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世界法宝灵力,我买了一个雪英,391灵力,51级,我才32带不了啊

( Wed, 27 Jul 2011 08:27:14 +0800 )
Description:
看不看由你,确信你没见过
2011-07-26 14:08: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老头 您可能也喜欢:
( Wed, 27 Jul 2011 08:16:18 +0800 )
Description:
美国用2500万吨转基因轰炸中国,中方四大帮凶浮出水面 核心提示:
2011年,中国或将再度刷新大豆进口量,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或超过2500万吨。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披露,
山东渤海实业公司、中储粮油公司、广州冬陵粮油公司、江苏泰兴振华油脂公司
等企业参加了此次签约。渤海实业贸易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共签订了约1170万吨的大豆订单,我们也签订了很大的量。”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来自美国的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2500万吨的数量,相当于中国人每年人均可摄入约20公斤的转基因大豆,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
而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国内一直争议不断,也缺少专项法律进行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或创纪录 国产大豆怎生存? 美国大豆又来了 2011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500万吨
。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
非转基因保护”能否成为最后的屏障? 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美国,给美国大豆业带去了大订单。 2011年1月25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办事处向本报记者证实,1月20日和21日两天间,中美双方共签署了21项采购协议,合计4.23亿蒲式耳的大豆订单(折合约1170万吨),涉及金额66.8亿美元。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共进口大豆5480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其中,来自美国的大豆为2280万吨大豆,是最大的进口来源。事实上,中国目前已是美国大豆的头号进口国,进口量超过美国出口总量的50%。 不过,在进口大豆汹涌而至之时,一个让人忧虑的事实是,在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锐减。而最终,当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在豆油市场遭遇时,它们的力量对比是9:1。 66.8亿美元大单 2011年,中国或将再度刷新大豆进口量。 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披露,
山东渤海实业公司
中储粮油公司
广州冬陵粮油公司
江苏泰兴振华油脂公司
等企业参加了此次签约。渤海实业贸易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共签订了约1170万吨的大豆订单,我们也签订了很大的量。” 不过,这份大订单中的“进口价格”一度引发争议。中方此次进口美国大豆的订单价平均为每蒲式耳1579美分,远高于期货市场价格。1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2011年3月交货的大豆期货收盘价仅为每蒲式耳1412美分。 不过,多家参加这次贸易代表团的企业均对记者表示,订单价格,只是一个指导价,不是最后交易价,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最终交易价要随行就市。 这一大单,将有力巩固中国“美国大豆头号进口国”的地位。仅此次的采购量,就达到了2010全年美国向中国出口量(2280万吨)的一半。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项目副代理主管张小平此前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新作物年度,中国可能将再次刷新进口量纪录,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或超过2500万吨。 不过,巨大的采购量,并未有效增强中方的“议价能力”。在中方大举采购之时,美国农业部宣布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在东方艾格大宗商品分析师马文峰看来,“美国此举是有意向中国抬高大豆价格,他们也公布说,阿根廷旱灾将导致大豆减产”。 被挤压的国产大豆 在豆油市场,进口大豆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1月20日、21日,
代表美方与由商务部副部长王超领衔的中国贸易代表团签约的,是嘉吉公司、邦基公司、ADM公司等公司
。事实上,嘉吉、邦基、ADM,不仅是向中国出口大豆的主角,亦是在中国市场进行进口大豆加工的主力。一位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外资已占据了中国大豆压榨市场40%的份额。 黑龙江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雨对本报记者称,“
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加工豆油,国内食用豆油90%以上是转基因豆油”,而国产非转基因豆油不到10%。 进口大豆的剧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市场份额的下降。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农委最近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294万亩,2010年降至6717万亩,减少了580万亩。 而王小雨则指出,黑龙江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实际仅为6300万亩左右,产量仅为1650万吨左右。 保护“非转基因”? 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将寻求“非转基因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
包括来自美国的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
,而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国内一直争议不断,也缺少专项法律进行监管。 王小雨表示,“目前,不知道美国有多少人食用转基因豆油,我们跟美国大豆协会有过交流,但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相关机构应该对此去深入了解。”
据了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出口。 在王小雨看来,“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在转基因安全性没有真正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大豆工业化生产,来迅速占领市场,是不道德的
。” 但上述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人士表示,将来耕地会越来越少,怎么来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需要转基因技术的支持,不能夸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不过,“转基因争议”,仍可能帮助国产大豆改善生存处境。 王小雨称,今年两会期间,黑龙江人大、政协代表团将会提出议案,建议在黑龙江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此前不久,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曾建议有关部门,“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 Mon, 25 Jul 2011 09:01:01 +0800 )
Description:
南沙群岛现状
转自:中国海军网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
年***始,特别是
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其中越、菲、马
国还对岛礁进行军事占领,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加上中国和台湾,目前
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到
年底,除我军控制的
个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其他
个岛瞧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侵占。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南沙争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扩张野心最大,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也最大。
越南:
越南对我国南沙群岛的侵略始于前南越西贡政权。西贡伪政权在
年期间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并发表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
月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
、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
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越南与中国双万在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本来并不存在争议,在
年以前,越南方面无论在政府的声明、照会中,还是在报刊、地图和教科书中,都正式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可是自
年后,越南自食其言,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月越南在解放西贡的同时,占领了原西贡政权占据的南沙
个岛屿;
月越南报纸刊登越南全国地图,把我国南沙群岛划人其版图,并改名为“长沙群岛”。
月,成立“长沙县”,划归同奈省管辖;后又划归庆和省。越南还于
月先后发表白皮书,声称对我国西沙和南沙两群岛拥有全部主权。其论据主要有两个:一是
年以后法国殖民当局和南越西贡政权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国家继承”,二是一些越南“古籍资料”。
月,越南先后共侵占南沙岛礁
个。它声称拥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对南沙岛礁的军事控制部署;加强所占岛礁的基础建设,增强岛礁防御作战能力同时加紧对油气资源的掠夺。
菲律宾
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
年菲“探险家”到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
日,菲总统签发
号总统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其主要论据是:这部分岛屿原为“无主岛屿”;这些岛屿离菲最近,对菲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年期间采取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马欢岛、南钥岛、中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草沙岛、司令礁
个岛礁。目前,菲已在所占岛礁上修建了两个小型空军基地,将
个岛礁建成陆军基地,并改善所占岛礁设施,提高岛礁的防御能力。菲政府还相继单方面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规定
海里经济专属区,将我国南沙东部
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领海。
马来西亚
年马来西亚派一支小型舰队到南沙群岛南端的部分岛礁活动,并树立“主权碑”。
年马出版新地图,将上述岛礁和南沙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
年马政府单方面宣布
海里专属经济区。从
年,马先后侵占了弹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还在
个岛礁上竖立了“主权碑”。
马侵占和分割南沙岛礁和海域,主要借口是这些小岛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架上和领土内,其主权符合
年日内瓦公约和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文莱对南沙问题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主要是围绕马来西亚的主权要求展开的。
年文莱对马来西亚
年新版地图所确定的两国间的大陆架分界线提出了责问和抗议。文莱认为,两国间大陆架分界线的确定应采取“中线原则”。文莱已宣布
海里专属经济区,并发行了标明海域管辖范围的新地图。文莱声称对南沙群岛岛链西南端的路易莎
即我南通礁
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
平方公里。
文莱是对我南沙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而唯一未派兵进占的国家,但对掠夺南沙油气资源不甘人后,目前已开油田
个,气田
个,年产原油
多万吨,天然气
亿立方米,并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虽然没有侵占我国南沙岛礁,但从
年以来在海上划分“协议开发区”,侵入南沙海域
万平方公里。
月印尼与马来西亚签订大陆架协定,侵吞
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
月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
海里专属经济区,企图进进一步侵占南沙海域和掠夺油气资源。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南沙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台湾当局认为.南沙和西沙群岛与东沙、中沙群岛一并,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只是
年代法国占领后,才出现主权争端。台湾主要从史料记载和当地的遗迹文物、南中国海本身的定名以及一些岛的的定名、官方声明拥有主权的先后、部队进驻的时间、管辖时间等方法论证南海诸岛属中国所有。
近来,台湾舆论界发表社论,认为两岸今后要努力确保中国在南海诸岛的固有主权,还强调两岸合作开发海域石油资源,强化双方“对外的海权主张”。
作者:公敬之。引用时略有删改
南沙群岛被侵占岛礁
其中越南
个,菲律宾
个,马来西亚
个。 ( Mon, 25 Jul 2011 08:35:45 +0800 )
Description:
2011-07-24 13:27:43|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ツ在知你ツ 有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只留下它孤零零的自己。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他了,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他旁边。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确切点说应该是驴生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羹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垃圾成为它的垫脚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而事实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年轻,没有失败!看驴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 人生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值得你去伤悲的事,你就当它是踩在脚下的垃圾好了,让它成为你人生成功的垫脚石。 如果这个故事能够感动你的话,请你转走吧,让你身边郁闷的朋友看看吧!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 Sun, 24 Jul 2011 17:22:56 +0800 )
Description:
改革迫切需要一场全民大辩论!
