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百科文章
三国杀人物技能点评--典韦 章节
武将:典韦
势力:魏将
体力值:4
特点:自虐,悲壮,以命搏命
技能:强袭---出牌阶段,你可以自减1点体力或弃一张武器牌,然后对你攻击范围内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
若同时用到当前装备的武器攻击范围时,不能弃掉这张武器牌。
若仅剩1点体力时发动此技能,且进入濒死状态无人救回,则典韦死亡后,目标角色受到1点伤害。
技能点评
魏将通常是自虐型,即以牺牲体力为代价获取利益。所谓”一吕二关三典韦”,典韦的武力在三国中排上前三的。似乎三国杀中的典韦强调了他的”悲壮”,弃一张武器牌让人很容易想到典韦的双戟被偷的事。强袭造成的不可抗的1点伤害,就是说一张【桃】或者一张武器牌在典韦手里就是一点不可抗的伤害。
典韦之死
典韦的死是三国里其他武将所表现不了的,其死的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张绣投降后,由于曹操纳其婶,张绣怀恨在心,接受贾诩建议,突然造反,导致典韦战死,色字头上一把刀啊,曹操就是犯此大忌,导致三国第一悍将客死他乡。曹操在与邹氏相会之时,胡车儿献计于张绣:“灌醉典韦,偷其双戟,后杀之。”武器乃武将之第二生命也,双戟被偷,实大损典韦之实力。何况典韦在应战时是方醉卧,即喝醉了刚睡下。
典韦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叙: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操始着忙,急唤典韦。韦方醉卧,睡梦中闻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双戟。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挺长***,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注意,这时典韦是步行的,杀的二十余人全是马军!用一把腰刀步行杀二十余马军!!什么概念,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了。),步兵又到,两边抢如苇列。韦身无片甲(注意,身上没铠甲的!!),上下被刺数十抢,尤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什么概念,就是一手提着一个人做武器……)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乃大叫数身,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
历史背景
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人而生的,那个人一定是曹操,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词而生的,那个词一定是忠诚。典韦在《三国演义》仅仅正式出场四次,其中有三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护卫曹操虎口脱险。
典韦力大无穷,拿手武器双戟足足有八十斤(关羽的青龙郾月刀也就八十二斤,另外“双持”可比“双手”难度大多了),普通人动弹不得的旗杆他一只手就轻松举起,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手下的猛将)。《水浒传》的武松是条公认的好汉,典韦与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能把老虎追得四处逃窜!
魁梧伟岸的身躯包容的是赤胆忠心,典韦的尽忠职守堪称典范。白天,他如同铁塔一般在曹操的周围形影不离;夜晚,他干脆睡在曹操的营帐之外,很少正经休息。典韦与许褚组建的虎卫军构成了主公的最后一道防线。
