
275、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
276、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277、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278、有病求医,不如无病预防。
279、心病就在心字上。
280、身冷的人和衣裳亲近,有病的人和医生亲近。
281、脑不怕用,身不怕动。
282、认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283、雪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284、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285、黄酒红糖,产妇可尝。
286、慢病在养,急病在治。
287、早起早睡,没病惹你。
288、年轻跳蹦蹦,到老没病痛。
289、天寒食参茸,地冻进补汤。
290、萝卜上了街,药店不用开。
291、医药本同宗。
292、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293、健康如金银,我们失去时,才真知其价。
294、快走多跌,快咽多噎。
295、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96、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297、笑是最好的药方。
298、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299、不吸烟,不饮酒,病魔见绕道走。
300、运动运动,疾病难碰。
301、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难保命。
302、是药三分毒,无虚可补药。
303、身体越练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304、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305、早早睡,早早起,眼睛鼻子都欢喜。
306、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307、大病要养,小病要抗。
308、老怕伤寒少怕痨。
309、冬天常喝羊肉汤,不找医生开药方。
310、晚晚睡,晚晚起,浑身上下无力气。
311、打石看石纹,医病看病根。
312、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313、只要当药使,蜜糖都变苦。
314、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315、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316、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317、金子的真假匠人深知,病情的轻重大夫深知。
318、少要穿素,老要穿佻。
319、养病如养虎,不可掉轻心。
320、急惊风遇着慢郎中。
321、顺序使用美容品有益护肤。
322、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发黄。
323、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324、药物无贵贱,野草是灵丹。
325、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
326、腰骨痛,猪尾煲杜仲。
327、既要穿得体,又要穿得心。
328、道路不走草成窝,坐立不动背要驼。
329、郎中自病无药医。
330、健康比美丽更重要。
331、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骨。
332、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333、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334、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335、有病求医,不如无病预防。
336、爱美是健康人天性得重要组成部分。
337、先睡心,后睡眼。
338、消灭蚊虱蚤,疾病自然少。
339、用药如用兵。
340、家家吃萝卜,急得医生哭。
341、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342、勤劳的人力大,懒惰的人病多。
343、去年进补,今年打虎。
344、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345、说嘴郎中无好药。
346、人体健康三件宝:放屁、出汗、打喷嚏。
347、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348、药虽好,不如不害病。
349、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予抄三遍吃死人。
350、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
351、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352、勤吃药,不如勤洗脚。
353、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354、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355、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356、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357、穿衣不必问别人,自己称心便合身。
358、治一轻,损一经。
359、有病不要瞒,越瞒越吃亏。
360、好人老睡成病人,病人老睡成死人。
( Sun, 7 Feb 2010 00:15:19 +0800 )
Description:
心脏病患者也能长寿
(附图片)
我是一个严重心脏病患者,已
年过八旬。1961年在省医院发现动
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1972年5
月在渭南心衰、病危。西医二院医
生诊断是冠心病,心肌劳损加上前
列腺肥大、发炎,十分痛苦,度日
如年。在西医二院一住就是两年两
个月。病危至今转眼26年过去了,
这期间虽然又住过几次医院,时间
都短。
  我体会最深的是得了病不要怕,
精神不要垮,要乐观,要有战胜疾
病的信心和毅力。***给王观澜
同志的信对我教育很深。我1982年
离休,无官一身轻,专心治病。多年来我深深感到心宽
体壮,积虑成疾是至理名言。古人说畏老老将迫,忧病病