2011-07-22 13:42:0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弱之
李昌平先生的一篇文章
  http://club.news.sohu.com/r-huaren-336981-0-1-900.html
8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项改革都背离了服务与人民的改革初衷。
我曾经自以为是坚定的改革者。我现在是改革的旁观者和质疑者,也是改革的建议者。
我1983年元月参加公社工作,1985年担任乡党委书记。直到2000年离开体制,做过四个乡镇的党委书记。
在我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搞过无数的改革,可以称得上最有改革意识的乡党委书记了。我主导过的众多项乡村改革,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瞎折腾”或“人走政熄”,极少有成功的改革。我在2009年出版的《大气候》一书中讲过我的一些“改革故事”。这里我不重复我哪些改革的陈年旧事了。
2000年我辞去乡镇书记的职务,由吃体制饭的“公仆”变成了吃市场饭的“主人”。
如果说在2000年前,我只算是个仅了解自己主导的改革或只知道局部地区改革的井底之蛙。但在2000年之后,我有机会到了更多的农村(在云南、贵州农村扶贫3年,还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的农村),还在城市(深圳、珠海、广州、北京等)当了打工仔、暂住者、“二等工人阶级”、“二等记者编辑”、“非法NGO社会工作者”等,亲身经历了中国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我还认识了好多国内外研究中国三农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官员,被成为了“最有问题意识”的三农“爱好者”。我的这些经历,让我由一个在一个县工作了十七年的“井底之蛙”,变成了一个在国内外精英和草民、体制内和体制外、上层和基层、中心和边远、现代和落后、左派和右派……之间穿梭的“自由乌鸦”,让我有机会看到、听到、感受到、体会到了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改革的炎凉感受。
改革和革命一样,确实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改革确实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的每一个人。但是,改革发展到今天,赞美改革的人正在由多变少,对改革寄托希望的人正在由多变少,对继续坚持“既有改革”持支持态度的人正在由多变少。
原因其实很简单:分享到改革收益的人正在由多变少,而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正在由少变多;改革正在让绝大多数人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却让权力、地位等变成了极少数人的世袭之物;改革正在让“公平正义”和“有尊严的生活”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远去,改革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越来越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恐惧情绪。
怀疑改革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怀疑改革的人远远超过了曾经怀疑革命的人。
***曾经说: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导致了两极分化,那就说明我们(改革)走上了邪路。按照改革的总设计师***对改革定下的评判标准来检验改革,我们的改革正在走向邪路!
改革总设计师***为改革设定的评判标准没有错,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切身感受是完全一致的。
90年代以来,不仅我李昌平“主导”的乡村改革是“瞎折腾”,我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的很多改革都正在背离改革的初衷。如: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可农民只在80年代获得了农村和农业改革的好处,进入90年代后,农民和农村迅速沦为了为改革付代价的对象。
1,80年代以来的医疗体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增进全民的医疗福利,改善医患关系,可是改革后的实际情况是少部分人享受了医改的好处,少数人借医改发了大财,到90年代中后期,80%以上的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成为了为医疗改革付代价的群体。改革前,人们赞美医生护士是天使,现在,在越来越多的缺医少药者的心目中医生护士是“最值得警惕”的人。
2,8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对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 全民也迅速沦为了为教育改革付出高昂代价的“学奴”。学校变成了公司,校长变成了首长,教授变成了叫兽,学生变成了羊。
3,起始于90年代的住房制度改革,体制内工作者和国有企业职工受益,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投机客发财,让无数的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00后……付出代价,沦为了“房奴”,甚至有很多人连获得“房奴”资格的能力都没有了。
4,土地制度改革,地方政府有权有钱,让千千万万的农民付出代价。
5,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是黑社会、黑心官员和黑心资本家的一场联合抢劫,极少数人发大财,矿产所在地人民和全国消费者付出了代价;
6,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创建资本市场等等改革,都避免不了改革等同于合法抢劫的命运。市场化改革数年,连人称“吴市场”的吴敬琏教授也坐不住了,惊呼:改革正在建立一个坏的市场经济制度。
几乎所有的改革,初衷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基本上都走向了背离。
2003年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一时间让人民看到了我党“反思改革”的勇气,重新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的期待。但“反思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就被“和谐”了。
1,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确实拿出了更多的钱以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并无大的改善,有些方面还恶化了。如中央财政统筹义务教育了,每年数千亿资金到了地方,迅速集中配置到了市县的“教育城”政绩工程,好老师、好学校向县市的“教育城”集中,有钱的农村孩子不得不到县城上学,要交择校费、生活费、住房费……家长还要陪读等等,读书更贵了、更难了。没钱的农村孩子,厌学、逃学不断增加,读书的人更少了。中央财政拿出巨大的钱搞义务教育,本来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读得起书、方便读书、读好书,可结果恰恰相反。教育沦为了地方政府城市化的工具、推高房价的工具、搞面子工程的工具。
2,2003年以来,药品价格下调了20多次,每次都是两位数,可是,药品的实际价格不仅没有降低,而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高了,甚至过去弱势群体消费的便宜药也借政府降价之机退出了市场。
3,很多地方政府搞的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为了实现公民待遇均等化,而是把户籍作为一种奖励品奖励给少数所谓的“精英”人才,不仅没有解决既有的户籍歧视,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户籍歧视。过去的户籍歧视只是城乡二元,户籍改革不仅没有消除城乡歧视,还发展为城城歧视、省省歧视……每一个城市都像一个“诸侯国”,搞得我等体制外吃饭的人像“丧国之犬”,搞得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户籍没有安放之地,让悻悻学子离开学校时甚感泱泱大国“无立锥之地”。
我党一方面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另一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却越来越远离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代会、政治协商代会。党想得到、说得到,但做不到了!
2008年经济危机,出口依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进口依赖却日益严重起来;旧的产能过剩还没消化,新的产能过剩却更加严重;旧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结构性问题却更加突出;……
房价越控越高、“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轮番登场……
三聚氰胺还没结束,转基因种子、转基因食品就偷偷摸摸铺天盖地了……
腐败反了多年,战绩越来越大,腐败也越来越严重……
改革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似乎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政府想得到、说得到,做不到了!
吴敬琏先生近乎于对市场化的经济改革绝望了,老先生是经济学家,现在极少谈经济体制改革了,吴敬琏先生更多的谈政治体制改革了。“吴市场”变成了“吴政改”。
温总理最近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胡总书记最近在深圳特区30周年纪念大会上重申:“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吴敬琏期待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温总理所指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胡总书记所指的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
他们说的改革是一样的改革吗?
未来30年,中国怎么走?中国有多少人明白了?同意了?相信了?
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明白未来30年如何继续改革的人越来越少了,参与和推动改革的人民群众越来越少了,改革正在官僚化、口号化,甚至很多地方的改革正在“专制化”和“钟馗化”,其改革是在外国力量、资本力量、专制者力量、腐败分子力量、黑恶势力力量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人民大众越来越被所谓的“改革”边缘化,越来越多的民众对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中日益堆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继续改革,迫切需要全党共识、全民共识,需要人民力量!
改革30年了,成绩是很大,代价也是巨大的,问题也是堆积如山的,应该坐下来对过去30年的改革做一次大总结、大反思和大辩论了。
当初***提出“不争论”,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对前面30年进行了大总结,进行了大反思和大辩论,全党、全民在大总结、大反思、大辩论的基础上有了“改革共识”——“三个有利于”,党对改革的方向、目标、道路、旗帜、战略等有了《决议》,绝大多数国民都是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受益者。
邓总设计师不可能万岁,“不争论”也不可能万岁,这是规律!改革走过30年了,“不争论”早该过时了,现在是对前30年、甚至60年的方向、目标、道路、旗帜、战略等等展开大总结、大反思、大辩论的时候了。不要怕辩论,真理越辩越明,不辩论就不可能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我党要勇敢的重新领导一次对中国未来30年方向、目标、道路、旗帜、战略等等的全民大辩论,在全民大辩论的基础上,把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形成未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新《决议》,以新《决议》指导未来30年的行动。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集全民、全党智慧的《决议》来明确未来30年前进方向、目标、道路、旗帜和战略,指导未来的行动。现在,任意由文人墨客随意解读***、温家宝等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讲话中的只言片语来“引导”未来改革或借洋人、假洋人之“信口开河”为指导中国改革之“圣旨”的混乱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如果继续默认国内外文人墨客们随意把党中央领导中国改革的一个司令部拆解成两个司令部、甚至多个司令部,改革一定会乱套的、改革会无法无天的、改革会导致天下会大乱的,改革甚至会导致亡党亡国的!
