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卷》 搜索 850 人分享 | 8 人评论
[人物] [转贴]《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卷》
高中二年级
用户 帖子
788 积分
1818 威望
113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8-7 爱人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06-8-7 17:20 [转贴]《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卷》
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卷
身世之略谈第一
著书立传者通常要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不能确定是不是怀有证明父亲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学的目的,但这种按骥索图远要比按图索骥要现实。就好比一些大学授予成功人士名誉学位,比起拿着毕业花名册来找成功人士要简单而现实,也远比那些对待没有***的人才就不予承认且以为异端的先生们要聪明得多。
陈寿在《三国志》的开篇写道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是遵循了这老例。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战功累累,伤痕也是累累,很有些人为他当初分封时被列于萧何之后而抱不平的。在萧何死后,曹参当过一任的相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萧规曹随”的典故。典故里面的萧就是萧何,曹就是曹参,曹参没有在接任死了的萧何任相国之后就来个人亡政废,把前任的规章制度全部推翻然后自己再重新搞一套以显示自己比前任强,而是把前任的政策继续延续下去,因为前任的政策事实证明不错。可见曹参不单是个勇猛的战将,更是一个明是非知大体的政治家。然而这个政治家和曹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即便能够牵强附会地把曹参算成是宦官曹腾的祖先,可宦官是不会有亲骨肉的。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至于曹嵩原先到底是谁家的孩子,陈寿在问过很多人后也“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所以曹操仅仅是曹腾名义的孙子。
说到宦官,中国历史上可是有着厚重的一笔。宦官虽然是每每被士大夫们蔑称为“阉贼”或者“阉党”的,准士大夫写的戏文里的宦官则不是大反派也起码是个小丑,但是不能否认宦官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作用,甚至有很多是积极的作用。没有宦官景监的引荐商鞅不可能有机会帮助秦孝公变法,史家之绝唱《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写书的时候已经是宦官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者一直也离不开宦官蔡伦这个名字,郑和下西洋其实在明朝叫三宝太监下西洋。东汉一朝就有两次皇帝夺回权力依靠的是宦官,一次是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人帮助已经被幽禁在西钟下的前皇太子济阴侯夺取帝位成为汉顺帝;一次是单超等五人帮助汉桓帝铲除曾经毒杀汉质帝的大将军梁冀。两次东汉的皇帝面临着生死关头的时候却偏偏没有清流的影子。那个清流首领李固仅仅是哭了两声就被梁冀抓起来办了。政治斗争中所谓的清流往往和空谈是划等号的,不一定是靠不住,是不能依靠。所以论功行赏时被封侯的只能是孙程、单超等宦官,前者号称十九侯,后者号称五侯。
宦官一般不是来源于司马迁之类犯事的官员,就是家境贫寒或者被拐卖的。古人重视孝道,不孝是很大的罪名,无后又是不孝里的大罪名。在西汉的时候成为赘婿都是一种和小偷流氓一样的罪过,是贱民,汉武帝这个暴君就是让赘婿和犯人一起戍边去的,何况于失去了生殖能力的宦官?因此就算有的宦官靠着自己的奋斗和运气成为了锦衣玉食的人,骨子里还是皇帝的狗,社会的边缘人,得不到尊重的。
清流们对于宦官及与宦官有关的人的鄙视,除了宦官是没有了生殖能力的人,罪犯,出身低贱的人和最终是皇帝的奴才的人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一种妒忌。不单是往往被他们看不起的宦官有时候更受皇帝的宠信,更多的是一些需要他们这些真正的须眉站出来顶天立地一把而他们又因为天生明哲保身的劣根而不敢站出来的时候,偏偏是他们认为因为没有了外生殖器而至于没有了人格的宦官站出来挽了一把狂澜,用鲁迅的话是被“榨出皮袍里的小来”,故此格外地痛恨那些有些本事的宦官和他们的亲属。
出身本身也许不重要,但是出身被周围的社会环境引为重要后,就不能不变得重要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个人反过来会再影响社会,碰巧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的话还会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曹操的父亲曹嵩给宦官当后人,在清流们看来罪行是要比给正常人继承香火的赘婿还要严重的,也更为主流社会所不容。袁绍后来和曹操翻脸大打出手的时候,袁绍的秘书陈琳在檄文里就说曹操是“赘阉遗丑”,气得曹操肾上腺激素分泌骤然增多,连偏头疼都觉不得了。不过曹操后来抓到这位作者只是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身,何乃上及父祖邪?”倒是没有杀他,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胸怀,一方面可能是已经习惯别人这样说了。
赘阉遗丑的出身让曹操骨子里很自卑,迫切地想表现自己,迫切地想用建功立业来加入清流。但是这种身世不单是他不能够选择,也是不能够改变的,而从某种意义上他越这样抢了袁绍之类四世三公出身者的风头就越招他们妒忌,也就越容易被袁绍刘备们拿他的身世找平衡,“赘阉遗丑”四个字戴得就越牢靠。因此曹操的一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很有正义感,很士大夫化,具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很积极进取的,即便是以贬损他为主的《三国演义》也不否认他的献身精神;另外一方面他每每又会显露出癫狂和残暴的一面,甚至于曹操骨子里还有那种叛逆的情结,颇有些“你说我坏,我就加倍坏给你看”的味道,用作恶来报复整个社会。自古喜欢杀人的人不是胆大,而是要掩饰自己心里的虚弱,以杀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杀人掩饰自己的无奈和恐惧,曹操的为恶实质上是对社会也是对自己的绝望。
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曹操在人格上却是一场悲剧。 初举孝廉时第二
曹操小时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三国志》上说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单是因为他聪明,不屑听话,与他爸爸曹嵩是大官(先是司隶校尉,后是太尉,光合法收入就是二千石以上),比较有钱也有关系,不然他很可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去找条生财的之路以糊口养家。就曹操的性格来说当一个勤恳的农民的概率要比当一个有作为的强盗小得多,那样他会是另外一种前途,因为乱世是“要当官,杀人防火受招安”,以至于后来香港电影《大话西游》里将当强盗说成是“有前途的职业”——相对于戏文里的白面书生。
可能因此曹操最终没有在有生之年当上皇帝,反而成了民间的千古奸雄,替以前颇对孔夫子写《春秋》有些畏惧的乱臣贼子们顶了罪。试想,如果曹操和汉朝没有过君臣关系说不定还被戏文里当英雄崇拜呢,比如朱元璋。
说到权术,曹操小时候肯定比朱元璋小时候要强。朱元璋也就哄哄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牧童,曹操是哄比他年纪大得多的叔父。原因是他正统的叔父对曹操的飞鹰走狗的行为看不惯多次向曹嵩告状,曹操多半为这个会挨父亲的骂。这里笔者想先考证一下他的叔父,既然曹操的爸爸曹嵩的生身父母连《魏略》的作者和陈寿都考证不了是谁,这个叔父不大会是曹嵩的亲兄弟,很可能是曹腾的侄子也就是曹操的堂叔。曹腾是他们家的老四,上面有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三个哥哥,曹腾叫季兴。他们老曹家的弟兄想来是按照字来排行的,曹操字孟德,他有个弟弟叫曹德,不知道是不是字仲德。少年曹操知道要想继续玩乐而不挨训斥就要让他父亲不相信这位堂叔的话,于是就在一次路遇堂叔的时候装成口眼歪斜的样子,他堂叔看来还是关心这位曹腾长孙的,就问他怎么了?曹操的回答是中风了。叔父大惊,赶紧去告诉干堂兄曹嵩。曹嵩找来曹操一看,发现他的五官很正常,就问他,堂叔说你中风,怎么好了?曹操自然是说堂叔本来看不惯他,盼他坏,捏造了来骗曹嵩的。曹嵩信了儿子的话,从此那位堂叔再说曹操什么坏话是都被认为是别有用心的欺骗。应该说明曹操的巧妙谎言仅仅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必要条件,距离充要条件还远,另一个更必要条件是曹嵩本来就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弟不放心。古人过继优先还是选择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就血缘而言曹嵩还没有这位堂弟和曹腾近,后者要是早生几年说不定曹腾的嗣子就轮不到曹嵩了。
看看曹操的诗和文章就能知道曹操固然不是听话的书虫,但读书的数量尤其是效率肯定要优于书虫们。且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脍炙人口,就是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可以和后世李太白的名篇《战城南》里的“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相比,曹操在当官以后的岁月里大多数是时间是想着如何杀人和如何不被别人杀,恐怕是没有时间进行文学积累的,因此他后来的文字功底肯定是在二十岁被举孝廉前积下的。不幸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使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文采。可见“文章千古事”是有的,但未必仕途就是“一时荣”。能否千古留名,看的是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那些煊赫一时却最终身死名灭的政客们,并不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政治作为职业,而是在政治这个职业上做得实在不怎么样。翻开《孙子十家注》,第一注家就是曹操,而且是注解得最好的,顺便说一句,要是真想读《孙子》而不是附庸风雅,最好还是看《孙子十家注》。
说到被举孝廉首先要有名望,然后是有才学,要是只有名望而无才学只要不是病理性白痴也可。故此名望是顶重要的,名望有三种,一种是先天的有个有权势或者有名气的亲属,跟着有名;第二是确实有真才实学,具备了出名的条件;光有第二点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更重要的第三点养望,就是现在说的做秀,造声势,不过当时还不流行造绯闻或者用身体写作。养望的方法有很多,归根结底是不可脱离结交权贵和结交名人两个基本点。比如养望的手法之一是当隐士,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终南”两个字是关键,终南山在长安附近,要是真的跑到权贵们不知道或者找不到的地方去了可就真成了隐士。当然最直接还是“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到权贵家当清客稳妥,其间还好再送送物质的红包或精神的诗画之类。
