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
,并立即
。 |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
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 | 就~这样!
周郎之行
就这样 !
导航 日志 【引用】中国四大名砚与十大名砚
2011-04-04 13:23:32
| 分类:
| 标签:
小 本文引用自心路飞飞 伯乐与马 春雨迷山居 过雨看松色 汉 简 翰墨情深 虎啸三溪 黄山印痕 蛟龙出水 跨虎入山图 龙吟虎啸 秋山行旅图 松荫七贤图 铁杵磨针 秋叶满空山 吴彩鸾虎入山 湘云醉眠图 颜体残碑 宝黛共度 故乡月明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而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书法界也公认十大名砚: 1.端砚其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山西澄泥砚为陶砚,唐宋时已是贡品。其精于雕琢,泽若美玉,储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4.洮砚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北方最为贵重。 5.山东红丝石砚为鲁砚代表,历史上以其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闸牎。四川苴却砚,石质温润如玉、嫩而不滑。叩之有铮铮金石声,抚之如婴孩肌肤般细腻温润者为上品石,颜色以紫黑澄凝为最佳。 6.淄石砚又名金星砚,产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带,已有千年的历史。淄石颜色有绿、黄、紫等几十个品类。绿色的有荷叶绿、竹竿绿、莴苣绿和沉绿;紫色的有夹山红、紫云、绀红等;***的有绀黄、柑黄、束瓤黄等。此外还有赭色、多彩、绀青等品种。淄石砚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冻纹、金银星、色晕之类常现于砚面,为鉴赏家称道。 7.宁夏贺兰砚采用贺兰石,它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闸 8.贵州思州石砚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9.长期以来,吉林省松花御砚一直为宫廷专用,随着清朝覆灭,这一名贵砚石失传。直到1979年生产才得以恢复。 10.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产于古歙州.(今安江西婺源,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歙砚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歙砚雕刻经过历代砚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许多名家高手,并形成了多种流派。雕刻技法和设计继承传统之精华,又弃其俗气、匠气,使这项传统工艺更具收藏价值。在国事交往中,歙砚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国外友人。目前,歙砚砚石原料奇缺,传统工艺后继乏人,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历史渊源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冠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从元末至清初未见有官方开采歙石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歙砚生产一度得到发展,金星歙砚重新问世。改革开放后,歙县和婺源县先后成立了歙砚厂、工艺厂、文房四宝公司等,从砚石开采、产品制作到装潢工种齐全,还挖掘了"豆斑"、"绿刷丝"、"歙红"、"紫云"等新品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歙砚进入全国制砚行业前列,并以优良品质荣获"国之宝"***。
工艺特点 安徽歙砚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歙砚的制作以雕刻艺术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砚雕分徽、粤、苏三大流派,而歙砚所属的徽派素以精细见长,所雕瓜果、鱼龙、殿阁、人物,无不神态入微。歙砚的雕琢,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刀雕刻。歙砚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阁、人物等,手法比较细腻,层次分明,而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宋代米芾之砚史里说:"歙石以罗纹无星者为上"。而清代唐秉钧之古砚考却说"以金星为贵",传闻以北金星砚磨墨作书画,不易被虫蛀、发霉,可能因金星之色彩含硫磺的关系。其实,上等的砚石应有下列的特质:
▲观砚:温润细腻,纹理清晰,完美无损,星晕明显。
▲摸砚: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吹气盈珠。
▲扣砚:玉德金声,铿锵玲珑。
▲用砚:石滑不涩,发墨益毫,储墨不涸,久磨不损。
除了石材本身之特质外,创意、工艺是制造一方好砚最重要的。石块的大小、色彩、纹饰都是天然的。创意者看到石块后便用他的感觉,因材施艺,才能善用天然的纹理色彩来表达心中的感情、意境,达成天人合一的效果。创意者和雕刻者的关系,便如电影中的导演和演员,互相沟通、研究,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雕刻家,因现今著名的砚雕家,各擅所长,各领风骚。
欢迎到不二砚斋来了解歙砚与徽墨歙砚的使用与保养
虽然毛笔已渐被钢笔、原珠笔等所取代,但讲究生活品位的文人雅士,仍然是喜欢研墨挥毫的。歙砚大多发墨养毫,但所用的墨必要是上等徽墨,以免磨伤砚面。研墨时要用清水,墨身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快,自然研出稠密的墨汁,用完后应用清水洗净,以柔软的海棉、软布拭干。不用时可用核桃油或润发油(国外一般用婴儿油)擦上,以保持光泽,然后放于木盒之中。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歙县的曹阶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歙砚雕刻家四大派
▲传统文人派:胡震龙、胡笛、胡茄
胡氏为老一辈的砚雕家,其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精于金石,且擅书画,音律、戏剧无一不精,他的歙砚作品常融金、石、书、诗、画于一体,是一代大家。可惜现在年事已高,近患中风,右手恐再难提刀。胡家长子胡茄,幼子胡笛均是胡派传人,二子皆能承其衣钵,各有特色,胡笛更擅长浮雕,刀法细腻精奇。著名作品有《秋韵》、《汉简》、《日月合壁》、《双狮舞球》、《双灵图》等。
▲现代抽象派:方见尘
此派以方见尘为宗师,见尘为方氏砚雕世家之次子。曾任安徽省歙砚研究所所长,新安画派研究会理事,人称"徽州一怪"为人直率,潇洒豪放,擅长砚雕,工书画,其创作每多在情不自禁,灵感袭来之时速成。落刀挥毫,心领神会,舞之啸之,如醉如痴,自号"怪人见尘"。其作品多富抽象现代感,亦喜保留石材天然之风韵:"不尽琢磨,半留本色"。著名作品有《天官赐福》、《芭蕉习书》、《达摩面壁》、《剑魂》、《睡美人》等。
▲徽派砖雕派:胡和春
擅长传统镂雕,具有浓厚的徽派特色。尤精以雕龙、虎、牛等,作品古朴,凝重大方,挫中藏巧。著名作品有《报春图》、《五灵图》等。
▲青年俊彦派:胡淼、张硕、潘小萌(女)等 胡淼、张硕、潘小萌(女)为新一代砚雕家之代表,集方、胡二家之所长,刀法利落,线条流畅,尤擅长于感情之演绎。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归航》、《红楼梦》、《东坡词意》、《龙吟虎啸》、《慈航普度》、《双乔》等。
