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国廉颇一个优秀的李信和普通的廉颇哪个好

【中华宝库】秦朝到唐朝时期的全军事资料总汇
| 136 1
【中华宝库】秦朝到唐朝时期的全军事资料总汇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31 【中华宝库】秦朝到唐朝时期的全军事资料总汇
下面这些东西是秦朝到唐朝的全方面军事材料. 为爱好军事和研究中国古代军事的提供.内容可能很枯燥.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32 秦朝军事历史 秦时期全图 东海:东海郡,高帝置。《汉书》    常山:常山郡,高帝置。《汉书》     济北:泰山郡,高帝置。~~~~ 济北王都也。《汉书》    胶东:胶东国,故齐,高帝元年别为国,五月复属齐国,文帝十六年复为国。《汉书》     河内: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汉书》     衡山: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汉书》    黔中:有。《汉书》    广阳:广阳郡,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汉书》   陈郡: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汉书》    闽中:有。《史记》    以上是有争议的所谓秦郡。   (71.59 KB)
2007-7-31 08:32
秦统一图
(57.76 KB)
2007-7-31 08:32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34 秦都咸阳[图] 咸阳位于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再加南有终南山为屏障,北靠九■山,地势险要,利于防守;又因此地靠近原西周镐京,附近人口密集,土地开发较早,南山又有取之不竭的产物。这一切都为咸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考古发掘,秦咸阳故城址在今咸阳市以东,这里原是北依高原,南临渭水;境内宫殿林立,楼阁相连。宫殿主要分布在原上,其范围大约东西6公里,南北2公里,宫殿主要有咸阳宫、兰池宫。渭水之南还有阿房宫、诸庙、章台、上林苑。
(25.89 KB)
2007-7-31 08:34
咸阳宫是秦的皇宫,营建在北原上,通过渭桥与南岸的兴乐宫相通。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每打败一国,便模仿该国的宫殿形式,在咸阳北原上重新建造,号称“六国宫殿”,建筑各具特色,式样繁多。共有宫室145处,藏美女1万多人。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殿小,又在渭南上林苑中作朝宫。朝宫即阿房宫。其规模宏大,仅前殿东西就有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以坐万人,殿下可建立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达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各重34万斤。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殿基为夯土,台址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    渭河横贯咸阳城,把咸阳分为南北两部分,渭北的咸阳宫原是秦王朝政治活动中心,自从阿房宫兴建后,便向渭南转移。南北有渭桥相通,秦始皇又引渭河水为池,筑蓬、瀛,称兰池宫。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徙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如每户以5口计算,至少有60万人。咸阳人口分布是“仕者宫,不仕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秦朝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富兵强,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6)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县长官为守、尉、监,县以下为乡、亭;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理;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又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他穷侈极欲,横征暴敛,求不死药,在全国大规模巡游玩乐。特别是毫无限制地徵发徭役,征收重赋,刑罚残酷。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结谋杀害了太子扶苏,另立其弟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秦国的下级官吏和地方势力也都起来反秦。秦军大败。但起义军内部矛盾很快出现,相互仇杀。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子婴使人杀了赵高。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秦代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代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页,它不但结束了诸侯割据达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结束了上古的封建时代和封建制度,并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这项制度一直传袭、影响到清代。秦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各方面都实施了许多新的政策,这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如它通过确立皇权、焚书坑儒等加强政治、思想的、文化的控制;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促进各各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统一后的秦代共历皇帝秦始皇政和秦二世胡亥二帝,而在秦二世死后,子婴被则立为秦王,但不满一载秦即灭亡。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北向户(今越南北部),远远超过了前代。秦在攻下南越后共设四十一郡(京畿为特殊区域不算在内),都城咸阳。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36 军事装备 统一后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早在战国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兵器即已登上历史舞台,中原各主要诸侯国的部队已较多地使用铁戟、铁矛、铁刀、铁剑、铁杖、铁甲、铁匕首等新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取代青铜武器。当时相比之下,秦军的铁兵器则远不如关东各国发达。统一之后,既缴获丁关东大量铁兵器,又接收了中原冶铁技术,因而加快了向铁兵器的过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就在完成统一六国的当年,秦始里下了一道销毁兵器的命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干石”。这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销毁武器的空前记录。这次销毁的都是铜兵器。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青铜兵器销毁呢?其直接目的就是禁止民间私藏武器,防止人民和六国残余势力起来造反,同时也表明,已有较多的铁制武器装备部队,所以才有可能把多余的铜制兵器销毁。但是,从青铜武器向铁兵器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在秦代仅仅是加速,而不是完成。因此,秦军武器装备显示了新旧结合、新旧交替的历史持点,并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出土秦代劲***:
(23.93 KB)
2007-7-31 08:36
(18.73 KB)
2007-7-31 08:36
(26.06 KB)