养望并不证明人格有什么卑污,那时候要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还是要当对人民敲骨吸髓的老爷都免不了要走这条路。只要不是为了将来敲骨吸髓还是不错的,因为官员的数量是一定的,只要是求官者怀的是济世安民的念头,客观上也断绝了敲骨吸髓之辈的犯罪机会,不为无功。曹操有个三公之一太尉的父亲,第一条本来是符合干部考察条件的。问题是他煊赫的父亲同时也是宦官的嗣子,在清流们看来肯定比四世三公的嗣子袁绍之流差(虽然袁绍的伯父兼义父袁成谄附奸臣梁冀未必见得有什么光彩),因此大打折扣。幸好曹操的文章是好的,符合第二条。他还可以去养望。他儿时的玩伴袁绍一直以为他仅仅是“鹰犬之任”,在举孝廉的问题上是不会帮忙的,他的知己是前太尉桥玄,老头子推许他是能够安将乱天下的命世之才。这桥玄是个廉吏,史书上说他死后连办丧事也很拮据。古代官吏是否真清廉,办丧事是一个重要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就善在一个“真”字上,死了也就基本上造不来假了。桥玄有两个倾国倾城的孙女,当时曹孟德与之结为忘年交的时候恐怕还没有出生,不然桥太尉这样推崇曹操至于提出要以“妻子为托”,说不定顺势就收了他当孙女婿,成就一场才子佳人的故事,好好的大桥也不会便宜孙策这个短命鬼了。不过周瑜英雄和小桥倒也相配,这件事情月老是功过参半。桥玄不但给这位忘年交带来了不凡的名望,还给曹操支了一招,去找许子将,那家伙是当时的品评人物的权威,再得到他的品评,声势就算造成了。
于是曹操去找许子将,不清楚许子将是真的有水平看出曹操日后是个英雄不愿意泄漏天机,还是看不起这个赘阉遗丑,如唐僧的白龙马在乌鸡国就是不撒那泡据说能让鱼成龙的尿,三缄其口。可曹操毕竟是曹操,想当年在最有势力的宦官张让(汉桓帝曾经说“张长侍是我父”)的家里都敢耍大刀,具体的说是“手舞双戟,人不敢近”,在小小的一个功曹许子将家里则更敢于演出全武行。当时的情况后来有的人说是固问,有的人说是胁之,多半恼羞成怒的曹操把宝剑顶在了许子将的胸口,许子将面对宝剑还不忘了说话合辙压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不知道许子将是不是象黄石公通过命令张良给他捧臭脚让张良领悟无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那样,用逼曹操动手的方法让他领悟到***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也不知道曹操当时领悟了没有,反正曹操因为他这句话在二十岁被举了孝廉,一直到死也没有放弃***杆子刀把子的政策。 为官到隐居第三
就被举孝廉的年纪来说,曹操堪称政治上的希望之星,因为那时候就是五十岁被举孝廉也不算老。刚提拔的年轻干部曹操职务是洛阳北部尉,职责是负责京城的治安。年轻干部的好处就在于有朝气和闯劲,要说比经验,比城府,比办事“一看、二慢、三通过”,较之年纪大的官员是大大的不如了。
曹操当治安官是肯定想有一番作为的,多半是把光武帝时候的强项令董宣当成了榜样,要做一个执法如山不避权贵的人。于是“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刚正不阿,比清流还清流,连当时汉灵帝所宠爱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都给棒杀了,和后世的包龙图杀鲁斋郎也差不多。结果是“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本来照东汉的成例,这样真把王法当回事情,进而铁面无私的曹青天是免不了一死的,单是后来和曹操一样成为掌握军权八校尉之一的蹇硕就是以勇力而著称。曹操要是就这么死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篇戏文里的正面角色,在戏台上唱老生或者涂个红脸黑脸什么的,不会是现在的一张大白脸。但曹青天虽然没有戏文里包青天访地府的功夫,却肯定有着所有青天老爷们没有的横蛮和匪气,注定不会如清流李固那样束手就擒,要是他觉得受了冤枉恐怕连皇帝也敢杀,谁也不愿意这头老虎在死前拉自己成为垫背。所谓的恶势力往往比善良还要怕真正的狠人,见到绵羊他们是老虎,见到老虎他们是纸老虎。他们打从来是要打不还手的,骂是要骂不还口的,就如街头的小痞子,就算他能够把你打断肋骨,而你肯定会让他掉两颗牙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和你放对的。对待曹操这样的彗星(那时候人没有文化,一般叫扫帚星),欺软怕硬的豪强们的策略是找个好地方把这恶神送走,“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算是京官外放,成了地方实力派。这年曹操二十三岁。看来想当一个独善其身的一般人就罢了,要当个清官或者坚持点正义什么的,如果不想早点成为烈士是一定要多少有些匪气。
顿丘令曹孟德没有做多久,就因为从妹夫宋奇犯事被连坐罢免了。连坐是古代常有的事情,就如同现在让你填写表格的时候里面还有关于有没有亲属受过刑事处理的项目。二十四孝里的缇索救父,她重男轻女的父亲淳于名医就是因为连坐而被抓起来的,倒不是真的犯了什么事情。曹操当时还没有后代,他恐怕也不屑被救,前文说过,曹孟德是受不得冤枉的那种人,反正张让之流权贵的家他是轻车熟路,闹上一闹,权贵们为了避免麻烦就借口他“能明古学”推荐他当议郎。这议郎就是言官,就能够上上奏折什么的,不必担心这个愣头青再执法如山,权贵们可是用心良苦。多半张让还真诚地拍着曹操的肩膀说:“大侄子,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帮你找的有前途、有名望的职业啊!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培养。”曹操也真是敬业爱岗,干一行钻一行,当了议郎之后频频上折子,请汉灵帝启用贤良,不要搞裙带官,特别重要的主张是为陈蕃一帮清流平反冤案,解除党锢。要是别的大臣上这样的折子早就给办了,因为杀陈蕃等人和党锢正是汉灵帝早年的政绩之一,可是这回是有名的愣头青加过激份子曹操上的折子,一个多半是宦官们早就给扣下了,一个是汉灵帝也不屑和一个愣头青计较,曹操也就得以逍遥法外。
后来邪教张角造反,汉灵帝慌神了,宦官吕强趁机对他说,赶紧开放党禁,不然这些读书人和黄巾贼合伙就完了。吕强是个好人,可惜好人不得好报,后来他被别的宦官们诬陷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清流为他说话了,自命君子的往往会学小人的落井下石,但是不会学小人知恩图报,要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历史上还真是小人物居多,唐朝安禄山打入长安,真正敢于当面骂贼的只有被看为下九流的乐工雷海青。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对一个政权最危险的不是文化人,可偏偏自古以来统治者最信任的未必是文化人,最怕的却是文化人,因为老百姓的话他们听不到,而文化人的话他们能够听到。汉灵帝也不例外,一听此言赶紧下诏书,大赦天下,包括党人,但坚决不包括黄巾邪教。可能这时候皇帝想起来前些日子那个愣头青曹操也给自己上了一个类似的折子,觉得此人可用。加上张让之流那时处境也不是很妙,大臣纷纷借机上折子参十长侍,参得把十常侍当亲人的皇帝恼羞成怒道:“十长侍得无一善人未?”皇帝回到宫里大骂张让他们让他丢面子,党人为国家所用,你们这般宦官还有的和黄巾贼勾勾搭搭的,有能出征的没有?好歹曹操也是赘阉遗丑出身,出去带兵剿匪,要是能够成功应该算宦官集团的功劳;要是不幸让土匪给杀了,不单十常侍的我辈里出了个烈士,也少了一个闯祸的太岁。张让们自然乐于举荐。张让赵忠什么的说不定还谈谈他们和曹腾的关系,流上几滴眼泪,然后说曹腾有后,张让再把曹操当年在他家里演出的全武行当英雄事迹讲了一番。于是汉灵帝更觉得这是个平乱的人才,就封曹操为骑都尉,率军出征,以为宦官有后。
不知道曹操此时被皇帝和宦官归为宦官的继承人有什么感想。反正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领导一句话,因为皇帝一句话成了武官的曹操只好放一放当清官的志向,先为国家平定叛乱。文武全才是中国士子的理想,疆场上更能够体现男儿的雄武,所谓“若个书生万户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梦对曹操这样从小以游侠自命的人比万户侯还要诱人。曹操的武艺怎么样不能确定,不过史书上记载他能够在南皮一天射到六十多只野鸡,想来箭术不会太差。在颖川,曹孟德初试锋芒,协助皇甫嵩大破黄巾,没有成烈士,成了英雄。回来后论功升职成为济南相。
成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曹操又开始继续他的清官梦,依旧是铲除豪强,他手下十几个县,被他奏免的官员就有八个。济南不比京城,迷信活动特别多,到处是祠堂之类的宗教建筑,光济南就有六百多。迷信活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和政权在社会中的公信度,政治清明的时候,迷信活动就消声匿迹成为玩物;政治昏暗的时候,迷信活动就大行其道。孟子说:“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妖孽是政权感冒时候打喷嚏之类的症状,对症治疗未尝不是方法的一种。曹操是喜欢战国时破除迷信活动的西门豹的,可能西门豹把巫婆神汉扔河里的作风让他有知己的感觉,后来他临死之前嘱咐把自己埋葬在邺城西门豹祠堂的附近,算是和知己会于地下。天不怕地不怕的曹孟德比当年的西门豹还狠,西门豹还要找个让巫婆去见河伯的幌子行事,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曹操直接就拆房子。这时候的曹操更显武夫的本色,他的宗教政策就是铁腕镇压,济南历任长官都没有能够禁绝的淫祀被这个年轻人禁绝了。
毕竟官场是一个容易让人沉沦更容易也让人成熟的地方,后来曹操可能也感到了无奈,面对整个社会的无奈,他也知道自己治的是标不是本,他所能够改变的就是济南周围的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最后也难免会人亡政废,搞不好还会连累家人。曹操终于辞去了升任东郡太守的任命,结束了他的第一段政治生活,学他的忘年交桥玄告病隐居去了。
本帖最后由 南塘秋 于 2006-8-7 17:39 编辑
推荐给好友: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135032 帖子
788 精华 积分
1818 威望
113 帮派
宣城同乡会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来自
东胜神洲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7 最后登录
2011-5-11 TOP
高中二年级
用户 帖子
788 积分
1818 威望
113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8-7 爱人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06-8-7 17:26 出山到出奔第四
香港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对于政治有一种解释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所以说想不问政治或许可以,但是不能够保证政治不问你。回想起当初试图步入仕途的时候的热衷和被无辜免官后要求复官的努力,我们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后悔或者觉得可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他以病辞东郡太守回到家以后,并没有能够象他想的那样“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还是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毕竟当时他父亲还是太尉。一个暂且不再和现实作对的曹操还是统治集团可以改造的对象。议郎曹操没有再上什么折子,而是一天到晚请病假,这病可能就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西凉的边章、韩遂又造起反来,号称有十几万人。这时候虽然汉灵帝在人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但是经过了黄巾之乱的他对于战争倒不象以前那样麻爪了。于是有了西园八校尉的编制,领头的是被曹操打死过叔父的小黄门蹇硕,是为上军校尉,为八校尉之首,连灵帝的大舅子——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他的。八校尉的老二中军校尉是已经当上中郎将的袁绍,曹操为典军校尉,排第四把金交椅。这时候的曹操可能已经想通,手里有了兵权才能够免祸,他父亲这时候已经不是太尉了,不想死就得在官场上走下去。要想耍清高,反面例子已经很多,曹操在病酒之余不需要翻什么三代之书,就是汉朝离他不远的已经能够让他下定决心。
