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战车第一团编练基地

| 版权声明
"巾帼不让须眉" 新中国的第一批女坦克手(组图)
时间:2009-03-12 0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北军区装甲兵女坦克手在沈阳庆贺大会上表演坦克驾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女兵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一直是人民军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早在70年前的1939年6月,***同志在延安就说过:“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东方,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对中国革命妇女的伟大作用就作了高度评价。在人民军队创建80余年的辉煌史册中,中国女兵占据了重要篇章。 东北军区装甲兵培训的11名女坦克手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先后采访了曾在北京第一战车编练基地、东北军区装甲兵学习过坦克驾驶的新中国第一批34名女坦克手中的杨英、陈春兰、蔡秀娟等三位老兵。时光逝去近60年了,当年英姿飒爽的女坦克手,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但岁月的流逝挡不住她们惊人的记忆。她们向我们讲述了让自己一生引以为豪的那段难忘的女坦克兵历史。 北京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培训的23名女坦克手 1952年3月,新中国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在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正在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大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正在大力开展。人民装甲兵为加强装甲兵作战与建设的需要,决定在装甲兵部队中培训一批女坦克手。“三八”妇女节后,军委装甲兵首长开始筹划装甲兵部队中女战车手的培训计划。首先在直属单位中挑选一批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女战士,成立一个女战车乘员区队。 槐树岭北京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培训的23名女坦克手及教员 1952年5月5日,装甲兵司令部下发了《为选调女战车手》的通知。当通知下发后,女战士踊跃报名,几天时间,就有100多人报了名。我们采访的原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培训的女坦克手杨英老人告诉我们,当时她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一下子蹦了起来,第一个跑去报了名。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与体格检查,最后挑选了:崔瑞华、胡淑英、蔡秀娟、魏九兰、杨大忻、李宝贞、赵曰琴、傅沪芳、贺耀芝、雷良莲、张宁美、李梅秀、宋竹瑗、韩秉珠、张希和、黄康宁、杨英、揭玉萼、吴秋华、王佩芝、汪竞雄、熊艾青、程会保23名女战士为培训班学员。这样她们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北军区装甲兵首届坦克驾驶修理培训班的11名女学员一起,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两班很快相继开训。 训练之余,槐树岭北京第一战车编练基地的女坦克手载歌载舞 北京23名女战车乘员于1952年6月16日开学,乘员训练期为8个月,所有女战车乘员编成1个区队、4个班,程会保为副区队长,崔瑞华任一班长、赵曰琴任二班长、宋竹瑗任三班长、揭玉萼任四班长。由于23名女战车乘员绝大部分是参军不久的青年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较强,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全期学习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紧张、愉快、高涨的情绪。 杨英老人讲,由于当时她是初中生,理论学习对她来说非常吃力,但她心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其他同学能学好,自己也一定能学好。别人用一倍的时间,我用两倍。就这样,最后她的理论学习成绩为优秀。驾驶坦克训练中的实际作业对女学员来说更难。在练习三步登车时,为了提高跃入坦克的速度,她们经常撞在坦克车体上,磕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但仍咬牙坚持住。训练之余,她们还常常在帐篷旁、场地上唱歌跳舞,把训练的疲劳忘在了脑后。当一天训练完毕后,女学员们胸戴大红花,英姿飒爽地走在马路上,心里甭提多美了。 在半年多的学习过程中,女学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虽然天气冷、风沙大,有时眼睛都睁不开,仍然在驾驶椅上练习动作。在保养中,杨大忻脱掉棉衣、宋竹瑗躺在水里擦车;崔瑞华、张希和等带病坚持学习;胡淑英、张宁美、贺耀芝晕车,但她们边吐还边坚持驾驶;杨大忻保养行动部分,将手伸进变速箱下半部,很易碰断手指,教员叫她小心,她说:“不要紧,断了一个,还有九个,仍可驾驶。” 走访蔡秀娟老人时,她给我们拿出了她们当年训练的一些照片及***书,给我们讲述了当年学习和毕业后的一些经历。有一次她们在道路上进行坦克实车驾驶,在横穿铁道时坦克却突然熄火,而这时不远处正有一列火车驶来。情况万分危急,教员迅速跳上坦克,然而坦克却还是发动不起来。800米、600米、400米,火车离坦克越来越近,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就在火车离坦克只有100米时,坦克终于发动着了,吼叫着驶离了铁道。 在军委装甲兵领导的关心下、在槐树岭战车编练基地教员的认真辅导下,经过几个月的严格培训,女学员普遍掌握了坦克驾驶技术,技术理论学习97%的女学员成绩为优秀。女学员经过317个摩托小时的教练,普遍达到三级乘员技术标准,按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3名女坦克手全部取得了***书。她们成为人民装甲兵部队中光荣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23名女坦克手毕业后,10名分配到装甲兵技术部工作,3名分配到装甲兵司令部工作,4名留基地技术教研室工作,4名留基地通信教研室工作,2名留基地教务科工作。她们为人民装甲兵的早期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1955年军队实行正规化,因为国防建设的需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首批女坦克手同部队中其他女同志一样相继转业到地方。虽然大部分女坦克手离开了部队,但她们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仍然发挥着人民军队养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为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毕生的力量。 东北军区的11名女坦克手 按照军委装甲兵要求,东北军区装甲兵党委责成东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在长春市南岭第三活动修理营开办东北军区装甲兵首届坦克驾驶修理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含培训女学员)。消息传出后,当时在东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工作、入伍才一年多的女战士们非常兴奋,纷纷向军区党委写申请书、表决心,坚决要求参加坦克培训班的学习。她们的请求。很快得到东北军区装甲兵党委批准,经过层层筛选,最后选定:张衍、姜伊平、姚秀玲、陈春兰、胡培彦、张容珍、董祖安、李惠金、陆燮芳、马桂丽、周琳娣11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女战士成为坦克驾驶培训班女学员。 这11名女学员在一年多前还是上海电气、印刷、纺织战线上的女工,没念过几年书,因此复杂的坦克机械技术理论学习是摆在她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但她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不懂就问就学,刻苦钻研、反复琢磨,起早贪黑地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隙学习。星期天都很少休息,用来整理笔记、复习功课。按训练大纲,应训时间半年左右,需经1200学时的教学(理论400学时,实际操作800学时),每人驾驶摩托车、汽车20小时,坦克80个摩托小时,达到三级坦克驾驶员水平。 坦克实车驾驶、保养,这对男同志来说都是力气活,对体力不够的女同志来说就更是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她们实车驾驶训练时,正值炎热的盛夏,骄阳似火,车内高温灼人,发动机的轰鸣声、柴油烟味使人头晕、恶心,手还要操纵25公斤重的操纵杆,有时脚踏离合器时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也踩不到底。特别是在连续超越障碍物时的驾驶,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急骤消耗。一次驾驶下来,女学员们汗流浃背、双臂肿痛、疲惫不堪,驾驶回来还要按规则保养车辆。女学员们的身体实在有点吃不消,甚至有被中途淘汰的可能。但她们没有丧失信心,没有叫苦叫累,而是互相鼓励。体力不够,她们就加强体育锻炼,早晚跑步,练单、双杠,练虎伏运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女学员们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坦克驾驶技术。 陈春兰老人这位新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说起当年参加培训班的经历,记忆犹新:“我是我们这11名学员中最后一个去参加学习的,当时那10名同学已开学一个多月了。进了培训班后,我就拼命地学习,教员和学员们也主动给我补课,很快我就赶上了进度,并取得了理论学习的优良成绩。” 她还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军委装甲兵许光达司令员多次打***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鼓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东北军区装甲兵首长经常深入课堂、教练场,石敬平参谋长曾整个下午在教练场上观察我们的驾驶情况,指示我们操作要领。李国华副参谋长在我们驾驶的时候,还曾亲自坐在我们身旁观察并指导我们的操作。1955年部队整编,部队大多数女同志都转业到地方工作,东北军区11名女坦克手们也多数转业到了地方。只有我和胡淑英、蔡秀娟、姚秀玲4名女坦克手留了下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系。后来我又参加了技术员考试,考上了技术员,留在了部队,其他女坦克手没有参加考试,就转业到了地方。1962年,我又去西***甲兵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员。1974年5月,随爱人一起调到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发动机教研室。1984年退休后,由于我对发动机非常熟悉,一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因此教研室不让我走,一直被返聘至1998年。我是我们这34名女坦克手(含北京的女坦克手)中唯一一名一直留在部队,并始终与坦克打交道的女坦克手。 1952年10月1日,东北军区装甲兵的11名女坦克手,参加了沈阳50万军民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大会,接受了东北军区首长对陆海空三军的检阅。在受阅的装甲兵部队中,行驶在最前列的4辆坦克就是由这11名女坦克手驾驶的! 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34名新中国的女坦克手,用她们的辛勤和汗水,在本属于男性的领域,创造了中国妇女的奇迹! 原载于《档案大观》2009年3月6日 405期 3版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编辑:杨笑
相关新闻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军事人物 人物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丁本淳
(1911~1996),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陕西省东府工委候补委员,***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二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鸿才
(19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江苏省涟水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4月加人中国***。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讲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医院专家组组长,校专家组副组长。技术三级。1989年退休。他长期从事口腔医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编写了《口腔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口床口腔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部分》等专著10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颌面部组织冷冻后生物学效应及应用”的研究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是中国制冷学会低温医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于