歙砚的优劣鉴别 对于砚的优劣,由于人们喜好和侧重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仍是人们辨别砚优劣的共同标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质、工、品、铭、饰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1.质即砚材的质量。以歙砚来说,不管是哪一个品种,也不管出自什么坑口,或者冠以什么名称,总体标准应该是:坚实细腻、温润如玉、容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易洗涤、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凡达到或者基本达到上述标准的砚石,即可认为是优质砚石,反之,就应属劣质砚石。
2.工即砚的雕琢。佳石必欲良工,以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二者缺一,则终生遗憾。但是"工"的优劣不在于雕刻题材的选择,也不在于雕刻风格的运用,而在于雕刻整体创作是否出新、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瑕疵掩盖是否巧妙、纹色借用是否得体,是否体现了率真自然但绝不媚俗,富有匠心而少有匠气。
3.品指砚的品相外形。砚的品相外形尤如人的面貌,应以端正规矩、落落大方为好。因此,尽管歙砚的造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一般来说,以长方、正方、圆形、椭圆形者为上,自然状如某一物者(如瓜形砚、竹节砚)次之,畸形而毫无意义甚至有残缺破损者为下。
4.铭指砚的制作者、收藏者在砚的有关合适部位的题诗吟咏或者作句留念。铭的价值除了要看制作者、收藏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诗句的意境优劣,还应看它的书写雕刻水平的高下。名家的名诗名句加上名家的书写雕刻,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砚的身价。相反,铭若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则倒不如没有的好。
5.饰指砚的装饰,像砚匣锦套之类。虽然这些东西不属于砚本身,而仅作为装饰和养护之用,但反过来对砚的优劣也能起到很大的陪衬作用。真正的名砚,砚匣锦套的材料和加工一般都十分考究,放在简陋的包装里面或者根本没什么包装的砚,则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档次。
歙砚历史上的名工、名砚
唐咸通年间(860-874),文学家李山甫赞歙砚诗曰:"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纹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记述了唐代歙砚波浪纹就已定名,由于石品名贵,雕工讲究,才"何啻值千金"。梁开平二年(908),梁太祖朱温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鳞月砚各一,歙产也"。刻工不详。南唐时,歙砚雕刻以砚务官李少微著称,其孙李明和著名砚工周全,相继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李少微为后主李煜雕刻"砚山"歙砚一方,该砚奇峰耸立,山水相依,被李后主视为"至宝"。到宋时,该砚落到书画家米芾手里。米芾为其铭曰:"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后来,米芾用此砚换取了友人苏仲恭的一片宅地。南唐后起的名砚工有:刘福成、周进成、周进昌、周小四、朱明、戴文忠、戴山、戴义成、方守忠、方庆子、胡嵩兴等。现存南唐以前歙砚两方,一方为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836-840)箕形歙砚,现藏于省博物馆,该砚长20厘米,上宽11厘米,厚3.5厘米。另一方为五代时制作的抄手"风"字砚,现藏于本县博物馆。该砚长22.2厘米,宽15厘米,厚3.3厘米,重0.9公斤,外形同"风"字,砚堂前低后高,与砚池连成一坡度,背面为插手式,有细直眉纹。
宋代,苏轼有两方名砚。一方为吴顺义元年(921)处士汪少微题铭,铭曰"松操凝烟,楮英铺雪,毫颖如飞,人间五绝"。另一方为李少微后裔所赠,色如碧玉,苏自赋诗赞曰:"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苏轼还有一方歙砚,铭曰:"东坡砚,龙尾石,开鹄卵,见苍壁,与居士,同出入,更寒暑,无燥湿,今何者,独先逸,同参寥,老空寂"。徐虞部有方龙尾石砚,请书法家蔡襄品第,蔡襄看后题诗赞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现存宋代名砚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眉纹枣心砚和休宁县博物馆的银色冰纹砚及黟县博物馆的抄手砚。冰纹砚长19.8厘米,厚4厘米,正视纹路为山峦起伏,侧视则银丝万镂,砚背镌有隶体"歙石绝品"四字。抄手砚左侧阴刻隶书"世路艰、人业异、与石交、不相弃",右侧阴刻篆书"结邻"。现存元代名砚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太师少师砚"。宋、元两代歙砚名工不详。
明代,歙砚名工仅见清代康熙《徽州府志》记载的叶瓖。元末战乱后,"砚琢者日拙,识砚材者尤鲜。叶瓖巧悟天授,制多独创,精妙绝伦,诸工皆师其作"。《西清砚谱》中记载,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有一方仿汉瓦样歙砚,长18.8厘米,宽10.9厘米,此砚后归唐寅,清代又被皇家所藏。砚上有董其昌铭曰:"博以方,温而粟,润鸿藻,翼经术";唐寅铭曰:"古瓦尚多炎汉制,墨光能射斗牛寒";乾隆帝铭曰:"歙之石,龙尾最,式萧瓦,汉制派,董以画名,唐以画经…"。
现存明代名砚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冰纹银光砚"、"白眉子砚",休宁县博物馆的"蝉形三足砚",徽州地区博物馆的"蛙晰栖穴砚"、黟县博物馆的"三足圆形金星砚"。"蝉形三足砚"长34厘米,厚6.5厘米,墨池开在蝉头部,池前部两角外突作蝉眼,构思巧妙,造型生动有趣。"蛙晰栖穴砚",长21.2厘米,宽14.2厘米,厚4.4厘米,间有阔眉纹,蛙、晰清晰可见,蛙借凹洼为栖地,两晰沿池追逐嬉戏,造型简朴,图饰生气盎然。
清代,歙丞、书法家高凤翰酷爱歙砚,自选自雕,右手残废了,改用左手雕,成了著名砚刻家。他藏砚一千多方,著有《砚谱》二卷120式,均为清代名砚的佼佼者。现存清代名砚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庙前青砚、松皮砚、原生物化石砚和藻类、羊齿蕨类化石砚等。
建国后,自1964年恢复歙砚生产以来,砚雕工艺人才辈出,名砚层出不穷。著名砚刻家及其代表作简介如下:
汪律森,祖籍江西婺源,曾祖父汪桂亮、祖父汪培玉都是砚雕名工。善制仿古砚,刀法流畅,线条洗炼准确,不留刀痕。代表作有"历代砚式"、仿古鼎式砚"等。
胡震龙,工诗词、书画,善砖雕、砚雕。构图古雅、浑厚,砚刻技艺精湛,刀法苍劲有力,错落有致,具徽派特色。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砚"、"琵琶行砚"、"丰乐亭记砚"等。
方建成(又名方见尘),其砚雕作品拙中藏巧,追求意境,构图巧妙。往往不尽雕琢,半留本色,保持天然风韵,形成了浪漫、豪放、洒脱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嫦娥奔月"、"云水拱月"、"黄山图巨砚"等。"嫦娥奔月砚"巧妙地利用砚石上云雾金星的纹饰,再现了嫦娥驾着祥云奔向月宫时,仍依依不舍地回首盼顾人间,将嫦娥刻画得维妙维肖。"黄山图巨砚"长100厘米,阔85厘米,重120公斤,上雕黄山全图。
叶善祝,师承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砚刻家张景安,其砚作刀法细腻,线条酣畅,构图新颖。代表作有"司书砚"、"荷叶砚"等。
胡冬春,作品以精细见长,风格古朴典雅,具浓厚的徽派特色。代表作有"兰亭砚"、"长岗虎啸图"、"荷叶君子砚"等。
