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 这个字念什么什么字

http:// .pep.com.cn/blog/?169354
用户菜单
日历 日
31 存档
我的栏目
搜索标题
RSS订阅
大雁塔,乐游原,青龙寺钟声相伴。
茅屋陋,柴门寒,三百卷充填其间。
杏坛友,聚墟落,为之乐同聊共勉。
QQ讨论:“缎”字,“撇”字是什么结构?
2011-05-26 10:41:13
/ 个人分类:
QQ讨论:“缎”字,“撇”字是什么结构?
'K*v)w8v y}+e7N?/|0
网友甲:
2BU1EOXX!Ca0
大家觉得“缎”字,“撇”字是什么结构?像这样的,怎样区分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
人教Blog:pTT(q8_p
f%v/wM8Zm0
三百卷生:
-u2w9ed*Z#c+I"P0
我有个帖子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贴出来,供参考。
)G@+ZY'X)IB0
人教BlogyR.Do?c 说说“蝴”字的结构
(}:c$N Cz_:P6DU&a8f0
人教Blog!|UR-z^$M;_2?Dz1g
有朋友问:“蝴”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其实这样的字很多哟。例如:鸿、衍、哪、燕、票、曼、蔓……
人教Blog8q!{B2?*U!gzc
人教Blog m3\z _f7rJ
在字形结构分析上,历来就有偏重于字形源流的字源分析法(造字分析法)和偏重于写字的书写分析法,这就造成了字形分析上的分歧意见。例如“蝴”字按字源分析法可以分析为左右结构,按书写分析法可以分析为左中右构;“曼”字按字源分析法可以分析为上下结构,按书写分析法可以分析为上中下结构。
v9|2T%K!O6H{y,F;x Ww0
@~,}:{.w0
据我统计,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约有700多个字形分析有分歧意见的字。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
MGjx)P$Q V9n7a9o0
!@8xHW-p1N s8p#s2P0 我个人的意见是,要根据
的具体情况而定。偏重于识字的,不妨用字源分析法,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形成识字能力,同时也学习这汉字文化。偏重于写字的,不妨用书写分析法,有利于学生把字的间架安排得好一些,把字写好。
人教Blog
b#\ z"q'r%k9R.p
gV&l+xfXu#y0
不过,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李行健先生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把字形结构划分为两类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这就减少了许多分歧。
人教Blog^etl)qB&]Fd
&iY^Md5@2M,x/j.k0
在教学中不要只说一种***是对的。世界是复杂的,不要一说什么就非要搞出个一种意见,非白即黑的。
.I6`}V3`(a#bs
网友乙:
您说的太好了!
人教Blog)\2a!hF3y7YAc
三百卷生:
问题是有些考试太专断,以为语文也只能有唯一***,唯一正确。岂不知语文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合适不合适,往往是多元的认识和***。
"w_0PR ?0tv0
网友丙:
那到底怎么区分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
人教Blog%M8o:Uc#Wo'X
怎么给学生讲啊?
x:Ql"QRj [s`0
三百卷生:
单纯的左右结构的字自然好说,那些有三部分或者四部分的字,就往往不是唯一***了。
网友丁:
说说清楚啊,“缎” 什么结构?
人教Blog}l0U9_8g
我们想寻求***,如果遇到类似的也好回答
人教Blog eU+ZP*y7P"T kT
三百卷生:
两种都对!
1T$\,y*Q9\@!xHSk? K0
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都记下来。
h3Gn@#dM0
一位老师问道:中国的汉字太复杂了,这样分析下去,孩子们会不会“顾此失彼”呢?
人教BlogM?%l$V-Kkq&^
我的看法是:分析字形结构,不过是为了好记住字,而不是为了考试,不需要个个落实。再想想我们自己在
实际里是怎样使用字形结构的,是不会顾此失彼的的!
FCHB!x!R0
w1o/hE5K6AW0
网友丁:
人教Blogm+SG*pS
我认为“缎”字可告诉学生左中右结构,也可以说成是左右,只要学生认为哪种结构适合自己容易记住就行了
*XaGdvhe$kB0
三百卷生
您说得很好!
