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用particle什么意思做树?

来源:《光明日报》 岳骞 程建平


暗物质被喻为现代物理学天空上的一朵乌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物理学家们在暗物质探测实验和理论上有颇多建树,“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等,都为解开“暗物质之谜”贡献了中国力量。不仅如此,在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认识到极深地下实验室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岩石力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正式入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个优先启动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底正式开工。本期,我们邀请这一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岳骞教授和程建平教授撰文介绍中国暗物质直接探测与极深地下实验室。

日月交替,星辰变幻,激发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无限好奇与向往。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认知越来越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诠释了宇宙的微观世界,大爆炸理论阐述了宇宙的宏观演化。但是,认知无止境,暗物质就是现代物理学天空上的一朵乌云。

暗物质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宇宙奥秘、认识世界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科学家在过去近百年里对于暗物质的研究从最初的猜测发展到当前多方向多领域多技术途径全面探测和找寻,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可以预期,暗物质之谜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物理学最前沿科学问题,吸引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大众的关注。

暗物质与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呢?暗物质,通俗地讲就是那些既不发射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物质。由于暗物质还是属于物质范畴,因此和普通物质一样,具有引力效应。暗物质问题是由瑞士科学家兹维基(Fritz Zwicky)在1933年解释天文观测的一些新现象时提出的。到目前为止,暗物质存在的多个科学证据都是由天文观测给出。科学家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和研究结果得出暗物质质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而且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那么,如此巨大的宇宙物质质量,必定在物质起源和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和理解暗物质的本质将会影响和改变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暗物质问题提出以来,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给出了许多不同可能的暗物质候选者。当前暗物质主要候选者是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冷暗物质。然而,在过去一个世纪逐步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却找不到可以作为冷暗物质的候选粒子,使得物理学家们纷纷转向了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这就预示着暗物质和新物理有很大关联,因而暗物质研究变得更为重要。在很多新物理中都预言了标准模型之外可以作为冷暗物质候选者的粒子,其中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 WIMP)和轴子(Axion)等一些可能的暗物质候选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当前暗物质探测研究的主要对象。

暗物质理论的正确性需要实验检验。根据当前主要的暗物质理论模型和候选粒子,暗物质实验探测方法主要分成直接探测、间接探测和加速器实验三大类。

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通过探测暗物质与普通物质相互碰撞后靶核的反冲能量、方向、数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等参数和特性来研究暗物质粒子的基本性质。对于10千兆电子伏特以下轻暗物质的直接探测,我国清华大学领导的CDEX合作组所用的低阈值点电极高纯锗技术和美国CDMSLite合作组所用的声子放大高纯锗技术是两种代表性的技术路线。对于10千兆电子伏特以上的重暗物质探测,基于气液二相氙/氩探测器技术拥有优势。国际上基于液氙的实验主要有美国LZ、欧美联合XENON和我国PandaX实验,基于液氩的实验有欧洲的DarkSide实验。

暗物质间接探测实验通过探测暗物质粒子自身衰变或者相互碰撞后湮灭的产物来研究暗物质的基本性质。这些产物一般包括伽马射线、正负电子、正反质子、中微子等。间接探测实验大多是发射卫星到太空中或者把实验设备***到空间站上进行。例如中国的“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欧洲AMS-02卫星实验等等。此外,还有高空气球、地面望远镜、冰下探测器等形式。例如,美国领导的ICECube实验组在南极冰盖下建造了体积约一立方公里的巨型冰探测器来间接探测暗物质。

加速器暗物质实验通过探测常规粒子在高能对撞下的产物来研究暗物质。普通物质粒子以较高的能量对撞时可能会产生暗物质粒子。目前国际上的大型加速器实验都不是专门为探测暗物质设计的,暗物质粒子极有可能在穿过所有的探测器时不留下任何痕迹,只是带走部分能量,从而在探测器系统中造成“能量丢失”。根据探测器系统中“丢失能量”的测量可以推断是否有暗物质产生,进而研究暗物质的动量、质量等性质。加速器暗物质实验要求加速器能够将标准模型粒子加速到较高的能量,目前国际上的科学家主要基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开展研究,但还没有给出暗物质的可能信号。

这些暗物质探测实验中,直接探测实验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提升,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从上世纪九十年***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科学家也积极参与到国际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例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科学家参加了意大利DAMA实验组,利用碘化钠探测器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

暗物质直接探测的“中国力量”

2003年,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组率先启动了我国自主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采用高纯锗探测器直接探测10千兆电子伏特以下的轻暗物质粒子。由于我国当时没有深地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组利用韩国襄阳地下实验室开展了前期暗物质探测系统关键性能测试和研究,证实了低能量阈值高纯锗探测器在轻暗物质直接探测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清华大学联合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雅砻江公司建设锦屏水电站工程中开挖的17.5公里长的锦屏隧道,建设了总容积约为4000立方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CJPL),其垂直岩石覆盖最薄处达到了2400米,成为了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为我国科学家迅速开展暗物质实验提供了国际一流的极少宇宙线粒子“干扰”的洁净地下实验空间。2010年,随着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对于暗物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立项支持,我国暗物质研究进入发展快车道。

