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怎么还没垮台?cf不是全屏说11月30就垮的吗??

我是一滴平凡的水珠,梦想有一天能够掀起巨浪;我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鸟,梦想有一天能够比雄鹰飞得更高;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梦想有一天能有远大的前程! 梦已做得太久,时间也所剩不多,但没有梦想,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幻影
( Wed, 4 Mar 2009 09:33:24 +0800 )
Description:
引文来源 ( Mon, 16 Feb 2009 09:53:58 +0800 )
Description:
广东省人事考试局
广东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各地级以上市人事局考试机构、建设局(建委)、省直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注建〔2008〕7号),现将我省的考务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 报名办法
(一)网上报名时间
全省网上报名时间:2009年2月18日9:00-3月13日17:00。
我省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报名(深圳市属单位考生请登录深圳市考试指导中心网站进行报名)。
(二)报名确认时间
各市的报名确认时间、地点由各市考试机构决定。但必须于3月13日前完成报名工作。
省直报名点定于2009年3月9日至13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为受理考生报名确认时间。省直及中央驻穗单位的考生或单位持附件3要求的“报考材料”到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进行报名确认,完成报名手续。地点:广州市华乐路53号华乐大厦南塔14楼(花园酒店东侧),***:020-83754261。
各市请将汇总表和考生报考材料于3月20日前报送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二、考试科目及时间
二 级
注:带“*”号的5个作图题考试科目的考生于考试前30分钟进入考场做准备。
根据《关于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成绩管理的通知》(注建〔2004〕5号),自2007年起,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全部科目考试中,只能报考第一科全考,其专业代码为“01”。取消了02专业(报考第一科上半部分)和03专业(报考第一科下半部分)。
三、考试方式
(一)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两大类型。一类是知识题,二类是作图题。知识题用答题卡作答,试题(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作图题草图纸由各考点统一配发,各科作图题考试每位考生配发4张A2草图纸,考后收回。作答方式等有关考试注意事项见附件6,各地可提前印制,在报名时发给考生。
(二)按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建设部令第167号)规定: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科目考试合格有效期由原五年改为八年,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科目考试合格有效期由原二年改为四年。具体实施办法按人事部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成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8〕31号)执行:
1.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有效期由原5年调整为8年,2004年至2007年各年度各科目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分别延长到8个考试年度。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由原2年调整为4年,2007年度各科目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延长到4个考试年度。
2.自2008年起,符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在连续的8个考试年度内,参加本级别资格全部科目考试并合格,方可获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符合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在连续的4个考试年度内,参加本级别资格全部科目考试并合格,方可获得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四、 其他事项
(一)考场设置
主考场设在广州,详细地址将在考生的准考证上标明。
(二)准考证的获取
(三)***发放方式
各市考生的***由所在市考试机构负责发放。省直考生可选择“***速递”服务,也可到省人事考试局领取。
(四)收费
根据粤价[2001]52号文规定,2009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费每科10元,考务费知识题每科60元,作图题每科120元。
报名工作结束后10天内,各市将考务费全额上缴到广东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户名:广东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华乐路支行,账号:44-037301040004136)。
(五)2009年考试使用的规范、标准及部门规章仍按《关于调整注册建筑师考试书目内容的通知》(注建〔2004〕6号)文件执行。
(六)按照《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和《关于允许台湾地区居民取得注册建筑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31号)规定,符合报考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居民,可申请参加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台湾地区居民参加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具体要求见《关于台湾地区居民参加全国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注建〔2007〕2号)。
抄送:省人事厅专技处、省建设厅勘察设计处、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风景园林
建筑装饰技术
环境艺术
工学博士毕业
2.不具备上表规定学历的申请报名考试人员应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民用建筑设计三级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二级以上项目不少于一项。
型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大型项目或特种建筑项目不少于一项。
说明:“民用建筑设计”、“其它类型建筑设计”等级的划分参见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工程设计收费标准(1992年修订本)》中的工程等级划分部分。
从事建筑设计的 最少时间
中专(不含 职业 中专)
建筑学(建筑设计技术)
四年制(含高中起点三年制)毕业
建筑学(建筑设计技术)
三年制(含高中起点二年制)毕业
注“相近专业”:中专为建筑装饰、城镇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村镇建设;大专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装饰技术、房屋建筑工程、环境艺术;本科及以上为城市规划、建筑工程、环境艺术。
2.具有助理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3 年(含3年)以上人员,可以申报考试。
3.不具备上表规定学历的申请报名考试人员应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满13年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民用建筑设计四级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三级以上项目不少于一项。
(2)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其它类型建筑设计小型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中型项目不少于一项。
资格考试报考材料的要求
一、二级注册建筑师提交报考材料的要求
1.《2009年度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发证登记表》或《2009年度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发证登记表》(考生用A4纸自行从网上下载双面打印,经单位审核并盖单位公章)一份。
2.首次报考和续考考生都必须提交本人***、学历(位)***,不具备学历者还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和业绩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续考考生如报考单位变动,需提交原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工作调动证明。从外省转入的考生需提供成绩转考证明。
3.近期大一寸彩色同版免冠证件照片2张,点贴在***复印件空白处,所交照片须与上传照片一致。
以上所附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复印件均须用A4纸复印并加盖验印公章,由验证人签名。
考生对提交的报考资历、学历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如提交虚假、无效资历、学历的,一经发现,取消报考资格;已参加考试成绩合格的,取消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不给予发放资格***,情节严重者,两年内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报名点: 报名序号: 从事何种专业工作
省直报名点考生考后***领取方式选择(请在□内打“√”):□自取;□特快专递。
1.此表由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后,用A4纸直接下载双面打印,交单位审核盖章。
2.此表“单位审核”栏由单位填写。单位对报考者所填内容,提交的材料(含照片)等是否真实进行审核确认,加盖公章。
3.考生对提交材料的准确性负责,网上确认的报名信息不得自行修改。
二、报名必须提交的报考材料:
