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55周年是美国什么时候建国?

2004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天气:晴天间多云 降水概率:10% 风力:2-3级 温度:11-21℃ 明天:晴间多云
您现在浏览的是
报社联系*** 社委办   87618160
总编室   87613833
要闻部   87614117
日报专稿部 87613709
社会部   87611105
经济部   87618140
科教部   87613219
文化部   87613721
体育部   87613702
摄影部   87618153
特稿部   87613723
报社电子邮箱
-投诉服务邮箱----------
 市民服务:
 7619000@xawb.com
 订户服务:
 xawb@xawb.com
 报检投诉:
 bz315@xawb.com
 发行投诉:
 fx315@xawb.com
 广告投诉:
 ad315@xawb.com
 版面质量:
 z @xawb.com
-投稿邮箱--------------
 新闻投稿:
 news@xawb.com
 经济新闻:
 busine @xawb.com
 科教新闻:
 tech-edu@xawb.com
 直击新闻:
 7619000@xawb.com
 社会新闻:
 social@xawb.com
 省内新闻:
 sha xi@xawb.com
 特别报道:
 focus@xawb.com
 体育新闻:
  orts@xawb.com
 文娱新闻:
 art-cul@xawb.com
 专刊投稿:
  ecial@xawb.com
 副刊投稿:
 su lement@xawb.com 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
www.xawb.com 2004-10-11   □徐志诚
  时运交移五五秋,乾坤浩气壮神州。励精图治兴宏业,伏虎降龙展劲遒。十亿舜尧投改革,九天红雨润丰畴。擎旗拼搏创新绩,凌志腾飞运胜筹。求实务真休傲慢,倡廉***莫夷犹。航员掣电环七曜,奥赛夺金荣五洲。港澳回归偿夙愿,台澎期统济同舟。风和气爽山川秀,日丽菊芳景物幽。灿灿群星瞻北斗,铮铮砥柱抵中流。东疆硕果丰收早,西部鲜花怒放稠。科域频传新捷报,国威岂与汉唐侔?前程锦绣大同路,奋进何曾有尽头?纪念建国五十五周年 gt gt gt 纪念建国五十五周年
作者:[]
阅读数:
日期:[2007-10-1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五周年。也是我们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五十五周年。在中国***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经过了28年的武装斗争,牺牲了千百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才得到了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当在纪念这个伟大胜利的日子时,心中又是喜悦又是难过。喜悦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现正在奔向小康生活。以老年人来讲,他们在旧社会,没有吃没有穿,百病无钱看,只能等死。现在老年人真幸福,生活有劳保,看病有医保,有的还上老年大学,唱歌、跳舞、旅游,过的是天堂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老年人聊天时都说心里甜滋滋的,有说不完的快乐,都希望我们的政权更加巩固、更加强大,彻底清除那些腐败分子。
  难过的一面,我们现在大气层得的幸福,全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想起在战争年代,那些牺牲的同志,心里就难过,我是一名战地救护者,战争年代在前方参加了几年战地救护工作,打仗时战士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哭,从火线下来的伤员,基本都是重伤,有的头部受伤脑子打伤,有的眼睛、鼻子打坏,有的腹部打伤肠子流出来,又的一个人身上几处受伤,真是血流成河。但他们没人叫哭,想想这些情况,心里就难过。这些同志为了全国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什么也没得到,新中国什么样子都未见过,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另外难过的是:现在我们党员和干部队伍中,有部分意志薄弱者,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头脑变得不清醒,忘记了***七届二中全会讲的,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革命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由于他们忘记了***这一教导,使有些人犯了错误,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党的事业遭受了莫大损失,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在纪念建国五十五周年之际,我们要重新学习***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学习二个务必,不但自己学习,还要将这二个务必的精神向子女们及周围的群众加以宣传。
(刘建群)
   相关信息: [07/10/13] [07/10/13] [07/10/13] [07/10/13] [07/10/13] [07/10/13]| > > > 正文 建国55周年回想
②再体味站起来的感觉
http://www.jiaodong.net
2004-10-02 08:58:43
今晨6点
  胶东在线消息 
  喜悦从声音中传来
  □宫云范,76岁,烟台日报社老报人、高级编辑,建国时在乳山县夏村,任乳山县政府文印员。1991年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主要研究新闻心理学,作品被选入高等院校新闻系教材中。
  当时,全乳山县只有一台收音机、一个喇叭。建国前一天,县里的播音员得知10月1日将在北京举行开国典礼,马上将消息通知到了各部门。第二天一大早,县政府72名干部,加上县委的36名干部,全都自愿集合到喇叭根儿前的一片空地上,站在一起盼着来自首都的声音。上午8点多,仪式开始,全场一下子静悄悄的,大家都竖起耳朵听着来自北京的现场广播,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当***用湖南口音说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全场沸腾了,有的同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天总算等到了!”“咱们再也不用受欺负了!”“终于天下太平了!”