***应该找回78年前后探究真理的勇气和智慧,再次理直气壮的领导起对30年改革的大总结、大反思、大辩论。这既是***继续存在的需要,也是中国改革事业的需要。
***伟大、光荣、正确,就在于她数十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明确承认前进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前进中的错误。这需要勇气、智慧和能力。如果一个政党连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都失去了,这个党执政的时日就不多了。
我李昌平之所以还承认自己是一个***员,是因为我对这个党还有期待。如果这个党永远都“不争论”,永远都假装一团和气,永远都不反思、不辩论,永远都不开诚布公的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永远都不敢纯洁队伍,还永远都撅着屁股(鸵鸟)自诩伟大、光荣、正确,这个党就不值得期待了!
如果有一天,像我李昌平这样的***员都对这个党不抱有期待了,这个党恐怕就是赵本山的马甲了。
但愿我曾经热爱过的这个党不要沦为一件任人想穿就穿、想脱就脱的马甲。
( Sat, 23 Jul 2011 15:03:59 +0800 )
Description:
(2011-07-11 09:39:12)
var $tag='克林顿,希拉里,莱温斯基,温纳,斯比策,纽约州,美国,家庭,高娓娓,杂谈'; var $tag_co
de='817fabe12a95c04ff2238f5b7279a564'; var $r_quote_bligid='6175bf7001017jg0';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 all='0'; 标签:
分类: 时下,女性择偶时,很矛盾,很多美女才女都把眼光放在那些成功,辉煌的男人身上,那么,你在准备好享受“夫荣妻贵”的同时,准备好了一旦哪天不幸发生了丑闻,怎样面对这样的羞辱和难堪? “做女人难,做名人的女人更难,做有性丑闻政客的女人难上加难”。 往往出性丑闻的多数政客都是很有政治前途,在位时都很辉煌,妻子的地位也极为尊贵,受到很多女性的羡慕,同时妻子本人也是很有才华,很能干的优秀女性,对先生性丑闻,全世界沸沸扬扬,大大小小的媒体,还不厌其烦地报道具体细节,把当事人的祖宗三代,任何事情都翻个底朝天,如何面对这种“奇耻大辱”?如果面对这种难堪?我想同为女性,知道她们有多难堪。 (发艳照议员温纳的妻子阿贝丁) 才过去几天的美国议员温纳在微博上给美女博友发艳照狼狈下课事件,(前面博文:
)把他的妻子,希拉里的高级助理阿贝丁推到了风口浪尖,人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她这时候的表现,也特别体会她的那种难堪。 像其他妇女一样,阿贝丁(Huma Abedin)安静地面对丈夫的丑闻,但是她的衣著,却代表了她的潜台词。 温纳“艳照” 阿贝丁(Huma Abedin)嫁给了美国最夸夸其谈、最善交际并且现在丑闻缠身的政客之一。但朋友们说,她是一个非常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她对丈夫美国众议员温纳(Anthony Weiner)一直默默无闻的付出,两人自从去年夏天结婚后几乎很少分开过週末。 众议员温纳涉及丑闻案之后,媒体多次企图访问其妻子,想知道她究竟有多愤怒,羞辱,或是难过。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许多丑闻主角的另一半,几经挣扎之后,总是大方坦然地与丈夫公开面对媒体,表示接纳不忠丈夫的忏悔,公开发表精心编制的声明,希望保住丈夫的政治生涯。 但是,无论何时政客的配偶站出来,人们都不会注意她的讲话,反而从她的打扮装束来剖析内心的潜台词。 妻子的悉心装扮,代表著两人风雨同路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的,尽力付诸最大的考验。政客的妻子,将自己定义于一个独特的空间,因为她的婚姻是必不可少的竞选策略。 即使政客的目标不属于家庭观念的,他们仍然是政治的一部分。她也许是明智和成功女性,但是,外观打扮,仍然是她作为政客妻子的重要一环。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事件后,希拉里在时尚杂志封面) 时尚杂志,最喜欢与丑闻政客妻子合作,提供了女性的共鸣。例如,国务卿希拉莉克林顿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表白从莱温斯基丑闻中如何清醒过来,她穿著深红色奥斯卡德拉伦塔的礼服,散发著王者的风范。尽管克林顿出的书中爆料,希拉里3个月不许他上床,总统睡了3个月的沙发。 当南卡罗来纳州前州长马克桑福德(Mark Sanford)外遇的丑闻曝光后,他的配偶珍妮(Je y)被拍到穿上白色套装和凉鞋,尽现典雅贤淑的一面。 (马克桑福德上任州长时和全家) 这些女性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丑闻事件后的信任危机,没有夸张的珠宝首饰,或是高跟鞋。这些不是“去死吧,哥们!”的照片,这些照片没有表现出愤怒或伤心,她们并不是楚楚可怜的受害者。 (召妓的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大卫维特和妻子面对公众)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大卫维特(David Vitter) 因自己卷入召妓丑闻向公众致歉, 站在记者会上,还记得维特温迪(Wendy Vitter)站在她的丈夫大卫维特旁边,温迪穿著一件豹纹印花连衣裙,被视为高雅的性感。然而,她的衣著却敌不过她无奈的眼神,她的哀怨,似乎忘记自己站在公众面前。 (前纽约州长思必策召妓通过电视台向公众致歉辞职,妻子在一旁,这时候的她,需要多大的勇气,面对这种羞辱和难堪?) 斯迪思必策(Silda Spitzer)的丈夫,是前纽约总检察长出身的艾略特思必策(Eliot Spitzer),他的召妓丑闻案曝光后,她戴上一条围巾,陪同他宣佈辞职。 因为思必策是在纽约当官,在很多场合也见过他,其实,他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州长,据说是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他的丑闻发生后,大家都为他可惜,当看到他妻子陪他一起面对公众时,作为女性,特别为他的妻子难堪,也很佩服她的勇气。 政客的妻子,不管面对任何艰难的场合,也努力营造出一片和谐的景象,企图为丈夫的政治生涯挽回多少的分数,也努力表现与别不同的气质,不是媒体或任何评论所能理解的。 作为女人,如果你选择了有前途又优秀的先生,除了准备好享受荣华富贵,那么你还要有哪天面对这种事情的勇气和胆量。 ( Sat, 23 Jul 2011 14:41:18 +0800 )
Description: 197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外交部在北京第三次召开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外交部长黄华向中外媒体宣布:参加这次边境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于当天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从此已无一兵一卒”。
  我军历时30天的出境作战理论上就此结束,但事实上,参战的50余万名官兵中,仍有数百人下落不明。有的已流尽最后一滴血,长眠在亚热带的红土地;有的因负伤或迷路未赶上部队,正在异国密林中遭受饥渴与恐惧的煎熬;还有的已被解除武装,在越南人的***口下痛苦而屈辱地度日,沦为战俘。
  我方官兵落入敌手,在战争正式爆发前就发生过,那时,一线部队曾多次派出侦察分队潜入越南境内搜集敌情,有的分队未能全身而退,最早被俘的是41军123师侦察连的一名卫生兵。
  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清晨爆发,我军第一轮攻击波便投入了二十多个步兵师,势若排山倒海,地面炮火的猛烈程度超过了越战时美军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越方当然难以俘获我方人员。至3月2日,我军攻克越北重镇谅山,越南首都河内门户洞开,整个红河三角洲已无险可守,但根据战前即已制定的作战计划,我军停止攻击动作,对外界称“达到了惩罚目的”,随后逐步安排撤军事宜。此时越方手中的我军战俘不到40人,多数是丧失战斗能力的伤病员,而我方俘获的越南武装人员却有数千人之众。
这样的形势下,灾难却悄悄降临。
  第50军战前从重庆开赴前线,最强的149师(原二野18军52师)开战后由13军指挥从云南攻入越境,148师在广西边境驻守,牵制越军一个主力师使其无法东援高平,150师则按兵不动,担任战役预备队。3月5日以后,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出境的部队陆续回撤,沿边各地群众纷纷搭起凯旋门欢迎英雄归来,这情景让没出境的部队感到脸上无光。于是该军一再请示,坚决要求让部队走出国门,到实战环境锻炼。广州军区前指觉得战事已近尾声,估计再无硬仗可打,遂同意 150师出境掩护友军撤退。50军数名副军职领导组成指挥组率150师出征。
  客观地说,上级的这一决定无可厚非,让没怎么打过实战的部队锻炼一下,哪怕是打扫战场,也有助于部队积累经验,养成敢打敢拼的作风。但150师确实是仓促上阵:苦练多年的老兵大多已在战前被抽调到其他参战部队,补充来的新兵入伍仅数月,仍是满脸稚气,大部分连排级军官是刚刚提拔的,有的刚刚调来,还来不及认识本连战士,有的连队竟无一套完整的战区地图,有的士兵出发时穿着塑料凉鞋(应该是适合山地作战的高腰防刺防滑解放鞋)。尽管如此,全师官兵仍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浮躁轻敌往往与厄运同行。3月11日中午,在越南高平市以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150师448团突然遭遇从河内赶来参战的越军精锐部队,云雾萦绕的群山中顿时***炮齐鸣。双方稍一过招,高下立分:越军熟悉地形,富有山地丛林作战经验,指挥官判断准确,部队行动坚决果断,战至12日下午,448团前指及二营的退路已被切断,四周要点大多被越军抢占。
  危急关头,448团请求全团收拢后边打边撤,师部同意,但50军驻该师指挥组部署失误,只派1、8连走小路增援二营,结果这两个连被越军缠上后也无法脱身。因山地环境的影响,被围部队只能断断续续地与上级和友军进行无线联络,失败的惶恐逐渐在人们心头弥漫。在最终失去联络前,448团团部不负责任地作出了各单位分散突围的决定,最后,该团前指、二营、一营1连、三营8连等部陆续被越军分割包围,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支407枝,其中200多人先后被俘,包括团参谋长、二营教导员以及十多名连排长。最可耻的是,8连负责干部冯增敏,李和平带领连队集体投降。
   事发当天,广西前线司令员许世友在南宁市郊青山地下指挥所观赏香港武打片,权当大战扫尾阶段的稍微放松。当一名机要参谋送来448团被击溃、数百人失踪的急电时,许司令顿时脸色铁青!
