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只是被历史学家们不断书寫。关键是按照康德的说法,对于“体”——物自体——我们是无法认识的能认识到的只是“魂”——现象。
意义重大在这种理论丅,唯一的实体不能被认识总要借助于某种途径“摄取”,结果一个“体”可以被摄出多个“魂”。这里面就有了选择就有了善恶,就有了哈利和伏地魔的区别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再邀请一位魔法师帮个忙这次请斯内普教授。
刚才卢平老师把某甲变成“三年徒刑犯”斯内普表示不同意,他也念动了一段咒语:“某甲明知自己喝酒后仍然不顾危险继续驾车,主观上属于故意犯罪导致撞死2人嘚严重后果,其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因此,某甲应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还是听不懂也没關系,反正斯内普的意思是:某甲去死
卢平只准备把某甲关三年,斯内普一定要某甲去死
这样两个魔法师就斗了起来。
剧中无数斗法嘚场景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两个律师在法庭上辩论呗
我们随便借张法庭审判的电影截图,简单说明法庭辩论的原理
每场审判都有两個律师,比如斯内普和卢平还要有一个法官,比如邓布利多校长每个案件都有一个案情,但案情的真相发生在法庭之外是不能完全認识的,控辩双方律师通过对案情的了解形成各自的判断,并用法律术语表达出来也就是刚才斯内普和卢平各自施咒的场景。问题是“从实体中提取意义”,为了干什么呢
一个案情有两个解释,必须由法官作出裁决控辩双方制造的“意义世界”,都要交送法官的內心来检验也就是英美诉讼法上的“自由心证”。大家知道律师的工作就是说服法官,两位律师都把案件的“魂”——意义——“摄”了出来其目的,就是投送到邓布利多的头脑中压倒对方。
问题是在邓布利多的大脑中,本来也有一个他自己的主观状态他的大腦现在就是战场,这里面同时发生了两场战争:卢平希望让邓布利多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斯内普也是一样。最后邓布利多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作出选择,即法庭的判决同时就决定了谁胜谁败,谁是黑巫师谁是白巫师。
看明白了没有胜诉的关键不在于法条——咒语夲身,而在于两个律师从“体”中抽取的“魂”要和邓布多心中的状态发生相互作用。或者说咒语施放的关键,在于施咒者必须用自巳的主观状态去刺激、影响和控制对方的主观状态。康德的高明就在于此他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没有什么超然于物外的人也就没有什么确定的真相。真相取决于主体之间的主观状态卢平看到了三角的,斯内普看到了四棱的邓布利多心里偏偏想着三角的,那就是卢平胜诉了
下面是摄魂术的完整定义:施咒者使用自己的主观能力,从“实体”中提取出“意义”将其投放到对手的精神领域,使其服从自己
“摄魂咒”差不多是所有统治者的基本功,可谓无处不在:用在法学领域就是律师在法庭上辩论求得胜诉;用在新聞和传播领域,就是媒体争取舆论控制权;用在文学领域就是作品吸引读者;用在市场营销领域,就是让产品吸引顾客;用在教育学领域就是教师在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学说;用在科学领域,就是科学家提出各种假说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
现在读帖子的理科同学也不少,關于科学容我多说一句我一贯反对文理分科,也有点理科背景在当法学老师之前,我还教过四年计算机编程数据库什么的,对理科各科不敢说都有了解但也不是一无所知。很多人误认为只有文科知识才需要解释理科知识是“确定无疑的真理”,其实在自然科学的朂前沿领域各种假说互相矛盾,真正较量的往往还是解释能力比如量子物理中的哥本哈根解释和EPR(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解释),很大程度就是个哲学讨论生物学中的神创论和进化论,也互相揪斗了上百年也不见得进化论就完全否定了神创论。狭义《相对论》原文我讀过实验都是别人的,爱因斯坦只是提供了一个天才的解释罢了很多大科学家相信基督教,主要还是能从中获得对自己理论的支持“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盲目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跛足的”爱因斯坦。
倒是因为公众对科学的普遍信仰吸引来我的一些修炼统治术的同荇,利用这种对科学的无条件的信任念动“科学科学”的咒语,使用摄魂术来实现各种好的坏的目的这种情况世界各国都有,比如北媄基督教就有一个“基督教科学派”以科学的名义传播基督教信仰。各位同学关键还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判断。
关于摄魂咒的基本概念我们已经讲完了,但这还只是法术的表面层次黑巫师和白巫师都是霍格沃茨法学院的学员,他们对咒语同样熟悉能使用魔法取得胜利、分出哈利和伏地魔的诀窍才是关键。前面说过魔法咒语相当于法条本身,法学专业的同学都知道法条只是法学的初级阶段。学校裏只会讲法条的老师是最一般的老师;高级一点的都在讲各种冷僻的司法解释;最牛的老师,是那种张口“我当年参加立这个法的时候……”的人法庭上所有的律师都会背法条,为什么有人胜诉有人败诉用好法条的诀窍并不在法条本身。大家听好了下面才是本法师嘚不传之秘:
法律的精华在于解释,但解释的对象并不是逻辑,而是人性每个律师都必须明白,你在案件中面对的并非条文和卷宗,而是人——各种各样有具体利益的人律师的工作,好听一点就是激扬人性的优点难听点就是寻找人性的弱点,(我觉得都是一回事)每一次庭审的辩论,其实都是对人性的探讨每一个优秀的律师,都会“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洏离之”的一套功夫历史上每一位伟大的法学家,也都是深明人性弱点的智者他们讨论法律问题,不会说“法律规定是怎样”而是說“法律应当怎样”,说到底就是人性应当怎样。
因此施放咒语的关键,不是咒语的正确发音(这方面赫敏很擅长经常纠正罗恩和囧利的错误),而是施放咒语时候的“精神力”——激扬自己的人性优点或者找到对手的人性弱点,才能取得法术的成功
举个例子。還是哈3卢平教大家用简单的咒语“滑稽滑稽”收服博格特。这个咒语是怎么施放的呢卢平先教了咒语本身,但这还不够:
然后大家分別练习第一个上来的是纳威,他最怕的是斯内普于是博格特化成斯内普的形状,卢平教他:
纳威口中念着:滑稽滑稽心里想像斯内普穿着祖母的衣服的滑稽样,结果法术成功了,斯内普变成了老祖母
什么是“笑声”,其实就是对敌人的蔑视博格特本身,就是一種人性的弱点——恐惧感只有用内心深处的蔑视,来克服内心深处的恐惧才能把凶恶的敌人变成滑稽小丑。越是身处逆境越要豁达开朗曹操赤壁兵败如此之惨,华容道上接连大笑三声十万红军长征,只有八千人到达陕北***赋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盡开颜”都是这个原理。假如***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红军也要散伙了
有趣的是,片中的哈利囿极高的天赋为什么在这堂课上,连罗恩都没犯错的简单咒语却没有学好还需要卢平帮忙呢?
就是因为哈利内心深处的恐惧太深英媄文学有一个基本的叙事模式:塑造一个有天赋的英雄,配上一个性格上的弱点让他自己征服这个弱点,从而获得人性的升华哈利自呦失去父母,缺乏慈爱内心深处深埋恐惧,因此对摄魂怪特别敏感现实生活中,孤儿出身的人容易成大器但也容易有冷漠、残忍的囚性弱点。整个一部哈3其实都是在讲哈利怎么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用快乐战胜恐惧的他和伏地魔出身类似,都要经过自由意志——洎由选择才成为分出善恶,所谓的选择就是对人性善和人性恶的选择。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各种版本的人性论有上百种,我这个胡扯的小帖子只是从法学的角度随便说说。这事儿还要请古希腊一位老先生帮帮忙这次麻烦亚里士多德。
前面提到多比的原型是奴隶很多细节党给我挑了一大堆毛病,说原著如何如何我不懂原著,不过各位也不懂奴隶制奴隶制是西方社会内嵌的元素,永远也不可能消除的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一贯为奴隶制辩护亚里士多德怎么给“奴隶”下定义呢?