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也是说得了病不要忧虑,
要乐观。心脏病人还怕心情激动。我力争心平气和,学习古人
说的淡泊名利,抛弃一切杂念,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了精神支柱,还要有治病措施。病重时主要靠医生用药,
平时要靠增强自身抵抗力和疾病作斗争,用内在力量战胜疾病,
就是中医说的扶正压邪。
  为了增强抗病能力,我认定必须能吃、能动、能睡、改善
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四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
  我说能吃,不是说吃的越多越好,也不是说吃的越少越好,
吃多吃少要看身体需要。我过去活动多,消耗多,吃的也多;
十多年来活动量减少,吃的也减少了。我每日主食七八两,粗
细粮搭配,蔬菜一斤多,各种菜都吃,以素为主。
  生命在于运动,得了病不光要静养,还要动养,要动
静结合,动中有静(如太极拳),静中有动(如内养功),以
动为主。十多年来我每日在户外活动三、四个小时,一年四季
照常,雨雪天每日活动也不少于两小时。我活动主要是散步,
在院子劳动、务花、绿化庭院,打打太极拳,做些头部及四肢
运动,使血管扩张,身上出汗,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每
次活动都不是连续的,活动一阵歇一阵,以力所能及为准。
  我说的能睡,也不是睡的越多越好,而是以消除疲劳、恢
复精力为好。我每晚睡觉大约六小时,白天睡一个多小时,全
天睡七八小时。为了睡好,我尽力排除一切杂念,什么也不想。
  多饮水。医生说人体每天需要饮水2000cc,我每天饮水都
多于此数。水能稀释血液,有利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病。先前
我只是白天饮水,晚上怕尿多,不饮水。后来发现心脏病发作
多在夜间,喝些水就好些。于是每晚一至二时加饮一次水,五
时前后再饮一次水,心脏病很少大犯。
  大便后热水坐浴能活血化淤,防治痔疮,防治前列腺发炎,
促进血液循环,一举三得。多年来不论在那里,我每次大便后
都要用热水坐浴。痔疮未治自然好了。1972年病危时因前列腺
肥大、发炎,小便困难,由于坚持坐浴,多饮水,前列腺没有
再增大、发炎,小便比前畅通,虽然还尿频,却没有痛苦了。
  搔头
我也坚持着,民间常说
胜过吃药
头不能天天剃,却可经常搔,作用一样。搔头可使脑部血管扩
张,对脑供血有利。过去我因心脏病脑部供血不足,常常头昏。
坚持搔头,改善了脑部血液循环,多年来很少出现头昏现象。
促进了脚腿血液循环,也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
  我能安心疗养,使病情稳定下来,还由于我有一个好老伴,
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女儿、女婿相处得都好,家里没有烦恼。
我住院时老伴日夜守护,回到家里她又天天照管,特别是十多
年前我常常半夜犯病,心慌气短,全身大汗,动也不能动,找
医生不方便,全靠她送水服药救急。人常说老两口要分居,我
感到患了心脏病两口子决不能分居,要同居一屋,互相关照。
我如果没有老伴在身边,恐怕也难以活到今天。
《海外版》 (1999年10月15日第11版)
( Sat, 6 Feb 2010 22:46:19 +0800 )
Description:
悟心铭及浅释
[转贴 2006-11-16 10:51:44]
《悟心铭》浅释
原载于《禅》刊一九九○年第二期
  心中心密法,系藉佛菩萨慈悲加被之力修行,故易于得定,打开本来,证悟真心。譬之旅行,自力修行者,全靠自己两脚行走,修心密则如乘船、乘车,更或乘飞机,所以快速、稳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先师骧陆公,为扶助心密行人更加快速地了悟真心、超凡入圣起见,著有《悟心铭》一首,共四十句,每句四字,共一百六十字,虽文短而字少,但义理丰富深长。整个成佛之真谛和修心要诀,均宣示无遗。诚可谓文约义丰,言简意赅之精要著作,亦现代不可多得之悟心评唱!学者如于修法之余,每天将其朗诵几遍烂熟于胸中,久久自于境缘上一触即发,由真实体中得大机大用。兹为帮助后进者了达其含蓄之玄旨,易于悟心起见,乃逐句浅释,尚望学人珍重,勿轻视之!
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 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 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 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 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 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 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 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 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 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
  《悟心铭》开始即说:
不是有心,不是无心。
  这二句把妙明真心之体和妙用和盘描绘出来。以妙明真心,既不属有,亦不是无。你说它有,无相可见,无声可闻;你说它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它在起作用。古德譬之海中盐味,色里胶青,虽不能目睹,而体实不无。释迦文佛告诉我们,它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所谓真空者,别于顽空和断灭空,以妙有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妙有者,别于妄有或实有,以真空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也。
  次就相用说来,也是非有非无,非无非有的。你说它无,形形***历然现前,而妙用恒沙;你说它有,一切色相,皆因缘所生,无有自体,所起事用,宛如水月空花,无可把持。
  《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说色空不二,非有非无。以一切色相皆是真空妙体之所显现,而真空妙体亦不能离开色相而显其用,更非离色相而别有。譬如水起之波,水即是波,波即是水,离波即不可得水,离水亦不可得波。吾人用功,既不可执色相为实有而粘着不舍,更不能偏离色相,废有而着空。故不论上座习定,下座起用,均须无所取舍,方契中道之理,走上真空妙有的大道。