2.首次报考和续考考生都必须提交本人***、学历(位)***,不具备学历者还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和业绩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续考考生如报考单位变动,需提交原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工作调动证明。从外省转入的考生需提供成绩转考证明。
3.近期大一寸彩色同版免冠证件照片2张,点贴在***复印件空白处,所交照片须与上传照片一致。
以上所附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复印件均须用A4纸复印并加盖验印公章,由验证人签名。
我填写和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符合报考条件,本表所填的内容与网上报名内容一致。否则,我愿负由此引起的责任。
报考者(本人签名): 2009
单位盖章 单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报名点: 报名序号: 从事何种专业工作
省直报名点考生考后***领取方式选择(请在□内打“√”):□自取;□特快专递。
1.此表由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后,用A4纸直接下载双面打印,交单位审核盖章。
2.此表“单位审核”栏由单位填写。单位对报考者所填内容,提交的材料(含照片)等是否真实进行审核确认,加盖公章。
3.考生对提交材料的准确性负责,网上确认的报名信息不得自行修改。
二、报名必须提交如下材料:
2.首次报考和续考考生都必须提交本人***、学历(位)***,不具备学历者还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和业绩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续考考生如报考单位变动,需提交原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工作调动证明。从外省转入的考生需提供成绩转考证明。
3.近期大一寸彩色同版免冠证件照片2张,点贴在***复印件空白处,所交照片须与上传照片一致。
以上所附材料原件核对后退回,复印件均须用A4纸复印并加盖验印公章,由验证人签名。
我填写和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符合报考条件,本表所填的内容与网上报名内容一致。否则,我愿负由此引起的责任。
报考者(本人签名): 2009
单位盖章 单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参加知识题考试:
一、考生必须携带2B铅笔和橡皮参加考试。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科目考试的考生,还必须携带无声、无文本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二、在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印于试卷封二的“考生须知”,必须将工作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规定的栏目内,将姓名、科目代码和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单位、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卷,不予评分。
三、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如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净痕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 参加作图题考试:
二、考生必须携带以下工具和文具参加作图题考试: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三角板一套、圆规、丁字尺、比例尺、建筑模板、绘图笔一套、铅笔、橡皮、订书机、刮图刀片、胶带纸等。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需携带2B铅笔。不得携带草图纸、涂改液、涂改带等。
三、正式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仔细阅读本作图题考试科目的“考试须知”,将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封面规定的栏目内。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须将姓名、科目代码和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
四、作图题必须按规定的比例用黑色绘图笔绘制在试卷上。所有线条应光洁、清晰,不易擦去。各科目里若有允许徒手绘制的线条,其有关说明见相应作图题科目“考试须知”中的规定。
五、考生可将试卷拆开以便作答,试卷答完后由考生本人将试卷中的每一页按照试卷页码编号顺序用订书机重新装订成册,订书钉应订在封面指定位置。
六、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两个作图题考试科目中都有作图选择题列于试卷上,参加该两门作图题考试时,考生必须:1.作图;2.根据自己的作图对试卷上该道大题的每一道选择题作答,即在试卷上将自己对选择题所选择的***进行填涂;3.填涂答题卡。若漏做其中一项,均视为无效卷,不予评分。 每一个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且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对作图选择题所选的***与答题卡所填涂***必须一致。在填涂答题卡时,须用2B铅笔涂黑,如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净痕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试卷上的选择题使用铅笔作答。
特别提请注意,作图题试卷出现下列情况按违规卷处理,不予评分,考试成绩记录为“违规”:
2.使用彩色笔、铅笔、非制图用圆珠笔及泛蓝色钢笔等非黑色绘图笔制图;
7.“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作图题科目的考试中完成未作图,或未对试卷上的选择题作答,或未填涂答题卡。
全省网上报名系统开通,受理考生网上报名
2009至13日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受理省直及中央驻穗单位考生的报名确认,各市的具体时间由各市确定后公布
各市报送报名材料、报名数据库和报名人数汇总表
完成一、二级注册建筑师作图题阅卷工作,上报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考场分配信息及考试成绩
引文来源 ( Fri, 28 Nov 2008 15:20:06 +0800 )
Description:
2008年11月28日 09:29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张大卫译
加拿大《环球邮报》11月26日文章,原题:国民需求建立远高于钢筋混凝土当我们咀嚼中国前不久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时,总想知道为什么北京每次选择基础设施、建筑以及大型项目开发,来刺激其经济增长? 最近访问巴西时,当出租司机抱怨圣保罗颠簸的街道和高速公路时,我说:“石油和土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已令巴西经济繁荣......为什么巴西没有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租司机回答:“巴西经济一直不错,但每当我们政府有了余钱,就退税及补贴于民,而不是修路。”我问:“如果你握有可归支配的180亿美元。你是更愿意把这笔钱花在修建公路上,还是分配给巴西民众每人100美元?”“我猜,我会为了赢得更多选票将钱分给民众。” 这或许部***释了为何巴西、印度等国基础设施要比中国差。不同于巴西,中国的经济计划对基础设施的强调要多于对社会福利的关注。2007年,中国在健康医疗、失业保障等方面的花费占中国GDP的2.4%。比较而言,巴西仅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投入就占据了GDP的4.7%。此外,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3%,而巴西是5.4%。 中国经济向本土内需转变需要根本性变革。若没结构性改革或可返还于民的财政盈余,政府投资可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却无法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如此,在新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中国仍会依重出口、投资实现其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30年,中国集中财力已令其经济保持良好势头,也实践着“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国家建设政策。然而,今日中国有了像模像样的基础设施,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工业基础,却缺少有效的推动本土消费的内在动力。要纠正这一点,中国需要在未来提高民众财务安全感并将居民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保持一致。因为,国民需求的建立远高于钢筋混凝土。
( Mon, 24 Nov 2008 10:16:59 +0800 )
Description:
  2008年11月13日15:19   南方网  我叫梁山伯
一直以低调作为处世原则的东莞,近期可能创下了历史有纪录以来最大的曝光率。前天回了老家,母亲对我说,看到电视上天天都在说东莞,说很多企业倒闭了,人都走了,你那边到底怎么样?
这些年,先是作为公司的常驻代表,后来在东莞作信用评估,算下来,在东莞接触的企业不少,对东莞的经济和政局也相对较熟,很多人都问我到底倒了多少家企业,东莞的经济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等等。前几天在天涯看到有篇贴子,写虎门完了,东莞完了,广东完了 ,认真看了一下,觉得标题有些吓人,里面只有了望东方周刊报的一些简单的东西。这些天,带着问题我与意识跟企业的朋友交流过,这里借天涯宝地梳理一下。
1.雾里看花的倒闭数量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倒了多少家企业。其实企业倒闭在莞并不稀奇,尤其是年底结算之时,东莞都会有一波企业倒闭高峰,只是因为金融形势动荡,各界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特别关注。
东莞的企业很多,登记注册的有三万多家,这还不包括地下工厂,山寨工厂。一到年关,许多企业便应时“倒下”,一种是确实是资金断裂了,干不下去了,关门大吉,例如飞跃电器就是如此,还有一种则带有不良色彩,即为了躲避债务,先注册一家公司,把资产注入进去,原来的公司,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债主追上门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一种则更恶劣,也不是做不下去,纯粹就是为了避债,一走了之,例如04年虎门的一家超市(名字忘了)就是此类。此类无良企业常导致企业员工街头堵路,所以年关时候的东莞,正是鸡飞狗跳最热闹的时候。