2009年,清华大学牵头组建了新的CDEX合作组正式开展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实验研究。2010年底CDEX合作组率先入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利用极低能量阈值高纯锗探测器开展10千兆电子伏特以下的轻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2013年,CDEX合作组发表了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的暗物质直接探测物理结果,实验灵敏度达到国际第一阵营水平。2014年,CDEX合作组发表的新结果,不仅给出点电极高纯锗直接探测暗物质国际最灵敏的结果,还采用相同的探测技术,确定性地排除了美国CoGeNT实验组多年来宣称的发现暗物质存在的实验证据(CoGeNT论文2011年发表至今,引用数量已经超过900次)。2018年6月,CDEX合作组发表新的暗物质实验结果,给出了当时暗物质轻质量区间4-5千兆电子伏特能量区间国际最好实验结果。清华大学领导的CDEX合作组不仅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物理成果,而且还在高纯锗探测器这一先进半导体辐射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自主突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前放读出电子学的高纯锗探测器,打破国际垄断,完成原始技术创新。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PandaX实验也入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利用液态氙探测器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主要探测10千兆电子伏特以上的重暗物质粒子。2014年PandaX实验组发表了该实验组第一个实验结果。2017年PandaX实验组给出了当时100千兆电子伏特能量以上国际最好实验结果。

国之重器——“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进行时

在暗物质实验研究和地下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地下实验室,特别是极深地下实验室,能为重大基础科学研究提供综合性的研究平台,对国家的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在持续推进深地实验室新建和扩建工作,积极为科学家提供国际一流的实验平台,期望本国科学家能够在激烈的前沿物理问题研究中取得引领地位。

我国自主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取得的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和加速了我国基于深地实验室的粒子物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工作。近些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多个重大前沿问题研究计划,除了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计划外,新的研究方向包括了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核天体物理实验、太阳中微子实验、深地岩土力学实验、深地生物实验等等。特别是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是粒子物理核物理领域的稀有事例探测实验,属于最前沿的科学课题。每一个研究课题又有多个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实验方案。这些实验计划需要更大规模的地下实验空间和更优化的实验平台条件来支撑,才有可能取得具有国际竞争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都希望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能够进一步扩建,提供更大更优越的地下实验平台。

2014年,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现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地下空间的附近,利用锦屏隧道施工留下的辅助隧道,开挖和建设了总容积约为30万立方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地下实验空间,并于2016年完成锦屏地下实验室全部地下空间建设工作。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凭借其2400米深的岩石覆盖厚度、30万立方米的可用地下空间、每年每平方米约60个宇宙线粒子的通量,以及可以直接开车进入的平行隧道进出方式等特点,成为国际上岩石覆盖最深、可用空间最大,宇宙线干扰最小、综合条件世界一流的地下实验室。

2016年底,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提出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大型地下空间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支持,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指南。2017年“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正式入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个优先启动项目,成为一项新的“国之重器”。2018年4月“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目前正在开展工程设计,预计2018年底正式开工。

从CDEX合作组2013年发表我国第一个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成果,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两个自主暗物质实验都取得了相应能区国际最好的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可以看到,我国暗物质研究不仅在较短时间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暗物质研究成果,而且还推动了我国的深地实验室建设。目前,国际上其他实验组又发表了新的更好的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实验结果。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国际竞争呈现出胶着状态,并且将持续一段时间。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并跑”的地位,需要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引领地位。清华大学领导的CDEX高纯锗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PandaX液氙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的液氩暗物质实验都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正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大型实验空间中建设暗物质实验系统,为下一阶段开展更大规模的暗物质实验积极工作。

从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的发展轨迹,以及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历程来看,国家对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持续稳定支持,对于科学家在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形成我国拥有的世界水平的基础前沿研究高地意义重大。同时在基础前沿研究项目的牵引下,科学家也会不断开展尖端技术研究,带动我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跨越,进而通过长期科学和技术的积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使命。

作者:岳骞,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物理科学部主任;程建平,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

原标题:纽约时装周 VS 伦敦时装周,谁的爆点更新鲜?

最近,整个时尚圈都忙于奔波和报导一年一度的四大春夏时装周。CeCiBuzz 先带大家看看已经结束的纽约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有什么新鲜事和热门看点吧。毕竟,时尚是十分个性化的东西,很难说清谁好谁坏……如果非要给纽约时装周颁一个最佳热度奖,那应该是? Marc Jacobs 的衣服因为堵车而导致走秀整整晚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杨幂在 Micheal Kors 春夏发布会上过了个生日?不行,这点小流量完全不够好么……

在纽约时装“粥”这个一切都有可能的派对上,不上点新鲜的配菜又怎么能算得上热度高呢?

本次的最佳热度奖很显然应该颁给捉妖般出现的“林永健”同款女模或者国潮“老干妈”辣酱卫衣……

纽约站结束前晚,Tomes 2019春夏发布会的T台上,一位19岁的中国女模撞脸林永健,然后就这样被迫躺***在了水深火热的评论区:这位年纪轻轻的女模整体五官尤其是那双丹凤眼,绝对能称得上有辨识度,放在人堆里也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长相。原本CeCiBuzz 也只是觉得有点眼熟,毕竟咱们千千万万的国模很多都是这种气质~然而网友们却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不和林永健撞脸了吗!