  学者修法,修至妄念消融时,则能念之心,所持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化为乌有。净裸裸一丝不挂,赤洒洒一尘不染,但了了分明,非同木石。这一丝不挂一片虚明的是什么?不是当人非有非无之妙明真心,历历现前,又是什么?!当斯时也,色空不能到,有无不能及;说无之时,周遍法界,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诸子百家,百工技艺,乃至诸佛净土,恒沙众生,无不融会于中矣。
  第二句:
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这教我们做功夫,不可死做,而要活泼泼地历境练心;不要闭目不见,塞耳不闻,须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才能灵活妙用,证成大道。我常见一些错用功者,闭着眼睛,不见事物,塞住耳朵,不闻音声,以为这样就能把心练空,成道了。殊不知纵然你闭目塞耳、心不接境时,可以做到心死不动,一旦开眼去塞,心对境时,妄心又不免随着色声转动不停。以除境灭心,非真了故,何况在闭目塞耳时,内心未必不在暗暗蠢动哩!另外,闭目塞耳,更有一大过患,假如学者用闭塞的功夫,真正做到心死不动了,那又做到黑山背后死水中去了,非但不能成佛,且有沦为土木金石之虞。所以学者不可不慎!要真正做到心不为境转,还靠在境界上锻炼。宗下所谓:在地上跌倒,还在地上爬起!离境趋空,终成泡影!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声,皆因缘生,无有实体;任你美色当前,妙声充耳,俱不过阳焰、空花、海市蜃楼,一时假现。认清此理,再经时日之推移,和千万次境上的艰苦锻炼,自然心宁神静,遇境安然不动。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颂第四位偏中至修道位云:偏中至,二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如火中莲,丈夫自有冲天志!即教我们活泼用功,历境练心,不须回避见闻,以启将来之大机大用也。
  第三句: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这是承上二句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进一步申说应怎样灵活地做功夫,方不致走入歧路。我人修行,是修成活佛,所以不是死坐不动,沉空滞寂,坐在黑山背后,可以了道的。
  云门云: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明白畅晓地告诉我们,你要彻见真心吗?就在你现前见色闻声处。了悟这见色闻声底是谁?离开这见色闻声底,你就无处去寻觅它了;假使你着在见色闻声上,又被声色所迷,也见不着它了。这是何等灵活的功夫,岂是死坐不动,不见不闻可以见道的?又云:玄虚大道本无著,见色闻声不用聋!可见做功夫须活做不可死做;死做不但不能成道,还有流入魔外之虞。所以先师告诉我们,做功夫须在行住坐卧、动静闲忙处活用,不可如木石无知,而要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又不可着在声色上!换句话说,就是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而不是不见不闻,这样才得灵活妙用。即或在座上也要正念昭昭,了了分明而不可茫然无知,落入昏沉或无记。
  永嘉大师云:惺惺寂寂是,惺惺狂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即此了了觉知,不着见闻之注脚也。
  第四句:
荡然无住,是名无心。
  我们平常认为无心,就是一念不生,而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所以大家都用死压功夫,压住念头不让它起来,以为一个念头没有就是好功夫,更以为一念不生的时间,由短而长,便是功夫的上上升进,殊不知这样死做下去,非但不能成佛,成个土木金石倒有份在!因为佛是活泼泼的大觉者,恒沙妙用的伟丈夫,岂是如木石的死硬块,毫无知觉的塑雕像。做功夫,不在多种多样的差别境上锻炼自己,心无所住,只是死压心念不起,还能起什么妙用?
  不见六祖大师当年救卧轮公案?卧轮禅师初以为压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颂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一见,知走入死水歧途,故救之云: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卧轮知错改正,方始入道。
  是知无心,不是压念不起,更不是无念之时,由短而长,方为增进,真正无心的功夫,是尽管应缘接物而心无所住;尽管日理万机而意无所染。衷心犹如水上绘画一样,一笔起处,水面马上会合,毫无痕迹,这才是无心的真好功夫。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无所住的应字,往往被人误解作应当、应该的应字。其实不然,这个应字是应缘接物的应,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付一切事件,接应所有人物,都要心无所住,荡然无染。而不是只告诉我们在理地上应该或应当无所住着的。我们倘能应缘而无所住,则恒沙妙用的灵活真心自然无所遮蔽地时时现前了。
  所以无念是活的,是应缘而无所住染;不是压念不起,死在那里不动。我们只要念起无住,不攀缘,不停留,随用随息,即是无念。昔时,僧问赵州:如何是无念?州云:急水上打球子!赵州后更反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云:念念不停留!可见念起无住即无念,而不是一念不生方为无念也。又懒融禅师《无心颂》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即正在用心时,亦不见有心起用,道尽无心的意旨和妙用矣。
  第五句:
心若无住,妄依何立?
  修道人个个讨厌妄心,要消灭它,打倒它。殊不知妄本不有,只是思想作祟,一切外境宛如水月,皆非实有,众生无知,误认为有,执而不舍,乃成为妄。倘能当下一觉,照破幻境,妄即化为乌有。如人做梦,正在做梦时,也认为实有,及至醒来,痕迹也无。
  良由真心如镜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皆如镜中所现之影。凡夫愚昧无知,背镜光而取影,造业受报,生死不了;二乘圣人,虽不着尘境,但又背镜影而住光,以有所住,又成法妄,只了分段生死,不了变易生死;一乘学者,悟透佛法、世法,不即镜影,亦不离镜影。以一切影像皆是镜光所成,镜即是影,影即是镜;离镜无影,离影无镜,既不可背镜住影,亦无须离影求镜。既深知影镜皆无所住,当能心无爱憎之情,境无取舍之住。
  故学者不必怕妄,但深契一乘玄旨,于境无取无舍,无喜无嗔,则妄自除矣。
  复次,众多学者,莫不以无明难破,甚有谈虎色变之慨。其实,所谓无明者,亦非实有,不过是妄心作怪,粘着尘境,迷而不觉,假名而已。行者果能当下凛然一觉,则妄境破,无明自销。譬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无须历时消除。故所谓无明者,妄心者,只是我人不觉之故,倘能时时观照,处处凛觉,令心清空廓澈,无所住执,还愁什么无明不破,妄心不息哩!?