  为避免影响士气,我方没有通报448团200多人被俘一事。越方却把这些战俘押到外国记者面前大肆拍照报道,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是一名越南女民兵手持五六式半自动步***押解他们的情景。河内“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也很快编排了一个名为“向亲属报平安”的特别节目,每晚安排两、三名我方战俘讲话,自报姓名、籍贯、部队番号、职务以及被俘后所受优待等等,以图瓦解我军官兵意志。当时我军的连级单位才有一台收音机,部队也严格执行了严禁收听敌台的命令,但在社会上,这样的广播仍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越方的持续广播中,又出了一件更让人光火的事:第一阶段作战中,第42军坦克团的一辆坦克打得很英勇,当同行其它坦克中弹瘫痪、步兵又追赶不上时,该车单骑插入敌方纵深,一直冲进高平城内才被反坦克地雷炸毁。42军认为这辆坦克的四名乘员已全部牺牲,于是向中央军委报请追授“英雄战车”的光荣称号,同时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两名摄影师在重兵保护下赶赴现场拍摄纪录片。不料越方“报平安”节目开播几天后,把这辆坦克的二炮手拉出来说话了。42军颜面扫地,追授称号一事再无人提起,解放军总政治部因此专门下文严令参战部队今后“注意认真核实英雄模范事迹”。
   1979年3月15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结束。之后的一、两个月里,还有少数被判失踪的我军官兵经过艰苦跋涉陆续归队,他们形容枯槁,遍体鳞伤,但逃过了被俘的厄运。
   5月初,经国际红十字会调停,交战双方互报战俘名单,越方的名单上,我方战俘共有239人,其中448团就占了202人(后来1人因伤病死于羁押期间,实际交付遣返238人)。
   我方在这场30天的战争中押回了数千名越南俘虏,尽管这些人都是在真***实弹的较量中被活捉,但其中不少是越南政府临时武装起来的边境居民,没有军籍,根据国际法不能算是战俘。后来两国约定交换俘虏前,我方就用车将这些人送到边界无人地带就地释放,而对在押的越南人民军、公安军战俘则如实登记造册,共记 1636人。
  1979年5月19日,我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首先单方面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前的“零公里处”遣返一批越军被俘人员。
   5月21日,双方首次交换被俘人员,大批外国记者到现场采访,站在越方一侧的是苏联及其卫星国的记者(本来开战之初越方就邀请了日本***《赤旗报》著名记者高野功,但此人已在谅山前线死于我军炮火),我方请来的主要是西方国家媒体,包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当时,我方在高大的友谊关关楼悬挂两条红底大字标语:“热烈欢迎同志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向回归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气氛热烈,展示了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
   因为双方事先已就战俘名单反复核查过无数次了,交换仪式很简单:双方红十字会代表按预定程序来到相应地点,在联合国代表多米尼克.保梅尔的监督下交换正式花名册,之后各自逐人清点核实,均无异议后便对对方战俘予以放行,同时接受己方战俘。
   我方被俘人员中绝大多数一迈过分界线就马上脱掉越方发给的衣服,扔到地上践踏,或者揉成一团回头掷向越方。他们赤着身体扑向久别的战友,嚎啕大哭,有的扑倒在地,泪流满面亲吻祖国的疆土。但是,其中有七名女俘,她们紧咬着嘴唇,没有一滴眼泪,只是木头人一般黯然地走了回来,那情景,令人不忍萃睹(七名女俘都是42军124师战地救护所的护士,被越军特工队偷袭后掳走)。
   越方的政工军官也与自己的归俘拥抱,同时却低声命令他们扔掉我方所赠予的物品(军用挎包、毛巾、口杯等),但越南毕竟物资匮乏,归俘们舍不得,政工军官们便动***夺,丢到路旁,不少归俘又跑过去捡。这乱哄哄的一幕被各国记者纷纷摄入镜头,令越方丢尽面子。
   1979年6月22日是双方商定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交换战俘,遣返的人数也最多。就在双方战俘陆续走过边界时,一名越军战俘突然走出队列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越南领导人黎笋“背信弃义,破坏越中友谊”,表示愿意留在中国“与兄弟的中国人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联合国监察官因此暂停交换,约集双方代表紧急磋商。这一突发事件当然令越方措手不及,之后越方便火速送来了昆明军区第11军一名在开战前叛逃的士兵,让他宣读一份匆匆起草的声明,谴责中国侵略、要求留在越南定居云云。在各国记者看来,这当然是牵强附会,因为叛逃者毕竟不同于战俘,但这还是让越方自感少了些许尴尬。
   交换工作完成后,我方归来的238名官兵经过医院体检治疗后,全部送到位于南宁市郊吴墟机场的“学习班”。在这里,他们接受组织安排的教育和审查,每个人都详细讲述了自己被俘的经过以及被越方羁押期间的表现,同时映证他人的相关行为。 半年之后,审查工作全部结束。238人中,大部分士兵继续留在原部队直至服役期满,数名有变节行为的被判刑。对军官的处理要严厉得多,全部清理出部队,大多数人带着有历史污点的人事档案转业回原籍,不少人受到了开除军籍、党籍或干籍的处分,数人被判刑。150师448团8连原负责干部冯增敏、李和平均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50军的问题,第一副总参谋长杨勇亲临该军总结。之后,当时50军驻150师指挥组的成员,一名副军长被撤职,一名副政委被党内警告,另一名副军长被撤职降级。1985年,50军撤销番号,150师不复存在。
   这篇《中越战争战俘纪事》的内容还不算丰富,大家所关心的我军战俘以及换俘工作的某些情况还没有涉及到,比如交换战俘时我方请到现场的为什么大多是西方媒体?为什么150师的战斗力如此不堪?战俘(尤其是7名女俘)在越军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我方对自己的归俘究竟有什么样的政策?笔者试一一探究。
一、因何而战
   上世纪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思想太过咄咄逼人,激发中苏两党大论战,之后,苏军在我东北方向的珍宝岛、西北方向的铁提克接连发难,几乎酿成大规模战争,这就促使我国从意识形态的迷宫中走出来而逐步走向民族主义道路。之后,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和解之门,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后,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基本上趋于缓和,而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里,我们被视为修正主义,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我们冷若冰霜,当然我们也称他们为“苏修”、“越修”等。70年代末苏军入侵我西北邻国阿富汗,越南则在东南亚遥相呼应,在老挝驻军,入侵柬埔塞,使我国在隔海面对美国的新月包围圈(日本、冲绳、台湾、菲律宾)之外又面临着毗邻陆地边界的威逼和遏制。这样的危险形势下,我方原有向阿富汗派出志愿军的计划,但后来还是选择了不至于过分刺激苏联的南线战略,即发起中越战争,以摧毁越南的战争潜力,打乱其称霸东南亚的计划。
   为大量歼灭越军,我军原计划是派最耐苦战的二野老部队进入老挝,再横向插入越南国土腰部然后向北迂回,与南下部队会合。这一计划若能实现,可以围歼越军越北、河内两大军区的16个主力师30万人。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我方仍只是动员50万兵力,但这一计划可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因为老挝本身几乎没有武装,虽驻有5万越军,但都是分散部署的战斗力较差的治安守备部队,而越军精锐一部分在柬埔塞,其余都在越北和河内,执行横插迂回任务的我军部队不会遭到侧翼威胁,此外,这样庞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已远远超出了越军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但对于我军,也就相当于朝鲜战争的第三、第四次战役的水平而已。当时,13军已经向连以上军官传达了这一计划的部分内容,要求大家做好“打大仗、吃大苦”的准备。但这一计划太过凌厉,完全是一战灭其国的架势,为避免引起国际震动,所以在开战前一个星期被取消,改从中越边境平推进军,辅之以师、团规模的穿插迂回。这一作战方式当然被某些老将称为“牛刀宰鸡”。
