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派带盾牌的洛奇英雄传盾牌去朋友家联防,为什么战斗结束系统…

口口相传的w ! 把“WPS家园”建设成,在网络上和现实中,都是最具人气的办公软件爱好者的乐园
( Fri, 19 Mar 2010 17:02:12 +0800 )
Description:
上周六,也就是1月18日的上海,华东WPS家园的朋友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长跑活动,活动旨在响应低碳环保,迎接2010新年的到来。各位参赛的朋友们展示了他们的热情、活力、决心和对WPS的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次的活动现场,让我们一起感受华东WPS爱好者的热情和活力吧!
活动第一站:徐家汇美罗城
活动内容:队员集合,活动组织者讲解活动介绍和事项,领取WPS家园卡并加盖第一个印章。
集合啦集合啦,比赛之前,大家先乖乖的听老师讲活动内容哦!
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家园卡加盖印章,热情的WPSer阿发同学在帮各位盖章
正式出发,前往下一站,人民广场参加有奖问答喽,看这位朋友笑的多开心!
活动第二站:人民广场
活动内容:WPS和世博会知识有奖问答,加盖第二个印章。
听到问题踊跃举手,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
这个........有点难,哦,我会!赶快举手!
史上最小的WPS棋手么?WPSer的生力军呀!
活动第三站:世纪公园
活动内容:健康长跑正式开始,挑战世纪公园5公里,看谁跑得最快!
我们的华东区市场总监——郭姐跑的很卖力哦!加油,加油!
最先将WPS大旗举到长跑重点的三位“领跑者”,可以悠闲地欢呼胜利了!
小小棋手获得了长跑儿童组的“蜗牛奖”大家给予鼓励吧!
“兔子奖”和“蜗牛奖”获得者一起合影,只要坚持到终点,大家都是胜利者!
长跑结束后,大家个个筋骨舒展,神清气爽,”兔子“和”蜗牛“们也拿到了中意的奖品。不过这还没有结束哦!这里还有一个抽奖环节,WPS希望每人都能心满意足,满载而归。
一看到有奖品大家都来试试运气咯!别忙,基本上人人有份~~
看,抽到奖品的这位MM多幸福!
最后的最后,大家一起游览世界公园,为WPS,为世博会,为每个人心中的2010喝彩!
我们脚步坚定,我们斗志昂扬,新的一年,我们来了!
有你,有我,有WPS,2010加油!
游览完世纪公园,这次健康长跑活动就圆满结束啦!、衷心祝愿各位WPSer在新的一年里做个健康环保领跑者!以后我们WPS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请您留意我们论坛的
,及时报名参加哦!
更多此次长跑活动的精彩照片请参见‘jianhua_265’发布的
( Sun, 20 Sep 2009 18:39:21 +0800 )
Description: ( Wed, 9 Sep 2009 16:54:39 +0800 )
Description:
2009年上海书展展馆简介 上海展览中心(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亦称为上海展览馆,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北靠南京西路,南面延安路高架,东起威海路林村,西到铜仁路。共占地9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于1955年,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筑,与北京展览馆一样同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上海展览中心正面 上海展览中心侧面 上海展览中心内部 上海展览中心内部 上海展览中心内的中国馆 金山软件会展区域 金山毒霸展区
WPS Office展区 WPS Office的丰富奖品 上海WPS家园成员(浩浩汤汤和建华)在为广大WPS爱好者作有奖讲座 现场的爆米花同样吸引众多爱好者(附阿发打油诗一首)
爆米花香香四方;填完问卷即可尝。支持正版大签名;WPS在身旁。 WPS爱好者支持正版签名 外国友人正在签名 元宝的签名 建华在签名 阿发的签名 解答老用户的咨询
向PCHOME记者介绍我们的活动 瑞星的狮子也被我们所吸引! 虽是对手,但是英雄也相惜。 会场中,最为年长的WPS家园成员。 把名签得最高,希望WPS做得最好!
( Tue, 14 Jul 2009 22:40:25 +0800 )
Description:
这是我做的“w 与世博会”主题视频,只是想将自己的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我们参与了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也算是对世博会一点小小的贡献吧。正好也参加w 视频传递活动,希望来我空间的朋友们支持一下,谢谢! ( Thu, 30 Apr 2009 18:59:52 +0800 )
Description:
“WPS家园”上海开园 狂热粉丝用身体组合“WPS” 作者:金山 梅元宝 4.26日,对于上海的WPS爱好者们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在这天,“WPS家园”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以后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08年的WPS“支持正版,万里传旗”活动仍历历在目,全国WPS爱好者们的热情让我们为之感动,传旗虽然已告一段落,但很多参与者都意犹未尽,上海的爱好者积极自发的与我们联系,希望在4月26日(世界版权保护日)这一天成立一个家,一个WPS爱好者们共同的家——“WPS家园”,也希望借此让更多的WPS爱好者们走到一起。 上午9点大家齐聚在华东区办事处,数天来和WPS爱好者一起的精心准备,终于在这一刻正式体现。首先由华东办事处首席代表郭姐为本次活动致辞,郭姐讲述了自己对WPS这几年的认识以及WPS个人用户对我们的帮助,同时也代表公司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WPS家园第一批“入住”的成员 这次来参加活动的爱好者中,与WPS最有渊源的要数曹大哥,从1990年开始使用WPS,至今已将近20个年头,可以说他见证了WPS成长的整个过程。去年的传旗行动中,曹大哥不仅自己加入进来,还带上他的家人、同事一起支持我们的活动。目前曹大哥正在努力推动WPS进入他所在的企业。在WPS家园启动仪式上他感慨的说:“WPS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很多风雨和波折,但我会一直支持WPS,祝愿WPS越来越好!”
曹大哥(左起第二位)和他的同事们 主持人带大家一起回顾了08年WPS“支持正版,万里传旗”上海站的视频。看着视频,在坐的所有人不时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传旗之星的精彩发言更是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传旗之星阿发热情洋溢的发言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园成立,自然少不了家园制度和细节的制定。大家踊跃发言,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初步确定了如下内容: 我们的义务:帮助身边每一个人,认识WPS、了解WPS、使用WPS。 我们的目标:将“WPS家园”建设成,在网络上和现实中,都是最具人气的办公软件爱好者的乐园。 我们的活动: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比一比、赛一赛、秀一秀、想一想、帮一帮。 将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义为上海WPS家园日。 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六定义为上海WPS传旗日。 开通“WPS家园”管家邮箱 虽然在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在上午的活动中还是遇到了一些突发事件,原本周日上午就确定能收到的WPS最新T恤,由于快递公司的问题使得T恤虽已到上海,却无法及时送到。为保证本次活动大家都能拿到最新的WPS T恤,我们最后赶到快递公司将T恤取了回来。
最新的WPS T恤 穿上WPS新T恤,大伙心里可高兴啦(上海用户是第一批拥有WPS新T恤的),纷纷合影留念。下午的游园活动安排在上海光启公园,活动中出现很多小花絮,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完成了“W”“P”“S”。
嗨!错了!这不是“W”
这下对了吧,呵呵!
蹲着挺累的,不过总算完成了“P”
“S”来个有层次感的 WPS家园启动活动的顺利开办及圆满完成,与各位WPS爱好者的积极和热情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们衷心的感谢那些一直以来喜欢和支持WPS的人,你们的关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推动着我们走的更好更稳健。 上海开办WPS家园,不仅希望给上海的WPS爱好者“家”的感觉,也希望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们都加入进来,家园的活动也将一直办下去。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WPS家园”必定会不断壮大。
( Sun, 26 Apr 2009 23:13:17 +0800 )
Description:
灾区孩子的真实生活——山花烂漫中的贫困 在大西北,贫穷散落在山区的角角落落,世代难以摆脱,世代繁衍继续。
  贫穷煎熬这里的孩子,他们渴望走出大山,可是他们孱弱的身躯无法让他走远,
  她们也有美丽梦想,可是他们脆弱的翅膀,无法飞的更高更远,追逐自己的梦想,似乎永远飞不出这大山。
  2009年4月15日,在地震后一周年之际,我们来到甘肃平凉大寨乡,这里是地震较严重的灾区,我们想了解灾后学生的实际学习及生活情况。
  在这里我们灾后重建工作做得很好,重灾村所有农民都新建了房子,学校校舍全部新建,政府投资到位。但学生家庭生活困难者,依然有部分学生。原因是,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地区父母辈受教育程度低,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外出打工困难;还遇到孤儿情况(父母离异或父母远走他乡,遗弃孩子),孤儿生活情况极度贫困,连吃饭都不能保证。
  由于山区村落分散,路途较远,孩子上学非常不便,这里没有寄宿制学校:原因一个是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寄宿学校乡村难以投资建起;二是孩子年龄小山路难走,且学校师资、经费难以保证孩子生活料理,寄宿制学校难以实施。所以,几个村一个小学非常普遍。因此,山沟分布小学、小学人数较少是个必然。没有人愿意来山沟教书,代理教师必然产生!
  5个学生一个代理教师的学校,着实让我震撼
  在这里:贫困拖住了她们前行的脚步,贫困模糊了她们向远方眺望的双眼,贫困吞噬着她们胸中的梦想,贫困熄灭着她们心中的希望,甚至贫困挡住了她们心头的阳光!