2007-7-31 08:36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40 1、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兵队列。骑兵的武器不是刀、剑、矛,而是“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配备的都是弓箭”。战车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时“亦备有弓箭”。这些情况说明,弓、***、箭是秦军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分大小两种,小者射程为150米,大者可达900米,比战国时著名的韩***六百步抑或过之。大等的弓干长176.1厘米,径4.5厘米,弦长140厘米,比《考工记》中的有关规定(上、中、下三种弓的   弓干长分别合今152.5、145,5、138.6厘米)有很大突破和发展,比战国末楚弓的弓干长(160厘米)也有提高。出土的秦***机与战国中期的楚***机相比,***臂由51.8厘米增至肋厘米,悬刀有所增长,望山与弦牙距也有所加宽。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铜镞,除有一支双翼镞外,其余都是三棱镞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镞。这是战国末最盛行的类型,其特点是飞行中稳定,方向性和瞄准性较好。还有一种特大的镞,长达4l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强***的。经过化验分析,秦骸的含铅量高达7.71%,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由此可知,秦军所装备的弓、管、箭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秦代骑******机 :
(29.86 KB)
2007-7-31 08:40
秦铜箭镞:
(23.3 KB)
2007-7-31 08:40
(19.92 KB)
2007-7-31 08:40
(26 KB)
2007-7-31 08:40
(5.95 KB)
2007-7-31 08:40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42 2、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从秦诵坑的出土情况看,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弯刀和剑,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钺等等。其中戈、矛、戟、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铍,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铍的首和剑相似,长约30厘米,装有长约3米的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面有刃,是一种砍、钩两用的兵器。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例如,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有较长的简形附以环纽,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变短并附孔以固胶,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据《考工记》所载,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约合今5.54米,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长30厘米左右,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分别为81、89、91.3厘米,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 戟:
(14.06 KB)
2007-7-31 08:42
(18.75 KB)
2007-7-31 08:42
战国皮甲:
(13.49 KB)
2007-7-31 08:42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08:43 3、装备有坚实精密的金属盔甲。在春秋以前战士的护体设备主要是皮甲,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装备。《荀子·议兵》中就有“楚人鲛革,犀皮以为甲”的说法,表明战国末朗楚军仍以皮甲为主。相比之下,秦军的装备则有进一步的发展,从秦捅坑出土的陶质模拟品看,全部都是金属札叶制成的合甲,品类完备,制作精密。甲衣由前甲(护胸腹)、后甲(护背腰)、披膊(肩甲)、盆领(护颈项)、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部分组成,并因兵种、身份、战斗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步兵的前胸、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后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其甲衣比较短小,长仅及腹,没有披膊。车御的臂、手、颈易受攻击,其甲衣不仅有前甲、后甲,还有臂甲、手甲甚至盆领。将、佐的甲衣则十分讲究,是革、札结合的花甲,其胸、背、肩部分为皮革;腹及后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属小札叶;前甲呈倒三角形,长垂膝间;后甲平直齐腰。秦捅坑没有出土盔、盾,但据古文献的记载,秦军早就有盔、盾装备。
(19.03 KB)
2007-7-31 08:43
修复后的石胄、石铠甲。一领铠甲由600余片甲片制成,石铠甲为冥器,但可见当时金属铠甲形状从1998年7月下旬至1999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考古队在1997年勘探的基础上,对始皇陵外城东南部的一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复探和小规模的科学试掘,对该陪葬坑的范围、平面形制、建筑遗迹、建筑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有了初步认识,取得丰硕的成果。该陪葬坑编号为“K9801”。      K9801位于陵园外城东南部,始皇陵现封土东南约200米处,方向约2度,基本接近正方向;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在坑南北两侧边缘的东西端各有一条平面呈梯形的斜坡门道;坑主体部分东西长129米,南北宽105米,该坑总面积达13689平方米(连同四个斜坡门道),是秦始皇陵城垣内目前所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坑口距现地表0.3-4米,坑口至坑底深约3.5-4.5米;坑内全为红烧土,坑底铺有一层厚约10-20厘米的木炭,木炭下层为三层坚硬致密的夯土层。      此次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发掘揭示该坑为一座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并在坑内过洞底部发现用铜丝编缀的石铠甲和石兜鍪(即作战时戴在头部的头盔,也叫胄),共约一百二十余领(顶),其中甲约90领,胃约36顶;石马缰3组,一件青铜臿以及一些青铜镞和一段陶俑手指等。此外,还发现夯土隔墙,隔墙间形成的过洞和回廊,隔墙顶部的棚木遗迹,席纹痕迹、立柱、栿木、铺底木和坑底夯土层等建筑遗迹。      夯土隔墙和过洞大多数为东西向,只在坑边缘外1号探方内发现一道由坑西边夯土二层台和南北向隔墙间形成的南北向过洞,可能是整个陪葬坑的一道回廊。隔墙系板筑平夯而成,夯层平直均匀,每层厚度5—7厘米,墙高1.7-3.1米,宽1-1.1米。在隔墙顶部发现有棚木的压痕和被烧毁的木炭残迹;可看出棚木为方木,宽约40、厚40厘米、长4-5米。过洞宽3-4米,底部全部用方形长木条铺设,木条或与过洞方向平行,或与过洞方向垂直,所有木条均被烧成木炭和灰烬,炭灰残厚3-15厘米。过洞内贴隔墙两侧底部还有现有地栿木和立柱炭迹。铺地木层以下为三层夯打的坑底夯层,总厚度约15厘米。从这些迹象可推测,K9801的建筑与布局和兵马俑一号坑的建筑属同一类型,后经大火焚烧坍塌。从地层堆积观察其烧毁时间应在坑修好之后不久,即秦末汉初之际。
K9801陪葬坑石铠甲出土现场   此次试掘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一大批用铜丝联缀的石甲胃。主要集中分布于陪葬坑西南部的三个探方内,放置于过洞底部铺地木之上。在69平方米的过洞内共发现120余领(顶)甲胄。另外在坑西部边缘偏北处的T1内过洞底部发现一些零散的甲片和一件65厘米长的青铜车构件
(10.35 KB)
2007-7-31 08:43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1 石铠甲出土现场   这批甲胄均由青灰色石片组成,甲片质地为青灰色略质地细密的石灰石,呈层理状。甲片主要有长方形、近方形、舌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圆形几种;另外还有其它形制、属于特殊部位的异形片。甲片上钻有一些圆形或方形的小孔,用扁铜条联缀在一起。甲片未被叠压的边上有一道袜棱,起美观作用;被叠压的角有磨角,以便联缀和甲胄伸缩
(25.26 KB)
2007-7-31 12:31