请再看一个老帖子:
人教Blog{e!},}2a
人教Blog.C`!K%N#jV
“裹”是什么结构?是上中下结构。
人教Blog)O%Uy7y.H1fuy z
(GBo5e3Y4G-x#NPlH0 常用字中,有些字的确不好简单地说是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裹”字就是这样的。
c1]n5L*`']IL)R0
人教Blog:l$VH!R+Zb 根据上边的观点,经过统计,25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里这些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
U6yp:sS
zJ'g%T_.h0
3W1Z F6Q
M8^K0 上中下结构(40字):鼻、豆、茶、复、高、黄、莫、谷、京、善、率、算、喜、享、言、鱼、葬、曾、蒸、总、带、帝、参、害、燕、赢、兽、嘉、寒、塞、赛、器、哀、裹、衰,暴、壶、爱、受、帚
人教Blog4Ph-{,NE&\ o4Gf 左中右结构(12字):狱、御、班、斑、瓣、辨、辩、辫,粥、衡、街、衔
a0A)K.AnU)k$wc0
人教Bloga!i:g`*w(\Flo 特殊结构(4字):坐、爽、乘、承、办
人教Blog\Z&|.Z)u
人教Blogy#ZnOqhhB2dX(p C
上边这个
是我经过仔细比较分析以后得到的,发给大家供参考。
人教Blog0}6d6l.GX |$i
三百卷生:
再说说“蔓”字。这个字由四部分组成,怎么分析字形结构?
8IoSvaF0
人教Blogp!s sb#OU
“蔓”字是个形声字,艹(草)形曼声。如果学生都认识“慢”字,我们不妨按照上下结构来分析,上边是“艹”,下边是“慢”字的右边“曼”,符合字源哪。如果是写字,我们不妨按照“艹、日、罒、又”四个部分来分析,这样有利于安排每一部分的间架。
你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汉字呀!
r2zR;JD9]5d0
留下脚印:
相关阅读:
, 2008-3-11)
, 2008-3-11)
, 2008-3-20)
, 2009-1-23)
, 2009-12-09)
, 2010-1-31)
, 2010-4-11)
, 2010-4-21)
, 2010-6-22)
, 2010-6-27)
查看(497)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提交评论 -
Powered by
2001-2006乾安地名中为什么都叫什么什么字井?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
浏览贴子
吧主: 共有
乾安地名中为什么都叫什么什么字井?
乾安地名中为什么都叫什么什么字井?
2009-5-15 08:44
“开地元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是与《三字经》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和普及甚广的传统启蒙读物。而中国吉林省乾安县保留至今的“千字井”村镇地名称谓,则完全是用《千字文》依序择字而取名的,从而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它以地名的方式,既保留和传送了传统儒家启蒙文化的精粹,又相当程度上因袭了中国古代“井田制”的行政区划模式,为此可以说,素有“井字荒”之旧称的乾安县,把一部《千字文》工工整整地写在361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夏日里,我们一不留神,就随陪同的松原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走进了乾安县“千字井”。 乾安是个好地方,是科尔沁草原东端一颗璀灿的明珠,是松嫩平原上一方新的开放热土,更是近代史上拓荒者制造无数文化隐幽和传奇故事的神秘之境。 对于乾安千字井的来历,县委宣传部陈德明部长介绍甚详、政协文史委徐安江的考证资料更是言之凿凿:
2009-5-15 08:45
赞字乡”、“号字村”、“让字村”、“所字村”、“才字井”、“鳞字乡”······记者所到之处、所有乡镇村社之地名,无一不是从古《千字文》中择字而取名,而且村(井)与村(井)前后左右相距刚好都是6·6里,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名正言顺,六六大顺,何其壮哉!何其美哉!