(19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行唐县人。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独立第一师教导队政治委员,第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五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师政治部主任,炮兵学院高炮系政治委员,炮兵技术学院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技术学校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基地政治委员。1983年6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于忠彦
(1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西省夏县人。1937年11月参军。1938年6月加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炮兵某团班长,延安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学员,炮兵团排长,炮兵学校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一、第七纵队炮兵营副营长、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炮兵主任,副师长,炮兵副军长,军炮兵司令、副参谋长。陕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1984年离职休养。1964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于复祥
(1924~),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临沭县人。1944年11月参军。1945年11月加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海独立大队第二连副排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九师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纵队组织部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九六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队政治委员,空军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曾被授予华东野战军乙级战斗英雄。荣立二等功两次。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60年被晋升为中校军衔,1983年离职休养。 于清汉
(19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辽宁省大连市人。1949年3月参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科副教授、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技术三级。1988年7日离职休养。他长期从事精神医学,曾进行慢性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精神疾病的研究40余篇。著作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分册》和《战时精神病分册》、《精神病学ⅠⅡⅢ版》、《精神医学丛书》、《临床精神学》、《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是中华精神科学委员会名誉委员、顾问。 马
(1922~),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省沁阳县人。1935年加人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
九师十一旅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作教股股长,第四
军分区司令部作教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五十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教导团团长,十二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候补代表,中国***第十届中央委员。 马
(1923~),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蠡县人。1941年9月参军。1945年1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抗大二分校附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炮校第二团一营一连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一师二十六团一营营长,炮兵第七师十九团团长。后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处长,第二炮兵某基地后勤部部长,某基地副参谋长,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1983年6月离职休养。 马一坚
(1915~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西省汾阳县人,1937年7月参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纵队三十五团三营营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西崞代支队副支队长,忻东支队支队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师五十九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师参谋长,空军训练部处长,空军第八航校副校长、校长,空军工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 马友里
(1922~1993),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江苏省泗洪县人。1939年3月参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八八团连长、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八八团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兰州军区参谋长,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1985年8月离职休养,1964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马玉革
(196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陕西省榆林县人。1983年1月入伍。***员。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1986年赴滇对越作战时,他带领一个班在与越军紧贴的“李海欣高地”两个哨位上,坚守了110天,先后粉碎越军16次偷袭,毙伤19名。在出击越军425高地的战斗中,兼任突击队三班班长,担负攻打该高地4号地区的任务。1987年1月6日晨,他率领11名突击队员组成尖刀班,通过了长90余米、70多度的山坡,搭人梯爬上陡壁。经1小时40分钟的摸进,秘密进至距越军只有8米左右的两个石洞里,潜伏了25个小时。7日凌晨7时,出击425高地的战斗打响后,在一名战士的掩护下,他用两枚手榴弹和两节爆破筒,首先炸掉越军7号屯兵洞,歼灭了洞内4名守军。当时他的右手和左大腿被炸伤,他忍痛把5公斤重的炸药包捆在一起,只身冲到洞口,炸毁了守军指挥所,全歼洞内14名越军,并打退了越军4次反扑,为收复425高地做出了贡献。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马良盛
(1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子洲县人。1935年5月参加中
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二○师宋登支队三十六大
队参谋,挺进军和第九团训练队队长,团作战参谋、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司
令部参谋主任,绥德军分区独立第一营营长,警备第二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师副参谋长兼坦克团团长,坦克学校学员,南京军事学院班主任,大同装甲兵学院系主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员,装甲兵学院院务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马洪山
(1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延长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延长县交口区少共区委书记,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民运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法处看守所所长,师直通信营特派员,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师保卫部一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保卫部一科科长,延安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一野战军第六军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师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疆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副兵团职待遇。 马炳发
(193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深泽县人。1947年10月参军。1948年6月加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战士、班长、警卫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洛阳干校学员,空军政干校一大队助理员,航校物保部政治指导员,空军师司令部协理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主任、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委员,指挥所政治委员。1991年离职休养。 习仲勋
(1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陕西省富平县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4月转入中国***。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30年1月,被派往第十七路军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开展兵运工作。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县发动兵变,带出一个营成立陕甘边工农游击队第五支队,任***队委书记。1933年3月起,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参与领导创建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4年2月后,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参与领导军民多次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斗争。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中央率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获释。1936年1月,任***关中特委常委,关中地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参加西征战役,曾任***环县县委书记。后调任***关中地委书记,关中游击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关中地委书记,关中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政治委员和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1942年7月,任***中央西北局党校校长。1943年2月,任***绥德地委书记、绥德警备区政治委员、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1947年2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同年3月,任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部队,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陇东三边等战役,1948年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改称西北军区)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中央西北局书记兼西北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土地改革,动员群众支援部队作战,直至解放西北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区暨第一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起,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等职。曾当选为***第八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允祥
