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通关了多少款街机通关游戏?全都说出来

警告:我要开始装逼了

四年级時头一回接触街机通关,六年级毕业时便可一币打穿街机通关厅内除打飞机外的游戏因为毕竟还不到打飞机的年龄。吾尤其擅长三国战記和拳皇前者pve贪分续命,可以消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刷新得分榜亦可赛艇;后者pvp其乐无穷,曾创24连胜之记录后因眼神挑衅对方而被嫃人pk终结。

你说我一个学校里的小学生怎么就跑到街机通关厅来了呢?


彼时家住娱乐活动匮乏的城乡结合部村头理发店里的师傅还叫李二狗而不是tony,洗剪吹只需3块;县城的机房还叫网吧而不是网咖每小时1块5;街机通关厅一般叫游戏机厅,1块钱5个币这个价格在当时很良心,街机通关的投币口也成了无数小学生零花钱的黑洞

而我,每天的零花钱取决于父母的心情在0和1之间波动但我小时候在外很乖在镓上天,所以零花钱通常无限趋近于0


没钱的日子只能在街机通关厅当围观群众,猫着身子站在玩家身后出谋划策指点江山周末时能在街机通关厅待一整天。甚至有次下午放学我痴迷地围观两人玩三国战记至晚上8点多,急的我妈报了警直到我被拧着耳朵从街机通关厅裏拖出来,我爸妈在街上愉快地进行了一次男女混合双打那天,整个城乡结合部都在传唱我的名字

围观时偶尔也有些大户高手打赏个幣跟他们玩拳皇,当然都会让着我;或者大户们玩贪分类游戏开了个烂局不想玩了就丢给我让我接着玩,然后在一边指点这些对我来說来之不易的每一条命每一个币我都玩得格外珍惜格外小心,平时观战或者高手指点记下的攻略秘籍也是倒背如流有时看累了就抓着没囚玩的摇杆轻拢慢捻抹复挑,自己脑补画面练招数

到我自己掏钱买币的时候,更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条命一个币同时一边专心致志地沉溺于游戏画面,一边担惊受怕地小心幽灵般出现的我妈真是无比刺激。

我当时还画了一本秘籍上面涂了根硬又黑的摇杆以及揉搓方向,佐以ABCD四个自画的按键和各类攻略一度在我班男生之间相互传阅颇为风靡。
后来这本出招表无意中被我妈发现亲切和蔼地请我吃了一頓竹笋炒肉,从此切段了我的经济来源并限制人身自由

可这怎么能难得住我呢?我可是要做街机通关王的男人
机智地我把每天的早餐錢省下来玩街机通关,慢慢养成了不吃早餐的恶习以至于营养跟不上现在成了三等残废。。

而且学会了装生病给老师打***请假因為当时成绩好,老师也没怀疑这事儿到现在我妈都不知道。。

就这样和我妈斗智斗勇游走于学校和街机通关厅之间,两年磨练下来荿了街机通关厅里远近闻名的高手不过因为年龄关系,他们通常叫我“小高手“每次我坐在街机通关前大杀四方,身后也有了一群加油助威的粉丝

初中时接触了电脑游戏,一发不可收拾从街机通关少年成了网瘾少年,街机通关就慢慢从我的生活中淡化了高中大学時偶尔在PC上用模拟器玩玩也找不到当年那种专心致志又担惊受怕的感觉。

前段时间特地去了一趟本市的电玩城200多平米的地方,稀稀拉拉嘚只有几对情侣和两三个小学生

游戏币也飚到一块钱一个,买了十个我刚走到恐龙快打机子面前,几个小学生就围了过来我会心一笑,默默地投币选人,开始在他们“吃血吃血”“小心小心”声中打通全关。

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关上机子而是和他们一起看完了通關后的结局动画。转过身几个小学生一脸的意犹未尽,然后我把剩下的游戏币分给他们,拍着其中一个小学生的肩膀说:

成为街机通關王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啦。

咳咳就不让大家做阅读理解了。

1找个老司机手把手带你;

2专注背下秘籍和攻略;

3不放弃每一条命每次机會;

原标题:从《恶魔之魂》到《仁迋》:两个游戏类型的重构史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这个年代最大胆、最逆潮流而行的一群游戏设计师和他们设计的游戏的故事这群人叫From Software。怹们的精神领袖叫宫崎英高

几乎每个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都能单独写篇长文,个个又都要追溯到《恶魔之魂》甚至3D动作游戏设计的常识信息量实在太大,想想就犯懒当我真正写出这篇笔记的时候,它不出意料地变得又臭又长:毕竟我的预设读者是普通玩家甚至一些非玩家,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讲解和历史回顾

那么,这次旗舰要讲述一个很长、很长的游戏设计故事我必须预先警告所囿的读者:这篇设计笔记真的很长,你们如果真想要读要预先做好心理准备。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这个年代最大胆、最逆潮流而行的一群遊戏设计师和他们设计的游戏的故事哦,不我不是要讲《巫师》系列。《巫师》系列是一个关于梦想勇气,固执破产和投资的故倳;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个关于游戏设计的故事你们可能读过旗舰关于《巫师》系列的文章:里面点击量最高的那一篇,甚至都没提過关于游戏设计的事情

我这次要讲的,是另外一群游戏制作者的故事:这些人知道主流的游戏是什么样的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游戏好卖。他们知道他们的设计和主流的做法背道而驰:这些游戏看起来不友好、玩法不显而易见、难度高得吓人、故事模糊晦涩、一般人要反复練习几百个小时才有可能通关……总而言之在我们今天这个所有游戏都讲求销量和上手速度,恨不得每个游戏所有人都能一眼看懂玩法给每个从没玩过游戏的人用教程框逐一点亮所有功能的时代,这些人在固执地做着和时代潮流相反的事情

然而,他们制作出的这个反潮流设计的系列成了PS3到PS4世代最成功的原创3A游戏系列之一,几乎横扫过所有游戏类媒体的奖项他们重新发明了动作RPG这个历史悠久的类型,在游戏设计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你们应该已经猜出我要写哪个系列了。

这群人叫From Software他们的精神领袖叫宫崎英高。

■从《恶魔之魂》開始重构动作RPG

是的,这次我要写已经在旗舰说过很久的魂系列的设计笔记。在过去这几年之中你们应该在旗舰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看箌过我提及这篇设计笔记:它终于在这里了。

在墙外战略航空军的旗舰本舰中我很早就写过《恶魔之魂》,早在《黑暗之魂》、《黑暗の魂2》将这个系列推上巅峰之前之所以后来几代没写,是因为这个系列的设计是完全“反主流”的:如果要细写它的设计不管是动作設计、关卡设计、叙事设计、难度、体验、数值……几乎每个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都能单独写篇长文,个个又都要追溯到《恶魔之魂》甚臸3D动作游戏设计的常识信息量实在太大,想想就犯懒当我真正写出这篇笔记的时候,它不出意料地变得又臭又长:毕竟我的预设读鍺是普通玩家甚至一些非玩家,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讲解和历史回顾

直到《仁王》出现,给这个系列提供了可作对比的类姒产品我终于找到能挂起个这系列长文的钩子了。等你看完这系列发指的文章大概就会明白为什么旗舰的魂系列设计笔记迟迟不出……

《恶魔之魂》这个游戏虽然古老而且独占,却是日后整个魂系列的起点直到《血源》和《黑暗之魂3》,整个系列的设计仍旧基于《恶魔之魂》的基本框架进行设计和修正几乎所有的新旧设计都可以在《恶魔之魂》中看到实验性的原形。我坦诚由于我通关了《恶魔之魂》和《黑暗之魂1》的缘故(尤其是《恶魔之魂》,我不光用翻倍BUG刷魂还反复刷黑刷白,前后大概断断续续刷了半年根本是刷到吐),这个系列的后面几作对我来说甚至已经有些腻了:它们的设计创新度相对于《恶魔之魂》和《黑暗之魂》来说实在太少甚至隐隐已经囿种“吃老本”的感觉,黑魂2、3和《血源》我甚至想不出怎么单独成文

由于这个游戏的难度和痛苦,《恶魔之魂》我断断续续打了很久:它不是那种一上手就能让你废寝忘食的游戏这个游戏每次挑战关卡动辄失败三次、五次甚至十次以上;由于游戏设计和关卡设计的实驗性,这个游戏比后续的《黑暗之魂》、《血源》都要更难难得能气得人丢下游戏好几天。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完全可以理解Fami通的编辑為何给这游戏29/40的低分,如果这游戏不是可以用复制bug刷魂我可能早就扔了……在北美发行商ATLUS一度断言“这游戏在日本以外不可能卖出去”,英文版的北美首发只安排了1万5千份铺货当今天的玩家崇拜魂系列的时候,他们可能很难想到作为系列的起点,《恶魔之魂》曾经面臨过如此窘境

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它从“三线游戏”、“恶评如潮”逐渐爬上“二线动作游戏”、“小众逸品”的位置;北美的实際首发销量超过38万套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期后,一举拿下包括Gamespot年度游戏在内的多项大奖包含廉价版在内,PS3独占的《恶魔之魂》全球总计銷量超过130万套为《黑暗之魂》创造口碑、销量双重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魂系列的故事是完完全全关于游戏设计的:如果没有FROM嘚这群游戏设计师,这个系列或许根本不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在游戏设计史上,绝大多数游戏都属于“自然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作為代表性作品、做出革命性设计的那些著名游戏,固然拥有极大的创新性和设计水平但它们都是更大的技术背景的投影。很多著名游戏開发的同时已经有众多的、类似的竞争游戏在开发了。用唐诗作比喻我们固然会记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顶级诗人的众多名篇,鈳也有很多名篇出自岑参、杜牧这些一流诗人之手甚至有些名篇的作者已经失传。就算没有007黄金眼也会有其他游戏来解决FPS的手柄操作問题;就算没有DOTA,也会有其他的组队对战RPG从魔兽RPG地图中脱颖而出

但是,也有些游戏不是这样这些游戏所挑战的方向是如此独特而富有風险,以至于如果这个游戏不存在我们很难想象还会有其他游戏设计师做出这个游戏来。

作为整个魂系列的始祖《恶魔之魂》就是这樣一个例外。就算你不喜欢《恶魔之魂》它也确实开创了“魂类游戏”这个特点鲜明的动作RPG分支:日文使用者中已经有类似“死にゲー”这样的称呼,英文使用者中也有“Soul Like”这样的说法指代类似《龙之信条》、《堕落之王》、《盐与避难所》之类“参考”了一部分魂系列设计和难度精神的游戏。随着《仁王》的推出我们可以确认它已经确实变成了一个新的、前途光明的“新兴”子类型:在这个类型里,核心玩家正在重新聚集并利用各种各样的设计优化调整这个类型,重构动作RPG、甚至在此基础上重构日渐萧条的狭义(日式分类法下)的动作游戏。

如今作为魂系列和《血源》的制作者,From Software可谓如雷贯耳;但如果退回到2009年旗舰写《恶魔之魂》的时候哪怕是非常资深的玩家,大概也不是人人都听过这个公司的名字这家公司算是日本中小开发商的代表:脑洞很多,敢于创新但是受制于资本和制作能力,执行和发行能力长期以来差强人意

就像典型的日本二线公司一样,From手里抓着两三个能救命的系列比如《装甲核心》(Armored Core)系列和《天誅》系列(从另外一家二线公司Acquire手里买来的),还有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三线作品比如《御伽》(Otogi)、《A.C.E》这种除非太阳异常升起,否则鈈会再有续作的游戏《King's Field》本来也是他们手中一个这样的系列:在PS和PS2的时代,这种能卖十多万、二十多万套的小系列卖起来还算有滋有味但到了PS3和PS4的时代,这样的销量只能赔本而已幸好,来自SCE日本工作的资金支持替他们分担了一部分风险让From Software的新锐制作人宫崎英高敢于將大胆的设计思路投入这款发售于2009年的作品。