石铠甲出土现场   根据甲片特征和甲胃外观特征的差异,将铠甲分为三大类:     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     第一类:鱼鳞甲只发现两领,是所有关于秦甲资料所未出现过的,其外观线条起伏流畅,从个体甲片到整体甲衣均酷似鱼鳞状;甲片精小,加工细致;甲片上孔多而密,有实用的联缀孔,还有起装饰作用的点缀孔,且所有孔均为方形;甲片平直,表面无凸凹的弧度,组成甲衣的片多,在800片以上。      第二类:札甲,由长方形或近方形甲片组成。这类甲约占出土石甲的97%,特征是甲片比鱼鳞甲片厚大,大多向外稍凸出,甲片上布有圆形小孔等。这类甲根据保护身体部位和甲衣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四个型:A型:类似两当铠,由前后甲裙组成,无肩;B型:由前后身甲、前后甲裙和双肩组成,无披膊,类似于秦兵马俑一号坑所发现的第一类三型甲,既双肩无披膊的御手俑铠甲。C型:由前后身甲、甲裙、双肩和左右披膊组成。这种铠甲占所有石甲比例的80%以上,可分为由大型甲片组成和由小型甲片组成的两个亚型。D型:由近方形甲片联缀而成,有前后身甲、甲裙、肩、披膊。其特征是:甲片近方形,几乎无外凸的弧度;甲片上除联缀孔外,还有点缀孔,甲片两个侧边的纵向排列孔各为一组(二个),比A、B、C型铠甲的身甲的甲片两侧孔各少一组;甲裙比其他类型甲的裙要纵长些,呈上大下小的长尾倒三角形。综合四型札甲,可看出其保护身体的甲衣构成由简到繁:A→B(A+双肩)→C(B+披膊)→D(C+甲裙下延部分)。 第三类为特大型甲,只发现了一领,身甲已烧成白灰状,颈甲保存较好,该甲纵长1.8米;从甲衣到甲片都特别大,甲片有关方形身申甲片,长笏形和长弧凸刃形颈甲甲片等。最长的甲片长14、宽7、厚0.7厘米。从其形体和结构判断,这副甲不是人的披甲,而可能是马的铠甲,即后世所谓的“马铠”或甲骑具装中的“具装铠”,但据史料记载到东汉末年才有较完整的具装铠,而本次发现的这副“马铠”,由颈甲、身甲、当胸和搭后组成,已经是非常完备的形制了,要比文献记载早四百多年,是非常值得学术界注意的新资料 (23.63 KB)
2007-7-31 12:31
修复后的石胄,这种石胄的出土改变了“秦代无胄”的传说   与铠甲伴出上的石胃不少于36顶。这些胃与燕下都发现的铁胄形制相似,但又比燕下都的铁胃更完美、大方,可以保护颈项并披搭于铠甲的肩部之上,顶片布孔规律也有区别。所有石胃均由一整片圆形顶片和若干板瓦形,或等腰梯形不带弧度的侧片组成,而燕下都的铁胃顶片则由两个半圆形片参接而成。目前我们已修复了一顶石胄,这顶胃由圆形顶片和各类型的侧片组成。胄通高32厘米,底部宽度32厘米、现重3168克(仅为石片重量,未计入铜丝重量)。该胄由5片侧片联缀而成,第一、二层各16片;第三、四层各13片;第五层15片,连同顶部圆片共计74片。胄片上下层间作固定编缀,左右作活动联缀,便于开合;在最末层前面两片甲片上有胄开合的铜环和铜钩,在铜钩的末端有一片长1、宽0.5、厚0.1厘米的小铜片,环在右侧,钩在左侧,相互钩合即可。胃片侧边上有装饰性的抹棱,顶片中央有一个圆形孔,中间穿着一个铜丝折扣的铜环,起美观作用,可能上面原来有红缨一类的装饰品。这是第一顶完整的秦代石胄,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38.13 KB)
2007-7-31 12:31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2 复原后的石胄、石铠甲。一领铠甲由600余片甲片制成
(23.63 KB)
2007-7-31 12:32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6 石铠甲的联缀   另外还发现有用小型方石块、圆石管和铜丝穿联的马缰马络头等构件3组。一件呈拐地形青铜车构件,长65、宽4、厚0.8厘米,证明该陪葬坑其他部位原来可能有青铜车马器。   位于外城以内的特大型陪葬坑被发现,尤其是大批空前的石甲胄面世,这些石甲胄虽为冥器,放在陵墓里祭祀用,但可由此看出秦当时真正金属甲胄的外型和结构,改变了沉寂多年的素陵考古现状,展示了秦甲胄丰富多彩的个性,填补了古代甲胄史上的空白,对研究秦国用甲制度,秦的军事装备以及蕴含于甲胄之中的秦代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丰富了秦国陵寝制度的研究内容
(4.68 KB)
2007-7-31 12:36
秦始皇陵是秦朝开国皇帝赢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东,陵区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陵园由内、外两重长方形夯土成垣组成。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两千年前秦俑军阵的威武壮观。     而98年底,秦陵考古在秦陵封土东南侧的内、外城间又发现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大型陪葬坑。实测知:陪葬坑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29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城墙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这个坑四角各有一条长约14米的南北向斜坡道,坑内建筑形式与兵马俑一二号坑相似
(58.64 KB)
2007-7-31 12:36
清理后的秦陵铠甲   这些铠甲和兜①都是用质地均匀、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石片和扁铜条连缀而成的。铠甲大致分为粗大型甲片的甲衣、中型甲片的甲衣、小型甲片的鱼鳞甲。甲衣一般身长约80厘米,重约10公斤至20公斤,由百余石片组成,分前甲和后甲。它们在形式上与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模拟性铠甲十分相似,做工精细,工艺高超。制铠甲的石片均为长方形、宽约5厘米以上,厚约半公分左右。表面打磨平光,边缘切割整齐,四周钻有小孔,扁窄的铜条从孔中穿过将各片连缀成一体。这是仿当时皮革甲制成的。特别是小型鱼鳞甲不论是形制还是制作工艺都酷似汉化铁质鱼鳞铠甲,堪称此批铠甲中的珍品。  
(52.15 KB)
2007-7-31 12:36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7 目前从坑中清理出石质铠甲80多项,胄30项。据推测,这些甲胄当初应是以木架支撑或人形模特披挂悬置于洞中,排列整齐,后因大火焚烧,年代久远,支撑物被毁坏腐朽,甲衣遂摊散在地下黄土中。不过,这些甲胄肯定不是实战使用之物,因石质虽硬但脆,重击之下必然碎裂,只是模仿实物的冥器。     专家认为,在秦始皇陵园内发现大批石质甲胄的整体面世,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空前发现。迄今在世界范围也是第一,改变了学术界“秦代无胄”的传统认识,也填补了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的空白,对研究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具有重要价值。 经修复后的头盔,即胄,古称兜①
(38.13 KB)
2007-7-31 12:37
始皇帝·嬴政[图]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202.53 KB)
2007-7-31 12:37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8 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夏巡游途中病死,尸体运回咸阳后,赵高、李斯才将死讯宣告天下,并假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于同年7月袭位,为秦“二世皇帝”,史称“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唆使下,杀死兄和姐妹22人及大将蒙恬、蒙毅兄弟和许多大臣。第二年,又以谋反的罪名腰斩李斯,灭其三族,以防止篡位的事泄露出去。    胡亥在位期间,由赵高专权,继续推行秦始皇时的暴政,征调二、三百万民夫,续修阿房宫,驰道,骊山陵和服兵役,其赋税的繁重,刑罚的苛暴,比秦始皇统治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终于在公元前09年7月激起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继续反秦。     公元前207年,秦主力军在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 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投降,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时大权全部由赵高垄断,赵高对胡亥封锁消息,只让他在宫中花天洒地。    有一天,赵高为了考验朝中谁服他,谁不服他,牵了一只鹿上朝,对胡亥说:“我弄到一匹马,特来进献陛下。”胡亥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是马呢?丞相在开玩笑吧!”赵高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是马,请大家认吧。”许多大臣惧怕赵高,就附和着说是马,只有几个忠厚的大臣如实地指出这是鹿。几天后,这几个大臣就被赵高处死了。这就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故事。 自此,更没有人敢向胡亥奏告真实的情况。     不久,刘邦军攻破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逼近 咸阳。胡亥终于知道了这消息,惊恐万状,慌忙派人催赵 高发兵抵御。赵高见形势危急,难以为继,决定杀死昏愦无能的胡亥,和刘邦谈判。    8月的一天夜间,赵高派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党羽1千余人,假称皇宫内将有变乱,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 宫。赵高弟、郎中令赵盛则作为内应,将阎乐引进内殿。阎乐为了示威,向殿***箭,箭矢射入了胡亥的坐帐,吓得胡亥大声呼叫侍卫。但侍卫见有兵变,都纷纷逃散了。胡亥只好转身逃入卧室。他回头见有一个太监跟随在身后,就厉声责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将臣下要谋反的先兆早些奏告。”太监回答说:“如果我早奏告陛下的话,我就活不到今天了。”     这时,阎乐追进卧室,指着胡亥大声斥责说:“你骄恣 无道,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弃你了,你赶快自寻归宿吧!” 胡亥问道:“谁派你来的?”阎乐回答说:“丞相。”胡亥要求面见赵高,阎乐不许。胡亥叹了口气说:“看来,丞相是要我退位。我愿意退位作一郡之王,不再称皇帝。”阎乐也不准。 胡亥央求说:“那么,就让我做个万民侯吧!”阎乐还是不准。胡亥这才着了慌, 哭着哀求说:“愿丞相放我一条生路,我只要和妻子同做平民就行了。”阎乐不耐烦,瞪眼呵斥说:“我奉丞相之命,来杀你这昏君。你再求也没用,我不敢回报。”说完喝令兵士动手。胡亥只好拔剑门刎而死。
