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电脑的一些小技巧?

  C5不需要修复。因为C5本身就是修复。

  简单讲,遇到05问题(包括C4和C5),如果有数值,应该先备份重要数据,然后继续使用,卡得不行就换。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有耐心的话了解下详细含义:

  (05)重新映射扇区是这样的,其实现在的硬盘真实容量和标称容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买的是1T,但是实际上可能是1.2T。一旦某个扇区出问题了,硬盘自己的固件会将这个扇区加入P-list或者是G-list,然后会从多出的0.2t中找一个扇区代替那个坏的,这就是重新映射扇区。

  这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服务器的备用空间更多,这种机制也更加完善。

  这相当于球场的候补队员。当场上队员受伤时,可以替换,所以虽然有队员受伤,但并不影响比赛。

  重新映射扇区,就是为了避免数据损失而采取的候补队员机制。在备用的映射扇区足够的时候,并不影响数据安全。

  但是,如果场上队员不断受伤,候补队员总有用完的时候;同理,备用映射扇区也总用完的时候。一旦用完,硬盘就该出现物理坏道了。而且,通常坏道的面积会不断扩大。

  所以,有少量的重映射扇区也属正常,不影响数据安全,它本身就是硬盘的自我修复的机制。但要用Hdtune测试,看健康度,如果重映射扇区的数据在迅速加大,那说明坏的扇区在不断扩散,备用扇区总有一天会用光,到时候就会出现坏道了,的数据就危险了。

  如果硬盘用了两三年,有少量的重映射扇区,那也是正常的。备份一下重要数据,继续用吧,用到哪天有大量坏道出现或觉得卡得受不了,处理掉再买一块硬盘好了。

  “不稳定的”扇区数量,即等待被映射的扇区数量。 如果不稳定的扇区随后被读写成功,这个值会降低,扇区也不会重新映射。扇区读取错误不会造成重新映射,扇区只会在写入失败时发生重新映射。这个值有时候会 有问题,因为带缓存写入不会重新映射扇区,只有直接读写才会真正写入磁盘。假如这个数值异常,则可能预示硬盘快挂了。

我是2008年入的BOSE C5,当时没看说明书,自以为间隔1米当个平板电视喇叭也不错,可惜试了下,人物对白不再醇厚,当然是接笔记本用,后来慢慢的玩台式机,看说明书,才知道有这个61厘米魔咒!因为那时候显示器还没有今天这么大,61厘米间距内的要求基本能达到,随着显示器越来越大,到了24寸以后,我突然发现无论怎么摆,BOSE C5的间距都会大于61厘米,放在显示器前面会挡住显示器,放在后头,声音会抵挡。

所以我说设计BOSE C5的工程师,TMD,压根就没有预判未来,现在我越发纠结了。

其实BOSE反复强调的61厘米间距,真正的精髓在于它用了一个声学反射模型,61厘米内中频的结象会达到最佳效果,超过61厘米,中频会削弱,其他频段衰减很慢,唯独中频。

我一直想BOSE有所突破,从2008到2015,BOSE C5还是那个样子,最近突然发现有个叫BOSE C50的,看了下是3.5mm接口的,这个就不好玩了,不知道买的人是否发能破除61厘米的魔咒???

(C5)有计数就说明该扇区在读取时出现过错误,下次向这个扇区写入数据的时候如果继续出错,该扇区的地址将被重映射到备用的好扇区位置,坏扇区不会再使用,此时(05)“重映射扇区”的计数将会增加,(C5)的计数就会归零。如果下次向这个扇区写入数据时没有出错,就会取消“待映射”的操作,(C5)的计数自然归零。因为仅仅一次读取出错不足以说明扇区损坏,所以不会发生重映射,只是列入观察范围。因此(C5)这种情况不需任何操作,只需要等待看以后的发展。“坏道”是一个老词了,以前的硬盘只要某磁道出现一个坏扇区,该磁道就算“坏磁道(Bad Track)”,修复时就整个磁道所有扇区一起“跳过(skipped)”。所以,坏磁道和坏扇区没有区别开,一起称为“坏道”。而现在的硬盘每个磁道划为数百上千个扇区,不能因为有一个坏扇区就丢掉整个磁道。再说硬盘在制造完成后本身就已有相当多的缺陷扇区(可能有成百上千之多),所以为了提高成品率,硬盘的设计容量是大于标称容量的,多余的那部分容量(用户是不可见的)就是为了弥补“制造时已出现的”以及“以后使用时新增的”缺陷扇区。这也是一个自修复功能,只要这个功能在起作用,你就不会发现坏道。

参考资料