  生活的压力已经写在了她们脸上
           食物的匮乏和贫瘠,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心理健康更难以关注。
           家庭的残缺,关爱缺失,生活经济来源没有依靠,使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孤儿1(孤儿姓名,苏小刚,梨园小学二年级学生,奶奶照顾,极度贫困,生前几天向奶奶哭要作业本,奶奶等鸡下一个鸡蛋,拿到到商店给换了一个作业本…极端贫困)
     孤儿2(捡拾孤儿,姓名吕春燕,桃园小学,四年级学生,她自己对我说是春天的燕子,孩子乐观向上,懂事,知道自己是捡拾来的,她说她最爱的是养(育)她的2位老人。为她们做饭,照顾老人,2位老人抚养该孤儿。孩子住校学校灶上每月60元餐费,老人没有钱,用地里产的胡麻及粮食抵账。此老人为原小马村村支书为人憨实,老人双耳听力低下,但自强不息。老婆婆神智不清(可能先天性的),2老人似乎没有儿女…周六日孤儿吕春燕回家给2老人做饭洗衣。孩子陪我走了近4小时山路,经交谈(我没有诱导式谈话询问)此孩子坚强乐观,受到别人欺负她时,她说自己要象钢铁,并自己表示将来要考大学…..可塑之材,极度贫困)
     孤儿3(孤儿,父母遗弃,远走他乡,姓名马会婷,桃园小学四年级学生,外婆抚养,无经济来源,依靠其他人接济给外婆的钱生活,这是她家以前居住的窑洞5.12地震塌陷现。。。极度贫困)
        为了求学,她们年龄很小,但却要走很多山路
     大路要绕更多的路,可小路崎岖难走!
        山涧羊肠小道
     他们翻山越岭,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跟着她,走了2小时,来到他居住的村庄。我已汗流浃背,可孩子却要在这山路上反复走很多年….
  来到小马村,来到了这样的学校——五个学生一个代理教师的学校——小马村小学。
   升旗
   上课
   课间 乒乓球台 炮壳铃铛 代理教师
代理教师,王升,1943.8出生66岁,64年开始任教 ,最早每月5元,后来40元,现在300元每月,他很敬业,自己做饭,关爱孩子 !
我们走了…
孩子们喊着,下一次一定要来,教他们(做他们的老师…)
 山花烂漫.... 马兰花 山楂花 野蒿枯枝新绿 桃花怒开争艳 梨花洁白无瑕 油菜花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还有核桃花...山花烂漫...可贫困无奈 当她发现我给她照相时,她笑得如此灿烂,我也分享着她的喜悦,她让我瞬间没有翻山越岭的疲惫,我下一次一定要再去看她……. 一点爱心 可能改变他们一生 大爱无语 化作春雨 温暖她们 温暖世界 下次主题走访活动:用爱温暖灾区爱子的心灵 ——与灾区孩子共过六一 地点 甘肃平凉 崆峒区 大寨乡 桃园小学。 需要文具实物捐赠,捐赠请在2009年5月18日前联系绿茶
(过期恕不接受)。捐赠实物下次活动发放给学生,捐赠、受赠学生在网站公布。(捐赠物必须是适合小学1—6年级学生使用的)。 1、此次活动 实物捐助 请寄给我 甘肃平凉市铁路中学 李广平/绿茶 744000 QQ 416406103(因工作原因暂不留*** ) 需要书包等大约100--200套,衣服100--200套 注意 衣物捐助新旧均可,但必须适合小学生穿(1--6年级 这边孩子年龄偏大) 衣物上写上适合年龄 性别! 2、资助孤儿、贫困孩子的资金捐助
请 先联系 “甘肃蓝天爱心助学”后再做汇款
捐助账号 农行 62284 8033 12427 91019  陈险峰 此为蓝天助学接受捐款唯一账号 需要这次直接带给孤儿,做一次性帮助的 也捐入次账号
甘肃蓝天爱心助学 此处可以复核账号 想长期资助的 请注意甘肃蓝天爱心助学网站 待助学生资料 3、其他事宜 可以联系甘肃蓝天爱心助学 谢谢大家的关注 !!
( Thu, 23 Apr 2009 08:56:29 +0800 )
Description:
父亲的村庄
章 红 [一]
那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去我父亲的村庄。去那里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先要到所属县城,再搭车到乡里,然后在乡间的砂石公路边上等待毫无规律可循、随时可能会来、也可能这一天都不来的拖拉机,前往那个叫中腰里的地方。
这种可以预期的艰难漫长的旅行,使得我父亲多年来都不曾下决心领我们去一次他自己的老家。也许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并没有这样的强烈愿望。如果在1987年的春节,不是姐夫正当其时地弄到了一辆吉普车,那么那趟老家之行或许依然不会成为现实。那么我将永远与我父亲的村庄失之交臂—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一直盼望着能够再去一趟,包括现在我都这么想,但事实上我再也没有回去过。
乡间的砂石公路到了尽头后,在狭窄的黄泥土路上颠簸了2个小时,吉普车在正午时进了村。我们先到了姑姑家。
姑姑是父亲在老家仅存的两个亲人之一,但多年来和我们家少有来往。她的景况一直艰难,但从未试图求助于父亲。
关于父亲和他的老家之间的过节,多年来我从父母口中隐隐约约有所觉察。这个漫长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父亲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他五六岁时,因为家里太穷,他父母决定把他送给别人当养子。收养他的是村里一对没有生育子女的地主夫妇。所谓地主,也就是靠苦扒苦做置了几亩薄田的人家,平时过日子依然是节俭成性。幸运的是养父母对我父亲视如己出,尤其是养母,对我父亲十分疼爱。我父亲始终把养母没有活下来享到他的福引为人生最大的憾事。
“土改”开始后,养父母成了被斗争的对象。某一天,他们双手的大拇指被麻绳拴起,然后被挂在房梁上吊打。当天夜里,这对夫妇双双跳到自家屋后的水塘溺死了。父亲那时还不能自立,转而去找亲生父母(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但祖父害怕这个血液已被“玷污”的儿子连累全家,不愿收容。那时祖父还有一个儿子,祖父觉得靠这个儿子养老就可以了。父亲转而投奔我姑姑—他的已出嫁的姐姐,但姑姑也没让他进门,姑姑盛了一碗米给他,然后在他面前关上了家门。
父亲能够免于饿死冻死,是因为赶上了征兵。本来这等好事是轮不到他这个地主阶级的狗崽子的,问题是那是1953年,村里乡里的干部都知道,这一批征兵的对象通通都是要开赴朝鲜战场的,于是他们慷慨地把这个机会给了父亲。父亲自知别无出路,报名时非常聪明地给自己加了3岁。
父亲侥幸活了下来,生儿育女。老家于他就像体内的一块结石,年深月久,永不溶化。时空的阻隔使最初的怨愤慢慢演变为生疏、隔阂、冷漠。
祖父寄托希望的那个儿子,在27岁那年因为一场不遂的恋爱自溺于井中,祖母忧伤过度早早去世,丢下祖父孑然一身。父亲数次提出将祖父接到身边奉养,祖父都坚决地拒绝了,宁愿在村子里当五保户,靠村人的接济苟活。每年母亲会给祖父寄一个大包裹,里面是按季节给他准备的一些衣服被褥,外加几百元钱。除此以外,似乎也无法为他做得更多。
对着我们这些犹如从天而降的客人,姑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双手在围裙上擦着,手足无措。然后就忙着杀鸡割肉,准备午饭。端上桌的一大海碗鸡肉根本嚼不动,因为时间仓促,也因为柴草对于姑姑都是匮乏的东西。
父亲领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养父母的坟地。事实上坟地已无处可寻,他凭着记忆领我们到达的是一块菜地。在菜地中央,父亲跪下来,对着泥土磕了几个头,嘴里说着:“爷,娘,我把媳妇和孙子孙女都带来了。孩子都听话争气,有出息……你们要还活在世上能看到就好了……”他哽咽得说不下去。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我母亲经常责怪他是一个冷漠的人,“不懂感情的怪物”。
最后要去看望的是祖父。在一间低矮的黄泥土屋里,我见到一个即便佝偻着依然高大的老人,目光浑浊,牙齿被旱烟熏得焦黄,身上穿着母亲寄给他的棉袄、棉裤和解放鞋。
领我们进屋的村民大声地、接近喊叫般地跟他说:“你儿子带媳妇、孙子孙女看你来了!”祖父一副茫然懵懂的模样,显然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村民又反复地跟他解释,然而,他好像怎么也无法明白涌进他屋里的这一大堆人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不认识我的父亲了!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泪水渐渐在眼眶里蓄积着。面前这个已无法指望和他有任何交流的老人,是我的祖父,我的第一次谋面的祖父。我们素不相识,而我的血脉却来自于他。无论我们本该有着怎样的关联,却永远不可能再重新认识,岁月将不再给予我和他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擦肩而过,仿佛比全然的隔绝还要令人感到悲怆。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相认的机会,这个老人的懵懂恍惚中竟然蕴含了如此浓烈的悲剧意味。
我们把带来的食品、衣服、钱交给他。村民们羡慕地望着,凑趣地感叹着祖父的福气,场面热热闹闹,却再也无法改变悲剧的本质。一个小时后我们准备离去了—我们不能留下,因为这里没有地方供我们这么多人吃住;而且,即便是父亲,也已经不再能忍受这里的生活,哪怕是一晚。
我向车门走去。几十步路中,我频频回头张望,张望留在身后的老人和他的小屋。就在这要离去的时刻,老人好像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群人和他的关系。他好像终于有点明白过来,跟在后面,随着我们一起往前走,看我们钻进车里,他停了下来。他明白自己是该留下的那一个。
我坐在车里最后一排,我的头一直向后扭着,眼睛一瞬都不肯放弃地注视着那个呆呆地站在车后、脸上挂着终于来临的依依不舍、缓慢迟疑地挥起手臂、刚刚有点明白却紧接着又被抛下的老人。再也忍不住奔涌而出的泪水,我放声痛哭起来。
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血缘不讲理的巨大力量,意识到这世上任谁也无法左右、无法割断的永恒存在。谁有勇气去裁决与评判亲情呢?无论怨恨还是隔绝都改变不了什么,它存在着,在那个我平生只去过一次的村庄里生生不息地延续着。
车子慢慢驶离村庄。在村口,我看到了四棵巨大古老的樟树。冠盖如云,树干有数人合围那么粗。在整个童年,父亲经常对我们提起村里的老樟树,说小时候他经常钻到中空的树洞中玩耍,对父亲村庄的想象从来就是与老樟树联系在一起的。一眼望去,绿树掩映下的村庄,真的一如父亲所述,美丽得像一曲田园牧歌。
[二] 我祖父与姑姑原本是有一个机会将自己从凄凉晚景中解救出来的,可惜,那个本该充当救世主的人拒绝了他的职责。
我姑姑的长子,比我大二十多岁的从未谋面的表哥,在当地是出息了的人物。他是当时少有的高中毕业的文化人,因为能写会算,能说会道,在上世纪70年代他已经是公社书记。按照中国的现实逻辑推演,他应该多少可以拉扯一下自己的家庭,使自己的母亲、外祖父在生存线上挣扎得不致太过凄惶。表哥从小学念到高中,均是由祖父供养,按照中国人的伦理观,表哥因此多多少少对祖父负有赡养的责任。
然而表哥并不愿意饮水思源。他后来对待姑姑、祖父,包括对待他自己弟弟妹妹的态度,让人想到一个逃亡者,拼尽全力要逃离他所出生的家庭,连回头张望一下都是不情愿的。他的仕途一直还算通达,后来当了县城某单位的局长。他的妻子据说是个精明厉害的女子,非常反感丈夫的农村亲戚;他有一儿一女,据说都已经考上大学。
完全可以想象出这个男人的生活图景:在单位担任领导工作,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有妻有子,生活小康。他的背景是那一大堆嗷嗷待哺的农村穷亲戚构成的风景线,可他是多么愿意忽略掉它啊。
我相信他一定有他的难处。他的今天也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他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他的富足是相对的、有限的,分一杯羹给农村的亲人,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一点点。
除此以外,他曾经历过的乡村生活,那片土地上无边无际的苦难,带给他的是否还有一种心灵上的损伤,以致使他怨恨一切想把他重新拉回那种境地的人、事?