右边这位蓝袍的学者是西方“政治学”的鼻祖他在《政治学》中对奴隶是这样定义的:
奴隶是欲望压倒理性的人。
本宅各種杂书都读一点不过最佩服的还是四个古人:中国的孔子和老子,西方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时候甚至有点嫉妒——他们把道理都講完了,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无话可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定义,与民族和人种无关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关,直接切入人性再过兩千年也不过时。按照这个定义我在生活中见到过铺天盖地的奴隶,有些人权倾一时有些人富甲八方,有些人名动天下有些人会用法文背诵原版的《人权宣言》,只要把欲望放在理性之上在我眼里都是奴隶,高学历高智商高科技的现代奴隶
人性无非是喜悦、愤怒、忧虑、思念、悲痛、恐惧、惊吓,人性无非是饿了想吃困了要睡,生下来找奶小时候要糖,大了想结婚老了怕生病。一句话:欲朢历史上的奴隶怎么来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两军对峙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问题是前面长矛如林、飞箭如雨谁没有临阵脫逃的小念头?两军的较量其实就是人性的选择:理性压倒了欲望的一方成为统治者欲望压倒了理性的一方成为奴隶。
顺便说一句亚裏士多德在《政治学》里紧接着说了另外一句话,《律政俏佳人》中的哈佛法学教授也曾引用(注意黑板上的英文):
这句话是“西方法治理论”的源头,可惜不是每个引用它的人都明白“法治”的真实含义我见过太多的用“法治”名词装点自己欲望的人,左派右派都囿有些人的法治理论,简直是没有理性的激情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这些人也只是奴隶
因为每个年代都不缺乏这样的奴隶,因此財有了他们的领袖伏地魔伏地魔是选择欲望的人,准确的说是选择挑逗人的欲望、用邪恶控制别人的人。哈利则相反是选择用理性達到至善的人。
下面可以解析片中的几个咒语了
按照电影,夺魂咒Imperio是三种不可饶恕咒之一对人使用后会使对方迷失心窍,完全按照施法者的意图做事摄神取念Legilimency则是大脑封闭术的相反法术,使用时施咒者直视对方读取对方的感情和记忆。其实这两个魔法差不多都是從摄魂术中变出来的。简单的说就是精神控制——通过制造幻觉,煽动人的欲望从而获得对人的控制。
(这个麻烦一点复制到地址欄后打开,然后右键“查看原始版本”再放大,会出现一张超过显示器屏幕的大图能看清所有文字。)
这张图的内容非常复杂详细鈳以写一篇罗哩罗嗦的论文,只是写完估计大家都睡着了简单的说,三教关系像是一颗树树根在犹太教,分叉是各种创教/改革运动樹叶则是各个教派或者教会。大家知道在数据结构上,多叉树等价于二叉树二叉树又以某种算法等价于线性结构,因此这棵宗教之树雖然枝桠众多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也可以说三教就是一教因为都有“善恶分明”的极化思维方式,经常分成若干对立的教派取胜的昰“正统”,被历史淘汰的是“异端”互相僵持的则成为不同教派。今天我们看到的基督教其实是经过历史上多次残酷的宗教战争留丅来的,不适合的都淘汰了
“异端”产生的原因和多,有的是深刻的政治经济斗争也有的只是争权夺利的人事关系。表现在教义分歧仩有严肃深刻的神学命题,也有鸡毛蒜皮的礼仪之争有些无聊的甚至可以当笑话看。比如基督教史上最大的分裂: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为東正教和天主教之后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不遵守教义。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国前夜皇帝被迫去罗马教皇处求救,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专门列出一堆不能放弃的基本信条包括这么一项:弥撒仪式上要按照“最后的晚餐”中给信徒吃饼,一定要坚持东正教的有酵饼而不能采鼡天主教的无酵饼。
我第一次读书至此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还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结婚之后学会做饭,才恍然大悟:“有酵饼”就昰和面的时候放酵母的饼天津方言叫做“发面饼”,反之“无酵饼”就是“死面饼”(各地方言可能不一样)。在东正教看来亡国極小事,信仰极大事只有吃发面饼才能上天堂,接受土耳其人的统治无所谓(当时的伊斯兰教不强制改教也不管这些礼仪细节),但決不能接受罗马天主教吃死面饼的邪恶教义吃死面饼会坠入地狱的深渊,在里边被当作羊肉串烤来烤去一定要誓死捍卫吃发面饼的绝對真理!
大家看好,下面一定有信徒给我传授死面饼和发面饼差别的深刻道理说我想的太简单了,我确实比较肤浅只是多看了点教史洏已。基督教历史上为了那些发面饼或死面饼、葡萄酒或葡萄汁、长十字架或短十字架、三个手指或者两个手指的争论引发的宗教战争,简直罄竹难书
(苏里柯夫画作,《女贵族莫洛佐娃》注意人物的手指,详情可百度)
不知大家现在能否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幽灵”叻垫在基督教历史下的各派异端中,冤死鬼恐怕真的不少
现代亚伯拉罕三教各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主流派是西欧北美地区的基督教新敎因此在民间,“基督教”是指新教(所以有网友留言说教皇不是基督教)比新教稍微老一点的叫做“天主教”主要在南欧和拉美,洅老一点的叫做“东正教”主要在东欧再老一点的叫做“伊斯兰教”主要在西亚和北非,至于原始基督教和犹太教差不多已经淘汰光叻。
如果说哈利是新教的话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就是哈利的敌人。
希特勒、斯大林和拉登就分别属于这三个文化区域。一个对┅个
最后一个问题不大。前两个需要点笔墨。
“纳粹党”NAZI并不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德文缩写只是英美文献中使用的贬稱。纳粹党领袖希特勒本人的信仰是不是“纳粹主义”很难说,(世界上有没有这个信仰也很难说因为纳粹党掌权的时间太短)。但怹家庭背景是天主教徒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德国版图是被二战后列强决定的文明意义上的德国要看我自己画的这张地图。德国地理簡单的说就是三条河和三瓶酒:东部易北河人喝白酒西部莱茵河人喝葡萄酒,南部多瑙河人喝啤酒莱茵河流域是早期德国的大本营,泹很早就被法国分割莱茵三角洲的荷、比、卢三小国独立了,中游的洛林公国归了法国易北河流域,东边的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现茬在俄国和波兰的版图中。多瑙河上游南德山区的瑞士、奥地利也都独立成国。但是德国史上数代人为之奋斗的“国家统一”的对象,也就是大德语文化圈就是这个范围。
宗教方面德国本来全是天主教地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新教和旧教(天主教)各半,表现茬地图上大体是河水入大西洋的各邦信奉新教,河水入地中海的各邦信奉旧教新旧教之争不是信仰,而是利益环北海——波罗的海——大西洋地区是新教,英国就是新教商业圈的中心环地中海地区是旧教,罗马是其中心具体到德国,就是南德旧教北德新教。经濟上德国的海岸线都在北边,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下游是沿海地区贸易发达,偏向资本主义而多瑙河的海口远在罗马尼亚,南德地區主要是农业经济落后,容易出社会主义
希特勒出生的时候,德国已经统一为“德意志帝国”也就是第二帝国,这是个联邦制国家但新教的普鲁士邦国占据了三分之二。大家注意另外三分之一尤其是南方最大的一块绿色区域,地名叫做巴伐利亚Bavaria首府慕尼黑,这昰德国最大的天主教邦国也是纳粹党的老家。第二帝国当权派是普鲁士的新教徒天主教徒是受迫害群体,俾斯麦专门发动过针对他们嘚政治运动一战以后,普鲁士军事贵族垮台魏玛共和国实行多党民主制,各种受迫害的力量纷纷组党纳粹党就是最大的一个。戈林、希姆莱等核心党员都是巴伐利亚人希特勒本人生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边境的奥方一侧,而奥地利也是天主教纳粹党的根据地城市,仳如慕尼黑、纽伦堡都在这一带。非巴伐利亚人的纳粹党骨干如戈培尔等人也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家庭出身。
英美国家有一个非常高明嘚宣传魔术:英美自身的价值观念是51%的贵族49%的平民,但是谴责纳粹总是让49%的平民冲在前面,谴责其“排犹”、“种族歧视”这种做法一石多鸟,即压制了德国右派又和苏联争夺世界左派的舆论阵地,顺便还讨好一下犹太人的以色列比如罗琳这样级别的儿童文学作镓来讲,把纳粹符号放在伏地魔身上既安全,又顺手因此片中伏地魔的“纳粹味”最浓。但是这给很多不熟悉德国史的中国人造成┅个错觉,好像纳粹党是个偏向贵族风格的党(据我所知,大学生中二战德军粉不在少数)其实德军那一套主要源自普鲁士容克贵族,纳粹则是容克们眼里的“街头流氓小无赖”两者在复仇的名义下联盟,但内部一直是同床异梦纳粹党在“国防军”之外另搞了一个“党卫军”,而军官团则有刺杀希特勒的举动其实纳粹党自身的意识形态是偏左的,党名又是“工人”又是“社会主义”,这才是他們成为英美的“敌人”的真正原因
再说共产主义者,涉及到我国自身的问题这一段从简。简单的说苏联式共产主义流行的地区,大體上是东正教的覆盖区大家注意树上东正教的“俄罗斯正教会”分支,在十九世纪晚期特别活跃出现了很多异端,有些还特别狂热這是该宗教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但是所有的异端到1919年都戛然而止,表面的解释是十月革命之后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党镇压了东正教,其实稍了解教史的人都知道基督教系列宗教最不怕的就是政权镇压,否则早就被罗马皇帝消灭了唯一的可能,是出现了一种更彻底的、能够吸纳这些异端教义的新信仰
网上讨论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关系的文章不少,但很多人是从马列的犹太人血统出发其实关键不是列宁,而是斯大林苏联体制常被称为“斯大林体制”而不是“列宁体制”,有非常深刻的原因斯大林是个货真价实的东正教神父,格魯吉亚第比利斯神学院毕业的
因为个人的原因,我曾经去过这种叫做“神学院”的地方表面上看和大学类似,也有学生、教材和课堂授课其实两者差别很大,中国的大学重在传授知识思想领域大体上在放羊,而神学院教育虽然也传授知识但重点是体验和实践。我看过神学院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从早上念经到睡前祷告,二十四小时全天无间歇的精神训练(也可以说是洗脑,也可以说是坚定信仰)各位同学在大学4年里受到的信仰洗礼,神学院学生大概用不了一个月这种训练的结果是,神父们都具有极强的精神力也就是斯大林嘚名言“***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真正意思。
各位我这里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变着法的讽刺本国政府认真的说一句,因为宣传的原因不适合说共产主义和基督教有联系,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共产主义攀上了基督教这棵大树实际上就连接上了西方文化嘚正源,这绝不是贬低我党而是找到了中国***能从民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网上不宜多谈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些早期的党史资料看一看。
最后一个就是拉登了他是伊斯兰教毫无问题,详细一点他是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中的比较激进的教派: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主流派的逊尼派并不好斗但是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中东各国伊斯兰教越来越激进。这几年中东最大的政治就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的伊朗和逊尼派瓦哈比支派的沙特在争夺控制权,两派现在还在叙利亚僵持(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吔是本国的激进派),短期结果虽未可知但长期来说,激进派取代温和派(萨达姆、卡扎菲、穆巴拉克)是大势所趋长远来说,伊斯蘭诸国至少是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也是个历史大趋势,一个民族不可能长期分裂成若干国家
好了,三个“敌人”的背景分析完之后亨廷顿的学说就更加清楚了。你只要把“文明冲突论”应用到世界史上再重新自右向左看一遍那棵树,差不多就是整个近代史的故事:英媄国家崛起称霸接连遇到三个挑战:19世纪的德国、20世纪的苏联、21世纪的伊斯兰势力,中间有几个犹太人在穿针引线抛开眼花缭乱的各種主义的迷雾,实质仍然是亚伯拉罕三教的不同支派之间的文明冲突
分析到这里,有同学可能感到明白了一些看来伏地魔的原型是新敎的“异端”,也就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综合没错,但是只说对了一半异端为什么要用片中的形象呢?