引得林老师本人都亲自点了赞,看来林永健的国际脸,这下也是有实锤了……于是,这位年仅19岁的嫩模贾晨宇,开挂般得先是登上了美国时尚杂志《Flaunt》,还是由知名摄影师 Lorenzo Marcucci 掌镜拍摄,又在时装周连走8场秀,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了。没想到却因撞脸林永健才火……

2019 纽约春夏时装周

2019 纽约春夏时装周

更有好事的还把他俩p到了一起,这下对比就更鲜明了……确认过眼神,还确确实实是失散多年的“女儿”了。

最近两年,中国超模脸越来越频繁地来到国际时装周,也越来越频繁被国内网友踩:吕燕、雎晓雯、贺聪......关于中国女模特偏离亚洲大众审美的争议一直不断。因为在国人心中,一提到超模脸第一反应还是 BU HAO KAN~

在这次纽约时装周落幕后,除了贾晨宇撞脸林永健外,另一件“举国狂欢”的,就是号称全中国“最火辣的女人”——辣酱老干妈了……因为老干妈 Logo 卫衣出现在了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知名买手店里!

老干妈这个早就扬名海外的中国大 IP(留过学的宝宝们应该都在 China town 的中超里见到过吧~),看来你们是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了,毕竟现在人家是来过时装周的辣酱!现在提起老干妈,你还会以为它是一瓶辣酱吗?不,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品牌,并且也是登上过纽约时装周的高贵辣椒酱~

爱不爱国,我们评论区见!看到以上消息,你是不是也有种“好棒好看好想买”,一口气吞下十瓶老干妈的冲动呢?~

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首季“天猫中国日”的一众中国品牌就第一次以“国家日”的名义集体亮相国际时装周舞台。并且携手李宁、太平鸟、CLOT 和 Chenpeng 四个风格迥异的品牌登陆纽约。

而本次的纽约时装周已经是第二次与“天猫中国日”合作了。这次则以女性力量为主题,不少中国品牌也纷纷走上国际,拿出了看家本领。并且联合了 CFDA 层层甄选,选出了 JNBY、Particle Fever 以及 Angel Chen 成为本季“天猫中国日”的主角。三个极具辨识度的品牌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女性力量。

此次时装周,JNBY带来“无界限unlimited”的主题。以“Just Naturally Be Yourself ”为宗旨,坚持将“现代、活力、意趣、坦然”并存的美学植入产品。

简洁干练的线条与 oversized 的廓形,跨越年龄和性别,彰显品牌中性化舒适度的调性。

JNBY 的设计从不刻意追逐潮流,可就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质感在里面。中国超模贺聪则为大秀担任开场模特,特斯拉太后 Maye Musk 为大秀担任闭场模特。

作为国内首个独立运动品牌,Particle Fever 用一种非常规的实验态度设计每一件运动穿着,以多元视角自由实践一切和运动穿着有关的先锋计划。

品牌用艺术化手法将健身房场景直接带到了纽约的秀场之中。一支“全能运动队”也走上了秀台,其中就包括另外一位受国内网友“瞩目”的流量人物菊姐……

2019纽约春夏时装周秀场并为运动品牌走秀

其他成员可能是商人、律师、媒体人、IT从业者等,但同时也是小众运动的好手,而品牌也借此表达运动没有界限之分。通过钻研了包括搏击、潜水、滑翔翼等小众运动,提炼出有趣的细节,并以 Particle Fever 的设计视角解构功能性穿着,达到设计感与运动功能的平衡。

标榜“伦敦设计,中国生产”的90后鬼才陈安琪,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吸引时尚界和媒体目光的设计师。2014年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被《i-D》评为年度毕业首五名设计师,同年创立同名品牌 Angel Chen 并赢得 Fashion Scouts 的 Ones to Watch 奖项。

本次纽约时装周 Angle Chen 以清朝时期称霸太平洋的女海盗“清夫人”为灵感源头,大量运用清代航海文化元素。

印花上,重点采用单一色彩图腾,并且将锦鲤、中国龙纹与海盗船以藏宝图的形式,结合拼贴艺术进行呈现。陈安琪表示希望可以将融合东方的先锋力量在纽约绽放。

除了把上面三个女装品牌带进纽约秀场,今年天猫还精选了几个国货品牌联合 Opening Ceremony 合作一起开了一间“天猫国潮快闪店”。

国潮单品与时装跨界,继李宁后,更多中国风格参与到纽约时装周“中国日”第二季活动中。由潮牌设计师操刀设计,为云南白药、老干妈、双妹、颐和园、涵养泉、Onecup 这6大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品牌做起了跨界设计。

?老干妈 VS 纽约时装周

?云南白药 VS 纽约时装周

?康师傅涵养泉 VS 纽约时装周

除了来过纽约时装周的 JNBY、老干妈、云南白药等等,Jason Wu、Taoray Wang、Lan Yu、Vivienne Hu 等知名的华裔设计师品牌早已成为纽约时装周的常客。而当地时间9月12日晚,作为纽约秋季时装周的压轴,来自深圳娜尔思时装公司的高端女装品牌"恩灵"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了2019春夏时装发布会。众多中美时尚人士到场观看:演员吴谨言、姚星彤、王晓晨等应邀出席。

据《华丽志》日前的统计,来到纽约时装周的华人设计师一直在增加,今年已经达到了33个,占纽约时装周品牌数量近四分之一。这些家喻户晓的国货品牌某些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人生活方式。它们身上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文化基因,以国潮厂牌快闪店的形式把这些国潮力量传达出去,为中国设计和本土文化又增添了不少自信。而与纽约时装周合作的天猫中国日也让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设计走向了世界。可以看出中国设计的产品已经抛弃原来固有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潮流风格。这次纽约时装周上的国产品牌的确让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偏见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潮品牌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除了我们引以自豪的 “Made in China” ,纽约“麻辣鸡” Nicki Minaj 和大打出手、带伤离席的 Cardi B,也是这次纽约时装周让键盘侠们暗爽的“加点料”话题,不仅让网友们感叹:纽约还真是个包罗万象、标新立异的城市啊!

