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2010-08-20 21:57:17
赋诗点评一位硕士农民工:重回起点谁尴尬?
赋诗点评一位硕士农民工:重回起点谁尴尬?
一.新闻花絮:
【42岁农民工自学18年成硕士,求职无门重回起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在高考落榜后,重新做起农民的他,刻苦自学18年拿到硕士学位。有人说他是“自考英雄”。
他拿到硕士学位时,已经42岁,没能如想象般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继续做农民工。有人说这是“社会有问题”。
18年里,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自学上,事业无成、孩子面临辍学、妻子满腹牢骚。有人说他是个“人生的失败者”。
;他叫滕振国,河南汝州人。在迎战了3次高考、两次自考和两次研究生考试后,这位“硕士农民工”目前正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尴尬处境,无所适从。
18年苦学,造就“硕士农民工”
1988年,滕振国首次参加高考,差十几分落榜。1989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差十几分落榜。
作为六兄妹中唯一的高中生,滕振国“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农村”,再次开始了复读。
第三次高考,他的成绩超出录取控制线15分。但是,因为志愿没有报好,他第三次被大学拒之门外。
“这一回,我觉得万念俱灰,简直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滕振国说。
高考后几个月,滕振国基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在村民眼里,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书呆子’——地种得不好,大学也没有考上,啥用也没有。”
多年的学习,让滕振国的眼睛高度近视。为了避免看到村民异样的眼光,在万不得已必须出门的时候,他也是一大早就出门,一出门就把眼镜摘掉,在出村之后才戴上眼镜。一回村,他就再次摘掉眼镜。“这样,即使熟人从身边走过去,我也看不清。”
在农村待了两年,一直种地卖菜的滕振国依然不甘心,还是做起了他的大学梦。1992年,他开始自考大专***。
1995年,父亲卧床不起,希望临终前能看到滕振国成家立业。于是,他与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结了婚。
为了养家,他开始干些体力活儿。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他都干过,但都不长久。家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紧张。
婚后不久,滕振国拿到了自考专科***。可是,他拿着这个***,依然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1996年,儿子出生,生活压力更大。2002年,他离开儿子和妻子,来到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中心,和其他农民工一样做了教学楼管理员,负责教学楼和多媒体设备的开关,工资开始是540元。一年后,妻子也来到了他工作的学校做清洁工,月工资400多元。
在美丽的校园里,干着这份收入不高但颇为稳定的管理员工作,滕振国又开始“不安分”了。他告诉妻子:“我要在这里把自己失去的东西找回来。”2003年,他开始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文秘自考本科考试。2004年,得知专科学历也可以考研,滕振国又开始转变计划,计划用5年考取研究生学历。
回忆这段考研的经历,滕振国本人都觉得太苦: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兼办公室里,滕振国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有时候,他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出屋。为了省钱,他从来都舍不得吃肉。
生活上的苦只是一方面,因为当年高考时落下了神经衰弱症,每当学习压力一大,滕振国就开始头痛。“有时疼得整夜睡不着觉,有时还持续好几天不停。”
2005年,他报考海南大学研究生,失败。
2006年,他报考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的研究生,成功。
这个成功,让滕振国一时间成了“名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家乡汝州市(县级市),他被评选为“市十大杰出青年”;在家乡平顶山市,他被评为“感动鹰城十大新闻人物”。他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小品,出现在当年汝州市的春节联欢会上。一时间,他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硕士农民工”,众多掌声和敬佩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拿到硕士***依然难以高就
滕振国考的是公费研究生,不用交学费。生活费一个月需要600元左右,除了学校每月补贴的200元,他每月400元的生活费缺口和儿子读小学的费用,都是由做清洁工的妻子补贴,生活非常艰苦。因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滕振国几乎放弃了任何兼职和勤工助学。
2009年,离毕业还有半年时,滕振国开始和同学一样忙着找工作。他当时认为,众多比以前好的工作,正在等着他。
因为曾被家乡评为“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首先把希望寄托在家乡政府上,想找个事业单位。他找到汝州市一位领导,但这位领导告诉他,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暂时没有招录计划。即便有,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标准,也不符合招录条件。
此路不通,他又开始向河南的一些高校努力,想当个老师。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所学校向他“招手”。“我向平顶山、许昌和洛阳的几所学校打听,才知道人家不是嫌我年龄大,就是怪我专业不对口。”滕振国说。
后来,滕振国了解到,报考***基本上都要求在35周岁以下,而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等岗位,则要求硕士28周岁以下,博士32周岁以下。
最后,滕振国又把目标瞄向了企业,看能不能找个工资高的工作。托关系、投简历,但他得到的反馈基本都一样——年龄偏大,不能用。
拿着苦苦攻读来的硕士***,求职却屡屡碰壁,滕振国的心里突然“有点慌”。2009年8月,走投无路的滕振国只好又回到读研前工作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中心,继续干物业管理员的工作。
“我也知道,自己现在干的这份工作,一个高中生就可以干了。”滕振国非常失落地说,“这和当年高考落榜后回到农田干活儿何其相似!好像又一次回到了起点。”
“现在,我该怎么办?”
除了微薄的工资,更让滕振国感觉失落的,是他因为苦读而忽略的家庭。
由于滕振国常年专心苦读,他的儿子7岁起就一直待在农村老家,由年过七旬的奶奶照顾。在孩子上学、成长的关键时期,他都在一心求学,没有给孩子应有的教育和关爱。
滕振国的儿子说:“我一个人待在老家的时间太长了!爸爸一年只回来两次,每次待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我宁愿和小伙伴玩儿,也不愿和他说话。”
滕振国说,初一时,儿子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后来,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现在,马上就要读初三的儿子成绩已经在班里垫底了。“几年前,他还能听奶奶的话,现在动不动就顶嘴,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谈起儿子的现状,滕振国满脸忧虑。
在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看来,丈夫结婚后不好好挣钱养家,就是不务正业。早在滕振国自学备考专科时,妻子就把他厚厚的一摞辅导书卖了废品,来阻止他复习考试。
“他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时间读研究生,有啥用?不还是干跟以前一样的活儿,拿一样的工资?这么多年,他一看书我就跟他吵,可他就是不改。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儿上,我才不待在他家里。”提起丈夫一心考大学的事儿,冯俊梅至今仍满腹牢骚。
在滕振国的记忆中,这十几年和妻子“凑和着过”的日子里,除了拌嘴和吵闹,他几乎搜索不出多少快乐的回忆。
“18年来,我努力自学、寒窗苦读,追求我的大学梦。可现在,梦想与现实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如今,怀揣着硕士***的物业管理员滕振国,已经彻底放弃了继续考博士的想法,心中充满了尴尬与困惑。
他不停地思考:“我到底错在了哪里?如果我高考之后不去考学历,而是去学技术,当个厨师什么的,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我该怎么办?”
二.网友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腾讯辽阳市网友兰色雨蝶
这种好学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在中国硕士都会什么?既然已经读到硕士,为什么会没有一技之长?硕士到底会什么?
2.腾讯湖南省网友晓理非道
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想法,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其实是很天真的,看看世界上的富翁,有几个是靠读书发财的,有几个是高学历的?书也会把人读傻的。
3.腾讯深圳市网友浪人
吃了饭没事干,有这18年我专心学一门技术的话那水平应该有多好。
4.腾讯乌鲁木齐市网友风滚草
小孩太可怜了,他这个父亲就是不称职,自私自利,有像他那样学习的吗,以为现在还是科举制度,鲤鱼跃龙门呀,活到老学到老是对的,但要分清主次,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空着肚子高喊我的精神世界有多丰富,真是可悲!
5.腾讯厦门市网友坠落天神
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好,挖潜自己的替在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总会有机遇的,,以现在的能力好好的培养自己的孩子,顾家,发觉机遇,弃妥是失败的开始。
6.腾讯福州市网友jade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学历是没用的!
7.腾讯上海市网友张林
为了得到学历而学习,悲哀。
8.腾讯网友咚吧啦
事实证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9.腾讯南宁市网友流影
不是说读书没用,那些“白骨精”基本上都是高学历的啊,只是像文中主人公那样钻牛角尖一样读书确实没什么用,书呆子一个罢了。
10.腾讯镇江市网友小雨
306行,行行出状元!何必在一颗树上吊死呢?有个学历不如有个手艺啊!这都不懂?
11.腾讯广东省网友缘份天空
人生很多的无可奈何,别太在意,得过且过吧!
12.腾讯衢州市网友金玉良言
喜欢读书没有错!关键是专业没选好。为什么现在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当年盲目地选了专业,结果那专业肯定会被学校录取的,但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所以选专业就显得很重要!
14.腾讯网友随风而去
我也是孔乙己,一代人的悲哀!
15.腾讯网友★KEO`▍、
不是因为读书而读书~~要需要读书而读书!
16.腾讯郑州市网友沙
哎!肯定是个书呆子,虽然有社会的原因,但还是自己有问题,反思去吧
17.腾讯深圳市网友践行理想
不相信命都不行!
18.腾讯珠海市网友流狼江湖
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也是一名自考生,同样的命运。
19.腾讯网友yang
在中国这种想法太天真。知识改变命运没错,但是千万别把他等同与读书改变命运了
20.腾讯网友☆?^ǒ^?☆
我怎么就觉得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呀。笨到家了。家庭、妻子、孩子、老人放着不管,不务正业。
21.腾讯网友吃白兔的萝卜
学历只有从政才有点用.....其他靠的是能力
22.腾讯南京市网友希望就在防水
叫你好好读书的时候你不好好读。要你工作的时候,你不好好工作,你要去读书。你说:你要混到多大才肯好好地工作!