2009-5-15 08:47
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
2009-5-15 08:49
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
2009-5-15 08:50
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巴占地”,“招工开垦”。于是,在乾安县建县前,已出现一个个“开荒者”自然村落。
2009-5-15 08:51
当时的村落名称尚无统一之规,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蒙古屯名,如:大布苏(现夙字井)、好力保(现灵字井);有的以村主名字、职务为屯名,如王财窝堡(今能字井)、赵老得围子(今往字井)、团长围子(今鳞字井)、师长围子(今才字井)、省长围子(今采字井);有的以地形、地物为村名,如后山弯(今西玉字井)、六方地(今东君字井)、双榆树(今命字井);有的以户数和房的撮数为村名,如五家户(现官字井)、三家子(现乃字井)、十二撮(现兰家井);有的以村主的绰号为村名,如少爷窝堡(今前入字井)、大傻窝堡(今称字井)······ 民国十五年四月(1926年)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斯前旗蒙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商定勘放郭尔罗斯前西部蒙荒,设县治理。同年十一月,全荒勘丈告竣。为了便于土地的***和租佣,丈量时,按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基本格局,把全县土地划成一个个方块,每一方块均成“口”字形,每一口字又和周围口字四面相连,口字延伸成“井”字形。
2009-5-15 08:52
四至方正 井然有序 为了沿袭古代“井田”的称谓,再加上“方成井形”,所以,把每一方地称为井方。丈量后,全县共划整井二百七十四个,每个井方内又划出小方三十六个,每方面积为四十五垧(每垧长、宽各6·6华里)。因当时采用“跑马占荒”的习惯方法圈定勘放范围,造成勘放土地的周围形状很不规范,丈量时,延边界留下了不少无法成方的土地。于是,成方的土地称为“整井”,相对的把不成方的土地称为“破井”,这样的破井有三十五个。 对众多的井方,开垦后如何定名,勘放当局花费了不少心血,后来,省长张作相决定用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千字文》为每个井方定名。因为《千字文》全书四字一句,既隐喻“四平八稳”,又成双成对,比《三字经》的每句子字数成单“吉利”得多,再加上《千字文》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流传颇广,定为村名,易于为人们接受。 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勘放总局发布第一号布告,布告中明确规定,用《千字文》为每一井方定名,排列方法是,按照“从上至上,从右至左”的中国传统的书写习惯,排列村名,在地图中,上为北,右为东,所以,从东北向西南排列,排列顺序是,从《千字文》开头“开地元黄”开始。一句句一字字往下排列,每个井方一个字,这个字便作为这个井方的名头,而井方的“井” 字便作为名尾,所有井方一律称为“□字井”。
2009-5-15 08:52
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信息发出来还要审察
呵呵,等有时间在发吧!
2009-5-15 08:54
222.160.69.*
都是有学问的人啊`````谁能给我讲讲啊`````
2009-5-15 09:19
趋吉避凶 有取有舍 在当时,乾安地名对《千字文》的每一个字并不是全部录用,而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选择的方法是,从《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元黄”起,到一百一十九句“既集坟黄”止,在总计四百七十六字中选用二百六十八字定为村名,弃掉二百零八个字,在弃掉的字中,基本上是属于这样六类情况: 同音字、近似音字只用一个。《千字文》中开头的第二句“宇宙洪荒”的“宇”字被定为术名,为了避免和“宇”字的同音字再定为村名,在称呼时造成误会,所以,和“宇”字同音的字一律舍弃不用。如:第九句“云腾致雨”的“雨”字,第十八句“鳞潜羽翔”的“羽”字都不用。甚至第二十四句“有虞陶唐”中的“虞”字,第二十九句“爱育黎首”中的“育”字,亦不采用。在避免同音字重复上,按《千字文》的前事顺序,先入为主,前面一旦选中一字,后面的同音字一律不用,那怕是后面的同音字的字义比前面的同音字义好,也不用。这样舍去的同音字共有四十三个。 字义“不祥”的字不用。