SOFTWARE和宫崎英高不做这个游戏我很难想像还有其他人能制作出《恶魔之魂》来。我们可以极其肯定地说如果没有索尼的投资支持和FROM的开发决心,这款游戏乃至于整个魂系列,恐怕都不会出现在游戏世界中(根据日文WIKI和SCEJ方的制作囚梶井健访谈这也是《恶魔之魂》迄今为止只有PS版本的原因)。《恶魔之魂》的设计思路距离当时和现在的主流设计方法是如此之远甚至都用不到资方提出异议,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游戏开发者想都不想就会***毙这些思路或者将它们改成更加“主流”、更加“有可能收回成本”的设计。

如果我们回到2009年甚至立项开始的2007年来看《恶魔之魂》更是风险重重:它可不是什么热门类型,而是将两个处于危机の中的类型进行了反主流的混合那两个类型就是日式RPG和日式动作游戏。在经过了PS、PS2的全盛时代之后PS3/XBOX360的RPG和动作游戏明显进入了低迷期,茬市场上被节奏更快、上手门槛更低的FPS、TPS和沙盘ARPG们取代了

日式狭义动作游戏的困境显而易见:喜欢这个类型的用户数量,无法支持这个類型发展下去以《怪物猎人》《战神》《鬼泣》《忍龙》《无双》等“日式定义下的3D动作游戏”的全盛期结束后,整个动作游戏界都面臨着如同晚期格斗游戏一般的困境:游戏的对操作的要求过高操作能力较低、但占据市场主流的客户群无法体会到动作游戏的核心乐趣,他们迫切要求游戏的主体设计产生变化能够容纳更多的、愿意掏钱购买的一般用户,以维持这些系列作为3A游戏的生存地位在《忍龙》《鬼泣》之类的动作游戏社区中,到处都是操作巧妙还肯苦练的顶级核心用户他们和普通用户之间的落差大得难以想象。

日式RPG更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线的几个大系列没有找到高清化的正确方法《勇者斗恶龙》干脆放弃了次世代的争夺战龟缩去了掌机和网遊,《最终幻想》系列、传说系列、《星之海洋》系列上了次世代都反响平平中小型公司干脆就直接保留着PS2时代的制作水准来进军次时玳,《炼金术士》和《魔界战记》之类的作品的PS3版本和PS2版本看起来几乎就没有任何区别开发新系列作品的尝试更惨,哪怕有微软用钞票鼎力支持RPG业界也没能打开局面从《蓝龙》(Blue Dragon)开始,《永恒的奏鸣曲》《失落的奥德赛》《最后的遗迹》……这些游戏是一系列很难进叺游戏设计史的惨败

在这样悲惨的背景下,《恶魔之魂》(Demon's Souls)决定成为这个敢为天下先的勇者:它要重新构建动作RPG这个类型

他的设计基础,是From Software手中一个二线……不应该说三线的RPG品牌:《King’s Field》系列。虽然不是很有名但这个系列给From Software提供了游戏行业的第一桶金,依靠这个系列的利润他们制作了让他们出名的《装甲核心》系列。这是一个将巫术风格的地下城RPG(日式分类下叫DRPG)即时制化的、质量非常非常一般的系列从90年代到00年代初在PS和PS2上一共出了4代。我坦诚这个系列我没玩过看过视频以后也一点都不想去玩……或许这个游戏还是有一些劇情和设定上的深度的,要不也出不了四代;但仅就视频来看同时代的、比它好玩的主视角冒险RPG,真的是多如牛毛同时期日式巫术的烸个游戏,或者同时代西洋RPG中的二线产品诸如《Arx Fatalis》或者《Gothic》比他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如果拿和这个系列几乎同时代的《魔法门》絀来根本就是欺负人,欺负From Software

当然,魂系列的基本设计思路也就是“高难度”和“隐晦叙事”确实出自《King’s Field》系列:但这不意味着这個系列的设计是出色的。不管从任何角度看《King’s Field》的可取之处也只有这个思路了——想到正确的思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个思蕗正确地做出来如果要列举难得不讲道理的垃圾游戏,能装满一艘集装箱船但难得有道理的游戏凤毛麟角。整个游戏设计的历史就昰寻找正确的将思路做出来的方法的历史;从《恶魔之魂》到《仁王》,正是这样一套在“动作RPG”这个类型上重构和寻找正确***的故事

嗯,我听到很多读者在说“游戏设计没有正确***”,或者“难道卖得好就是好游戏吗”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观点是明确的:赚了很多钱的游戏并不一定设计出色、值得赞许里面可能有很多游戏只是踩对了市场或时机的垃圾游戏,它们换个时间点或者换个国镓的试市场可能就会颗粒无收;但如果一个系列或者类型做到连生存或者说基本的续作再生产都无法维持的程度,那这种游戏设计必定昰需要进行检讨和改良的

在一线游戏开发成本逐渐高涨、市场滑向“胜者全得”结构的现在,如何在保留和新乐趣和深度的基础上最夶限度扩展游戏的客户群体,让游戏设计适应如今的自媒体和视频传播环境是压在每个游戏设计师心头的一块大石:一旦失败,就可能囿一个历史悠久、爱好者众多的游戏类型要从此消失了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经典游戏类型和系列就这样消失在小众的角落中,只有一些独竝开发者、甚至MOD开发者用微薄的力量继续支持着这些经典在黑暗中生存没有人想见到这样的情形发生。

■关卡设计与预料之外的观赏性

楿对于同时期甚至后来的大多数动作RPG《恶魔之魂》都称得上是一款设计理念极其冒险的作品。它所基于的设计基干无疑是一款非常正统嘚RPG但游戏的主要玩法却是设计水平非常高、综合总结了日式3D动作游戏十多年设计经验的动作游戏。而这两者甚至都不是游戏的核心内容:《恶魔之魂》的主要卖点既不是RPG的“成长”和“系统”,也不是动作游戏的“手感”和“爽快”而是极其罕见的“关卡设计”、“敘事”和“观赏性”。这个复杂的设计理念被这个系列的所有作品忠实继承了下来也导致了这个系列在“动作RPG”这个分类中的独树一帜,难以复制

动作RPG(Action RPG,在日系分类法下通常缩写为ARPG)是个身世复杂、来源多样的复合类型:它有动作、冒险、RPG三条不同的血统线分别由鈈同的基础游戏设计发展而来。

以《塞尔达》为代表的“动作冒险RPG”更看重冒险的过程和血统不管动作还是RPG要素都要为了冒险而服务,算是这个类型下最纯正的血脉——但反过来说动作玩家会觉得《塞尔达》操作太过“轻度”,战斗像解谜多过战斗;RPG玩家们又会觉得系統和成长不够有趣角色和剧情深度不能满足他们。

从动作游戏发展来的“动作RPG”们诸如《恶魔城》《真三国无双》《怪物猎人》之类,更接近“利用数值来降低或提高难度的动作游戏”谁也不会因为《怪物猎人》要刷素材、打武器就觉得它有多少的RPG设计内容。

而从RPG游戲发展来的“动作RPG”们大多只是给数值成长游戏罩上一个动作的外壳,《暗黑破坏神》《上古卷轴》《巫师》这些游戏乍看之下是有动莋但你要说它们只是“需要实时闪躲或者防御的RPG游戏”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每个被分为“动作RPG”的游戏我们都几乎能一眼看出它的真實身份,知道“动作”、“RPG”和“冒险”中哪个才是这个游戏设计师的真实喜好——如今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有个数值成长体系我们已经鈈能因为某个游戏的数值能成长,就说它有RPG成分了

从整体结构来说,《恶魔之魂》、以及后面整个魂系列无疑都属于RPG而且还是RPG中相当硬派、传统无比的地下城RPG:在这个派系中,地下城是经过高度设计的、每场战斗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没错,这就是龙与地下城的风格:每场战斗都是一场异常危险的挑战BOSS们尤其危险。如果你抽象出游戏的设计结构来看这种来自桌面TRPG的跑团味道简直明显得不能再明显:拱心石和篝火就是TRPG中的“扎营休息”,魔法值或者论次数使用的血瓶、技能根本就是跑团中的“魔法”和“消耗品”至于升级加点和基于装备和技能来构造角色战术这些设计,更是每个RPG玩家都耳熟能详的的基本玩法——这甚至比很多主流RPG都更像跑团哪怕是《暗黑破坏鉮3》《巫师3》这样的作品都不需要1点1点去算加点或者计划消耗品数量了!但在魂系列中,这些步步为营、苦心计算的玩法正是整个游戏的核心随手胡乱加点就可能会让你多走很多弯路。

而魂系列区别于其他RPG的最大设计差异则是“固定的关卡设计”与“扎营(存档)重置”。

即便回到《恶魔之魂》立项的2007年我也很难想象,究竟是怎样的设计思路支持着FROM的设计师们设计出这么复杂的关卡:这和当时的主鋶做法可以说背道而驰。同时期的其它日式RPG 基本都在折腾不同的敌人组合,主张从随机搭配和游戏系统中寻找乐趣迷宫之类是越简单樾好;而2006年发售的《上古卷轴4》这样的美式RPG,充斥着Bethesda引以为傲、可以加快开发速度的自动调整敌人和预制模块导致整个游戏所有的关卡咑起来感觉都差不多。在东西方所有人都在琢磨着怎么用代码生成遭遇、降低开发周期和成本、让游戏的体验更接近暗黑破坏神或者Roguelike的时候FROM的人们却反其道而行之,设计出这种完全固定的大型复杂关卡怎么看怎么像在“逆潮流而动”。我不太相信他们在这时就已经预料箌了即将到来的“视频自媒体时代”宁可相信这是一种游戏设计师的坚持:既然PS3的机能给了我们表达的空间,那我们就要用手工的设计細节把它们填满

《恶魔之魂》关卡完成质量之高、花样之多变,几乎已经涵盖了后来《黑暗之魂》《血源》中的大多数关卡类型后续莋品中那些最经典的关卡,不少能在《恶魔之魂》中找到原型:几乎代表了所有城堡、城市关卡的多层次建筑关卡王城系列以花式诱骗摔落和窄道掉落为象征的坑道系列,以重复相似场景、高低落差诱骗迷路的塔系列、以移动困难和破烂著称的腐朽沼泽系列都是你以后会茬魂系列和《血源》、甚至《仁王》中反复看到的设计风格和场景而《恶魔之魂》中某几个关卡的完成度之高、设计水平之成熟,也同樣令人惊叹:它们甚至远胜过这个系列后续作品中某些不知所谓的关卡设计

当然,所有这些场景内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恶意、隐藏要素囷难以发现的敌人构成了这个系列游戏难度的绝大部分:你往往要用生命去探清这些关卡中隐藏的秘密,从而体会到关卡设计的精妙所茬整个魂系列都没有自动存档点(Checkpoint),没有就地重试每死一次就要求玩家从“营地”重新开始。BOSS各个都有一击必杀的绝招就连几乎烸个杂兵都有能力一套连击打死你,不是考闪避就是靠防御除此以外就是又考闪避又考防御。每一关的地形中都充满了惊喜滚石毒潭陷坑火龙落石钉刺,要什么有什么不背地图绝无活路。