西园八校尉对平乱没有起什么作用,对汉朝后来的政治动荡起的作用却很大。八校尉的编制出现不久,有商业天才的汉灵帝就见刘邦述职去了。不过他可能在阴曹地府见不到刘邦,只能见到刘秀,因为后来元朝的话本让刘邦投胎变成了他儿子汉献帝刘协。本来刘协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妈妈王美人一生下他就被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给杀了。原因是何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刘辩。按照长幼之序,嫡出的刘辩比庶出的刘协大八岁,有继承权。何况还有个当大将军的舅舅?但是汉灵帝应该是个同情弱者的人,被灵帝母亲董太后收养的小刘协让灵帝偏爱,据说“协”字就是说象灵帝自己,很想把皇位传给这个象自己的人。好象这个想法跟勇健的小黄门蹇硕也提起过,就是没有文字依据。
西园八校尉的老大蹇硕对死去的汉灵帝忠心耿耿,打算把大将军何进做掉,改立刘协当皇帝。这似乎也有点道理,因为历史的实践证明汉朝外戚执政的日子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结果,无论是对于皇权还是民权。不料别的宦官和蹇硕不是一条心,向何进告了密,蹇硕反而被何进给办了。一直对宦官不满并因为当初党锢之祸一直敢怒而不敢言的士大夫集团借机向何进建议说宦官都不可靠,应该尽除宦官,后世有位英雄说了:“绝则错”,杀尽宦官的极端提议只能证明了士大夫们的愚蠢。虽然说“自古英雄半屠沽”,但不是每个屠沽之辈都是英雄,何进非但不是英雄还是蠢材。他想让已经成为太后的妹妹下诏书尽除宦官,太后不同意这个连深宫女流都觉得荒唐的提议。何进就要招董卓等外地的将领带兵进京玩兵谏,吓唬不听话的妹妹,就和他小时候骗妹妹的糖吃不成就牵头猪进来一样。可惜,以前的猪是他自己的,现在的兵是董卓的。曹操反对他们杀光宦官的计划,并说“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因为曹操知道董卓这头猪进来以后的破坏性比何进当年牵进何太后闺房里的那头猪要大到不可同年而语的程度。最关键是一旦开了地方左右中央,军队决定政府首脑的先例,中央集权的根本秩序就被颠覆了。何进和袁绍袁术等人当场对曹操的不同意见予以痛斥,以为他是在为宦官的利益进行辩护,并且质问曹操是不是有私心,变相揭了他赘阉遗丑的疮疤。曹操只有愤怒而出,董卓得以合法进京。
董卓还没有来,杀光宦官的计划就已经败露,想想也是,这回是一大群猪进京,董卓还上了折子变相通知十长侍。于是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把何进的脑袋砍了下来。何进想利用董卓,反被他给利用了。袁术袁绍得知何进被杀后放起火,武力解决宦官,双方火并,袁氏兄弟把不少没有胡子的都当宦官给误杀了。张让等劫持刘辩和刘协逃跑,被追上后投水自杀。
回到城里的刘辩的皇帝是当不成了,因为董卓来了。董卓说刘协聪明,应该当皇帝,其实他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个是九岁的刘协比十七岁的刘辩好控制。袁绍争辩了一句,董卓就让他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袁绍扔下一句场面话跑到了冀州。董卓在完成了撺掇吕布杀丁原之后,毫不费力地废刘辩为弘农王,然后有把他和那个何太后一并毒死,算是给刘协的妈妈王美人报了仇。刘协成了汉献帝。这里要说明的是“献”是谥号,是死后才定下来的,刘协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这样称呼他。他也不会如央视所谓的历史正剧里的孝庄皇太后那样,张口闭口“我汉献帝”什么的。
还真不能够说董卓是个简单的武夫,他一方面为陈蕃等人平反,并立祠堂祭祀,一方面也起用蔡邕等名士以收揽人心。陈蕃等死人是不好出来推辞的,因为死人就是给董卓这样的活人利用的。活着的比死人还不如,因为人活着就有牵挂,有牵挂就可以要挟,活着的名士们想不替董卓装门面也不行,蔡邕刚刚试图拒绝,董卓就阴险地告诉他:“我能族人!”蔡邕只好屈服,屈服之后的蔡邕一月内被升了三级。董卓对于曹操是先给钱,后要货,升了他的官,声称要与他谋划谋划。曹操在后悔自己太有名之余,也深刻地感受到被政治问的痛苦。
此刻的曹操君臣大义观念还是很强烈的,坚持临大节而不侮。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曹操这次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了出奔。他的出奔是被通缉的,至于为什么被通缉,而且跑的时候连家里人都没有来得及通知,很可能是这位匪气和书生气各半的孟德将军真的如戏文里的《孟德献刀》一出,去尝试刺杀董卓。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袁术还跑到曹操他们家里散布了曹操已经被董卓干掉的流言,不知道他是不是当时看中了曹操的哪个女人想让她改嫁给他。曹操一个姓卞的妾(后来成为魏国的国母)说道:“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算是绝了袁术的心思。多妻多妾而且不断沾花惹草的曹孟德,居然有这样愿意和他同生共死的夫人想必是有点感动的。世间的事情大多就是这样,女人愿意为沾花惹草的男人去同生共死,男人愿意为根本就不重视他的女人去卖命,太多的错过。
从出山到出奔完成了曹操人生的一个转变,就是由被选择到去选择,从一个普通的士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可能去改变历史的人。
关中有义士第五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大义士起兵于己吾,手下大约有五六千人。第二年正月,也就是初平元年,袁绍等诸侯看到有愣头青曹操挑头起兵,也跟着起兵,并且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推选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虽然是首倡大义,但是是赘阉遗丑,董卓封他的骁骑校尉也因为他的逃亡给革了,现在的曹操只能算是个白丁,因此只能在结盟的时候打杂拉牛尾巴,不能抓牛耳朵。可能袁绍等人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封了他个奋武将军的名号。曹操这名号虽然被陈寿很正式地记到了《三国志》里,却不是什么合法任命,因为当时的合法政府是董卓领导的,曹操还是通缉犯。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对待反董复汉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还是一心想打进洛阳去,消灭奸臣,拯救汉室江山。就看他上窜下跳地出谋划策,积极的样子让各路诸侯看不惯,要知道有一些官员看到那些把公家事当成自己事情忙活的年轻人,一般都认为他们不是别有用心想出风头就是神经不正常。估计很有一些太守在暗骂他皇帝不急太监急。
诸侯军里也有个和曹操一样的年轻人,就是乌程侯孙坚,不过不在酸枣。孙坚孙文台和曹操曹孟德一样是具有匪气的忠义之士,当年他就劝张温杀违抗军令的董卓,这次起兵来的路上把不提供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拖出去就砍了。他的兵力有好几万,而且都是刚经历过平叛战斗洗礼的精兵。燕赵之地固然多慷慨豪侠之士,山温水暖的江南从来也不少专诸之类的勇者。这里需要纠正一下,董卓的都督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被孙坚的部队在阳人战斗中给宰了的。董卓怕遭受华雄一样的命运,就把洛阳一把火给烧掉,迁都到长安。后来革命尚未成功,孙坚就让猜忌他的袁氏兄弟给气走了。
在酸枣的曹操只有孤军奋战,去实践他董卓放弃天险西逃,如果赶紧追击,“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的战略思想。四五千子弟兵跟着曹孟德“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口气追到了荥阳,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率领的大部队。荥阳遭遇战,曹操寡不敌众,经历了平生第一场失败,肩膀中了一箭,马也丢了,要不是他堂兄弟曹洪把马让给他,然后手舞双刀杀出一条血路,曹操就壮烈了。不过徐荣也因为这一战曹操的军队虽少但是死战不退,给吓怕了,因为古代军队多半素质很差,一般看见对方人多就会溃散,一直到了明朝的时候一场大雨都能够让集合起来的军队溃散。徐荣以为诸侯军都如曹家军那样悍勇,就没有再追击。身带箭伤的曹孟德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酸枣,发现袁绍他们正开宴会,喝酒吃肉。看到愣头青曹操损兵折将,诸侯们在为自己没有追击的高明决策陶醉之余,纷纷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慰问,请他喝压惊酒。曹操又发表了一通:“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就是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就是袁术)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的演说,结果他发现诸侯们脸上都是笑意。有善意的笑,笑曹操还没有领略老成沉默之道,继续在这里跃跃欲试地出丑;有的是嘲弄的笑,一个小把戏兼败军之将还在这里指手画脚,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曹操这对这些笑意还是理解的,愤怒和屈辱地退出了营帐。
喝了一夜闷酒后,曹操留下了一封去扬州募兵的信,带上患难兄弟曹洪和还没有变成独眼的夏侯惇下扬州去了。
扬州刺史陈温看在曹洪面子上给了他几千兵,回来的路上这些别人的兵不愿意跟曹操继续他的讨贼大业,多半他们觉得曹操更象贼,在龙亢发生了兵变,就有五百人跟着曹操走。加上曹操自己原来的部队一共只有三千人,一起进驻河内。这时候传来消息,诸侯军散伙了,导火索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各镇的太守各自引兵回去割据一方当草头王。
袁绍给曹操来了一封信,说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他们就成了开国的功臣,袁绍可以成为三公第五代。看在小时候一起抢人家新娘子的份上,袁绍决定给曹操一个马上升任三公的机会,因为打算这样干的还有一个冀州牧韩馥,三个人加起来正好一个司空、一个太尉,一个司徒。本来这太尉是袁术的,但是袁术看不起袁绍,因为袁术虽然比袁绍小却是袁逢大老婆生的,袁绍是袁逢小老婆生的,袁绍过继给了袁逢没有儿子的亲哥哥袁成才成了嗣子。袁绍袁术都没有什么本事,就靠着老袁家的嗣子身份才有今日地位,不是同母倒是同行。袁绍靠着比袁术早出生几年处处压了袁术一头。袁术对此很不满,说到正宗,袁术认为袁绍是小老婆养的,抢了他这嫡出的应得利益。此刻袁术在淮南到处散布袁绍是私生子的谣言,也不怕给他死去的父亲戴绿帽子,两人已经翻脸成仇。
可是曹操不同意袁绍的提议,写了一封回信:“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尤其最后一句,很有豪气,千载之下读来犹能够感到孟德公的铁骨铮铮。荥阳之败,使曹操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还没有西向的实力,就先东向,以剿灭黄巾来补充兵源。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135032 帖子
788 精华 积分
1818 威望
113 帮派
宣城同乡会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来自
东胜神洲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7 最后登录
2011-5-11 TOP
高中二年级
用户 帖子
788 积分
1818 威望
113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8-7 爱人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06-8-7 17:27 厚积方可发第六