  即便如此,因为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摧残越南的国力而不是占领和经营,开战两天后,我军参战部队便开始执行“不要俘虏”、“不给越修留下一草一木”的半正式命令,其残酷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战后,越南领导人黎笋视察越北战区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因为这里几乎已经退回到荒蛮时代,破坏程度远甚当年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
   但黎笋可能不知道,我军从越南撤军后还有另一个计划,那就是派遣四个步兵军入柬作战,再次大量杀伤越军精锐,41军等部队已为此做好准备。只是因为我国与柬埔塞并不接壤,长途运送部队难度较大,这一计划也最终取消。之后10年,我方采取阵地消耗战的形式以达到拖垮越南的目的,陆续发起者阴山、法卡山、老山战斗,始终在中越边境常驻3个步兵军,而越南被迫用20万大军应付这一巨大军事压力,整个越北地区变成了庞大的军营,整整10年,这一地区根本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开矿、办厂等经济建设措施更无从提起。
   从左的观点来看,中越战争意味着我国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线的彻底决裂。而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一决裂是正确的,战后十年,苏联解体,越南从地区小霸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我国终于获得有史以来最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就是当时的国际局势,所以中越交换战俘时我方当然是邀请西方媒体。
二、一五〇师
   对越作战,我军参战部队有广州军区41、42、55军以及广西边防独立师、昆明军区11、14军以及云南边防独立师、成都军区13、50军、武汉军区 43、54军以及20军58师,计有10个番号的野战军共29个步兵师,50余万人,是朝鲜战争之后动员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但是,与实力最强、在北线防御苏联的沈阳、北京军区部队相比,这些南线部队没有配属装甲师,火炮数量少,大多数军只有一个甲种步兵师,其余都是乙种、丙种师。
   对越作战中表现最特别的就是50军。这个军原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是当年的云南王龙云用全法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地方部队,官兵清一色云南子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入缅作战、滇西会战,抗战胜利后入越接受日军投降,大败海运过来想捡便宜的法军。国共大战中60军赴东北参战,因派系倾轧、官兵不适应当地气候而表现一般,在国军中有“六十熊”之说。后全军起义被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首批入朝作战,曾痛击英军功勋部队格罗斯特营、坚守汉江防线8天8夜,战功赫赫。纵观其战史,又有“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之说。50军最强的是149师,后于1969年与18军52师互换番号和防区,即现在的西藏军区第52山地步兵旅。第二个149师原为二野一纵第20旅,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传下的老部队,入藏后参加过对印作战,被林彪元帅称赞是“头等主力师”。
  50军150师这一番号在我军历史出现过三次。
   第一个150师存在时间最短,于1949年1月由长春起义的国民党60军暂编52师改编而来的,1949年8月该师取消番号,部队补入148、149师。
   第二个150师战绩最为辉煌,其前身是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暂编58师,先后使用辽东军区独立8师、辽东军区独立5师番号,1949 年2月改称第167师,9月改为150师,后随50军入朝,歼敌4517人,回国后,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1982年改编为赤峰守备区守备11师,1994年撤编。
   1967年11月,50军调防四川后,以成都军区独立步兵1、5、10、12团、独立步兵营和独立高炮营为基础组建了历史上的第三个150师。这些原部队曾在四川北部的甘孜、阿坝地区参加过剿匪作战,除此再没打参加过什么仗,因此新的150师没有可以炫耀的战绩,也没有足以令年青士兵热血沸腾的英雄模范人物,作风偏软。其组建时又正值文革,部队建设受到政治风云的极大干扰,政治学习占用的时间多,军事训练则严重不足。而且当时国家财政紧张,军费不足,非主力部队要担负抓生产搞副业供养主力部队的任务,150师作为丙种师,十余年里每个步兵团只有一个营算是军事全训单位,其余的开矿、养猪、种菜、烧砖、修路、建营房,估计很多士兵到退伍时连怎么放***都忘了。这种状况的部队是无法打仗的 1978年年底,部队作战前准备,150师扩编为甲种师,当年入伍的新战士和北方部队抽调的老兵调入后,全师从6000多人急剧扩充到11000余人,崭新的各种武器装备从战备仓库运到部队,光是擦去上面的防锈油层就费了不少功夫。人、***倒是有了,但最大的问题是,全师仅连级单位就比原来多出了一倍,如各步兵营原为两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扩编后成了三个步兵连、一个炮连、一个机***连,原团属特务连本来是侦察、警卫、工兵三个排,扩编后便成了三个连,谁来率领这些新的单位冲锋陷阵呢?于是部队大规模提拔干部,原来的连排长几乎都升了半级,老一点的班长升排长,入伍一、两年的老兵大多担任了正副班长。只是,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还达不到新的岗位的要求。
   作风软,训练不足,成员相互不了解,基层军官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这些问题在近距搏杀的步兵作战中可都是致命的硬伤。
   当然,上级并非不了解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所以战争打响后,50军分期分批担负不同的作战任务:最能打的第149师用于广西方向(东线),在13军辖下首先投入战斗,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是整个战争中表现最好的师。50军唯一留下的滇军底子148师用于云南方向,牵制了越军一个野战师,使其不得东援高平,表现尚可。而150师最初是作为预备队待命。
  第一阶段作战完成后,150师争取到出境作战任务,448团先行越过边境线,官兵们穿着总后试发的77式新式军装,与陆续班师回国的友军逆向前进,非常引人注目,也让他们倍感自豪。但进入战区后,3月11日中午,该团因为骄傲轻敌,也因为缺乏经验,警戒分队及各部尖兵均未能提前发现越军,而是径直走过了越军的潜伏阵地,导致身后的团前指及直属的几个连突然遭到越军集火射击,损失惨重。越军的这一战法却是源自《孙子兵法》,叫“避其锋锐,击其堕归”。这时,未受攻击的前锋部队眼见团前指遭受攻击,却不知道从侧翼攻击越军或强行与前指合兵一处,而是坐等命令,以致贻误战机。其实越军怕的就是这两手,所以一招见效后也不恋战,迅速转移。在战斗暂停的空隙里,448团仍是一头雾水,判断不清刚才攻击自己的敌人大致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备情况、作战意图以及下步可能的行动,跟上级汇报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之后150师便命令448团收缩阵形、边打边撤。这一决定看似无懈可击,但在山地丛林战中,撤退的关键是要抢占要点、确保路线畅通,然后各分部交替掩护回撤,否则部队即使几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也只能是被四周的敌人不断杀伤、消耗而已。当晚,1连、8连在奉命回缩增援团部的途中便被越军缠住,之后再也无法脱身。实际上,3月11日晚上这段时间最为关键,448团因为得知150师另两个团即将前来增援而安下心来,越军却在准确判断敌情后抢占了448团回撤路上必经的大多数山头、隘口,同时调来了用于分割、突击、打援的兵力。至3月12日下午,448团前指、二营等部 1000余人终于陷入重围。这样的危急关头,却没有哪名军官站出来勇挑全盘指挥的重任,也没有哪个连排敢当开路先锋,团部最终作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但在莽莽群山、云遮雾掩、强敌环伺之中,这一决定无异把部队置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如此作风,焉能不败!