他宁愿漠视,漠视,忘记,忘记。如果要彻底地逃开,就要斩断一切可能的关联,甚至包括记忆。他每年给自己母亲100斤大米,这是他不得不尽的孝心量化后的数字;而且他不肯把这100斤大米送回乡下,每年,他要他的母亲或弟弟妹妹上城里来拿—如果他们不想放弃这100斤大米的话。他基本上不回家乡。那100斤大米,就是他跟自己出生的家庭最后的牵扯。他逃离的姿态是如此决绝,使得弟弟妹妹们从最初的抱怨迅速走向了绝望。他走了,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他。从此他是与他们无关的人,最好能够相忘于江湖。这一定是表哥所希望的。
那樟树环绕、田园牧歌般的村庄,就如同一片遭受诅咒的土地,本该亲密无间的亲情,却渗透了令人绝望的无情无义。这大概是生存真相之一种吧。长辈们当年对父亲的决绝,在多年后表哥对待他们的方式上重演了。乡村的孩子离开了乡村,以一种永不回头的决心。乡村注定要失去他们。
[三]
姑姑的二儿子卫东与我同龄,那次回乡我应该是见过他的,但现在已是毫无印象。他的妻子,我就更加无缘得见。
某一年冬天,我在办公室接到***,得知卫东妻子的死讯。事实上,那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里妈妈告诉我,卫东的妻子死了,喝农药自杀的。
卫东妻子刚嫁过来的时候,母亲见过她一次,说她有一张红苹果一般的俊秀脸蛋。七八年后我母亲再见到她时已不敢相认,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提前衰老的憔悴悲伤的农妇。
有一次采访刘震云,谈到他的小说《塔铺》中的一个细节:一个农村女孩子在割猪草的间隙掏出一面小镜子来照。他动情地重复着那个场景,说这里面有一种特别动人的东西,因为,“农村女孩子,她们的青春总是特别短暂”。
不光如此,她们的生命,似乎也格外脆弱。犹如命悬一线,无论哪个方向的风,都可以让她们坠落。
卫东的妻子死了,在30岁刚刚出头的时候。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头天晚上,因为家务事和卫东拌了嘴,她说觉得累,家里又那么穷,生孩子落下的妇科病老不好,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卫东没有劝慰她,反而冲了她一句:“想死你就去死。”
第二天她照常下地,把地里该干的活干了,然后回家做饭。做好饭,她不动声色地灌下农药,把在别人家玩的孩子喊回家,揽到身前,叮嘱他们听话,好好念书。
吃晚饭的时候药性发作,家里人才知道她喝了药,这时候要救都来不及了。
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子,出生在贫瘠的红土地上,青春转瞬即逝,生活中除了劳作没有其他内容,而贫穷像一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生活是如此枯燥,如此无望,令她倦于忍耐。
像刘震云反复谈论着那面镜子,我反复地在脑海中重现那个从未谋面的女子在生命最后一天的举动:下地干活,做饭,喝农药,与孩子诀别。没有呼天抢地,没有痛不欲生,没有悲伤,没有犹豫,这一天平静得像她生命中的任何一天。
泪水缓慢地蓄积着,把眼眶撑得饱胀而疼痛。然后它们一颗接一颗地滴落,硕大沉重,洇湿了苍白的稿纸。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而哭泣。为了那平静背后无边无际的绝望?为了她抛舍不下而终于抛舍的母爱?人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然而,在无边的绝望面前,一名原本热爱生活的女子还是背转身去。
我起身走到窗边,开启窗户,寒风像只巨灵之手,一下攫住了我的身心。底下是车流、人流,那都市之流中的每一滴水分子,都该有一个发源之地、有一个老家的吧?我想到,和我的老家,我是多么隔膜啊!然而,毕竟血脉相连,总有一些东西,会让我们无法彻底忘却那遥远村庄的存在。
后来,祖父的死讯,也是通过***得知的。但那一次我没有掉一滴泪,甚至连悲伤都没有。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个念头:死了好,死了比活着好。
我宁愿他死去,也不愿看见他活着受罪。
[四]
那次回父亲的老家,我们还去了一户人家。他与我们毫无血缘关系,我父亲称他为“发阴哥”—这只是谐音,究竟是哪三个字不得而知。他和父亲是儿时的玩伴,一起放牛,一起疯玩长大的。在我父亲的养父母去世、亲生父母和姐姐都不愿收留他的时候,是发阴哥收留了他,一直到送他参军。发阴哥是有恩于我父亲的。对于乡下人,父亲的状况也基本够得上衣锦还乡之说,如果说我父亲偶尔的确会冒出“衣锦还乡”的念头,那也是因为发阴哥—我听过他说:“如果发阴哥看到我现在这个家,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我们一行人向发阴哥家走去。因为是春节,家家门口贴着鲜红的对联,门前泥地上散落着爆竹的碎片,只有发阴哥的家不合情理地冷清。没有对联,没有声音,进了堂屋迎面是一具黑色的灵牌。
生活比小说更有戏剧性。就在一个礼拜前发阴哥过世了,因为临近春节,他的老伴和儿子们觉得不应该把这个消息通知我父亲,以免打扰我们家过年的兴致。
父亲最终没有实现他“衣锦还乡”的梦想,因为老家唯一令他心存眷恋的人发阴哥匆匆离世,就在我们到达前的一个礼拜。全车人都为此黯然了好久。
也许,父亲回家乡的日子,毕竟拖延得太久太久了啊。
( Sun, 5 Apr 2009 19:47:20 +0800 )
Description: 引用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三、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四、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五、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六、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 Thu, 8 Jan 2009 22:45:36 +0800 )
Description: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 爱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莫名的失落 喜欢一个人,你不会想到你们的将来 爱一个人,你们常常在一起憧憬明天 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是欢乐 爱一个人,你会常常流泪 喜欢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突然想起他 爱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天天想着他 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微微一笑 爱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对着天空发呆 喜欢一个人,你会想他有了孩子,你一定会很喜欢 爱一个人,会有一天,你突然很好奇: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喜欢一个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开心 爱一个人希望他会更开心 喜欢一个人,你要得只是今天 爱一个人,你期望的是永远 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 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 爱是他在的时候,眼睛里只有他一人; 他不在的时候,一切都带有他的影子。 喜欢是在深夜看书时突然想起他, 想象他现在做什么,心里漾起一阵轻飘飘的温暖, 却从不主动给他打***。几分钟后, 注意力又重新被书中的情节吸引! 爱是在寂寞的夜里,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手里捧着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惦记着他此时是否还在加班, 吃没吃晚饭,是不是如自己想着他一般想着自己! 喜欢是和他讨论问题争的面红耳赤, 各不相让,在他面前像个刺猬一样从不认输, 但在心里却早已暗暗佩服他的见地他的才华。 爱是希望他和自己步调一致,和自己心灵相通, 他无心说的一句玩笑话也能让自己顷刻情绪低落甚至眼泪汪汪。 在他面前,自己是从不设防的。 喜欢是出门在外给他发个短信,告诉他这边的天气很好, 然后把手机关掉,独自在异地疯玩一个星期, 晒成一个黑人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吓他一跳。 爱是无论到哪都希望有他陪伴。可以站在海边给他打手机,让他听听海浪的声音; 也可以因为在异乡的街道上看到一个酷似他的背影而愣在原地久久不动。 喜欢是他出差前简单的道一声“一路平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一点不舍, 却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等待他归来的消息. 爱是他临出差前千叮咛万嘱咐,往他的背包里塞满衣服和食物, 在车站要等到火车开走才肯离开。并且在他走后的日子里天天心神不定, 一遍遍的祈祷他能够平安归来。 喜欢是在受伤的时候,不想让他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在他面前把眼泪悄悄抹掉,转过头依然是一副快乐坚强的模样。 爱是在受委屈的时候,爬在他的胸前痛哭,没有伪装没有顾虑, 把所有的烦恼统统告诉他,并渴望从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 喜欢是和他周末逛街逛累了一起吃肯德基; 是在寒冷的冬天和他抢一杯热咖啡; 是和他并肩走在街上中间始终隔着半米的距离; 是陪他一起在电脑前打游戏两个人笑的像个孩子。 爱是周末利用半天时间亲手做出几道好菜满足的看他吃下去; 是在寒冷的冬天不断为他的咖啡杯里续上热水; 是和他走在街上任由他紧紧挽着自己的手; 是在他旁边安静地坐着,幸福地看着他在电脑前工作时专心的样子。 喜欢是听他讲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哈哈大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爱是听他将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微微一笑, 心中更加怜惜眼前这个曾经如此调皮捣蛋的男人~! 喜欢是在楼道里碰上他,愉快的和他打声招呼,再简单寒暄几句, 擦肩而过的时候看见了窗外明媚的阳光,心情无端好了起来。 爱是在楼道了看见他,脸上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 但在擦肩而过时细心感受身边颤动的空气,于是忍不住回头望一眼! 喜欢是看到他和另一个女孩牵手走过,心里有一点点疼,但很快会冲着朝阳重新扬起笑脸! 爱是一场是输不起的游戏,付出全部之后, 留下的可能仅仅是刻在心底的一道伤痕! 喜欢与爱的区别 喜欢,是一种心情 爱,是一种感情 喜欢,是一种直觉 爱,是一种感觉 喜欢,可以停止 爱,没有休止 喜欢一个人,特别自然 爱一个人,特别坦然 喜欢一个人,有时候盼和他在一起 爱一个人,有时候怕和他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不停的和他争执 爱一个人,不停的为他付出 喜欢一个人,希望他可以随时找到自己 爱一个人,希望可以随时找到他 喜欢一个人,总是为他而笑 爱一个人,总是为他而哭 喜欢,是执着 爱,是值得 喜欢就是喜欢,很简单 爱就是爱,很复杂 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 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 其实,喜欢和爱仅一步之遥 但,想要迈这一步 就看你 是喜欢迈这一步 还是爱迈这一步 ( Fri, 19 Dec 2008 19:32:40 +0800 )