看完了这些打架斗殴、撞脸作秀的纽约时装周,不妨再来让我们看一些低调却又透露着高贵的设计吧?

性感不成,倒也还可以反其道而行,美国女人的性感,本来就还可以包括机车牛仔,或者带着些陈旧的皮革流苏,甚至对于她们的认识常常会有一种混搭的画面感,叫做穿着婚纱去流浪……

同样爱给女人穿皮革的还有 Tom Ford,相比 Coach 来说,Tom Ford 就多了点上流社会独立女性的特质。而且,皮革和薄纱、蕾丝的搭配,TomFord 的暗语就是:脱掉外套立刻性感(“优雅地骚”)?

可以说纽约时装周是一个相当 Drama 的狂喜开幕,那接下来,再来看看伦敦时装周的表现如何呢?

伦敦时装周作为纽约之后、米兰之前的一站!一直以怪诞并且充满趣味的设计独树一帜,不过也因为缺少蓝血大牌而往往被人忽视。从前 Burberry 一个人撑全场也算是有点疲惫了,于是低迷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不又卷土重来,让一切充满期待……“看了这场秀,暗淡的伦敦时装周终有盼头了”!

从更换品牌 logo 到发布新印花图案(当然这些和清库存烧衣服比流量还是不太够),今年话题不断的英国老牌高端时尚品牌Burberry,在43岁的前 Givenchy 创意总监 Riccardo Tisci 接任后的伦敦时装周首秀上终于露面了。Riccardo Tisci 在Burberry 的首秀,作为品牌的新任掌门人,他选择了从更改品牌 LOGO 开始,宣誓自己的主权。而 Riccardo 在伦敦的首秀结束了考验。大秀结束后他在自己社交媒体上,用未完待续这样的关键字形容了这一季,并且获得了18878个赞,可见大家对于他的作业还算满意。

和艺术家及平面设计师 Peter Saville 共同主导设计,灵感来源于品牌档案中1908年曾出现的 Logo 和图样。区别于旧 Logo 的衬线字体, Burberry 新 Logo 的字体更为简洁和现代。

?区别于左图旧 Logo 的衬线字体

为了给大秀预热,品牌选择在全世界很多地段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了这一品牌新风貌!至此,这也给首秀带来了期待。

看来,为了吸引千禧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Riccardo Tisci 还真是煞费苦心呢~

的首个时装系列,励志于向英国人的个性和独特态度致敬。2019年春夏男装和女装系列名为“王国”(Kingdom),大秀选择在伦敦西南部沃克斯豪尔的一个新展览场地呈现。新系列为了呼应英格兰的多样性和核心——从朋克和叛逆,到正式和优雅,并将这些元素和风格融入到了新风格当中。开场的驼色风衣通过深棕色束腰,唤醒了战壕风衣盛行的年代,不过随后仿鳄鱼皮材质与经典格纹相结合,秉承了实用性的同时也展示了英国时尚文化的尊贵与端庄。如果你觉得严谨将是主线,那就错了!超大的蝴蝶结渐渐将Riccardo Tisci 的不安分铺垫,随后他挚爱的原始兽纹元素结合着百褶设计以及修身套装,在严谨之中诉说了女性独立与自我的一面。

设计方面,设计师继续着18春夏百变丝巾的灵感,巧妙的将丝巾安置在腰间或者是胸口,成为了连接方式的一种,充分体现了功能性与飘逸感。对于传统战壕风衣的改良,在本次设计中也充分体现,金***身穿的金属滚边细节风衣以及一件布满了羽毛与珍珠的风衣,都可以看出设计师的野心。相比之下男装就显得沉稳很多,不过随后的街头元素也算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女装系列也同样有出自此灵感的设计。戏谑之后 icon 级别的超模们身穿黑色长裙谢幕,为大秀画上圆满句号。

而本次大秀上的一些包袋和高跟鞋已经将新 LOGO 植入其中。

大秀结束之后不少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好评不断。看来 Burberry 又将走上网红榜单。走秀的模特和网友们纷纷支持本次设计!媒体们的声音也对本次大秀力挺。

综合来看,Riccardo Tisci 在 Burberry 的首秀还算成功,这也让我们对下一季的伦敦时装周充满期待。

但对于这次大秀的吐槽也不少……

关于对 Burberry 的吐槽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首先,先盯上了 Burberry 2019伦敦春夏时装周男模们身上的“国产自行车胶皮铁锁”。

你敢仗伞捆锁走T台,就要做好准备水深火热被群踩。同时评论区也是小学语文回忆录案发现场,主题为“国产自行车胶皮铁锁”。

只不过这种铁链胶皮大锁绑在这么鲜嫩多汁的小鲜肉身上,好像有点过于“朋克”了……功能系列,听起来有点红牛的意思,所以这一系列的功能是?捆绑?