总体上感觉,今年东莞企业倒闭确实相较往年明显增多,以往倒闭现象主要是出现在下半年结算期,而今年上半年便在感觉到明显增长,只是数字究竟多大却总是雾里看花。套用黄仁宇话说,东莞是一个很不容易“数字目管理”的一个城市,它有点象资本主义前期的状态,充满活力,又充满混乱,法度松弛又自由无序。谁都可能会拿出一个数据,数据之间可能打架,每一份报表内部也充满了矛盾。所以,我以为,理解东莞最好靠感觉,而不要靠数字。
今年8月份的时候,广州一家媒体报道东莞已有1600家台企、3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这么大量的数据、涉及到全市范围,要精确统计制成报表,如果不动用官方的行政力量,很难完成。而如果政府真有这种统计数据,那就是完全绝密的状态,外人很难知晓。当然也可猜想是官方泄密得来的数字,那么我们想想这意味着什么——3000家港企占到东莞港资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1600家台企占到东莞台企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个经济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作为是雪崩状态,但今年6月份,东莞的用电量达到了历史峰值,出现严重短缺,入秋后的九月仍采取开六停一的做法(我一直觉得用电量是个很准确、很实用的景气指标),所以这么大的倒闭数,我是很怀疑的。
9月份美国资贷危机再度爆发,东莞企业的倒闭数量成为焦点,官方也开始反驳猜测这种猜测。东莞一家报纸报道,1-9月,东莞倒闭企业627家,和往年差不多,而东莞市外经贸局的统计说,2007年东莞全市关停外资企业有909家,倒闭数仅占企业的4.2%,涉及金额为7.2亿美元。题中之义,是想说一进一出,进大于出,东莞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社会上所谓的大面积倒闭潮。
对这个数据社会上有不同看法,官方、媒体、民间三方数字互相死掐。若按照官方的口径,经济运行状态基本上是不受影响的,马照跑,舞照跳,那么就与老百姓直接感受很不吻合了。我常去南城一家潮洲砂锅粥吃饭,跟老板很熟,最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的回答是去年这个时候,每天可以做四千多块,现在只能做一千多块钱生意,原因?“很多厂搬走了,人少了”。
为了这个事,我也向在东莞政府工作的一个密友交换了看法。在他看来,目前各方所说的数据,都只有局部的真实,而不是全面的情况。要注意到官方的词语是“关停”而不是倒闭,关停的数据,主要是来自于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而非大家理解为广义上的“倒闭”。另外,外界接触到的信息不够充分,也可能根据了局部情况来评估整体,导致数字放大。各方误差主要存在这几方面:
关停与倒闭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许多企业在倒闭之后,并没有到工商局登记注销,再加上统计口径和统计时效滞后,没有在工商台帐上反映出来。有人说得很贴切,在东莞你很难找到一位厂子已倒闭的企业主,因为很多这样的企业是没有“根”的企业,倒闭也就意味着从此蒸发。但这种己倒闭却没有登记注销的企业,仍然停留在续营企业的名单上,反映不到工商局的台帐上。
还有一点,就是许多山寨企业本身就没有登记,所以一旦关门,就无法体现在统计数据中。东莞的经济自发性特别强,市、镇、村、组四轮驱动,原动力有了,也造成无政府状态。在东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七成以上的企业是在镇村一级,一些村招来了企业,但很多手续可能还不齐全,村里除了收管理费外,市镇两级并没有享受企业的创税利好。这批倒闭的企业,没有在工商局的统计数据里反映出来,但却能够从饭店小老板的生意帐单上反映出来,因为吃饭的人实实在在少了——村内山寨工厂确实少了。
当然,政府关于“关停企业”的统计数据,也并不一定是往少里统计,也有可能统计多了。我注意到,统计没有说明对新增企业与倒闭企业之间的详尽比较分析,去年倒了多少家,今年倒了多少家,分别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从经验上讲,我感觉有些企业可能是死而复生,同时出现在注销和新增数字上,即再注册一家企业,改头换面,金蝉脱壳,以摆脱债务链条。
我在写这份东西的时候,东莞市政府前三季度的财政报告出来了,这对于我们分析情况会很有用处。由于财政是政府收入,涉及到上级和下级分钱、有上级政府和人大监管,所以数字很实在,看财政的数字数据比看其他统计报表更真实。东莞前三个季度的财政收入来看,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464多亿元,同比增长16.8%,比上半年的22.2%减少了5.4个百分点。增幅总体上飘红,不过增幅掉了五个多点。
一般而言,东莞政府收入构成中,最主要的是三块,土地出让规费、税收和工缴费,土地新增规费今年因为房地产状态不佳,不会有新增收入,而在没有开辟新税种的情况下,税收和三来一补工缴费的相对比例明显比较稳定。
基本上可以做一个客观地评估,各类大大小小企业倒闭,说倒闭数与新增数持平很牵强,与民间的实际感觉差距也很大,企业“关闭”和“倒闭”的总数肯定要大过政府报表不少。但倒闭也并不象外界想象那么严重,因为从财政收支上来看,财政税收没有土地税费的增长前提下仍保持了较大增幅,这说明整体上企业还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大企业比较稳定——大企业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长趋势上放缓,这个趋势在今后还要进一步观察。
说到企业倒闭的同时,再补一句,要注意到东莞企业的特殊性。东莞的一般中小企业,它在当地没有值钱的固定资产,其员工是外地的,机器是租赁的、老板也是外地的。一旦经营状况不佳,老板只需提前一两周做好资产转移的准备,到时候拍拍屁股一跑,神七都追不上,也不知去哪儿找,更别说到台湾、韩国、日本等地方把人抓回来。这种松脚型企业,相对于根植性更强的本地民营企业,倒闭成本更低,企业主在决定企业是否结业问题上,决心会下得更快一些。
2、东莞产业是否伤筋动骨
这些企业倒闭后,对于东莞的产业根基影响有多大。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界猜测东莞官方为了营造预期,少报了数字,东莞则认为外界焦点集中放大了东莞当下的问题。这中间可能有一个传播的放大效果问题,如先前所提到的,大量山寨企业就象个草台班子,三五条***、七八个人拉出来就是一支队伍,规模很小,不上台面。很多家庭作坊,兄弟姐妹档一旦倒闭,同行都会口口相传,“某某的厂子前几天倒了”,口碑传播营造一种印象,而等到某家企业倒闭时,让大家确认和加深了这种印象。
这次经济危机就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一批没有效益,不讲道德,污染环境的不良企业肯定要关门。不知道大家有否注意到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倒闭企业共同特点——都是欠了一屁股债然后偷偷跑路,留下一大批被欠薪的工人和欲哭无泪的供应商——东莞的合俊如此、深圳的百灵达也是如此。一个企业,在面临经营危机时,应该是主动清算债务,作好后续安置再关停,或者向法院申请破产再作清算,这种不承担社会责任、不合法关停的无良企业,其实倒了也不值得我们在道义上太多支持。
从目前东莞企业的倒闭情况来看,所倒闭的主要还是小型企业、无名企业,除金卧牛、雷豹、合俊之外,在行业内有较高江湖地位的很少。即便合俊网上在被讹传的“中国最大的玩具企业”、“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倒闭的第一家企业”,事实上其年营业额堪堪过亿,利润额只有几百万,最多不过一个中型企业。反观浙江倒闭的企业,很多才是真正的“巨无霸”,例如绍兴江龙是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台州飞跃是全国最大的缝纫机厂,但现在想卖都没人敢接。宁波金田铜业是中国500强企业,国内最大的铜加工基地,宁波最大的民营企业,6000多人的“巨无霸”裁成几百人。相对温州,东莞的倒闭企业明显规模较小,层次较低。
我对东莞判断是,这些企业倒闭都不至于撼动东莞的产业基础,能让东莞真正伤筋动骨的是电子产业集群的崩溃,是台商整体的松动。东莞电子产业去年规模以上总产值达1608.53亿元,占到总的规模以上总产值的27.5%,出口额更是占到总出口额的54.86%。不仅是数量,结构上,电子产业可以说已经在东莞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电脑资讯产品的95%都可以在东莞找到,而且一小时内可以送货上门(下文还要详细说到这点)。鉴于电子产业在东莞的绝对支柱地位,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电子产业集群不发生溃坝式的反应,东莞产业根基就会相对稳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台达、东聚、铨讯、光宝以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京瓷、太阳诱电等大型电子企业还是比较稳定的。有媒体报道说,“三星在2005年到2006年,进行了产业调整升级,原来企业有员工7000人,到现在几乎减少了一半,而销售额不但没有下降,反有上升。”寮步的铨讯一声不吭,一年产数码相机1200万台,现在虽是“过冬”,铨讯传出消息说还计划扩厂,产量提到2000万台,这意味着每5台相机中有一个是铨讯造的。
越是这样的大厂,也就越可能通过规模优势来降的成本,只要控制好风险,存活机率可能更高。同时,还要注意到,产业的集群体会带来各类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配套特别有利,大企业在此地生产会比到一个配套不全的地方生产有利得多,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在东莞的产业链条下寻找出路,比离开这个产业集群更有利得多。
东莞的电子产业集群要想稳定下来,首要的就是这个集群中的大企业要稳定下来。而这些大企业很多又是台企。台企近两年来频频放风要搬,其实做生意的人明白,块头越大越难搬家,搬一次家往往意味着损失1/3的资产,这跟自己寻死差不多。目前来看,影响台企搬迁的因素中,两岸的政治因素很让人放心,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东莞这些年形成的良好电子产业集群,己使台商欲罢不能。台达、东聚这样的大厂,公司总部嗅觉一万个灵敏,市场捕捉得比谁都精,要倒闭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来看,除苏州和昆山外,暂时还没有一个可以与东莞在吸纳台资上可相抗衡的地方。全球同此凉热,苏州昆山不见得更好,台商习惯性撒娇是在要价,真要撤不容易。东莞近几年在与台商打交道时,也学会了通过生活配套来捆绑台商,这种生活配套是一种稳定台商集团的有利武器。叶宏灯操盘的台商子弟学校运行多年,广东的台商都被儿女们捆在这里。台心医院建设方案己经落实,这样台干医保问题会有个说法。海协会的陈云林访台后,中信金控、富邦金控和兆丰金控也有望加快进入东莞,长期以来困扰台资的融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港商企业也是东莞的重要产业群体,它的数量是东莞最多的,梁百忍说,广东港商今年估计要倒闭1/3,我并不认为这很夸张。不过看港商要注意两点:一是港商数量虽多,但却并非东莞最核心的,从整体上来看,港商企业的产品水平较台商低,规模也比台商要小得多。二是港商当中有很多是假港商,是一些东莞本地人到香港注册一家公司,然后返回东莞投资的,所以它的倒闭并不意味“港资”出了大问题。
我在一些镇区走访的时候,镇区当官的对于港资和台资的太度是明显不同的,台资谈事一谈就是要土地,要增资扩产,港资一谈就是要政策,要优惠,所以常常觉得台资蛮有事业心,而港资好象有些小打小闹。香港人最有优势的行业还是服务业上,制造业上直觉远不如台商。