23.腾讯常州市网友红松
人生苦短,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是最幸福的。
24.腾讯青岛市网友321
死读书,读死书,有嘛用?学以致用才是真理。
25.腾讯上海市网友Free
新时代的孔乙己
26.腾讯泰州市网友籣娻
金子永远发光,发挥自己优势,好好培养自己孩子吧。
27.腾讯深圳市网友一辈子的承诺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28.腾讯马鞍山市网友好好先生
哈哈,你白白的辛苦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没有一个做官的亲戚呢?
29.腾讯辽阳市网友兰色雨蝶
这种好学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在中国硕士都会什么?既然已经读到硕士,为什么会没有一技之长?硕士到底会什么?
30.腾讯湖南省网友晓理非道
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想法,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其实是很天真的,看看世界上的富翁,有几个是靠读书发财的,有几个是高学历的?书也会把人读傻的。可怜呀,你的家庭和孩子!
31.腾讯网友随风而去
男人最好学点技术!要不一开始就别结婚!
32.腾讯成都市网友抱抱自己
悲剧是年轻时好逸恶劳,到中年了还不醒悟,最后还在扣问自己应该怎么办?!回头看看供你和你儿子读书的妻子,硬是人家一黄花姑娘嫁给你欠你的债要还是不是哦,还有你的老母亲,责任与孝道你都当成理论来看????
33.腾讯景德镇市网友一箩烟雨任平
不是学历没有用,关键是他的本科学历不过硬。现在很多单位看重的是本科学历。
34.腾讯无锡市网友天雪
当代的范进中举!哈哈----高分低能有啥用哦
35.腾讯郑州市网友孤独一剑
希望调整心态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36.腾讯网友少队-⌒_⌒
了不起,但是死读书没技术也没用啊。
37.腾讯安徽省网友未来的明天就
事实证明乖孩子永远都是最笨的!
38.腾讯网友冬解冰释√
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这个时代能把田种好就很有钱途了。那些能耕会种的农民,收入不亚于企业高管
39.腾讯连云港市网友sl
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好青年!你拿到的是一个真正的硕士学位。敬佩敬佩
40.腾讯湖南省网友风姿无语
有关系。你不用考上硕士!
没关系。你上博士也没用!
读书蛋用??
41.腾讯深圳市网友西安秦
这是个现代的范进,最好到外国深造成了海归再回来就会有人要。
42.腾讯绵阳市网友幸运儿
勤奋并不能保证成功!
----现在做什么事都必须考虑‘风险系数’,否则,谁来替失败埋单!
三.感言心声:
(陈怨蜚)
我非常钦佩滕振国这位仁兄的勇气和毅力,寒窗苦读十八载,历经三次高考的失利,依靠自学先后获得大专本科学历,一路坎坷走来,42岁才拿到硕士***,了不起!精神可嘉!
在这个强大的现实世俗之下,能够跳得出所处在的圈子而活在自己构建的理想生活中的人,很少很少!滕振国就是其中一个,他为了理想而坚持这么多年,就凭这一点值得每个人敬佩!
古语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想他的体会是最深的!人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想他的感受也是最深的,抛开读书不论,就谈找理想工作这一点,屡屡碰壁,求职无门,最后只能做类似保安的物业管理员,时光荏苒,十八年一晃就过,重新回到农民工的生活起点。
旁观者感由心生——
处境艰难,人生无奈,现实悲哀
我在设想一个问题,假如,滕振国自高中毕业后,倘若到技校之类的培训场所,认真学好一门技术,没准日子过得比现在好!我想,他的妻儿老小一定会从他的身上得到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
付出十八年的青春和辛酸,硕士学历是拿到了,理想工作却与他无缘,生活依然贫窘,对于他的家人而言,他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真是可叹复可悲!
就滕振国现在的困境,我妄言归结如下:
除了上文提及的“冷门专业和年龄偏大”这两个因素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正视现实,现实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理想的世界毕竟与现实的世界有一大段的距离!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但它又是非常现实的一个世界!
各位,难道没有听说过诸如“北大的学生卖猪肉”,“大学生竞聘掏粪工”等之类的新闻?评心而论,卖猪肉和掏粪便,何须大学生,只需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即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便是一个社会问题——各种原因造就的“理想和现实的差别!”
回顾两位网友的评论:
1.哈哈,你白白的辛苦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没有一个做官的亲戚呢?
2.有关系,你不用考上硕士!没关系,你上博士也没用!
这二人的说法并非无道理,可谓一语中的,在这个社会,个人的努力和机遇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关系”这一层似乎显得尤为重要!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想,只有经历过体验过的人,感触才深刻!
我不由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县委书记特批法院院长的傻儿子进了法院》
(即:一名时常流着鼻涕的低智人士进入了广东某县法院做***,此人的父亲竟是该法院院长,此事还得到县委书记特批。据悉,此事被媒体曝光后,迫于舆论压力,院长的傻儿子已被辞退了。)
不知诸君看罢有何感想?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高学历不如有个好父亲!像“那位院长的傻儿子被特批入编”的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只是不为大众所知而已!
四.赋诗点评:
(赋诗一首,感喟一通)
01. 潦倒失意汝州郎,不惑之年滕振国。
02. 出身农家志高远,笃信读书好人生。
03. 三度高考总是悲,啧有烦言更添伤。
04. 矢志不移苦耕读,夙兴夜寐勤学问。
05. 大学梦想魂牵萦,大专本科凭自学。
06. 踌躇满志聊自勉,意气风发再考研。
07. 两次考研终如愿,奋发图强获硕士。
08. 哲学伦理冷专业,年龄偏高乃坎壈。
09. 高薪求职屡碰壁,出于无奈当保安。
10. 工资微薄糊口难,抑郁寡欢不得志。
11. 事业无成旁人笑,满腹牢骚妻怨怼。
12. 忽略家庭代价大,漠然置儿若陌路。
13. 寒窗苦读十八载,重回起点谁尴尬?
14. 美好梦想与现实,何以差别如此大?
15. 扪心自问想当年,学门技术今何如?
16. 困惑硕士农民工,攻读博士乃奢望!
——陈怨蜚*有感于【42岁农民工自学18年成硕士,求职无门重回起点】
(感言寄语)
——时也!运也!命也!
我真诚地祝愿他心想事成——好运眷顾上这位苦心人!(天降奇缘,好人好报)
我心犹如孤雁独飞,茫茫天涯随遇而安! 本贴于 2010-08-20 22:59:57 被【
等级:0级
积分 :41293
2楼 2010-08-20 22:12:07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等级:0级
积分 :41297
3楼 2010-08-20 22:16:17
等级:0级
积分 :41337
4楼 2010-08-21 00:08:27
务工者子女经营摊档,有孩子称赚钱就行读书无用
2010-07-2609:56:52来源:深圳晚报
福田农批的“小老板”兄弟俩。
本报见习记者张型锋实习生曹丹摄影报道暑假开始半月了,来深劳务工子女过得怎么样?昨天,记者调查发现,不少10岁左右的来深劳务工子女放假后变身“档主”,全职做起了“小老板”。有孩子对记者说:“赚钱就行了,读书没用。”对此,有专家表示,少年儿童长时间涉足摊档经营,过早“社会化”,无法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容易造成价值观失衡,对身心发展不利。
“剥蒜皮”的小明没朋友
昨天上午9时,在福田农批市场蔬菜区,记者看到不满10岁的“档主”小明正忙着清理蒜皮。被小明搓掉的蒜皮堆积在小明的凳子旁,把他的鞋子都埋没了。
“现在的大蒜贵,把残破的蒜皮去掉,大蒜的看相就会好很多。”小明父亲对记者说:“娃娃挺辛苦的,每天6点多起床,帮我看半边摊子。”记者了解到,小明今年9岁,在梅林一小学读3年级。放假后,一直在菜市场当“小老板”,几乎不和同学往来。
“生意不忙的时候我就在档子后面清理蔬菜,台面上的活都可以交给儿子。”小明父亲对记者说,“孩子一天10多个小时泡在菜档上,一个暑假帮我不少忙。”
谈到小明与同学的关系,小明父亲也很担心,“他不喜欢和同学交往,即使学期里的周末,他也愿意到我这里来。有时候让他去找同学他也不找。”
“撕书皮”的小林想赚钱
昨天上午10点多,在福田百花六路一家废品收购站的摊档里,9岁的小林正忙着给电源线剥皮,双手沾满污垢。小林对记者说,电源线里的红铜可以卖到1斤25块,不剥皮只能卖到1斤12块,差一倍还多。小林的父亲对记者说:“孩子在银湖读小学四年级,每年暑假都在这里干活。”除了给电源线剥皮,小林还负责“撕书”。据小林讲,一些书籍的封面和内页纸张不一样,封面纸便宜,内页纸贵。不把封面撕下来,“好纸只能当孬纸卖。”
“孩子学习不好,放假又没人辅导,他的成绩一直是我的心病。”然而,小林并不体会父亲的苦心,对学习他看得很淡。“赚钱就行了,读书没用。”对小林的观点,记者感到非常意外。
记者看到,当有清洁工前来卖废品的时候,查验、称重、算账、付钱,小林一个人应付自如。“收这个要小心,经常有人夹了用水浸过的纸皮来卖,我一掂就能掂出来。”小林对记者说。当记者问到累不累时,小林回答:“天这么热,每天都脱一层皮。”
“会算账”的小强不亏本
昨天晚上9点多,记者在罗湖区宝安南路、松园北街交界处看到了经营烧烤摊的刘先生一家。“我每天晚上都带着孩子出来,别看他只有8岁,算起账来比我还快。”刘先生对记者说,“我们每天从晚上9点多经营到次日凌晨4点多,差不多8个小时。”
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刘先生一家经营烧烤摊已有两年多,起先白天晚上都经营,被查抄过七八次,后来“转入地下,昼伏夜出”。刘先生经营的烧烤摊档有6张桌子,20多个座位,不时有客人光顾,刘先生的儿子小强跑前跑后,一会给顾客传菜,一会给顾客结账,俨然一个“小档主”。记者坐下后点了两只烤生蚝,一只烤茄子,刘先生的儿子马上算出了记者要付的款额。记者问小强能不能便宜些,小强说:“已经最优惠了,再便宜我们就亏了。”
专家观点
当“小老板”对孩子成长不利
