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会员类型
个人会员
企业会员
培训机构 - 新闻 - 正文
google搜索
麻辣教师 巨人智慧---《公冶长》第五
来源: 人力资源报
发布时间:2009-04-01 19:03:47 本报老总品《论语》
之五) 【原文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白话解读】
孔子评论
弟子公冶长说:
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现在身陷牢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南容: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白话解读】
孔子评论
学生南容说:
国家有道时,他有事可做;国家无道时,他也能够免于刑戮。
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品读感悟】
女怕嫁错什么郎?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男怕选错行容易理解一些,女怕嫁错郎就复杂得多了。如果你想知道女人想嫁什么样的郎,问一百个人恐怕有一百个***;在一个物欲强盛的社会,相当多的***又有一个共同点:
嫁入豪门,也可以说是鲤鱼跳龙门。
翻一翻现在的女性读物,常常可见对女青年寻偶的谆谆教导,内容无非是指点怎样见到真佛,在哪些地点做哪些职业才最容易碰到豪门阔少,例如飞机头等舱、高级营养师、私人健康教练、财经女主播等等,甚至教授美女些先接近、再勾引的若干诀窍,并列举成功案例,号召她们远学邓文迪(默多克夫人),近学曾馨莹(郭台铭准新娘)。
事实上,如果你本身就是一条鲤鱼,跳龙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且不说
高发生率和低成功率这个
跳龙门的过程何等艰辛,就算你真的到了龙的世界,会发现自己仍然是一条鱼,而身边再无一条亲近熟悉的鲤鱼同类与你共鸣。这个时候,你才明白:
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今往后,孤单、寂寞、忧郁甚至屈辱,总会长相伴随。古往今来,多少豪门凄凄苦苦的恩恩怨怨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红楼梦里,
贾珍的强势和尤氏的和顺,就是典型的高攀型婚姻的既定模式。人之美者曰尤,正是凭借年轻貌美、聪明才干、温和的处世态度、灵活的周旋手腕、过硬的心理素质,尤氏才得以跨越出身背景的悬殊,续弦为贾珍正室,一朝麻雀变成凤凰。但尤氏找到幸福了吗?她的生活,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
那种高级让我感到压力,那种优越让我感到无力。
而凤姐呢,年貌、才干、在贾家的名分都与尤氏相类,但她远高于尤氏的实际地位,人所共知。娘家势大的王熙凤,生于这个阶层、长于这个阶层,熟谙这个阶层,适应这个阶层,所以,在这个阶层所有规则和潜规则之下,王熙凤在贾府豪门之中如鱼得水。
能够钓个合适的金龟当然不错,但应当明白
豪门不是那么好嫁的,技术含量实在比较高;倘若自己的把握能力不够
,还不如找一个家境相当的人为伴。
孔子为什么会将的
女儿嫁给了身陷牢狱的
弟子公冶长?因为公冶长虽遭冤屈终究无事,因为公冶长品格无疵;为什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学生南容?因为国家有道时,他有事可做,国家无道时,他也能够免于刑戮。总之,根据孔子的思想,换个角度来说,一个女人如果嫁了没有品德的人,那就是嫁错了;如果嫁了没有能力的人,那就是嫁错了;如果嫁了不懂保平安的人,那就是嫁错了。所以,人品好、有能力、能避祸这三条,是最最要紧的!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白话解读】
孔子评论子贱说:
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的话,那么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原文
子贡问曰:
赐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
何器也?
瑚琏也。
【白话解读】
子贡问孔子:
我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
是什么器具呢?