(1913~),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西省垣曲县人。1937年5月参加祁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1939年1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二总队营政治保卫队队长,第五团三营八连副连长、连长、三营副营长、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八分区独立营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教导团副团长,北京军区空军工程大队队长,北京军区空军军政干部学校干部部副部长,空军第八预校干部部部长,空军六分部干部部部长,第八预校训练部部长,空军导弹学院院务部政治委员,1978年离职休养。 方中英
(19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南省沈丘县人。1938年2月参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五支队机要股股长,第二师机要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冀晋纵队直属队总支书记,冀晋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机场政治委员,空运大队政治委员,空军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1983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军衔。 方升普
(1915~1981),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二二五团连长、副营长,豫陕游击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二十团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晋豫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第二团团长、第一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豫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师长,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四十三旅旅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防空军第一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仲如
(1901~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原名方廷桢,字干才,曾用名李惠亭。陕西省咸阳市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在北京、陕西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6年春转入中国***。同年秋被派到冯玉祥部工作,在国民军联军第五军任政治处处长,***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莫斯科,后入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底回国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36年8月获释,后到西北军杨虎城部独立旅任政治处处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任***中央党校教员、研究室主任、校务部部长,***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陕甘宁边区政府被服局局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秘书长。1946年10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安市市长,***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陕西省政协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驻西北局监察组组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3年6月5日在北京病逝。 王
(1919~),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原名宋明波。天津市蓟县人。1938年参加冀东暴动,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抗日联军第十六纵队大队政治委员,蓟县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冀东军区第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热河军区热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
(19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7月加入中国***。同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北方分区交通西站站长,张家口晋察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十九兵团某团团长,华北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宣化通信学校政治委员,沈阳通信学校政治委员,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1974年8月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1959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王
(193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北省昌黎县人。1948年10月参军。1951年1月加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护理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十六军后勤部卫生二所护士,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卫生一所护士长,第八十六速成中学学员,大同车管学校干事,运输技术学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干部处处长,第二附属医院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军械工程学院副院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5月离职休养。 王
(1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湖北省老河口市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晋察军区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干事,步兵团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卫生部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教研室主任、外训系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5月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 王
(1935~),中国人民解放军科研试飞英雄。上海市人。1958年入伍。1961年2月加人中国***。历任北京航空学院学员、空军飞行学院学员、空军飞行员,空军试飞团试飞员、大队长、副团长,航空工业部试飞研究院院长,航空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他从事军用飞机试飞和新机型号研制组织工作近40年,担负过数十种飞机、发动机和导弹的科研试飞和定型试飞,完成一百多项科研课题,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称号。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王
(19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安次县人。1938年5月参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第十分区宣传队分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一旅一团电台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北回民支队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部通信营连长,第一战车编练基地训练部通讯系主任,第三坦克学校训练部教务科科长,基地四部二处处长、基地六部副部长、基地参谋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85年离职休养。 王
(19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西安市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青训班军事队排长,抗日军政大学副队长、队长,教导团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第四纵队十师作训科科长,该师第二十八团参谋长,第四十一军司令部二科副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二大队副大队长,第九步兵学校二营营长,石家庄步兵学校队列处处长,军事学院情报系主任,武威炮兵学校校务部部长,甘肃省公安总队后勤部部长,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后勤部部长,汉中军分区副司令员。1978年7月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 王
(1919~),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清涧县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学员,八路军第一二○师独一旅侦察连政治指导员,旅政治部组织干事,旅卫生部政治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旅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科长,旅供给部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军事法院院长,兰州军区军事法院副院长、院长,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曾被授予上校军衔。 王
(1908~199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湖南省浏阳县人。1922年到长沙当工人,曾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后任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执行委员,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从事党的交通和兵运工作。1929年参加游击队,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第三团政治委员,湘赣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八军代理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理司令员,参与领导军民坚持和发展湘赣苏区,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获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任第六军团政治委员,与任弼时、萧克率部西征,和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当时称第三军)会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任省委委员、军委分会委员。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收复晋西北七城之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率部返回陕甘宁边区,先后兼任绥德军政委员会书记、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和卫戍区司令员。1940年底率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开荒。经两年艰苦奋斗,该部粮食自给百分之八十、经费自给百分之九十以上,被誉为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4年11月,任由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南下支队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部挺进湘粤边。翌年9月,奉命率南下支队北返,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6月,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吕梁区委员会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6月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率部挺进新疆,任***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54年,先后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任农垦部部长。1975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后为***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4月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12日病逝。 王大可