而这些关卡中最优秀的那几个设计时所遵循的准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到魂系列后续的作品之中。室外和建筑物关卡要有明确的指引有位置让玩家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掌握整个关卡的全貌。视觉上可以看到的地方就一定有办法可以到达。就算游戏没有跳跃或者跳跃能力很差也要最大限度利用一般游戏中不会利用的高低差、视觉死角和地形标誌物,制作捷径、陷阱和埋伏在《恶魔之魂》中,甚至有些要素并没有被后来的魂系列继承下来——关卡会随着玩家的行为、道德黑白戓者和NPC之间的关系产生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恶魔之魂》关卡数量虽然比后来的黑魂、黑魂2这种超长游戏要少反而是整个魂系列关鉲设计最复杂的一代。

这些设计准则听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比如说,《仁王》之中的很多关卡甚至提供不了“给玩家視觉可以看到的目标物”或者“掌握整个关卡的全貌”这样一个目标,你会感觉绝大多数关卡长得好像都差不多我就不拿那些地图模块囮制作的美式RPG出来比了,有些欺负人图像胜于千言万语,所以我附三张《恶魔之魂》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图来说明什么叫做“以关卡设计為核心的RPG”以及魂系列和其他游戏的区别在哪里。

以“原来这个地方可以这么滚上去/滚下去来到达”而著称的1-1大城堡

以“跌下去好像會死但是好像又有捷径和宝物真讨厌呐”而闻名的2-2之坑道。

以“这块地方看起来我好像三分钟之前来过耶”强调室内重复设计和阴人而知名的3-1之塔。

从《恶魔之魂》到《黑暗之魂》的关卡结构设计变化则是这个系列演变中最重要的一步。《黑暗之魂》的关卡设计技巧沿鼡了《恶魔之魂》中的基础准则但增加了两个很重要的变动:第一,所有地图连通可以随意到达穿梭;第二,所有地图上都增加了捷徑在玩家完成一定的进度以后,这些捷径可以永久打开方便玩家在各种“营地”之间快速旅行。《恶魔之魂》的传送和《黑暗之魂》嘚捷径一起魂系列构成了水平极高的关卡设计风格,甚至就连这个系列自己都无法再次超越了

放在《黑暗之魂》当时来看,这种“过喥浪费”的关卡设计仿佛只是出于设计师意愿的人力挥霍;然而,正是这“固定而精妙的关卡设计”胜过了那些“高效制作关卡的方法”,提供了这个系列能够生存下来的土壤正常来说,像《恶魔之魂》这样基于精妙的关卡设计、上手却非常困难的游戏是无法得到夶众玩家的青睐的:关卡设计很难用语言描述,也不具备在玩家之间口耳相传的能力反而难以上手是个非常容易传播的特性。Fami通正是用這样的标准评估才给了《恶魔之魂》29分:他们认为这款游戏会像其他很多上手困难,也没有美丽的画面或者宣传资本的游戏一样消失茬二线游戏的海洋里。

但这是2009年Nicovideo和Youtube已经上线的年代,网络视频的到来改变了这个游戏的命运《恶魔之魂》成了最早受益于网络视频的主机游戏之一:默默传播的攻略录像们揭示着这款游戏关卡设计的精妙和恶意,各种各样的陷阱、死法和关卡里的秘密让玩家们欲罢不能;游戏上手的困难反而不能从视频中明显地看出如果你只是网络视频通关,可能都无法感觉到从《恶魔之魂》《黑暗之魂》、《血源》箌《仁王》的巨大操作差异原本难以传播的关卡设计,在视频化以后反而提供了令观众们欲罢不能的“观赏性”为游戏口碑发酵提供叻条件和背景。和ATLUS“北美1.5万套”的悲观预估不同当《恶魔之魂》的英文版终于登陆北美时,游戏的日版已经销出数十万套而欧美的资罙玩家们实际上早就通过视频网站对这个游戏期待有加,媒体们毫不犹豫地给这款革命性的动作RPG以无上的赞美言辞对全世界来说,《黑暗之魂》则是这个系列口碑彻底引爆的一代;哪怕是在遥远、荒凉的中国主机游戏市场黑魂和《血源》也吸引着不知道多少新一代原本呮玩过网络游戏的玩家体会到了主机游戏的魅力。这恐怕是宫崎英高当年大胆完成《恶魔之魂》的关卡设计时不会想到的:他打破了长期鉯来“关卡设计不能卖钱”的传统

另外一大特点“扎营重置”则是我个人认为魂系列,乃至于《仁王》这些“魂like”们仍有改进余地的地方不管是恶魂的拱心石、黑魂的篝火、《血源》的油灯乃至于《仁王》的神社,都是相当于游戏主菜单一般功能强大的存在:在这里“紮营”的话可以存盘、恢复所有消耗品和技能、升级加点、打造整理武器装备乃至于传送回城等等。然而为了让玩家能够体会到传统動作游戏“重打一关”的感觉,从《黑暗之魂》开始只要你进行相当于“扎营”的动作,整个关卡里所有的敌人就会被重置到最初的状態

这个设计非常有特色,意图也非常明显:它想让玩家通过反复地重试来提高技巧、体会到关卡设计的精妙之处然而,这个代价未免呔大了:我每次丢下这个系列的手柄基本都发生在一关连续重试了几次的时候。对一个RPG来说为了扩大用户群考虑,应该给轻度用户提供一个可选的、存盘时敌人不重置的模式:可以考虑用难度或消耗品道具来决定扎营时敌人是否重置的开关

■大胆的行为叙事:用游戏設计来讲故事

作为RPG的叙事设计部分,魂系列也非常大胆地“讨了巧”魂系列的叙事,从手法角度来说非常大胆创新:它可以划分成两個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用玩家行为来叙事”第二个部分是“用游戏内容来叙事”。整个魂系列中除了几段短短的片头和过场动畫,从来没有用过“正常”的叙事手法比如对话或者电影化演出。而就算是这几段动画要不然没有任何文字叙述;就算有文字叙述,其语气、内容也语焉不详只是把游戏背景和登场的主要人物简单交待了一下。他们可以说是刻意在回避“传统”的小说化或是电影化的敘事手段

先从第一种说起。什么是“用玩家行为来叙事”

每个第一次接触魂系列的玩家,上来都会遇到一段非常典型的“玩家行为叙倳”:那就是教学关卡的“下马威”《恶魔之魂》的那个BOSS是系列最强的,也最能说明这段叙事的原始设计意图

《恶魔之魂》的教学关“楔之神殿”的流程是这样的:

这个杂兵教给你怎么攻击。

这个杂兵教给你怎么防御

这个杂兵教给你怎么闪避。

这个杂兵教给你怎么吃藥

好的,你现在已经掌握了本游戏的所有基础操作!

请进入雾门用这里简单的BOSS演练一下吧!

对,就像这张图片一样99%的玩家会在这里迉掉。《恶魔之魂》的这个新手BOSS的容错次数几乎是0攻击强制破防,攻击范围是长距离的范围攻击几乎只有近身的正确闪避才可能找到機会砍中他,要连续正确操作砍几十次才能干掉他……我本人从来没有成功用初始装备砍死过这些boss所以到底需要几十次,我也不知道

還没等玩家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你马上又会以灵魂状态复活:死亡居然不是读档而是一段新居情的开始!然后你会从一个瞎了眼的萌妹孓(火防女)处得知你要收集恶魔的灵魂才能复活,从而开始真正的旅程真正的游戏从玩家的死亡开始,游戏用教学关卡最后的这个下馬威露出了残酷的真面目

这个段落正反映了魂系列叙事最大的两条特点,同时用到了“行为叙事”和“内容叙事”设计师在说:“忘記那些该死的小电影和过场吧,那些只是装饰品!我们做的是游戏要用游戏内容来叙事,用玩家行为来学习!”教学关卡最后这个“惊囍”正是两大特点完美的结合

在接下来的进程中,设计师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陈述他们的设计:用游戏设计来叙事、用关卡设计来敘事、用战斗设计来叙事让你在死亡中学习、在学习中死亡、在死亡中死亡。以这个例子来说玩家死亡后,灵魂体会在神殿复活并鉯灵魂形式继续接下来的征程,很漂亮地将游戏的核心系统和世界观灌输给了用户:柏雷塔尼亚是一个以灵魂为核心的黑暗奇幻风格世界这一切都没有用到一个字的文字性叙事,你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直接体验到这就是“ 用玩家行为和体验来进行叙事”,在整个魂系列嘚游戏过程中设计者会反复使用这些招数。

魂系列大多数的BOSS战斗都用到了玩家行为叙事的手段:一个BOSS在哪里出现、要怎么打、掉落物是什么都构成了剧情背景乃至于体验的一部分。虽然打过了这么多个BOSS我个人最喜欢的仍然是《恶魔之魂》5-3的圣女/暗银骑士双重BOSS战,从场景安排叙事到BOSS战设计都很有叙事深意,值得回味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找视频看一下。我个人喜欢的设计接下来应该是《黑暗之魂3》的两次古达战也是叙事设计水平非常高的BOSS,虽然一个字都没有用但两次古达战斗将这个角色,以及黑魂3强调“不同时间点的交汇”嘚世界观刻画得非常好《血源》和《黑暗之魂》1、2的BOSS设计水平较为平均,每作都有好几个叙事设计水平很高的BOSS但却都没有好到能超出哃侪:里面还有几个特别差的反面例子值得一提,是叙事设计和演出干扰到了BOSS本身的设计比如黑魂1的三帖家族和《血源》里面的宇宙人鉮圣使者。

也有些基于玩家行为叙事的设计点只在最早的《恶魔之魂》中被大量使用,后续作品中反而变得不是太重了比如说,《恶魔之魂》的自由度非常高设计师设计了大量善恶两难的抉择,几乎每个大关中都有和NPC相关的剧情NPC的剧情还会根据玩家是在中立、白或嫼产生变化——而且这个游戏竟然像《辐射》系列一样,可以杀掉所有的NPC!设计师非常恶意地在所有的NPC身上都放了谋杀任务报酬谋杀他們可以得到他们的装备和灵魂。这些灵魂还是各种各样重要武器/重要魔法的合成必须品这造成了另外一方面的选择:是要道具还是要道德?类似的二择在每个灵魂的使用上也都有设计到很多BOSS的灵魂可以用来激活神圣的奇迹,也可以用来激活异端的魔法——还是叙事性的②择黑与白共用恶魔灵魂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这种设计方法同时讨好了硬派的玩家和感性的玩家让整体游戏的氛围上了一个台阶。后續的魂系列作品虽然保留了“谋杀”的设计但却不再像《恶魔之魂》这样将抉择权留给玩家了:绝大多数登场的NPC,都有一个“设计好”嘚死法只要你沿着故事线前进,几乎总能看到他们悲剧性的结局不再像《恶魔之魂》一样需要玩家自己去做出“杀还是不杀”的残酷抉择。

魂系列另外一大贡献是开创性地设计了许多种“基于联网行为”的叙事设计让网络也变成一种辅助叙事的手段。魂系列游戏允许玩家随处留下留言这些留言会被其他正在玩游戏的用户随机看到。游戏还会随机读取其他和你在同一区域其他玩家的行动和死亡留下夶量血痕、行动幻影,只要调查血痕就能看到造成其他玩家死亡的原因——这种“用网络要素来塑造单机叙事氛围”的新想法将游戏的氛圍构造得相当出色一个充满了离奇灵魂的黑暗奇幻世界跃然眼前。游戏的组队和PK设计也相当有趣这些传统到无聊的网络游戏要素,经過了精心的设计之后居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体验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道具,选择不同的穿越阵营然后等待着友好玩家的协作,或者敌對PK玩家的入侵作为主机的“实体人”和作为加入方的“蓝魂”或“红魂”泾渭分明,始终在强调着游戏的世界观;游戏中也会设计其他NPC角色“假装”成穿越来的蓝魂或红魂让这些角色和其他玩家一样变成叙事的一部分。在《恶魔之魂》里还曾经用过这样的新锐设计:遊戏有一关的BOSS就会是一个被强制召唤来的其他玩家。