孔子说:
是(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瑚琏。
【品读感悟】
让人与工作匹配
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学生子贡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子贡看到老师一会儿称赞公冶长,一会儿又称赞南宫适,再一会儿又称赞宓不齐,心里很着急,就问孔子自己怎么样,孔子说他好比一个器具;子贡急切地问是什么器具,孔子非常形象地说:是瑚琏。
瑚琏是祭祀天地时用的礼器,应当是很高贵的器物。但是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是一件只能当器皿使用的人,而是什么事都能做,什么事都能做好。所以,孔子对
子贡的评价,一方面含有揶揄讽刺,指出他还不能算作君子;同时又对其才干有一定的肯定,瑚琏虽是器,但毕竟是器中的珍贵者。
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在现代社会,我们既应将不器作为追求的目标,同时也要实现
人与工作的匹配。如果说
不器的境界要努力去达到,那么实现人
与工作匹配的目标就必须去达到,否则,你将无法正常地生存和生活。
人与组织的匹配是很多现代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人与环境、与组织和工作的关系,与行为学和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关联,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个体的特性必须与社会发展的环境需求相匹配,才能具有更优越的生存能力和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找准位置,一个单位也要找准位置。比如,当两家公司都提供相同的工作机会,在报酬等物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个人选择
公司而另一个人选择
公司呢?有人调查了
个大学生对于组织的偏好性,研究了招聘过程中个性与组织形象的作用,发现个体的自我概念和对组织形象的认识越相似,个体就越喜欢这个组织,也就是说人们喜欢个性上像自己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了解组织个性的意义在于增强企业的自我意识,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善于分析自家的优势和劣势,懂得何时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干预。上个世纪
年代中期以前,学术界对企业个性的研究还没有什么兴趣,但最近
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尝试用一种整体化、全局化、概念化的研究方式,融合组织各方面的特征,构建组织特性量表,用于了解人与组织、人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这对企业毫无疑义富有实际意义。
如果说大多数个人和企业都无法或者难以超越器的概念,那么,是杯子就发挥好杯子的功用,是椅子就完成好椅子的责任,是
瑚琏的职能。个人和集体都找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社会就发展了,也就和谐了。
雍也仁而不佞。
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白话解读】
有人说:
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言谈。
孔子说:
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我还不能说冉雍是不是做到了仁,我只是强调为人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
吾斯之未能信。
【白话解读】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
我对自己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
孔子听了(对他的这种谦逊态度)感到高兴。
【品读感悟】
人有自知之明乃贵
《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丈夫看见妻子烧火做饭的样子很可爱,不禁诗兴大发,作诗一首: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雾中花。邻居妇人知道后,很是羡慕,也不顾自己长得是那么的不中看,非要缠着自己的丈夫也为自己作诗一首,丈夫拗不过,只好仿作了这样几句: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鸠盘茶。这个没有自知之明妇人真是何苦。想来这夫妻二人,老婆长的不怎样,智商情商又低,恐怕平时就不讨老公欢喜,现在还有这种要求,不正给了老公一个出气作贱自己的机会吗?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很多人这样理解:是人就有自知之明;我倒认为这句话当这样理解:人有自知之明乃贵。因为真有自知之明的人并不是很多。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明确告诫我们最强大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人。
所谓自知,就是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自知的物类;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只能是那些具有智慧的人才容易自知。人之不自知,就像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一样,正所谓目不见睫。
人不自知常常是虚荣心在做怪,比如,一味地盲目效仿,反倒弄巧成拙,东施效颦的故事可为佐证。今天的女性,在穿戴上很多人总是盲目跟风跟潮,实际上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东施。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这也无可厚非,但听到好话、奉承话,就信以为真,飘飘然云里雾里,更加放大自己,根本不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有些什么,说这话的人的目的何在,就实在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孔子经常鼓励和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做官。但这次在鼓励学生漆雕开去做官时,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优秀的程度,胜任素质不够,急于做官还没有把握,表示还想继续学礼,晚点再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兴。
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自知之明就是人们在道德领域的一大追求目标。人的趣味、才智、意志、判断力等等各有不同,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禀赋和长处,向着真、善、美的境界发展。因此,自我完善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自我约束,而是自我解放。
据说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写着认识你自己这样一句警语,书写者希望人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我们才能真正睿智起来。 【原文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白话解读】
孔子说:
如果我的主张不为当政者所用,我就乘上木筏子泛游海外。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却说:
仲由啊,你的武勇超过了我,但其他方面没什么可取的才能。
【品读感悟】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非洲土人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捕捉?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非常执著,不肯放下自以为到手的东西。狒狒的愚蠢常被人们嘲笑: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然而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拂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人生一世,各有各的追求,这非常自然,不过,普通的人们焦点只在强行,往往忽略了适时退却。如果我们的奋斗的目标是名与利,那么要懂得名利是身外之物,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这叶小舟成功抵达彼岸,不在中途搁浅或者沉没,就必须放下一些东西;如果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那也应该懂得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否则,大事不成反遭祸害。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并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学生南容,就是对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智慧的肯定。
老子则更是强调不要妄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提醒我们:勇到无所不敢就会枉送性命,勇到有所不敢就能存活下来。这两种勇敢,或者有利或者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能知道是什么缘故?哪怕是圣人,也难以说清。自然的规律是:不与人争而善于取胜,不多言词而善于应答,不用召唤而自动到来,从容宽缓而善于计谋。上天之网宽广无边,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一点漏失。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所以他对颜渊说过这样的话: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孔子说起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时,开玩笑似的表示愿带子路同行,子路一得意,又被老师泼了一瓢冷水:子路你仅仅有勇而已啊!子路也曾问孔子: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那种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更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所以我们既要有担当的精神,又要有超越的情怀,面对世事,当如几近于道的水一样,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
不知也。
又问。子曰: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白话解读】
孟武伯问孔子:
子路做到了仁吗?