三世皇帝·嬴子婴 赵高逼迫胡亥于公元前207年8月自刎后,原想自己称帝,但见人心不服,只得于同月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 儿子子婴为王,取消帝号。同时,派人去刘邦军中谈判,策划再次大杀秦宗室。    子婴得知赵高要大杀宗室,决定先下手除去赵高。即位那天,一切礼仪都准备就绪,子婴却推说有病不去。赵高急了,亲自前去催促。子婴乘机捕住赵高,将他处死。然后派兵5万去驻守蛲关(今陕西省商县北),阻挡 刘邦大军。刘邦军用疑兵之汁绕过蛲关,从东南侧杀入,歼灭守军,进驻灞上。    子婴见大势已去,于公元前206年10月,率领群臣,手捧国玺、兵符、节仗.俯身站在咸阳城门外,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刘邦将子婴监管在咸阳城内。     同年12月,子婴于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后被杀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39 中国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中国战国末期秦相。濮阳人。《史记》称不韦为“阳翟大贾”,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秦昭王末年,昭王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立爱姬华阳夫人为正夫人。公子子楚为安国君之中子,为秦质子居于赵,因无内援而甚不得志。不韦贾于邯郸而见子,以为“奇货可居”,乃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之继承者。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归秦,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招致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不韦使其门客每人著其所闻,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书名《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秦王政(见秦始皇)立,因不韦为前朝元勋而尊之为相国,号称仲父。时秦王年少,“委国事于大臣”。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不韦常与太后私通,后又物色到嫪毐其人,使其伪装成宦者而进献给太后,毐甚得太后宠信,获得很大权势。秦王政九年(前238),已成年的秦王对吕、嫪专断国政不满,先诛嫪毐,并放逐其门客党羽。次年,吕不韦以“坐嫪毐免”。一年后,秦王恐不韦东山再起,下令将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韦饮鸩而死。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白起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来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参见长平之战)。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赚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点评: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0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参见秦灭六国的战争)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参见秦灭赵之战),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参见秦灭燕之战)。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参见秦灭魏之战),遂定魏地。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参见秦灭楚之战),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17.98 KB)
2007-7-31 12:40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3 年入秦,当过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一六国后,出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石刻,传说均为他所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今佚,有辑本)。 李斯画像
(31.9 KB)
2007-7-31 12:43
始皇长子:扶苏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以下一段不知真假:      秦始皇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31.24 KB)
2007-7-31 12:43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5 中国秦朝名将:蒙恬 蒙恬(?~公元前210) 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少时学狱法,后为狱官。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参加灭齐有功,任内史。秦统一六国之际,匈奴乘机南下,占据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新生的秦王朝面临匈奴严重威胁。三十二年,蒙恬受命率军 30万北击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直道,构成了秦朝北方漫长的防御线。匈奴慑于蒙恬兵威,不敢进犯。三十七年,胡亥继位,蒙恬为权□赵高诬陷,被迫自杀。 中国秦末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项梁 项梁(?~公元前208) 中国秦末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战国时楚名将项燕之子。通兵法,善筹谋,因杀人逃居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九月,与其侄项羽杀会稽郡守殷通,举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二年二月,率8000义军渡江北上,六月在薛(今山东滕县南)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号楚怀王。项梁自称武信君。八月,山东反秦武装田荣一部被秦将章邯困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项梁率楚军驰援,击败章邯军,解东阿之围,迫章邯退守濮阳(今河南濮阳南)。项梁急于夺取秦朝腹地,遣项羽、刘邦西向攻秦。九月,自率主力南下,破秦军于定陶(今属山东)。项梁屡胜而骄,遭章邯军夜袭,兵败身死 统帅: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 中国秦汉之际反秦起义军首领,军事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将门后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次年九月巨鹿之战率楚军主力救赵,渡漳河后破釜沉舟,奋力死战,大破秦军,为诸侯上将军。继又迫使秦将章邯全军投降,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造成割据局面,加之烧杀掳掠,丧失人心,诸侯纷纷叛离。汉王二年(公元前 205)三月,汉王刘邦乘项羽率楚军主力北上击齐之机,率56万诸侯联军攻楚,一举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随即率 3万精兵远道奔袭彭城,大败联军,几乎生擒刘邦(见彭城之战)。此后,在长达三年的楚汉成皋之战中,项羽虽几次击败刘邦,陷汉军于困境,但终因不度大势,不善用人,缺乏全面筹谋,被动应付,以致兵疲食尽,丧失优势,后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决战失利,慷慨悲歌,溃围而出,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一说自刎于东城)。《汉书·艺文志》记有项羽兵书一篇,已亡佚。 西楚霸王项羽画像 (43.58 KB)