  第六句:
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良以心本通灵无碍,只以迷境着相而成障。所谓夙障者,即多生历劫迷相造业而积累之妄习,迷障遮蔽本性之明,不得自在受用,而复痛苦、艰辛、烦恼无尽也。今既知一切事相本空,心不留碍,业且不有,虚妄之障,又将安寄?大梅禅师云:一切业障在达人份上,如热汤消冰,光明去暗,无所驻足。盖所谓障者,亦是假名,无有实体。经云:罪从心生,还将心灭!又云:心生则种种障生,心灭则种种障灭!倘能直下无心则妄无立处,妄既不立,则夙障自除矣。
  或谓现业易消,定业难免;心业易除,身业难灭,此亦不可一概而论。不见达摩大师嘱二祖神光曰:子将有杀身之报,但为正法免遭毁谤故,此债可予免还。又一古德中风嘴歪,侍者笑谓云:和尚终日诃佛骂祖,今日受报了。古德云:尔随侍我数十年,如此看我?须知一切业障在祖师身上,犹如空花水月,虽还报犹如不还报,而且要还即还,要不还即不还,你看我嘴歪不歪!随说随用手一拍嘴巴,嘴即正了,并斥侍者云:尔等执相众生,于本来空中作业障想,于无偿还中作偿还想,是以业障不了,受累无穷也。由此可知一切业障系于心,心果真空,无所谓障,更无所谓还不还。以无还无不还故,正不必执不还为不还,尽管还而犹不还也。僧问古德:如何是业障?德云:本来空!僧进问云:如何是本来空?德云:业障!本来空不是顽空或断灭空,而是一切事物、业障的当体本来就是空无所有。故二祖神光大师,虽受初祖之嘱,于传法三祖后,仍去还杀身之债,而无难色,并于临刑时高唱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这是何等气概,此真了的弘范也。
  第七句:
问心何来?因境而起。
  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的名言。我人之心即思想,本来没有,因对境而生起影像,执着不舍,才生起妄想,这就是心。这个心是根心、尘境集合而生起的,所以叫作集起为心,它是六尘落谢的影子,纯属虚幻,无有实体。佛经中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心字就是指这个由客观外境反映而生起的虚幻影像心。所以它也是外境,也是客体,而且也不离物质,不可把它看作主观的心,当作主宰世界的真神而宝贝它。我们做功夫,既要不着森罗万象的外境,更要把这幻影妄心销尽。所谓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销殒,妙明真心,方才现前。反是,把这虚幻心当作主观实体,真性就被掩没不见了。因之,我们所说一切唯心造的心字,是把它视作被消灭的客观对象来处理的,并非说它是万物的主宰者,这要请广大学佛者搞清楚,不要误会才好!
  第八句: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经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这就把心与境,境与心的相因相成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成,即或有美景佳境,无心领受鉴赏,有亦同无。以境不自境,不自谓为美妙胜境也。心与境既相对而生,离一即无,则境与心,皆非真实,同属虚幻之影明矣。或许有人要说,娑婆世界所有景物,皆我人共业所招的业果,假而非真,谓为幻影,可以说得;至于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多生历劫精勤修行,为广大众生造福,积累功德,缘熟果满所感之真境,似不可谓为幻影。
  关于这一点,确应好好讨论一下。因为现在修净土的人很多,如不把净土真相搞清楚,不明白净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修行起来不易得力,更谈不到深证念佛三昧,上品往生了。
  首先就相来说,娑婆是业障众生造业所招的五浊恶果,而极乐是弥陀愿满德圆所感的清净世界,故一是秽浊丑恶,一是美妙庄严,大有区别。但土从心生,离心无土,离土无心;心即土,土即心。故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是教我人识得净土为何物,好下手用功证取,以免徒取外相,流入歧途。
  既然土外无心,心外无土,心土不相分离,而一真法界真心又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则极乐净土系从净妙真心中流出,而娑婆秽土离清净佛性亦何可得?以是,极乐虽净,娑婆虽秽,同是真心中显现之影像,犹如镜光中显现之影,虽有形式之殊,净秽之别,但皆如水中之月,了不可得,绝不可因极乐为净月影而妄谓可得也。
  次就真假来说,《金刚经》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相如上文所说,皆镜中之影,了不可得,故假而非真,绝不因净、秽、美、丑而分真假。所以极乐国土,虽尽善尽美,亦是虚妄之相。进一步来说,说真道假,皆是我等凡夫执相立名,妄加分别之过。以所谓真假,乃相对而有,离一即不可得,故皆假名。真假既相对而有,则说真之时,假即在其中矣;说假之时,真亦在其中矣。谚云:假作真时真亦假。于无真假处妄作真假,宁非庸人自扰?