孔子说:
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孔子说:
仲由嘛,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任用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问:
冉求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冉求这个人,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可以任用他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问:
公西赤又怎么样呢?
孔子说:
公西赤嘛,可以让他身穿礼服,立于朝廷,接待宾客,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原文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白话解读】
孔子对子贡说:
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优秀一些呢?
子贡回答说:
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点就可以推知十点;而我呢,知道一点,只能推知两点。
孔子说:
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或译:
是不如他呀,我与你都不如他。)
【品读感悟】 学之道在于融会贯通
一个年轻人讲了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因为父母是医生,所以周围的叔叔阿姨都是大夫。有一次,一个阿姨去买菜,对***的大师傅说:师傅,来一个猪肾。师傅一头雾水,因为不懂就没有理她。这时旁边过来一个人说:这个腰子我要了。于是,肉摊上剩下的唯一一只猪腰子,被人抢走了。阿姨郁闷不已。
我总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是人力资源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各个方面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我认为肯定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不仅仅是学生,太多好学的人,学了一门知识赶着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但如果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那么,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了。习惯了填鸭式的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可能就是读书死。
孔子认为自己的弟子之中,唯有颜回好学也会学。颜回闻一善、听一言,能够反省于自身,融会贯通,子贡自叹不如。不幸的是,颜回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孔子这个学生不早死,历史上也许就会多展现一个让我们眼睛发亮的英才了,所以孔子很伤心,而我们也很遗憾。
不久前看见一则令人欣慰的报道:
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女学生吴莹莹,被著名软件公司
TopCoder
聘为执行副总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跨国企业领导者。吴莹莹还没有毕业,就被世界著名企业挖走,因为她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这虽然是善于学习并且学有大成的一个特例,但也说明一个道理:在我们这个人多人才缺的社会,只要你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遵循了学习之道,肯定能够成才,也肯定不会存在什么就业困难的问题。 【原文
】 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白话解读】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啊,粪土垒筑的墙壁怎么去粉刷。对于你这个人,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孔子又说:
起初我对于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一个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识人的方法啊。
【品读感悟】
不要跟青蛙谈论大海
有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因工作需要招聘一名店伙计来拓展自己的业务,于是就有两名小伙子分别来到店里应聘。
第一个小伙子来了,老板开始面试:你去市场上看看红薯多少钱一斤。小伙子匆匆忙忙跑到市场上打听了价格,气喘嘘嘘马上回来复命;老板又问:你再去看看市场上什么样的红薯最好,有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小伙子又匆匆忙忙跑到市场上打听情况,然后回来复命;没想到老板又发问了:市场上有多少家卖红薯的,他们都是哪里来的?小伙子心中不快,但只得匆匆忙忙转身再去。你可以回去了!老板这时候突然叫停。事后,这个小伙心里还一直纳闷:这老板也太刁了吧,为什么不一下子把问题问完才让我去呢?
接着老板开始面试下一个小伙子:你去到市场上看看大豆多少钱一斤。小伙子不慌不忙地来到市场做了一番调查,然后回去复命,详细地给老板汇报了大豆的价格、市场行情、销售趋势、大豆产地、质地优劣的区分、采购最佳时节等一系列情况。老板当场拍板说:你被录用了!