从目前来判断,东莞的产业基础并不如外界所担心的那么松动,结构性的力量仍然相当之强。但不可掉一轻心,随着风险的加深,对产业基础的维护应该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和台商群体的动向,是评估东莞产业基础的关键性依据,一旦出现了大量的松动信号,那么影响东莞前途和命运的危机,就真的到来了。
3、消极的环境与积极的企业
谈到这一轮企业倒闭的问题,可能要谈到的是,是否有当地政府产业转移带来的“挤出”因素。从我的观察来看,政府主动“挤出”力量只作用于一些带有高污染性、高能耗的企业,例如造纸的福安集团,但在其他行业的转移问题上,我认为东莞的态度非常暖昧,基本没有主动推出的行为。
在今年3-5月间,广东的政策导向都是转移,腾笼换鸟,而且还出台了双转移的正式文件,产业转移对东莞实是两难。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加工制造业之上,承载着一个庞大的食利社会,牵系着东莞百万农民的生计。农民的各类物业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70-80%以上,一旦快速转移,这些毫无现代营生能力的农民马上就处于无收入状态,农民和村组无法承受丧失租金收。经济搞不好,责任还可以推到美国佬身上,百万农民不和谐,这个责任谁又背得起?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6月份以来,东莞在各类大会小会上一再重复“不是赶厂赶人”。明显的,政府更寄望的是在求稳的前提下,通过非激进的方式实现升级转型,这样可以减少经济和社会的震荡,避免激烈的矛盾出现,这是最现实的道路。所以东莞打出了一系列的牌——要产业升级转型嘛,先做试点看看,明年再看效果出招;创新升级的调门越来越高,产业转移的调门越来越低。一些新口号被发明了出来,从“腾笼换鸟”,变成了“扩笼壮鸟”,从“产业转移”进化为“就地升级、就近转移”。东莞人很务实,鸟都还没找到,不会就先腾笼,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东莞人不会干的。
如我所讲的,这轮企业倒闭并非政府主动洗牌、进行产业转移所导致的“推出”,主要还是一个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带来的挤出,市场本身的力量使企业出现了洗牌局面。第一轮出局的,都是自身未能跟上形势变化的。还以合俊为例,其实奥运前就己传出要倒的风声,内部管理混乱,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利润只有几百万,效率之低可见一斑。其股票在香港表现一直非常差,高层脱困心切,但偏偏在一个错误的时机,选了一个错误的矿业,干了一桩错误的投资。这种经营形势之下,不是抓紧内部管理,提高现金存量,反而盲目扩张转嫁危机,结果是死法悲壮,死相难看。
各类媒体报道当中,南都的报道我认为是最透彻的。它看到了个体在倒闭潮中的自身能动性问题,企业倒闭不能简单归罪于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更要看企业家自身和企业的经营策略。一家企业的倒闭关门,不能消极地将原因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创业精神、团队能力、经营策略这些积极的能动性因素,甚至更为重要。经济危机也并非经济灭绝,市场经济是达尔文主义生效的地方,经历过摔打并有很强免役力的企业,会存活下来,并成为下一轮复苏和扩张的先行者。所以,在经济危机局面出现时,企业本身的能力是可以缓解和改善外部的整体环境的。
可能有人认为,东莞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各项水平低下,根本无法自己发挥能动性,去抗御风险。错了!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并非可以一击就倒的。我研究过裕元鞋厂,它长期为Nike、Adidas做代工,现在做成了上市企业,还是一个跨国企业。裕元从Nike或Adidas接单,已经不是按别人给的图纸依样画葫芦,发包方只给描述:我的鞋要传达什么的理念,适应什么文化,满足什么样的环保标准等等,其余从设计到加工,再到检测,到出厂,都是裕元代工厂自己完成。有经济学家讲得很对,关键问题往往并非处于产业链条的哪一个环节上,而要看是否霸占了这个环节,具有绝对的、优势的、垄断性地位,如果是绝对垄断者,一样很够强势,郭台铭就是这样代出来的台湾首富。
面对市场变化,反应最灵敏的,还是企业。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最先感知市场信息,并作出灵活反应。东莞很多代工企业都不是只是OEM,而是能做到ODM(设计加工),有的已开始OBM(品牌运营)。大朗一家毛织企业,我一个兄弟在帮他老板打理,很早之前就注册好了一家三资企业,一旦发生危机状态,就转产做内销,现在生存状态还不错,前一段在报纸上还被当“典型”介绍一番。
最近经朋友介绍,我去了几个企业看了看,发现企业现在积极自求,首先是要自我保存,有的开源节流,减少人员,有的加强管理,彻底改变生产经营策划,比如改变原先采用的计时方式,改为计件方式,增加产量,降低物耗,增加员工收入,并针对公司的订单结构,合并工厂,提升效率等等。
来自企业和民间的智慧很生猛,“抱团取暖”这个词频频被行业提起。读报纸时,我注意到一个叫肖功俊的印刷业老板,写了篇万言书,里面提到了三家联保,共同贷款,互助过冬,或者由政府提供款项给阿里巴巴,由阿里巴巴来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据说此人不太为官方所喜欢,本地媒体都没有报道,其中原因我还不清楚,但我认为此人深谙企业情况,这些意见提得很有水平。
有外人认为东莞企业主的素质低,企业水平差,此话有部分的真理,一些民营企业主的素质确实不好说,但相对来看,这句话并不客观。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相对于江浙一带政府的大包大揽,东莞的政府在市场上是有意“无为”的,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还比较少,这种“弱势政府”使东莞的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更高,企业的自主行动能力和水平较高,有助于企业主的成长,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浸淫很久的老板,水平还真不般。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可能由于东莞的外向型加工业太过典型,而一些新型的、有自主技术和特色的其他企业,反而变成了灯下黑,“非典型”了。其实东莞的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在当下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不是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糟,甚至有的反而更好了。
前几天代表公司去开了个会,听何思模说自己的易事特公司,这家为神五生产电源的企业,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了80%。本地小青年李绪亮所搞的勤上光电,从最初的灯管灯包,发展到现在做led,做得相当不错,现在也成为了东莞的种子企业,准备培养上市。有次东莞一家外地银行的行长吃饭聊天,他说他们的银行正在积极给中小企业放贷,在清溪、常平都发现了一些不错的企业值得培养。认真到企业走一走,会发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
对于东莞这类有一定技术含量、有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相对于加工贸易业的巨无霸来说,规模上还比较少,还未成为东莞产业的支柱。对这些企业来说,危机影响程度相对浅,只要解决融资信贷问题,反而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借势圈地,蓄势待发,因此,东莞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这批种子企业,它们可能是市场达尔文主义下的最终胜出者。
每次危机中关于危机和机遇的关系,总是会被人提起。光说机遇不说危机,这是没有良心,空说机遇大于危机,这叫做乱打官腔,但危机之中蕴含机遇,这句话叫做实事求是。还是先前所说的,经济危机不是经济灭绝,总是有人胜出,有人落台,乱世出英雄。从这一点来看,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也不妨看成是来自外部的倒逼压力,逼迫产品升级,逼迫企业转型,逼迫东莞实现产业结构性的调整。
外部环境压不垮企业,企业只是从内部先垮掉的,所以抵御外部风险,企业的能动性一定要发挥出来,当下一定要以“活下来”为目标,缩短战线,压缩库存,降低风险。要动员一切可能的资源来为寒冬取暖,包括行业内的集体行动,以及动员政府给予最大支持——这个时候跟政府要价,可能是最容易的时候,政府这只手也是最强有力的帮助。
4、今明两年形势怎么看
美国的次贷危机,随着一批投行的破产与倒闭,风险己经得到了新一轮的释放,然而从整体上看,不确实性因素实在太多,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有很多证据表明,美国在购车、其他大宗消费物品上的次级贷款风险仍然未释放出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学界一致认为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金融开放度不够高,而对外贸易依存度大,次贷危机带给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行业,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恐怕是东莞最难熬的一年。其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旦美国的消费受危机直接冲击,对于外贸订单会有较大影响,一些实力不够的企业可能会因为订单不足相继结业,不进入2009年的外贸市场;其二,年底是一个财务结算的高峰期,各类积欠债务将要完成偿付,很多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问题;其三,美国市场阴晴不定,政府救市效果不太明显,全球衰退己成定局,仅仅这一预期,就可能诱发企业的结业关闭。
基于这样的形势,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东莞企业整体,各界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要准备还有一批企业悲壮地倒下,要准备厂房继续被空置,要准备勒紧裤带告别以往的纸醉金迷。做什么事,都是有得有失,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妄想可以不买单白吃铁杆庄稼,这是黄粱美梦。不调整产业结构,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汪洋这句警告虽然直白,但确是一条经济铁律,