  复次,镜必显影故,有真心不无假相,无相无从显示真心,故《弥陀经》宣示极乐庄严;影不离镜故,有假相不无真心,无真心无从成其假相,故《金刚经》显示妙体,一法不立。性相既不相离,密切有如水之与波,故见相即见性,无有一物可当真,故谓全假即真;见性不废相,圆成差别妙用,故谓全真即假。真假假真,全是我人妄心作祟,实则灵妙真心,一物不立,有何真假之可言哉?
  故如说极乐世界是真,则娑婆世界亦真;如谓娑婆系假,则极乐亦假。故净秽二土皆从一真法界中流出,绝不可因在缠凡夫,迷昧真心,造业受报,而否定其灵性,谓所现秽土业相,非从佛性真心中宣流也。
  再说极乐世界,有四土九品之别。最下层凡圣同居土,虽有种种庄严妙相,但方便有余土与实报庄严土,则土愈高而相愈清淡妙微,至最高常寂光净土,则更净妙微明而一相不立。虽一相不立,亦不出上述三土之外。故执相修行者,只得下品往生,空相见性者,始能往生上品。以是真修净土者,既不执相,亦不废相,只一切放下,端身正坐,诚心敬意,执持名号,以呼吸为数珠,昼夜六时,绵绵密密念去,久久不懈,自得念佛三昧。到那时,不等命终生西,已早预上品莲位矣。
  第九句:
妙用恒沙,尽是缘心。
  上面说过,吾人做功夫,不可死压念头不起,将妄心灭尽;只可活转,念起不睬,不令攀缘相续。原因就是将来要起大机大用,还要藉这妄心。这妄心如果压死了,真心也就无从起妙用了。比如水因风起浪,浪若去尽,水也就没有了。《圆觉经》于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后接着就说: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即教吾人用活功夫以启将来般若妙用也。
  我等凡夫的日常起居与一切创作、发明,无一不是这妄心的妙用。离开它,我们就像痴子、傻子一样,不能成就什么事业。在凡夫位,既是它在起作用;将来成贤成圣,所起广大神用,也离不开它。不过在凡夫位,因有住着,称作妄心、识神;在圣贤位,去尽粘缚,称为般若、灵知罢了。
  我尝问人:识神与真如相去多少?闻者大惊,谓真如与识神,一是真心,一是妄识,何可相提并论?并以玄沙禅师偈作佐证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余闻之,不觉哈哈大笑道:阁下识得《本来人》否?若不识,真如就变为识神;若识得,识神就是真如,何有二致?上面说过,波本是水,水不离波;离波觅水,水从何得?而且水不起波澜,只是死水,何能壮阔?真如不假识神,亦是痴儿,无从起用。玄沙一偈,不是说识神不好,问题症结在识不识得本来人!若识得,则识神由主人指挥,成就一切波澜壮阔的妙用;若识不得,则恶仆凌主,背叛作乱矣。
  第十句:
缘心息处,顿证无生!
  经云:息下狂心,即是菩提!这个道理,就和我们上面所举的影与镜、水与波一样,影与波俱不能离镜与水,同样,妄心也不离菩提正觉。以不离故,除去妄心,即无正觉。故修道人要亲证不生不灭的真如实性,不可用什么手段去除妄心,而只能用一个息字功夫,将这对境攀缘的妄心停息下来,就如波浪息处即是水一样,妙明真心就豁然现前了。
  学者果知一切外境,皆如阳焰、空花,无有实体,不去攀缘,不生妄念。则神宁智清,灵光独耀,衷心明净,如镜照物,无取无舍,无爱无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当下即亲证无生实相矣。无须于息心之外更用何拙力也。
  一切法门不管是念佛、持咒,还是参禅,俱不过是息字的工具和手段,教你由念佛,或是持咒、参禅,将狂心息下,从而打开本来,明见真心罢了。并非从念佛、持咒,或参禅中得个什么奇特玄妙。古德云:佛法无你用心处!又云:穿衣吃饭即是,举心动念即乖!以佛性众生本具,非从外得,不用求,不用取,故无须用力也。相反,着力向外追求,从他讨取,则愈求愈远,越用力取越不得。是以佛法是最伟大的省力事业,非同世法须惨淡营谋、苦心筹措而后可得也。老子曰:为道日损!学人果能将自己所会、所知、所有的一切一切统统放下,则狂心息处,顿证无生矣。谚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良有以也。
  第十一、十二句:
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真如妙性,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平等真实之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之相,皆因缘所成,无有自体,故皆虚幻不实;真实之相,是无相的净妙大相。大相无形故,眼不能见。但功夫做到桶底脱落,能所双亡时,心地法眼,可以见道。但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而是见地、知见、体会、领悟之意。因为它虽杳杳冥冥,无相可见,无味可嗅,但非断灭、顽空,而是有真精妙体的。这真精妙体,换句话说,就是离念的灵知。当你功夫做到根尘脱落,人法双忘时,自然时到神知,一下子领悟,证验这净裸裸,赤洒洒,灵明真精,就是你本命元辰。
  既证悟了妙性,回过头来以影不离镜故,则目所见、耳所闻、身所触的万象森罗,无一不是它真精的显现,无一不是它的妙用,无一不是它的注脚。学人到此地步,则时时闻道,处处见性了。六祖云:真见性人,抡刀上阵,亦是见性!大慧云:彻悟人,肉眼亦能见道!性相不二的妙理,一语宣泄无遗!