如何切实有效地识人、选人和用人,这一直是一道难题,据说美国哈佛商学院也有一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课程,那就是西方的商业识人艺术。
有一句话听起来很刻薄:不要教一头猪爬树。但如果我们真正领悟了,就知道这个道理其实非常深刻。每一种动物、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不要教一头猪爬树,并不是说那些能爬树的动物就一定比猪高一等,我们都知道野猪的聪明与凶悍,最近在俄罗斯又出现了以迷你小猪为宠物的时尚。
我们用人,就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比如那位落聘的小伙子,其聪明才能不适合拓展业务,但如果他心眼实品行也不错,那么在其它的公司其它的岗位,肯定有他立足的空间。
当然,人与人的根器、悟性和境界也有高低与不同,不同层面的人应当实现不同层面的价值。如果我们不懂得区分,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或者朽木不可雕的苦恼与尴尬。所以庄子说:井娃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曲士不可语于道。孔子也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智慧的古人告诉我们:对于有悟性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一点的道理;对于没有悟性的人,就不要同他讨论深奥的道理了。 【原文
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
枨也欲,焉得刚?
【白话解读】
孔子说:
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
有人回答说:
申枨不算刚强吗?孔子说:
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够真正刚强呢?
【品读感悟】
嗜欲深者无刚强
人类的心理,有知、情、意三个部分。倘若这三部分都能达到圆满发达的状态,就具有了我们先哲所说的三达德智、仁、勇。三者皆备,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其状态就如孔子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并不反对人们正当的欲望,如果说无欲则刚难以达到的话,你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逐步舍弃各种非份的物质欲望,一心向道。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所以他认为枨也欲,焉得刚。
如果我们做到了不惑、不忧,惧自然就会减少许多。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梁启超先生曾一针见血指出: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那又怎样才能做到心地光明呢?让我们体会一下孟子的名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强之气,人们以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妨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如果干了令内心愧疚的事,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失去力量。他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反躬自问而觉得自己理屈,即使人家地位低下,我也不会去恐吓威胁人家;反躬自问而觉得理直,即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会勇往直前。
人的意志,由刚强变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刚强极难。一个人倘若为劣等欲望所牵制,要保持勇气不可能,因为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终身畏首畏尾,自己不作自己的主,成了个可怜人,哪有自由的余地?哪有什么真正的刚强? 【原文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赐也,非尔所及也。
【白话解读】
子贡说:
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心不情愿的事情,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心不情愿的事情。
孔子说:
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品读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
,也是中华民族
的信条。其意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如此友善地相互考虑呢?
原因就在于: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如果我们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孔子提倡恕道,常以恕释仁。仁以爱人为
,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恕
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仁的积极表现。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比如大禹将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是标本兼治。到了战国时,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时夸口: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我只要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也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本质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而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当学生子贡表明自己就是这样处世为人的时候,孔子不客气地指出: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这也体现出孔子为人之师的麻辣味。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在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这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白话解读】
子贡说:
老师关于礼、乐、诗、书的学问,我们都能够听到学到;而关于人性和天道的学问,从老师那里就听不到了。
【品读感悟】
明心则见性 尽性则知天
有一个概念在国学典籍中最为常见也最不为人理解,那就是道。一提起这个字,一般人的反应就是高深玄妙。翻开《老子》,一开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看得人们大多又敬仰又迷糊,于是干脆崇拜且敬而远之。
子贡说关于人性和天道的学问从老师那里难以听到,我想原因在于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大多还难以理解,说也无用,干脆不说。
其实道这个概念并非那么神秘。跟道相近的概念,还有天、性、理、如来等等。
老子所言之道,是世界的本体,自然的本原,存在的本质,是宇宙天地不可言传的自然规律和法则,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神秘能量,滋养支配主宰天地万物,损有余而补不足,先天地万物而生,为天下万物之母
什么是性与天呢?