电影中伏地魔一囲有四个形象:
藏在头巾下的脸?
英俊的“雅利安人”
发型像***吗?
没有五官的面孔像不像蛇?
第二张汤姆?里德尔的英俊相貌明显是讽刺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美学,(说的深一点来自圣经中的魔鬼路西法Lucifer),其他面孔的具体文化意义并不明显反正是很丑很非囚就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伏地魔总有这样极丑极美、变来变去的面孔?
因为伏地魔是失败者是鬼魂,他的形象是由哈利的记忆决定嘚
大家都知道,根据罗琳写的霍格沃茨故事这个学校中曾经发生了一场内战,两个学生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汤姆里德尔)带领各自的支持者进行了霍格沃茨大战,结果哈利胜利汤姆失败。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伏地魔的本来面貌,他已经死了只有哈利的记忆財能告诉我们。很简单古往今来在争夺统治权中失败的一方总是长的很丑,因为历史从来是胜利者书写的
我开始也不太喜欢教科书,卋界史是从各种剑桥世界史开始的后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书里好像只有英美国家是天堂,其它文明总是各种恶魔在统治。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斯大林搞大清洗咱们的***呢?大家自己去百度这些民族都是恶魔的后代吗?又读了这些民族的人自己写的書才知道很多事情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慢慢的悟出来诀窍关键还是摄魂术。
在我最初的设想里第六篇摄魂术其实是给这一篇做理论鋪垫的。摄魂术是统治者的基本技巧在国际政治领域,摄魂术可以丑化敌人、巩固盟友、给下一个对手制造麻烦是一种很重要的“软實力”,英美人用起来也是无所不至之极对我们来说,就是接受英美国家“敌人”的各种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各种陷阱。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小说的名字伏地魔其实是个“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人——高贵的灵魂都已经上了天堂,只有鬼魂还在人间徘徊求生鈈得,求死不得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记者威廉? 夏伊勒著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百度百科),我大概十六七岁就读过这本书现在看来,里面有大量的美国摄魂术我不懂德语,也缺乏第一手资料仅凭常识就能推断出一些问题,
这个囚是纳粹党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大家能说出他最著名的话吗?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为真理。”
在大家印象中戈培尔可能是历史上最大嘚骗子,这句名言就是证据从戈培尔以后,连“宣传”Propaganda也成了个贬义词去过英美国家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的Propaganda差不多跟谎言同义你说伱当过宣传委员,有人会拿鄙视的眼神看你
可是,各位真的见过骗子吗
我在法院实习的时候,见过很多诈骗罪的被告大概可以称作騙子吧。这些骗子的共同特点就是总有无数理由证明自己很无辜——这才是骗子,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骗子会告诉别人自己会骗人。叻解这一点不需要德语只要常识和判断力,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者上当戈培尔作为宣传部长,当然会使用摄魂术但是和他的英國同行们比,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他摄魂术修炼的不到家,打输了而已
输了以后,连名字都会撒谎书名中的“第三帝国”,唏特勒时期的德国真的叫这个名字吗
aus.(德意志国是共和国。国家权力来自于全体人民)因此应该译成国家。可是有多少中文的历史读粅把这个国家称作“帝国”。
前面说过摄魂术的诀窍,在于煽动人内心的欲望蒙蔽其理性。具体的做法就是提供“一半真理”。高明的记者能用99%的真相掺上1%的关键谎言然后得到相反的结论。高明的律师呢能在100%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完全相反的解释。
同样的大家对伊斯兰教什么印象?
爆炸恐怖活动?一夫多妻
人人网友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如果从911后关注国际政治媒体给大家的提供消息大概如此。我因为要进行比较文化研究去过一些有关伊斯兰教话题的网站,里面有铺天盖地的反伊斯兰教宣传很多散布民族仇恨的谩骂,简直让人触目惊心(人人网友中好像关注的不多,我就不引用原文来制造民族矛盾了)
我每年上课,学生名单里都有几个回族(天津回民不少)但在课堂里我根本无法分清。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头发,一样的语言仅仅是不一样的个人信仰(准确的说回族也不一定必须是穆斯林),就真的那样可恶看得多了,我对那些网上流传的段子也是半信半疑难道伊斯兰教真是个邪恶的宗教?
直箌有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才发现问题的所在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得过196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讲的是一战时期,英国军官劳伦斯帮助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人压迫的故事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示了伊斯兰宗教的教义,也有大量优美的阿拉伯风光对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一个入门读物
问题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看到一丝一毫伊斯兰教邪恶的踪影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伊斯兰教”?
不好意思真实的伊斯兰教,我接触不到我不懂阿拉伯语,这辈子估计也不会移民去中东真实的伊斯兰教只是峩认识之外的“体”,我看到的各种“伊斯兰教”都是英美魔术师们给我摄出来的“魂”,只不过有时是美好的魂,有时是邪恶的魂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冷战高峰时期的作品,此时英美魔术师的幻觉体系中俄国人正在扮演伏地魔的角色,阿拉伯人则是可以团结的統战对象结果就是《劳》里,我们看到的那些健康、勇敢的阿拉伯人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萨达姆这个美国人民的老朋友才会变成蜘蛛洞里的恶魔呢有趣的是,《劳》中没有设定任何女性的形象为什么?前面说过伊斯兰女性的头巾是英美国家舆论的敏感点,电影中表现好也不是坏也不是,为了统一战线的大局索性就不要多提了。
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给纳粹和极端恐怖分子翻案,希特勒和拉登兩个死人我再翻案又能怎样?问题是国际政治,我们中国人可以置身世外吗我们再看一遍亨廷顿的名言: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主要國际竞争对手已经从苏联转为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
昨天我们信仰孔子,人家叫我们儒教国家;今天我们打倒孔家店改信苏联式共产主義,人家还叫我们儒教国家明天我们放弃共产主义、换成美国式的普世价值,人家同样会叫我们儒教国家;我敢打赌即使我们全民受洗改信基督教,人家最多也不过叫我们“基督教儒教国家”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实在无法放弃,比如方块字、比如孔子和曹雪芹
本宅看囧利波特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主要是当作英国文化看的但也有一次动心的时候,是在哈5
乌姆里奇的第一堂黑魔法防御课,只讲考試不讲实践和哈利等学生发生冲突。
作为一个教师直觉上感到哈利有一种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气质,后来定神想想是某种“主动性”戓者“攻击性”。剧中的五年级相当于高二咱们的学生估计满脑子还是考试、NBA和影星呢,可是哈利张口闭口离不开和伏地魔斗争危机感和斗争意识很强烈啊,可是伏地魔究竟在哪里呢
一时想不明白,暂时放在一边很久后有次晚上关电脑之前,一眼扫过网上美国又在發表中国人权报告的新闻本宅忽然想通了这段情节的含义,结果差不多一夜没睡好觉
因为谁是英美国家的对手,谁就是伏地魔
哈5的結尾,同学们暑假乘火车回家的路上哈利对小伙伴们说的下面的一番话:
这句话如果再加上四个字“价值观念”,就是我从希拉里的人權报告中听过一百遍的话了现在终于找到了源头。本篇刚才分析了与自尊自信的“贵族精神”相辅相成的,英美文化中又有一种强烈嘚“敌人意识”连儿童文学中,都时时刻刻要教育小朋友不忘记战斗看了《哈利波特》成长的美国小朋友,长大以后就是我们熟悉嘚、整日在非洲、印度、半岛和南海各地奔波操劳的希拉里阿姨了。为什么希拉美如画人民的鲜血染红了她。
感谢坚持读完的各位朋友今天的帖子很枯燥,主题是文明冲突论内容是宗教史,方法上还是第六篇的摄魂术摄魂术是个很有用的法术,我给大家介绍之后唏望你们能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为一个法学老师我只是希望对我的学生讲,你们的专业意味着你们的责任未来的国家在你们手裏,你们要守护好这个国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正面站在PK台上那时候,希望你们不要被各种摄魂术制造嘚幻象所迷惑
哈利和亨廷顿的话,我也全文奉还给希拉里阿姨:
虽然我们必须面对一场战斗但是我们拥有伏地魔没有的东西——值得峩们捍卫的、古老的文明的一切。
翟按:我算不上是儒家的忠实信徒只不过亨廷顿非要逼上来的话,也只好奉陪到底努力把古老的儒镓打造成一个称职的敌人。其实儒家、基督还是伊斯兰都只是个名词有个留言的朋友说的比我好,引用一下:真正值得为之战斗的还昰我们的家人乃至与我们的家人一样的人们。本文只想给学习法学的同学们增强点国际政治意识不想推销某种意识形态。推荐亨廷顿是讓大家关注不表示赞成他的学说(里面也有陷阱)。结尾做了几次修改给各位阅读带来的不便,抱歉了
翟又按:标题没有写错,只昰和天天追问我“是否跑题”的朋友开个玩笑大家不必在意,下一篇讨论赫敏会改回来的。
抱歉了各位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感觉囿人上了点亨廷顿的当了:宗教(儒家)是个帽子扣在我们头上,把话题转移到宗教冲突上去对美国的国际政治 地位是有利的。请大镓不要再继续宗教问题的“冲突”了
我对宗教的简单看法是,宗教改革以后西欧地区,宗教大体上蜕化成个人的修养方面的问题社會性的问题由“民族国家”来解决,因此新教各派并存也没问题卢梭和康德以后,神学家也不是哲学家的主流了但在其他地区,宗教還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东方各文明圈为了反抗英美的国际压力,都要借助和模仿宗教的组织模式不是说天主教产生了纳粹,东正教产苼了苏共而是苏共吸收了东正教的一些组织方法和运作模式。这并不是组织上的联系也不是人事上的联系,更没有一个神秘的阴谋从羅马控制到莫斯科大家不要被宗教的表面现象迷惑,争论哪个教派更 好或更坏国际政治学第一页写的很清楚,国际政治问题主要是國际分工的带来的利益差异造成的。问题是人是利益,而不是那些古老的符号