  第十三句:
证悟之者,名曰见性。
  明心见性一词,现代修道人都把它看作是高不可攀的圣贤边事,非我等凡夫所可攀登、企及的。要了生死,只好念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去吧,殊不知明心见性并非难事,更不是高不可攀的(其中道理我在《略论明心见性》一文中叙述甚详,现不复赘)。我们只按上述方法,息下狂心,不着前境,亦不息灭正念,更不求奇特玄妙,则了了分明中,无一念可得;虽无一念可得,而了了分明,不落昏昧无记。此即上节所说之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之真精,亦即永嘉大师所谓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大道。学者把握时机,当此分明而无念的一发千钧之时,将其一把擒来,即谓之见性!若稍停机伫思,又被它影子所惑;若舍此而别求,或疑为另有玄妙,则杳不可得矣!
  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于见道位偏中正颂曰: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还认影!即箴规我人于关键时刻,猛着精彩,心领神会,而勿错过良机也。审如斯,明心见性,亦何难哉?
  惜末法学人根钝、习重,多着神通,此时不见神奇、玄妙,误认为非是而匆匆滑过,古德尝叹息云:只为亲切甚,转令荐得迟。良可慨也!
  修道人于初见性后,并非即了,还须时时观照,历境练心,着力打磨,了除习气,方能了生脱死。否则,见境生心,妄念动荡不停,是谓悟后迷,生死依旧不了。故古德多于悟后作牧牛行,绵密保任,以臻圆熟,非一悟即可了手。虽间或也有顿悟、顿修、顿证者,无须做保任功夫,但毕竟为数不多,不可一概而论。洞山禅师于偏中正见道位后,更颂修道位偏中至,即教吾人于见道后,不可得少为足,更须历境练心,除尽妄习,上上升进,以臻究竟也。关于此点,宗下有三关之说,即一、破本参明见真性,为破初关截断众流;二、绵密保护,长养圣胎,于一切境缘上自在无碍,乃至不用保而毫无走着,是为破重关涵盖乾坤;三、放任而为,无所不是。能入佛,亦能入魔,所谓路途即家舍,家舍即路途,是为破末后牢关随波逐流。
  第十四句:
是故无求,心自宁一。
  古德云:人到无求品自高!人有所求,正是粘境着相的反映,心苟真空,不见一物,还求个什么?或曰:非求他物,乃求生西,成佛也。曰:本来是佛,不用求,求则不见。上面说过,息下狂心,即是菩提,只须息,不用求。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它时时在你六根门头放光,不缺分毫,还求个什么?
  至于说,求生西方,只须一心念佛,于念佛外,别无他心,所谓全佛是心,全心是佛,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则决定能生净土。以弥陀乃当人自心之佛,净土乃自心本具之极乐;念佛唤醒自心弥陀,往生自心本具之净土,何用求为?念佛者,贵得一心,一心即无心,既然无心,还求个什么?若着意念心外之佛,求生心外之土,则去道远矣!复次,得念佛三昧者,不见有心、佛、众生之别,东方、西方之异,虽生而无生,无生而无不生,又何用求往生哩!又求取若极,即无求取,是故从事求取者,求取至究竟,仍归无求无取也。生西不离信愿行,以行能摄信愿故,能精进不懈,一心念佛,信愿即在其中矣。
  我人苟能真正做到无求、无得,则心不求宁而自宁,不欲一而自一。功夫做到这步田地,则归家稳坐,绝学无为,安闲度日,逍遥自在矣。
  第十五句:
无心可惑,即是大定。
  关于得定,人皆以为有入定出定之别。坐在这里,不动、不想、不吃、不尿,是入定;一有举动、言说,便是出定。其实,这错会了定的意义。因为坐在这里不动,是死定,不是大定。大定是无出入的。它是对任何境而不惑,随缘起用而无所住,不是死坐不动而有所入的。关于此理,儒家也曾描绘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因为死坐不动,只是压念不起,灭其受想不是真了,任你定得百万劫,时劫一过,又复起念着相造业受报。故虽得四空定,生非想非非想天,依旧落轮回,生死不能了。这种死定,古德喻如搬石压草,石去草又复生,故非究竟。南岳磨砖度马祖,即救其出死定也。
  修大乘佛法者,不取这种死定,以非究竟,不得真实受用故。昔梁武帝出猎,得一入定五百年之老古椎,甚为惊奇赞叹,思欲与志公禅师较短长,乃令众宫女裸体与二公入浴。老古椎初尚能视听自如,继而闭目不能动,再后,不得不推开众宫女,逃走去矣。反观志公,言笑自若,无动无惊,非活定力,曷克臻此!可见得定不在死坐不动,更不在死坐之时间长短,而须历境练心,对境不惑,起大机用而无所受,方为真定也。
  复次,关于定无出入之真理,《六祖坛经》智隍禅师入道因缘与宗下语录女子入定公案,即是明证,学者毋庸置疑。
  第十六至十八句:
得大定者,无动无静,无得无失,无喜无嗔,本位不移,起应万机。