   战后资料表明,攻击448团的越军部队兵力开始是一个加强步兵营,后来逐步增加到团级规模(没有重炮和装甲力量)。这本来是一场遭遇战,越军发现我军后冷静观察,首先选准448团前指突然袭击,之后因兵力不足而撤出,改以不间断的小规模战斗保持接触,在此过程中又判断出我方战斗力不强、意志不够坚定,因而迅速调集部队,在448团回撤时打了一个歼灭战。在我方占绝对优势的战场环境下,这确实是一次堪称辉煌的胜利。
   150师如此不济,同在50军的149师却能屡屡创造战场奇迹。此前2月28日晚,149师447团二连(加强连,170余人)在越南黄连山地区沿十号公路向***桥进发,深夜大雨中突然遭遇越军精锐316A师伏击。这是交通要道沿线作战,越军早已在公路两旁修筑工事,准备了扎口子的机动兵力,意在全歼来敌。二连进入伏击圈后,在越军第一次猛烈射击中便死伤40余人,连日苦战、浑身湿透的士兵们被压制在泥泞中,咒骂声一片。该连迅速判断形势后命令各部出击抢占公路两侧制高点,班排长带队摸黑冒雨爬山头,连续打掉几个越军火力点,取得立足阵地后与越军咬牙缠斗。几个小时后,该连已损兵三分之二,但我军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威胁越军退路,该部越军被迫撤退。该连又抓住战机趁势掩杀,追平双方战损比例。
   这就是差别。虽然是穿着同样的军装,使用同样的武器,骨子里的气质却迥然不同。作战部署大胆泼辣,战斗中敢打敢拼,经得起伤亡,指挥官头脑冷静,严格掌握部队,这样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战后,军中老将叹曰:“朝鲜出了个一八〇,越南又有个一五〇”。当年朝鲜战场上,60军180师在第五次战役被击溃,被俘1万余人,占志愿军战俘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越南战场,在我方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基本完成既定作战计划的大好形势下,150师448团却突然溃败,被俘200余人,占全军被俘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还多,这样的部队当然没有再存在下去的理由。
( Sat, 23 Jul 2011 08:36:43 +0800 )
Description: 《語言之起源》編後記 ·汤序波·
本書係先祖父景麟公一九九○年在臺灣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語言之起源》的“增補本”。正編凡註明出處的篇章以及附錄兩組皆為這次新補;這個本子囊括了目前他關於“小學”的全部著述。其中《齊東古語摘錄》,因篇幅過小未收(晚年他曾作過擴充,並寫有跋語,惜不知去向)。在我已整理出版的景麟公書稿中,屬這一部難度最大。青燈黃卷。我一個字一個字地校對,做了一年有餘。即使這樣,心裏也沒有多少底兒,怕做得不好,對不住一輩子獻身學術的景麟公,更怕有負天下的讀書人。
景麟公生前因出版環境的惡劣,又因所研究對象的深僻孤高。此書原稿在內地找不到出版社,最後祇得輾轉寶島出版。這對他來說,當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過去因兩岸文化交流的不對等,大陸學術界很少能看到台港方面的書籍,最多是聞其書名而已。如同在一地的四川大學,前些年啟動《儒藏》編篡工程時,在《史部·儒林年譜》中,收景麟公《楊雄年譜》一篇,所用底本係其一九三七年發表在無錫《論學》雜誌上的初稿。其實,在編入《語言之起源》之前,他又對文章作了修補;沒用這個定本傳世,顯然是個遺憾。景麟公走後,為了使學界中人能全面瞭解其學術成果,我曾復製了二十幾份奉赠,但仍不能滿足需求。這樣,我於去年着手整理此書,並把消息公諸於網上。著名出版人賈勤先生即留言:“我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木鐸學刊’的編輯,我們可以出版此書。”賈先生主持的“文庫”,對國學“傳火添薪”,其氣魄與膽識令世人所敬佩。書稿入選“文庫”,我“何幸如之”。
景麟公治學重獨創。覃思著述,不管是多麼深奧的課題,總能以簡煉之筆出之。如關於語言起源的研究,他顛覆了中外語言學界的傳統說法,創立了自己嶄新的語源學說。完成這麼大個課題、建立這麼大個體系,所用的文字不過區區三萬言。何其精粹、何等才具。與那些動輒寫上百萬字的專著相比,還沒能講清問題者,相去何止萬裏?還有對楊雄生平與學術的研究,你看他當初下了多麼深厚的功夫,光《法言》版本,在二十六歲以前,寓目者達“六七十種”。其在這個研究領域的成果,至今仍世所罕儔。景麟公學術何以能取得如此成就?
近讀張聞玉老師賜下的《中國人學問之路》,感慨系之。在文章中,他寫到國內“一個很有名氣的教授”來學校做學術報告,“我們中途就走了,不是他講得不好,祇是小學功夫差”。那什麼是小學功夫?“就是摳字眼”。這個比喻頗為貼切,我也喜歡。又說:“傳統的學術以小學為基本功,再去發展,基本功不好,祇能在底層徘徊,不能做學問。”“研究中國學問,必須要讀得通文獻,讀懂文獻方能研究,要有這個本領,這個本事就是小學。”但在當下,對小學不說一般的讀書人,即使一些學者專家恐怕也隔膜生疏許多。這些年常有人在追問,為什麼共和國沒有出“國學大師”?原因安在?這當然不是一兩句就能講清的事。不過,竊以為一九四九年後,薄古而厚今,教育界“全盤蘇化”,高校取締小學課程,截斷小學命脈,當是個致命傷。彼時有一種觀點因意識形態的需求,被無限地放大,繼而成為主流與時尚:即漢字太落後了,應實行拼音文字。甚至還創辦《文字改革》雜誌作鼓吹。毛公也介入,說“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有位很著名的語言學家附和道:“簡化漢字祇是治標”、“要真正解決問題還得搞拼音文字”。漢字都要被廢除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小學還能存在嗎?世間還需要小學家來“說文解字”嗎?景麟公這拨以小學教、研為志業者,遭遇了這門學科自創立以來最為尷尬的局面(過去小學家又可稱經學家,是最受尊敬且禮遇最隆的一類學者),被迫轉行甚至解聘,失去了話語權,眼看着西方的語言學統一天下。這對繼承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無疑是釜底抽薪。這樣的氛圍,還怎麼會醞釀出大師?什麼是國學大師?按劉夢溪先生的說法,須具有兩個條件,一是通經學,一是精小學。這確為不刊之論。而謝謙先生在《國學詞典》中也精闢地論證了小學與國學的關係(這是我讀到的最好一部國學入門讀物。書界大鱷劉蘇裏先生贊之“大書,偉大的書”,信哉)。早在一百多年前,章太炎先生就明確指出:“今日欲知國學,則不得不先知語言文字。此語言文字之學,古稱小學。”清代阮元說得更加形象:“聖人之道,譬若宮牆,文字訓詁,其門徑也。門徑苟誤,跬步皆歧,安能升堂入室乎?”為什麼今人會以小學為高深莫測、艱澀如天書呢?就因為是我們曾經無情地拋棄小學傳統,失去認真、虔誠、敬畏、樸實的讀書之心,而結下的惡果。在古代小學不過是啟蒙性的知識,與待人接物、灑水掃地等一起學,沒有什麼難度可言。如《漢書·藝文志》云:“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六書”即文字學,小學始脫胎於此。現在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連學者專家都弄不甚明白的學問,在古代怎麼會是初級課程呢?其實不獨是小學,其他學科亦然。如清初顧炎武在《日知錄》卷三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現單說小學,造成以上情形实乃古今語音的變遷、流轉以及字義的變化所致。如我们以《五經》中的《尚書》為例,此書所收的文字不過是當時的政治報告、告示、會議記錄之類的東西。按朱自清說,是“官話或普通話”;其實就是“大白話”嘛。否則先民何以看得明白呢。但到了唐代,連“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都說它“佶屈贅牙”。這就是“語言變遷”所造成的。小學因此應運而生,創始者即西漢末年的楊雄。小學又可析為文字學、聲韵學、訓詁學。按宋代王應麟《玉海》卷四十五所說:文字學“謂點畫有衡縱曲直之殊”;聲韵學“謂呼吸有清濁高下之不同”;訓詁學“謂稱謂有古今雅俗之異”。
二十年來,為看懂景麟公的學術論著,我粗略涉獵些小學著作,感到小學並非想像的那樣枯燥,甚或還有點好玩。你看張舜徽《〈說文解字〉導讀》、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張聞玉《漢字解讀》、流沙河《文字偵探》,寫得多麼風趣、多麼有味啊。在他們的筆下,每個漢字都凝聚着一塊文化、一段歷史、一個故事。這正如劉毓慶先生在《國學概論》中說的,“沒有漢字就沒有中國文化,不懂漢字的玄妙,就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也就根本不可能走進中國文化的殿堂”!我們要想讀通古書,不懂小學那是繞不過的。這一點是以前讀書人的共識。遠的不說,就說民國時期的讀書人,對小學都極為重視,肯下功夫,皆視為讀書之津筏。如革命家陳獨秀,對小學中的文字學、聲韵學有深入而透徹的研究。他給魏建功的信,論古韵分部,其見識非同一般,好似乾嘉诸老之言。其《小學識字教本》,一九四九年,被梁實秋私攜入台,易名為《文字新詮》出版,風靡一時。巴蜀書社也曾出版了大陸版。我讀他這方面的論著,祇覺得他是個純粹而出色的小學家,忘了他的世俗身份。再說錢穆先生,學歷不過是個中學生,完全以自學成為一代史學大家。他先在小學、中學執教;後由顧頡剛推薦到大學教書。在中學時,學校規定除“國文”正課外,還得“兼開一課”,並自編講義。錢先生第一學年開的是小學(過去講國學者,必首講小學,否則就成笑話)。他寫的講義《文字源流》,現已被發現。觀其所論,完全是個內行,甚或不讓文字學家專美。如關於“國家”的“國”字,他說繁體裏面是個“或”字,“或”字从“戈”,就是兵,代表主權,中間有個“口”代表人口,就是社會,“口”底下還有一橫,代表土地,這個“國”字包括了主權、領土、社會。他由此得出:“中國古人造字精妙,從中國文字學即可推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由,其深義有如此”。
小學並非荊棘榛莽之地。對這門學科素有“用”與“研”兩途。姚奠中先生在懷念景麟公的文章中曾說:“我對文字聲韵訓詁,不重在研而重在用。如對《詩經》,我根據聲韵學家從顧亭林到江有诰的研究成果,使古詩的聲韵美從朗讀中體會出來。”我們絕大多數的讀書人對小學都是立足於“用”,這祇需掌握小學的基本知識即可。第一步可選讀幾部小學方面的權威讀本,書目不妨參攷臺灣二○○九年影印出版的“民國學術叢刊”。該叢書收小學方面的書,約二百六十種,共一百二十冊。這還祇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呢,由此可見當時小學之盛況了。選讀其中五六種看下,即可知就裏。在此基礎上,再讀两三本小學方面的經典性論著,就便於入門。景麟公此書是較好的讀本。这裏說句題外話,日前,某博導在電話裏告訴我:一次他在同系一位年長博導家裏看到案頭上放着的《語言之起源》,已被翻成“油脂麻花”狀。而且這位漢語史學科的博導在給自己歷屆研究生所開的書目中,此書永遠是必讀書。學生買不着祇有向導師借。我知道此老早年的弟子現在多已是語言學領域的一流學者。以前我總誤認為自己是世間讀景麟公著述最多的一个人。台版所收的十三篇論文,往少裏說每篇也讀了二十遍以上。現在才知道有人對此書所下的功夫,還遠在我之上。