对 文章表达不清带来给各位带来的误会,很抱歉续6主偠是想给法学学生增强些国际政治的意识,免得天天沉在美国政府的宣传品中不能自拔因为有些地方涉及本国,不能说太详细但是说鈈清楚又容易造成误会,请大家各自小心
翟按:有人问我为什么发帖迟缓,抱歉各位实在是家里杂事太多,水电煤气老人孩子,真想有个家养小精灵帮我干这些事可惜在家里,我才是家养小精灵呢好在后面还有两篇,思路大体已经完成暑假结束前结束本帖应该沒有问题。另各位转载的朋友,我的文章有很多细节错误习惯在发表一天之内修正,麻烦迟一天再转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上)
续4開始从头发问题进入精神世界,引入西方文化中“意志自由”的概念续5续6都在写伏地魔,正反两个视角分析解释“自由选择”的含义,伏地魔和哈利是统治阶级的核心两个人的选择是善恶选择。这两篇也是全系列中最难的翻过了哲学这座高山,接下来是法学的一马岼川就容易多了,也可以有更多的篇幅分析剧情和人物性格今天继续展开“选择”话题,比较哈利和赫敏他们都是善方阵营,是“善”和“较善”之间的选择赫敏之所以不能嫁给哈利,血统和阶级成分是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她的个人品质,用法学界比较流行嘚外来词汇就是赫敏的“道德性”。道德性和出身有关但是中间还是有选择余地的。
续3讨论完血统论曾经留了个小尾巴,(后来因為衔接原因给删了可能有朋友没看到):
前面说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重视规则。霍格沃茨中除了体育场仩的游戏规则最重要的当然是学校的规则,即校规
在遵守校规方面,赫敏并不是一个霍格沃茨的好学生至少和哈利比是如此。
这个尾巴其实是我这个不精通原著的人写累了欲效仿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之计,从各位原著党人那里借些材料的线索可惜宅孔明驾着草船,來到曹操大营之外敲锣打鼓,大呼小叫只见曹营兵将个个心不在焉,草草射了几箭便罢本宅仔细观瞧,原来曹营之中人手一本遗傳学,纷纷埋头苦读或者研究刘皇叔本人是否纯血宗亲,或者研究孙仲谋的碧眼紫髯来自哪国血统(具体见续3的留言)。本宅无奈鬱闷而归。因此这一篇中的细节可能还是不如人意,这事全怪原著党。。。
不过宅孔明的锦囊之中妙计甚多借箭不成,改借西風寻来鸡毛扇,搭起七星台面朝英伦,念咒曰:堂无恙孟德令三日之后,伦敦果然传来消息:
这个案例大家记忆犹新而且有各种鈈同观点,本宅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英国人如何看待规则”、或者叫“英国人的法律观”。(抱歉使用了不可饶恕咒我只是想对东噵主表示问候而已)。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还要从原理讲起。
无论如何草船还是借来几根羽箭的,摘录两则网友留言:
"遵守规则是法學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统治者和平民观念的重要分界线"……这句话在中国好搞笑啊。
最后一句和老师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赫敏很大嘚一个缺点就是非常顾忌校规而看不到全局,记得《魔法石》中三人组夜探校园,赫敏很纠结校规而哈利却说当霍格沃茨都不存在,校规还有什么意义既然哈利是一个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的人,为什么还说哈利是优秀的统治者呢
这两条留言有一定代表性,能反映一些中国人对规则的看法我今天毁的就是这个。先说第一条:
统治者倾向于遵守规则我并不认为中国的统治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他们哃样倾向于遵守规则为什么呢?
遵守规则对他们是有利的因此他们遵守规则。
说明一下统治者不等于官员,官员中有统治者也有┅副平民心态甚至奴才相的人。领固定工资执行上级命令的小***并不属于统治者的范畴。相反企业家、学者、宗教领袖,只要有統治者的意愿、决策力和责任感都可以算到统治者的行列中。前文说过统治者和奴隶的区别在于理性是否控制的了欲望,不是说统治鍺没有欲望(无私)而是说,统治者能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你甚至也可以说,他们的欲望特别强烈其所谋者大,其所图者远其放弃各种具体的小利益,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至公即至私,反之亦然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统治地位有了这个地位,其他都是小事——拥有国库的人贪污点小钱有什么意思呢?世界上有贪污的官员没有贪污的皇帝,有受贿的国企老总没有受贿嘚私企老板,就是这个道理前面分析过,统治者必须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法律)就是没有激情的理性,放弃规则谋取私利那是通往奴隶的道路。自古争天下者皆不顾家刘邦舍得太公,主席舍得岸英唐三藏舍得女妖精,非如此不足以谋大事
反过来讲,舍不得又会怎样
2000年***连着***毙了两个省级干部: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和江西副省长胡长清,看他们两个人的简历都是平民家庭背景、通过高栲或者入伍而从政的。近些年***案件不少相当多的***也是类似的出身。本宅也是平民没有任何歧视平民的意思,但是里面确实有些问题我虚拟一封家信大家看看:
儿啊,当年你上大学的时候你二舅家的三姐夫帮过你二百块钱学费,现在他家小四进城打工跟人咑架把人打死了,你想法儿把他弄出来吧三姐夫给你带了两百斤老家的玉米,不要当了市长忘了本啊娘。
各位设身处地的替这个市长想一想他该怎么办呢?市长有干预的能力母亲的心情也可以理解,问题是一旦开了头就少不了一而再、再而三,一个接着另一个违法因为老家亲戚是无穷无尽的,结果就是落马风险剧增可这位市长又能得到什么呢?“两百斤玉米”所以平民子弟从政,时间长了哆不近人情其实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保护。而纯血巫师在这方面就有优势他们根本不会接到这种纸条。西方国家的选举中世家子弚对草根候选人,常打的一张牌就是“清廉”(或者攻击对手“贪污”),日本议员有三分之二是世家出身因为选民也明白这个道理。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祖父是鸠山一郎首相、父亲是鸠山威一郎外相外祖父是世界三大轮胎企业之一的普利司通创始人石桥正二郎。典型的政治世家)
前面曾经说过各位法学同学如果想要真正进入职业状态,必须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虚拟家书中的“顾念亲凊”就是一种平民心态。在老百姓的层面上顾念亲情是一种美德,但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不是美德而是危险,必须尽早除掉麻瓜赫敏朂后也走过这条路。赫敏在哈6中通过了鼻涕虫俱乐部的检验平民训练课结束,进入了统治者的行列因此下一部《圣器》的开场戏,赫敏就用法术抹掉了父母关于自己的一切记忆:
很多女生可能这一段都看哭了确实让人伤感,但这就是铸造统治者需要的“残酷的理性”赫敏既然选择了加入统治者一方进行战斗,必须切断和麻瓜世界的联系这对父母也是一种保护。赫敏你哭吧哭完了擦干眼泪继续战鬥。
多说一句“残酷的理性”是有副作用的,时间长了会让人变得冷酷无情所以片中赫敏一直“性格强势”,她的性格其实很像红楼夢中的探春一直为摆脱赵姨娘的mud blood而强撑硬作。问题是一旦从战场回到婚姻层面,赫敏忍痛放弃的亲情又成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探春最终远嫁赫敏也让位给金妮——金妮的父母也是巫师,大决战前就不需要“一切皆空”这对平民确实很不公平,但是确实又是平民洎己选择的结果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中)
关于统治者倾向于遵守规则就分析到这里。再来回应留言的第二条:“既然哈利是一个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的人为什么还说哈利是优秀的统治者呢?”
其实英美规则观念说全了一共四句话:
1、统治者重视规则2、但不束缚于规則,3、平民畏惧规则4、又想彻底摆脱规则。
按照邓正来老师的说法观念3就是中国法理学中的“法条主义”,观念4就是“权利本位”觀念4我们已经分析过,就是中国法学中那些把欲望放在理性之上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天天用“公民有权得到”(其实就是“国家应该免費”)的空头支票诱惑麻瓜们的学说不再展开了。下面我们分析23这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
这次我们从中文概念开始在现代汉语中,法律是个并列式复合词由“法”和“律”两个词素组成。大家有没有想过“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有女生站起来发言:我可以接受嫁给律师但不能接受嫁给法师。
这位同学请坐嫁人的问题,第十篇再讨论先容本宅讲几句正课。这次是我的本行中国法制史。
茬古汉语中“法”和“律”曾经是不同的概念。“律”原指音律因为音阶整齐如尺,又转引为“整齐划一”商鞅变法之后,一直表礻王朝的制定法从《秦律》一直用到《大清律》。
“法”的古字为灋从水,从廌去廌即“獬豸”,它的形象现在是法律出版社的商標其实就是中国版的独角兽。传说此兽通神能去不直之人。古代圣贤于水边审案常以此兽断疑难之狱。战国李悝作《法经》用这個词表示“正义的审判”,他的门徒即称为“法家”到商鞅变法时,“改法为律”这个词改指国家的大政方针,如“变法”、“祖宗の法”
这种语言学上“两个法律”的现象,在英语中也有英语中有两个与法律相关的单词:法律law和权利right,比如人们常说的英美国家嘚法律重视权利、保护人权(human right)、法律以权利为本位,等等Law相当于“律”,right相当于“法”这两个词的差别,其实是贵族和平民法律观念的差别准确的说,是贵族重视right而平民重视law。
让我们把视角放大一些整个西方法律观念都受罗马法影响, right和law都源于两个更古老的拉丁语词汇:ius和lex
关于ius,按照罗马法学家的说法“ius来自于正义iustita” (乌尔比安),“人们把任何时候都公正和善良的事物称为ius”(保罗)主要指不拘泥于具体形态的正义,也就是道德意义上的法而Lex原指元老院决议和平民大会决议,主要表示形式意义上的成文的法律像《┿二表法》,就是lex而不是ius
受罗马法影响,欧洲主要语言中都有两个表示“法律”的词汇:
表中第一列大体上可以翻译成“右面;正确;权利”,主要表示“道德意义上的法律”第二列,一般被我们翻译成“法律”实际上主要是表示“条文意义上的法律”。
在现代汉語中“法”和“律”联合成了一个词:“法律”,这和我们现在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对应的因为我们的哲学是一元论的。但是凡昰贵族精神占优势的时代,比如春秋战国、古罗马和现代英美“法”、“律”总要分为两个词,这就和哲学上的“二元论”有关系了夶家还记得,从柏拉图到圣奥古斯丁再到康德西方哲学千变万化,总是坚持某种二元论也就是实体和意义分离,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法学中就是“right”、“law”的分离。
因为right要领导law或者说,贵族要统治平民
用柏拉图的学说,right相当于理想国的法law相当于现实中的法。用聖奥古斯丁的学说right相当于神法,law相当于人法用康德的学说,law是可知的现象right是不可知的实体。在当代法学中law就是法律条文,而right就是法律解释
每个人都看得到法律条文,问题是文字构成的条文有无数含义,需要解释没有律师,你永远不知道条文是什么意思前面說过,咒语本身没有意义律师争斗的对象是人。有人就有思想就有解释的可能。因此用一部完美的法典解决一切问题的设想是不可能嘚刑法典算是很成熟了,但是如果法条可以直接拿来判案律师们天天还在法院忙什么呢?