告子说过一句话,叫做生之为性,意思是说生存、生命就是性。虽然孟子对此很不同意,反驳说牛之性犹马之性欤?马之性犹人之性欤?其实是大师级的辩论高手孟子偷换了概念,把告子的性字偷换为人性了。告子说的食色性也,同孔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差不多。而命跟性,又是一体之两面,性是从禀赋的角度来讲的,而命则是从被决定了禀赋的角度来讲的。
讲性就不能不讲天。性是天所赋予的,故性又称天性,因此可以说性即是天。这个天,在中国文化中涵义非常丰富,我们现在可以大致理解为自然界、宇宙、世界,更重要的,就是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这个角度上讲,天又称道,或合称天道。所以到后来,理学家开始强调规律,把道转称为理,不说天道而说天理,其实这只是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易经里面第一卦就是乾卦,而乾卦代表天,所以叫乾元,而元就是初始,乾元资始,就是说乾元是万物的开始。天是万物的种子,蕴含了万物的基因。世间万物,不论无情(非生物)有情(生物),还是有形(如我们的肉体)无形(如我们的精神),其根源都在天。万物今天的面貌,以及将来发展的种种可能,都蕴含在乾元之中了。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句话,对于我们指导自己的人生非常有意义。
每一个生物细胞的基因,都包含了整体的所有信息,并且,是基因决定了整个身体,而非身体决定了基因。所以,对于对天与人性来说,并非人性决定天道,而是天道决定人性,或者说天道存在于包括人性在内的万事万物之中。
孟子说尽心知性,就是说心即是性。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天赋予了我们以人性,那么穷究人性顶多只能了解天的一部分,只有在人性等于天道的前提下,才能知其性则知天。
更准确地说,人除了心,还有身。身和心加在一起才是性。心与身的关系,就是性与天的关系。心生于身,人心之灵,从生物结构上来讲是基于最低级的化学生物反应过程,从时间进化上来讲是肇于最原始的本能,但是人心之灵却又是生物界最复杂最高级的形式。
如果说人的智识出自天道,契合天道,并且是天道的一分子,那么我们怎样去体悟天道呢?很显然,应该学会反躬自省,向内深求,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内照,也就是明心见性,而既知其性,则知天了。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白话解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还没有能亲自践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品读感悟】
贪多嚼不烂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会雄心勃勃冒出很多伟大的想法,于是不断勉励自己,像黑洞吸收一切物质那样大量去吸收各种知识,期望成为一个某种程度上的完人。
随着知识的增多和接触面的扩大,我们会感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是要面面俱到,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我们渐渐明白:人无完人,想象中的完人,其实是完了的人!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的确确,人一生几十年,不可能学尽所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的所学,能够满足一生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其实也就很不错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告诉我们:只是学习而不思考,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只是思考而不学习,人就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的话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所以,我们好学也不可贪婪,因为贪多嚼不烂。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一件事情做完之后,都应该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也就是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样才能沿着学、习、悟的阶梯不断提高。 【原文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白话解读】
子贡问道:
为什么给
卫国大夫孔文子一个
的谥号呢?