胡和春,其作品有浓厚的徽派特色,以精细见长,刀法细腻、流畅,构图古朴雅典、错落有致,擅雕龙凤。代表作有"九龙戏水金星观"、"神龙神虎砚"等。
汪启渭,精于石雕、牙雕、木雕,砚雕技法集"三雕"于一体,融会贯通,爱制写生作,刀法精细,构图新颖,匠心独具。代表作有"青蛙戏水"、"雨打芭蕉"等。
姚传禄,安徽霍丘县人,有扎实的传统砚雕技法,且富于创新。他的作品"九龙朝阳砚"、"壁立万仞"、"揽月"、"东坡泛舟"、"荷塘秋趣"等曾在安徽画廊展出。其代表作"九龙朝阳砚"长60厘米,宽40厘米,厚5厘米,重25公斤。整整耗时一年才制作完成。该砚九条蛟龙盘踞砚之四周,龙首昂翘,体显三截,龙鳞圆浑,龙身凸起,风卷云舒,砚堂有如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与腾龙和祥云交相辉映,呈群龙拱日天成之态。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卉、走兽飞禽;又有犀牛望月、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这些雕砚刀笔凝练,技艺精湛,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产地却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说、山西绛州说、山东青州说,虽各有说法,但都没有离江河太远,古人说取河泥澄而制砚不假。只是这个制法却颇费周折,光是淘洗澄结便要一二年,出泥后"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制作工艺繁复而产量甚低了。加上石砚中的佳砚理当比泥砚更胜一筹,流传久远者当然比泥砚更多。到清代,澄泥砚已经没落衰微,偶有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
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新绛县,古称"绛州",出产于这里的澄泥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史称"三石一陶"。
澄泥砚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以制作工艺独特称著于世,为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史称"三石一陶"。
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著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华夏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无不巧夺天工、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评鉴确认,完全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特点。
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一个近三百年的断档;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其子蔺涛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
制作工艺
绛州汾河湾的泥质干强度偏高、手感滑腻、无砂、可塑性高、韧性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绛州澄泥砚能以唯一的非石质砚跻身中国四大名砚之中。砚,它的实用功能是磨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而无杂质。在同样的硬度下,由于澄泥砚是用泥土烧制,研磨后砚面的光滑度肯定会逊于石砚,同时却增加了澄泥砚的滑动摩擦系数,也就是说,澄泥砚比同等硬度的石砚发墨程度要好。陶的烧成温度在900℃-1000℃左右,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而绛州澄泥砚的烧成温度正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砚、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但澄泥砚又具有研磨工具这一特殊性,烧制时的技术要求就高了许多;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墨在砚上打滑,发墨功力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磨墨时泥磨俱下,更不可取。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砚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蔺氏父子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烧制出了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的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各种品相的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古法制砚,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汾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随着时代的变迁,汾河的水流量和流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完全遵循古法已不可能。)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砚的原料--澄泥。澄泥砚之名也由此而来。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澄泥砚"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这使我联想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砚终似结丹。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又独出机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予以创新,在炼泥这个工序上,购置了机械设备,以电为动力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加强砚的密度和硬度,又使澄泥砚在烧制时不会产生任何气泡和微小的裂纹。密度是决定砚质是否坚实、是否发墨的主要条件;一般澄泥砚的密度在1.4-1.6左右,绛州澄泥砚运用现代工艺使它的密度提高到了2.0-2.2左右,已接近了花岗石的密度。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烧制的仿古石砚,不论在重量上、视觉上、手感上都与石质无异,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
在造型艺术上,澄泥砚也别具一格。它十分注重图案和造型,雕刻形式多样,色泽典雅秀丽,显得极为古朴大方。现在澄泥砚已发展出近百种造型,种类繁多。
澄泥砚属陶类,它的前身是古代的陶砚。可能古人受秦汉间砖、瓦当生产的启示,结合陶砚再精工制作,遂步升华为澄泥砚。澄泥砚的形成约在晋唐之间而略早于端、歙。
相关记载
唐宋之间,端、歙尚处初创阶段,人们评价澄泥砚为"砚中第一"。宋代李之彦《砚谱》载:"虢州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澄泥砚细腻坚实,形色俱佳,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比肩。