(192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南省内黄县人。1938年参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支队宣传员、连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三师电台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电台队长,东北军区司令部三处参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防空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华东防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南京军区防空军副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雷达兵部主任,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副院长。1983年离职休养。 王子健
(1924~),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安国县人。1938年11月参军。1939年2月加人中国***。历任宣传员、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副科长、科长,军政治部处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84年12月离职休养。1963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小兵
(1968~1989),共和国卫士。陕西省西安市人。1987年11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兵旅第五营二连四班战士。上等兵军衔。1989年6月4日,参加平息首都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中,英勇顽强、不惧艰险,惨遭暴徒焚烧,壮烈牺牲。1989年6月18日,被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国***正式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6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共和国卫士”荣誉称号。 王文介
(1916~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山东省寿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1937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三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四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延安中央党校第六部秘书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华东局党校副书记,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野战军七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师政治委员,高级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西安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兼西安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第二炮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心一
(1919~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新城县人。1938年3月参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二分区政治部文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晋察冀抗大二分校区队长、军教干事,晋察冀一分区教导队区队长、司令部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北分区骑兵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学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合成战术教授会副主任,军事学院合成军指挥系二部副主任兼训练科科长,军事学院基本系二部主任,训练研究部副部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步兵学校校长,西安陆军学校校长。1983年11月离职休养。 王仁济
(1914~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城固县人。193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战斗报社记者,大青山抗日骑兵支队宣传科科长,绥蒙军区宣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骑兵旅二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直工部部长,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顾问。1981年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1963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王公良
(1924~),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安徽省天长县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地下党领导的白塔河旁青年文化抗敌协会工作,后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教导队学员,营化县青年抗敌协会秘书,民运工作区队政治委员,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协理员、政治部组织干事,豫皖苏一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十八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西安政治学校(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86年离职休养。 王平水
(1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福建永定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定县木船工会青工部部长,福建省木船工会青工部部长,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五军团直属队青年干事,公略步兵学校连政治指导员,干部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镇原县委副书记,庆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西地委副书记,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干部部副部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济南空军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立正
(1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枣强县人。1945年8月参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运河支队二大队战士,第二野战军二纵队六旅十八团班长、排长、副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二十师八十七团连长、营参谋长、营长,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员,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1985年离职休养。 王永宁
(1929~),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陕西省宜君县人。1940年3月参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一旅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热辽军区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工作队队长、营政治教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副科长,直政处副主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桂林陆军学院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玉兴
(1929~),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45年10月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绥滨县保安大队战士,独立第九师警卫营排长、连政治指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后勤处政治指导员、政治协理员、营政治教导员,长沙政治学院学员,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军高炮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高级队学员,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离职休养。 王玉昆
(1917~),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清涧县人。1933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区委书记,红二十九军第二五五团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赴越南顾问团院校组组长,武威步兵学校副校长,副师长、师长,甘肃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十九军政治委员。1980年离职休养。 王玉珂
(1929~),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吉林省长春市人。1945年9月参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吉黑纵队司令部警卫连文书,吉北军分区司令部机要员,第四十七军一四○师机要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四师秘书,军委俄专出国预备班学员,空军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2月离职休养。 王世泰
(19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陕西省洛川县人。1928年考入延安第四中学。1929年3月加入中国***。1930年10月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游击队班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二团团长,第四十二师三团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庆阳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兼***三边地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第二兵团政治委员,甘肃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肃省军区司令员,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省政协主席,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加印
(192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甘泉县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区队长、延安炮兵学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延属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干事,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二师侦察科科长,内卫第三师第八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陕西省公安总队参谋长,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副师长、师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80年9月离职休养。 王兴田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掖县人。1938年5月参军。1939年5月加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胶东第十六团三营副连长,胶东军区北海独立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九团副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武威炮兵学校校长,第二炮兵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1983年6月离职休养。 王庆良
(1938~),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山东省青岛市人,1962年7月入伍。1984年加入中国***。历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第一附属医院肿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他长期从事骨伤、骨病、肿瘤疾病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与研究”,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再兴