针对少年暑假“全职”经营摊档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陈云松。陈所长表示,孩子适当参与社会劳动可以体验生活,既能保证人身安全,又能丰富阅历。但是,长时间涉足摊档,过早“社会化”,也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经营活动中,父母会用***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来约束小孩,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过早告别童年生活,失去孩子应该具有的天真、好奇、活泼的天性。有的孩子会在生意过程中,把钱看得很重,这就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失衡。其次,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长时间干***的活,往往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发育阻滞。在面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果引导不当,甚至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仇恨社会的种子。再次,经营环境的流动和不稳定性,会使孩子感觉处于城市边缘,使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缺失,无法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对身心发展不利。
陈所长认为,只有让孩子接受与年龄相对应的社会化教育才是健康有效的,这就需要父母提高认识,积极协助孩子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让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而不是成为廉价的社会劳动力。
等级:0级
积分 :41341
5楼 2010-08-21 00:29:33
热议硕士“学历姐”PK北大“晒证女”(组图)
2010年08月11日11:35中国广播网
32岁的王丽
她取得的学历***
专科本科加硕士32岁“学历姐”拿7张高校***
32岁的王丽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名研二学生,与常人不同,她拿到了3个专科***、3个本科***和1个硕士***,16年拿到7张高校***!这位当之无愧的“学历姐”说太喜欢当学生的感觉,舍不得离开校园。
王丽是荆门人,1994年,她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小学任教。后来王丽在工作中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开始参加自学考试。
16年间,她先后拿到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本科***,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科、本科***,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硕士***。目前她正在华中师范大学读第2个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
边读书边兼职还买了套房
从开始的在职进修到后来的脱产学习,王丽在校园里如鱼得水。刚到华师大的前3年,她的全部时间几乎都泡在7号楼自习教室。现在她在华师大已待满7个年头,前不久,7号楼管理员问道:“你怎么还没毕业?!”王丽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学校的生活对王丽而言是“累并快乐着”。这些年,她学费全部自筹,除去在自习室享受学习时光,课外她还奔走兼职代课。家教和兼职教师给她带来每年约5万元的不菲收入。前年,她拿出所有积蓄在华师校内贷款买了套两室两厅的二手房,然后拿租金还贷。她自己还是住在宿舍,“买房子是种投资,说明我并没有读成书呆子吧。”她得意地说。
舍不得离开学校梦想当老师
提及未来,王丽表示,如果能读博,那学习生涯就没遗憾了。如果就业,她想一直留在学校,从事教育行业,把所学到的知识用最简洁的方式教给学生。王丽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
王丽一再强调喜欢呆在校园的感觉,喜欢当学生的感觉。美丽的校园让她心态年轻,带给她积极向上的斗志。
王丽的导师淡武刚教授肯定了王丽的天分,他眼中的王丽精力旺盛,也吃得苦。他介绍,王丽曾在新疆支教半年,每周带30节课也毫无怨言。但是,一名优秀教师要多元化,首先是专攻,其次才是博学。他建议王丽找份稳定的工作,从兼职教师变成正式教师。
网友热议:
正方过想过的生活并无不妥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拖累他人,自食其力,这,就叫潇洒。——网友:悄悄路过
我觉得王丽只要没有傍大款,没有啃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活法并无不妥。——网友
人各有志,我觉得喜欢学校的氛围挺好,用这种方式留在校园里有什么错。可以理解马诺、兽兽,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个一心读书的女学生?——游客
反方贡献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艺多不养人,何况生年有限。贡献才是重要的!———网友
别死读书啊!高分低能,对社会有什么用。读了那么多年都没什么社会实践经验,7张***顶不过别人一张。———读书真累
教育资源那么有限,她却反复占用资源,而不回馈社会,有些自私。———一针见血
网络惊现北大“晒证女”称拜金不如拜知组图
女孩称:炒房不如考证拜金不如拜知
网络上有很多网友喜欢晒出自己的照片和大家分享,有人晒车,也有人晒自己的名牌包,不过最近风头最劲的是一名“晒证女”,她晒出了自己所考取的大大小小几十种证件,图片旁边还有文字说明称:“炒房不如考证,拜金不如拜知”,自称北大毕业,在家宅着月入6000元,多的时候两三万。这就是日前网络上流传的北大“炫证女”。
炫证女自白:“姐自认为长的还可以,身材过得去。最重要的是,姐是北京大学毕业的,不仅大二就过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毕业后又连续攻取了律师证、会计证、思科CCNP、CCIE、国际CFAA、CFAI等好多好多的***。姐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而是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有这些证儿在手,姐不用冒着烈日高温、被揩油的危险去挤公交地铁,照样在家里能挣到钱”。
炫证女在网络上留言说,看这些都是姐的心血,不知熬了多少夜,牺牲了多少花前月下的时光。姐拿到的各种证儿,大大小小有好几十个,这只是一小部分。当然,姐就是没有房产证、结婚证。她的座右铭是,“炒房不如考证,拜金不如拜知”,靠炒房、靠老爸老妈致富不会被人尊重,靠自己本事挣钱才叫骄傲。姐平时为几个知名杂志写专栏,还开了QQ空间帮产品做推广,顺便也在几个网友公司做兼职,乱七八糟加起来,每月少的时候入账7、8000元人民币,多的时候两、三万元。
等级:0级
积分 :41345
6楼 2010-08-21 00:37:37
最牛“证件哥”走红网络,网友称“大笑之后是辛酸”
2010-07-2114:58:00来源:红网
--------------------------------------------------------------------------------
[提要]招聘会上惊现最牛“证件哥”(图)红网长沙7月21日讯(记者刘灿)“去应聘一个网店运营人员,竟然拿出几十个证件,还没有被应聘上,我被彻底雷翻了。网友“741951321”在帖子中称,自己去招聘会上溜达的时候,见识到一个“介于牛A与牛C之间”的彪悍人物,把他雷得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最牛“证件哥”在应聘职位(网友摄))
(最牛“证件哥”的证件掉了一地(网友摄))
相关帖文:雷得我至今心有余悸!招聘会上惊现最牛“证件哥”(图)
红网长沙7月21日讯(记者刘灿)
“去应聘一个网店运营人员,竟然拿出几十个证件,还没有被应聘上,我被彻底雷翻了。”
近日,在红网《百姓呼声》、天涯等网站上出现一个最牛“证件哥”的帖子。据发帖人介绍,这位“介于牛A与牛C之间”的彪悍人物来趟应聘会,带着30多本证件应聘网店运营人员,却没有应聘上。
“不愧是最牛,想当年我就一本***去面试”、“这么多证件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工作”,最牛“证件哥”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称,最牛“证件哥”说明在就业环境不景气的当下,身揣多少***也是枉然。还有网友热泪盈眶称,想起了自己考证的时光。
最牛“证件哥”走红网络
网友“741951321”在帖子中称,自己去招聘会上溜达的时候,见识到一个“介于牛A与牛C之间”的彪悍人物,把他雷得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这哥们长的其貌不扬,看着弱不禁风,可当一大堆证掉到地上的时候,闹出的动静差点没把我吓得跳起来,斜眼看了一下,这散落一地的证件少说也有30多个。”
“证件哥不愧是哥,出场如此与众不同。”在调侃了“证件哥”后,网友“741951321”称,“证件哥”应聘的职位竟然是一家公司的网店运营人员,但是纵然“证件哥”有无数证件在手,口中妙吐莲花,但是还是被招聘单位无情地拒绝了。
“网店运营人员,说白了不就是网店***吗?可真没见过有人在招聘会上带这么多证来面试,不管是奖学金证明、三好学生证、优秀干部证、英语***证,计算机专业证还是跨不进就业的门槛。”网友“741951321”把遇到的经历发到网上,并冠以最牛“证件哥”称号。
网友:大笑之后是辛酸
“看完真是惭愧,我毕业之后找工作只有一张***,还是大专”、“看到这个,我突然很悲哀,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确实太难了”,最牛“证件哥”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不可思议,有网友称反映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搞笑”、“不可思议,带这么多证去应聘”,网友“枫衣”认为,有的人是考试狂,大学不停地考这个那个***,那哥们搞不好也是这种人。网友“yasam”调侃到“好像我还看到献血证了。”
网友“gaoxiaofei111”称,真佩服这哥们儿的,这么多证件,不愧是证件哥啊!网友“夏天种草”打趣道,“这哥们光顾考证了吧,那样怎么能好好工作呢?”
“大笑之后是辛酸,我怎么好像看到我的过去了”、“这年头大学生找工作都是这么的难,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在调侃和搞笑后,许多网友都想起了自己应聘时的情景。网友“南风”感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景,现在就业这么难,当年哪个不是背着无数证件去找工作的?”