2007-7-31 12:45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5 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 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战争爆发,九月,陈胜部将周文率起义军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至戏(今陕西临潼东北),危及咸阳,秦廷震恐。章邯受命为将,率数十万获赦的骊山刑徒和私家奴隶,从关中转战中原,相继击败周文、吴广诸部,镇压了陈胜起义军。次年六月,引兵北进,将反秦旧贵族魏王咎围于临济(今河南陈留西北),大败齐、楚援军,攻克临济。九月,再败楚军主力于定陶(今属山东),杀楚将项梁。继又北攻旧赵地,大败赵军,围赵王歇于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后被项羽击败,于三年七月率军降楚,被项羽封为雍王,据咸阳以西地。楚汉战争中,章邯助项羽钳制汉军。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六月,被刘邦败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自杀秦朝军事领导体制秦朝(公元的221一前20 6)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进入崭新的历史时代。秦朝军制是秦国军制的继承和发展。其显著特点是:以高度集中的兵权,拱卫高度集小的君权;以严密的军事制度,从属严密的政治制度;以庞大的防务体系,保护庞大的专制帝国。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6 军事领导体制秦始皇大权独揽,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军队的最高统帅。中央,承相为百官之长,处理日常政务;国尉为最高武 官,掌军事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官吏,辅佐巫相综理国事。三者均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战争的发动与中止、高级武官的任命与撤换、兵员的征集与调动,都出皇帝掌握。除临敌应急外,调遣 50人以上用于军事行动,必须得到皇帝的许可,并严格执行盖玉玺、持节的规定。遇有战事,皇帝直接指派将军或尉持节领兵出征。将军之下,史籍可考的武官有校尉、候、司马等。地方,与郡县制相适应,有一套完善的军事、治安指挥系统,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置郡尉(都尉)协助郡守掌管一郡兵员的征集和调遣、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保管、治安秩序的维持和督察等军务。郡下设县,置县尉,协助县令学管本县军务、治安。县下有乡、亭两种机构,乡蔷夫、亭长和县派往各乡的游缴,主要职责是逐捕盗贼和维持地方治安。秦兵役制度秦实行征兵制。据云梦荣简,民年17岁“傅籍”,成 为“正”(待役者)。每年在郡县服力役1个月,主要从事上木石工程劳作,称“更卒”。一生中,轮流在郡县服兵役1年,充材官、骑士、楼 船士,在京都或边郡服兵役1年,当卫士或当成卒。卫士警卫皇宫和官衙,戍卒屯戍边疆(一说材官、骑士、楼船士是正卒,一说材官、 骑士、楼船士与卫士、成卒均是正卒)。不服役时,傅籍者是预备役人员。遇有战事,朝廷临时征发,奉调出战。此外,秦朝还实行“嫡戊”制度,即嫡罚商人、贫民、有罪之吏征战或戍边,并在紧急情况下赦刑徒、奴隶为兵。 秦朝尚有免役制度。秦律规定,有爵者56岁免老(止役).无爵古60岁免老。贵族子弟、“不更”以上高爵、官吏、“学室”弟于、残疾 人等,可免服兵役和徭役。 秦训练制度及军事法训练制度及军事法 秦重视现役军人训练。材官、骑士服役期间,要进行集中训练、考核,主要内容是发***、射箭、驾车技术。秦律规定,发***不中靶、驾车不熟练,战马不合格,主管官吏受罚。 秦建有一套较完整的军事法。内容包括兵员征集、武器生产与 保管、军粮储备与供应、戊边等。对违法的严格处罚,如包庇逃避兵役、装备不完善、冒领军粮、延误征发日期、耽误值勤等,主管官员和当事者都要受罚。军事法的核心,是商软变法后沿袭下来的以《军爵律》为代表的军功爵制。军功爵制以军功为授爵的依据,不同的爵级享受不同的待遇;还规定了爵位授予、剥夺以及以爵抵罪等制度。秦朝军队构成军队构成秦朝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京师兵,由于任务不同,分三个系统:郎中令管辖的侍卫官,包括贝(钱财)选、荫任、军功特拜而产生的传中、中郎等,有俸禄,主要负责殿内值勤、从皇帝:卫尉管辖的皇宫警卫兵,由郡县轮番服役的正卒充当,称卫士,主要职责是守卫宫门;中尉管辖的京都成卫兵,成员是轮番服投的内史地区正卒,主要职责是保卫都城的安全。遇特殊情况,京师另设屯兵。郡县兵,指在当地轮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县尉管辖。平时训练,并兼管地方安全,战时奉调出征、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又分为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士(水军)三类。大体北方、西北方多骑士,山丘陵地带多材官,江谁及沿海多楼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骑士。      ??边防兵,指边郡骑士、材官、边郡屯兵和边塞皮卒。边郡骑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驻扎的机动作战部队,由朝廷派遣的将军统率,如蒙恬曾长期领兵屯于上郡。戊卒包括轮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发的官吏、商人及农民。除分散担任警戒、候望任务外,还构筑维修军事工程。兵种区分秦军分为步兵(含***兵)车兵骑兵和水兵种。步兵称材官,有轻装与重装之分,前者无甲,持弓、***远射兵器;后者上体着甲,持戈、矛、戟之类长兵器。着甲持弓、***者称驾兵,是步兵的主力。车兵仍然装备单辕双轮四马木质车,每车3人,皆着盔甲,御者居中,甲士2人分立两侧,持戈矛类长兵器。骑兵称骑上,着短甲,执弓箭,所乘之马有鞍,无鞍蹬。水军称楼船士,具有一定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低坑的布阵表明,步兵数量较多,是主要兵种,车兵仍是重要作战力量,骑兵尚处于从属地位,弯兵且智较大辞容。作战中,车、骑、步、驾大休混编列阵,配合而行。 水军也称楼船士,是秦代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其数量仅次于步兵,远远超过车兵和骑兵。统一前秦的水军主要建于巴蜀地区,统一后广建于江南各地,因而规模十分宏大。水军的战船主要区分为大型的楼船和轻捷的艨艟、斗舰等两类,以利水上作战时大、小部队及轻、重战舰之间互相配合。水军的武器装备齐全,除水战特用的钩拒等武器外,凡陆地上作战使用的弓***、长短兵器、火攻用具等无不皆备。水上战斗时远则以矢***交射;近则以钩拒、五兵进行攻守格斗,实施猛烈的冲角战和船舷战;一旦有机可乘,便施以火攻。水军不仅仅担负水上作战的任务,它实际上是江南水泽地域的综合性兵种,除水上战斗外,登岸野战、攻城守险等无所不能,战于水上则相当于车、骑,战于陆上则相当于步兵。例如,南平百越时动员楼船士五十万,既完成了水上作战任务,也完成了陆上作战任务,对开拓和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天下时,曾一度在水军的护卫下,长途航行于海上,并亲手以连***射杀巨鱼。这说明秦代的水军已经具有海上作战的能力,有效地控制着东部沿海的海防。 秦代军队的平时编制,大体和统一前的秦军相同。由于历史资制的不足,具体编制情况很难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一般说来,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已属中级军官。骑兵的编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很可能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能属战车六乘。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的编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车兵的编制,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没有步兵配合时,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的编制,也是颇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当有步兵配属时,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为一个基层单位,六乘为一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这和春秋时每乘兵车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编制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于兵种的发展和车、步的分离。