  上面说,得大定是心无所惑,而不是死坐不动,这里进一步描绘一下对境不惑的行状。修道人往往静中能定,动中即不定;座上能定,下座即不定;也有人得时欢乐,失时忧恼;顺心合意则喜,违己逆情则嗔。这种安住能不动,对境要生心,打作二橛的人,不为真定。真得大定的人,动静一如,闲忙一致,于事既无成、败、得、失之心,亦无爱、嗔、取、舍之意;于心既无喜、怒、哀、乐之情,更无见、闻、觉、知之染;心空如洗,活泼泼地任运随缘,应机起用,绝不会在清净山林中即定,到繁嚣都市即乱;也不会遇事失照,而移易本位的。是以大定乃超越于事物之表,逍遥于情尘之外,不为任何事境所左右,得真实受用的,而不是披枷带锁捆住手脚,死在那里不动的。
  我们在日常动用中练得应物接缘而心无粘染,无所住着,就是不移本位。这个本位,就是一乘法界之位,也就是佛位。《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简单地说,就是做一切事情,不作做事想;说一句话,不作说话想;显现森罗万象,也不作显现想。这样,尽管做而未曾做,尽管说而未曾说,尽管显而未曾显;但也不是不做、不说、不显,就是本位不移,就是起应万机,也就是世间相常住了。(关于世间相常住之理,兹再略述一下:一.一切事相皆从真心生,是谓住法位,真心常住,故事相亦常住。二.事相中有变迁,所谓沧海桑田,但相续不断,并非断灭。如水与月虽有流逝与盈虚,但卒无绝流与消长者。三.一切事相皆虚幻无生,故亦不灭。)《华严经》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以时间、空间之相,皆因妄念生灭,分别而有。如一念不生,则竖超三际,横遍十虚。任你过去极久远之事,无不历然现前。如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入法华三昧前方,便亲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即世间相常住之铁证也。
  第十九句:
不变随缘,即无生死。
  众所周知,学佛修道,就是为了了生死。但怎样才能真正了脱生死呢?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每个学佛人都能知道的。以所谓生死者,有二种生死:一是分段生死,一是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六道轮回,这较易理解。变易生死,是超六道轮回外的一重无形生死,乃修行不究竟之法障,故一般人较难知晓。现在约略解释一下:阿罗汉等小乘圣者虽断见、思二惑,不受分段生死轮回之苦,但偏于空理,以为有法可修,有道可成,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拘泥于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住在法上,不思变易其身、随缘度生,所知愚惑未尽,是一重无生死之法执生死也。
  要了这种生死,先须知晓修法只如服药,不可执着不舍;次须明确生死涅槃等空花,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一法不立,无智无得;而后更要了悟,起大机用,随缘变化,广度众生而本位无所易,不是住在法上不动。一部《心经》就是叫我人先空凡夫根、尘、识之愚执,次空小乘圣人四谛、十二因缘之法执,后空菩萨之智执,起大机用,归无所得,方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了生死者,以无法可得,随缘不变故。尽管在六道中头出头没,不见有生死、道别之异;尽管随缘变化身形,度尽一切众生,而本位不易,不见一众生得度。昔有僧问大随禅师:尊师圆寂后往生何所?大随云:我师东家作马,西家作牛!僧赞其彻悟了手,一法不立,随缘向异类中行,而本体无丝毫移易也。
  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末后颂兼中到云:不涉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即颂此最后一位,真了生死者以不了为真了,非离六道,安住净土为真了也。所以说无余涅槃者,无涅槃可证,无所住处之涅槃也。
  不变随缘,从体起用;随缘不变,摄用归体。体用如如,无住无染,无移无异,斯真了生死矣。
  第二十句最后结束说:
成佛要诀,如是而已。
  上面三十八句,把整个成佛奥秘和诀窍统统宣示无遗。或许有人说,这些说话,也稀松寻常,并不见有什么奇特、玄妙。难道成佛是这么不起眼的事?不是说成佛是法力无边、神通广大吗?这里并没有说什么神通玄妙呀!殊不知佛法原无奇特处,亦不可作道理会,切不可惹是生非,我人只心无所住随缘度日,做一个无事道人即是。要成六通俱足的果地佛,须先于因地上明悟本性,于明见真性后,勤除习气,分破无明,方能显发神通。不是一下子即能证成三身俱足,六通齐发的果地佛的。
  关于明悟本性,更有人以神通作准绳。以为发了神通,才为明心见性,否则,即不为见性。这都是凡夫执有、着神奇的恶习。执这种恶习的人,非但自误,而且误人。因为所谓真性者,不在别处,即在当人六根门头放光。宗下所谓目中童子眼前人,海底金乌天上日。自己不识,不知以之保养,长大成佛,反责识者为非,叫他不要承当,岂不可悲可笑?!