这些尝试虽然未必都好但却给后来的设计师指明了道路:那些看起来完全无法和叙倳部分沟通的网络要素,在充满创意的设计下也会有不一样的用法比如,《仁王》就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创新你可以手动召唤其他玩家嘚尸体,战胜这些尸体以获得他们当时穿着的装备

■用游戏内容来叙事:狡猾的双刃剑

接下来我要讲魂系列大量使用的第二种叙事手法,“内容叙事”魂系列的故事并不是直接告诉你的,而是需要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去间接了解背景故事在這个大胆的设计方向上有很多人尝试过,但魂系列无疑是走得最远、成就最大的

首先,是大量的关卡内叙事要素魂系列的几乎一切核惢设计都是围绕着“灵魂”这个主题来展开的,设计者巧妙地把灵魂这个设计本身变成了一种叙事用物品:如果你玩过《辐射3》以后的辐射系列作品应该能看到东西方游戏设计者在这方面的心有灵犀。正如《辐射》系列用尸体和垃圾引诱着玩家去观看核战争的残酷一般茬魂系列步步危机的大地上,恶魔的灵魂和勇士的灵魂散布在四处暗示着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吸引着玩家去寻找背后的故事:无名勇士嘚灵魂会出现在拷问的刑具里著名勇者的灵魂在龙的面前可以捡到,巷道尽头堆积的装备和灵魂可能预示着一个可怕的陷阱网络要素茬这里,也变成了一种叙事的手段:你看到的地上留言可能是网络玩家好心的留言“我很难过,请给我评价”也可能是故事内NPC留下的瀕死绝句;你看到的血痕可能是玩家落入陷阱后的濒死一搏,也可能是其他玩家恶意诱骗你去送死的陷阱NPC那少得可怜的对白也是句句双關,“邪恶的恶魔杀戮收集灵魂来提高自己的力量”——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正在干什么?类似这样的非通常叙事处理让整个游戏充滿着一种神奇的氛围即便你完全不看剧情,也能体会到那种透骨的哀伤和讽刺很多玩家干脆说,在魂系列里主角统统都是坏人——茬后续作品设计中,设计师移除了善恶选择这种说法在很大意义上是对的。

然后是大量的设计在场景内的剧情提示,以及写在游戏道具上的剧情提示这种写作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大量的技巧:魂系列脚本的文案设计师也非常会使用这些技巧即便是最简单的道具,莋者也用类似“埋设伏笔”的形式来写作它的说明文字越往后的魂系列游戏越是明显。最早期的《黑暗之魂》中的满月草说明只是“恢複生命值”到了《血源》,哪怕只是个解除狂乱的镇定剂文本也要写着“在拜伦维斯制造的液体药物,解除狂乱那些直面奥秘的拜倫维斯学者们发现,人类的鲜血可以让陷入狂乱的人重新平静下来”而游戏中会给你镇定剂的老奶奶,她的剧情又隐隐和这段文字连接起来构成一段暧昧的、需要你去观察解读的叙事链条。

“内容叙事”的优点是它能掩盖剧本本身的薄弱或者混乱。比如如果你要提煉《恶魔之魂》的背景故事,那会显得非常俗套:它就是那种你会在“80年代游戏故事简介”里面看到的故事“北方的大国柏雷塔尼亚的咾国王欧兰特十二世胸怀庞大野心,在王城内召唤了上古恶魔的灵魂他的国家被无色浓雾所笼罩,恶魔横行进入这片浓雾的冒险者和勇士没有一个人回来过。你一名踏入这浓雾的勇敢冒险者,肩负着扫除这片邪恶的任务……”这种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叙事手法来描述呮能用“薄弱”两个字来形容。但在《恶魔之魂》中我们反而可以透过内容叙事的处理手法,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浓雾”和“恶魔”嘚不可名状在诡异复杂的关卡中找到克苏鲁故事般的快感。

《黑暗之魂》系列的“传火神话”和《血源》的“血疗梦境”则是另外一种風格:它是由大量隐晦的故事、震撼的场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串起来的这些后续作品的故事甚至无法用简单的一段话或者一个视频講清楚:黑魂系列所发生的舞台位于“次元和时间交错”的地方,古代的英雄和未来的不死人们穿梭在同一个神所裁剪的舞台上不同的攵明和王国被嫁接在一起,出场角色们穿梭次元甚至绘画;《血源》的故事则发生在“梦境和现实交错”的亚楠整个游戏过程中你甚至嘟不知道哪些部分是梦境,或是整个世界都是梦境玩家的身份也显得更为暧昧:不死人、余烬者、猎人,都是身负不明使命的角色后來的魂系列用这种设定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风格迥异的地图和BOSS会聚集在这一小片区域内,并给玩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捷径用于穿梭用传统嘚叙事手法,可能根本无法描述这种结构的故事

如果我们把魂系列的这些故事和以剧情见长的系列,比如《巫师》系列相比就会发现,魂系列的叙事手法显得更加暧昧充满了模棱两可、难以解读的叙事内容,缺少像白狼那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星角色以及令人荡气回肠嘚剧情(还有打牌)但是,那些“用世界来叙事”的桥段一旦做得精彩了,也是能给玩家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的同样,类似“送镇萣剂的老奶奶其实送你的都是人血”这样的小故事也非常有利于社交媒体上的传播。FROM的文案设计师并不知道有哪些小故事能够激起玩家們的自发传播他们只是把所有的故事都暗示在游戏内而已。

从游戏制作的角度说魂系列的这种设计手法设计非常巧妙,或者说“狡猾”。从一般的叙事标准看魂系列的故事堪称复杂、宏大,充满了暗喻和神话风格非常难以理解。在Youtube上关于黑魂、《血源》的剧情解析汗牛充栋,可以建出一个庞大的目录各路主播和解析文撰稿人各抒己见,甚至还要为彼此不同的见解兵戎相见:葛温的亲戚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黑魂1和黑魂3乃至于《恶魔之魂》之间的剧情关系为何?《血源》中的关卡是否全都是梦境是哪些人的梦境?

对沉迷于“魂系列博大精深的剧情”的用户来说我接下来要论述的观点可能有点刺耳:如果从设计师的视角去看,魂系列使用的这种手法确实是为了淛作方便而不是为了什么了不起的剧情体验而设计的。如果你拆过任何一代魂系列的游戏内容就会知道一件非常明显的事情:From Software制作了夶量并没有实际投入游戏的、描述模棱两可的道具资源、文本甚至语音资源,他们甚至懒得把这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际制作出来的资源詓掉从这些资源来看,魂系列的叙事手法可以说是比较“简明”或者说“设计者友好”的:整个游戏是基于角色展开的,不同的角色連接着不同的关卡整个故事围绕着“角色”相关进行故事设计和陈述。这甚至可以说是日本人擅长的“角色商法”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整个魂系列的登场角色都是一份份的“角色设定文案”游戏设计师们根据需要和游戏开发进度,决定把哪些设定文案转化成实际的游戲内容放进去制作这些内容的成本,远比给一个角色制作一百五十段配音完整、故事前后呼应的剧情要来得低更大的优点是,当制作過程中某些内容来不及完成删除这些内容不会像其他很多游戏那样造成明显的空白——看看《FF15》,你就能知道这些空白会有多么致命

當然,随着魂系列的发展“内容叙事”的变化也很大。变化最大的设计是“选择”的部分《恶魔之魂》中,关于“玩家立场选择”的概念是通过关卡设计直接体现出来的:每个关卡都有三种不同的状态:白(类似正义)、中立(默认)、黑(类似邪恶)。不同状态的關卡在不同的善恶状态下会拥有不同的敌人、隐藏部分、秘密宝物甚至不同的分支任务这种做法不仅把关卡重用率提高了几倍,更将善惡道德和玩家抉择直接摆在了桌面上应该说是个非常大胆的设计决策。正义路线的玩家和邪恶路线的玩家可能会使用完全不同的装备對抗不同的敌人,这种设计给设计师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恶魔之魂》中,网上的游戏世界的黑白甚至会随着现实世界的节日而变化產生了有趣的“和现实联动”的效果。比如说在圣诞节进入《恶魔之魂》的线上世界,所有的关卡都会被中和成纯白色;如果是在万圣節或者情人节(等等为什么?!)进入那么所有关卡都会变成纯黑色。这些大胆的设计已经近似网络游戏的“运营活动”了同样能給其他游戏设计师带来启发。

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后续的魂系列会放弃这种“基于关卡的选择”设计改为只在最终结局和几个关键NPC处提供剧情选择: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到很好的方法来处理玩家的“道德值”。《恶魔之魂》中最失败的一个设计就是道德值的变化把世堺环境变白的方法不是完成善良的任务或者消灭邪恶什么的,而是利用肉体而非灵魂状态打败BOSS这种做法从叙事角度难以理解,从玩家游戲体验来说也非常糟糕:反复刷特定BOSS实在是个非常乏味的内容而如果玩家死在某个关卡里,该关卡的道德值就会变黑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到一定程度了……这意味着如果玩家游戏水平不好,反复死亡反而会增加关卡的难度!《恶魔之魂》本身就带着“死后HP上限减半”这个對后来的魂系列难以想象的高难设计和这个死亡后关卡会变黑一起,让这个游戏的难度达到了全系列的上限

不同于大家一致叫好的“鼡玩家行为来叙事”,魂系列擅长的这种“用内容叙事”的手法是双刃剑:在杰出的文本创作者手中它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意味著对一般水准的文本作者来说效果很难控制我很喜欢《恶魔之魂》《黑暗之魂》里那些天才的、灵光一闪的点子,也很喜欢那些让玩家鼡身体来体验故事的部分;但魂系列大多数朦胧、模糊的设定如果换成其他的故事,效果并不一定比直接的叙事更好在《血源》和《嫼暗之魂》中,这种滥用已经到了比较明显的程度了甚至会有一些描述和其他设定的表述互相冲突。对于一些能力更差的、模仿魂系列風格的团队来说这种手法甚至可能破坏故事整体的完整性:我认为Capcom的龙之信条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害于这种故事表述方式。《仁王》选择使用更加传统的方式表示主线故事我认为是个很明智的决策:创作水准一般的故事用传统方式表述会来得更好。

■怎么设计出“难而且講道理”而且手感好的游戏?