清代《砚小史》云:"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其次是绿砂,又叫茶叶末,蟹壳青较硬。又次为玫瑰紫。澄泥砚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烧制时不同温度所致。关于澄泥砚的制作方法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袋盛之,口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此前不久,绛州澄泥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摘取了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名师名砚精品大展金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文房四宝行业的最高荣誉。
产于山西忻州地区定襄县河边村,原产地为山西南部的绛州。如今河边村生产澄泥砚已成规模,而且技艺越精。到河边民俗博物馆旅游的客人,大多要购买一方澄泥砚作为纪念。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即洮河砚的简称。与广东的端砚、江西的歙砚齐名,有"洮州石贵双赵壁","端州歙州无此色"之誉。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洮砚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以前就以优良的质地,雅丽的色彩而闻名遐迩。成为历代文人墨士争觅之物。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鸪在《洞天清禄集》中说,我国砚料"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有诗赞曰:"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相传古代学者还有为洮砚而谋官洮州者。
洮砚,是由洮石雕制而成。洮石学名辉绿岩,属水成岩的一种。其质坚而细,莹润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毫、挥洒起来浓淡相宜,得心应手等特点。
洮砚色泽雅丽,主要以绿色为主。有色深绿而带有水波状纹路的"绿漪石";有绿色纹路中夹杂着***痕迹的"黄标绿漪石";有绿中带深色墨点的"澈墨点";有色绿而带有朱砂点的"柳叶青";还有一种色如红玫瑰的""…在这诸多的桃石中,尤以"黄标绿漪石"最为名贵,古人曾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的赞咏。洮砚可以因材施艺、因色构图,雕琢成各种精致文雅,古香古色,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其制做要经过下料、制坯、石刻等工序,所使用的工具有刀、锯、锤、铲、錾、铁笔、水沙等。洮砚品种上百,有圆、椭圆、正方、长方等各种形状。不但有仿宋代的"抄手砚"、"太史砚"、"兰亭砚"、"凤字砚"、"神斧砚"、"石渠砚";仿明代的"十八罗汉砚"、"金钟砚"、"古鼎砚"、"古琴砚";仿清代的"黄标飞龙砚"、"清泉砚"、"孔雀砚"、"石鼓文砚"等,还有近年创新的"二龙戏珠"、"龙凤朝阳"、"虎出山林"、"犀牛望月"、"挂角读书"、"牧童放牛"、"喜鹊站梅"、"岁寒三友"、"八仙过海"、"青蛙戏水"、"鹿鹤松"、"龙钻云"、"马超龙雀"、"莫高窟石窟"、"嘉峪关雄姿"、"麦积山风貌"等。各种图案形状,不论拟人状物、比鸟喻兽、类山临楼,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绝伦的洮砚,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是国际市场上享誉极高的珍品。
传统名砚。山东古称"鲁",以山东省所产诸砚石制成的砚,统称"鲁砚"。历史久远,相传创始于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代颜真卿、柳公权著作均有记载。宋代唐彦猷《砚录》、高似荪《砚笺》、米芾《砚史》亦都有著录。鲁砚石质、色泽、纹彩、天然形状等方面,各具特点。包括有红丝石、淄石、尼山石等。仅见地方志载和不断发现的,还有徐公石、浮莱石等十多个品种。这些砚材都具有沉透嫩润,坚而不顽,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的特色。在制作中。充分注意发挥各种砚材色、纹、形态等方面的自然特点,因材施艺,寓精巧于简朴之中,形成了朴实、大方、简洁的风格。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石品绚丽丰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苴却砚,人们又称它为中国彩砚,它斑澜多姿、异彩飞扬、天生丽质、独步天下。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色泽金碧,灿灿然一片金黄;外白如晴雪,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润可人的碧云冻,如碧云浮起,丰饶富丽;天然成趣的绿萝玉,如幽谷涌翠,碧波泻玉,又似绿萝漫延。苴却砚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方毅、张爱萍、启功、董寿平、黄胄、千家驹、溥杰、王遐举、刘炳森、范曾、郑珉中、刘演良、陈声桂、徐梦丰等国内外名家为苴却砚写诗题字,称苴却砚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
砚的历史名坑主要有平地坑、大宝哨坑和花棚子坑。平地坑,位于苴却石矿脉中段,据传古人在此采石,先把麻绳系在身上,由陡峭的崖口逐步下移,一直移到数十米处,才能到达坑口采石。平地坑眼石,眼形明晰、色泽翠绿、心睛圆正、环晕纯美,其中红睛、金睛、带环带晕的居多。石眼较多的料石主出在平地坑。平地坑以膘石为其特色,主出绿色膘石,罕见、名贵的绝晶青花、绿萝玉主出在这里。大宝哨坑又称上岩,是历史上的著名老坑。大宝哨坑以出产石眼为主,石眼心睛明晰、色泽碧翠、晕色纯美。苴却砚中最佳绝的金瞳石眼、紫砂红石眼,名贵的封雪红,稀世极晶金田黄、金地鱼子亦出自这里。花棚子坑地处砚料富集地的下层低洼处,也称下岩石,当地人称水岩石。花棚子坑的砚料色泽偏紫,略重于平地坑与大宝哨坑。花棚子坑的石质细腻、滋润。主出石眼、鳝鱼黄、绿膘、黄膘、青花、天青、玉带、金线、银线、罗纹、鱼子与膘石。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势偏低,加上紧邻金沙江,江水涨落无常,故采石极为困难。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此地就地取石制砚(现在此地还存有诸葛亮点将台),唐宋时期多有发配此地的罪臣喜爱用此砚,但终因交通闭塞未能大量开发流传。后清宣统元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选,名震中外。近年来苴却砚先后荣获亚太地区博览会、中国名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并入选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
宁夏特产蓝宝--贺兰砚
贺兰石究竟何时登上石刻舞台的,众说不一。最早的一种传说跟"蒙恬制笔"联系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员战将,曾率兵十万屯恳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蒙恬"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制造了被后人称谓的"秦笔"、"苍毫"。既然蒙恬所处的时代有了笔,与其配套的砚似乎也应当出现,因此便联系上了贺兰石,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史料记载。
最早见有贺兰石及其刻砚记载的,可能要推《宁夏府志》了。在其"地理山川"一节里有这样的描叙:"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