来源:红网
等级:0级
积分 :41349
7楼 2010-08-21 00:45:03
新读书无用论在抬头,日子红火农村娃却辍学
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进厂快速挣钱”PK“念书周期长投入大”
为啥日子红火了不少农村娃却辍学
资料图片:读书无用
新读书无用论在抬头辍学不是因为家里没钱
“有钱了,他们怎么就不上学了呢?”“曹村长”经常会这样问自己。
“曹村长”叫马富春,来自甘肃农村,是中国民族大学的学生。不久前他和同学一起到河北农村调研,看到了很多孩子刚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很是痛心,回来之后嘴里经常叨念这句话,于是“村长”这个外号在同学中流传开来。
其实,“曹村长”家乡也有辍学的,但多是“家里穷”没办法,而“这里不一样,他们的日子富裕得多,竟然也会辍学,我想不通”。
“曹村长”调研的县隶属河北沧州,县内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居沧州市首位。同时,该县还有一个支柱产业—弯头管件企业。“曹村长”他们从县里获得的资料显示,2005年,该县弯头管件行业总产值就已经突破了3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7%,上缴利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我去的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工厂里打工,农民收入普遍上升,已经成为沧州第一批小康镇”,同学李立芬说。
在大学生们调研的所有家庭中,除了两个家庭确实贫困的,其他家庭都表示,供孩子上完初中不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即使是那两个贫困家庭,现在也享受着“两免一补”的政策,让孩子上完初中也不会有问题。
但是,徐庄的徐阳却告诉来调研的马惠娟,初一的时候他们班有20多人,考高中的时候只剩下几个人了,最后考上高中的只有两个人,他是其中一个。
徐阳的妹妹现在上初一,在班里排在15名左右,但是说什么也不愿意上学了;
还有晓钢,初一才上了半年就不愿意再上了;
强强也没上完初一,现在每天“逛马路”;
“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马惠娟说。
“这里的孩子辍学不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但是钱却是导致他们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几乎每个参加了这次调研的同学都有的强烈感受。
资料图片
上个“三本”就挣700多元,念书还不如当小工
“读书就是为了挣钱”,这是很多农村家长对教育最朴素的理解。
农民老徐给大学生们算了一笔账,到市里上高中一年的费用大约是8000元,如果孩子到厂里打工,每月至少也能挣六七百元,“这一正一反差别可就大了”,老徐说。如果上了大学,费用还要高。
高学费只是农民对孩子“念书”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
村主任给大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
村里曾经有个孩子考上了“三本”,毕业后好不容易在沧州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就700多元,“生活都成问题,还不如弯管厂的体力工人挣得多”,村主任说。
“脑筋不好的上了学又有啥用?”这是马惠娟听到的最多的家长对孩子辍学的解释。除了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将来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家长基本不会阻拦孩子离开学校。
还有一条更现实的出路摆在孩子们面前,“曹村长”说。
“这里工商业的发展已成相当规模,厂子里的工作基本属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即使初中没有毕业也能胜任”,马惠娟说,再加上工厂的老板大都是本地人,很多学生的家长也在这些厂子里打工,所以,辍学的学生很容易在工厂找到工作,即便是那些体力不太好的,或者是女孩子也可以选择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内“站门市”。
又能挣钱又能长见识,这样的好事怎能让农民们不动心?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涌入了弯头管件企业,这些企业也不断变强,遍布全国的产供销产业链不断延伸,需要的人更多了,由此形成的各层次就业空间越来越大了。
据了解,这些到弯头管件行业打工的孩子每个月的工资五六百元到一千二三不等,“看着原来的同学几个月后就用上了手机,穿上了时髦的衣服,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不心动?”马惠娟说。
这里的孩子往往从学校一走就是十几个。
“我见到的每个受访者都言必说管件,弯头管件已经成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可靠途径”,马惠娟说。
“成年人的收入则更高”,“曹村长”介绍,“我在村里看到一户人家的别墅非常豪华,据说,他们家在弯头管件一年的收入有十几万元。”
像“曹村长”描述的那种人家村里还有几家,他们成了全村人的榜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有大学生的家庭。村里比较破的房子通常是在“供孩子上学”的家庭。马惠娟在一个农户家调查时,这家的女主人指着邻居说:“两个大学生,买了房基地,却没钱翻修房子”,眼中充满怜悯和同情。
“弯头管件厂不仅让辍学的孩子有了工作,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还把整个县带入了一股浓浓的商业氛围中”,马惠娟说。这股浓浓的商业氛围正在把孩子们拉出校门,“进厂快速挣钱”与“念书周期长投入大”的现实差别,使当地的农民得出了一个“理性”的结论:念书还不如打小工。
资料图片
缺钱让不少教师无法安心教学
“这个学期我们已经换了4个代课老师了”,朱家小二对李立芬说。
据了解,镇中学的老师一部分是县里下来的正式老师,他们有国家的正式编制,工资待遇还不错;还有一部分是镇里聘的老师,他们的工资低了很多。马惠娟了解到,1999年的时候她所调研的镇曾经聘用了一批中专师范毕业生,当时每人的月工资只有260元,经过多年的争取,现在才调到460元。还有一些老师是代课老师,他们大部分是本地人。
就在孩子们纷纷被“管件”拉出校园时,老师也没能逃过“管件”的魔力。
“县里来的师范生很多不甘心在镇里工作,纷纷找关系往县里或市里调”,一位校长告诉李立芬,没走成的老师则开始有人在厂子里兼职了,还有的则到给钱更多的私立学校任教。“忙不过来了,他们就自己花钱雇人代课”,让别人替自己上课,形成了农村教师“虚在岗”的现象。
而代课老师更多的是当地人,一个月300元的代课教师工资远远低于工厂打工的工钱,因此,不少代课老师也不安心教师工作,频繁更换代课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
还有些代课老师把进工厂的机会给了家里更加身强力壮的人,自己便管理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每到农忙的时候,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没有老师上课的现象。”校长说。
“虚在岗”、“半工半农”让农村的老师无法把全身心投入教学。
“小山本来是个不讨厌上学的孩子”,一位农妇给马惠娟讲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次小山的脚摔坏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家长到学校请假时,老师才发现小山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再次回到学校,小山落下了很多功课,老师也没有管,大概半年以后,小山的功课越落越多,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终于在初一结束的时候辍学了。
“老师要求我们上课只要不捣乱就行,睡觉的人特别多”。这样的学校正在按照教育的最低标准运行着。
中学学的东西打工用不上
柱子开始准备跟妈妈相亲去了。
初中刚毕业的柱子在马惠娟眼里完全是个小孩,“他怎么可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马惠娟忧虑地说。
看着柱子把家里仅有的几本书塞到了床底下,马惠娟问:“这些书不想再看了吗?”“不上学还有啥用?”小柱子瞪着眼睛说。
村里一位初二辍学的男生告诉李立芬,“上课太没意思了,除了体育课以外都不喜欢,每天都是那几门课……”
李立芬和同学在一所叫董林的中学了解到,中学里除了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课外,只有体育课和计算机课课程安排与城市相同。但是对于那些考不上大学只能在家务农的孩子来说,这些课程似乎没有用处,所以有没有初中或高中学历对这里大多数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是少数需要用初中***的地方,比如进城打工或参军,“办张***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地70%的辍学学生都选择到工厂就业了。与此同时,工厂这些年却连年要到县上或是石家庄参加招聘会。
海豪集团的副厂长告诉李立芬,弯头和管件的制作是办机械半手工的,手工作业的部分技术含量低,不需要什么文化基础,即使是初中没毕业的人也能通过十天半个月的学习掌握,但是机械生产部分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图纸的设计、质量检测、高精机器的操作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我们太缺能吃苦又懂技术的人才了。”这位副厂长说,“通过招聘会招来的大学生,很少能看得上镇上的工厂,他们通常待不长,而且体力也不行,从技校又很难找到专业真正对口的人才。”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工厂技术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同时,技术人员的短缺也使这些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自己正在失去发展的后劲。“看着自己的娃娃这么在街上溜达,谁不着急呀!”这位副厂长也是当地人,“要是他们能再学点儿技术就好了”。
“工厂里的工作还是挺苦的”,“曹村长”曾经到过厂子里。厂房“很小很简陋”,在里面干活的人基本都光着膀子,“我恍惚觉得自己是在山西的小砖窑,要是让我干这个活,肯定吃不消”,“曹村长”说。
“这里已经进入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不足并存的怪圈了”,李立芬说。
“无奈!”“曹村长”说。(记者樊未晨实习生汪文娟)
(责任编辑:许思栩)
等级:0级
积分 :41353
8楼 2010-08-21 00:50:54
上大学的还不如打工的?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为沉重。一位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
这一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在奔赴各地采访时,所见所闻又令我们忧心忡忡。“就业难,上学贵”导致的读书短期回报率降低,被误读后,可能会耽误一代人。
记者二字,意味着责任。我们推出这样一组报道,目的不是为了揭露抑或否定,而是力求给予警醒和呼吁,是在一种不良现象端倪初露时给人警醒,是对昂贵的教育产业化能够惠及寻常百姓的呼吁。
我们有责任告诉每一位彷徨在“读书无用论”迷途中的学子———
把眼光放远,知识将会使你受益终生!———任旭强
小老板算账对比,慨叹———“上学不划算,趁早去赚钱”
“我们村一共有4000人左右,每年能考上大学本科的只有五六个人。”濯村村委会一位高姓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濯村,位于莱阳南部,早在1996年,该村就实行了国际现代农业的做法,全村90%的土地全部租赁给来自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农业人士种植管理,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庄,每年上大学的学生仅占全村人口的0.25%,村民们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
原因何在?“读书无用论”在作祟。
小老板的“上学账”
“上学还不是为了张***?花十七八年时间才能修出个大学***,太浪费时间了!”29岁的宫富起对记者反复说道。
濯村主干道的柏油路边,有几家企业和做生意的铺面,其中一家便是宫富起的兽禽饲料店。宫富起16岁初中毕业后就回到村里帮父亲搞养殖,23岁时自己开了这家店,现在她一年的纯利润达几万元。
她的房子坐落在村里的“别墅区”,是一幢漂亮的二层小楼。她常开着小车出去谈生意,高中毕业的弟弟在店里帮忙卖饲料。姐弟俩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日子过得十分红火,村里好多人都羡慕他们。