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央行都在积极挽回局面,甚至动用了国有化的手段,虽然效果目前还不明显,但总会找到办法的,政府不行,市场也会做到,关键是信心恢复的时间有多久。同时,外部环境上存在一些有利因素,若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结合东莞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实力的企业捱过这一难关,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其一、国际贸易成本正出现降低的走势。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副效果,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全面回落。当国际炒家资本从期货市场中抽身救主后,原油价格从历史最高峰的每桶150元下落到60美元左右,这对于所有的企业,尤其是使用石油、塑胶等原则材及能耗较大的企业,是个重大利好。金融危机之中,经济规律确实仍在运行,需求减少带来了供给的相对过剩,PPI的下降对于企业生产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对于外贸来讲,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放缓,奥巴马不是傻子,美国人现在需要中国支持,还不敢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
其二、外贸政策环境会有变化。宏调对外贸加工的过紧政策会全面松动,激进的调整政策会让位于温和的调整政策。代工产业这两年背了很多骂名,其中有的骂得对,有的却骂错了。战后的落后国家都是依赖外贸加工起家,它避开了技术、人才、资金缺乏之难快速起步,并能够大量增加就业。对于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而言,人口是第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就业,以东莞为例,为中国吸纳了1000万农民工就业,哪怕我们内心里再怎么不喜欢东莞,也不能不承认这项成就蛮了不起。
因为外贸加工消化就业的社会功能,上至中央政府,下至乡镇政府,都不得不非常审慎地考虑这个问题,大量结构性失业和绝对失业,只会使己处于风险状态的中国社会,面临更大的危机。最近,国家己经调整了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仅东莞企业就可以获得8.5亿的出口退税,接下来,其他吸纳大量劳工的制造业领域,也有可能松绑,企业的盈利率可以通过退税获得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御寒能力。
其三、美国市场一般消费品受影响不会很大。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习惯将会得到抑制,但这种抑制,更多的会落实在奢侈品、大宗消费品、资本品消费上,例如房产、汽车的消费,可以预见欧美会进入一个历史的最低谷。
但可以不奢侈,却不能不生活,欧美国家的一般性的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我认为,不会受到过大的减损。诸如电脑、家具、玩具这些物品,己变成一般的日常消费品,不是美国国民的节余对象,所以它们的市场虽可能会有一定的下滑,但只要中等阶层的人口数量不大幅减少(这一点由于欧美福利体系的完善,是可以预期的),一般性的消费零售品总额还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也就是说,东莞制造业的市场空间,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这将为加工企业腾出一丝喘息之机。
其四、危机之后,经济规律会自动产生调节作用。当大量代工企业倒闭后,在客观上会减少订单市场的竞争性,供求关系起了变化,较强的加工企业在与外包方的谈判中叫价能力也增强。而倒闭企业所剩余的装备、人才和劳动力,可以补充到行业中去,提高存活企业的装备水平、人才水平和劳动力存量,用工用电用地这些资源瓶颈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就是市场规律自身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个规律在现实中己经得到充分的发挥,最近我到一些企业去走访时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曾经困扰东莞企业三四年的用工荒问题,竟然无形中得到解决了。
除此之外,东莞自身还有一些特殊的优势,这些特殊优势的存在,也增强了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维护了产业体系的根基,具体来说,有两点:
一是,高度的产业聚集而带来的完善产业链条。以电子产品为例,95%的电脑周边产品都在可以在东莞配齐。任何一家电子厂所需要的上游产品,只要一个***,一个小时内送货到厂。东聚、台达等大型企业,大厂的很多产品都是通过上下游的转厂外包完成了进料和销售。这种配套的完整性,是企业重要的营商环境,它把大大小的企业捆到了一起,成为一个产业共同体。
前面我提到我有个朋友在一个毛纺厂当厂长,他们在东莞以外设了11个厂,但都只是做做简单的前整织片工序。他曾经到黔南某布依族自治州的分厂去过,可是“那里连个充电器都买不到”,更高端的检测、品保和设计、销售环节能不留在配套更完善的大朗才怪,因为那里6.5公里的街道集聚了3000多家毛纺企业,***服务全了。
这种产业链条完整,可以带来明显的“外部经济”效果,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创新,会有效地节余各项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简单的一个比方,如果外部有一美元的成本上涨,一百家上下游企业每个企业节约成本1美分,就可以对冲成本上涨的问题。这一种被台湾人称作是“蚂蚁雄兵”式的产业组织方式,其实是抗风险能力极强的一个企业网络,面对危机的时候抱团取暖往往比单打独斗的大厂更能够捱过严冬。
东莞的主要产业,均己经形成规模庞大、配套相对完善网络的产业集群,例如电子行业、虎门服装,大朗毛纺,长安模具,大岭山家具,厚街鞋业,塘厦电源等等,这些集群化的产业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也是东莞的一张王牌。
二是东莞的重商文化和相对较好的政府服务,对于企业的稳定性有明显好处。东莞的政务环境,与三十年前的窗口***相比,自然己不堪相比了。部门利益分割、官僚主义气息生长,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等方面的毛病,也在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一点连东莞一哥也在大会小会上狠批痛批,恨铁不成钢。
即便如此,相较于内地和不发达地区,东莞的政务水平,在服务企业领域,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与东莞的文化传统和发展路径有关系。东莞人做人非常“八面玲珑”的,懂得与人分利是最好的合作办法。对于企业,不仅仅是“爱”,有时候甚至是无度的溺爱。例如在处理劳资关系上,各级官员屁股常不自觉地坐到了企业的板凳上,常因此遭至各界批评,并不是没有依据的。
与很多内地政府不一样,东莞对企业的主要策略是“放水养鱼”,而其他地方往往是甜言密语招来企业,来了之后将之变成砧板上的鱼肉。东莞处理企业问题时,一般都能处于优先的程序,能先办就先办,这与内地政府的拖沓风格有鲜明的对比。前一段时间,认识厚街双岗一家木工机械厂姓何的厂长,他对比老家东北和东莞后就说,东莞这边蛮好,政府到厂里办事,办完了就走,连中饭都不吃,“不像东北,连个门前三包和计划生育都拿来卡你,弄得人哭笑不得。”
形势严竣,压力剧增,优劣俱存,事在人为——这是我对东莞经济基本面的评价。面临这种局势,关键是看下一步各方出招,企业的策略是否正确,政府的应对是否对位,各方合力到位,就可以早日脱离苦海,这个时候,一步都不要走错,一招走错,满盘皆输。
5.东莞如何过个暖冬
各国政府都己出手,中国各地政府在想办法救楼市,东莞也出了一些招。为了写这篇东东,我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东莞的资料,大致说来可以看出这么几招:官员频频走访企业了解情况提振信心;10亿元财政通过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法扶助企业融资;减轻一些税费达到3个多亿,给企业减轻压力;加快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等等。
走访企业作为提振信心,表明一个姿态,虽然说实际用处不大,但却是非做不可,经济学的说法,这叫做营造预期。10亿元财政扶助企业融资,有实际用处,理论上测算,贴息有助于单个企业最高融资2500万元,而给予银行的风险补偿有助于撬动250亿贷款。不过,实际撬动力量,还需要银行大佬的策略配合,现在的贷款利率其实并不高,银行更担心的是本金,尤其是银行还要防范断供面扩大带来的中国版次贷危机,未来一段时间放贷仍然会比较保守。
加快基础建设投资,可能是最直接的、也最有力量的,对于经济的增长是立竿见影,但要指出的是,由于东莞的制造业多是两头在外向,所以加快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的好处,多给了建筑承包商、建筑商、建材商,落到制造业头上的直接好处,不要想象有太多,还不如经济景气带来的预期对于制造业的效果更大。东莞在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可能会拉动物价上涨,更要小心因为过快过猛投入,一旦投资退潮,又会因为加速原理带来新的经济衰退,这是一柄双刃剑。
大家对于拉动国内内需,现在都可以说是处于一种绝望状态,过大的贫富差距,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的消费需求倾向。于东莞而言,通过内需来拉动增长相对穗深更难,因为东莞城市结构有刚性的社会分层,有钱人该买的房该买的车己经买了,普通零售品的售卖对象绝大多数是消费能力不足的外来工人,所以也不要抱有内需快速增长的幻想。
还是要扣紧制造业做文章,制造业的文章做不好,东莞就会跌到第三世界中去,未来五年东莞继续做好了制造业文章,金融危机可以安全渡过,产业结构调整也差不多完成了一半。当下之计,东莞的出招要死死扣紧一个字——“快”,祭起快字诀,快刀斩乱麻,抢在阴晴莫测的年底和明年上半年之前,提前作一些防范措施,阻止企业经营状态进一步恶化:
一、紧急压缩财政支出费用,腾出财力。东莞市级、镇级、村级财政,加起来总共600亿左右,应该来说还是相对充裕的,但今年年底和明年要办的事情很多,所以必须未雨绸缪,要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来支持。远的不说,樟木头为合俊垫付工资2400万,把樟木头镇政府刮个一空,镇政府因垫付资金而破产这种情况,东莞不得不防。另外,企业帮扶的资金、村居委会的帮扶资金,消耗可能越来越大,企业搬迁之后村委会原来代理政府行政的那笔费用,最终还得政府背起来,500多个村的公共开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压缩财政支出费用,一方面是为过冬储备脂肪,腾出资源,减免税负;另一方面则是塑造一种同舟共济的形象,增强各界的信心。说实话,东莞财政费用的浪费确实是比较惊人的,光接待费这笔费用,就不知道可以支持多少家象裕元这样的大企业过冬,要压减财政支出费用,就必须与庞大的***利益集团博奕,这要拿出一些决心,企业、村委会都在忍一时之痛,***为什么不能忍一时之痛?
二、紧急再减免各类税负。国家正在酝酿新的***方案,东莞也要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赶紧实现普惠性的税负,与其通过税收先把钱收上来再发,还不如直接减免,省得中间的税费还要经过一轮消耗。比如说零星税源,一个镇一年也就收个200-300万,但养人就要40-50个,实际上收上来也就养人去了。
虽然说东莞己减免了3亿多税负,但分摊在企业身上的税费还是太多。东莞只有几里堤围,企业竟还要交堤围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根据企业员工数量100:1.5要求上缴的,企业每雇佣一名东莞户籍的残疾人就业可减少相应的缴费金额,企业其实非常乐意雇佣残疾人工作,问题是:东莞170多万户籍人口中的残疾人根本不够雇佣,政府收到的保证金估计与东莞实际享受保障金的残疾人早就不成比例了。这些税费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政府在过冬之际,不大刀阔斧减免,还要等到几时?