时装行业的设计师换血,尤其是奢侈品牌迎来擅长操纵亚文化、街头风格的新任设计师上岗,不出意外都是为了品牌年轻化,讨好千禧一代的消费群体。品牌风格转变后,就会开始出现大量花式感伤、怀念“前任”的评论……总结起来最多的论调大概就是:“你很好,但我忘不了他”。

就像被深深开黑的“国产自行车锁具”系列,估计键盘侠们集体质疑,不够英伦不够贵气不够 Burberry 的原因,正是这次 Riccardo Tisci 入主 Burberry 后,春夏系列中的“反文化”系列(The Counter Culture)在作祟吧。

更强的亚文化视觉性能量,从模特、妆容、时装元素都能体现得出。但也给 Burberry 女装带来了更多反抗性女性元素。比往常更多的金属感、整整齐齐的裂缝镂空,这就是 Burberry 之前未曾有过的朋克和性感吧。

除了“国产自行车锁”和“反文化”系列,在另外的战壕系列(The Trench)、米色系列(The Beige Brigade)、男式系列(The Menswear)中,还是感受得到162岁的英国老牌Burberry 那种略带年轻街头气息的贵族淑女和老牌“乡绅”气质。

当地时间9月16日,在 Victoria Beckham 品牌成立10周年之际,贝嫂也将大秀带回2019伦敦春夏系列发布会的老家。小贝一家按惯例依旧占据头排最佳位置,为老婆和老妈助威。前不久刚剪了波波头的小七扎起可爱小辫,抢镜哥哥们没商量。一直是全天下女人心中男神的小贝(现在是不是应该叫老贝了……)更不用说一如既往的帅气,只不过更添了一些成熟男人味。

“从2008年起,维多利亚就成了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在这个可能是伦敦时装周最精彩的时刻,这位英国明星设计师描述了她在 Juergen Teller 活动中开玩笑的妙语时如是说。

这张“贝嫂”被一个超大型购物袋完全吞下的照片出现在了备受追捧的胶囊系列T恤上,这款T恤是为纪念她入行时装界十周年而专门设计的,从本周末起开始在她位于多佛街和香港的店铺内独家销售。她说:“我认为有幽默感很重要,但是也会很认真的对待我的工作”。

在伦敦时装周上的首次亮相,让这位流行歌星转型的时装设计师感到紧张和兴奋,她说:“我在每次时装秀演出前总是很紧张,我在家里从来什么事都不做,但作为伦敦时装周的一员感觉很好,我感到很兴奋。”

维多利亚并没有沿着记忆之路走一段怀旧之旅,而是牢牢地扎根于2019春夏系列。“这一季让我的顾客来选择,她想要紧身裤还是大号裤子,想要短裙还是中长裙,都让她们自己来选择。”

这些慵懒的形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女性意识上的”建立在她过去十年发展起来的风格之上。她那飘逸的裙子与她2008年的艳俗设计相差无几,但现在更忠于剪裁的风格和舒适的体验。流线型的上衣配上精致的蕾丝花边、Lurex 金属丝织裙、针织衫和轻薄的外衣让女性的阴柔之美区别于男性的阳刚之美,当然色彩也很重要。这一季,她的灵感来自于纽约的英裔艺术家尼古拉·泰森(Nicola Tyson),她的标志性的亮点依然是:矢车菊蓝、橘红色和赭色相互映衬。

“对我来说试穿衣服、拿包包、穿鞋子依然很重要,”她从头到脚都穿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平底凉鞋、黑色定制长裤、纯白色T恤以及大号的度假系列夹克,”作为一名女性,我希望所有东西都能穿在身上。”

这次节目选角也很重要,“我有一个想法,并且真正改变它,”她说,“我以前一直走青春少女风,这一季我想把我的客户中的成熟女性风也加入进来,回到伦敦,我还要让那些感觉很英伦风的女孩也加入进来。”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的顾客。维多利亚正在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贝克汉姆团队称之为“activations”:其中包括:在这里吃一顿私人早餐,在她位于多佛街旗舰店的收银台体验一段时间,邀请顾客观看她的时装真人秀。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她正沉浸于庆典的兴奋情绪中,但当她回到家后还能感受到更多的关注吗?“我认为我总是受到关注,不管我在哪里开时装秀。我一直都能感觉到,但我会努力忽略这一点,保持低调,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CHRISTOPHER KANE 本季设计展现了女性性感的另一种可能性,随处可见的黑色蕾丝在神秘禁欲中又透露出魅惑的风情,骨骼形状的蕾丝短上衣更展现了独特的哥特风格。除此之外,牛仔抹胸裙和牛仔裤的出现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日常的生活中。除了万众期待的Burberry外,姐妹花品牌 Christopher Kane 就有点......全身“护舒宝”,还是毛毛虫?~

是在说胸在这,别看错的意思?