Description:
言论——《读者》2008年第24期 在创作中,我就是凭感情,每一次都把自己烧进去。 ——谢晋说这种感情他保留了一生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人偏狭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持之以坦荡。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李叔同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贪多不务实是人生大忌 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 ——埃文·埃萨尔 过分注意,特殊待遇,轻易满足,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包办代替,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大惊小怪。 ——父母对待独生子女的“十大溺爱”现象 我虽不抽,但是理解—他们都在痛苦中快乐着。 ——2009年1月9日起,中国的烟盒上将印制足以显示吸烟危害的警示标志。“腐烂的肺部、骷楼的头像、漆黑的牙齿”,这些是西方国家在卷烟上常用的图案,网友认为国外的烟民们抽烟时心情要复杂得多 什么叫团购?就是商家团结一致对付购买者。 ——一家建材公司老板这样形容装饰行业惊人的“回扣链” 最适合做领袖的是唐僧,但创业之路孤独寂寞,要不断温暖自己,像左手温暖右手;还要一路幽默,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因此,猪八戒这样的伙伴总受欢迎。 ——唐僧师徒四人中,马云挑出最适合创业的两个人 我就是想混进富人阵营里去净化他们。 ——一个被调查者的回答。一项调查显示,有92.9%的人“希望成为富人” 人一生要撒8.8万个谎。 ——英国WKD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最容易脱口而出的谎话是:“没事,我很好!” 别让你的技巧胜过品德。 ——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寄语学生 小时候认为自己的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简单。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怪物 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 ——白领调侃职场环境 (小晴、王灿海、弯月如眉、肖进、陈旭、邓长青等摘)
言论——《读者》2008年第23期
如果女人不存在,世界上所有的金钱都将失去意义。 ——船王奥纳西斯生前有言 人有三图:一图工作舒服,挣钱多少无所谓;二图能被重用,钱少也认了;三图高薪,累点就累点。 ——香港风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说 长袖是永恒的—除了运动之外。短袖,归根结底,带有一种猿猴的意味:通常不是黑猩猩穿着短袖类的东西在表演吗? ——纽约律师兼作家罗杰·柯比说自己推索长袖的理由 原来离开了以前带来那么多烦恼的工作,生活不仅没变得更美好,反而更糟,因为你发现不知道该怎么活了。你失去了被需要感、被围绕感、被尊重感。 ——永不言休 果汁服药风险高。 ——已经发现50种会与果汁发生反应的药物,并且,这个发现还在继续 你幸福吗?假如你现在觉得幸福,说明你的时间管理得不错。 ——央视《商务时间》“时间管理”专题节目上,一位名为“大牛”的老外这样归纳 横条衣服比竖条衣服更能营造瘦的错觉。 ——一般人以为穿着横纹间条的衣服会令人显得较胖,然而英国约克大学心理物理学高级讲师彼得·汤普森认为此说大谬。他的灵感来自一个名为“亥姆霍兹正方形错觉”的现象—德国19世纪伟大科学家亥姆霍兹发现,两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饰上横间条的看起来比饰上直间条的高和窄 上天给了每个人每天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是在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 ——时间永远是公平的 为增强体质,专家建议多喝牛奶;最新研究发现牛奶中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为消除西红柿残留农药的危害,专家建议口服阿托品;阿托品有生物碱中毒的可能,专家建议用扁豆缓解;为稀释及中和扁豆的毒性,专家建议多喝牛奶…… ——“专家”的建议 就人性来说,唯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后的名声而言,唯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 ——丘吉尔 我这辈子要活出三辈子的滋味:我自己的,妻子的,还有女儿的。 ——张鲜,一个在地震中失去妻子和孩子的男人灾后的想法 请给我勇敢,改变可以改变的;请给我坚强,接受不可以改变的;请给我智慧,分辨这两者。 ——一位90后的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星星在哪儿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它们。 ——某电影中的一句对白 看了,不骂骂咧咧不爽;不看,只听别人骂骂咧咧更不爽。 ——中国式大片综合征 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唾沫用途的另类解释 生命就像一个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一道长坡。 ——巴菲特 我国安全生产的指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生产亿元GDP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10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3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的5倍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黄毅称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在开学典礼上,一名学生说,他是顾客,应该受到更好的对待。一位管理人员说,不,你是产品。 ——菲利普·布劳顿透露哈佛商学院精神的一个细节
言论——《读者》2008年第22期 “穷忙族”是一种无奈,“考碗族”是一种妥协,“御宅族”是一种逃避。 ——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带来的马太效应 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积极去寻找它,搜寻得越多,找到的也就越少,到最后什么也没有。 ——有人如是说 变来变去不叫创新,没有方向不叫进步,只破不立不叫发展。 ——某些“创新”没弄清这些区别 一方面歧视“民企”,一方面又希望产生、保有“民族品牌”,无异于南辕北辙。 ——知名学者雷颐指出,要想保住“民族品牌”,就要创造适合民企生长的土壤、环境 如果我们年青的一代将“啃老”当做耻辱,相信目前的高房价就会失去部分基础。 ——有人认为,买房“啃老”支撑中国高房价,刚性需求是个伪命题 未成年做成年的事,订婚时做分手的事,刚恋爱做结婚的事,结婚时做再婚的事。 ——有人这样描述某些人的婚姻状况 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 ——在国内,随时可以看到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侃侃而谈,而其学术水平却很难在事实中得到验证。对此,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这样说 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地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犇! ——最新网络语言,认为这是“牛”的最高级,意为“真牛、特别牛、牛到家了” 要知道五年后企业要怎么领导员工,你该看看现在的网络游戏。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夫兹称,网游正在改变下一代精英的思考方式 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 ——一个“败家”美眉说 上海的家庭治理结构是什么形式?是丈母娘领导下的太太负责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的著名语录之一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结婚时的庆典规模将对其婚后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女礼办得越是隆重和豪华砂女性婚后步人正常生活轨道的难度就越大。 ——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公开是预算透明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公开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透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指出,目前推行的部门预算内部公开,被公开的很多是无用信息,真正重要的信息则往往语焉不详或难以获得 中国博士数量达到世界第一,其中一半是***。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卖烟的最赚钱,卖油的最来钱,搞商贸的最省钱,银行最有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评价中国企业500强 小时候,人在地上不断打滚,终于站起来了;长大后,人在社会上不断打滚,最后却倒下去了。 ——做人不易,做好人更不易 做公司要尽量培养“生人文化”,而不是“熟人文化”。中国企业不能令行禁止,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制度没法执行。西方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都是“生人心态”,都按照制度办事。 ——冯仑 女人之美,下美在貌,中美在情,上美在态。以镜为镜,可以观貌;以女人为镜,可以动情;以男人为镜,可以生态。无貌,还可以有情;无情,还可以有态;有态,则上可倾国,下可倾城。 ——美之鉴 (光年、弯月如眉、秋水、樱桃、晓晓竹等摘)