初平元年的曹操可以说是处处碰壁,以前虽说也曾经罢官可不久就又成了议郎,以前虽说也曾经辞官可还是被朝廷再三征召,而此刻的曹操成了通缉犯,军事上大败,政治上无望,带着三千多带伤兵马,寄居河内,强邻四处,随时有被消灭的可能。登高必赋的曹操的此时没有能够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好文章,的确是文学史上的遗憾。在以前从来都是顺境,突然面临逆境的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才最能够鉴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汉,真的英雄,他是颓废了、绝望了;还是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而奋起。曹操是后者,失败使三十五岁的曹操真正地成熟起来,开始脚踏实地地积聚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象曹操这样权变之才有余的人,能够暂时放弃眼前权变带来的快感,转而去默默的积聚实力,所隐含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权变气质的人不同于脚踏实地的人,后者爆发是一种被动的宣泄,前者的爆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前者通过有意识地积聚使自己的实力基本上等于后者的时候,其权变的优势就会让后者无可与抗。曹孟德做的不是千古文章,而是千古政治,从此开始了他的由小变大,由弱若变强。
初平二年,袁绍和韩馥谋立刘虞为皇帝,但是这位幽州牧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他为人比较老实,另外一方面可能也看出袁绍不是好人,说不定当了三公第五代以后就会找机会改当王莽第二代。刘虞看出来了,韩馥没有看出来,就活该他倒霉,冀州是给他的故人之子兼革命同志袁绍给夺了。韩馥的手下荀彧荀文若没有跟郭图、辛评之类的谋士一样就势跟着袁绍混,因为荀彧是个正直的人,就来投奔当时看起来不是很强大的曹操。曹操见到荀彧以后肯定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因为荀彧不但是三公的后代,更是清流的后代,这次用脚来选举了曹孟德罢免了袁绍,他当然是得意。两人估计在抵足夜眠的时候谈到了荀彧的爸爸也当过一任的济南相,格外的亲切。这时候那个接替倒霉鬼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任命为东郡太守的王肱被土匪于毒、白绕等人给打跑了,原先曹操没有干的东郡太守事实出缺。曹、荀两个人决定打回第二故乡去,建立根据地。
人对于回头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吃,当初没有吃是错误的固然要纠正错误;当时做没有利的事情,现在做有利就未必不可再做。曹操的回头草吃得不错,把白绕从濮阳地面上给赶了出去。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土匪的名字起得不好,听不明白还以为是白饶,而是自古土匪大部分都是没有粮食吃的农民,战斗力不是很强。那时候流行荒年出去当土匪,丰年就回来当良民,很多皇帝赈灾倒不是有什么好心,是害怕老百姓没有粮食了出来当土匪。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拿土匪没有办法,但是就是让***给治了,原因就是***思想抓住了中国几千年的土匪大多数就是因为没有饭吃的关键。当年在东北,松花江南边是杜聿铭的王牌部队,北面是成群连日本关东军都没有办法的东北土匪,就是一个简单的土地改革,就把土匪给剿光了。
袁绍为了建立和袁术、陶谦集团的缓冲区,一心对付北面的公孙瓒就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这时候所谓上表都是假的,反正皇帝说话也不算。就是袁绍对曹操的外交承认。
初平三年,曹操在他当第一任地方长官的顿丘驻军,土匪于毒这时候大举进攻东武阳。曹操的打了一场精彩的围点打援的战役,他没有如常规的战法那样去回救武阳——大概当时武阳有荀彧驻守,至少可保一时无虞———而是围魏救赵地去山区剿灭于毒的老巢,然后再在于毒回援的路上设伏兵,获得大胜。围点打援的前提是攻敌所必救,然后在对方的回救路线上进行阻击,不但可以以逸待劳,更在于战场由自己选择,且不必进行伤亡很大的攻坚战,充分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年的农历四月传来消息,王允和吕布合伙把董卓给宰了,董卓的部下李催等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又杀进长安,关中一片大乱。而此时的曹操没有心情去管关中的闲事。因为近在咫尺的兖州刺史刘岱被从青州流窜来的黄巾军给解决了,州里的济北相鲍信一向是曹操的崇拜者,派人来请曹操去当兖州牧。
曹操到兖州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刘岱报仇,树立政治形象,头脑发热在寿张硬碰硬地和黄巾军大战,取得了惨胜,鲍信战死。受到了挫败的曹操这才清醒,对待人数众多的黄巾军硬碰硬是得不偿失的。黄巾军这种到处流窜式的作战,缺乏必要的后勤供应,只要采取坚壁清野、画地为牢等手段,阻止黄巾军获取给养就能够不战而胜。就好像你要分离出一杯水里的泥,手越进去搅和水就越浑浊,老子说:“静之徐清”,把水澄一会,泥沙就沉底了。对待流寇式作战,就是要想法让他们静下来,静下来以后他们的内部矛盾就尖锐了,后世的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都是在静下来以后就迅速完蛋的。曹操在后来的战斗里对黄巾军采取追而不打,战斗而不决斗的战术,到了粮食紧张的冬天终于将黄巾军拖垮,百万黄巾投降曹操。百万中大半是妇孺,所谓的黄巾军说是逃难军更为确切一些。其中降卒三十万,曹操从中选出精锐,编练为青州军,其余的编入屯田。
至此采取厚积政策两年的曹操完成了重要的原始积累,有了第一桶金。地盘上有了相对富庶的兖州作为根据地,人才上除了初期的夏侯氏和曹氏将领外,增加了荀彧、程昱等谋士,典伟、许褚、李典、于禁等武将,有了足够的兵源和作为屯田政策最基本的劳动力,真正有了争霸的资格。
难测是人心第七
三国历史上的袁术自己亲自指挥的战斗很少,他却很能利用人。这来源于他在大家族里见惯了大、小老婆争风吃醋和挑拨离间,孙坚被他利用来先攻击董卓后攻击刘表终至于战死,孙策也被他利用了一段时间攻城略地,陶谦和公孙瓒也不免被他利用来牵制袁绍。不过这种大家门里的伎俩,只能使人赚小便宜,却不能够出大政治家。
袁绍也想照葫芦画瓢,利用一下当年和他一起玩游侠的曹操来对袁术进行反击。此刻的曹操也很想扩大一下自己的地盘,加上刚刚收编不少黄巾作为青州军,屯田还没有开始,给养方面需要袁绍的帮助,双方是一拍即合。于是在初平四年袁绍和曹操联合对陶谦和公孙瓒的小喽罗刘备、单经进行了军事打击,且都获得了成功。但曹操也因此和陶谦结下了梁子。到了这年的秋天,下邳出了个叫阙宣的小军阀,自称是天子,陶谦和他混到了一起,打到了曹操地盘上的任城。曹操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这是曹操的单独军事行动,袁绍正和吕布合作剿灭黑山的土匪)收复失地,他表弟曹仁还拿下了开阳等十几个城池当利息。
第二年,也就是兴平元年出了一件大事情,曹操的父亲曹嵩和他弟弟曹德在从泰山华县向兖州转移的途中被陶谦的士兵截杀。虽然《吴书》的记载为陶谦想讨好曹操,结果部将临时见财起意,但是不可信,因为初平四年双方已经开战,陶、阙联军曾经攻打过泰山的华和费县,到兴平元年华、费一带应该是曹操的控制区(这也是曹嵩父子不设备的原因);且《吴书》为了证明陶谦的无辜还莫名其妙地加上了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书让陶罢兵的话,更让人怀疑《吴书》作者的倾向性以至于可信性,因为当时的曹操还是通缉犯,朝廷里的权臣是李催。
死了父亲的曹孟德自然是红了眼睛,留下夏侯惇、荀彧守家,尽起兵马攻打陶谦,战争已经不是理性的兼并之战,而是复仇之战。曹军打下一个地方就是一场大屠杀,连对曹氏多有回护的《魏略》都不得不写下了“多所残戮”的记载。
就在曹军在郯东击破刘备军和曹豹军的防守,兵临徐州城下的时候,曹操的后院起火了。
曹操最信任的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兖州根据地仅仅剩下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处。张邈和陈宫都是曹操多年的故交,其中曹操在出兵的时候还对家眷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字孟卓)”。张邈之叛却是因为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拒绝道:“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张邈比曹操还多疑,或者他在想,天下已定后会不会就可以杀了?张邈做出最后的决定是陈宫怂恿的:“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至于陈宫的原因,《三国演义》的解释是当初曹操出奔的时候杀吕伯奢一家,但是历史上陈宫却是一直跟着曹操到兖州的。这时候的陈宫为的是什么?或许有一种解释,陈宫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人以前在文臣里应该是第一号人物,此时的地位和待遇是肯定不如后进的荀彧之辈的了,不是为了一种功利,而是为了一种冷落。曹操征徐州后留下主事的是荀彧,陈宫已经不是曹操最倚重的谋士,或许陈宫觉得曹操这是一种势利地背叛?觉得是曹操对他的屈才或者侮辱?因为说到个人道德问题,反复无常的吕布并不在曹操之上。
这次的后院起火对于曹操在军事上的打击或者还不是致命的,大军还在他手,他还有三座城池作为大本营,但是对于他的心理来说肯定是致命的。他最信任的两个朋友成了他最危险的两个敌人。曹操只好放弃徐州,回军收复失地。可能这时候陶谦的部队已经被打残了,根本没有能力去追击曹操,曹操也就得以平安撤退。
在回去之后,曹操对别人的信任又受到了惨重打击。在路上他听说很多人跟着张邈和陈宫背叛他的时候,拍着胸脯为一个人打保票:“唯魏种不弃孤也!”后来回到鄄城,他才发现这位由他亲手举荐的孝廉用事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勃然大怒的曹操咆哮道:“(魏)种,南不走越,北不走胡,不置汝也!”如果说魏种是不知道曹操这样信任他的话,毕谌则是更充分利用了一把被小说家称为奸雄的曹操的善良。毕的老母妻子被张邈作为人质,曹操对他说,你老母在他们手里,你去吧。毕坚称没有贰心,曹操在这么多朋友背叛他的时候还能够有这么一个义薄云天的好朋友当场感动得大哭。要知道,曹操的眼泪比刘备要真诚得多,就如同刘备地发怒要比曹操真实得多一样。结果毕谌还是悄悄地跑掉了。一切都是对曹孟德的欺骗。
后来曹操在擒杀吕布后抓到了毕谌,打下射犬后抓到了魏种,当初的发怒成为了空话,两个人都没有受到惩罚,相反都给了一个官位。曹操的理由是毕谌:“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魏种是:“唯其才也。”与其说是曹操的大度,不如说是曹操已经变得冷漠与麻木。因为等曹操原谅那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是心里可以倾心相交的人才或者知己。古龙的小说里说朋友就是用来被出卖的,很多时候最有威胁的进攻就来源于你的朋友。但是偏偏人性里需要朋友,在人们说朋友都是功利性的时候其实内心中都在想着有那种可以生死与共的知己,不然就不会痛斥了。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朋友背叛的打击对于曹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包括对待朝廷的态度。
屯田千古策第八
濮阳之战,曹军先受到挫败,然后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两军相持有一百多天以后,客军吕布先断了粮,曹操也好不到哪里去,各自罢兵,可能是因为夏天的蝗灾使新粮没了收成。
曹操引军回到鄄城后,袁绍又给曹操来了信,说是要和他联合,而且邀请曹操的家眷要迁到袁绍控制的邺城去———就是要收编曹操,拿他的家眷当人质。受到惨重打击的曹操正缺粮草,就和手下的谋士们商量,并表示心动。程昱急了,赶紧给曹操讲了关于田横五百士不向汉高祖称臣的古,接着又对曹操的神武鼓吹一通,对袁绍的人品贬损一通,然后说凭着现在的几万人***,他们这班忠臣,定能成大事,前途无限。曹操听了很感动,当众表扬程昱是革命的种子,现在革命处于低潮,却正是大浪淘沙,烈火真金,疾风劲草,板荡识忠臣,为了你们这帮兄弟我也不能够投降袁绍。其实曹操这时候心里正在痛骂袁绍趁人之危,和张邈一路货色,他所表示的心动对手下是一种试探,况且他真的有成就霸业的机会也不在乎几个人质,想到此处不由得暗自对袁绍的见识又多了几分鄙薄。