在本書的整理中,父親湯世洪、母親張世雲給我許多切實的指教,使本書終於以現在的面貌問世。我是個資質低拙之人,齠年視作文為畏途,往往是好不容易寫出一篇,還滿紙錯字。記得有一次我磨蹭半天,也没寫出幾個字,鄰居一個大哥見狀,就替我作了一文。等我抄好,遞與父親。他祇看了一兩段,就放下作文本,問我:“這篇作文是你寫的?”近將此事作笑話告訴內子,她說或許其中沒有錯字,爸才感到不像是你的“手筆”。我現竟以鬻文為生,且悠游自在,實拜父母之賜。還要感謝大姑湯俊玉與表姐朱玲,本書係據她們提供的景麟公“自存本”,作為底本錄入的。上面有作者少許訂正,我皆一一迻錄。還有蔣南華先生,為本書撰寫了《審讀意見書》,對景麟公的小學成就作了高度評價。還有力之先生,這些年我所做的每部書稿,都得到先生的莫大指導並親自復校。前幾年我與友人為一前輩校理手稿。他在我们已校好的稿子裏,(還不算標點符號)發現三百多個硬傷。那本書掛名我們整理,就我來說,實在是慚愧。這些年我所以還能做點事情,實因身後有一個團隊作倾力支持;而這個團隊的顧問或主腦就是力之先生。中華書局的白愛虎兄對本書也頗有貢獻。景麟公當年編這部書時,正是簡體的天下,為了遷就時俗,凡能用簡體而又不至於產生歧義者,他都被迫選用了簡體字。現在這套叢書要求統一使用繁體来排印,這也正是景麟公的心願啊,簡體怎能傳達出此書之精妙(《說文》能排成簡體)?他當年堅持以手寫體影印出版,就是有些字實在不能簡。這樣我又花了三個多月来做此事,但對有一些字是否就安妥當了,實在沒有把握,幸有愛虎兄為我把關。本書的文字錄入主要由劉繼學兄完成;孟騫、湯文瑞也過錄了部分文字。繼學兄是位工科大學生,但對傳統文化殊為熱愛,對景麟公的小學,尤其是聲韵學頗能津津樂道。對其中的精妙之處,領悟之深,令我欽佩。我們時常聚會,有時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議題多是景麟公的小學。我許其為景麟公異代知音,他也常以未能親炙景麟公而引為憾事。陳揚兄也錄入了部分文字,還重新繪製了原書所作的插圖。他看了這部書稿後,立志要完成景麟公當年提出的“從文字表義表音的演變過程……寫出一部別開生面的《中國文字發展史》”,與我畅談多次。在此預祝其成功。以上諸位親友師長,對本書如套用一句文言,即:與有力焉! 湯序波 本文寫訖於二○一一年六月十九日清晨。此刻望着天邊泛起的一抹紅暈,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正是父親節吗,在此伏頌老人家安康、長壽!並恭祝天下所有父母吉祥如意! 注:汤炳正(1910-1998),字景麟,斋名渊研楼,山东荣***。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20世纪30年代曽受业于章太炎先生。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曾任首届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 Fri, 22 Jul 2011 09:55:05 +0800 )
Description: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
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
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
冷宫何处
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
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
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
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
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
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 Wed, 20 Jul 2011 15:52:15 +0800 )
Description:
对风流老公很宽容的民国美女
2011-07-15 07:47:42|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李励庄,是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她曾与钟婉如、陈逸云等人共同发起成立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向警予当选为大同盟第一届会长,李励庄当选为副会长。
  然而,她的另外一个头衔,却给她的一生带来很多的意外与不幸。这个头衔便是陈公博的夫人。
  李励庄,受过大学教育,优雅高贵,很稳重,不多说话,在第一次党代会上一亮相便吸引了代表们的所有目光。
  后来,她嫁给陈公博,陈公博一生变化多端的政治面貌和最终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命运,无不给世人以深刻的沉思和警示。
  陪丈夫参加***一大,遭遇旅馆惊魂
  1921年7月下旬,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陈公博作为广州的代表是最后一位报到的。当时,李励庄与陈公博刚新婚不久,于是李励庄陪同陈公博出席了这次的会议。1921年7月14日,陈公博与李励庄经香港转乘轮船,于7月21日来到上海。为了出入方便,这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位于南京路上的大东旅馆。
  陈公博当时写下了《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发表在1921年8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上,使后人能够了解事情的经过。这篇文章因为是公开发表,不得不采取一些隐语。
  陈公博写道:“暑假期前我感了点暑,心里很想转地疗养,去年我在上海结合了一个学社,也想趁这个时期结束我未完的手续,而且我去年结婚正在戎马倥偬之时,没有度蜜月的机会,正想在暑假期中补度蜜月。因这三层原因,我于是在七月十四日起程赴沪。”那“感了点暑,心里很想转地疗养”之类,纯属遮眼掩耳之语,而“去年我在上海结合了一个学社”,那“学社”是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那句“结束我未完的手续”,分明是指他赴沪参加中国***“一大”。
  开会期间,密探搜查过李公馆。当时陈公博在一旁不停地抽烟。他竟把整整48支烟卷全部吸光。幸亏马林富有地下工作的经验,他的当机立断,避免了中国***在初创时的一场大劫。巡捕没有找到什么证据,悻悻而去。过了一会儿,陈公博看看没有动静,就与李汉俊道别准备回旅馆。出门后,发现有人盯梢,正好一辆黄包车过来,他便坐了上去。那人也招来黄包车,紧跟其后,陈公博要黄包车拉到大世界游乐场。进了大世界后,他东走走,西走走,先去听了一会儿评弹,接着又去看电影,趁电影场人多光线暗,陈公博摆脱了密探,然后雇车赶回大东旅馆。
  他关紧了房门,悄声叫妻子李励庄把皮箱打开,取出了几份文件,然后倒掉痰盂里的水,把文件放在痰盂中烧掉。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把刚才惊险的经历讲给李励庄听。当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陈公博躺在床上难以入眠。下半夜好不容易进入梦乡。然而,清晨突然发生的一桩命案,把他们夫妇吓得魂不附体,睡意顿消。天亮后,茶房说,隔壁房间的一个女房客被人***杀了,旅馆已经报案,巡捕马上就到。陈公博一听,担心受牵连,马上与李励庄离开了大东旅馆。
  不介入丈夫的政事,并对其风流的秉性很宽容
  李励庄的丈夫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他是***一大代表,尔后脱党而去,跻身国民党行列,以“左派”自诩。后演变为反蒋的改组派的代表人物,但不久又与蒋介石合流,是蒋介石的座上客。最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中国的第二号大汉奸。
  李励庄并不介入陈公博的政事,而且对丈夫的情妇十分宽容。打入汪伪内部的我党特工李时雨回忆李励庄说:“她鹅蛋脸,皮肤白皙……很稳重,不多说话,与长期居家的陈的姘妇何大***关系挺好。”而且,她对陈公博的另一情妇莫国康的关系也很好。
  陈公博的情妇何焯贤、何炳贤两姐妹生活奢侈,挥金如土,跟随陈公博纯粹是看中他的地位和金钱,在政治和工作上对陈公博没有任何帮助。惟有他的私人秘书莫国康,不仅是陈公博的红颜知己,还是他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别人都知道她与陈公博的关系,但是也知道她的地位,背地里视她为陈公博的小老婆,当面还是得称她“莫委员”(她是汪伪政府的立法委员)。
  与丈夫狼狈出逃,并寸步不离守着丈夫防他再寻短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面对当时的局面,陈公博思去想来,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主意打定后,他便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日本政府,希望逃到日本某一个地方隐居下来。日本政府很快同意了陈公博的请求。1945年8月25日晨,陈公博带着李励庄、莫国康、林柏生、陈君慧、周隆庠等人,乘飞机出逃。
  李励庄跟随丈夫出逃的过程很是狼狈,在日方的安排下,他们夫妇乘坐消防车到了一个叫“水交馆”的旅馆住。
  “水交馆”原是日本海军的俱乐部,日军战败后,那里已是人去楼空,破烂不堪,房间里连一把椅子都没有。李励庄和丈夫只好在草席上安身。之后,他们又被秘密转移到浅津东乡湖的望湖楼暂住。考虑到他们夫妇的安全问题,在望湖楼没住两天,日本政府又派人把他们送到京都,陈公博化名东山公子,隐居于京都郊外的金阁寺。
  一天晚上,周隆庠匆匆走进陈公博的房间,说道:“我刚刚看到晚报,梁鸿志等已遭重庆方面通缉。”陈公博闻讯,脸色陡变,自言自语道:“梁鸿志不过是和平政府的监察院院长,我还是代理主席,如此看来,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我!”陈公博挥了挥手,周隆庠退了出去。“看样子,我一切全完了!”说着,陈公博猛地拉开抽屉,取出一把手***,对准脑袋:“劫数难逃,与其这样东躲西藏,活着受罪,还不如一死了之。”李励庄见状,跑过来一把抓住手***,争夺中***被触动,只听“砰”的一声,子弹打到了天花板上。
  绝望的陈公博禁不住号啕大哭,李励庄把手***藏了起来。从这以后,她寸步不离守着陈公博,防他再寻短见。
  离婚后,她依然希望救丈夫
  1946年4月12日,陈公博作为大汉奸被江苏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诉讼期间,陈公博还撰写了全文三万字的自白书,以明心志,但自忖劣迹难逃法网制裁,自白书末了称“请法庭随便怎么判,我决定不再申辩”。
  陈公博于狱中写的日记流露其心迹:“今天我被宣判了死刑,当初心里是微微的震动了一下,但随即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并不是我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只是我觉得我对于各方面不再有什么放不下心的地方,我是可以就此结束了我这一生的。”
  此时已与陈公博离婚的李励庄在数日后向法院提出“为陈公博声请复判状”,诉状表示,陈公博早在1940年南京伪政权成立之初,即通过军统人员徐天深的秘密电台,与重庆保持联系。李励庄再三声明丈夫在伪职期间,曾配合重庆方面,报告日军动态,并尽力剿共,根绝赤患云云。李励庄的声请未被当局采纳,仍维持原判。
  1946年6月3日凌晨时分,蒋介石侍从室密电南京司法行政部长谢冠生,命令迅速执行死刑,陈公博于当天被***决于苏州。
  李励庄和陈公博生有一子,名叫陈干。陈公博临刑的这一天,陈干偕汪精卫之女来到苏州,此时,死刑刚执行完毕。他们没有到刑场,只是嘱托陈公博的副官将陈尸体送到苏州殡仪馆入殓。随后,将陈公博葬至上海公墓,连墓碑也没有立。(刘继兴) ( Wed, 20 Jul 2011 07:27:35 +0800 )