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清末,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砚工艺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它已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了。
一九六三年董必武副主席曾赞誉:
色如端石微深紫,
纹似金星细入肌。
配在文房成四宝,
磨而不磷性相宜。
[贺兰砚雕刻]
从贺兰石雕刻成贺兰砚,要经过八道工序。艺人们面对一块贺兰石石料,观其质,量其彩,反复构思推敲,方才下刀。先顺理走刀,粗凿重刻,根据所绘纹样或浮或镂,俏出轮廓层理,然后再精雕细琢,挥艺传神,刀毕功就,砚成方休。一方佳砚,艺人们往往要呕心沥血数月、以至年余。
解放前,已经奄奄一息的贺兰石刻,随着银川古城的解放,重见光明。经过推陈出新,不仅雕刻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飞跃,而且技艺也日益纯熟,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近年来,贺兰石推陈出新,雕刻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飞跃,无论是"太白醉酒"、"赤壁怀古"、"松鹤延年",还是"北斗七星"、"飞天乐伎"、"丹凤朝阳"…都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显示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以贺兰石雕制的大幅竖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成为贺兰石雕艺术的很大荣誉。
贺兰石工艺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友谊使者,博得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欢迎。
[贺兰石产地]
笔架山是贺兰山前的一个险峰,距银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陡峭的笔架山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西攀登,穿过浓密丛林,翻过层峦叠嶂,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即可到达海拔二千六百余米的小口子沟沟源,从这儿举目西望,可见一条岩层,宛如紫色的彩云。这就是现今贺兰石的故乡。如果正值采石季节,还可以看到那隐现于云雾山中、险崖之上勇敢顽强的采石工人。唐朝诗人李贺所描绘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动人画面,仿佛重现眼前。
据考证,贺兰石已三易采地。清乾隆年间在笔架山前沟开采;清末在后沟找到了优异石层,今天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见到旧时采石硐的遗迹;现今则移到贺兰山山脊处的小口子沟沟源,这里石质更优,蕴量丰富。
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简称思砚或思州砚,又名金星石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古时即驰名神州。思州石砚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其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有文人赞曰:"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当今的思砚保持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揉和当代艺术,造型奇巧而精细,结构复杂而严谨。雕刻有"双龙抢宝"、"单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犀牛望月"、"喜鹊闹梅"、"青松白鹤"、"松鼠偷葡萄"、"鲤鱼跃龙门"、"龟砚"、"蛙砚"、"金鱼砚"等60余种图案,优美而古朴。尤其是图案中的动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宝奇珠以及日月星辰等都是用天然金星石制成。成品通体漆亮,光可鉴人,金星闪烁其间,如哈气砚塘,则其云滋露液久久不收,令人爱不释手。思州石砚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奇,备受青睐。是我国"八大名砚"之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为御砚,是当地历代官府进奉朝廷的珍贵贡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总理索取思砚。
松花石砚
松花石砚所用之石料松花石,是长白山区独特的玉石矿产,它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远在一千年前的辽金时代,松花石就由民间艺人雕琢成族人首领佩戴的饰物,成为达官贵人的馈赠礼物。清朝康熙和其后的历代皇帝,都为松花石御砚题铭,以示珍贵。康熙的题铭是:"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固其宝也。"
可惜,由于松花御砚为宫廷专用,产量极少,随着清朝的衰败,竟使这一名贵砚石湮灭失传,甚至连松花石的具体产地也为世人茫然不知了。
为使这一文房瑰宝重见天日,吉林省地质部门从1979年起,专门派人寻找松花石,于当年10月于白山市库仓沟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松花石,并在通化市工艺美术厂恢复了松花石砚的生产。1981年在北京荣宝斋举行了松花石砚鉴赏会,赵朴初、启功、舒同等著名书画家当场鉴定认为,新的松花石砚发墨、贮水、色泽、敲击声等,均与故宫所藏御砚相同。后来地质人员又在安图县两江的松花江边找到了湮废近三百年的松花石古采场遗址。
与国内其他名砚相比,松花石砚独到之处有四:一是声音清脆,独占鳌头,它"扣之如铜",声音清脆而悦耳,而有的名砚或是"扣之如木",或是发声不甚铿镪。二是色彩丰富,居于首位。一般名砚的颜色不超过两种,而松花砚却有翠绿、绛紫、骆青、紫绿相兼4种不同色调。每种色调又纹理各异,诸多点线兼而有之,奇者犹如天成彩绘。这不但为琢砚艺匠施展艺术才能创造了条件,也为使用者或收藏家所喜爱。三是石品众多,独显丰采。按松花石天然生成的纹理、图像,可划分出十多种,其中多数品种为其他名砚所缺。鉴赏家们对松花砚中的珍品冠以颇为形象的美称,如"松江静水"、"松江荡水"、"赤柏纹"、"紫袍绿带"、"金镶玉"、"龙眼"、"静绿"等。四是以石(玉)制盒,独树一帜。其他名砚皆以木盒套砚,唯松花砚因备受清皇朝青睐,多以叶蜡石、软玉等雕盒套砚,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松花砚即是这种款式。重新恢复生产的松花砚中的中高档品亦以石(玉)雕盒,保留其传统风格。
从1995年开始,白山市长白山木石工艺美术品公司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发松花御砚,由该公司独家仿制故宫所藏清朝5个皇帝御用的12块松花石砚。十几名高级艺人采用传统工艺,精雕细刻,手工制成一块砚台往往需要半个多月。此外,他们还开发了实用砚系列产品,如"天池砚"、"五龙砚"、"火龙砚"、"龙凤砚"等。
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也称"易砚",相传始于唐代。易水古砚取石于河北省易县钟南山。唐代易州墨砚匠人奚家父子到钟南山峪取易水研墨,发现钟南山石石质密实,斑纹奇彩,细腻似玉,刚柔相兼,于是采回雕刻成精美易砚,其后因战乱,奚家父子南迁徽州,因始创徽墨被宋帝召见,徽墨与易砚遂成为当时的贡品。易水砚选用玉帘石和紫翠石,艺人运用多种雕技,随料巧琢,因材赋形,雕刻成图形吉祥、干姿百态的砚台精品,龙、鱼、龟、蟾、蚕、棋、琴七大品类,易水砚已成砚苑传世名品,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1978年廖承志访问日本,将"五龙戏珠"等两方易砚,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大平正芳首相。