春秋是车战的鼎盛时代,以车为主,车、步合编,随着战争的需要和兵员的扩充,车属步卒由十人、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进入战国以后,步兵成为独立的兵种,并取代车兵而居于主导地位,车、步、骑逐渐按兵种分别编制,因而车属步兵愈来愈少。到了秦代,车、步、骑分编已成定制,作战时的配合是兵种的协同而不是编制的混合。所以,车、步合编的现象已不多见。合编时每乘步卒减少到八人。关于秦代水军的编制,无文献可证。从有关情况分析,很可能和步兵相仿,例如《史记·张仪列传》所载,秦的巴、蜀水军,用“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每舫即相当于步兵的一个屯。所谓“舫船”,即两船相并。因为一只船载二十五人,不是一个编制单位,所以才合并起来载五十人。再如,《华阳国志·蜀志》所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每艘即相当于步兵的一个什。所谓”大舶船”,实乃“太白船”的音误,是一种较小的船,所以每船仅载十人。这两条史料表明,当时的许多水军,实际上即经过一定水上训练的步兵,所以其编制与步兵相似,以适于水、陆两用作战。当然,水军的编制,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太平御览》卷三一五引《越绝书》所载越国的水军,“大羿一艘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这里仅操舟水手即达五十三人,占总编制的一半以上。这种编制方法和特点统一后的秦代水军也予以继承和发展。不过,一旦登陆作战,大量的水手也同样要转化为步兵参加战斗。因此,古人强调“船军(即水军)之教,比陵军(即陆军)之法,乃可用之”,这说明水军的编制以及训练等等,都是和步兵颇为相类的。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7 2、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从秦俑坑的出土情况看,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铍,短柄的弯刀和剑,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殳、钺等等。其中戈、矛、戟、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铍和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铍的首和剑相似,长约30厘米,装有长约3米的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面有刃,是一种砍、钩两用的兵器。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例如,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有较长的简形骹附以环纽,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变短并附孔以固骹,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据《考工记》所载,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约合今5.54米,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长30厘米左右,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分别为81、89、91.3厘米,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经化验,秦剑由铜锡合金铸成,铜占76.39%,锡占21.38%,并有其他13种微量元素,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剑身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埋在地下2000多年出土后仍然光耀夺目,锋利如新。这些先进的工艺水平表明,秦军的青铜武器在总体上是精良而适用的。   ??3、铠甲己经制式化,均用金属制成,式样因兵种及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春秋以前战士的护体设备主要是皮甲,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装备。《荀子·议兵》中就有“楚人鲛革,犀 以为甲”的说法,表明战国末期楚军仍以皮甲为主。相比之下,秦军的装备则有进一步的发展,从秦俑坑出土的铠甲和兜鍪,都是用质地均匀致密、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石片和扁铜条连缀而成,被称为“铜缕石甲、石胄”,其原形应全部都是金属札叶制成的合甲,品类完备,制作精密。甲衣由前甲(护胸腹)、后甲(护背腰)、披膊(肩甲)、盆领(护颈项)、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部分组成,并因兵种、身份、战斗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步兵的前胸、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后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其甲衣比较短小,长仅及腹,没有披膊。车御的臂、手、颈易受攻击,其甲衣不仅有前甲、后甲,还有臂甲、手甲甚至盆领。将、佐的甲衣则十分讲究,是革、札结合的花甲,其胸、背、肩部分为皮革;腹及后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属小札叶;前甲呈倒三角形,长垂膝间;后甲平直齐腰。还有一领特大型甲,从形体和结构判断,这副甲可能是马的铠甲,即后世所谓的“马铠”或甲骑具装中的“具装铠”。这副“马铠”,有颈甲、身甲、当胸和搭后组成,已经是非常完备的形制了,要比文献记载早四百多年。同时出土的三十六顶甲胄也可分为三种类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圆形顶片和四周向下连缀的侧片组成。顶片四周钻有十六组或二十六组小园孔,用以连缀侧片。有的顶片中心还钻有一孔,用来装饰缨络。侧片为横向排列,一共五排。由兜鍪的顶端到侧片的下端长度约三十厘米,已能披到肩部,可有效保护领部和肩部,表现出更为完善和进步的时代特征。   秦朝在京城设有太仓,在荥阳建有敖仓,贮备了大批粮食,战时有专官负责补给。   ??秦朝制订了《厩苑律》等,对马匹的放牧、调教、管理均有规定。   ??秦时期,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这些表明秦王朝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已经基本成型。 对内战争、冲突与事件 商鞅变法 发生时间: 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一)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包括:(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徵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两次变法,使得秦国大治。 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秦赵大战图(国画) (41.92 KB)
2007-7-31 12:47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2:48 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实力日益强盛的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为中心的韩本土的联系。无奈,韩桓惠王割孤悬的上党予秦以求和,上党吏民则既不欲归秦,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乃率一郡军民降赵。赵接受上党,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秦则派左庶长王龁率大军进攻长平。于是,秦、赵长平大战就爆发了。   长平,实有广狭二义。狭义的长平,指当今高平市西北长平村,为长平之战中心地带;广义的长平,指含狭义长平在内的大体当今高平市城乡全境。秦赵长平之战主战场即含以长平村为中心的丹河两岸南北30余公里、东西10余公里的地区。《史记·赵世家》所谓“廉颇将军军长平”,乃至后世所说长平古战场,一般指广义的长平。廉颇一到偌大的上党,何以唯独进驻和设防长平?第一,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的西、南两方面交通襟喉和战略屏障。秦前此既先占领了以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为中心的魏河东,又攻下了以野王为中心的韩之南阳,就在与赵的两强角逐中无论暂先进攻上党,抑或最终直指邯郸,不外有西、南两条山间孔道可走,即取乌岭(今山西翼城、沁水界)、空仓岭(今山西沁水、高平界)一线的西路,或取羊肠坂(今山西晋城南碗子城一带)、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一线的南路,无论取西路还是南路,长平都是战略捷径,亦几无替代的必经之途。这就是说,只要廉颇有一支劲旅锐卒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则不能涉足上党,更不得接近邯郸了。第二,长平本身是整个上党地区具有多重军事地理优越条件的战略重地。长平广41公里,袤37公里,略呈矩形,面积946平方公里。