这种让人略显不适的裸露,在 Christopher Kane 那里,也是女性另一种性感的方式,一种不能被侵犯的性感。更多有关女性力量的主题在她另外一些服装中更看起来更明显,只是这种力量变成了盔甲、或者禁欲。

Christopher Kane,这个由两姐妹共通创立的品牌,从最初的明亮到现在的开始关注女权,除了老妈妈般的口吻说声“长大了”,还真是没有什么更华丽的措辞。

在伦敦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城市,不论是女性还是打牌奢侈品时装屋,都容易以崭新的面目示人,并且来自四面八方。除了告别前任的burberry和描述女性的Christopher Kane,今年的伦敦时装周上也不乏崭新的哥特式、古典主义、维多利亚或者中国风亦或是洛丽塔的设计。比如 Erdem 和 Simone Rocha。

当天除了备受关注的 Burberry 之后, Erdem 也完成了2019春夏系列大秀,令人惊喜的缤纷印花、优雅礼服、面纱礼帽,都带着几许中世纪神秘魅力的英伦名媛范。经典的维多利亚风格,极具欧洲古典美。情调十足的蕾丝、温婉的荷叶边、复古的羊腿袖让秀场既文艺复古又不失华丽感。

这位85后的英国新锐设计师的同名品牌于2010年创立,她 用“摩登、强势、浪漫”来描述自己的设计理念。纯净的色彩,巧妙、新颖的镂空剪裁,简洁的中性风格构成了西蒙娜·罗莎 (Simone Rocha) 的设计特色,流露出新生代设计师的大胆与前卫。而本季的秀场上,更弥漫着一股欧洲宫廷和洛丽塔气息:模特们头上被薄纱笼罩的大檐礼貌和身上的蕾丝、抹胸礼服,浪漫又复古。

总之,说到时尚,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个性,甚至很多以往的个性,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个性。无数个比新鲜更新鲜的设计师和品牌在等待着开拓这片疆域。

那么,你认为最热门的看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与 CeCiBuzz 分享!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CéCi 姐妹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版权

?《橙红年代》开播,***脸陈瑶变身霸道女总,戏里戏外美出新高度!

?你以为李宇春只走中性酷帅风?学习她的职场穿搭,凹出时尚范儿!

最近听说,根据刘慈欣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电影定档2019年春节。

他的长篇《球状闪电》的英文版Ball Lightning也上市啦!

这部的中文版最早在2004年面市。那时候还没有《三体》三部曲横扫全世界,大刘在后记中说:

这是个雷雨之夜,当那蓝色的电光闪起时,窗外的雨珠在一瞬间看得清清楚楚。暴雨是从傍晚开始的,自那以后闪电和雷声越来越密。在一道炫目的闪电后,它在一棵大树下出现了,在空中幽幽地漂着,桔红色的光芒照出了周围的雨丝,在漂浮中,它好像还在发出埙一样的声音,约十几秒后,它消失了……

这不是科幻小说,是1981年夏季作者在河北邯郸市的一次大雷雨中的亲眼所见,地点是中华路南头,当时那里还比较僻静,向前走就是大片农田了。

他是球状闪电这一现象的目击者。但他认为比这种经历还罕见的是,他在80年代初读到了当时刚在国内出版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和《与拉玛相会》,后来他在多种场合都会推荐的书目之二。

“这两本书确立了我的科幻理念,至今没变。”

但是就《球状闪电》而言,却略有不同。当时他认为:

创造一个在所有细节上都栩栩如生的想像世界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深刻的思想,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强劲有力游刃有余的想像力,需要从虚无中创生的造物主的气魄,而后面两项,恰恰是我们的文化所缺乏的。但如果我们一时还无力创造整个世界,是否能退而求其次,先创造其中的一个东西呢?这就是我写这部小说的目的。

自从目击球状闪电之后,近二十年来,我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了多种想像,这部小说描述了这些想像中的一种,不是我觉得最接近真实的那一种,而是最有趣最浪漫的那一种。它只是一个想像的创造物:一个充盈着闪电能量的弯曲的空间,一个似有似无的空泡,一个足球大小的电子。

《球状闪电》是以量子玫瑰结尾的。在慢慢深入的、越发宏大的情节推动下,显得尤为浪漫。

不少读者会觉得,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有点像《三体3》后半部。让人不断惊呼“啊,这个后面居然还有!”

其实,《球状闪电》和《三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球状闪电》关键人物之一丁仪(杨冬的丈夫)在《三体》第一、二部中都有出场,在第三部也被讲述。女主角林云的名字也被提及,在丁仪欲言又止的讲述中。

一位名为D. Hodgson的读者8月23日也在亚马逊上写道:

这个故事有我们熟悉因素:变节的科学家、量子物理学、军事因素和突出的女主。甚至还有来至外星人“窥视”的可能。(会是三体星人么?)