  大家完全沉浸在了一个由声音传递激情的会场中,我们多希望能留住时间,一直欢畅在这份期待已久的喜悦之中。就这样,我们100多号人站在那个简陋的场地上久久没有离去。
  对于当时才21岁的我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再也不用打仗了,因为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还记得打鬼子的时候,我们东海中学附近的胶东中学,一夜之间就惨死了60多名学生。所以,和平,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讲,是最大的渴望。
  穿上新衣喜迎国庆
  □王家玺:75岁,60年代以前住在临沂,现住在福山区。
  1949年10月1日上午9点左右我得到了建国的消息,我与全国老百姓一样,从早到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那年我20岁,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砰、砰”直跳。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老百姓自发地上街庆祝,欢呼雀跃。有的高喊“***万岁”,有的干脆唱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妇女当家作主人》、《***万岁》之类的歌,庆祝活动一连持续了四五天。
  想想建国前,乡亲们过春节时连一顿饺子也吃不上。每年种的地到年底都不够交地租的,常年吃的是地瓜秧,只有过年时掺一点地瓜面,蒸出来黑黑的,咬一口在嘴里嚼半天就是咽不下去。我哥哥家的一个孩子上高小,学习特别好,有一天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当大人找到他时,看到他嘴中含着一粒石子,每当想起这件事时,我的心里就阵阵痛楚。穿的更不用说了,大人穿过的衣服,实在无法补了,就改成小点的给孩子穿。
  为了永远记住迎来新生活的这一天,我让妻子找出了所有旧衣服选了几件,找裁缝给我和妻子一人拼了一件“新衣”,我们结婚都没穿新衣服,这一套衣服只有在过年时穿一次。也许是太渴望这一天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喜悦之情。
  几年前我返回烟台落户,住上了楼房。儿女们每个月都能给我几千元,1998年,我回临沂老家看到我们村修上了柏油路,烧的全是液化气,这些变化,让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敲锣打鼓像过大年
  □刘富,男,1933年出生,现年71岁。一级革命伤残军人。
  见到刘富老人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这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正坐在开发区宽敞的家里看《新闻联播》。回想起55年前的那个国庆节,老人一下子激动起来。
  我是吉林省长岭县流水公社粮窝村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16岁。那时家里穷,没上几年学就早早下地干活了。***宣布新中国成立那天,我正在院里搓苞米,听到村里敲锣打鼓的挺热闹,跑出去一看,只见村长领着十几个人边敲鼓边高声喊着:“全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我扔掉玉米棒子,一下子跳了起来。家家户户听到这个消息都喜气洋洋的,比过年还热闹。乡亲们把写着“***万岁,***万岁,新中国万岁!”的大红标语贴在自家最醒目的地方。没有浆糊,乡亲们就把留着过年包饺子的仅有的一点白面拿出来打了浆糊。说到这里,老人的手都颤抖了。
  “新中国成立了,老少爷们觉得往后的日子有奔头了,能不激动吗?那时候过的是什么日子,吃糠咽菜还常常吃不饱。一年四季就一身打补丁的粗布衣裳,冬天絮点破棉花当棉衣;天热了,再把棉花拆了当单衣穿;老大穿小了老二穿。一大家子人住在矮小简陋的土坯房里,老少一铺炕,白天穿的衣服,晚上穿着睡,根本没有被子盖。”
  “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吃得好穿得好,偶尔吃点粗粮就当改善生活了。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想出门儿女都有车,到哪都方便。过去,逢年过节才能吃点好的,现在随时都可以上饭店,想吃啥就吃啥。我这一辈子啊,经历了人生两重天,孬日子、好日子都过了。”
  歌唱伟大的新中国
  □史蓝田:71岁,研究生。退休前任福山一中校长、电大校长,现住福山区。
  16岁那年我上初中,国民党打过来后,中学没了,我又回到了小学。当时,还不了解成立新中国的重要性,后来校长在大会上讲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专政,才渐渐地明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真正了解什么是新中国后,热情就像潮水涌上来。我们每天都唱:看我们的胜利旗帜迎风飘扬;看灿烂的太阳升在东方……4万万人民欢喜歌唱,伟大的***,领导我们走向解放。
  那时信息十分闭塞,建国的消息是组织一级一级传达才知道的。一般的单位没有报纸,后来有了电匣子(收音机),可以听到一些新闻,如乒乓球比赛,国家大事。这里还有一件趣事:因上学没钱,我去大连的舅舅家打算打工挣钱,走进他的房间时,听到有人在说话,可四处寻找,怎么也找不到,顺着声音寻去,发现声音是从一个小盒子里面发出的。当时还挺疑惑,人怎么会在这里面,还有说有笑的。舅舅笑着说,那是电匣子。