记者见到宫富起时,正赶上她开车风尘仆仆地从外地出差回来,不停地抱怨一个人忙不过生意来,眼看着好多生意伙伴的钱被别人赚走,她心里很着急。
“我文化水平不高,说实在的,现在还真不后悔没有读大学。”她说。
据悉,该村近几年考上的20多个大学生中,有不少是名校毕业的,如北大、哈工大、吉林大学等等,但是找到好工作的并不多,大部分人去了小企业,月薪一般在1000元左右;有几个无奈去考研,但考上的只有两三个。
宫富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三年高中,再读四年大学,这七年要花费近6万元。而这七年做***,她能赚近20万元。要是做生意需要学点知识,那就参加个函授班,最多花费5000元。
受宫富起的影响,她弟弟高中毕业后也回到家里,跟她学起了经商。前一阵莱阳电视台播出了宫富起的创业故事,村里的人更加羡慕他们姐弟俩了。宫富起说,邻居有几个大学生,以前他们的父母还经常在宫富起的家长面前炫耀,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念那么多书,如果学出来的知识派不上用场,还有啥意思?”宫富起的父亲意味深长地感叹。
找不到工作回家当兽医
和宫富起一个村的赵清(化名),2000年考上了莱阳农学院,学动物医学专业。
他曾经是邻居小学生、初中生学习的榜样,邻居家的大人每逢教育孩子就会说:“看看你赵清哥哥,学习努力,考上了大学!”赵清说,父母当时也感觉供出个大学生脸上特有光彩。而今,去年就毕业的赵清一脸忧愁,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父亲也为这事愁白了头发。
每逢回家,村里人总关切地问赵清在哪儿上班,他说自己都难以启齿,感觉特别不情愿回家。现在,赵清的父母在村里大街上走路都低着头。
据悉,赵清去年毕业前,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是参加了山东省***考试,以与第一名0.5分之差而落选。随后,他干脆放弃了找工作,在学校安心复习了一年,报考了研究生。今年4月份出来成绩时,他傻眼了———没有过线。
今年,他又报名参加省***考试,“五一”回家住了一天就匆忙赶回去参加辅导班。赵清说,班里大部分同学找的工作都不理想,有个同学回老家开起了烧饼店。要是这次还考不上,他就回村里开个兽医店。上大学四年光学费花了1.6万元,自己赚钱总比靠父母养活光彩。“班里有个同学在大二时就辞学开起了咖啡店,现在人家已经把四年的学费都赚出来了。张爱玲也说了,成功要趁早。”赵清有点自嘲地说。
富人为***穷人为养家
“富人为了***而读书,穷人为了养家而上学。”
莱阳市姜疃镇某中学的庞校长如是说。
近几年,农村的家庭收入普遍比往年提高了,但是中学生的辍学率也随之在增加,其原因,除了学费在上涨,更重要的是“上学所得的回报与农村人的脱贫期望值偏差越来越大。”家庭条件好的,有门路的,为了一张******而去读书;条件差的,就指望孩子毕业后赚钱脱贫。但是,就业难的现实往往使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了解,该中学5年前一个毕业班能有20个左右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现在,学校受录取分配名额的限制,一般一个班只能有七八个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大部分学生只能去读普通高中。
因为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普遍较低,一些学生家长就打起了小算盘:孩子学个手艺能很快找份工作养活自己,而读完高中万一考不上大学,家长还要再掏钱让其去学技能。所以索性让孩子初中毕业就读技校,而且,“现在正规技校毕业的***和高中***一样”。现在每年中考时,考场外面技校的招生现场明显要比普通高中的火爆。
该校初四普通班的一位班主任说,他们班一共有60多名学生,10多个专门学体育,10多个专门学美术,10多个想上普通高中,剩下的大部分打算找个技校学点本领,有的想学汽修,有的想学理发,有的想去学厨师,还有的不惜花四五千元报个短期技能培训班。总之,大部分学生想得并不长远,认为书读得再多,早晚还是要找份工作养家,况且“莱阳市里好多单位招来的大学生,待遇和一般技术工人的一样,个别的甚至比技术工人还低。”
[来源:经济导报]
等级:0级
积分 :41357
9楼 2010-08-21 00:52:56
等级:0级
积分 :41361
10楼 2010-08-21 00:55:45
读书无用,个人认为不可取。读书很重要,至于学习的深度,本人觉得,可根据个人的条件兴趣爱好以及人生志向合理把握,一般人至少也要大学毕业,这样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至于读书与找工作,个人觉得,读书的价值不能以是否找到满意的工作来衡量,学到的知识是一辈子都能够受用的,而是否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是暂时性的处境,现实中,一个大学生比一个高中生的优势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有个别特例,那也只是一小部分。故此,在读书无用论的流言热潮中,当代青年应该摆正自己的观点,端正自己的态度,坚定自己的人生理念,不受外界干扰,走自己的路,让比尔去说吧!
____网友(唐德武)
等级:0级
积分 :41365
11楼 2010-08-21 00:57:47
等级:0级
积分 :41369
12楼 2010-08-21 00:58:51
引用11楼
的发言:
社会只需要一部分高知识高科技人才,大部分工作还是体力半体力劳动,只需要初高中水平就够了.
读书无用论''已经流行很多年了
我不想读书,我宁愿去打工做体力劳动
等级:0级
积分 :41375
13楼 2010-08-21 01:04:23
读书肯定是有用
到底有多大的用
每个人可能不一样
可能针对个人
有些人有用
有些人没多大的用
——网友(肖祥林)
等级:0级
积分 :41377
14楼 2010-08-21 01:06:04
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有的,片面的,
我的两个邻居,只差两岁.
大的那个读了初中出去打工,现在2万块了/月,在广东深圳打工,有房有车,还有个漂亮能干的老婆,听说还和人办了厂了,
小的那个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也在深圳(坂田)华为做个美差,5000多块,搞了几年了,29岁了,没老婆,没房子,更没小车了,
说小的那个没能力吗,别人都是高级白领,现在外面本科生一两千块多的事,还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事,
成不成,看自己?
——网友(王振)
等级:0级
积分 :41381
15楼 2010-08-21 01:12:24
大学生找工作难拜师“煎饼王”
2010年03月08日03:45京华时报李川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川)在石景山区古城小区附近有一家煎饼店,店主原是某邮政储蓄所的柜员,2006年辞职后,创制“脆煎饼”,被誉为“古城煎饼王”,他希望将自己的技艺免费传给失业的人。截至昨天下午,已经有30多人通过本报联系到“煎饼王”王金全,想学艺的人中除了失业者,还有两名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据王金全介绍,联系他的三四十人中,有十多个人是慕名去他那里吃煎饼的,另外二十多个人到煎饼店看了看,希望跟王金全学这个手艺。王金全表示,原本他是打算收取些学艺时用到的材料费,但是听这些人讲述他们的遭遇和困难时,他决定一切都免费,材料费也由他自己承担。“要么是失业在家,年龄已经很大,很难找到工作,要么就是做小生意总是亏本,生活困窘的,所以我最希望能帮他们摆脱困境。”
此外,令王金全没有想到的是,两名大学生也来拜师学艺。“
他们有那么高的文化程度,竟然毕业那么久都找不到工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称,
他也曾找过几份工作,但是工资少得可怜,除去租房、吃饭,一个月下来还需向家里要生活费,“学好这手艺,试试自己创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并没觉得摊煎饼有多么不体面。”
等级:0级
积分 :41385
16楼 2010-08-21 01:13:37
大学生找工作陷淫窟,网上淫秽表演月入近5万
2010年01月06日13:53荆楚网姚启慧等
荆楚网消息(记者姚启慧、戴园、刘胜萍、通讯员汪涛、徐石泉)5日上午,荆州市公安局披露了侦破“071”特大网上淫秽表演案的一些细节,在重庆抓获了48名涉嫌进行露骨***表演的“主播***”。经审查,有几名本科毕业大学生竟是找工作误入“淫窟”的。
荆州市公安局网监中队侦察大队队长王敏介绍,他们在侦察中发现,一些涉黄的网聊网站提供的“***”内容是在一个“后台”由同一批人完成,通过网络链接到多家***网站。进入这些网站,就可点击进入“后台”,看到的都是同一批“主播***”。
2009年8月28日至29日两天时间内,警方在先后将这批“主播***”抓获后,意外发现在主播***中,好几名都是在校大学生及已毕业的大学生。
网友进入***网站想要看“主播***”***表演,首先需要注册会员。网站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例如,初次注册会员50元,私聊88元,与主播进行全脱***,则每次充值都要达到288元、488元、988元的就可以看到“露点”表演。
负责侦察的荆州市公安局网监中队侦查员魏松介绍,好几名“主播***”是高学历,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后来在重庆本地招聘网上看到有单位招聘视频主播便去应聘,等面试时才知道自己从事工作的内容。不少人经不住高额收入的诱惑,误入歧途进行***表演。
据透露,这些“主播***”底薪在1000-1500元之间,按照聊天的收入以及“顾客”在聊天过程中赠送的虚拟币进行提成,收入十分可观,有一名主播***一月收入能达到4.9万元。而顾客赠送的虚拟币也需要用现金购买,有网友一年花费了7万多元。
王敏告诉记者,“主播***”流动性很大,从事***表演的女性应该远不止已经查获的48名。
等级:0级
积分 :41389
17楼 2010-08-21 01:14:48
武汉一大学生找工作不理想,涉嫌运毒牟利
荆楚网-楚天金报肖丽琼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因为找工作不理想,一大学毕业生竟运毒牟利。16日,宋某因涉嫌运毒3000余克在武汉市中院受审。
宋某是家中独子,毕业于武汉市的一所省属大学。经查,今年5月6日,宋某受指使,携带毒品返回武汉,5月7日,他在进入汉口某小区时被当地警方抓获,民警从其随身行李中查出7大包疑似毒品的物品,经检验全部为毒品***,重3000余克。公诉机关以运输毒品罪对宋某提起公诉。
16日庭审中,宋某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宋某辩称,他大学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去上海闯荡一段时间后也无收获,父亲也偶尔为此责骂他。宋某为此沉沦于酒吧,并在此认识了“大哥”。“大哥”以每次3000元的高报酬让宋某从外地带货回汉后,送到指定的地点,即可领取报酬。为“大哥”效劳两次后,宋某才发现带的货就是毒品。但“大哥”威胁他必须继续运毒,否则将对其家人不利。宋某称,对于“大哥”的姓名等其他情况都不清楚。
辩护人也以宋某是受人胁迫为由请求法院轻判,但公诉人则指出,“大哥”目前在逃,所以尚不能认定宋某是受胁迫运毒的说法。
本案将择日宣判。(记者肖丽琼通讯员邱震实习生张延勇)
等级:0级
积分 :41395
18楼 2010-08-21 01:18:32
女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穿内裤跳楼身亡
4月23日上午,丽江花园一女租客跳楼身亡后,事发房门已紧琐。信息时报记者杜翠摄
女大学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留下10万字日记
时间:早上6时许
地点: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昊)昨日早晨6时许,一名20来岁的女孩从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丽影楼1座7楼窗户前飞身跃下,当场身亡。有知情保安透露:该名女子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怀疑因找不到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了绝路。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该起跳楼事件。
目击者:女子穿着内裤跳下
记者来到丽江花园丽影楼1座楼下时,死者遗体已被警方移走,现场已经解封,地上有一大摊血迹。在事发楼下,周围居民对于这起跳楼事件议论纷纷,一名清洁工对记者说:“这名跳楼女子大概20多岁,住在7楼70&time 房。跳楼时间大概是早上6时左右。”周围居民还告诉记者:女子跳楼时上身穿短衬衫,而下身却只是穿了一条白色内裤。从自家窗口跳下,坠楼时发出很大的响声。
知情保安:女孩刚大学毕业
“太可惜了,这个女孩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长得挺漂亮,毕业后租住到这里,平时看起来她就一副很抑郁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工作难找,精神压力过大。跳楼可能是一时情绪爆发想不开走上了绝路。”事发楼下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