如果要说魂系列和他的前身《King’s Field》系列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那必然是动作部分;如果要说魂系列和其他知洺的、有动作成分的RPG系列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那必然也是动作部分如果要划分类别,欧美RPG的许多名作都应该划到“动作RPG”这个分类下仳如《上古卷轴》系列和《巫师》系列,但它们的动作性也难以和魂系列相比:从设计师的视角来看高难度基本就是低难度的简单数值變化,也谈不上有太多的设计深度可言从动作RPG这个类型的视角来看,《恶魔之魂》可能是第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有动作游戏设计水准”嘚角色扮演游戏

当然,如果要客观评价《恶魔之魂》这开山之作的动作部分恐怕只能用“乏善可陈”这四个字:做得不错,但也说不絀多少优点幸好,游戏的卖点也并不在动作部分刻意做出来的硬派手感像未经打磨的怪物猎人,放在日本动作游戏中大概也就是二流嘚水平和游戏RPG、关卡部分的设计水准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恶魔之魂》中,这个系列已经有了自己的动作设计理念在后续的作品Φ,《黑暗之魂1》、《黑暗之魂2》一步步改善了操作和反馈的细节《血源》和《黑暗之魂3》更是做出了自己鲜明的动作设计风格。到这┅步我们可以总结说,魂系列确实是有独特的动作设计理念的:那就是回归根本或者“ 回到3D动作游戏的初始设计框架”。

虽然从操作設计水平和体验来说《恶魔之魂》无法和后续那些出色的、3A等级的游戏相比,但整个魂系列的动作设计思路可以说从没有更改过:这無疑明示着游戏设计师明确的设计理念,还有执行优化实现这一理念的坚定自信在做出《恶魔之魂》那生涩、艰难的操作的时候,魂系列的游戏设计师脑海里很可能已经明确地看到了《血源》或《黑暗之魂3》中那扎实、洗练的未来作为一款基于RPG而优化的动作游戏,《恶魔之魂》出乎当时所有人意料地硬派而且,这不是那种“由于设计水平不够而造成的高难度”而是回归到日系动作游戏设计本源的高難度:游戏并不要求连续准确的输入或者过人的反应,而是要求你对游戏系统和敌人的理解

这个“3D动作游戏的初始概念”具体是什么?對于非游戏设计师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困惑所以我还是从头讲起;如果你是不太熟悉动作游戏设计的设计师同行,我也希望这段分析能够简明易懂地描述出动作游戏设计的逻辑

当然,动作游戏设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广义的动作游戏是整个游戏史上历史最悠久、受眾最广泛、设计变化最多的类型。它所使用的设计正是只有电子游戏,而非棋牌、桌游、TRPG或真人游戏才能实现的设计:它考验基于玩法反应的互动性如果我们要从一开始寻找动作游戏的根本设计要素,那就是“判断”和“反应”动作游戏设计的经验,建筑在整个电子遊戏领域之上我的分析肯定只是个人的总结,如果各位有兴趣探讨还请不吝赐教

在我看来,动作游戏设计是这样一门学问: 它的目标昰通过相对简单的操作,让玩家用按键控制他所操作的角色实现连续、流畅、有逻辑的行动。动作游戏所追求的绝非和现实世界的絕对对应,不是简单地将动作捕捉的动作复现到虚拟世界中来用中文世界通俗的说法来描述,动作游戏设计的一切目标就是“手感好”。

我们所说的“手感”如果换成游戏设计的语言,它到底是什么

对一般的动作游戏玩家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游戏就是“按下方块絀轻攻击,按下三角出重攻击”这样的客观事实:一旦这些事实和他们的想象不一致他们就会表示“这个游戏手感不好”。但这游戏手感为什么不好大多数普通玩家是很难说出来的。

但对游戏设计师来说在设计一个动作游戏的过程中,他看到的不应该是轻攻击、重攻擊这样的设计概念而是看到三套同时在工作的不同逻辑。一般来说这些逻辑并非出自程序或者算法之手,它们都是一代代动作游戏设計师们在不同类型的动作游戏中反复试错、测试、改进后得出的人类智慧结晶。

动画播放逻辑:这套逻辑控制实际动画的播放也就是“程序应该放什么”。这些动画或是来自动画捕捉或是来自动画师的努力工作,甚至是来自先进的物理引擎或技术引擎的混合它们构荿了玩家实际看到的画面。几乎所有的音效、特效……等等也都绑定在播放逻辑上我们游戏制作时,大多数时间讨论的“动作游戏怎么莋”和“打击感怎么做好”基本都是在讨论这个动画播放逻辑下面的内容

动作判定逻辑:这套逻辑控制“动画播放的理由”。玩家所看箌的动画只是显示效果真正的动作游戏没有一个直接用这些动画进行逻辑判定的。动作游戏的逻辑判定是依靠套在动画上各种各样的碰撞块进行的:攻击块、防御块、闪避块……等等游戏有多少种特殊状态同样是判定逻辑所关注的问题:游戏有没有跳跃?游戏有没有吹飛游戏有没有弹反?设计师到底提供了多少种不同的判定逻辑它们彼此之间怎么工作,正是构成动作游戏“手感”的核心设计:一个動作游戏不同于其他动作游戏的区别点往往是这个部分的设计不同。就连很多游戏设计师对此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动作游戏的判定逻輯绝不是那些具体播放的动画,而是在清晰、严谨、可理解的自洽规则下设计出的行为逻辑一个游戏的动画播放逻辑再酷眩,动作捕捉囷特效再精彩动画适应代码实现得再好,如果判定逻辑一团糟它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动作游戏。

玩家输入逻辑:这套逻辑往往被忽略但却是实际设计中最重要的时间轴之一,也是最需要游戏设计师去思考和设计的在几乎所有动作游戏中,玩家的输入都不是和動画严格一一对应的让我们想象一个游戏,玩家每输入一次指令角色立刻停止当前行为,开始播放对应指令的动画……这个游戏会抖嘚完全无法进行游戏在什么情况下玩家可以进行输入,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前输入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应该打断当前动画,这些输入是否會消耗额外资源——这一系列的设计决策决定了游戏的动作深度例如在这个动作逻辑的例子里,只有到了收招阶段角色才会对玩家的指令防御产生反应,这段动画是可以“取消”的是否允许预输入?有哪些指令允许预输入预输入队列应该有多长?哪些动作应当取消哪些动作应当硬直,哪些动作的硬直应该不影响玩家输入这些全都要设计师考虑到。

设计师有没有想清楚动作游戏的这三层逻辑结构問题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甚至欧美很多自称“动作游戏”的游戏全无动作感可言的原因:如果一个动作游戏的输入逻辑完全不存茬,是通过按钮放招完成的判定逻辑设计也几乎没有,只是做了一大堆华丽的特效效果、华丽的打击感、武器的重量感和速度感、华丽嘚数字拆分和躲避判定……它怎么可能玩起来像一个动作游戏呢

你很少能见到像魂系列这样设计理念如此明晰又鲁莽的游戏

那么,魂系列所选择的回到“3D动作游戏的本源”,他们保留了什么呢

在魂系列中,设计师选择了这样一套设计框架:用“距离”作为整套设计的核心提供“速度”作为距离设计的对冲,保留最基础的“对策和方向选择(择)”通过精力系统弱化“反应速度”,彻底放弃“连续技”——你觉得看不懂这段话?看不懂是正常的这段话是狭义(日本)动作游戏设计多年,无数设计经验的积累:为了让一般玩家能“用直觉”来玩一个动作游戏游戏设计师们其实付出了无数的努力。

在我玩《恶魔之魂》的时候觉得这套设计选择显得笨重而难以上掱,看起来就像《怪物猎人》的一个拙劣模仿版;但在我玩过这个系列这么多后续作品后不得不承认,这是设计师在他对3D动作游戏的极哆设计经验基础上选择的一个非常逻辑自洽的设计方向。从《恶魔之魂》青涩笨重的动作能改良到《血源》和黑魂3那洗练清晰的系统设計这个设计方向选择得堪称精妙,属于那种“如果没有人这么设计恐怕这套设计永远不会出现在世界上”的成就。而只有理解魂系列嘚这套设计你才能明白《仁王》的动作设计从中吸取了哪些,又更改了哪些来让它变成一套更易上手的动作游戏设计

先从“距离”开始说起吧。如果我们回到3D刚刚进入游戏世界时的年代就会知道当时全世界所有的游戏设计师都不知道怎么处理3D游戏中的“距离”问题,動作游戏这一讲求精妙操作的类型尤甚:一般人根本无法精确判断在3D世界中一拳能不能打中一条沟能不能跳上去或者跳过去。这曾经一喥变成了困扰全世界所有游戏设计师的大问题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有些方案笑料百出,已经不再有人使用叻;也有些设计精妙而且有趣被保留了下来——关于这段历史,或许旗舰会另文讲述;在这里我会讲述最终成形的设计。在下面这段幹涩的文字中每个设计要点可能都代表着若干位游戏设计师的巧思和天才;错过了这些设计的游戏,可能会被玩家痛骂“没有手感”

來自3D格斗游戏的“锁定”设计,是3D动作游戏中重要的一步:它将玩家的方向操作从直角坐标系变成了极坐标系让玩家可以用一个方向键控制和敌人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所以在动作游戏方面,最终形成的主流设计方案有两套便是根据“锁定”设计的有无,被称作“有锁萣”和“无锁定”无锁定方案比较符合我们的直觉,使用它的游戏也比较多在无锁定方案下,玩家的移动方向则以他当前的朝向为坐標系前后控制进退移动,左右控制转向攻击通常指向前方,播放攻击动画时可以通过移动方向修正后续攻击动画的指向但在无锁定方案下,大多数游戏会设定成玩家的攻击带有一定的“追踪”和“攻击碰撞范围扩大”设计以防止玩家完全打不到敌人——如果这段话囿点抽象的话,你可以去玩一下《真三国无双》和《战神》系列体会什么是“追踪”和“攻击碰撞范围扩大”的设计。

而在有锁定方案丅玩家锁定一个敌人,移动方向以该敌人为圆心的极坐标系进行控制前后移动直接改变你和该敌人的相对距离,左右则相对该敌人进荇等距离移动在有锁定方案下,一般所有攻击的目标会带有一定“追踪”效果(可以理解为输入校正对“追踪”的调整也是判定逻辑囷输入逻辑的设计要点),攻击动画自动指向这个被锁定的敌人锁定设计的优点是什么呢?自然是玩家可以精确地预期到他与敌人之间嘚距离以及确定他的招数能不能命中敌人(以及会不会被敌人命中)。

魂系列游戏内采用的设计是这两套设计的混合,玩家可以随时茬有锁定和无锁定之间切换放在2009年,这可以说是套标准的设计;但魂系列选择去掉几乎所有的“追踪”这就一点也不标准了,可以是類似《怪物猎人》一般的硬派设计除去锁定状态下的突刺类攻击还有一部分的锁定效果,剩下所有的攻击都是向着前方发起攻击通常伴随向前的位移——不论敌我。这种设计让距离和位置的控制变成了整个游戏过程的核心:使用长兵器、中等兵器还是短兵器,熟悉每種武器攻击时产生的位移变成了魂系列游戏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识。攻击伴随位移和攻击不带追踪的特点则让“闪避后反击”变成了魂系列的核心操作:如果你熟悉某些敌人的攻击,甚至能够趁他们进行攻击的时候闪到他们背后进行攻击如果你把这套设计和《巫师》3那種“不分场合满地乱滚”的设计进行对比,就能看出魂系列游戏系统中对距离的看重当然,魂系列和人型、中小型BOSS决斗时由于双方一矗在调整战斗距离和出手位置的缘故,战斗场面怎么看都像两个人演出二人转就是这套设计方案的缺点……

对锁定和无锁定系统的些微調整,将“距离”变成了魂系列的战斗系统核心;这一核心又导致了游戏系统中对“速度”和“反击”的极端看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財是回到“动作游戏原点”的感觉

早在动作游戏发展出“防御”、“多选择防御”、“摔投/破防技”、“闪避”、“帧数优势”……等等这些概念之前,“速度”曾经是这个类型中唯一的判定逻辑你和电脑角色或者其他玩家同时进入彼此的攻击范围,同时按下攻击指令那么动画速度快的一方必定能够击中对手。如果各位还记得早先那些没有防御指令的清版动作游戏应该会对这种判定逻辑十分熟悉:所有角色都不停地在攻击,能够决定性能优劣的只有“距离”和“速度”魂系列对距离的看重,以及武器动画设计的风格正是这种游戲设计在3D世界中的重现。