易水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作为历代宫廷之贡品,鉴赏家均盛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天赋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易水砚现状
龙头企业--易水古砚厂(宝砚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独家注册"易水砚"名牌商标,再创古砚辉煌。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多次获一等奖,并被指定为河北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其精品易水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名流、工商业巨子的赞赏和珍爱,成为馈赠中外贵宾的高档礼品。河北省易县燕下都易水古砚厂(宝砚斋)以邹红利等设计雕刻名家为代表,名师荟萃,人才济济,矿石优良,设计奇绝。为纪念香港回归制作的重达6吨精品巨砚《归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象征和平繁荣的《菊花牡丹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集数十名雕刻名家历时3年创作的象征中华民族新世纪腾飞的《中华九龙巨砚》被中华世纪坛收藏…
嘉陵峡石砚
四川名砚。砚石产于合川县嘉陵江山峡的牛角峡,色黑,质地坚实细腻。琢成石砚,具有发墨快,不损笔锋,书写流利,蓄墨数日,不腐不涸的特点。相传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明英宗时,吏部尚书合州人李实曾题诗赞美,诗云:"石质堪入玉,工艺圣手传;贵似翰家客,四宝居一员。"现产地主要在合川、北碚。工艺上采取凿、刻、雕、镂的手法,制成各式平刻、浮雕、圆雕的书画砚。尤以制作传统题材的高浮雕工艺砚见长。如鱼龙戏珠砚、罗汉砚、观音砚等,深受各方欢迎。
中国砚台根据砚材的不同,可分为石砚、泥陶砚、漆木砚、玉砚和金属砚五大类。
(一)石砚
石砚是中国砚台中最大的一类。
1.端砚
用端溪砚石制作的砚称为端砚。端石始出于唐朝武德年间 (公元618—626年),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一带。上等的端溪砚石石质细腻、幼嫩,有发墨不损笔毫和呵气即可研墨的特点。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
2.歙砚
歙砚又名龙尾砚或龙尾石砚。因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一带而得名。
歙砚的出现比端砚晚,始出于唐***元年问。歙石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苏轼称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毂理,金声而玉德。厚而坚,朴而重。”歙石也有多种花纹,如眉子、罗纹、金星、鱼子、金晕、刷丝、锦蹙等。歙砚以纹理装饰见长,清新、秀逸。
3.洮河石砚
洮河石产自甘肃省临潭县黄河支流洮河河床,开采始于宋代。人们常常将洮河绿石砚与端溪绿石砚相混淆。洮河石石质腻润,色泽细丽,发墨快,贮墨时间长。洮河石分为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石有“鸭头绿”、…‘鹦哥绿”等名石,石纹如丝,清丽诱人。红洮石呈土红色,色纯而细润,颇罕见。洮河石砚传世很少。
洮河石砚流传至今的宋代作品较少,元、明、清洮河石几乎绝迹。
4.红丝石砚
红丝石砚产于山东益都县一带,唐代属于青州(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及青州市一带),所以红丝石砚又称之为“青州红丝砚”。红丝石的得名是因其石多呈红丝纹、紫地黄丝纹等。红丝石石质致密,手拭如膏,质润腻细,贮水不耗,发墨如油。红丝石最早开采约在唐中和年间,至明清时几近湮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一宝贵的地方资源重新恢复挖掘。红丝石以鲜艳多彩、变幻莫测的天然刷丝著称,丝纹缠绕曲折,奇幻的纹理构成特有的风采。
5.松花石砚
松花石砚是清***创的石砚新品种,是清代早期至中期的御用砚石。松花石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区,在清代被视为国宝,色彩有紫红、紫绿相兼、深绿、浅绿四种,间有***和刷丝纹。其中以深绿色刷丝为上品。松花石石质坚实发墨,硬度比端石、歙石都高,研磨以后,用水冲洗不留痕迹。
6.淄石砚
淄石砚又名金星砚,产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带,已有千年的历史。淄石颜色有绿、黄、紫等几十个品类。绿色的有荷叶绿、竹竿绿、莴苣绿和沉绿;紫色的有夹山红、紫云、绀红等;***的有绀黄、柑黄、束瓤黄等。此外还有赭色、多彩、绀青等品种。淄石砚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冻纹、金银星、色晕之类常现于砚面,为鉴赏家称道。
7.紫金石砚
紫金石产于山东省临朐,是传统名砚——鲁砚的一种,始出于唐代。紫金石砚色润泽,发墨性能好,有如端砚歙砚。
属于鲁砚体系的传统名砚还有:
鼍矶石砚,始出于宋代,产自山东蓬莱以北的鼍矶岛。其石质中含有微量铜粒,闪耀发光,即所谓的金星。
燕子石砚,又称多福砚,开采制作始于明代。石中的“蝠”是三叶虫的化石,形成于五亿年前泰山附近的浅海中。由于化石的形状似蝙蝠,所以又称为蝙蝠石。燕子石砚造型古朴大方,妙趣无穷。
薛南山石砚,产于l临沂城西薛南山。此石天然成形,似马蹄,似龟壳,似竹节,石质多为深绿色,映日有贝珠光发于深处,硬度适宜,质细温润,磨墨无声,发墨而不滞笔。
温石砚,产于山东即墨县马山洪阳河底温泉下,因此砚有冬日磨墨不冻的说法,故名。温石石质、色泽、纹彩等酷似端石,晶莹温润,发墨而不滞笔,是砚石中上品。
徐公石砚,产于山东沂南县徐公店。徐公石或方或圆,四周有天然细碎石乳,兴趣盎然。其石色有蟹壳青、沉绿、鳝鱼黄、茶叶末色、生褐、绀青、桔黄等。
在历史上,山东是出名砚的地方,除了以上介绍的外,还有田横石砚、柘砚、青石砚、尼山石砚、浮莱石砚、琅琊石砚、箕山金星石砚、龟石砚等。
8.赭砚
传统名砚之一,也称贡砚,产自江西省修水县,始出于唐代。此砚材以赭黄为主,偶有绿晕,还有纯作绿色的。赭石色泽凝重,石质腻润华丽,研磨无声,发墨细快,利毫保温。赭砚的雕刻工艺,既有端砚的细腻精巧的风格,也有北派豪放的气度,向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9.越石砚
越石砚产自浙江绍兴会稽山麓,石质细腻,发墨而不滞笔,能呵气成云,研磨无声,色泽妍丽,有紫、青、黑几种。花纹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皮、美人红等。越石砚雕工精丽,技艺精湛。
10.乐石砚
乐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安徽省宿县诸兰和介集一带,石色有浅灰、灰黑等。此砚材质稍硬,莹黑而滋润,发墨次于歙石。在宿县附近的肖县还有紫石砚,其色似紫端,呈灰紫色,质地紧密,分布均匀,吸水量小。
11.天坛石砚
天坛石砚始制于唐***元年间,为传统名砚之一,产于渤海济源县王屋山天坛峰下。天坛石砚质地细腻,发墨蓄墨。纹彩瑰丽,纹饰有青斑、红敦、金线、玉带、麦叶绿和柳芽黄,造型古朴典雅,玲珑俊秀。
12.蒲石砚
蒲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四川省蒲江县盐开沟。蒲石砚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研墨不冰的特点。雕琢技艺精湛,题材广泛,主要以花卉鱼鸟和人物形象取胜。
13.嘉陵江石砚
为传统名砚之一,始出于明代,砚石产自四川省嘉陵江的牛角峡。嘉陵江石砚色呈黑色,石质坚实细腻,发墨快,不损笔毫,有蓄墨数日不腐不涸的特点。雕刻精细,以高浮雕工艺见长,传统图饰有鱼龙戏珠、观音、罗汉等。 14.苴却石砚