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死者所住的房间,房间大门紧锁,门口的电灯已经损坏,现场看起来十分昏暗,借助手机灯光,记者看到紧锁的铁门上面张贴着一个“福”字年画。
受此事件影响,整栋大楼里气氛看起来十分压抑。旁边一户正在装修的邻居告诉记者:太可惜了。”而一些装修工人则对记者说:在本月21日晚上的时候,从70&time 房传来该名女子和一名男子吵架的声音,随后听到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声。
等级:0级
积分 :41400
19楼 2010-08-21 01:23:57
大学生求职诉苦难声泪俱下,让面试考官目瞪口呆
来源:荆楚网(武汉)
核心提示:武汉一大学生求职面试时,突然哽咽起来,感叹自己家庭如何贫苦、读书欠下了多少债、很需要一份工作云云,让招聘者当场目瞪口呆。招聘者表示,面试是公司为招聘人才而设的,不是求职者示弱、诉苦的平台,这种行为对求职并无帮助。
楚天金报9月10日报道面试中,求职者突然哽咽起来,感叹自己家庭如何贫苦、读书欠下了多少债、很需要一份工作云云。日前,在武昌一招聘会上,某科技公司招聘经理徐云峰(化名)在面试应聘者时,遇到一名大晒个人苦难经历的求职者,让他目瞪口呆。
该公司所招的岗位工资约1500元/月,吸引了不少应届生前来应聘。“我们很尊重应聘者,尤其是毕业生,一场场的招聘会赶场下来,精力、财力消耗也很大。但相应的,求职者也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面试。”徐云峰告诉记者,起码,穿着得体再来面试,对于应聘的人来说应该不难做到。
然而招聘当日,一位男性求职者还是让该公司的考官“吃了一惊”。“我一见面就恨不得让他换身衣服再来。”徐云峰说。“先说说他的装扮,短袖T恤、沙滩短裤,脚上一双露趾的凉鞋,指甲还不干净!我个人认为他的这种打扮根本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最糟糕的还不是装扮,让徐云峰更措手不及的是面试开始后的情景。
这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坐下之后开始了自我介绍。但一开口,他就讲起自己家境不好。正待徐云峰准备打断他时,他开始不厌其烦地说起家乡如何贫困、在武汉念书欠了多少钱,所以非常需要一份工作之类的话。说到后来,语带哽咽,声泪俱下。这一番面试现场的“诉苦会”,硬是让在场的几名考官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劝阻为好。“我们明白,他其实只是想表达自己坚强不息的努力精神。”徐云峰说。“但面试是公司为招聘人才而设的,不是求职者示弱、诉苦的平台。过于强调你的苦难对判断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帮助。”
目前正值新一轮求职旺季,徐云峰提醒道:毕业生的工作和求职经验不多,找工作时难免缺乏底气,但示弱并不能在面试中加分,既然来应聘职位,就要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现你的能力,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因为你家境不好就格外青睐你。
等级:0级
积分 :41404
20楼 2010-08-21 01:29:32
民工荒PK大学生找工作难:矛盾现象背后预示着什么
时间:2010-02-24来源:和讯博客
我要分享关闭人人网开心网豆瓣QQ空间新浪微博核心提示:中国经济从来不缺畸形的现象,与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相映成趣的是,如今很多地方闹成了民工荒。中国经济从来不缺畸形的现象,与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相映成趣的是,如今很多地方闹成了民工荒。媒体报道说,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南方企业纷纷到河南“抢人”,给本土企业用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本土企业,为留住熟练工人,早在年前已为员工涨了工资。不仅是河南企业,外省一些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文件,限制劳动力外流,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可见,现在的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内地工资也在提高,与沿海地区抢“劳力”,而如果沿海地区的工资还是很低,生活成本又高,而且离家又远,自然就变成了劣势。因此,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想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压低产品成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显然是走不通了,这也是中国制造现实的难题。
还有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农民工新生代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倒逼企业升级换代。事实上,这也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确实因为现在的民工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和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大幅度地提高,客观上需要升级换代,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现实产品优势在于低端产品,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厚引起的劳动价格偏低,这也让国内消费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内需难以提振。而且,如果产业升级换代之后,如果服务业因为营业费的过高的因素和垄断行业没有足够的诚意开放,会踢出大量的劳动者,造成低端也失业,高端产业也找不到工作,那么,经济就会更加畸形。这就是我们搞产业结构升级的风险所在,但畸形的经济现象又迫使我们必须前行。
当前中国现在正在搞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是现在的落后产能过剩,对经济造成拖累,但奇怪的是,低端产能却能吸纳大量的农民工,而高级白领却面临着过剩的格局,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正常,而农民工却出现了民工荒。
这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正是中国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艰巨重要原因。是的,我们现在是该非淘汰过剩产能的时候了,但我们也应当考虑,为什么我们的阻力这么大,是不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落后产能是不是真得落后,是不是出现了贴标签的嫌疑,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制造新一轮的失业潮,中国大规模的淘汰所谓夕阳产业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这些都需要我们再仔细厘清,否则,我们可能会步入产业空心化的怪圈。从当前出现的怪现状来看,我们的这种担心正是一种现实。
一些国家在崛起的时候,也付出了沉重的进步代价。比如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贫民化比较严重,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贩毒吸毒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黑社会、暴力犯罪活动。我们正处于城市化起飞的阶段,民工市民化也刚刚开始起步,生活成本的增加反过来导致用工成本的增加,而用工成本的增加要么逼迫企业多使用新机器或者高科技来替代用工,出现“机器吃人”的返祖现象,要么是提高工资,削薄利润。因此,如今出现的民工可能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常态,但高端性的产业如果难以有效的吸纳这么多的劳动力,可能使得本来在消费与投资就严重失衡的更加畸形。
这种畸形根源于经济体制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能够吸纳众多劳动力的服务业必须要减负,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壮大第三产业。当务之急是削减营业税,只有服务业壮大起来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也增强了国内的消费力,才能真正的保障国家的税收。
另外一个阻碍就业的是垄断行业开放度不够,甚至以各种各样高尚的借口大搞独断,这对于中国高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造成我们当前有那么多的高级精英们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2006年曾有报道,一个电力行业的抄表工年薪10万元,舆论哗然。同年,有人把国资委管辖下的煤、电、油、运等行业,形象地称之为“十二豪门”。曾有人测算,2006年“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达到每人12万。这样的垄断利润都通过地位的分配而不是能力的分配进入了私人腰包,岂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愤慨。要想打破中国产业升级和总是在低端产品上具有国际优势的坚冰,从进一步开放垄断性产业的这一思路出发是可行的。
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找工作难这样强烈刺眼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畸形已久的还有待改进的经济体制,这些体制都是改革的坚冰与长期容忍的怪胎,当容易改进的地方我们都改进了,现在是时候攻克这些难啃的硬石头了,是时候动外科手术了。相信通过打破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后,我们的经济才能融化掉更多的坚冰,让经济机翼更加轻便。
等级:0级
积分 :41408
21楼 2010-08-21 01:33:54
大学生找工作难,回炉再造走成功之路
2010-8-99:21:53来源:西安校区
“本以为我的专业比较好找工作,可没想到也是到处碰壁!”
7月30日,学习中文专业今年刚刚毕业的贾薇沮丧地对记者说。目前,不少高校的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而忙碌,在各种规模的招聘会上,大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但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而要找到一个符合自己专业、自己又喜欢、满意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近日,记者走访了首府一些招聘会后发现,有一技或者多技在手的技校生受到了不少招聘单位的青睐,残酷的就业压力,促使不少大学生放下架子,为了找到工作回炉上技校。
找工作到处碰壁
“当初报专业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说房屋建筑学这个专业毕业后可能会比较好找工作,所以我就报了这个专业,没想到毕业以后找工作也不容易。”
7月31日,毕业生刘宏斌无奈地对记者说。刘宏斌的老家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也在上大学,而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父母耕种土地。刘宏斌告诉记者:“我现在已经投了几十份简历,但是有答复的单位屈指可数,即便是让我去面试,结果也不尽如人意。”采访中记者发现,和刘宏斌有着同样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王瑛也是其中一个。
“我是学中文专业的,毕业以后想找一份当老师的工作,可是到了招聘现场才发现,想要找到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太难了,尽管我可以退而求其次,即便是找不到当老师的工作,找一份和专业稍微擦点边的工作也行啊,但是也是到处碰壁,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实践经验或者工作经验,光是这一个条件,就已经将我拒之门外了,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实践经验啊?”