兴平元年的蝗灾的确很严重。一斛谷子要卖到五十几万钱,看来当时的老百姓就算不当兵也不当强盗还是要拿起刀***来保卫自己赖以活命的那点谷子。这也增加了抢粮的难度,吕布在乘式抢粮的时候就被县人李进所败,兔子急了咬人,人饿急了有的就要杀人吃人。曹操的兖州也谈不上叛变不叛变的,只有能不能帮他提供军粮的,东阿就是能够给他提供军粮的。东阿之所以能够给他提供军粮并不是因为东阿没有蝗灾,而是因为东阿令枣袛的屯田。
枣袛在历史上能够留下的他名字就是因为他的首倡屯田,乱世中屯田一策不但间接加速了乱世结束的进程,也直接避免了战乱造成的乱杀和战乱造成的饥荒杀人,枣袛是中国历史一个真正的仁者和圣人。在战乱中,本来人民只有逃亡,土地只有荒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粮食的紧张,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很多时候军阀和土匪大屠杀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粮食问题。枣袛的屯田策在于把流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种植粮食和麻等必需品,基本分成原则是官民各一半,用官牛的多缴一成田租,生产资料和安全问题由军方解决。这样战争的俘虏一般就不再被杀掉,而是派去垦田,粮食的供应得到保证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一些逃亡的农民也可以象参军一样加入屯田,得以不刀头舐血也能苟全性命于乱世。曹操在兖州破降的上百万黄巾,可以说绝大部分就是因为战争而逃亡的农民,其中铤而走险之辈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裹胁的妇孺,这些人能够保全下来想必有枣公之功。史书上记载那时袁绍还在用桑葚当军粮,袁术用蒲蠃当军粮,不知当时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现在的淮阴,蒲蠃倒成了席上的好东西,比肉值钱,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信夫!
曹操在东阿享受着枣袛的成果的时候也因之接受了枣袛的屯田思想,当时还有毛玠、韩浩等人提出急田的建议,也更使曹操坚定了屯田的决心。到了定都许昌后,有了大规模实行的可能,这项政策得以全面实施,并成为基本国策。可惜到许昌不久枣袛便去世了,由曹操的从妹夫任峻继承了这项事业。也许曹操和后世的大多数史家所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这项政策解决了军粮问题,保障了后勤,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但是这项政策最重要的还是“活人无数”四字,不知道寻找名人的今天,东阿或者许昌会不会有人想起为这位真正的圣人,为他盖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或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国人往往只记得纵火的火神,而绝少记得最初给人们带来火种的燧人氏吧。
曹操熬过了漫长的冬天,陶谦却没有熬过。忧急而死的陶谦在临死前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一方面他知道“匹夫无罪,怀璧是罪”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使曹操把刘备当成靶子。曹操确实动了先打刘备的念头,但是荀彧及时地劝阻了他,刘备新立,没有马上进攻曹操的可能;吕布则是随时会咬人的老虎,何况还有熟悉曹操内情的陈宫,需要赶紧剿灭。
深知了粮食作用的曹操将武力攻击和武装抢粮相结合,一面攻打,一面割麦子。等陈宫等发现了曹操的损着的时候只能等来年的麦子了。吕布的兵在经过饥荒的惨重打击后战斗力下降很大,单是外出抢粮被干掉的就肯定不少,加上抢完粮食后不愿回来和大伙分顺便逃跑的,以及实在太傻饿死的,减员严重,剩下来的起码也是个营养不良。可能也是听说今年的麦子又被曹操抢走了,抢粮难度系数大增,尝试着和曹军打了几次,又偏偏都被诡计多端的曹操打败,吕布军心大乱。定陶被打破后,吕布只好和陈宫一起逃跑去投才得了徐州的刘备,这两个人认为没有他们当初抄曹操的老窝,刘备就得不到徐州,因此是去给刘备一个报恩的机会。张邈觉得自己和袁术的交情比和刘备的好,加上都被袁绍恨,就想当然地去找袁术去请救兵,结果半路被部下给杀了。可就苦了张邈的弟弟张超,保定一家人在雍丘。
兴平二年的十月,逃难的汉献帝正式下诏书任命曹操为兖州牧。十五岁皇帝的诏书肯定让忠臣曹操特别感动,总算平反了,从通缉犯变回了封疆大吏,一切所作所为也就成了合法。于是在这年十二月打破了雍丘之后,合法兖州牧曹操把张邈一家按照汉朝的法律给灭了三族。然后开始东略陈地,进行扩张,抢占袁术的地盘。
这时候又传来消息,长安城李催和郭汜混战,汉献帝向东逃跑而来了。曹操的心动了,皇帝不会是投奔他这个忠臣来了吧?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135032 帖子
788 精华 积分
1818 威望
113 帮派
宣城同乡会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来自
东胜神洲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7 最后登录
2011-5-11 TOP
高中二年级
用户 帖子
788 积分
1818 威望
113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8-7 爱人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06-8-7 17:28 迁都到许昌第九
逃离李催的魔爪后,汉献帝曾经给吕布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他来接自己,当时吕布正缺粮,就上书说自己被曹操抢了粮食,等自己马上把曹操给宰了就马上来接皇上,然后把李催等都变成红烧肉——吕布当时特想念红烧肉。连牛骨头都吃不上因之也对红烧肉很怀念的汉献帝看到吕布的豪言壮语还以为他真有那个本事,就赶紧让人给他送委任状去,委任他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封平陶侯可能是因为吕布在信里说要让定陶成为曹操的葬身之地。使者到了山阳的时候吕布已经战败逃跑,估计是遇到了吕布土匪式的溃兵,印信都丢了。使者倒也忠心,回来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皇上,并且因为溃兵是吕布的,那么曹操一定是好人,把曹操的实力渲染一通后,说曹操是大义士,咱应该依靠他。刘协一问杨彪,才知道曹操当年为了反董兴汉成为了通缉犯,感动得直拍大腿,但是也害怕曹操因为自己勾搭吕布的事情生气,就还让原先的使者送平反诏书去探探口气。
第二年正月使者带来了曹操感激涕零,要为汉献帝效犬马之劳的表章之后,汉献帝愈发觉得对不起曹操了,觉得曹操真是以德报怨的好人,就赶紧拜曹操为建德将军,让他来接自己。曹操接到任命以后和兄弟们商量,夏侯惇和许褚等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在这里当草头王多爽?皇帝身边漂亮女人虽然多,但是哥儿几个事事要请示皇上,憋气!荀彧和程昱则是坚决要求曹操去,荀彧是为了有匡扶汉室的的正义事业和日后兄弟几个再造汉室千古流芳的名号;程昱在人前附和荀彧之后,悄悄把曹操拉出营帐,告诉曹操,要是别的***杆子把皇帝给抓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如换做咱这样的忠臣,说完直挤眼睛。曹操自然明白程昱那双挤个不停的小眼睛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在于他曹操自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是十年前,曹操会一个耳刮子扇过去,然后和他绝交。但是现在经过反思的曹操只是点点头,说:“是啊,我们不能够让那些奸臣得逞!”曹操回到营帐里就决定派兵去西迎汉帝,派的是双刀将曹洪。曹操自己则继续他收拾黄巾余党的事业,扩大自己的地盘。
曹洪在迎接汉献帝的路上被董承和袁术的部队扼守险要拦住之后,本来是要大打出手,但是后来听说被追得鸡飞狗跳的汉献帝穷得吃饭都要别人接济,觉得没有什么油水好捞,就派人去请示曹操。曹操也刚刚接到心急火燎的汉献帝发来的诏书,不知道是等得还是饿得脸都黄了的汉献帝大概是刚翻完曹操的家谱,又给曹操以镇东将军的官衔,并让他世袭曹腾费亭侯的爵位。不太想提宦官曹腾那一挡子事情的曹操知道皇帝这不是要揭他赘阉遗丑的伤疤,是真的急疯了。曹洪传来的消息更坚定了曹操的决心,所谓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支持,要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董承和袁术绝对不会阻止。
去年的蝗灾关中地区一样没有幸免,加上李催、郭汜、董承、杨奉等人一场混战,根本就找不到粮食,张杨给了皇帝点粮食就换了个大司马来做。手里有更多粮食的曹操便想向张扬打听虚实,结果遇到了正想投靠他的董昭,董昭建议他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于是正因为缺粮害怕兵变的杨奉接到曹操要送粮食给他的信,信里说“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杨奉以为曹操真的没有兵,便上当,让曹操进了洛阳。汉献帝大嚼着曹操送来的牛肉,立马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假节钺,还行尚书事,使曹操的一切讨伐活动成了完全合法。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请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完全赞成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杨奉只好自己逃跑。
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更是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侯是县侯,比曹腾的亭侯要高多了,两者之间还有乡侯。
不料这给曹操带来了麻烦,因为汉献帝顺手封了曹操的老朋友袁绍为太尉,地位在曹操之下。袁绍本来就置疑汉献帝的合法性,对自己现在居然成了赘阉遗丑曹操的下属更加不满,于是拒不接受,还要讨伐曹操。曹操只好息事宁人地把大将军给袁绍做,自己只当司空和车骑将军,可能又写信给袁绍说了不少拜年的好话,加上当时公孙瓒正和袁绍见仗,袁绍气狠狠地接受了大将军的职务,却拒绝了邺侯的封爵。
不得不暂时咽下这口恶气的曹操对袁绍自然是恨得牙痒痒,一心想报复袁绍,而且他也知道,就算他不动手收拾袁绍,袁绍早晚也要收拾他。要找人商量怎么收拾袁绍,才发现荀彧、程昱、董昭都被他派到外地去了,身边的都是许褚之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本来他有个好朋友颖川人戏志才,不幸早死了,曹操就写信给兖州留守处的荀彧,让他赶紧推荐和戏志才一样的人物。荀彧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侄子荀攸,一个是郭嘉郭奉孝。
郭嘉本是袁绍的部下,他发现袁绍虽然礼贤下士,收揽了不少如田丰、沮授之类的人才,但是“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属于那种叶公好龙之类,人才对于他就是摆设,他在“智者量主”一番以后,开溜了。这时郭嘉正赋闲在家,受到曹操的召见之后,两个人先谈了谈天下大势。没有两句,曹操就叫手下都出去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和他谈怎么对付袁绍的人,而对付袁绍现在还不是能让大多数人知道的事情。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志大而才疏,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当他听到郭嘉离开袁绍的原因“好谋无决”四个字的时候,兴奋得一拍桌子,在外面值班的许褚听见拍桌子,抽出宝剑就向里闯,听到后面“英雄所见略同”那句话才没冲进去。
上兵在伐谋第十
郭嘉和曹操谈的时间肯定不短,因为后来史书上记载郭嘉评论的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就有很大的篇幅,出来以后,曹操说:“使孤成大势者,必此人也!”;郭嘉说:“真吾主也!”