如第三句“日月盈昃”中的“昃”字是太阳偏西,将落的意思,第一百一十九句“既集坟典”中的“坟”字有坟墓的意思,第五十七句“祸因恶积”中的“祸”和“恶”字等,这样的字共舍去三十二个。有点冤枉的是,某些按字义舍去的字,在《千字文》古文言中并无“不祥”含义,如“既集坟典”中的“坟”字,是指我国最古的书籍“三坟、五黄,八索、九丘”中的“三坟”,“滇沛匪亏”中的“匪”字是不要的意思,既无坟墓之意,也无土匪之嫌。但按照后来对字义演变而形成的习惯意识,竟弃之如蔽帚。 字音“不吉利”的不用。如第八十九句“孔怀兄弟”的“兄”字,和“凶”字音同,第七十句“渊澄取映”中的“渊”字和“冤”字同音,第二十六句“周发商汤”的“商”字和“伤”字同音,这样的字弃掉了十六个。 笔划繁杂书写不方便的字不用。如第十三句“剑号巨阙”中“阙”字,第六十七句“似兰斯馨”中的“馨”字,第一百一十二句“好爵自縻”中的“爵”和“縻”两个字,这样的字弃掉了二十一个。 字义有伤“风化”的不用。如第九十六句“颠沛匪亏”中的“匪”字,第一百零九句“图写禽兽”中“禽兽”二字,因此舍去的字有十六个。 文言虚字和数字不用。如:第六十八句“如松之盛”中的“之”字,第三十八句“四大五常”中的“四”、“五”两字,第一百零四句“东西二京”中的“二”字,第三十一句“遐迩壹体”中的“壹”字,均舍去不用。 用做村名容易闹出笑话的不用,如第八十八句“犹子比儿”中的“儿”字,用作村名,就叫作儿字井,与儿子谐音,实在不雅,故亦放弃。 在选择好村名用字,定好村名后,对原有村落,一律按新规定办,村落被划在那个井方内,就用那个井方定名了字作村名,随即取销原来村名。 一九二七年六月正式建立县城,也是按井方名称排列,县城按《千字文》排序正好建在“伐”字的井方内,所以初期暂定“长伐县”,后因“伐”字有争战、干戈之意而取消。一九二八年四月,按该县在吉林省西北部与八卦中的乾卦方位相吻合,而用其“乾”字,又因当时这里匪患猖獗,所以复用一个“安”字,定名为乾安,寓意为吉林省西北平安。成立设治局,属吉林省吉长道。但“乾安”得名之后仍一直是土匪多如牛毛,俗谚有“大股三十六,小股六十三,一年三百六,天天不平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乾安才真正归于平安。
2009-5-15 09:33
在吉林省乾安县境内,大大小小的村屯多叫赞字井、松字井、仙字井等等。外地人初到这里,都会感到奇怪,百思不解。还有,乾安这个县名又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这里边还真有点意思。 这得从清朝说起,那时乾安地域为内蒙古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领地。光绪末年清政府在此设分防照磨,隶属于洮南府。民国初年乾安地域由突泉设治委员管辖。当时境内大部分土地都是没有开垦的荒地,人烟稀少,村落寥寥无几。后来因关内农民来此垦荒的越来越多,1924年(民国十三年),在本县境内设蒙荒局招垦。1926年(民国十五年),吉林省省长张作相和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成立设治局,派官吏大面积勘测荒地出租。1927年(民国十六年),筹建县城。1928年(民国十七年),正式建县,定名为乾安,筹建设治局,从农安、长岭两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域为设治范围。东北沦陷以后,1933年设治局升县,称乾安县,隶属于吉林省,县城设在长发屯。 长发屯是县境内略偏东北的一个大屯子,旧屯址在今乾安镇东南1.5公里。当年设县起名时,因该地土名“长发屯”,故取驻地名首字“长”;又因全县设“井”时,按《千字文》顺序排列,长发屯恰好在“伐字井”屯基上,所以再凑上个“伐”字,故乾安县最初拟定县名为“长伐县”。但因“伐”字有砍、攻打、争战、干戈之意,又有自夸之意。加上当时乾安县境内有土匪骚扰,人心不安,故而没有采用。另一种方案是:因县境位于吉林省西北方,与八卦顺序中的“乾”方位相吻合。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在八卦图中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中乾代表天,在左上方,也就是说乾安占西北,属“乾”方。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用来占卜。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当时乾安境内时有土匪,所以再用一个“安”字,兼有借地安民之意。把这两个字联起来,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定名“乾安”,寓意吉林省西北平安。关于乾安县名的由来,在《增订吉林地理纪要》中也有记载:“县境位省垣西北属于乾方故曰乾安,并有借蒙地以安民之意。” 乾安县早在1926年(民国十五年)就开始勘丈,到年底勘丈完毕。