言论——《读者》2008年第21期 听郎朗的音乐会、看《天鹅湖》,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做慈善,带给我们的同样是精神上的偷悦和满足。买票和捐助,都是花钱,都是精神消费,都是净化心灵,都是为了获得快乐。为了快乐去做,比为了做圣人去做,要简单多了。 —中国服装业企业家吴志泽 桥刚强 —有40年历史的四川省简阳市沱江一桥地震后被鉴定为危桥,使用380公斤炸药进行爆破却屹立不倒,有网友效仿“猪坚强”把它命名为“桥刚强” 西北地区东南部中部偏北地区。 —央视《天气预报》节目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其实指的就是宁夏地区 人生之所以有趣,就在于无法随心所欲,就像戏剧一样,有高潮和低潮。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会有低潮和困境,这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要去抗拒排斥。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日后当你回想起努力的过程,会知道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中国台湾著名流行歌曲词作者方文山说自己如何面对低潮 你如何取悦一个无聊的法老?让仅身着渔网的妙龄女子登上一条船,顺尼罗河航行,再请法老去钓鱼。 —英国伍尔夫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归纳了“十大最老笑话”,这则埃及笑话于公元前1600年出现 你我都是单翼天使,唯有彼此拥抱才能展翅翱翔。我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寻找你,千辛万苦找到你后才发现:TMD咱们的翅膀是一顺边的! —女子最幽默的分手短信 腾不出时间睡觉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 —每个人都很忙,但再忙也不能剥夺自己睡眠的时间。吴清忠在《人体使用手册》中对“都市夜猫族”提出严重警告 幸福的婚姻实为人间异数,所以结婚应与仇人结—既办了终身大事,又完成复仇大业,一举两得。 —漫画家钱海燕提出“结婚复仇论,’,见解独特,令人解颐 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顾拜旦 前进的道路上,砖墙的存在是有道理l的。它不是为了拦住我们,只是让我们可以证明自己到底多想到另一边去。 —“最后的演讲者”兰迪·鲍什 凡·高为了省钱,经常要把新作绘于旧作的背面或旧作上。据估计,他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因此失传。 —荷兰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利用尖端X光技术,从凡·高的《草地》中重现了“画中画”《妇女肖像》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创造时空穿梭器,救回我的妈妈。 —地震中获救的学生陈玉潇,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愿望 叫老婆很容易,称太太也不难,但喊声老太婆却是一生的承诺。 —经典爱情语录 吃亏是走向伟大的第一步。 —地产大亨冯仑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留在我们心中。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台词 把哲学弄成图画书,把思想弄***生格言,把诗弄成粗浅的哲理和警句,把大师经典弄成长篇电视连续剧,把文化泛化到衣食住行甚至庖厨与茅厕。 —有人这样总结快餐时代的文化特征 我要了份鱼翅炒饭,用三双筷子愣没找着鱼翅,你能告诉我鱼翅在哪吗?厨师说,我叫鱼翅。 —郭德纲 不要用你的“未得到”破坏你的“已拥有”。 —一位俄罗斯人的生活理念 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做再做。 —加菲猫
言论——《读者》2008年第20期 他想在夏天死去,他死在了夏天。他想在家里死去,他也死在了家里。总的说来,我认为索尔仁尼琴这辈子活得很艰难,但还是幸福的。 ──
2008年8月3日,几乎一辈予处于争议漩涡中、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走完了89年的多舛人生。他的夫人娜塔利娅说,丈夫是以他希望的方式死去的 人生最悲惨的事莫过于白天看中国股市,晚上看中国足球。 ──
都让人伤心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一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
嗜茶的周作人说 放弃所有让你想活到一百岁的东西,你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
伍迪·艾伦 在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中,最受注且的当然是男一号,其次是男二号,可是却很少有人会关注到男三号。在几乎所有的关于近代中国的历史书籍中,政治家是男一号,知识分子是男二号,企业家则正是男三号。 ──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企业家似乎是一个在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阶层,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所说:“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层,没有占据显要的位置, 它只是一个配角 ──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 父母必须学会面对孩子的背影,如果硬要孩子转过来面对你,他就必须用背对着未来。 ──
龙应台针对亲子之道提出“背影理论” 要想婚姻幸福长久,应该遵守1比5原则,即你责备伴侣1次后,应该找机会称赞对方5次。 ──
德国科学家的幸福婚姻配方 应对污言秽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其置之不理,就好像人永远不要和猪摔跤一样,双方只会搞得一身泥,而这正是猪喜欢的结果。 ──
Web2.0概念提出者蒂姆·奥赖利提出的“博客行为准则”,包括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允许匿名评论等等 在给交往对象留下的印象中,55%来自于相貌、表情、视线等视觉信息,38%来自于声线、语速、语调等听觉信息。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在社交中的重要性占93%,而谈话内容只占7%。 ──
日本学者江木园谈塑造第一印象的窍门 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但是这次,你们认错人了。 ──
面对挂在黑板上的孔子像,重庆某幼儿园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叫出“圣诞老人”,老师如此打圆场 当男人有一天终于明白父亲说对了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说他错了的儿子。 ──
父与子的对错轮回 很多人因为我们的年龄差距质疑我的婚姻,我觉得他们其实是在质疑爱情。我对我的年龄很坦然,因为我觉得,爱情本身就是跨越这个障碍的最佳方式。别人看到的是一个80多岁的科学家杨振宁和30岁的学生翁帆,但我们在爱情里,身上没有那么多符号,只有老公和老婆,一切就都简单了。 ──
杨振宁认为爱情用某种方式延长了他的生命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
梁漱溟 (李从渊、张丽萍、张涛、向天歌等摘) ( Sat, 6 Dec 2008 23:23:04 +0800 )
Description: 我熟悉你褐黄深厚的壤土,略带碱味的水和干燥温馨的空气,熟悉你天空的每一朵云,夜夜挂在头顶的那几颗星星。我熟悉你沟梁起伏的田野上的每一样生物,傍晚袅袅的炊烟中人说话的声音,牛哞声,开门和关门的声音……
  在故土,我夕阳一样熄灭的目光会在每二天早晨,重新照亮村子。散落尘间的音容笑貌是一粒粒的种子,当我消失,我又回到你一年一度,生生不息的轮回中,回到你最初的充满幻想与欢喜的孕育,回啊。如果有第二次,如果真有第二次,我还从你这里开始——像再长出一麦子和玉米,再结出苹果和草籽,再开放兰花和月季一样,让你再生出我。
  我故乡的母亲啊,当我在生命的远方消失,我没有别的去处,只有回到你这里,故乡啊,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 Wed, 26 Nov 2008 20:35:38 +0800 )
Description: 学堂堡四十号------- 一个小小的院落,住着三五十家人.共四层楼.楼顶盖的是石棉瓦.到了三伏天,最上面一层的人热得恨不能拔下身上的那张皮,到了雷电响彻,劲风扬起的夜晚,那单薄的石棉瓦就会时刻有随风飞去的危险.底楼有一方小的天井,是所有居民的必经之路.这院落建在陋巷一侧略高的位置,走近它须得先拾阶而上,踏过二十来步的梯坎才能来到那道只有用砖砌成的门框,在门框的左侧,钉有一张早被风雨剥蚀得失却了颜色的牌子,上面印着-----守法文明户.
   学堂堡四十号坐落在繁华都市的一个小角落里,穿过百余米曲里拐弯的小巷就是一条车水马龙的双向六车道.要想从这小院走到外面的车站,有两条路,不管你选择那一条都得分别经过一个垃圾堆和厕所.垃圾堆上无一例外的有成群结队毫不畏惧行人和明亮阳光的硕大老鼠;厕所不分春夏秋冬都散发出让人窒息的恶臭,所以厕所门口常有提着裤子放松完毕的男人们仰天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一边从容不迫的拉着拉链,系着裤带.
   以前的以前这是郊区,到处是农田和庄稼,村民们都是务农为生;后来的后来,开发了,精明的农民们修建了大量的房屋用以出租,租给来城里打工的人们,租给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房住的学生们,租给躲计划生育工作组的超产孕妇和她的家人们,租给一切想租房子的流动人口.
   早上穿过薄雾的阳光照耀在晾衣绳靠近墙壁的一端,也照着行色匆匆睡眼惺忪的上班的人流,同时还照着背着红色小书包蹦蹦跳跳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当太阳移到晾衣绳另一端上那个绳疙瘩的时候,阶梯下的陋巷里准会传来一个中年男人悠长的叫卖声:打牛奶!打牛奶哟!……暮色渐渐降临,没有门的门框外陆续走进了手里拎着蔬菜着了黑乎乎机油工作服的男人们(附近有摩托车配件工厂),斜背着竹棒边走边数着零钞的棒棒兄弟们(注:棒棒,重庆特有的以下力为生的职业),给盛满各色塑料瓶和纸板的背篓压弯了腰的拾荒者,挎着过时了的包,挤月票车把头发弄得蓬乱如雀窝的女人们,她们还大多牵了刚放学的小孩子,脚步清一色的疲乏而沉重.……小院开始喧闹起来.回锅肉,炝炒小白菜等等的油烟弥漫了各层的走廊,烟雾在风的驱使下通过那硕大的“烟囱”---天井,升腾到了云天里.
   我在这里住了整整四年。
   我也是在这里学会了古老中国的国粹之一------打麻将,老师是那群老太婆和赋闲在家带孩子的超产妇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是她们最欢迎的牌友,人老实不说,也基本上不懂如何为糊牌,同时也是“诈糊”的专业户.是的,和一个连筒子,条子稍微多一点就得数一数才知道的人打麻将确实是件很愉快的事!在玩这项被梁实秋先生形象喻为“蛙泳”的运动的时候,常有小小的女孩绕着桌子玩,在母亲的呵斥下自讨没趣地走开了,然后在大门框附近的水缸边的青苔上恨恨的摔上一跤,传来一声令人心惊肉跳的“乒”,于是咧嘴大哭,额头上往往冒出一个小蘑菇式的疙瘩,母亲们如果不是在麻将牌的紧要光头,最多丢过去一句“爬起来就是”,眼皮也不会抬一下;如果恰好是在杠上或是准备糊牌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做到充耳不闻的。这些婆姨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实际上这种颇为野蛮的教育方式无形当中成全了小孩子,让她们在极幼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人是得靠自己的,哭完全没用.虽然她们很可能会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但她们却实实在在的在连绵不绝的“乒,乒”声中成熟了,坚强了.我就看见过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从一步不算低的坎上面朝地跌落下去,鼻子都几乎摔塌了,脸上还挂着笑容,他的名字叫杰娃儿.