典韦的死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张绣造反,曹操慌忙出逃,典韦殿后。但见他的双戟虎虎生风,击杀数直线飙升。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典韦受伤数十处,虎卫军的将士全部阵亡。张绣的部队一拥而上,典韦居然拎起挟起两个活人作为武器!对方哪见过这等阵势,只得远远放箭。典韦仿佛战神附体,以无与伦比的精神力筑起血与肉的城门。怎奈背后偷袭的一***还是终结了典韦的性命——死了半响,惊魂未定的敌人还是不敢靠近。
壮哉!伟哉!惜哉!痛哉!曹操悲怆的痛哭,告慰了典韦不朽的英灵。
典韦-三国志·典韦传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於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於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开放分类:
开放分类:
讨论区
基本信息
浏览次数:
创建者: 相关词条我要提问 gt gt 提问
玩好三国杀的技巧
悬赏点数
个回答
匿名提问 2009-11-15 07:59:49
玩好三国杀的技巧
验证码: 登录并发表
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 2009-11-15 08:01:06
[编辑本段]玩好三国杀的技巧
1、反贼是整个游戏的推动器。
从故事情节来讲,贼不反,则不存在三国杀。如果反贼均不露头,游戏将陷入僵局,大家要么消极等待、浪费时间,要么毫无目的、乱杀一气。因此,至少一名攻击能力较强反贼应主动露面,攻击主公,如果他即将得手,其他反贼应群相策应、直捣黄龙,而不要轻易去攻击忠臣、分散火力;如果没有策应能力则潜伏下来、伺机而动。注意,这里说的是不露声色的“潜伏”,而不是高调的“伪装”,因为反贼的伪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反贼使劲儿拿忠臣的外衣往自己头上套,则可能(1)浪费其他反贼的袭击成果(2)伤害其他反贼(3)招致其他反贼的攻击,无论那种后果,都将削弱反贼团队的战斗力甚至瓦解整个团队,实为下下之选。
2、忠臣不要当主公的隐形护翼。
多局游戏证明,忠臣隐形等于自残。忠臣发现主公受攻击时应迅速用行动表明身份,避免游戏前期被主公误伤(后期若内奸表演到位,则忠臣被误伤在所难免,这正是游戏好玩的地方之一)。未发现反贼前,忠臣不要做任何试探性的无谓攻击。
3、内奸是整台剧目唯一的演员。
整个游戏中,只有内奸必须演戏,当然,他只能演忠臣。内奸越晚被杀,则游戏悬念就越浓,游戏就更有玩头和看点。特别是在三国杀游戏玩家数量的规定方面,忠臣数量一般偏少,如果内奸不把自己当做忠臣奋力护主,前期反贼获胜的几率就很大了。
--------------------------------------------------------------------
他人补充:对于双内奸局来说,内奸只想扮演忠臣无疑不是好内奸。如果不是只想拿单挑分而是想获取胜利必须做到左右逢源,帮助弱势群体,忠臣在很多时候的威胁要远大于反贼。再稍微削弱反贼势力后,要马上跳出来尝试击杀忠臣。并威胁反贼协助之。因为双内奸很多时候反贼实力不足以群殴主公,因为火力大都集中主公又不能秒,忠臣无伤气盛,一旦顶住把反贼全歼,内奸再想跳势必不可能,只能拼运气在众忠臣中尝试活到最后,想击杀主公更是不可能,最多拿个单挑分。所以对于内奸来说,只要主公不危,忠臣才是自己的第一威胁。
又因为内奸的得分特性(即便坏人得胜也能获得N-坏人存活数分;好人获胜只能寻求单挑分;上面那个积分规则不知道谁写的,和推广版积分规则不一样,等回去把标准版积分规则列出来),好人坏人都不会把内奸放到第一敌对,毕竟把内奸逼急了完全加入敌对势力对自己不好,除非AOE挂下或者有能力秒之,一般不会对内奸大动干戈,所以内奸必要时该跳奸就跳奸,摆明立场做协调人,比死在乱军之中还要好。总之,断不能从头至尾装忠臣,与其到最后于众忠臣争夺几率不高的单挑分,有时候还不如帮反贼获胜拿小分或者协调得利获胜拿高分好。
有个好内奸才能有精彩的残局!
4、主公应该做个缩头乌龟。
主公切勿滥杀,万一错杀忠臣不但自毁长城还得受宫刑(弃牌)。主公要做的,就是自保和选择性救人。当然救人是有风险的,可能把内奸留下。
5、手牌缩水定律
一般来讲,玩家的手牌随着游戏的进行在数量上会缩水(因内耗而费血)。因此,反贼最好不要韬光养晦、幻想“明天会更好”,忠臣、内奸发现反贼后亦应奋力搏杀。不作为,只能把自己推向资源更为紧缺的尴尬禁地,换句话说,就是毫无机会的等死,那么,何不搏一搏,更为积极的去争取胜利呢?