在长发屯确定县城城基,次年开始筑城及修建衙署厅舍,当时“城垣周八里余以土,城门四以砖”,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竣工。 那么乾安县地名的“井”字又是怎么回事呢? 设治之前,乾安县的村屯有以屯主为名的、以职务为名的、以地形为名的,也有的是蒙语地名。乾安县从最初招垦时起,便把全县地域有计划地划分成3公里见方的单位,称“井”。每井又分成36个方,每方45垧地。全县共计有整井274个,破井(即界边不成正方形的)35个,共有土地472 770垧。蒙荒局把这些土地陆续租给前来开垦的农民,由于租佃的荒地不断增多,而很多荒地上新建的聚落却连个名也没有,无论是对于政府管理,还是民间交往都十分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长张作相采纳了一个奇特的地名命名办法,将全县地域从北往南,从东至西,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个井命名,每个井取《千字文》中的一个字,然后再缀上“字井”二字,如“让字井”、“天字井”、“地字井”、“元字井”等等。1926年(民国十五年),按勘放总局第一号布告,全县统一确定了新地名。这里的“字井”两个字,略相当于今天的“村”、“屯”。 在中国历史上,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为了计算自己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常常利用沟渠和道路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形状近似 “井”字形,故称“井田”。当时的“井”中每一方块田为100亩(约合现在30余亩),是当时奴隶主的土地占有单位,也是他们榨取奴隶剩余劳动的核算单位,历史上叫作“公田”,又称“井田制”。按“井”字的字型来看,一个井包括9块方地,乾安县每个井中包括36块方地,与古代的井田也有类似之处。乾安县当年效仿古代的做法,故而也称之为“井”。当时在每井之内筑成集团村落,周围还筑起高墙,以防匪患。
2009-5-15 09:34
在吉林省乾安县境内,大大小小的村屯多叫赞字井、松字井、仙字井等等。外地人初到这里,都会感到奇怪,百思不解。还有,乾安这个县名又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这里边还真有点意思。 这得从清朝说起,那时乾安地域为内蒙古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领地。光绪末年清政府在此设分防照磨,隶属于洮南府。民国初年乾安地域由突泉设治委员管辖。当时境内大部分土地都是没有开垦的荒地,人烟稀少,村落寥寥无几。后来因关内农民来此垦荒的越来越多,1924年(民国十三年),在本县境内设蒙荒局招垦。1926年(民国十五年),吉林省省长张作相和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成立设治局,派官吏大面积勘测荒地出租。1927年(民国十六年),筹建县城。1928年(民国十七年),正式建县,定名为乾安,筹建设治局,从农安、长岭两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域为设治范围。东北沦陷以后,1933年设治局升县,称乾安县,隶属于吉林省,县城设在长发屯。 长发屯是县境内略偏东北的一个大屯子,旧屯址在今乾安镇东南1.5公里。当年设县起名时,因该地土名“长发屯”,故取驻地名首字“长”;又因全县设“井”时,按《千字文》顺序排列,长发屯恰好在“伐字井”屯基上,所以再凑上个“伐”字,故乾安县最初拟定县名为“长伐县”。但因“伐”字有砍、攻打、争战、干戈之意,又有自夸之意。加上当时乾安县境内有土匪骚扰,人心不安,故而没有采用。另一种方案是:因县境位于吉林省西北方,与八卦顺序中的“乾”方位相吻合。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在八卦图中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中乾代表天,在左上方,也就是说乾安占西北,属“乾”方。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用来占卜。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当时乾安境内时有土匪,所以再用一个“安”字,兼有借地安民之意。把这两个字联起来,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定名“乾安”,寓意吉林省西北平安。关于乾安县名的由来,在《增订吉林地理纪要》中也有记载:“县境位省垣西北属于乾方故曰乾安,并有借蒙地以安民之意。” 乾安县早在1926年(民国十五年)就开始勘丈,到年底勘丈完毕。