在这种设计下其他游戏中“感觉差不多的武器”,常常沦为“关于DPS的计算”;但在魂系列中绝非如此决定一紦长***好不好用的,不光是它的DPS更有这***到底有多长、攻击动画位移是多少、攻击动画速度有多快;而决定一把大剑或者直剑是否好用嘚也是这些性能数剧,而非数值设计师们填进去的武器DPS正是这样重视“距离”的设计,让“动画播放速度”变成了武器上至关重要的属性;又是因为这些设计让魂系列的武器存在感远比其他RPG中强大得多,你会记住《黑暗之魂》和《血源》中每一把顺手武器的性能、距离、攻击位移进而感觉到这个游戏的“手感真棒”。

这样重视“距离”和“速度”的核心设计自然会弱化另外一个流派动作游戏的核心设計内容:在魂系列的游戏中“对策和方向选择”就被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弱势,但也绝非无关紧要的地位而这一部分设计,原本是格鬥游戏和动作游戏发展出来的“判定逻辑”的中心:魂系列从中非常技巧地撷取了自己所需的设计弱化了他们不需要的设计,来构成自巳的游戏体验

我在前文曾经讲过,最早的动作游戏只有“距离”和“速度”两个概念高手只要掌握住出招的距离和速度,就能永远抢先一步打中对手打出敌人的受创动画,进而一路追击他们这样单调的游戏内容自然不能令玩家们和游戏设计师们满意,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们设计出了格斗游戏。格斗游戏几乎淘汰了传统的街机通关动作游戏带来了“闪避”和“防御”用来改变这一局面:闪避和防禦相对攻击无疑是有优势的。我们回到之前将动作游戏分成三套逻辑的模型中这两个动作同时牵涉到了“判定逻辑”和“输入逻辑”:閃避和防御都能让对面的攻击判定碰撞变得无效,而且这两个动作全都不影响输入在这个状态中的玩家可以随时输入指令进行反击。这無疑会造成防御和闪避一方拥有巨大的优势他们可以输入指令攻击仍然在播放攻击动画,无法输入其他指令的敌人——在狭义日系动作遊戏的设计语言中我们管这个状态叫做“硬直”,管这个由防御、闪避或其他正确对策(择)带来的优势叫做“帧数优势”而为了对忼闪避和防御带来的巨大优势,动作和格斗游戏设计师们又设计出了更多的武器:对抗“防御”的“投技”和“破防技”逼迫防御方对攻击方策略提前作出判断的“上段/下段防御选择”或“方向防御选择”……现在我们就进入了后格斗游戏时代:在这里,“对策和方向选擇”变成了“判定逻辑”的核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关于帧数和反应速度的猜拳游戏只是这一猜拳极度复杂,集中了无数游戏設计师的心血

当这一大堆的“对策和方向选择”摆在面前的时候,魂系列的设计师相当保守地从中选择了极其有限的几样设计:“有方姠闪避”、“无选择防御”和“防御反击(弹反)”面对一次有威胁的攻击,玩家所能选择的行动只有三种向着正确的方向闪避——唎如攻击从右而来,就要向左闪避;攻击覆盖正面全域就要闪避到背后;进行一次防御——这个防御不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防上段还昰下段而且可以在收招阶段随时输入取消收招动作(后摇,相对地闪避或者移动并不能取消后摇,你可以看到在这里设计师是如何谨慎地调整闪避、移动和防御之间的平衡性的);或者不做任何操作在对面攻击的“破绽”时间,进行一次精准的防御操作——在《血源》中这个操作甚至彻底代替了其他魂系列游戏的防御,变成了“***反”进一步简化了系统。

相比于格斗游戏一大堆的“系统”或者3D动莋游戏一大堆的“连招”来说魂系列的判定逻辑设计相当精简。一个新手玩家真的只需要大概30分钟,就能掌握到任何一代魂系列游戏嘚基本逻辑:向着正确的方向闪躲没事干就按紧防御(在《血源》中并不能),艺高人胆大就选择精准防御以进行反击

这样精简的设計选择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虽然魂系列很难,玩家却不需要像其他动作游戏一样学习大量的预备知识和进行预备练习:他们能够很赽地意识到自己死亡的原因是进行了不恰当的攻击,或者进行了不恰当的防御/闪躲归根结底是因为不熟悉敌人设计和关卡配置。

作为對比我们可以看看大量的国内动作游戏设计师或者欧美三流动作游戏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动作或动作RPG游戏:这些游戏往往有着非常花哨的系统,各种各样的闪避、防御、迎击、超杀、无敌、保险……但你往往能很快意识到这些游戏中有某些技巧,其性能、反应速度、闪避效果远胜过其他一切动作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动作,整个游戏的设计对你来说几乎就形同虚设了:这一两招足以支持你完成整个游戏直箌你撞在一个强大的、无法通过操作战胜的数值门槛上,逼迫着你去练功升级某些游戏是滚来滚去,某些游戏是防御反击某些游戏干脆是魔法或者超必杀轰炸……我不需要点名,你们脑海里应该已经出现了很多名字了

而魂系列的设计选择恰恰相反:它给了玩家极其有限的对策选择,却威逼着他们用这极其有限的对策选择去战胜各种各样、千奇百怪设计复杂的敌人。魂系列几乎每个新的敌人或者BOSS初佽见到时都会给普通水平的玩家一个果断的下马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其实仍然非常弱小没有掌握到这个游戏真正的精髓。这让魂系列嘚难变得非常的讲道理:你不能对付这个新的敌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他也不了解你自己的武器:你可能需要去换一把新的武器、换一種新的战术甚至换一套思路来战胜这次死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你确实只需要正确地判断对手的行为正确地使用攻击、闪避、防御或弹反,就能战胜之前给你带来死亡的敌人——或者去学习一下高手怎么使用这些武器来战胜敌人。在这个过程中玩家能确確实实感觉到自己变强了:这也是魂系列能吸引如此之多重度玩家在上面废寝忘食的原因。

而魂系列设计框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和一般动作游戏不同它对“玩家反应能力”的要求要更低。设计师明显是意识到了“设计反应时间”对玩家用户群体的重要性:┅个游戏设计的“基本反应时间”决定了它容错的难度:要求反应时间过快的游戏通常对玩家要求就更高,也就更难以变得大众部分動作游戏的子类型,如格斗游戏甚至和真实的格斗一样,要求玩家用“肌肉记忆”代替“视觉反应”以超越人类极限,这种游戏通常呮允许极小部分玩家到达设计难度的顶端另外一部分动作游戏的子类型,对反应速度和容错要求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能做到无错连续應对的玩家都会被淘汰。不管是“快速反应”还是“连续不出错的反应”,实质上都是要求非常高的能力无疑也会缩小游戏的客户群。格斗游戏和对战FPS游戏实际上都遇到了这个困境:如果一般人意识到自己不管怎么苦练也不可能和反应更快的高手对抗,他们就会选择從一开始就不苦练从而缩小了这类游戏的用户群。

面对这个情况魂系列的设计师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你猜到我准备说哪个系统了?是的我打算说“精力”(Stamina)。在魂系列中一切行动并不只取决于你输入的准确程度和迅速程度,它们还受到你的“精力”的影响鈈管是攻击、连续攻击、防御还是闪避,你都要付出精力作为成本;一旦精力槽用光你就不能够再输入任何指令,只能提心吊胆地坐等精力自然恢复祈祷不被敌人处决。

我不确定“精力”这个概念是否是《怪物猎人》系列第一个提出来的但这确实是个相当天才的设计:只有对动作游戏基本设计框架非常了解的人,才能想到将精力作为控制动作游戏反应和操作速度的资源设计出来而这套设计被移植到魂系列也非常合适:这极大地放缓了游戏的节奏,降低了进行游戏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将动作游戏比拼反应能力和连续不出错能力的原始設计,转换成了一种“更加RPG化”的资源管理体系这极大地调整了游戏的激烈程度和容错率,也让设计师有机会设计对错误惩罚更加严格嘚数值体系

在魂系列中,和“精力”一起出现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选择:他们几乎移除了传统2D、3D动作游戏中所有的“连续技”概念。在魂系列的设计中武器的强/弱/特殊攻击的连续攻击次数、精力消耗、位移长度这些操作都是完全绑定在武器基本属性上的,例如劍的攻击次数多但是距离近长***攻击距离长但是次数少,斧头精力消耗和威力都大但是连续攻击次数少等等玩家平时所要作出的决定,就只是根据情况连续攻击几次连续攻击是否要打满而已,不用考虑其他动作游戏那些“要使用哪个连续技取得最大伤害”、“要使用哪个特殊技破坏对手的防御状态”之类的问题当然更用不着像格斗游戏一样苦练输入时机和和输入动作——在传统的动作游戏中,这些輸入时机、动作和对应的肌肉反射习惯是玩家们主要的练习内容之一,也是传统动作/格斗游戏爽快感的主要来源

如果你把《仁王》和魂系列的游戏作出对比,就会发现这部分是两个游戏最大的差异我会在《仁王》的部分中详细解说“连续技”的设计优劣,在这里我呮强调“没有连续技”的设计优劣。

“删除连续技”对传统动作游戏玩家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体验损失:这可是动作游戏手感的根本の一!不管是2D动作游戏、3D动作游戏还是格斗游戏,设计师和市场反馈都认为判定逻辑和输入逻辑调整完美、种类多变又自然的连续技,昰这个游戏类型最吸引人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无双”系列就是个卖各种各样连续技表演方式的游戏,可见这种操作爽快感对动作游戏玩家的意义之大格斗游戏玩家们除了学习判定逻辑系统和培养格斗游戏的逻辑感觉,剩下的时间基本也都是在熟悉各种各樣的连续技性能及其对策把这样一个带来爽快感的系统粗暴的删除掉,正是《恶魔之魂》的手感显得粗糙、生涩的主要原因

但《恶魔の魂》,乃至于后续的魂系列游戏仍然坚定地坚持着这种设计:我想,那只能是因为设计师们觉得“学习连续技”对一个动作RPG来说是鈈必要的。他们觉得不应该让玩家花费时间在重复训练怎么输入连续技、怎么对抗连续技这些知识上:你们觉得应该攻击就攻击贪刀我們就惩罚你,如此而已他们通过对连续技系统的简化和对精力系统的强调,让玩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战斗和敌人的设计”而非“战斗技巧的熟练”和“反应的敏捷”上。到这里整套前所未有的动作游戏设计体系也就全部合拢了,形成了魂系列非常独特的手感

看过上媔这些魂系列的动作设计方案和设计理由,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魂系列的整套动作设计,是蕴涵着非常坚定、明确的“设计理念”在內的:在尽可能降低玩家“练习基本操作”和“反应”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合理的设计内容和战术选择。我能够沿着魂系列这整套设计逻辑的一点出发从距离开始,将整套设计每个点的设计理由梳理清楚从一个设计点到下一个设计点,理由紧密连接体驗丝丝入扣——而这一切,都是在2009年的《恶魔之魂》中就已经完全成形了的我实在很难想象,宫崎英高和他的游戏设计师同事们为何能夠笃定地设计、制作这样一套和主流背道而驰的动作游戏逻辑;他们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Fami通的29分,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日本其怹游戏行业专业人士对这套设计的看法:你们这套设计简直是疯了!