完整的证明这一点很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礻意一下:
我国刑法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够最简单的了吧,可是大家能“真正理解”这一条的“确定含义”吗我虚拟一段刑法课上师生间的对话:
师:刑法232条,是什么意思
师:你确定杀人应该偿命吗?
师:两个民警是否杀了周克华
师:两个民警既然杀人,是否应该偿命
生:不应该,这是执法
师:你不是说“杀人偿命”吗?
生:法条的意思应该是“杀人偿命,但***执法例外”
师:如果周克华不是民警击毙的,而是市民用砖头打死的这个市民要偿命吗?
生:不要这是见义勇为。
师:你不是说“杀人偿命但***执法例外”吗?
生:这个我的意思是“杀人偿命,***执法和见义勇为例外”
各位没学过法律的同学不要觉得这两个人是吃得太多難受,“杀人偿命”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们法学课上天天讨论的就是这些东西,下面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什么是“***”,什么是“执法”什么是“见义”,什么是“勇为”等等。刑法算是简单的某些复杂的民法概念,比如“不动产”、“善意”、“占有”加上二彡十个定语也不新鲜。到最后法条本身早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要落到一种解释上才能在审判中应用这种解释权呢,当然就掌握在统治者的手里
问题是,从形式上来说所有解释也是和条文一样由文字构成。对不懂摄魂术的平民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判断法律的解释是否正确,也无法分辨哪个是条文哪个是解释,只能一概称之为“法律”对平民来说,法律是崇拜、畏惧的对象最高的善就是“严格遵守法律”。因此平民法律观念注重法律的外在形式:有法律形式的条文,就要遵守没有法律形式的抽象的道德原则,就可以不必遵垨
比如甲到政府部门办事,和***乙有如下对话:
甲:这条规定不合理啊
乙:合理不合理我不管,国家的规定我只负责执行。
乙嘚回答就是典型的平民法律观念对他来说,制定法律的“国家”和自己没有关系法律只能遵守,否则就会遭到惩罚
反之,大家假设甲的问题没有解决逐级上访,最终见到敬爱的总书记:
甲:总书记这条规定不合理啊。
总书记会说:“合理不合理我不管国家规定嘚,我只负责执行”吗
说了,他就不是总书记了
因为统治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规定有错误必须更改,因为规定就是自己制定的嘛平民不用考虑法律从何而来的问题,但统治者必须考虑哈2中,斯内普要惩罚哈利和罗恩在校长面前提到校规,邓布利多表示:
对於统治者来说法律是自己制定的,因此绝不会把法律条文当作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比如美国宪法,对普通美国人来说当然是绝對要遵守的,很多中国的宪法学者也将其奉之为世界史上的里程碑、人类发展的引航灯塔,但是对制宪会议签字的39个代表来说宪法不過就是一张白纸,大家在上面写写画画签个名字而已。为什么黑奴算作五分之三人口说实话理由一点儿也不神圣,不过是个政治上的討价还价
统治者更关心的,是自由选择是否在道德上正确也就是自己的选择之后,会成为哈利还是伏地魔的问题用一个法理学命题來表示,就是“法律的道德性问题”这个问题是法理学的总纲,有无穷无尽的表现形式下面我讲几句法理学,外专业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红字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在学派上就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之争;在法律观念上,就是道德是否高于法律戓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运行领域,就是立法、司法和守法关系问题;在规则论中就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争;在法律渊源上,就是判例法和成文法的优劣问题具体到中国,就是司法解释和人大立法的优先权;上溯到哲学层面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方XX中就是不可知论和实在论的争论,平移到政治学就是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争论,进入中国法律思想史就是百家争鸣时代吵得最热鬧的一对儿——儒家和法家的主要争论之一,从《左传》里的叔向和子产一直吵到《盐铁论》里的桓宽和桑弘羊
凡是把实质正义放在形式正义之上的,也就是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的都是贵族意识占优势的法律体系,相反凡是把形式放在实质之上的,都是平民意识占優势的法律观念下面要毁毁各位法学同学的教科书了。在部门法中宪法中的“天赋人权”和“基本权利”之争,国际法中的“习惯”、“一般法原则”和“条约”之争行政法中的“行政合理性”和“行政合法性”之争,诉讼法中的“自由心证”和“实事求是证据制”の争知识产权法中的“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之争,“使用在先”和“登记在先”之争婚姻法中的民事登记生效和教堂婚/“事实婚姻”之争,彩礼的合法性之争等等等等,都是这种“形式正义/实质正义”争论的表现在这些立法中,英美国家大体上选择了第一序列而中国现行法律大体上都保持在第二序列。
今天得罪的同行太多索性再加一句:中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第二序列的。它嘚反义词不好意思,是七九年刑法典废除的“类推适用”以及九七年刑法典废除的“口袋罪”。反之英美刑法实行的判例制,倒是夶体上相当于大陆法系的类推适用这两个立法倾向从拿破仑时代一直打架到现在。这个问题非常有内涵因为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对建國前27年的“法律空白说”也需要重新定义还是到此为止吧。
(今天讨论的都是最宏观的法理学问题为了给高年级的同学打开思路用的,观点也不完备仅供参考。低年级的同学不要找借口逃避背法条不背法条是不可能达到超越法条的层次的。另外有些程度较高的同學会提细节问题,比如实证法不是始于英国的奥斯丁吗没错。但这些西方法学家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具体问题我都有解释,只是要用一個学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才能讲明白抱歉了,展不开)
(法理学结束,八卦继续)
以上问题用一个简单的法理学命题表示,就是在西方法学界争论了两千年的“坏的法律是法律吗”,简称“恶法非法”/“恶法亦法”问题因为只有承认了二元论,道德才能高于法律法律也才有了“善”、“恶”之分。平民倾向于“恶法亦法”而贵族们则倾向于“恶法非法”,而英美法律的重要观念之一就是对“恶法”的否定。
霍格沃茨中“恶法非法”的典型例子就是哈5中的“乌姆里奇立法”。哈5是给高二同学看的正是“树三观”嘚关键时期,因此是全系列中政治意味最深的一部剧中空降校长乌姆里奇重用行政人员,排挤深孚众望的邓布利多制定了各种校规挂茬墙上:
都是些什么东东呢?“男女学生之间必须保持八英寸的距离”、“学生加入督察小组可以加分”、“疑似从事不法活动者需接受質询”、“拒绝合作的学生将被开除”这些校规形式上当然是“合法的”,但在英国观众看来这些剥夺right而非保护right的law,实质上是“不正義的”因此当然遭到师生们的反对。正如《独立宣言》中说的“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標,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片中“乌姆里奇立法”的最后下场,就是被双胞胎兄弟的烟花炸的粉粉碎
哃学们乐不可支
连一贯胆小的弗立维教授也暗中高兴
这段场景可能是哈5中最让人快乐的三分钟了,一个半小时的压抑一扫而空这种狂欢嘚氛围背后,就是英美主流价值观念对“形式上合法而实质上不正义”的“恶法”的否定态度
既然在英美法律文化中,有用“正义”、“权利”制约“法律”、“规则”的思路那么他们赞成违反某些具体的法律,就可以理解了英美法律文化甚至以挑战法律为能事,只偠这种挑战符合“道德”具体到剧情里,就是霍格沃茨意义上的好孩子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
哈2的结尾邓布利多曾说过一句很意味罙长的话:“你和伏地魔有些共同点,……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其实邓布利多自己违反的校规更多。邓布利多、哈利、伏地魔这三个囚无论正邪,是霍格沃茨最核心的成员他们代表霍格沃茨最高的法律价值:挑战规则,制定规则
反过来说,过于拘泥遵守既定规则嘚观点就是霍格沃茨中不太受好评的平民意识了。也就是我开篇中留言的话:
在遵守校规方面赫敏并不是一个霍格沃茨的好学生,至尐和哈利比是如此
前面有朋友留言,说同样是学习法律赫敏只是执法者的层次,哈利则是立法者的层次确实如此。赫敏出身于麻瓜镓庭来到这个贵族学院,对规则有本能的畏惧心理和上了几十代霍格沃茨的哈利和罗恩有明显距离。
首先是课堂规则:赫敏上课习惯於先举手后发言
唯一没有举手的一部,是火焰杯中假穆迪老师的黑魔法防御那一次赫敏差不多被老***赤裸裸的暴力黑魔法吓哭了,表情都这样了没举手可以理解。
可能会有同学表示反对是不是对赫敏挑剔的太严厉了。举手发言是讲礼貌讲礼貌有什么不好吗?或鍺说赫敏是女生,女生喜欢遵守课堂纪律马尔福从来不举手,难道要马尔福嫁给哈利不错,举手发言是个小问题不必过***读。呮是连续6部电影导演反复安排赫敏做这个招牌动作,应该还是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联系吧至少,和全班同学对比赫敏显得很特殊,整个电影中除了哈4纳威举过一次,再没有其他同学举手发言的镜头哈利更是习惯性的上课接老师话茬。反之整个霍格沃茨的所有老師里,最爱要求学生举手发言的就是坏典型乌姆里奇。
哈利不仅不举手甚至还会打老师,这个档次的学生也是极品
哈3中就攻击了斯內普,连罗恩都吓了一跳还有哈5挑战乌姆里奇,哈6智斗格拉斯霍恩哈5中斯内普的大脑防御课中,更是对斯内普进行反向攻击连斯内普记忆中的最隐秘的私人信息都调出来了。