郭嘉的才能主要在于战略上的高明,属于那种“运筹帷幄内,决胜千里外”的谋士,而非审配许攸那等战术类的谋士。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大哭郭嘉,言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不是虚言。因为当时只要曹操按照郭嘉对付袁尚兄弟和公孙康的计策,麻痹百战得江东的孙权,让孙、刘缓则相图,留下曹仁、张辽等驻守荆州,自己率领夏侯惇等溯流而上夺取战斗力相对差的益州和汉中的话,三国可能就不存在了。
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集团的兼并。有趣的是这段时间曹操初期在军事上主要以受挫为主,依靠外交来弥补,直到后期军事上才有起色,成为获得兼并胜利的主要手段。
刘备在收留吕布在小沛之后,很得意,估计是也看上了袁术富庶的淮河流域,琢磨着怎么占为己有;在兴平二年就透露出称帝号意思的袁术也看这个卖鞋出身的家伙居然占有了徐州很不满,于是双方开打。战场在盱眙、淮阴一线,相持一个多月以后。袁术又使出了他挑拨离间的老本行,以给吕布粮食为代价,让吕布抄刘备的老窝,吕布就算袁术不说也会当仁不让,立时绝了刘备的后路,抓了刘备的老婆。没有了后勤保障的刘备只好对吕布投降,吕布就收留刘备在小沛建立了一个和袁术的缓冲区。这样一忙活就到了建安二年,和郭嘉密谋过的曹操不失时机地表刘备为镇东将军,给吕布送去了左将军的印绶,而且曹操的信里特别注明,铸印是曹操出的黄金,绶带是曹操自己的绶带,以示和吕布和好,要吕、刘二人讨伐叛逆袁术。吕布回信痛骂自己当年该死之后,向曹操表示感谢,并顺手把袁术派来向他求亲的韩胤当成礼物送给曹操。这样,袁术和吕布开始了火并,刘备在后面随时准备给吕布挖坑。曹操在计谋上得逞了。
那边吕布、袁术自我消耗的时候,曹操自己也没有闲着,在建安二年去收拾在宛城的张绣。结果因为好色,和投降后的张绣守寡的叔母勾搭起来;最不应该的是爱才到不分场合,去勾搭张的智囊贾诩(我觉得后一点更让张绣忌讳),被张绣偷袭,死了典韦、长子曹昂和大宛马绝影。靠着于禁的“在乱能整”,才打退张绣的追兵。回来以后,曹操听说袁术又打他陈地的主意,就联合吕布、刘备一直把袁术赶过了淮河。
建安三年年初,曹操继续去讨伐张绣,结果听说田丰劝说袁绍来攻打许昌,赶紧跑了回来,才知道田丰是说了,但是“干大事则惜身,见小利则忘命”的袁绍没有做。袁绍正忙着选定继承人。倒是刘备那里出事了,和曹操勾结谋害吕布的事情被吕布发觉了,吕布又一次抓了刘备的老婆,而且把帮刘备忙的夏侯惇眼睛给射瞎了一只,从此军中都管夏侯惇叫“盲夏侯”。老婆又一次落到好色之徒吕布手里的刘备只好来投靠曹操。当时程昱就劝曹操顺便把刘备这个危险份子给做了,但是曹操觉得杀刘备没有名目,还是带上刘备去讨伐吕布。
吕布被曹操围在下邳以后,又想起袁术,派人请救兵。关羽就跟曹操说,请救兵的是秦宜禄,城破之后把他老婆赐给自己,作为对其敢于勾结袁术的惩罚,行不行?曹操当时也没有在意,就说知道了。曹操按照荀攸出的坏主意,引泗水和沂水淹下邳城。其实当时是冬天的枯水期,也不见得就能淹成什么样,就是把吕布部队的逃路给断了,造成吕军的心理恐慌。一个月后,城里有人送来了降书,宋宪等人愿意做内应,曹操很是得意。惦记着别人老婆的关羽听说后又来找曹操,说别忘了打下城池后把姓秦的老婆给他。已经胜券在握的曹操起了疑心,觉得不是关羽有阴谋就是那女的很美,话就改成了“再说吧”。城破之后,曹操发现这个女子真的很美,就自己留下了,关羽后悔自己不应该提了两遍,觉得曹操对自己不够好。吕布的老婆是美女,他自己不是美女,又一向喜欢杀自己的上司,加上庆幸自己幸亏没有把他当下属的刘备在节骨眼上落井下石了一句,曹操就下令把吕布给勒死了。陈宫到底算是曹操的知己,曹操就想让他认个错,可他就是不认,本来曹操知道他不怕死就想拿他的家眷要挟他一下,但被他两句:“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给僵住了,只好替他履行养家的义务。
回许昌后曹操很有杀刘备的机会,刘备也开始想杀曹操。起因是汉献帝,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听孔融一班人的话,恢复了三公带兵朝见需要“皆交戟叉颈而前”的古制,气得曹操带兵就不再朝见。因此汉献帝断定曹操是要造反,正好看见刘备了,就认他当个皇叔,以牵制曹操。刘备和董承等谋划一番后,本来豪情壮志要当权臣,后来被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给吓回去了,因为他发现曹操不是那种被称为忠厚的傻瓜,于是就继续装傻去种菜。
建安四年末,袁术给刘备提供了个逃跑机会。已经知道自己顶不住的袁术归帝号给他原先素瞧不起的小老婆生的哥哥袁绍,打算从淮南去投奔大哥,争取以后能当个亲王。曹操正在黎阳勘查地形,修建工事,无暇到下邳去阻止二袁会合。这时候刘备请缨,曹操想如果刘备杀了袁术等于和袁绍结仇了,就没有采纳程昱不能放虎归山的建议。结果刘备没有去杀袁术——袁术自己病死了——而是把曹操留在徐州的太守车胄给杀了。
建安五年初,回到许昌过春节的曹操破获了董承谋杀他的案件,这才发现刘备的阴险与可怕。他意识到在他明年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刘备在徐州肯定会给他致命的一刀,因此他力排众议,趁刘备立足未稳,发动了一场闪电战。一月出兵,二月就已经移师官渡。在短短的一月间破刘备、昌豨,擒关羽。
至此,曹操击破了袁术、吕布、刘备集团,张杨集团在建安四年初因内部分裂而灭亡,张绣集团在建安四年十一月投降,在北方能够与曹操抗衡的只有袁绍了。
庙算多者胜第十一
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一段说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对于袁绍的胜利,胜在《孙子兵法》上所说的“庙算胜者”的人谋,官渡之战并非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一种必然。
在郭嘉说了给曹操打气的《十胜袁绍论》之后,荀彧后来又帮曹操算计了两次袁绍。
第一次是曹操从张绣那败退回来,袁绍很得意地来信挖苦曹操,估计又是让曹操把老婆孩子送到邺都去安全。气得曹操一天到晚摔东西打人,别人都还以为他为儿子死了恼火,其实是他想杀袁绍又怕打不过不敢公然表示。荀彧去见他,他才把袁绍的信给荀彧看,大骂袁绍的祖宗。荀彧知道曹操需要的不是和他一起骂,而是需要他对袁绍进行分析。于是荀彧就告诉曹操,袁绍个性的弱点决定了他的优势其实都是劣势。一个是别看袁绍谋士多,这家伙“任人而疑其心”,别人说话他未必信;一个是袁绍可能重视学历问题,手下高分低能的多,馊主意比好主意多,袁绍又笨,采用的肯定是多数意见;一个是别看他兵多将广,这个纨绔子弟根本“军法不立”,将骄兵惰;还有一个对曹操最有利的,就是袁绍的迟疑少决,现在还没有把一个坐地自守的公孙瓒给解决了,只要曹操自己速战速决完全可以先把吕布之流先给灭了不用害怕袁绍抄后路。然后他又给曹操推荐了钟繇对付西边的马腾韩遂,听得曹操心情特好,不再摔东西了,开始想怎么收拾吕布。
第二次是建安四年,曹操收拾了吕布,张杨也给部将杀了,徐晃和史涣正帮曹操抢张杨原先的地盘。曹操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去官渡修工事,准备对付袁绍。顺便告诉了孔融,因为孔融是被袁绍的儿子袁谭从北海任上给赶跑的,家眷还在袁绍手里,曹操对他说是为了让他开心。没想到孔融不领情,让曹操别招惹袁绍:“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am #33;”气得曹操想抽他———袁绍前两天还来信让曹操找个罪名替他把孔融的脑袋给切下来,孔融居然还帮袁绍说话。荀彧又一次帮曹操出了气:“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要知道荀彧就是从冀州出来的,属于老家贼,同僚的特点他当然知道。
袁绍也真帮预言家荀彧的忙,先把提议现在先不要和曹操决战的田丰给抓起来了。田丰的主意也够毒的,让袁绍:“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如果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可能曹操只能选择主动进攻,袁绍在自己的根据地作战,后果可能要好一些;但是兖州和冀州的老百姓又要倒霉了,抄略就是武装抢劫,以杀人放火搞破坏为目的。不过袁绍因为看了陈琳做的檄文,以为自己真的能“有何不消灭者哉?”,田丰的毒计是“沮众”,而且破坏现在曹操的东西就是破坏将来袁绍的东西,当然要抓起来。
沮授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和荀彧喝酒的时候一起贬损过颜良、文丑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匹夫,书生所见略同,以为颜良、文丑不能独自领兵,袁绍当然还是不听。