苴却县现为云南省永仁县,砚石的产地归攀枝花市管辖。此砚始产于清代同治年间,以石眼多为主要特征。石色青如碧玉,红似金瞳,白如月牙。石眼彩晕重重,有鸲鹆眼、龙眼、猫眼、丹凤眼等十余种。或孤标双映,或三五横斜,似浩瀚银河,群星璀璨。苴却石有隔热绝缘的特点,而且有呵气研墨,坚而不顽,宿墨不腐,贮墨不涸之功。由于苴却砚的石质和花纹与端石相近,所以也有将其冒充为端砚的。
15.思州石砚
此砚始出于南宋,砚石出自贵州省岑巩县星台潭,凶夸巩县百称思州,故名。思州石砚坚致细润,发墨细,不滞笔,贮墨于砚中终日可用。如果无水时,呵气砚中,能自出露液,并能用于书写。思州石砚石质坚润如玉,呈黛色,具有“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笔”的优点。思州石砚的制作以浮雕为主,造型古朴厚重。
16.灵岩石砚
灵岩石砚产自苏州灵岩村。赵汝珍《古玩指南》指出:“最佳者有淡青、鳝鱼黄两种。今者石已取竭,并无新产。”
17.西砚
西砚又称紫金石砚,为传统名砚之一。砚石产自浙江江山县与常山县交界的砚山。砚山溪水发源于江西西溪,此处原属衢州府,衢州古称“西安”,故名“西砚”。西砚始于明洪武年间。西砚石质水石者青,山半石者紫,绝好者颇润,其中以猪肝色最佳。西砚因材施艺,坚润似歙砚,最名贵的是“紫袍玉带”,即紫石中有白条带。
18.谷山石砚
谷山古砚为传统名砚。产自湖南长沙市。谷山石“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漫,叩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19.漓溪石砚
漓溪石砚出自湖南常德和辰州之间。其“石表淡青色,内深紫而带红,或有金线及黄脉相间者,号为‘紫袍金带’,有极细润者,久用则光如镜。”
20.菊花石砚
菊花石砚以湖南省浏阳地区永和镇附近,浏阳河河底所产菊花石制成,约开采于清乾隆年间。其石属动物化石,石上有天然的洁白晶莹的如菊花似的花纹。“菊花”品种繁多,花型各异,有金银菊、蟹爪菊、贵妃脸、竹叶菊、金钱菊等。但由于石质过硬滑而不发墨,只作为鉴赏和收藏的工艺品。
21.金星宋石砚
此为传统名砚,砚石产于江西省庐山,始出于东晋。此砚石质坚丽,光滑如玉,金星耀光,呵气成云,具有上墨快且细腻,蓄墨时间长而不涸,墨色鲜艳,香味久而不散的特性。
22.金音石砚
为传统名砚之一,始出于唐代,砚石产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砚石湾。金音石刚似金玉,敲击时其声如金玉铮铮悦耳。该砚色泽漆黑,平滑光洁,触摸如玉,蓄墨数日不干。如墨干涸,一经呵气,又可濡笔。雕刻精致美观,风格独特。
23.琼州金星石砚
此砚据《古玩指南》记载:“广东琼州、万州之悬崖,产金星石,可作砚,色墨如漆,细润如玉,以水润之则金星自见,干则否。极发墨,久用不退乏,颇似端溪石,甚贵重也。”
24.罗纹石砚
罗纹石砚产于江西上饶地区玉山县怀玉山中。砚石分布较广,储量丰富,质地稳定。罗纹石砚石色苍青纯净,纹若水波,温润如玉,柔坚适中。该砚多为素砚,墨池深大,贮水多,砚盖既防尘又可研墨。
25.虞山赭石砚
江苏常熟虞山赭石砚砚石产于虞山东麓黄公望墓一带,块石分布在山腰和山麓,大如磨盘,小如拳头。砚石属泥质类岩,石质粗松,经提炼拌胶,能作国画赭石颜料。清末民初大画家吴昌硕作画欲用赭色,曾取此砚,用牛皮胶代墨和水研之,赭色便出。
26.贺兰山石砚
又称贺兰端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麓笔架山,始出于晚唐。砚有深紫、浅绿两种天然色彩,制砚以紫色为主,绿作点缀之用。砚石中带石眼、玉带、银钱、眉子和云纹者更是可贵。此砚质地细,发墨细,不渗不漏,不干不臭,不损笔毫。
27.绿石(蓝)砚
古代名砚之一。《古玩指南》记载:“绿石(蓝)出陕西临洮之洮河,石绿色如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石。惟产于大河之深水中,不易得也。”
28.角石砚
角石砚产于山西绛州(今新绛县),“其色如白牛角,其纹有花浪,与牛角无异,或如浮屠佛塔。然顽,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耳。”(赵汝珍《古玩指南》)
29.潭柘紫石砚
此砚始于明代,是传统名砚之一。因产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附近山中,又呈紫红色,故名。有深紫、红紫以及紫色夹绿色斑点多种,石质致密细腻,以猪肝色为主。
30.易水石砚
相传始于唐代,是传统名砚之一,砚石产自河北省易县。砚石色彩柔和,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点缀碧绿、淡黄或灰色的斑纹。砚石细腻光润,质刚而柔,易发墨,储墨久长,不滞墨。雕刻以龟砚、龙砚、琴砚、兽砚、棋砚等最为著名。 31.五台山石砚
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山西省佛教圣地五台山西麓段庙山。砚质地细腻坚韧,石面呈紫、红、墨、绿等,以紫、黑、绿最佳。有黑如漆,绿如叶,红如火,紫如肝之美誉。研磨发墨快,保湿润笔。其砚式以仿古为主,有兰亭砚、龟砚和琴砚等。
龙吟虎啸
秋山行旅图
松荫七贤图
铁杵磨针
秋叶满空山
吴彩鸾虎入山
湘云醉眠图
颜体残碑
宝黛共度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人 | 分享到: 阅读(
举报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this.p={
id:'fks_094074085080089068083095082095085085087068083086087070093',
blogTitle:'【引用】中国四大名砚与十大名砚',
blogA tract:' {if x.moveFrom=='wap'}
{/list}
{if !!a}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if !!x}
{/list}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x}
{/list}
{if !! .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if !!y}
{/list}
引用记录:
{list d as x}
{/list}
{list a as x}
{if !!x}
{/list}
{list a as x}
{if !!x}
{/list}
{list a as x}
{if !!x}
{/list}
{list a as x}
{if x_index>9}{break}{/if}
{if !!x}
${fn2(parseInt(x.date),'yyyy-MM-dd HH:mm: ')}
{/list}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if !!x}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 ')}
{/list}
最新日志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list a as x}
{if !!x} 投票给
{var first_option = true;}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 “${b[voteToOption_index]}” {/if}
{/list}
{if (x.role!="-1") },“我是${c[x.role]}” {/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list} 页脚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copy;1997-2011 {list wl as x}
{list x.l as y}
{/list}
{/list}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
{/list}您好, 欢迎来到阿里巴巴 铁岭凯斯莱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供应产品
公司介绍
公司相册
公司动态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招聘中心
供应商信息
经营模式:招商代理
所在地区:辽宁 铁岭
供应产品:8条
特殊荣誉:
站内搜索
供应产品分类
公司相册
暂时没有推荐相册!