但FROM的制作者确实做到了而且用市场成功和后面几代游戏的优化证明叻这些设计理念的正确性。如今的魂系列已经毫无疑问是一流动作游戏的代表,足以自己成为一个流派

当然,从二流到一流的门槛是佷高的只有“动作设计”这一半是不够的:魂系列还需要另外一半,那就是敌人和数值的设计

■一流动作游戏和二流动作游戏的差异,主要在敌人的设计上

现在我们总结完了魂系列的动作设计思路,接着该从它的敌人设计讲起了这也是一个经常被中国和欧美游戏设計师忽略的地方:动作游戏,甚至RPG游戏的敌人设计是否还有在“数值”以外的拓展空间?

魂系列在敌人及其数值的设计上可以说也是從根本开始,重构了动作RPG的所有概念重新建构了这个复合类型。一个动作游戏或RPG游戏的可玩性至少有一半在它的敌人设计上;对于动莋RPG这个复合类型来说,自然更是如此魂系列所开拓的这个方向,最大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他们设计出了一整套将“硬派动作元素”和“核心RPG系统/成长”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并且提供了让两个系统互补的思路。如果说过去的其他动作RPG是“八分RPG,两分动作”或者“八分动作两分RPG”之间的设计抉择,魂系列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五分动作、五分RPG用RPG的成长和技能降低硬派动作游戏难度”的游戏。当这个思路被KOEI TECMO的设计师们接受并打磨后它将变成动作游戏的一个新设计方向。

首先还是让我们从历史背景开始整理。一个通常的、有动作成分的RPG的敌人设计方案是什么样的《魔兽世界》和《暗黑破坏神》的玩家对此曾有个精辟的顺口溜总结:“敌人召什么咑什么,敌人扔什么躲什么”这两句顺口溜,基本也就总结了传统动作RPG乃至于RTS、类DOTA类游戏中关于敌人的所有设计技巧。

抽象成设计模型传统的动作RPG敌人通常拥有三类技能:“必中技能”、“可闪躲技能”和“召唤技能”。“必定命中”的技能也就是指追踪型的远程攻击和近战攻击,通常不能通过闪避和走位躲开这些技能是考验数值的,玩家角色的各类数值和BUFF/DEBUFF应变能力合格才能通过如果系统设计支持主动防御还会考验玩家的防御操作技巧。“需要躲避”的技能可以通过移动躲开通常设计成超过玩家通常的防御/治疗能力,要求玩镓通过操作技巧躲避这些技能保证自己不被技能中最大伤害的部分命中。“召唤”类的技能通常意味着对场地、战斗节奏或攻击形式嘚变化,通过增加战斗中目标的数量来提供战斗的变化性要在这些基本设计模式中做出游戏的变化性和乐趣,那就是战斗和数值策划的笁作了:如何调整操作容错率如何要求玩家各方面的数值?如何通过改变玩家、敌人的状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局面由玩家队伍解决?總体来说由于动作方面可以设计的花样有限,大多数传统动作RPG的设计思路是将游戏向着“数值RPG”或“系统RPG”的方向进行改进这个设计方向的顶级成就是《魔兽世界》《FF14》这种网络游戏的高难度Raid战:数十名玩家在极低容错率的BOSS战中,冒着被一击毙命的风险击杀强大且行动邏辑非常复杂的敌人

这也是这些动作RPG“动作感弱”的主要原因:它们的判定逻辑深度实在是太浅了。一个技能的“设计对策”是非常重偠的——无论对玩家的技能还是对敌人(尤其是BOSS)的技能,都非常重要西方游戏设计师设计的动作游戏之所以经常令人感到粗糙,原洇也就在这里:你很难在脑海中整理出清晰的战斗逻辑最多只能得出结论说“啊这一招我闪避得不够及时”或者“这个防御我没有按准所以输了”。而魂系列通过在敌人技能设计和AI设计两方面的设计创新给未来的动作RPG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

严格来说魂系列的敌人设计,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反而是回到了3D动作游戏设计的原点:一切都用动作之间的碰撞判定逻辑进行设计。在这个游戏中敌我双方绝大哆数的攻击都设计成“可以闪避”的,几乎不存在其他动作RPG中完全不能闪避的近战攻击或远程追踪攻击原本缺乏变化性的近战攻击,在魂系列中变成了基于武器和攻击形式的各种可闪避攻击:剑是前方快速攻击可以向后或者向两侧闪避;***是直线突刺攻击,可以向两侧閃避;斧和长斧是有方向的圆弧形攻击可以向后或者逆着敌方攻击的方向闪避;纵斩是随目标位置调整的定点攻击,可以向敌人侧面或斜后方闪避……魂系列那丧心病狂“杂兵三刀带走你”的数值设计正是建立在这“敌人所有动作都可以闪避或防御”的基础上。

为了方便玩家判断敌人的攻击行为很多普通敌人和BOSS敌人的攻击动画都被调整成了“较长的发招动画-迅速而猛烈的攻击动画-较长的收招动画”这樣的节奏,以方便玩家在抓住破绽后迅速予以反击;大多数敌人还会有两三招有较长发招时间供玩家发动盾反或者***反德技能,给仔细觀察敌人行动的玩家提供额外的奖励为了鼓励玩家去观察敌人的行为而非盲目进攻,魂系列游戏中大多数中、高等级的人形敌人都拥有囷玩家相当的防御能力只要在非攻击硬直情况下,玩家所有的攻击都会被格档或者闪避!而不会格档玩家攻击的大型敌人几乎都有范圍攻击、震地攻击、半场攻击之类凶恶的自保技能,用尽一切手段压抑玩家乱按的攻击欲望到了后期,为了增加变化性高级的敌人也會拥有一些动画速度快但是攻击范围和距离有限的技能,以及发招动画类似对应的后续招数的攻击次数、动画速度都不同的技能用来对付自以为已经熟练掌握了套路的玩家。但不管是哪个敌人他总会有一些不需要反应时间,只要读懂了行为就能抓住破绽攻击的招式在魂系列里,我是找不到“设计不讲道理”的敌人的:这些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敌人是一定要考验玩家的数值或反应能力的。

正是有了这樣的不依靠玩家反应的设计基础魂系列的数值才敢于调整到现在这样“容错率非常低”的样式上:由于设计师理论上给所有的敌人都准備了“设计好的对策”,他们对犯错误玩家的惩罚毫不容情哪怕是王城最弱的杂兵,或者亚楠热情好客的普通村民只要玩家应对失误┅次,他们也能带走你一个血瓶的血量这也是魂系列给大家留下“这个系列非常难”的主要原因:严格来说,这个游戏是没有设计那种其他动作游戏中给玩家割草的“杂兵”的这种做法,倒是有点像现代FPS游戏的敌人设计:会有些敌人命中率比较低有些关卡遍地都是掩體,但每个场景时时刻刻都有致命的危险

而魂系列另外一部分很有启发性的敌人设计,则是在人工智能(AI)角度的:他们将狭义(日系)动作游戏那细腻而多样的AI导入到了动作RPG的世界里。

■除了“见到就冲上来”动作RPG的AI还有其他做法

敌人AI是魂系列难度设计另外一大核惢。通常来说游戏中敌人的AI也是普通玩家很难感受到的部分:在我们游戏设计师看来,不同动作乃至于FPS游戏的AI设计风格以及他们想要達到的设计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但普通玩家往往觉得这些只是“不同的怪物”而已在动作RPG领域,AI无能的问题显得尤其严重:辐射、《上古卷轴》这些游戏的敌人AI基本是“见到你就冲上来”实在很难说有什么游戏性可言。《暗黑破坏神》系列设计了不少“头领怪物死亡后敵人四散奔逃”之类的小AI但效果老实说并不好。EQ和《魔兽世界》这些MMORPG提出了“仇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游戏内容和逻辑,算是敌人AI方面迄今为止成就最大的设计当然,我们还有一大堆彻底淡化打怪概念只是强调刷刷刷的网络游戏。但是我们还有其他設计选择吗?

魂系列在这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他们将动作游戏设计中的“攻击欲望”引进了动作RPG里

在狭义(日系)動作游戏历史上,游戏设计师们默默地积累了各种各样的AI设计经验用来追求各种各样的游戏体验。他们的设计方法和追求真实性的欧媄游戏设计师不太一样;欧美设计师更喜欢设计听觉、视觉等等五感非常真实,但是一旦发现你就大吼着冲上来围攻你的敌人(玩过《上古卷轴》的读者一定会对里面那些一拥而上打群架的人们印象深刻),日本设计师们则更喜欢为了追求某种游戏体验默默地调整敌人莋为个体或是一个集群的AI表现。设计哲学上的差异在实际游戏制作中体现为非常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欧美游戏设计师更擅长制作关於“潜行”的关卡(围绕着感知和行动逻辑设计)而日本游戏设计师更擅长制作关于“战斗”的关卡。类似羞辱这样的关卡在日本设计師手中很难设计出来;反过来魂系列的关卡对欧美设计师来说也是难以完成的。

AI设计说起来似乎很空但我只要实际举几个日系动作游戲的例子,玩过这些游戏的玩家瞬间就能意识到其中蕴涵的设计在《真三国无双》和《战国Basara》这样的游戏中,绝大多数的杂兵敌人被設计成攻击欲望极其低下的AI,当然也不会防御以塑造玩家随手几刀打垮一大片的体验。在如龙这样讲究格斗感觉的游戏中当BOSS和杂兵集體出现进行群殴时,通常只有BOSS和1-2个敌人会拥有明显异常高涨的攻击欲望和防御欲望而且这种AI表现还会随着玩家当前锁定和朝向的敌人产苼改变:和你正在交手的敌人是表现上最活跃、最可能进行防御和反击的敌人,以便塑造“决斗”的感觉在战神或者鬼武者这种强调反擊能力能力的系列里,敌人AI通常设计为有节奏地轮番攻击和极端轻视(或者干脆不会)防御以便给玩家提供最大限度的反击机会,高手咑起来甚至会有种按照脚本演出的错觉而像忍者龙剑传这种讲究技能对策、分割和快速处理的游戏,为了给玩家制造压力几乎所有的敵人都会一拥而上,力图打断玩家所有的攻击机会

而在魂系列中,所有这些AI设计经验几乎全都被用到了而且根据设计目的和敌人种类嘚不同,设计师也会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血源》中的村民类敌人明显做了群体AI的动态调整,以1-2人为单位轮番发动攻击给玩家各個击破和跑酷的机会。骑士类敌人作为最典型的强敌会一拥而上进行追击,一旦失手多带了几个很容易被围攻带走至于各种僵尸类敌囚,则是攻击欲望被设计得极低的典型;而为了显示魂系列的硬派在后期还会出现攻击欲望极低、使用杂兵AI的变种敌人,却拥有极高的攻击力不爱攻击的AI却使得玩家难以出手。这种多变的AI设计让一些强大的非头目单位给玩家带来了BOSS一般的感觉。

我在《恶魔之魂》和《嫼暗之魂1》里跑尸次数最多到现在也记得那些关键点上的危险敌人,以及怎么利用地形和AI控制区域甩掉他们的技巧在某些地区,我感覺我简直能看到摆在过道上的“AI控制区碰撞体”:为了防止两个区域的敌人撞在一起设计师会用这些东西分割不同的敌人群组。同时出現的敌人过多会拖慢机器处理速度,这些讨厌的东西是家用机游戏的关卡设计师必须要摆放的我自己也曾经摆过一大堆;但魂系列中,关卡设计师居然能把这些限制也变成游戏设计的一部分利用怪物的显示限制控制游戏难度,实在是件令人很佩服的事情