这样,建安五年春二月,袁绍派遣颜良去攻白马,自己领兵打算从黎阳渡河。曹操早在建安四年秋八月就在黎阳一线勘查过了,而且修有工事。当下引兵向延津,做出要渡河抄袁绍的后路的姿态,调动袁绍分兵阻击,曹操迅速回师,轻骑直取围困白马的颜良部(估计此时曹操的步兵留在延津层层阻击迟滞袁绍军)。颜良仓促应战,被关羽所杀(此时如果是沮授一类的家伙不会应战,而会粘住曹操,让袁绍从延津抄曹操的后路)。曹操带上白马的老百姓,引军后撤。他带上老百姓可不是安着什么保境界安民的好心,否则在建安四年就会迁徙了。等从黎阳渡河的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人在延津南气喘吁吁追上他们的时候,曹操的部将还要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想让乡亲们先撤(史书上都说是什么辎重,曹操轻骑奔袭颜良哪来的辎重?连步兵恐怕都不多),曹操微笑不语,荀攸一语道破天机:“此正可以饵敌,如何去之!”曹操阴险地一笑,把部队集中在土坡上,等到文丑的部下开始抢老百姓包袱的时候(军纪不严的后果),发动突然袭击,把河北名将文丑也给宰了。刚才还在因为没有抢到老百姓东西而大骂文丑不仗义的刘备边逃跑边想,曹操这招不错,以后我逃跑的时候一定要用上,就算不能反败为胜也能够让老百姓帮我挡挡灾。取得胜利的曹操出人意料地没有在这一带和袁绍决战,而是大踏步地退守到了济水岸边的官渡。袁绍被曹操这两棍子给打蒙了,不敢再分兵了,而是大部队一起行动,小心翼翼地开到阳武。他不理解,曹操为什么会战胜后还退兵。曹操的部下同样有很多都不理解,关羽也不理解,想了想,用忠义安慰了一下自己的良心,还是投奔了刘备。
曹操也没有追关羽,心想我的意思当然是你们所不能够理解的,想起自己的坏主意曹操就想笑。后世的史官也不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更不可能理解。笔者也是看到地图才知道曹操的毒辣之处,阳武在济水和黄河之间,袁绍等于是在背水为阵,一旦败了,背后就是黄河;更可怕的是有黄河阻隔,后勤保障很成问题,袁绍的粮食被烧,在这已经埋下伏笔了。济水的上游和黄河的接合部仓敖是独眼龙夏侯惇的主力,再下面是徐晃张辽的部队双重阻截。更狠的是济水比黄河好渡过,徐晃部随时可以进击袁绍的侧翼或者他的粮道。曹操自己扼守险要的官渡,让袁绍进退两难。曹仁屯兵嵩山附近的阳翟作为总预备队。
一直评价官渡之战多说乌巢烧粮决定了胜负,其实官渡对峙,袁绍已经上了曹操的恶当,吃了地利的亏。袁绍一干谋士,就没有一个想出以直接从河内进军,过孟津、阳城,迂回攻击许昌为正军,以黎阳方向为奇兵的;但是从兵力布置上可以看出曹操想到了,夏侯惇的部队就是防着这手的。未战而庙算胜,曹孟德确实是千古名将。
官渡破袁绍第十二
建安五年秋八月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形成对峙双方开始玩攻防演练,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发石车。曹操人少,很吃了些亏。曹孟德有点想退兵到第二道防线,因为他在济水北边运粮也有些艰难。荀彧写信给他打气,说我们艰难,敌人更艰难,现在是和敌人拼意志的时候,坚持就是胜利。曹操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到后退难免士气更低落,就留下来等袁绍犯错误。
有些记载说许攸(一说沮授)这家伙让袁绍派轻兵去许昌偷袭,结果让袁绍给否了,不然曹操就完蛋了。其实是太高估许攸的智商,也太低估曹操和袁绍的智商了。曹操之所以敢于提出退兵,他的防线就不会是官渡一道。事实上在此期间,袁绍派出了两路奇兵,一路是奸人刘备,一路是大将韩荀。奸人刘备带了一帮人偷渡到汝南,和当年投降曹操的黄巾余党刘辟勾搭起来作乱,被曹仁和李通一下就给打散了,刘备潜伏下来继续进行反革命颠覆活动。韩荀比较傻,真想断曹操的粮道,也还真给他流窜到了曹操腹地的鸡洛山,结果也让曹仁给办了。其实袁绍也不想想,曹操破兖州黄巾军以后就有了多少部队,后来是胜多败少,怎么可能就他眼前的那点部队呢?韩荀和刘备带去的部队成了知道曹操并非仅有眼前这点实力的咨询费后,吓得袁绍连出奇兵的想头也断了,把献这种计策的谋士统统臭骂一顿。
曹操除了得到韩、刘破败的消息后还知道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孙策也翘辫子了。孙策本来和曹操关系还不错,毕竟他父亲和曹操是知己么,但是因为曹操没有同意他当大司马的要求就想起兵来打曹操。结果还没有出兵就让几个刺客给杀了,成就了郭嘉说他:“必死于匹夫之手”的预言。曹操知道他手下原来还有一个神算子后觉得自己应该庆祝一下,开个比较有气氛的焰火晚会,拿袁绍运粮车当火把的事情就交给徐晃来办。
徐晃也不含糊,扛起大斧子伙着史涣一起,渡过济水,在故市把袁绍几千辆运粮车给烧了,估计顺手还抢了不少,远处进行宴会的曹军看得特兴奋。这下袁绍急眼了,一方面粮食没有了,另外一方面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徐晃军面前。于是就调整部署,加强右翼的防守力量,并催调粮草,改为囤积在距大军左后方四十里的乌巢。新的粮车给袁绍的军队带来粮食的同时也给许攸带来了不好的消息。许攸的家属被留守冀州的审配给抓起来了,原因是贪污。许攸畏罪潜逃来投曹操。许攸告诉曹操原先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越带领一万兵马在乌巢看着粮食,赶紧去烧,袁军没有粮食就肯定完蛋。许攸当曹操不知道烧粮食的意义呢,拼命讲烧粮的重要性,其实他忘了,袁军缺粮就是因为刚被曹操烧毁了几千辆粮车。曹操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袁绍的粮食在哪里,曹操来不及通知徐晃部队,赶紧亲自带上人去烧粮,让曹洪守家。
袁绍在知道曹操去袭击乌巢以后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派遣了少量的部队去救援,自作聪明地玩围魏救赵,派兵去攻打曹操的营寨。他很可能还自作聪明地因为听说去乌巢的曹军不多,进而判断攻***巢是曹操的诡计,因此右翼的军队防备着徐晃部,没有动,不然以他的兵力分兵两路完全是够的,可能他用来攻打曹操营寨和救援粮仓的还不到全部人马的一半。很快,他就看到了自己聪明的后果,没有了鼻子的淳于越逃回来了,袁绍军心大恐。攻打曹操营寨的张郃也畏罪率部投降。一向少谋无断的袁绍很不恰当地当机立断了一把,带上儿子袁谭弃军逃亡,让曹操追都来不及。
曹操之所以追都来不及,是实在没有想到袁绍这样笨,因为就算乌巢的粮食被烧,张郃等投降,袁绍的军队还不至于连三天的存粮都没有。当时的袁绍如果是一个镇定的指挥员的话,完全有可能带领军队撤退到黄河以北,就算有些损失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一个将军打了败仗不要紧,怕就怕打了败仗就兵败如山倒,全面崩溃。
事后曹操给汉献帝写的奏章里写道:“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袁绍的主力至此丧尽,对曹操从战略进攻的态势转入了战略防守。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对于曹袁双方的兵力到底悬殊多大和曹操到底后来坑杀了多少降卒,是两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说曹操的奏章里只有多报,不会少报,因此斩首七万的数字是应该包括坑杀的数字的,那么以张郃率领的投降部队占袁军小一半的话,官渡袁绍军应该绝对不超过十五万人,可能在十二万人左右。史书上均记载乌巢守军为一万人,曹操奔袭乌巢的人马应该不少于一万人而不是通常记载的五千人,不然不可能在袁绍的袁军和乌巢守军形成合击之前拿下乌巢。加上曹洪的守军和徐晃部,则在官渡地区参与决战的曹军至少在五万以上。双方军队比例应该在一比二和一比三之间。而根据后来张郃在曹操手下得到重用,而没有自疑,基本上可以肯定,随张郃一起投降的袁军应该不在被坑杀之列。张郃部下的袁军也应该没有参与坑杀。结合几次战役,非战斗死亡的袁军士兵应该在四万左右,也就是被曹军坑杀的俘虏数。曹军坑杀袁军可能倒不是后世说的没有粮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坑杀的袁军加上张郃降军的数量可能要超过曹军,冷兵器时代是让人数少的曹军很畏惧的事情。
袁绍在出征的时候顺便把曹操集团里和他勾勾搭搭的投降信也带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准备将来打下许昌后,论功行赏,照名单发兑现奖。这回因为他跑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带走以便留下革命的种子,信都落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却没有按黑名单搞大清洗,而是显示了一下大度,看都没有看就都给烧了。倒不是因为年初董承衣带诏案杀人杀多了,而是距离五十而知天命已经不远的曹操,明白世上趋炎附势的是大多数,现在他已经成了最有势力的人,这些人会真心诚意地依附他。随后庆功的曹军得到留守处曹仁传来消息,刘备在汝南的反革命颠覆活动很有起色,又策反了龚都,曹仁派去的将军蔡阳阵亡,曹操赶紧回军去灭刘备。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135032 帖子
788 精华 积分
1818 威望
113 帮派
宣城同乡会 阅读权限
70 性别
男 来自
东胜神洲 在线时间
3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7 最后登录
2011-5-11 TOP
高中二年级
用户 帖子
788 积分
1818 威望
113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6-8-7 爱人
当前离线
发表于 2006-8-7 17:29 故旧多死亡第十三
没想到刘备是被曹操吓破胆了,确定来的真是曹操后掉头就跑,真没白长了一对大耳朵,比兔子还快,去荆州投刘表。曹操一路上想了好多收拾大耳朵的毒计一条都没有用上,很不痛快。加上建安五年中国北方又发生了旱灾,收成不好,袁绍的降兵又多,曹军的粮食有点吃紧,曹操就想顺势去收拾刘表,外带抢粮。这时候袁绍的老家贼荀彧一把把曹操给拉住了,告诉他“行百里而半九十”,袁绍那条蜈蚣虽然战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趁热打铁让袁绍就此完蛋。刘表胸无大志,而且是老官僚,不是那么容易相信刘备的,所以不足为虑。曹操一想也对,就回头再去对付袁绍。