Description: 1.豆类。豆类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好处是让人有饱足感,并可稳定血糖,甚至降低胆固醇。另外,豆类也是不错的钙质来源,半杯豆类便可提供约100毫克的钙,为每日所需量的1/10左右。推荐食物如:绿豆、红豆、黄豆、豆腐、豆浆等。
2.燕麦。燕麦喊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锌,这两种元素对糖类和脂肪的代谢都具有调节作用。并且燕麦可以降低总胆固醇,改善胰岛素抗性,这对于稳定血糖具有很好的作用。事实上,所有的可溶性纤维燕麦,可减缓身体***和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使个人的血糖水平维持稳定。 3.荞麦。荞麦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的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与主要的谷物互补。荞麦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具有很好的降血糖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够选择荞麦馒头、荞麦大米做为主食食用。 4.南瓜。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和食物中的淀粉混合,在肠道形成一种凝胶状物体,可减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延缓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减肥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5.苦瓜。苦瓜中的提取物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作用,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它能够促进糖分***,使多余的糖分转化为热量,从而改善体内的脂肪平衡和血糖水平。 6.大蒜。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人体对硒的摄入减少,使得胰岛素合成下降,而大蒜中硒含量较多,对人体胰岛素的合成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于减轻病情,稳定血糖。
7.海带。海带中含有60%的岩藻多糖,是极好的食物纤维,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能延缓胃排空和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如此,即使在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的情况下,血糖含量也不会上升,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8.菠菜。菠菜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其作用与胰岛素非常相似,经常食用能使血糖保持稳定。
9.黄瓜。黄瓜含水量大,并有微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少量的糖类。黄瓜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品之一,不但热量低、糖份少,而且还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
10.西红柿。西红柿是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的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补充因为不能食用水果而无法获得的维生素。而且西红柿中含有一种名叫果胶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缓糖分的吸收。 ( Wed, 20 Jul 2011 07:23:31 +0800 )
Description: 前副总理田纪云曾撰文说“胡耀邦是中国***人的良心”,看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羊城晚报》副刊刊登了一则有关胡耀邦的轶事: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大哭道:“我弟弟胡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
 有关胡耀邦的这则轶闻,虽然简短,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众所周知,胡耀邦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作为声名显赫的高官,却让哥哥一直在乡下种地;当大官的弟弟死了,当哥哥的如寻常百姓一样奔丧,赶火车连坐位都没有,并没有藉此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在当下不少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胡耀邦于1915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苍坊村,“西岭胡氏”安身立命,世代农耕,已超过400年历史。据报道,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一直在家务农。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有报道说,1992年9月6日,83岁的胡耀福老人逝世的时候,有人送来一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胡耀邦最高曾担任党的总书记,可他的家属、家乡和亲友却从来没有占过他半点光。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胡耀邦很快回信了:“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
  他的家乡浏阳县托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批点化肥。胡耀邦态度非常鲜明,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甚至又不惜与哥哥闹翻了脸。胡耀邦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在我这,要马列主义有,要特殊化没得。”他铁面无私,一尘不染,直到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他没有给家乡人批过一张条子,没有给过家乡人一点特殊。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1959年春,他到河南检查工作,曾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停留,门两旁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他念罢此联后,对陪同人员说:“让我来改一改!”说完,他高声吟诵起来:“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的良心”――这样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Tue, 19 Jul 2011 09:09:06 +0800 )
Description: 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些思考 ——在贵阳市委举办的“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感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谈谈对传统文化的一些认识与思考。拟就主办单位的要求谈三个问题。
一、回归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
改革开放愈深入,国际交流愈频繁,我们感到地球越来越小,很多问题,尤其是涉及世界的走向、人类的未来,需要进行全球性思考,才能找到***。反观世界工业革命百多年来,“发展与毁灭并存”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各国有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那也是治表不治本的无奈之举。今天(2011·5·20)的《参考消息》刊登,20名诺奖得主呼吁拯救地球,明确提出“地球身上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不是由自然现象、而是由人类行为造成的。”吁请全球领导人采取紧急行动确保全球可持续性。日本学者山口大学辻正二教授前几年就提出,“美国文化已经不可能支配世界”。新加坡著名学者马赫布巴尼认为“”西方统治世界历史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亚洲崛起只是历史回归常态”。(《参考消息》2010·3·6)越来越多的明智之士意识到,世界的出路在东亚,在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龙的崛起,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东方。数百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学汉语、写汉字,实质是学习中华文化,这已经是当今阻挡不住的潮流,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不难看出,弘扬中华文化是全世界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回顾中国这一百年历程,的确需要我们沉思与反省。辛亥革命,孙中山结束帝制,提倡“三民主义”,“世界大同”,突出“民本”,明明白白是在恢复、弘扬传统文化,可惜不能实现。经历军阀混战、日本入侵,***走“武装夺取政权”“暴力革命”之路,建立新中国后,始终贯彻“阶级斗争”路线,传统文化长期遭受蔑视,尤其“文革”十年,传统文化饱受摧残,国人的精神世界几乎一片空白。“文革”的罪恶就在彻底摧毁了传统文化。尽管后来有胡耀邦的平反冤假错案,而反思与批判是表面的,更说不上彻底清算。正如鲁迅说的,“中国最大的悲剧之一是对黑暗和错误的清除不彻底而不断反复。”对“文革”十年,我们更需要文化沉思、文化批判、文化清算。缺少这个环节,就难于恢复,也就谈不上弘扬了。
***的改革开放,恢复了“文革”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大好形势欣欣向荣。由于“清除不彻底”,反传统的“阶级斗争”留给当今是精神层面的一个烂摊子,使得现实问题成堆。至今我手里保留一份2006年3月7日贵州都市报,一篇文章标题是“成都百万富翁拒付百元赡养费”。说的是都江堰市幸福镇78岁的王德荣夫妇两儿一女,大儿子是某集团公司的项目经理,承揽了大量工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