6、困杀“三血”(new)
如果某方阵营(含内奸)有华佗、小乔、貂蝉、司马懿等奇人助阵,对方会感到非常棘手。例如,某局主公被多名反贼接连秒杀,但均被内奸华佗妙手回春,忠臣貂蝉又趁反贼精疲力竭,屡施离间计,终将反贼悉数诛灭。因此,三血(一般这些奇人都只有三滴血)如同鬼魅,一时间令人无计可施。其实,三血们至少有两个命门:1.牌少(因为血少)、2.呼风唤雨前需扔牌。因此,对付三血,不宜独力直接拼杀,更不能放任不管、养虎为患,而应和同僚相互策应,夺其手牌,废其武功,手起刀落、迅速砍杀。故先困后杀,群起攻之,实乃降妖上策。 2009-12-06 23:56:25
《三国演义》成书时间的研究,是关乎小说史历史定位和进程,事涉小说史诠释与内在结构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因此,学者们在七十年的现代学术研究中付出了种种努力,提出过各色关于《三国演义》成书时间的假说和论点,为解决这一世纪课题做出了巨大贡献[1]。在《三国演义》成书时间的五种学说中,“成书于元末明初说”渐为学界公认,成为小说史界的主流学说。
在“元末明初说”中,杜贵晨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一文,因为挖掘出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的新材料而为时所重。他认为瞿佑的解释之词,以及“白门东楼”、“戟尖不掉丈二尾”等,不见于正史,而是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认为“张诗用‘白门东楼’、瞿佑举‘布骂曰’均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经明人修改过的,张、瞿见到的应当是它的祖本或更接近于原著的本子[2] 。”换句话说,杜贵晨先生认为元末明初的张思廉读过“更接近于原著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并在小说的影响下,写出了《缚虎行》一诗。
张思廉,名宪,号玉笥生,会稽人。少力学有志,既壮,负才不羁,薄游四方。慕鲁连子为人,不治产业,誓不娶、不归乡里,故年逾四十而犹独居。至正甲午(1354),以布衣上书辩章三旦公,公奇之,列置三军之上。出奇料敌,言一一中表。为某官,非其志,弗就。乙未(1355)春,冦复陷常、湖,又以书干苗部总兵,不能听,辄去。初士诚称吴王,不惜美官丰禄以招徕天下之士,凡前元不得志者悉投之。太尉张士诚闻宪名,辟以行人,兼国宝枢相宾卿客省。此即所谓“近报淮吴张柱国,楼船遣使聘嘉宾”及“军咨”之谓。至正丁未(1367)张士诚灭亡,其时思廉为张士诚枢密院知事[3]。吴亡,变姓名,走杭州,晚年,寄食报国寺以死。张思廉受诗法于杨维桢,维桢许其独能古乐府。故其乐府皆颇得维桢之体。其它感时怀古诸作,类多磊落肮脏,豪气坌涌,高古博洽,著有《玉笥集》十卷。《玉笥集》“其咏史诸作,上下千百年间,理乱之故,得失之由,皆粲然可见,而陈义之大,论事之远,抑扬开阖,反复顿挫,无非为名教计。至于乐府、歌行等篇,则又逸于思,而豪于才者。及观其它作,往往不异于此[4]。”张思廉咏史之作,集中于《玉笥集》卷一、二,凡百首,其中咏三国史事者,如《诛宦官》、《千里草谣》、《一栖谣》、《大砺谣》、《梁父吟》、《南飞乌》、《合肥战》、《缚虎行》、《猎许行》、《成子阁谶》、《费尚书》等,分咏陈蕃、董卓、郭汜、李傕、公孙瓒、诸葛亮、曹操、张飞、吕布、关羽、诸葛恪、费袆等人事。《缚虎行》见于《玉笥集》卷一:
白门楼下兵合围,白门楼上虎伏威。戟尖不掉丈二尾,袍花已脱斑斓衣。捽虎脑,截虎爪,眼中视虎如猫小。猛跳不越当涂高,血吻空腥千里草。养虎肉不饱,虎饥能噬人。缚虎绳不急,绳宽虎无亲。座中叵信刘将军,不纵猛虎食汉贼。反杀猛虎生贼臣,食原食卓何足嗔!