三、用好本地商业银行、农信社、信托机构这些“第二财政”,建立重点企业、优势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提供最直接、最快捷的融资信贷支持。在当前的金融局面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惜贷,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房地产这一块的债务情况还不明朗,银行系统还要充分预防中国版的次贷危机,想其下大力气用大笔资金扶助中小企业,恐怕太不现实。
现在一切要求就是尽可能快,本地政府能够支配和控制的商业银行、农信社、信托机构,此时应该要成为扶助企业的主力金融机构,政府确定扶助企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开,通过财政注资成为专项基金,由这些第二财政放贷收款。
要提醒的,我所指的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并非只指大规模企业,而是指在技术、市场上有优势的企业,重点培养的种子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对于经济整体运行相当重要,大企业提供了税收,小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如果这些小企业联合向大企业逼款,大企业一样扛不住。所以政府的救助政策不能贪大,而要求好,一定要惠及中小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二线中小企业,不能保大不保小。
四、快速解决中小企业的实际性问题,稳定中小企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说过,“小的是美好的”,小企业的价值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东莞这样的二线城市。中小企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行政服务效率不高、流动资金不足、装备资金不足、技术实力不足、人力稳定性不够等问题,政府除了在流动资金问题上应有所作为外,还应该着力于企业的装备、技术、人力问题。
行政效率的问题,确实是困扰东莞企业的一个不小的麻烦事。市场特别讲机会成本,抓住机会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丧失机会损失可能不可估量。政府机构大大小小的前置审批,实在让人烦死。最近我们公司办一家互联网企业办理经营执照,前置审批四项,一项套一项,整个流程走下来,差不多要六个月,这六个月足以把一家新生的互联网企业拖得半死不活。
另外,政府可以考虑支持社会企业成立通用装备银行,通过租赁装备、以租代售等形式,支持企业快速进行装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的支持。可以考虑一次性买断通用的专利技术,授权有需求的中小企业使用,提高其技术水平;可以分配一定的入户名额和指标给予较好的中小企业,扩大管理团队、关键技术岗位技工落户,帮助企业稳定核心骨干团队。
五、着眼于产业集群中的系统性问题,从快入手,完善集群结构,提高集群的健康度。有时候,处理问题并不需要太复杂,升级也并不一定样样都要高科技。对于现代产业来讲,分工细密更讲究配套完整,一个链条上的功能丧失,可能对整个企业集团都产生很大的不方便,因此有时候完善集群的配套,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朗的标检公司落户以后,帮助企业搞检测,不仅自己业务量每年200%以上的增长,也帮助了周边企业完善了配套,这就是“结构性”的价值。
东莞的产业集群相对而言发展比较成熟,但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虎门的服装业有三、四千家服装企业,然而很多企业购买布料,仍然跑到广州中大来购买,这说明虎门的服装布料辅料环节就存在问题,如果在本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再如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五千多家企业,但没有一个国际性原辅料交易中心,企业在进行国际***易和结算时相当不方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安全性,如果建成这样的交易中心就能大大缓解这一问题。
六、加强企业间的集体行动水平,实现抱团取暖。东莞除了少数几个商人集团之外,企业家之间的集体行动水平很低,许多企业就象一个个孤立的原子,看似在集群之中,其实游离集群之外。东莞的企业协会,名义上不少,但实际上,一年除了开一次会,很多企业协会处于瘫痪状态,或者变成一个政府的行政部门,而不是真正为企业服务。
这一点要好好象台商学习,他们的集体行动水平是最高的,东莞6000多家台企,过半参加了台商协会。台干们经常聚在一起打打高尔夫并不是纯粹消遣,而是借切磋球技交流商机,大家相互了解,更有利于降低生意场上的交易成本。他们有独立、团结的第三方行业协会,这提高了他们集体行动的水平,提升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度和叫价能力。寒冬之下,特别需要企业之间相互抱团,互惠协作,全靠政府拉郎配,做不来也做不好,企业自己之间的协作,更有智慧,也更加灵敏。
谈完之些,我还是要再泼一盘冷水,这轮经济危机中会有很多企业倒闭,类似于合俊这种欠薪跑路的情况,可能还会一再出现。在这种危机之中,工人是最无辜也最倒霉的,樟木头救得了合俊的工人,但救得了雷豹的打工仔吗?道滘的泰豪呢?厚街的欧风、清轩呢?清溪、黄江……怎么办?这一轮的洗牌,不能再走三十年的老路,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农民工的尊重,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一个基本的理念,经济危机的风险,不能完全转嫁到农民工身上。东莞在救企业、救农村、救农民的同时,必须要救工人。香港政府面临经济危局时,有一个破产欠薪保障基金专门用来解决企业倒闭后的问题处理,保障工人的权益,试问东莞能否仿效? ( Wed, 19 Nov 2008 09:15:28 +0800 )
Description:
据日本共同社18日报道,得益于石油贸易而发展迅速的阿联酋迪拜也难逃全球金融危机和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支持经济增长的房地产价格出现回落,有意见认为当地的经济进入了调整期。迪拜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塔楼和椰子树形的人工岛,经过大规模开发已经成为一个“聚宝盆”,不过现在其经济也开始出现变化。 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以来在投机需求的支撑下房地产出现热潮,“世界第一”的开发计划也推动了热炒局面。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迪拜房地产业出现资金调度困难,最近投资开始减少。据英国汇丰银行透露,迪拜10月的平均住宅价格较9月下降了4%,高级住宅的价格也下降了19%。 危机的影响还可能波及大规模的开发计划。迪拜政府旗下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埃玛尔地产”正在建设世界最高的“比斯迪拜塔”,但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自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80%。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本月13日宣布将重新考虑雇用计划。另一家房地产公司已经宣布裁员200人。 金融界人士认为迪拜能否实现从“泡沫经济”的软着陆还有待观察,可能会先推迟一些不太紧要的项目。外交界人士则表示,“从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来看,进行调整才是健全的”。(中新网11月19日电)
( Tue, 18 Nov 2008 09:14:10 +0800 )
Description:
2008年11月18日 07:17:45  来源:
广州日报
1929年大萧条 前事不忘 1929年由美国股灾引发的经济危机,显然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图景的真实反映。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有助于我们今后处理经济问题时做到防微杜渐。 汽车还未开售就下订单 上世纪20年代曾被欢呼为美国“新时代”。从历史纵深看,财富向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大门。信用借贷、炒股等概念随着经济繁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炫耀性消费”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当然,这种消费热潮是建立在信用扩张基础之上的。 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买收音机、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新型电器以及买汽车等。当福特公司1928年宣布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尚未谋面的汽车下订单,汽车消费之狂热从中可窥一斑。 然而,与新技术带动的相关产业高度发展的同时,当时美国的许多产业(比如农业)仍然没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消费过热与现实经济脱节越来越明显,导致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形成了社会大众不充分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
 政府对经济过度自信 虚假繁荣下蕴藏的潜在危机当时未得到政府的重视。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一直对潜在的危机置若罔闻。在美国政界和经济界,很多要员都宣称美国已进入“永久繁荣”阶段。 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就职演说中说:“美国人民已临近最后征服贫困,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中所没有的,美国已达到历史上最舒适的程度。”1929年12月12日,危机形势急剧恶化,胡佛则发表声明说: 美国经济形势已经“回归正常”。1930年3月他又宣布:“失业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对大萧条到来之前的经济形势估计严重不足。
 名词解释
 炫耀性消费 1899年,索尔斯坦·魏伯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首创“炫耀性消费”这一名词。一般来说,炫耀性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对物品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如今,各种“不理性”消费选择都被称作“炫耀性消费”。
专家连线 王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中美经济关系、贸易政治、国际经济关系等。
警惕过度消费
提防经济危机 与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社会消费过热类似,这次次贷危机前美国“群体性消费”也存在过热现象。对如何通过关注“消费热”预防经济过热或经济危机的发生,北京大学国关学院教授王勇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王勇教授指出,从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的消费领域看,当时富人阶层的“炫富”现象的确是当时社会过度繁荣的重要特征之一。当然,这只是社会危机爆发之前的一种表象特征,是社会经济虚假繁荣的体现。他提到,当时美国“炫富”阶层主要集中于少数富人阶层,体现在奢侈品消费、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领域。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社会的消费过热则是“群体性消费热”。比如,信用消费者、房贷者、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等,这代表了美国的一种大众化消费价值观,从而也牵扯到了更广泛群体。 王教授说,从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看,2002年美国曾出现过经济衰退的迹象。对此,美国政府对美国经济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2002年以来,美国的很多富翁也有“炫富”表现,比如,出现过类似“到加勒比海购买小岛”等消费行为。2002年美国经济上的“短痛”,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长痛”,美国错过了当时利用市场自然调整问题的机会。 王教授认为,从1929年大萧条前、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消费领域看,“过度消费”现象都是危机爆发之前几年内都出现的表象特征。他认为,从消费这个变量研究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一种很好的新视角,研究会比较难,可能需要大量的权威资料和研究模型。 (记者毛玉西)
( Fri, 17 Oct 2008 10:34:13 +0800 )
Description:
(郎咸平博客)