不过《三体》的英文版中少数与中文版比较有些变化的地方就是涉及《球状闪电》的,据说是大刘认为《球状闪电》英文版还没出,英语读者会一头雾水。

因为《三体》系列受到奥巴马、脸书的扎克伯格等名人的追捧,给了《球状闪电》英文版很好的出版氛围。据说,奥巴马曾在看完《三体1》后向大刘催更。

不管是不是《三体》的粉丝,都会觉得《球状闪电》很好看。跟大刘的合作很愉快,能成为他的英文版编辑,我感到很荣幸。

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家合作,大刘《三体》的成功使这成为可能。比如明年四月我们将要出版陈楸帆的《荒潮》。

那么《球状闪电》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一起来看简介:

在14岁生日上,小陈目睹双亲被球状闪电化为灰烬的场景。之后他暗下决心,将要一辈子研究解密这个神秘的自然现象。

为了这个目标,他远离家乡,在山巅之间追逐风暴,埋头在高度机密的地下实验室。渐渐地,他开启了粒子物理学新的前沿。

对科学的迷恋给他孤独的生活中带来了生存的目的。但他却不能摆脱现实世界对他实验的兴趣。

他将遭遇各怀目的的科学家、军人和政府。他也将遇到一个为了追求知识失去道德判断的物理学家,一个对发动战争的新方式无比痴迷的美貌军官,还有面临军事战败的绝望之国。

小说是用小陈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很有亲近感。

从一桩瞬间与至亲生离死别的科学谜案中的少年出发,写到了虚构的位于北京郊区的新武器研究基地,再到部分“揭秘”前苏联的新武器研发,再到一位执著女性的惨痛童年,还有武器实验的现场,最终一场结局出人意料的(但很有可能真实发生的)战争的结局之后,那神奇的量子化玫瑰,出现在概率云中的量子化的早已逝去的亲人、爱人……

量子化的世界笔墨不多,但从始至终都有描述。在大刘的笔墨下,就像云天明的漫游一样,每每念及,必百感交集,久久难以排遣。

离去的人们其实以他的形态(量子态quantum state)在我们身边存在,但一旦被观看到,他就坍塌(collapse)消失不见了。他可以整理房间,可以带来飘着清香的玫瑰,但你一旦发现,就看不到他,也看不到那玫瑰。

就好比小说里有一场球状闪电的武器实验,没有任何一位已知的观察者,包括摄像头、卫星等,物体还是消失了。那就是说,应该有地球之外的其他观看者(omnipresent observer)咯。想想看!

《球状闪电》中写到了战争、武器、外星人、童年的影响等等,可思考的点很多。试读开篇中英文对照(滚动阅读):

这时它来了,是穿墙进来的,它从墙上那幅希腊众神狂欢的油画旁出现,仿佛是来自画中的一个幽灵。它有篮球大小,发着朦胧的红光。它在我们的头顶上轻盈地飘动着,身后拖着一条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尾迹,它的飞行路线变换不定,那尾迹在我们上方划出了一条令人迷惑的复杂曲线。它在飘动时发出一种啸叫,那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让人想到在太古的荒原上,一个鬼魂在吹着埙。

妈妈惊恐地用双手抓住爸爸,我恨她这个动作恨了一辈子,如果她没有那样做,我以后可能至少还有一个亲人。

它继续飘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它找到了。它悬停在爸爸头顶上半米处,啸叫声变得低沉,断断续续,仿佛是冷笑。

这时我可以看到它的内部,那半透明的红色辉光似乎有无限深,从那不见底的光雾的深渊中,不断地有大群蓝色的小星星飞出来,像是太空中一个以超光速飞行的灵魂所看到的星空。

后来知道,它的内部能量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两万至三万焦耳,而即使是TNT炸药的能量密度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两千焦耳。虽然它的内部温度高达一万多度,表面却是冷凉的。

爸爸向上身手,他显然并不是去摸它,而是想护住自己的头部。当他的手伸到最高点时,似乎产生了一种吸力,把它吸到手上,就像一片树叶的细尖吸下了一滴露珠。

一道炫目的白质,一声巨响,仿佛世界在身边爆炸。

当眼睛因为强光造成的暗雾散去后,我看到了将伴随我一生的景象:像在图像处理软件的色彩模式中选了黑白一样,爸爸和妈妈的身体瞬间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更确切地说是灰白色,黑色是灯光在褶皱处照出的阴影。那是一种大理石的颜色。爸爸的手仍旧向上举着,妈妈仍旧倾身用双手抓着爸爸的另一条手臂,在这两尊雕像的面容上,那两双已经实话的眼睛仍旧栩栩如生。

空气中有一种怪异的气味,后来我知道那是臭氧的气味。

"爸!"我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妈!"我又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我向那两尊雕像靠过去,这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时刻。我以前经历过的恐惧大多是在梦中,在噩梦的世界中我之所以没有精神崩溃,是因为我的一个下意识在梦中仍醒着,一个声音在我意识最偏远的角落对我喊:这是梦。我现在也在心里拼命地冲自己这样喊,这是支撑我走过去的惟一动力。我伸出颤抖的手,去触碰爸爸的身体,当我的手接触到他肩膀那灰白色的表面时,感觉像是穿透了一层极薄极脆的薄壳。我听到了轻微的劈啪声,像是严冬时倒入开水的玻璃杯的暴烈声,两尊雕像在我眼前坍塌下去,像一场微型的雪崩。

地毯上出现了两堆白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三体》的另一位英译者

《球状闪电》小说开头写的相当漂亮,也正是这个开头,让来自美国的周华(Joel Martinsen)着迷不已。

还有那泰山之巅,北京的街景这些周华也去过的点,让现居北京的他更觉相当亲切。很早以前,他就主动试译过《球状闪电》节选。

我一直就想翻译这一部《球状闪电》,这是我的夙愿。我为此感到很荣幸。我也很兴奋能尝试来翻译书中的具有创意的物理学,并且能尽量把这本关于一个科学执念的快节奏的书的魅力带给英语的读者。