  若就神通说来,我人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笑、一吐、一咳,无不是神通妙用。庞居士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以这些举措、言谈、咳吐、造作,何一不是真心在起妙用?死人的手、足、口、舌会言笑、操作吗?自己整天在神用中而不自知,反而向外别求神通,这不是宗下所谓坐在饭桶边,饿煞人无数么?
  另外,执有神通,就是有法可得,也就是法执,将来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有份在!须知所谓神通者,乃真心妙用为神,无所住着、无所阻隔为通,而不可在神奇玄妙上会。一作神奇玄特想,即毒素入心,障自悟门,无成道份矣。
  今之修道者,一百人即有五十双迷着在神奇玄妙上,都忙着搞些障眼法,弄些小神通,而沾沾自喜,以为这是成道的象征,殊不知这是弄精魂!即玄沙所呵的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的识神用事,几曾梦见佛法在!这些无知之徒,把毕生精力,枉费在无所谓的枝末上,而不务正修。一俟腊月三十日到来,所谓神通者,不知去向,又恁么昏昏糊糊地向阎罗老子报到去了。而且因为在世炫奇称能,着相造业故,还要受惨重的恶报!
  这些蠢汉,自己不上正轨,不修根本大法,还要以神通来考验、衡量他人。他哪里知道,学佛是自修、自悟的,人家悟不悟,于你何事?人家悟了,你不能因之成道;人家不悟,对你亦无所损,何用你去考验他?复次,你要衡量他人,须先有超人之见,你用神通来衡量人,自己已先落下风。因悟道根本在对境不惑,不在神通发不发。你若对境起惑,任你发什么大神通,都无真实受用,都不能了生死。
  根本未明的人遇事不能无染,任你修法而通,或依他神鬼精灵而通,以着境住相故,烦恼依旧,不得自在。相反对境不惑的人,心空如洗,毫无粘附,虽一时未通,无须多时,自然五通齐发。以对境能不惑,即是漏尽通,根本已固,不愁枝末不茂盛也。所以我们要常常自考自验,对境是不是无动于衷?如一时尚未臻稳固,不无动摇,能从多动而少动、而不动,即是上上升进,即是成道的象征。不可在神通上着眼,误认发神通才是悟道,更不可以自己意境考验他人,以免妄念丛生失自道心。同时,发了神通亦不要用,以无住无得故,不可向人示现也。
  最后,还有一桩紧要事,学者不可不知。尝有青年人,以为身心空闲,环境清幽,才能办道,以是每每不抓紧时机,努力修持,而坐等良时、佳境到来。哪知凡夫障重事烦,所谓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何时有清闲无事的时节?至于地方,更毋庸费心选择,以学佛贵在心地上用功,不重山林死坐。上面说了很多,对境心无粘染,才是真功夫。要对境无染,不在尘境上练心,死坐在山林里,怎么可以练出不动心来?所以只须识得一切色、声等尘境,俱是当人真心所现影像,如镜光所现镜影,无可取着;同时真心离尘境亦不可得,如镜影即是镜光,镜光不离镜影,故亦无所舍。时时如此观照历练,心空意闲,任运自在,无求无得,即天真佛!还要等什么佳境良辰到来哩。奉劝大众,乘此年轻有为时,抓紧时机,努力奋斗,切莫唐丧光阴,坐失良机,待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珍重!
( Thu, 28 Jan 2010 12:08:19 +0800 )
Description:
TOMCAT 6.0 JDK 1.6
[2010-01-28 11:51:08] [174 javajni.c] [error]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2010-01-28 11:51:08] [994 pru rv.c] [error] Failed creating java C:\Program Files\Java\jre6\bin\client\jvm.dll
[2010-01-28 11:51:08] [1269 pru rv.c] [error] ServiceStart returned 1
[2010-01-28 12:02:19] [174 javajni.c] [error]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2010-01-28 12:02:19] [994 pru rv.c] [error] Failed creating java C:\Program Files\Java\jre6\bin\client\jvm.dll
[2010-01-28 12:02:19] [1269 pru rv.c] [error] ServiceStart returned 1
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了
配好tomcat与jdk后,启动tomcat不成功,Log提示上述问题:
原因是系统缺少msvcr71.dll文件!
从别的电脑上cope其添加到 window gt;/system32 目录下即可!
( Wed, 20 Jan 2010 21:22:19 +0800 )
Description:
信息已发送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有时候的确很烦人啊
短信已发送
的提示:
修注册表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 ox/SettingsSMSNoSentMsg的将Dword值从0改为1,软启便可。
现在看到好多软件都是针对注册表来进行功能实现的.其实了解注册表的结构是对于 c玩家的一种很基本的常识.
( Mon, 18 Jan 2010 10:37:19 +0800 )
Description: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毕业后这5年里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5年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毕业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才会四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定位。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命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天气有下雨与日出,人生有高峰与低谷。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拂去阴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