  我今天要谈论的题目是一个比较让我们痛心的题目,那就是四川大地震。当然,对于四川大地震的过程以及解放军的勇敢,老百姓所受的苦难,我在这里就不需要重复。虽然这个时刻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但是我相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股难以平复的创伤,包括受难的同胞,包括广大人民,所以今天不想在这个里面继续谈论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灾难,因为我们已经报道过很多了,我想趁这个机会大家对这一切进行一个反思,反思什么呢?   我念一段话给各位听。   第一个,在这段期间,王石发表了一个谈话,万科捐了200万,网民批评他捐的不够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金钱不应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阿里巴巴也讲了一句话!马云他说,实际上这不是他讲过的话,这是他06年讲过的话,“中国企业家即便有能力,也不应该用来慈善,而应该用来扩大再生产。对于那一些荧光下的慈善捐款,我认为一元就够了。”各位要知道,我自己不能当愤青,我也不希望大家举起道德的利剑随意挥砍自己也是不好的,我想用大历史的角度来谈谈,请问各位,如果有一天你取得了像马云以及王石同样的位置的时候,你会不会讲相同的话?你告诉我。   今天你批评起人来你意正言辞,可是为什么他们会说这句话,我对这些话毫不同情,但究竟我是一个教授,我必须用一个公正的大历史的角度来谈论我们文化的危机,网友非常够水平,事实上也是我个人的经验,在2004年展开全国国企大讨论的时候,我发现网友的评论水平非常高,而且网友对于有的理论之透彻,基本超过我们的经济学家,所以我对于网友的意见我从来不敢忽略,有一位网友说了一句让我感到很感动的话,他对王石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他不是在谩骂,但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反思。他说王石,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是,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   这话讲得非常好,要是我的话,我写不出这么有水平的东西来。我可能说你王八蛋怎么怎么。对于马云来讲,有一位网友写得也很好,他有一点骂人,他说,你的心灵和你的外貌一样。我发觉网友挺幽默的,而且还有一位网友做了计算,说200万是万科多少的利润呢?是2007年万分之4的利润,0.04%的利润,赚了这么多钱,把0.04%的利润拿来救灾,同时网友又算了,说王石12次登山花了3684万元,年薪是多少呢?690万元,这是网友写的,在这里我不做确定。 我很想针对这个题目和各位谈一谈这个沉重的话题。除了万科以及阿里巴巴之外,截止到5月21号为止,国际几个大公司,尤其是在中国赚了大钱的大公司也没有捐钱,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诺基亚、LV、大金、宝洁、摩托罗拉,我相信在网友的压力之下,我认为他们未来都会捐的,虽然我没有把握,因为至少截至到今天为止,美国政府捐了100万美金。似乎这些国际跨国公司并不在乎,似乎我们的企业家对于救灾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还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里我不是来骂人的,我想从文化、从历史来谈论一下。   我想谈论谁呢?谈论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两个企业家,一位就是比尔盖茨,一位就是巴菲特,他们两个不是简单的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他们是真正少数几个拥有上市公司的亿万富翁,尤其是比尔盖茨,一直名列全世界的首富,巴菲特也差不多的。这两个人很有意思,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非常大的落差。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分别成立了不同的基金会,叫公益基金,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叫盖兹灵达基金会,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基金会,不但如此,他还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他讲了一句话我很感动,那就是他这个财富是取之于社会,要还之于社会,他只是帮助大家管理这份财富而已。这个话很奇怪,我们通常认为财富是我创造的,怎么叫做我管理,我创造就是我管理,好像比尔盖茨不是这么看问题的,他说他只给他的子女每个人留100万美金,供养他们到大学毕业之后,他这个做父亲的职责就尽到了,以后他们生存有办法,巴菲特前年也把几百万美金捐进了他的基金会,他的思维和比尔盖茨是一样的,而且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小布什总统曾经有意要调低或者取消遗产税。   我想我们的企业家肯定很高兴,如果国家取消遗产税多好,我可以把我的财产给我的儿子,给我的女儿,挺好嘛,因此在我们中国人的想法里面,总认为如果小布什总统取消遗产税的话,那么最激动的就应该是比尔盖茨同志了,他钱最多,这是我们的思维,可是后续的发展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发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这么说的,他说我们不能同意总统的看法,他说取消遗产税的结果是使得美国年轻人丧失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为了美国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够赞同这个政策,你们是不是觉得比尔盖茨疯了。   明明对你有利的政策,而且肯定是通过美国参议院众议院合法的立法行为,你在干吗?你到底在想什么?请注意,我绝对没有夸奖比尔盖茨,我也不是责备我们的企业家,我只是想请各位大家想一想,他们都是人,都是有能力的企业家,为什么他们想法这么的不同?而且我再告诉你,这个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你千万不要认为说,比尔盖茨是对的,我们是错的,不是这么简单,而是到底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问题? 我们不要拿一把道德的利剑随意挥洒,因为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当你穷人的时候,你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可是我今天希望在这里来给各位一个启发,首先谈一谈,我最喜欢谈历史,而且很多人也最喜欢听我谈历史,因为我的历史谈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过,而且跟大家所学的历史都不太一样,所以这个历史特别好听。那么首先谈一谈这一种源自于西方的企业家精神,或者这么讲吧!源自于西方现代型的企业怎么过来的,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范畴之下有这种想法,而我们又有不同的想法呢?因此我就把各位带回到过去的历史当中。我们回到什么时刻呢?我们回到了西元第10世纪,我们发现西元第10世纪孕育了第一批企业家,因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西元第10世纪的时候所成立的,当时的天主教皇在9世纪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信念。   你死后怕不怕下地狱?怕,怕怎么能够不下呢?把你的财产捐给教会,显示出对上帝的忠诚,就可以不下地狱,所以很多有钱人在死掉以前就把钱捐给了教会,到了西元第10世纪,英国的土地有60%是属于教会的,但是他们神职人员也不能够经营,又不能传给下一代,怎么办?所以创立了现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怎么创立?那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些教会企业,这些职业经理人是管理者,而这些公司的所有者是谁呢?是教会,所以这个确定了什么?管理权跟所有权分开的第一步,绝对不是这个制度多好,而是在教会的企业之下这是一个必然的。   大家请注意,这些经营企业的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各位知不知道这个英文,我们翻译成教授是吧!当时有这个英文,没有这两个字,只有这个,就是Profe ,什么意思?专业人才,在西元14世纪的时候专业人才可以用来形容当时经营企业的那一批职业经理人,那一些人当了职业经理人是个什么信念?想一想。他们努力经营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服务人们所热爱的上帝,理解我的意思吗?他们心中有这么样一个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都是教徒,都是教会所指派的最精英的Profe ,他们是纯粹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他们就要把公司经营好,来荣耀他们的上帝,而且目的,你说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总不是吃你的,喝你的,不是这么简单吧!我不是做宣传,因为神爱示人,这是他们一直讲的话,我只是把这个历史重复了一遍,所以到最后你发现这些Profe ,这些教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他当了职业经理人之后,他所想的就是如何有着这么样的一个责任,也就是信托责任,能够照护上帝所爱的子民,这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提。   当我们引进股份有限公司概念的时候,我想请问你,有多少人理解这个背景?如果我没有说,或许你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我在想为什么?而且中国人对西方历史基本的概念都不太深,我们完全不用想到说如何从根部来寻找比尔盖茨怎么有这种思想,我可以告诉大家,他们的前身就来自于这个,因为是上帝的企业,所以一开始整个伦理道德,整个社会责任感就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那就是当职业经理人发挥你对上帝的信托责任,你就要给这个整个社会,这个老百姓,也就是上帝所爱的子民创造财富,这是他们想的事,你可能认为这是大话,这是神话,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都不是这么教育我们老百姓的。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教育我们的老百姓?我告诉各位吧,你听了以后一定感到非常难过,有痛心疾首的感觉。那就是我们很多专家学者说,国营企业做不好,因为东西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还提出个“冰棍理论”,什么叫“冰棍理论”?那就是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那就像冰棍一样会逐渐融化,与其让他完全融化光,不如在他还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国企老总,叫做NBA,而民企老总,他就可以做得好,东西只有是自己的才能做得好,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节骨眼我们已经分开了,在这种教育之下,我们中华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淡然无存,你们认为国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吗?错了,真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你们所看到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你以为企业是你自己的吗?我想请问大家,要不要聘副总、经理、科长?要,我再请问你,你这个民营企业虽然是自己的,可是属不属于这些你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呢?不属于,当然不属于了,再问大家,既然东西不是他们的,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做好呢?所以跟大家讲,他们就是不做好,而这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的老板总是感叹着,他的员工不为他着想,他常常有这种感觉,什么感觉呢?没有人愿意为企业真正卖力的打工,我这个话没错吧,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了两三年之后,就想自己做老板去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一家公司对他的培育,他要对公司老板或者对股东尽到他作为一个Profe 的责任,他想到什么呢?他想到我自己好就好了,我自己好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东西不是自己的就可以做不好,东西要是自己的才可以做得好,因此我最爱谁?我最爱我的家人,我最爱我自己,我最爱我手上的钱。社会责任感呢?信托责任呢?他对老百姓的责任呢?都不重要。   我可以告诉大家,从这一步开始,我们的血和欧洲人的血已经是不同的了,他们的血是由宗教所遗留的信托责任,而我们的血是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我讲到这儿大家就已经听懂了,在这种环境之下,马云或者王石这么讲话,你觉得奇怪吗?