地势东、西、北三面环山,状若箕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丹河与地势平行纵贯全境。境内一般高差300米左右,最高点为东北境的高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点是中南部丹河东岸的杜村,海拔 800米,全境相对高差591米。山峦绵亘,河流纵横,各类地形发育充分。丹河流域河谷平川区占面积16.7%,海拔850~900米;黄土丘陵区占48.4%,海拔860—1000米,坡度5到15度;中低山区占34.9%,海拔950—1346米,峰高坡陡,岩石裸露,坡度15’。由面积比较,可以见到长平地区丘陵为主、山地次之、平川又次之。主河为丹河,又有五大支流许河、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呈网状遍布全境,地下水丰富,浅水层埋深多在 5到50米间。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于战争,则山地有险可凭,特别是西、北方面犹有高平关、长平关、故关等群塞可固守;丘陵于部队无大碍却可隐蔽行事;河谷平川则极宜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更无大军食饮之虞。凡此等等,足资可见廉颇至上党唯独进驻、设防长平是最佳选择,就显示出这位战国名将的军事经验。   公元前262年(赵惠文王三十七年、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廉颇统率大军由赵都邯郸西上,逾“太行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今河北磁县西北),再西行过壶口关(今山西黎城东阳关),始人上党腹地,从此折西南行,沿八谏水(今淘清河),经八义村(今长治西南),过秦关 (今高平东北与长治界故关)进入长平战区,再循小东仓河河谷,经金门镇(今高平东北店上村)至泫氏(今高平),然后由此分兵布防。他依次设置了如下三道防线:第一空仓岭防线,以当今高平、沁水界的空仓岭为中心,北至今高平、长子交界的丹朱岭,南至高平、晋城界的武神山,南北长约30公里。空仓岭南北走向,山体石质,岭高陡绝,中央有一巨大陉口,以通东西,习称高平关,向为上党、河东间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冲。这里是战前赵在上党地区所能控制的最西缘了。廉颇在空仓岭设防后,更在关内浩山南麓和北麓构筑了二鄣城(今高平西南的古塞和秦城),以为空仓岭的后援,形成犄角之势。第二丹河防线,丹河纵贯高平全境,谷深而流量大,沿岸地形开阔,便于大部队运动,廉颇利用这道天然屏障,于丹东沿山一线构筑了赵军的纵深主体防线。这道防线以泫氏为中心,北至丹朱岭南抵高平、晋城交界的蒲水河人丹口,此线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而以南北向为主,长约40公里。第三百里石长城防线,亦大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惟以东西向为主,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以沿山亘岭而构筑有长达百里的石砌长城故名。此线是赵的后路,地当最东北即最深人赵后方,为关系到上党乃至邯郸安危的最后一道巨防。 继廉颇进驻长平,秦遣左庶长王龁麾军由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东下,取水路舟行,沿渭水东来,至河曲折北溯黄河至汾阴(今山西万荣西),折东溯汾河至晋故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登陆,东行越黄父(今山西翼城、沁水交界乌岭关),即进入上党腹地,再循梅河河床,经马邑(今山西沁水东)进抵沁河西岸的端氏城(今山西沁水东北郑庄乡河头村),然后分兵南北顺沁河一线布防。王龁至此大体与赵相对应亦陆续设置三道防线。第一沁河防线:以端氏城为中心,循沁河南北延伸,大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北至沁水县境龙渠河与沁河汇流处的王(离)[龁]城(今沁水王壁),东南抵沁水、阳城交界的武安、屯城,全长约40公里。此线既有沁河天然防线依托,河床谷道便于大部队运动,又有充足的河水可供大量人马食饮。第二空仓岭防线:即原廉颇所构筑的赵军首道防线,首当其冲,最先为王龁所突破,遂被秦军据为第二道防线。前262年七月,秦攻赵,“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西垒壁”即空仓岭防线。第三丹河防线:空仓岭防线得手后,王龁长驱直进,触角遂深入丹河一线,这条当初廉颇借助天然水道构筑的纵深主体防线,便为秦赵所共有,即赵据丹河东,秦据丹河西,互为屏障,隔岸对峙。正是《上党记》所载:“长平城在(上党)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   前262年春夏间,廉颇在空仓岭设防,王龁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空仓岭守军同秦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初战,秦军攻势锐不可当,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的防卫体系。王龁既突破了赵的空仓岭,一不做,二不休,一直进抵丹河西岸一线,遂形成隔丹河与赵相峙的态势。从赵军方面看,极富实战经验而老成持重的廉颇,或因遭遇中摸透了秦军战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或出于保存实力以相机后发制敌,于空仓岭失利后再未做了有组织的抵抗就撤回丹河东岸,从此以丹河为依托,固守有利地形,全力加固丹河防线。廉颇在丹东不独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还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敌我动静,如指诸掌,是以“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就这样,他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形,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使实力强急于求战的秦军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维艰,又有好战嗜杀“虎狼之国”的恶名,在上党可谓“失道寡助”;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合作与支持。这就决定了秦军利于速战速决,赵则利于持久之战,而所以“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者,正是此战略战术利害关系的客观反映。强秦弱赵之所以有长达三年相峙局面的出现,则是廉颇战略思想、军事艺术远胜于王龁的客观反映。上述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势将越来越向利于赵而不利于秦的方向倾斜,王龁在老马岭(今空仓岭)“诡运置仓”,又是这种倾斜日益严重的客观反映。 战局不可能长此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要么按着廉颇的战略思想发展下去,相机反攻,击溃或消灭秦军;要么中生变故,致形势向相反方向发展。赵国方面首先起了变化,其结果是,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孝成王继位,他年少气躁,军事知识贫乏,既认为廉颇后发制敌的战略为不敢战,早已怒不可奈;又惑于秦所施反间计的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于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遂强使“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为将;秦廷闻知赵括为赵将,乃秘而不宣派遣名将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以王龁为尉裨将。这样,形势由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主将的赵军,对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王龁为主将的秦军的格局,一变而为由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的赵军,对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成持重的白起为主将的秦军的格局。从此,弱赵与强秦三年的僵持、平衡终于被打破,战局向着利于秦而不利于赵的方向急转直下。   前260年(赵孝成王六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赵括既代廉颇,一方面出于迎合赵孝成王所好,一方面本身就是刚愎自用、好胜逞强之辈,一旦为将,即全盘废弃廉颇坚壁固守的战略战术,任意更换了将校,所谓“悉更约束,易置军吏”。他求胜心切,好大喜功,一到前线,无视主客观条件,即下令赵军西渡丹河,全线突击。另一方面,白起亦一反王龁三年一味进攻态势。他坐镇战略要冲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南康营),除了对秦军纵深阵地——丹河与野川河的分水岭着力加固以万无一失外,于正面制造顶不住赵军倾巢而来的假象,佯败后撤,以诱敌深入;同时分遣两支奇兵从侧翼迂回包抄、分割赵军空虚了的后路,断绝其致命的粮道。