诗分三解,“白门楼下兵合围,白门楼上虎伏威”概述下邳之战;“座中叵信刘将军,不纵猛虎食汉贼。反杀猛虎生贼臣,食原食卓何足嗔!”叙吕布临刑之状;而中间五句当以虎喻人,分别叙述虎爪、虎尾、虎身(皮)、虎脑等。《玉笥集》卷三有《伥魂啼血行》二首以咏虎,第二首曰:“白面于菟行偃草,雄剑为牙戟为爪”,可见“戟尖”以喻利爪。
“戟尖不掉丈二尾”是形容猛虎之句,而非描写吕布“方天画戟”“丈二”之长,还可以从陶振《杀虎行》一诗中,得到旁证。陶振《杀虎行》,现存袁华《耕学斋诗集》卷三,诗曰:
停公射麋曲,听我杀虎行。逐虎虎不去,杀虎心始平。县官桑侯仁且明,贤哉贤哉非宁诚。高风不在宋均下,善政直与刘昆并。如何此物不出境,伤人害畜来纵横。梅山之南梅山北,大小人家争辟易。青天白日不敢行,何况黄昏山月黑。桑侯闻之怒且嘻,此物敢尔强梁为。为民父母不除害,百里赤子将焉依。遂令弓兵设陷阱,果见此物来投机。长戈如雨点,短锻如电挥。戟尖不掉丈二尾,袍花已脱斑斓衣。阴风一阵过墙去,但觉伥鬼嘤嘤啼,桑侯亦好奇,触眼见未有。急呼青衫史,来唤钓鳌叟。鳌叟走欲颠,惊看立良久。雄姿猛势尚依然,酷似天狼与天狗。想当长啸下南山,猨臂将军亦惊走。想当独立向西风,东海黄公方掣肘。重为告曰:“虎兮!虎兮!汝尝跳我墙,伤我羊,刮吾六畜为糇粮。又曾穿我壁,衔我鶂,惊动老夫眠不得。尔来胡为落陷中,百步可再生威风。桑侯尔嗔不汝容,汝恶贯盈殱汝躬。”于戏!猛虎不足言,桑侯良可数。前番曾传舒文虎,绝似白门擒吕布。今番又杀锦于菟,何异山嵎出冯妇。城隍庙前箫鼓鸣,纸灰飞雪梨花轻。桑侯长得谢山灵,山人把酒来相迎。酒酣拔剑飡虎肉,一方之民歌太平。
陶振,字子昌,自号钓鳌生,嘉兴陶庄人。元季徙金泽,赘于庞山谢氏,学于杨亷夫。治《诗》、《书》、《春秋》三经,天才超逸,吐语豪俊,少有神童之名。洪武间,荐授吴江训导,尝坐佃居官房,逮至京,进《紫金山》、《金水河》二赋得释。改安化教谕。归隐九峰授徒自给。长陵师起北平,作哀《吴王濞歌》,感慨悲壮。意当日定流播,燕王闻之,深怨私怒必甚矣。革除诗文,稍有忌讳者,悉焚弃,唯是歌存集中。一夕死于虎。著有《钓鳌海客》及《云间清啸》二集[5]。张思廉、袁华、陶振三人同出杨维桢之门,陶振之《杀虎行》作于洪武期间的安化教谕任上,而张思廉的《缚虎行》最迟也作于洪武六年前。因此,陶振《杀虎行》诗中所谓“戟尖不掉丈二尾,袍花已脱斑斓衣”“绝似白门擒吕布”等,当源出张思廉的《缚虎行》。我们对陶振《杀虎行》感兴趣,除了他引用张思廉的《缚虎行》的这两个诗句,更让人关注的是陶振“戟尖不掉丈二尾”,也是用来形容猛虎被困的窘态,而与兵器之“方天画戟”无涉。
杜贵晨先生认为元末明初的张思廉读过“更接近于原著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史无征。但张思廉现存《玉笥集》中却有反证,使我们认为他可能根本没有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玉笥集》卷八《次韵海石上人书事二首》其一,曰:
张飞生冀北,关羽出河东。勇气迅雷黑,忠肝畏日红。
腰横小青剑,臂挂大黄弓。才力万人敌,惜今无二公。
诗中所言张飞或关羽“腰横小青剑,臂挂大黄弓”,在所有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传》中均无描写。又《玉笥集》卷九有一首题为《渡江怀宣元杰》的七律,诗云:&am #60615;
北固山前春水生,瓜州渡头人不行。火殃夜落金山寺,海气朝吞铁瓮城。
万古不磨青嶂老,六朝都逐大江倾。伯符公瑾今何在,狠石雄谈最忆卿。
这是一首咏史诗。此诗以北固山、瓜州渡、金山寺、铁瓮城、狠石等历史故迹为背景,寄托了张宪的历史感喟。诗中“狠石”,即《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的“恨石”。金山寺是孙权、周瑜“失了夫人又折兵”的伤心之地,但张宪却于“狠石雄谈最忆卿”。此句如果不是反讽之语,则就不存在张思廉读过“更接近于原著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可能性。
张思廉有没有读过“更接近于原著的”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实为悬疑,倒是瞿佑有可能真的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瞿佑《乐府遗音》有一首题为《沁园春·观三国志有感》的词:
争地图王,地老天荒,至今未休。记东都已覆,聊迁许下;西川未举,暂借荆州。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分鼎,问谁能染指,孰可同舟? 一时人物风流,算忠义、何人如武侯。看文章二表,心惟佐汉;纵横八阵,志在兴刘。底事陈生,为人乞米,却把先公佳作酬?千年后,有新安直笔,正统尊周。
词题《观三国志有感》中的《三国志》,有陈寿史书《三国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两种可能;但细读全词,尤其词尾“千年后,有新安直笔,正统尊周”一句,则完全排除了瞿佑所读《三国志》为陈寿《三国志》史书的可能性。一瞿佑所读《三国志》“正统尊周”,与陈寿《三国志》“其书以魏为正统”,“蜀为偏安”不同;二瞿佑所读《三国志》,是三国之“千年后”“新安直笔,正统尊周”的《三国志》。“新安直笔”,徐朔方先生以为“指朱熹(1130-1200)《资治通鉴纲目》以尊刘贬曹为主旨[6]”,但朱熹(1130-1200)的生活年代与“千年后”一句,在时间上相悖。又瞿佑《香台集》卷中有《孙妹握刀》一诗,曰:
裙钗那得击英雄,吴国君臣枉用功。翻使蛟龙得机会,往乘云雨起池中。
徐伯龄注释曰:“《吴志》:‘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妹妻备。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7]” 瞿佑此诗,似乎出诸史书。但权以妹妻刘备,事在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周瑜上疏孙权,事在建安十五年(210),两者本不相联。且《三国志·吴志》云:“权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并无“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之举,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当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瞿佑《孙妹握刀》一诗所咏之事,应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
瞿佑(1347-1433),字宗吉,一字诚斋,号山阳道人,晚年号乐全翁,浙江钱塘人。瞿佑才博学赡,风致俊朗,少时就负诗名,元末明初杨维桢叹为“千里驹”,而凌云翰则称为“小友”。瞿佑生长于明经世家,对《春秋》、《诗经》、《资治通鉴》等颇有研究。洪武初,钱塘县以“明经”辟举奏荐,任仁和训导,后传临安训导、河南宜阳训导。建文二年(1400)秋,由于明朝暂停江北五布政司所属府县学校,瞿佑赴南京礼部交纳学官印,而转授国子监助教,并因明经预修国史。永乐三年(1405),瞿佑任周王府长史,永乐六年(1408)以“屏藩有过”被逮锦衣卫。永乐十一年(1413)被编管至保安御边。瞿佑谪戌保安十年,宣德元年(1426)在英国公张辅的帮助下,才放归北京。在北京瞿佑当了三年英国公张辅的西宾,宣德四年(1429)才回到浙江杭州。死后葬于钱塘甘溪[8]。《香台集》是瞿佑早期诗集,《乐府遗音》虽刊行于天顺七年(1463),但至少在永乐十七年(1419)时已经编成[9]。而这也恰好是三国之“千年后”。又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以及任昭坤《从兵器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也提供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的坚实证据[10]。小说中的“腰刀”、“连珠炮”等,也均是明初军备名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四十三《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中诸葛亮关于君子之儒、小人之儒的辩论: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为状元,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言“扬雄以文章为状元”自是讹误,诟病扬雄屈身事莽,也是士夫常态。