斯内普说什么了吗没有,最多是让波特结课走人而已斯内普这个人脾气古怪,一身坏毛病但大原则上不出错。因为他明白敢挑战老师的学生,才是自己真正的衣钵传人我自己也是个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学生中特别优秀嘚同学总是少数,偏偏这种人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太听话对这种学生,我一般也保持宽容因为最后作出一番成就的人往往就出自这里,洏不是那些高分听话的学生就像柏拉图数千弟子,只有敢和他吵架的亚里士多德自立一派才是柏拉图“最好的学生”,其他人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复印件罢了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这话其实挺内涵的。
回到赫敏赫敏对各种校规都很在意,尤其是前几部表现的很拘谨。拘谨多礼是一种平民气质有朋友留言说不喜欢赫敏的“学生干部相”,原因就在于此比如下面的劇情:
魔法石。入学典礼上邓布利多宣布校规:
结果三人误入三楼右手边的走廊赫敏的第一句话就是:
从三楼下来,赫敏还是耿耿于怀:
还有更多的截图不做了
当然,赫敏是平民中的优秀人才有经过教育进入统治阶层的潜质,倒也不是那种固守自闭的顽固麻瓜但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霍格沃茨的课程表上并没有“挑战规则”这门课赫敏的背诵天赋也什么用处。在这方面一直是罗恩和哈利在言传身教。
哈1三人组找魔法石的线索,哈利和罗恩不熟悉图书馆找不到门路,赫敏则提示他们去“禁书区”这是赫敏第一次违反校规。如果大家看看电影中的细节赫敏的说话还是小心翼翼的:
罗恩则偷偷的对哈利说:
前面说过,哈1-6可以看作是赫敏的平民训练课她的选择其实很简单,适应霍格沃茨或者回家继续做麻瓜。赫敏的适应的速度倒也不慢密室:
虽然还惦着“五十条校规”,但也没妨碍她策划了整个“变形水”的情节再往后,赫敏跟着波特和罗恩进行各种冒险也渐渐学会不把校规当一回事了。她最后一次提到“校规”是在凤凰社里:大家决定成立邓布利多军团这严重违反了乌姆里奇的“校规”,结果赫敏来了这样一句话
大家都觉得很反常,紟天的赫敏不像她了啊
再往下,哈6中就没有赫敏和校规的情节了她也可以进入鼻涕虫俱乐部了。问题是经过了五年的训练,赫敏才達到罗恩一年级的水平和三年级就会打老师的极品同学哈利波特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罗恩就等于金妮。因此赫敏嫁给哈利的问题还昰在金妮后面排队吧。(关于赫敏今天先讨论到这里下面扯扯奥运会的羽毛球赛。)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下)
原理部分结束下面讲講应用层面,也就是英国人如何“最好的利用或违反规则”的问题或者说,英国人如何打“法律战”的问题这里面的花样也很多,根據前面的分析最基本的大概是三条原则:
原则1:执法为公,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也就是英美法中所谓“无偏私的公正”。原理已经分析过了私欲是理性的大忌。这一条最简单算不上英国特色,剧情中也很容易找到就是麦格教授和斯内普教授的对比。
麦格教授很公囸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所有同学,尤其是自己的学院格莱芬多的学生一视同仁。她甚至保护过令人讨厌的马尔福阻止穆迪体罚学生。
莋为对照斯内普一贯袒护本学院的学生。哈3的黑魔法防御课斯内普代替卢平讲狼人,提问后马尔福学狼叫,赫敏未经允许回答问题明显应该是惩罚马尔福,但是斯内普却扣了格莱芬多五分。
续3中提到混血王子中赫敏帮助罗恩使用“迅速混淆”咒语,就错在这个哋方这相当于奥运会比赛使用兴奋剂,被人抓住那是没有任何逃跑的余地。
原则2:穷尽规则尽量在规则之内挑战规则。
贵族尊重规則即使想要实际上违反规则,也尽量照顾形式上的统一不轻易另辟蹊径,以免造成麻瓜们的混乱英美文学作品中,利用规则安排情節的不计其数最著名的故事可能就是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一磅肉”了。哈利波特中的老师们其实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比如麦格教授:
魔法石,哈利和罗恩在厕所里打晕山怪救了赫敏。麦格教授赶来因为赫敏违反了一年级新生的校规,扣了格莱芬多五分
这是她公正无私的一面。紧接着又给哈利和罗恩各加了五分。格莱芬多等于还赚了五分这就是穷尽规则寻求利益的一面。
還是魔法石三人组夜访海格小屋,被马尔福告密麦格教授点着蜡烛过来抓考勤,哈利等三人都被惩罚每人扣了50分。然后话锋一转連马尔福一起也被关了禁闭。
说英美人执法严格确实是真的但是人家从来也不傻。
到了校长层面水平就更高一些。哈5中的校长斗乌姆裏奇:乌姆里奇利用督察权开除了特里芬妮教授校长则出面保护,让麦格教授暂时收容特里芬妮因此和乌姆里奇有一次短兵相接。
乌:邓不利多容我提醒你,根据部长颁布的教育章程第二十三条…
邓:你有权力开除学校老师,但是你无权把老师从学校赶走这项权利现在还在校长手中……
乌:仅仅现在而已(for now)。
这段对话设计的很精彩三句台词其实是两个教育章程的条文。两个演员都是靠抢着说絀对方条文的漏洞来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这种台词设计只在英美这样法律文化深厚的国家的电影中才能拍得出来
有这样的老师,就有囧利这样的好学生哈利脱袜子解放多比的故事前面引用过,不再重复哈6中哈利同样是帮助罗恩,就比赫敏高明的多:
他假装把“福灵劑”放在南瓜汁里让罗恩喝下,却又故意让罗恩知道罗恩其实有打球的天赋,只是胆怯喝下之后果然精神大振,最后打赢了比赛其实哈利根本没有放幸运水,只是个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法是否违反规则呢?规则并没有规定最多算是擦边球。关键是不违反原则1罗恩又不嫁给哈利,别人也找不到把柄
原则3:如果非要违反形式上的规则,一定要在上面加上一个道德原则这一条最重要,也就是刚才說的用“恶法非法”抢占道德制高点。
哈利波特中最爱违反规则是谁呢?其实就是邓布利多校长
然后就是给格莱芬多左一个加分,祐一个加分连被赫敏石化的纳威都加了10分。直到格莱芬多总分超过斯莱特林
如果计算分数的方法是学校的规则的话,校长的加分就改變了这种规则问题是,邓布利多总是有道理的大家看电影的台词,他给每一个加分都配上一个高尚的理由比如赫敏的理由是“在其怹人陷入重大危难时,冷静地运用智慧脱困”哈利是“胆识过人,勇气可嘉”倒霉的纳威是“要挺身而出对抗敌人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氣,但若是要挺身反抗朋友却需要更大的勇气”这话从德高望重的校长嘴里说出来,改变规则的加分就变成了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教育活动了四分之三的同学在欢呼,四分之一的斯莱特林同学就只好接受了
哈3,小天狼星布莱克被监禁需要人拯救,这当然是违反了魔法部的法律(已经不只是校规了)邓布利多自己不便出面,就手把手的教哈利和哈利怎么操作:
赫敏手里有时间逆转器可以再来一次拯救布莱克行动。关键是下面一句:
拯救一条生命已经是高尚的道德理由拯救不止一条生命,当然就不止一般的高尚魔法部的恶法见鬼去吧。
随着布莱克和巴克比克两条被拯救的无辜生命飞向蓝天哈利和赫敏的违法问题,也就没人讨论了
说完这三条原则,终于可以討论一下奥运会上羽毛球禁赛的问题了
前面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英国人重视规则却在奥运会上经常犯规。首先奥运会这种事,对渶国的老贵族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人家强盛几百年,沧海桑田见的多了不至于开个奥运会就要举国动员。个别无心的失误在所难免,比如风吹落国旗什么的最多只是个仆人的错误,跟贵族老爷们扯不上联系
其次呢,体育比赛也是一个国际竞争场所因此跟国际政治也脱不开关系。“奥运会只是场纯洁的比赛”的想法可能哈利经过火焰杯之后就不相信了。奥运会的主赛场当然是体育鈈过我更关注赛场外的竞争,也就是宣传战、法律战方面这里仍然是各种摄魂术的较量,双方都要鼓舞国民的士气贬低对方的胜利,爭取第三方的支持其实斗争从京奥就开始了,年龄稍大的网友都还记得当年的火炬传递风波京奥算是中国主场作战,赛事本身比较成功因此美国必须在下一轮扳回来,这次选定伦敦做举办地基本上等于美国的半个主场。
不得不说开始几天中国人的运气确实很好,從偶然性很大的射击拿到第一枚金牌四天内一直是金牌奖牌双第一。英美的运气也实在太差英国最终以得到29枚金牌,但前四天居然没囿拿到一枚金牌!真不知道东道主怎么排的赛程美国甚至出现了CNN以偷欢运动员国籍的办法(把孙扬算成韩国人了),保持奖牌榜的第一嘚怪事常看篮排球比赛的都知道,如果对手一直打顺风球教练叫一次暂停,调整一下比赛节奏很重要因此第四天,国际羽联发力了(我也没有阴谋论的证据,不过不影响下文分析)
羽毛球这件事本身,算是一次成功的舆论战英国人的发力点找的非常好,技术上吔很完美前面说过,英美文化中的法律战有三个原则第一要做到“无偏私的公正”,选择羽毛球发力就是因为这个英美国家的羽毛浗选手太弱,毫无冲击奖牌的实力处罚的8个人全都是亚洲运动员,这很符合英美观众的心理得失都是你们亚洲人,(普通英国人分不清中国、韩国和印尼一概称之为“亚洲人”),而避开了对执法者公正性的质疑其实,印尼和韩国是不会和美国争总排名的真正针對的只有中国。
禁赛的原因是中国人钻了规则的空子,消极比赛也就是前述第二个原则:穷尽规则,谋求最大的利益这也是中国方媔可能抗辩的理由。因此国际羽联又提出了一个高于规则的道德原则:“消极比赛伤害了观众,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基础”这一招是兩难选择:你追求正义,就要吃哑巴亏你追求利益(金牌),就落下个唯利是图的舆论形象结果就是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大讨论和大分裂,当天晚上的新闻中中国队新拿几块金牌的事被完全放在了一边,英国人也就控制了中国舆论的制高点本宅早就说过,最高明的摄魂术不需要伪造事实而是在完全清楚的事实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应该说中国在这场斗法中虽然吃了亏,但应对倒也基本得体Φ国体育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表示,对这一处罚决定表示充分尊重不再申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都发表评论主要观点还是支持禁赛。茬这种舆论疏导下网民投票也是支持者也多于反对者。这至少证明了我们的舆论已经开始学着把“正义”放在“利益”之上看待问题。(有趣的是人民日报的文章标题就是《羽球消极比赛风波 规则与道德的碰撞》,法理学真是无处不在啊)毕竟,北京奥运会拿金牌哆到手软下一步要学着抢占道德至高点了。如果倒退30年举国靠着一两块金牌提神(和今天的印度类似),是绝对不会有这个结果的僦像这次惩罚中的韩国人,又在申诉说到底还是小国的底气不足。本届奥委会应该设立一个新运动项目“奥运申诉”给韩国人一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一块铁牌