王瑛抱怨道。
有一技之长很重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如今,不少招聘单位在招聘时都比较青睐于有实践经验或者有技能的应聘者,因为这样的应聘者在被录用以后,聘用单位不用再出资出力地去培养,直接就能为聘用单位创造价值。这样的应聘条件使得那些有一技或者多技在手的技校毕业生成了招聘单位的香饽饽。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田雨高中毕业后,就报考了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选择专业时,在就业指导老师的推荐下,田雨填报了公路与桥梁专业,经过两年的学习,田雨掌握了一套熟练的专业技术。在今年实习时,田雨被学校送往了一家高等公路公司实习,由于自己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术,田雨很快就被该公司看重,尽管田雨还有一年才毕业,但是公司已经决定,田雨毕业后聘用他。西安市一家设计公司的王魁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想不光是我们公司,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其聘用的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愿意去花费额外的费用,浪费一定的时间再去培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招聘单位都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或者实践经验的应聘者的原因。”
不少毕业生回炉上技校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
大学生与技校生不同的就业现实,使得不少大学生放下架子,为了找工作而回炉上技校。
周静就是其中一个。7月28日上午,记者在汇众教育西安校区报名处见到了大学毕业生周静,经过一番攀谈记者得知,周静在大学时学的是语文教育,2009年毕业后,为了找工作,周静一直到处奔波。周静说:
“尽管如此,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聘用我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小型的幼儿园或者家教中心之类的地方,几百元的工资更是让我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一年下来,我做过服务生、家教、推销员等多份工作,不但没有挣到什么钱,反而还得和家里要生活费。前几天在一次招聘会上我注意到,用人单位比较青睐于有技能的应聘者,那些手里有着几份专业***,在学校里有过实践经验的毕业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招聘单位看重,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报考技校,学习一技之长,将来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汇众教育西安校区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缺少的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理论研究不能代替的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论上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一动起手来,就不行了。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单位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大导致了现在技校生成香饽饽的现象。这应当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重视,在选择院校时应当理性,对于那些没有考上一本的学生来说,选择技校学习效果不一定会差。”
培养动手能力很重要
针对目前不少大学生为求职回炉上技校的现象,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领导。他表示:大学与技校,本来是从不同侧重点来培养人才的。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用人单位的门槛抬高,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只能降格以求,寻求技术岗位,但是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根本不重视实用技术教育,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和技校生相比处于明显劣势。为了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不得不回炉补上技术课。从大学生回炉这种社会现象中,一些高校应该认识到:必须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理念,从以往的“我培养为主”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不让自己的毕业生回炉。不过,大学生回炉上技校这种社会现象有着积极的一面,是社会对实用技术工人大量需求的应急反应。
等级:0级
积分 :41412
22楼 2010-08-21 01:36:49
回炉(图)
漫画/张永文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回炉”读技校,他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近日,媒体记者在武汉铁路桥梁技工学校里见到连峰时,他正和班上53名同学一起,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现场指点下,学习千斤顶的操作。近年来,
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主动上技校“回炉再造”已不是个别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9月13日《扬子晚报》)
等级:0级
积分 :41416
23楼 2010-08-21 01:38:49
从“学子回炉”看职业教育(图)
--------------------------------------------------------------------------------
我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能借鉴现代管理模式,个别尖端人才同样能“挖”、能“引”,但众多的、也是最直接与产品和服务打交道的现代技术工人只有靠“国产”。
岁末年初,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奔波穿梭于各类招聘会,承受焦虑忐忑、打击失落的时候,有部分学子却悄然选择了“回炉”上技校。据报道,在全国许多地方,大学毕业生“回炉”已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现象,还呈快速“升温”趋势。
这实际反映出三个事实:其一,目前一些高校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程式化,学科创新远远落后于硬件扩张,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知识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节,随着毕业人数一年年猛增,“天之骄子”光环不再,用人单位越来越务实。其二,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色专业,开始显现出产学结合,学有专攻,技有所长的特点,目前市场也恰恰渴求各类高级技工与“一招鲜”。其三,面对激烈竞争的职场、求职碰壁,一些学生开始以理性态度重新审视学历“含金量”与自身实际能力,不计社会偏见,有针对性地学习紧缺技术工种的知识和技能。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回炉”这种主动调整、适应职场之举值得赞赏。而这一系列现象,也引起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反思。
应当看到,在“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下,国人普遍存在重“功名”轻“手艺”的倾向,当工人被一些人认为“没出息”。逐“千军万马”上普高,去挤高考“独木桥”,职高、技校沦为“二流教育”,只有“差生”读。各地对职业教育也明显存在轻视、投入少、师资设施薄弱等问题。
那么,当工人、学技艺以及职业教育难道真的落伍了,跟不上时代?
其实,对于工人这一职业,很多人实际在观念上落伍了。在电子设备大规模应用于制造业、工业数控大行其道的今天,需要的早不是“卖苦力”,而是“知识型蓝领”。据了解,发达国家制造业中,技师、高级工、中初级工比例为35∶50∶15,高素质工人比例占据了绝大多数。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目前却正好相反,中初级工比例很多地方竟超九成。
事实上,
中国目前的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不符合市场需求、择业不理性者太多。
就业也并不完全是买方市场,目前全国数控设备操作、医疗护理等人员严重短缺,重点职校和骨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对高级管工、高级汽车修理工开出近万元的月薪等,均是最好证明。简言之,我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能借鉴现代管理模式,个别尖端人才同样能“挖”,但众多的、也是最直接与产品和服务打交道的现代技术工人只有靠“国产”。一面是学生、城乡富余劳力、下岗失业者就业难,另一面却是许多职位缺口巨大,供需严重不平衡状况迫切需要“实用教育”来改善和解决。所以,大学生选择“回炉”技校是一种明智之举。
老子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对于就业难,“头痛医头”不是办法,提高求职者“内质”才是关键。也唯有众人乐业,社会和谐才具有坚实稳定的基础,民族才具有发展前进的活力与源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义非凡、前景光明,任重而道远。(蒋元明)
等级:0级
积分 :41420
24楼 2010-08-21 01:40:05
等级:0级
积分 :41427
25楼 2010-08-21 01:41:18
等级:0级
积分 :41428
26楼 2010-08-21 01:43:21
等级:0级
积分 :41443
27楼 2010-08-21 02:34:04
谁说——做农民工不好?不知有多少大学生正千方百计地拟将户口迁回农村,重新当农民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想做城里人!他们觉得做农民工好!可惜,事与愿违!!