友情链接
暂时没有添加友情链接!
您可能感兴趣
购物提醒:
壶瓶枣---四大名枣之首
数量(袋)
价格(元/袋)
成为该供应商会员可享受
折优惠.
后进行申请
建议零售价:
158.00元/袋
发货地:
辽宁 铁岭 银州区
单位重量:
卖家承担运费
商品满意度:
商品满意度:
暂无评价
交易方式:
先收货,后放款,保障交易安全
我要订购:
(可售数量:1000袋 累计售出数量:0袋)
唐风牌1000g壶瓶枣
售卖方式
商品条形码
6925749000118
地方风味
其他风味
加工工艺
1000(g)
365(天)
生产日期
2010.12
生产厂家
山西省太谷县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
储藏方法
置于阴凉干燥处
原料与配料
精选上乘壶瓶枣
卫生许可证
QS140717020054
产品标准号
Q/140700KXY002-2009
是 壶瓶枣----因果型上小下大、中间稍细,形状像壶亦像瓶,故称壶瓶枣。此枣果大、肉厚、皮薄、味甜、色泽深红、营养丰富,是红枣中的上乘之品---俗称八个一尺,九个一斤.是全国四大名枣之首。
批发说明
供应商尚未提供批发说明详情,请联系供应商以获取相关信息
成交记录(0袋)
系统繁忙,暂时无法读取数据,请稍后刷新页面再试!
暂无评价
商品总体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评价(全部)
评论(全部)
有评论内容
无评论内容
系统繁忙,暂时无法读取数据,请稍后刷新页面再试!
无任何符合您筛选的评价记录。
交易方式
(当前商品支持
支付宝担保交易
支付宝担保交易
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收到货品后才付款,让你购物更放心!
支付宝担保交易流程图
支付宝支持以下银行
网上银行:
拥有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即可完成在线付款。
线下网点:
去身边的便利店、邮局、药店等支付宝合作网点,刷卡或现金付款。
我要订购: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先生 (总经理)
电 话:0086 0410 4291697
移动***:15941000370
传 真:0086 0410 4012667
地 址:中国 辽宁 铁岭市银州区 铁岭市银州区银州16号
邮 编:112000
公司网站:
供应商的其他相关信息
您可以通过以下类目找到类似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阿里巴巴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推荐使用
,保障您的
批发直达
求购信息
相关搜索:
enterprise-od-web08.hst.xyi.cn.alidc.net
铁岭凯斯莱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辽宁 铁岭市银州区 铁岭市银州区银州16号
技术支持:山西四大名枣--板枣
发布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分布情况稷山县陶梁、姚村、南阳、东团、西团及襄汾县有成片栽培。 植物学特征树冠圆头形,树姿开张,干性较弱,树势中庸,树体中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纵横裂,裂纹钱,易剥落。枣头枝褐红色,年生长量35―75厘米,书间微曲,皮孔中大中多,灰白色。枣股灰褐色,圆锥形 分布情况 稷山县陶梁、姚村、南阳、东团、西团及襄汾县有成片栽培。 植物学特征 树冠圆头形,树姿开张,干性较弱,树势中庸,树体中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纵横裂,裂纹钱,易剥落。枣头枝褐红色,年生长量35―75厘米,书间微曲,皮孔中大中多,灰白色。枣股灰褐色,圆锥形或长圆锥形。通常抽生枣吊3―9个,吊长12―19.5厘米。着果较多部位6 ―12书,花量中,每一花序有单花1―7朵,枣吊有叶 1O―15片,叶片小而厚,卵圆形,长3.6―5.4厘米,宽1.7―2.5厘米,先端钝尖,边缘锯齿钝,基部楔形或圆形,绿色,叶柄长0.2―0.5厘米。 生物学特性 40年生植株干高1.2米,干周0.76米,树高6―8米,枝展5.6―7.8米。枣头萌发力弱,当年结实力较强。进入结果期较早,较丰产,产量不稳定。40年生单株产鲜枣30―40公斤。在稷山产地4月上旬发芽,5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达盛花期,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10月中下旬落叶。 经济性状 果实小,扁倒卵形,纵径2.7―3.6厘米,横径2.3―2.8厘米,单果平均重9.2克,最大单果重14克。果面光滑,皮薄,深红色,果点小较显著。梗洼中深中广,顶凹宽浅。肉厚,白绿色,质致密较脆,味甜,汁中多,鲜枣含糖量33.7%,含酸量0.36%,维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499.7毫克。干枣含糖量74.6%,含酸量2.4%。核小,圆锥形,纵径1.39―1.99厘米,横径0.55―1.02厘米,平均重0.34克,可食部分占果重96.3%。核面粗糙,沟纹浅,先端短而尖,基部稍钝,含仁率15%,种仁不饱满。果实品质极上,制干率64%。与骏枣、壶瓶枣、相枣列为山西四大名枣。缺点:果实小,采前落果严重,不抗裂果。 栽培要点 本品种树势中庸,树体中大,抗病虫力、抗盐碱力较弱,易染枣疯病,适于土壤比较肥沃、浇水方便的地区栽培。 枣树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字号: | |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
最新枣树种植技术
热门枣树种植技术
Copyright copy;2007-2009 Xi ong.com 新农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