对啊,他说是啊,金钱不能成为他的负担,好像也对啊,这个企业家有能力也不该做慈善,因为慈善是别人的事,又不光自己,而应该干吗呢?而应该用来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钱,给谁呢?给自己。   好像说得通吧!这一种文化所孕育的企业家就这种水平,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吗?还有可口可乐为什么不捐钱?摩托罗拉为什么不在中国捐钱?你赚这么多钱。那他们没有Profe ,他们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吗?不是没有,情况非常复杂。又从欧洲历史开始讲了,这一种高超的脱俗的信托责任,会随着这个社会的富裕而瓦解,所以在第10世纪崇高的教会企业的经营理念到了14世纪之后顿然瓦解,因为钱多了,钱多就开始干吗呢?就只想到自己,自己要风花雪月,自己要唱卡拉OK,要去夜总会,只想自己,别人不重要了,所以从欧洲中世纪开始,14世纪之后你发现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这一种由宗教而来的信托责任没有了。   那么现代企业是怎么回事?我不否认现代企业虽然具有历史的传承,这种教会企业的传承,可是我告诉大家,近代企业是经过10世纪到13世纪教会的理念,一直过渡到14世纪到18、19世纪的黑暗时期,大家只为自己打算,到了19、20世纪像这种可口可乐等等的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什么阶段?大家想一想。这段历史非常重要,那就是1890年开始美国政府从反托拉斯,就是美国政府从1890年奠定了一个《反垄断法》,开始将美国的企业开始用严刑峻法逼迫你不得不有信托责任,这和早期不同,早期是自发的,19世纪之后是强迫的,怎么强迫,这是我自己做的研究,我这篇文章在三年以前在欧洲金融学报发表的,我的题目当时就这么定的,谁控制了美国?是英文的,谁控制了美国?我当时找到的资料是这样子的,美国政府利用《反垄断法》将大家族排出经济体系,怎么排出呢?让大家在高市盈率下***低产,让美国企业从过去的家族企业变成大众持股企业,理解吗?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美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大众持股公司,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运作。这一种大众持股公司,它的职业经理人经过了中世纪的磨难之后,他的血跟我们也差不多,也是为自己打算,当时美国政府就用严刑峻法的法律,让这些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有欧洲早期的那些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所以这些公司在美国奉公守法,而且他一样传承着过去的社会责任感。   也就是说,他们还在想替社会创造财富,怎么创造?那就透过美国的股票市场,这种大众持股公司来创造,怎么创造?大家想想看,那就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大股东都是家族、个人,美国不是,美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它的股民都是中小股民,因此,美国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强迫这些职业经理人要替这些中小股民创造财富,如果你做不到了,那就大刑伺候,坐牢,就这么严格,所以职业经理人如果一旦缺乏信托责任,被举报或者逮捕的话,那你的后果严重,不是简单的,要坐牢的,什么目的?那就是继续传承着欧洲一千年以前的制度,逼迫职业经理人有社会责任感,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因为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这个社会的中小股民、老百姓所持有的,每一个职业经理人只要好好做他的工作,他只要赚一美元,就能够透过股票市场的市盈率的放大给你几十倍的回报,这就是市盈率的意思吧!所以这家公司赚了1块钱,他的股价就会以及十倍的倍数回报给每一个中小股民,因此美国越成长,老百姓越富裕,理解我的意思吗?因为美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都会由股票市场透过大众持股公司,让老百姓享受到财富的创造。   财富由谁创造的呢?由美国这些职业经理人所创造。拿这一批职业经理人和第10世纪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大家发现,他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什么事情?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是他们这一生所努力的目标。但是心态是不同的。早期是对于上帝的畏惧而做的,今天呢?对于法律的畏惧而做的,理解我的意思吗?原来早期是对于上帝的畏惧,他有信托责任,要替老百姓替社会创造财富,今天同样的对于法律的畏惧让他要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   在这里我讲得很简单,从欧洲的早期、中期跟晚期,我就把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心态跟大家分析得清清楚楚的,那么今天我们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处在什么时代呢?那就是欧洲的中古时期的时代,一切只为自己打算,你说他们有对上帝的畏惧吗?没有的,我们是不信神的,你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像美国一样严格的法律逼迫他们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吗?我们也没有。在一个既缺乏这种所谓的早期对上帝的畏惧,以及晚期对法律的畏惧,结果就是一切只为自己打算,所以大家就不要奇怪,为什么会有“冰棍理论”这样的言论出现,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产物。 到这里大家就非常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会将他所有的财富都***给这个社会,因为从1890年开始,大企业家,第一代企业家光荣的从经济体系退出,是美国企业的传统,而这个是美国的国家政策。退出之后,你这一生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你只是代理人。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这么一比较下来,大家就非常理解欧洲的早期和欧洲的晚期,为什么职业经理人有这种信念,为什么比尔盖茨他会讲出这种我们听不懂的话,因为这就是欧洲企业家一千年的历史所孕育出来的比尔盖茨以及巴菲特。   难道比尔盖茨跟巴菲特比我们的企业家更有道德良心吗?我不相信。但是我告诉你,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像王石、马云,他才会讲出这种话,当然我也相信他们讲出这种话之后,他们一定很后悔。话多了,他们把自己内心最深层次的感觉,竟然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闯了大祸,被网民一骂,我也相信王石也好,马云也好,马上就开始捐钱,这是一定的。   危机管理。但是我相信他们日后都会做,我所得到的讯息就是万科说要投资1亿元在灾区,无偿的建设。阿里巴巴,我不晓得这个讯息是真是假,阿里巴巴要捐出5千万,然后他本人要捐100万。我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不小心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可是我跟大家这么说,他会说这种话已经不是他本人的问题了,请各位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的可怕,那就是我们整个历史传承如何孕育我们这代企业家的,你发现,我们是缺乏欧洲早期企业家Profe 的信念,我们也缺乏欧洲晚期企业家法律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说出这种心里话一点都不奇怪,可是我这一套历史观,那是我个人所独创的,大家在外面绝对听不到这些,道德的责备这些,我们不说道德责备不对,我们要从根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在这里怎么呼吁呢?   我们呼吁,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大家要想一想,我们过去一切只为自己打算的这种利己的做法对不对?要怎么教育下一代,大家想一想,而且这种现象可怕到什么地步?我在上海,我亲眼见到的,我坐的车走到一个巷子,我是按照规定走的,对面开了一部车,逆向行使,40、50岁的妇女带着两个小孩,对上之后,按照道理应该她退是吧!不,她不退,一切只为自己想,她把发动机一关,钥匙拔下来,上楼去了,把她两个小孩牵着带上楼去了,你让我们这个车怎么办?我虽然是对的,那么只有我退了,因为她不退,她人走了,怎么办?这就是今天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就这么教育子女的吗?这个子女回去以后发现,原来我自己方便就好了,我一切为了自己就好了,别人去死无所谓,好可悲。   那么这一次大难,我相信每一位朋友,都会和我一样的悲痛,可是这次大难在于对于所谓的伦理道德方面跟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方面,我认为有了一个提升。就凭这几个网友讲的话,不管你征服了多少座高峰,但你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像这种话已经可以给我们这个社会几十年的价值观当头棒喝,所以今天大家不要光责怪王石跟马云,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你是不是就是我所提的那个妇女同胞,当你做错之后,你把引擎一关,带着小孩下楼,这就是你对下一代的教育吗?你有没有想到,当你开门走的时候,先让别人走一步,有时候我会这么做,我这么做之后,别人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郎教授你疯了,甚至还有很多网友问我,郎教授你捐款了没有?我说同志们,你了解我还是不了解我,你还需要问吗?我怎么可能不做这种事呢?我怎么可能不捐吗?但是我有必要讲吗,不想讲,为什么不想讲?这是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而且我觉得我做再大,也比不上一个灾区小朋友捐一毛钱,你晓得我的意思吗?这是什么?这是对社会的信托责任。   我们有吗?所以我也希望透过这次地震的事件,我们全体国民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文化到底怎么了?
( Mon, 13 Oct 2008 17:27:12 +0800 )
Description: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反觉得是一件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
  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幷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八、学游泳的适龄期
  “游泳训练班”一般是教授基础的确良方,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幼儿”、“学童”、“高级”、“选手培训”等,因此,母亲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九、学体操的适龄期
  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十、学溜冰的适龄期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 Mon, 13 Oct 2008 17:24:41 +0800 )
Description:
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令人瞩目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这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制造”。记得去年读过一本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作者是美国的萨拉.邦焦尔尼,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作者在尝试着用一年的时间“离开‘中国制造’而继续生活,在经历了一系列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后,作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上述这个真实事例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已充斥全球各领域的消费市场。然而,在这表面浮华的背后却有怎样一个真实的一面呢?同样也是在这30年里,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把中国众多企业纳入麾下,成为他们的贴牌生产基地。当我们在为国内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发展而举杯庆贺的同时,我们是否会忽略这样一组数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