  说起解放前的穷,现在也让人唏嘘不已。为了去舅舅家,我特意做了一双三叉鞋,前面像牛鼻子似的,但耐穿,平时是不舍得穿,到舅家的第二天,我将鞋刷完放在阳台上,晚上被猫叼走了一只,我心里难受了好多天。舅舅给我在纺织厂找了一份活,每月能挣到32斤玉米,送到舅舅家用磨磨成玉米面,那时能吃上玉米面就像过年吃上饺子。
  新中国成立后,我才完成了学业。1954年,我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1960年考上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此后,我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现在的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住着楼房,回想当年,现在真的太幸福了。
  街头目睹市民欢庆
  □王盛之,1930年出生,建国初期在烟台市公安局工作,此后先后在公安局和司法局工作。
  通过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钟主任介绍,记者见到了王盛之老人。谈起55年前的“十·一”,老人家仍激动不已:
  那时我十八九岁,在当时的市公安局当兵,参加工作刚满1年。每天的工作是值勤、维持社会秩序,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果实,除此之外是维持交通。当时对于建国还是懵懵懂懂,只知道要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共和国。
  建国的消息,我比普通老百姓知道得略微早些,作为一名公安战士,得知要为新中国站第一班岗时,心里那份激动就别提了,决心一定要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站好每一班岗。
  10月1日,那可真是人民的“生日”。我还跟往常一样到街头维持交通。那天的街道完全是节日的海洋,市民都把自己过节时才穿的压箱底衣服找出来穿在身上,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笑容,扭着秧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有的市民还扯起了横幅,喊着口号,群情激昂地从街上走过。区里也组织了群众,编排了各种节目在街头演出。
  看着一队队喜气写满脸庞的市民从身旁经过,他们有说有笑,互相传递着问候,那时就感觉,自己当家作主真好,天都格外的蓝。站在执勤岗上,真有一种冲动,能加入庆祝的行列该多好!
  排活报剧迎建国
  □王昭国,1924年出生,祖籍山东蓬莱,建国时在西海工商管理局下辖的震东公司任会计部副主任,先后在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及芝罘区人大工作。
  王老先生虽然年已八十,但对过去那段岁月却记忆清晰。坐在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接待室里,王老先生向记者打开了那段记忆:
  1948年,我调到西海工商管理局下辖的震东公司工作。这个公司在现在的莱州沙河,主要为解放军筹集、供应军需用品,有自己的鞋厂、酒厂等一系列工厂。
  那时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记得还在栖霞工作的时候,每次回家都是步行,100多公里要走一天。到沙河工作了,有了自行车,200多公里的路,要拼命蹬才能只用一天的时间到家。那时真是穷呵,冬天只能光身穿着棉袄,许多同志棉袄破得都露出了棉花。由于没法洗澡,浑身都是汗味,还特别容易生虱子。建国后,生活有了改善,单位也开始发工作服了,穿出来才像个样子。
  1949年的时候,还经常有国民党的飞机来捣乱,不时丢下炸弹,一片火光烟海,隔着1里多地看得清清楚楚。为了祖国的解放大业,同志们一边工作一边提防着国民党的飞机骚扰。大家都热切企盼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日成立。
  那时经常组织学习,同志们便时常在一块讨论时事。大概在四五天之前,大家就从报纸上知道要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日要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虽然大家表面上没有特别激动,但那是一种如愿以偿的平静。
  建国当天,同志们组织起来,与村民一道编排了活报剧,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人缩在上面写着“蒋介石”的笸箩里,笸箩前做了一个能够伸缩的乌龟头,另一个人拿着一把叉子,一叉乌龟头,“蒋介石”便缩回笸箩里。看着那个像缩头乌龟一样的“蒋介石”的滑稽样,大家笑得都非常开心。虽然胜利已来了许久,但对于大家来说,10月1日才是大家笑得最舒心的一天。首席记者韩文友 记者 姜晓 刘洪涛 解晓燕 王道昌 李俊玲
责任编辑:杨胜武 [
] [要闻导读] ***:0535-6690002 | | | | 烟台市委宣传部主管 烟台广播电视台主办 市信息服务中心承办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