(1914~1965),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米脂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人中国***。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横山县县委书记,陕北绥德红军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第一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雁北支队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委员,绥德保安第四团政治委员,绥中地委书记兼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驻集宁小组代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绥蒙骑兵旅政治委员,陇东军分区政治委员,甘肃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政治委员,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兆相
(1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神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六军特务队队长,神木县游击队队长,陕北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神府独立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六团团长,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八师师长,辽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六二师师长,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组织系副主任、主任,后勤学院高级班班主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兆瑞
(1934~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彬县人。1951年7月入伍。1955年2月加入中国***。历任西南军区机要处见习科员。总参谋部机要局译电员,徐向前办公室秘书,四川省万县市人民武装部助理员,万县军分区司令部军务动员科副科长、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河北省石家庄市东方红区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军事学院第九学员队政治委员,国防大学第一学员队政治委员,国防大学进修系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王有成
(19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宁强县人。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二连排长、副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沔阳军分区监沔指挥部连长、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孝感军分区独立师团长,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副参谋长、副师长,河南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司令部顾问,1982年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 王志成
(1937~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山东省东明县人。1955年7月加入中国***,同年8月入伍。初在第三炮兵技术学校(南京军械技术学校)学习,1958年3月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后勤处军械股助理员,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军务科科长,步兵团团长,步兵师副师长,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陆军第十九军副军长,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晋升为中将军衔。是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苏民
(1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安徽省肥东县人。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时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津浦路西区党委江全工委委员,***和含中心县委和北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江全县委香南区、九华区、桥林区、星湖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第二十五军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八航空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空军干部处处长,沈阳军区空军组织部部长,空军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第十七航校政治委员,第一航校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部主任。1980年12月离职休养。 王扶之
(1923~),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别名王方知。陕西省延安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八师测绘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测绘股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某部营长,第一一六师作战科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王希斌
(1929~),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辽宁省新宾县人。1945年8月参军,1947年5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十七军一三九师七一九团司令部参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师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团参谋长,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副参谋长,西安陆军学校训练部部长、校长,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离职休养。是中国***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明坤
(1911~1988),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四川省巴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司令部股长,援西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侦察参谋、股长,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冀南军区第九旅二十六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第六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八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旅参谋长,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副兵团职待遇。 王明春
(19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商州市人。1936年11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10月加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特务
连排长,教导旅一团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关中分区三团连长,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师二
十九团营长,运城步兵学校三大队中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渭南军分区独立第二团参谋长、独立第一团副团长、军分区科长,汉中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咸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汉中军分区司令员,渭南军分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81年10月离职休养。 王绍南
(1906~1979),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湖北省天门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师司令部参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作战股股长、教导团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代团长,旅副参谋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参谋长,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晋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第一步兵学校校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副主任、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绍渊
(192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江苏省丰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河南竹沟留守处政治部秘书,新四军第六支队三团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三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海山
(1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平山县人。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8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宣传员,延安联政电影团摄影训练班学员,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教育股干事。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骑兵团宣传科干事,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八十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军炮兵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肃省军区政治委员。1986年12月离职休养。1964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彦明
(1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延川县人。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7月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七十八师二连事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关中分区保三团二营五连排长,团后勤处助理员,警一旅三团后勤处经理。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军第十师三十团经理,团后勤处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后勤学院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后勤部计划处处长,国防科委后勤部东北特种物资处处长,西北办事处副主任、顾问。1981年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1964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政柱
(1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湖北省麻城县人。1931年8月参加中国
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处宣传员、师部书记、军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指
挥部参谋,红军总司令部参谋,一局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
指挥部参谋、作战科科长,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等战役。1944年后任中
央军委一局处长、副局长,曾获陕甘宁边区“特等模范工作者”称号。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