   二楼有家人姓李,老家是广安还是达县的我忘记了.男人在一个装饰施工队里干杂活儿,女人没上班.老大是女儿,留在了农村给爷爷奶奶拉扯着,老二七岁,男孩儿,可是到了稍大一些才发现是先天性失聪,学也不让上,因为没钱也觉得没必要.老三又是个女儿,这不晓得是不是最后的老四终于是个男孩,长得白白胖胖的挺招人喜欢,我在逗他的时候心里老在想,这孩子怕是正常的吧.哎,十年前赵本山演的超生游击队让我开怀大笑,十年后这活生生的游击队又让我辛酸不已.
   我有一个帆布沙袋,在历次的搬家中都是我肩扛着云游四方,后来它稳当的悬挂在学堂堡四十号一楼靠近厕所的我的那间不足二十平方的小屋中央.满身年轻人的鲜活力量没地方发泄的时候,我会带上那早已破旧不堪的手套狠狠的揍它一通,看着它象钟摆一样摇来荡去;快乐的时候也会放上一点音乐,幻想着它是身材矫好的爱人,搂着它转上一转.为了掩盖四围白灰脱落的墙壁,我找来了很多大号图纸,背面朝外张贴得满满当当.然后在上面题一些鬼画桃符般的诸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类的诗句,本来想写陋室铭的,但是实情是“谈笑无鸿儒,往来有白丁”,也就作罢.
   房东是个驼背的老大爷,大家都叫他张老太爷.他是整栋楼的物业管理员,是院里负责治安联防的队长兼队员,也是麻将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分春夏秋冬,刮风下雪,午饭后的十二点半,他的苍老的带着喉音的----“打麻将了哟,二楼的,三楼的”就会准时响起.那声音回荡在天井里,很给我一些武侠书中佛门狮子吼的联想,于是从各楼层的半人高的过道里会伸出若干脑袋,应和着,大家喜笑颜开的搬桌子,搬椅子,提麻将,开始了一天中最重要也是最漫长的功课.牌局一般要持续到掌灯时分,妇人们才慌忙起身跑去菜市场,一边走一边交流着战况: “我今天好霉哟,输了三十几块钱”, “我还不是一样呀.刚开始就放了个八块的炮,打了好几圈都不开糊,还好后来又捞了回来,打个平手”, “哎呀,那一把,我站在边上看,你要是不打三条给上家碰的话,那个五筒就该你自摸了……”“有把牌你不晓得,我有三个七万,两个幺鸡……”我每每听到这样的复述都汗颜不已,素来以博闻强记功底见长的我在她们面前,连盘小菜都不如.有时我想,要是她们把这功夫用在背诵唐诗三百首或者圆周率什么的上面的话,结果怕是会给世人相当大的震惊的.
   学堂堡四十号的住户们绝大多数是穷人,我也是其中之一.穷人们之间的情谊只有穷人们懂得,那是一种单纯的,简单的发自内心的特殊情谊,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质,因为大家都没有钱,所以没人图彼此的财产;因为大家都没有权,所以没人刻意奉承,溜须拍马.大家都串来串去今天我拿你的盐巴,明天你借我的豆瓣.实际上有很多次,我在外面的走廊里做菜的时候,有若干的妇女,太婆们在旁热心指点, “哟,小陈,该放大葱了” “还不快点起锅呀,要糊了”……逢着某家有个什么喜事,就在天井中央摆上一桌,大家喝得面红耳赤,尽兴而归.靠大门附近住有一个没了老伴的太婆,在我给她修好了遥控板后,就完全的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又是送我泡菜坛子,又是老冲柠檬茶给我解热避暑,甚至于翻箱倒柜的寻出她的所有存折,让我给她看总共有多少,问我怎么个转存法……我时常在感动着,为了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脸庞.为了那共同挣扎在虽然生活在大都市里但又好象完全被排斥在大都市外的底层的人们.
   那日下班,途径我们的小巷,见到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正在用那种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红色塑料袋笼罩在头上,摆出了一个造型,在巷道旁破旧的衣柜镜子边上端详。她或许是以为那鲜红的袋子罩在头发上会更显出她的美丽来,事实上也是的。我的一声轻笑惊扰了她的遐想。她羞涩的诚惶诚恐地望着我。“不错,很漂亮!”,我对她伸出了大拇指,赞扬道。她更加羞涩了,显出很窘的样子,双手把塑料袋揉挫成一小团藏在身后,为了不再难为她,我带着笑意走过了她身旁,走过了陋巷。或许在她的小小心灵里,那个塑料袋就是那皇后头上的桂冠,有着无穷尽的魅力.美是什么?美在小女孩的心里被重新赋予了意义.
   国庆节我搬了新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有了一壁偌大的书架,也能在自己的电脑桌上敲敲打打了.可是我还一样想念着学堂堡四十号的人们,想着那现在无法再闻道的混合着各种菜肴味道的油烟,想着那如佛门狮子吼的带有喉音的苍老的召唤,想那从巷口传来的悠远又带有苍凉味道的匠人们的声音:绷子(声音短而快且高)-----床(昂…)(此音拖得极长),也再也没人寻我借盐巴和豆瓣, 人们在厚厚的大铁门后面各自快乐和痛苦着,每一堵窗户上都***了类似动物园里关猛兽的铁栏……我的想念不是矫情的,不是如吃饱了山珍海味的富人们想过苦日子的浪漫念头,不是开忆苦思甜大会老农的煽情演讲,我是真的想念它,以及住在里面的人们.
   前些天我抽空回去了一趟,驼背的张老太爷急忙起身让位给我打麻将,四岁半的小思懿拉着我的手,亲热的和说着话.这个小姑娘最喜欢我了,我刚搬来的时候她还象一个躺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小羊羔.下面是我和她的对话实录,算作最后的结尾吧:
  “陈叔叔,你走了我一点都不好玩了”,她还是象往常一样对我撒娇.
  “那有空陈叔叔接你过去玩,好吗?”,我笑道.
  “也!太好啦”(小小的她欢呼了)
  “我长大了要请你吃火锅哟”(小孩的思维总是很有跳跃性)
  “哈哈哈,那个时候我老都老了,不知道能不能嚼得动哟”,我大笑……
  我止住笑问她:“你们老师又教了新歌没有呢?”(她能唱的儿歌我都会唱,因为以前已经给我翻来覆去表演过很多遍了)
  “教了的,是小海军”,一边说一边就开始了. “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雨,勇敢向前进……”
  “你们那个老师最漂亮嘛?”
  “教跳舞的韩老师最漂亮”
  “那你喜欢她不呢?”
  “不喜欢,她经常偷吃我们的小饼干”,她撅着嘴说.
  “哈哈哈……”,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呵,我的学堂堡四十号哟.
( Fri, 7 Nov 2008 21:06:48 +0800 )
Description:
日元的货币单位很小,有些像意大利原来的货币单位里拉,1美元等于上百日元,在日本买起东西来,通常是几千几千地花,
上挺过瘾。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构思奇特,匠心独具,以幽默 与讽刺为主要特征,由一只被拟人化的善于思索、乐于议论又富于正义感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我所在的庆应大学的创始人。庆应大学的师生曾多次拿着万元大钞,以自豪的神情向我介绍他们的校父。我则调侃地说,看来庆应大学始终掌握着日本的金融命脉。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汉学家。受父亲影响,福泽谕吉熟知孔孟等儒家名著和中国历史,青年时代在长崎
荷兰文。曾在大阪师从著名兰学家绪方洪庵,并成为优秀的兰学学生。福泽谕吉在26—34岁的时候,三次出访欧洲和美国,并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写成《西洋事情》、《西洋导游》和《西洋衣食住》等书。这三本书轰动一时,影响甚大。福泽谕吉目睹了欧美国家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坚船利炮、富国强兵和工商繁荣,也反思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封建主义的相继没落,遂萌生“脱亚入欧”的思想。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福泽谕吉还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文章,主张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号称明治三杰之一的福泽谕吉为日本选择的振兴之路,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
  福泽谕吉有点像中国康有为式的
,是近代维新派的精神领袖。19世纪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时间、变法取向、主导思想上都非常相像。“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初叶,“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末叶,其先导运动“洋务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初叶。“明治维新”的那些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摧毁封建制度,成立新的常备军,实行全民教育,统一货币等等,其实远不如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的制度设计周密。中国光绪皇帝虽然也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图新,但最终慈禧太后政变后发布训政谕旨,变法流产,前后只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的失败,表面看似乎是一个中国老太婆改变了中国此后的方向和命运,其实是有深层社会原因的。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就是倡导“全面西化”,这种取向,实际上也是戊戌变法派精神领袖们骨子里的东西。但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好比在废墟上另起高楼,相对容易,但要把已经建好的楼房推倒重来,谈何容易。所以中国骨子里也想全盘西化的戊戌维新领袖,实际上为了操作的可能性,与“洋务派”一样,也是“中体西用”。中国当时主流的“中体西用”话语和实践与日本维新派“脱亚入欧”的“西体中用”,其实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而是思想观念背后的那个制度基础和利益格局的差异。
  日本是一个孤悬于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东方世界的最东方。在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前,日本与远在亚欧大路西面的西方文明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联系。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且比中国的“锁国令”早颁行10多年。1633年,德川幕府由于害怕西方***炮,同时也担心宣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天主教涌入会威胁和动摇其封建统治,颁布了以“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锁国令”。但日本的“锁国令”有一个例外的保留,即特许日本人与中国、荷兰人在九州长崎附近的种子岛通商,并允许荷兰人在种子岛长期生活居住。几代日本人从荷兰人那里获得西方资本主义
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即所谓“兰学”,为日本在19世纪的“明治维新”播下了种子,长崎因此成为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培养通晓时代先进科学知识和社会制度人才的摇篮。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曾派40人的庞大使团到欧美12国考察,亲眼所见那些快捷的蒸汽机的火车、高效率的纺织机械、奇妙的电报***、无坚不摧的炮船***弹,让日本考察者“始惊、次醉、终狂”。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日本人不仅感到日本乃至整个东方在世界上大大地落后了,为了不沦为殖民地,必须全面
西方,“脱亚入欧”。 这样,19世纪下半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这个转折点,也成为中 日后来发展路线的分水岭。
  日本作为孤悬岛国,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并能获得今日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骄人成就,这的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并树立了一个“脱亚入欧”的成功典范。
  “脱亚入欧”,用老
的粗话说,就是“傍大款”,所谓富贵有远朋,家寒无近友。日本的成功,使“脱亚入欧”像一个梦想一样充满魔力,成为至今仍在游荡的神灵。
( Fri, 7 Nov 2008 21:05:19 +0800 )
Description:
杰里米·贝克韦尔是个为人谦和的守法公民,在遇见康斯坦丝·霍利迪之前,他未曾想过要去伤害谁的一根手指头。但自从这个女人出现后,杰里米就开始从一个温文儒雅的小提琴手转变为一个潜在的谋杀犯了。
  杰里米本来很安分守己。他是乐团的第二小提琴手。他是2月份的第二天紧随他的双胞胎哥哥詹姆斯·贝克韦尔出生的。自打第一声啼哭开始,杰里米就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后来,当詹姆斯成为一名国际知名的钢琴家的时候,杰里米才勉强混上了皇家爱乐乐团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从那以后,他在这个位置稳稳当当地坐了20年也没干出什么成就来。
  终于有一天,他的
似乎出现了转机。他从小道消息获悉,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阿利斯泰尔·拉姆利要退休了,而无论从实力还是资历来看,杰里米接替他的位置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杰里米有生以来第一次萌生出了一点儿野心。他的消息灵通,这为他赢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乐团将以公开比赛的形式选择新的首席小提琴手。乐团的指挥塔奎恩选择的竞赛曲目是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于是,两个星期后,杰里米与康斯坦丝首次会面了。
  “你好,”她说,嘴角带着不加掩饰的笑,“我是康斯坦丝·霍利迪。”
  “杰里米·贝克韦尔。”他怯怯地说。
  “詹姆斯的弟弟吧?”