扬雄虽遭物议,但一直从祀文庙,享受历代祭祀。将扬雄视为“小人之儒”,是扬雄在明初崇贬浮沉的综合体认。《太祖实录》:“杨砥,洪武中为行人,上疏言:‘扬雄仕莾,董仲舒有正义明道之言。今孔子庙从祀,有雄而无仲舒,臣以为宜退彼进此。’太祖从之。”《明史》卷五O言:“二十八年(1395),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汉扬雄从祀,益以董仲舒”,俞汝楫《礼部志稿》卷五五《列传》曰:“杨砥,字大用,山西泽州人。洪武甲戌(1394)进士,授行人司右司副。上疏言:‘汉扬雄仕莽为大夫,剧秦美新之论取讥万世。董仲舒三策及正谊明道之言,足以扶翼世教。今孔子庙从祀,有雄而无仲舒,臣愚以为退雄进仲舒,庶合万世公论。’太祖高皇帝从之。”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一也云:“二十九年,黜扬雄进董仲舒从祀。先是,待制王祎建议,至是行人司副杨砥复请,从之。”可见扬雄之为“小人之儒”,是明初的“公论”。而赵弼《效颦集·三贤传》“且夫君子之学,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苟失忠孝之道,万事瓦解。虽有文章之美,乌足道哉!”,直似《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君子小人之儒的概括[11]。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痛贬扬雄的现象,当发生在洪武二十八年后。
三国故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有咏史诗、史评、三国“说话”、三国戏曲等不同的文化形式,从各自侧面丰富着三国故事传统。在明初,题画诗也介入其中。明初三国题画诗,主要有《二乔观书》、《三顾图》等。《二乔观书》题画诗作者颇多,胡斗南、王恽、凌云翰、髙启、徐贲、李昱、郑真、方孝孺、张天英、杨维桢、王恭、沈愚、王绂、瞿佑等,均有佳作传世。但二乔所观之书,上述文人或云“观史”,如王恽《秋涧集》卷三四《二乔观史图》;或云“观兵书”,如凌云翰《柘轩集》卷一、高启《大全集》卷一七、李昱《草阁诗集》卷二等,均题《二乔观兵书图》;或读诗书,徐賁《北郭集》卷三。而且,从所咏之事来讲,二乔实有火烧赤壁之功。如李昱《草阁诗集》卷二:
古来尤物多娇美,家国倾危始于此。绿珠楼前红粉空,马嵬坡下花钿委。何似乔公之二娃,髪云不髢浓如鸦。倾城颜色何足羡,过人才慧真堪夸。深院无人春日好,不绣鸳鸯被情恼。临风并倚双头莲,手把兵书细论讨。大乔已作孙郎妃,小乔又作周郎妻。设机制胜妙无敌,谁谓颇牧生深闺。曹瞒提兵来赤壁,千里旌旗蔽云黒。水军百万将奈何,吴下衣冠俱失色。小娃袵席能运筹,飘飘杀气横清秋。纶巾羽扇风采发,伟哉公瑾来舒州。北军怕见南风起,烈火齐烧舳舻尾。孟德零丁匹马逃,樯橹灰飞付流水。滔滔巨浪高如天,敌人不敢来戈船。乾坤从此限南北,盘涡鸥鹭成安眠。妇人自古无专制,画师故写图中意。赵括徒能读父书,堂堂八尺能无愧!
而现存《三国志通俗演义》之火烧赤壁,并无二乔之力。由此可见,在明代洪武时期,《三国志通俗演义》并无成书的迹象。
《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文本叙及到“今地名”耒阳和雒城,描写了“腰刀”、“连珠炮”等明初军备名称,元末明初诸人的咏史、题画诗,其内容也多与现存《三国志通俗演义》不同,而且小说对扬雄的责难,也是洪武二十九年之后的事情。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不可能成书于元代。与此同时,在永乐十七年(1419)前成书的瞿佑《乐府遗音》和《香台集》,则是我们所知《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的最早记载。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明初时才开笔,至洪武二十九年后,最迟也不能晚于永乐十七年完成的一部巨作。 回答 您可能会感兴趣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2个回答 - 4个回答 - 1个回答 - 2个回答
等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