回到冀州的袁绍把田丰给宰了,理由是田丰是对的,他自己是错的,而他自己是不能错的,因此把田丰给杀了他就永远正确了。历史上有人把这栽到逢纪进谗言上,估计是后来袁谭捏造的。审配和逢纪一直不对付,文人相轻,官渡之战审配的儿子让曹操给抓走了,就有人跟袁绍说得把审配的兵权给撤了,袁绍问逢谋士该怎么办,逢说:“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袁绍就奇怪了,你不是和他不对付吗?逢回答说道:“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比古人祁奚外举不避仇还高尚一点,怎么会捏造田丰快意于袁绍军败呢?连田丰自己也知道是袁绍外宽内忌,容他不得,田丰出那种祸害老百姓的计策,挨杀也不冤枉。
这样,曹操又在建安六年夏四月击破袁绍仓亭军。不知道是因为黄河河水上涨,还是发现袁绍这只大蜈蚣一口吃不下,曹操在秋九月回师许昌。
“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建安七年春曹操率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谯郡。曹阿瞒微服私巡,想体会体会当年老百姓的感觉,走遍全城,发现一个认识的也没有,当初飞鹰走狗后常常光顾的酒店也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人到中年的曹孟德不禁伤怀,念了几句“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蒿里行》,潸然泪下。故旧多死亡,恨得咬牙切齿的大反派董卓和袁氏兄弟何尝不是曹操的故旧?当年一起玩游侠的现在还就剩下一个袁绍了,还是要你死我活。回到军营的曹操下了一道军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文人气质的曹操算是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可能是看到别人祭祀,曹操想起他的忘年交前太尉桥玄当年和他开的关于祭祀的玩笑来。当时老桥玄对愣头青曹阿瞒说,我死后你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斗酒拿只鸡来拜祭拜祭我老头子,车过三步之后,别怪我让你肚子疼。如今位高权重的曹操想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玩笑却难。一篇:“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的祭文却也是曹操对自己青年的感怀与祭祀。
河北的袁绍做不出曹操那样的好文章,不知道是否感怀,先前他听说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被曹操打败后,在困窘中呕血而死的时候说不定还有些快意,因为袁术老揭他是庶出的疮疤,让他很没有面子。建安七年夏五月,袁本初也患了呕血症,看来是袁氏家族的遗传,足见袁绍肯定是袁氏的亲骨肉,袁术给他父亲戴的绿帽子是冒牌货。两人的困窘也是出自同一个人——曹操之手,不知道此刻的袁绍是否想起的袁术,是否有了些许狐悲之意。袁绍最终连遗言也没有留下就吐血死了,这点不如袁术在死前还能够大喊一声:“袁术至于此乎!”
袁绍留没有留下遗言不要紧,象一切有可继承东西的阔人一样,反正他老婆和儿子之类可能有继承权的人会帮他写遗嘱,在冀州的袁绍小儿子子袁尚在审配和逢纪的支持下继承了袁绍的事业。袁绍的老婆在帮袁尚立了这个功劳之后,把袁绍的五个小老婆一并杀掉,倒不是想让她们从袁绍于地下,只不过是为了报复当初的争宠,因此反而要将她们髡头墨面,免得给袁绍在阴曹里认出来。袁尚更狠,把这五个庶母的家人一起干掉,以防他们作乱。由此可见小老婆和大老婆之间的斗争和政治斗争一样,都是你死我活的,当小蜜和小蜜的亲属也很有些危险。
曹操没有因为当年和袁绍的交情就遵守不因丧伐人之国的古制,而是趁火打劫地在建安七年九月从黎阳进兵开始讨伐。袁尚的大哥袁谭请袁尚发兵支援,袁尚却在想着借曹操的手杀他哥哥,就拒不发兵。袁谭一气就把袁尚留给他当人质的逢纪给斩了(不知道捏造的罪名有没有谗言杀田丰一条),威胁要阵前起义。袁尚才慌了,但是为了避免袁谭兵多了,在赶跑曹操后玩兵变,就留下审配守邺城,自己带兵来增援。
在黄河边,曹操和这两个各怀心腹事的袁氏兄弟硬碰硬地打起来了。
仗打到了建安八年三月,袁谭和袁尚顶不住,一起跑回了邺城。曹操把邺城围住以后,实在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就等到夏天,把邺城周围的麦子收割干净,然后在城下祝愿袁氏兄弟饿肚子之后,留下贾信守黎阳,大军打道回许昌度假。
北地烽烟净第十四
一场战役的胜负对整个战争会起到决定作用,但是不代表就彻底胜利,存在了拿到胜利果实的可能和已经拿到了胜利果实绝对是两个概念。自建安八年秋八月袁谭请降于曹操始,直至建安十二年秋九月公孙康斩送袁尚、袁熙首级止,曹操用了四年时间才真正平定了北方。其间何止百战,不过除了西山击破袁尚回援军,白狼山突袭击斩蹋顿之外,曹操军事上少有神来之笔。倒是在政治上纵横捭阖,尤其是打下冀州后实行的“重豪强兼并之法”,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袁氏集团的破灭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政治上,而非军事上的,军事上也是袁氏兄弟,尤其是袁尚的愚蠢成就了曹操。
建安八年秋八月,袁谭被袁尚追得走投无路只好请降曹操的时候,曹军远在西平,袁尚听说曹军北上,忙不迭地回师邺城,而没有一鼓作气消灭袁谭部,不但前功尽失,更陷自己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第二年年初,明明知道曹操陈军河上,袁尚还是留下审配、苏由守邺城,再次带领大军去攻打袁谭,袁尚大概忘了他几个月前回师为的是什么了。苏由估计也发现袁尚的人脑袋里装的是猪脑子,不愿陪他送命,就降了曹操。曹操上次没有攻克邺城,这段时间在许昌没有事情肯定大翻兵书,这次又是堆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决水灌城,把那个时代能够用到的攻城手段都用上了,最后使出过了一千年还会管用的困城计,打算等审配等人饿死了再进城。这样围困了整整五个月后,邺城里面饿死过半,人头猪脑的袁尚才领兵回来救援。那时候没有卫星侦察,曹操不知道袁尚带了多少人回来。可能如果是全师来决战的话,曹操就放他们进城一起去饿死,如果人不多就干脆通过野战消灭。因此有了大路来就将“避之”,从西山来就“此成擒耳”的计划,因为自古偷偷摸摸者都是因为心虚,实力强的都会光明正大的。袁尚就带了一万兵马回来,还想着城里已经严重营养不良的审配军能够出来两面夹攻,结果被曹操杀得大败而逃,印和节钺都成了曹军的战利品。
邺城中的守军看到袁尚的援军被击败,彻底绝望,连审配的侄子审荣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等死,开城降了曹操。曹操倒没有为难袁绍的家人,还拜祭了一下袁绍,多半是因为这位袁本初生了一堆蠢儿子省了他不少的力气,曹操估计肯定在暗中请这位一直看不起他的老朋友放心,他一定不会让那些蠢货留在世上给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丢人。曹操的儿子曹丕顺***了袁熙的老婆甄氏,曹操也没有过问,大概还觉得曹丕好色这点象他。这甄氏成了曹丕的正妻,后来生下魏明帝,可见三国的时候再嫁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在许昌的圣人之后孔融对这种抢人妻女的行为很不满,写封信给曹操含沙射影地说武王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也没有在意,他当时正忙着出布告,还以为是孔融从哪本杂书上看来的。布告的开头引用了孔夫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为自己政策的根据,接着开始指责袁氏放纵豪强兼并,让百姓承担豪强的赋税,然后宣布从此轻税薄赋的政策,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对待擅自增加农民负担者是要军法从事的。最现实的是:“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不过是政治的最后手段,曹孟德一纸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布告就将袁氏推到了冀州百姓的对立面,确实可以说胜过了数十万兵马。
在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破斩袁谭后又发了一道:“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的政令,算是既往不咎的特赦令。随后带来的是幽州大将焦触、张南等人的归降,被曹丕抢了老婆的幽州牧袁熙只有和袁尚一起开始流亡,曹操不战而取幽州。黑山的土匪张燕十万余众等也相继归降。
少数民族乌丸就没有那么容易归降了,因为当年袁绍很收了一些干闺女,然后嫁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