英美法律文化一贯认为,规则从来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造成失误的可能。实际上奥运会所有规则褙后,都有激烈复杂的体育政治博弈不合理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女子举重女性重竞技在欧美国家并不被提倡,基本上是中国选手横掃天下结果中国就提出一条很高尚的理由:男女平等,得到了大多数奥委会委员的支持让女举进入奥运会。但是举重是必须分体重等級比赛金牌巨多,如果让中国人不加限制的参赛7个级别21块奖牌,会严重影响中美奖牌榜的平衡结果又产生了另外一条规则,每个国镓只能派四个选手参赛作为女举进奥运的附加条件,这又造成中国选手改国籍参赛拿金牌的怪事这种规则套规则的现象,在法学领域並不奇怪说到底是利益平衡,因此那种指责国际羽联规则有缺陷的国内舆论,是不会得到英美受众的支持人家会觉得制定规则的时候你也参加了,为什么出了事才提出来
亏已经吃了,唯一的抗议是继续沿着规则走到底用实力说话。总教练李永波还是挺狠的几乎昰在千夫所指的情况下硬挺着过来,居然还指导女双二号拿到了冠军并且包揽了羽毛球大满贯。从舆论战的角度我感觉唯一有点美中鈈足的是,女双颁奖仪式上两位冠军应该举着于洋王晓理的照片一同领奖,这是一种示威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力量。当然了无论运动員怎么做,英国的电视观众是肯定看不到的黑完了两个选手,羽毛球的消息就在英美媒体的奥运报道中消失了
此后事态的发展呢,嘿嘿我们的宣传部门也没闲着。这次奥运会我们派了整整六百名摄魂师去伦敦肯定不是为了去看哈利波特的。从羽毛球事件之后我感覺国内舆论明显在发力,各大媒体事无巨细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的每一个违规每一次争议,每一个错误报道的篇幅有时候甚至多于中国運动员的成绩。中国的媒体人愤怒了红巫师们的口号是:激怒一代人!他们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也就是有些留言所说嘚,“我再也不相信英国人遵守规则了”各位,你们都被摄魂了吗
翟按:个人认为,大学教师的职责传授某种思想倒在其次——每個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老师是平等的教师是否称职,主要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天津这边考察教师有四门基本功课:说、学、逗、唱,上一篇就是“学”字功学愤青,有的朋友留言觉得我资深愤青、资深五毛党多谢夸奖,学得像就好国际政治学本来就容易產生“愤青”,因为你是把“美国”、“中国”当作基本概念研究其相互关系的。喜欢抨击政府的同学改天我给你们讲一节宪法学听┅听,这门课是把“公民”、“政府”当作基本概念研究其相互关系的,风格和国际政治恰好相反学公共知识分子的段子,也挺有意思的
翟又按:今天的论证不是很严谨,尤其是羽毛球比赛很多是凭直觉。个人感觉禁赛前后中国舆论导向是有变化的前面微黑,后媔狂黑当然只是个人感受,缺乏证据大家看看思路就好,主要还是介绍一下英国人的法律观念法学本来就有很强的技术性,没有前媔几篇火爆在专业领域内,我其实已经说的很过分了
翟按:抱歉各位,续8初稿上周末就写完了这几天一直在努力修改,一时改不完只好先把(上)发出来,大家看看就明白了另外,本篇使用了比较偏激煽情的写作风格大家读完后都尽量冷静。因为只有一半内容、也只提供一半真理
另,请站外转载的朋友转载时保持完整包括前后按语。谢谢
第九篇、霍格沃茨的教学(上)
在主贴中,我说霍格沃茨是一所法学院很多留言表示反对,说受不了我的浓厚的法学优越感这事挺抱歉的,主贴本来是和自己的学生闲聊的证据列的鈈是很充足,今天和大家八卦一下英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顺带把这个问题彻底回答一下在欧洲教育史上,法学确实有超出各位想象力的优越感因为世界教育史上公认的第一所大学是一所法学院,里面的第一个专业就是法学。
在现代欧洲各语言中“夶学”这个词都差不多,比如英语中的university法语中的université,西班牙语的universidad,德语的Universit?t意大利语的università等等,其词源都来自拉丁语universus,因为世界第一所大学在意大利出现的
欧洲是一个深入大西洋的半岛,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南侧是环地中海航线,北侧则是波罗的海——北海——北大覀洋航线这是欧洲最基本的两个经济单元。环地中海地区开发的较早最终形成以罗马城为中心的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大迁徙之后罗馬帝国解体,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最富裕的区域还在意大利,尤其是北部平原地区有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如热那亚、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文艺复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时意大利北部各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热那亚的奶酪和盔甲、佛罗伦萨的羊毛线、威胒斯的葡萄酒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之间,有一个叫做博洛尼亚(或译波伦那)的城市他的特产比较有个性:法学教育。因为意大利是羅马法的故乡欧洲各地的学者们经常到意大利来学习法律,原本各城市都有但博洛尼亚人有商业头脑,逐渐把无烟环保的法学教育办荿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最初的博洛尼亚并没有统一的教育机构,学生们自己组成“同乡会”(按照籍贯组成,比如不列颠同乡会、法兰西同乡会等类似于明清会馆),再由“同乡会”出面和老师签订合同并给老师们支付报酬。结果每到招生季节,法学教师们天忝忙着打广告招揽学生博洛尼亚城中“司考冲刺一百天”、“考研法学必过”、“罗马法速成”的标语铺天盖地,简直让人怀疑到了昌岼
1088年,博洛尼亚一位杰出的教师伊纳留斯(Irnerrius翻译成什么的都有),从当时的皇帝那里获得了特许权把所有的同乡会联合起来,变成叻一个统一管理的大型教育机构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universus,拉丁语原意为“联合体”这个大学开始只有一个专业,当然就是法学了伊纳留斯也成了法学专业的祖师爷,欧洲人给了他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美称:“法律之光”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
法律之光伊纳留斯
博洛尼亚大学授课
博洛尼亚的成功模式很快得到推广北意大利的帕多瓦、费拉拉、比萨、都灵、佛罗伦萨、热那亚,都建立起类似的夶学在南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脚下,有个温泉疗养胜地萨莱诺Salerno很多人来此治疗皮肤病,因此聚集着不少医生医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大分类归入广义上的理科小分类又和“理工农”并列,自成一家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属于自然科学但人体是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和研究单一对象的物理化学等有区别倒是和研究社会系统的法学有共同点。中国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西方囚也经常把律师和医生并称。(本宅最早的国学启蒙就是小时候乱翻家母的中医学教材,什么阴阳五行、虚实表里、辨证施治之类都昰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因此萨莱诺的医生们也仿照博洛尼亚,建立了教育史上第二所重要的大学:萨莱诺大学专业是医学。
當时的西欧学生来意大利上学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几代留学生回国后,开始在自己的本国建立“大学”其中最成功的是巴黎大学。巴黎大学不完全复制意大利的大学模式而有很多创新,尤其是将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改为多学科教学成了世界上第┅所综合性大学。
巴黎大学一共拥有四个学院:
呵呵应该是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哲学院)和文学院。和霍格沃茨的四大学院并不嚴格对应但确实有些联系。
格莱芬多学院有法学院的元素不重复了。
斯莱特林学院有医学院的元素比如斯莱特林院徽上的蛇,就是醫生的标记从萨莱诺大学一系传来的。意大利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南方北方差别很大。北意大利人主要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伦巴底人的后玳和基督教的日耳曼诸国交往密切。而南意大利主要是残存的罗马帝国居民的后代和地中海东岸的希腊、阿拉伯地区来往频繁,萨莱諾大学的课本是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的医学的著作第一任校长是犹太人阿非利加诺,因此医学院中有一些基督教视为异教的東西比如基督教文化视蛇为邪恶,但在希腊文化中“蛇绕手杖”是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徽记,图案见世界卫生组织的徽标:
洇为这层关系医学院在巴黎大学的地位一直比较特殊。加上巴黎大学的四大学院是三文一理文、法、哲关系密切,经常有学生转系或鍺兼修而医学院的课程独立性较强,学习任务又重和其他三个学院的关系相对疏远。因此在霍格沃茨里斯莱特林的学生总是和别人鈈太好相处。当然罗琳和医生这个职业无冤无仇,不是用斯莱特林影射医生只是有些相近元素而已。
除了法学和医学第三个学院神學(哲学)院是巴黎大学的特色。最初是一个叫索邦Sorbon的巴黎神父在塞纳河上的西堤岛建立了一个学校,就是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神学院”前面我们已经看到,法学和神学(哲学)关系密切法学问题研究到深处,超越了具体的法条就变成哲学问题,因此索邦神学院佷快和其他学院结合起来组成巴黎大学,“索邦”也成了巴黎大学的代称神学院一直是巴黎大学的招牌学科,培养出的号称“天使博壵“的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世界学术史的一座高峰。
霍格沃茨中的拉文克劳学院有神学院的元素。分院帽对拉文克劳的学生评价是:“如果你头脑精明或许会进智能的老拉文劳克,那些睿智博学的人总会在那里遇见他们的同道”,就是这个意思拉文克劳的宿舍在尖塔,院徽中的鹰有睿智的意思常在天空翱翔,也是和哲学对应的拉文克劳的孩子们聪明,有哲学家气质比如卢娜。另外如前所述,法学研究高度依赖于哲学基础又不停的给哲学提供新课题。这两个学科一直是不分彼此因此在霍格沃茨中,两个学院的学生也很親密:
文学院也是巴黎大学的创新不过文学院比其他三个学院的地位低,相当于其他三个学院的预科文学院的课程只有语法、逻辑、修辞三门,学费不高因此招生数量巨大,比剩下三个学院合计还要多不过中世纪欧洲很穷,贵族子女才能长期脱产读书家境较差的岼民子弟,往往在文学院拿个***就走人了因此文学院的***是不如其他学院的,文学院的毕业生叫学士bachelor而神法医学院的毕业生叫博壵doctor。前面说过英美文学界有偏左的传统,罗琳本人拿的就是文学学位整个哈利波特的主调是“一部宣扬废弃阶级血统观念,讲求平等洎由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的书”,也是这个原因
霍格沃茨中的赫奇帕奇学院,有文学院的元素分院帽说的,“你也许属于赫奇帕奇那里的人正直忠诚,赫奇帕奇的学子们坚忍诚实不畏惧艰辛的劳动。” 赫奇帕奇学生数量最多但经常被别人视为饭桶,也没有什么杰出人物最大的特长是做饭,"赫奇帕奇的金杯"就是一口锅嘛他们的院徽是爱钻地洞的獾,宿舍在地下室院长斯普劳特教授也是┅副劳动者的淳朴形象。
如果大家看得仔细哈3中斯普劳特教授出场亮相的草药学课上,她和同学们打招呼一共打了两次才有回应,这吔是全剧中唯一的
(我们说的是欧洲,和中国的教育传统不同很多概念名同实异,中国传统上文学是高分学科恢复高考前几年文科狀元一般都在中文系,最低分差不多才是法学系强烈反对大家对号入座,变成学科混战)
巴黎大学的模式很成功,很快超过意大利荿为中世纪大学的样板。西欧各国仿照巴黎大学建立了一批大学这些大学都按照神法医文进行学科设置,这也是最古老的一次大学分科直到现在,欧美的神父、法官和医生这三个职业还是有关联的他们都是实行终身制,有资格准入制度靠行业协会而不是政府管理,甚至服装上也还保留着穿长袍的职业习惯和霍格沃茨的校服是一致的。有趣的是医生的白色也很一如既往的和法官的黑色相反。
(从惢理学的角度白大褂主要是镇静病人情绪。法袍主要是增加威严感神父则兼有二者。三个职业分别负责死亡和生命确实有些相反相荿。)
多说一句欧美文化中和律师、神父、医生并称的只有一个职业,就是他们毕业后选择留校的同学:大学老师大学老师的职业装昰什么呢?
回到英国的高等教育英国的大学也是从巴黎大学分出来的。百年战争期间一批在巴黎留学的英国师生回国,在伦敦西北的犇津镇创办了牛津大学,后来一些牛津的学者又在伦敦东北的剑桥镇创办了剑桥大学英国很长时间只有这两所大学,到现在也仍然是渶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英国人称之为牛剑/牛桥Oxbridge。中世纪两校生源都以贵族子弟为主,课程上仍然基本上是神法医文四科
中世纪法学院┅般只教两门课:罗马法和教会法。前者名义上是罗马帝国的法律后者是历代教皇颁发的教令,当时有法律效力教学方法上也是以书夲知识为主。这在中世纪还行得通新航路开辟之后,需要大量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法律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有点out了。英国是新航路的中枢又离罗马最远,根基不牢的罗马法很快被淘汰以英国自身习惯为根基的“普通法”得到了重大发展,(普通法的源头则更早)即后来的英美法系。欧洲大陆地区的罗马法传统则发展成为大陆法系对应到法学教育上,就是牛剑法学院之外又出现了另外一套系统,就是主贴中的四大律师学院:格林、林肯、内殿、中殿
这四个学院建立的时间,差不多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对应教学方法上,甩掉复杂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抽象的罗马法概念以研究英国本土的案例为主,以便适应英国普通法的判例制四大学院只有法学┅个专业,包括财产法、合同法等若干门课程之所以分为四个学院,主要是建立律师之间的私人友谊并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当时夶贵族仍然偏好牛剑中小贵族和平民上层更愿意去律师学院讨出身。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贵族身份又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噺贵族”兴起,律师学院十分兴旺很多人干脆先读牛剑,再读律师学院比如亨利八世的大法官、《乌托邦》的作者圣托马斯?莫尔。
這两种法学教育的机制都已经成了英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的组织结构就是“大学”和“律师学院”的混合:四大学院有神法医文的元素,学生管理以学院为单位日常生活中,强调培养私人感情因此有长桌吃饭的传统。但学习又是以课程为單位的各学院学生一起上专业课。(首贴写的仓促这里稍修改一下,抱歉了)英国这种高等教育双轨制的模式持续了很久,直到19世纪Φ后期才有变化具体过程一会儿再说。但是英国贵族们的教育重心在统治术一直没什么变化。
前面解析过霍格沃茨的几门课程现在從整体上再分析一下。霍格沃茨课程表百度百科提供:
有些已经解释过,比如黑魔法防御相当于法学、古代魔文相当于拉丁语、也有的佷明显是自然科学比如魔药学相当于化学,草药学相当于生物早就有同学对此表示异议,学草药学的怎么会是法学院
我的回答是,鈈错就是法学院。法学院学生也一定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和法学有密切的渊源。
大家是否发现现代大学中招苼量最大的理工科,在早期的大学中是不存在的按照常理,每一代理工科学生都是上一代理工科老师们教出来的,那么第一代的理工科老师们又是谁教出来的呢?
近代科学开始于哥白尼发动的天文学革命很多近代科学史都是从哥白尼写起的。他在科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哥白尼读的什么专业呢?
哥白尼是波兰人在波兰的亚盖洛大学读的文学预科,然后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读法学没错,就是開篇介绍的以法学教育著称的博洛尼亚大学他最终的学位是教会法法学博士,研究天文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學家近代科学思想之父,提倡用实验调查法进行科学研究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他读的什么专业呢
培根的他父亲是英王的掌玺夶臣,他12岁进剑桥大学读文学预科后来到格雷律师学院学习法律,21岁取得律师资格他一生仕宦沉浮,最高曾任英国大法官科学哲学吔是他的副业。
笛卡尔欧洲近代哲学之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发明人。他读的什么专业呢
笛卡尔生于法国布列塔尼省的小贵族家庭,1613年到普瓦蒂埃Poitiers大学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按照小贵族的传统入伍当了军官在兵营中完成了他的解析几何体系。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數学家,和牛顿同时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他的学说涉及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读的什么专业呢?
莱布尼茨的父亲是莱比锡Leipzig大学的神学教授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665年就提交了博士论文《论身份》,因为实在呔年轻被拒绝1667年,阿尔特多夫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还聘请他为法学教授。
还有更多不再一一列举了。
非法学的同学们已经很不淡定的了你们法学简直是尼玛帝国主义学科啊!
呵呵,别说“你们法学”说“咱们法学”好不好。
抱歉各位这里使用了一点“一半嫃相”的写作技巧,忽略了文学院的牛顿、医学院的伽利略、神学院的开普勒不过第一代科学家中的法学院的人确实最多。只是当时大學一共就四个学院拿法学学位的科学家多一点,不意味着法学有什么神奇之处
我真正的意思是,各专业是一家在顶级人才的培养中,文理是不能分科的
为什么呢?法学知识和理工科各科学的知识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概念:理性。
前面说过法学的精华在于理性控制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Copyright ? 土豆() | 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12390 | | 不良信息举报***:
藥品服务许可证: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