孔子说:
他勤敏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
的谥号。
【品读感悟】
不懂装懂是一种病态
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的时候,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于是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因为孔子坦率承认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敏而好学,一是就近学于自己的学生们,二是学于百姓们。正因为不耻下问、
边教边学的学习态度,孔子才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人。
不懂装懂是一种虚荣的病态。老子说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明白人,不知道却以为知道是有病之人。只有把毛病当毛病,才会没有毛病。圣人没有毛病,因为他知道毛病是病,所以他才没有毛病。
但是,有这种病态的人为数还不少。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用计气死魏国大将曹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统领大军向祁山开来,诸葛亮派兵布好八卦阵,司马懿不懂破阵之法,硬着头皮派张虎、戴陵攻阵,结果全部被俘。蜀将关兴与姜维三面夹击,司马懿大败而归
。旧中国山东有个军阀叫张宗昌,没有文化常闹笑话。据说他在山东督办任内,有人介绍一位法律系高材生给他任用,他故作儒雅,随手批了派在军法处。怎知派字写错了,写成一个抓字,于是某君就糊里糊涂地给抓到军法处羁押。隔了很久,原介绍人因不知某君的下落,去拜访张宗昌,问到这件事,张说好像已派到军法处工作,叫副官查问,才知不是派在军法处而是抓在军法处了。民间还传说一个张宗昌老爹的笑话。他老爹听说儿子做了大官,去济南看他,可没住几天,就坚持要走。张宗昌问他爹:好好的,干吗要走?他爹说:孩儿,你这儿什么都好,就是早上那块点心太难咽了。张宗昌问副官怎么回事?副官这才恍然大悟:我说嘛,老太爷怎么会一天用掉一块香皂。原来他是把香皂当成点心了。不好意思问别人,只好自己吃苦头了。看来不懂装懂不仅害人害己,还有遗传呢!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没有人真正样样精通。明白了这一点,再能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这种人就了不起了。
无论什么人,都向往着真理,因为真理具有号召力。但是,世界上真正认识真理行于大道的人又太少。自以为得道觉悟,就会阻碍自己真正地觉悟。
违背大道就是疾病,造做和伪善就是疾病,而只有预防疾病,我们才能回归大道。
如果我们认识真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生命的自在自由,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白话解读】
孔子评论
郑国大夫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言行庄重,事君恭敬,治理政事恩泽百姓,征用民力符合道义。
【原文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白话解读】
孔子说:
齐国的贤大夫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越久,越让人尊敬。
【品读感悟】
时间洗尽一切浮华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纷纷乘船离开了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就说: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脏我这漂亮的小船。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爱在绝望之时,一个声音突然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马上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激不尽,急切问另一位长者
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呢?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并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我们应当记住:不要总以自己为中心,因为以自己的私利为半径画出的圆,进入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而自己一辈子也跳不出这个圈!
我们还要记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自己的有限去度量博大的无限,很容易成为浅薄的笑话。
我们为什么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不断重温经典?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中经过时间检验的恒久的、朴素的、不可改变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是伟大的、不可离弃的智者朋友,是我们人类生命的底蕴。经典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反复地去阅读、学习、理解和感悟。
经典的智慧是先哲们在天地宇宙之间、在社会现实的共鸣中感悟出来的,
经典又常常不是读懂的。当今社会太多的人,难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的价值,正应了明代王阳明先生那句话: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学乞儿。
时间将洗尽一切浮华,真正的爱不可磨灭,真正的经典永垂不朽。 【原文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白话解读】
孔子说:
臧文仲藏了一只
蔡地大龟,藏龟之屋斗拱雕成山的形状,梁上短柱绘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不是被人们称为
怎么如此智慧呢!
【品读感悟】
别踏入聪明的陷阱
春秋时期的臧文仲,被称为
,但却干了这么一件事:养了一只龟,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当时是
之举。孔子的评价是:不智
臧文仲的聪明才智,我想是公认的,此举也正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然而,作为位高权重之人,在百姓们温饱都成问题的动乱时期,他这样干,毫无疑问将成为一个各方瞄准的活靶;再者,这只龟真的就是须得如此供奉的神灵吗?旁观者清,这实在是
小聪明大糊涂。
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很多时候,聪明人的确比别人略高一筹,但很多被认为聪明的人又往往一事无成。因为很多聪明人总是忘记世事的演化规律是错综复杂的,在他们耍弄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利剑随时会落下来,斩下他的头颅。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自古以来络绎不绝。现代人自认为更加聪明,但同样步入了这样的误区。如今一些大学的***之塔,实际上成为了一块培育聪明人的自负的沃土。
年,人们发现斯坦福大学使用纳税人的钱做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事,诸如购买快艇和为校长唐拉德
肯尼迪的新偶举行招待会等等。事情败露后,肯尼迪并不愿为此道歉,相反却偏执自傲地声称政府的基金可用来支付与研究有关的间接开支,诸如餐巾、桌布和在他家里举行的晚会。他傲气十足地说:哪怕是我家里的一朵鲜花,也是与研究活动有关联的。肯尼迪自鸣得意的辩解。引起哗声一片。一位斯坦福大学的职员说:他似乎是认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正当的
只要是他做的。几个月后,肯尼迪就被迫辞职。
一名管理顾问,曾研究了大量愚蠢的决策和出自那些高智商人士之手的傻事,分析出聪明人做蠢事的原因: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