在长发屯确定县城城基,次年开始筑城及修建衙署厅舍,当时“城垣周八里余以土,城门四以砖”,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竣工。 那么乾安县地名的“井”字又是怎么回事呢? 设治之前,乾安县的村屯有以屯主为名的、以职务为名的、以地形为名的,也有的是蒙语地名。乾安县从最初招垦时起,便把全县地域有计划地划分成3公里见方的单位,称“井”。每井又分成36个方,每方45垧地。全县共计有整井274个,破井(即界边不成正方形的)35个,共有土地472 770垧。蒙荒局把这些土地陆续租给前来开垦的农民,由于租佃的荒地不断增多,而很多荒地上新建的聚落却连个名也没有,无论是对于政府管理,还是民间交往都十分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长张作相采纳了一个奇特的地名命名办法,将全县地域从北往南,从东至西,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个井命名,每个井取《千字文》中的一个字,然后再缀上“字井”二字,如“让字井”、“天字井”、“地字井”、“元字井”等等。1926年(民国十五年),按勘放总局第一号布告,全县统一确定了新地名。这里的“字井”两个字,略相当于今天的“村”、“屯”。 在中国历史上,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为了计算自己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常常利用沟渠和道路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形状近似 “井”字形,故称“井田”。当时的“井”中每一方块田为100亩(约合现在30余亩),是当时奴隶主的土地占有单位,也是他们榨取奴隶剩余劳动的核算单位,历史上叫作“公田”,又称“井田制”。按“井”字的字型来看,一个井包括9块方地,乾安县每个井中包括36块方地,与古代的井田也有类似之处。乾安县当年效仿古代的做法,故而也称之为“井”。当时在每井之内筑成集团村落,周围还筑起高墙,以防匪患。 中国历史上这种由官方主持大面积地进行地名命名工作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乾安素有“井字荒”之称,地名奇特,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当年乾安县大面积招垦,在荒原上一下子涌现出众多屯子,都亟待取名,这样就出现了这种历史上罕见的规划地名群。乾安县这样为村屯命名,好找好记,又较稳定,至今已有80多年,现在说起来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2009-5-15 09:34
名正言顺 六六大顺 “赞字乡”、“号字村”、“让字村”、“所字村”、“才字井”、“鳞字乡”······记者所到之处、所有乡镇村社之地名,无一不是从古《千字文》中择字而取名,而且村(井)与村(井)前后左右相距刚好都是6·6里,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名正言顺,六六大顺,何其壮哉!何其美哉! 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蒙荒之禁”已名存实亡,再加上蒙王债台高筑,对来自关内山东等省和邻近的农安等地愿意缴纳少量赋税的垦荒者采取默许的态度。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巴占地”,“招工开垦”。于是,在乾安县建县前,已出现一个个“开荒者”自然村落。 当时的村落名称尚无统一之规,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蒙古屯名,如:大布苏(现夙字井)、好力保(现灵字井);有的以村主名字、职务为屯名,如王财窝堡(今能字井)、赵老得围子(今往字井)、团长围子(今鳞字井)、师长围子(今才字井)、省长围子(今采字井);有的以地形、地物为村名,如后山弯(今西玉字井)、六方地(今东君字井)、双榆树(今命字井);有的以户数和房的撮数为村名,如五家户(现官字井)、三家子(现乃字井)、十二撮(现兰家井);有的以村主的绰号为村名,如少爷窝堡(今前入字井)、大傻窝堡(今称字井)······ 民国十五年四月(1926年)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斯前旗蒙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商定勘放郭尔罗斯前西部蒙荒,设县治理。同年十一月,全荒勘丈告竣。为了便于土地的***和租佣,丈量时,按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基本格局,把全县土地划成一个个方块,每一方块均成“口”字形,每一口字又和周围口字四面相连,口字延伸成“井”字形。