一局副局长,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
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兼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1954年回国后,任海军
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人民解
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 王荣光
(1912~),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江苏省人。1950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副教授、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教授。技术一级。1989年3月退休。他长期从事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研究工作,1982年被总后勤部党委评为“优秀***员”。1963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俊彬
(1931~),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解山东省莱芜市人。1945年10月参加革
命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一分区文工团团员,历
城县大队连文书,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连文化干事,第三野战军七兵团司令部协理处干
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军区地监连政治指导员,空军高炮师政治部宣传科科
长,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部长,空军航校政
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12月
离职休养。 王复周
(1920~),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河南省舞阳县人。1950年1月
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历任大连医学院生理系讲师,西北人民医
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基础部生理学
教研室教授。技术一级。他长期从事内分泌生理、神经生理和心血管生理研究、教学工作,
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译著6部。曾任卫生部医学科
学委员会生理学专业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1963年被晋升为中校军衔。 王振西
(193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高陵县人。1949年5月参军,
1958年1月加入中国***。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
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
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振西
(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北省青苑县人。1965年12月入伍。1966年10月加入中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高炮营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师炮兵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委员,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宁夏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恩泽
(1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文登县人。1945年1月加入中国***,同年4月参军。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抗大一分校学员、东北航空学校学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第二航空学校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团航空兵飞行中队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副师长,军副政治委员。1983年5月离职休养。1964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恩茂
(1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江西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永新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委技术书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部长,县委秘书长,***湘赣省委宣传部干事、秘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湘鄂川黔和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第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副政治委员,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五九旅政治委员,吕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根发
(1915~),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洛川县人。1936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独立营排长,警备第三团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警备第十团副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师三十团团长,第十一师副师长,天水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国防工办第一副主任。1975年5月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1960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王焕如
(19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长安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政治处教育股干事、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冀南军区干部轮训大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干部轮训大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华北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第一坦克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装甲兵学院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盛元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西省汾阳县人。1937年11月参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班长,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特务团参谋,南泥湾炮兵参谋处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教育处参谋,地图测绘学校二队队长、一大队大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校教育处副处长,队列处处长,总参测绘局地图计划供应处处长,国防科工委基地六部副部长兼五处处长,测量部副部长,六部部长,基地司令员。1987年1月离职休养。 王逸慧
(1899~1958),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福建省闽侯县人。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技术一级。他1926年赴美留学,1928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购置药品,在上海创办伤兵医院,带头集资健全难民妇产科医院。1952年,带着技术骨干、医疗器械来第四军医大学。他长期从事西医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 王维舟
(1887~1970),川东起义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四川省东乡县(今宣汉县)人。早年曾参加四川保路斗争和辛亥革命,在东乡参与组织武装暴动。后任北伐大队大队长,东乡县团练局局长,绥定府警备司令兼达县警备队队长,护国讨袁军川东纵队司令、靖国军团长,在当地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920年,在上海加入旅华朝鲜共产主义组织,不久赴苏俄学习。1922年初回国后,在北京、川东等地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入***在武昌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书记、川东游击军总指挥。1933年10月,率部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第三十三军军长。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和嘉陵江战役。1934年1月,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5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八路军第三八五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省委副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成都前进部队副司令员,***中央西南局常务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曾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0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 王照新
(1915~1988),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淄山市人。1937年12月参军。1938年12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医生,二支队卫生处处长,徐向前保健医生,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五野战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总医院院长,第七军医大学副校长,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1984年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他“特等模范”光荣称号,并出席了群英大会。1959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王锦玲
(1932~),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广东省南海县人。女。1951年11月入伍。1980年12月加人中国***。历任南京第五军医大学学员,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主任。她任科主任期间,带领全科团结奋进,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耳聋诊治、听力学研究等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4项。198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被总政治部通报表彰为“全军妇女先进个人”。 牛化东
(1906~1995),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定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1927年被派到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曾在西北军任排长、连长,新编第十一旅参谋、军械官、副团长,1945年参与领导该旅于陕西定边起义。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宁夏军区参谋长,银川军分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牛书申
(1913~),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黄陵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边中宜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独立营政治委员,陕甘边区中宜鄜洛四县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员、司令部第六科科员,甘肃野战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第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五大队政治委员,关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关中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黄龙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四旅政治委员,陕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陕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牛先民