这两支奇兵,一支25000人,由沁河与端氏河汇流处的当今端氏镇一带,溯秦川水(今端氏河)河床迤东北至仙公山、丹朱岭,直插赵军百里石长城防线背后折东包抄,以阻绝邯郸方面的赵援;一支5000骑兵,由泫氏一带强渡丹河,溯小东仓河河床迤东北至秦关,与前一支奇兵会师,以分割赵军为二,使北线大部队断绝了贮于南线大粮山的粮刍,而南线则失去与驻北线主将及大本营的联系。 正当突破丹河西岸秦军防线的赵军部队长驱直进、而大部队云集丹河待渡的时候,相继发现前方对深入纵深的秦军营垒突击受挫,而自己的后路已被包抄,粮道被断绝,以至上下间失去了联系;同时,秦军开始反击。在战局急遽恶化中,赵军被迫放弃进攻,重新退回丹河—小东仓河—百里石长城三角地带,仓猝构筑壁垒,固守待援。赵国自从前295年 (赵惠文王四年)沙丘宫事变以后,战略投机变诈,长期推行时纵时横、纵横无常的外交政策。当秦的压力危及其安全时,它合纵抗秦;当秦的威胁缓解时,则又倚靠与秦的关系暖昧,向与国攻城略土,直至此役初战小却后,是纵是横仍举棋不定,以至与秦明来暗往,失去山东国家信赖而不愿亦不敢援救。秦则密切注视着赵在山东合纵的成败,所谓“齐、楚救赵,亲(真诚、积极),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秦既见赵陷于孤立援,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征调15岁以上丁壮,悉数发往长平,以阻绝赵援。这支临时组成的河内秦军,经碗子城(今山西晋城市东南)、天井关一线的太行道,至赵军丹河防线南端附近,溯蒲水河河床谷道东北行,至赵百里石长城东端的马鞍壑与白起奇兵会师。   至此,赵军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由泫氏至长平关一线,丹西秦军纵深壁垒森严而突击不动;秦25000名奇兵已绕到百里石长城敌后,封锁了长平关至秦关一线;秦5000名骑兵牢牢控制了由泫氏至秦关一线;秦河内部队断绝了可能来自邯郸方面的任何增援。这就是说,赵军主力被秦军包围于以韩王山为中心的丹河一小东仓河一百里石长城三角地带;南线部队被秦奇兵和河内部队包围于大粮山地区。北线主力兵多将广而无粮刍辎重;南线部队具有大量粮刍辎重,而兵力甚少又无主将。战力迅速削弱,无论北线、南线均不能有所作为。 在如此粮尽援绝的极端困难条件下,赵军广大将士作了极其艰苦英勇的抵抗,坚持了 46天,终于发展到“内阴相杀食”的地步。9月,赵括把主力部队分成四队,组织轮番突围不遂,最后赤膊上阵,亲率精兵强行突围,为秦军所射杀。主将既殁,以下数十万饥疲已极的将士,遂全部降秦。   白起疑惧数十万赵俘一旦反复生变,除遣返年少者240人回邯郸,用以散布秦军可怖而不可战胜的言论外,使用卑鄙的欺诈手段,诱使数十万赵俘放下武器后,全部就地屠杀于上述周回50公里的三角地带了。是役遂告结束。   长平之战——秦赵两强倾国以决之战,历时三载;赵投入兵力45万,秦则至少投入兵力百万,赵军或阵亡或被坑杀,诚已全军覆没,秦则“死者过半,国内空”,当亦战死 50万左右,即双方将士死亡将近百万;战事范围,以今高平市城乡为主战场,扩及于今沁水、晋城、泽州、长子、长治、壶关、陵川等县市,战地直径上百公里。长平之战,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战争,古人所谓“长平之战、血流漂卤”。此役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全国的形势已呈不可逆转之势,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铮频仍为特征的战国时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就要降临了。从这一点说,长平之战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了。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外,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作战艺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军之所以取胜,在于:首先是分化瓦解了关东六国的战略同盟;其次是巧妙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犯下置将不当的严重错误;其三是择人得当,起用富于谋略、骁勇善战的白起为主将;其四是白起善察战机,用兵如神,诱敌出击,然后用正合奇胜的战法分割包围赵军,痛加聚歼;其五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秦国上下一体动员,及时增援,协调配合,断敌之援。为白起实施正确的作战指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赵军之所以惨败,在于:第一,不顾敌强我弱的态势,贸然开战,一味追求进攻;第二,临阵易将,让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替代执行正确防御战略的廉颇统帅赵军,中了秦人的离间之计;第三,在外交上不善于利用各国仇秦的心理,积极争取与国,引为己助;第四,赵括不知“奇正”变化、灵活用兵的要旨,既无正确的作战方针,又不知敌之虚实,更未能随机制宜摆脱困境,始终处于被动之中;第五,具体作战中,屡铸大错。决战伊始,即贸然出击,致使被围。被围之后,只知消极强行突围,未能进行内外配合,打通粮道。终于导致全军覆灭的悲惨下场。
6468 精华 积分
82979 智谋
100 魅力
722370 两 经验
509 功绩
4 点 爵位
信武帝 官职
皇帝 品级
极品 武器 防具 坐骑 宝物 国家
汉朝 当前离线
宠物信息
宠物名:
显示宠物资料
宠物状态: 生存 死忠
级别: 1 转/ 172 级
40% [ 430621 ]
发表于 2007-7-31 14:13 窃符救赵 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魏、楚谋划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援赵。晋鄙进驻汤阴,因为害怕秦军不敢前进。公元前257年,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串通了魏王的宠妃如姬,盗出魏王的虎符。信陵君到军营假传王命,又以刺客朱亥锤杀晋鄙,夺了晋鄙的军权,并与楚军联合大败秦军。赵国转危为安,但是损失惨重,秦统一六国的趋势基本形成。 千古奇战郑国渠 在那个诸侯混战的时代,秦国为完成统一霸业,将矛头指向邻近的 韩国 。就在韩国将要灭亡的时刻,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一场奇战发生了,这场奇战就是修建郑国渠。   千古奇战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郑国渠有明确记载,韩国水工郑国来到秦国,说服当政者,在秦国境内的泾河瓠口一带开渠引水,修建了这项工程。   后人这样描述这场特殊的战争:以大工程为彼此攻战之计,可谓千古奇思;以大工程为彼此攻战之器,可谓千古奇战。富有戏剧性的是,这场奇战的结局,却是最初被韩国当作救命稻草的郑国渠,恰恰又使韩国走向灭亡。郑国开凿的这条渠虽几度湮废,但二千多年来几乎每个王朝都曾在其基础上重新建设。直到今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在享用着渠水带来的恩惠。   那么两千多年前,韩国为什么把国家的命运维系在一条水渠上?让秦国修建郑国渠本是“疲秦之计”,它又如何变成一条强秦之策?   关中大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九曲泾河弯,冲出龙口入泾渠,灌溉良田难计数,郑国仪址恩不忘。民谣里的龙口就是《史记》里记载的瓠口,按《史记》记载,郑国渠正是从瓠口取水,像一根长长的吸管,穿过关中平原北部,把泾河和洛水连接起来。郑国渠引水的瓠口,就是泾河边仲山脚下的峡谷口。   经历两千多年的变迁,郑国渠已湮废了,那么真实的郑国渠是怎样的呢?按照《史记》记载,郑国渠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闫良等县,绵延124公里,灌田115万亩。   合纵连横   《史记》对郑国渠的记载非常简单,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掩藏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故事还得从公元前256年的“商鞅变法”说起,正是它,为郑国渠的修建埋下了种子。秦国地广人稀,商鞅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商鞅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并开始把目光投向邻国韩国,因为韩国位于秦国东出函谷关之后的交通要道,成为秦东扩的障碍。   当时秦军作战十分勇敢,被视为虎狼之军。秦军使用的武器十分锐利,箭镞表面经铬盐处理,深埋地下二千多年,刃口仍十分锋利。   面对强秦的威胁,韩国成了惊弓之鸟,都城数迁,然而这并不能躲避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为对付强秦,当时“合纵派”政治家苏秦提出六个诸侯国联合抗秦的主张。对此,秦国采纳魏国人张仪的连横策略,对其他诸侯国又打又拉。   公元前307年,秦国终于夺取了梦寐以求的函谷关。这时,大平原上肥沃的土地和物产开始暴露在秦军面前。   惨烈战事   当时,和秦国邻近的魏国比较强大,公元前293年,韩魏联手,同秦国在今天洛阳东南的伊阙一带发生一场大战。结果,秦军杀死韩魏联军24万人,韩国和其最重要的盟国受到秦国致命的一击。   公元前291年,秦攻取了韩国中原重镇,冶铁手工业中心宛。短短一年后,在秦军威胁下,韩国被迫割让出大片沃土给秦国。   公元前266年,一个游士向秦王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即秦国要想吞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