  “对。”
  “可怜!与你哥哥相比,你可真够平庸的。”这不是在表达同情,而是露骨的嘲讽。
  空缺将由两人之一来补上。当然也有其他人提出了申请,但目前只有他们两个在
了。傲慢的康斯坦丝年纪比杰里米大不了多少,她身材高挑,长相妖艳,曾经在伦敦交响乐团供职,还在一个小有名气的弦乐四重奏小组里演奏。
  杰里米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气愤。退回到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固然令人沮丧,而被一个目空一切的女人打败对他则是人格上的侮辱。他不能失败。就这样,他抱着必胜的信念为公开演奏做准备。
  到了比赛那天,他的独奏堪称完美。
  “精彩!”塔奎恩拍手喝彩。
  “我赢了吗?”杰里米擦了一把汗。
  “恐怕不行。说实话,你们的演奏都毫无瑕疵。然而……有句话我本不应该跟你说的,阿利斯泰尔推荐了她。”
  杰里米眨了眨眼,“她被选中了?”
  “对。”
  “我没戏了吗,塔奎恩?”
  “恐怕是这样。”
  他看着沮丧的杰里米,想要安慰他,“不过下次再有这种机会,你就可以直接升任第一小提琴手了,一旦康斯坦丝离职,那个位子就是你的。”
  无关痛痒的安慰。阿利斯泰尔·拉姆利的偏袒让他再次回到了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所谓的友谊都到哪里去了?作为多年的同事,阿利斯泰尔为什么就不考虑一下他的感受?真让人恼火。而胜出者的狂傲自大更加剧了失败者的悲酸苦楚。
  “今天我演奏的西贝柳斯简直太成功了。”她自夸道。
  “我也是。”杰里米说。
 “是的,但你缺乏我的乐感。而且,贝克韦尔家族已经出现了一位音乐天才了,你老老实实弹你的第二小提琴就行了。”她讥笑道。
  这个女人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杰里米认为自己的音乐才华并不亚于她,只是自己不得志。他觉得是到了为获取某种承认而斗争的时刻了。
  那天,乐团在伯明翰交响音乐厅演奏。由于坐在较低的位子上,杰里米可以清楚地看到康斯坦丝在他面前拉琴,本来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应当是他。在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康斯坦丝必须消失。他恨她,而且她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杰里米自己的失败。她的每一次取笑对他都是一种
的酷刑。对,除掉她,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又可以报复这个恶毒的女人。一箭双雕。
  在土耳其,他的机会来了。乐团在伊斯坦布尔演出结束后,在当地稍作休息。乐手们决定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那天杰里米去得晚了,船刚刚驶离码头。他只好等下一班船。而碰巧的是,乐团的另一位小提琴手也误点了。
  “他们为什么不等我?”康斯坦丝问道,向他冲了过来。
  “船满员了。”杰里米说。
  “那他们应该给我留个位置。”
  “5分钟后还有另一班船。”
  “只好乘下艘了,”她抱怨着,然后狡黠地一笑,“不过也好,我们难得独处,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增进一下彼此的了解。”
  太倒霉了,不得不和她独处,可他转念又一想,在船上没有同事,没有目击者……
  “会游泳吗,康斯坦丝?”
  “天啊,不会!小提琴手必须保养好自己的手。”
  “这话不假。”
  “水会把我的手浸泡坏的。”
  船停靠在码头,二人随其他乘客一起上了船。船一起锚,康斯坦丝就开始挖苦杰里米。
  “你和詹姆斯到底是不是兄弟?”康斯坦丝以一种冷嘲热讽的口吻问道。
  “什么意思?”
  “你们的差别太大了。詹姆斯·贝克韦尔是那么的成功。”
  又来了。这是压倒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杰里米终于下定决心了。当船开到水最深的地方时,周遭的环境开始顺着他的意图发展了。船尾只有他们两个,所有的乘客都背对着二人。康斯坦丝递给杰里米一架相机,让他给她拍照。她站在甲板的边缘,摆了个矫情的姿势。杰里米下手的机会来了。
  “往后点儿,”他建议,“再往后点儿,要不然拍不下你的全身。”
  “别摁错按钮。”她一边说一边后退。
  “错不了。坐在舷板上吧,康斯坦丝。”
  “坐在这上面很危险啊。”
  “没事儿,”他说,走过来扶着她,“靠在这儿,把腿也放上来。好多了。这张照片会很完美。”
  真是张完美的遗照。杰里米假装帮她摆姿势,把手伸向康斯坦丝的肩膀,他顺势轻轻一推,她失去了平衡,从船尾掉入了翻腾的海水。她消失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虽然很害怕,但他还得装无辜。他跑向人群,拼命向人们挥舞着手臂。
  “有人落水了!”杰里米声嘶力竭,“救命!救命!”
  船员和乘客惊诧地看着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救命啊!”他喊,“我的朋友掉下船去了。”
  他抓起一个救生圈扔了下去,然后又扔了三个,可没有一个扔中目标的。当船开始减速转舵的时候,他清醒过来,康斯坦丝应该已经溺死了,她沉入了博斯普鲁斯的海底。他是杀人凶手。然而,谁都没想到康斯坦丝还没去见上帝。她的脑袋又忽然露出了水面,双臂拼死地拍打着波浪。她发狂地呼喊道:“救命,杰里米!快来救我啊!”
  这时,康斯坦丝变成了一个需要帮助的柔弱女子。她的呼救让杰里米动了恻隐之心,他对康斯坦丝的恨意顿然全消。看着在水中挣扎的康斯坦丝,他没有获得丝毫报复的快感;相反,一股男子汉的勇气占据了他的心灵。他本能地跳入水中,朝着她的方向游了过去。船员和乘客一起为他喝彩鼓劲。康斯坦丝在水中浮浮沉沉,快不行了,已经没有力气喊出一声“救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里米抓住了她,他转到她背后,一只手抱着她,另一只手和双脚并用,向船游去。
  几分钟后,两人被拉到了船上。杰里米有点后悔了,他不该逞英雄。如果康斯坦丝醒过来指认杰里米是肇事者的话,他会被捕的。但事实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气喘吁吁吐出足足几升海水之后,康斯坦丝睁开双眼,满怀感激和崇拜地看着杰里米。
  “我的英雄!”她大呼大叫。
  这也算是一次成功吧。当乐团的成员听到他的光荣事迹之后,杰里米·贝克韦尔成了焦点。这次是他本人——而不是他的哥哥詹姆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乐团指挥塔奎恩玩命地亲吻他的双颊,康斯坦丝·霍利迪开始用暧昧的眼神挑逗他。
  “明天你要上报纸头版了,杰里米。”塔奎恩提醒道。
  “不会吧?”
  “这事儿将使你声名远扬。”
  “真的?”