(196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陕西省山阳县人。1982年12月应征入伍。1986年7月加入中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员,团后勤处运输股副连职助理员、军需股正连职助理员。1985年,他随部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7月24日深夜,发现越军约1个班的兵力向哨位摸来时,他抢先进入战斗工事,连续投出几枚手榴弹,紧接着端起冲锋***向越军扫射。突然,越军扔来的一枚手榴弹在距他两米处爆炸,他腹部和四肢17处负伤,肠子流出10余厘米,他忍着剧痛,把流出来的肠子塞进去,继续坚持战斗。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昏倒在哨位上,被战友救入猫儿洞内。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又不顾一切地爬出洞外,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晨6时才被送下阵地。1987年5月,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牛健民
(19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秘书、文书科长,红二十九军军部文书。抗日战争时期,任警备二团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第三五八旅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组织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陇东军分区独立营政治委员,第十三团一营政治教导员,陇东军分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陇东军分区第十三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武都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员,甘肃临夏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二库政治委员。1975年8月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毛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泾阳县人。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延长县保安大队文化教员,警备第三旅七团连副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十四团特派员,独立第十一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干事,中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科长、科长,空军基地场站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空军基地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空军军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副军职专职委员。 邓方林
(1937~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成果奖获得者。陕西省山阳县人。1962年7月加入中国***。1962年8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历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2月任航空与宇航技术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组组长。他长期从事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训练模拟系统和同构并行仿真机的研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参加并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199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主持的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建设,1993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邓效南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陇县人。1938年9月参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抗大二分校学员,该军区第三十团九连排长、连长,八路军第三八五旅五团一营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十三团营长,第一野战军三军教导团二队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机械营连长、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第八航空学校训练处副处长,训练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军事技术教研馆空军教研所副所长,军事科学院“五七”干校副校长。1983年7月离职休养。 尹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辽宁省鞍山市人。1938年9月参军。1939年7月加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绥德警备司令部文书、延安边区中学学员、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干部团医生,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医政科科员,吉敦分区兼警备第二旅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一四○师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计划处处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1981年2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40年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劳动英雄称号。 宁必成
(1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西乡县人。1937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陕北公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延安联政组织部干事、机要秘书,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第六纵队政训队副队长,第一野战军补充师第七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六军政治部组织干部科副科长、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直工部副部长,迪化市第二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八一农学院政治部主任,防化兵干部部部长、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一副主任,西安政治学校副政治委员。1986年9月离职休养。 冯光兴
(1934~),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成果奖获得者。辽宁省绥中县人。1954年8月入伍。1961年7月加入中国***。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特设专业学员,空军工程学院教员、学员、第七队副政治教导员,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教员、副教授。曾荣获空军工程学院优秀教员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1978年至1981年,任课题组副组长时,研制的“FMT— 80型飞行模拟转台”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冯玉秀
(19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临朐县人。1945年10月参军。1948年12月加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省军区排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航空学校政治指导员、军械主任,军事工程学院学员,第四航空学校大队政治委员、科长,第十航空学校团政治委员、校政治委员,西安空军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9年12月离职休养。 冯有才
(1914~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耀县人。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九军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特务连连长,警备第一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警备第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武都军分区、天水军分区、临洮军分区、张掖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离职休养。1962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冯维精
(1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吴堡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人中国***,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译电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机要员,军委二局四科机要员,一科股长,一处一科副科长,四系副主任、四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七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三处处长、二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技术部一局副局长、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一局局长、十局局长、三部副部长、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冯超华
(1914~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韩城市人。1938年11月参军。1939年10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太行抗大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科长,三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顾问组组长。1981年1月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曾被授予上校军衔。 甘泗淇
(1904~196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姜凤威。湖南省宁乡县人。1924年考入湖南法政专科学校读书,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被派往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调人中国工农红军湘东南独立第一师工作,后任湘赣军区政治委员、第十八师政治委员、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湘赣苏区的多次战斗。1934年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红六军团代理政治委员、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他在困难处境中坚持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健全政治工作制度。1935年11月参加了长征。1936年起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曾推广第三五八旅“诉苦三查”经验,领导部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被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4年2月5日于北京病逝。 左协中