正是因为有刘宇昆(Ken Liu)和周华这样的译者,《三体》才能走那么远。

很多人可能还没留意到,周华也是《三体2》的译者,他还开玩笑说1和3都很难,因为科学原理、元素很多,他幸运地挑到了2。刘宇昆则在《三体3》的译后记中致谢周华,感谢他带来的翻译上的启发。

周华在高中时就对中文有所涉猎,大学学的是数学,从美国马里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毕业后来华,先在吉林待了3年,苦练中文。又到北京进入北师大学习。后在一个媒体咨询公司工作过。现在,只专心做翻译。

翻译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看就自主开始了,他阅读甚广,让人不禁超级羡慕他的中文文学阅读量。翻译的话,选择的全部是现当代的作品,他说感觉会更有接近性一点。他的译作还包括韩寒、张炜的作品,也做一些电影的字幕。

见面约在西什库附近的一家有三层楼的咖啡店,第一眼见到坐在午后阳光下窗边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哥”,觉得认错了,转身离开再确认发现就是本尊。

跟成见中的长期伏案工作的“翻译老师”印象不一样啊。

他穿着有品味的格子裤,我花了很久也没习惯周华老师年近不惑。难道真是如同大刘某次说过的,科幻让人年轻

想起某网络论坛上,时有大刘本人出没。有一次网友问《三体2》的翻译靠谱不,大刘出现了,答:

很靠谱,Joel Martinsen中文十分好,普通话说的比我标准,且工作认真,十分敬业,《黑暗森林》英文版的修改多达一千多处。此人唯一的缺点是:请他吃饭只去素菜馆。

实际上周华也上这个论坛的,而且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作为译者,时常登陆观看自己的作者会出没的网络BBS的,一定是真爱。

周华也管刘慈欣叫大刘。

尽管学数学出身,他也发现在翻译科学术语和相关描述中会略有吃力感。有些表达得查阅到源头,再翻到能让英语读者理解的语言中。

在罗辑的带领下,《三体2》让我们看到关于未来的描绘,比如关于人类未来可能使用的语言(“昔日最通用的英语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将相互融合,不分彼此”),居住、出行的方式等等。

还有《三体3》中最近热议中的“女性化”的男性在未来出现:

“她(他)们面容白嫩姣好,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举止是那么的优雅轻柔,说话声音随着微风传过来,细软而甜美……”

关于未来的思考,我认为这就是科幻的力量。

而大刘多样多视角的讲述方式,囊括历史的、童话的、从高维文明视角的,等等,文学技法都非常纯熟。所以他说,他的下一部作品应该还是长篇。

大刘8月底在北京的一个讲座中说,快速变化的时代给了科幻小说必需的“未来感”,但却也给科幻小说带来致命的打击: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至少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我们的生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着变化,充满着未来感。未来感很重要,因为在我们30年前、40年前,我们的未来感并不是太强,因为那个时候生活的变化没有现在这么大。所以未来感它本身就是科幻小说成长的一个肥沃的土壤,这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局势对科幻小说来说也是不乐观的,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科幻小说里了,还看什么科幻小说。在美国的三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科幻小说的繁荣是和当时科学的神奇感是分不开的。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神奇感的消失,对科幻小说的打击是致命的,注意我这两个字:致命。

他还分享了科幻小说写作的思想方式,说这是一种“未来学家的思想方式”:

我们写科幻小说人的思想方式跟一般的写物体不一样。写科幻小说人的思想方式不是预测的思想方式,是未来学家的思想方式,我们的思想方式是排列的思想方式,我们的倾向是把各种各样的未来都排列出来,用文学表现出来,至于所有未来里面哪个会成为真的,哪个会变为现实,那不是我们关心的,也不是我们有能力去预测的。

这种写作的思维自然给翻译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周华的《三体2》译文选段,看看“智子”、“水滴”用英语怎么说:

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它让人想起几样东西:三体世界的巨摆、低维展开的智子、水滴。这种镜面物体反映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念,用他们的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下面这段,我们来看看周华的科学翻译功底:

罗辑抬起左手,露出了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大小的东西说:“这是一个生命体征监测仪,它通过一个发射器与一套摇篮系统联结。你们一定记得两个世纪前面壁者雷迪亚兹的事,那就一定知道摇篮系统是什么。这个监测仪所发出的信号通过摇篮系统的链路,到达雪地工程部署在太阳轨道上的三千六百一十四枚核弹。”

“信号每秒钟发射一次,维持着这些核弹的非触发状态。如果我死去,摇篮系统的维持信号将消失,所有的核弹将被引爆,包裹核弹的油膜物质将在爆炸中形成围绕太阳的三千六百一十四团星际尘埃,从远方观察,在这些尘埃云团的遮挡下,太阳将在可见光和其他高频波段发生闪烁。”

大刘在《三体》的英文版的后记中说:

做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的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

大刘对现在年轻一代的幻想能力赞不绝口。

现在,科幻的高峰已巍然屹立,那科幻的高原是否会在有着“新四大发明”的中国隆起?还是大刘火了,大家都热衷于披上科幻的外皮来讲故事?且听风吟……

你期待哪部大刘作品改编为电影,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