这又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请看下文:
农村户口成香饽饽,返乡农村大学生落户困难
2010年08月18日00:09法治周末李亮等
“城市新游民”群体状况调查
对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来说,城市户口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再那么强大。现实所迫,他们想到了回家。
然而,由于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使得农村户口日渐成为香饽饽———比如村里的土地,比如村里的“福利”。
现实是,想回农村,很难。
人事制度的改革,导致国家干部的范围缩小;社会地位的变化,凸显为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为“蚁族”,这些制度变革所引起的社会分配的变化,使得农村大学生成为二元户籍制度的一个尴尬群体。
他们,被称作“城市游民”
法治周末记者李亮法治周末实习生张玮鸥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张才玲变成了“黑户”,这是她上大学时始料未及的:毕业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农村老家也向她关上了大门。
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原因是,张才玲考上大学后,户口随之“农转非”。但如同所有在城市里无法立足的农村大学生一样,再回到农村的路却难如登天。
之所以产生“回家”的想法,是因为就业形势的残酷,以及都市生活的压力。
2008年,张才玲大学毕业时,恰逢金融危机,北京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场关系个人命运的战斗中,她没能找到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她在北京的生活之路将更加艰难。
之后的两年,她辗转换了4份工作,月均3000元的收入让她在北京生活很吃力。但她从没有放弃落户北京的愿望,户口一直由学校托管。
想法的改变来自张才玲的怀孕。
她和丈夫都是农村孩子,在北京工作多年,也无法落户北京。
今年年初,怀孕的张才玲想放弃这座城市,她想回到农村老家。她不想让这种飘在北京,没着没落的感觉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非京籍孩子的上学难问题,是迫使他们思考退路的主因之一。
“我们两个每个月挣多少花多少,在北京也没有社保、医保。孩子出生了,也得在老家养。”张才玲说,“还不如回家种地。”
逃离都市———这已经不是张才玲一个人的问题,甚至成为了80后年轻人的共同命题———也许回家会更幸福。
但在这些逃离者中,农村大学生却成为异常尴尬的群体。
在中国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管理模式下,他们要么想尽办法得到城市“绿卡”,要么就要飘在大小城镇中。他们回不到农村。
想“回家种地”的张才玲今年初在学校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结果却在家乡的派出所碰了钉子。当地民警告诉她,“政策不允许‘非转农’”,“要么你户口回到市人事局,变成集体户口,要么你在你们村自己立个非农的单户,跟你爸妈分开”。
持有“不在北京,就回农村”想法的张才玲却遇到了第三种选择———户口不能“非转农”,只能留在小城镇。可是这种不上不下的情况,不但对张才玲找工作的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还剥夺了张才玲原本农业户口享有的农民权益。
“这就是我们的境况。”在博客里呼吁“非转农”难题的农村大学生齐飞说,“我们是异类。我们是城市游民”。
1进城去圆梦
当2004年张才玲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和家人极度喜悦。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县枕头窝堡村,张才玲是20年里的第二个大学生,全村人羡慕她———户口能去北京,成了“北京人”。
当然,没人会注意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户口,仅是寄宿学校的集体户口。但这里的村民都知道录取通知书带来的意义———村里的大学生从此将摆脱“农民”的标签,进城去。
“70后”王烨,对这种心情有着深刻的体会。1994年王烨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原籍为江苏盐城某村,在他那个年代的奋斗史上,“农转非”是一个农村人成功的标志,“进城去”是村中有志青年的理想标杆。
但“农转非”并非轻而易举,横在眼前的是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农村籍和非农村籍的居民被区别对待。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
但这个条例却是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也限制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法律高墙令农民难以逾越。
河北省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某乡镇干部苏建国回忆,那个年代“农转非”的热度今非昔比。在他14岁那年,本响应国家号召,随着其祖母回到农村。但回去没多久,他的父母就意识到“孩子户口怎么能回农村”,就托人找关系想方设法又把他的户口调回县城。
想到此,苏建国感慨:“如果当时回不到城里,我现在可能还在种地。”在他看来,一纸户口改变了他的命运。
苏建国说,在那个年代,农业户口相对非农户口的劣势在于:不能被安排工作,种地挣到的钱比城里人的工资低得多;单位招工几乎清一色地要求有非农户口;没有退休工资,只能靠子女养老;看病得自己花钱,不像城里人有单位报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太落后;农业户口当兵的条件比非农户口要苛刻;农业户口的小伙子找不到老婆,村里的姑娘都想嫁非农户口的人。
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门槛,将非农户口催生成了香饽饽。苏建国回忆,当时若想转为非农户口,政策上只有三种途径:考学、当兵提干和城镇居民的自然减员。
成功通过“考学”摆脱“农民”身份的王烨显然要比张才玲要幸运得多,当时对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还是“分配工作”。一出校门就是“干部身份”,“家里也高兴少交一个人的农业税,那时非农户口的待遇要好得多”。
2回农村回不去
苏建国怎么也没想到,“进城去”的渴求在延续将近40年后,如今却180度大转弯———以前求他帮忙的是想转成非农户口的农村人,现在却是非农户口的人想要回农村。
农业户口成为了抢手货。苏建国觉得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发展的强力政策支持。
自2004年至今,***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7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涉及惠农资金、农产品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干部选拔、城镇化改革、农村教育、家电下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惠农政策指导。
“现在农村的优惠政策比之以前,变化非常大!”苏建国说,近年来体现在农民身上的变化是,凡有农业户口的村里人每年能分到几千元;符合年龄条件的村里人,自费1/3购买了养老保险,以后即可每月最低领到350元养老金,但非农户口的人要自己买养老保险;现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由村里交,每年可报销不超过两万余元的住院费用;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且村委会还会每年用数十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垃圾费、治安费也不用农民负担……
除此之外,农村里分配的宅基地和土地是另一块诱人的蛋糕。苏建国分析:“他们(想户口返村的人)大多冲着土地而来。”
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的农村大学生周长军并不掩饰自己的这种想法,今年毕业后,他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户口被自动迁回了老家所在地碾子峪乡。这是一个城镇户口,周长军却想要一个可以回到村里的农业户口。
因为没有农业户口,周长军就无权继承父母的宅基地。如果父母去世,他只能在合同期限内使用父母承包的土地,也享受不到为农民发放的各种补贴。倘若政府在村中征地,他也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周长军面临的困境在于,“我大学毕业,没有工作,还有可能失去我的土地”。
在就业困难、土地需求量增大的时代背景下,“回农村”成为农村大学生们对生活所寄望的最后途径。
但事实上,“回农村”可能比“进城去”更难。
王烨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农村政策好了是显而易见的,村里肯定不愿意有人回去分土地。如果被征地了,能拿到很多赔偿金。如果自己种地,不收农业税了,每亩都有补贴,可以种点菜和水果,致富很容易。现在我们那里的户口就像北京户口,很难弄的。”
在一个名为“农转非的家”的QQ群中,聚集着190名“‘农转非’后想要‘非转农’”的成员,其中不乏出身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遇到的共同问题是:想回农村,但回不去。
3“土政策”对抗地方法规
今年6月,一名大学毕业生给浙江省公安厅写信,要求重新获得农村居民身份。浙江省政府的网站显示,公安厅的回复是:根据法律规定,禁止城市居民成为农村居民。
与此相似,想转户口的齐飞到村里、县里问过,他甚至托关系找到了县长,得到的答复均是“不能转”。
北京市中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青山认为,关于“非转农”,法律上并无禁止,在地方实施的惯例上,一般是村民自治的行为。
“村集体实际上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现行的制度下,户口上附着了很多的经济利益。在‘非转农’时,由于涉及到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既定利益向新转入成员分配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原有社员的利益。”
李青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非转农”多由村委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来审批决定。村委会拥有了很大的自主决定权,“这并不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
于是,受地方政策以及村委会自主决定的影响,“非转农”的办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由村委会来定夺。这也导致,经常会出现村委会的决定和地方行政法规“掐架”的情况。而齐飞认为,这恰恰是我国“法律的空白”。
山东省于2004年10月1日施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规定“原户口在本村的下列人员,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其中就包括“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而据当地媒体报道,山东省有的村就规定,以2003年12月31日为界限,户口在村里的,即可享受村里的“福利”,不在的则不能享受。
近段时间,苏建国把来找他帮忙迁回农业户口的人都好言推掉。在他看来,“非转农”非常困难,即便所在地区有行政法规放开通行大门,但有许多“非转农”照样办不下来。根源就在于,村里会制定各种“土政策”来对抗行政法规。
“村委会并不想原来户口转出的人再回来。因为这些年宅基地、耕地越来越少,村里当然希望来分地、分补助的人越少越好。”苏建国说,“现在很多想‘非转农’的,都是办齐了手续,但卡在了村委会。”
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七贤庄的4名大学生将他们的村子告上法庭,主张:已经变为非农户口的他们可享受与村民同等的待遇;村委会应补发生活粮食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以及享有优惠性政策“经营房”的认购权。
此案经过一审、二审与再审,最终于2006年,法院判决支持了4名学生主张的粮食补助费。而关于土地补偿金等问题,法院称此案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对此类争议,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应由有关行政机关协调解决。
在与七贤庄村毗邻的后龙村,有3名大学毕业生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2006年7月,这3名大学生也将村委会告到法院要求享受村民待遇。但关于村民资格的问题,法院认为应该归地方人大管理,便交由地方人大,至今未有结果。
“这几乎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良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认为,“想变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是人的自由,地方政府不应与其争利。”
4被割裂的户籍
8月的北京酷热难耐,张才玲躲在通辽老家避暑,但她心里始终没有着落:“我现在户口不在北京,也不在农村,只能落在城镇,可是谁又想把户口落在城镇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刘尔铎教授认为,从社会福利来看,现行的户口已被割裂为三种:一种是大城市户口,相应的各种福利保障政策都是最好的,资源也相对稀缺;一种是农业户口,相应的土地政策以及福利保障也在日益改进;第三种是小城镇户口,比上不足,现在反而还不如农业户口。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耿林也认为:“小城镇和农村比,反而是农村更有优势。因为小城镇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业机会并不多。”
而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小城镇是由农村转化而来,但相应的就业、福利等问题却明显滞后。大部分农村大学生不愿意落户在此,却别无选择。
对此问题,刘尔铎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只靠政策的微调就可以解决,国家户籍主管部门可给地方政府一定的权限来妥善处理。
但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运行长达半个世纪,所设置的壁垒不能被打破的话,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也有专家对农村大学生的回流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些学生回农村并不是想种地,只是想占有土地,以便在政策补偿上获利。这些学生想要工作和土地兼得,实际上并不公平。
但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正在由“天之骄子”的社会地位变为工作难找的“蚁族”,这种制度变革引起的社会分配的变化,不能让大学生独自埋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蔡军认为,以前上大学就意味着能“吃皇粮、包分配、当干部”,在此背景下不允许大学毕业生参与分配集体经济利益具有正当性。但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国家干部的范围缩小,如今没当上***的大学生就不是国家干部,把户口迁回村里,他就应当享有村民参与分配集体经济利益的权利。
一些地方正在尝试破解大学生“返村难”的难题。2003年,北京市下发了关于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农转非”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持北京市农业户口的新生,可自愿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
这种前置程序让考入高校的学子们提前有了一个选择的权利。但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学生米佳星,在刚刚接到北京石油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么放弃年底有分红、可享受村中福利的农业户口,要么放弃成为“城里人”的非农户口。米佳星说:“我还没有想好,我们家里人要好好考虑一下。”村里和米佳星情形类似的年轻人还有十几个,他们都需要再考虑。
“将来取消二元户口制度,户口不分农村和城市,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刘尔铎说,“这是户籍改革的出路,但是现在还没有到来。”
当家乡民警告诉张才玲“禁止‘非转农’”时,一张户口迁移证在她手里被攥得皱了又皱,至今她的户口仍不知该落往何处。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等级:0级
积分 :41461
28楼 2010-08-21 09:59:29
农村户口“升值”京郊农村大学生纷纷放弃农转非
2010年07月22日15:41新华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高考中榜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是通过“农转非”拥有城市户口的机会,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京郊的准大学生却为是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拿不定主意(本报7月2日曾报道)。目前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到中榜考生手中,很多此前尚在犹豫的考生也最终下定决心放弃了“农转非”。对他们来说,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保留农村户口也就意味着不会失去宅基地和田地这样的生活底线。事实上,随着近年京郊农村土地的升值,农村户口也随之悄然走俏。尽管这些大学新生在未来择业参保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的逐步完善,一张农村户口的户籍纸在未来似乎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
最近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学生米佳星一家人找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