2009-5-15 09:42
名正言顺 六六大顺 “赞字乡”、“号字村”、“让字村”、“所字村”、“才字井”、“鳞字乡”······记者所到之处、所有乡镇村社之地名,无一不是从古《千字文》中择字而取名,而且村(井)与村(井)前后左右相距刚好都是6·6里,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名正言顺,六六大顺,何其壮哉!何其美哉! 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蒙荒之禁”已名存实亡,再加上蒙王债台高筑,对来自关内山东等省和邻近的农安等地愿意缴纳少量赋税的垦荒者采取默许的态度。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巴占地”,“招工开垦”。于是,在乾安县建县前,已出现一个个“开荒者”自然村落。 当时的村落名称尚无统一之规,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蒙古屯名,如:大布苏(现夙字井)、好力保(现灵字井);有的以村主名字、职务为屯名,如王财窝堡(今能字井)、赵老得围子(今往字井)、团长围子(今鳞字井)、师长围子(今才字井)、省长围子(今采字井);有的以地形、地物为村名,如后山弯(今西玉字井)、六方地(今东君字井)、双榆树(今命字井);有的以户数和房的撮数为村名,如五家户(现官字井)、三家子(现乃字井)、十二撮(现兰家井);有的以村主的绰号为村名,如少爷窝堡(今前入字井)、大傻窝堡(今称字井)······ 民国十五年四月(1926年)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斯前旗蒙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商定勘放郭尔罗斯前西部蒙荒,设县治理。同年十一月,全荒勘丈告竣。为了便于土地的***和租佣,丈量时,按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基本格局,把全县土地划成一个个方块,每一方块均成“口”字形,每一口字又和周围口字四面相连,口字延伸成“井”字形。
2009-5-15 09:42
“赞字乡”、“号字村”、“让字村”、“所字村”、“才字井”、“鳞字乡”······记者所到之处、所有乡镇村社之地名,无一不是从古《千字文》中择字而取名,而且村(井)与村(井)前后左右相距刚好都是6·6里,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名正言顺,六六大顺,何其壮哉!何其美哉! 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蒙荒之禁”已名存实亡,再加上蒙王债台高筑,对来自关内山东等省和邻近的农安等地愿意缴纳少量赋税的垦荒者采取默许的态度。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巴占地”,“招工开垦”。于是,在乾安县建县前,已出现一个个“开荒者”自然村落。
2009-5-15 09:42
乾安1927年6月筹建县城,次年4月正式建县。其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居住和繁衍生息。岁月流至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清朝末年,清政府的“蒙荒之禁”已名存实亡,再加上蒙王债台高筑,对来自关内山东等省和邻近的农安等地愿意缴纳少量赋税的垦荒者采取默许的态度。民国初年,一些民国新贵,看到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
2009-5-15 09:43
116.232.160.*
讲的太好了,让我感到作为乾安人很自豪!
顺便找个老同学,希望知情者邮件联系我、、、、、
刁坤(女) 大概是1980年出生 高中曾就读在乾安县第四中学。
有知情人请告诉我,我的联系方式:shanghai_nm@126.com
2009-9-19 11:25
119.52.48.*
哦哦 很不错 希望乾安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说不定 哪天变成乾安市哩
2010-6-30 11:44
59.45.27.*
好哇!一个很长时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终于有了***,谢谢啦!
2010-7-13 09:04
分享次数:
分享到:
发表回复
内 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Ctrl+Enter快捷发表 2011 Baidu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