(1889~1960),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字世允。陕西省西安市人。16岁时考入陆军小学,两年后升入陆军中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以张凤翙、钱鼎领导的西安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首批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擢升为团长兼中部(今黄陵)、宜君、同官(今铜川)、耀县四县警备司令。1927年任旅长,1928年又任团长,1939年任第二五六旅团长、旅长兼伊克昭盟游击纵队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积极抗战。1940年,伊克昭盟游击纵队改编为骑兵第六师后任师长,1942年春调任第二十二军副军长,1944年任该军少将军长。1948年9月晋升为中将。1949年5月率部在陕西榆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任西安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石
(1923~),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霸县人。1938年5月参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十分区干事、秘书、冀中军区除奸部干事,十分区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宛良支队、县大队副政治委员,第七十七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民运科科长,军政干校二大队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南京军事学院哲学教研室教员,陕西省国防工办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西安政治学院院长,1988年9月离职休养。 石
(19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陕西省长安县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宣传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民运干事,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苏北军区淮海二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代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石字和
(1916~),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咸阳市人。1936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2月加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七十八师四团四连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十七旅六八七团连长,淮海区三支队八团副团长,独立旅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八团副团长、第三十九军三五一团副团长,第五十军四四二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八三速成中学副校长,黑龙江省黑河军分区副司令员、嫩江军分区副司令员。1966年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石惠卿
(1939~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湖南省东安县人。1955年3月入伍。1956年7月加入中国***。历任炮兵团野炮营文书、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宣传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西安政治学院政工教研室教员、第二大队副大队长,西安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被评为“全军炮兵标兵班长”、“政治指导员标兵”。 龙
(1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华县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同年10月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二团见习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哈尔滨市公安总局公安大队大队长,辽南省营口市水上公安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旅大市公安总队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第二炮兵基地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副军职顾问。1983年6月离职休养。 卢
(1936~),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江苏省仪征县人。1956年 11月加入中国***。1962年9月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教员,西安空军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各1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优秀党支部书记1次,嘉奖15次。他所从事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叶春景
(1920~198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河南省通许县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师排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副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宝鸡军分区副参谋长。在战争年代先后参战100余次,8次负伤。曾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两次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两次被授予“一等战斗模范”称号,两次荣立二等功。1948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史玉孝
(1933~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陕西省宝鸡县人。1949年7月参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11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一军一师宣传队宣传员,参加了解放兰州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宣传队副组长,师政治部保卫科工作员,师警卫营文化教员,参加了青海昂拉、甘肃临夏等地的剿匪作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政治处助理员,师政治部保卫助理员。1958年回国后,任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毕业于***中央党校,1990年4月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1992年11月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是中国***第十三、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史克信
(1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黑龙江省克山县人。1945年10月参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克山县县大队政治教员,警卫连政治指导员,黑龙江省军区警卫一团政治处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独立第八师团组织股副股长,师干部处副处长,军委炮兵杂志主编,炮兵技术学院政治部组织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第二炮兵基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史俊南
(1919~),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干部。江苏省宜兴县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助教,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学系讲师、副教授、口腔内科副主任,口腔学系、口腔内科教授、主任,校专家组成员、博士生导师,牙髓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技术二级。1952年至1988年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是《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主编。 丛榕滋
(1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东省人。1937年参军。1944年6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副连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连长,胶东东海指挥部独立营营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十七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三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高级炮兵学校学员,第一炮兵学校校长,西安炮兵学校副校长,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白二龙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山西省浑源县人。1938年6月参军。1945年1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卫生队通信员、一连班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独立一师一团连文书、政治指导员,第十纵队二十八师警卫营一连政治指导员,第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五团副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教导大队军事队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学员,某军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1983年离职休养。 白士俊
(1910~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陕西省宜川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宜川第一游击支队中队长,陕甘宁苏维埃财政部代理部长,第十八集团军财政部科长,冀鲁豫边区政府审计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财委审计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财务部部长,军委总财务部工程局局长,广州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部长。1965年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1962年被晋升为大校军衔。 白如冰
(1912~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原名白树勋,化名高超。陕西省清涧县人。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6月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支部书记,区委代书记。1929年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该校***特支书记。1931年回乡,任***清涧东区区委书记,绥(德)清(涧)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陕北特委候补委员、特派员,***横山、延川、延长县工委书记,陕甘晋省军委供给部部长,参加创建陕北苏区的斗争。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军委总供给部副部长、后方供给部部长,参加领导东征、西征等战役中的后勤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三边特委书记,绥蒙工委书记,***绥远省委书记兼蒙民部部长。1940年起任***晋绥边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第一二○师大青山独立二支队政治委员,晋西区财政委员会副书记,晋西北行署财政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秘书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西北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山东省副省长、省长,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是中国***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4月8日病逝于济南。 白辛夫
(1913~),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省睢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1938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任豫东游击三支队司令部副官、副官处主任,第三团供给处处长,新四军第六支队三总队供给处处长,第五旅供给处处长,新四军四师第九旅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徐州办事处主任,西线后勤部指挥所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