  “到那时候,以你的国际声望,永远都不必再屈居演奏第二小提琴了。”
  然而事实与塔奎恩的预料有点儿出入,杰里米·贝克韦尔的美梦再次破灭了。就在他英雄救美的当天,土耳其东部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首都安卡拉发生了一场
政变,而当地最走红的流行歌手赢得了欧洲电视网歌手大赛的冠军……第二天早上,杰里米翻遍了他能找到的所有报纸,它们的头版都被这几条重大新闻占据了。杰里米的英雄事迹好像从未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样,这枉费了康斯坦丝为他摆的一桌庆功宴。
  “别在意,杰里米。”康斯坦丝安慰道,“快找找第二版吧。”
( Fri, 7 Nov 2008 21:03:34 +0800 )
Description:
●5岁时,适逢中秋,手拿一块月饼去找邻家***,想与她分享。不料***对月饼一见钟情,抓过我拿月饼的手,连手带月饼一通暴咬。
●10岁时,为了替邻家***从大胖手中抢回发夹,向庞然大物大胖发起自杀性冲锋,虽然满身落下伤痕,却终于抢回四分之一个发夹,欢天喜地送到***家时,却被***的妈妈痛骂了一顿。
●15岁时,托同学傻大姐给邻家***送复习资料,并在资料中夹了六个字:我们做朋友吧。结果,傻大姐将信据为己有,半个月之内向我狂送秋波和巧克力。
●19岁,邻家***如愿地考上大学,在送别的站台上,我含泪想向***说点什么。***的爸爸说:别再想着她了,去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吧。
●22岁,***回家探亲,发来电报让我去接她。终于等来那一天,打扮得整整齐齐去车站,苦等了三个小时,终于接到了***,和她的男朋友。
●23岁,第一次相亲,由于经费准备不足,将***抵押在相亲的茶楼老板处,20天后方才取回。
●24岁,终于有女孩子领我回家见父母了,我特意买一束黄菊和礼物。未来岳母大人高兴地说:正好明天要参加同事的葬礼,可以不买花了。
●30岁,结婚5周年的纪念日,妻在***里甜蜜地问: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答:今天是我们刘副科长丈母娘的生日。
●35岁生日这天,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家里漆黑一片,急急忙忙四处寻找螺丝刀,准备去修理保险,不料发现身后站着妻子和女儿,手上端着蜡烛和生日蛋糕,很扫兴的样子。
●41岁,坐在阳台上想自己该在张科长和刘副科长的争论中持什么样的态度,妻在身后轻抚我的背说:天上这么多明亮的星星让你想起了什么?答:明天是洗被子的好天气。
●46岁,传闻邻家***已离了婚,并打来***想叙叙旧。10年来第一次有了打扮的冲动,痛下决心上街买了600元钱的行头,从头到脚一番梳理后冲到约会的地方,听油漆桶样的***讲了一晚上的传销课。
●50岁,和女儿一起上街,亲密地听她讲大学校园里的趣事,忽然身后传来不冷不热的话:这把年纪了还在外面泡小蜜。
●55岁生日,老妻去女儿家照料外孙女了,女儿和女婿忙着生意上的应酬,只有自己给自己倒一杯酒,再往电台打个***,自己祝自己生日快乐。
●65岁,外孙女读初中了,老妻解放了,老两口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太阳晕晕地照在我们头上,我们发现,不戴上老花镜的话,对方的脸是那样的陌生。
●70岁,冬夜,落雪的日子,老两口相拥在被窝里,忽然想起多年前秋日那次热吻,想再试一次,结果,松动的假牙使我们失去了一切兴致。
●80岁,坐在火炉前,火炉融融的火焰依稀照出妻子年轻时的容颜,想对她说:永远爱你。但医生说,她的心脏起搏器经不起任何刺激,于是,只有轻轻伸出枯树样的手,从她久旱土地样的脸上,轻轻拭去泪迹......
( Fri, 7 Nov 2008 21:02:11 +0800 )
Description:
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从不会感伤,也从不懂得自卑;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地在全校同学面前发言;我对女孩子佩戴的手链项链不屑一顾,因为,只是学习和班里大大小小的琐事,就足够我穿梭忙碌;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所以虽然张小凡的成绩比我还要好,但在同学们的眼里,她不过是个除了学习好长得漂亮,便再无长处可取的女孩。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从农村里考来的优秀生罢了,看人家安安,比她
也差不了多少,人缘却是比她好上几十倍。
  这样的比较,周围的人时不时地会提及。我每次都是不屑地瞥一眼,说,可不是,人家自以为是公主呢。但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拿来与张小凡做对比,尽管,我总是被褒扬的那一个。可是,“农村”这两个字眼,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有谁会相信呢,我极力在外人面前,张扬出来的自信和豁达,不过是为了掩饰我心底淤积的更为浓重的胆怯与自卑。我的父母,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里迁移到这个城市来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吃力地迎着风,蹬着三轮从校门口驶过。这样的家境,让我在同学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父母时,总会找最恰当的理由,飞快走开去。
  但我还是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誓言,在校门口停留的。尤其是每个周六的下午,父亲接我回家的时候。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无需他费心的女儿感到骄傲,所以每个周六下午,即便是有多么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而只为拉我这唯一的乘客。我假借校门口车太拥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在周六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下午1点,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父亲并没有质疑,他只是怜爱地说,那可得让我们家安安多走一段路了。父亲那么爱我,他当然不知道,我在骗他。门口车多,并不会因此看不清父亲,而是会让我在家长们各式的汽车、电动车、摩托车里,一眼就瞥见父亲显眼的人力三轮,再也不敢在不断给我打招呼的同学面前,像往昔一样,热情洋溢地回一声“再见”。而所谓的给老师汇报工作,不过是为了在教室里拖延到校门口的人都走光了,没有人再会看到我瞬间的尴尬与躲闪。
  但还是有一个人,会让我在教室里,焦灼不安地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时,愈加的烦躁。她就是我一直讨厌着的张小凡。我们之间,很少说话,而这,更让周六放学后的教室,因为过分地静寂,让人的心,充塞了莫名的嘈杂和喧嚣。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人都走光了,才离开教室。但这是她一向的习惯,即便是平时,她也是赶在宿舍快要熄灯的时候,才悄无声息地推门进去。她不过是个太过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利用不多的时间,总结一周的
。而我,却是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我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的满面尘灰。可是,张小凡却总是有条不紊地做完她的事,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扬着下巴,视线冷静淡定。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她畏惧。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静寂的楼道里渐行渐远的时候,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每次父亲老远地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起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一步步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那个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长时间。虽然父亲并没有说什么,但我还是知道,其实每一次,他都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等我的。如果张小凡拖延一分钟,那么,父亲也会跟着多等我一分钟。张小凡,你不就是想在外人面前表现你的勤奋吗,可你为什么偏偏在周六,还要在我面前得意炫耀呢?
  几个月后的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习以为常地向学校百米外的拐角处飞奔。到达拐角后,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是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的朴实男人,笑说着什么。男人在发动机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跳下车来帮忙,车才突突地发动起来。我在张小凡扭身上车的那个瞬间,迅速地转过头来,催促父亲说,快走吧。
  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地问父亲:刚才那个拐角处的男人,你认识么?父亲沉默了片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左腿在工地上落下了残疾,只好开了电动三轮出来拉些散活,他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着,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我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突然地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明白她在周六的拖延,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父亲那骄傲的尊严,明白我和张小凡之间,原来,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 Fri, 7 Nov 2008 21:01:19 +0800 )
Description:
像波斯菊一样温暖的男生
  九月,阳光水银一样落了一地。莫莫小病猫一样跟在老爸的身后走进了榆林一中。迎接新生的大条幅下,居然是清一色的波斯菊,白色、粉色、酒红色的小小的花朵像豁牙孩子的小脸,从花坛里杂乱地涌出来。
  莫莫站在一丛波斯菊边上,停了好半天。为了差的那一分,这个暑假,老爸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还从自己家里不多的存款里拿出了一万块钱交赞助,莫莫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教室很大,却仍是挤得一塌糊涂。这便是重点中学的特色吧。莫莫怯怯地站在门边上,不知该往哪里走。一个瘦高的男生拎着水桶进来,看了一眼莫莫,说:没找着座位吧?跟我来。
  莫莫跟着男生走到教室倒数第二排,果然有个空座。莫莫掀开课桌,把书包放进去,坐下,前面只剩下黑压压的脑袋了。
  莫莫又轻轻地叹了口气,有人敲椅子,她回过头去,又是那个瘦高的男生,他递过来一块小抹布。莫莫接了,把桌子擦干净,还给他,笑着说了谢谢。男生没说话,也只笑笑,牙齿白得像广告里的海狸先生。
  上课了,老师站在遥远的讲台上,前面的同学如黑森林一样挡住了莫莫的视线。开始时,莫莫还伸长脖子努力地看清黑板上米粒一样的字,后来便放弃了,低着头,转着手上的圆珠笔,一圈又一圈。
  椅子背微微晃动了一下,莫莫转过头去,瘦高男生递过来绿色的笔记本。莫莫接过笔记本,说了谢谢,心里暖暖的。
  笔记本首页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柏翔羽”三个字。笔记记得很干净,莫莫一笔一划地抄下来。
  也许是因为喜欢那些在九月里忘我开放的波斯菊,也许是因为喜欢柏翔羽温暖的笑容,在榆林中学的第一天,莫莫并没觉得太孤单。
喜欢一个人,就是在心里放了一粒种子
  莫莫每天放学,都会在开满波斯菊的花园边停留一小会儿。莫莫喜欢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
  有一天,柏翔羽骑着单车从莫莫身边过。骑出去好远,又折回来,站在莫莫面前,说:喜欢这花?
  莫莫说:是啊,你没觉得它们很美吗?柏翔羽笑了,说:你没觉得你有点奇怪吗?
  奇怪是什么意思?一个晚上,莫莫都在琢磨柏翔羽说的话。镜子里的莫莫脸上有淡淡的忧伤,仿佛是小小的还未开放的波斯菊,有一点点羞涩,有一点点不快乐。
  数学小考前,柏翔羽讲笑话:沙僧参加数学考试,监考老师盯着他脖子上的珠珠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