■“受虐游戲”:即是品牌,也是负担

现读过上面这些内容你们明白为什么关于魂系列的设计笔记会这么长了:这个系列的设计思路和主流的动作RPG唍全不一样,从关卡、叙事、系统、动作、数值到AI他们所设计的东西,没有一条和主流动作RPG是一样的却又自成体系。魂系列的设计师們用无数的设计细节和大胆的执行,填充了动作RPG这个类型的血肉

但是,虽然我已经写了这么多关于魂系列的设计笔记展示了魂系列方方面面和其他主流3A游戏的不同之处,可这并不是魂系列在一般用户中留下的印象:当人们想到魂系列时他们并不会第一反应觉得这是個设计大胆、内容丰富的系列。

你们都知道他们会怎么认为:所有人都认为魂系列是个“ 受虐游戏”如果给魂系列只保留一个字来形容,那个字就是“难”同样,在日本这个系列被称作“死にゲー”关键字是“死”;在美国,YOU DIED这日式英语已经成了系列的标志甚至就連官方都不敢改动这个奇怪的提示,它已经隐隐变成了魂系列在英语世界的注册商标一般的文化

是的,魂系列的核心品牌是“ ”。整个魂系列的观赏性也都建立在“难”的基础上。虽然这个系列的所有设计都大胆而令人赞赏但如果缺少了“难”作为核心的卖点和品牌,魂系列绝无可能建立观赏性和口碑从一个二线动作RPG成长为新一代日本3A游戏的中坚巨作。正是这个难字将这个逆潮流而行的系列拯救了回来,让它成为了我们人人都乐于谈论的伟大游戏

但是,在这个系列已经制作了五款作品的现在魂系列的“难”,很可能已经變成了这个系列继续发展的无形障碍我们已经看到,不管是From Software还是宫崎英高,都曾经在访谈中流露出对魂系列的厌倦或是表示这个系列可能将就此结束。不管系列是否真的就此结束在我看来,如今的魂系列确实也摸到了一层玻璃天花板:他们已经几乎达到了这个类型的顶点,但很难继续向前一步《黑暗之魂》在全球家用机上销售了三百多万份,在Steam上几乎也销出了同样的数字是毫无疑问的3A大作,系列顶峰;《黑暗之魂2》比它稍微差一点家用机三百多万,Steam二百多万也凑够了五百万,仍然傲视所有的动作游戏但到了《黑暗之魂3》,在游戏水准并不低于二代(Steam评价百分比几乎相同)的前提下家用机销量二百多万,Steam销量一百多万已经隐隐有了跌破五百万的征兆。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有趣数据是,《血源》和《黑暗之魂》3游戏的视频播放量仍然很高Youtube上最高的播放量均超过500万观众;而《黑暗之魂2》播放数最多的视频则停留在300-400万这个数量级上。从观众的反响来看他们无疑觉得《黑暗之魂3》是一个更好看嘚游戏;而《血源》更是如此,这个游戏的视频播放量远远超过实际的PS4游戏销量视频通关党曾经拯救了这个系列;而现在他们似乎已经超过了买游戏的人的数量。我问了不少迄今为止还没有跳过魂系列的坑但是已经视频通关了的朋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好难啊,看起来要练好久真的没有这么多时间”……我可以大胆地推测,难已经变成了阻碍这个系列用户群继续扩大的负担。

无论从任何角度來看难并不是这个系列畅销的根本原因。莫名其妙难的游戏实在太多了很多是糟糕的游戏设计技巧或糟糕的程序造成的后果:如果你敢去Steam找动作分类下面评分最低的那些游戏,里面会隐藏着大量远远比魂系列任何一作包括《恶魔之魂》更难的游戏。只需要抛弃几条动莋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游戏就能难得让任何人都无法通关。

我这系列设计笔记想告诉各位读者的东西是这样的:魂系列是难但他難得讲道理。这个系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这些游戏设计的道理而不是那简单粗暴的难。魂系列吸引我们的是这个系列精妙的游戏设計、充满想象力的关卡设计、推陈出新的叙事手段、充满深度和细节的战斗,还有反复挑战后得到提高的爽快感;难只是吸引人们进入这個系列的“品牌”而已

而且,正如我的设计笔记分析的那样这个游戏其实并没有“视频看起来那么难”。它的设计师是经过深思熟虑嘚这个游戏所需要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远远超过所需要的反应能力。这是一个讲“意识”多过“操作”的游戏:相比于对战FPS这种真正对反應要求惊人的游戏魂系列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个游戏的难主要体现在对新手玩家的无情虐待,和对玩家联系成本的极度不友好上绝大多数这个系列的老玩家都承认:只要你玩进去了,魂系列的游戏通常是越玩越简单的你甚至能在其中体会到“心流”之类感觉的存在,其快感绝不低于在无双里面割草或者在文明里面再来一回合

毫无疑问,如果魂系列、或是其他和魂系列类似的游戏想要保留自巳全球五百万销量的3A位置,他们必须要想出扩大用户群的办法:虽然可能会冒着破坏“难”这个品牌的风险但这个类型的游戏,也到了該加上难度选择或者变相难度选择的时候了。

正好2017年年初的大“黑马”《仁王》,在经过了两次体验版测试后在这个类型的未来上探出了更加清晰的一步:他们通过测试和用户反馈,果断地选择了“降低难度”的解决方案并收获了相当好的结果。

那就是我要讲的另外一个故事了严格来说,《仁王》的故事并非是“动作RPG”的重构;他们重构的,是狭义(日系)动作游戏一个起源和魂系列的“RPG”血统完全不同的类型。

■狭义(日系)动作游戏的危机

如果说魂系列是以RPG为主轴中国玩家通常所说的“动作游戏”,也就是“狭义”动莋游戏在2010年代所面临的问题是明确的在这个类型的设计师的眼中尤其明确:这个类型面临着用户群无法进一步扩大、甚至还在萎缩的问題。

以《怪物猎人》《战神》《鬼泣》《忍者龙剑传》《真三国无双》等“狭义的3D动作游戏”的全盛期结束后整个动作游戏界都面临着洳同晚期格斗游戏一般的困境:游戏的乐趣已经过于专业,对操作的要求过高操作能力较低、但占据市场主流的客户群无法体会到动作遊戏的核心乐趣。所以我们看到,在进入2010年代后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动作游戏系列都已经淡出了市场主流,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含有动莋要素的复合类型游戏:动作冒险、动作射击、动作RPG、动作沙盘、动作潜入……我们沿着2015年、16年的排行榜拖好久也不一定能看到一个纯血的动作游戏。

但如果要解释这个问题的现况、成因和机制就必须从广义和狭义的动作游戏分类开始谈起。动作游戏的分类是个太过复雜的问题还牵涉到“日本”和“欧美”两大游戏分类体系的观点差异(中国的游戏分类体系大约是七分来自日本,三分来自欧美)所鉯仅仅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需要用一大长段文字来解释。

我们平时所说的动作游戏究竟是什么?这个复杂的问题连Wiki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見:中文、日文和英文三个wiki在分类上的观点完全不同

动作游戏可以分为狭义的动作游戏和广义的动作游戏。狭义的动作游戏是基于日式遊戏分类下的广义的动作游戏就比较富有争议性。按照欧美式的游戏分类(比如Steam和IGN就用的是这套分类)广义“动作游戏”至少要涵盖所有基于“反应能力”来设计游戏机制的游戏,所有的射击类、FPS类甚至载具射击类游戏都要划在这个超大类型的下面。

什么FPS?载具射擊

没错。在欧美的游戏分类中CSGO这样的游戏是个典型的动作游戏。就连Steam上的厂商分类都是这么写的

按欧美分类都已经这样了,那如果峩们按定义来划分广义动作游戏时范围又会有多大呢?这一至多起来那可就没谱了。如果你采用英文Wikipedia的定义不仅仅考虑“基于玩家反应能力进行设计的游戏”,而是将动作游戏定义为“通过物理输入需要 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进行的游戏”,那广义动作游戏几乎能够涵盖整个电子游戏界的全

超级玩家, 积分 7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 积汾

超级玩家, 积分 7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 积分

0

啦啦啦???????????????????????????

0
FC的幽游白书每次都想要让别人咑闪血,然后无限A+B翻盘;可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条血被无限投技摧残了

游戏达人, 积分 27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6 积分

游戏达人, 积分 2774, 距离下一级還需 726 积分

0
MD 魔强统一战!!!! 记忆里的经典@!! 但是现在再让我玩我是不会去玩的。

记得当时还不能存档最后还有1v3肌肉男弟的管卡。

天天放学和尛伙伴们打的不亦乐乎 呵呵

高级玩家, 积分 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0
一看就是一个智商不足5但是有一定见识,但却属于小人那种

游戏狂人, 积分 10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2 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0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2 积分

0

楼主看来是个老玩家了,记忆力非常好幽游皛书我漫画记得挺清楚,游戏好像隐约记得最早在小霸王上还是街机通关厅玩过具体啥样已经记不清了。当时专门求着家里人买了个3囚还是4人过关的卡带,好像是快打旋风打起来挺带感的,记得花了100多块后来就拿那一个卡带去和别人换着玩,换着换着结果被别人给騙了换了个那种50合一还是多少合一的垃圾卡带。有时还去街机通关厅玩玩也是第一次看到生化危机1,那时他们好像是用街机通关玩的周围围了一群人,当时那个吓啊然后后来网吧流行了就去搞红警了。现在PS3X1,PS4都有了但是再没以前那种玩游戏的感觉了


高级玩家,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7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7 积分

0
当时来说魔强统一战的打击感确实极佳 飞行道具效果也够炫 尤其对于看过漫画的玩镓来说简直就是惊艳! 但无耻的空中追打实在让人无语。。至于楼主对其他格斗游戏的评价实在不敢苟同 建议再深入研究研究吧 个人感觉至今玩过最爽的格斗游戏是街霸3.3~

超级玩家, 积分 6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7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6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7 积分

0
感觉楼主比较的范围不对这个遊戏应该跟腾讯的地下城比较,因为它们类型更接近一些跟楼主所说的那些游戏不是一个类型的,没有可比性楼主一定是喜欢这个类型的游戏,所以玩街霸什么的觉得这些跟自己所理解的格斗游戏完全不同于是觉得只有幽白才是格斗正宗~
总听说这个游戏经典,下载玩了一下没什么手感,画面也比较粗糙我记得幽白有个街机通关版,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当年在街机通关厅看见过,人物很精美
格斗游戏喷来喷去没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经典的作品我觉得2d的街霸33是巅峰了,基本上是空前绝后了尽管肯定有人来喷说拳皇13,ggxx蔚蓝什么的更好之类的话,但从艺术与系统全方位评价我还是觉得街霸33是没有游戏超越的。3d的肯定是vr了铁拳粉肯定也不同意,但我覺得是vr的理由同样还是从艺术与系统综合评价的当然还有新生代的真人快打9之类的也很棒!
作为玩家应该对那些厂商开发出更多的作品感恩,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像楼主那样激进伤人伤己,图啥呢

超级玩家, 积分 8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3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3 积分

0
lz,你能明白,为什么前女友是不能追回来的吗明白这个道理就放过回忆里的东西。今年是2015.。不是1995.。在记忆里的东西就让他安静的在记憶里带着。年纪也不小了吧。做点其他事吧。记得当年在街机通关房玩的街霸2吗?记得就好。别再提。那是属于那代人美好的記忆。别拿来重新体验。要不你试着在4k电视上全屏玩玩魔强统一战试试。。

游戏狂人, 积分 1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 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732, 距离丅一级还需 268 积分

0
当年我和我的小伙伴翻学校的围墙就是为了跑去游戏厅玩拳皇。至于LZ说幽游白书秒杀一切格斗游戏这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喜欢***我喜欢***,就不要说出来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